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评价指标

科技期刊评价指标
科技期刊评价指标

科技期刊评价指标

[[作者(Email):不详] [发布时间:2007-12-5] [类型:无] [来源:本站] [关键字:]] [点击:10074] [评论:0] [录入:SuperUser Account]

内容简介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影响因子: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是E. 加菲尔德于1972 年提出的。由于它是一个相对统计量,所以可公平地评价和处理各类期刊。通常,期刊影响因子越大,它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

即年指标:这是一个表征期刊即时反应速率的指标,主要描述期刊当年发表的论文在当

年被引用的情况。

他引率:指该期刊全部被引次数中,被其他刊引用次数所占的比例。

引用刊数:引用被评价期刊的期刊数,反映被评价期刊被使用的范围。

扩散因子:这是一个用于评估期刊影响力的学术指标,显示总被引频次扩散的范围。具体意义为该期刊当年每被引100 次所涉及的期刊数。

学科扩散指标:指在统计源期刊范围内,引用该刊的期刊数量与其所在学科全部期刊数量之比。

学科影响指标:指期刊所在学科内,引用该刊的期刊数占全部期刊数量的比例。

被引半衰期:指该期刊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被引半衰期是测度期刊老化速度的一种指标,通常不是针对个别文献或某一组文献,而是对某一学科或专业领域的文献的总和而言。

来源文献量:指来源期刊在统计当年发表的全部论文数,它们是统计期刊引用数据的来源。文献选出率:按统计源的选取原则选出的文献数与期刊的发表文献数之比。

参考文献量:指来源期刊论文所引用的全部参考文献数,是衡量该期刊科学交流程度和吸收外部信息能力的一个指标。

平均引文数:指来源期刊每一篇论文平均引用的参考文献数。

平均作者数:指来源期刊每一篇论文平均拥有的作者数,是衡量该期刊科学生产能力的一个指标。

地区分布数:指来源期刊登载论文所涉及的地区数,按全国31 个省、市和自治区计(不含港、澳、台地区)。这是衡量期刊论文覆盖面和全国影响力大小的一个指标。

机构分布数:指来源期刊论文的作者所涉及的机构数。这是衡量期刊科学生产能力的另一个指标。

海外论文比:指来源期刊中,海外作者发表论文占全部论文的比例。这是衡量期刊国际交流程度的一个指标。

基金论文比:指来源期刊中,各类基金资助的论文占全部论文的比例。这是衡量期刊论文学术质量的重要指标。

引用半衰期:指该期刊引用的全部参考文献中,较新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通过这个指标可以反映出作者利用文献的新颖度。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及步骤

?标度划分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步骤 标度划分 考评标度,是考评对象在考评标志上表现不同状态与差异的类型划分。就实际情况来说,考评对象在每个标志上的变化状态与差异状态都是无限多的,但这无限多种状态中实质差异的却是有限的几种,作为考评员实际可以辨别与把握的也只能是少数几种,如何把这少数几种的状态类型与差异类型予以确定的过程便是考评划分的实质工作。 考评标度的划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方法与技术。1.习惯划分法。这是一种依据考评实践中人们对考评对象区分的心理习惯而划定标度的一种方法,常见的等级一般是3至9级,等级过少例如考评者容易操作区分,但对象差异区分不明显且评判结果相对集中,等级过多可以展示不同对象的差异,评判结果相对分散,但考评者不便把握与操作。

心理学研究表明,超过9个级别,考评者往往就难以把握与 平衡了,一般来说3、4、5三个等级标度较为合适。 2.两级划分法。所谓两级划分法,是根据考评对象在每个 考评标志上正反两种极端的表征,把每个指标度划发为2至 3个等级。 这种划分法便于操作,但中间状态不好评判,因此又有人在两级划分基础上增设中间一档,成为三级标度。 3.统计划分法。所谓统计划分法,就是考评指标标度的等 级划分并不是事先主观规定,而是根据考评对象在每个考评 标志上的实际表现统计,来确定等级的一种方法,例如根据 聚类分析结果进行划分。 4.随意标度法。所谓随意标度法,就是在每个指标内容中, 考评的标志是考评对象最佳状态或最优水平的描述,标志实 际上是一种最高级的标准特征表述,考评者考评时可以根据 考评对象与这一标准的差异程度酌情给以不同的分数或等 级。 评价指标体系 一组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并能较完整的表达评价要求的评价指标就组成了评价指标体系。这个体系就是评价系统的内容经过层层分解而形成的层次分明的结构。例如,干部素质的测评,可以通过以下指标体系来进行:

