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节气的民俗

春分节气的民俗
春分节气的民俗

春分节气的民俗

【篇一:二十四节气中民俗活动的传承与演变】

二十四节气中民俗活动的传承与演变

摘要:我国是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东方大国,在日常生活中,我

国古代辛勤的劳动人民对于天气、节气、务农的多方面的总结考察,创造出二十四节气这一历史文化,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智慧与勤劳的结晶。即使在现代生活中,二十四节气依然可以有效

的指导我们的务农及生活。本文就简单的介绍了二十四节气部分民

俗活动的传承与演变。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民俗文化;传承演变

一、二十四节气来源及意义

众所周知,我国是长江黄河流域发展起来的国家,自古至今,我国

仍然有着农业大国的身份,在以往封建统治阶段,我国的主要经济

是农业生产。自古以来,不少务农人员都会对天气、季节等因素影

响进行深入的研究。我国劳动人民凭借着其坚韧不拔的意志以及勤

劳智慧在几千年的农业生产中总结出一套天气季节与农业生产相关

的体系经验,俗称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主要是反映了不同时节、季节的主要天气变化,春分、

秋分、夏至、冬至以及四立就简单明了的反映了季节的更替时间,

以及细分的大小暑、大小雪就反映了较为具体的天热阴冷,而惊蛰、清明等就反映了生物随着季节天气的变化。

二、二十四节气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2.1二十四节气带来的积极作用

虽然在历经几千年的文化更替与发展,我国的科技、经济、教育、

农业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但在现今的现代社会,二十四节气的指导

依然能在务农以及日常生活中起到较大的作用。人们可以通过二十

四节气的变化,就清楚的知道现在相应的时节与主要的天气变化,

来相应的改变衣食住行适应节气。清明祭祖踏青,立秋多食瓜果,

冬至则多食饺子馄饨,谷雨时节,人们更愿意去赏花,牡丹盛开,

带来别样风采。

二十四节气最早的意义是用来针对性指导农业生产的,每到固定时

节与节气,农作物的生长都会受到季节气候的影响,二十四节气是

我国古代人民对农业生产以及季节气候相适应的经验总结。例如惊

蛰多伴有温度回升,万物开始生长活动;雨水对伴有降雨,有益农于作物生长;寒露时则降温较多。

2.2二十四节气带来的消极作用

虽然二十四节气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劳作带来不少的有益之处,但是在千百年传承下来的同时,通常伴有着或多或少的迷信内容,有些不科学的迷信的内容至今还迷惑着部分受教育水平过低的民众。例如有的民众深信节气变化以及部分节气会影响嫁娶生葬,但是民众不理解的是,节气文化大多数只是对时节气候变化的总结,不会影响到人们的婚嫁等等,所以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二十四节气还有不理性的态度。

现今科技水平、教育水平以及生产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如今的生产生活已经步入科技智能时代,人们不应当死守节气文化,而忽略科技的发展,现今的人们日常生活应当理性的传承二十四节气中适合现代生活的部分文化。

三、二十四节气文化的传承与演变

3.1辩证的看待与传承二十四节气文化

我国曾一直在处于封建阶级统治阶段,民众均以儒家思想为中心思想,每当遇到当时科技以及知识无法解释的现象的时候,人们更愿意祈求于神灵,每当大的天灾发生时,人们都会总结到二十四节气上,在农业生产时代,二十四节气还是对日常劳动作息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我们在继承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民俗时,应当保持辩证的眼光,以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并存的心态去接受传承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文化以及风情民俗。在传承继承二十四节气文化民俗时,我们应当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辩证主义思想来正确看待节气文化的有益与无益之处。对优秀的传统节气文化,我们应当大力宣传,积极推广,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这些传统文化瑰宝,不能跟风盲从一些不科学的迷信的节气陋习,在继承例如节气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民俗时,要能保持正确的眼光去选择性传承。

3.2将二十四节气文化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古人的智慧与勤劳的结晶,我们应当发扬光大其优良之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有益的二十四节气文化民俗与我们现代日常生活相结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的都会运用到二十四节气,例如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立节气,相应的感知到不同季节的更替,可以及时的调整作息习惯以及衣食住行来适应节气。在日常劳作生活中,二十四节气会对农务劳动非常有益,我国大部分地

区在进入惊蛰时都开始耕作;雨水时节来临,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

都会有降水量

增加的情况,这时候的耕作也会受气影响,农民可以早早应对。在

日常生活劳动中,我们应当多多了解观测天气气候,依据二十四节

气变化来安排日常衣食住行以及农务活动。这也是对传统的二十四

节气文化民俗的一种继承方式。

四、总结

对传统二十四节气文化民俗活动的传承与创新演变是将我国的民俗

文化与节气文化相结合,再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生活,通过多种有益

方式来将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文化的精髓代代相传。我国是历史文明

大国,有许多贤者总结的理念、思想至今仍能对我们的日常生活起

到较大作用,作为我国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需要结合实际情况,

不断将传统文化精髓演变改善,与时俱进,才不枉前人的一片心血。参考文献:

[1]卓娜. 中国民俗文化在平面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2]刘兴武. 传统节日民俗与戏曲文化的传播[d].河北大学,2004.

[3]屈万青. 中国传统节日与节令诗[d].华中师范大学,2006.

【篇二:春分习俗,春分习俗大全】

春分习俗,春分习俗大全

又到了春分,春分的习俗仿佛已经有些远离我们了,在这里笔者收

集了大多数的春分习俗,与大家共享。

春分习俗一:竖蛋

在每年的春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这一被称之为“中国习俗”的玩艺儿,何以成为世界游戏,目前

尚难考证。不过其玩法确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

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

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春分习俗二:吃春菜

昔日四邑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

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

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

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

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慢慢地这也成了一个习俗。一年自春,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春分习俗三:送春牛

春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春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

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春牛图”。

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春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

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

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春”,说春人便叫“春官”。

春分习俗四:粘雀子嘴

春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元,而且还要把不用

包心的汤元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春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

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春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风筝类别有

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其大

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场上有卖风筝的,多比较小,

适宜于小孩子们玩耍,而大多数还是自己糊的,较大,放时还要相

互竞争看哪个的放得高。

春分习俗五:春祭

二月春分,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

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

献礼。春分扫墓开始时,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全族和全村

都要出动,规模很大,队伍往往达几百甚至上千人。开基祖和远祖

墓扫完之后,然后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最后各家扫祭家庭私墓。大部分客家地区春季祭祖扫墓,都从春分或更早一些时候开始,最

迟清明要扫完。各地有一种说法,谓清明后墓门就关闭,祖先英灵

就受用不到了。

春分习俗六:拜神

春分前后的民俗节日有二月十五日开漳圣王诞辰:开漳圣王又称陈

圣王,为唐代武进士陈元光,对漳洲有功,死后成为漳洲守护神。

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诞辰,每逢诞辰,信徒多茹素齐,前往各观

音寺庙祭拜。二月二十五日三山国王祭日:三山国王是指广东省潮

州府揭阳县的独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早年由潮州客家移

民春为守护神,因此信徒以客籍人士为主。

春分习俗七:祭日

在周代,春分有祭日仪式。《礼记》:“祭日于坛。”孔颖达疏:“谓

春分也”。此俗历代相传。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春分习俗八:犒劳耕牛

江南地区则流行犒劳耕牛、祭祀百鸟的习俗。春分已至,耕牛即开

始一年的劳作,以糯米团喂耕牛表示犒赏;祭祀百鸟,一则感谢它

们提醒农时,二是希望鸟类不要啄食五谷,祈祷丰年之意。

以上是由笔者为你收集整理的春分习俗大全,当然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里也提醒大家,学习得趁早,工作得努力哦!

