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茶的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茶的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Hans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药物化学, 2016, 4(1), 1-9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16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7514057611.html,/journal/hjmce https://www.360docs.net/doc/7514057611.html,/10.12677/hjmce.2016.41001

文章引用: 史小四, 高强, 胡常菊, 季春鹏, 张卫伟. 茶的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药物化学, 2016, 4(1):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Main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 Tea

Xiaosi Shi, Qiang Gao, Changju Hu, Chunpeng Ji, Weiwei Zhang

Pharmacy Department, The Second Hospital of Beijing Armed Police Corps, Beijing

Received: Sep. 25th , 2016; accepted: Oct. 10th , 2016; published: Oct. 13th , 2016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7514057611.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main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 tea. Tea has significant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n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respiratory system, immune system, anti-cancer, anti-radiation, anti-oxidation and so on. Tea is rich in tea polyphenols, tea polysaccharide, tea pigment, protein and aminoacids, carbohy-drades, minerals and other chemical components. These compound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bove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on. Keywords

Tea, Chemical Composition, Pharmacology Action

茶的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史小四,高 强,胡常菊,季春鹏,张卫伟

武警北京市总队第二医院药剂科,北京

收稿日期:2016年9月25日;录用日期:2016年10月10日;发布日期:2016年10月13日

Open Access

史小四等

摘要

本文综述茶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展。茶对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免疫系统、抗癌、抗辐射、抗氧化等具有显著的药理作用;茶富含茶多酚、茶多糖、茶色素、蛋白质和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等化学成分,这些化合物与上述的药理作用密切相关。

关键词

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1. 引言

茶在中国的应用已经有悠久的历史,据现代科学分析和鉴定,茶叶中含有50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化学成分,如茶多酚、茶多糖、茶色素、蛋白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和矿物质等对人体都有很好的营养价值和药理作用[1]。本文对国内外有关研究茶叶所含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文章进行梳理,为广大的爱茶者和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2. 茶多酚

茶多酚[2] (green tea polyphenols, GTP),又名茶单宁,是茶叶中儿茶素类、黄酮类、酚酸类和花青素类等多羟基酚性化合物的总称,浅色或近于白色,苦涩味,占茶叶干重的13%~30%,鲜叶的2%~5%。

茶多酚以儿茶素为主体成分,从结构式上来讲就是黄烷醇(图1)这一大类,占总酚含量的60%~80%,主要由表儿茶素(EC)、没食子儿茶素(G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组成。吕海鹏[3]研究不同等级的普洱茶中的茶多酚,其含量在9.36%~11.32%。

笔者就近年来关于茶多酚药理作用[4]综述如下。

2.1. 抗氧化作用

茶多酚是强抗氧化剂,对预防氧化应激,调节致癌细胞物质代谢,抑制DNA损伤的作用已被建议作为预防癌症可能作用机制。BRUCKNER等[5]研究表明EGCG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鼠结肠炎模型具有抗炎作用,作用机制可能在于EGCG的强抗氧化性。

2.2. 抗癌作用

EGCG作为茶多酚中最重要的抗癌成分,其在抗肿瘤研究中的潜力远大于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6],JANKUN等[7]研究表明绿茶的抗癌作用可能与EGCG对UPA酶的抑制作用相关。YUAN等

[8]详细介绍了茶叶抑制癌症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绿茶的高摄入量能够降低上消化道癌症的风险,

对肺癌和肝癌的发生有预防作用,Ⅱ期临床试验已经证明绿茶提取物对前列腺癌前病变的进展有抑制作用,绿茶还对绝经前妇女乳腺肿瘤和乳腺癌复发有一定疗效。

2.3.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BABU等[9]讨论了儿茶素对心血管有益作用的机制,包括抗氧化、调节脂类代谢、调节上皮细胞功能、抗炎、抗增生、抗血栓的功能,并指出儿茶素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除了抗氧化功能延伸出的作用外,儿茶素还能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和血管细胞,调节其作用。

史小四等

O

OH

Figure 1. Flavanol

图1. 黄烷醇

2.4. 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防治作用

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等均为多病因的复杂性疾病,在临床上单一作用靶点的药物治疗效果有限。李琼等[10]研究表明绿茶多酚通过抗氧化、鳌合金属离子、调控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调节蛋白激酶通路等多靶点作用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2.5. 抗紫外线作用

体外研究试验表明,茶多酚能够通过增加Survivin基因表达和减少线粒体功能障碍和DNA片段化来对抗UVB对视网膜上皮色素细胞的损伤[11]。

2.6. 抗肥胖作用

CHEN等[12]构建了高脂/西式饮食所致肥胖和代谢综合征鼠模型,通过EGCG的治疗,能减轻这些症状并减少小鼠体内脂肪堆积,估计与EGCG能减少脂质吸收和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有关。

2.7. 抗龋齿作用

对醋酸氯己定溶液和绿茶提取物抗龋齿的研究表明[13],作为可能的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两者对牙质腐蚀磨损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机制尚待研究。陈黄琴等[14][15]通过构建人工牙本质龋模型和在酸蚀症志愿者身上试验,发现EGCG能有效减少牙本质龋进展过程中胶原的降解,从而阻止牙本质进一步的龋坏。

2.8. 抗菌、抗病毒作用

研究显示绿茶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有一定的抗菌作用[16],茶多酚对流感病毒、轮状病毒、SARS病毒、HPV等都有一定抑制作用[17]。

2.9. 毒性及不良反应

饮用绿茶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我国人均饮茶量每天不足10 g,绿茶在人体有良好的耐受性,不会出现毒性反应。Polyphenon E口服给药长期毒性试验未见明显的检测项目异常,大鼠和家兔口服、皮下、阴道给药生育力和胚胎发育研究显示,对生殖系统未见实质性的损害作用,对怀孕大鼠和家兔无致畸作用,皮肤给药局部刺激性较小。SCHONTHAL [18]提出了绿茶提取物对肝脏的潜在损伤作用,需提高对罕见且低估的不良反应的认识。来自39健康网的一篇文章,绿茶好处多,但却很伤肝。特别指出,问题主要存在于绿茶添加物,添加物中所含的“多酚”是一杯绿茶的50倍。大剂量的多酚会伤害肝脏,但每天饮用10杯绿茶较为适当。

3. 茶色素

随着茶叶的发酵、茶汤的氧化,茶叶茶汤的颜色是由绿到深变化的。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脂溶性

史小四等

色素,如叶绿色、叶黄素、胡萝卜素等;二是水溶性色素,如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花青素等。现重点介绍一下水溶性色素。

3.1. 茶黄素

茶黄素(TFs) (图2)是由前体物儿茶素经过苯骈环化反应形成的。最早是由Roberts在1957年利用双向纸层析的方法分离制备了5中茶色素,并定名为茶黄素(Theaflvain)和茶黄素没食子酸酯(hteaflavin gallaet) [19],主要包含四种: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TF-3-G)、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TF-3’-G)、茶黄素双没食子酸酯(TFDG)、茶黄素(TF)。茶黄素是红茶茶汤中的主要黄色物质,在茶叶中的含量一般为

0.3%~1.5%。茶黄素被誉为茶叶中“软黄金”,有降血脂的独特功能,不仅能减少胆固醇的吸收,还能

抑制人体自身合成胆固醇。

3.2. 茶红素

在红茶当中,茶红素(图3)通过茶黄素的进一步氧化而得,是决定茶汤红色的物质,含量为5%~11%。

茶红素是一类复杂相对分子质量差异极大的的红褐色酚类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00~40,000,甚至更大些,由于其复杂的化学结构,目前关于茶红素的相关报道较少,未能分离得到其单体结构[20]。

3.3. 茶褐素

茶褐素是指一类水溶性非透析性的褐色高聚合物质,不溶于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是茶黄素和茶红素经过深度氧化聚合而成的高聚物,含有多酚类、糖类以及氨基酸等物质[21]。关于茶褐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提取工艺,对其化学成分及化学结构的研究还未有详细报道。理化分析确定茶褐素是含有蛋白质和多糖类物质的弱酸性物质。董文明等[22]、郝瑞雪等[23]、杨大鹏等[24]对普洱茶经过不同发酵过程后的茶褐素研究发现,在发酵过程中,水浸提物、可溶性糖、茶多酚、氨基酸不断减少,茶褐素逐步增加,并且多酚类物质变化最为明显;同时茶黄素和茶红素的含量减少,但是其减少值小于茶褐素的增加值;

并且羧基呈现增长而羟基较少。茶褐素中最主要的官能团是酚羟基。吕海鹏[3]研究不同等级的普洱茶中的茶褐素的含量,其含量在13.37%~14.96%。

3.4. 茶色素的生物活性及保健作用研究

3.4.1. 抗癌、抗肿瘤作用

其抗癌、抗肿瘤的的作用主要体现为诱导癌细胞的凋亡、抑制癌细胞的增值、控制酶的活性等等。

3.4.2. 抗菌、抗龋齿作用

普洱茶提取物茶色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显示出生长抑制效应,但是对大肠杆菌没有影响。因此判断普洱茶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的金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抑菌作用,但是对革兰氏阴性的大肠杆菌无抑菌效果。