员工个人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员工个人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一)业绩考核对象的确定 确定业绩考核对象,即是确定股票期权获受人。股票期权获受人由两部分人组成:资本控制者和资本经营者。在资本控制者中,并不是所有成员都是从股东中选举产生的,外部董事已成为董事会正常执行任务所必不可少的因素,这样的体制可使公司得到各方面专家的帮助。对于这部分董事,企业可根据他们的表现适当给予部分股票期权,以促使他们真正关心企业业绩,真诚为企业服务。他们对企业运营的建议都在董事会会议上有所记录,因此,对于他们的业绩考核,根据董事会会议记录即可,他们不是本文所要确定的业绩考核对象。本文确定的业绩考核对象主要是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及副总经理。 在现代企业理论中,一般员工被称为“依赖性资源”,企业的核心资源即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被称为“唯一性资源”。核心资源在通常情况下具有不可替代性,这些资源一旦离开企业,企业的其他资源就会无法发挥正常作用,从而导致企业价值的减少。而一般人力资源属于从属地位,属于合作性资源,不可替代性弱,这些资源离开企业,只会导致他们自身价值的减少。鉴于这两种人力资源地位的不同,在考虑提前分配时,就应区别对待,着重应考虑对核心资源的期权激励问题。 (二)个人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董事长的个人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董事长代表董事会对公司的一切事务进行监督管理,在董事会休会期间,负责处理对公司有重要影响的业务活动,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对其个人业绩指标评价体系可分成两部分:一是个人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一是个人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个人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由三部分构成:素质结构,包括进取心、责任心;智力结构,包括综合分析能力、工作经历、学历;能力结构,包括目标定向能力、决策能力、用人授权能力、协调能力、风险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等。 个人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公司的资本运营效果,对股东大会决策的执行,高级经理层的运作,劳资关系的协调及企业文化建设情况。 ①公司资本运营效果的评价指标采用定量指标,从盈利情况、投资情况、筹资情况三个方面评价,主要指标有总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不良投资比率、固定资产比率、资金成本率、债务保障率;②对股东大会决策执行情况的评价指标采用定性指标,包括:是否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是否进行有力的组织工作、是否进行有效的指导;③对高级经理层运作情况的定性评价指标为:高级经理人员是否冗余、是否需设新的职位、各部分职责是否分明及能否协调运转;④对劳资关系的协调和劳资纠纷的处理主要通过内部员工满意程度来评价,包括生理满意指标、安全满意指标、社交满意指标、尊重满意指标和自我实现满意指标; ⑤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评价从三个方面进行:外层文化,如:企业知名度、企业形象、职工服务态度;中层文化,指企业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如:企业价值观念、职工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 2.高级经理人员的个人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高级经理人员包括总经理和主管不同工作的副总经理。对他们的个人素质要求基本一致,但由于他们各自主管工作不同,对他们个人的工作绩效评价应依据其职务分别进行。高

中文核心期刊与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与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简称“统计源期刊”)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总览》)和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分别列出的核心期刊表和统计源期刊表是国内作者发表论文应用最广的选刊标准,它们都是经过一定的选刊原则筛选出的高质量的期刊目录,也是科研院所进行学术成果评价时最常利用的参考工具。两者既有关联,又有区别。本文以2004年版《报告》与《总览》为依据,以其中的生物医学类期刊为例,对两者进行比较。 1、核心期刊与统计源期刊 对某一主题而言,将科学期刊按照其登载相关论文数量的减序排列时,可以分出对该主题最有贡献的核心区以及论文数量与之相等的几个区,位于核心区的期刊称为核心期刊。广义的统计源期刊是指被各类检索系统、数据库等收录而作为其文献统计来源的期刊。 《总览》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术期刊评价及文献计量学研究”的子课题——中文核心期刊评价研究的成果,研究人员采用文献计量统计与定量评价,同时结合学科专家对定量评价结果的定性评审形成最终研究成果[1]。《总览》所确定的核心期刊表在国内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应用范围比较广泛。 《报告》是按照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期刊引证报告》的模式,结合中国期刊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在中国出版(不含港、澳、台)的1576种(2004年版)科技期刊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又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学科范畴主要为自然科学领域,是目前国内比较公认的科技统计源

期刊目录。因其受科技部委托,带有官方色彩,权威性名列国内首位,人们习惯称其为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步骤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步骤 (一)确定评价对象和评价目的 企业人员绩效考评的评价对象是企业中各个层次、各种岗位的人员的工作成果。既可以是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也应该包括技术人员和现场操作人员。评价目的是评判他们对企业的贡献程度后,运用评价的结果,提出有效的激励措施,使得企业人员继续为企业做出贡献。对于管理人员来讲,其业绩多半体现在所管辖的组织的整体业绩。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企业经营者的业绩则体现在所经营的企业所取得效益以及与企业相关的各种关系的处理状况。从评价结果来决定经营者的年薪、荣誉或承担损失。以下所举例子是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过程。 (二)拟定评价指标和指标体系 1、收集企业内部或与企业相关的资料,进行体系轮廓设计。按层次结构分析法,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层是:经营业绩。 一级指标: A1=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 A2=市场地位 A3=对公众顾客关系 A4=同国家的关系 A5=员工关系及能力发展 A6=股东关系 二级指标: B11=生产要素的利用 B12=优质产品率 B13=商品销售率 B14=资金利税率 B15=成本利税率 B21=市场占有率 B22=增长率 A31=环境污染状况 A32=产品对消费者的满足性质 B30=对公益事业的贡献 B31=污染状况 B32=产品满足性质 B33=服务 B34=对公益事业贡献 B41=税收 B42=国有资产的保值 B51=员工的报酬水平 B52=员工的发展 B61=股东的报酬率 B62=股票的走势 B63=资本金的利润率 三级指标:(对应于B11)

