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燃烧的探究教案

蜡烛燃烧的探究教案
蜡烛燃烧的探究教案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习水县程寨乡中学李强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依据《化学课程标准》提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是介绍在实验中如何观察、描述和记录,是九年级化学上册起始部分的内容,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化学活动与探究实验,因此,本课是化学实验的基础,对全部初中化学乃至今后的化学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背景分析

本节课的研究对象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蜡烛,学生能够简单地描述所看到过的一些现象,例如蜡烛燃烧时能发光、发热,还会“流泪”等,本节课的教材中设计了一个对比观察蜡烛点燃前、燃着时、熄灭后的步骤,让学生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学会动态、辩证的看问题。并学会观察的具体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发光、发热、新物质的产生等)。但是学生对于怎么研究物质、主要研究物质的哪些方面、利用什么方法研究并不清楚,所以本节课要在学生几乎没有化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的结论,使之顺利完成实验操作,认识到实验是研究物质的一种重要手段,一节如何实验的方法课,在整个教材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采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实验自主探究的方式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探究,使学生能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生活中熟悉的物质,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以及变化过程中的现象,从而体现化学源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初步学习观察实验的方法和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2.能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并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后得出结论。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现象的分析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在实验过程中锻炼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填写实验报告册,并能通过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化学实验的简单由来并感受化学的发展;

2.初步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教学难点:对蜡烛燃烧产物的检验。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下的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蜡烛、烧杯、澄清石灰水、具支试管、白烟收集器、水槽、小刀等。

教学内容安排: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创设情景

引入课题

【展示】播放《西游记》

的炼丹炉火烧孙悟空的一段

视频,展示古代的炼丹炉和拉

瓦锡纪念馆图片

介绍化学实验的由来和

发展,介绍本节课用到的仪

器。

【观看】图片,想像实

验时的一些情景。

认识几种常见仪器。

通过学生熟知的视

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对化学实验

的雏形有一个简单的了

解,并感受化学的发展。

点燃前对蜡烛的探究

【过渡】今天我们就通过

探究生活中的蜡烛这一小实

验来体验一下化学实验的乐

趣。首先请你说说在什么场合

见过蜡烛。

【板书】蜡烛的主要成分

【回忆】在生日聚会

时,蛋糕店里,家里停电时

见过。

【记笔记】

【观察和描述】

联系生活中学生比

较熟悉的对象作为研究

对象,通过观察和体验

描述蜡烛的一些物理性

质。

对学生进行成功教

是石蜡

【指导观察】请同学们将实验台上的蜡烛拿在手里,描述你看到的蜡烛。

【设疑】蜡烛中间的棉线起什么作用?

【继续体验】用手摸一摸,再捏捏,用指甲在蜡烛上划一下,说出观察到的现象。

【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想比较蜡烛和水的密度我们可以采用什么办法?

鼓励学生

蜡烛是红色的(有的组

是白色)固体,中间有一根

棉线,摸起来有滑腻感。

【猜想】可能是引火的

作用,因为每次点蜡烛时总

是先点棉线,棉线着了之后

蜡烛才着。

【感受与体验】

用手摸有滑腻感,用手

捏蜡烛,感觉有点硬,但用

指甲却能划出痕迹。

【思考并回答】

将蜡烛切一小片放在

水里观察,发现蜡烛浮在水

面,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

小。

育。

燃烧时对蜡烛的探究

【过渡】许多同学都迫不

及待地想点燃蜡烛了,下面我

们就点燃蜡烛。

【提出观察要点】

1.蜡烛哪部分先被点

燃?蜡烛靠近火焰的地方在

状态、硬度有什么变化?

2.蜡烛的火焰有什么特

点?

【投影】较清晰的蜡烛火

焰分层的图片

【提出问题】

蜡烛燃烧时火焰颜色深

浅不一,可能与什么有关?试

【点燃蜡烛】

【观察与描述】

1.棉线被点燃后棉线

周围的石蜡开始熔化形成

一个凹槽,在靠近火焰的地

方,蜡烛很软,可以用手任

意捏塑,而距离火焰较远部

分蜡烛仍是硬的。

2.蜡烛的火焰在轻微

地闪烁,火焰颜色分层。

【观看】蜡烛火焰图片

【猜想】可能与温度有

关,提出实验方案

【观察并模仿】处于火

通过对蜡烛燃烧现

象的细致观察与体验,

描述蜡烛在燃烧过程中

的变化,体会化学就在

我们身边。

能在教师指导下根

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并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

分析后得出结论

设计实验证明。

【演示】将火柴梗平放在有三层火焰的部分约2秒钟,指导学生观察火柴梗颜色的变化,分析原因。

【板书】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

【过渡】蜡烛越烧越短,那么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呢?请根据下面的实验做出分析

【演示】将大具支试管罩在火焰上方,再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指导学生观察烧杯内壁的变化。

点燃

【板书】

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焰最外层的先变黑,第二层变化次之,最里层变化最小;这说明外焰的温度最高,焰心的温度最低。

