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社会语言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社会语言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社会语言学》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社会语言学是()的重要分支之一。

[A] 社会学[B] 语言学[C] 人类学[D] 文字学

2、社会语言学研究中的社会因素不包括()。

[A] 阶级[B] 阶层[C] 职业[D] 受教育程度

3、美国语言学家拉波夫对()音分层的研究是社会语言学运用调查统计方法的经典作品。

[A] r [B] s [C] t [D] l

4、语言与文化共存的最典型的例子可以说是()。

[A] 汉字与中国文化[B] 印度语与印度文化

[C] 拉丁语与拉丁文化[D] 英语与英国文化

5、文化接触导致语言接触,最直接、最常见的现象就是()。

[A] 行话[B] 黑话[C] 借词[D] 谚语

6、()是影响社会方言的因素之一。

[A] 社会制度[B] 社会形态[C] 社会地位[D] 社会规模

7、逢年过节“死鱼”“死鸭”改称“文鱼”“文鸭”是属于语言禁忌中的()。

[A] 年节语言禁忌[B] 日常生活用语禁忌

[C] 社会分层用语禁忌[D] 称谓禁忌

8、汉语成语“秀色可餐”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反映了()。

[A] 性别差异[B] 性别歧视[C] 性别平等[D] 性别模糊

9、语言规划的经济性原则,不包括()。

[A] 群众性[B] 简便性[C] 适用性[D] 效益性

10、在域外方言中从汉语输入声调系统的是()。

[A] 越南语[B] 泰语[C] 日本语[D]朝鲜语

11、新派方言和老派方言的区分标准是()。

[A] 媒介[B] 时代[C] 地域[D] 年龄

12、下列属于语码混合原因的是()。

[A] 谈到某个主题时,由于想不起或缺少适当的表达方式而转用另一种语言

[B] 不想让在场的某个人知道所讲的内容

[C] 两种文化接触和融合的产物

[D] 炫耀自己能说几种语言

13、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结构是层级分布的,整体上呈()。

[A] 马鞍形[B] 橄榄形[C] 抛物线形[D] 流线形

14、文化的()是制约词汇输入采用音译或意译方式的主要因素。

[A] 制约型[B] 兼容性[C] 熟悉性[D] 亲近性

15、语言态度是指()。

[A]说话者对不同的言语行为的社会评价

[B]说话者对听话人的社会评价

[C]说话人对外语的评价

[D]说话人对自己口音评价

16、下列属于正确的少数民族语言政策的是()。

[A] 尊重少数民族

[B] 主张民族语中大量借用汉语

[C] 在少数民族地区用汉字扫盲

[D] 停止少数民族新创制的文字方案

17、语言规划的对象总的来说是语言本体和()。

[A] 语言客体[B] 语言转用[C] 语言使用[D] 语言地位

18、客家人“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宁卖祖宗坑,不忘祖宗声”就是()的一种表现。

[A]语言保守[B]语言忠诚[C]语言天赋[D]语言能力

19、同一语系各个语言再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依次分为()。

[A]语族→语群→语支→语言→方言→土语

[B]语族→语支→语群→语言→方言→土语

[C]语群→语族→语支→语言→方言→土语

[D]语言→语群→语族→语支→方言→土语

20、语言不安全感促使说话人试图向标准形式靠拢。但在靠拢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过分的情况,即从一个极端(自己原来的非标准形式)越过标准形式,到另一个极端(新的非标准形式),这种现象称作()。

[A] 自报偏低[B] 自报偏高[C] 语言失控[D] 矫枉过正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21、社会语言学的基本思想和研究成果常被用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有关语言问题,下列那些是其应用的范畴?()

[A] 语言和政治[B] 语言和经济[C] 双语教育[D] 法律事务

22、社会语言学的类型有哪些?()

[A] 社会语言学和语言社会学[B] 宏观/微观社会语言学

[C] 广义/狭义的社会语言学[D] 社会语言学和社会方言学

23、面称又叫()。

[A] 旁称[B] 直称[C] 对称[D] 背称

24、语言计划包括()两大部分内容。

[A] 语言的目标计划[B] 语言的地位计划

[C] 语言的本体计划[D] 语言的客体计划

25、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中国内地传统的社会语言可以分()三层。

[A] 顶层语言[B] 高层语言[C] 中层语言[D] 低层语言

26、汉语的旧体诗词讲整齐、重对偶、词序灵活、富于音乐美感等特点,是与()这两大特点有关的。

[A] 汉语以语序为主要语法手段

[B] 汉语单音节语素

[C] 有声调

[D] 汉语各层级语言单位与功能不是一一对应

27、现代汉语标准音经过()阶段的发展,最后才得以确立。

[A] 清末“京音国语”阶段[B] 民国初年“老国音”阶段

[C] “新国音”阶段[D] 现代汉语阶段

28、语码转换可以分为()。

[A] 句内语码转换[B] 句间语码转换

[C] 附加语码转换[D] 不同语言语码转换

29、在亲戚称谓上属于称谓中某些序数字忌讳的是()。

[A] 上海称“四叔”为“小叔”[B] 上海称“二哥”为“二阿哥”

[C] 福建大田称父亲为“阿叔”[D] 福建大田称母亲为“阿婶”

30、日语中汉字的音读是指日文汉字读音与中文的汉字发音近似。日语汉字音读按汉语语音来源可分为()。

[A] 吴音[B] 汉音[C] 宋音[D] 唐音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31、社会语言学优先考虑的是语言而不是言语。()

32、中文出版物上“社会语言学”这个学科名称最早见于陈原的《语言与社会生活——社会语言学札记》。()

33、在阶级社会中,语言具有阶级性。()

34、本地语指某个地区内不同语言背景的人所用的共同语。()

35、社会称谓是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的文化符号。()

36、定量研究是从对象的属性出发,对其内在规定性进行研究的方法。()

37、语言结构的差异反映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

38、聚合圈密度大往往对成员的凝聚力就大。()

39、船家说“添饭”而不说“盛饭”。这是社会分层用语禁忌现象。()

40、一个人具有交际能力就意味着他应该知道在什么场合、什么时间对什么人、用什么方式讲些什么和不讲什么。()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41、社会方言

42、语言转用

43、双语现象

44、语言威望标准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45、什么是语言联盟?语言联盟与语系、语言融合有什么区别?(12分)