C111=全员劳动生产率 C112=原材料利用率 C113=生产能力利用率 C114=成本费用利润率 评价指标体系说明如下: 以上指标中,既有财务数据为基础的硬指标,又有一些主观判定或市场调查的资料为基础的软指标,从而全方位的对经营效益做出评价。 2、建立相应的统计指标系统。统计指标系统是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需要而设计的,是为评价指标体系服务的。它将评价指标体系各项指标所需要的统计数据清晰的、系统的、有层次的表示出来。统计指标体系是评价指标体系的辅助系统。实际操作中,能对低层次指标,编制统计表,并评细编写统计说明(规范),以便数据的收集和精度的控制。以上与评价指标体系相对应的统计指标系统如下图: 业绩评估的统计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低年段(1~2年级) 中年段(3~4年级) 高年段(5~6年级)篇二: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摘要 根据相似性度量理论中的χ2统计量,在专家评级的基础上,构造出定性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主成分,并作因子分析,进而根据因子载荷矩阵,得到主成分与各原始指标间的相关系数,最后在一定阈值标准下,舍掉相关系数绝对值较小的指标,从而达到用客观合理的方法对定性指标进行筛选的目的。该方法可被借鉴应用于物流领域中供应商定性评估指标的筛选。 引言 供应商评估和选择是企业的一个重要决策,一个好的供应商是指供应商拥有制造高质量产品的加工技术,拥有足够的生产能力,以及能够在获得利润的同时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同一产品在市场上的供应商数目越来越多,供应商的多样性更使得供应商的评估和选择工作变得复杂,需要一个规范的标准来操作。供应商评估首先要解决的是供应商评估指标体系的确立问题。 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置 供应链中战略供应商选择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套能够充分揭示企业发展过程的内在规律、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相互补充、能确保企业长远发展目标实现的指标群体。在这个指标群体中,设置哪些指标,如何设置,既关系到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实用性,更关系到企业发展方向调整,影响整个供应链绩效的过程,因此,设计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正确供应链中战略供应商选择的前提与基础。实际运行中的供应链系统是一种人工和自然相结合的多变量、多目标、多约束条件的复杂非线性开放系统,对这种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准则: (1)指标系统性。按系统论的观点,整个供应链可以看成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供应商系统是整个供应链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从整个供应链管理大系统出发,对战略供应商的选择不仅要受自然规律的影响,也要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因此,所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要尽可能全面地、系统地反映供应商企业目前的综合水平,并包括企业发展前景的各方面指标。 (2)指标科学性。战略供应商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要从总目标出发,抓住重点,突出基本目标,以综合性为主,而不是面面俱到。所设计的指标要能正确揭示对整个供应链系统优化程度,各指标应规范化,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统计方法单一,统计口径一致。在指标体系形式上,绝对数指标和相对数指标相结合,通过绝对数指标反映出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在总量上和规模上的情况;通过相对数指标反映出速度和比率等。两类指标相辅相成,结合分析,可以更能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3)指标的实用性。指标的实用性也就是指标的可操作性。这主要包括评价指标的可计算性以及指标计算所需数据的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使企业能根据自己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对指标灵活运用。因此,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应尽可能地采用可量化的指标和利用现有的统计数据。 (4)指标的可比性。战略供应商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符合动态可比和横向可比的要求。动态可比上指指标在时间上的可比;用于企业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比较,反映战略供应商选择的发展和变化趋势;横向可比是指各供应商之间的互相比较和排序,以便总结经验,找出差距。

2018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自然科学卷)

F034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 C096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 B030ACTA MATHEMATICA SINICA ENGLISH SERIES I051ACTA MATHEMATICAE APPLICATAE SINICA C105ACTA MECHANICA SINICA M100ACTA METALLURGICA SINICA I209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G218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G001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I062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I124ADVANCES IN POLAR SCIENCE I282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 G780CANCER BIOLOGY & MEDICINE I072CELL RESEARCH I139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I710CHINA COMMUNICATIONS I165CHINA FOUNDRY E158CHINA OCEAN ENGINEERING B023CHINESE ANNALS OF MATHEMATICS SERIES B D031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I154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I207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I166CHINESE JOURNAL OF ACOUSTICS I122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G011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I037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T100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C070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I173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I116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 E012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D017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I219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200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I201CHINESE MEDICAL JOURNAL G126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I071CHINESE OPTICS LETTERS C106CHINESE PHYSICS B C058CHINESE PHYSICS C C059CHINESE PHYSICS LETTERS B022CHINESE QUARTERLY JOURNAL OF MATHEMATICS C095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I720CSEE JOURNAL OF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 I226DEFENCE TECHNOLOGY J075ENGINEERING F005ENTOMOTAXONOMIA N092FRICTION I733FRONTIERS IN BIOLOGY I248FRONTIERS OF CHEM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735FRONTIERS OF COMPUTER SCIENCE I220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I243FRONTIERS OF MATERIALS SCIENCE