【记笔记】

【思考】可能产生了某种看不见的物质

【观察并模仿】试管支管的内壁有大量小液滴生成,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出现浑浊,说明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记笔记】

熄灭后对蜡烛的探究

【过渡】下面我给大家变

一个魔术:把蜡烛用白烟收集

器盖灭后,快速用一根燃着的

火柴去靠近产生的白烟。

【提出问题】刚才大家看

到的白烟是什么?请大家讨

论。

【板书】有白烟产生,为

石蜡蒸汽。

【观察】火柴还没有接

触到蜡烛灯芯,蜡烛竟然顺

着白烟就被点着了。

【猜想与讨论】白烟可

能为水蒸气、二氧化碳或者

石蜡蒸气,由于水和二氧化

碳不能燃烧,所以应该白烟

应是石蜡蒸气。

【记笔记】

对生活生活中常见

但又没有关注的问题进

行探究,体验实验探究

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

悦。

小结

【追问】通过今天的学

习,你认为学习化学的重要方

法是什么,在学习中你应关注

什么?

【讨论后小结】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

的学科,在学习中应关注物

质的性质和变化以及变化

中伴随的现象。

总结学习,进一步

认识化学

板书设计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一、点燃前

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

二、燃烧时

点燃

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三、熄灭时

有白烟产生,为石蜡蒸汽。

学生学案: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一、点燃前对蜡烛的观察

组成颜色状态触摸感觉硬度密度蜡烛比水

二、燃烧时对蜡烛的探究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点燃蜡烛蜡烛先被点燃,靠近火焰

的地方状态,

硬度。棉线起的作用是,蜡烛的熔点。

2.对蜡烛火焰的探究

将火柴梗平放在有三层火焰的部分约2秒钟

火焰分为层,

火柴梗处于火焰部分先变

黑,次之,处于部分变化最

小;

说明蜡烛火焰温度最

高,温度最低。

3.对生成物的检验

将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再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涂

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出

现。

说明蜡烛燃烧后

有和生成。

三、熄灭后对蜡烛的探究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熄灭蜡烛灯芯上方出现,

闻起来。

2.用燃着的火柴接触刚

熄灭时产生的白烟

蜡烛。白烟为,

具有。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小组活动评价标准

符合基本符合不太符合不符合我们进行的实验操作

我们记录的实验现象

我们得出的实验结论

我们在实验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

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做得最好的方面是:

自我评价标准

符合基本符合不太符合不符合我不懂时就问

我注意了实验过程中的规范操作

我尊重别人的实验成果

我认真听取并记录

我在这节课中学到的知识:

我略感困惑的地方:

我感觉最满意的地方:

在课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参与探究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价,充分体现出学生对本节课学习效果的认可,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时要求学生认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败,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善于反思总结的好习惯。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学生近距离仔细地探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实验过程中用化学的眼光、实验的手段来研究大家非常熟悉的蜡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由于本节课使用了具支试管和白烟收集器使实验效果非常明显,成功率极高,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大大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个别学生在点燃蜡烛时发现有黑烟产生,在此去我顺势给学生介绍了可燃物燃烧不充分导致的后果,进行环保教育。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练习题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练习题 姓名: [夯实基础题] 1.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会发生颜色的变化。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该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观察 B 实验 C 假设 D 结论 2.小红同学在化学实验课上建议,用碘水可将淀粉溶液与食盐溶液区分开来,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提出建议 B 交流评价 C 设计实验 D 作出结论 3.点燃蜡烛时,对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先熔化后燃烧 B火焰分为三层,最外层最亮 C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D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杯 4.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的结论是( ) ①火焰温度最高处是外焰②蜡烛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 ③蜡烛燃烧能发光发热④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④ D①②③④ 5.关于蜡烛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时只发生化学变化 B在常温下,蜡烛呈固态,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C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蜡烛的焰心温度最低 [整合提高题] 6.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残缺的盐酸。为了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浓盐酸,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 猜想假设 B 查阅资料 C 进行实验 D 交流讨论 7.小军同学在做家庭小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碘酒,发现未变蓝色。面对“异常现象”,他采取的做法错误的是( ) A向老师请教 B查找有关资料,探究原因 C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D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他实验 8.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刚熄灭时,烛芯会冒出一缕白烟,燃着的木条只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此白烟可能是( ) A 氮气 B 水蒸气 C 二氧化碳 D 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9.在做蜡烛及其燃烧实验的探究活动中,小明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了。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 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教案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探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2)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培养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评价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本课题主要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因此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比较合适。(2)在教学过程中,引导、指导和辅助学生,将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学生,学生在实验学习中深刻理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生求实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以实验探究猜想的化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安排在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学习之后,充分运用对于物质变化和性质的知识学习本节课内容。并且依然以实验作为课堂引入,学生充分感受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蜡烛燃烧实验的现象及结论表述、对蜡烛燃烧产物的检验 难点:运用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知识,对蜡烛产物的检验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教学法 教学准备:打火机、蜡烛1根、小刀1把、短木条一根、澄清石灰水、玻璃棒2个 五、教学过程设计

