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岩土工程的工程领域及类型

岩土工程学

王丽琴

西安理工大学土建学院

岩土工程研究所

课程的性质和要求

1.性质

“岩土工程学”是本专业研究生的一门学位课,48学时。

由于课程本身的性质,教学上大多为阐述性,叙述性讲授,不同于有严谨的理论推导的数理化课程,许多问题仅是定性的讲述。所以在学习方法上,学生应自我调节,主动适应课程特点,学好相应的知识点。

2.要求

由于岩土工程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的知识面广,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学时有限,故对某些部分只能进行重点介绍。

作为研究生,需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因此同学们应在接受消化课堂内容的基础上,抽时间翻阅一下相关的期刊、书籍。

第一章绪论

岩土工程涉及的工程领域

——边坡工程

地下工程

岩土工程涉及

的工程领域

岩土工程涉及的工程领域

——水利工程

黄河

长江

珠江

98,000 dams and more than 10,000km length dike

岩土工程涉及的工程领域

——交通工程

青岛海湾大桥

青岛海湾大桥是国家高速公路网青

岛至兰州高速公路的起始段,大桥全

长28.057公里。大桥建成通车后,缩

短了青岛与黄岛的行车距离,有利于

缓解胶州半岛繁华城市群的交通压力。

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

——港口及航道工程

——工业与民用建筑

——环境工程

岩土工程中英文词汇对照

岩土工程中英文词汇对照 来源:刘燚龙[Jet]的日志 一. 综合类 1.geotechnical engineering岩土工程 2.foundation engineering基础工程 3.soil, earth土 4.soil mechanics土力学 cyclic loading周期荷载 unloading卸载 reloading再加载 viscoelastic foundation粘弹性地基 viscous damping粘滞阻尼 shear modulus剪切模量 5.soil dynamics土动力学 6.stress path应力路径 7.numerical geotechanics 数值岩土力学 二. 土的分类 1.residual soil残积土 groundwater level地下水位 2.groundwater 地下水 groundwater table地下水位 3.clay minerals粘土矿物 4.secondary minerals次生矿物 https://www.360docs.net/doc/7415726316.html,ndslides滑坡 6.bore hole columnar section钻孔柱状图 7.engineering geologic investigation工程地质勘察 8.boulder漂石 9.cobble卵石

10.gravel砂石 11.gravelly sand砾砂 12.coarse sand粗砂 13.medium sand中砂 14.fine sand细砂 15.silty sand粉土 16.clayey soil粘性土 17.clay粘土 18.silty clay粉质粘土 19.silt粉土 20.sandy silt砂质粉土 21.clayey silt粘质粉土 22.saturated soil饱和土 23.unsaturated soil非饱和土 24.fill (soil)填土 25.overconsolidated soil超固结土 26.normally consolidated soil正常固结土 27.underconsolidated soil欠固结土 28.zonal soil区域性土 29.soft clay软粘土 30.expansive (swelling) soil膨胀土 31.peat泥炭 32.loess黄土 33.frozen soil冻土 三. 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 https://www.360docs.net/doc/7415726316.html, compression index 2.cu undrained shear strength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求

第二章各类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技术要求 §2-3边坡工程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技术要求 §2-3-1概述 边坡是指建(构)筑物近旁的天然斜坡或经人工开挖后形成的斜坡。边坡工程与滑坡的主要区别在于,边坡工程强调与工程建设的关系,着重于评价边坡与工程建设场地、地基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滑坡侧重于地质环境,着重研究各种自然斜坡滑动的成因机制,分析评价其稳定性。当然,两者并非截然分开,例如,当滑坡发生于建筑场地之内或附近、并对建筑场地与地基稳定性产生影响时,则既是滑坡的问题,也是边坡的问题。 边坡根据其岩土成分的不同,可分为岩质边坡和土质边坡两大类。岩质边坡的主要控制因素一般是岩体的结构面,土质边坡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土的强度。但无论何种边坡,地下水的活动都是影响其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进行边坡工程勘察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侧重。 边坡的破坏变形形式主要有崩塌、滑动(平面型、弧面型、楔形体)蠕动(倾倒、溃屈、侧向张裂)与剥落。其特征见教材P.128表2-6-1。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1)岩土的性质;(2)岩层结构与构造;(3)水文地质条件;(4)风化作用;(5)气候条件;(6)地震作用;(7)地形地貌;(8)应力状态与应力历史;(9)人类工程活动等。 边坡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是:查明对建(构)筑物可能有影响的边坡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地下水条件,提出边坡稳定性计算参数;评价边坡稳定性(即根据其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合理的边坡断面尺寸或验算已拟定的断面尺寸是否稳定合理),预测因工程活动引起边坡稳定性的变化;提出潜在不稳定边坡的整治与加固措施。 边坡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主要有:工程地质测绘,勘探与测试等。 边坡岩土工程勘察应查明如下主要内容: (1)地形地貌条件与不良地质作用(如滑坡、崩塌、危岩、泥石流等)条件; (2)岩土的类型、成因、工程特性,覆盖层厚度,基岩面的形态和坡度; (3)岩体主要结构面的类型、产状、延展情况、闭合程度、充填状况、充水状况、力学属性和组合关系,主要结构面与临空面的关系,是否存在外倾结构面; (4)地下水的类型、水位、水压、水量、补给与动态变化,岩土的透水性和地下水的出露情况; (5)地区气象条件(特别是雨期、暴雨强度),汇水面积、坡面植被,地表水对坡面、坡脚的冲刷情况; (6)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软弱结构面的抗剪强度。