46、请基于语料库设计一个关于上海地区和北京地区对外来词兼容性的调查研究,请说明调查内容和方式、调查对象(所选的语料库)、研究步骤以及数据的处理方式。(18分)

《社会语言学》模拟试卷一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41、社会方言:社会方言是语言的社会变体,使用同一种地点方言的人会因职业、阶层、年龄、性别、语用环境、个人风格等的差异而表现出语音、措辞、言谈的不同。包括阶层变体、性别变体、城乡差异、年龄变体、语域变体、职业变体地方戏曲语言变体等。

42、语言转用:一个民族或其中部分人放弃自己的母语,转而使用其他语言。如西南少数民族放弃本族语,转而使用当地汉语方言。主要由于身份认同危机、政治因素、双语现象不能长久维持已经弱势语言在语言接触中逐渐萎缩等原因造成。

43、双语现象:指一个语言社团或个人同时使用两种语言。

44、语言威望标准:指人们对某种语言形式和语言变体形式作出的价值判断,即它是否符合社会标准。又可以分为显威望和隐威望。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45、语言联盟(allying of language)指几种没有亲属关系或亲属关系较远的语言,由于长期共处于一个地区,密切接触,从而在语言结构上产生了共同特征的语言现象。根据语言之间是否有亲属关系,即共同祖先,以及亲属关系的远近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不同的语系。从同一语言分化出来的所有后代语言属于同一个语系。语系是语言分化发展的产物。语言联盟正好相反,它是同分化方向相反的语言聚合发展的产物。语言联盟和语

言融合不同,不是一种语言排挤、替代另一种语言,而是原有语言继续存在,只是它们由语言结构差异很大而产生了很多共同的结构。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第五讲语言接触(一)】

46、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第六章基于语料库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完整调查过程参考教材p150-151。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社会语言学》模拟试卷二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中国社会语言学的开创之作是罗常培先生的()。

[A] 语言与文化[B] 语言学概论

[C] 社会语言学概论[D] 社会语言学导论

2、乔姆斯基主张区分“语言能力”和()。

[A] 语言运用[B] 语言转换[C] 语言变异[D] 语言使用

3、下列关于方言的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A] 方言通常指社会方言

[B] 地域方言具价值标准后与社会方言不同

[C] “话”在汉语中并不是指方言

[D] 社会方言形成与说话人社会属性无关

4、语言兼用又称()。

[A] 语言转用[B] 语言借用[C] 双语现象[D] 语言挪用

5、关于语言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A] 可以指称单个语音[B] 不能指称单个语法项目

[C] 不能指称方言[D] 不能指称语体

6、语用学的社会语言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

[A] 态度研究[B] 会话

[C] 言语交际方式[D] 语言变异

7、在我国,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提出了著名的“约定俗成”论。

[A] 孔子[B] 孟子[C] 荀况[D] 墨子

8、移民使用多种不同的母语,生活在同一个社区里,需要有一种为大家接受的共同交际语,即()。

[A] 普通话[B] 共同语[C] 通用语[D] 混合语

9、下面各种成为中,()是谦称。

[A] 犬子[B] 贤弟[C] 令尊[D] 阿奶

10、语音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上。

[A] 音高[B] 音强[C] 音量[D] 音质

11、地域方言是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一般说来同一地域方言分布在同一地区或同一个地点,如湘语主要分布在()。

[A] 湖北[B] 湖南[C] 湖广[D] 两湖

12、就会话能力来说,具备()的人会话能力较低。

[A] 精密语码[B] 有限语码[C] 角色语码[D]场景语码

13、关于会话风格研究相关因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项?

[A] 与会话者的地区相关[B] 与会话情景无关

[C] 与会话者的社会背景相关[D] 与会话者的个人性格相关

14、确立国语的几大因素中,最重要的是()。

[A] 政治因素[B] 人口因素

[C] 通用程度、经济因素[D] 文化因素

15、下列表示“时间短”的汉语词是外来词的是()。

[A] 刹那[B] 瞬时[C] 突然[D]顷刻

16、“兄”本是同辈直系亲属年长者的称呼,后来泛用于年相若、道相似者,甚至后辈和一般朋友,是()的结果。

[A] 称谓对象扩大[B] 父母从子女称

[C] 婚姻制度的变化[D] 子女从父母称

17、关于普通话的标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第一次较科学的规定了普通话的内涵

[B] 以北方语音为标准音

[C] 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

[D] 以典型的现代口语为语法规范

18、就最近20年的情况来看,除了官话之外,汉语各大方言以()的竞争力最强。

[A] 粤语[B] 吴语[C] 闽语[D]赣语

19、关于会话策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A] 谈话双方所了解的社会文化规约越多就越会影响对语境化暗示的理解

[B] 会话分析要抓住其中的语境化暗示

[C] 语言韵律的转换与语境化暗示无关

[D] 句型的选择与语境化暗示无关

20、“德国人吼,英国人哭,法国人唱,意大利人演喜剧,西班牙人才说话”反映的是()。

[A] 语言忠诚[B] 语言歧视[C] 语言分化[D]语言多样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21、()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便是语言的产生。

[A] 大脑的发达[B] 发出较复杂的语音的可能

[C] 生存斗争的需要[D] 气候

22、下列属于交际事例的是哪些项?()

[A] 教堂里的仪式[B] 法庭上的审讯

[C] 拍卖行里的交易[D] 酒会上的交谈

23、会话分析的主要流派有()。

[A] 民族方法学的会话分析方法

[B] 话语人类学

[C] 互动社会语言学

[D] 变体理论的社会语言学的会话分析方法

24、非随机抽样分为()类。

[A] 判断抽样[B] 偶遇抽样[C] 定额抽样[D] 分层抽样

25、下列关于聚合圈的说法正确的有()。

[A] 网络中某组成部分的密度比外部低

[B] 聚合圈密度大往往对成员的凝聚力就大

[C] 复合度大往往对成员的凝聚力也大

[D] 聚合圈不如社会网络对规范形成影响大

26、()是构成汉语方言在地理上使用场域的三个层级。

[A] 普通话[B] 地区共同语[C] 地点方言[D] 地区方言

27、中国南方的六大方言中,从方言发生学的角度来看,()是从北方方言直接分化出来的。

[A] 吴语[B] 闽语[C] 湘语[D] 赣语

28、语言接触对语言变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 语言结构的变异[B] 语言使用的变异

