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钢筋的计算方法

梁钢筋的计算方法
梁钢筋的计算方法

梁钢筋的计算方法

通常情况下梁的钢筋种类

上:上部通长筋

中:侧面纵向钢筋——构造或抗扭

下:下部钢筋(通长筋或不通长)

左:左支座钢筋

中:架立钢筋或跨中钢筋

右:右支座钢筋

箍筋

附加钢筋:吊筋、次梁加筋、加腋钢筋

(1)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1)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2)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1)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2)抗扭钢筋:净跨长+2*锚固长度(同框架梁下部纵筋)

注:当hw≥450时,在梁的两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纵向构造钢筋间距a≤200;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mm,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d+2×11.9d(抗震弯钩值)(只拉住主筋)拉筋根数=((净跨长-50*2)/非加密区间距*2+1))*排数。

注:拉筋根数计算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d+梁高-2×保护层+2d)*2+2×11.9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50)/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四舍五入(其中:一级抗震加密区≥2Hb≥500,Hb为梁截面高度;二至四级抗震加密区≥1.5Hb≥500。)。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受力主筋外边缘到混凝土表面距离)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

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

吊筋长度=2*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斜段长度=(梁高-2

保护层厚度)/正弦。当框梁高度>800mm,夹角=60°;≤800mm,夹角=45°。

8、架立筋

架立筋长度=净跨长-净跨长/3*2+150*2

注:当梁的上部既有通长筋又有架立筋时,其中架立筋的搭接长度为150.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

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

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

注:中间支座下部钢筋锚固长度=max{0.5hc+5d,lae}。

三、尾跨钢筋计算

类似首跨钢筋计算

四、悬臂跨钢筋计算

1、主筋

1)1#钢筋长度=锚固长度+净跨长-保护层厚度+12d

2)2#钢筋按实际图纸进行计算

3)3#钢筋长度=0.75*净跨长+锚固长度

4)4#钢筋长度=12d+净跨长-保护层厚度

2、箍筋

(1)如果悬臂跨的截面为变截面,这时我们要同时输入其端部截面尺寸与根部梁高,这主要会影响悬臂梁截面的箍筋的长度计算,上部钢筋存在斜长的时候,斜段的高度及下部钢筋的长度;如果没有发生变截面的情况,我们只需在“截面”输入其端部尺寸即可。

(2)悬臂梁的箍筋根数计算时应不减去次梁的宽度;根据修定版03G101-1的66页。

(2)其他梁

一、非框架梁

在03G101-1中,对于非框架梁的配筋简单的解释,与框架梁钢筋处理的不同之处在于:

1、普通梁箍筋设置时不再区分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问题;

2、下部纵筋锚入支座只需12d;

3、上部纵筋锚入支座,不再考虑0.5Hc+5d的判断值;

4、支座负筋长度=Ln/5+max[La,支座宽-保护层+15d]。

未尽解释请参考03G101-1说明。

二、框支梁

1、框支梁的支座负筋的延伸长度为Ln/3;

2、下部纵筋端支座锚固值处理同框架梁;

3、上部纵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锚固长度=支座宽度-保护层+梁高-保护层+Lae,第二排主筋锚固长度≥Lae;

4、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锚,再横向弯折15d;

5、箍筋的加密范围为≥0.2Ln1≥1.5hb;

7、侧面构造钢筋与抗扭钢筋处理与框架梁一致。

钢筋算量过程计算实例

1梁筋 在钢筋的计算过程中,梁筋的计算是最为复杂的,因为它需要计算上部通长筋、支座钢筋、中部钢筋(腰筋、扭筋)、底筋、箍筋、拉筋、吊筋,当遇到有悬挑的时候还需要 锚固长度还与非悬挑不一致,因此,需要详细了解03G-101,在此以上图为例进行说明。 1.1上部通长筋 1)上部通长筋=净跨长度+搭接长度+2*锚固长度(当处于中间楼层) 2φ25=(7.2*4-0.45*2+38*0.025*1.2*2+2*38*0.025)*2 说明:搭接长度以12米为定尺长度,即12m一搭接。。。。。。。 该工程为一级抗震,混凝土的等级为C30,锚固长度按表1-1取38d, 表1-1 搭接长度按照下表1-2以1.2*锚固长度取值 表1-2 2)上部通长筋=梁总长+搭接长度+2*锚固长度(当处于基础层,该部分钢筋锚固到梁底)2φ25=(7.2*4-0.03*2+38*0.025*1.2*2+2*(0.7-0.03*2))*2 保护层按照下表1-3取值:(在本工程中取30) 表1-3 3)当然,有时候遇到悬挑钢筋的时候,如下图,还需要计算弯折部分的钢筋,详见国标。

