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抗规疑问解答一

2010抗规疑问解答一
2010抗规疑问解答一

第40卷第12期建筑结构2010年12月

[编者按]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已于2010年12月1日开始实施。本刊特邀请规范管理组就新规范中一些问题以疑问解答的方式进行连载介绍,以期能够帮助设计人员加强对新规范的理解和应用。在此特向主要撰稿人王亚勇先生等致谢!

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疑问解答(一)

王亚勇1,张海明

2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北京100013;2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100039)

作者简介:王亚勇,研究员,

Email :yayongwang@https://www.360docs.net/doc/7516053554.html, 。0

引言

为了配合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简称新规范)的实施,帮助建筑设计人员对新规范的理解,

规范管理组将对设计人员在学习和实施规范中所遇到的问题作出解释。本文主要介绍新规范修订的指导思想、重要变更以及有关抗震设计基本要求的主要条文修改。1新规范何时正式实施,有没有

“过渡期”?新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10年5月31日发布,要求从12月1日起实施。新规范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2008版)不再有所谓“过渡期”。2010年10月27日,在全国新规范贯标培训班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主管部门明确指出:以工程项目设计合同正式签订日为执行新规范的时限,即从2010年12月1日起签订设计合同的工程项目均应按照新规范设计,在此前签订设计合同的工程项目仍可按照原规范设计。2

新规范修订的指导原则是什么?

按原建设部建标[

2006]77号文件通知,2001规范修订的指导原则是:依据我国国情,

适当调整提高抗震设防标准。3

新规范在哪些方面延续了89规范和2001规范的基本原则?

新规范在以下几方面延续了89规范和2001规范的基本原则:1)继续遵守

“三水准设防和两阶段抗震验算”的抗震设计基本原则,以“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三水准设防目标,进行“小震作用”下的

结构强度和弹性变形验算和“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2)保留7度0.15g 和8度0.30g 的设计地震分区及相应的抗震设计要求;3)保留设计反应谱(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骨架曲线形状,周期延长到6s ,并提供不同阻尼比的调整方法;4)保留楼层最小剪力系数强制性要求;5)保留建筑规则性定性和定量化

的定义;6)保留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划分和相应的计算与构造要求;7)保留砌体结构设置圈梁和构造柱以提高结构延性和整体性的要求;8)保留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内容;9)保留非结构抗震设计内容。4新规范对抗震设计采用的地震动参数有哪些重大变更?

(1)按2009年发布的《防震减灾法》对“地震小区划”的规定,在新规范第1.0.5条中删去2001规范关于抗震设防区划的相关规定,保留“一般情况下,建筑的抗震设防烈度应采用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的地震基本烈度(本规范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所对应的烈度值)”

。因此,过去所做的城市抗震设防区划图中的地震动参数,将不再用于单体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

(2)设计地震分组和对应Ⅱ类场地特征周期T g 值

完全按照《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的定义,不再进行调整。这样,与2001规范相比,在新

规范附录A 中,全国2500个抗震设防城镇中设防烈度不变而设计地震分组上升的城镇有1000多个(占40%以上)。变化较多的省份和所占城镇的比例如下:河北74%,山西55%,福建54%,山东75%,河南45%,四川76%,云南82%,西藏82%,陕西48%,甘肃92%,青海88%,宁夏81%,新疆82%。

其中,设计地震分组上升的省会城市和直辖市有:天津、石家庄、福州、郑州、银川、乌鲁木齐由设计一组升为设计二组;济南、昆明、兰州、西宁、拉萨、台北由设计二组升为设计三组;成都由设计一组升为设计三组。设计地震分组的上升表明对应的场地特征周期T g 有所加大,地震作用相应增大。

5

31

5新规范总共包括多少章、节、附录、条文?

新规范共分14章、59节、12附录,计630条(含56条强制性条文)。

6如何判别建筑形体的规则性?