(完整版)岩土工程勘察习题及答案

绪论 1、试述岩土工程、工程地质的含义与联系。 (1)岩土工程:是以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岩石力学及地基基础工程学为理论基础,以解决和处理在建筑过程中出现的所有与岩土体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是一门地质与工程建筑全方位结合的专业学科,属土木工程范畴。 (2)工程地质:是调查、研究、解决与人类活动及各类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3)区别:工程地质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其本质是一门应用科学;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其本质是一种工程技术。从事工程地质工作的是地质专家(地质师),侧重于地质现象、地质成因和演化、地质规律、地质与工程相互作用的研究;从事岩土工程的是工程师,关心的是如何根据工程目标和地质条件,建造满足使用要求和安全要求的工程或工程的一部分,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岩土技术问题。因此,无论学科领域、工作内容、关心的问题,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的区别都是明显的。 (4)联系:工程地质是岩土工程的基础,岩土工程是工程地质的延伸。 2、简述岩土工程勘察的任务与目的。 基本任务:按照建筑物或构筑物不同勘察阶段的要求,为工程的设计、施工以及岩土体治理加固、开挖支护和降水等工程提供地质资料和必要的技术参数,对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作出论证、评价。 具体任务: (1)阐述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指出场地内不良地质现象的发育情况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对场地稳定性作出评价。 (2)查明工程范围内岩土体的分布、性状和地下水活动条件,提供设计、施工和整治所需的地质资料和岩土技术参数。 (3)分析、研究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并作出评价结论。 (4)对场地内建筑总平面布置、各类岩土工程设计、岩土体加固处理、不良地质现象整治等具体方案作出论证和建议。 (5)预测工程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对地质环境和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并提出保护措施的建议。 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是:运用各种勘察测试手段和方法,对建筑场地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判断修建各种工程建筑物的地质条件以及建设对自然地质环境的影响;研究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共同工作时,保证地基强度、稳定性以及不致产生过大沉降变形的措施,分析并提出地基的承载能力;提供基础设计、施工以及必要时进行地基加固所需要的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资料。 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为工程建筑对象选择适宜的地质环境,从而为该工程在技术上的可能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提供保证。并不致对地质环境产生不应有的破坏,以致影响工程本身和人类的生活环境。 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就是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 3、岩土工程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岩土工程是以求解岩体与土体工程问题,包括地基与基础、边坡和地下工程等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涉及到岩体与土体的利用、整治和改造,包括岩土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监测四个方面。 4、我国岩土工程勘察的现状如何? 从目前国内大量的实践可看出,岩土工程勘察侧重于解决土体工程的场地评价和地基稳定性问题,而对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岩体工程,尤其是重大工程(如水电站、核电站、铁路干线等)的区域地壳稳定性,边坡和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分析、评价,仅由岩土工程师是无法胜任的,必须有工程地质人员的参与才能解决。这就要求岩土工程与工程地质在发挥各自学科专

岩土工程测试与检测技术精彩试题

一、选择题 1.可以采用 ( )方法测试地基土的变形模量和承载力。 A.动力触探 B.静力触探 C.静载试验 D.波速试验 2.应力波在桩身中传播时,遇到截面阻抗变大的界面会产生反射波,该反射波产生的质点运动速度与入射波产生的质点运动速度的方向 ( ) A.相同 B.不同 C.相反 D.垂直 3.采用预压法进行地基处理时,必须在地表铺设( ) A.塑料排水管 B.排水砂垫层 C.塑料排水带 D.排水沟 4.用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判定沙土的密实度,其划分标准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当判定沙土的密实度为稍中密时,标准贯入试验的锤击数是多少() A. N<=10 B.1030 5.在静荷载试验中,若试验的土层性质为软弱黏性土,粉土,稍密沙土,每级荷载的增量为()KPa A.15~25 KPa B.25~50KPa C.50~100KPa D.100~200KPa 6.重型圆锥动力触探的落距距离() A. 50cm B.76cm C.100cm D.60cm 7.重型圆锥动力触探的落锤质量() A.10kg B.63.5kg C.120kg D.30kg 8.在一级基坑工程监测过程中,下列不是应测项目的是 ( ) A .墙体水平位移 B.墙体力 C.土压力 D.坑底隆起 9.在一二三级基坑工程检测中,不属于应测项目的是() A.墙顶水平位移沉降 B.临近建筑物的沉降和倾斜 C.地下管线沉降和水平位移 D.土体深层竖向位移和侧向位移 10.在一级基坑监测中基坑墙体最大位移允许的变形值为() A.30mm B.35mm C.40mm D.60mm 11.在二级基坑监测中,地面允许最大沉降值为() A. 25mm B.30mm C.40mm D. 60mm 12.下列为选测项目的是() A.周边位移 B.拱顶下沉 C.锚杆和锚索力及抗拔力 D.围岩弹性测试