3.4.3. 抗氧化作用

抗氧化作用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氧化和络合,表现为清除自由基、清除氧、螯合金属离子、与自由基相关的酶发生作用。广西六堡茶提取所得茶褐素研究[25],表明茶褐素对羟基自由基、亚硝基和超氧阴离子均有较好的清除效率。

3.4.4. 其它药理活性

在降血脂、防治心血管疾病、保护肝脏等方面均有很好的保健功能。刘家奇等人[26]采用熟普洱茶、茶粉、六堡茶、黑茶茶粉三种原料研究高脂饮食诱发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三种

史小四 等

Figure 2. Theaflavin 图2. 茶黄素

Figure 3. Thearubigins

图3. 茶红素

原料的高剂量组均能明显的改善由高脂饮食引起的肝脏脂肪病变,因此判断三种茶叶对非酒精性脂肪肝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其中六堡茶的作用最显著。

4. 茶皂素

茶皂素是一类结构相似的齐墩果烷五环三萜类皂苷的混合物,其单体结构称为茶皂苷,由皂苷元、糖、糖醛酸或有机酸组成,分子量为1200~2800 [27]。茶皂素味苦辛辣,纯品为无色微细柱状晶体,具有皂苷的通性,吸湿性强,有很强起泡能力,有强溶血作用,吴季勤[28]测得茶皂素的溶血指数为107,000,在茶皂素中加入胆固醇,可使溶血作用消失。近20年,由于分离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学者相继从茶叶、茶树种子和茶树根中分离鉴定出56种茶皂素的单体[29]。茶皂素的分子是一种优良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乳化、分散、发泡及去污能力等方面都能表现出较好的活性,在药理活性方面也有集中的研究。茶皂素具有良好的抗炎抗病毒的药理作用,可以抑制酒精吸收和对肠胃有保护作用,且主要体现在抑制胃排空和促进肠胃运转方面。对支气管炎、哮喘、水肿等病症也有明显疗效[30]。

5. 茶多糖

茶多糖是茶叶中生物活性较好的一类结构复杂,由单糖连接,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的酸性多糖或酸性糖蛋白[31]的高分子物质。易溶于热水,但不溶于高浓度的乙醇、丙酮、乙酸乙酯、正丁醇等有机溶剂,水溶液的颜色也随着溶液pH 的增加而加深。热稳定性较差,高温下容易丧失活性,过酸(pH < 5.0)或偏碱(pH > 7.0)均会使多糖部分降解。根据前人的研究显示,茶多糖主要由6种单糖组成,即甘露糖、半乳糖、阿拉伯糖、葡萄糖、鼠李糖和木糖。茶叶中茶多糖含量约占1.0%~3.5%,并且含量随原料的老嫩、茶树品种、采摘季节及加工工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老叶比嫩叶含量高[32]。倪德江[33]等选用相同等级的云南大叶种茶叶原料分别制成绿茶、乌龙茶和红茶,然后从中提取出茶多糖比较其得率、蛋白质、糖醛酸和中性糖含量。研究结果发现,制成的绿茶多糖的提取得率最高为0.61%,乌龙茶多糖次之为OH OH OH OH HO HO

OH OR

OR'

H

H H

H O O OH

R

OH O R

HO

COOH COOH O OH

HO

史小四等

0.45%,红茶多糖最低为0.37%。此外,蛋白质含量、糖醛酸含量以及中性糖含量高低都依次为绿茶>

乌龙茶> 红茶。周扬等人[34]发现翻堆样中普洱茶叶渥堆时间越长,茶多糖的含量越高。

至于茶多糖的主要药理作用是抗氧化和降血糖。在四种(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FIC 铁离子螯合能力、FRAP还原能力)不同的抗氧化评价体系下,5年陈普洱茶PTPS-5具有最强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 = 0.49 mg/m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 = 1.45 mg/ml)、FRAP还原能力(浓度为1 mg/ml时,FRAP值为1623.07 pmol/L)、FIC亚铁离子整合能力(IC50 = 0.73 mg/ml)。此外,5年陈普洱茶还具有最强的a-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IC50= 0.063 mg/ml),显著高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IC50= 0.18 mg/ml),而3年陈普洱茶PTPS-3也具有和阿卡波糖相似的a-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IC50 = 0.19 mg/ml)。不管是四种抗氧体系下的抗氧化活性还是对a-葡萄糖苷酶的抑制能力强弱都是PTPS-5 > PTPS-3 > PTPS-1

[35]。汪东风[36]从粗老茶中分离纯化得到茶多糖,参照民间用粗老茶所含茶多糖的剂量,通过动物试验

发现茶多糖不仅显著降低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糖水平,而且显著提高其免疫功能,从而揭示了民间常泡饮粗老茶来预防糖尿病的主要功效成分为茶多糖。研究发现具有相对较低分子量和高蛋白的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和降血糖效果[37]。对不同茶类茶多糖的降血糖效果进行动物实验比较发现各种茶类茶多糖对糖尿病小鼠都有显著或极显著的降血糖效果,其中绿茶多糖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高剂量的普尔茶多糖(160 mg/kg)比低剂量的普尔茶多糖(80 mg/kg)降血糖效果要好[38],且差异显著。此外,茶多糖能明显缓解糖尿病小鼠“三多一少症状”,改善糖尿病症状,并呈量效关系。一般认为茶多糖降血糖的机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胰岛素水平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影响糖代谢过程中相关酶活性,此外茶多糖的抗氧化性能及其对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也是重要原因。

另外茶多糖还具有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压、耐缺氧、保护心血管,抗凝血及抗血栓,增强免疫力,防福射,抗疲劳等作用。据孙冀平报道[39],茶枯饼多糖具有明显延长血栓形成时间,缩短血栓长度,从而起到抗血栓的药理作用。

6. 氨基酸

氨基酸(NH2(CH2)n COOH)是茶叶中含氮的主要物质,含有羧基和氨基,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茶叶中的氨基酸有26种之多,易溶于水,其中以茶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含量为高,茶氨酸几乎仅存于茶叶中,占茶叶氨基酸的50%以上。不少氨基酸(谷氨酸、苯丙氨酸)有一定的香气和滋味,是构成茶汤鲜爽味的重要物质,含量约占茶叶干重的1%~4%。经分析茶叶中氨基酸的含量是3月最高为4.38%,6月最低为2.45%。很多的研究结果均表明,绿茶中的氨基酸含量与品质呈显著的正相关,氨基酸含量高,绿茶品质好,经测定西湖龙井氨基酸含量最高(4.46%)。茶叶中所含的氨基酸含量因位置不同而异,嫩芽与嫩茎中氨基酸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而春茶的氨基酸的含量比其他季节的茶要高。所以绿茶在众多茶种中鲜爽度名列前茅,而春茶的鲜又更上一层。另外,茶的高纬度、低气温、弱光照会促进茶氨酸形成,所以高山茶比低海拔的茶氨基酸含量要高,这也是“高山云雾出好茶”的重要原因。对于其药理学作用,它能促进α脑波的形成,提高智力和记忆力,降血压也有很好的作用,美国医学院的研究还表明,茶氨酸甚至可以5倍提高人体预防疾病的抵抗力。

7. 生物碱

茶叶中含有咖啡碱、茶碱和可可碱,均易溶于水,其中主要是咖啡碱(图4),呈苦涩味,与茶多酚、氨基酸一起是决定茶叶口感的三大主要成分。咖啡碱虽然其本身味苦,但是与多酚类及其氧化产物形成络合物后可以提升茶顺滑鲜爽的感觉。因此,茶叶咖啡碱含量与品质之间呈正相关,咖啡碱含量高,茶叶品质好。咖啡碱的含量在7月最高为3.76%。20种名鲜绿茶咖啡碱的平均含量4.31%,西湖龙井含量

史小四 等

Figure 4. Caffeine

图4. 咖啡因

最高,是 4.81%。侯冬岩等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了黑茶中咖啡碱的含量,其中茯砖茶咖啡碱含量为

7.295 mg ?g ?1,低于绿茶和乌龙茶[40]。咖啡碱具有很多生物活性,适度使用能祛除疲劳、兴奋神经、松弛动脉、促进血液循环,还有利尿、强心和一定的解救功效等,临床上可以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和昏迷复苏等。

8. 芳香性物质

茶叶中芳香性物质含量少,但种类很多。主要分为低沸点物质,如叶绿醇,有强烈的青草气味,茶叶杀青不足时往往有青草味;高沸点物质:如茉莉酮、苯甲醇等,有良好花香,一般是加工过程中形成的。

9. 维生素类

宋美蓉测定[2]茶叶中的维生素C 含量十分丰富,一般绿茶中可达(1.00~2.50 mg/g),同时也测定了两种绿茶(安徽六安瓜片和云南云雾绿茶)中的α-生育酚含量,结果0.6622~0.8400 mg ?g ?1。

10. 讨论与展望

“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得茶来解之,可谓尽人皆知。随着科学的发展,茶学研究者从茶叶里不断发现新的化学物质以及其相应的药理学价值,但在茶叶质量标准数字化、指纹图谱等定量的研究还不够,把茶作为一种文化的研究远比茶叶本身给人类带来的药理学研究多的多。人们常说的茶多酚、茶黄素、茶红素以及茶褐素等概念都是一类化合物,未能寻求某一单体化合物作为茶质量标准的衡量标准,不过随着科技不断的进步,相信会在茶的发源地——中国的土壤上,研究者们不断地探索及发现茶的国际化标准,让这种具有“生命的物质”不仅给人们的身体带来益处,更给予人们心理得到“疗养”。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施兆鹏, 刘仲华. 夏茶苦涩味化学实质的数学模型[J]. 茶叶科学, 1987, 7(2): 7-12.