产品造型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 -郭文涛

产品造型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 郭文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摘要:产品造型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涉及到美学、技术、人机、环境和经济等诸多领域。对产品造型设计的评价既包括理性方面,也包括了感性方面。科学的应用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可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也为产品设计的实施和展开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围绕产品造型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展开,介绍了产品造型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准则和组成结构,为产品造型的设计评价奠定了物质基础。 关键词:产品造型,造型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Abstract: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product design involves a lot of fields such as aesthetics, technology, man-machine,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The evaluation of product design includes both the rational aspect and the perceptual aspect. Scientific application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not only can guarantee the accuracy of the evaluation results, but also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duct design and development have a great role in promoting. In this paper, around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product desig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riteria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product design, which lays the material foundation for product design. Keywords:Product modeling, Modeling desig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1 引言 美国苹果公司的产品造型设计,堪称现代产品造型设计的楷模。究其原因,产品造型设计是实现企业形象的具体表现。产品造型设计是以产品设计为核心,以评价指标体系为理论依据,在产品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片天地。 现如今,人们往往对产品设计投入大量的精力,而往往忽略了对产品造型设计评价的重要性。一个良好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有效的促进产品设计的实施与展开;也可为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做保证;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工作时间,避免了资源浪费。 据了解,目前在国内,产品造型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着重于理性方面的研究,众所周知注重理性评价,虽然数据资料充分明确,证明力强,但与用户关联少或几乎没有,多为采纳专家意见作为评价依据。产品造型设计注重“以人为本”,产品没有广泛关注消费者的亲身感受,这样的产品造型,定然不会取得很大的成功。而在国外,他们虽然注重消费者对产品的感受,注重感性研究。不过这种研究同样也会造成很大的困扰,例如:消费者人数过多,数据不易采集;采集的数据资料缺乏准确性等等。如何正确解决产品造型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成为现在很多学者广泛研究的问题。要评价一款产品是否完美,就要考虑到多个因

第十二章统计综合评价

第十二章统计综合评价 Ⅰ.学习目的 本章阐述统计综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学习,要求:1.明确统计综合评价的基本步骤及特点; 2.掌握基本的指标筛选和数据预处理方法;3.掌握常见的评价指标客观赋权法;4.掌握对各评价指标值进行综合的基本方法,并对评价结果做出判断。 Ⅱ.课程内容要点 第一节综合评价概述 一、统计综合评价的基本步骤 综合评价是根据研究的目的建立一个统计指标体系,对现象发展的多个方面分别给予定量描述,并在此基础上,把各个指标所提供的信息综合起来,得到一个综合评价值,对被研究对象做出整体性的评判,以此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比较。 综合评价方法须遵循的基本步骤如下: (一)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二)评价指标的规范化。包括两方面内容:1、评价指标类型的一致化;2、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 (三)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对评价结果越重要的指标应赋予较大的权数,反之,赋予较小的权数,同时要求各指标的权数之和应等于100%。指标权数的确定方法有两大类: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 (四)确定综合评价的方法模型。在确定了指标体系和各指标权数的基础上,就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把各指标的评价值综合成为一个整体的评价值据此可对各评价对象在不同时间、空间上进行整体性的比较和排序 二、统计综合评价的特点; 1、综合性和整体; 2、可比性; 3、不稳定性。 第二节评价指标选择与数据预处理 一、评价指标的选择方法 (一)指标筛选的定性方法——专家意见法 (二)指标筛选的定量方法 1、次要指标的删除。可以通过衡量各项指标在所有被评价对象中取值的离散程度来确定指标的重要性:离散程度越大,说明该指标对评价结果影响越大,则给予保留;反之,说明该指标对评价结果影响越小,可以考虑从评价指标体系中给予删除。 2、重复指标的筛选 154