环境岩土工程

关于污染与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和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 理解 本学期,我们跟随王老师学习了《环境岩土工程》这门课程。在王老师的谆谆教导和循循善诱下,我们深入了解了当今全球以及中国范围内的环境问题,并且深刻体会到岩土工程与环境的紧密联系。是我们不得不感觉到保护环境和切身实践岩土工程中的保护环境问题。 污染与环境破坏问题和环境岩土工程问题是两类具体的环境问题。不过,虽然它们“自成一家”,看似井水不犯河水,实则不然。且不说,所有的环境问题都冠着环境这样一个大帽子。事实上,在岩土工程中,如果不注意或者不采取合理的方案,就会形成破坏环境问题的产生,继而导致污染环境,甚至造成生态问题。 首先,想要有一定深度的理解,我们必须深刻体会污染、生态环境破坏以及环境岩土工程的相关概念,理解它们的内涵。才能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并使之有所关联,也就是找到它们的内在联系。 污染,或许对地球上生存的每一个人来说,从来都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污染,从生态学的角度而言,是指外来物质或能量的作用,导致生物体或环境产生不良效应的现象。具体来说,污染包括空气污染、重金属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光污染、噪声污染等等诸多分类。而更细致的划分,则有排气污染、燃烧污染,放射性污染、射频污染、白色污染等等。 生态环境就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 力量(物质和能量) 或作用的总和。而生态环境破坏,大致分类细而言之:一、破坏环境:由于环境是生态系统的成分之一,它的改变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二、破坏植被,以森林为主体的植被是陆地生态平衡的杠杆,地球上由于破坏植被导致的生态灾难最多;三、破坏食物链:破坏食物链打破生态平衡。 环境岩土工程是一门应用岩土工程学和环境工程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解决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相关的环境地质问题,以便合理开发、利用、改造和保护工程地质环境的新兴学科。环境岩土工程已经在区域稳定工程地质评价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目前主要研究以下内容:①自然岩土环境对工程建设的适宜性;②工程建设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即岩土体对工程建设的敏感性。环境岩

工程勘察思考题-第二章,第三章

第二章岩土工程中的地下水 1.根据岩土空隙的成因不同,可把地下水分为哪三类? 根据岩土空隙的成因不同,可把空隙分为孔隙、裂隙和溶隙三大类。 ①孔隙:松散岩土由大小不等的颗粒组成,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称为 孔隙。岩土中孔隙的发育程度常用孔隙度来表示,指一定体积的岩土其孔隙体积所占总体积的比例。 ②裂隙:坚硬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颗粒之间基本上不存在孔隙,仅 存在岩石破裂变形产生的空隙,称之为裂隙(分为成岩裂隙、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岩石的裂隙一般呈裂缝状,其长度、宽度、数量、分布及连通性等空间上差异很大,与孔隙相比,裂隙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 ③溶隙:可溶的沉积岩(盐岩、硬石膏、石膏、石灰岩、白云岩等)在地下水流 长期溶蚀作用下而形成的空隙,这种地质现象称岩溶(喀斯特)。 2.根据水在空隙中的物理状态,水与岩土颗粒的相互作用特征,地下水有哪几种 存在形式?哪些形式的地下水对地基的工程特性影响较大? 根据水在空隙中的物理状态,水与岩石颗粒的相互作用等特征,可将地下水存在的形式分为五种 ①气态水 ②结合水 ③重力水 ④毛细水 ⑤固态水 毛细水和重力水对地基的工程特性影响最大 3.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的渗透系数范围值分别是多少(单位为:m/年)? 粘土: 粉质粘土: 粉土: 4.含水层和隔水层的概念? 根据岩石赋留地下水的相对状况分出含水层和隔水层。 含水层:在重力作用下能够给出并且通过相当数量水的饱水岩层或土层称含水层。含水层必须有良好的透水性能,同时又必须有一定的地质构造条件和地形条件,使地下水聚集和储存起来,此外,含水层必须有一定的补给水量。 隔水层:在常压条件下,由于重力作用不能给出并通过相当数量水的岩层或土层。通常由黏土、粉质黏土和页岩、泥灰岩等透水性能差的岩石组成的岩层构成隔水层。隔水层对地下水的运动起着阻碍作用。