[2] 宋美蓉. 茶籽, 茶花和茶寄生中化学成分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

[3] 吕海鹏, 林智, 张悦, 等. 不同等级普洱茶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比较[J]. 茶叶科学, 2013, 33(4): 386-395.

[4] 张思佳, 黄璐, 牟峰. 绿茶多酚提取纯化工艺及药理作用[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13, 32(7): 521-526.

[5] Bruckner, M., Westphal, S., Domschke, W., et al. (2012) Green Tea Polyphenol Epigallocatechin-3-Gallate Shows

Therapeutic Antioxidative Effects in a Murine Model of Colitis. Journal of Crohn ’s and Colitis , 6, 226-223.

https://www.360docs.net/doc/7514057611.html,/10.1016/j.crohns.2011.08.012

[6] 李学军. 多靶点药物研究及应用[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512-523.

[7] Jankun, J., Selman, S.H., Swiercz, R., et al. (1997) Why Drinking Green Tea Could Prevent Cancer. Nature , 387, 561.

https://www.360docs.net/doc/7514057611.html,/10.1038/42381

[8] Yaun, J.M., Sun, C. and Butler, L.M. (2011) Tea and Cancer Prevention: Epide Miological Studies. Pharmacological O CH 3

H 3C CH 3O N N

N

N

史小四等

Research, 64, 123-135. https://www.360docs.net/doc/7514057611.html,/10.1016/j.phrs.2011.03.002

[9]Babu, P.V. and Liu, D. (2008) Green Tea Catechines and Cardiovascular Health: An Update. Current Medicinal Che-

mistry, 15, 1840-1850. https://www.360docs.net/doc/7514057611.html,/10.2174/092986708785132979

[10]李琼, 李勇. 绿茶多酚防治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进展[J]. 卫生研究, 2010, 39(1): 123-126.

[11]Xu, J.Y., Wu, L.Y., Zheng, X.Q., et al. (2010) Green Tea Polyphenols Attenuating Ultraviolet B-Induced Damage to

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Cells in Vitro.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 51, 6665-6670.

https://www.360docs.net/doc/7514057611.html,/10.1167/iovs.10-5698

[12]Chen, Y.K., Cheung, C., Reuhl, K.R., et al. (2011) Effects of Green Tea Polyphenol(-)-epigallocatechin-3-gallate on

Newly Developed High-Fat/Western-Style Diet-Induced Obesity and Metabolic Syndrome in Mice. Journal of Agri-

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59, 11862-11871. https://www.360docs.net/doc/7514057611.html,/10.1021/jf2029016

[13]Magalhaes, A.C., Wiegand, A., Rios, D., et al. (2009) Chlorhexidine and Green Tea Extract Reduce Dentin Erosion

and Abrasion in Situ. Journal of Dentistry, 37, 994-998. https://www.360docs.net/doc/7514057611.html,/10.1016/j.jdent.2009.08.007

[14]陈黄琴, 黄彬. 绿茶提取物EGCG对牙本质抗酸蚀作用的初步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9): 928-

929.

[15]黄彬, 陈黄琴. 绿茶提取物EGCG阻止牙本质龋进展的初步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9): 1670-

1671.

[16]华德兴, 钱元恕, 彭青. 绿茶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

志, 2008, 27(9): 697-701.

[17]张文明, 陈朝银, 韩本勇, 等. 茶多酚的抗病毒活性研究[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7, 30(6): 57-59.

[18]Schonthal, A.H. (2011) Adverse Effects off Concentrated Green Tea Extracts. Molecular Nutrition & Food Research,

55, 874-885. https://www.360docs.net/doc/7514057611.html,/10.1002/mnfr.201000644

[19]Roberts, E.A.H. and Myers, M. (1959) The Phenolic Substances of Manufactured Tea. VI. The Preparation of Theafla-

vin and of Theaflavin Gallate.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10, 176-179.

https://www.360docs.net/doc/7514057611.html,/10.1002/jsfa.2740100305

[20]Kuhnert, N., Drynan, J.W., Obuchowicz, J., et al. (2010) Mass Spectrometric Characterization of Black Tea Thearubi-

gins Leading to an Oxidative Cascade Hypothesis for Thearubigin Formation. Rapid Communications in Mass Spec-

trometry, 24, 3387-3404. https://www.360docs.net/doc/7514057611.html,/10.1002/rcm.4778

[21]周斌星, 高林瑞. 普洱茶茶色素的研究进展[J]. 茶叶科学技术, 2006(3): 8-9.

[22]董文明, 谭超, 李凌飞, 等. 普洱茶发酵过程中茶褐素主要分子结构及其变化研究[J]. 食品科技, 2013(4): 53-57.

[23]郝瑞雪, 杜丽平, 徐瑞雪, 等. 普洱茶发酵过程中酶活性与主要品质成分关系初探[J]. 食品工业科技, 2012,

33(11): 59-62.

[24]杨大鹏, 史文斌, 陈一江, 等. 不同微生物发酵的云南普洱茶样中茶褐素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分析[J]. 林产化学与

工业, 2010, 30(1): 49-52.

[25]王晓. 广西六堡茶化学成分分离、活性分析及茶褐素提取工艺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宁: 广西师范学院,

2014.

[26]刘家奇, 邵宛芳, 赵宝权, 等. 普洱茶(熟茶) 茶粉, 黑茶茶粉, 六堡茶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辅助保护作用的研究

[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3, 31(6): 1236-1239.

[27]青山新次郎. 茶皂素的提取工艺及性质[J]. 日本药学杂志, 1931, 51(5): 367-375.

[28]吴季勤. 茶皂素及提取茶皂素后的油茶饼粕应用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 2005.

[29]刘红, 田晶. 茶皂甙的化学结构及生物活性最新研究进展[J]. 食品科技, 2008, 33(5): 186-190.

[30]陈永忠, 王德斌, 王波. 油茶综合利用浅析[J]. 湖南林业科技, 1997, 24(4): 15-19.

[31]兰茂. 滇南本草(第二卷) [M].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76: 188.

[32]宛晓春. 茶叶生物化学(第三版) [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33]倪德江, 陈玉琼, 谢笔筠, 等. 绿茶、乌龙茶、红茶的茶多糖组成抗氧化及降血糖作用研究[J]. 营养学报, 2004,

26(1): 57-60.

[34]Boyle, J.P., Honeycutt, A.A., Narayan, K.M., et al. (2001) Projection of Diabetes Burden through 2050: Impact of

Changing Demography and Disease Prevalence in the US. Diabetes Care, 24, 1936-1940.

https://www.360docs.net/doc/7514057611.html,/10.2337/diacare.24.11.1936

[35]陈浩. 普洱茶多糖降血糖及抗氧化作用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杭州, 浙江大学, 2013.

史小四等[36]Wang, D.F., Wang, C.H., Li, J., et al. (2001) Components and Activity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Coarse Tea. 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Food Chemistry, 49, 507-510. https://www.360docs.net/doc/7514057611.html,/10.1021/jf000029m

[37]Chen, H.X., Qu, Z.S., Fu, L.L., et al. (2009)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3 Polysaccha-

rides from Green Tea, Oolong Tea, and Black Tea. Food Chemistry, 74, 469-474.

https://www.360docs.net/doc/7514057611.html,/10.1111/j.1750-3841.2009.01231.x

[38]倪德江, 谢笔钧, 宋春和. 不同茶类多糖对实验型糖尿病小鼠治疗作用的比较研究[J]. 茶叶科学, 2002, 22(2):

376-381.

[39]孙冀平. 茶叶籽中皂素及多糖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无锡: 江南大学, 2003.