1.2支座钢筋 ○1轴支座筋6Ф25 4/2 其中2Ф25是通长的,所以上2Ф25=(1/3*(7.2-0.45-0.325) +38*0.025)*2 下2Ф25=(1/4*(7.2-0.45-0.325) +38*0.025)*2 ○3轴支座筋8Ф25 4/4所以上2Ф25=(1/3*(7.2-0.325-0.325)*2+0.65)*2(相邻两跨净跨取大值) 下4Ф25=(1/4*(7.2-0.325-0.325)*2+0.65)*4 ○4轴支座筋2Ф25/ 2Ф22所以下2Ф22=(1/4*(7.2-0.325-0.325) +0.325)*2 6Ф25 4/2 上2Ф25=(2/3*(7.2-0.325-0.325) +0.65)*2 下2Ф25=(2/4*(7.2-0.325-0.325) +0.325+1.2*38*0.025)*2 ○5轴支座钢筋同○3轴支座钢筋 上2Ф25=1/3*(7.2-0.45-0.325)*2 下2Ф25=1/4*(7.2-0.45-0.325)*2 ○6轴支座钢筋同○1轴支座钢筋 8Ф25 4/4 上2Ф25=(1/3*(7.2-0.45-0.325) +38*0.025)*2 下4Ф25=(1/4*(7.2-0.45-0.325) +38*0.025)*4 8Ф10(2)指的是吊筋处的箍筋 1.3架立钢筋 ○1~○34Ф12=(1/3*(7.2-0.45-0.325) +2*0.15)*4 ○3~○44Ф12=(1/3*(7.2-0.325-0.325) +2*0.15)*4 ○4~○54Ф12=(1/3*(7.2-0.325-0.325) +2*0.15)*4 ○5~○64Ф12=(1/3*(7.2-0.45-0.325) +2*0.15)*4 1.4腰筋 腰筋=跨净长+搭接长度+2*15*d(当为抗扭筋时,+2*锚固长度) 所以在本题目中,配G6Ф12=(7.2*4-0.45*2+2*15*0.012+1.2*34*0.012)*6

超全面圈梁梁板钢筋计算公式

超全面的圈梁、梁、板钢筋计算公式 圈梁钢筋很简单的,分主筋和箍筋两部分 主筋计算:(梁长弯钩长搭接长(单根钢筋长每大于6米时))*设计根数*钢筋的比重 箍筋计算:梁长/设计箍筋间距*每个箍筋的长度*钢筋的比重 设计有外转角的附加钢筋时,按实际总根数*长度*比重就行啦 钢筋计算公式 一、梁 (1) 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 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 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且≥0.5Hc 5d,为直锚,取Max{Lae,0.5Hc 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 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 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 2×11.9d(抗震弯钩值) 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 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 2×11.9d 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 (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 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 d。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0d) 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 0° ≤800mm 夹角=45°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 中间支座值Ln/3; 第二排为:Ln/4 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 前中间支座值) (Ln/3 后中间支座值); 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 前中间支座值) (Ln/4 后中间支座值)。

梁板钢筋的下料长度计算及例题

梁板钢筋的下料长度 =梁板的轴线尺寸-保护层(一般25)+上弯勾尺寸 180度弯勾=6.25d 90度弯勾=3.5d 45度弯勾=4.9d 再咸去度量差:30度时取0.3d\ 45度0.5d\60度1d\90度2d\ 135度3d 如果是一般的施工图纸按上面的方法就可以算出来如板的分布筋\负盘\梁的纵向受力筋\架力筋.如果是平法施工图那就要参考 03G101-1B了 箍筋的长度:外包长度+弯勾长度-6d 弯勾长度6加100\8加120\10加140 箍筋个数=梁构件长度-(25保护层)*2/箍筋间距+1 矩形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表1) 式中箍筋周长=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 外包宽度=b-2c+2d; 外包长度=h-2c+2d; b×h=构件横截面宽×高; c——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d——箍筋直径。