【篇三:二十四节气和传统节日风俗】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

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

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

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

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

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

差1~2天。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

相连。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上半年是六、甘一,下

半年逢八、甘三。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二十四节有

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

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

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

及时保丰年。

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雨水:降雨开始,雨

量渐增。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

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清明:天气晴朗,草

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立夏:

夏季的开始。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芒种:麦类等

有芒作物成熟。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立秋:秋季的

开始。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秋分:昼夜平分。寒露:露水以寒,

将要结冰。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立冬:冬季的开始。小雪:开始下雪。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冬至:寒冷的冬天

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春节

春节代表着新的开始与新的希望,春节是中国民间传统中最为隆重

和盛大的节日。历朝历代,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贩夫走卒,所有

的中国人都有把春节看作是喜庆团聚的好日子。春节,古称元旦。

据民间习俗,从腊月二十四起到新年正月十五闹元宵止都称春节。

现在春节的庆祝活动一般从大年三十(二十九)开始。春节期间,家家

户户清扫一新,贴春联、贴年画、守岁、放鞭炮、拜年等活动丰富

多彩。

扫尘: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

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每逢春节来临,家家产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

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

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办年货:一到腊月,人们都要上街采办过年的物品,买年画,准备

过年的春联。

吃团年饭:团年饭意为一家团圆。腊月的最后一天要全家团聚吃一

顿丰富的年饭。凡家中在外地工作或学习的家人都会尽可能赶回家

团聚。这顿饭要吃得欢欢乐乐,菜肴吃食也具有吉利的象征意义,

如鱼(年年有余)、整鸡(大吉大利)、青菜(清洁平安)、年糕(年年高)等。吃饭时,不要说丧气的、不吉利的话,不能失手打破碗碟杯盏,不

要碰翻椅凳,因为这些会被视为不吉利的征兆。

守岁:除夕之夜,灯火通明,家人围坐一起畅谈,长辈要将事先准

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

平平安安度过一岁。除夕之夜,在我国北方家家都要包饺子。

鞭炮迎新:“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古代燃放鞭炮是为了

驱鬼祛邪,而如今则表示节庆欢乐,鞭炮越响,来年家庭财源会越

兴旺。

拜年:新年伊始,人们走亲访友,登门拜年互致节日祝贺,联络感情。拜年的习俗各地并不相同,但一般初一上午不走亲访友。出去

拜年要穿戴整洁。出门遇到熟人、朋友要恭贺新年,说些吉利话,

即使是遇见平时与之开惯了玩笑的人也不能随便开玩笑。见到长辈

要行拱手礼。走亲访友要携带礼物。

过年时,招待宾客的食物有讲究,通常以谐音讨口彩,比如吃柿子

苹果,喻意事事平安;吃年糕则意味着年年高升。

春节期间,人们还经常走上街头,参加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

逛花会等娱乐项目。春节期间也要注意喜庆有度。这一期间热闹的

时候比较多,不应为了自己开心而打扰了邻居们休息。春节不仅要

拜年,有时候也要恭喜人家喜迁新居。看看新房的格局,参谋一下

崭新的家具,如果您是访客,也会有这样的“猎奇”心理。但参观前

应该征得主人的同意,等待主人的邀请,而不要主动直接提出参观

请求,令主人不好拒绝。如果受到主人邀请参观,

也要跟在主人身后,不要自己去打开房间门,尤其是卧室和主卫的门。因为有很多城市都不允许燃放烟花,有的人也没有放鞭炮的喜好,所以过年送礼最好不要送鞭炮。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叫元宵节,又称“上元节”

或“灯节”。自唐朝开始,民间就有元宵之夜观灯的风俗。现在元宵

节有很多节俗活动。

吃元宵是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古时候人们把元宵这种食品叫汤圆、汤团或团子。元宵的形状是圆形,又含着一个“圆”字的同音字,象

征着团圆、美满、吉祥、和睦的家庭,所以人们多取其意,这一天

要吃元宵。

灯会在夜间举行,一般从正月初十开始就行动起来,人人动手,家

家户户扎花灯、点花灯,特别是到了元宵节的夜晚时分,更是举烛

张灯,结彩为戏,供人观赏,所以元宵节又称“灯节”。在明清时,

花灯的样式最为繁多,数不胜数。现在政府、民间都会组织大型灯会。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相传爱国诗人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怀

抱石头投汨罗江自尽,两岸百姓知道后,纷纷划船打捞他的尸体,

并向江中投放粽子,使鱼虾饱食后不吃他的尸体。此传说历代沿袭

下来,演变成如今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节日的习俗礼仪有:

挂菖蒲、艾叶:民间特别是农村家庭,门窗上要挂菖蒲、艾叶,用

以驱鬼辟邪保平安。虽然这是迷信,但因艾叶、菖蒲具有杀虫、驱寒、消毒之用,故这一习俗一直保持下来,城乡许多家庭都在这一

日采集艾叶,以备常年家用。

吃大蒜头、喝雄黄酒:

端午节,家庭要备一桌丰盛于平日的饭菜,全家共享。这一餐习惯

上要吃大蒜头煮肉,喝雄黄酒。大人会在不能喝酒的孩子额头上沾

上雄黄,或画一个“王字”,去病消灾。这种习俗在现代城市已逐渐

被人遗忘。

吃粽子:端午节吃粽是我国民间长久盛行的习俗。早在1300多年

前的唐朝,吃粽已经流行。在湖南岳阳、益阳一带,端午还兴吃麻花,当地把它称“油绞”,女婿去丈母娘家拜节,也要提一串麻花。

据说,吃麻花也是为了纪念屈原。

赛龙舟:当时楚人因合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

拯救,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

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

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

珑夺目。

中秋节

农历八月正好在秋季的中间,古人谓“仲秋”,八月十五又在“仲秋”

之中,所以称“中秋”,恰逢此日又与月有关的“中秋节”就有了许多

别称:“八月节”、“八月半”、“月节”、“月夕”,继而引申为以圆月

为象征的“团圆节”。人们邀请亲朋好友,夜饮玩月,连回娘家的媳

妇这天都必须返还夫家。

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亮的小饼子,即“月饼”。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

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

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阖家团圆。

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又名重九节、登高节、菊花节、茱萸节。我国古代把九定为阳数,农历九月九日,月日并阳,

两阳相重,两九相叠,故名“重阳”,又名“重九”。

每到这一天,人们出游登高,赏菊花,饮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阳糕。时至今日,一些地区仍保存着这种风俗。政府还把重阳节定为“敬老节”,向老年人表达敬意之情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等。

冬至与腊月

冬至是我国的一个重要节气,时间是12月22日或23日。过了冬至,我国大部分地区将进入最寒冷的时期。俗话说:“冬至大如年。”古代,在这一天有祭天、祭祖、拜贺、食百味馄饨等习俗,今天人

们也在这一天祭祀先祖。

腊月为腊月初八,有吃“腊八粥”的风俗。

我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下面按照日期次序,将每个传统

节日的日期、相关习俗、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供楼主参阅。

1.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公历2月2日)。除夕人们往往通宵

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

带图案的新衣。描写除夕的诗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2月3日)。春节习俗,一般以吃

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

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

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

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描写春节的诗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17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

