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计划与控制实验指导书.doc

生产计划与控制实验指导书.doc
生产计划与控制实验指导书.doc

《生产计划与控制》实验进度安排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

实验学时:10学时

实验一需求预测(2学时)

1 实验目的

需求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核心工作,随着大量生产和大量销售时代的结束,如何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及时保质保量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已成企业争夺市场的关键。本实验通过对模拟市场需求数据的分析,建立需求预测模型,从而预测未来需求的数据,使同学们能深入理解和掌握定量预测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 实验器材

计算机,office软件

3 实验原理

产品需求管理的市场预测方法主要有需求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两大类。

定性预测是一种主观预测法,主要运用经验,根据过去的资料,由各种层次的人员对未来市场需求的估计。可能涉及数据,不使用复杂的计算公式,个人习惯和偏好对预测结果影响较大。主要方法:

?一般预测

?市场调研

?小组共识法

?历史类比

?专家评估法(德尔菲法)。

定量预测是通过使用历史数据或因素变量来建立数学模型而进行预测工作的。定量预测方法主要有简单移动平均法、加权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线性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分解法和因果预测等,这些方法可归为以下两类:?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它是假定将来是过去的函数,即用市场需求的历史统计数据,预测需求的未来发展和变化。正常情况下,由于市场需求一般具有随时间连续变化的特征,故时间序列预测法通常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因果预测方法。它根据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来预测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如商品房销售预测的因果模型可包括广告预算、竞争对手的价格、家庭平均

收入水平等因素。

4 实验内容

某公司大型机械产品2010年各月销售量记录见表1所示。

(1)取n=3和n=4,试用简单移动平均法建立预测模型,并预测2010年各月的销售量。

答:相关运算公式:F t+1=(D t+ D t-1+ D t-2+……+ D t-

(n-1)

)/n 其中F t+1是对

第t+1期的需求预测量,n 移动平均的时期个数,D t+ D t-1+ D t-2+……+ D t-

(n-1)是前期、前两期、前三期直至前n期的实际销售量

n=3

F4=(D1+D2+D3)/3=(200+210+230)/3=213.3

F5=(D2+D3+ D4)/3=(210+230+240)/3=226.7

F6=(D3+ D4+D5)/3=(230+240+250)/3=240

F7=(D4+D5+ D6)/3=(240+250+270)/3=253.3

F8=(D5+ D6+ D7)/3=(250+270+260)/3=260

F9=(D6+ D7+ D8)/3=(270+260+250)/3=260

F10=(D7+ D8+ D9)/3=(260+250+260)/3=256.7

F11=(D8+ D9+ D10)/3=(250+260+280)/3=263.3

F12=(D9+ D10+ D11)/3=(260+280+270)/3=270

n=4

F5=(D1+D2+D3+ D4)/4=(200+210+230+240)/4=220

F6=(D2+D3+ D4 +D5)/4=(210+230+240+250)/4=232.5

F7=(D3+D4+ D5 +D6)/4=(230+240+250+270)/4=247.5

F8=(D4+D5+ D6 +D7)/4=(240+250+270+260)/4=255

F9=(D5+D6+ D7+D8)/4=(250+270+260+250)/4=257.5

F10=(D6+D7+ D8 +D9)/4=(270+260+250+260)/4=260

F11=(D7+D8+ D9 +D10)/4=(260+250+260+280)/4=262.5

F12=(D8+D9+ D10 +D11)/4=(250+260+280+270)/4=265 (2)取w1=0.1,w2=0.3,w3=0.6,试用加权移动平均法建立预测模型,并预测2010年各月的销售量。

答:相关公式:F t+1=W t×D t+ W t-1×D t-1+ W t-2×D t-2+……W t-

(n-1)×D t-

(n-1)

其中W t + W t-1+ W t-2+……W t-

(n-1)=1且W t > W t-1> W t-2>……>W t-

(n-1)

W t W t-1W t-2W t-(n-1)为第t,t-1,t-2……t-(n-1)期市价销量对应的权数

F4= D3×W3+ D2×W2 +D1×W1=230×0.6+210×0.3+200×0.1=221

F5= D4×W4+ D3×W3 +D2×W2=240×0.6+230×0.3+210×0.1=234

F6= D5×W5+ D4×W4 +D3×W3=250×0.6+240×0.3+230×0.1=245

F7= D6×W6+ D5×W5+D4×W4=270×0.6+250×0.3+240×0.1=261

F8= D7×W7+ D6×W6+D5×W5=260×0.6+270×0.3+250×0.1=262

F9= D8×W8+ D7×W7+D6×W6=250×0.6+260×0.3+270×0.1=255

F10= D9×W9+ D8×W8+D7×W7=260×0.6+250×0.3+260×0.1=257

F11= D10×W10+ D9×W9+D8×W8=280×0.6+260×0.3+250×0.1=271

F12= D11×W11+ D10×W10+D9×W9=270×0.6+280×0.3+260×0.1=272(3)取w1=0.3,w2=0.3,w3=0.4,试用加权移动平均法建立预测模型,并预测2010年各月的销售量。

答:相关公式:F t+1=W t×D t+ W t-1×D t-1+ W t-2×D t-2+……W t-

(n-1)×D t-

(n-1)

其中W t + W t-1+ W t-2+……W t-

(n-1)=1且W t > W t-1> W t-2>……>W t-

(n-1)

W t W t-1W t-2W t-(n-1)为第t,t-1,t-2……t-(n-1)期市价销量对应的权数F4= D3×W3+ D2×W2 +D1×W1=230×0.4+210×0.3+200×0.3=215 F5= D4×W4+ D3×W3 +D2×W2=240×0.4+230×0.3+210×0.3=228 F6= D5×W5+ D4×W4 +D3×W3=250×0.4+240×0.3+230×0.3=241 F7= D6×W6+ D5×W5+D4×W4=270×0.4+250×0.3+240×0.3=255

F8= D7×W7+ D6×W6+D5×W5=260×0.4+270×0.3+250×0.3=260

F9= D8×W8+ D7×W7+D6×W6=250×0.4+260×0.3+270×0.3=259

F10= D9×W9+ D8×W8+D7×W7=260×0.4+250×0.3+260×0.3=257 F11= D10×W10+ D9×W9+D8×W8=280×0.4+260×0.3+250×0.3=265 F12= D11×W11+ D10×W10+D9×W9=270×0.4+280×0.3+260×0.3=270表1 某公司大型机械产品2010年各月销售量记录

(4)采用因果关系预测法预测位于卡彭塔里亚市的地毯商城在2015年房产销售45,2020年房产销售60的情况下,2015年和2020年地毯销售数量。保存的历年地毯销售记录和该地区历年来批准的新建房屋数据见表2。要求采用最小二乘法求解。

答:首先明确自变量和因变量,这里自变量为新房屋面积,用表示,因变量为地毯销售面积,用y表示,预测的线形模型为y=kx+c,这里用最小二乘法求

K=(7229-11×29.9×19)/(10819-11×29.9×29.9)=0.995

C=19-0.995×29.9=-10.75

则y=0.995×x-10.75

2015年y=0.995×45-10.75=34.025

2012年y=0.995×60-10.75=58.95

表2 地毯销售记录和该地区历年来批准的新建房屋数据

5 思考题

(1)在简单移动平均法中,预测值的稳定性和响应性同简单移动平均所选的时段长n是否有关?

答:无关

(2)在加权移动平均法中,权重值的选取对预测的稳定性和响应性是否有关?