【课程导入】以生日蛋糕和生日蛋糕上面的蜡烛引入 板书: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课前引入小知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课程引导】引导学生对蜡烛的物理性质进行探讨 讲述:在点燃蜡烛前,请大家开动脑筋,运用各种手段仔细观察蜡烛的组成、形状、颜色、气味、质地、密度等,并做好详细的记录。(提示学生用水作为参照物来研究蜡烛的密度) 【引导学生回答】 (1)蜡烛由什么组成? 蜡烛是石蜡和棉线做的灯芯组成的; (2)蜡烛的颜色、状态、气味、形状? 一般蜡烛为圆柱形、乳白色、固体;特殊的蜡烛,如生日蜡烛,有多种颜色和形状,但那是添加染料后形成的;蜡烛一般都具有轻微的气味。 (3)如何探知蜡烛的硬度?密度?水溶性? (如果用小刀切下一块蜡烛放入水中,会发现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谋比水小。) 【板书】一、蜡烛物理性质 【课题小结1】对蜡烛的物理性质进行系统总结 【实验探讨】 1、对学生的回答表示充分的肯定,让学生结合蜡烛的这些性质,点燃蜡烛,观察燃烧着的蜡烛有哪些变化。 (1)燃烧着的蜡烛有没有声音?形状有没有什么改变? [蜡烛点燃后,可以持续安静地燃烧,不会发出响声音,且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缓慢地变短。] (2)蜡烛的火焰有什么特点? [蜡烛的火焰在轻微地闪烁,在火焰的上方有黑烟生成。

蜡烛燃烧实验探究优选稿

蜡烛燃烧实验探究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学习目标: 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 2、知道到蜡烛的物理性质,掌握对蜡烛燃烧及其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 3、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各成分含量有何不同。学习重点:学会描述观察记录化学实验的方法。 学习难点:收集呼出气体的操作。 课前反思: 1、什么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什么 2、化学变化过程中常常伴随着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发生。 3、什么是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同步学习:、 【情景体验】 在美国华盛顿的教育场所有这样一幅标语:“听了,我知道;看了,我理解;做了,我记得。”这段话生动地阐述了实验在学习

中的作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上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一、探究实验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完成下列探究。 1、蜡烛燃烧实验探究的目的:观察蜡烛燃烧的变化,并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2.对蜡烛及其燃烧探究的实验过程:

【思考与交流】:讨论下列问题。 1.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所能得出的主要结论:蜡烛硬度 _____ , _____溶于水,密度比水_____ 。燃烧时火焰分三层,_______温度最高、_______次之,温度最低是_______。燃烧产物有______和___________ 。熄灭后的白烟为___________。 二、探究实验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完成下列探究。

实验活动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实验报告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实验报告 姓名:晨曦合作者:冯凌亢、古柏城、周全、杨松霖、邓皓班级:三(1)班日期:2010-4-26 实验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目的:研究蜡烛在点燃前、燃着时、熄灭后三个阶段中所表现出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实验用品:蜡烛、玻璃杯、火柴、适量的水、适量的澄清石灰水 备注:因为没有烧杯,故用玻璃杯替代,实验效果不变。 步骤和方法现象结论 ①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等,并嗅气味;从蜡烛上切下一块,把它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于水,是浮在水面还是沉入水底?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小还是大。1)蜡烛呈白色,状态为 固体,圆柱状,硬度 较软,无气味。 2)放入水中水中的部分 蜡烛漂浮起来,且没 有溶于。 1.蜡烛(实验中)呈白 色,状态为固体,圆 柱状,硬度较软,无 气味。 2.蜡烛的密度比水小, 且不溶于水。 ②点燃时:点燃蜡烛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火焰分为几层?哪层最明亮?哪层最暗?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s后取出,观察并比较火柴梗在火焰的不同部位被烧焦的情况,说明火焰哪部分的温度最高,哪部分温度最低?分别在火焰上罩上一只干燥的小玻璃杯和一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小玻璃杯,仔细观察玻璃杯的内壁上分别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出蜡烛燃烧生成什么物质?1)火焰分为三层,最外 层最亮,最内层最 暗。 2)平放入火焰中的火柴 两端变黑,中间无明 显变化,说明火焰的 外焰温度最高,焰心 温度最低。 3)罩在火焰上的玻璃杯 内壁有水雾生成。 4)火焰使得玻璃杯壁上 的澄清石灰水变混 浊,产生了白色沉 淀。 1.石蜡具有可燃性,其 火焰分为三层:外 焰、内焰、焰心。其 中外焰最亮,焰心最 暗。 2.外焰温度最高,加热 效果最好;焰心温度 最低,不宜用于加 热。 3.蜡烛的燃烧生成了水 和二氧化碳。 ③熄灭后:(3)熄灭蜡烛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否继续燃1)蜡烛熄灭时,有白烟 产生,用燃着的火柴 迅速靠近白烟,可使 蜡烛重新被点燃。 1.蜡烛熄灭时会产生漂 浮在空中的固态的石 蜡小颗粒。它们是由 固态石蜡在燃烧时融 化后,再汽化,然后 液化并再次凝固生成 的。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 -20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探究活动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第一课时) 一?内容及其分析 1、内容:本课题通过两个探究活动来加深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 认识。这两个探究活动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来的,会给学生以新的感 受和启迪。 2、分析: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通过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三个阶段有引导的观察,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对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通过给出实验原理的信息和图示实验步骤等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能明确地表述探究所得到的结论。 二?目标及其分析 1.目标: (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2、分析: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看似简单,其实有着比较深刻的内涵。要鼓 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此项探究活动,敢于增加或更改某些实验观察的内容,谁观察到的现象越多,描述越详细越准确就越好;要鼓励学生敢于将自己的实验结果与别人进行交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改进自己的短处。教材中对这个探究活动的小结很重要,要引导学生亲自感受化学学习的以下特点:(1)关注物质的 性质;(2)关注物质的变化;(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三?教学问题及其分析 (1)本探究活动,操作简单,会引起学生较大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但学生可能会出现一些常见问题,例如:1、对探究目的不够明确。2、把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混为一谈。3、语言表达逻辑混乱、词不达意。 (2).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趣味性较强,较易 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但该探究活动的实验步骤较多,且收集呼出的气体的操作有一定难度,因此可在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该探究活动的内容,并在家里利用吸管、瓶子、盆子等进行收集呼出的气体的操作练习,以使学生能较顺利地进行该探究活动。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学生可通过实验探究、问题讨论、归纳总结的方法来学习本课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基本流程 情景导入T师生讨论T确定方案T实验探究T交流反馈T小结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说课稿