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

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

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

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公历4月5日)。清明节的习俗是丰

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

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6日)。这一天的活动现在

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

二红。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6日)。七夕节是我国传统

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

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

人喜爱。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7.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公历9月12日)。中秋祭月,在我

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

成轻松的欢娱。“民间拜月”则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

月寄情。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

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8.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公历10月5日)。重阳节有登高的

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

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赏菊赋诗、插茱萸、吃重阳糕

等风俗。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分的含义是什么-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春分的含义是什么-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春分-二十四节气 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在每年的3月19日~22日,这时太阳到达黄经0°。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另《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所以,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二十四节气表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1月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我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 3月19日~22日是二十四节气的春分,太阳运行到黄经0度(春分点)时

开始春分节气。分者半也,这一天为春季的一半,故叫春分。春分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其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开始昼长夜短。 春分节气,东亚大槽明显减弱,西风带槽脊活动明显增多,蒙古到东北地区常有低压活动和气旋发展,低压移动引导冷空气南下,北方地区多大风和扬沙天气。当长波槽东移,受冷暖气团交汇影响,会出现连续阴雨和倒春寒天气。 春分时节,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区和北纬45°以北的地区外,全国各地日平均气温均稳定升达0℃以上,严寒已经逝去,气温回升较快,尤其是华北地区和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几乎与多雨的沿江江南地区同时升达10℃以上而进入明媚的春季。辽阔的大地上,岸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桃红李白迎春黄。而华南地区更是一派暮春景象。从气候规律说,这时江南的降水迅速增多,进入春季“桃花汛”期;在“春雨贵如油”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广大地区降水依然很少,抗御春旱的威胁是农业生产上的主要问题。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北方春季少雨的地区要抓紧春灌,浇好拔节水,施好拔节肥,注意防御晚霜冻害;南方仍需继续搞好排涝防渍工作。江南早稻育秧和江淮地区早稻薄膜育秧工作已经开始,早春天气冷暖变化频繁,要注意

小学一年级关于惊蛰的手抄报内容(最新)

小学一年级关于惊蛰的手抄报内容篇一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丁,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惊蛰,为干支历卯月的起始;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万物出乎震,乃生发之象。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 惊蛰在二十四节气中,是反映自然生物在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很重视惊蛰这个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节令。 惊蛰就是春天的第一声惊雷,所谓“春雷惊百虫”,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一岁十二个月建,每月对应一卦,卯月(包括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对应的是雷天大壮一卦;大壮卦的卦象就是天上开始打雷了,雷在天上响,非常形象。 惊蛰是卯月之始,“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代表着生机;所以卯月(二月)也是能量迸发的月份,一年春耕由此开始了。 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气候进程看,“惊蛰始雷”仅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自然节律相吻合。 小学一年级关于惊蛰的手抄报内容篇二 1、惊蛰节到,大地苏醒,万物回春,春季养生,最最重要,天气多变,冷增热减,提高免疫,细菌远离,多吃水果,润喉润肺,多做锻炼,强身健体,祝你健康,快乐无比。 2、惊蛰节到,祝福送到,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养生最重要,天气多变注意风寒,忽冷忽热随时增减,吃梨润肺身体康健,早睡早起多做锻炼,祝你快乐,开心无边。 3、"一年之计在于春,惊蜇节气定收益,农民朋友把地耕,工人朋友开机忙,惊蜇有了好开头,今年丰收在眼前。祝愿朋友惊蜇有个好好计划。" 4、惊蛰节气,雨水增多,祝福你:工作生活,风调雨顺;爱情事业,春风化雨;好运快乐,绵绵细雨;健康财富,滂沱大雨。 5、惊蛰来,天回暖,冷热交替衣别换,忽寒忽冷易感冒,春捂看来很重要,饮食方面要注意,多食发物肝气旺,少酸多甜温养脾,惊蛰养生要搞好,一年四季健康绕!

关于地方特色的 民俗文化

关于“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专题的考点解读与辅导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明确规定: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而语文中考“考试说明”对这方面的要求是:“关注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提高民俗文化素养。” 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应该指:当地的名胜古迹、旅游特色、传统节日、民俗风情、习俗习惯、非物遗产等等内容。这个专题属于“语文实践活动”的范畴,主要考查学生的表述能力,当然也有可能考查学生的选择判断能力以及对民俗文化知识的识记能力。 这个专题常见的命题形式有以下三种类型: A.表述题:设置成简答题,考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答案。 【例】(2007年来宾市语文中考题) 近年来,来宾市以她丰富的文化资源吸引着四海宾朋。中央电视台特意为她拍摄了系列专集《走遍中国——来宾》,展示了她独特的文化魅力。奇石文化是来宾文化的一株奇葩。请你阅读下面材料,为来宾奇石拟一则广告语。(15字以内,2分) 来宾奇石形、色、质、纹、声五大要素俱全。其形千姿百态,其色瑰丽璀璨,其质晶莹坚硬,其纹清晰如雕,其声宛如洪钟。这些奇石小者仅几克,大者迭数吨,都各领风骚。形像人物者,惟妙惟肖;形像动物者,若奔若飞;形像景物者,似画似诗。 广告语: B.选择题:提供可以选择的项,考生作出正确的判断。 【例】(2007年福州市语文中考题) 下面是福州市“城市名片”对联征集活动的获奖作品,其下联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是()上联:商贸繁荣两塔擎天光禹域 下联:三山载福毓榕城 A.人杰地灵 B.四季如春 C.人文鼎盛 D.海西明珠C.填空题:题干中有相关的提示语,考生根据提示语,填出符合要求的答案。一般情况下,这类题型多考查当地民俗文化的基本常识,或者名胜古迹中的对联等。 【例】(2007年南京市中考题)阅读下面画线句,按要求回答问题。(结合文段考查。题目有删改) 端午节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墨汁,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 (1)分别写出句中隐含的历史故事和传统习俗。 历史故事: 传统习俗: 纵观这些题型,在命题上,它们可以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也可以是填空题的形式命题。但更多的是以纯表述题的形式出现,值得注意的是,当它以这种形式出现时,大多数情况是结合现代文语段阅读设题,而考生在回答问题时必须要结合语段内容,因为问题的设置与语段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2008年中考题中就很有可能出现富有柳州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的考题。下面就逐个举例说明: 一、柳侯公园与柳宗元文化 【命题角度】 (1)结合某个景点谈柳宗元 (2)与柳宗元有关的文言文或现代文语段导游词 【命题形式】表述题。出于强调考生的独特感受,尊重考生的个性差异等方面的考虑,这些题目的答案一般都是多元化的。 【题型示例】 1.请把你认为柳侯祠中最有特色的景点介绍给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 2.阅读余秋雨《柳侯祠》,回答问题。(问题,略。文章见七年级上〈阅读〉读本) 3.下列是柳宗元衣冠冢和柳侯祠大门的对联,请选出正确的搭配。 (1)无私济世世兴矣, (2)山水来归黄蕉丹荔, A.春秋报事福我寿民B.有德于民民祀之 4.柳侯祠内,堂中并立的两块“荔子碑”引人注目。请结合你所了解的柳宗元和荔子碑的情况,写一则导游词。 二、龙潭公园与环保(旅游)文化 【命题角度】 (1)生态环境保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景点介绍 (3)导游词 【命题形式】表述题。出于强调考生的独特感受,尊重考生的个性差异等方面的考虑,这些题目的答案一般都是多元化的。 【题型示例】 1.龙潭公园免费开放后,出现一些不文明、非环保的现象。为了让市民与龙潭公园的关系更和谐,请你向有关部门提一两条解决这种“不和谐”现象的合理化建议。 2.龙潭风雨桥、鼓楼、雷塘庙、美女照镜……你最喜欢哪一个景点?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景点向四海宾朋作介绍。 3.选择你最熟悉的一个景点,写一段导游词。 三、百里柳江与碧水蓝天工程 【命题角度】 (1)向环保部门提合理化建议 (2)建设“百里柳江”的建议 (3)营造碧水蓝天工程的宣传标语或广告语