[40]Liang, Y., Lu, J., Zhang, L., et al. (2003) Estimation of Black Tea Quality by Analysis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Colour Difference of Tea Infusions. Food Chemistry, 80, 283-290. https://www.360docs.net/doc/7514057611.html,/10.1016/S0308-8146(02)00415-6

期刊投稿者将享受如下服务:

1. 投稿前咨询服务(QQ、微信、邮箱皆可)

2. 为您匹配最合适的期刊

3. 24小时以内解答您的所有疑问

4. 友好的在线投稿界面

5. 专业的同行评审

6. 知网检索

7. 全网络覆盖式推广您的研究

投稿请点击:https://www.360docs.net/doc/7514057611.html,/Submission.aspx

期刊邮箱:hjmce@https://www.360docs.net/doc/7514057611.html,

藤茶降血压作用研究

藤茶降血压作用研究 廖寅平1,王硕2,安丰轩1,葛智文1,兰毅1,张征1* (1.柳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西柳州 545002;2.广西药用植物研究所,广西南宁 530023) 摘要:藤茶学名为显齿蛇葡萄,英文名称为vine tea,葡萄科蛇葡萄属落叶藤本植物,广西柳州市的融安、融水、三江等县均有大量野生资源分布。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广西分所姚新生院士实验室通过对大鼠饲喂藤茶水溶液,以研究藤茶对大鼠血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藤茶对实验大鼠具有较好的降血压作用,但对心率并无显著性影响。 关键词:藤茶;降血压;研究;心率 藤茶,学名为显齿蛇葡萄[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Hand-Mazz)W.T.Wang],英文名称为vine tea,是葡萄科(Vitaceae Michx)蛇葡萄属(Ampelopsis)的一种野生木质落叶藤本植物,属于典型的类茶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据调查,广西柳州市的融安县分布大量野生藤茶资源,分布面积约2万亩,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 资料显示,藤茶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祛风除湿、强筋骨、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保肝护肝等功效。目前,运用药理研究的方法对藤茶的降血压作用进行研究还鲜有报导,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广西分所姚新生院士实验室用藤茶水溶液饲喂实验大鼠的方法,研究了藤茶对大鼠血压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样品来源及处理:藤茶,广西柳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供。将藤茶分别按1:10和1:6的比例用开水浸泡30min,然后再煮沸5min,过滤,将两次滤液合并,置于热水浴上浓缩至0.5g/ 1ml。 1.2 实验动物:SPF级SD大鼠,体重150~180g,雄性,共50只。湖南斯莱克达实验动物有限公司生产,合格证号:SCXK2009 -0004号。实验温度:23~25℃,相对湿度:6 5%~7 0%。 1.3 饲料 普通基础饲料:配方略。 1.4 剂量分组

人参化学成分及研究进展

天然产物化学 论文(设计)题目:人参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专业:化学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2013年11 月22 日

目录 摘要 ..................................................................................................................................... I 第一章前言 (2) 第二章人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2) 2.1人参皂苷 (2) 2.1.1人参皂苷的分类 (3) 2.1.2人参皂苷的药理作用 (6) 2.2脂溶性性成分 (8) 2.2.1脂溶性成分的抗菌作用 (8) 2.2.2脂溶性成分的抗肿瘤作用 (9) 2.3多糖类物质 (9) 2.3.1人参多糖类物质的调节免疫作用 (9) 2.3.2人参多糖类物质的降血糖作用 (10) 2.3.2人参多糖类物质的抗肿瘤作用 (10) 第三章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人参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摘要 现代研究证明,人参可增进食欲、强心、抗疲劳、抗衰老、抗肿瘤,治贫血、神经衰弱等症。本文对人参化学成分及人参的药理研究的新进展给予综述并对人参的研究作简要展望 关键词:人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第一章前言 中药人参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人参的干燥根,是一种名贵药材,同样为一种比较常见的药物。经中医临床验证表明人参的主要功效包括有补脾益肺、大补元气、生津安神益智等。临床上人参能够对诸多疾病均能够产生良好的防治效果,特别是对人体滋补强壮作用更加的明显。并且它的化学成分相对较为复杂,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药理作用相对独特,由于现代分离以及分析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参的化学成分的研究也获得了进一步的进展。目前人们对其药理活性广泛关注,本文针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展开论述,从而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第二章人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人参的现代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期间对人参的研究大多采用粗制剂或总皂贰成分,固然是由于人参有效成分的含量低和纯化困难,还由于对人参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多样性认识不足。至今,已阐明的人参化学成分包括皂苷、糖类、蛋白质、多肤、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脂溶性成分和其它成分【1】。其中,皂苷被公认为是人参的主要的有效成分之一。 2.1人参皂苷 皂苷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因具有较大的表面活性,在水中震荡或加热时可以产生胶状溶液和泡沫,因而得名皂苷。人参皂苷为人参属植物中主要活性成分,是由皂苷元和糖相连构成的糖苷类化合物,人参中人参皂苷的含量约占人参干重的4%左右。人参皂苷为白色无定形粉末或无色针状结晶,味微甘苦,具有较强的吸湿性。极性大的人参皂苷易溶于水、甲醇、乙醇,可溶于正丁醇、醋酸和

药材的功效及主治

药材的功效及主治 1. 川芎的功效及主治 1、活血行气:①用于心绞痛,症见胸闷憋气、心前区压痛频繁发作者,可与红花、丹参、降香、赤芍同用,冠心2 号方。②用于气血瘀滞所致的疾病,如月经先期、量多色红者,为血热,可与生地、、当归等同用; 月经后期,1~2 个月1 次,经行时腰腹痛、白带多色白,与当归、炮姜、杜仲、肉桂等同用。③用于痛经,若经前腰腹痛甚、痛后1 天见经,与当归、桃仁、红花同用;若是闭经不行、身无不适者,可与当归、桃仁、干姜、肉桂同用; 若为产后腹痛,与当归、炮姜等同用。④用于跌打损伤、局部肿痛,可与栀子、桃仁、红花同用。 2、祛风止痛:①用于,属于风寒者,可与荆芥、防风、白芷同用; 属于风热 者,可与菊花、同用。②用于风湿痹痛,可与羌活、、防风等同用。 3、行气开郁:①用于胆囊炎之上腹胁肋胀痛,可与柴胡、黄芩等同用。② 用于胃炎之上、吐酸烧心等证,可与、木香等同用。 2. 熟地,又名为或者伏地,也叫酒壶花、山烟等,处方名为熟地黄、熟地和大熟地,是玄参科植物地黄经过加工炮制而成的,是一种上好的中药材。熟地黄的功效:性味与归经:甘,微温。归肝、肾经。功能与主治: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熟地黄的作用: 1、熟地黄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经候不调,胎产百病。《纲目》? 2、熟地黄治手足心热及心热,能益肾水而治血,脉洪实者宜此。若脉虚,则宜熟地黄。地黄假火力蒸,故能补肾中无气。(李杲)? 3、熟地黄用于肾阴不足的潮热骨蒸、盗汗、遗精、消渴等,熟地黄为滋阴主药,常与山萸肉、山药等同用,如六味地黄丸。? 4、熟地黄补肾,血衰者须用之。又脐下痛,属肾经,非熟地黄不能除,乃通肾之药也。(张元素)? 5、熟地黄治骨蒸体热夯倦:熟地黄。当归、地骨皮、枳壳(麸炒)、柴胡、秦艽、知母、鳖甲(炙)等分,未,水一盏,乌梅半个,煎七分,和梅热服。(《幼幼新书》地黄散)? 6、熟地黄治肝木乘胃,胃脘当心而痛,及胁痛吞酸,吐酸,疝瘕,一切肝病:北沙参、麦冬、地黄、当归、枸杞、川楝,(《柳洲医话》一贯煎) 熟地黄的禁忌: 脾胃虚弱,气滞痰多,腹满便溏者禁服熟地黄 赤芍苦寒入肝经血分,有活血散瘀止痛之功,可用于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

虎杖的功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综述

虎杖的功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综述 摘要虎杖含有多种药理活性成分,其主要有效成分白攀芦醇苷,具有扩血管、抗血栓艟休克、降血脂厦抗氧化等作用;另外,虎杖还具有抗茵、抗病毒和保肝等作用,临床用于治疗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和各种病毒感染等疾病. 美键词虎杖;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虎杖为蓼科蓼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虎杖的干燥根和茎。别名:花斑竹、酸筒杆、酸桶笋、酸汤梗、川筋龙、斑庄、斑杖根、大叶蛇总管、黄地榆。性状:本品多为圆柱形短段或不规则厚片,长1~7cm,直径0.5~2-5cm。外皮棕褐色,有纵皱纹及须根痕,切面皮部较薄,木部宽广,棕黄色,射线放射状,皮部与木部较易分离。根茎髓中有隔或呈空洞状。质坚硬。气微,味微苦、涩。性味与归经:微苦,微寒。归肝、胆、肺经。其主要成分为:游离蒽醌和葸醌苷、黄素、大黄索甲醚、犬黄酚、总苷A、慈苷B、芪类化合物(白黎芦醇苷、糖苷类氪基酸、微量元素)等。具有祛风利湿、祛痰止咳清热解毒、活血化癀等功效临床用于治疗湿热黄疸、肺热咳嗽疮痈肿毒、关节痹痛、经闭经痛、水火烫伤、跌打损伤等。近年来,根据化学成分,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广,现综述如下。 1 种质资源 虎杖喜温暖湿润生长环境,耐寒,不怕涝,对土壤要求不严,常生于山沟、河旁、溪边、林下阴湿处。主要分布于陕西、、、、、、四川等省[1]. RAPD[2]、ISSR[3]和SRAP[4]扩增结果表明,22个引物中l7个引物扩增产物具多态性。。22个引物共得到98条扩增DNA片段,平均每个引物可获得4.45个DNA片段,其中90.8%的片段具有多态性。每个多态性引物能扩增出3—8个DNA段,平均可扩增出5.24个多态性片段,表明虎杖种质资源多态性水平较高(90.8%)。说明虎杖种质资源在分子水平上确实存在较大遗传差异。 2 栽培技术 2. 1繁殖育苗 在5~6月份虎杖开花前,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作为母株,提前1 d浇足水,以确保植体内水分充足。翌日,剪取地上部粗壮主枝,去除叶片、叶柄、侧枝及顶部细弱枝条;将枝条在分枝处剪开,保留5~10节,作为繁殖用种条。 将准备好的种条,整齐横放,排列成行,行距10cm,覆沙5~8 cm,浇足水,并注意保持土壤表层湿润,直至萌芽齐全方可少浇水或不浇水。种条埋人沙中7~10 d后,自茎节处萌生新芽,萌芽率约60~70%;15 d左右自节处生根,生根率达98%以上。 2. 2 移栽定植 2. 2.1选地、整地 选择阳光充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沃的地块,施人腐熟的饼肥后深翻一次(25- 35cm),清除草根及杂物,耙细、整平。 2. 2.2移栽与定植 种条埋人25 d左右,长出嫩芽、生根数量较多后,可挖出种条,并从芽点处剪断,每小节即一株小苗。按株行距30 cm×60 cm定植,每穴1~2株,芽点向上斜放,培上细土,浇足定根水。移栽苗的成活率可达98%以上。 2. 3栽后管理 虎杖幼苗定植后,注意保持土壤湿润,促进根系生长。幼苗期要结合除草,松土。当植株长高后,可转为粗放管理。

