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2017-2018学年《油气田地下地质学》(A卷)期末考试

长江大学2017-2018学年《油气田地下地质学》(A卷)期末考试
长江大学2017-2018学年《油气田地下地质学》(A卷)期末考试

2017─2018学年 第 2 学期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课程考试试卷(A 卷) 本试卷适用专业 : 资源勘查工程 年级 :资工15级 考试时间:110分钟 考试方式: 闭卷 一、选择题(2×10=20分) 1、在地震详查的基础上,以局部圈闭或构造带为对象,以发现油气藏为目的而钻的井指( ) 地质井 参数井 预探井 评价井(详探井) 2、以下属于地质井名( ) 渔浅1井、荆参2井、浩4 -3井、沙36井 3、岩屑从井底随泥浆返出到井口的时间( ) 迟到时间、捞砂时间、钻达时间、 4、根据产状分类,裂缝与岩心横截面的夹角15°

()

流动压力

恢复压力

泥浆铸压力

8、在某一圈闭或断块内预探井发现了工业油气流后,以建立探明储量为目的的评价钻探工作还未全部结束的情况下所计算的储量,称()。

探明储量

预测储量

控制储量

可采储量

9、与地层不配伍的外来流体进入储层后引起储层中的粘土矿物发生水化膨胀和分散运移而造成的储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称()

水敏性

速敏性

盐敏性

酸敏性

10、用红色勾绘出的一组倾向基本相近倾角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增大的矢量,表示()

绿色模式

红色模式

蓝色模式

杂乱模式

二、填空(10分)

1、钻井地质中,中的5表示_______________。

2、生产时井底地层叫 _______________。

3、进尺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岩性稳定,特征明显,分布广泛,厚度不大且易与上、下岩层相区别的岩层称

_______________。

5、当地层压力下降至饱和压力以下时,溶于石油中的天然气脱离出来产生的膨胀力排驱油气称为_______________

6、根据钻井不同,地层测试可以分为_______和_______。

7、评价地下裂缝的方法主要有:岩性观测法、_______________、现代试井分析、

_______________及生产动态分析法。

8、按照含水量,可以将油田开发阶段的划分为______________、低含水开发阶段、

_______________、高含水开发阶段和特高开发阶段等5个阶段。

9、岩层倾向正北、断层面倾向与之相反。此处钻了一口直井,断点深度海拔为-1360米,目的层顶面海拔为-1150米,作示意图分析,在目的层顶面构造图上,断层线从井位的

______________侧通过

10、当钻穿高压油气层时,油气浸入钻井液,造成密度_______________,粘度

____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10分)

1井斜角

2内含油边界

3底水

4井涌

5可采储量

四、简答(6×5=30)

1图示逆断层能否缺失地层。

2在进行油气水层的判断时,为什么对高渗透性砂岩油气层的含油性解释偏高?

3如何根据井资料绘制压力等值线图的方法。

4 解释以下典型的压力卡片异常原因。

5影响流体性质变化的地质因素有哪些?

五、作图(每题10分,共20分)

1、在下图

(1)标出上下盘;上述、下降盘,判断断层性质;()

(2)在图中有一口井,发现油水界面为-400,尝试画出油藏范围。

2、

2)判断A井能否自喷?

六、论述(10分)

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内容有哪些?分析储层非均质性对注水开发的影响。

附:部分答案

填空:

2、生产时井底地层叫井底流动压力。

4、岩性稳定,特征明显,分布广泛,厚度不大且易与上、下岩层相区别的岩层称标准层。

5、当地层压力下降至饱和压力以下时,溶于石油中的天然气脱离出来产生的膨胀力排驱油气称为溶解气驱

7、评价地下裂缝的方法主要有:岩性观测法、地应力分析法、现代试井分析、测井解释法及生产动态分析法。

9、当钻穿高压油气层时,油气浸入钻井液,造成密度降低,粘度升高。

长江大学 地质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计划

地质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计划 一、基本学制:四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地质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与地质学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科学思维、素养和创新意识;具有进行地质学科学研究、教学和管理的初步能力,培养的学生能成为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中从事基础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层次人才;也能在石油、地矿、煤炭、环境、基础工程、旅游开发等领域中从事技术开发与技术管理工作以及在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 三、业务培养要求 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外语、计算机等基础课程基础上,主要学习地质学、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和资源勘查技术等方面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学习有关资源、工程、环境、地质灾害以及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地质调查、科学研究、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基本技能。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现代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的工作方法、技能,并具备其研究工作的组织能力。 3、掌握岩矿鉴定和分析的一般技术和方法,具有对岩石学、矿物学、沉积学和地球历史演化等进行初步研究的能力。 4、具备对区域地质、油气等矿床地质以及矿产分布规律等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的初步能力;具有对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等现代勘探方法的结果进行地质解释和运用的初步能力;具备对资源环境作出评价和规划的初步能力。 5、熟悉国家有关矿产资源及环境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现代地球科学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 7、掌握文献检索和其他获取信息的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工作能力。 四、主干学科、学位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主干学科:地质学。 2、学位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地球科学概论、结晶学与矿物学、晶体光学及光性矿物学、岩浆岩岩石学、变质岩岩石学、沉积岩石学、古生物学、地史学、构造地质学、资源地质学、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测井。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军事理论与军训、社会实践、普通地质实习、计算机上机实习、综合地质测量实习、地震勘探原理课程设计、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设计、油气田地下地质实习及毕业设计。 五、毕业规定 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德育培育目标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应获得最低总学分212.5学分,其中课内理论必修课134.5学分,实践教学32学分,选修课(含公共选修课10学分)36学分。课外学分10学分。 六、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学位。 七、地质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 (一)必修课 课程类课程 编码 课程名称 学 分 总 学 时 学时类型考 核 方 开课学期及理论周学时 开课 单位 理论 实 验 上 机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秋春秋春秋春秋春