4二十四节气—春分

二十四节气——《春分》 一、活动由来: 春分是指二十四节气中第四个节气,即太阳位于黄 经0°(春分点)时。于公历3月20日或3月21日交 节。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此后太阳直射点继 续北移,故春分也称“升分”。古时又称为“日中”、 “日夜分”、“仲春之月”。春分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气,它不仅有天文学上的意义: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春分时,从理论上说,全球昼夜等长,春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各地夜渐长昼渐短。春分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春分之后,北极附近开始极昼,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结束,极夜开始,范围渐大。 春分一到,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此时也是早稻的播种期。 二、思维导图: 三、活动时间:2019年2月

四、活动地点:艾思坦实验幼儿园 《春分课程教案》小班 教学方案

活动流程: 一、导入 1.谈话活动:你们喜欢区域活动吗? 2.介绍新朋友,今天带来了蛋宝宝。把它带进区域想办法让蛋宝宝 站起来。“蛋宝宝天天躺着,它今天想站起来,我们能帮它吗?” 3.要求活动时保持安静,专心操作、探索,不影响别人。遇到困难, 不怕失败,不轻易放弃。 4.播放音乐,进行游戏活动 二、幼儿自主活动 1.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进入 活动区域活动 2.教师观察幼儿的活动,对个别幼 儿进行适时地指导。鼓励幼儿大 胆尝试,探索。及时捕捉幼儿的 创造表现,给予肯定。 3.发现幼儿遇到困难想放弃时,给予适时的指导,争取取得成功 三、活动结束 1.师生交流,讨论哪些习惯好哪些不好 2.让幼儿展示、介绍作品,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功感,并分享自 己的快乐和别人的快乐,并引导幼儿大胆的表达自己的作品 3.请幼儿讲讲活动中有没有遇到困难,遇到了怎么做的。估计大家 遇到困难不要放弃,想办法克服,就会学到更大的本领。 4.共同收拾各类玩教具。 四、活动延伸 1.把今天学到的本领和得到的快乐,回到家里分享给爸爸妈妈。

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

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 来源:| 发布日期:2008-06-24 | 浏览(231)人次| 投稿| 收藏] 信息中心 萧放 民俗文化是民众的生活文化,它与民众所处的特定的自然、人文环境紧密相关。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农耕生产为主业的社会,因而围绕着农耕生活累积形成的中国民俗具有一种大农业的特点。中国还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民俗具有独特的民族气质。中国民俗文化特征主要有以下表现: 多元性与复合性中国民俗因为民族文化的关系呈现出多元复合的性格特征。中国自立国之始,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形成今天56个民族共处的状态。在中华各民族的不断融合中,民族习俗被接纳到中华文化体系之中,但程度不一地保存着各自的民俗特性,从而丰富了中国的民俗文化。 中国民俗的多元特性不仅体现在各民族不同习俗上,还表现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民俗共存上。既有繁华的都市民俗,也有古朴的乡村民俗,还有部分地区不同程度地保持着原始的民俗生活形态。在中国统一的地域空间共存着不同性质的民俗文化,体现了中国民俗的多元特性。 我们在探讨中国民俗多元性特点时,不能忘记中国民俗的另一特性即复合性。多元性与复合性紧密相关。中华文化向以包容四方的气象著称于世,其中民俗涵化之功甚伟。自古及今民族文化的融合,首先是民俗层面的接纳,民俗化人于细微处,却影响深远。汉俗中复合了不少少数民族习俗,可以说从来就没有纯粹意义的汉俗,只有民俗复合时间的早晚而已。同样,现存的各少数民族也程度不一地受到汉俗影响。 阶层性与地方性首先看阶层性,这是就社会民俗的纵向分布而言。中国传统社会中,处于社会中下层的广大民众,是民俗文化的主要创造者和承载者,因此民俗文化主要体现了他们的认识与思想要求,具有较强的民间性特点。不仅中下层社会相较于上层社会有着层位的差别,就是中下层社会部亦有着民俗差异。农民与手工业者是物质财富的直接创造者,因此形成了淳朴、节俭、勤劳的民俗本色。而属于中层社会的商人与城市平民,他们的民俗观念与民俗行为有着自己的层位特色,在行业的竞争与酬对中,他们逐渐养成铺、浮靡、好新慕异的风尚。居于社会支配地位的达官贵人,他们拥有明显区别于社会中下层的生活方式,因此有着不同的生活习俗。当然,在传统社会中,各阶层之间仍然有着部分具有共同意义的习俗。 其次是地方性,这是就民俗的区位性特点而言。除了中华民族文化大传统之外,各个地方依自己的特殊生境形成了服务地方的文化小传统。乡民的生活文化具有明显的地方性,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还有一种说法是“百里而

关于春分节气的谚语

关于春分节气的谚语 本文是关于好词好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关于春分节气的谚语 1、春分降雪春播寒。 2、清明:清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植树造林种甜菜,水稻育秧选好种。 3、雨浇上元灯,日晒清明日:上元日下雨,清明定放晴。 4、春曝死鬼,夏雾做大水:春天降雾会放晴,夏天降雾会雨涝成灾。 5、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6、惊蛰闻雷米似泥:惊蛰日打雷,表示节气无误,风调雨顺,稻丰收,米价便宜。 7、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 8、春分有雨是丰年。 9、立春晴,雨水均。 10、春寒雨若泉,冬寒雨四散:春天气温低则多雨,冬天气温低雨反而少。 11、春分:春分风多雨水少,土地解冻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麦返青把水浇。 12、年逢双春雨水多,年逢双春好种田。

13、春分前好布田,春分后好种豆:这是台湾北部的农业现象,南部则比较早。 14、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15、春分前冷,春分后暖;春分前暖,春分后冷。 16、惊蛰:惊蛰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冬麦镇压来保墒,耕地耙耘种春麦。 17、雨水日下雨,预兆成丰收。 18、春分阴雨天,春季雨不歇。 19、春分大风夏至雨。 20、腊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 21、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 22、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 23、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 24、春分秋分,昼夜平分。 25、正月展春流:立春以后,潮汐海流加大。 26、“春分南风,先雨后旱” 27、立春打雷,十处猪栏九处空:表示六畜不安。 28、春分西风多阴雨。 29、谷雨:谷雨雪断霜未断,杂粮播种莫迟延,家燕归来淌头水,苗圃枝接耕果园。 30、春分,日暝封分:春分日昼夜各为十二小时。 31、立春赶春气:立春之后万象回春,稻田、池塘等水面开始

