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物理学2008A卷试题

原子物理学2008A卷试题
原子物理学2008A卷试题

卷A

学期第2007—2008学年二《原子物理学》期末试卷

专业班级

名姓

号学

应用物理系开课系室

30 :月14日7:30-96 考试日期 2008年

总分二三题号一4

2 1

3

得分

阅卷人

复核人

1 / 10

说明:请认真读题,保持卷面整洁,可以在反面写草稿,物理常数表在第4页。

一. 填空题(共30空,每空1分,共30分)

1. 十九世纪末的三大发

现、、,揭开了近代物理

学的序幕。

2. 原子质量单位u定义为。

3. 教材中谈到卢瑟福的行星模型(原子的有核模型)有三个困难,最重要的是它无法解释原子的问题。丹麦科学家玻尔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其原子理论引入

第一假设,即分离轨道和假设,同时,玻尔提出第二假设, 即

假设,给出频率条件,成功解释了困扰人们近30年的氢光谱规

律之谜,第三步,玻尔提出并运用,得到角动量量子化、里德堡常数等一系列重要结果。

4. 夫兰克- 赫兹() 实验是用电子来碰撞原子,测定了使原子激发的“激发电势”,证实了原子内部能量是的,从而验证了玻尔理论。氢原子的电离能为,电子与室温下氢原子相碰撞,欲使氢原子激发,电子的动能至少为。

2 / 10

在原子物理和量子力学中,有几类特别重要的实验,其中证明5.

、体性具了光有粒子的有黑辐射、

等实验。

6. 具有相同德布罗意波长的质子和电子,其动量之比

为,动能(不考虑相对论效应)之比为。

7.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氢原子中的电子,当其主量子数3时,其轨道磁距的可能取值为。

8. 考虑精细结构,锂原子()第二辅线系(锐线系)的谱线为双线结构,跃迁过程用原子态符号表示

为,。(原子态符号要写完整)

, D9. 原子处于状态时,原子的总自旋角动量3总

为1其;轨道角动量为,总角动量为

值取的可能影向距总磁在Z方上的投

为。

10. 泡利不相容原理可表述为:

。它只对子适用,而对

子不适用。根据不相容原理,原子中量子数相同的最大电子数3 / 10

n;相同的最大电子(同科电子;)目是数目是

相同的最大电子数是。

射线管发射的谱线由连续谱和特征谱两部分构成,其中,连11. X特征谱产生的机制,续谱产生的机制是

。是

)分2分,共20共二、选择题(10小题,每题

粒子散射实验得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时,理论基础卢瑟福由

1. ( )是:

普朗克能量子假设;经典理论; B. A.

狭义相对论。 D. 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设;C.

个电子已经被电离,则至少要多大的能量的假设钠原子(11)102.才能剥去它的最后一个电子? ( )

D.1.64 。 C. 13.6 A.13.6 ; B. 136 ;;, -原始的斯特恩盖拉赫实验是想证明轨道角动量空间取向量子化3.后来结果证明的是:

( )

自旋角动量空间取A. 轨道角动量空间取向量子化; B.

4 / 10

向量子化;

C. 轨道和自旋角动量空间取向量子化;

D. 角动量空间取向量子化不成立。

碱金属原子能级的双重结构是由于下面的原因产生: 4.

( )

A. 相对论效应;

B. 原子实极化;

C. 价电子的轨道贯穿;

D. 价电子的自旋与轨道角动量相互作用。

下列粒子中不服从泡利不相容原理的是: 5.( ) A. 质子; B. 光子; C. 中子; D. 电子。

下列原子态中,可能存在的原子态是哪个: 6.( )

D.

。 C.

; A. ; B.

镁原子(12)处于基态时,价电子的电子组态及基态原子态应是:7. ( )

PSP; C. 3s3s ; D. 3s3p ; A. 2s2s S B. 2s2p 0000 1313。

在耦合下,两个等价p电子(同科p电子)能形成的原子态是:

8.( )

, B. P,D,PD ,A. DD;

131133;

D,PS ,,,PS,C. D. DPS,,;D 3113131 13。

F和D的中性原子束, 按斯特恩-盖拉赫方法, 35基态原子态为

9.215 / 10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