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蟾宫曲_竹风过雨新

【双调】蟾宫曲_竹风过雨新

【双调】蟾宫曲_竹风过雨新

元代: 贯云石

竹风过雨新香,锦瑟朱弦,乱错宫商。樵管惊秋,渔歌唱晚,淡月疏篁。准

备了今宵乐章,怎行云不住高唐?目外秋江,意外风光,环佩空归,分付下凄凉。相逢忘却余咱,梦隔行云,尽好诗夸。江上人归,宫中粉淡,明月无涯。从别却西湖酒家,遇逋翁便属仙葩。袜重霜华,春色交加,夜半相思,香透窗纱。问胸中谁有西湖?算诗酒东坡,清淡林逋。月枕冰痕,露凝荷泪,梦断云裾。桂子冷香仍月古,是嫦娥厌倦妆梳。春景扶疏,秋色模糊,若比西施,西子何如?

凌波晚步晴烟,太华云高,天外无天。翠羽摇风,寒珠泣露,总解留连。明月冷亭亭玉莲,荡轻香散满湖船。人已如仙,花正堪怜,酒满金樽,诗满鸾笺。送春

问东君何处天涯?落日啼鹃,流水桃花。淡淡遥山,萋萋芳草,隐隐残霞。随柳絮吹归那答?趁游丝惹在谁家?倦理琵琶,人倚秋千,月照窗纱。赠曹绣莲薰吹吹醒横塘,一派波光,掩映红妆。娇态盈盈,香风冉冉,翠盖昂昂。一任游人竞赏,尽教鸥鹭埋藏。世态炎凉,只恐秋凉,冷落空房。

白居易《采莲曲》全诗翻译

白居易《采莲曲》全诗翻译 《采莲曲》 菱叶萦波荷风,荷花深处小舟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译文】 菱叶在水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 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 采莲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 ,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话 , 便低头羞涩微笑 ,一不留神,头上的玉掉落水中 【注释】 ①菱叶萦波荷风:菱-俗称菱角,水上之叶呈菱形。荷-指荷叶。下句写花。 ②搔头:的别名。 【赏】 《采莲曲》,乐府旧题,又称《采莲女》《湖边采莲妇》等,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子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盛行于江南一带,为采莲女所唱。一说为梁武帝所创,见《乐府诗集》。描写采莲生活的很早就出现了,汉乐府中就有《采莲曲》《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南北朝出现了不少写采莲生活的名作,如《西洲曲》“采莲南唐秋,莲花过人。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头。”到了唐代,写采莲更是成为一种时尚,很多名家如、白居易、王昌龄、戎、崔国辅、皇甫松等都写过这类诗歌。白居易的《采莲曲》写得尤为细腻动人。 这首诗表现了一位采莲姑娘腼腆的情态和羞涩的心理。全篇语言清新、明快,富有江南民歌的活泼、风趣,犹如一幅纯洁、质朴的爱情的画面。 “菱叶萦波荷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首句即展现出非常美妙的意境。水面上碧波荡漾,浮游水面之菱叶,上下左右摇摆,是为萦波;加上荷花迎风招展,与菱叶交相争艳,令人心旷神怡。而荷花深处,小舟翩翩,又增添了景物的动态感。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是上承“荷花深处小船通”而来,由写景转为写景中之人。荷花深处,遮天蔽日,凉风习习,是水乡少男少女在劳动之余私下相会的'极佳场所。这里并没有说明他们是故意寻找还是无意撞见,也许是兼而有之吧。诗歌仅以欲语而止、搔头落水两个动作细节的描写,就活灵活现刻画出一个痴情、娇羞、可爱的少女形象。恋人相遇,互诉衷肠,何止千言万语,而此时此地,这个娇羞的少女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惟有低头含笑而已;而且情贯一心,甚至不小心将碧玉搔头落入水中,这些都是初恋少女在羞怯、微带紧张的状态上才会有的情态,被诗人细心地捕捉住并传神地再现出来。在男女受授不亲的年代,小姑娘有这个胆是不容易的,过去的三从四德和封建礼法约束人,是现在我们不可想像的. 《采莲曲》为民歌体裁,同类的作品历来很多。但白居易没有落入俗套,在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中,既写景,又写人,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层层深入,活灵活现。此诗用乐府旧题写男女恋情,少女欲语低头的羞涩神态,以及搔头落水的细节描写,都自然逼真,意味无穷。犹如一卷望不尽的画面,使人百读不厌。

《卜算子·咏梅》注音及解释整理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bǔ卜suàn 算 zǐ 子· yǒnɡ 咏 méi 梅 lù 陆 yóu 游 yì驿wài 外 d uàn 断 q iáo 桥 b iān 边, jì 寂 mò 寞 kāi 开 wú 无 z hǔ 主。 yǐ已s hì 是 h uánɡ 黄 hūn 昏 dú 独 zì 自 c hóu 愁, ɡènɡ 更 z h uó 著 fēnɡ 风 hé 和 yǔ 雨。 wú无 yì 意 kǔ 苦 z hēnɡ 争 c hūn 春, yī 一 rèn 任 qún 群 fānɡ 芳 dù 妒。

lín g 零l uò 落 c hénɡ 成 ní 泥 n iǎn 碾 z uò 作 c hén 尘, z hǐ 只 yǒu 有 x iānɡ 香 rú 如 ɡù 故。 一、词句解释 ①卜(bǔ)算子·咏梅:“卜算子”是词牌名。 ②驿(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驿:驿站,供驿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专用建筑。 ③断桥:残破的桥。一说“断”通“簖”。 ④寂寞:孤单冷清。 ⑤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⑥更:副词,又,再。著(zhuó):同“着”,遭受,承受。更著:又遭到。 ⑦无意:不想,没有心思。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 ⑧苦:尽力,竭力。 ⑨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此指争权。 ⑩一任:全任,完全听凭;一:副词,全,完全,没有例外。任:动词,任凭。 ?群芳:群花、百花。百花,这里借指诗人政敌──苟且偷安的主和派。 ?妒(dù):嫉妒。 ?零落:凋谢,陨落。 ?碾(niǎn):轧烂,压碎。 ?作尘:化作灰土。