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心理学试卷(本科A) 一、选择题(以下每小题都提供了四个选择支,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其标号,填在答题纸上。每小题1分,共40分)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心理过程 B心理概念 C心理现象 D个性 2、气质主要属于 A心理过程 B认识过程 C个性心理倾向 D个性心理特征 3、产生心理活动的器官是 A心脏 B脑 C脊髓 D整个身体 4、反映的最高级形式是 A感应性 B心理 C思维 D意识 5、“眨眼反射”属于 A无条件反射 B第一信号系统 C第二信号系统 D以上一个都不是 6、狼孩的现象说明遗传在人的心理发展中 A起决定作用 B起主导作用 C不起决定作用 D不起作用 7、、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社会交往的需要属于 A安全需要 B 尊重的需要 C爱和归属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8、个性积极性的源泉与人的活动的根本动力是 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理想和信念 9、根据韦纳的三维归因理论,个体把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归为努力程度,是 A稳定的内部归因 B不稳定的内部归因 C稳定的外部归因 D不稳定的外部归因 10、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紧张性与集中性 D、紧张性与选择性 11、突然敲门声,打断了人的思路而分散了注意力,属于下列哪种选项干扰?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C、注意动摇 12、“一心二用”是指注意的 A范围 B稳定 C转移 D分配 13、直接兴趣是产生()的重要原因 A、随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不随意注意 14、教师讲课时声音抑扬顿挫易于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是利用了 A 强烈的刺激 B 对比的刺激 C 持续的刺激 D新异的刺激 15、对客观现象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是 A空间知觉 B时间知觉 C社会知觉 D 运动知觉 16、在空中飞机上看地面的人是很小的,但我们不会认为到了小人国,这是知觉的 A形状恒常性 B大小恒常性 C亮度恒常性 D颜色恒常性 17、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 A正比 B反比 C对数 D定比 18、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人的某种感觉的感受性会发生变化,这是 A感觉的适应 B感觉的对比 C感觉的相互作用 D感觉的后象 19、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人的一种固定的看法,被称为 A 首因效应 B 晕轮效应 C 刻板印象 D 近因效应 20、以语词为中介,以抽象思维成果为内容的记忆主要是 A形象记忆 B逻辑记忆 C情绪记忆 D运动记忆 21、考试卷上名词解释是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情况。 A 评价 B复述 C 再认 D 重视 22、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为 A3±2 B5±2 C7±2 D9±2 23、某学生考试不及格时便会悔恨当初学习没用功,这是 A、因果联想 B 接近联想 C 相似联想 D 对比联想 24、艾宾浩斯经过研究将遗忘的规律描绘成了一条 A直线 B正加速曲线 C负加速曲线 D “U”型曲线 25、我国古代的童蒙教材《三字经》、《百家姓》等很便于记忆,这是因为采用了 A、谐音记忆法 B、连锁记忆法 C、歌诀记忆法 D、归类记忆法 26、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能诊断患者的病情,这反映的思维特性是 A形象性 B逻辑性 C间接性 D概括性 27、儿童看见桌布上的玩具,会拉桌布取到玩具,这种思维形式是 A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求同思维 28、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的关键、找出主要矛盾,这是 A发现问题 B明确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29、认知或解决问题之前的心理准备状态或倾向性,称为 A原型启发 B变式 C同化 D定势 30、“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所反映的良好思维品质是 A广阔性 B独立性 C灵活性 D逻辑性 31、作者关于小说中人物的构思主要是一种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幻想 32、情绪与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而产生的

土木工程材料期末试题及答案

《土木工程材料》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亲水材料 2、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3、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 4.合理砂率 二、填空题(每空1.5分,共25分) 1、水泥的水化反应和凝结硬化必须在()的条件下进行。 2、新拌砂浆的和易性包括()和()两方面。 3、Q235-A.Z牌号的钢中,符号Q表示()。 4、合理砂率实际上保持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和()的最小砂率。 5、钢材的热处理方法有()、()、()、()。 6、材料的耐水性用()来表示。 7、硅酸盐水泥适用于()的混凝土工程。 8、配制混凝土时,若水灰比()过大,则()。 9、砂浆的保水性用()表示。 10、普通碳素钢按屈服点、质量等级及脱氧方法分为若干牌号,随牌号提高,钢材 ()。 11、()含量过高使钢材产生热脆性。 12、材料的体积吸水率()与质量吸水率()存在如下关系:() 13、在100g含水率为3的湿砂中,水的质量为()。 14、普通混凝土破坏一般是()先破坏。 15、砂浆的强度主要取决于()。 16、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工程,宜选用()水泥。 17、矿渣硅酸盐水泥与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比较,二者()不同。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常用的炼钢方法有转炉炼钢法,平炉炼钢法,电炉炼钢法三种。() 2.抗压性能是建筑钢材的重要性能。() 3.洛氏硬度一般用于较软材料。() 4、道路水泥、砌筑水泥、耐酸水泥、耐碱水泥都属于专用水泥。() 5、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以边长150㎜的正立方体为标准试件,其集料最大粒径为40㎜。() 6、混凝土外加剂是在砼拌制过程中掺入用以改善砼性质的物质,除特殊情况外,掺量 不大于水泥质量的5%() 7、在硅酸盐水泥熟料中含有少量游离氧化镁,它水化速度慢并产生体积膨胀,是引起 水泥安定性不良的重要原因() 8、凡细度、终凝时间、不溶物和烧失量中任一项不符合标准规定时,称为废品水泥() 9、砼配合比设计的三参数是指:水灰比,砂率,水泥用量。() 10、按现行标准,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得超过45 min。() 四、问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2.在土木工程中普通混凝土有哪些主要优点?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13文秘301班 2013 ~2014 学年第 1 学期)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自我意识的结构可以分成与两个对立的部分。 2、在形状知觉中知觉的整体性遵守、和三个原则。 3、一般说来,态度由、和三种因素构成。 4、交往的心理功能主要表现在、、和等方面。 5、记忆障碍是人们在、、或过程中表现出的障碍。 6、在团体中,由于个体的成绩没有被单独评价,而是被看作一个整体时,引发个体努力程度下降的现象,称为。 7、心理学家伯克威茨认为,挫折的存在不一定导致个体的侵犯,只是使个体处于状态。 8、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 9、角色扮演者在角色扮演中出现的心理与行为上的不适应状态称为。 二、判断题:(每小题2 分,共 20 分) 1.人到老年,个体的社会化不再继续进行。() 2.团体的凝聚力越大,从众行为也越常发生。( ) 3.在面部表情中,微笑是很重要的,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就说明了这一点。( )