工作业绩评定评分标准

南京市鼓楼幼儿园工作业绩评定评分标准 一、教育教学思想,师德修养(15分) 1.民意测验:95%以上5分,85%以上3分,65%以上2分,65%以下不予参评; 2.市级及以上荣誉称号10分,区级称号5分,园级称号2分。 二、学历进修、技术职称(15分) 1.本科4分,研究生加2分,本专业研究生加3分;本科在读2分。 2.小一满5年4分,以后每增加一年加1分。 3.小高满8年加4分,以后每增加两年加1分。 三、承担行政职务及其他工作(15分) 1.担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班组长、团支部书记合计满5年加5分;担任后勤主任、亲子园主任、工会主席、分园总务主任合计满三年加5分,以后每增加一年加1分。 2.园级领导(区任命)15分。 四、专业知识、开课(25分) 1.承担市级研究课、讲座三次得15分,两次得10分,一次得5分; 2.承担区级研究课、讲座三次得10分,两次得6分,一次得3分; 3.承担片、园级研究课、讲座三次得5分,两次得3分,一次得1分。 五、教学竞赛、技能大赛(20分) 1.国家级一等奖20分、二等奖15分、三等奖10分; 2.省级一等奖15分、二等奖10分、三等奖5分; 3.市级一等奖10分、二等奖8分、三等奖5分; 4.区级一等奖5分、二等奖3分、三等奖1分。 六、社会评价(10分) 1.无家长投诉2分; 2.近三年中家长满意度95%及以上一次加2分,90%以上加1分;不满意一人次扣1分; 七、教学研究与课题研究(15分) 1.独立主持省级课题(或国家级子课题)并结题者得15分;独立主持市级课题并结题者得12分;独立主持区级课题并结题者得9分; 2.参与研究省级课题(或国家级子课题)并结题者得8分;参与市级课题并结题者得6分;独立区级课题并结题者得4分; 3.课题已立项并正在研究中,未结题者得一半分。 八、指导青年教师(10分) 1.有师徒协议得2分;有过程性资料加3分; 2.师徒结对期间徒弟获市优青级以上荣誉加5分;获区优青荣誉加3分;获区新秀教师荣誉加2分;获区骨干荣誉加1分; 3.徒弟在区以上开课、赛课、讲座一次得1分;园级开课、讲座两次得1分。 九、工作绩效(20分) 1.任现职期间出全勤得10分;每缺勤一学期扣1分; 2.从事本岗位工作得10分;从事非本岗位工作得2分。 3.参加各级教研组活动加2分。 十、继续教育(5分) 1.完成继续教育学时得5分; 2.参加园本暑期培训每年加1分。 十一、论文(50分) 1.近三年教科研成果材料3篇(其中学科专业论文2篇,案例1篇)得20分; 2.提交论文在市级及以上正式刊物发表,或提交论文、案例在省级学科专业委员会获奖,每篇加10分;在市级获奖每篇加7分;在区级获奖每篇加5分。十二、文章发表、获奖(权重加分部分) 1.核心期刊(学前教育研究、早期教育、幼儿教育、学前教育)文章一篇20分;省级刊物一篇10分;市级刊物一篇5分; 2.论文、案例评比省级一等奖15分、二等奖12分、三等奖10分;市级为10、7、5分;区级为5、3、2分。同一篇论文、案例认最高奖项一次。 3.正式出版的专业论著全册10分;1/2内容5分;1/3以下3分。 十三、园所内流动工作(附加分) 到本部以外的其它园所工作,满三年加5分,满二年加3分,满一年加1分。以后每增加一年加1分。 备注:第1-11项权重为9,第12项权重为1。第13项为附加分。 南京市鼓楼幼儿园 2010. 6.22修订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分为核心版及扩刊版。其核心版选用的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为了全面、准确、公正、客观的评价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结合中国期刊实际情况选用了诸如: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他引率、引用刊数、扩散因子、学科扩散指标、学科影响指标、被引半衰期等多种指标,根据不同的权重系数对期刊进行综合评价。其中影响因子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评价指标,计算方法为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与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总数的比值,能够较好反应期刊在其学术领域中的地位。通常,期刊影响因子越大,它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每年11月出版。 2011年版: 内容简介 《2011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收录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共1998种。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的论文构成了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即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每年进行中国科技沦文统计与分析的数据库,陔数据库的统汁结果编入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科学技术部编制的《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统计结果被科技管理部门和学术界广泛应用。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与国际评价机制接轨的同时,充分利用20余年积累的科技论文和科技期刊评价工作经验和丰富数据,选择了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等重要的期刊科学计量指标进行统计和分

析,同时又注意结合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实际情况,创新基金论文比、地区分布数、机构分布数、他引率、离均差率等多种期刊评价指标。在出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的10余年问,我国科技期刊有了长足的进步,科技期刊的发展也带动了科技期刊相关的指标和评价体系研究工作的不断进步,我们将研究成果应用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适时进行指标的增补和修正。《2011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已经扩展到23项科学计量指标,120多幅插图。 2010年版: 内容简介 该书是一部有关于论文发表与引用方面的统计报告,该报告可用于定量分析和科学评价期刊的特征和学科地位,较为客观地反映了期刊发展趋势和规律,为科研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可供科研人员、高校师生、医务工作者、图书馆管理人员、期刊编辑部与管理者以及期刊研究人员参阅。

《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

附件四: 《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 一、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