蟾宫曲 叹世二首

蟾宫曲叹世二首 马致远〔元代〕 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 东篱半世蹉跎,竹里游亭,小宇婆娑。有个池塘,醒时渔笛,醉后渔歌。严子陵他应笑我,孟光台我待学他。笑我如何?倒大江湖,也避风波。 译文 咸阳,万夫难攻的险固山河,因为功名两个字,曾发动过多少次战乱干戈。项羽兵败东吴,刘邦在西蜀兴立汉朝,都像南柯一梦。韩信有功却得到被杀的结果,当初蒯通的预言哪里是疯话?成功也是因为萧何,失败也是因为萧何;喝醉了一切都由他去吧! 我半生来虚度了光阴,在那通幽的竹径中,隐映着一座小巧的游亭,走到竹径的尽头,就是小巧的庭院。在那儿有个池塘,我醒的时候轻声吹起渔笛,醉酒之后又放声唱起渔歌。严子陵一定会嘲笑我,孟光台我要学他。笑我什么呢?偌大的江河湖海,也自有躲避风波的办法。 注释 双调:宫调名。折桂令:曲牌名,又名“蟾宫曲”。 百二山河:谓秦地形势险要,利于攻守,二万兵力可抵百万,或说百万可抵二百万。 项废东吴:指项羽在垓下兵败,被追至乌江自刎。乌江在今安徽和县东北,古属东吴地。刘兴西蜀:指刘邦被封为汉王,利用汉中及蜀中的人力物力,战胜项羽。 梦说南柯:唐人李公佐传奇《南柯太守传》说:淳于棼昼梦入大槐安国,被招为附马,在南柯郡做二十年的太守,备极荣宠。后因战败和公主死亡,被遣归。醒来才知道是南柯一梦。所谓大槐安国,原来是宅南槐树下的蚁穴。 韩信,汉高祖刘邦的开国功臣,辅佐高祖定天下,与张良、萧何并称汉兴三杰。后被吕后所害,诛夷三族。兀的般:如此,这般。证果:佛家语。谓经过修行证得果位。此指下场,结果。 蒯通:即蒯彻,因避讳汉武帝名而改。曾劝韩信谋反自立,韩信不听。他害怕事发被牵连,就假装疯。后韩信果被害。 “成也萧何”二句:韩信因萧何的推荐被刘邦重用,后来吕后杀韩信,用的又是萧何的计策。故云“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他:读tuō,协歌戈韵。 东篱:作者自称。 小宇:小屋。婆娑:枝叶茂盛貌。 严子陵:严光,字子陵,东汉人。少与刘秀同游学。刘秀即帝位后,屡召不就,隐居富春江,以耕渔为生。 孟光:汉代丑女,三十岁始与梁鸿成婚。后来一起逃到霸陵山中隐居,孟光举案齐眉以进食。全世以“举案齐眉”喻夫妻相敬相爱。台:台盘,盛食物的器皿。此指孟光的食案。一说“孟光台”是与“严子陵”相对应的一个人名。 倒大:大,绝大。

马致远《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

《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马致远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著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作者介绍] 马致远(约1250~1321至1324间),元代戏曲作家。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曾任江浙行省务官(一作江浙省务提举)。又曾加入过“书会”,并与书会才人合编过杂剧。生平未详,但从他自己的散曲作品中可以了解到,他在年轻时“写诗曾献上龙楼”,热衷过进取功名。然而他仕途并不显达,因此动了“终焉计”,晚年退隐山林,以诗酒自娱。著有杂剧15种,今存有:《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江州司马青衫泪》、《西华山陈搏高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半夜雷轰荐福碑》 6种,以及和李时中、红字李二、花李郎合写的《邯郸道省悟黄粱梦》一种(马著第一折),明代吕天成、清代张大复还说马致远作过南戏《苏武持节北海牧羊记》等。马致远还作有散曲,现存120多首。《汉宫秋》插图选自明代万历顾曲斋刻本《古杂剧》 马致远是个享有盛名的戏曲家。元代周德清以关、郑、白、马并列;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对他更为推崇,说:“宜列群英之上。”他的杂剧以《汉宫秋》最有影响。作品虽取材于汉代王昭君和亲的历史故事,却并不拘泥于史实,而是在久经流传的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参考了历代诗人对王昭君的咏唱中的某些思想情绪,又结合元代民族压迫比较严酷的历史现实,对这一题材进行了再创造,因此情节有了较大的变动。作品以汉元帝与王昭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揭露了帝王的昏庸,朝政的腐败,抨击了朝中文武大臣在侵略威胁面前的怯懦和无能。剧中成功地塑造了王昭君这一爱国者的形象。这个形象对后世的戏曲影响很大,“汉明妃”的形象可以说是在马致远笔下基本定型的。《汉宫秋》有较高的艺术成就,结构紧凑,有浓烈的抒情色彩,曲辞苍凉幽邈,能贴切地表达人物的心情。其中第三折〔梅花酒〕、〔收江南〕等曲子,第四折〔蔓青菜〕、〔白鹤子〕、〔满庭芳〕等曲子,尤为历来曲家所称赏。 马致远在散曲上的成就,为元代之冠。明代贾仲明称他为“曲状元”。作品内容主要有三类:①叹世;②咏景;③恋情。在“叹世”之作中,他的世界观的矛盾表现得很明显,既有那种“老了栋梁才”、“恨无上天梯”的感慨;又有“白发劝东篱,西村最好幽栖”的隐逸思想。他是“无也闲愁,有也闲愁,有无闲愁得白头”,一生忧愤徘徊。尤其是他的套曲〔双调夜行船〕《秋思》,表现了对人世间一切功名利禄的否定和对人生若梦的感叹,以及对“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穰穰蝇争血”污浊现实的愤慨。这支套曲在艺术技巧上很精湛,有人认为此曲“无一字不妥”,誉之为“万中无一”(周德清《中原音韵·定格》)。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是咏景名篇,它以凝炼的笔法,赋予秋天的景色以萧瑟苍凉的情调,构成诗意的图景,烘托出天涯游子的凄凉心情(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这支小令为无名氏作)。此外如〔双调寿阳曲〕《远浦归帆》、《山市晴岚》等曲,在描绘景物,点染气氛上也都有独到之处。他的恋情之作的特点在于较清新动人而少脂粉俗气。 总的来说,马致远的散曲,声调和谐优美,语言清新豪爽,并且善于捕捉形象以熔铸诗的境界。他吸取了诗、词以及民间歌曲的养分,开辟了与诗、词不同的曲的真率醇厚的意境,提高了曲的格调;他的套曲〔般涉调耍孩儿〕《借马》还打破了散曲言情咏景的程式,另辟一条叙事讽物的蹊径,这些都对散曲的发展与提高作出了贡献。明代抄本《古今杂剧》

