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1000题(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有答案

考前1000题(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有答案
考前1000题(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有答案

考前1000题(心理、教育心理学)(有答案)

1.下列情况发生了学习的是()。

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

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

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

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2.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A.能力B.技能C.兴趣D.刺激—反应联结

3.如果学生已有了“哺乳动物”的观念,然后再学习“鲸”这种动物,这种学习属于(B)。A.概念学习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D.上位学习

4.小刚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刚的这种行消失了。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D)。

A.言语信息的学习B.智慧技能的学习C.认知策略的学习D.态度的学习5.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A.经典性条件反射B.操作性条件反射C.联结反应D.习惯成自然

6.“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A.斯金纳B.布鲁纳C.桑代克D.奥苏贝尔

7.根据学习对学习者的个人意义将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与有意义学习,这是()的学习观。

A.人本主义B.建构主义C.认知学派D.行为主义

8.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A.准备律B.练习律C.效果律D.动机律

9.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A.强化B.惩罚C.逃避条件作用D.消退

10.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本人并没有受到直接的外在强化,但通过观察他人某种行为受到强化,从而在自己身上也产生了类似的强化效果,心理学家班杜拉将这种现象称为()。A.内在强化B.负强化C.替代强化D.无意强化

11.提出观察学习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A.班杜拉B.斯金纳C.华生D.皮亚杰

12.()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来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

A.自我强化B.外部强化C.直接强化D.替代性强化

13.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A.探究学习B.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C.发现学习D.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14.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漫画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A.让儿童看完漫画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漫画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漫画的行为

D.规定每周看漫画的适当时间

15.()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斯金纳B.布鲁纳C.苛勒D.加涅

16.布鲁纳在教学上提倡()。

A.指导法B.讨论法C.发现法D.接受法

17.掌握学习是由()提出的。

A.布鲁纳B.布卢姆C.斯金纳D.艾里斯

18. 加涅提出了()的模式。

A.累积学习B.发现学习C.观察学习D.接受学习

19.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突袭(比如,应该学习新知识,却进行考试),这不利于学生学习,其做法依据的是学习的( )。

A.准备律B.练习律C.效果律D.条件反射

20. ()理论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入课堂的。”它也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

A. 人本主义

B.认知主义

C.行为主义

D. 建构主义

21.人们在具有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的条件下,是否会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主要取决于其()。

A.道德信念

B.道德动机

C.道德意志

D.道德知识

22.在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阶段论的观点中,只根据行为后果是否受惩罚来判断对错的儿童,其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处于()。

A.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

B.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

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D.“好孩子”取向阶段

23.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体压力而产生的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称为()。

A.模仿

B.从众

C.服从

D.感染

24.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的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主要是根据客观结果,而不是考虑主观动机。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25.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称为()。

A.原型

B.定势

C.变式

D.问题

26.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称为()。

A.有序问题

B.无序问题

C.有结构问题

D.无结构问题

27.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称为()。

A.明确问题

B.模糊问题

C.有结构问题

D.无结构问题

28.下列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解决

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

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

D.“心理眩感”有助于问题解决

29.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A.漫无目的地幻想

B.走路

C.联想

D.发明创造

30.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审清题意,必要时可以画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

A.牢记题目内容

B.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

C.有效地监控审题过程

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

31.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

A.思维程序

B.调查研究

C.检验假设

D.论证假设

31..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举出来,逐一尝试的假设方法称之为()。

A.算法式

B.推理式

C.启发式

D.演绎式

32.依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法的假设方式称之为()。

A.算法式

B.推理式

C.启发式

D.演绎式

33.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写一篇论说文,要解决这一问题,第一步要找出所要支持的观点,第二步是设计引言、比较论据及得出结论,第三步调整整篇文章,完成文章的写作。对这一问题的解决采用的方法是()。

A.逆推法

B.联想法

C.计划法

D.手段一目的分析法

34.受先前活动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A.原型启发

B.功能固着

C.负向迁移

D.定势

35.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主要影响机制是()。

A.原型启发

B.功能固着

C.负向迁移

D.定势影响

36.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一定价值的产品的()。

A.智力技能

B.思维品质

C.思维程序

D.能力或特性

37.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形象思维

B.发散思维

C.辐合思维

D.直觉思维

38.提问者要求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可能的答案是:作建筑材料,当打人的武器,代替直尺划线,可以垫高等。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A.直觉思维

B.聚合思维

C.抽象思维

D.发散思维

39.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不同的观念,这表明其思维具有()。

A.流畅性

B.变通性

C.指向性

D.独创性

40.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表明其思维具有()。

A.流畅性

B.变通性

C.指向性

D.独创性

41.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匠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新奇性意见,表明其思维具有()。