[C] 语言能力的变异[D] 语言态度的变异

29、语言学上把这()中受汉语影响而产生的成分称为汉语的“域外方言”。

[A] 日本[B] 蒙古[C] 韩国[D] 越南

30、香港语言“两文三语”看作一个整体,那么其中的()分别是"香港语言"的变体。

[A] 闽语[B] 粤语[C] 普通话[D] 英语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31、交际能力是一个人运用各种可能的语言和非语言手段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能力。

()32、系统抽样指在对象序列中规定每隔若干选取一个样本,也叫等距抽样。()

33、可以通过政治力量强迫弱小民族转用其他语言。()

34、北方的汉语向南方扩散的过程不仅是汉语分化为方言的过程,而且也是汉语与当地土著语言融合的过程。()

35、皮钦语指不具备共同第一语言的人用作交际工具的语言。()

36、词汇方面的年龄差异比较明显,在代差和年龄级差两方面都不鲜见。()

37、一般说来,男女之间社会地位的差异越大、越固定,语言上的差异就越大。()

38、混合语既不是甲语言,也不是乙语言,而是第三种语言。()

39、大都市和年轻人比较讲究时髦,所以大都市和年轻人的方言和民俗往往代表了语言发展的方向。()40、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语言立法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往往有人视三者为一体。

()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41、双语现象

42、配对变法

43、语码转换

44、语言不安全感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45、如何理解词汇与文化的相互依赖关系?(12分)

46、请简要设计一个关于年轻人“的、地、得”使用情况的调查,请说明调查内容和方式、调查对象、调查步骤以及数据处理方式。(18分)

《社会语言学》模拟试卷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5分,共15分)

41、双语现象:指一个语言社团或个人同时使用两种语言。

42、配对变法:配对变法是一种调查语言态度的方法,操作过程包括:(1)请一个双语者作为发音合作人,用两种不同的语言或方言讲述同一段文字、同一个故事,进行录音;(2)请若干被试听这两段录音,这些被试是同发音合作人一样的双语者,掌握相同的两种语言,但他们并不知道这两段录音是同一个人的;(3)被试听完录音后,请他们根据自己的印象对发音人的容貌、品行、友善程度、智力水平等项目作出评价,并分别给出分数;(4)最后统计总分,根据总分的高低判断这些被试对两种语言或方言的哪一种更加偏爱。

43、语码转换:指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或多种不同的语言或方言的现象。狭义的“语码转换”只发生在句子和句子之间,而“语码混合”发生在句子内部。44、语言不安全感:由于社会原因,当说话人觉得自己说话方式不符合标准形式,而且知道标准形式应该是什么样的时候,他就会产生语言的不安全感。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45、(1)词汇的借用和文化的散播息息相关;(2)文化对词汇输入有兼容和制约的作用。【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第五讲语言接触(二)】

46、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绪论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社会语言学》模拟试卷三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社会语言学是从()观点出发来研究语言,因此可以说人类学的功能原理为社会语言学奠定了基础。

[A] 结构[B] 功能[C] 规律[D] 范畴

2、社会语言学家普遍认同的观点是()。

[A] 社会结构影响或决定语言结构[B] 语言结构影响或决定社会结构

[C] 社会和语言的影响是双向的、互动的[D] 语言和社会是各自独立自足的

3、()认为语言学唯一的和真正的对象是被研究的语言本身。

[A] 索绪尔[B] 萨皮尔[C] 叶斯帕森[D] 雅各布森

4、()借鉴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提出“交际能力”的概念。

[A] 弗斯[B] 韩礼德[C] 海姆斯[D] 布里斯南

5、社会语言学通过对()的描写和分析来说明语言的社会变异状况。

[A] 变体[B] 本体[C] 客体[D] 受体

6、行话的变异主要发生在语音和()方面。

[A] 词汇[B] 语法[C] 语言结构[D] 语言性质

7、跨境语言的变异在()上的表现最为明显。

[A] 语音[B] 词汇[C] 语法[D] 文字

8、国内和海外各地华语文在词语上存在不少差异,主要是由于受外来文化影响衍生的()不同。

[A] 新语音[B] 新词[C] 新语法[D]新句子

9、语言规划的政策性原则,不包括()。

[A] 政治性[B] 系统性[C] 群众性[D] 理论性

10、同语言变异有关的社会变量多种多样,()作为一个非常直观的变量,是诸多变量中最重要的参数。

[A] 性别[B] 年龄[C] 身份[D] 财富

11、()是方言形成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

[A] 社会动荡[B] 区域重新划分

[C] 人口迁移[D] 文化变迁

12、关于双言制,下列说法正确是哪项?()

[A] 两种变体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名称

[B] 两种变体虽有其各自的功能,但用途并不固定

[C] 两种变体的声誉一致

[D] 双言制指一个社会长期稳定地同时使用两种其功能为全社会所公认的语言变体

13、狭义的“语码转换”只发生在()之间。

[A] 短语和短语[B] 句子和句子[C] 词和词[D] 段落和段落

14、制约语言转用的条件不包括()。

[A] 分布杂居或散居[B] 部分人群脱离了民族的主体

[C] 族际婚姻[D] 种族灭绝

15、汉语中的“鄙人、在下、拙荆、犬子”等自称反应了()准则。

[A] 贬己尊人[B] 称呼[C] 文雅[D] 求同

16、“五行八作,三教九流,各有殊词”,这里的殊词是在社会语言学上称作()。

[A] 行话[B] 官话[C] 暗语[D] 俗语

17、北京话中顺序数数有两种,一种比较正式: “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另一种比较随便:“一呃、俩、仨、四呃、五呃……”,“个”、“呃”及结合形式“俩、仨”就是一种()。

[A] 词汇变异[B] 语法变异[C] 语音变异[D] 语义变异

18、满大臣见皇帝时自称“奴才”,汉大臣则自称"臣",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不同集团之间()的区别。