与天气有关的谚语精选

与天气有关的谚语精选 导读:与天气有关的谚语 1、星星密,雨滴滴。 2、三月三,脱了棉袄换布衫。 3、风静闷热,雷雨强烈。 4、水里泛青苔,天有风雨来。 5、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6、燕子低飞要落雨。 7、乌云拦东,不下雨也有风。乱云天顶绞,风雨来不小。 8、朝雾晴,晚雾阴. 9、长虫过道,下雨之兆,蛤蟆哇哇叫,大雨就要到。 10、蜜蜂归窠迟,来日好天气。 11、鸡进笼晚兆阴雨。 12、泥鳅跳,雨来到。 13、天上豆英云,地上晒死人。 14、雨前有风雨不久,雨后无风雨不停。 15、星星稀,好天气。 16、河里浮青苔,毕有大雨来。 17、云绞云,雨淋淋。 18、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19、雨后生东风,未来雨更凶。 20、蜻蜓飞得低,出门带笠。

21、天色亮一亮,河水涨一丈。 22、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23、扑地烟,雨连天。 24、西北起黑云,雷雨必来临。 25、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 26、朝雾不收,细雨淋淋。 27、黑蜻蜓乱,天气要旱。 28、柱石脚下潮有雨。 29、蚊子咬得怪,天气要变坏。 30、天上跑台云,地上雨淋淋。 31、雷轰天顶,虽雨不猛。 32、久雨冷风扫,天晴定可靠。 33、草灰结成饼,天有风雨临。 34、咸物返潮天将雨。 35、东虹日头西虹雨。 36、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37、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38、老牛抬头朝天嗅,雨临头;马嘴朝天,大雨在前。 39、直闪雨小,横闪雨大。 40、过了腊八,长一杈把 41、星星眨眼,有雨不起。 42、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

43、朝有破紫云,午后雷雨临。 44、星星明,来日晴。 45、东风急,备斗笠。 46、水缸穿裙,大雨淋淋。 47、不怕阴雨天气久,只要西北开了口。 48、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蝼蛄唱歌,天气晴和 49、云下山,地不干。() 50、急雨易晴,慢雨不开。 51、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 52、云向东,有雨变成风,云向南,水涟涟,云向西,下地披衣。 53、头发响,风一场。 54、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55、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 56、南闪火开门,北闪有雨临。 57、青蛙叫,大雨到。 58、雨打五更,日晒水坑。 59、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60、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61、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 62、时雨时晴,几天几夜不停。 63、炸雷雨小,闷雷雨大。 64、云低要雨,云高转晴。

马致远《双调·寿阳曲》潇湘夜雨

《双调·寿阳曲》潇湘夜雨马致远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 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 [作者介绍] 马致远(约1250~1321至1324间),元代戏曲作家。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曾任江浙行省务官(一作江浙省务提举)。又曾加入过“书会”,并与书会才人合编过杂剧。生平未详,但从他自己的散曲作品中可以了解到,他在年轻时“写诗曾献上龙楼”,热衷过进取功名。然而他仕途并不显达,因此动了“终焉计”,晚年退隐山林,以诗酒自娱。著有杂剧15种,今存有:《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江州司马青衫泪》、《西华山陈搏高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半夜雷轰荐福碑》 6种,以及和李时中、红字李二、花李郎合写的《邯郸道省悟黄粱梦》一种(马著第一折),明代吕天成、清代张大复还说马致远作过南戏《苏武持节北海牧羊记》等。马致远还作有散曲,现存120多首。《汉宫秋》插图选自明代万历顾曲斋刻本《古杂剧》 马致远是个享有盛名的戏曲家。元代周德清以关、郑、白、马并列;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对他更为推崇,说:“宜列群英之上。”他的杂剧以《汉宫秋》最有影响。作品虽取材于汉代王昭君和亲的历史故事,却并不拘泥于史实,而是在久经流传的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参考了历代诗人对王昭君的咏唱中的某些思想情绪,又结合元代民族压迫比较严酷的历史现实,对这一题材进行了再创造,因此情节有了较大的变动。作品以汉元帝与王昭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揭露了帝王的昏庸,朝政的腐败,抨击了朝中文武大臣在侵略威胁面前的怯懦和无能。剧中成功地塑造了王昭君这一爱国者的形象。这个形象对后世的戏曲影响很大,“汉明妃”的形象可以说是在马致远笔下基本定型的。《汉宫秋》有较高的艺术成就,结构紧凑,有浓烈的抒情色彩,曲辞苍凉幽邈,能贴切地表达人物的心情。其中第三折〔梅花酒〕、〔收江南〕等曲子,第四折〔蔓青菜〕、〔白鹤子〕、〔满庭芳〕等曲子,尤为历来曲家所称赏。 马致远在散曲上的成就,为元代之冠。明代贾仲明称他为“曲状元”。作品内容主要有三类:①叹世;②咏景;③恋情。在“叹世”之作中,他的世界观的矛盾表现得很明显,既有那种“老了栋梁才”、“恨无上天梯”的感慨;又有“白发劝东篱,西村最好幽栖”的隐逸思想。他是“无也闲愁,有也闲愁,有无闲愁得白头”,一生忧愤徘徊。尤其是他的套曲〔双调夜行船〕《秋思》,表现了对人世间一切功名利禄的否定和对人生若梦的感叹,以及对“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穰穰蝇争血”污浊现实的愤慨。这支套曲在艺术技巧上很精湛,有人认为此曲“无一字不妥”,誉之为“万中无一”(周德清《中原音韵·定格》)。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是咏景名篇,它以凝炼的笔法,赋予秋天的景色以萧瑟苍凉的情调,构成诗意的图景,烘托出天涯游子的凄凉心情(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这支小令为无名氏作)。此外如〔双调寿阳曲〕《远浦归帆》、《山市晴岚》等曲,在描绘景物,点染气氛上也都有独到之处。他的恋情之作的特点在于较清新动人而少脂粉俗气。 总的来说,马致远的散曲,声调和谐优美,语言清新豪爽,并且善于捕捉形象以熔铸诗的境界。他吸取了诗、词以及民间歌曲的养分,开辟了与诗、词不同的曲的真率醇厚的意境,提高了曲的格调;他的套曲〔般涉调耍孩儿〕《借马》还打破了散曲言情咏景的程式,另辟一条叙事讽物的蹊径,这些都对散曲的发展与提高作出了贡献。明代抄本《古今杂剧》