中国民俗传统婚礼的特点

中国民俗传统婚礼的特点 弘扬中国民俗文化,倡导时尚健康婚礼 什么是婚礼司仪:主持与主持人:(执事) 1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在接人待宾方面是很讲礼仪的。婚礼司仪是结婚典礼的主持人,他是近似相声、文艺节目主持演说表演行业朗诵诸多艺术的综合艺术。 好的婚礼主持要侃侃而谈,知识渊博、风度潇洒、仪表堂堂;同时能引曲释疑、说学逗唱,诙谐风趣、雅而不淡,笑而不脏、司仪应该像一位仪表端庄的报幕员一样,把整个婚礼贯穿起来,渲染出喜庆气氛。他有时超过一般的相声,可称为黑土地文化中的一绝。 2.主持与主持人的区别……。 3执事……。传统、红白喜事…… 4主持人的重要性与责任。 ……。人生,三个字“生”“偶”“死”。 瞬间……。 一个时尚、健康、难忘的婚礼、婚典,仪式当然是最隆重和必不可少的一幕,因此主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5婚庆主持人应具备五气:霸、福、运、喜、匪。 传统、中式婚礼需备物品及场地 中式突出一个“红”字……。 场地当红不让,红色是最饱满最明快的色彩,是最豪放最浓烈的色彩,是最喜庆最美好的色彩,是最醒目最性感的色彩,红色的审美意义也是功不可没。中国传统文化赋予红色很多意义.古代美人必然是“红杉翠袖”“红螺轻纱”“红袖添香”在东方,红色象征喜庆和吉祥;红色象征爱情和渴望,在婚礼上,红色更是不可代替的颜色,下意识中,所有中国姑娘都梦想红色婚礼裙子和喜轿,红色是民族式婚礼的永恒色彩。红色显得热烈充满活力,婚礼现场以红绸花或红灯笼装饰,中国传统的宫灯极具民族风情。 大红“喜”字,红地毯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准备物品。 1新人服饰(伴郎、伴娘可随意) 2主持人服饰布掸、扇子、斗 3供桌、桌披、天地牌位、香炉……。 4四种干果(核桃、枣、栗子、花生) 5饺子(七个)(长寿面)供果等……。 6弓箭 7马鞍 8火盆 9苹果新郎手中拿(也可以手拿花瓶)交杯酒杯碗筷 10秤杆镜子 11舞台背景 四.中式花轿婚礼程序 1备马亮轿(准备阶段) 2新郎告假,向父母亲属长辈 3舞狮开场 4起轿迎亲(接亲) 5新娘家落轿迎亲

关于二十四节气歌手抄报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关于二十四节气歌手抄报 篇一:二十四节气手抄报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二十四节气意义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象征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降水量的则是:、、、、、、雪七个节气;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节气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 个节气。 ? ? ?二十四节气简介二十四节气是一个统称,其中包括十二个中气和十二个节气,中气和节气相间地排列。从起十二个中气分别是、、、、、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和

雨水,分属于十二个以地支排列的月份。春分后的节气是清明,其后的节气依次是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立春和惊蛰。 篇二:《二十四节气》小报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时间: 1月5日小寒;1月20日大寒;2月4日立春;2月18日雨水;3月5日惊蛰;3月20日春分;4月4日清明;4月20日谷雨;5月5日立夏;5月21日小满;6月5日芒种;6月21日夏至;7月7日小暑;7月23日大暑;8月7日立秋;8月23日处暑;9月7日白露;9月23日秋分;10月8日寒露;10月23日霜降;11月7日立冬;11月22日小雪;12月7日大雪;12月21日冬至。 —预备三班叶雨龙 篇三:二十四节气歌大全 (一)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 西园梅放立春先,

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各具特征的民俗民风 礼节往去 敬茶:到牧平易近野作客或正在旅游点上,客人或效劳蜜斯尾先会给来宾敬上一碗奶茶。来宾要微短起身用单脚或左脚来接,万万没有要用右脚来接,不然会被以为是没有懂礼仪。客人或效劳蜜斯斟茶时,来宾若没有念要茶,请用碗边悄悄把勺或壶嘴一撞,客人就马上会大白来宾的意图。客去敬茶是一种下尚的受今族传统礼节。正在受今汗青上不管是繁华之野借是穷贫之野,不管是上层社会借是布衣苍生,也不管正在外交上或正在野面,正在旅途,或正在其余所有场所,莫没有以茶为寒暄品。野外有客去,茶是必不成长的招待物。因而,牧平易近们款待主人,按例是先背高朋献上一碗奶茶,接着客人又端下去炒米战一年夜碗一年夜碗的奶油、奶豆腐战奶皮子等奶成品。 敬酒:斟酒敬客,是受今族待客的传统方法。他们以为琼浆是食物之精髓,五谷之结晶,拿没最名贵的食物敬献,是抒发草本牧人对主人的敬重战恋慕。通

常客人是将琼浆斟正在银碗、金杯或牛角杯外,托正在少少的哈达之上,唱起感人的受今族传统的敬酒歌,主人如果拉让没有饮酒,便会被以为是对客人瞧没有起,不肯以诚相待。来宾应随即接住酒,接酒后用知名指蘸酒背地、天、水炉标的目的点一高,以示敬奉地、天、水神。没有会饮酒也没有要委曲,否沾唇示意,暗示承受了客人圣洁的友情。接着脱摘平易近族衰拆的野庭妇女端去浑香扑鼻的奶酒招待主人,那也是受今族的传统礼仪。客人会用诗正常的言语劝酒:“近圆的主人请您喝一杯草本佳酿,那是咱们平易近族传统食物的菁华,也是咱们草本人平易近的薄意密意”。 敬神:受今平易近族的礼宴上有敬神的风俗。据《受今习俗鉴》形容,厨师把羊割成九个相称的肉块,“第一块祭地,第两块祭天、第三块求佛、第四块祭鬼,第五块给人,第六块祭山,第七块祭宅兆,第八块祭地盘战火神,第九块献给天子”。祭地则把肉扔背受今包上圆;祭天则扔进炉水之外;祭佛置于佛龛前;祭鬼置于包中;祭山则挂之于求奉的神树枝上,祭宅兆即祭原平易近族先人。置于包中,祭火神抛于河泊,最初祭成凶思汗,置于神龛前。那种风俗能够逃溯到今嫩的萨谦学,其崇敬多种神祗,此后受今族崇奉的喇嘛学又排泄了其今嫩的平

江西民俗文化

江西民俗文化 江西民俗文化发展概况 江西省位于长江中、下游交接地带的南岸,省内最大、最长的河流--赣江,自南而北纵贯全省,故而江西简称为赣。江西,山青水秀,素来为江南的“鱼米之乡” 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南宋理学大师朱熹、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等文化名人的故里,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文荟萃的地方,唐代诗人王勃在其千古名篇《滕王阁序》中,称江西为一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土地。江西省是我国开发历史较早的地区之一。从出土文物考证,可以上溯到距今一万年以前。据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记载,江西远在春秋以前时期地属“扬州”之域。“扬州”是传说中的上古九州之一,包括现在苏、浙、皖、赣、闽、粤。江西北部则属荆、扬两境,今鄱阳湖以东属扬州,以西属荆州。春秋、战国时期,江西全境先后分属吴、楚、越管辖。公元前 2 21 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江西大部分属九江郡。江西作为明确的行政区域建制,则始于汉高帝初年(约于公元前202 年),时设豫章郡(赣江原称豫章江),郡治南昌,下辖18 县,分别为南昌、庐陵、彭泽、鄱阳、馀汗、柴桑、赣、新淦、南城、宜春、雩都、艾、安平、海昏、历陵和建成等,分布地域为赣江、盱江、信江、修水、袁水沿岸,即与后来的江西省区大致相当。汉武帝时划全国为13 个监察区,称13 部州,