[A] 语言风格[B] 语言意识[C] 语言能力[D] 语言身份

19、马耳他的国家语言是马耳他语,是当地居民的母语,但由于贸易、旅游等原因,居民也能说意大利语、英语及阿拉伯语,这种情况是()。

[A] 社会多语、个人单语[B] 社会单语、个人多语

[C] 社会多语、个人多语[D] 社会单语、个人单语

20、哥哥经营着一个批发商店,妹妹来买盐,哥哥用母语向妹妹打招呼,然后又马上转用当地公认的商用语言斯瓦希里语。哥哥使用斯瓦西里语的目的最可能是()。

[A] 拉大彼此距离[B] 缩小彼此距离

[C] 表明政治立场[D] 表明民族意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21、社会语言学兴起的外部原因是()。

[A]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

[B]在欧洲和北美,移民和其他历史原因所带来的双语、多语混杂现象一直困扰着执政者

[C]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语言研究提供了更为先进的物质条件

[D]亚非拉人民反对殖民统治的声浪高涨

22、社会语言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是()两种。

[A] 定量分析[B] 定性分析[C] 概率统计[D] 积分统计

23、语言调查是语言计划的基础,语言调查分为两大块()。

[A] 汉语方言调查[B] 简化汉字

[C] 推广普通话[D] 少数民族语言调查

24、地区方言和地点方言在语言地理上也是分层次的,汉语方言的地理层次一般可以分为以下()级。

[A] 区[B] 片[C] 小片[D]点

25、语言社团的定义特征有()。

[A] 有相同的语言变项的运用特征[B] 有一定的交往密度

[C] 属于同一个社会阶层[D] 自我认同

26、语音的借用表现为()。

[A] 增加新的音位[B] 增加新的音位组合方式

[C] 增加新的声调[D] 增加新的语调

27、语言偏见包括()。

[A] 语言歧视[B] 语言忠诚[C] 语言自卑[D] 语言自信

28、语言变异的程度可以分为()。

[A] 起始阶段[B] 进行阶段[C] 结束阶段[D] 停滞阶段

29、下面属于高层语言的是()。

[A] 广州话[B] 中山话[C] 上海话[D] 宁波话

30、香港四个民系语言转移的幅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A]外省人、客家人、潮州人、四邑人

[B]四邑人、外省人、客家人、潮州人

[C]客家人、外省人、四邑人、潮州人

[D]潮州人、四邑人、客家人、外省人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31、生成语法强调的是天生的语言能力,社会语言学强调的则是交际能力。()

32、语言濒危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33、官方语言指某个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的实体的语言。()

34、语言结构的差异反映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

35、聚合圈不如社会网络对规范形成影响大。()

36、民俗的变异性则都是非强制性、非规定性的。()

37、在使用某一种语言的社团瓦解的时候,这种语言并不是立即消失的,而往往要经过一个双语的过渡阶段。()

38、海外汉语方言社区大多是多语区,很多成员能说一种以上方言或语言,这跟大陆方言区的一般情况不同。()39、北方的汉语向南方扩散的过程不仅是汉语分化为方言的过程,而且也是汉语与当地土著语言融合的过程。()40、可以认为语言移借有文化增补的功能,而语言替代则有文化减损的功能,两者有很大的分别。()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41、洋泾浜语

42、双层语言:

43、语言萎缩

44、语域变体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45、语言演变的社会、文化原因有哪些?(12分)

46、请简要设计一个上海话可懂度的调查研究,请说明调查内容和方式、调查对象、操作步骤以及数据处理方式。(18分)

华东师大“90后”学生调查上海话生存状况

如今,上海学生的上海话使用能力怎样?在普通话普遍推广的当下,如何保护上海话和传承上海方言?为了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的两名“90后”上海籍学生杨璟琰和周潇竹领衔的学生团队用了

一个多月时间去调查。

调查:涵盖9个区16所学校2000多学生

据了解,这次调查采取了随机抽样的形式,对上海虹口区、浦东新区、普陀区、杨浦区、长宁区、徐汇区、卢湾区、静安区和闵行区等在内的学校进行了调查。

学生们总计调查了16所学校,回收有效问卷2246份。在参与调查的学生中,高中以上年龄学生716名、初中生1215名、小学生以及幼儿园学生315名。

调查的内容包括上海话学习情况、使用情况、对上海话的态度、影响学习上海话的因素等方面。

《社会语言学》模拟试卷三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5分,共15分)

41、洋泾浜语:指两种或多种不同语言频繁接触的地区,由这些语言杂糅而成的语言。

42、双层语言:指同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方言,或者在甲场合使用某种方言,在乙场合使用标准语,口头表达或交流思想。43、语言萎缩:指双语阶段结束后本族语或本地语并不会立即死亡,而是与它背后的文化相应地缓慢萎缩,退缩到宗教领域,如希伯来语;或退缩到家庭生活中,如一些客家话;或退缩到个人内部语言;或退缩到语言底层中;或退缩到隔壁文化词汇中等。44、语域变体:即语体,指语言使用的场合或领域的总称,包括新闻广播、演说语言、广告语言、课堂用语、交谈、自述等。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45、(1)人口变迁(2)方言历史演变的宏观取向(3)语言微观演变的社会文化原因。【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导论】

46、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第四章言语交际】

详细调查设计参考教材p97-101。

社会语言学练习

Revision Exercises for Sociolinguistics I. Decide whether ea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or False: 1. Sociolinguistics is the sub-discipline of linguistics that studies social contexts。 2. Language as a means of social communication is a homogeneous system with a homogeneous group of speakers。 3. Language use varies from one speech community to another, from one regional group to another, from one social group to another, and even from one individual to another. 4. The goal of sociolinguistics is to explore the nature of language variation and language use among a variety of speech communities and in different social situations. 5. The linguistic markers that characterize individual social groups may serve as social markers of group membership. 6. From the sociolinguistic perspective, the term “speech variety ” can not be used to refer to standard language, vernacular language, dialect or pidgin。 speech varieties are known as regional dialects。 8. The most distinguishable linguistic feature of a regional dialect is its grammar and uses of vocabulary。 barriers are the only source of regional variation of language。 10. A person’s social backgrounds do not exert a shaping influence on his choice of linguistic features。 speakers of the same language or dialect use their language or dialect in the same way。 12. Every speaker of a language is, in a stricter sense, a speaker of a distinct idiolect. 13. The standard language is a better language than nonstandard languages。 14. A lingua franca can only be used within a particular country for communication among groups of people with different linguistic backgrounds。 are linguistically inferior to standard languages。