王昌龄《采莲曲》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王昌龄《采莲曲》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采莲曲二首(其二)(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注释】:罗裙:丝绸制作的裙子。芙蓉:即荷花。【翻译】: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赏析】此诗虽然写美丽自然的采莲少女,却始终没有让她们在诗中明显出现,而是巧妙地将她们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田田荷塘,荷花盛开,闻歌却不见人,不禁让人心驰神往。全诗别具一格,悠然不尽。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阅读训练】:一、 1.结合诗句,概括采莲女的形象特点。(3分) 2.从修辞角度,赏析“芙蓉向脸两边开”一句的妙处。二、 1.谈谈你对前两句诗的理解: 2.三、四句写出了伫立凝望着在刹那间所产生的感觉,请你谈谈这种感觉: 3.③请谈谈这首诗的艺术构思:三、 1.王昌龄的《采莲曲》中写出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采莲女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景是: 2.这首诗刻画的是怎样一位少女的形象?在刻画人物的手法上有什么特色? 3.诗中的“向脸”二字用得极为神妙,你的看法如何?【参考答案】:一、 1.从“采莲”看出勤劳,从“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看出美丽,从“乱入池中”“闻歌”看出活泼。 2.用衬托的手法,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出人之美。描绘出一群采莲女拨开满池荷花划船前行的情景。二、 1.答:诗人巧妙地将采莲女与周围的环境组成了一个和谐完美的整体。荷叶像罗裙,罗裙似荷叶,一样绿来一样美;少女的脸庞似荷花,荷花的娇艳又映衬着少女的脸庞,一样的红来一样的艳。 2.答:是一种人花难辨的朦胧飘渺之境,令人情飞思动,禁不住会问:“花耶?人耶?”又禁不住会自答道:“花也,人也。”回味不尽,品咂不尽,余韵无穷。 3.答:如果说可以把这首诗看成是一幅《少女采莲图》的话,那么画面的中心自然应该是采莲的少女们,但诗人却自始至终也没有让采莲女们在画面上出现,而是将她们“隐”在了田田的荷叶、艳艳的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人与荷花,人与自然,浑然一体。全诗洋溢着浮动着一种飘渺朦胧的美。三、 1.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2.【答】刻画的是美丽、活泼、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以自然的清新美丽来衬托采莲少女的活泼美丽,使少女的形象在画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留下悠然不尽的意味。 3.【答】“向脸”二字用得极为神妙。人面荷花,浑然一体,相映成趣,乍一看去,几乎分辨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哪是荷花,哪是脸庞。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成了美丽大自然的一部分。

古诗采莲曲·玉溆花争发翻译赏析

古诗采莲曲·玉溆花争发翻译赏析 《采莲曲·玉溆花争发》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崔国辅。其古诗词全文如下: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相逢畏相失,并着木兰舟。【鉴赏】《采莲曲》,乐府旧题,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娃劳动生活情态,以及她们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等。崔国辅的这首《采莲曲》就是一首清丽而富有情趣的篇什。“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溆(xù;序),指水塘边。“玉”、“金”二字用得很有讲究。用“玉”形容塘边,就比用“绿”显得明秀、准确、传神,它能使人想见草茂、气清、露珠欲滴、风光明媚的景象;玉溆配以鲜花,为主人公的活动设计了明丽动人的环境。金塘的“金”,和前面的“玉”相映增色,读者可以因此想见阳光灿灿,塘波粼粼,桃腮彩裙,碧荷兰舟,相映生辉的情景。绘画学上,很讲究“补衬”之色,以“金”色补衬其他颜色,则使和谐的色调更加光彩明艳。金塘的“金”字,正有如此妙用。在这一联中,“争”、“乱”二字,也运用是活而有力。“玉溆花争发”,这句是说,玉光闪闪的水塘之滨,绚丽芬芳的鲜花竞相开放。一个“争”字,把百花吐芳斗艳的繁茂之态写活了。“金塘水乱流”,塘水本不流动,即使是通河之塘,水也只能朝着一个方向流;但由于有了几多采莲轻舟,此往彼返,那塘上的水波便相向回旋起来;一个“乱”字,写尽了青年男女们轻舟竞采、繁忙不息的劳动情景。诗人不写人的活动,人的活动自见,只从水波蛇行回旋的乱流中,便可想见人物的活动情