A.流畅性

B.变通性

C.指向性

D.独创性

42.创造性与()无关。

A.智力

B.发散性思维

C.生活条件

D.人格

43.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不能持完全否定态度,更不应指责,要给予一定的启发式反馈。这体现了在塑造创造性的个性时要注意()。

A.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B.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C.鼓励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D.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44..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的思维训练方法称为()。

A.讨论法

B.头脑风暴法

C.启发法

D.用途扩散法

45.“利用红色可以做什么”属于()发散思维。

A.用途扩散

B.结构扩散

C.方法扩散

D.形态扩散

46.尽可能多地画出包含△结构的东西,并写出或说出它们的名字属于发散思维训练中的()。

A.结构扩散

B.方法扩散

C.形态扩散

D.用途扩散

47.读文章标题,去猜测文中具体内容是属于()。

A.头脑风暴训练

B.自我设计训练

C.发散思维训练

D.推测与假设训练

48.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主观估计是()。

A.学习需要

B.学习动机

C.学习迁移

D.学习期待

49.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马斯洛

B.韦纳

C.阿特金森

D.班杜拉

50..韦纳将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六个因素,其中不属于自身内在因素的是()。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易

D.身心状态

51.口渴会促使人做出觅水的行为活动,这是动机的()。

A.导向功能

B.激活功能

C.强化功能

D.调节与维持功能

52.小张为了得到老师或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则他的学习动机是()。

A.高尚动机

B.内部动机

C.外部动机

D.低级动机

53.一般来说,由()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

A.内在动机

B.外在动机

C.交往动机

D.无意识动机

54.根据学习动机的来源,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

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D.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55.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是()。

A.安全需要

B.尊重的需要

C.爱与归属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56.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失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57.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前途相联的学习动机是()。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内部动机

C.远景的间接动机

D.外部动机

58.来源于学生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的动机是()。

A.高尚的动机

B.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C.低级的动机

D.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59.学习动机有高尚与低级之分,其划分标准是学习动机的()。

A.作用

B.社会意义

C.动力来源

D.个人的前途

60.把个人学习与社会主义事业相联系,为未来参加祖国建设做出贡献而学习的动机属于()。

A.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B.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C.间接的近景性动机

D.直接的远景性动机

61.人们总是希望自己能成为某一社会群体中的一员,并被其他成员所认可。这种动机属于()。

A.工作动机

B.成就动机

C.交往动机

D.生理动机

62.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称为()。

A.需要

B.动机

C.强化

D.诱因

63.某学生认为考试成功是自己的一贯努力,其归因是()。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的

B.外部、稳定、不可控制的

C.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的

D.内部、稳定、可控制的

64.( )内驱力将学业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

A.学习

B.认知

C.自我提高

D.附属

6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A.近景性内部动机

B.近景性外部动机

C.远景性内部动机

D.远景性外部动机

66. 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A.线性关系

B.U型关系

C.倒U型关系

D.平行关系

67.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

A.25%

B.50%

C.75%

D.100%

68.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可解释的理论是()。A.痕迹消退说

B.动机说

D.首位效应和近位效应

69.不属于元认知的策略的是()。

A.计划策略

B.学习策略

C.监控策略

D.调节策略

70.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

A.意识和能力构成

B.规则和技能构成

C.认知策略构成

D.经验和方法构成

71.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有帮助的这种方法称为()。

A.语义联想

B.视觉想象

C.关键词法

D.谐音联想法

72.以下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的是()。

A.设置学习目标

B.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

C.测验先做简单题目

D.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73.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采用在主题句下画线的方法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 组织策略

B. 精细加工策略

C. 资源管理策略

D. 复述策略

74.学习策略一般包括()、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A.记忆策略

B.认知策略

C.思维策略

D.学习方法

75.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学习策略称为()。A.组织策略

C.计划策略

D.调节策略

76.流程图可用来表现步骤、事件和阶段的顺序,如系统结构图、模式或模型图、网络关系图。在学习策略中,它是一种典型的()。

A.精细加工策略

B.调节策略

C.努力管理策略

D.组织策略

77.有人记忆马克思的生日“1818年5月5日”时,联想为“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产阶级呜呜地哭”,这是使用了()。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元认识策略

D.复述策略

78.以下学习策略从分类上看,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A.调整阅读速度

B.获得个别指导

C.自我测查

D.重新阅读

79.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称为()。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计划策略

D.调节策略

80.对学习过程中制定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一般称为()。A.智力技能

B.学习自觉性

C.元认知策略

D.自我意识

81.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有人按字音归类识字,有人按偏旁结构归类识字,这属于()。A.复述策略

B.理解-控制策略

D.组织策略

82.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称之为()。

A.元认知知识

B.元认知能力

C.元认知控制

D.元认知计划

83.在教学生列提纲时,教师可先提供一个列得比较好的提纲,然后解释这些提纲是如何统领材料的,下一步就给学生提供一个不完整的提纲,分步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学习策略训练模式称为()。