【说课内容】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化学》九年级上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分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是介绍在实验中如何观察、描述和记录,第二课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是说明实验探究的方法。这是两节典型的入门实验课。本节课的教材中设计了一个对比观察蜡烛点燃前、燃着时、熄灭后的步骤,让学生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学会动态、辩证的看问题。并学会观察具体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发光、发热、新物质的产生等)。这是一节如何实验的方法课,在整个教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第二个问题是:教材为什么安排点燃蜡烛熄灭后的白烟?这是学生经常看到的一个现象,对于为什么会有白烟我们不一定有过深入思考,我认为这可以让学生观察蜡烛三态的循环变化来深入探究蜡烛的燃烧。让学生思考蜡烛的液体为什么会上升?是蜡蒸气还是液态蜡在燃烧?为什么白烟中有蜡固体?其实蜡烛燃烧到吹灭产生白烟,经历了固体→ 液体→ 气体→ 固体四个过程。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和实验证明,有利于学生掌握动态的对比观察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习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 ②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提出课题,而后进行师生讨论、确定方案,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最后总结交流,填写实验报告,掌握系统观察的内容与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通过探究,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③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并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主动发现实验现象;准确表述实验现象。 【教学方法】 在上一届学生学习这一课时,由于男学生操作差,仪器损坏多,女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不敢动手。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今年,我是先上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让学生学会基本仪器的使用和药品的取用规则,再学习两种基本的实验方法。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本节课我采用了很多的教学方法: 1.咬住观察的方法这一中心不放松。先让学生盲目观察,品尝失败,再引导学生用对比观察法,注重观察内容,进行系统的探究实验。真切的感受到点石成金的学习方法比死记硬背的书本知识更重要。 2.始终坚持探究式教学法。无论是蜡烛的密度、溶解性(让学生把蜡烛放到水中观察得出结论),还是蜡蒸气或是液态蜡在燃烧?(让学生用玻璃管吹蜡烛火焰,点燃火柴等物体来证明) 3.本课题教学主要采用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方式展开,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要分层次对待,讲解和提问要考虑到中下层学生的基础,多给他们思考的时间、动手的机会、回答问题的次数。在分组实验中让好生给于差生合作式的帮助。让他们尽可能的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把“自我参照性评价”运