4.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史中,最早以社会心理现象作为讨论的中心课题的,是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派。其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M.拉扎鲁斯和语言学家H.施坦塔尔。() 5.反向社会化是指个人接受与主流文化相对立的文化的过程。() 6.大众传播媒介指的是人们用来进行沟通信息的各种通讯与交往手段,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书籍等。它既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其消极作用。() 7.个人的面部表情是先天的,与后天环境无关。() 8.社会判断是在社会知觉和社会印象基础上对认知客体的评价和推论。()9.事后诸葛亮在社会心理学上被称为证实偏差。() 1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讲的是一个人的态度的形成要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三、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1. 人际交往中的曝光效应显示出,()会对人际吸引起作用。 A. 接近性 B. 互补性 C. 相似性 D. 熟悉性 2. 奥斯古德用语义分析的实验证明了我们在印象形成时,用以评价他人的基本维度是()。 A. 评价、力量、活动性 B. 知识、感召力、领导力 C. 能力、正直 D. 中心特征、边缘性特征 3. 在接受别人对待时,纵使施予者出自善意,但如接受者感到自由受到限制时,也会心生抗拒。这种心态称为()。 A. 出丑效应 B. 心理反感 C. 过度理由效应 D. 认知失调 4.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形成起来的以()为基础的联系。 A. 情感 B. 认知 C. 利益 D. 兴趣 5. 危机现场中,在场人数愈多时,见义勇为的助人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反而愈少。这种现象称为()。 A. 冒险偏移 B. 谨慎偏移 C. 旁观者效应 D. 社会抑制 6. 研究显示,()因素对亲密关系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A. 社会经济地位 B. 相貌 C. 个人能力 D. 依恋类型

心理学试卷及解答

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并被誉为“科学心理学之父”。 A.詹姆斯B。冯特C。弗洛伊德D。马斯洛 2.大脑左半球的(D)受损会导致听觉性失语症,即病人不能理解口语单词。 A.布洛卡区B。感觉皮层区C。运动皮层区D。威尔尼克区 3.研究以证实,(C)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动力。 A.情绪B。动机C。需要D。思维 4.面部表情中最难以识别的表情是(A)。 A.怀疑B。快乐C。悲哀D。恐惧 5.通常,心理学中指的四种基本情绪包括(C)。 A.快乐,期待,恐惧,同情 B。厌恶,接受,愤怒,惊讶 C。愤怒,快乐,恐惧,悲哀 D。悲哀,自豪,惊讶,同情 6.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电影,动画的等都是利用了(B)的原理制作的。 A.自主运动B。动景运动C。相对运动D。诱导运动 7.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特将智力划分为(D)。

A.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 B。成分智力,背景智力,经验智力 C。语言智力,数字逻辑智力,空间智力等 D。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 8.打当过度学习程度为(A)时,记忆的效果最好。 A.50% B。100% C。150% D。200% 9.“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体现了人性格的(C)。 A.独特性B。复杂性C。稳定性D。综合性 10.采用了离差智商,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出个体的智力状况的智力量表是(B)。 A.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B。伟克斯勒智力量表 C。比纳-西蒙量表D。瑞文推理测验 11.既不想学习又怕考试不及格反映了(A)冲突。 A.双避B。双趋C。趋避D。多重趋避 12.心理学家把活泼好动,灵活多变,善于交往的气质类型叫做(D)。A.胆汁质B。抑郁质C。粘液质D。多血质 13.对事实类的信息,如字词,地名,人名,观点,概念,等的记忆是(B)。 A.内隐记忆B。陈述性记忆C。程序性记忆D。技能记忆14.斯坦福-比奈量表智力测验中测得某实际年龄为10岁儿童的智力年龄为11岁,他的智商为(C)。 A.90 B。100 C。110 D。120