答:有关

6 实验报告

(1)实验报告按照以下内容完成。

●实验目的

●试验所采用的原理和公式

●按照试验内容详细计算试验结果,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2)试验报告采用A4纸打印或书写,左侧装订。

实验二生产能力测定及平衡(2学时)

1 实验目的

生产能力测定是指企业、车间和工段或小组在一定时间内的生产能力进行计算和确定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摸清企业现有生产能力的大小,为改善技术、改善组织以及克服生产中的薄弱环节而提供依据,以便挖掘潜力和提高生产能力,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本实验以设备组为生产单位,通过对各设备组生产能力的测定和平衡,使同学们能深入理解生产能力测定和生产能力平衡的方法。

2 实验器材

计算机,office软件

3 实验原理

生产能力的计算方法因各生产环节的生产类型不同而异。在大量生产条件下,流水线、自动线往往按产品原则组织生产,生产能力往往根据工厂生产大纲的需要预先规定的,它根据生产大纲计算流水线的节拍,然后根据节拍计算设备需要量和负荷,这就决定了按流水线组织大量生产的企业,其生产能力的核算要按每条流水线进行。

在成批生产和单件小批生产条件下,各个生产环节的生产能力通常按设备组来计算的。构成设备组的基本条件是,它们在生产上具有的互换性,也就是设备组中的任何设备在大体相同的时间内,可以完成分配给该设备组加工的工艺工序中的任何相同工序,并能够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不同机床设备有着不同的分组标志,如金属切削机床一般按机床的用途分组,车床组,铣床组……,生产能力的计算应从基层开始自下而上来进行。即先计算各设备组的生产能力,然后进行综合平衡后得到某车间的生产能力,以此类推,根据各车间的生产能力的综合平衡计算企业的生产能力。

各设备组生产能力的计算通常以实物指标作为计量单位进行。常见的实物计量单位有:具体产品、代表产品、假定产品。由于企业生产产品特点不同,计算

生产能力将采用不同的计量单位。

(1)具体产品法

在产品品种单一的大量生产企业中,计算设备组生产能力时的生产率定额用该具体产品的时间定额或生产该产品的产量定额。设备组(车间或企业)生产能力以该具体产品的产量表示。

(2)代表产品法

在多品种生产的企业中,在结构、工艺和劳动量构成相似的产品中选出代表产品,以生产代表产品的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来计算设备组的生产能力。代表产品一般选代表企业专业方向、在结构工艺方面相似的产品,总劳动量(即产量与单位劳动量乘积)最大的产品。代表产品与具体产品之间通过换算系数换算。换算系数为具体产品与代表产品的时间定额的比。

(3)假定产品

在产品品种数较多,各种产品的结构、工艺和劳动量构成差别较大的情况下,不能用代表产品来计算生产力,此时,可用假定产品作为计量单位。假定产品是由各种产品按其总劳动量比重构成的一种假想产品。假定产品的时间定额是通过各具体产品的时间定额和相应劳动量比重计算得到。

加工车间的生产能力可以在计算完设备组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加以确定。由于各设备组的生产能力一般是不相等的,因此,在确定车间的生产能力时,要进行综合平衡工作。综合平衡的依据是主要设备组(即完成劳动量比重最大或贵重而无代用设备的设备组)的生产能力。生产能力不足的设备组为薄弱环节,要制定消除薄弱环节的措施,应尽可能利用富裕环节的能力来补偿薄弱环节,或采用加班加点,有条件的话也可采用增加设备的方式来消除薄弱环节,从而提高整个加工车间的生产能力。

4 实验内容

某机械加工车间生产A、B、C、D四种产品,其计划产量分别为100,80,150和170台。

(1)各种产品在机械加工车间车床组的计划台时定额分别为200,250,100和50台时,车床组共有车床15台,两班制,每班8小时,设备停修率10%。(每周按六天工作计算,去掉节假日,全年有效工作日为306天)

答:代表产品法:

ABCD产品的总劳动量

TtA=100×200=20 000

TtB=80×250=20 000

TtC=150×100=15 000

TtD=170×50=8 500

A B产品劳动量为最大,随机选择A为代表产品。计算以C为代表产品表示的生产能力

306×2×8×(1-0.1)×15/200=331件

计算各具体产品的生产能力

Fe单台设备年有效工作时间,S设备组的设备数量。

Fe=306×2×8×(1-0.1)=4406.4

(2)各种产品在机械加工车间铣床组的计划台时定额分别为100,80,75和40台时,铣床组共有铣床10台,一班制,每班8小时,设备停修率10%。(每周按六天工作计算,去掉节假日,全年有效工作日为306天)

答:代表产品法:

ABCD产品的总劳动量

TtA=100×100=10 000

TtB=80×80=6 400

TtC=150×75=11 250

TtD=170×40=6 800

C产品劳动量为最大,随机选择C为代表产品。

计算以C为代表产品表示的生产能力

306×2×8×(1-0.1)×10/75=588件

Fe单台设备年有效工作时间,S设备组的设备数量。

Fe=306×2×8×(1-0.1)=4406.4

实验要求:

(1)采用代表产品法分别计算车床组和铣床组的生产能力,并根据计算结果进行综合平衡,确定机械加工车间的生产能力。

(2)采用假定产品法分别计算车床组和铣床组的生产能力,并根据计算结果进行综合平衡,确定机械加工车间的生产能力。

5 思考题

(1)某企业生产能力是如何测定的?

答:一是直接参与生产的固定资产数量(包括机器设备、生产面积等)或者劳动力数量(在机械化生产的企业,其生产能力取决于生产性的固定资产的数量,劳动力一般应是相应配套的)。二是有效工作时间。它等于全年制度工作天数乘以每日工作班次,再乘以每班小时数,扣除停工时间后的工作时间总数。三是生产效率。

(2)各设备组之间生产能力是如何进行平衡的,可采用哪些方法进行综合平衡?

答:(1)平均分配(2)分期均匀递增(3)小幅度连续增长

(3)各车间之间生产能力是如何进行平衡的,可采用哪些方法进行综合平衡?

答:(一)科学地确定产品的产量(二)产品生产进度安排(三)品种搭配

6 实验报告

(1)实验报告按照以下内容完成。

●实验目的

●试验所采用的原理和公式

●按照试验内容详细计算试验结果,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2)试验报告采用A4纸打印或书写,左侧装订。

实验三库存的ABC分析与控制(2学时)

1 实验目的

库存控制又称为库存量控制。它是根据生产和销售的需要,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对企业库存物料的储备数量进行调节、控制的一种活动。库存控制称为市场需求与企业生产之间的调节器。本实验通过对存货单元进行ABC分类,并针对A类产品采用不同库存控制模型进行控制,加深同学们对企业生产运作过程中库存控制策略的理解。

2 实验器材

计算机,office软件

3 实验原理

库存控制的目的就是要确定适当的存贮策略,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物料,以适时适量为各部门提供所需物料,保证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使库存量尽可能地低,以减少库存资金,提高资金周转率,使总的运作成本保持最低。

按库存中占用的空间比例或数量比例,以及占用的成本比例之间的关系,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将库存分为ABC三类,针对不同类型库存采用不同的控制策略。

(1)A类库存:将存货单元累计20%,但是成本却占总成本的80%的物料划分为A类库存。

(2)B类库存:将存货单元累计在20%~50%,成本占总成本15%的物料划分为B类库存。

(3)C类库存:将存货单元在50%~100%,成本占总成本5%的物料划分为C类库存。

ABC代表不同的分类且其重要性递减。对库存进行分类的目的是按利用价值对存货单元加以区别对待,采用不同的库存控制策略分别进行控制。

A类物料:应对此类物料进行严格跟踪,精确地计算订货点和订货量,并且经常进行维护。

●B类物料:实施正常控制,只有特殊情况下才赋予较高的优先权,可按

经济批量订货。

●C类物料:尽可能简单的控制,可通过半年或一年一次的盘点来补充大

量的库存,给予最低的作业优先权控制。

库存的ABC分析实施程序:

1)确认库存中每一物料的年度使用量;

2)将每一物料的年度使用量和物料的单位成本相乘,计算每一物料的年度使用金额;

3)将所有物料的年度使用金额求和,得到全年度库存总金额;

4)将每一物料的年度使用金额分别除以全年度库存总金额,计算出每一物料的总计年度使用金额百分比;

5)将物料根据年度使用金额百分比由大至小排序;

6)检查年度使用量分布,并根据年度使用量百分比将物料加以分类。

库存控制模型主要包括定量订货模型(也称经济订购批量EOQ)和定期订货模型。定量订货模型和定期订货模型运行流程见图1。

(a)定量订货系统流程(b)定期订货系统流程

图1 定量订货模型和定期订货模型运行流程定量订货模型主要利用数学方法求得在一定时期内存储成本和订购成本总和为最低时的最佳订购批量,从而使库存总成本最低。定量订货模型又根据需求和提前期的变化、一批订货不能瞬时到达、数量折扣等现实状况,可变型为边使用边到达的订货模型、非确定性定量订货模型、数量折扣订货模型。

4 实验内容

(1)某仓库有12种物料,每年使用量、物料单位成本、如表3所示。试进行库存的ABC分析,并说明分类的理由,及各物料的控制方法。

答:按物料的价值价值排序:

A类物料:应对此类物料进行严格跟踪,精确地计算订货点和订货量,并且经常进行维护。

B类物料:实施正常控制,只有特殊情况下才赋予较高的优先权,可按经济批量订货。

C类物料:尽可能简单的控制,可通过半年或一年一次的盘点来补充大量的库存,给予最低的作业优先权控制。

(2)恒大公司存货单元A的年需求量为2400单位/年;订货成本为3.20元/次;保存成本为0.096元/单位,年。若采用定量订货模型,试求①EOQ;TC(EOQ)。②假设因为运输原因,每次订货量为550单位,求在此情况下的年库存总成本比采用经济订货批量的年库存总成本高出的百分比。

答:1. EOQ=√(2×D×C T / C I)EOQ=√(2×2400×3.2/0.096)=400 TC(EOQ)=TC I+TC T =C I Q/2+C T D/Q=0.096×400/2+3.20×2400/400=38.4

2.此时库存成本为TC=0.096×550/2+

3.20×2400/550=40.36

(40.36-38.4)/38.4=5.1%

(3)某公司生产电动工具,马达A的年需求量为10000单位/年;订货成本为32元/次;保存成本为0.2元/单位,年。为了减少存货成本,试求:①采用边生产边使用的订货模型,求最佳的每批批量,每天供货率P=100,每天需求率d=80。库存总成本?②用经济订货模型计算订货批量时的库存成本是多少?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答:1. EOQ=√(2×D×C T / C I)EOQ=√(2×10000×32/0.2)=1789

TC=√(2×D×C I×C T(P-d)/p)=√(2×10000×0.2×32(100-80)/100)=716

2. TC(EOQ)=TC I+TC T =C I Q/2+C T D/Q=0.2×1789/2+32×10000/1789=358

(4)某公司销售玩具汽车,对其实行数量折扣计划见表4。若每次订货成本为49元,年需求为5000辆玩具汽车,存储成本为商品成本的20%,则总库存成本最小的订货数量和订货成本是多少?

答:当折扣价格为5元时存储成本为1

EOQ=√(2×D×C T / C I)=√(2×5000×49 / 1)=700

TC(EOQ)=TC I+TC T =C I Q/2+C T D/Q=1×700/2+49×5000/700=700 当折扣价格为4.8时,存储成本为0.96

EOQ=√(2×D×C T / C I)=√(2×5000×49 / 0.96)=715

此时订购量不符合折扣条件,舍弃。

当折扣价格为4.5时,存储成本为0.9

EOQ=√(2×D×C T / C I)=√(2×5000×49 / 0.90)=738

此时订购量不符合折扣条件,舍弃。

所以经济订货批量为700

订货总成本= TC(EOQ)+5000×5=25700

5 思考题

(1)安全库存的作用是什么?库存总成本都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1)平衡供求关系,弥补时间差,实现物流的时间效用。(2)减少运输的复杂性(3)降低运输成本(4)预防意外的发生

首要因素是库存投资的机会成本率。企业在库存上投资的资金来源不同,其计价成本率也不同。库存投资是以丧失其他投资机会为代价的,因此,必须以其他投资机会的回报率作为计算持有成本的依据。如果企业资金富余,可将银行存款用于库存投资,此种情况下银行存款利率就是库存投资的机会成本率;如果企业资金短缺,要通过出售股票来获得资金对库存进行投资,则应以出售股票预期的利率为库存投资的机会成本率;如果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则贷款利率为库存投资的资金成本率。

(2)你对经济订货批量法和边使用边到达模型是如何理解的?

答:经济订货批量模型是目前大多数企业最常采用的货物定购方式.该模型适用于整批间隔进货、不允许缺货的存储问题,即某种物资单位时间的需求量为常D,存储量以单位时间消耗数量D的速度逐渐下降,经过时间T后,存储量下降到零,此时开始定货并随即到货,库存量由零上升为最高库存量Q,然后开始下—个存储周期,形成多周期存储模型

6 实验报告

(1)实验报告按照以下内容完成。

●实验目的

●试验所采用的原理和公式

●按照试验内容详细计算试验结果,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2)试验报告采用A4纸打印或书写,左侧装订。

实验四流水车间作业计划排序及仿真(4学时)

1 实验目的

车间作业类型主要有大量流水生产、成批生产、单件小批量生产等类型。不同的车间作业类型具有不同的作业计划特点。本实验主要完成流水车间作业计划的排序问题,完成n/1/P/Fmax(单台设备)、n/2/P/Fmax(2台设备)、n/m/P/Fmax (m台设备)问题的作业最优排序,对排序结果绘制甘特图,并采用flexsim仿真软件对排序结果建立仿真模型,对仿真结果和自己绘制的甘特图进行比较分析,加深同学们对流水车间作业计划排序过程中调度规则、约翰逊算法、关键件法等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运用flexsim仿真软件建立仿真模型的能力,培养同学们在车间生产作业计划制定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验器材

计算机,office软件,Flexsim软件

3 实验原理

流水作业排序问题的基本特征是每个工件的加工路线都一致。在流水生产线上制造不同的零件,遇到的就是流水作业排序问题。加工路线一致,是指工件的流向一致,并不要求每个工件必须经过加工路线上每台机器加工。如果某些工件不经过某些机器加工,则设相应的加工时间为零。

本实验讨论的是所有工件在各台机器上的加工顺序都相同的情况,这就是排列排序问题。流水作业排列排序问题常被称作“同顺序”排序问题,即n/m/P/Fmax 问题,其中n为工件数,m为机器数,P表示流水线作业排列排序问题,Fmax 为目标函数,指最长流程时间。目标函数是使最长流程时间最短,最长流程时间又称作加工周期,它是从第一个工件在第一台机器开始加工时算起,到最后一个工件在最后一台机器上完成加工时为止所经过的时间。由于假设所有工件的到达时间都为零,所以,Fmax等于排在最末位加工的工件在车间的停留时间,也等于这些工件的最长完成时间Cmax。

3.1车间作业计划排序规则

◆F CFS规则:按订单送到的先后顺序进行加工。

◆EDD规则:最早交货期最早加工。将交货期最早的作业放在第一个

进行。

◆SPT规则:所需加工时间最短的作业首先进行,然后是加工时间第

二最短的,如此等等。

◆LCFS规则:后来的订单放在先来的上面,操作人员通常是先加工上

面的订单。

3.2 n 个作业单台工作中心的排序目标:

平均流程时间,总流程时间,最大延迟时间和总延迟时间定义:

平均流程时间:即n 个作业经由一台机器的平均流程时间。若n 个作业按照优先规则已排定顺序,则任何一个作业,假定排在第k 位,第k 位置的作业的流程时间为Fk ,p i 为第i 个作业在设备上的加工时间:

总的流程时间为: 。 全部作业的平均流程时间为:

相应的目标函数为总流程时间最短

最大延迟时间、总延迟时间(或平均延迟时间)

单个工作中心的延迟时间为Ti 如果以最大延迟时间为最小,则其目标函数为:

若以总延迟时间为最小,则目标函数为:

3.3 n 个作业两台工作中心排序

约翰逊算法是S.M.Johnson 于1954年提出的,其目的是极小化从第一个作业开始到最后一个作业为止的全部流程时间。若每个作业都先后经过两个机器,约翰逊规则包含下列几个步骤:

A. 列出每个作业在两台工作中心上的作业时间;

B. 选择最短的作业时间;

C. 如果最短的作业时间来自第一台工作中心,则首先进行这个作业(这个作业尽量往前排);如果最短的作业时间来自第二个工作中心,则该作业最后排序(尽量往后排);然后将该作业删除。

D. 对剩余作业重复进行步骤2和3,直到排序完成。

E. 如果出现最小值相同的情况,则任意排序,既可以尽量往前排又可以尽量往后排。

∑==k

i i

k p F 1

∑=n

k k F 1n

p

i n n

p n

F

F

n

i i

n k k i i

n

k k

∑∑∑∑====+-=

=

=

1

11

1

)1(F

min )

,...,2,1(}

m ax {m in max n i T T i ==∑=n

i i

T 1min

3.4 n 个作业m 台工作中心的排序

对于一般的n/m/P/Fmax 问题,可以用分支定界法求得最优解,但计算量很大。实际中,可以用启发式算法求近优解。

Palmer 法

? 计算工件斜度指标λi : m : 机器数

p ik :工件i 在机器k 上的加工时间。 i=1,2,…..,n

? 排序方法: 按λi 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 按排序的顺序计算最大流程时间Fmax 。 关键工件法:

? 计算Pi=∑ Pij ,找出Pi 最长的工件,将之作为关键工件C 。pij :工件Ji 在机器Mj 上的加工时间,j=1,…,m ,m 为机器数。Pi :工件Ji 的加工总时间。

? 对其余工件,若该工件的第1序的时间小于等于最后一序的时间Pi1≤Pim ,则这些工件按Pi1由小到大排成序列SA 。若该工件的第1序的时间大于最后一序的时间Pi1> Pim ,则按Pim 由大到小排成序列SB 。 ? 顺序(SA ,C ,SB )即为近优解。

? 按排序的顺序(SA ,C ,SB )计算最大流程时间Fmax 。 3.5 Flexsim 仿真软件

参照物流设施规划课程教学内容。 4 实验内容

(1)n 个作业单台工作中心排序问题

有5位顾客提交了他们的订单。原始数据如表5所示: 表5:任务订单信息

分别采用FCFS (先到先服务)规则 、最短加工时间SPT 规则、交货期EDD 规则、后到先服务LCFS 规则进行排序,然后针对每种排序结果计算①总流程时间;

∑=+-=m

k ik

i p m k 1

]2/)1([λ

②平均流程时间;③平均延期。并对以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④针对每种排序结果,采用Flexsim仿真软件建立仿真模型,分析作业计划甘特图。

总延迟时间为4+11=15 (天)平均延迟时间为15/5=3(天)

总的流程时间1+3+6+10+15=35(天)平均流程时间为35/5=7(天)

总延迟时间为0+3=3(天) 平均延迟时间为3/5=0.6(天)

总延迟时间为0+3=3(天) 平均延迟时间为3/5=0.6(天)

总延迟时间为5+10=15(天) 平均延迟时间为15/5=3(天)

空间分析实验指导书

空间分析实验指导书 黎华 武汉理工大学资环学院 2011年9月

目录 实验一、市区择房分析 (2) 实验二、最短路径分析 (3) 实验三、寻找最佳路径 (5) 实验四(综合实验一)、学校选址规划 (7)

实验一、市区择房分析 1、背景 如何找到环境好、购物方便、小孩上学方便的居住区地段是购房者最关心的问题,因此购房者就需要从总体上对商品房的信息进行研究分析,选择最适宜的购房地段。 2、数据 ●城市市区交通网络图(network.shp) ●商业中心分布图(marketplace.shp) ●名牌高中分布图(school.shp) ●名胜古迹分布图(famous place.shp) 3、步骤 1)所寻找的区域应该满足以下条件 ●离主要交通要道200米之外,以减少噪音污染 ●在商业中心的服务范围内,服务范围以商业中心规模的大小(属性字段YUZHI)来 确定 ●距名牌高中在750米内,以便小孩上学便捷 ●距名胜古迹500米内,环境幽雅 2)对每个条件进行缓冲区分析,得到各个条件所对应的区域 3)运用空间叠置分析对上述4个图层进行叠加,得到适合的购房地段

实验二、最短路径分析 1.背景:在现实生活中寻求最短,最快,提高效率有着重大意义,而交通网络中要素的设置如权重的改变和阻强的设置对最短路径的选择也有着很大的影响,研究这些因子的改变究竟对最短路径能造成多大的影响,对于现实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目的:学会用ArcGIS9 进行各种类型的最短路径分析,了解内在的运算机理。 3.数据:试验数据位于\Chp7\Ex2,请将练习拷贝至E:\Chp7\Ex2\ 一个GeoDatabase 地理数据库:City.mdb,内含有城市交通网、超市分布图,家庭住址以及网络关系。 4.要求:应该能够给出到达指定目的地的路径选择方案根据不同的权重要求得到不同的最佳路径,并给出路径的长度;根据需求找出最近的设施的路径,这里是以超市为例。 (1)在网络中指定一个超市,要求分别求出在距离、时间限制上从家到超市的最佳路径。 (2)给定访问顺序,按要求找出从家经逐个地点达到目的地的最佳路径。 5.操作步骤: 首先打开ArcMap选择E:\Chp7\Ex2\city.mdb再双击后选择将整个要素数据集city加载进来。然后将place 点状要素以HOME 字段属性值进行符号化,1 值是家,0 值是超市,(1)无权重最佳路径的选择 1)在设施网络分析工具条上,点选旗标和障碍工具板下拉箭头,将旗标放在家和想要去的超市点上。 2)确认在Analysis 下拉菜单中的Options 按钮打开的Analysis Options 对话框中的weight 和weight filter 标签项全部是none,这样使得进行的最短路径分析是完全按照这个网络自身的长短来确定的。 3)点选追踪工作(Track task)下拉菜单选择寻找路径(find path)。单击solve 键,则最短路径将显示出来,这条路径的总成本将显示在状态列。 (2)加权最佳路径选择 1)在设施网络分析工具条上,点选旗标和障碍工具板下拉箭头,将旗标放在家和想去的某个超市点上。 2)选择Analysis 下拉菜单,选择Option按钮,打开Analysis Option对话框,选择Weight 标签页,在边的权重(edge weight)上,全部选择长度(length)权重属性。 3)点选追踪工作(Track task)下拉菜单选择寻找路径(find path)。单击solve键,则以长度为比重为基础的最短路径将显示出来,这条路径的总成本将显示在状态列。 4)上述是通过距离的远近选择而得到的最佳路径,而不同类型的道路由于道路车流量的问题,有时候要选择时间较短的路径,同样可以利用网络分析进行获得最佳路径。 这里的时间属性是在建网之前,通过各个道路的类型(主干道,次要道等)来给定速度属性,然后通过距离和速度的商值确定的,并将其作为属性设定于每个道路上,这里没有考虑红灯问题以及其他因素,而是一种理想情况,不过可以将其他的要素可以逐渐加入来完善。 (3)按要求和顺序逐个对目的点的路径的实现 1)在设施网络分析工具条上,点选旗标和障碍工具板下拉箭头,将旗标按照车辆访问的顺序逐个放在点上。

实验指导书

苯甲酸红外光谱的测绘—溴化钾压片法制样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红外光谱仪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熟悉红外光谱仪的主要应用领域。 3、掌握红外光谱分析时粉末样品的制备及红外透射光谱测试方法。 4、熟悉化合物不同基团的红外吸收频率范围.学会用标准数据库进行图谱检索 及化合物结构鉴定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红外光谱分析是研究分子振动和转动信息的分子光谱。当化合物受到红外光照射,化合物中某个化学键的振动或转动频率与红外光频率相当时,就会吸收光能,并引起分子永久偶极矩的变化,产生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从基态到激发态的跃迁,使相应频率的透射光强度减弱。分子中不同的化学键振动频率不同,会吸收不同频率的红外光,检测并记录透过光强度与波数(1/cm)或波长的关系曲线,就可得到红外光谱。红外光谱反映了分子化学键的特征吸收频率,可用于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和定量测定。 根据实验技术和应用的不同,我们将红外光划分为三个区域:近红外区(0.75~2.5μm;13158~40001/cm),中红外区(2.5~25μm;4000~4001/cm)和远红外区(25~1000μm;400~101/cm)。分子振动伴随转动大多在中红外区,一般的红外光谱都在此波数区间进行检测。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主要由红外光源、迈克尔逊干涉仪、检测器、计算机和记录系统五部分组成。红外光经迈克尔逊干涉仪照射样品后,再经检测器将检测到的信号以干涉图的形式送往计算机,进行傅立叶变换的数学处理,最后得到红外光谱图。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具有灵敏度高、波数准确、重复性好的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催化、材料科学、生物学、物理、环境科学、煤结构研究、橡胶工业、石油工业(石油勘探、润滑油、石油分析等)、矿物鉴定、商检、质检、海关、汽车、珠宝、国防科学、农业、食品、生物医学、生物化学、药学、无机和配位化学基础研究、半导体材料、法庭科学(司法鉴定、物证检验等)、气象科学、染织工业、日用化工、原子能科学技术、产品质量监控(远距离光信号光谱测量:实时监控、遥感监测等)等众多方面。 三、仪器和试剂 1、Nicolet 5700 FT-IR红外光谱仪(美国尼高力公司) 2、压片机(日本岛津公司) 3、压片模具(日本岛津公司) 4、玛瑙研钵(日本岛津公司) 5、KBr粉末(光谱纯,美国尼高力公司) 6、苯甲酸(分析纯) 四、实验步骤 1、样品的制备(溴化钾压片法)

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2006级用汇总

矿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学号: 班级: 姓名: 安徽理工大学 能源与安全学院采矿工程实验室