岩土工程测试与检测技术复习资料

岩土工程测试与检测技术 名词解释6?4分=24分 简答(基本概念、方法)7?6分=42分 计算与论述 4个 34分 §1概念、系统选型精度高量程低,如何选择仪器 测试技术基本概念(线性度、灵敏度) 压电式、正弦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稳定性、误差等选测试方法 §2 传感器:相关概念、分类、命名了解 (压电式如何标定、如何采用措施消除误差 正弦式原理(土压力计典型代表、相应计算) 正弦式基本概念及计算 §3 声波测试、声发射(课件) 声波测试基本原理 纵、横波概念、计算方法、 测桩完整性、裂缝测试等测试方法 新测裂缝测试反象 在岩体中测试应用:完整性指标凯瑟效应 §4载荷试验:静载荷试验(及基本原理) 拐点——判断桩的极限荷载 加载方法:终止加载的判断 判桩的极限荷载——拐点 承载力特征值与极限荷载的确定(曲线拐点) 桩基础检测、多根桩——求平均值——误差系数(<,均值——特征荷载;>,——查表修正)动测:应力波反射法曲线判定桩体缺陷的位置——计算 §5现场检测的常用特殊方法 边坡、 基坑、的安全监测监测: 地下洞室(多点位移计、收敛观测) 监测内容:{锚杆检测、地表变形——大地水准测量、水平监测——原理、方法(基坑顶部、坑底) 项目选取 沉降观测、大地水准测量 深层水平位移的方法、原理了解 垂直监测 水平监测 测试系统元件的选取(参数) 锚杆无损检测 第一、二章测试技术基础知识、传感器 1.检测的基本概念: (1)检测与测量:检测是意义更为广泛的测量;测量是以确定被测对象的属性和量值为目的的全部操作。 (2)检测技术:包含测量和信号检测极为重要。

(3)测试系统的原理结构:被测对象的被测量传感器数据传输环节数据处理环节数据显示环节。 (4) 测量系统:由传感器(一次仪表)、中间变换和测量电路(二次仪表) 组成。 (5)显示和记录系统:它是将信号及其变化过程显示或记录(或存储)下来,是测试系统的输出环节。 2.传感器:指能感受规定的物理量,并按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入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3.组成:敏感元件、转换元件、测试电器 参数:a灵敏度:单位被测量引起的仪器输出值的变化。 b线性度:标定曲线与理想直线的接近程度。 c迟滞性:指输入逐渐增加到某一值与输入逐渐减小到同一输入值时的输出值不相等。(百科:指一系统的状态(主要多为物理系统),不仅与当下系统的输入有关,更会因其过去输入过程之路径不同,而有不同的结果。) d分辨率:指传感器可感受到的被测量的最小变化的能力。 4.传感器的分类:(1)按变换原理分类:电阻式、电容式、压电式、钢弦式、光电式等;(2)按被测物理量分类: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速度传感器。 5.传感器的命名: 6.(1)传感器的全称由“主题词+四级修饰语”组成。 7.一级修饰语——被测量(位移、压力、速度) 8.二级修饰语——转换原理(应变式、电阻式、电容式、压电式、钢弦式、光电式) 9.三级修饰语——特征描述(指务须强调的传感器结构、性能、材料特征及敏感元件等) 10.四级修饰语——主要的技术指标(如,量程、精度、灵敏度等) 11.(2)使用场合不同修饰语排序亦不同 12.a在有关传感器的统计表、图书检索及计算机文字处理等场合,命名顺序为正序“主题词+一级修饰语+二级修饰语+三级修饰语+四级修饰语”;(例,传感器、位移、应变式、100mm) 13.b在技术文件、产品说明书、学术论文、教材、书刊等的陈述句中,传感器名称采用反序为“四级修饰语+三级修饰语+二级修饰语+一级修饰语+主题词”(例,100mm应变计式位移传感器) 14.压电式传感器:是基于压电效应的传感器,其敏感材料由压电材料制成。原理:压电材料受力后表面产生电荷,电荷经电荷放大器和测量电路放大和变换阻抗后就成为正比于所受外力的电量输出,从而达到检测目的装置。 15.优点是频带宽、灵敏度高、信噪比高、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和重量轻等。缺点是某些压电材料需要防潮措施,而且输出的直流响应差,需要采用高输入阻抗电路或电荷放大器来克服这一缺陷。 16.压电效应:指某些物质,当沿着一定方向对其加力而使其变形时,在一定表面上将产生电荷,当外力去掉后,又重新回到不带电状态的现象。 17.振弦式(钢弦式)传感器:敏感元件为一根金属丝弦。原理:将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受力部件连接固定,利用钢弦的自振频率与钢弦所受到的外加张力关系式测得各种物理量。 18.优点:结构简单可靠,传感器的设计、制造、安装和调试非常方便,且钢弦经过热处理后蠕变极小,零点稳定。 19.计算:书P15(2-12、2-13) 20.传感器的标定(率定): 21.(1)定义:是利用精度高一级的标准器具对传感器进行定度的过程,从而确定其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时也确定不同使用条件下的误差关系。 22.(2)标定原因:由于传感器在制造上的误差,即使仪器相同,其输出特性曲线也不尽相同。尽管传感器在出厂前都作了标定,但传感器在运输、使用等过程中,内部元件和结构因外部环境影响和内部因素的变化,其输出特性也会有所变化,因此,必须在使用前或定期进行标定。

岩土工程专业土动力学课件(非常完整!)