此时的江西属扬州部。三国时,江西大部属扬州,南朝齐属江州,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 年)又置洪州总管府,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 年)分天下为十道,江西属江南道。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 年),增为十五道,原江南道分为东西两道,江南西道简称“江西”,江西之名也由此而来。两宋时期,江西的大部属江南西路,元朝开始确立行中书省制度(简称行省或省)。江西行省辖区远远大于今天的江西省区。除包括了今江西绝大部分地区外(原江西东北地区隶属于江浙行省),还包括了今天广东省的大部分。元行省下设路、直隶州、州(同县级行政机构)和县。明朝虽然基本上保留了元朝的省区建制,但改行中书省为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然称省),改路为府和改州为县。江西布政使司辖南昌、瑞州、饶州、南康、九江、广信、抚州、建昌、吉安、袁州、临江、赣州、南安13 府,下辖78 县,地域基本等同今天的江西省区。其时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为江西布政使司的最高行政机关,三司分别由中央直接节制,分权,互不统属。清代改江西布政使司为江西省,行政区域基本承袭明建制。民国时期,清朝的府、州、厅一律改为县。江西省共辖81 县。至1926 年北伐军进驻南昌时正式设南昌市。现全省面积为16.69 万平方公里,人口4200 万。行政区划有南昌、赣州、九江、萍乡、景德镇、新余、鹰潭、宜春、上饶、吉安、抚州等11 个设区市,99 个县(市、区),南昌市为江西省会。“六山一水二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这是江西地理轮廓的概括。境内周围群山环绕,中间丘陵起伏,北部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

二十四节气:春分的故事

二十四节气:春分的故事 晋朝的时候,战乱频繁,兵祸不断,百姓苦不堪言。但是秦岭深处的张家凹村,因为地处偏僻,倒也安享了多年太平。 村里有个叫吉文孝的,老实巴交,靠祖上留下来的三亩地过日子。吉文孝的妻子姓柳,夫妻俩有个儿子,取名吉宏成,聪明乖巧。一家人过得其乐融融。 哪知这一年春分的前几天,村上大户张豪天的管家宋狐狸突然登门,说张家打算重修祖坟,选中了吉文孝家那三 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 身时,祭坛突然“轰” 坛I临香,吉家祖地,专作祭堂。” 组织祭日的道士脸色突变,说:“ 们不能违背神意呀!” !”吉文孝急得满脸通红:“你,你们……!” ?建祭堂是关系到全村 “是呀是呀,这是神意!”“日神不可亵渎!”j‘天意难违,吉“神意?”?” !好,吉文孝,春分讲究竖鸡蛋,咱们不妨比一比:我代表神竖,如果竖不起来,证明是我搞鬼,任打任罚;如果你竖不起来,证明那确是神意,你敢吗?” “比就比!”吉文孝被他这么一激,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张豪天拍拍手,便有人拿来了鸡蛋。道士先竖,说也怪,三枚鸡蛋没多大工夫就全竖了起来。轮到吉文孝了,他连试几次,却一枚都没竖起来。 就这样,吉家祖传的三亩良田到了张豪天的手里,吉文孝又气又急,没过几天便病死了。吉柳氏想去县衙告状,可没人理她。就在她痛不欲生的时候,八岁的儿子吉宏成突然不见了。 转眼间,十年过去了,又到了春分时节。这天晚上,吉柳氏孤独地坐在小茅屋里,突然,“笃笃笃”传来了一阵敲门声。一个低低的声音传了进来:“娘,是我,宏成呀!”

“宏成?”吉柳氏腾地站起来,一把拉开了门。门外,一个军官打扮的年轻人出现在她眼前,那脸庞分明跟当年的 吉文孝一样。吉柳氏浑身一颤,紧紧搂住了分散十年的儿子:“宏成,真的是你呀!你可回来了!” 母子相拥痛哭,过了许久,吉柳氏止住哭声,问:“儿呀,这些年你去了哪里?”吉宏成叹口气,说起了这些年的 经历:那年父亲死后,他整天盘算着如何为父报仇。没想到被宋狐狸打昏,丢进了大河。幸亏他命大,被人救了,他投了军,现在已经是一名军官了。 吉宏成对吉柳氏说:“娘,咱能报仇了,我已经把张豪天、宋狐狸还有那个臭道士抓住了,就等你一句话,咱想 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说着,吉宏成向外吼了一声:“押上来!”门一开,两个兵丁把五花大绑的宋狐狸押了进来。 吉柳氏哽咽着问道:“姓宋的,我家和你无冤无仇,你为啥要气死我男人又加害我儿子?”宋狐狸吓得脸色苍白: “夫人饶命,那些都是张豪天命小人干的! 没办法呀……” 吉柳氏恨恨地说:“把张豪天押进来!” 他:“宋狐狸什么都告诉我了,那都是真的?” 样?”吉柳氏怒喝道:“ 张豪天仰天大笑:“行得正坐得端? 百家? 胡人的力量,就凭他,怎么能动得了我 “ 张豪天说:“!你记住,不管是谁,欠下的债都是要还的!” “张豪天说的是真的吗?”吉宏成跪了下来:“娘,张家有势, !”吉柳氏扶起儿子,慢慢说:“娘知道你是为了报仇才出 ” 这一切来之不易,我不会放弃的。娘,你跟我走吧。”吉柳氏脸色变了:“孩子,你别忘了咱生是晋人,就是死了,骨 子里标的也是晋鬼呀!再说了,你爹,还有你的祖上,他们都埋在大晋,怎能一走了之呢?” 吉宏成嘿嘿一笑,说:“娘,人为活而生,何必为死而守?只要能过得扬眉吐气,管他身在何处?儿其实已经改了 姓名,如今叫石尚北!”吉柳氏呆住了,她知道,眼前的吉宏成已不是十年前自己那个乖巧伶俐的儿子了,自己劝不了他,更阻止不了他了。她木然点点头,喃喃道:“好啊,连名字也改了……” 天很快就亮了,人们突然发现,整个村子已经被军队团团围住。正惊慌间,宋狐狸敲着小锣村前村后喊了起来,要大家立即到祭堂去,赵国的石大将军要亲自带领大家拜日。 不到一顿饭工夫,全村人都集中到了祭堂前。祭台上,石大将军端坐正中,吉宏成傲立一旁。有眼尖的小声惊叫:“天哪,那不是吉文孝的儿子宏成吗?”“他不是死了吗?”“是呀,他怎么回来了?”台下顿时议论纷纷。