二、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解释 1、报告年度:指评价表中指标统计年度,时间范围从填写评价表的上一年1月1日到12月31日。所有指标的填报时间范围,如无特殊指明,均为报告年度。(T-1)年指报告年度的前一年。 2、技术创新战略:指企业建立明确的技术发展战略和创新战略,包括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技术开发规划和计划。 3、技术中心组织结构:指企业技术中心建立明确的组织机构和独立的财务核算体系。 4、技术中心经费预算制度:指企业在年度预算中,提取不低于上年度销售收入的3%作为技术中心科技活动经费并实行专户管理的制度。 5、企业营业收入总额:指技术中心所在企业总部和其下属

分公司、子公司、控股企业(按实际控投权)等应该列入会计合并报表范围的所有企业的营业收入(销售收入),经按合并报表原则处理后的合并营业收入。包括工业性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房地产与旅游酒店服务等第三产业的营业收入。 6、企业利润总额: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消耗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亏损以“—”号表示)。包括企业的营业利润补贴收入,各种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 7、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总额:指企业销售产成品、试制半成品的收入和提供工业性劳务收入总额。 8、企业产品销售利润总额:指企业销售收入扣除成本、费用、税金后的余额。 9、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指企业实际支出的全部科技活动费用,包括列入技术开发的经费支出以及技措技改等资金实际用于科技活动的支出。不包括生产性支出和归还贷款支出。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分为内部支出和外部支出。 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指企业用于内部开展科技活动实际支出的费用,包括外协加工费。不包括委托研制或合作研制而支付外单位的经费。科技经费内部支出按用途分为科技活动人员劳务费、原材料费、购买自制设备支出、其他支出。 科技活动经费外部支出:指企业委托其他单位或与其他单位合作开展科技活动而支付给其他单位的经费,不包括外协加

评价指标体系

? ? ? ? 标度划分 考评标度,是考评对象在考评标志上表现不同状态与差异的类型划分。就实际情况来说,考评对象在每个标志上的变化状态与差异状态都是无限多的,但这无限 多种状态中实质差异的却是有限的几种,作为考评员实际可以辨别与把握的也只能 是少数几种,如何把这少数几种的状态类型与差异类型予以确定的过程便是考评划 分的实质工作。 考评标度的划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方法与技术。 1.习惯划分法。这是一种依据考评实践中人们对考评对象区分的心理习惯而划定 标度的一种方法,常见的等级一般是3至9级,等级过少例如考评者容易操作区分, 但对象差异区分不明显且评判结果相对集中,等级过多可以展示不同对象的差异, 评判结果相对分散,但考评者不便把握与操作。心理学研究表明,超过9个级别, 考评者往往就难以把握与平衡了,一般来说3、4、5三个等级标度较为合适。 2.两级划分法。所谓两级划分法,是根据考评对象在每个考评标志上正反两种极 端的表征,把每个指标度划发为2至3个等级。 这种划分法便于操作,但中间状态不好评判,因此又有人在两级划分基础上增设中间一档,成为三级标度。 3.统计划分法。所谓统计划分法,就是考评指标标度的等级划分并不是事先主观 规定,而是根据考评对象在每个考评标志上的实际表现统计,来确定等级的一种方 法,例如根据聚类分析结果进行划分。 4.随意标度法。所谓随意标度法,就是在每个指标内容中,考评的标志是考评对 象最佳状态或最优水平的描述,标志实际上是一种最高级的标准特征表述,考评者 考评时可以根据考评对象与这一标准的差异程度酌情给以不同的分数或等级。 评价指标体系 一组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并能较完整的表达评价要求的评价指标就组成了评价指标体系。这个体系就是评价系统的内容经过层层分解而形成的层次分明的结构。例如,干部素质的测评,可以通过以下指标体系来进行: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实施

附件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评分表》 填表说明 为指导行政事业单位顺利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现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评分表》中的各指标和评价要点的操作细则,以及评价计分方法说明如下,供各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中参考使用。 一、评价指标设置及分值分配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采用量化评价的方式,分别设置了单位层面评价指标和业务层面评价指标,分别为60分和40分,合计100分。单位层面评价指标分为6类21项指标,业务层面评价指标分为6类15项指标。 二、评价操作细则 (一)单位层面指标(本指标共60分) 1.内部控制建设启动情况指标(本指标共14分)。 1.1 成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制定、启动相关的工作机制。(分值4分)

评价操作细则:本单位应启动内部控制建设,成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1分),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1分),建立内部控制联席工作机制并开展工作(1分),明确内部控制牵头部门(或岗位)(1分)。 通过查看会议纪要或部署文件确认。 1.2 开展内部控制专题培训。(分值3分) 评价操作细则:本单位应针对国家相关政策,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本单位内部控制拟实现的目标和采取的措施、各部门及其人员在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的责任等内容进行专题培训。仅针对国家政策进行培训的,本项只得1分;仅针对国家政策和单位制定制度进行培训的,本项只得2分。 通过查看培训通知、培训材料等确认。 1.3 开展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分值3分) 评价操作细则:应基于本单位的内部控制目标并结合本单位的业务特点开展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并建立定期进行风险评估的机制。 通过查看风险评估报告确认。 1.4 开展组织及业务流程再造。(分值4分)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