A.完形训练模式

B.合作学习模式

C.交互式教学模式

D.程序化训练模式

84.在学习新材料时,先对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用简要的语词,按材料中的逻辑关系,写下主要和交要的观点,这属于()。

A.复述策略

B.理解-控制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85.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对重点内容圈点的方法帮助记忆,这种学习策略属于()。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86.测验时跳过某个难题,先做简单的题目,这属于()。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87.调整阅读速度、复查、使用应试技巧等应归类于()。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88.我国古代教育著作《学记》中就写道:“学无当于五官,五官不得不治”。从学习策略上看,这是属于()。

A.认知策略

B.复述策略

C.监视策略

D.组织策略

89.认知策略这个术语最初是由()提出来的。

A.加涅

B.布鲁纳

C.斯腾伯格

D.弗拉维尔

90.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的记忆策略。

A.感知性

B.理解性

C.计划性

D.调节性

91.学生建立时间表、设置学习目标等,这在学习策略上是一种()。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调节策略

92.按照学习进程进行的分类,做笔记属于()。

A.促进选择性注意的策略

B.促进新旧知识联系的策略

C.促进新知识长期保存的策略

D.促进短时记忆的策略

93.创造一个故事,将所要记忆的信息编在一起的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94.一个人根据自己的总体目标,对时间做出总体安排,并通过阶段性的时间表来落实。对每天的活动,都要列出一张活动顺序表来。这是属于()。

B.复述策略

C.组织策略

D.精加工策略

95.学习课文时分段、总结段意属于()。

A.复述策略

B.理解-控制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96.元认知策略总是和()共同起作用的。

A.监视策略

B.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计划策略

97.想象、口述、总结、做笔记、类比、答疑等,这些都是一种理解性的记忆策略。从学习策略的分类上看属于()。

A.组织策略

B.复述策略

C.计划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98.人们常利用顺口溜、歌诀等来帮助自己记忆一些材料,这种记忆方法是()。A.特征法

B.韵律法

C.地点法

D.联想法

99.以下属于认知策略的是()。

A.在阅读困难或不熟的材料时放慢速度

B.对每一天的活动,都列出一张活动顺序表

C.将所学的知识再用实验证明、写成报告、做出总结

D.意识到不理解课文的某一部分时,退回去读困难的段落

100.随意识记使用的策略主要归属于()策略。

A.组织

B.复述

C.精细加工D.计划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答案(1)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填空题 1、1903年,______出版《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 2、1924年,________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 3、教育心理学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_________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学与教》 4、教育心理学是__________的一种,是的交叉学科。(应用心理学、心理学与教育学) 5、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这一因素对学与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 和 来体现的。(群体差异、个体差异) 6、教一学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和 _ 、_ 、 _等五种主要的要素。(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7、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作用可表述为具有描述、_ ____、预测和_____的作用。(解释、控制) 8、影响学与教的教师因素主要有_ _、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__ 等基本的心理特性。(敬业精神、教学风格)

9、教学环境包括___ __和_ ____。(物质环境、社会环境) 10、评价/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__ _,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 __以及在教学之后 的。(预测和评判、监视和分析、检验和反思) 二、名称解释 1、教育心理学 2、学习过程 三、单选题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的科学。C A.基本教育规律 B.基本教学规律 C.基本心理规律 D. 基本身心规律 2.学校教育中的互动系统由()等核心因素构成。A A.教与学 B.教与环境 C.学与环境 D.教、学与环境 3.()是学习的主体因素。A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4.()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传递信息的工具。D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5.()不属于教学环境中的物质环境。A A.课堂纪律 B.温度 C.桌椅 D.座位的排列 6.()不属于教学环境中的社会环境。D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1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1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15.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一成功律 D.成功一成功律 16.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加涅 D.苛勒 17.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 A.完形一顿悟说 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19.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20.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 )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卷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1含答案

00466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不选、错选、多选或多选择者,该题无分。 1.狭义的发展心理学主要指【D】A.动物心理学B.民族心理学C.比较心理学D.个体发展心理学 2.华生认为初生的婴儿有三种天生的情绪反应,即怕、怒、和【A】A.爱B.悲C.喜D.恶 3.弗洛伊德把由于担心原我的需要所产生的冲动可能战胜自我而引起的焦虑称为 【D】A.客观性焦虑B.道德上的焦虑C.主观性焦虑D.神经性焦虑 4.皮亚杰认为【B】是影响心理发展的最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A.成熟B.平衡C.练习和习得经验D.社会经验 5.【C】主导个体心理发展,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条件。A.遗传B.自然环境C.教育D.社会环境 6.小鸡一旦印刻在某个客体上,例如对人印刻,就会跟着人走,而且不会对其他物 种产生印刻。这说明印刻【C】A.不依赖于任何一种强化B.可能形成得非常快C.是不可逆的D.只在“关键期”内发生 7.心理发展过程的进行可以用几个一般特点来描述。美国心理学家克雷奇认为这些 一般特点包括:发展速度、【A】、顶点和发展的分化和阶段。A.时间B.发展的稳定程度C.发展的协调性D.发展的均衡性 8.新生儿的头部88%的时间转向右边,表明他们是【B】占优势。A.丘脑B.左半球C.小脑D.右半球 9.【C】是幼儿游戏的最高形式。A.再造性游戏B.教学游戏C.创造性游戏D.活动性游戏 10.在儿童各个器官的发育过程中,【C】的发育是最优先的。A.心脏B.胃C.脑