态。这些江南水乡的青年男女们天真活泼,对美好的爱情有着大胆炽热的追求:“相逢畏相失,并着木兰舟。”情侣们水上相逢,喜出望外,又很担心水波再把他们分开,于是两只船儿紧紧相靠,并驾齐驱。“畏相失”,活现出青年男女两相爱悦的心理状态,写尽了情侣间的相互爱慕之情。诗人很善于捕捉富有诗情画意的景物,写得神态逼真,生活气息浓郁,风味淳朴,是一首活泼清新的抒情小诗,它反映了盛唐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两阵风和雨点打一成语的答案春天的雨点阅读答案

两阵风和雨点打一成语的答案春天的雨点阅读 答案 两阵风和雨点打一成语的答案 风雨交加 两阵风和雨点打一成语的答案的意思 交;相交融。又是刮风,又是下雨。比喻几种灾难同时袭来。 两阵风和雨点打一成语的答案的出处 元·程文海《浣溪沙·题湘水行吟》词:“风雪交加冻不醒,抱琴谁共赏《湘灵》。” 两阵风和雨点打一成语的答案的辨析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天气十分恶劣 。 示例清·梁章钜《浪迹续谈·除夕元旦两诗》:“冬至前后,则连日阴噎,风雨交加,逾月不止。” 近义词狂风暴雨、倾盆大雨、雷电交加、风雪交加 反义词 风和日丽、风平浪静 两阵风和雨点打一成语的答案的造句

1.未经风雨交加的黑夜,哪能体会风和日丽的可爱;未经坎坷泥泞的艰难,哪能知道阳光大道的可贵,没有心血和汗水的付出,哪能尝到胜利成功的喜悦。 2.难以想象,他是怎样渡过那风雨交加的日子的。 3.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小红家被盗了。 4.这是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夜晚。 5.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游击队员们神不知鬼不觉地突破了敌占区. 6.千年百世的痴恋化作一朵带泪的花瓣,这温柔是风雨交加时山花最后一舞,凄迷而绝艳。 7.最后,电闪雷鸣,风雨交加,转眼间群魔乱舞. 8.于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可怜的雷倒天疯狂了,破碗破摔决定太监九千九百九十九本小说!以此来控诉命运的不公!“呜呜!”。 9.刘星本是一农村的孩子,于风雨交加之夜出生,出生后父母体质虚弱,故被村里人定为灾星,被村中一孤寡老人收养因此得以生存。 10.叶眉月出生在秋季,那个夜晚少有的风雨交加,一声哭啼带来了叶天在这个世界上最为重要的人。 11.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江河倒灌,房倒屋塌,家无噍类,荒草生发。

元马致远《双调寿阳曲潇湘夜雨》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元)马致远《[双调]寿阳曲|潇湘夜雨》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元)马致远《[双调]寿阳曲|潇湘夜雨》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双调]寿阳曲|潇湘夜雨 (元)马致远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 1.开篇“渔灯暗”中的“暗”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暗”字,写出了夜晚“渔灯”的昏黄暗淡, 巧妙地体现了题目中“潇湘夜”的特点,同时,以“暗”字开篇,为全曲奠定了暗淡感伤的氛围。(意思对即可)解析“暗”的表达效果需联系全曲的内容来分析。 所以答案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即环境特点、与标题的关 系和对全曲基调的烘托。这三个方面是层层递进的。 2.“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这两句 是怎样表现“心碎”的,请简要赏析。 答案第一句是叙写离人之状,间接表现离人之苦。 第二句直接抒发离人之情(直抒胸臆)。“孤舟五更家万里”中的“孤舟”是暗写离人的孤单和孤苦,“五更” 言夜之深,“万里”则言离家之远。这句从时间和空间 两个方面写出了离人在深夜的孤独寂寞之感,是间接表

现“心碎”。“是离人几行情泪”,是用直抒胸臆的手法,直接抒发思家的痛苦,是“心碎”的具体情状。(意思对即可) 解析前一句的“孤舟五更”写景,“孤”字明写舟,实写人,这是借景来间接抒情。“五更”说明诗人深夜 不能眠,也从时间上间接烘托了“孤”的心情。后一句 的“离人”一词点出了“孤”的由来,而“泪”是孤寂 感情的外现,这些都属于直接抒情。 【赏析】 潇湘,指湘江中游与潇水汇合的一段。或作为湘江 的别称,因湘水情深而得名。据《寄园寄所寄》、《梦溪笔谈》等书记载,宋代宋迪,以潇湘风景写平远山水八幅,时人称为潇湘八景,或称八景。这八景是:平沙落雁、 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马致远所描写的八首《寿阳曲》的名称与之完全相同,由此可知,他描写的八曲也是潇湘 八景。此曲乃其中之一。据孙楷第《元曲家考略》,马致远“至大、至治间宦江浙,至治末始改官江西。”因此 这支小令可能是定作者由江西至湖南的亲身感受,写羁 旅思乡之愁。 这是马致远写的又一支表达身处天涯,心系故园的“断肠人”羁旅乡愁的小令,与《天净沙·秋思》有异曲