社会语言学导论考试重点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一)定义和解释 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是联系社会各种因素对语言进行的研究,探讨语言在社会环境中的变化、功能及其使用的一般规律。 概括来说对语言的研究大致有四个角度:部研究、外部研究、比较研究、应用研究。 社会语言学属于对语言的外部研究,但并不是纯粹的外部研究。 (二)研究对象的不同界定 1.布莱特(美国)1964 (1)说话人的身份; (2)听话人的身份; (3)言语事件的社会环境; (4)社会方言的分析; (5)言语行为的社会评价; (6)语言变异的程度; (7)社会语言学的实际应用。 2.礼德(英国) (1)语言宏观社会学、语言人口统计学; (2)双语、多语、多方言研究; (3)语言规、语言发展和规化; (4)语言混合; (5)社会方言; (6)社会语言学和教学; (7)言语的人种史、语言环境; (8)语域和言语能力; (9)语言变化的社会因素; (10)语言和社会化及其传播; (11)社会语言学的方法; (12)语言体系的功能理论; (13)语言相对性; (14)话语理论; (15)人种方法论的语言学。 3.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1992) 总的来说,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语言状况如双语、多语或多方言状况,以及各类言语共同体使用语言的状况和特征; (2)各类语言变体的构造特点及其社会功能; (3)社会以及不同集团对各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评价和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效应;(4)由于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原因以及语言接触所引起的语言变化的方式和规律;(5)交际情景与选择语码之间的关系以及语码选择与人际关系的相互作用。 4.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概论》(2004) (1)社会因素(阶级、阶层、职业等)对语言结构的影响; (2)个人因素(年龄、性别、性格等)对语言的影响; (3)语言政策、双语等; (4)社会因素引起的语言关系,如语言接触、语言融合;

社会语言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二章理论与方法学 一、什么是语言变项?社会语言学是怎么调查语言变项和社会变项之间的共变关系的?请举例说明 1、语言变项和社会变项: 人们使用各种语言变体 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 说话人使用某些语言变项与其社会背景有关 研究者必须判定哪个社会变项与某个语言变项相关:地位,性别,年龄 (语言变项,社会语言学常用术语之一,英文为Linguistic variable,指语言变异的项目。语音、句法、词汇都可能成为语言变项。社会语言学奠基人拉波 夫所做的纽约语言调查,其中的(r)就是语言变项。一个语言变项一般包含几个“变式”,比如(r)变项包括两个变式,一个是(r)变式,第二个是零变式。又如北京话中零声母(w),是一个变项,它有两个变式,一个是(w),第二个是(v)。) 2、拉波夫(William Labov)的著名例子 car, card, fourth 语言变项:在元音前的辅音/r/发音或者不发音 社会变项:地位 结论:社会地位越高的人,越倾向于发出词语中的r音。

二、拉波夫(William Labov)对纽约[r]音的调查 拉波夫:探索语言变异的个别理论 纽约流行的r音 假设:假如纽约市本地人中有任何两个集团在社会分层的阶梯上处于高低不同的地位,那么他们在发[r]音上也会表现出相应的差异。 假设被证实:越是社会地位高的人,或越是正规的场合,就会有越高的卷舌率 语言变项:发r音/不发r音,w/v ,公交车/巴士 语言变项可选择音位、词素、句法、词语等各层次上的某个结构单位 语言变项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同相应的社会变项发生有意义的共变。 60年代前半期拉波夫运用定量分析法研究语言变量与社会变量之间的关系拉波夫感觉到下层黑人倾向不发[r]音 做出假设:假如纽约市本地人中两个集团处于不同的社会阶层,那么他们在发[r]音上也会表现出相应的差异。 怎样证实这个假设呢?

北语 18秋《社会语言学》

18秋《社会语言学》作业_1 一、单选题( 每题5分, 共11道小题, 总分值55分) 1.“懂得什么样的话适合什么样的场合”是海姆斯“言语交际能力”()的要求。 A. 形式上的可能性 B. 实施手段上的可行性 C. 语境适应性 D. 现实中的实施情况 答案:C 答案可以联系屏幕左上的“文档贡献者” 2.对语言转用的认识有误的是()。 A. 语言转用只能是整体转用型 B. 语言转用也是由语言接触引起的 C. 语言转用又称“语言替换”、“语言替代” D. 语言转用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民族的部分人放弃使用自己的母语而转用另一语言的现象答案:A 3.制定、实施语言规划,要充分考虑政策所依赖的群众因素,尊重人民的意愿,满足群众的需要,并依靠群众去贯彻、执行,这符合语言规划的()原则。 A. 政治性 B. 理论性 C. 群众性 D. 可行性 答案:C 4.语言存在着的()差异是所有差异中最直观、最常见的。 A. 性别 B. 年龄 C. 职业 D. 阶层 答案:B 5.从语言规划角度去看,语言的人文性主要表现不包括()。 A. 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性质、文化价值和文化功能 B. 语言应用中折射出的各种文化现象,如经济形态、思想观念等 C. 语言交际中所反映的各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社会因素 D. 语言交际中所反映的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情感、态度及其他文化背景等 答案:C 6.有关阶级差别与语言代码、语言威望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掌握代码系统多少以及复杂程度是语言能力的体现 B. 伯恩斯坦通过实验认为出身上等阶级的人比下等阶级的人在语言能力上更有优势 C. 最下层阶级的男性发音往往是远离社会标准发音的,形成“显威望”标准 D. 中产阶级的地位、生活方式连同他们的语言特点都成为较低等级的人们模仿学习的对象

社会语言学教学大纲

社会语言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社会语言学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编号:学时:54 编者姓名:单位:人类学系职称:讲师 主审姓名:单位:人类学系职称:教授 授课对象:本科生专业:人类学年级:三年级 编写日期: 2007年1月 一、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介绍社会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及应用。主要内容有:语言变异、言语交际、语言接触、双语以及语文规划等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社会语言学理论,并能结合社会语言现状(如我国的双语双言现象、语文规划政策等)思考、探讨社会中的语言现象。 二、课程主要内容及时间安排 一、社会语言学的兴起、研究范围、对象、途径、目标计2学时。 二、应用社会语言学的若干方面,语言与经济、政治、双语教学、语言与法律事务计4学时。 三、语言变体,语言与方言;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标准变体和非标准变体;语体和语域计4学时。 四、言语共同体,交际能力计2学时。 五、语言变异,阶级、阶层与语言差异,性别与语言差异计4学时。 六、社会网络与语言差异计2学时。 七、言语交际,对称呼的研究计4学时。 语言区域与文化区域 八、对礼貌的研究,会话分析计2学时。 九、语言接触,双语和多语现象计4学时。 十、语码转换和语码混合,语言干扰计2学时。 十一、洋泾浜语和克里奥耳语计4学时。 十二、语言的扩散和海外体英语计2学时。 十三、语文规划,语文规划的特点和意义,语文规划的类别、步骤计4学时。