实验一常用矿山压力仪器原理及使用方法 第一部分观测岩层移动的部分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 一、结构简介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是监测巷道在掘进和受采动影响的整个服务期间,围岩内部变形随时间变化情况的一种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包括孔内固定装置、孔中连接钢丝绳、孔口测读装置组成。每套位移计内有5~6个测点。其结构及其安装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两帮及顶板各钻出φ32的钻孔。 2.将带有连接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由远及近分别用安装圆管将其推至所要求的深度。(每个钻孔布置5~6个测点,分别为;6m、5m、4m、3m、2m、lm或12m、10m、8m、6m、4m、2m)。 3.将孔口测读装置,用水泥药圈或木条固定在孔口。 4。拉紧每个测点的钢丝绳,将孔口测读装置上的测尺推至l00mm左右的位置后,由螺丝将钢丝绳与测尺固定在一起。 三、测试方法 安装后先读出每个测点的初读数,以后每次读得的数值与初读数之差,即为测点的位移值。当读数将到零刻度时,松开螺丝,使测尺再回到l00mm左右的位置,重新读出初读数。 ☆顶板离层指示仪 一、结构简介: 顶板离层指示仪是监测顶板锚杆范围内及锚固范围外离层值大小的一种监测仪器,在顶板钻孔中布置两个测点,一个在围岩深部稳定处,一个在锚杆端部围岩中。离层值就是围岩中两测点之间以及锚杆端部围岩与巷道顶板表面间的相对位移值。顶板离层指示仪由孔内固定装置、测量钢丝绳及孔口显示装置组成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顶板钻出φ32的钻孔,孔深由要求而定。 2.将带有长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用安装杆推到所要求的位置;抽出安装杆后再将带有短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推到所要求的位置。 3.将孔口显示装置用木条固定在孔口(在显示装置与钻孔间要留有钢丝绳运动的间隙)。 4.将钢丝绳拉紧后,用螺丝将其分别与孔口显示装置中的圆管相连接,且使其显示读数超过零刻度线。 三、测读方法: 孔口测读装置上所显示的颜色,反映出顶板离层的范围及所处状态,显示数值表示顶板的离层量。☆DY—82型顶板动态仪 一、用途 DY-82型顶板动态仪是一种机械式高灵敏位移计。用于监测顶底板移近量、移近速度,进行采场“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预报,探测超前支撑压力高 峰位置,监测顶板活动及其它相对位移的测量。 二、技术特征 (1)灵敏度(mm) 0.01 (2)精度(%) 粗读±1,微读±2.5 (3)量程(mm) 0~200 (4)使用高度(mm) 1000~3000 三、原理、结构 其结构和安装见图。仪器的核心部件是齿条6、指针8 以及与指针相连的齿轮、微读数刻线盘9、齿条下端带有读 数横刻线的游标和粗读数刻度管11。 当动态仪安装在顶底板之间时,依靠压力弹簧7产生的 弹力而站立。安好后记下读数(初读数)并由手表读出时间。 粗读数由游标10的横刻线在刻度管11上的位置读出,每小 格2毫米,每大格(标有“1”、“22'’等)为10毫米,微读数 由指针8在刻线盘9的位置读出,每小格为0.01毫米(共200 小格,对应2毫米)。粗读数加微读数即为此时刻的读数。当 顶底板移近时,通过压杆3压缩压力弹簧7,推动齿条6下 移,带动齿轮,齿轮带动指针8顺时针方向旋转,顶底板每 移近0.01毫米,指针转过1小格;同时齿条下端游标随齿条 下移,读数增大。后次读数减去前次读数,即为这段时间内的顶底板移近量。除以经过的时间,即得

大型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淮海工学院计算机科学系 大型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教研室

实验1安装配置与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 1. 掌握Oracle9i服务器和客户端软件的安装配置方法。 2. 掌握Oracle9i数据库的登录、启动和关闭。 实验环境 局域网,windows 2000 实验学时 2学时,必做实验。 实验内容 1. 在局域网环境下安装配置Oracle9i服务器和客户端软件。 2. 练习Oracle9i数据库的登录、启动和关闭等基本操作。 实验步骤 1、将Oracle 9i的第1号安装盘放入光驱,双击setup,将弹出“Oracle Universal Installer:欢迎使用”对话框。 2、单击“下一步”按钮,出现“Oracle Universal Installer:文件定位”对话框。 在路径中输入“E:\Oracle\ora92”,其它取默认值。 3、启动第1号盘的安装程序setup,具体方法同安装Oracle 9i服务器,不同的是在 选择安装产品时选择“Oracle9i Client 9.2.0.1.0”选项; 4、安装结束后,弹出“Oracle Net Configuration Assistant:欢迎使用”对话框。取 默认值。 5、登录Oracle9i数据库:选择“开始”→“所有程序”→Oracle-OraHome92→Enterprise Manager Console ; 6、系统出现“登录”对话框。选择“独立启动”。 分析与思考 (1)简述启动Oracle9i数据库的一般步骤。 (2)简述启动Oracle9i模式中三个选项的区别? (3)简述关闭Oracle9i模式中四个选项的区别?

混凝土结构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学生用)

土木工程学院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实验指导书 及实验报告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周淼 编 班级::学 号: 理工大学 2018 年9 月

实验一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适筋梁的受力过程和破坏特征; 2.验证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理论和计算公式; 3.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实验方法及荷载、应变、挠度、裂缝宽度等数据的测试技术 和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对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初步实验分析能力。 二、基本原理当梁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适中时,梁正截面受弯破坏过程表现为典型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弹性阶段(I阶段):当荷载较小时,混凝土梁如同两种弹性材料组成的组合梁,梁截面的应力呈线性分布,卸载后几乎无残余变形。当梁受拉区混凝土的最大拉应力达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且最大的混凝土拉应变超过混凝土的极限受拉应变时,在纯弯段某一薄弱截面出现首条垂直裂缝。梁开裂标志着第一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cr称为开裂弯矩。第二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II阶段):梁开裂后,裂缝处混凝土退出工作,钢筋应力急增,且通过粘结力向未开裂的混凝土传递拉应力,使得梁中继续出现拉裂缝。压区混凝土中压应力也由线性分布转化为非线性分布。当受拉钢筋屈服时标志着第二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y称为屈服弯矩。第三阶段——破坏阶段(III阶段):钢筋屈服后,在很小的荷载增量下,梁会产生很大的变形。裂缝的高度和宽度进一步发展,中和轴不断上移,压区混凝土应力分布曲线渐趋丰满。当受压区混凝土的最大压应变达到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时,压区混凝土压碎,梁正截面受弯破坏。此时,梁承担的弯矩M u 称为极限弯矩。适筋梁的破坏始于纵筋屈服,终于混凝土压碎。整个过程要经历相当大的变形,破坏前有明显的预兆。这种破坏称为适筋破坏,属于延性破坏。 三、试验装置

大数据库应用实验指导书(1,2)

《—数据库应用—》上机指导书 数据库课程组编写 前言

“数据库应用”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会使用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并能进行实际应用。能熟练掌握Transact-SQL语言,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数据库的安全,并能进行简单编程。 “数据库应用”课程上机的主要目标: 1)通过上机操作,加深对数据库系统理论知识的理解。 2)通过使用SQL SERVER2000,了解SQL SERVER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管理方式,并掌握其操作技术。 3)通过实际题目的上机,提高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据库应用”课程上机项目设置与内容 表3列出了”数据库应用”课程具体的上机项目和内容 上机组织运行方式:

⑴上机前,任课教师需要向学生讲清上机的整体要求及上机的目标任务;讲清上机安排和进度、平时考核内容、期末考试办法、上机守则及上机室安全制度;讲清上机操作的基本方法,上机对应的理论内容。 ⑵每次上机前:学生应当先弄清相关的理论知识,再预习上机内容、方法和步骤,避免出现盲目上机的行为。 ⑶上机1人1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出现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不得包办代替。 ⑷该课程上机是一个整体,需要有延续性。机房应有安全措施,避免前面的上机数据、程序和环境被清除、改动等事件发生,学生最好能自备移动存储设备,存储自己的数据。 ⑸任课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上机前清点学生人数,上机中按要求做好学生上机情况及结果记录。 上机报告要求 上机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上机目的,上机内容及操作步骤、上机结果、及上机总结及体会。 上机成绩评定办法 上机成绩采用五级记分制,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按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核: 1、对上机原理和上机中的主要环节的理解程度; 2、上机的工作效率和上机操作的正确性; 3、良好的上机习惯是否养成; 4、工作作风是否实事求是; 5、上机报告(包括数据的准确度是否合格,体会总结是否认真深入等) 其它说明 1.在上机课之前,每一个同学必须将上机的题目、程序编写完毕,对运行中可能出 现的问题应事先作出估计;对操作过程中有疑问的地方,应做上记号,以便上机时给予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备,以提高上机的效率 2.所有上机环节均由每位同学独立完成,严禁抄袭他人上机结果,若发现有结果雷 同者,按上机课考核办法处理。 3.上机过程中,应服从教师安排。 4.上机完成后,要根据教师的要求及时上交作业。