第一章绪论 土动力学是研究各种动荷载作用下土的变形、强度特性及土体稳定性的一门学科。 一、动荷载的类型及特点 有两类常见的动荷载:冲击荷载与振动荷载。 1.冲击荷载。爆破、爆炸以及各种冲击引起的荷载,这类荷载对土体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荷载的速率效应对土体强度与变形的影响。 2.振动荷载。地震,波浪,交通,大型机器基础等引起的荷载,这类荷载对土体的作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1)荷载的速率效应对土体强度与变形的影响 (2)荷载循环次数的影响(疲劳) (3)荷载幅值的大小 二、土动力学的研究任务 探求动荷载作用下土体变形、强度变化的规律性,运用近代力学的原理,分析研究土工建筑物及建筑物地基在各种动力影响下的变形与破坏规律。研究内容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 土的动力特性 土的动力稳定性 6个方面的研究问题,包括: (1)工程建筑中的各种动荷作用及其特点 (2)土体中波的传播 (3)土的动力特性:土的动强度、动变形、土的震动液化等。

(4)动荷载作用下的土体本构关系(土的动应力应变关系问题)(5)土动力特性测试方法与测试技术 (6)动荷载作用下土体的稳定性,包括动荷作用下土与结构物的相互作用,地基承载力,土坡稳定性以及挡土墙的土压力。 三、土动力学发展阶段与发展趋势 第1阶段(20世纪30年代)动力机器基础研究 第2阶段(2次世界大战以后)冲击荷载作用下土的动力学问题研究 第3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振动荷载作用下土的动力学问题研究(地震、海洋、交通等) 当前的主要发展趋势(4点): (1)注重研究土体的动力失稳机理 (2)进一步深化对土的动应力应变关系的研究 (3)进一步深化土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的研究,即利用更加真实的土动应力应变关系,将结构物与土体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变形与破坏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仿真计算分析。 (4)注重现场观测结构、模型试验结果、计算分析结果的相互印证研究 第二章土的动力特性 土的动力特性是指动荷载作用下土的动强度特性与土的动变形特性。 研究土的动力特性,就是依据动荷载作用特点,揭示土的动力破

环境岩土工程综述

课题名称: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综述 摘要:环境污染评估、控制、修复已成为我国环保领域的重大需求。本文对环境岩土工程进行了介绍,让读者了解其研究主要内容、进展状况以及研究方法,对之后的研究做到心中有数。 (一)前言 环境岩土工程师岩土工程与环境科学密切结合的一门新学科。它主要应用岩土工程的观点、技术和方法进行治理和保护环境服务。对于如今密集型人类生活和生产方式必然产生大量的废弃物,而地球岩土全是废弃物的主要及最终处置场所。因此,利用岩土工程的手段来解决水土环境污染问题是最为经济、最符合国情的途径之一(陈云敏,2012;张帆,2015)。 (二)研究主要内容及进展状况 环境岩土工程的目的是应用岩土工程能耐的原理和方法解决环境问题。我国环境工程研究及工程实践进展主要包括城市固体废弃物可持续填埋处置,废弃泥的工程特性、工程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土体和地下水污染评价与防治和土工合成材料在环境岩土工程中应用(陈云敏,2012)。 不同学者对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内容有着不同见解。胡中雄等将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内容大致分成三大类:第一类称为环境工程,指用岩土工程的方法来低于由于天灾引起的环境问题,如洪水、滑坡等;第二类称为环境卫生工程,指用岩土工程的方法来抵御有各种化学污染引起的环境问题,如城市垃圾填埋处理等;第三类是指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一些环境问题,如开外隧道引起的地面变形等(王帅,2015)。 罗国煜等在文献中提到,环境岩土工程包括区域性环境岩土工程和城市环境岩土工程。城市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包括三方面:(1)城市不稳定问题(地震、地面变形问题等);(2)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水利问题;(3)采矿污染和废弃物污染问题。 此外,方晓阳主张应有两个主要分支:(1)地质环境(岩土)工程,主要强调有害有毒废料控制系统的管理和修正、填料场的选择、填料的稳定性分析和土污染技术;(2)生态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环境岩土工程的敏感性生态和地质方面的问题。这其中由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对生态环境因素相当敏感:(1)与地质、气候有关的问题,如泥石流、沙漠、实地;(2)与健康有关的问题,如酸雨、核废料;(3)与文化有关的问题,如考古、名胜古迹的保护等(李元松,2005)。 对于环境岩土工程如今的研究进展,以美国为代表的现房发达国家正发展可持续填埋技术。我国亟需开展填埋场孕育城市城市环境灾害机理、评估方法与可持续防控的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发展可持续填埋技术,以满足填埋场城市华景灾害防控、渗滤液减量、填埋气资源化的重大需求。