箍筋调整值见表1。 2.计算实例 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内配筋箍筋φ 6@150,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解:外包宽度= b-2c+2d =250-2×25+2×6=212(mm) 外包长度=h-2c+2d =500-22×25+2×6=462(mm)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110(调整值) =2(212+462)+110=1458(mm) ≈1460(mm)(抗震箍) 错误计算方法1: 箍筋下料长度=2(250-2×25)+2(500-2×25)+50(调整值) =1350(mm)(非抗震箍)错误计算方法2:箍筋下料长度=2(250-2×25)+2(500-2×25)=1300(mm) 梁柱箍筋的下料,在施工现场,如果给钢筋工一个总长= 2b+2h-8c+26.5d的公式,钢筋工不是太欢迎;如果将梁的已知保护层直接代入公式,使表达方式简单一些,钢筋工就容易记住。 譬如,当次梁的4面保护层均为25mm时, 箍筋直径为圆8,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12mm; 箍筋直径为圆10,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65mm;

基础柱钢筋算量

一、柱主筋 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Max{10D,200mm} 二、基础内箍筋 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一般是按2根进行计算(软件中是按三根)。 第二章中间层 一、柱纵筋 1、 KZ中间层的纵向钢筋=层高-当前层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层伸出楼地面的高度 二、柱箍筋 1、KZ中间层的箍筋根数=N个加密区/加密区间距+N+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1 03G101-1中,关于柱箍筋的加密区的规定如下 1)首层柱箍筋的加密区有三个,分别为: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2)首层以上柱箍筋分别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顶层KZ因其所处位置不同,分为角柱、边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种柱纵筋的顶层锚固各不相同。(参看03G101-1第37、38页) 一、角柱 角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角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1.5Lae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柱顶部第一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8d 柱顶部第二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注意:在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二、边柱 边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边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

梁钢筋平法识图及算量入门

表示箍筋为?10 ,加密区间距 100,非加密区间 表示箍筋为?10 ,加密区间距 100,非加密区间 表示箍筋为?8,间距为 200,双肢箍。 表示箍筋为?8,加密区间距 100,四肢箍,非加密 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 ⑴3①22, 3①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①22, ⑵2 ? 12, 3①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 12, ⑶4①25, 4①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①25, ⑷3①25, 5①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①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 ⑴2①20 ⑵2①22+ (4①12) 表示两根 ①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表 示2①22为通长,4? 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6①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①25,下排为2①25。 ⑷2①22+ 2①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⑴ G2?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 ?12。 ⑵G4①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 ①14。 ⑶N2①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 ①22。 ⑷N4①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 ①1&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 (标在梁的下部) ⑴4①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①25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6①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 2①25,下排筋4①25。 ⑶6①25 (-2 )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 2①25,不伸入支座, 下排筋4①25,全部伸入支座。 ⑷2①25 + 3①22 (-3) / 5①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 5根。2①25伸 入支座,3①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①25,通长布置。 五、标注示例: KL7 (3) 300X 700 Y500 X 250 ? 10@100/200(2) 2 ① 25 N4O 18 ) 6 ① 25 4/2 6① 25 4/2 6① 25 4①25 300X 700 、箍筋表示方法: 4①25 2①25 4①25 ⑴ ? 10@100/200(2) 距 200,全为双肢箍。 ⑵ ?10@100/200(4) 距 200,全为四肢箍。 ⑶ ?8@200(2) ⑷ ?8@100(4)/150(2) 区间距 150,双肢箍。 F 部钢筋为3①20。 F 部钢筋为3①18。 F 部钢筋为4①25。 F 部钢筋为5①25。 4①25 4/2