D.肺 11.小班幼儿看到别的小朋友有一个好玩具,自己也说:“爸爸明天也要给我买一个更大的玩具。”这种现象说明【D】A.幼儿在撒谎B.幼儿想像中带有特殊的夸张性C.幼儿以想像的过程为满足D.幼儿的想像内容经常与现实混淆 12.低年级的小学生对下列哪项内容更感兴趣【C】A.学习的内容B.学习的结果C.背书包上学D.抽象的因果关系 13.初入学的小学生对于【B】方位,常常需要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才能辨别。A.上下B.左右C.前后D.东西南北 14.赫洛克把青少年的同伴关系分为三类,其中【A】指相互信赖、不可分离的朋友。A.挚友B.伙伴C.好友D.朋友 15.人生观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大部分高中生属于人生观形成的【C】阶段。A.观察B.定向C.探索D.确立 16.若某个高中生对“现实的我”过高地估计,以至形成虚妄的判断,同时“理想 的我”也是虚假的话,他的自我意识发展的类型是【D】A.自我肯定型B.自我矛盾型C.自我萎缩型D.自我扩张型 17.加涅认为,区分戌、戍、戊、戎四个字的学习属于【B】A.语言的联合B.多重辨别学习C.概念学习D.原理学习 18.布卢姆等将【D】的教育目标由低到高分为五级:接受(注意)、反应、价值的评价、组织和由价值或价值复合体形成的性格化。A.认知领域B.动作技能领域C.态度领域D.情感领域 19.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B】A.接受学习和意义学习B.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C.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D.机械学习和发现学习 20.主张将“S—R”改为“S一O一R”的是【A】A.联结一认知理论B.生成学习论C.人本主义D.认知结构一同化理论