岩土工程测试

1岩土工程勘察收费的计算方法 通用工程勘察收费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1工程勘察收费=工程勘察收费基准价×(1 ±浮动幅度值) 2工程勘察收费基准价=工程勘察实物工作收费+工程勘察技术工作收费 3工程勘察实物工作收费=工程勘察实物工作收费基价×实物工作量×附加调整系数 4工程勘察技术工作收费= 工程勘察实物工作收费×技术工作收费比例 2如何判别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 根据场地的复杂程度,可按下列规定分为三个场地等级: (1一级场地(复杂场地): ①对建筑抗震危险的地段;②不良地质作用强烈发育;③地质环境已经或可能受到强烈破坏;④地形地貌复杂;⑤有影响工程的多层地下水,岩溶裂隙水或其它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需专门研究的场地。 (2)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地): ①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②不良地质作用一般发育;③地质环境已经或可能受到一般破坏;④地形地貌较复杂⑤基础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场地; (3)三级场地(简单场地): ①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小于 6 度,或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②不良地质作用不发育;③地质环境基本未受破坏;④地形地貌简单;⑤地下水对工程无影响; 根据地基的复杂程度,可按下列规定分为三个地基等级: (1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一级地基(复杂地基):①岩土种类多,很不均匀,性质变化大,需特殊处理; ②严重湿陷、膨胀、盐渍等特殊性岩土,以及其他复杂、需专门处理的岩土。 (2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二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①岩土种类较多,不均匀,性质变化较大; ②不满足复杂地基条件的特殊性岩土。 (3 )符合下列条件者为三级地基(简单地基):①岩土种类单一,均匀,性质变化不大;②无特殊性岩土。 3简述黏土、粉质粘土、粉土现场特征的差异 粉土:(1)灰黄,很湿,稍密,含云母片,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2 )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切面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4勘察中如何对土进行描述 土的描述应符合以下规定:碎石土应描述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充填物的性质和充填程度、密实度等;砂土应描述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形状、粘粒含量、湿度、密实度等;粉土应描述颜色、包含物、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土层结构等;粘性土应描述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土层结构等; 5简述岩土工程勘探方法的类型和基本方法 类型1、直接勘探-坑探工程:比如,试坑、探槽、探井、平硐、斜井、大直径钻孔。 2 、半直接勘探-钻探工程:指小孔径的钻孔 3 、间接勘探-触探、物探。基本方法:坑探、槽探、井探、洞探、钻探,以及触探、物探等。

岩土工程专业英语单词表

专业外语 一。综合类 1.geotechnical engineering岩土工程 2.foundation engineering基础工程 3.soil, earth土 4.soil mechanics土力学 cyclic loading周期荷载 unloading卸载 reloading再加载 viscoelastic found粘弹性地基 viscous damping粘滞阻尼 shear modulus剪切模量 5.soil dynamics土动力学 6.stress path应力路径 二.土的分类 1.residual soil残积土groundwater level地下水位 2.groundwater 地下水 groundwater table地下水位 3.clay minerals粘土矿物 4.secondary minerals次生矿物 https://www.360docs.net/doc/7415726316.html,ndslides滑坡 6.bore hole columnar section钻孔柱状图 7.engineering geologic investigation工程地质勘察 8.boulder漂石 9.cobble卵石 10.gravel砂石 11.gravelly sand砾砂 12.coarse sand粗砂 13.medium sand中砂 14.fine sand细砂 15.silty sand粉土 16.clayey soil粘性土 17.clay粘土 18.silty clay粉质粘土 19.silt粉土 20.sandy silt砂质粉土 21.clayey silt粘质粉土 22.saturated soil饱和土 23.unsaturated soil非饱和土 24.fill (soil)填土 三.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

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第一章、前言 一、勘察目的与任务 受石狮市市政建设管理处的委托,我院承接了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目的是查明沿线工程地质条件,为路基设计、边坡的稳定性处理与加固,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施工设计排水等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和必要的设计参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具体任务为: (1)、查明沿线各地段地质构造,岩土类型,各岩土层的空间揭露规律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2)、查明不良地质的成因、类型、性质、空间揭露范围、发生和诱发条件等,论证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并提出计算参数及整治措施的建议; (3)、查明地下水的类型、水位、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与规律;地表水的来源、水位、积水时间以及排水条件,查明沿线路基的湿度状况提供划分干湿类型所需的参数;并判定地下水和地表水对路基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及稳定性影响; (4)、查明沿线暗埋的河、湖、沟、坑和坟场的揭露情况,回填土的土类、厚度及密实度,判定场地地震效应等。 (5)、未尽事宜详见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2009年修订本)及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等有关规范要求。 二、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 (1)勘察合同及委托技术要求; (2)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2009年修订本); (3)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2008年修订本); (5)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6)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7)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