梁钢筋清单工程量、综合单价计算过程

例题4:梁钢筋的费用计算过程 分析:本工程现浇混凝土梁钢筋:010416001 1.钢筋工程量计算:(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25mm) (1)梁上部通长钢筋:25 锚固长度LaE=30d=750mm>500-25=475mm,应弯锚; 平直段长度为500-25=475mm≥0.4LaE,弯段长度取15d可满足要求锚固长度要求。 L单根=7200+2×250-2×25+2×15×25=8400(mm)=8.4m N=2(根) (2)左、右负弯矩钢筋:25,负弯矩筋要求锚入支座并伸出Ln/3。 L单根=(7200-2×250)/3+500-25+15×25=3083(mm)=3.083m N=2×2=4(根) (3)梁下部钢筋:25 L单根=7200+2×250-2×25+2×15×25=8400(mm)=8.4m N=6(根) (4)抗扭纵向钢筋:18 锚固长度LaE=30d=540mm>500-25=475mm,应弯锚; 平直段长度为500-25=475mm≥0.4LaE,弯段长度取15d可满足要求锚固长度要求。 L单根=7200+2×250-2×25+2×15×18=8190(mm)=8.19m N=2(根)

(5)附加吊筋:14(如图) L 单根=250+2×50+2× (700-2×25)×1.414+2×20×14=2748.2(mm )=2.748m N=2(根) (6)箍筋:φ10(按03G101-1) 根据抗震要求,箍筋端头为135°/135°弯钩,且弯钩平直段长度为10d ,所以每个箍筋弯钩增加长度为:10d+0.5D+d =13d L 单根=(300+700)×2-8×25+13×10×2=2117.4(mm )=2.117m 12007005.122502720021100507005.1-??-?-+??? ? ??+-?=箍筋根数 =44(根) 另主次梁相交处应在主梁上沿次梁两边各附加3根箍筋,则: 箍筋根数=44+6=50(根) 钢筋长度汇总: L φ10=2.117×50=105.85(m ) L 14=2.748×2=5.496(m )

桩基础钢筋计算

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 第一章梁 第一节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如下图所示)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 ≤800mm夹角=45°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 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

钢筋下料计算及案例(1)

钢筋下料计算不难一点就会 梁板钢筋的下料长度 =梁板的轴线尺寸-保护层(一般25)+上弯勾尺寸 180度弯勾=6.25d 90度弯勾=3.5d 45度弯勾=4.9d 再咸去度量差:30度时取0.3d\ 45度0.5d\60度1d\90度2d\ 135度3d 如果是一般的施工图纸按上面的方法就可以算出来如板的分布筋\负盘\梁的纵向受力筋\架力筋.如果是平法施工图那就要参考03G101-1B 了 箍筋的长度:外包长度+弯勾长度-6d 弯勾长度6加100\8加120\10加140 箍筋个数=梁构件长度-(25保护层)*2/箍筋间距+1 矩形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表1) 式中箍筋周长=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 外包宽度=b-2c+2d; 外包长度=h-2c+2d; b×h=构件横截面宽×高; c——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d——箍筋直径。 箍筋调整值见表1。 2.计算实例 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内配筋箍筋φ6@150,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 解:外包宽度= b-2c+2d =250-2×25+2×6=212(mm) 外包长度=h-2c+2d =500-22×25+2×6=462(mm)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110(调整值) =2(212+462)+110=1458(mm) ≈1460(mm)(抗震箍) 错误计算方法1: 箍筋下料长度=2(250-2×25)+2(500-2×25)+50(调整值) =1350(mm)(非抗震箍)错误计算方法2:箍筋下料长度=2(250-2×25)+2(500-2×25)=1300(mm) 梁柱箍筋的下料,在施工现场,如果给钢筋工一个总长=2b+2h-8c+26.5d的公式,钢筋工不是太欢迎;如果将梁的已知保护层直接代入公式,使表达方式简单一些,钢筋工就容易记住。 譬如,当次梁的4面保护层均为25mm时, 箍筋直径为圆8,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12mm; 箍筋直径为圆10,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65mm; 箍筋直径为圆12,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118mm; 箍筋直径为圆14,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171mm。 譬如,当主梁支座顶面保护层为55mm,其余3面保护层为25mm时, 箍筋直径为圆8,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48mm; 箍筋直径为圆10,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5mm; 箍筋直径为圆12,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58mm; 箍筋直径为圆14,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111mm。 譬如,当柱的保护层为30mm时, 箍筋直径为圆8,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28mm; 箍筋直径为圆10,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25mm; 箍筋直径为圆12,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78mm; 箍筋直径为圆14,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131mm。 钢筋配料单