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 1.研究学生心理时,要把促进学生成长的任务与研究任务协调一致起来,这体现了教育心理学应遵循的()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实践性原则 2.学校教育中的互动系统有以下哪些因素构成? () A.教与学 B.教与环境 C.学与环境 D.教、学与环境 3.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A.构成一种完形 B.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C.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 D.对环境条件的认知 4.根据动机持续作用的时间,可把学习动机划分为() A.广泛的动机与狭隘的动机 B.意识到的动机与没有意识到的动机 C.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D.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 5.某生在英语测验中得了高分,他将成功归因于试题简单,这种归因具有的特性是() A.内部—稳定—可控的 B.内部—不稳定—不可控的 C.外部—不稳定—可控的 D.外部—稳定—不可控的 6.初中与高中阶段青少年开始建立() A.自我中心 B.刻板性 C.自我同一性 D.可用性 7.动作技能学习的心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是() A.联结阶段 B.认知阶段 C.自动化阶段 D.熟练阶段 8.“迁移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持这种观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 B.相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认知结构说 9.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学习另一种具体内容的影响,是() A.正迁移 B.横向迁移 C.特殊成分迁移 D.非特殊成分迁移 10.如果某学生识记六遍刚好能记住某一材料,那么想达到最佳识记效果,同时在时间上又最经济,最好再识记() A.2遍 B.3遍 C.6遍 D.9遍 11.一学生在测验时遇到某个难题,暂时跳过去,先做简单的,这表明他已经掌握了一些() A.组织策略 B.问题解决的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12.下列学习策略中,属于精细加工策略的是() A.谐音法 B.抄写法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题库(背诵版)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题库(背诵版)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7、强调教育学是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容,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中(学校教育制度)。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最终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版)试题库(2009年7月) 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心理学:指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2、教师角色: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3、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4、自我效能感: 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特定行为的可能后果的判断,如学生对顺利答完试卷产生结果的推测。而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作业水平的信念,如学生对自己是否有能力顺利答完试卷的主观判断。 5、教学效能感: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教学活动能力的主观判断。 6、动机与学习动机: 动机是引起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部动力。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的动力,人的需要、兴趣、爱好、价值观等都要转化为动机后才对活动产生动力作用。动机包括两方面容:一是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直接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二是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部动力。 7、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8、问题解决: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存在三种状态:初始状态,中间状态以及目标状态。 9、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把“我”分解为主体我和客体我。自我意识也就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意识。概括地说,自我意识包括人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 10、心理健康教育:指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11、教师期望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种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提高学习效果的暗示手段。 12、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13、教师胜任力: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应具备的进取心、责任感、理解他人、自我控制、专业知识与技能、情绪察觉能力、挑战与支持、自信心、自我评估等特征。 14、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15、学习: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在较短时间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广义的学习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16、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例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更新技术,发明新设备,新方法,创作新作品都是创造力的表现。创造力是一系列连续的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 17、品德与品德心理结构: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5分) 1.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包括( ) A.组织教学的能力 B.组织管理学生集体的能力 C.组织教学的能力与组织学生的能力 D.组织教学的能力与组织管理学生集体的能力 2.学生的说谎、偷窃与欺骗等属于( ) A.情绪冲动 B.性格障碍 C.情绪适应困难 D.行为障碍 3.问题解决的系列搜索策略也称( ) A.启发式 B.搜索式 C.算法式 D.排列式 4.奥苏贝尔提出的三个主要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就是( ) A.结构性、可操作性与可辨别性 B.稳定性、可利用性与结构性 B.C.可操作性、可利用性与结构性 D.可利用性、可辨别性与稳定性 5.影响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 ) A.教育与遗传 B.遗传与环境 C.社会与遗传 D.教育与环境 6.如果个体对成功或失败作任务难度归因,那么从归因因素角度讲,这种归因属于( ) A.外部、不可控与不稳定归因 B.外部、可控与稳定归因 C.外部、不可控与稳定归因 D.外部、可控与不稳定归因 7.柯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前习俗水平包括的两个阶段就是( ) A.“好孩子”定向水平、权威定向水平B.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定向水平、原则定向水平C.原则定向水平、良心定向水平D.惩罚与服从定向、工具性的享乐主义定向 8.心理咨询的方式包括( ) A.个别咨询与团体咨询;电话咨询、通信咨询与现场咨询等 B.分散咨询与集中咨询;个别咨询与团体咨询;电话咨询、通信咨询与现场咨询等 C.分散咨询与集中咨询;电话咨询、通信咨询与现场咨询等 D.分散咨询与集中咨询;个别咨询与团体咨询;直接咨询与间接咨询等 9.技能的种类有( ) A.工作技能与生活技能 B.动作技能与操作技能 C.智力技能与认知技能 D.认知技能与操作技能 10、“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就是() 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11.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特殊能力,能力的这种差异就是属于( ) A.能力的量的差异 B.能力的质的差异 C.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D.能力发展速度的差异 12.学生已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再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这种学习属于( ) A.符号学习 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 D.并列学习 13.丹瑟洛将学习策略分为具有相互联系的两大类,这两大类就是( ) A.宏观策略与微观策略 B.知识理解的策略与知识记忆的策略 C.通用策略与专用策略 D.基本策略与支持策略 14.观察法的不足就是( )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 ●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课件6) ●桑代克学习理论: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 桑代克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试误——联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S——R);学习的过程或联结建立的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应遵循精简原则,而不是推理原则。 桑代克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律:(1)效果律:指从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减弱受到反应结果的影响;(2)准备律:指有机体采取行动时,促使其行动就是一项增强,而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烦恼。当有机体并不准备行动时,迫使其进行行动则成为一种烦恼;(3)练习律:认为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练习律由作用率和失用律两部分组成。(P56——57) ●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是个体只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自己不必实际参与活动),即可获得的学习。(P81)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167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具体定义为: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简单地说,陈述性知识就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P157) 程序性知识: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者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一系列具体操作程序。P205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有效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的一般性策略,它包括一般的学习程序、规则、方法与自我调控方式等内容。课件P154 ●元认知。 元认知:元认知就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也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与调节。 P240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指的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这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又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同时,所谓的影响,既包括积极影响,又包括消极影响。P276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P426 ●发现学习,有意学习。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P106、107 有意学习:有意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的。指的是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点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五章选择练习题(三)

2016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五章选择练习题(三)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备战2016年教师招聘考试,中公教师网特为考生整理了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五章选择练习题(不定项选择题),考生多做题有利于查缺补漏。 1、操作技能的特点包括( )。 A、客观性 B、外显性 C、展开性 D、观念性 E、内潜性 2、下列属于心智技能的特点的是( )。 A、简缩性 B、外显性 C、展开性 D、观念性 E、内潜性 3、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将操作技能划分为( )。 A、细微型操作技能 B、连续型操作技能 C、闭合性操作技能 D、开放型操作技能 4、通过分析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动作特点,一般认为操作技能可以分为( )。 A、动作品质 B、动作结构 C、动作控制 D、动作效能 E、动作整合 5、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较差,相互干扰,常有多余动作产生指的是操作模仿阶段( )的特点。 A、动作品质 B、动作结构 C、动作控制 D、动作效能