大学物理试卷及答案

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 《 大学物理》(上)考试试卷( A 卷) 注意:1、本试卷共4页; 2、考试时间: 120分钟; 3、姓名、序号必须写在指定地方; 4、考试为闭卷考试; 5、可用计算器,但不准借用; 6、考试日期: 7、答题答在答题纸上有效, 答在试卷上无效; b =2.897×10?3m·K R =8.31J·mol ?1·K ?1 k=1.38×10?23J·K ?1 c=3.00×108m/s ? = 5.67×10-8 W·m ?2·K ?4 1n 2=0.693 1n 3=1.099 g=9.8m/s 2 N A =6.02×1023mol ?1 R =8.31J·mol ?1·K ?1 1atm=1.013×105Pa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在如图所示的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若将单缝沿透镜光轴方向向透镜平移,则屏幕上的衍射条纹 (A) 间距变大. (B) 间距变小. (C) 不发生变化. (D) 间距不变,但明暗条纹的位置交替变化. 2. 热力学第一定律只适用于 (A) 准静态过程(或平衡过程). (B) 初、终态为平衡态的一切过程. (C) 封闭系统(或孤立系统). (D) 一切热力学系统的任意过程. 3.假设卫星环绕地球中心作圆周运动,则在运动过程中,卫星对地球中心的 (A) 角动量守恒,动能不变. (B) 角动量守恒,动能改变. (C) 角动量不守恒,动能不变. (D) 角动量不守恒,动量也不守恒. (E) 角动量守恒,动量也守恒. 4.质量为m 的物体由劲度系数为k 1和k 2的两个轻弹簧串联连接在水平光滑导轨上作微小振 动,则该系统的振动频率为 (A) m k k 212+π =ν. (B) m k k 2 121+π=ν . (C) 2 12 121k mk k k +π=ν. (D) )(212 121k k m k k +π=ν 5. 波长? = 5500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光栅常数d = 2×10-4cm 的平面衍射光栅上,可能观察到的光谱线的最大级次为 (A) 2. (B) 3. (C) 4. (D) 5.

(完整版)工程材料期末考试题

工程材料期末复习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机械设计时常用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两种强度指标。 2.若退火亚共析钢试样中先共析铁素体占41.6%,珠光体58.4%,则此钢的含碳量为约0.46%。 3.屈强比是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之比。 4.一般工程结构用金属是多晶体,在各个方向上的性能相同,这就是实际金属的各向同性现象。 5.实际金属存在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三种缺陷。实际晶体的强度比理想晶体的强度低(高,低)得多。 6.根据组成合金的各组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合金的结构可分为两大类: 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固溶体的晶格结构同溶剂,其强度硬度比纯金属的高。 7.共析钢加热至Ac1时将发生珠光体向奥氏体的转变,其形成过程包括四个阶段。 8.把两个45钢的退火态小试样分别加热到Ac1~Ac3之间和Ac3以上温度水冷淬火,所得到的组织前者为马氏体+铁素体+残余奥氏体,后者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二、判断改错题(对打√,错打“×”并改错,每小题1分,共10分)()1.随奥氏体中碳含量的增高,马氏体转变后,其中片状马氏体减少,板条状马氏体增多。(×,片状马氏体增多,板条马氏体减少) ()2.回火屈氏体、回火索氏体和过冷奥氏体分解时形成的屈氏体、索氏体,只是形成过程不同,但组织形态和性能则是相同的。(×,组织形态和性能也不同)()3.退火工件常用HRC标出其硬度,淬火工件常用HBS标出其硬度。(×,退火工件硬度用HBS标出,淬火工件硬度用HRC标出;)

()4.马氏体是碳在α-Fe中所形成的过饱和固溶体;当发生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时,体积发生膨胀。√; ()5.表面淬火既能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也能改善其心部组织与性能。 (5.×,表面淬火只能改变工件表面的组织与性能。) (√;)6.化学热处理既能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也能改善其心部组织与性能。 (√)7.高碳钢淬火时,将获得高硬度的马氏体,但由于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的终止温度在0℃以下,故钢淬火后的组织中保留有少量的残余奥氏体。 ()8.为了消除加工硬化便于进一步加工,常对冷加工后的金属进行完全退火。 ×,进行再结晶退火; ()9.片状珠光体的机械性能主要决定于珠光体的含碳量。×,取决于珠光体的片间距; ()10.由于钢回火的加热温度在A1以下,所以淬火钢在回火时没有组织变化。×,尽管钢回火的加热温度在A1以下,但是淬火钢在回火时仍有组织变化。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钢在淬火后所得的组织是(A ) A.淬火马氏体 B.回火索氏体 C.回火屈氏体 D.索氏体 2.在淬火钢中,当含碳量增加到0.6%以后,随含碳量的增加,硬度增加缓慢, 这是因为( A ) A. 随含碳量的增加,残余奥氏体的量增多 B. 随含碳量的增加,片状马氏体的量增多 C. 随含碳量的增加,淬火内应力增大 D. 随含碳量的增加,非马氏体的量减少 3.若钢中加入的合金元素能使C曲线左移,则将使钢的淬透性(B )

社会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通俗心理学的关键是()。 A.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B.确定其他人的稳定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C.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稳定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D.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一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2在1966年,布雷姆提出了()。 A.对抗理论 B.去个体化理论 C.个性理论 D.群体压力理论 3群体内聚力与群体绩效间的关系受到()的影响。 A.社会关系 B.群体任务

C.群体规模 D.群体规范 4领导的应变理论是由()提出来的。 A.菲德勒 B.坎贝尔 C.亚当斯 D.斯托纳 5()把失去控制的概念应用于拥挤。 A.奥尔特曼 B.罗廷 C.谢罗德 D.格林伯格 6.从沟通的方式,可以把沟通分为()。 A.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 B.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