基础主梁的钢筋计算设置介绍

从计算设置学平法之七 ——基础主梁的计算设置介绍 基础主梁钢筋的计算主要是底部和顶部的贯通纵筋、底部非贯通纵筋、侧面纵向构造钢筋和箍筋的计算,算法主要来源于04G101-3; 一、算量基本方法: 一、底部和顶部贯通纵筋: (一)端部外伸时底部和顶部贯通纵筋: 端部外伸时上部第一排纵筋和下部最底排纵筋伸至边缘弯折,弯折长度为12*d;底部非底排纵筋伸至边缘即可;上部非第一排纵筋不伸入外伸端,伸入支座对边弯折,弯折长度为12*d;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04G101-3第29页。在软件中是通过基础主梁节点设置第一项“基础主梁端部外伸构造”来设置。 注意:基础梁底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隔开,如:2B25/4B28;则表示底部最底排纵筋是4B28,底部第二排是2B25。 (二)端部无外伸时底部和顶部贯通纵筋: 端部无外伸时,根据平法04G101-3第29页,要求基础梁底部和顶部纵筋成对连通设置,底部和顶部多出的钢筋伸至端部弯折,弯折长度为15*d;软件采用传统算法,底部和顶部第一排纵筋伸至对边弯折,弯折长度为h/2,其余钢筋伸至端部弯折,弯折长度为15*d。软件中是通过基础主梁节点设置第二项“基础主梁端部无外伸构造”来设置。

(三)基础主梁顶部有高差时纵筋的计算: 下部纵筋连续通过支座;低跨上部纵筋伸入支座内,伸入长度为la;高跨上部第一排纵筋伸入低跨梁内,伸入长度为la;非第一排纵筋伸入支座内la。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04G101-3第30页。在软件中是通过基础主梁节点设置第三项“基础主梁顶有高差构造”来设置。 (四)基础主梁底部有高差时纵筋的计算: 上部纵筋贯穿支座;下部最底排纵筋伸入高跨梁内,伸入长度为la;非底排纵筋伸入支座内锚固,伸入长度为la;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04G101-3第30页。在软件中是通过基础主梁节点设置第四项“基础主梁底有高差构造”来设置,在节点设置中输入放坡角度,底部钢筋计算时会按照角度计算斜长。

梁钢筋的算法例题

一、钢筋算量基本方法 钢筋算量基本方法 第一章梁 第一节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如下图所示)

结构设计梁柱配筋计算

结构设计梁柱配筋计算 有一句很流行的口头禅:“算不清加钢筋”,当然这是一句笑谈,但是这也反映出,很多设计师认为实际配筋量只要大于软件计算输出的配筋量结构就没有问题,因此,就随意的放大配筋,尤其当结构比较复杂时,这种现象更加普遍。 但这样直接放大配筋真的都是对结构安全性有利的吗?正如“肉要长对地方一样,长不对地方就是赘肉”一个道理,加钢筋不能盲目乱加,如果加的不合理反而会对结构不利。下面以加大梁、柱这两类构件计算配筋作为最终实配钢筋而引起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弊端。 ▋直接放大梁的计算配筋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如果随意放大梁的配筋,有可能会导致梁的配筋率大于1%,此时按照规范要求是需要进行双排布置钢筋的,这时候由于as发生了变化,as相比原来配筋计算时用到的as增大,导致受压区高度h0变小,这样实际上可能会导致增加的钢筋量有可能达不到用新的as计算的钢筋量,可能造成计算配筋结果偏小。