E、动作整合 [page] 6、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指的是操作整合阶段( )的特点。 A、动作品质 B、动作结构 C、动作控制 D、动作效能 E、动作整合 7、心理消耗和体力消耗降至最低,表现在紧张感、疲劳感减少,动作具有轻快感指的是操作熟练阶段( )的特点。 A、动作品质 B、动作结构 C、动作控制 D、动作效能 E、动作整合 8、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要经过( )。 A、认知阶段 B、联结阶段 C、自动化阶段 D、原型定向阶段 E、原型操作阶段 9、打字、弹钢琴等属于( )。 A、细微型操作技能 B、连续型操作技能 C、粗放型型操作技能 D、断续性操作技能 E、器械型操作技能 10、低年级学生借助香蕉、苹果的图片等替代物进行加减运算,属于( )。 A、物质活动 B、物质化活动 C、外部言语活动 D、内部言语活动 E、活动的定向 [page]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一、填空题 1、公认的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是国教育心理学家。 2、加涅将智慧技能学习从低级到高级依次分为五类:(1)、(2)、(3)、(4)、(5)。 3、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中,“强化”指。 4、我们从一个人会陈述什么,推测他具有____知识;从他会做什么推测他具有____知识。 5、加涅认为,动作技能实际上有、两个成分。 二、选择题 1、研究表明,学习成功的儿童往往对学习抱积极态度,学习屡受挫折的儿童对学习抱消极态度。这种现象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1)认知失调;(2)经典条件反射;(3)效果律;(4)社会学习论。 2、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发展到一定逻辑抽象水平以后,这种思维形式适用于任何具体领域。从迁移的理论来看,这种观念与接近。 (1)形式训练说;(2)关系转换说;(3)产生式理论;(4)学习定势说。3、根据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观点,下述论断错误的是。 (1)小学生不会使用记忆策略来帮助记忆;(2)在复述故事时,年幼儿童比年长的儿童更善于添枝加叶;(3)教给儿童一些学习方法可以促进其认知发展;(4)幼儿园儿童还不会使用精加工策略。 4、心理测量所测得的智力是素质。(1)不受教育影响的素质;(2)易受教育影响的素质;(3)发展形成的素质;(4)通过学习形成的素质。 5、科学取向教学论把学习目标界定为。(1)学生学习的结果;(2)学生学习的结果和过程;(3)学生学习的结果和价值观;(4)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三个维度。 6、“据任务分析决定教学策略”的教学原则的依据是。(1)认知发展理论;(2)同化论;(3)学习类型理论;(4)个性差异理论。 三、名词解释 1、形式训练说

教育心理学题库名词解释篇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题库名词解释篇(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规律的科学。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都是属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在心理学上的称谓。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 个性差异:人们之间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的外在表现,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 有意后注意:指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和的注意。(又称随意后注意) 注意的广度:(又叫注意的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人所能清楚地觉察到对象的数量。 注意分散:也叫分心。 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发散思维:又叫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 动机水平:指对问题解决的迫切程度,它决定于被主体解决问题的需要所诱发的情绪状态。 原型:在解决问题时,对于新假设的提出有启发作用的那些事物。 迁移作用:指原有的知识经验在新情况新问题中的应用。(正迁移、负迁移) 定势:指人在进行心理操作活动中的一种准备状态。 想像:是人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幻想、理想、空想P46 意志:(意志过程):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的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个性: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需要:是对客观事物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达到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也是激励人行为的原因,是以需要为基础的,但动机产生还必须有外部刺激的作用。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 能力: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指受先天因素影响较大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动力方面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汇总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辅导资料及答案(整理) 一、选择 1. 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1.1)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A] 2.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1.2)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D] 3. 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 (2.1) A.2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 A] 4. 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2.2) A.2-3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B ] 5. 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 A.行为系统 B.意识特点 C.综合心理特征 D.品德与修养 [ C] 6.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2.4) A.控制 B.基本看法 C.改造 D.意识 [ D] 7.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3.1) A.地升华 B.发挥 C.表现 D.持久的变化 [ D] 8.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反应联结 [D ] 9. 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 A.苏联心理学家 B.美国心理学家 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D.英国医生 [C ] 10. 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桑代克 [C ] 11.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4.1)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 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D.交 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 C] 12. 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 A.近景的直接动性机 B.兴趣性动机 C.情趣动机 D.直接性动机 [ A] 13. 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 [A ] 14. 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 B.需要学习动机 C.内部学习动机 D.隐蔽性学习动机 [C] 15. 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 B.诱因性学习动机 C.强化性动机 D.激励性学习动机[ A] 16.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5.1) 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B.对活动的影响 C.对记忆的促进 D.对智力的影响[ A] 17. 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 A.举一反三 B.聪明过人 C.思维敏捷 D.物以类聚[ A] 18. 下面所列举的迁移种类领域中,有一种是错误的。 A.态度学习迁移 B.情感迁移 C.知识与技能迁移 D.气质迁移[ D] 19. 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有一种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A.形式训练迁移说 B.同化学习迁移说 C.经验类化迁移说 D.认知结构迁移说 [ A] 20. 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6.1) A.感受与体验 B.前人经验 C.记忆的内容 D.信息及其组织 [ D]