C.当面沟通与非当面沟通 D.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 7.个体偏离群体的程度将受到()的影响。 A.个体本身的特点 B.群体本身特点 C.社会因素 D.信息因素 8.贝克威茨在1965年提出了()理论。 A.侵犯激起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侵犯诱因理论 D.挫折—侵犯理论 9.()是归因治疗的一个基础。 A.凯利的归因模型 B.自我障碍模型

C.习得无望模型 D.自我服务模型 10.社会规范与角色的区别在于()。 A.社会性 B.普遍性与特殊性 C.社会学观点 D.行为性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实验科学的标志是()。 A.开始运用实验 B.依靠生活经验 C.从描述现象转向揭示和利用规律 D.不再依赖神秘的观念

沉积学期末总结(长江大学)

沉积学复习 基本概念: 沉积岩:是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沉积岩石学:是研究沉积物及沉积岩的岩石学,特别着重研究沉积(物)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岩石类型以及沉积物及岩石的形成作用、分布规律及其演化过程的学科。 沉积学:沉积学是沉积岩岩石学中的沉积作用部分发展、演化而来的,并形成了更广泛的研究内容和应用范围。它解释了沉积地层的垂向和横向的关系,从多方面探讨沉积地层中构成地质记录的特征,作用成因分析,并使之上升为理论。 沉积相:是沉积物的生成环境、生成条件和其特征的总和,成分相同的岩石组成同一种相,在同一地理区的则组成同一组。(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 岩相:沉积物的沉积环境和表明沉积环境的岩性特征,生物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的总和。沉积环境:岩石在沉积和成岩过程中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状况、生物发育状况、沉积介质的物理的化学性质和地球化学条件。 相标志:指反应沉积相的一些标志,它是相分析及岩相古地理研究的基础。可归纳为岩性、古生物、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四种相标志类型。 相序递变规律:是指沉积相在时间和空间上发展变化的有序性或相序递变。主要是:只有在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叠覆出现没有间隔。 相模式:以相序递变规律为基础,以现代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特征的研究为依据,从大量的研究实例中,对沉积相的发育和演化加以高度的概括,归纳出带有普遍意义的沉积相的空间组合形式,称为相模式。 沉积体系:是与某些现象的或推测的环境和沉积作用有密切成因联系的三度空间岩相组合。(成因上相关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体的组合,即受同一物源和同一水动力系统控制的、成因上有内在联系的沉积体或沉积相在空间上有规律的组合。) 基本原理: 沉积相(见P241)和沉积环境、岩相之间的相互关系 1)沉积相的概念: 2)沉积环境的概念: 3)岩相的概念:岩相是一定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岩石或岩石组合,它是沉积相的主要组成部分。 岩相和沉积相是从属关系,而不是同一关系。 相互关系:关于沉积相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沉积相是指沉积环境,对于这种观点,沉积相就是沉积环境,岩相是它们的产物;第二种观点是指疼的岩石组合就是岩相,对于这种观点,沉积相就是岩相,沉积环境是其基础;第三种观点沉积相是沉积环境及其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特征的组合,对于这种观点,沉积相包含沉积环境和岩相。 相模式的作用:(见P242) 1)从比较的目的来说,它必须起到一个标准的作用; 2)对于进一步观察来说,它必须起到提纲和指南的作用; 3)对于新的研究地区来说,它必须起到预测的作用;

全国-心理学7试卷(新)

心理学 总分:110 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1、智力发展达到顶峰的年龄一般在()(2分) A:15岁左右 B:18-25岁之间 C:30-40岁之间 D:60岁左右 2、认为可以通过考察信息加工过程的差异来研究智力,持这种观点的是()(2分) A:智力二因素论 B:智力结构理论 C:多元智力理论 D:智力认知理论 3、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儿童对守恒概念的掌握是在()(2分)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4、歌德失恋后曾有自杀的念头,后来突然醒悟,将自己的失恋经历写成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这种行为属于心理防御机制中的()(2分) A:文饰 B:幻想 C:转移 D:升华 5、在同一时间研究不同年龄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并对其进行比较,这种研究方法是()(2分) A:横断研究法 B:纵向研究法 C:群体序列研究法 D:微观发生学研究法 6、对人的心理状态有重大影响的生物节律是()(2分) A:年节律 B:月节律 C:日节律 D:90分钟节律 7、“如果球滚向左边则绿灯亮。”“现在球滚向左边了会出现什么情况?”“绿灯亮了。”这种推理属于()(2分) A:条件推理 B:三段式推理 C:线性推理

D:归纳推理 8、对同卵双生子与异卵双生子的人格进行研究,发现同卵双生子的相关系数显著高于异卵双生子。这个研究所揭示的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是()(2分) A:生物学因素 B:社会文化 C:学校教育 D:家庭环境 9、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2分) A:不随意注意 B:随意注意 C:不随意后注意 D:随意后注意 10、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对于特定的问题能够顺利地给出多种答案。这体现的创造性思维特征是()(2分) A:独创性 B:流畅性 C:灵活性 D:洞察性 11、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这说明人格具有()(2分) A:独特性 B:稳定性 C:统合性 D:功能性 12、中枢神经系统包括()(2分) A:大脑和小脑 B:大脑和脑干 C:脑和延髓 D:脑和脊髓 13、听觉区位于大脑皮层()(2分) A:额叶 B:颞叶 C:枕叶 D:顶叶 14、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欣喜若狂等情绪状态属于()(2分)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工程材料试题与答案