2)如果随意在计算配筋基础上加大支座处的梁受拉配筋会导致梁端计算的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发生变化,有可能无法满足规范要求的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或者构造配筋要求,这样就无法保证梁构件的延性。原来计算出的受拉、受压面积是按照对应抗震等级要求下的构造面积及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双控的结果。 3)如果随意在计算配筋基础上加大支座处的梁受拉配筋会导致梁端部实际受弯承载力变大,对于强柱弱梁的实现不利。软件中强柱弱梁的处理是按照柱端部地震作用组合下的弯矩乘以对应抗震等级下的调整系数,得到柱计算配筋。实际上梁的实际受弯承载力还应该包括在翼缘范围内板钢筋的作用,仅按照直接放大柱端组合弯矩调整系数方式很难实现强柱弱梁,如果再增大梁端受拉钢筋,由于柱钢筋不变,会进一步导致强柱弱梁更难以实现。 4)如果随意在计算配筋基础上加大支座处梁受拉配筋会导致梁端部实际受弯承载力变大,这也不利于梁端塑性铰机制的出现。有可能由于钢筋的增加导致梁端部实际受弯承载力大于跨中,出现梁出现塑性铰时跨中先于支座部位。规范中对梁配筋要求梁跨中弯矩不小于按照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设计值的50%,也是期望在竖向荷载下,梁跨中受弯承载力高于支座部位。如果加大梁端计算钢筋,规范这条有可能就名存实亡了。 5)如果随意在计算配筋基础上加大支座处梁受拉配筋,增大到当实际配筋大于2%时,梁端加密区的最小直径要增大2mm,因此,如果增加钢筋量有可能会导致对箍筋的配置有一定的影响,这容易被设计师忽略掉。 ▋放大柱的计算配筋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如果随意在计算配筋基础上加大柱的纵筋面积,会造成本层的抗剪承载力发生变化,有可能引起新的抗剪承载力薄弱层。在SATWE中计算楼层抗剪承载力之

梁钢筋平法识图及算量入门修订稿

梁钢筋平法识图及算量 入门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⑴ 3Φ22,3Φ20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 ⑴ 2Φ20?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 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⑴ G2φ12?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 ⑴ 4Φ25?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5Φ25,通长布置。 五、标注示例: KL7(3)300×700 Y500×250 φ10@100/200(2) 2Φ25 N4Φ18 () 4Φ25 6Φ25 4/2 6Φ25 4/2 6Φ25 4/2 4Φ25 □———————————□———————□———————————□ 4Φ25 2Φ25 4Φ25 300×700 N4φ10 KL7(3) 300×700 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断面宽300,高700。 Y500×250 表示梁下加腋,宽500,高250。 N4Φ18

钢筋工程量计算例题

一、计算多跨楼层框架梁KL1的钢筋量,如图所示。 柱的截面尺寸为700×700,轴线与柱中线重合 计算条件见表1和表2 表1 混凝土强度等级梁保护层 厚度 柱保护层 厚度 抗震等级连接方式钢筋类型锚固长度 C302530三级抗震对焊普通钢筋按 03G101-1图集及 表2 直径6810202225

钢筋单根长度值按实际计算值取定,总长值保留两位小数,总重量值保留三位小数。 解: 1.上部通常筋长度 2Φ25 单根长度L1=Ln+左锚固长度+右端下弯长度 判断是否弯锚:左支座hc-c=(700-30)mm =670mm<LaE=29d=29 ×25=725mm,所以左支座应弯锚。 锚固长度=max(+15d,hc-c+15d,LaE)=max(×725+15×25,670+15×25,725)=max(665,1045,725)=1045mm=1.045m (见101图集54页) 右端下弯长度(悬挑板上部钢筋下弯收头):12d=12×25=300mm (见101图集66页) L1=6000+6900++1045+300=15645mm=1.5645m 由以上计算可见:本题中除构造筋以外的纵筋在支座处只要是弯锚皆取1045mm,因为支座宽度和直径都相同。 2. 一跨左支座负筋第一排 2Φ25 单根长度L2=Ln/3+锚固长度=(6000-350×2) /3+1045=2812mm=2.812m (见101图集54页)

3. 一跨左支座负筋第二排 2Φ25 单根长度L3=Ln/4+锚固长度=(6000-350×2)/4+1045=2370mm=2.37m (见101图集54页) 4. 一跨下部纵筋 6Φ25(未说明,按照非通常计算) 单根长度L4=Ln+左端锚固长度+右端锚固长度=6000-700+1045×2=7390mm=(此处有误,右段锚固长度=max( +5d,LaE)=max(475mm,725mm))后面同类错误相同 (见101图集54页) 5.侧面构造钢筋 4Ф12 单根长度L5=Ln+15d×2=6000-700+15×12×2=5660mm=5.66m (见101图集24页) 6.一跨右支座负筋第一排 2Φ25 单根长度L6=max(5300,6200)/3×2+700=4833mm=4.833m (见101图集54页) 7.一跨右支座负筋第二排 2Φ25 单根长度L7= max(5300,6200)/4×2+700=3800mm=