实验指导四空间大数据处理与地图投影

实验四空间数据处理与地图投影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空间数据处理(融合、拼接、剪切、交叉、合并)的基本方法,原理。 2.掌握地图投影变换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3.掌握ArcGIS中投影的应用及投影变换的方法、技术,同时了解地图投影及其变换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实验准备 1.软件准备:ArcGIS 10.2 2.数据准备: (1)stationsll.shp(美国爱达荷州轮廓图) (2)idll.shp(美国爱达荷州滑雪场资料) 以上两个数据是以十进制表示经纬度数值的shapefile (3)snow.txt(美国爱达荷州40个滑雪场的经纬度值) (4)stations.shp,一个已投影的shapefile,用于检验习作2的投影结果 (5)idoutl.shp,基于爱达荷横轴墨卡托坐标系的爱达荷州轮廓图,用于检验习作3投影的正确性 三、实验容与步骤 1.空间数据处理 1.1 裁剪要素 ?在ArcMap中,添加数据“县界.shp”、“Clip.shp”(Clip 中有四个实体) ?开始编辑,激活Clip图层。选中Clip图层中的一个实体(注意不要选中“县界”中的实体!)

图4-1 编辑Clip ?点击按钮,打开ArcToolBox; ?选择“Analysis Tools->Extract”,双击“Clip”,弹出窗口剪切窗口,指定输入实体为“县界”,剪切实体为“Clip”(必须为多边形实体),并指定输出实体类路径及名称,这里请命名为“县界_Clip1” 如图4-5; 图4-2 工具箱

图4-3 剪切窗口 ?依次选中Clip主题中其它三个实体,重复以上的操作步骤,完成操作后将得到共四个图层——“县界_Clip1”,“县界_Clip2”,“县界_Clip3”,“县界_Clip4”); ?操作完成后,一定要“Save Editors”。 图4-4 生成四个剪切图层

智能仪器实验指导书.doc

《智能仪器》实验指导书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专业 说明:实验课时数为8节课,可从以下实验中自行选取8学时进行实验 实验一模拟信号调理实验(有源滤波器的设计)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运算放大器和电阻电容构成的有源波器。 2. 掌握有源滤波器的调试。 二、实验学时 课内:2学时课外:2学时 三、预习要求 1. 预习有源低通、高通和带通滤波器的工作原理 2. 已知上限截止频率fH=480Hz,电容C=0.01uF,试计算图1所示电路形式的巴特沃斯二阶低通滤波器的电阻参数,运放采用OP-07。 3. 将图2中的电容C改为0.033uF,此时图2所示高通滤波器的下限截止频率fL=?。 四、实验原理及参考电路 在实际的电子系统中输入信号往往包含有一些不需要的信号成份,必须设法将它衰减到足够小的程度,或者把有用信号挑选出来。为此,可采用滤波器。 考虑到高于二阶的滤波器都可以由一阶和二阶有源滤波器构成,下面重点研究二阶有源滤波器。 1.二阶有源低通滤波器

二阶有源低通滤波器电路如图1所示。可以证明其幅频响应表达式为 图1 二阶有源低通滤波器图2 二阶有源高通滤波器 式中: 上限截止频率 当Q=0.707时,这种滤波器称为巴特沃斯滤波器。 2. 二阶有源高通滤波器 如果将图1中的R和C的位置互换,则可得二阶高通滤波器电路,如图2所示。令 和 可得其幅频响应表达式为

其下限截止频率 五、实验内容 1. 已知截止频率fH=200Hz,试选择和计算图1所示电路形式的巴特沃斯二阶低通滤波器的参数。运算放大器用OP-07。 2. 按图1接线,测试二阶低通滤波器的幅频响应。测试结果记入表1中。 表1 Vi=0.1V(有效值)的正弦信号 3. 按图2接线,测试二阶高通滤波器的幅频响应。测试结果记入表2中。 表2 Vi=0.1V(有效值)的正弦信号 4. 将图2中的电容C改为0.033uF,同时将1的输出与图2的输入端相连,测试它们串联起来的幅频响应。测试结果记入表3中。 表3 Vi=0.1V(有效值)的正弦信号 六、实验报告要求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编写毕守一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二OO九年五月

目录 实验一试样制备 实验二含水率试验 实验三密度试验 实验四液限和塑限试验 实验五颗粒分析试验 实验六固结试验 实验七直接剪切试验 实验八击实试验 土工试验复习题

实验一试样制备 一、概述 试样的制备是获得正确的试验成果的前提,为保证试验成果的可靠性以及试验数据的可比性,应具备一个统一的试样制备方法和程序。 试样的制备可分为原状土的试样制备和扰动土的试样制备。对于原状土的试样制备主要包括土样的开启、描述、切取等程序;而扰动土的制备程序则主要包括风干、碾散、过筛、分样和贮存等预备程序以及击实等制备程序,这些程序步骤的正确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到试验成果的可靠性,因此,试样的制备是土工试验工作的首要质量要素。 二、仪器设备 试样制备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包括: (1)孔径0.5mm、2mm和5mm的细筛; (2)孔径0.075mm的洗筛; (3)称量10kg、最小分度值5g的台秤; (4)称量5000g、最小分度值1g和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的天平;

(5)不锈钢环刀(内径61.8mm、高20mm;内径79.8mm、高20mm或内径61.8mm、高40mm); (6)击样器:包括活塞、导筒和环刀; (7)其他: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器、喷水设备、凡士林等。 三、试样制备 (一)原状土试样的制备步骤 1、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筒取土样。 2、检查土样结构,若土样已扰动,则不应作为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3、根据试验要求确定环刀尺寸,并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士林,然后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同时用切土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直至土样高出环刀,制样时不得扰动土样。 4、采用钢丝锯或切土刀平整环刀两端土样,然后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5、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 6、从切削的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供测定含水率以及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等试验之用。

ACCESS2010数据库技术实验指导书3

《ACCESS2010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实验指导(3) 学号: 姓名: 班级: 专业:

实验三窗体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课时: 4 学时指导教师: 时间:201 年月日课次:第节教学周次:第周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窗体创建的方法 2. 掌握向窗体中添加控件的方法 3. 掌握窗体的常用属性和常用控件属性的设置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1. 创建窗体 2. 修改窗体,添加控件,设置窗体及常用控件属性 三、实验步骤 案例一:创建窗体 1.使用“窗体”按钮创建“成绩”窗体。 操作步骤如下: (1)打开“教学管理.accdb”数据库,在导航窗格中,选择作为窗体的数据源“教师”表,在功能区“创建”选项卡的“窗体”组,单击“窗体”按钮,窗体立即创建完成,并以布局视图显示,如图3-1所示。 (2)在快捷工具栏,单击“保存”按钮,在弹出的“另存为”对话框中输入窗体的名称“教师”,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图3-1布局视图 2.使用“自动创建窗体”方式 要求:在“教学管理.accdb”数据库中创建一个“纵栏式”窗体,用于显示“教师”表中的信息。 操作步骤: (1)打开“教学管理.accdb”数据库,在导航窗格中,选择作为窗体的数据源“教师”表,在功能区“创建”选项卡的“窗体”组,单击“窗体向导”按钮。如图3-2所示。 (2)打开“请确定窗体上使用哪些字”段对话框中,如图3-3 所示。在“表和查询”下拉列表中光图3-2窗体向导按钮

标已经定位在所学要的数据源“教师”表,单击按钮,把该表中全部字段送到“选定字段”窗格中,单击下一步按钮。 (3)在打开“请确定窗体上使用哪些字”段对话框中,选择“纵栏式”,如图3-4所示。单击下一步按钮。 (4)在打开“请确定窗体上使用哪些字”段对话框中,输入窗体标题“教师”,选取默认设置:“打开窗体查看或输入信息”,单击“完成”按钮,如图3-5所示。 (5)这时打开窗体视图,看到了所创建窗体的效果,如图3-6所示。 图3-3“请确定窗体上使用哪些字”段对话框 图3-4“请确定窗体使用的布局”段对话框中