十四、我国语文规划的情况,汉语、汉文及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字计2学时。 十五、语言变项的描写和研究,变项规则,定量研究计4学时。 十六、收集语料的方法和技术,语言变项的定义扩展计4学时。 十七、变项规则分析方法计2学时。 三、课程实习 拟于学期中安排一次。要求学生对家乡的语言构成、语言运用的特点,从多语、多言的角度进行观察,写成报告,并于课堂讨论。计入平时成绩。计2学时。 四、主要参考书目 1、社会语言学上海外教出版社 Spolsky 2000 2、社会语言学与语言教学上海外教出版社 Hornberger 2001 3、拉波夫语言自选集语言大学拉波夫 2001 4、社会语言学教程复旦大学游汝杰、邹嘉彦 2004 5、社会语言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祝畹瑾 1992 6、Hudson,R.A, Sociolinguis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2012社会语言学课程论文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Care for Bilingual Children 课程名称:Introducing Sociolinguistics 任课教师:刘承宇 专业:英语 班级:2012级英语1班 学号:222012310032017 姓名:魏宗琴 2015 年11 月17 日

Care for Bilingual Children Abstract:Nowadays, raising bilingual children is more and more appealing to many families, but obviously it is not a easy course.This paper is to present some social linguistic phenomenons concerning some children raised in bilingual families and appeal to care for them. Key Words:individual bilingualism, language interference, language accommodation,bilingual language-planning I. Introduction Having more than one language at children’s fingers provides them more accessibilities to another world; therefore, the idea of raising bilingual children is appealing to more and more parents. These parents believe that bilingual kids have the advantage of knowing two cultures, of being able to communicate with a wider variety of people and of possible higher economic status in the future. Nevertheless, in the planning for children’s bilingual language development, parents should take some social linguistic factors into consideration as well as children’s self identity, self esteem,and schooling options etc. .

社会语言学真题

试题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 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去看语言、方言及其他具有完整系统的语言变体,可以归纳出某些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B) A. 非标准性 B. 独立性 C. 非历史性 D. 短暂性 2. 社会语言学是(A)。 A. 从社会研究语言 B. 从语言研究社会 C. 从社会研究社会 D. 从语言研究语言 3. 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语言学这个概念的是美国语言学家(A)。 A. 哈佛·丘里 B. 韩礼德 C. 拉波夫 D. 布莱特 4.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C)用“Who says what to whom,when and how”来概括社会语言学的范围。 A. 克里斯特尔 B. 布莱特 C. Nessa Wolfson D. 乔姆斯基 5. 乔姆斯基主张区分“语言能力”和(A)。 A. 语言运用 B. 语言转换 C. 语言变异 D. 语言使用 6. 社会语言学家用(C)这个概念来指称自己的研究对象。 A. 变化 B. 变动 C. 变异 D. 改变 7. 社会语言学是(B)的重要分支之一。 A. 社会学 B. 语言学 C. 人类学 D. 文字学 8. 社会语言学通过对(A)的描写和分析来说明语言的社会变异状况。

社会语言学模拟试卷三

社会语言学模拟试卷三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社会语言学》模拟试卷三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 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去看语言、方言及其他具有完整系统的语言变体,可以归纳出某些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B)A. 非标准性 B. 独立性

C. 非历史性 D. 短暂性 2.社会语言学是(A)。 A. 从社会研究语言 B. 从语言研究社会 C. 从社会研究社会 D. 从语言研究语言 3. 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语言学这个概念的是美国语言学家(A)。 A. 哈佛·丘里 B. 韩礼德 C. 拉波夫 D. 布莱特 4.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C)用“Who says what to whom,when and how”来概括社会语言学的范围。 A. 克里斯特尔 B. 布莱特 C. Nessa Wolfson D. 乔姆斯基 5. 乔姆斯基主张区分“语言能力”和(A)。 A. 语言运用 B. 语言转换 C. 语言变异 D. 语言使用 6. 社会语言学家用(C)这个概念来指称自己的研究对象。

A. 变化 B. 变动 C. 变异 D. 改变 7. 社会语言学是(B)的重要分支之一。 A. 社会学 B. 语言学 C. 人类学 D. 文字学 8. 社会语言学通过对(A)的描写和分析来说明语言的社会变异状况。 A. 变体 B. 本体 C. 客体 D. 受体 9. 现代语言学的鼻祖是(A)。 A. 索绪尔 B. 布龙菲尔德 C. 乔姆斯基 D. 拉波夫 10. 从本质上讲语言是进行社会交际的工具,是(C)的符号系统。 A. 系统性 B. 交际性 C. 工具性 D. 阶级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简明新编英语语言学教程教案

简明新编英语语言学教程教案 《英语语言学》课程大纲课程名称:英语语言学 课程编号: 总学时:36 适应对象:英语本科专科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英语语言学》是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学科方向课。旨在使学生了解人类语言研究的 成果,提高对语言的本质、功能的认识,了解语言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 发展理性思维。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语言学学科的基本概念;了解语言与心理、社会、文化、 文学等跨学科研究的关系及其发展现状和趋势。该课程的学习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与视野, 培养并激发学生对语言研究的兴趣,为其在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学习及研究打好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语言学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教学中应处理好以下方面的关系。 1、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特别是一些重要术语的翻译与定义以及几大语法学派的理论主张, 有影响力的语言学家的姓名、著作以及贡献等。注意阅读课文时要认真仔细。 2、通读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对各部分所讲的主要内容做到心中有数,重点明确。