王昌龄的《采莲曲》的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王昌龄的《采莲曲》的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王昌龄的《采莲曲》的原文是怎样的呢?王昌龄的《采莲曲》的原文翻译是什么呢?王昌龄的《采莲曲》的原文赏析是怎样的呢? 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译文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赏析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诗歌在开始就展现出一幅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丽画面采莲女的罗裙和荷叶的颜色一样青翠欲滴。比喻虽不新奇,但用在此处却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既描绘了田田的荷叶,又写了采莲女美丽的衣裳,两者相互映衬,恍若一体。尤其是“裁”字,用得极其巧妙,罗裙是裁出的,可是此处也用在荷叶上,似从贺知章《咏柳》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句中得到了灵感,让人感到荷叶与罗裙不仅颜色相同,似乎也是同一双巧手以同一种材料制成的。由此又让人不禁联想到屈原《离骚》中“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感受到这些女子如荷花般的心灵。娇艳的芙蓉花似乎都朝着采莲女美丽的脸庞开放,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出人之美,采莲女的美丽,不是闭月羞花式的惊艳,而是如阳光般健康温暖,似乎能催开满池的荷花。这两句诗本自梁元帝《碧玉诗》“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王昌龄的这篇较之则更胜一筹,意义更为隽永。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诗的第三句“乱入池中看不见”是对前两句的补充和深入。它有两重含义:一是突出荷田的稠密, 使人荷莫辨更真实可信;二是突出了观望者的感受和心理活动。其中“乱”字用得十分微妙。末句“闻歌始觉有人来”除了从另一面说明少女被荷田遮蔽与消融,难以被观望者发现以外,又写出一种声音的美,增添了诗的活泼情趣“。[4] 乱”字既指采莲女纷纷入池嬉笑欢闹的场面,也可指

2019届武汉市高三四月调考作文解析与范文:七十年来风与雨-执着追求日与月

2019届武汉市高三四月调考作文解析与范文:七十年来风与雨,执着追求日与月 【2019届武汉市高三四月调考作文解析与范文】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70年,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一跃而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的历史性跨越令世人瞻目:从两弹一星到北斗导航,从港澳回归到加入世贸,从中国桥到中国网…… 上述材料,触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为建国70周年献礼。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分析】 这是典型的现实类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中的“联想与思考”,就是要基于原材料谈认识、感悟或体会,既然给定了材料或范围,就说明它至少是一种框架的约束或方向的指引,我们的写作核心一定要扎根在原材料中。 学生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根据结果反推原因,既要回顾70年来的恢宏历史,又要敢于立足当下,走好当下,更要满怀信心,展望中国

美好的未来。所以,“70年来中国历史的崛起与辉煌的历程”这样宏大的叙事主题便成为本次写作不可回避的话题,这类话题契合国家和时代背景。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外交、社会民生等各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综合国力近年来更是大幅度提升,令全世界瞻目。学生作文中既要纵向阐述70年来中国乃至中国人民一路走来的艰辛、隐忍、进取、顽强、执着、创新、奉献、牺牲、博爱、包容等高贵品质,即展现精神层面的积极意义,又要横向阐述在“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征程中呈现出的励志人物与标志性事件,充分展现我们中国人秉持的爱国情怀以及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大国自信等,要对中国的未来满怀希望,要勇于承担先辈们给予的历史重担,坚定“追梦人”的身份认同,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让中国立于世界不败之林。 7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是本次作文的叙述核心,该进程中的事例也是数不胜数,学生作文中可以礼赞新中国或新中国成就,也可以通过讴歌中国精神,充分表达民族自豪感,提振民族精气神或抒发报国之志,助力伟大中国梦的实现等等。 【范文展示】 七十年来风与雨,执着追求日与月 千年探索,百年风霜,过往几度辉煌!

《双调·折桂令·叹世》马致远教案

《双调·折桂令·叹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认识生字词,读懂全文。 2、学生能默写全文。 3、学生能理解马致远超然物外、不问世事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读懂全文并能默写全文。 教学难点:教导学生理解马致远超然物外、不问世事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方法及辅助工具: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提问法 辅助工具:多媒体教学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同学们,在初中的时候我们曾学过一首词,题目叫做《天净沙·秋思》,大家一起背诵一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呀?(马致远)是的,那么今天我们将再学习一首他的词,题目是《双调·折桂令·叹世》。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 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著名元曲作家。青年时追求功名,中年时期一度出仕,晚年则淡泊名利。马致远在元代散曲家中成就最高,被誉为“曲状元”。 写作背景: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有“佐国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负,但一直没能实现,在经过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后,他看透了人生的耻辱,遂生退隐林泉的念头,晚年过着“林间友”、“世外客”的闲适生活。此曲从内容看,应该是马致远牢骚殆尽,归隐山林后所作。 (三)、解释: 译文:咸阳,万夫难攻的险固山河,因为功名两个字,曾发动过多少次战乱干戈。项羽兵败东吴,刘邦在西蜀兴立汉朝,都像南柯一梦。韩信有功却得到被杀的结果,当初蒯通的预言哪里是疯话?成功也是因为萧何,失败也是因为萧何;喝醉了一切都由他去吧! (四)、内容详解: 1、这首词里面写到了几件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明确:6件。①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秦汉时期的战争,最后秦国灭亡)、②项废东吴、③刘兴西蜀、④韩信有功却被杀、⑤蒯通假装风魔避免被杀、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的成败都因为萧何)。 2、这些兴衰成败在作者看来都不过是什么? 明确:都不过是浮云,是南柯一梦。 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出了一个什么现实道理? 明确:世道险恶、人心叵测。 4、最后一句“醉了由他”说到,算了,喝醉了一切都由他去吧。就突出了整首词的“叹世”的主题,从而表明了自己超然物外、不问世事的态度。 (五)、总结: “叹世”本来是抒发对现实的不满,可是在整首词来看都没有一个字提到现实,而是通过“咏史”来进行叹世的,作者在文中提到所有的功名都不过是南柯一梦,世道无常,人生如梦,从而抒发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与牢骚。 (六)、板书:

北风和小雨

北风和小雨 一、课前准备操: 点点头,伸伸腰,我们来做课前准备操。 动动手,动动脚,开动脑筋勤思考, 你一言,我一语,这样发言可不好。 耳要聪,目要明,文明守纪我最行。 棒!棒!棒!我真棒!争做班级的NO.1YEAR!!(竖起食指和中指) [评析:通过安排有趣的“游戏点心”----课前准备操,奏响课堂前奏曲。对学生进行心理暗示,树立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课前对学生进行放松训练,为课上有效、愉快地学习做铺垫.] 二、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们,上课前先看老师写一个词,看谁看得最仔细、最认真。 板书:得意 谁愿意为我们读读这个词?〈生读〉 请小朋友回忆一下,你什么时候“得意”过?为什么事而得意?你得意的时候是怎么说的?(演一演) 谁愿意再来读读“得意”这个词,要读出自己的理解,带上得意的表情。 2、师:课文里两次写到了北风“得意”,请小朋友找出来读读,看谁找的又快又准。

3、交流并出示:[幻灯出示] 北风得意地说:哈哈,大家都怕我. 北风看不见小鱼了,非常得意,它哪里知道,小鱼正在水底捉迷藏呢. 齐读这两句话。 师:小朋友,北风为什么得意?为什么非常得意?我们通过学习课文就能知道这些答案了. [评析: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得意”这个词语的意思。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时,注意抓住事物表象及学生的生活体验来进行,让学生建立起词语、句子与事物表象之间的联系,进而让学生自愿走进课文的情境,读出形,读出神,读出情。这样联系学生生活体验的读书活动,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展开了想像的翅膀。] 三、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先来看看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的一副图(北风图),你们看北风吹的怎么样? 生1:它吹得很使劲。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1:北风呼呼地吹着。 师:恩,你找得很仔细。 教师描述:你看它吹得多用劲呀!腮帮都鼓起来了,你能带着表情朗读吗? [评析:简单的挂图形象地再现了语言文字所指向的事物,激

古诗采莲曲·秋江岸边莲子多翻译赏析

古诗采莲曲·秋江岸边莲子多翻译赏析 《采莲曲·秋江岸边莲子多》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籍。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秋江岸边莲子多,采莲女儿凭船歌。 青房圆实齐戢戢,争前竞折漾微波。 试牵绿茎下寻藕,断处丝多刺伤手。 白练束腰袖半卷,不插玉钗妆梳浅。 船中未满度前洲,借问阿谁家住远。 归时共待暮潮上,自弄芙蓉还荡桨。 【鉴赏】 《采莲曲》是乐府的题,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和采莲女的生活情态。张籍的《采莲曲》正是这样一首充满浓厚生活气息的诗篇。 “秋江岸边莲子多,采莲女儿并船歌”,清秋时节,莲子成熟了,碧荷沿江连绵无际,正是收获的季节。采莲女们笑着,唱着驶船来江上采莲。“并船歌”,几只船儿紧紧相靠,并驾齐驱。一个“并”字,突出了采莲是群体活动,以及采莲女们的爽朗和快乐。她们的船摇到哪里,她们那优美的歌声就飞到哪里。江流蜿蜒向前,欢快悠扬的歌声随着江流一路飘荡。这阵阵甜美的歌声,为清秋江面增添了无限风光。这两句环境描写,烘托出秋江采莲的热闹场景。 下面两句具体描绘采莲细节:“青房圆实齐戢戢,争前竞折漾微

波。”齐戢戢,形容众多莲蓬露出水面,一个挨一个,戢戢然。这些饱满的莲子,吸引着采莲女们。她们荡着小船,在荷丛里穿梭,在绿色的芙蓉国里你追我赶,相互竞赛,都想多采一些莲子。澄碧的水面,溅起一朵朵晶莹闪亮的水花,荡起一道道翡翠般的波浪。歌声、笑声、桨声,合奏出一支支活泼欢畅的青春曲。绿叶青莲,映衬采莲女红润的面颊,采莲女和粉红的荷花在阳光下相映生辉。颜色的相互映衬,使画面明丽多姿;荷叶和莲子是静态的,采莲女和江水是动态的,静态和动态相互转换,衬托出画面的中心——采莲女轻盈、敏捷。“争前,”描写她们争着划船向前,使轻舟竞采的动人画面跃然纸上。“竞折”,突出她们争相采摘莲子的情态,把她们的青春风采写活了。从“争前”到“竞折”,采莲画面的动态感越来越强。诗人连用争、折、漾几个动词,描绘出采莲女们神速、灵敏的动作、兴奋欢快的心境,活灵活现地表现出她们轻盈飞动的神彩。 前四句押“歌”韵,为第一段,展现出广阔而热闹的秋江采莲场景,情调悠扬甜美。 五、六两句写寻藕:“试牵绿茎下寻藕,断处丝多刺伤手。”“试牵”说明她们寻藕的目的只是想看一看藕长得多大了。因为此时的藕只是小嫩藕,还没有到扒藕的季节。绿茎上有刺,如果不小心就会刺伤手。因此,她们就慢慢地、小心翼翼地顺着绿茎向下摸藕,采莲子是那样飞快,寻藕却是如此缓慢,一快一慢,突出了她们寻藕的细致。这两句押“有”韵,为第二段,刻画寻藕的具体细节,表现出她们劳作的情景。节奏缓慢,给人以舒缓轻松的感受。

有关云与天气的谚语

有关云与天气的谚语 导读:1、早晨浮云走,午后晒死狗。 2、云吃火有雨,火吃云晴天。 3、云自东北起,必有风和雨。 4、云下山,地不干。 5、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 6、炮台云,雨淋淋。 7、风头一个帆,雨后变晴天。 8、乱云天顶绞,风雨来不小。 9、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10、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 11、无风现长浪,不久风必狂。 12、山戴帽,大雨到。 13、夜夜刮大风,雨雪不相逢。 14、大风怕日落,久雨起风晴。 15、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 16、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17、西北恶云长,冰雹在后晌。 18、无风起横浪,三天台风降。 19、日落射脚,三天内雨落。 20、雨后东风大,来日雨还下。