岩土工程测试技术 题库

岩土工程测试技术题库 一、选择题 1.重型圆锥动力触探的落距距离(B) A. 50cm B.76cm C.100cm D.60cm 2.重型圆锥动力触探的落锤质量(B) A.10kg B.63.5kg C.120kg D.30kg 3.在一级基坑工程监测过程中,下列不是应测项目的是 (C) A .墙体水平位移 B.墙体内力 C.土压力 D.坑底隆起 4.在一二三级基坑工程检测中,不属于应测项目的是( D) A.墙顶水平位移沉降 B.临近建筑物的沉降和倾斜 C.地下管线沉降和水平位移 D.土体深层竖向位移和侧向位移 5.在一级基坑监测中基坑墙体最大位移允许的变形值为(D) A.30mm B.35mm C.40mm D.60mm 6.地表沉降的方法和工具是( C ) A.各类位移计 B.各种类型压力盒 C.水平仪、水准尺 D.各种类型收敛计

7.围岩应力应变测试仪器不包括( D ) A.钢弦式应变计 B.差动式电阻应变计 C.电测锚杆 D.钢弦式压力盒 8.锚杆参数不包括以下( D ) A.锚杆长度 B.直径 C.数量和钢材种类 D.锚杆入射角 9.判断围岩稳定性准则下列不可以用来表示的是( D ) A总位移量 B.位移速率 C.位移加速度 D.总时间 10.多点位移计在钻孔中一般有( C )个测点 A.1~2个 B.3~4个 C.4~6个 D.6~8个 二、判断题(10分) 11.建筑物的倾斜和沉降用分层沉降标和测斜仪来检测。(×) 12.沉降监测主要采用精密水准测量,监测的范围宜从基坑边线到开挖深度约2到3倍距离。(√) 13.滑动测微计是一种较为新颖的钻孔单点变位计。(×) 14.地面裂缝监测可采用伸缩仪或者游标卡尺。(√) 15.格鲁茨尔应力计是电压式压力计。(×)

岩土工程专业词汇

一. 综合类 https://www.360docs.net/doc/7415726316.html,,blog 1.geotechnical engineering岩土工程 2.foundation engineering基础工程 3.soil, earth土 4.soil mechanics土力学 cyclic loading周期荷载 unloading卸载 reloading再加载 viscoelastic foundation粘弹性地基 viscous damping粘滞阻尼 shear modulus剪切模量 5.soil dynamics土动力学 6.stress path应力路径 7.numerical geotechanics 数值岩土力学 二. 土的分类 1.residual soil残积土groundwater level地下水位 2.groundwater 地下水 groundwater table地下水位 3.clay minerals粘土矿物 4.secondary minerals次生矿物 https://www.360docs.net/doc/7415726316.html,ndslides滑坡 6.bore hole columnar section钻孔柱状图 7.engineering geologic investigation工程地质勘察 8.boulder漂石 9.cobble卵石 10.gravel砂石 11.gravelly sand砾砂 12.coarse sand粗砂 13.medium sand中砂 14.fine sand细砂 15.silty sand粉土 16.clayey soil粘性土 17.clay粘土 18.silty clay粉质粘土 19.silt粉土 20.sandy silt砂质粉土 21.clayey silt粘质粉土 22.saturated soil饱和土 23.unsaturated soil非饱和土 24.fill (soil)填土 25.overconsolidated soil超固结土 26.normally consolidated soil正常固结土

浅谈环境岩土工程研究(一)