绍兴文理学院2007学年01学期 机自专业06级《机械工程材料》期末试卷 (考试形式:闭卷) 一、名词解释(共15 分,每小题 3 分) 1、过冷度 2、渗碳体 3、淬硬性 4、纤维组织 5、再结晶 二、填空题(共15 分,每空格0.5分) 1、HB、a k、б0.2分别表示材料的力学性能是、、。 2、工程材料的结合键有、、和。 3、金属的结晶过程主要由和两个基本过程组成。 4、常温下,金属单晶体的塑性变形方式为和两种。其中主要的变形方式是。 5、固溶体出现枝晶偏析后,可用加以消除。 6、在缓慢冷却条件下,含碳0.8%的钢比含碳1.2%的钢硬度、强度。 7、共析成分的铁碳合金室温平衡组织是,其组成相是和。 8、利用Fe-Fe3C相图确定钢完全退火的正常温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它只适应于___________钢。 9、马氏体的显微组织中,高碳马氏体呈状,低碳马氏体呈状。其中________的韧性较好。 10、调质钢中加入Cr、Mn等元素是为了提高,加入W、Mo是为了。 11、1Cr18Ni9Ti是钢,Cr、Ni的主要作用是,Ti主要作用是,使用状态下的组织是。 12、铸铁中析出石墨的三个途径是、、。 13、QT500-05牌号中,QT表示,数字500表示、数字05表示。 14、变形铝合金按热处理性质可分为铝合金和铝合金两类。 15、机器零件选材的三大基本原则是、和。 三、判断题(共10 分,每小题 1 分) 1、材料愈易产生弹性变形其刚度愈小。() 2、室温下,金属的晶粒越细,则强度越高,塑性越低。() 3、滑移变形不会引起金属晶体结构的变化。() 4、凡组织组成物都是以单相状态存在于合金系中。() 5、莱氏体的含碳量为6.69%。() 6、不论碳含量高低,马氏体的硬度都很高,脆性都很大。() 7、表面淬火既能改变钢的表面化学成分,也能改善心部的组织和性能。() 8、在碳钢中具有共析成分的钢,较之于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有更好的淬透性。() 9、球墨铸铁可通过热处理来提高其机械性能。() 10、表面耐磨的凸轮,材料用20钢,热处理技术条件:淬火+低温回火,HRC50~60。() 四、选择题(共15 分,每小题 1 分) 1、拉伸试验时,试样断裂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称为材料的()。 (a)屈服强度(b)弹性极限(c)抗拉强度(d)疲劳强度 2、晶体中的位错属于()。 (a) 体缺陷(b) 面缺陷(c) 线缺陷(d)点缺陷

长江大学大学物理历考试试卷Word版

学试卷 学院 班级 姓名 序号 .…………………………….密………………………………………封………………..…………………..线……………………………………..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大学物理A 》(下)考试试卷( A 卷) 注意:1、本试卷共4页, 答题纸2页; 2、考试为闭卷考试; 3、姓名、序号必须写在指定地方; 4、考试日期:2008.7.2 已知常数 c=3.00×108 m/s h = 6.63×10 34 J·s e=1.60×1019 C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图1所示为一沿x 轴放置的“无限长”分段均匀带电直线,电荷线密度分别为+ ( x > 0)和- ( x < 0), 则xOy 平面上(0, a )点处的场强为: (A ) i a 02πελ (B) 0 (C) i a 02πελ- (D) j a 02πελ 2.在电场强度为E 的匀强电场中,有一如图2所示的三 棱柱,取表面的法线向外,设过面AA CO ,面B BOC ,面ABB A 的电通量为1,2,3,则 (A) 1=0, 2=Ebc , 3=Ebc . (B) 1=Eac , 2=0, 3=Eac . (C) 1 =Eac , 2 =Ec 2 2b a +, 3 =Ebc . (D) 1=Eac , 2=Ec 2 2 b a +, 3=Eb c . 3.如图3所示,两个同心的均匀带电球面,内球面半径为R 1,带电量Q 1,外球面半径为R 2,带电量为Q 2.设无穷远处为 电势零点,则内球面上的电势为: (A) r Q Q 02 14πε+ (B) 20210144R Q R Q πεπε+ (C) 2020144R Q r Q πεπε+ (D) r Q R Q 02 10144πεπε+ 4.如图4所示,三条平行的无限长直导线,垂直通过边长为 a 的正三角形顶点,每条导线中的电流都是I ,这三条导线在正三 角形中心O 点产生的磁感强度为: (A) B = 0 (B) B =3 I /(a ) -λ +λ ? (0, a ) x y O 图1 x y z a b c E O A A ' B B ' C 图2 O Q 1 Q 2 R 1 R 2 P r ? 图3 I I I ? O 图4 ? ? ?

