内在美不能代替外在美立论

谢谢主席:
大家好!
很高兴我们汇聚在这里,一起来探讨这个关于“美”的话题。但在我方看来,对方偏激的观点实在是对“美”的一种误解与扭曲。首先,所谓的内在美,指的是人的内心世界的美,即心灵美:外在美是通过语言、行为、外貌等表现出来的美,即形象美;而代替,是取代,取而代之的意思。
我们看待这个辩题,其中的“外在美”与“内在美”应当是一种社会概念,即泛指的存在,绝非特例,因此,我们对这个辩题的理解应当是,内在美能否普遍乃至彻底的取代外在美的作用与意义,正是基于这个评判标准,我方认为,内在美不能取代外在美。
首先,外在美与内在美在作用上有着很大但又无法替代的作用。外在美给人以感官上的认同与愉悦,良好的第一印象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而内在美带给我们的更多是人格上的欣赏与认同,丰富的学识与优良的品格让人仰慕,赞美。两种不可或缺但又相辅相成的美,何谈代替,何必代替呢,对方辩友的强求一者代替另一者,是否有些暴殄天物呢?况且,在社会的大背景下,是不允许内在美完全取代外在美的。对于模特而言,再高尚的品格,学识也无法成为一代名模,因为我相信,海伦在T台上的表现是不如李志玲的。同理,刘亦菲在写作上的成就也是无法与季羡林相提并论的,难道对方辩友还认为内在美与外在美是可以相互代替的吗?
其次,中国文化历来追求尽善尽美,而不是漂亮到倾城又或是高尚似圣人,内外兼修才是现代社会对我们的要求。承然,我们提倡注重内在美,发扬外在美,但这并不代表相互取代的关系。就像相较于人力资源,我们更提倡科技创新,但这并不意味科技创新可以取代人的因素。我们所说的代替,是指一者完全取代另一者发挥原本属于前者的作用,但一味的追求内在美,取代外在美这种态度却是将社会的价值取向引入歧途,唯有内外兼修,得体的形象与美丽的心灵结合起来,才是每个人的未来之路。
因此,不论是内在美与外在美,其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都告诉我们二者的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又何来代替一说呢。只有内外兼修,只有形象得体的好人,心灵善良的美人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我方坚定的认为,内在美不能代替外在美!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