实验指导书

混凝土基本理论及钢桁架静力测试试验指导书

试验一、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试验 一、试验目的 1.了解受弯构件正截面的承载力大小、挠度变化及裂缝出现和发展过程; 2.观察了解受弯构件受力和变形过程的三个工作阶段及适筋梁的破坏特征; 3.测定受弯构件正截面的开裂荷载和极限承载力,验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 二、试件、试验仪器设备 1.试件特征 (1). 根据试验要求,试验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纵向受力钢筋强度等级I级。 (2). 试件尺寸及配筋如图1所示,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净保护层厚度为15mm 。 (3). 梁的中间500mm 区段内无腹筋,其余区域配有 6@60的箍筋,以保证不发生斜 截面破坏。 (4). 梁的受压区配有两根架立筋,通过箍筋与受力筋绑扎在一起,形成骨架,保证受力钢筋处在正确的位置。 2.试验仪器设备 (1). 静力试验台座、反力架、支座及支墩 (2). 20T 手动式液压千斤顶 (3). 读数显微镜及放大镜 (4). 位移计(百分表)及磁性表座 三、试验装置及测点布置 1.试验装置见图2 (1). 在加荷架中,用千斤顶通过分配梁进行两点对称加载,使简支梁跨中形成长 500mm 的纯弯曲段(忽略梁的自重)。 (2). 构件两端支座构造应保证试件端部转动及其中一端水平位移不受约束,基本符 合铰支承的要求。 2.测点布置 梁的跨中及两个对称加载点各布置一位移计f 3~f 5,量测梁的整体变形,考虑在加载的过程中,两个支座受力下沉,支座上部分别布置位移测点f 1和f 2,以消除由于支座下沉对挠度测试结果的影响。 图1 试件尺寸及配筋图

CAD上机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格式与要求 (试行) 一、实验报告格式要求 1、有实验教学手册,按手册要求填写,若无则采用统一实验报告封面。 2、报告一律用钢笔书写或打印,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3、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 4、实验报告中的实验原始记录,须经实验指导教师签字或登记。 二、实习报告、课程设计报告格式要求 1、采用统一的封面。 2、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手写或打印,手写一律用钢笔书写,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单位与符号,要求文字书写工整,不得潦草;作图规范,不得随手勾画。打印要求用A4纸;页边距要求如下:页边距上下各为2.5厘米,左右边距各为2.5厘米;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三、报告内容要求 1、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操作过程、原始数据、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心得等方面内容。 2、实习报告内容包括:实习题目、实习任务与要求、实习具体实施情况(附上图表、原始数据等)、实习个人总结等内容。 3、课程设计报告或说明书内容包括: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总体方案、方案设计与分析、所需仪器设备与元器件、设计实现与调试、收获体会、参考资料等方面内容。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教务处 2009-8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绘图(CAD) 实验项目AutoCAD二维绘图实验 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实验成绩 2016年11月日

oracle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科学学院《ORACLE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ORACLE数据库》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Oracle数据库安装配置以及基本工具的使用 1.实验的基本内容 实验室中oracle数据库安装后某些服务是关闭的(为了不影响其他课程的使用),所以在进入数据库前需要对oracle进行配置: (1)启动oracle OraHomeTNSLISTENER 和oracleserviceORACLE 两个服务 (2)修改listener.ora 和tnsnames.ora 两个文件的内容 (3)以用户名:system ,口令:11111 以“独立登录”的方式进入oracle 数据库系统 (4)熟悉数据库中可用的工具。 2.实验的基本要求 (1)掌握Oracle11g的配置以及登录过程。 (2)熟悉系统的实验环境。 3.实验的基本仪器设备和耗材 计算机 4.实验步骤 (1) 查看设置的IP地址是否与本机上的IP地址一致。若不一致则修改为本机IP地址。 (2) 启动oracle OraHomeTNSLISTENER 和oracleserviceORACLE 两个服务 控制面板/性能与维护/管理工具/服务/ oracle OraHomeTNSLISTENER(右击/启动)。 控制面板/性能与维护/管理工具/服务/ oracleserviceORACLE(右击/启动) (3) 修改listener.ora 和tnsnames.ora 两个文件的内容 D:\app\Administrator\product\11.1.0\db_1\NETWORK\ADMIN (用记事本方式打开),将HOST=“…..”内容修改为本机的IP地址,保存退出。 D:\app\Administrator\product\11.1.0\db_1\NETWORK\ADMIN (用记事本方式打开),将HOST=“…..”内容修改为本机的IP地址,保存退出。 (4) 启动oracle 数据库

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材料硬度测定(综合性) 一、实验内容 1.金属布氏硬度实验。 2.金属洛氏硬度实验。 二、实验目的及要求 该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熟悉金属布氏、洛氏、维氏硬度计的使用方法,巩固硬度试验方法的理论知识,掌握各种硬度计的结构原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要求学生具有踏实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具有严谨、一丝不苟的作风。 三、实验条件及要求 (一)实验条件 1.布氏硬度计、洛氏硬度计和显维硬度计,读数放大镜,标准硬度块。 2.推荐试样用材:灰铸铁、经调质处理的45钢、淬火低温回火的T10钢。 (二)要求 制备试样过程中不得使试样因冷、热加工影响试验面原来的硬度。试验面应为光滑的平面,不应有氧化皮及污物,测布氏硬度、洛氏硬度时试验面的粗糙度Ra≤0.8μm。 试验时,应保证试验力垂直作用于试验面上,保证试验面不产生变形、挠曲和振动。试验应在10~35℃温度范围内进行。 不同硬度试验对试样及试验操作尚有具体要求。 四、实验相关知识点 1.硬度试验原理。 2.对试样的要求。 3.硬度试验方法的选择。 4.各种硬度计的结构原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5.试验数据的获得。 6.不同硬度试验方法的关系。 五、实验实施步骤 (一)金属布氏硬度试验 金属布氏硬度值是单位压痕表面积所承受的外力。

1.试验规范的选择 布氏硬度试验时应根据测试材料的硬度和试样厚度选择试验规范,即压头材料与直径、F/D2值、试验力F及试验力保持时间t。 (1)压头材料与直径的选择压头为硬质合金球。 球体直径D的选择按GB/T231.1-2009《金属布氏硬度试验方法》有五种,即10mm、5mm、2.5mm、2mm和1mm。压头直径可根据试样厚度选择,见压头直径、压痕平均直径与试样最小厚度关系表。选择压头直径时,在试样厚度允许的条件下尽量选用10mm球体作压头,以便得到较大的压痕,使所测的硬度值具有代表性和重复性,从而更充分地反映出金属的平均硬度。 (2)F/D2、试验力F及试验力的选择 F/D2比值有七种:30、15、10、5、2.5、1.25和1,其值主要根据试验材料的种类及其硬度范围来选择。 球体直径D和F/D2比值确定后,试验力F也就确定了。 试验须保证压痕直径d在(0.24~0.6)D范围内,试样厚度为压痕深度的10倍以上。 (3)试验力保持时间t的选择试验力保持时间t主要根据试样材料的硬度来选择。黑色金属:t=10~15s;有色金属:t=(30±2)s;<35HBW的材料:t=(60±2)s。 2.布氏硬度试验过程 (1)试验前,应使用与试样硬度相近的二等标准布氏硬度块对硬度计进行校对,即在硬度块上不同部位测试五个点的硬度,取其平均值,其值不超过标准硬度块硬度值的±3%方可进行试验,否则应对硬度计进行调整、修理。 (2)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将试样安放在试验机工作台上,转动手轮使工作台慢慢上升,使试样与压头紧密接触,直至手轮与螺母产生相对滑动。同时应保证试验过程中试验力作用方向与试验面垂直,试样不发生倾斜、移动、振动。 启动按钮开关,在施力指示灯亮的同时迅速拧紧压紧螺钉,使圆盘随曲柄一起回转,直至自动反向转动为止,施力指示灯熄灭。从施力指示灯亮到熄灭的时间为试验力保持时间,转动手轮取下试样。 (3)用读数显微镜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测量出试样表面的压痕直径d1 。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上机)指导书及实验报告格式