蜡烛燃烧地探究教案设计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习水县程寨乡中学强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依据《化学课程标准》提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是介绍在实验中如何观察、描述和记录,是九年级化学上册起始部分的容,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化学活动与探究实验,因此,本课是化学实验的基础,对全部初中化学乃至今后的化学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背景分析 本节课的研究对象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蜡烛,学生能够简单地描述所看到过的一些现象,例如蜡烛燃烧时能发光、发热,还会“流泪”等,本节课的教材中设计了一个对比观察蜡烛点燃前、燃着时、熄灭后的步骤,让学生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学会动态、辩证的看问题。并学会观察的具体容(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发光、发热、新物质的产生等)。但是学生对于怎么研究物质、主要研究物质的哪些方面、利用什么方法研究并不清楚,所以本节课要在学生几乎没有化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的结论,使之顺利完成实验操作,认识到实验是研究物质的一种重要手段,一节如何实验的方法课,在整个教材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采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实验自主探究的方式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探究,使学生能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生活中熟悉的物质,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以及变化过程中的现象,从而体现化学源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初步学习观察实验的方法和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2.能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并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后得出结论。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现象的分析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在实验过程中锻炼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填写实验报告册,并能通过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初中化学《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学设计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探究,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3、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并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表达实验现象的能力。 二、课前准备: 我们每年在上这个课题的时候,都在假期(因为假期要补课),实验室的老师都不上班,也就不可能去实验室上,所以我们就在教室里进行。在前一节课布置学生:以每一桌为单位,准备好蜡烛、火柴、玻璃杯,而澄清石灰水则由老师准备(要足量)。 三、活动过程 1、点燃蜡烛“前”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自己手中蜡烛的颜色、状态、密度和硬度 ?学生讨论探究方法并实验 ?小结 2、点燃蜡烛“中” ?教师引导学生猜想: (1)、蜡烛燃烧时可能发生哪些变化? (2)、蜡烛燃烧后的物质到哪里去了? ?学生猜想并讨论 (教师点拨:燃着时关注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学生实验: (1)观察火焰; 学生点燃点燃蜡烛、观察现象并回答 (2)火焰三部分温度的高低比较;

学生讨论检验方法并按照设计方案实验: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入火焰中,一秒后取出,观察火柴梗燃烧的情况 (3)燃烧后的物质可能是什么?. ?学生猜想 学生讨论验证方法并实验:取一只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壁的现象;取另一只烧杯,滴入澄清的石灰水,将其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并描述。 ?学生交流讨论老师引导得出实验结论 3、熄灭蜡烛“后” ?学生合作去点燃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看能否燃烧。(如果一次不成功,可以多试几次) ?交流、汇报探究过程及结果。 ?教师比较谁观察到的现象多,描述更细致、更准确。与同学交流进行观察和描述的经验。 四、各小组交流实验结果及体验 五、再探究 教师:对于有的组在交流中提出的“异常情况”,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学生:1、用冷而干燥的玻璃片,在火焰外不同的距离可观察到不同的现象 2、改用洗净干燥的“雪糕”木片削成细木条来代替火柴梗。 结论:1、有的组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烧杯内气体扩散,使石灰水变浑不明显 2、火柴梗短,不安全;有的同学未去掉火柴头就更不安全 六、总结本课收获 七、填写实验报告 参考课本p9探究活动报告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八、课后作业: 围绕今天的探究实践,写一篇关于蜡烛的习作。

1.2.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一课时) ?我知道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我能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我能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我能进行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我能体会学习化学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我能学会书写实验报告。 ?我能自主完成对蜡烛及其燃烧前后的实验探究。 ?探究实验报告的书写。 教师:水槽、烧杯、小刀、蜡烛、火柴等。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下节课实验仪器):3个玻璃杯、一段蜡烛、一盒火柴、一把小刀。 阅读教材P11——P13后填空: 1、化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得到的。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实验以及对的、和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2、关注物质的性质,如。 3、关注物质的变化,如。 4、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现象(包括反应物、反应条件、现象、生成物等),即:。 5、二氧化碳的特性是:。 1、师生共同探究烟和雾的区别: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进行探究,并填写下表:

3、小组交流: (1)完成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探究记录情况。 该如何检验?请简要说出检验它具体的方法。 (2)CO 2 (3)怎样书写实验探究报告? 1、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 A.水 B.食盐水 C.澄清石灰水 D.糖水 2、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温度最低,应用部分加热。 1、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右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处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层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 现。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 2、分析蜡烛的燃烧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蜡烛受热熔化由态变成态,继续受热变为态。部分的液态蜡烛遇冷又凝成态。在这些过程中,蜡烛只发生了变化。 (2)蜡烛燃烧时,发、放,有生成,它能使澄清石灰水。蜡烛燃烧时,还有生成,在这个过程中,蜡烛又发生了变化。 3、家庭使用的液化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你验证这个结论:。 1、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假设: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 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 查阅资料: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探究: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的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填序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这说明白烟不是(填序号);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学设计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学设计 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第四中学雷丹科目化学年级九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 课题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第一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材分析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化学活动与探究实验,是化学实验的基础,对全部初中化学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材通过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三个阶段的观察和实验,让学生尽可能地运用多种感官去看、闻、听、摸,使学生对化学变化及其现象进行系统、全面和仔细的观察,侧重于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的能力,同时让学生进行设计简单实验的尝试。该探究活动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来的,会给学生以新的感受和启迪,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更进一步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探究活动中,通过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化学的学科特点,即观察的重点放在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对化学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对于化学的认识和了解几乎为零,但学生对于第一次通过实验的手段研究物质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虽然知道了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掌握了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但是对于怎么研究物质、利用什么方法研究物质并不清楚。学生会将实验探究变成“照方抓药”做实验;弄不清楚哪些是实验现象,哪些是实验结论;不知道该观察什么,怎样观察;不会规范填写实验报告单。我要力求通过本节课使学生对这些问题有个完整的认识。 教法分析 本节课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探究活动,在学生没有化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来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使之顺利完成实验操作,归纳结论是需要我认真考虑的。在教法上我主要采取教师引导与学生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按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讨论得出结论。为了使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加深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学生熟悉的综艺节目“欢乐中国行”的模式,带领学生走进“科学探究之旅”的每一站,与学生一起完成其中的每一项实验探究任务,像导游一样向学生交代实验步骤,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与学生平等对话,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将好奇转变为学习兴趣。