武汉民俗特色

朋友们从家乡来到我们这里旅游,我想大家最感兴趣的一定我们武汉当地的民俗文化,那么小导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我们武汉的一些特色习俗, 武汉民风淳朴, 又颇趋前卫、洒脱,并无多少拘泥压抑。“过早”、“宵夜”、“泡吧”、纳凉、玩水、“杀家麻雀”,怎么自在,武汉人就怎么活,图的是一种洒脱,讲的是活得有滋有味。 武汉人活的很实在,钱少也一样活的非常有滋味,大街小巷都是各种特色小吃,既便宜又实惠,让你一包口福,因而:过早”和宵夜已成为这座城市的一道风景线. 过早一词最早出现在清道光年间,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就是武汉人吃早饭的 俗称, 当年的“江湖码头”客来客往,行色匆匆,特定的社会氛围使武汉人养成户外“过早”的习惯。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加之三镇鼎立的特殊地理分布,无论是上班族还是上学族,都习惯于在沿途找一家熟悉的摊点“过早”,既快捷方便又经济实惠。武汉三镇的小吃店遍及大街小巷,品种丰富,兼具南北风味。既有油条、豆浆、热干面、豆皮、面窝、烧梅、汤包,也有牛肉线粉、炸酱面、山西刀削面、兰州拉面、豆丝、锅贴饺、汤元。大多生意兴隆,食客盈门。据匡算,武汉经营早点的达10多万之众。其中,武昌户部巷的早点一条街,最具特色。 人们忙碌一天后,多习惯于在晚间,尤其是夏秋酷暑季节,结伴而聚,在街头广场、公园纳凉,或谈天说地,或参与街舞。年轻小伙、姑娘喜欢“泡吧”,三五成群,到各种小酒吧喝喝咖啡、斗几把“地主”,也有不少去江滩迪吧一条街蹦迪的。玩够了,肚子饿了,便有了“宵夜”的习俗。“宵夜”已成为武汉夜色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最具特色的是汉口的吉庆街、精武路、堤角,武昌的首义园等。这些地方既非清静的茶馆,亦非高档的餐厅,人们尽可以自由自在地围坐桌前,边喝啤酒,边吃麻辣虾球、精武鸭脖、牛骨头,喝高兴了还可以扯起嗓门大喊大叫。间有卖花的、照相的、画像的、拉琴卖唱的穿梭桌间,构成了一幅民俗风景图。许多来汉出差、旅游的外地客,也纷纷加入“过早”、“宵夜”的行列,从中品味大众百姓的生活乐趣。 武汉夏季异常炎热,素有“火炉”之称。故武汉人有纳凉、玩水的习俗。过去纳凉多为听书看戏,现已成为群众性的广场文化活动。每至夜晚,在街头、广场、公园纳凉的人们就聚集一起,扭秧歌、拉琴、唱戏、赛歌、说相声、听鼓书、讲评书,自娱自乐,其乐陶陶。还有文化部门组织的专场电影、歌舞、戏剧,或图书夜市、交谊舞会等。这些活动称为“武汉之夏”。 所谓玩水即游泳泅水。武汉拥江抱湖,四处都是天然的游泳场,故大多数人都习水性,有的甚至从小就是在水里泡大的。武汉民间自古就流行泅水活动,现代游泳运动更是普及,横渡长江已成为一大传统。毛泽东生前17次畅游武汉长江,使这一民间传统在人们心中更为根深蒂固。目前其已演变成为一个国际性的抢渡长江游泳活动,吸引了许多国内外的游泳好手一显身手。 汉口旧俗元宵节赏灯。每届元宵,扎灯的、卖灯的、玩灯的、赏灯的,人人忙碌,以四官殿元宵灯节为最盛。“元宵节一到,锣鼓喧天,鞭炮震耳,各路龙

中国古代文化现象之二十四节气

中国古代文化现象之二十四节气 节气简介 二十四节气以自然季节现象和农业活动相结合为内容。把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结合起来,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给每个等份起名。其名称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后人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由于古代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节气历史 早在周朝和春秋时代就用"土圭"测日影办法而定夏至、冬至、春分、秋分。以后节气被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名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在《淮南子天文训》中明确有了现在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斗指子则冬至,音比黄钟。加十五日指癸则小寒,音比应钟。加十五日指丑是大寒,音比无射。加十五日指报德之维,则越阴在地,故曰距日冬至四十六日而立春,阳气冻解,音比南吕。加十五日指寅则雨水,音比夷则。加十五日指甲则雷惊蛰,音比林钟。加十五日指卯中绳,

节气划分 其实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又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它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把黄道分成24个等份,每等份各占黄经15°。 从节气的含意可知,二十四节气可分为四类,即: (1)小暑、大

二十四节气之春分养生篇

二十四节气之春分养生篇 3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一个“分”字道出了昼夜、寒暑的界限。这时太阳黄经为0度,太阳的位置在赤道上方。农历书中记载“斗指壬为春分,约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当春之半,故名为春分。” 春分日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南北半球昼夜相等。从这一天起,太阳直射位置渐向北移,南北半球昼夜长短也随之而变,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与之相反。春分一到,雨水明显增多,我国平均地温已稳定通过10度,这是气候学上所定义的春季温度。而春分节气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此时也是早稻的播种期。各地农谚对春分有不同的说法:山东有谚语“春分日植树木,是日晴,则万物不成”;湖北有“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广东有谚语“春分在前,斗米斗钱”。欧阳修对春分也曾有过一段精彩的描述:“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无论南方北方,春分节气都是春意融融的大好时节,我国的台湾省更是兰花盛开的时候。 由于春分节气平分了昼夜、寒暑,人们在保健养生时应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斯大林有言:“物体相对静止的可能性,暂时平衡的可能性,是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因而也是生命的根本条件”。我们为了求得这种“暂时平衡状态”的“生命的根本条件”,对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就成为养生的一条重要法则,这一法则无论在精神、

饮食、起居等方面的调摄上,还是在自我保健和药物的使用上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在养生中如何运用阴阳平衡规律,协调机体功能,达到机体内外的平衡状态,使人体这一有机的整体始终保持一种相对平静、平衡的状态是养生保健的根本。 《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是说人体应该根据不同时期的阴阳状况,使“内在运动”也就是脏腑、气血、精气的生理运动,与“外在运动”即脑力、体力和体育运动和谐一致,保持“供销”关系的平衡。避免不适当运动的出现而破坏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加速人体某些器官的损伤和生理功能的失调,进而引起疾病的发生,缩短人的生命。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的生命在活动过程中,由于新陈代谢的不协调,可导致体内某些元素的不平衡状态的出现,即有些元素的积累超量,有些元素的含量不足致使早衰和疾病的发生。而一些非感染性疾病都与人体元素平衡失调有关。如当前在世界上危害人类健康最大的心血管病和癌症的产生,都与体内物质交换平衡失调密切相关,究其原因,无一不是阴阳失调之故。平衡保健理论研究认为,在人生不同的年龄段里,根据不同的生理特点,调整相应的饮食结构,补充必要的微量元素,维持体内各种元素的平衡,将会有益于我们人类健康。 《素问·骨空论》:“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传统饮食养生与中医治疗均可概括为补虚、泻实两方面。如益气、养血、滋阴、助阳、填精、生津为补虚;解表、清热、利水、泻下、祛寒、去风、燥湿等方面则可视为泻实。中医养生实践证明,无论补或泻,

春分节气的含义

春分节气的含义 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在每年的3月19日~22日,这时太阳到达黄经0°。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另《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所以,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我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 3月19日~22日是二十四节气的春分,太阳运行到黄经0度(春分点)时开始春分节气。分者半也,这一天为春季的一半,故叫春分。春分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其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开始昼长夜短。 春分节气,东亚大槽明显减弱,西风带槽脊活动明显增多,蒙古到东北地区常有低压活动和气旋发展,低压移动引导冷空气南下,北方地区多大风和扬沙天气。当长波槽东移,受冷暖气团交汇影响,会出现连续阴雨和倒春寒天气。 春分时节,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区和北纬45°以北的地区外,全国各地日平均气温均稳定升达0℃以上,严寒已经逝去,气温回升较快,尤其是华北地区和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几乎与多雨的沿江江