工程材料期末考试复习题集

第二章晶体结构与结晶 简答题 1、常见的金属晶格类型有哪几种?它们的晶格常数和原子排列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在一般情况下不显示各向异性? 3.在实际金属中存在哪几种晶体缺陷?它们对金属的力学性能有何影响? 4.金属结晶的基本规律是什么?工业生产中采用哪些措施细化晶粒?举例说明。 第三章金属的塑性变形 简答题 7、多晶体的塑性变形与单晶体的塑性变形有何异同? 答:相同——塑性变形方式都以滑移或孪晶进行;都是在切应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的。 不同点——在外力作用下,各晶粒因位向不同,受到的外力不一致,分切应力相差大,各晶粒不能同时开始变形,接近45℃软位向先滑移,且变形要受到周围临近晶粒制约相互要协调;晶粒之间的晶界也影响晶粒的塑性变形。多晶体的塑性变形逐次逐批发生,由少数开始,最后到全部,从不均匀到均匀。 8.已知金属Pb、Fe、Cu的熔点分别为327℃、1534℃,1083℃、,试估算这些金属的再结晶温度范围?在室温下的变形属于冷加工还是热加工? 9.说明产生下列现象的原因: (1)滑移面和滑移方向是原子排列密度最大的晶面和晶向; (2)晶界处滑移阻力最大; (3)实际测得的晶体滑移所需的临界切应力比理论计算的数值小的多; (4)Zn、α-Fe和Cu的塑性不同。 作业: 1.解释下列名词:滑移、加工硬化 2.塑性变形的实质是什么?它对金属的组织与性能有何影响? 3.何为塑性变形?塑性变形的基本方式有那些? 4.为什么常温下晶粒越细小,不仅强度、硬度越高,而且塑性、韧性也越好? 第四章二元合金 1.解释下列名词:合金、组元、相、相图、组织、固溶体、金属间化合物、晶内偏析。2.指出下列名词的主要区别: (1)置换固溶体与间隙固溶体 (2)间隙相与间隙固溶体 (3)相组成物与组织组成物 答:相组成物:指构成显微组织的基本相,它有确定的成分与结构,但没有形态的概念。例:α和β 组织组成物:指在结晶过程中形成的,有清晰轮廓,在显微镜下能清楚区别开的组成部分。例:α、β、αⅡ、βⅡ、α+β。 (4)共晶反应与共析反应 3.为什么铸造合金常选用有共晶成分或接近共晶成分的合金?用于压力加工的合金选用何种成分的合金为好? 答:铸造性能:取决于结晶的成分间隔与温度间隔,间隔越大,铸造性能越差。 压力加工性能好的合金通常是固溶体,应强度较低,塑性好,变形均匀不易开裂。

长江大学大学物理上重点习题答案选择填空

选择题 y 轴上运动,运动方程为y =4t 2 -2t 3 ,则质点返回原点时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B (B) -8m/s, -16m/s 2 . 物体通过两个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 1=10m/s ,v 2=15m/s ,若物体作直线运动,则在整个过程中物体的平均速度为:A (A) 12 m/s . 质点沿XOY 平面作曲线运动,其运动方程为:x =2t , y =19-2t 2. 则质点位置矢量与速度矢量恰好垂直的时刻为:D (B) 0秒和3秒. B (A) 质点作圆周运动,加速度一定与速度垂直; (B) 物体作直线运动,法向加速度必为零; (C) 轨道最弯处法向加速度最大; (D) 某时刻的速率为零,切向加速度必为零. R =1m 的圆周运动,某时刻角速度ω=1rad/s,角加速度α=1rad/s 2 ,则质点 C (C) 1m/s, 2m/s 2 . v 0,抛射角为θ,抛射点的法向加速度,最高点的切向加速度以及 A (A) g cos θ , 0 , v 02 cos 2 θ /g . E 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作曲线运动; (B) 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不可能作直线运动; (C) 物体在垂直于速度方向,且大小不变的力作用下,作匀速园周运动; (D) 物体在不垂直于速度方向力的作用下,不可能作园周运动; (E) 物体在垂直于速度方向,但大小可变的力的作用下,可以作匀速曲线运动. 3.1(A)所示,m A >μm B 时,算出m B 向右的加速度为a ,今去掉m A 而代之以拉力 T = m A g , 如图3.1(B)所示,算出m B 的加速度a ', 则 C (C) a < a '. 图1.1 图3.1

工程材料期末试题及解答

第一章 一、填空题 1.工程材料按成分特点可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金属材料又可分为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两类;非金属材料主要有无机非金属、有机非金属;复合材料是指。 2.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等;强度的主要判据有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强度和塑性可以用拉伸试验来测定;洛氏硬度测量方法简便、不破坏试样,并且能综合反映其它性能,在生产中最常用。 3.理解静拉伸试验过程和应力-应变曲线图。 二、判断题材料所受的应力小于屈服点σs时,是不可能发生断裂的。(×) 第二章 1 名词解释 晶体:指其原子(原子团或离子)按一定的几何形状作有规律的重复排列的物体 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与理论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 变质处理:有意地向液态金属中加入某些变质剂以细化晶粒和改善组织达到提高材料性能的目的。 各向异性:在晶体中,由于各晶面和各晶向上的原子排列密度不同,因而导致在同一晶体的不同晶面和晶向上的各种性能的不同形核率: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所产生的晶核 2 填空 三种常见的金属晶格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密排六方。 晶体缺陷的形式包括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 3 问答 1 简述形过冷度和难熔杂质对晶体的影响。 答:过冷度影响:金属结晶石,形核率和长大速度决定于过冷度。在一般的液态金属的过冷范围内,过冷度愈大,形核率愈高,则长大速度相对较小,金属凝固后得到的晶粒就愈细;当缓慢冷却时,过冷度小,晶粒就粗大。 难熔杂质的影响:金属结晶过程中非自发形核的作用王伟是主要的。所以某些高熔点的杂质,特别是当杂质的晶体结构与经书的晶体结构有某些相似时将强烈的促使非自发形核,大大提高形核率。 2 简述铸锭的组织结构特点。 答:铸锭是由柱状晶粒和等轴晶粒组成的,组织部均匀,不同形状的晶粒对性能由不同的影响。 3.凝固过程中晶粒度大小的控制。 答:主要有两种方法:1增大过冷度,2变质处理 第三章 1.金属塑性变形是在什么应力作用下产生的?金属的塑性变形有哪几种基本方式?它们之间有何区别 金属的塑性形变是在切应力的作用下产生的。金属的塑性形变有滑移和孪生两种形式。它们之间的区别是:1滑移是金属键一个个断裂,而孪生是孪生面上的键同时发生断裂;2孪生之后,虽然晶体结构为改变,但孪生的晶体的晶格位向已经发生改变。 2.塑性变形对金属的组织、结构和性能有哪些影响? 组织结构影响:当工件的外形被拉长或者压扁时其内部的晶粒的形状也被拉长或压扁。 性能影响:强硬度提高,塑韧性降低,电阻增加,耐腐蚀性降低 3.什么叫再结晶?再结晶前、后组织和性能有何变化? 当变形金属加热至较高温度,原子具有较大扩散能力时,会在变形最激烈的区域自发的形成新的细小等轴晶粒称为再结晶。再结晶前后组织上的变化是,在形变激烈能量高的地方形核。性能上的变