3、在学习过程中,注意联系、对比,将所学语言学理论与英语外语学习实际相结合。 4、注意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学术论文写作的能力,建构写作的理论基础及理论依据。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1.1 为什么学习语言? 1.2 什么是语言? 1.3 语言的本质特征 1.3.1 任意性 arbitrariness 1.3.2 二重性 duality 1.3.3 创造性 productivity or creativity 1.3.4 移位性 displacement 1.4 语言的起源 1.5 语言的功能 1.5.1 信息功能 informative 1.5.2 人际功能 1.5.3 施为功能 1.5.4 感情功能emotive 1.5.5 交感性谈话 1.5.6 娱乐性功能 1.5.7 元语言功能 1.6 什么是语言学? 1.7 语言学的主要分支 1.7.1 语音学phonetics

语言学期末复习练习及答案

英语语言学期末预测及答案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terms into Chinese: %×10=5%) 1) affricate 2)distinctive feature 3) parole 4) generative grammar 5) bilingualism 6) felicity condition 7) design feature 8) denotation 9) labiodental 10) linguistic relativity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terms into English:%×10=5%) 11)人际功能 12) 真值条件 13)女性语域 14)音节划分 15)结构主义 16)社会语言学 17) 论元 18)单元音 19)衔接 20)对比分析 III. Read ea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carefully. Decide which one of the four choices best completes the statement and put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A, B, C or D on the answer sheet. (1%×20=20%) 1). language is a system of arbitrary _________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A. cultural B. conventional C. decoded D. vocal 2). A word with several meanings is called _________. A. an abnormal word B. a polysemous word C. a synonymous word D. none of the above 3). There are different types of affixes or morphemes. The affix “ed” in the word “learned” is known as a(n) __________. A. derivational morpheme B. free morpheme C. inflectional morpheme D. free form 4). The syntactic rules of any language are ________ in number. A. large B. small C. finite D. infinite 5). “I picked some tulips.” __________ “I picked some flowers.”. A. entails B. presupposes C. is inconsistent with D. is synonymous with 6). Y's utterance in the following conversation exchange violates the maxim of __________. X: Who was that you were with last night

语言学考试复习重难点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一、定义 1.语言学Linguistics Linguistics is generally defined a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language. 2.普通语言学General Linguistics The study of language as a whole is often called General linguistics. 3.语言language Language is a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语言是人类用来交际的任意性的有声符号体系。 4.识别特征Design Features It refers to the defining properties of human language that distinguish it from any animal system of communication. 语言识别特征是指人类语言区别与其他任何动物的交际体系的限定性特征。 Arbitrariness任意性 Productivity多产性 Duality双重性 Displacement移位性 Cultural transmission文化传递 ⑴arbitrariness There is no logical connection between meanings and sounds. P.S the arbitrary nature of language is a sign of sophistication and it makes it possible for language to have an unlimited source of expressions ⑵Productivity Animals are quite limited in the messages they are able to send. ⑶Duality Language is a system, which consists of two sets of structures ,or two levels. ⑷Displacement Language can be used to refer to contexts removed from the immediate situations of the speaker. ⑸Cultural transmission Human capacity for language has a genetic basis, but we have to be taught and learned the details of any language system. this showed that language is culturally transmitted. not by instinct. animals are born with the capacity to produce the set of calls peculiar to their species. 5.语言能力Competence Competence is the ideal user’s knowledge of the rules of his language. 6.语言运用performance Performance is the actual realization of this knowledge in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语言运用是所掌握的规则在语言交际中的体现。 7.历时语言学Diachronic linguistics The study of language change through time. a diachronic study of language is a historical study, which studie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over a period of time. 8.共时语言学Synchronical linguistics The study of a given language at a given time. 9.语言langue

社会语言学复习参考资料

考试题型 一、填空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计20分) 二、名词解释(共3个,每个5分,共计15分) 三、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共计30分) 四、教案设计(共1题,每题35分,共计35分) 复习参考 1.社会语言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语言学和狭义的社会语言学各包含哪些内容? 从语言的社会属性出发,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语言,从社会的角度解释语言变体和语言演变 社会语言学,顾名思义,与社会有关,也与语言有关,是研究语言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是语言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目前它的定义在学术界还有一些分歧,大致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社会语言学也称为宏观语言学,是一门多学科性交叉学科;从它发展的趋向来看,它不只是社会若干学科的交叉,而且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结合部之一。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考古学,国土学,心理学,概率论,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神经科学等等学科,都会在这个结合部中发挥作用形成一个边缘学科。社会语言学是富有强大生命力的。狭义的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什么人在什么场合对什么人说什么” 。其中包含:“语言”,“语言使用者”,“语言使用场合”。人与社会情景合起来就是社会因素。社会语言学回答的就是语言与使用者的关系:谁对谁是用什么样的语言以及语言与语言情景的关系 2.社会语言学产生的原因、地位和作用。 内部原因:语言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是语言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历史比较语言学(重视历时,忽视共时) 结构主义语言学(内部语言学,优先研究语言及其系统) 转换生成语法学(倡导语言的“同一性” ,强调的是天生的语言能力) 社会语言学(外部语言学,优先研究言语,强调的是交际能力,是后天获得的)外部原因:社会历史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美国主要是城市的政治和文化教育问题。全球人口大流动使语言问题变得复杂。科技发展及相关学科都在关注语言和社会的关系。