梁钢筋计算实例

二钢筋混凝土梁板的配筋构造 3.1 受弯构件的构造要求 (1)梁的一般构造 钢筋混凝土梁的常用截面有矩形、T形、工形和花篮形等形式,如图 图3.25梁的截面形式 受弯构件在外荷载作用下,截面上将同时承受弯矩M和剪力y的作用。在弯矩较大的区段可能发生沿横截面的(称为正截面)受弯破坏,在剪力较大的区段可能发生沿斜截面的受剪破坏,当受力钢筋过早切断、弯起或锚固不满足要求时,还可能发生沿斜截面的受弯破坏。 一、梁和板的一般构造规定 (一)梁的配筋构造 1)梁的截面尺寸 梁的截面高度h与梁的跨度l及所受荷载大小有关。一般情况下,独立简支梁,其截面高度h与其跨度l的比值(称为高跨比) h/l=1/12—1/8 ;独立的悬臂梁h/l为1/6左右;多跨连续梁h/l=1/18—1/12 。 梁的截面宽度b与截面高度h的比值b/h,对于矩形截面一般为1/2.5~1/2;对于T形截面一般为1/3~1/2.5 。 为了统一模板尺寸便于施工,梁的常用宽度一般为180mm、200mm、220mm、250mm,250mm以上以50mm为模数;而梁的高度h一般为250mm、300 mm、…、1000mm等尺寸,当h≤800mm时以50mm为模数,当h>800mm时以1OOmm为模数。 2)梁的配筋 梁中一般配置下列几种钢筋(图3.26): ①纵向受力筋。如①号筋,它是用来承受弯矩的钢筋。纵向受力钢筋的常用直径为10-28mm,根数不得少于2根。梁内受力纵筋的直径应尽可能相同;当采用不同的直径时,它们之间相差至少应为2mm以上,便于施工中容易用肉眼识别,但相差也不宜超过6mm。 ②弯起钢筋。如②、③号钢筋,它是由纵向受力钢筋弯起而成。它的作用是:中间段同纵向受力钢筋一样,可以承受跨中正弯矩;弯起段可以承受剪力;弯起后的水平段有时还可以用来承受支座处的负弯矩。 弯起钢筋的弯起角度—般是:当梁高h ≤800mm时为45°;当梁高h>800mm 时为60°

梁钢筋的计算方法

梁钢筋的计算方法 通常情况下梁的钢筋种类 上:上部通长筋 中:侧面纵向钢筋——构造或抗扭 下:下部钢筋(通长筋或不通长) 左:左支座钢筋 中:架立钢筋或跨中钢筋 右:右支座钢筋 箍筋 附加钢筋:吊筋、次梁加筋、加腋钢筋 (1)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 03G101-1 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 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1)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2)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 Max{Lae,0.5Hc+5d } 4、腰筋 1)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2)抗扭钢筋:净跨长+2*锚固长度(同框架梁下部纵筋) 注:当h w≥450时,在梁的两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纵向构造钢筋间距a≤200;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mm,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d+2×11.9d(抗震弯钩值)(只拉住主筋)拉筋根数=((净跨长-50*2)/非加密区间距*2+1))*排数。 注:拉筋根数计算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d+梁高-2×保护层+2d)*2+2×11.9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50)/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四舍五入(其中:一级抗震加密区≥2Hb≥500,Hb为梁截面高度;二至四级抗震加密区≥1.5Hb≥500。)。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受力主筋外边缘到混凝土表面距离)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吊筋长度=2*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斜段长度=(梁高-2保护层厚度)/正弦。当框梁高度>800mm,夹角=60°;≤800mm,夹角=45°。 8、架立筋架立筋长度=净跨长-净跨长/3*2+150*2 注:当梁的上部既有通长筋又有架立筋时,其中架立筋的搭接长度为150.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 +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