技术资料3: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 评价是根据确定的目的来测定对象系统的属性,并将这种属性变为客观定量的计值或者主观效用行为,整个过程离不开评价者的参与,而综合评价作为评价的一种也需要评价者做出相应反应或指示,而很多综合评价过程易受到评价者的干预,使评价结果产生偏差。 主成分分析能将高维空间的问题转化到低维空间去处理,使问题变得比较简单、直观,而且这些较少的综合指标之间互不相关,又能提供原有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而且,伴随主成分分析的过程,将会自动生成各主成分的权重,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抵制了在评价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干扰,因此以主成分为基础的综合评价理论能够较好地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如实地反映实际问题。主成分综合评价提供了科学而客观的评价方法,完善了综合评价理论体系,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了客观依据,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上述不良现象的产生。 所以在社会经济、管理、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的多指标体系中,如节约型社会指标体系、生态环境可持续型指标体系、和谐社会指标体系、投资环境指标体系等,主成分分析法常被应用于综合评价。 一、主成分分析原理和模型 (一)主分成分析原理 主成分分析是设法将原来众多具有一定相关性(比如P个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互相无关的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的指标。通常数学上的处理就是将原来P个指标作线性组合,作为新的综合指标。最经典的做法就是用F 1 (选取的第 一个线性组合,即第一个综合指标)的方差来表达,即Var(F 1)越大,表示F 1 包 含的信息越多。因此在所有的线性组合中选取的F 1应该是方差最大的,故称F 1 为第一主成分。如果第一主成分不足以代表原来P个指标的信息,再考虑选取 F 2即选第二个线性组合,为了有效地反映原来信息,F 1 已有的信息就不需要再出 现再F 2中,用数学语言表达就是要求Cov(F 1 , F 2 )=0,则称F 2 为第二主成分,依 此类推可以构造出第三、第四,……,第P个主成分。(二)主成分分析数学模型 F2=a12ZX1+a22ZX2……+a p2ZX p …… F p =a 1m ZX 1 +a 2m ZX 2 +……+a pm ZX p

工作业绩计量及其评价标准

目录 第一部分工作业绩计量与评价的基本问题 一、业绩计量与评价的定义与环节 二、业绩计量与评价的作用 三、业绩计量与评价的要素 四、业绩计量与评价模式 五、公司业绩评价的实施 第二部分业绩计量评价的指标内容和评价标准的选择 一、计量指标的应有特征 二、业绩评价指标具体内容 三、评价标准的选择 第三部分我国企业业绩计量评价状况的系统分析 一、调查结果分析 二、调查中显示中国业绩评估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四部分公司集团内部业绩计量和评价指标系统的设置 一、影响指标选择的关键因素 二、适合采用传统的按组织结构分级的业绩计量评价模式 三、我国企业公司集团评价指标的选择 三、业绩评价与报酬 第五部分企业建立科学合理业绩计量评价制度的环境治理 一、整个市场体系的规范化 二、业绩评价体系自身的完善

企业工作业绩计量与评价的系统研究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已被公认为是有价值的经济资源。企业掌握确切、充分的内部经营信息和外部环境信息,将导致正确的决策与适当合理的经营方式,从而使企业走向成功。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运用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标志。而企业经营业绩的计量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如果企业拥有一个准确、合理、有效的业绩信息,将为企业的决策、战略制定,经营控制和员工激励等方面提供可靠依据,推动企业改进工作,走向成功。而失当的业绩计量系统和歪曲的计量结果将导致企业功能的失调,影响经营效率,导致目标的失败。 业绩的计量与评价在我国国有企业中也普通存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多采用产值、产量等非财务指标,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的与发展则侧重于利润,销售收入等财务指标。如果将计划经济的业绩计量与今天的业绩计量结合起来,适当补充,正好与西方的平衡计分卡中的具体指标存在不少相似之处。然而我国企业的业绩计量主要缺乏系统考虑,对指标包含的内容定义不够明晰,在设置和实施方面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又加上我国企业内部契约关系弹性大,而外部市场约束性小,业绩的客观、真实评价将影响管理者的利益,因而业绩计量与评价的客观真实性存在很多问题,评价往往流于形式,造成信息失真,未能达到既定目的,影响到内部的管理,又影响外部对企业的评价。而业绩计量的客观、真实是我国企业走向科学管理,提高竞争能力,使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如果企业不能对业绩做出较为合理、客观的计量,理性发展,必将在竞争中被淘汰。课题组力图对业绩计量所存在的问题加以研究。 第一部分工作业绩计量与评价的基本问题 一、业绩计量与评价的定义及环节 (一)业绩计量与评价的定义 所谓业绩计量与评价,是指对个人、某个部门或整个企业是否完成一定目标的测量与评估,对某人或某件事完成的工作或结果给一个定性(好、坏)或定量的评估(价值判断)。这种计量可以是对该工作过程的计量,也可以是对活动(工作)结果的计量。业绩计量与评价系统通常由一定的要素构成,如计量与评价目标,在进行业绩计量前应明确业绩计量与评价的目标;计量与评价对象,即计量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