博落回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博落回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摘要】博洛回(Macleaya cordata(Willd.) R. B)为罂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叶、果均含多种生物碱,对治疗多种炎症有效,所含生物碱也可抑制肿瘤细胞。我国博落回野生资源丰富,利用博落回开发新的产品将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综述了博洛回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现状。 【关键词】博落回;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al constituents of Macleaya cordata [Abstract] Macleayacordata(Willd as the Papaveraceae perennial herbrhizome,leaf,fruitcontains many kinds of alkaloids, effective for the treatment of various inflammatory, alkaloid can inhibit tumor cell. Our Macleaya rich wildlife resources, utilization of Macleaya develop new products will have broad market prospects. Review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bolo belongs to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plants [Key words] Macleayordata;Research Progress;chemical composition 博落回属植物概述植物型抗菌产品因其无污染和无残留等独特的药物功能,逐渐成为潜力较大的抗生素替代品之一。博落回为罂粟科博落回属植物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W illd.)R.B)的果实,具有清热解毒和杀虫止痒之功效,临床上可用于治疗阴道炎、肺炎、皮肤病和肝炎等,并具抗肿作用。 1 主要化学成分 1.1 化学成分分布 通过对博落回的研究发现其主要要用成分存在于根及及全草中,其中:根含有血根碱(arine),白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原阿片碱(protopine),α-

厚朴酚药理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514057611.html, 厚朴酚药理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作者:张勇唐方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2012年第23期 [摘要] 厚朴酚是常用传统中药厚朴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既往研究证实其具有抗氧化、抗微生物、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对厚朴酚的研究与日俱增,该研究综述厚朴酚药理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简要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厚朴;活性成分;厚朴酚;药理作用;抗氧化 厚朴Mangnolia officinalis是传统中医学和日本汉方医学(Kampo medicine in Japan)广泛使用的一味药物,临床多用来治疗细菌感染、炎症和胃肠道疾病等[1]。自1973年日本人藤田 先后从原药材中分离得到2种主要活性成分厚朴酚(magnolol)及其异构体和厚朴酚(honokiol)后,国内外学者便对这2种成分展开了诸多研究[2]。既往研究证实厚朴酚具有中 枢性肌肉松弛,中枢神经抑制,抗炎,抗菌,抗溃疡,抗氧化,抗肿瘤,激素调节等药理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厚朴酚药理作用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以期为该成分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指导。 1 厚朴酚的理化性质 厚朴酚的分子式为C18H18O2,相对分子质量为266.32,性状为白色精细粉末,单体为无色针状结晶,熔点为102 ℃,易溶于苯、氯仿、丙酮等常用有机溶剂,难溶于水,易溶于苛性碱稀溶液。 2 厚朴酚的药理作用 2.1 抗氧化作用 厚朴酚的酚羟基易被氧化,而含有烯丙基的酚类化合物多具有清除O2-或羟自由基的能力[3],这些结构造就了厚朴酚具有出色的抗氧化能力,而这一特性也成为其他许多药理作用的基 础。 2.1.1 清除自由基 Zhao[4]等报道厚朴酚及和厚朴酚均可有效降低硝基自由基ONOO-和单线态氧1O2,清除ABTS+和DPPH自由基。Sun等[5]以总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分析法(TOSC)证实厚朴中的3种有效成分均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其中以丁香苷最强,其次是和厚朴酚及厚朴酚。 2.1.2 对抗脂质过氧化 Li等[6]以TBHP(叔丁基过氧化氢)预处理NCI-H460细胞(人类非小细胞肺癌细胞),24 h后以20 μmol·L-1的厚朴酚干预,证实厚朴酚可以有效对抗TBHP引起

生姜的主要成分和药理作用

生姜的主要成分和药理作用 核心提示:生姜的主要成分和药理作用生姜的主要成分生姜含挥发油0.25%?3.0%,主 要成分为姜醇(Zingiberol) 、姜烯(Zingiberene)、水芹烯(Phellandrene)、............. 生姜的主要成分 生姜含挥发油0.25%?3.0%,主要成分为姜醇(Zingiberol)、姜烯(Zingiberene)、水芹烯(Phellandrene)、莰烯(Camphene)、柠檬醛(Citral) 、芳樟醇(Linalool)、甲基庚烯酮(Methylheptenone) 、壬醛(Nonyl aldehyde) 、d- 龙脑(d-Borneol) 等. 尚含辣味成分姜辣素(Gingerol), 分解则变成油状辣味成分姜烯酮(Shogaol)和结晶性辣味成分姜酮(Zingerone) 、姜萜酮(Zingiberone) 的混合物. 又含天门冬素、哌啶酸-2(Pipecolic acid) 以及谷氨酸、天门冬氨酸、丝氨酸、甘氨酸等. 此外,尚含有树脂状物质及淀粉. 生姜的药理作用 1.对消化系统的作用生姜是治疗盐酸-乙醇性溃疡的有效药物,其有效成分为姜烯,具有保护胃黏膜细胞的作用. 在芳香健胃生药中,特别是姜科植物中多含有姜烯等萜类精油成分,是健胃生药的有效成分之一. 生姜煎剂对犬胃酸及胃液的分泌呈抑制与兴奋的双向作用,最初数小时内抑制,以后则继以较长时间的兴奋. 生姜煎剂(10%)1.2mg/ 只给大鼠灌胃,可显著抑制盐酸性和应激性胃黏膜损伤,用消炎痛阻断PG合成后,生姜的保护作用消失, 说明其保护机制可能与促进胃黏膜合成和释放内源性PG有关. 生姜能使胃蛋白酶作用减弱,脂肪分解酶的作用增强. 生姜可严重破坏胰酶中的淀粉酶使胰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显著下降?还可抑制淀粉酶中的B -淀粉酶,阻碍淀粉糖化. 生姜可作用于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系统,有抑制胃机能及直接兴奋胃平滑肌的作用. 利用大鼠小肠还流法对磺胺脒的吸收促进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姜的水提取物有显 著的吸收促进作用,增强其生物利用度,充分发挥疗效. 生姜浸膏能抑制硫酸铜引起的狗的呕吐. 从生姜中分离出来的姜油酮及姜烯酮的混合物亦有止呕效果,最小有效量为3mg, 对中枢性催吐药阿朴吗啡引起的狗呕吐及洋地黄引起的鸽呕吐均无效,故认为生姜有末梢性镇吐作用. 家兔经消化道给予姜油酮可使肠管松弛,蠕动减退. 生姜是驱风剂的一种,对消化道有轻度刺激作用,可使肠张力、节律及蠕动增加,有时继之以降低,可用于因胀气或其他原 因引起的肠绞痛. 实验表明:生姜油对大鼠四氯化碳性肝损伤有治疗作用,能使血清SGPT降低;对小鼠 四氯化碳性肝损伤有预防作用,并能降低BSP潴留量.生姜蜂蜜封存液5ml/kg给大鼠灌胃, 对四氯化碳性肝损伤亦有治疗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血清SGPT和SGOT明显降低,肝小叶 破坏、肝细胞脂肪变性和坏死亦较轻; 对60%乙醇所致之大鼠肝损伤同样有效. 2.对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作用生姜醇提取物对麻醉猫血管运动中枢及呼吸中枢有兴奋作用,对心脏也有直接兴奋作用. 正常人口嚼生姜1g( 不咽下) ,可使收缩压平均升高 1.489 kPa(11.2mmHg) ,舒张压上升 1.862kPa(14mmHg). 对脉率则无明显影响.