长江大学地球物理测井参考试题(地质,资工专用)

一、填空题(0.5分×40=20分) 1.以泥岩为基线,渗透性地层的SP曲线的偏转(异常)方向主要取决于_泥浆滤液_ 和地层水的相对矿化度。当R w>R mf时,SP曲线出现__正_异常,R w

公选课《心理学》试卷A卷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心理学考试试卷 (A)卷 2009-2010学年1学期 考试有关事项说明 考试日期:2009年12月8日 考试用时:120分钟。 考试地点: 考试形式:闭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16分) 1.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一切心理现象不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从其产生的方式来说都是反射。3.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4.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 5.记忆的干扰效应表现为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两种。 6.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不同,可分为聚合思维和___发散思维___。7.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主要有:知觉情境、___定势____和迁移等。 8.创造思维在行为上具有流畅性、独特性和灵活性(或变通性)的特征。9.动机冲突可以区分为双趋冲突、双避冲突和趋避冲突等三类。

10.比率智商的计算公式是IQ=MA/CA*100。 二、选择题(请在正确的答案号填写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26分) 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 A.心理现象B.心理过程C.个性D.意识[ A] 2.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研究该变量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个案研究法[ B] 3.行为学派的创立者是 A.华生B.弗洛伊德C.布伦塔诺D.冯特[ A] 4.狗听到主人唤其名字即跑过来是 A.本能行为B.无条件反射行为 C.第一信号系统条件反射D.第二信号系统条件反射[ C] 5.我们认出正在阅读的字母是“T”,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感觉B.知觉C.记忆D.想象[ B] 6.人们将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是知觉的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 A] 7.学生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是指注意的 A.范围B.分配C.转移D.分散[ B] 8.好奇心、新异感、成就感及成功的喜悦感等属于人的下列哪种情感? A.道德感B.美感C.理智感D.荣誉感[ C] 9.机敏、迅速、合理地解决问题的品质属于下列哪种意志品质

长江大学物理练习册答案4

1 近 代 物 理 习 题 课 2003.12.1 壹.内容提要 一、狭义相对论 1. 基本原理 (1)爱因斯坦相对性原理; (2)光速不变原理. 2.洛伦兹坐标变换式 ? ?? ????='='='='2222211/c v -vx/c -t t z z y y /c v -vt -x x ??? ????'+'= ' =' ='+'=2222211/c v -/c x v t t z z y y /c v -t v x x 3. 时空观 (1).同时的相对性?t=() 222 1/c v -/c x v t '?+'? (2). 长度收缩 l=2201/c v -l (3). 时间延缓 ?t=2201Δ/c v -t 4. 相对论力学 (1).相对论质量 220 1/c v -m m = (2).相对论动量 2201/c v -m m v v p == (3).质能关系式 ①静能 E 0=m 0c 2 ②运动的能量 E=mc 2=22201/c v -c m ③动能 E k =E -E 0=222 01/c v -c m -m 0c 2 ④ E k =?mc 2 ?E =?mc 2 (4). 动量能量关系式E 2=E 02+p 2c 2 . 二.光的粒子性 1.普朗克黑体辐射公式 (1).普朗克的量子假设(略) (2).普朗克黑体辐射公式 M ν(T )d ν=()1 e d 223 -kT h c h νννπ M λ(T )d λ =() 1 e d 25 2 -λλ λπkT c h hc (3)斯特藩-玻耳兹曼定律 M (T )=σT 4 (4)维恩位移定律 λm T = b 2. 光子 能量ε=h ν 动量p=h/λ 3.光电效应 (1)爱因斯坦方程 h ν=mv 2/2+A (2)红限频率 ν0=A /h (3)遏止电势差 U c =( h ν-A )/e 4.康普顿效应 ?λ=()[]()2sin 220θc m h 三、量子物理 1.氢原子的玻尔理论 (1)三条假设 ①定态假设, ②量子化条件 L=n?=nh /(2π) ③频率条件 h ν=E i -E f (2)氢原子中电子轨道半径 r n =n 2r 1 (玻尔半径r 1为电子第一轨道半径n=1) (3)氢原子能级公式 E n =E 1/n 2 氢原子的基态能量( n=1) E 1=-13.6eV (3)能级跃迁时辐射光子的频率和波长公式 ν=Rc (1/n f 2-1/n i 2) 1/λ= R (1/n f 2-1/n i 2) 2.德布罗意波 能量E=h ν 动量p=h/λ 德布罗意波长 λ=h/p=h/ (mv ) 3.不确定关系 ?x ?p x ≥h ?y ?p y ≥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