中国科技期刊引文报告(CJCR)已于2019年11月19日更新,我们组织整理了其核心期刊的变化,以供您参考。 2019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收录了中国自然科学领域各个学科的重要期刊(包括自然科学综合,科学,农学,医学,工程技术和化学等6个类别的112个学科)管理)作为统计来源期刊。 《2019年中国科技期刊自然科学引证报告(核心版)》包含在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除外)正式出版的1933种中文期刊和116种英文期刊,共有2049种“中国核心科技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与2018年版的2029年相比,总数增加了20种(包括29种新的核心期刊和9种不再包括在内的期刊)。在这29种新期刊中,有10种被选为英文期刊,有19种被选为中文期刊。自然科学版和社会科学版的期刊略有重叠。 2019年版《中国科学技术期刊引文报告》(核心版)《社会科学》卷精选了中国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的重要期刊(包括社会科学综合,人文与艺术,经济和政治等6个类别的40个学科),通讯,教育和统计)作为统计来源期刊。

2019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文报告(核心版)》社会科学卷包含395种在中国(香港除外)正式出版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来源期刊)”,澳门和台湾)。与2018年版相比,2019年版增加了一本核心期刊(包括三本新选中文期刊和两本不再包括中文期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期刊略有重叠。 中国科技期刊引文报告(CJCR)的开发和发布始于1997年。CJCR 是一种专门用于期刊引文和分析的重要检索评估衡量工具。该报告可用于定量分析和科学评价期刊的学术特征和状况,客观地反映期刊发展趋势和规律,为科研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被选为“中国核心科技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是在严格的定量和定性基础上选出的各个学科的重要科技期刊。 通过使用CJCR提供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期刊的引文和被引情况,并对引文效率,引文网络和期刊自引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利用CJCR中的期刊评价指标,可以方便地定量评估期刊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并正确地评估某些期刊在科学交流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

个人工作业绩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76463 个人工作业绩报告标准范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个人工作业绩报告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当前,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经营业绩评价问题摆在 了我们的面前.评价一个企业的好坏,经营业绩评价是一个非常重 要的环节.只有建立一套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才能正确,完 整地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指标主要分为 收入,费用(成本),利润等方面的评价.现就这几个方面的主要评价 指标,分析及实际应用进行简要阐述.

一.收入评价 1.收入的主要评价指标及分析 劳动效益指标 劳动效益指标是企业销售收入净额或产值与平均职工人数的 比率,这一指标反映了平均每个职工生产的附加价值额和人力资源 营运能力效率,是测定生产增长,公平分配成果的基准.对企业劳动 效率进行考核评价主要采用比较的方法,找出差异,分析造成差异 的原因,对症下药,从而进一步挖掘提高人力资源劳动效率的能力. 产品销售计划完成率指标 产品销售计划完成率是企业产品实际销售量乘以

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

附件3: 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材料

注:当年指统计年度,(T-1)年指统计年度之前一年。 企业负责人签字:企业盖章: 二、需提供的附件及证明材料 1、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项目一览表(B107-1)、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情况表(B107-2)。未列入国家统计局大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情况统计范围的企业应参照上述两个表的格式填报后提交。 2、企业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的复印件。 3、大型企业集团应将下属企业的(B107-1、B107-2)表合并填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进行合并填报。 4、评价指标的必要证明材料。 主要包括:(1)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明细;(2)技术中心高级专家和外部专家;(3)对外合作项目;(4)研发周期三年及以上的项目;(5)在研和完成的全部科技项目;(6)拥有专利及受理专利申请;(7)主持和参与制定的标准;(8)省级以上部门和组织认证实验室;(9)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中国名牌、安徽省名牌;(10)科技奖励等方面的内容。 三、指标解释和填报说明 1、报告年度。指评价表中指标统计年度,时间范围从填写评价表的上一年1月1日到12月31日。所有指标的填报时间范围,如无特殊指明,均为报告年度。(T-1)年指报告年度的前一年。

2、企业营业收入总额。指技术中心所在企业总部和其下属分公司、子公司、控股企业(按实际控投权)等应该列入会计合并报表范围的所有企业的营业收入(销售收入),经按合并报表原则处理后的合并营业收入。包括工业性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房地产与旅游酒店服务等第三产业的营业收入。 3、企业营业利润总额。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消耗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亏损以“-”号表示)。包括企业的营业利润补贴收入,各种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 计算公式:营业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成本-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4、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指企业销售产成品、试制半成品的收入和提供工业性劳务收入总额。 5、企业产品销售利润总额。指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扣除成本、费用、税金后的余额。 计算公式:企业产品销售利润总额=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6、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指企业实际支出的全部科技活动费用,包括列入技术开发的经费支出以及技措技改等资金实际用于科技活动的支出。不包括生产性支出和归还贷款支出。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分为内部支出和外部支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