山楂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山楂的临床应用

山楂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山楂的临床应用 山楂是常用消食药,传统认为其善消肉食油腻之积,但经多年临床实践及药理研究,发现其能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血压,降低血清胆固醇,强心及收缩子宫等,对心脑血管病作用广泛,疗效显著,值得认真研究总结。 1.疑难病善用活血化瘀,山楂可当重任 张老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久病顽疾等疑难病,多有瘀血阻滞之势,或多痰瘀交加、痰水互结等病理。在精细辨征的前提下,合理地选择和应用活血化瘀药,往往可收较好疗效。活血化瘀药甚多,药力强弱差异很大,力猛而峻者固可破久瘀之顽症,荡难治之病疾,但也有伤血耗正之弊端。而疑难之病,常是几年或数十年长期演变、日积月累而成。对此等疑难之病,欲求速效或遍求奇方绝招,绝大多数是不可能的,只能是欲速而不达。因此,必顺应持久之战略,建稳中求效之法,方为上策。 活血化瘀药中,其力竣较猛者如水蛭、三棱、莪术之辈,久用易耗气伤血,对疑难病久病,邪盛正衰者,可暂用而不可久服。桃仁、红花、川芎之属,活血虽为常用,其力亦稍嫌峻.年老体弱者,若搭配不当有一定弊端。而丹参、生山楂等,药性平和,作用广泛,一药多能,活血化瘀功效确切,久用

或较大剂量应用,亦未见副作用。久病顽疾属瘀血所致者可首选之。张老用其治疗中风、胸痹、高心压、高血脂等,多收良效。 刘某,女,41岁,咸阳市外贸车队职工。1991年11月23日初诊:主诉胸闷、心慌、气短1年,下肢水肿半年。1年前开始胸闷,阵发性胸痛。伴心慌、烦躁、气短乏力,近半年来下肢水肿,曾在西安某医院检查,诊断为冠心病,经治无效且病情加重。舌黯苔白,脉沉细。听诊心律不齐,心音低钝,肺(-),肝区压痛。下肢水肿。证属胸阳不振,心气不足,瘀血内阻。 处方:瓜蒌15g,薤白10g,降香10g,丹参15g,三七3g(冲服),麦冬15g,桂枝6g,寄生15g,杜仲12g,鹿衔草15g,炒枣仁15g,生山楂15g,元参15g。6剂,清水煎服,每日1剂。1991年12月1日,二诊:服上方后诸症减轻,仍感左侧胸部闷、痛,气短乏力,眠差多梦,腹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继用上方去寄生、杜仲、三七,加通草10g,琥珀 3g(冲服),夜交藤30g,五味子10g,茯苓15g。至1992年2月22日再诊时,胸闷、心悸均大减,精神愉快,唯因感冒而求治,用前方加疏风止咳之品而愈。 按:该方以瓜蒌、薤白、桂枝宽胸理气温阳,降香、丹参、三七、山楂活血化瘀,麦冬、玄参、枣仁益阴养心安神,寄生、杜仲、鹿衔草补肝肾强心。方中生山楂配合降香、丹参、

秦皮的功效与作用

[标签:标题] 篇一:七种常用中药的功效及服用禁忌 七种常用中药的功效及服用禁忌 胖大海、枸杞子、金银花等都是人们熟识且常用的中药,由于这些中药药性较为平和,大多数人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去服用,其实这些常用中药也有一些服用禁忌,切不可随意服用,并要掌握好安全用量。 胖大海——清肺利咽 胖大海味甘,性寒;有小毒。有清肺利咽、润肠通便之功效,适用于风热邪毒侵犯咽喉所致的喑哑,其他原因引起的喑哑用胖大海无效,特别是老年人突然失音及脾虚者应该慎用。【安全用量】代茶饮每次不得超过3粒,以防中毒。 决明子——降血压、降血脂、清肝明目 决明子味甘、苦,性微寒,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清肝明目等功效。但决明子可引起腹泻,女性长期服用轻则引发月经不规律,重则可使子宫内膜不正常;有泄泻、低血压者及怀孕女性也应慎用。另外,决明子是一种泻药,长期服用对身体不好,会损伤身体的正气。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为10~15克。 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抗衰老 枸杞子味甘,性平,功能为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抗衰老。外邪实热,脾虚有湿及泄泻者忌服。枸杞子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患有高血压、性情太过急躁的人或平时大量摄取肉类食物面泛红光的人不宜服用。正在感冒发烧、身体有炎症、腹泻的人最好别吃。最适合吃枸杞的是体质虚弱、抵抗力差的人。而且,一定要长期坚持,每天吃一点,才能见效。【安全用量】每日用量为5~15克。 甘草——润肺祛痰止咳 甘草味甘,性平,有补益心脾、润肺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之功效,但长期服用能引起水肿和血压升高,还易引起低钾血症,导致心律失常、肌肉无力等。湿盛胀满者不宜服用。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为3~10克。 人参——大补元气,提高免疫力 人参大补元气、生津安神、补脾益肺,能兴奋神经系统,提高免疫力,抗衰老。身强体壮者长期服用或过量服用人参易口干舌燥,甚至鼻孔出血。实证、热证而正气不虚者忌服。有些人认为人参是一种补品,吃了对身体总有好处,这是错误的想法。无论是红参还是生晒参,在服用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过量服食。另外,一定要注意季节变化。一般来说,秋冬季节天气凉爽,进食比较好;而夏季天气炎热,则不宜食用。在服用人参后忌吃萝卜、忌饮茶。人参忌与葡萄同食,葡萄中含有鞣酸,极易与人参中的蛋白质结合生成沉淀,影响吸收而降低药效。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为5~10克。 菊花——平肝明目,解毒 菊花味辛、甘、苦,性微寒,有疏风清热、平肝明目、解毒的作用。但阳虚体质者不适合服用;气虚胃寒、食少泄泻者应慎服;阴阳两虚型、痰湿型、血淤型高血压病患者也不宜服用菊花。菊花的服用方法:以苏杭一带所长的大白菊或小白菊最佳,每次用3克左右泡茶饮用,每日3次。 【安全用量】每日用量为6~10克。 金银花——清热解毒

姜黄素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_许东晖

姜黄素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许东晖,王 胜,金 晶,梅雪婷,许实波 (中山大学药学院中药与海洋药物研究室,广东广州 510275) 摘 要:姜黄素是从姜黄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姜黄素利用酚羟基捕捉自由基,对辐射药物性肝损伤、氧化损伤起保护作用;通过调节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调控基因表达起抗肿瘤作用;通过抑制IL-2、I L-4、I L-8、T N F-α等炎症因子表达起抗炎作用,同时具有抗病毒、抗菌作用。开发姜黄素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姜黄素;抗氧化活性;抗肿瘤活性;抗炎活性;抗病毒活性 中图分类号:R282.7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670(2005)11173704 Advances in studies on pharmacological effect of curcumin XU Dong-hui,W AN G Sheng,JIN Jing,M EI Xue-ting,XU Shi-bo (La bo ra tor y o f Tr aditio na l Chinese M edicine a nd M a rine Dr ug s,Schoo l o f Pha rmaceutical Science, Sun Ya t-sen U niv er sity,G uang zho u510275,China) Key words:curcumin;antio xida tio n;a ntitumo r;a nti-inflamma tion;a ntiviral activity 姜黄素(cur cumin)是从姜黄Curcuma longa L.中提取的天然色素。姜黄是姜科姜黄属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其粉末称为姜黄根粉,可作药用。姜黄的研究历史悠久,印度传统医学按现代医学术语认为,姜黄根粉可治疗胆疾患、厌食、鼻炎、咳嗽、糖尿病、肝疾患、风湿病和鼻窦炎。我国传统医学认为,姜黄可用于腹痛、黄疸等相关疾病的治疗。 姜黄素为姜黄的主要活性成分,大量研究证明,姜黄素具抗氧化、抗肿瘤、抗炎、清除自由基、抗微生物以及对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多方面药理作用。近来姜黄素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涉及的研究领域也越来越广泛。本文对其近年国外有关药理作用的研究作如下归纳、综述。 1 姜黄素的抗氧化作用 氧化作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生物体内的生理病理过程,不仅外源性氧化可以引起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 e ox yg en species,RO S)的堆积,而且细胞本身的有氧代谢过程中亦有RO S的产生。RO S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很容易与生物大分子反应,直接损害或通过一系列过氧化应激反应而引起广泛的生物结构破坏。为了减少有氧代谢过程RO S对机体的损伤,国内外学者设想用抗氧化药物抑制RO S的生物毒性。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姜黄素是一种新型的抗氧化剂。 姜黄素经口服后,在肠管的上皮细胞被吸收并转换成四氢姜黄素,Sugiyama等[1]经分子水平研究确证,四氢姜黄素捕捉自由基后,自身会降解成2′-甲氧基邻羟基苯丙酸类化合物,此化合物和四氢姜黄素都具有比姜黄素更强的抗氧化能力。Priy ada rsini等[2]证实,姜黄素分子结构中的酚羟基在姜黄素的抗氧化活性中起决定性的作用。1.1 对过氧化脂质的抑制作用:Sr eejaya n等[3]通过研究发现姜黄素可抑制辐射引起的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反应,可通过超离心与微粒体合并,其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的能力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Akila等[4]通过体内实验发现,姜黄素ig (250mg/kg)能显著抑制CCl4诱导W ista r大鼠肝纤维化,显著降低CCl4诱导的大鼠体内血清谷草转氨酶(GO T)、谷丙转氨酶(GP T)和碱性磷酸酶(A L P)。笔者认为,姜黄素是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起到保护作用。Reddy等[5]体内实验发现,姜黄素ig(30mg/kg)能显著抑制Fe2+(30mg/kg,ip)诱导的Wista r大鼠肝细胞损伤,降低Fe2+诱导的肝匀浆和血清过氧化脂质,提示姜黄素可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发挥其抗细胞毒的作用。Grinbe rg等[6]通过姜黄素对人红血球细胞及细胞膜的抗氧化作用的研究发现,4~100μmo l姜黄素抑制H2O2诱导的脂质过氧化物。虽然姜黄素单独应用不能改变血红细胞的Fe2+/Fe3+的比例,但可抑制Fe2+由于H2O2引起的再次氧化,因此姜黄素作为细胞膜抗氧化剂,能保护地中海贫血红细胞由于铁刺激而引起的损伤。 1.2 抑制亚硝酸盐诱导的氧化作用:Unnikrish nan等[7]研究表明姜黄素具有抗亚硝酸诱导氧化血红蛋白的作用,保护血红蛋白不被氧化成为高铁血红蛋白,其抗氧化活性具有浓度依赖性,实验结果显示,姜黄素酚羟基乙酰化后抗氧化活性明显减弱,证实姜黄素是通过除去过氧化物、二氧化氮而发挥抗氧化作用。Br ouet等[8]研究发现,低浓度的姜黄素能抑制内毒素激活的巨噬细胞一氧化氮合成酶(N O S)的活性,体外培养巨噬细胞并用内毒素激活N O S,经姜黄素处理后检测培养液上清液中 收稿日期:2004-07-1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30170105);教育部2004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 CET-04-0808) 作者简介:许东晖(1968—),男,博士,副教授,中山大学药学院中药与海洋药物研究室主任,从事中药与海洋药物研究与开发,利用固体分散体技术开展姜黄素增溶研究。 Tel:(020)84113651 E-mail:Lsdb@zs u.ed https://www.360docs.net/doc/7514057611.html,