21、日落西风住,不住刮倒树。 22、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 23、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 24、东风但是晌,过晌翁翁响。 25、今晚花花云,明天晒死人。 26、云低要雨,云高转晴。 27、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 28、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 29、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30、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 31、半夜东风起,明日好天气。 32、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33、天上跑台云,地上雨淋淋。 34、云吃雾下,雾吃云晴。 35、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 36、南风若过三,不下就阴天。 37、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38、暴热黑云起,雹子要落地。 39、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 40、早晨东云长,有雨但是晌。 41、满天水上波,有雨跑不脱。

42、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 43、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 44、黑云接驾,不阴就下。 45、云钩向哪方,风由哪方来。 46、不怕阴雨天气久,只要西北开了口。 47、日落胭脂红,无雨便是风。 48、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 49、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50、早晨云挡坝,三天有雨下。 51、老云结了驾,不阴也要下。 52、四周天不亮,必定有风浪。 53、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54、云交云,雨淋淋。 55、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 56、西北天开锁,明朝大太阳。 57、云绞云,雨淋淋。 58、朝有破紫云,午后雷雨临。 59、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 60、南风多雾露,北风多寒霜。 61、黑黄云滚翻,将要下冰蛋。 62、春天刮风多,秋天下雨多。

采莲曲

古诗词赏析(三) 采莲曲 作者:王昌龄唐代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译文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注释 ①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 ②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 ③芙蓉:指荷花。④乱入:杂入、混入。 ⑤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⑥闻歌:听到歌声。⑦始觉:才知道。 出塞 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译文: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 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 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注释: 1、但使:只要。2、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 3、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4、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hè),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 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注释 ⑴知:明白,知道。⑵乃:就。发生:萌发生长。 ⑶潜(qián):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⑷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⑸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古诗张静婉采莲曲翻译赏析

古诗张静婉采莲曲翻译赏析 《张静婉采莲曲》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温庭筠。其古诗全文如下:兰膏坠发红玉春,燕钗拖颈抛盘云。城边杨柳向娇晚,门前沟水波粼粼。麒麟公子朝天客,珂马珰珰度春陌。掌中无力舞衣轻,剪断鲛绡破春碧。抱月飘烟一尺腰,麝脐龙髓怜娇娆。秋罗拂水碎光动,露重花多香不销。鸂鶒交交塘水满,绿芒如粟莲茎短。一夜西风送雨来,粉痕零落愁红浅。船头折藕丝暗牵,藕根莲子相留连。郎心似月月未缺,十五十六清光圆。【前言】《张静婉采莲曲》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诗作。此诗描绘了一幅风光旖旎的美景,表面上看是一首宫体诗,实质上内涵极其深刻。全诗通过对南北朝时期羊侃的舞伎张静婉天生丽质的描绘以及对张 静婉进入豪门后生活经历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封建制度的蔑视和对不平社会的控诉。【注释】⑴羊侃(ǎn):南北朝时期人,据《梁书》记载,羊侃为人豪奢,善音律,姬妾众多,其中有一人叫张静婉,容貌绝世,腰围一尺六寸,身轻如燕,时人皆认为她能在掌中起舞。羊侃为其作《采莲曲》与《桌歌曲》,传于后世,却失去了原作本意。⑵俟(ì):等待。采诗:采集民间歌谣。古代有专门机构采诗,为统治阶级观风俗、知得失的一项政治措施。温庭筠重作此诗以待政府所派的采诗者收去。⑶兰膏:古代一种含有兰香的润发油膏。红玉春:指美人肌肤如玉般红润、如春般鲜嫩。⑷燕钗:燕形发钗。拖颈:斜歪在颈边。抛:散开。盘云:一种发髻。此

二句写一位美人睡醒发乱钗斜的样子。⑸城边:一作“城西”。娇:一作“桥”。⑹麒麟公子、朝天客:均指作客羊侃家中观舞的贵客。⑺珂(ē)马:珂为装饰马勒(笼头)用的洁白似玉的美石。珂:一作“佩”。珰珰:一作“堂堂”,一作“当当”,亦作“珰珰”,象声词,玉石互相碰撞的声音。陌:街道。⑻鲛绡(i āxiā):南海所产的鲛绡纱,又名龙纱,价值百余金,入水不湿。绡:一作“鮹”。破春碧:把鲛绡裁剪成碧绿色的舞衣。⑼抱月:环绕如月的身材。飘烟:飘动如烟的腰肢。⑽麝脐(hèqí):麝香由麝的脐部分泌出来,故称。龙髓:一作“龙脑”,即龙涎香,为抹香鲸分泌物。娇娆:一作“娇饶”,柔媚。此二句写张静婉腰细身轻、体态柔媚,身上还散发着类似麝香、龙涎香的香气。⑾秋罗:泛指轻薄的罗衣。拂水:一作“拂衣”。此句写张静婉采莲时罗衣拂过水面,使水面泛起波光涟漪。⑿露重花多香不销:此句写水面花香之盛。⒀鸂鶒(xīchì):水鸟,似鸳鸯而比鸳鸯略大,多紫色,喜雌雄并游。交交:一作“胶胶”,象声词,鸂鶒鸣叫声。⒁绿芒如粟(ù):莲的果实初生时外壳上状如粟米的绿刺。绿芒:一作“绿萍”;如粟:一作“金粟”。⒂粉痕零落愁红浅:此句写莲花经风雨摧打后颜色变浅,犹如美人被风雨洗掉了脂粉,更如美人含愁脉脉怅惘之态。⒃丝:喻指情丝。⒄藕:谐音“偶”,喻指情侣。莲:谐音“怜”。此二句写藕根、莲子虽经风雨摧打,但彼此依旧相亲相爱、不离不弃,这里喻指情侣。⒅未缺:一作“易缺”。⒆“郎心”二句:写郎心正似十五、十六日的月亮,圆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