《教育心理学》题库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题库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心理学 2. 实验法 3. 性格 4. 教师威信 5. 遗忘 6. 健康 7. 身心发展 8. 主导性动机 9. 智力技能 10. 学习 11. 知识迁移 12. 学习策略 二、填空题 1.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对象的()和集中。 2. 思维的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 3. 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可以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 4. 情绪一般分为心境、()、应激和热情四种。 5. 期望理论认为,激励力量的大小等于()乘期望值。 6.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倡导者美国心理学家()。 7. 心理学是一门界与自然科学与()之间的跨界学科。 8. 心理学研究中实验者所要测定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叫()或依从变量。 9. 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的内部动力。 10. 诱因可分为()和负诱因两种。 11. 据动机目标的远近,可分为远景性动机和()动机。 12. 教育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的()情景时所表现出来的机敏、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和反应能力。 13. 心理学(psychology) 是以()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学科。 14. 以调查法搜集资料有两种基本的方法:一是()调查,一是访谈式调查。 15. 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自然需要和()。 16. 动机是由需要内驱力和各种内外()相互作用形成的。 17. 根据动机的自主性水平,可分为内在动机和()。 18.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体验。 19. 教育心理学重点研究人类的()与教育。 20. 需要是由人的生理或社会的、物质或精神的某些()与不平衡引起的机体的状态。 21. 动机的形成是以()为根本的内驱力。 22. 根据动机的意义,可分为合理动机和()动机。 23. 兴趣是带有积极()色彩的认知和活动倾向。 三、选择题

教育心理学期末试题库

教育心理学

教育技术教育心理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新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2、关于智力与学业成绩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A、智力越高,学业成绩越好; B、在所有因素中,智力是影响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 C、中等智力水平的学生学业成绩最好; D、智力与学业成绩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 3、“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指() A、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B、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适当的认知策略。 C、掌握系统的科学概念与原理 D、掌握大量而牢固的言语信息 4、奥苏伯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技术,其精神实质是() 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的相互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5、在维纳的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而稳定的因素是() A、努力; B、能力; C、难度; D、运气 6、提出“试误说”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 B、桑代克; C、巴甫洛夫; D、布鲁纳 7、某教师对喜欢打小报告的学生采取故意不理会的方式,这是一种()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8、下面能反映个人品德的行为是()。 A、他每天坚持把卧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B、他总是烟酒不离; C、营业员不小心找错了钱,他主动退还; D、他有病也不去看医生 9、在日常经验中感到,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保持牢固,这种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 A、双重编码理论; B、加工深度说; C、图式理论; D、知识分类学习论。 10、研究表明,学习成功的儿童往往对学习抱积极态度,学习屡受挫折的儿童对学习抱极 态度。这种现象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A、效果律; B、经典条件反射; C、认知失调; D、社会学习论 11、某同学背一首诗,读12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继续读()

教育心理学模拟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模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着。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反思型 4.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积极学习的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 A、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巴纳姆效应 5.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定期进行整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 A、行为研究 B、撰写日记 C、观摩讨论 D、案例分析 6.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7.人走迷宫时是通过下列哪种学习过程完成的() A、尝试-错误 B、顿悟 C、形成条件作用 D、模仿 8.当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时,老师奖给他一朵小红花,这一做法属于()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C、惩罚 9.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10.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11.举一反三属于()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12.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13.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14.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题目浏览、测查、完成情况的监控及对速度的把握主要采用了()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管理策略 D、复述策略 15.创造思维的核心是()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6.根据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7.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8.皮亚杰对道德认知的研究方法是() A、道德两难故事 B、守恒实验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75678

《教育心理学》新为终考期末复习试题 一、单选题 1.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是:A A.桑代克 B.冯特 C.班杜拉 D.华生 2.西方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是:C A.19世纪初 B.19世纪中叶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中叶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量的研究方法不包括哪种?D A.实验法 B.问卷调查法 C.测验法 D.文件分析法 4.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中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B A.实验室实验的优点是采用精密的实验仪器。 B.观察法的优点是可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C.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将真实的自然环境与实验条件的控制结合。 D.在运用实验法时,在正式实验前,可进行小样本初试,如有不妥,可进一步修改实验设计。 5.以下哪项不属于测验法的优点?B A.施测简便 B.客观真实性容易受到被试回答问题时的主观性的影响 C.资料易于整理和统计分析 D.所得资料比较真实可靠 6.以下哪种方法比较适合进行特例研究。A A.个案研究法 B.测验法 C.教育经验总结法 D.实验法