华蟾酥毒基药理作用及剂型研究进展

华蟾酥毒基药理作用及剂型研究进展 (作者: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 【摘要】:华蟾酥毒基(Cinobufagin)是蟾酥中的一种单体,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目前对其功效研究颇多,剂型研究也较多,现对华蟾酥毒基药理作用及制剂研究状况进行简要总结,为制备高效实用的临床药物提供有益线索。 【关键词】华蟾酥毒基;药理;剂型;综述 Abstract : Cinobufagin is one monomer of toad venom ,with many bio ftiefficacy ;presently there ' s many studies on it ,so is dosage form ;nowit briefly sumsup its pharmacy function and dosage form research,to offer helpful clues for preparing high 拟effect and practical clinical drugs. Key words : Cinobufagin ; pharmaco; dosage form ;review 华蟾酥毒基(又名华蟾毒精,)是中药蟾酥中的一种蟾毒配基,是国家药典规定的中药蟾酥的质控成分,分子式为C26H34O,相对分子质量为442.54。是一种具有醚键的甾体化合物,难溶于水,体内半衰期短且分

布广泛,并具有较强的毒性。现对华蟾酥毒基药理作用及制剂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1华蟾酥毒基药理作用 1.1抗肿瘤作用及相关机制 (1)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华蟾酥毒基(Cino)对细胞膜有直接破坏作用,研究表明1X 10-7mol/L华蟾酥毒基能使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继而引起细胞器水肿变性进而死亡 :1]。(2)抑制血管生成作用。一定剂量的华蟾酥毒基能抑制毛细管样的网络形成。经图像分析仪定量检测,8nmol/L的Cino即可显著 抑制毛细管的生成,FCM分析可见血管内皮细胞阻滞于G2/M期,细胞增殖受到抑制。Cino能特异的预防小牛主动脉内皮(BAE细胞进入细胞循环的G0/G1期的通路,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从而抑制内皮细胞的增生]2]。(3)诱导肿瘤细胞凋亡。1X 10-6mol/L华蟾酥毒基可将肝癌细胞系SMMC7721和BEL以7402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降低进入S期的比例从而加速瘤细胞死亡,华蟾酥毒可以明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3]o Cino明显影响SMMC7721细胞S期DNA 含量及增殖指数,透射电镜观察显示:Cino作用后,可见成片的细 胞坏死,细胞凋亡,内质网肿胀、线粒体肿大呈空泡样,溶酶体增多等细胞结构改变。其中以人宫颈癌细胞(Hela)和人肝癌细胞(BEL拟7402)最为敏感]4]。(4)诱导肿瘤细胞分化,Cino低浓度时能有效诱导肿瘤细胞分化,使肿瘤细胞形态和功能发生分化,从而抑制Na+-K+-

藤茶

藤茶- 中药材 【药名】藤茶烘干藤茶 【别名】霉茶叶。 【功效】清热利湿;平肝降压;活血通络 【科属分类】葡萄科 【主治】痢疾;泄泻;小便淋痛;高血压;头昏目胀;跌打损伤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300-1950m的山坡灌丛或山谷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湖北等地。 【出处】《中国中草药汇编》记载: 藤茶味甘淡,性凉,具有清热解毒,降暑生津,祛风湿,强筋骨,消炎利尿,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缓解酒精作用等功效。长期饮用对皮肤癣癞,黄疸性肝炎,感冒风热,咽喉肿痛,急性结膜炎,痛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护扶养颜等都有极好作用。 藤茶- 喝藤茶的功效 “茶友”们相聚,一个话题——饮用藤茶的体会及种种妙处,常会被提及。渐渐地我萌发了一个念头,想进一步了解藤茶,认识藤茶,知其然还想知其所以然。经过一番寻觅探求,藤茶面貌逐渐清晰凸现。现将我所了解的藤茶的情况与诸君细细说来,供各位作保健养生之参考。 藤茶学名Ampelopsis grossedentata,中文植物名为显齿蛇葡萄,是属于葡萄科蛇葡萄属的一种野生藤本植物。地方名除了藤茶外,还有甘露茶、茅岩莓等。它主要分布在两广、两湖、云贵、江西、福建等省,生长在山坡混交林中,野生贮量大。 藤茶水浸出物中含有丰富的糖和氨基酸,包括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具有一定的营养保健作用。藤茶还含有大量的多酚及黄酮类化合物,这是藤茶具有某些医疗保健作用的重要的物质基础。 有学者研究认为:藤茶有消炎止咳祛痰作用,其祛痰止咳的作用与安妥明相似。实验表明,藤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食品中常见细菌的抑制作用优于常用的防腐剂苯甲酸。此外,藤茶具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及降血脂、降血糖等作用。藤茶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其主体物质为二氢杨梅素,它对自由基的清除率高达73.3%~91.5%,可减轻机体内氧化损伤,具有抗衰老的作用。藤茶还能减轻动物肝组织的变性和坏死程度,有保肝护肝之作用。 长期饮用藤茶有无毒副反应,这是“茶友”们曾经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专家对广西藤茶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长期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大鼠身上未发现与毒性有关的明显病变,停药后也未见药物延迟性毒性反应。事实上,我国南方一些少数民族地区长年累月饮用此茶,尚未见到饮用藤茶出现不良情况的报道。藤茶不含鞣酸,不会影响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不会夺取体内作为造血原料的铁质;藤茶也不含有咖啡因一类具有兴奋作用的化合物,故对于贫血、睡眠质量不高等人,且又喜欢饮茶而不敢饮茶者,藤茶也许是一种理想的代用品。 少数人饮藤茶后会出现一种微弱的催眠现象。有一友人描述如下:藤茶饮后犹如冬日坐在朝南无风的墙角,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中,慵懒舒适,伴随着一种淡淡的睡意。总之,藤茶既有普通保健之功,又对某些疾病有医疗或预防作用,长期饮用又比较安全。可以说藤茶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种恩赐,“甘露茶”的说法并非妄语。不过根据有些“茶友”个人体验认为:此物虽属平和,阴盛阳虚者还需谨慎饮用。 三降 降血粘: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而起降血粘

丁香及其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可编辑)

丁香及其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 维普资讯 ////0>. 丞堡匡堂瞳堂 . . . 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生出版社, .. , .,: . . 郭玲,钟学宽,周令望,等. 病毒致低硒低维 ,, : ? . 生素鼠心肌损伤的发病机制 .中国地方病防治 ,, ,. 杂志, ,: ? . 邓守恒,孙各琴.高硒情况下维生素对幼龄大鼠抗 .氧化作用的研究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 ? .邹秋萍,侯淑萍,王瑞珍.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肿卫文峰,张国成,许东亮,等.柴胡黄芩炙甘草对小瘤坏死因子一【的变化及维生素、的干预作用鼠心肌炎治疗作用的研究 .中国当代儿科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 ?. 杂志, ,: .苗艳波,师海波,孙英莲.高山红景天总甙的抗衰老王雪峰,郭津津,魏克伦,等.小柴胡汤分解剂抗柯萨奇病毒感染及其对心肌炎防治作用的研究 . 作用 .中药药理与临床, ,: ? .季宇彬.中药复方化学与药理 .第一版.人民卫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 : 一 . 收稿日期: 丁香及其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 臧亚茹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承德