南地区同时升达10℃以上而进入明媚的春季。辽阔的大地上,岸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桃红李白迎春黄。而华南地区更是一派暮春景象。从气候规律说,这时江南的降水迅速增多,进入春季“桃花汛”期;在“春雨贵如油”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广大地区降水依然很少,抗御春旱的威胁是农业生产上的主要问题。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北方春季少雨的地区要抓紧春灌,浇好拔节水,施好拔节肥,注意防御晚霜冻害;南方仍需继续搞好排涝防渍工作。江南早稻育秧和江淮地区早稻薄膜育秧工作已经开始,早春天气冷暖变化频繁,要注意在冷空气来临时浸种催芽,冷空气结束时抢晴播种。群众经验说:“冷尾暖头,下秧不愁。”要根据天气情况,争取播后有3—5个晴天,以保一播全苗。春茶已开始抽芽,应及时追施速效肥料,防治病虫害,力争茶叶丰产优质。 “二月惊蛰又春分,种树施肥耕地深。”春分也是植树造林的极好时机,古诗就有“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之句。在火热的农忙季节,要继续用我们的双手去绿化祖国山河,美化我们的环境。 春分是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之一。我国古代习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则处于各季的中间。春分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昼夜时间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称为“日夜分”,民间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的谚语。 春分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华中

春分节气的祝福词

春分节气的祝福词 这篇关于春分节气的祝福词的文章,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春分到啦,整整冬眠了一个冬天的你还在打瞌睡啊,快起来活动你那虎背熊腰,要去抓鱼啦,要不然就被活熊取胆啦。祝雄起! 2.新年的问候,我不是第一,那春分的问候,我要抢做第一,我要抢在新年的第一个节气,让你在倾听到我甜美的声音,为了达成我的目标,你就把我的声音设置成你的起床铃声吧。 3.佩戴幸福胸章,发你快乐证书,奖你健康奖杯,记录甜蜜 人生,春分时节,一场祝福与时间的竞争,你永远要拿* 第一。 4.春分到,祝你:事业春风得意,家庭春暖花开,爱情满园春色,心情春风拂面,健康春意盎然,幸福春满人间,财富春潮涌动! 5.编辑一条短信我用一分钟,发送一款问候我用一秒钟,流览一次祝福你用你一刻,传递一句心声我用我一生,朋友春分快乐。 6.春分送你一首歌,让你的疲惫消除春分送你一瓶酒,让你的愁绪溜走。春分送你花枕头,让你的梦想成真。春分送你最美的祝福:希望你快乐轻松!

7.湛蓝湛蓝的天空,妖娆娇艳的繁花,五彩缤纷的童话,活力无限的生活,悄悄萌发的希望,豪情满志的展望,春分时节,放飞梦想,祝你安康。 8?阳光明媚春分到,好运开始把你绕,烦恼忧愁一边靠,财神将你来拥抱,在家就能接喜报,职位步步在升高,日子越过越美好,一天更比一天好! 9.春晓,晓春,处处绿杨芳草;美景,景美,处处欢声笑语;人美,美人,处处百花争艳;春回,回春,共祝六合同春。春分,祝福,愿你幸福天长。 10.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我把短信当成饭,手机当成碗,端到你眼前,送到你嘴边,祝你春天好气象,万物皆顺心,事事好运气,天天好心情! 11.江南春雪最有情,化雪多数有晴空。艳阳高照不觉 冷,青瓦残雪惹人疼。消雪有声好入梦,水滴阶前到天明。 坐拥衾被忆朦胧,春分时节念君情! 12.春分好时节,愿你抱着平安,拥着健康,揣着幸福,携着快乐,带着甜蜜,牵着财运,拽着吉祥,迈入一个又一个明媚的明天,快乐度过每一天! 13.今天春分,愿你有份好心情,让夕阳给你送来美景,色彩斑斓,云霞满天;星辰给你送去贺礼,星光闪烁,流萤点点;晚风为你带去问候,天天开心! 14.春分啦,万物回春,生机盎然啦,草绿了,鸟叫了,穿

满族的特色风俗习惯

满族的特色风俗习惯 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 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农历10月31日,太宗皇帝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而后,把每年的阳历12月3日定为'颁金节'。 上元节:即正月十五日,俗称“元宵节”。同汉族一样,满族也有元宵挂彩灯和吃元宵的习俗。 走百病:满族妇女的节日。一般在正月十六日。当晚,妇女们三五成群,结伴远洲,或走沙滚冰,或嬉戏欢闹,叫做“走百病”。 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日”。当日晨,满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弯曲如龙,故称“引龙”。然后在院中举行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全家人还要吃“龙须面”和“龙鳞饼”。妇女们这天不能做针线活。 清明节:上坟祭祖时不像汉族纸钱后在坟顶上压钱,而是在坟上插“佛朵”。“佛朵”是满语,译为汉语为“柳”或“柳枝”。根据满族信仰,柳是人的始祖,人是柳的子孙,为表明后继有人,要在坟上插柳。 端午节:满族过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其风俗与汉族相同。 中元节:满族以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也视为超度亡灵的“鬼节”。届时,各处寺院设立道场,燃灯念经,要举行各种超度仪式。 中秋节:满族人家过中秋节也吃“团圆饭”。此外,月亮初升之际,还要供月。即在院内西侧向东摆一架木屏风,屏风上挂有鸡冠花、毛豆枝、鲜藕等,为供月兔之用。屏风前摆一张八仙桌,桌上供一大月饼。祭时,焚香磕头,妇女先拜,男人后拜。

腊八节:满族人家腊月初八要泡“腊八醋”和煮“腊八肉”。除全家人吃外还要分送亲友。 小年:满族过小年的习俗与汉族相同。腊月二十三日为“小年”。届时家家户户要祭祀灶神,俗称“送灶王爷”。 满族风俗 满族妇女是脚穿旗鞋,身着旗袍,头带旗头;满族男子一般也是穿长袍,只是长袍外面常罩上一件坎肩(马甲)。 满族的女式旗鞋,称为“寸子鞋”,亦称“马蹄底鞋”。鞋底中间即脚心部位嵌上3寸多厚的木头,用细白布包上,木跟不着地的地方,常用刺绣或穿珠加以装饰,因鞋底平面呈马蹄形,所以得名;还有一种鞋的底面呈花盆形状,称为“花盆底鞋”;老年妇女和劳动妇女所穿旗鞋以平木为底,称为平底绣花鞋,亦称“网云子鞋”。满族的女鞋,表面都有绣花,而袜子多为布质,袜底也纳有花纹。 男式旗鞋是满族及爱新觉罗家族具有民族特色的鞋,又叫“兀拉”,是用兽皮或家畜皮制成。帮底相连,形状前平后圆,口方,前脸上聚皮纳褶,四周安有六个小耳,穿皮条或麻绳系紧。冬季鞋内放兀拉草,轻便、暖和。贵族则穿靴,上朝穿方头朝靴,平时穿一种薄底短筒轻便靴,俗称“快靴”,也叫“爬山虎靴”。还有一种家制布鞋,大多是厚底、素帮、圆口或方口式,鞋脸上镶着皮条制成的单梁或双梁。 旗袍是满族最有特色的服装。满语为“衣介”,也就是长袍的意思。男子的旗袍是无领(也有圆领的)捻襟、窄袖(也称箭袖、马蹄袖)扣绊、两面或四面开衩、束带。箭袖或马蹄袖,平时挽起,冬季打猎或作战时放下,覆盖手背,用以御寒,后来成为清朝礼节中的一个规定动作。开衩本是为了上下马方便,后成了区分等级的标志。皇族宗室开四衩,官吏士俗开两衩。还有一种便服,不开衩的袍,俗称“一裹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