梁上部通长筋的算法

梁上部通长筋的算法: L=净长+锚固 锚固的判断:首先两端头需判断直锚,弯锚 (柱的)支座宽-(梁的)保护层>=lae时,直锚 (柱的)支座宽-(梁的)保护层

150搭接 下部钢筋:端部判断直锚弯锚+净跨长+lae 有悬挑的部分,12d+净跨长 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0.8ln 抗扭筋:同下部钢筋 构造筋:2*15d+净长 拉筋:长度:梁宽-2c+2d+1.9d*2+max(10d,75)*2 根数:按箍筋间距隔一拉一 箍筋:长度:大箍长度=2(b梁宽+h)-8c+8d+2*11.9d 小箍长度=[(b-2c-D纵筋直径)/3+D+2d箍筋直径]*2+2h梁高-4c+4d 箍筋加密范围=【(1.5b梁高-50)/100+1】*2+(ln-3hb)/200-1 二三级钢加密:max(1.5梁高,500)一级钢加密:max(2hb,500)根数:根柱箍筋根数计算方法一致:【N个加密区长度-起步值)/加密区间距+N个加密区)+(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吊筋: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框梁高度≤800mm 夹角=45°

怎么计算梁的配筋图的钢筋用量

梁的平面表示方法: 集中标注- 1、梁编号 2、截面尺寸 3、箍筋 4、上部贯通筋或架立钢筋 5、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 6、梁顶面标高高差 原位标注 7、梁支座上部筋 8、梁下部钢筋 9、吊筋、附加钢筋及构造钢筋 钢筋公式 上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当he-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取Max(LaE ,0.5hc + 5d)当he-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必须弯锚, 算法1: he-保护层+ 15d 算法2:取0.4LaE+15d 算法3:取Max(LaE ,hc-保护层+ 15d) 算法4:取Max(LaE ,0.4LaE+15d) 左、右支座负筋:第一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3

第二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4 如有第三排筋伸入跨内1/5,如果一共两排,第一排为通长筋,则第二排按LN/3 计算中间支座负筋长度上排长度=2*净跨长/3+支座宽下排长度 =2*净跨长/4+支座宽注:净跨长为左右较长的跨 架立筋长度=净跨-左负筋伸入长度-右负筋伸入长度+ 150*2 注:当贯通筋和架立筋同时存在时,搭接值取150MM 。 构造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筋长度=净跨长+2*锚固长度 拉筋长度二梁宽-2*保护+2*1.9d+2*max(10d,75mm) 根数=【(净跨长-50*2)/非加密间距*2+1 】*排数 当梁宽w 350时,拉筋直径为6mm;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下部钢筋 下部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长度=净跨长-0.1*2*净跨长 下部非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箍筋长度=(梁宽-保护层*2 +梁高-保护层)*2+1.9d*2+max(10d,75mm)*2 根数=2*【(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 (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 距-1) 当结构为一级抗震时,加密长度为max(2*梁高,500),当结构为二到四

钢筋工程量计算例题

钢筋工程量计算例题

一、计算多跨楼层框架梁KL1的钢筋量,如图所示。 柱的截面尺寸为700×700,轴线与柱中线重合 计算条件见表1和表2 表1混凝土 强度等梁保护柱保护抗震等连接方钢筋类 锚固长度

表2

3. 一跨左支座负筋第二排 2Φ25 单根长度L3=Ln/4+锚固长度=(6000-350×2)/4+1045=2370mm=2.37m (见101图集54页) 4. 一跨下部纵筋 6Φ25(未说明,按照非通常计算) 单根长度L4=Ln+左端锚固长度+右端锚固长度=6000-700+1045×2=7390mm=(此处有误,右段锚固长度=max( +5d,LaE)=max(475mm,725mm))后面同类错误相同 (见101图集54页) 5.侧面构造钢筋 4Ф12 单根长度L5=Ln+15d×2=6000-700+15×12×2=5660mm=5.66m (见101图集24页) 6.一跨右支座负筋第一排 2Φ25 单根长度L6=max(5300,6200)/3×2+700=4833mm=4.833m (见101图集54页)

7.一跨右支座负筋第二排 2Φ25 单根长度L7= max(5300,6200)/4×2+700=3800mm= (以上第一排负筋左右计算完后未计算中间搭接的架立筋,注意) 8.一跨箍筋Φ10@100/200(2)按外皮长度 单根箍筋的长度L8=[(b-2c+2d)+ (h-2c+2d)]×2+2×[max(10d, 75)+] = [(300-2×25+2×10)+ (700-2×25+2×10)]×2+2×[max(10×10, 75)+×10] =540+1340+38+200 =2118mm=2.118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