【关键词】丁香;有效成分;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 ? ? 十二碳三烯一卜醇, 一杜松油烯,【一石竹烯,对烯 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 基茴香醚等。此外,丁香中还含有山萘酚、鼠李素、齐墩的干燥花蕾,其味辛,性温,具有温中降逆,温肾助 果酸等黄酮成分。 阳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丁香具有抗菌、抗病毒、清 抗菌作用及机理 除自由基、镇痛、麻醉等作用,在疾病防治中具有良好的 丁香具有抗菌、消炎作用,且抗菌谱广泛。张西玲等 药理学基础和治疗作用。 通过对丁香、小茴香、肉桂、八角茴香四种中药挥发油 性状 体外抑菌实验发现:四种挥发油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 本品略呈研棒状,长厘米,花冠圆球形,棕褐色 至褐黄色,质坚实,富油性,气芳香浓烈,味辛辣,有麻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较低浓度时均有一定的抑 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作用最佳,以丁香、肉桂 感。 挥发油在体外抑菌效果最为显著,挥发油在较高浓度时 化学成分

三七粉的功效与作用禁忌详解

三七粉的功效与作用禁忌详解 摘要:三七粉能长期服用吗/三七粉长期服用可以软化血管,促进血液健康,有效预防各种心脑血管病,对于女性顾客,三七粉还有活血养颜的功效,现以三七为主要原料的调血养颜产品不胜枚举。 三七是中草药中用途十分广泛的药种,是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除了中医外伤疗效显着,在治疗心脑血管病、降血脂等方面也有疗效,此外,还有不少人吃它来养生。三七粉的功效与作用:禁忌这个问题是广大不太了解三七的客户最为关心的,但现在网络上能找到的资料都不全,多数为一鳞半角,要么介绍的比较笼统,要么就是片面的介绍三七粉的某些一个功效。为此南国三七网找来相关资料,把三七粉的功效与作用详细的录入,让你能对三七粉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一、三七对血液和造血系统的作用 三七粉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以其活血、止血和补血功能有关,三七粉中的三七素、和槲皮苷等物质是止血成分,而其皂苷类和黄酮类成分则是活血化瘀的物质。 1、三七粉的活血作用 三七粉的功效与作用:三七总皂苷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其主要有效成分是人参皂苷Rg1及人参三醇型皂苷,通过提高血小板cAMP含量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 2、三七粉的止血作用 三七粉止血是通过多方面使用实现的。三七根的温浸液能缩短家兔血液凝固时间,并使血小板数量增加而有止血作用。三七能促进凝血过程,缩短凝血时间,促进凝

血酶的生成,使局部血管收缩,促进血小板数目。三七配伍乌贼骨和白芨散有良好的止血作用。 3、补血作用 三七粉的功效与作用除了活血止血外,还有补血的作用,三七总皂苷有明显升高白细胞的作用,PNS对X线照射所致大鼠外周血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亦有保护效应。三七总皂苷可显着提高巨噬细胞吞噬率,提高血液中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白细胞指数。Rb1、Rg1可以提高人红细胞膜蛋白α螺旋的比例,即增加膜蛋白的有序性,从而改善红细胞功能。 二、三七对血管系统的作用 1、三七粉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三七总皂苷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秦氏等研究了三七总皂苷对劳累型心绞痛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七总皂苷能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状态,且能逆转仅有舒张功能不全的早期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及已经发生的病理变化。 2、三七粉抗心律失常作用 PNS对氯仿诱发的小鼠心室纤颤、氯化钡和乌贼头碱诱发的心律失常均有明显对抗作用,三七二醇皂苷也有类似效应。PNS能非竞争性地对抗异丙肾上腺素加速心律作用,且此作用不为阿托品所抑制,提示其抗心律失常作用并不是通过竞争性阻断肾上腺素β-受体或兴奋M-胆碱受体,而是与心肌的直接抑制有关 3、三七粉对血管的作用

丁香的药理研究现状

丁香的药理研究现状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丁香的药理研究现状 【摘要】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c caryophyllata Thunb以其干燥花蕾入药,其味辛,性温,中医认为具有温中降逆,温肾助阳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丁香具有抗菌、抗病毒、清除自由基、镇痛、麻醉等作用,在疾病防治中具有良好的药理学基础和治疗作用,被我国列为重点研究开发药材之一。本文主要从丁香的主要化学成分,以及近些年来对丁香的药理作用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丁香丁香酚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 R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5-0259-01 丁香(Flos Caryophylli)系桃金娘科植物,通常当花蕾由绿转红时采摘,用其干燥花蕾入药,又称公丁香。味辛、性温,归脾、胃、肺、肾经,系常用药材,具温中降逆,补肾助阳之功效。中医上多用于脾胃虚寒,呢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等症。丁香因萼筒中存在油室结构,富含油质,主要为丁香油15%~20%,丁香油中主要成分为丁香酚(eugenol ) 64%--85 %,低的含%~62. 7%,含乙酞丁香酚(acetyleugenol) 7 %~15%,β-T香烯( Ei-caryophylene)占9. 12%,以及其他少量成分如甲基正戊酮、苯甲醛、水杨酸甲酯等。因此丁香油的药理作用主要由以上3种主要成份引起。现就近年来对丁香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1 丁香主要成分研究 丁香挥发油是丁香的主要成分。邱琴等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广东饶平及印度尼西亚产丁香干燥花蕾中提取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结果:从广东饶平丁香挥发油中共分离出26种物质,鉴定22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4%以上;印度尼西亚产丁香鉴定26个成分。广东饶平丁香挥发油中,含量最高的组分是丁香酚,相

蟾酥的现代研究

蟾酥的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 蟾酥中含有大量的蟾蜍毒素类物质,该类物质均有强心活性,在化学上属甾族化合物(Steroids),其C17上再接一α-吡喃酮基,则凡具有此种骨架的物质,总名蟾蜍二烯内酯(Bufadienolide),是蟾蜍浆液、蟾酥的主要有效成分.蟾酥中所含的蟾蜍二烯内酯有:蟾蜍它灵(Bufotalin)、华蟾蜍精(Cinobufagin)、华蟾蜍它灵(Cinobufotalin)、蟾蜍灵(Bufalin)、远华蟾蜍精(Telocinobufagin)、日本蟾蜍它灵(Gamabufotalin,亦名日本蟾蜍甙元Gamabufo- genin)、去乙酰华蟾蜍它灵(Desacetyl cinobufotalin)、惹斯蟾蜍甙元(Resibufogenin)、华蟾蜍它里定(Cinobufotalidin)、蟾蜍它里宁(Bufotalinin)、华蟾蜍精醇(Cinobufaginol)、沙蟾蜍精(Arenobufagin)、异沙蟾蜍精(Bufarenogin)、去乙酰华蟾蜍精(Desacetyl cinobufagin)、去乙酰蟾蜍它灵(Desacetyl bufotalin)、蟾蜍它里定(Bufotalidin,即嚏根草甙元Hellebrigenin)、惹斯蟾蜍精(Resibufagin)等.中国蟾蜍蟾酥中分出的华蟾蜍毒素(Cinobu- fotoxin),酸解后产生华蟾蜍精、辛二酸(Suberic acid)和精氨酸.辛二酸可与蟾蜍甙元结合.从蟾酥中曾分离华蟾蜍精、惹斯蟾蜍甙元、蟾蜍灵和日本蟾蜍它灵的3-辛二酸酯。 蟾蜍浆液及蟾酥中的甙元,都是有强烈药理作用的甾族化合物,然浆液及蟾酥中尚有不少的无甚药理作用的甾族化合物,如胆甾醇(Cholesterol)、7α-羟基胆甾醇(7α-Hydroxy- chole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通常它们亦与蟾蜍甙元合称为蟾蜍甾族化合物(Bufosteroids). 蟾蜍浆液及蟾酥中尚含有一定药理作用的吲哚系碱类成分,如5-羟色胺(Serotonine)、蟾蜍色胺(Bufotenine)、华蟾蜍色胺(Cinobufotenine)、蟾蜍特尼定(Bufotenidine)、蟾蜍硫堇(Bufothionine)、去氢蟾蜍色胺(Dehydrobufo- tenine)、色胺(Try ptamine)。 此外,蟾蜍还含有肾上腺素(Adrenaline)、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辛二酸.从蟾酥中还分出吗啡(Morphine)。 理化鉴别 (1)该品断面沾水,即呈乳白色隆起。 (2)取该品粉末0.1g,加甲醇5ml ,浸泡1小时,滤过,滤液加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固体少量,滴加硫酸数滴,即显蓝紫色。 (3)取该品粉末0.1g,加氯仿5ml ,浸泡1 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醋酐少量使溶解,滴加硫酸,初显蓝紫色,渐变为蓝绿色。 (4)取该品粉末0.2g,加乙醇1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置10ml量瓶中,加乙醇至刻度,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蟾酥对照药材0.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脂蟾毒配基及华蟾酥毒基对照品,加乙醇分别制成每1ml 含1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4 种溶液各10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氯仿-丙酮(4:3: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一个绿色及一个红色斑点。药理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