7.“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是哪位心理学家的观点。D A.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 B.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C.德国心理学家斯腾 D.美国心理学家霍尔 8.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是:B A.自我中心 B.自我评价 C.自我体验 D.自我调控 9.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当儿童的思维具有符号性和逻辑性特征,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并达到了思维的守恒,他的思维处于哪个阶段?A A.具体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 D.感知运动阶段 10.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哪种线索为依据C A.内外 B.内部 C.外部 D.以上都不对 11.学生的心理发展不包括以下哪种发展。D A.认知 B.情感 C.社会性 D.兴趣 12.认为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的心理学家是:A A.桑代克 B.华生 C.斯金纳 D.班杜拉 1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A A.桑代克 B.奥苏贝尔 C.维果斯基

教育心理学模拟题(总第二套附答案)

一、判断题 1、洛克最先把实证主义方法运用到了心理学研究中。(A) 2、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按内容分,可将问题分为: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自我管理问题、自我发展问题。(A) 3、新教师职初的前五年对于教师专业发展非常重要。(A) 4、营造校园文化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A) 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协调学生的期望,要让期望过高的优秀生不断提高期望值;要让 那些因失败而期望过低的学生适当提高期望值。(B) 6、压力感受具有主观性。(A) 7、认知心理学理论实际上就是信息加工心理学。(A) 8、如果教育措施得当,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完全可以打破和超越。(B) 9、非智力因素主要为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A) 10、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A) 11、柯尔伯格研究发现,道德发展与认知发展无关。(B) 12、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往往借助体验式活动,是因为体验式活动有助于个体理性分析的调动。 (B) 13、顺从是一种一时性的态度改变。(A) 14、个案研究法是以个体为研究对象,探讨和研究与其相关因素的研究方法。(B) 15、发展社会化是指人的现代化过程。(B) 16、认知者的年龄与对他人情绪情感的认知无直接联系。(B) 17、安全依恋的儿童是不会害怕母亲及其他直接抚育者离开自己的。(B) 18、有一半的自杀者有精神疾病。(B) 19、比内智力测验依照发展的顺序排列,每一发展水平备有6个测验试题。(A) 20、问题解决主要是一个认知过程,原有知识对问题解决影响不大。(B) 21、非理性观念常常通过自我对话的方式在个体日常行为中起负面作用。(A) 22、使用心理测验时主要是需要注意信度和效度两个问题,不需要考虑主试的经验。(B) 23、艾森克人格问卷分别有成人和幼年(青少年)两种版本,可以分别测试两个群。(A) 24、吉尔福特提出的智力理论中,认为集中思维因素有126种。(B) 25、在心理学研究中,心理过程是指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也即人们常说的知、情、意。(A) 26、掌握学习法表明,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教学,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学习。(A) 27、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纯粹是思辩性的,没有任何实验基础。(B)

专升本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专升本《教育心理学》 一 1.有的学生平时易受暗示,屈从于权威,按照他人的意见办事,不善于适应紧急情况,这类学生的性格类型属于() A场独立 B场依存 C沉思型 D冲动型2.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观点的是() A苏伦兹 B皮亚杰 C艾里克森 D维果茨基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A近景性内部动机 B近景性外部动机 C远景性内部动机 D远景性外部动机 4.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A自我成就感 B自我归因感 C自我期待感 D自我效能感5.由于先前活动而形成的心理的一种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A迁移 B固着 C定势 D原型影响6.教师在写板书时,尽量要用白色粉笔,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A强度律 B活动律 C差异律 D组合律7.心智动作是借助于()而实现的 A出声的外部言语 B不出声的外部言语 C练习 D内部言语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组织策略() A表格 B摘录 C列提纲 D过度学习9.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 A道德认识缺乏 B道德意志薄弱 C道德情感异常 D道德行为不良 10.害怕大片的水域、空荡荡的街道的恐惧症称为() A社会恐怖症 B广场恐怖症 C单纯恐怖症 D特殊恐怖症1-5:BDDDC 二 1.课堂的三大要素是() A学习 B学习过程 C学习情境 D学生 2.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点在于其() A整体性 B客观性 C计划性 D可比性3.学生心理发展具有()等基本特征。 A连续性与阶段性 B定向性与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4.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组成 A认知内驱力 B成就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5.学习的策略主要是由()等层面的要素组成 A元认知 B学习的调节和控制 C学习方法 D学习过程6.学习和教学的过程包括()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和反思过程 D准备过程7.皮亚杰将认知发展分为()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