蜡烛燃烧实验探究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 2、知道到蜡烛的物理性质,掌握对蜡烛燃烧及其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 3、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各成分含量有何不同。 学习重点:学会描述观察记录化学实验的方法。 学习难点:收集呼出气体的操作。 课前反思: 1、什么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什么? 2、化学变化过程中常常伴随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发生。 3、什么是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同步学习:、 【情景体验】 在美国华盛顿的教育场所有这样一幅标语:“听了,我知道;看了,我理解;做了,我记得。”这段话生动地阐述了实验在学习中的作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上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一、探究实验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完成下列探究。 1、蜡烛燃烧实验探究的目的:观察蜡烛燃烧的变化,并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2.对蜡烛及其燃烧探究的实验过程:

1.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所能得出的主要结论:蜡烛硬度_____ , _____溶于水,密度比水_____ 。燃烧时火焰分三层,_______温度最高、_______次之,温度最低是_______。燃烧产物有______和___________ 。熄灭后的白烟为___________ 。 二、探究实验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完成下列探究。 1.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的目的: 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的实验过程: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导学案

燕子砭镇初级中学九年级化学教(学)案

究步骤燃烧时:观察燃烧时现象并实行图1-10,1-11实验 熄灭时:观察有什么现象?用火柴去点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结论 问题和建议 【交流与思考】 1.通过实验,比较蜡烛各层火焰的温度高低。 2.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什么? 3.蜡烛燃烧后生成物是什么? 【展示提升】 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你感受到化学学习的哪些特点? (1)注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注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注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 三、自我测评 【课堂练习】 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A、空气 B、水蒸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 2.点燃蜡烛,能够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____层,____最亮,____最 暗。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观察并比较火柴梗在火焰的不 同部位被烧的情况:____部分被烧得最焦,说明火焰____温度最高,_ ___温度最低。 3.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可观察到____________;片 刻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到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可观察到_____ _______。由此说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了______和______。 4.蜡烛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A、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焰心主要是石蜡蒸气,温度最低,内焰火焰 最明亮 B、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分首先碳化变黑。 C、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燃烧后只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5.相关蜡烛性质和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A、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蜡烛燃烧的同时伴有熔化过程。 C、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放热并产生白烟。 我的收获:

蜡烛燃烧探究实验的改进

蜡烛燃烧探究实验的改进 一、改进实验目的 通过改进“对蜡烛燃烧实验的探究”的装置,使实验中对水和二氧化碳的检验现象更明显,点燃蜡烛熄灭时的白烟更易操作,从而提高实验成功率,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二、实验仪器及用品 漏斗(或长颈漏斗)、烧杯、玻璃片、玻璃管(或纸筒)、蜡烛、火柴。 三、实验装置图及说明 图⑴说明:教材中使用“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的方法来检验水的生成。用此方法,一般只能短 暂地看到烧杯内壁出现一层水雾,主要原因在于九月份气温较高,或者烧杯壁离火焰太近,水蒸气难以冷凝。 如果控制不当,蜡烛燃烧时产生的黑烟将内壁熏黑,就难以观察到水珠的生成了。 改用漏斗罩在火焰上方,热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会在管壁内冷凝,一般经过1-2分钟,就会有明显 的水珠附着在管壁内,现象更明显。 图⑵说明:对蜡烛燃烧产物二氧化碳的检验,教材中是用“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 烧杯”的方法,我不使用这种方法的原因是:洁净的烧杯内壁能蘸的石灰水极少,受热后水份蒸发,极易变 干。曾有一学生向我质疑:烧杯内壁变浑浊是不是因为水被蒸干了,残留物使内壁变浑浊呢? 我在使用改进后的装置中,强调“用玻璃片盖好后迅速倒转过来,然后注入澄清石灰水”,这是为了防止烧 杯内收集的气体在倒转过来后迅速逸散。 图⑶说明: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在蜡烛外套一个玻璃管,可防止吹熄蜡烛时白烟随气流散开,不 易点燃。套上玻璃管后吹熄蜡烛,管内的白烟不易散失,可在管口点燃,火柴离烛芯的距离可适当远一些, 学生可观察得更清楚。 四、实验操作: 1、对蜡烛燃烧产物水的检验: 如图⑴所示,点燃蜡烛,在火焰上方罩一个漏斗,观察管壁内有什么现象发生(管壁上有水珠生成)。 2、对蜡烛燃烧产物二氧化碳的检验 如图⑵所示,点燃蜡烛,将一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一会儿,用玻璃片盖好后迅速倒转过来,注入澄清石 灰水并振荡,观察澄清石灰水有何变化。(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的探究 如图⑶所示,在燃着的蜡烛外,套一个玻璃管,管口上端与火焰顶部大致相平(或略高于火焰顶部), 吹熄蜡烛后,立即在管口点燃白烟。 五、装置改进的意义 1、上述中对水、二氧化碳的检验装置和方法,适用于酒精、甲烷、氢气等燃烧时有水或二氧化碳生成 的实验。 2、改进后的装置,在教师演示时能让学生更清楚地观察到现象,在学生探究活动时能充分保证学生的 操作成功率,从而让初次接触化学探究实验时,学生充分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与学习成功的喜悦。