浅谈环境岩土工程研究(一) 摘要:本文简要论述了环境岩土工程的定义,环境岩土工程研究中的基本观点以及方法以及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现状,并对我国环境岩土工程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环境岩土工程研究 随着经济和、工业的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两个负面影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因此,应运产生了一门新兴学科——环境岩土工程学。它既是一门应用性的工程学,又是一门社会学。它把技术和政治、经济和文化相结合的跨学科的新型学科。 1.环境岩土工程定义 环境岩土工程(EnvironmentalGeotechnology)一词,源自1986年4月美国宾州里海大学土木系美籍华人方晓阳教授主持召开的第一届环境岩土工程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在其著名的“IntroductoryRemarksonEnvironmentalGeotechnology”论文中,将环境岩土工程定位为“跨学科的边缘科学,覆盖了在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及地质微生物圈等多种环境下土和岩石及其相互作用的问题”,主要是研究在不同环境周期(循环)作用下水土系统的工程性质。 2.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的内容及分类 环境岩土工程是研究应用岩土工程的概念进行环境保护的一门学科。这是一门跨学科的边缘学科,涉及面很广,包括:气象、水文、地质、农业、化学、医学、工程学等等。 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环境工程。主要指用岩土工程的方法来抵御由于天灾引起的环境问题。例如:抗沙漠化、洪水、滑坡、泥石流、地震、海啸等。这些问题通常泛指为大环境问题。 (2)环境卫生工程。主要指用岩土工程的方法抵御由于各种化学污染引起的环境问题。例如城市各种废弃物的处理、污泥的处理等。 (3)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一些环境问题。例如在密集的建筑群中打桩时,由于挤土、振动、噪声等对周围居住环境的影响;深基坑开挖时,降水和边坡位移等。 3.环境岩土工程研究中基本观点及研究方法 3.1基本观点 (1)岩土实践的范围是地球表层,而地球对于宇宙来讲是一个子系统,它的变化受其他子系统的影响,它们之间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2)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并且随着人口的增长,资源与人口相比越来越小,所以我们应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而不能盲目地掠夺式地利用,以防止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 (3)人类无计划的活动会毁灭人类自身; (4)自然界在不断地变化,有一些直接危害人类,反过来人类要避开危害,就必须采取措施; (5)虽然岩土工程曾带来一些消极影响,但它是由于人类认识上的片面性和历史的局限性造成的, 所以从理论上讲,所有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但它依赖于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岩土工程技术的进步和法制建设的健全。 3.2研究方法 环境岩土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许多学科领域,所以在研究中应从学科间的交叉处着眼,以辩证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其次,应用岩土工程的观点去改善环境,使其更符合人类的生存需求。 4.环境岩土工程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与环境岩土工程相关的学科有:工程地质学、岩土力学、岩土工程学、地质工程、环境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的基础理论是地质学,指导它的理论主要是自然历史观1它的基本理论是认为地质成因和演化过程决定地质体的工程特性,相应地在研究方法上就是从地质体局部特性的研

岩土工程测试

精心整理土木工程学院工程课程报告 课程:《岩土工程测试》 班级: 专业: 3.6、动力触探试验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7、岩石力学参数测定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8、软岩及土的流变试验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8.1、软岩的特征与流变特性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9、岩土中的应力测量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0、超声波测试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1、桩基检测试验 ............................................................................ 错误!未指定书签。

岩土工程专业翻译英文原文和译文

毕业设计---外文翻译 原作题目:Failure Properties of Fractured Rock Masses as Anisotropic Homogenized Media 译作题目:均质各向异性裂隙岩体的破坏特性 专业:土木工程 姓名:吴雄 指导教师:吴雄志 河北工程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012年5月21日

Failure Properties of Fractured Rock Masses as Anisotropic Homogenized Media Introduction It is commonly acknowledged that rock masses always display discontinuous surfaces of various sizes and orientations, usually referred to as fractures or joints. Since the latter have much poorer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than the rock material, they play a decisive role in the overall behavior of rock structures,whose deformation as well as failure patterns are mainly governed by those of the joints. It follows that, from a geomechanical engineering standpoint, design methods of structures involving jointed rock masses, must absolutely account for such ‘‘weakness’’ surfaces in their analysis. The most straightforward way of dealing with this situation is to treat the jointed rock mass as an assemblage of pieces of intact rock material in mutual interaction through the separating joint interfaces. Many design-oriented methods relating to this kind of approach have been developed in the past decades, among them,the well-known ‘‘block theory,’’ which attempts to identify poten- tially unstable lumps of rock from geometrical and kinematical considerations (Goodman and Shi 1985; Warburton 1987; Goodman 1995). One should also quote the widely used distinct element method, originating from the works of Cundall and coauthors (Cundall and Strack 1979; Cundall 1988), which makes use of an explicit ?nite-difference numerical scheme for computing the displacements of the blocks considered as rigid or deformable bodies. In this context, attention is primarily focused on the formulation of realistic models for describing the joint behavior. Since the previously mentioned direct approach is becoming highly complex, and then numerically untractable, as soon as a very large number of blocks is involved, it seems advisable to look for alternative methods such as those derived from the conc ept of homogenization. Actually, such a concept is already partially conveyed in an empirical fashion by the famous Hoek and Brown’s criterion (Hoek and Brown 1980; Hoek 1983). It stems from the intuitive idea that from a macroscopic point of view, a rock mass intersected by a regular network of joint surfaces, may be perceived as a homogeneous continuum. Furthermore, owing to the existence of joint preferential orientations, one should expect such a homogenized material to exhibit anisotropic properties.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paper is to derive a rigorous formulation for the failure criterion of a jointed rock mass as a homogenized medium, from the knowledge of the joints and rock material respective criteria. In the particular situation where twomutually orthogonal joint sets are considered, a closed-form expression is obtained, giving clear evidence of the related strength anisotropy. A comparison is performed on an illustrative example between the results produced by the homogenization method,making use of the previously determined criterion, and those obtained by means of a computer code based on the distinct element method. It is shown that, while both methods lead to almost identical results for a densely fractured rock mass, a ‘‘size’’ or ‘‘scale effect’’ is observed in the case of a limited number of joints. The second part of the paper is then devoted to proposing a method which attempts to capture such a scale effect, while still taking advantage of a homogenization technique. This i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