《流体力学》课程实验指导书袁守利编 汽车工程学院 2005年9月

前言 1.实验总体目标、任务与要求 1)学生在学习了《流体力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伯努利方程实验、动量方程实 验,实现对基本理论的验证。 2)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水柱(水银柱)、U型压差计、毕托管、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等流体力学常用的测压、测流量装置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有基本认识。 2.适用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 3.先修课程 《流体力学》相关章节。 4.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 5. 实验改革与特色 根据实验内容和现有实验条件,在实验过程中,采取学生自己动手和教师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力求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实验一伯努利方程实验 1.观察流体流经实验管段时的能量转化关系,了解特定截面上的总水头、测压管水头、压强水头、速度水头和位置水头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伯努利方程的理解和认识。 2.掌握各种水头的测试方法和压强的测试方法。 3.掌握流量、流速的测量方法,了解毕托管测速的原理。 二、实验条件 伯努利方程实验仪 三、实验原理 1.实验装置: 图一伯努利方程实验台 1.水箱及潜水泵 2.上水管 3.电源 4.溢流管 5.整流栅 6.溢流板 7.定压水箱 8.实验 细管9. 实验粗管10.测压管11.调节阀12.接水箱13.量杯14回水管15.实验桌 2.工作原理 定压水箱7靠溢流来维持其恒定的水位,在水箱下部装接水平放置的实验细管8,水经实验细管以恒定流流出,并通过调节阀11调节其出水流量。通过布置在实验管四个截面上的四组测压孔及测压管,可以测量到相应截面上的各种水头的大小,从而可以分析管路中恒定流动的各种能量形式、大小及相互转化关系。各个测量截面上的一组测压管都相当于一组毕托管,所以也可以用来测管中某点的流速。 电测流量装置由回水箱、计量水箱和电测流量装置(由浮子、光栅计量尺和光电子

MATLAB实验指导书(DOC)

MATLAB 实验指导书

前言 MATLAB程序设计语言是一种高性能的、用于科学和技术计算的计算机语言。它是一种集数学计算、分析、可视化、算法开发与发布等于一体的软件平台。自1984年MathWorks公司推出以来,MATLAB以惊人的速度应用于自动化、汽车、电子、仪器仪表和通讯等领域与行业。MATLAB有助于我们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MATLAB相关实验课程的学习能加强学生对MATLAB程序设计语言理解及动手能力的训练,以便深入掌握和领会MATLAB应用技术。

目录 基础型实验............................................................................................ - 1 - 实验一MATLAB集成环境使用与基本操作命令练习 ............. - 1 - 实验二MATLAB中的数值计算与程序设计 ............................. - 7 - 实验三MATLAB图形系统 ......................................................... - 9 -

基础型实验 实验一 MATLAB 集成环境使用与基本操作命令练习 一 实验目的 熟悉MATLAB 语言编程环境;熟悉MATLAB 语言命令 二 实验仪器和设备 装有MATLAB7.0以上计算机一台 三 实验原理 MATLAB 是以复杂矩阵作为基本编程单元的一种程序设计语言。它提供了各种矩阵的运算与操作,并有较强的绘图功能。 1.1 基本规则 1.1.1 一般MATLAB 命令格式为 [输出参数1,输出参数2,……]=(命令名)(输入参数1,输入参数2,……) 输出参数用方括号,输入参数用圆括号如果输出参数只有一个可不使用 括号。 1.1.2 %后面的任意内容都将被忽略,而不作为命令执行,一般用于为代码加注 释。 1.1.3 可用↑、↓键来重现已输入的数据或命令。用←、→键来移动光标进行修改。 1.1.4 所有MATLAB 命令都用小写字母。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分别表示不同的 变量。 1.1.5 常用预定义变量,如pi 、Inf 、NaN 、ans 1.1.6 矩阵的输入要一行一行的进行,每行各元素用空格或“,”分开,每行用 “;”分开。如 ?? ?? ? ?????=987654321A MATLAB 书写格式为A=[1 2 3 ;4 5 6 ;7 8 9] 在MATLAB 中运行如下程序可得到A 矩阵 a=[1 2 3;4 5 6;7 8 9] a = 1 2 3 4 5 6 7 8 9 1.1.7 需要显示命令的计算结果时,则语句后面不加“;”号,否则要加“;”号。

电磁场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题目利用Matlab模拟点电荷电场的分布姓名xxxx 学号xxxxxxxxxx 班级电气xxxx班 任课老师xxxx 实验日期2010-10

电磁场理论 实验一 ——利用Matlab 模拟点电荷电场的分布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单个点电荷及一对点电荷的电场分布情况; 2.学会使用Matlab 进行数值计算,并绘出相应的图形; 二.实验原理: 根据库伦定律: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这两个电荷的电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两个电荷的连线上,两电荷同号为斥力,异号为吸力,它们之间的力F 满足: R R Q Q k F ? 212 = (式1) 由电场强度E 的定义可知: R R kQ E ? 2 = (式2) 对于点电荷,根据场论基础中的定义,有势场E 的势函数为 R kQ U = (式3) 而 U E -?= (式4) 在Matlab 中,由以上公式算出各点的电势U ,电场强度E 后,可以用Matlab 自带的库函数绘出相应电荷的电场分布情况。 三.实验内容: 1. 单个点电荷 点电荷的平面电力线和等势线 真空中点电荷的场强大小是E=kq /r^2 ,其中k 为静电力恒量, q 为电量, r 为点电荷到场点P(x,y)的距离。电场呈球对称分布, 取电量q> 0, 电力线是以电荷为起点的射线簇。以无穷远处为零势点, 点电荷的电势为U=kq /r,当U 取

常数时, 此式就是等势面方程.等势面是以电荷为中心以r 为半径的球面。 平面电力线的画法 在平面上, 电力线是等角分布的射线簇, 用MATLAB 画射线簇很简单。取射线的半径为( 都取国际制单位) r0=, 不同的角度用向量表示( 单位为弧度) th=linspace(0,2*pi,13)。射线簇的终点的直角坐标为: [x,y]=pol2cart(th,r0)。插入x 的起始坐标x=[x; *x].同样插入y 的起始坐标, y=[y; *y], x 和y 都是二维数组, 每一列是一条射线的起始和终止坐标。用二维画线命令plot(x,y)就画出所有电力线。 平面等势线的画法 在过电荷的截面上, 等势线就是以电荷为中心的圆簇, 用MATLAB 画等势 线更加简单。静电力常量为k=9e9, 电量可取为q=1e- 9; 最大的等势线的半径应该比射线的半径小一点 r0=。其电势为u0=k8q /r0。如果从外到里取7 条等势线, 最里面的等势线的电势是最外面的3 倍, 那么各条线的电势用向量表示为: u=linspace(1,3,7)*u0。从- r0 到r0 取偶数个点, 例如100 个点, 使最中心点的坐标绕过0, 各点的坐标可用向量表示: x=linspace(- r0,r0,100), 在直角坐标系中可形成网格坐标: [X,Y]=meshgrid(x)。各点到原点的距离为: r=sqrt(X.^2+Y.^2), 在乘方时, 乘方号前面要加点, 表示对变量中的元素进行乘方计算。各点的电势为U=k8q. /r, 在进行除法运算时, 除号前面也要加点, 同样表示对变量中的元素进行除法运算。用等高线命令即可画出等势线 contour(X,Y,U,u), 在画等势线后一般会把电力线擦除, 在画等势线之前插入如下命令hold on 就行了。平面电力线和等势线如图1, 其中插入了标题等等。越靠近点电荷的中心, 电势越高, 电场强度越大, 电力线和等势线也越密。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doc

《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机电学院实验中心 2009年2月

目录 第一部分《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 1 -实验一电子仪器使用及常用元件的识别与测试 ..................................... - 3 -实验二晶体管共射极放大电路.................................................................. - 7 -实验三多级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仿真) ............................................ - 11 -实验四集成运算放大器............................................................................ - 13 -实验五由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文氏电桥振荡器(仿真) ............... - 17 -第二部分《数字电子技术》实验.............................................................. - 19 -实验一集成逻辑门.................................................................................... - 19 -实验二组合逻辑电路................................................................................ - 21 -实验三触发器............................................................................................ - 23 -实验四计数器设计.................................................................................... - 26 -实验五555定时器及其应用..................................................................... - 27 -实验六简易交通灯电路的设计................................................................ - 33 -实验七计数、译码和显示电路设计(仿真) ....................................... - 35 -实验八ADC和DAC的应用 ................................................................... - 37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