蜡烛燃烧的探究教案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习水县程寨乡中学李强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依据《化学课程标准》提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是介绍在实验中如何观察、描述和记录,是九年级化学上册起始部分的内容,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化学活动与探究实验,因此,本课是化学实验的基础,对全部初中化学乃至今后的化学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背景分析 本节课的研究对象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蜡烛,学生能够简单地描述所看到过的一些现象,例如蜡烛燃烧时能发光、发热,还会“流泪”等,本节课的教材中设计了一个对比观察蜡烛点燃前、燃着时、熄灭后的步骤,让学生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学会动态、辩证的看问题。并学会观察的具体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发光、发热、新物质的产生等)。但是学生对于怎么研究物质、主要研究物质的哪些方面、利用什么方法研究并不清楚,所以本节课要在学生几乎没有化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的结论,使之顺利完成实验操作,认识到实验是研究物质的一种重要手段,一节如何实验的方法课,在整个教材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采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实验自主探究的方式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探究,使学生能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生活中熟悉的物质,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以及变化过程中的现象,从而体现化学源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初步学习观察实验的方法和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2.能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并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后得出结论。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现象的分析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在实验过程中锻炼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填写实验报告册,并能通过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人教版初中化学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人教版(2012审订)九年级上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是介绍在实验探究中如何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是九年级化学上册起始部分的内容,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化学探究活动,因此,本节课是化学实验的基础,对初中化学乃至今后的化学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背景分析 本节课的研究对象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蜡烛。学生能够简单地描述所看到过的一些现象,例如蜡烛燃烧时能发光、发热,还会“流泪”等,本节课的教材中设计了一系列活动:观察蜡烛点燃前、燃着时、熄灭后的现象,让学生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学会动态、辩证的看问题,并学会观察一些具体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发光、发热、新物质的生成等)。但是学生对于怎么研究物质、主要研究物质的哪些方面、利用什么方法研究并不清楚,所以本节课要在学生几乎没有化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的结论,使之顺利完成探究实验,认识到实验探究是研究物质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一节如何实验探究的方法课,它在整个九年级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采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实验自主探究的方式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探究,使学生能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生活中熟悉的物质,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以及变化过程中的现象,从而体现化学源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实验探究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初步学习观察实验的方法和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2.能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究,并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后得出结论。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现象的分析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最新九年级化学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习题

精品文档 课堂检测1 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A.水 B.二氧化碳 C.水和二氧化碳 D.大量灰烬 2.下列有关蜡烛的叙述,错误的是() A.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 B.蜡烛浮在水面,说明它的密度比水大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有明亮的火焰,稍有黑烟,放出热量 D.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3.有关化学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化学实验要勤于动手 B.化学实验要善于观察 C.化学实验要少做少看 D.化学实验要互相协作 4.小明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想同现象 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5.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烛芯组成的。某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产生的“白烟”,他惊奇的发现蜡烛又重新燃烧起来。由此他大胆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水蒸气 D.石蜡固体小颗粒 6.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探究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内焰、焰心三层。把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2)点燃蜡烛,后取出,可以看到约1 s(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右图)处最先碳化。火柴梗的 层温度最高。结论:蜡烛火焰的 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片刻后取下(3) 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石蜡燃烧后的产物是和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化学探究实验一_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__作业题

化学探究实验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作业题 为:。 (2)实验看到白瓷板有一层黑色的物质,进一步说明石蜡中一定含有元素。 ▲(3)如何设计实验证明蜡烛受热后产生了石蜡蒸汽?或设计实验证明白烟的成分是什么? 实验方法:先将一根插入焰心,并用,然后。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4)如何设计实验证明焰心物质是可燃性气体(一氧化碳)?(信息给予题) 实验方法:将一根插入焰心,并。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5)思考:如何对其他有机物(如天然气/沼气、酒精、液化石油气、纸张、木条或木片、秸秆、塑料等)进行探究实验的设计。 (6)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你认为学习化学有哪些特点?见课本 通过探究活动体现了化学学习的以下特点:学习化学重在关注物质的,关注物质的 ,关注物质的。 2. 酒精灯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加热仪器,所用燃料是酒精。某研究小组对酒精灯燃烧产生的气体成分进行了探究。(1)提出问题:酒精燃烧产生的气体中会含有哪些物质? (2)猜想与验证:酒精燃烧后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验证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出现的现象是,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气体中还可能含有哪些物质(有几种写几种) 。 3. 小汤、小高、小黄三位同学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中发现,将蜡烛火焰吹灭后,能看到一缕白烟,点燃 白烟,发现白烟可以燃烧。 【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猜想】小汤认为:可能是石蜡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气体; 小高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 小黄认为:上述两种情况都有可能。 请问:你还有哪些猜想?(至少答一条)。【设计方案】请你用一个最简单易行的实验方案证明小高的猜想是否正确? 。 1