社会语言学 第八章作业教案资料

社会语言学第八章作 业

Language and Society 13073080 刘颖 Sociolinguistics is the sub-field of linguistics that studie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language and society, between the use of language and the social structures in which the users of the language live. There are many indications of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society. One of them are that while language is principally used to communicate meaning, it is used to established and maintain social relationships. Another indication is that the users of the same language in a sense all speak differently. Then to some extent, language, especially the structure of its lexicon, reflects both the physical and the social environment of a society. As a social phenomenon, language is closely related the structure of the society in which it is used, and the evaluation of a language form is entirely social. In sociolinguistic studies, speakers are regarded as member of social groups. The social group that is singled out for any special study is called the speech community. The term speech community, or linguistic community, is widely used by sociolinguistics to refer to a community based on language. Within a speech community there exist various social groups. Speech variety, or linguistic variety, refers to any distinguishable form of speech used by a speaker or a group of speakers. In sociolinguistics studies three types of speech variety are of special interest, i.e. regional dialects, sociolects, and registers.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anguage and society can be approached in two ways. We can look at society as a whole and consider how it reflects the social differentiations. The other approach is to look at societ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individual members of the society. The former is sometimes refers to as micro-sociolinguistics or the sociology of language, and the latter a micro-sociolinguistics or sociolinguistics proper. The notion of a language is not monolithic and there exist types or varieties of the same language. Varieties related to the user are normally known as dialects and varieties related to use as registers. The striking variation of age is well illustrated by children language as it develops, regarding all levels of language from phonology to vocabulary and syntax. Age divisions are 2, 5 and 12. Variation in language use is also associated with the sex of individual speakers. Sex-preferred differentiation in terms of speech varieties of males and females exists in all natural languages across the world. Women in many countries are more status-conscious than men, and therefore more aware of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linguistic variables. Language reflects obvious sex prejudice. The use of sexist language does not mean that it is the language that is sexist but rather the social attitude connoted in the language is sexist. The meanings of some English words really echo the real traditional roles of men and women in history. As social attitude towards women change in recent years, linguistic changes in many languages are taking place that reflect the feminist movement and the growing awareness that language and language use mirror social attitudes and reinforce stereotypes and bias. The change can be sensed in the morphological variation. Linguistic forms associating

社会语言学期末复习资料

社会语言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二章理论与方法学 一、什么是语言变项?社会语言学是怎么调查语言变项和社会变项之间的共变关系的?请举例说明 1、语言变项和社会变项: 人们使用各种语言变体 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 说话人使用某些语言变项与其社会背景有关 研究者必须判定哪个社会变项与某个语言变项相关:地位,性别,年龄 (语言变项,社会语言学常用术语之一,英文为Linguistic variable,指语言变异的项目。语音、句法、词汇都可能成为语言变项。社会语言学奠基人拉波夫所做的纽约语言调查,其中的(r)就是语言变项。一个语言变项一般包含几个“变式”,比如(r)变项包括两个变式,一个是(r)变式,第二个是零变式。又如北京话中零声母(w),是一个变项,它有两个变式,一个是(w),第二个是(v)。) 2、拉波夫(William Labov)的著名例子 car, card, fourth 语言变项:在元音前的辅音/r/发音或者不发音 社会变项:地位 结论:社会地位越高的人,越倾向于发出词语中的r音。 二、拉波夫(William Labov)对纽约[r]音的调查 拉波夫:探索语言变异的个别理论 纽约流行的r音 假设:假如纽约市本地人中有任何两个集团在社会分层的阶梯上处于高低不同的地位,那么他们在发[r]音上也会表现出相应的差异。 假设被证实:越是社会地位高的人,或越是正规的场合,就会有越高的卷舌率 语言变项:发r音/不发r音,w/v ,公交车/巴士 语言变项可选择音位、词素、句法、词语等各层次上的某个结构单位 语言变项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同相应的社会变项发生有意义的共变。 60年代前半期拉波夫运用定量分析法研究语言变量与社会变量之间的关系 拉波夫感觉到下层黑人倾向不发[r]音 做出假设:假如纽约市本地人中两个集团处于不同的社会阶层,那么他们在发[r]音上也会表现出相应的差异。 怎样证实这个假设呢?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语言学概论 2、课程性质:本科专业必修课 3、周学时/学分:2/2 4、授课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 5、使用教材:《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二、课程简介 《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介绍有关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发展演变规律以及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 《语言学概论》是《普通语言学》(理论语言学)的基础课,它注重考察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和普遍特征,而不是学习研究某一具体语言。这是它与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现代英语等具体语言课程的重要区别。它所介绍的是从具体的语言现象中总结、归纳出普遍的系统的理论和规律,并用这个理论指导各个具体语言的学习研究。它是一门语言学的基础理论课。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 《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语言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阐释,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学的科学方法考察语言现象的习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论水平和语言分析能力,为学生学习其它语言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为他们今后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教学要求: 语言学以人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因而涉及的语言现象比较多。讲授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涉及到语料分析的实例,以汉语、英语的语料分析为主;其它语言的实例,只在必要的时候作适当的引用,重在理解。教学中要讲清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使学生通过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知识,了解语言性质特点、语言的结构、语言的演变规律、文字的性质以及它与语言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学习语言学理论,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具体语言知识为基础,这样才能便于理解有关问题。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语专题研究》、《英语》等。 四、教学进度表

社会语言学教程 期末复习材料

第一章 1.“社会语言学”这一学科名称,是由“社会学”和“语言学”复合而成的。其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1)一是社会语言学,其基本涵义是:从语言的社会属性出发,用社会学的方法研 究语言,从社会的角度解释语言变体和语言演变。 2)二是语言社会学,其基本涵义是:从语言变体和语言演变的事实,来解释相关 的社会现象及其演变和发展的过程。 3)两者的研究方向不同,简而言之,前者从社会研究语言,后者从语言研究社会。 2.社会语言学的三位先锋:拉波夫、特鲁杰和海姆斯。 3.着重调查研究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场合的语言差异,即语言变项。 4.《纽约市百货公司(r)的社会分层》P10 5.特鲁杰的方言调查P11 这个世界在亚马逊河的西北部地区。该地区一半在巴西境内,一半在哥伦比亚。它地广人稀,面积相当于英格兰,而人口只有1万左右。居民大多数是土著印第安人,分为20多个部落,这些部落又组成了5个部落群。每个部落都说不同的语言——不同到相互之间无法理解的程度,也非源于同一母语。5个部落群实行族外通婚制。结果是一个男子的妻子肯定说一种和他不同的语言。妻子要住在丈夫长大的地方,与子女讲话的时候必须用丈夫的语言(“语言从夫婚姻”)。母亲不能把自己的语言交给孩子,而是把自己只不过像外国人一样所讲的一种语言教给孩子。孩子生活在大家庭里,跟讲父亲语言的人接触较多,他们的语言没有出现“退化”现象。 问题: 1、语言确定部落; 2、语言显示地位; 3、在一个讲X语言的部落里,有土著语使用者,也有非土著语使用者。如果要编写X 语言的语法,语法的适用对象究竟是谁?是所有土著语言使用者(包括散落在其他部落的妇女)?还是该部落里的所有说话者,包括土著人和非土著人? 语言的接触、双语现象、语码的选择等。一个部落里会有不同语言,对语言的选择往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