蜡烛燃烧的探究教案

蜡烛燃烧的探究教案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习水县程寨乡中学李强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依据《化学课程标准》提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是介绍在实验中如何观察、描述和记录,是九年级化学上册起始部分的内容,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化学活动与探究实验,因此,本课是化学实验的基础,对全部初中化学乃至今后的化学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背景分析 本节课的研究对象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蜡烛,学生能够简单地描述所看到过的一些现象,例如蜡烛燃烧时能发光、发热,还会“流泪”等,本节课的教材中设计了一个对比观察蜡烛点燃前、燃着时、熄灭后的步骤,让学生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学会动态、辩证的看问题。并学会观察的具体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发光、发热、新物质的产生等)。但是学生对于怎么研究物质、主要研究物质的哪些方面、利用什么方法研究并不清楚,所以本节课要在学生几乎没有化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的结论,使之顺利完成实验操作,认识到实验是研究物质的一种重要手段,一节如何实验的方法课,在整个教材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采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实验自主探究的方式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探究,使学生能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生活中熟悉的物质,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以及变化过程中的现象,从而体现化学源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初步学习观察实验的方法和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2.能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并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后得出结论。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现象的分析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在实验过程中锻炼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填写实验报告册,并能通过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8 / 1 蜡烛燃烧的探究教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化学实验的简单由来并感受化学的发展; 2.初步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教学难点:对蜡烛燃烧产物的检验。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下的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蜡烛、烧杯、澄清石灰水、具支试管、白烟收集器、水槽、小刀等。

蜡烛燃烧实验探究教学内容

蜡烛燃烧实验探究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 2、知道到蜡烛的物理性质,掌握对蜡烛燃烧及其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 3、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各成分含量有何不同。 学习重点:学会描述观察记录化学实验的方法。 学习难点:收集呼出气体的操作。 课前反思: 1、什么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什么? 2、化学变化过程中常常伴随着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发生。 3、什么是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同步学习:、 【情景体验】 在美国华盛顿的教育场所有这样一幅标语:“听了,我知道;看了,我理解;做了,我记得。”这段话生动地阐述了实验在学习中的作用。化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上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一、探究实验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完成下列探究。 1、蜡烛燃烧实验探究的目的:观察蜡烛燃烧的变化,并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2.对蜡烛及其燃烧探究的实验过程: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思考与交流】:讨论下列问题。 1.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所能得出的主要结论:蜡烛硬度 _____ , _____溶于水,密度比水_____ 。燃烧时火焰分三层, _______温度最高、_______次之,温度最低是_______。燃烧产物有______和___________ 。熄灭后的白烟为___________ 。 二、探究实验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完成下列探究。 1.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的目的: 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的实验过程: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蜡烛燃烧的实验报告

蜡烛燃烧的实验报告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姓名:___班级:___第__组 合作者:_____实验日期:__年_月_日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实验报告 姓名:高唱合作者:冯凌亢、古柏城、周全、杨松霖、邓皓 班级:三(九)班日期:2007-8-26 实验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目的:研究蜡烛在点燃前、燃着时、熄灭后三个阶段中所表现出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实验用品:蜡烛、玻璃杯、火柴、适量的水、适量的澄清石灰水 备注:因为没有烧杯,故用玻璃杯替代,实验效果不变。

步骤和方法 现象 结论 ①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等,并嗅气味;从蜡烛上切下一块, 把它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于水,是浮在水面还是沉入水底?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小还是大。 1)蜡烛呈白色,状态为固体,圆柱状,硬度较软,无气味。2)放入水中水中的部分蜡烛漂浮起来,且没有溶于。 1.蜡烛(实验中)呈白色,状态为固体,圆柱状,硬度较软,无气味。2.蜡烛的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②点燃时:点燃蜡烛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火焰分为几层哪层最明亮哪层最暗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s后取出,观察并比较火柴梗在火焰的不同部位被烧焦的情况,说明火焰哪部分的温度最高,哪部分温度最低分别在火焰上罩上一只干燥的小玻璃杯和一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小玻璃杯,仔细观察玻璃杯的内壁上分别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出蜡烛燃烧生成什么物质 1)火焰分为三层,最外层最亮,最内层最暗。2)平放入火焰中的火柴两端变黑,中间无明显变化,说明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3)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