建筑形体的规则性包含建筑的平、立面尺寸、抗侧力构件布置、楼层质量分布、刚度分布、承载力分布等诸多方面。由于建筑造型和使用功能的要求,可能设计出形体不规则的建筑,对结构抗震带来不利影响。

(1)不规则建筑新规范第3.4.3条表3.4.3-1,2基本保留2001规范关于平面和竖向不规则性类型的定义,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合结构和钢结构,其他类型房屋有各自的规定。

(2)特别不规则建筑对于存在多项不规则或不规则性超过规定的参考指标较多的建筑,新规范参照《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提出以下三类判定为“特别不规则”建筑:1)同时具有新规范表3.4.3-1,2所列六项主要不规则类型的三项或三项以上;2)具有表1所列一项不规则类型;3)具有新规范表3.4.3-1,2所列两项、且其中一项接近表1的不规则指标。对于特别不规则建筑,应运用合理的计算模型和分析方法,对结构薄弱部位采取加强措施,必要时,也可设置防震缝将其划分为较规则的若干部分等。

结构特别不规则类型表1特别不规则简要定义

扭转偏大较多楼层(不计入与裙房相连的楼层)考虑偶然偏心的扭转位移比大于1.4。

抗扭刚度弱一般结构的平动与扭转周期比大于0.9,混合结构的周期比大于0.85。

层刚度偏小本层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层的50%。

高位转换框支墙体的转换构件位置:7度超过5层,8度超过3层。

厚板转换7 9度设防的厚板转换结构。

塔楼偏置单塔或多塔合质心与大底盘的质心偏心距大于底盘相应边长20%。

复杂连接多数楼层前后、左右同时错层;连体两端塔楼的高度、体形或沿大底盘某主轴的振动周期显著不同的连体结构。

多重复杂同时带转换层、加强层、错层、连体和多塔等5种复杂类型的3种及以上。

(3)严重不规则建筑建筑形体复杂,两项不规则指标超过新规范第3.4.4条所定义的扭转不规则和楼层承载力突变的上限值、或某一项超过较多,以及超过不同类型结构所规定的刚度比突变的上限,均属于严重不规则建筑。原则上不允许采用严重不规则的建筑方案,或要对建筑布置进行调整和改变结构体系后,才能采用。7如何区别对待不规则建筑抗震设计?

建筑形体规则性的判别与抗震设防烈度无关。但是不规则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却与烈度相关,烈度越高,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要求越高。

在判别建筑规则性时应遵循区别对待的原则。新规范表3.4.3-1,2主要从概念上提供了平面和竖向不规则的参考界限,并非严格的数值界限。设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例如:

(1)关于平面不规则

1)

判别扭转不规则时应按刚性楼盖假定建模计算分析。所谓刚性楼盖指的是,楼盖两端的位移不超过

平均位移的二倍。而楼盖两端的位移应该是边、

角处抗侧力构件的位移,而不是悬挑楼板的位移。

2)计算扭转位移比时,楼层的位移不能用各振型位移的CQC组合得到,而应该采用各振型力的CQC组合得到楼层剪力、经换算后得到的水平力作用下产生的位移(考虑偶然偏心)。当计算的楼层位移(角)小于规范规定限值的50%时,对扭转位移比的控制可以适当放松。

3)偶然偏心的取值,除采用垂直于所考虑方向最大尺寸的5%外,也可根据建筑平面不规则形状和楼盖重力荷载不均匀分布情况取值。

4)还可根据楼层质心和刚心的距离(偏心率)来判别扭转不规则。

图1为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中一幢平面特别不规则建筑因扭转破坏而倒塌的例子。

(2)关于平面凹口

当建筑平面有凹口时,应视凹口尺寸区别对待。当凹口很深,即使在凹口处设置楼面连梁、而该连梁又不足以使两侧楼板协同位移而满足刚性楼板假定时,

图1平面特别不规则建筑

因扭转破坏而倒塌

图2平面深凹口处两侧

墙体拉弯破坏实例

图3U形平面的学校建筑抗震性能良好

631

应仍属凹凸不规则,而不能按楼板开洞处理。此时深凹口两侧墙体很容易产生出平面拉弯破坏(图2)。当凹口宽度大于深度时,建筑变为U形平面,抗震性能并不差,此时,不能判定为凹凸不规则。但要注意,不宜在转角处挑空、楼板开大洞或设楼梯间,应加强转角处的柱、梁、墙。图3所示为台湾嘉义县某小学U形2层建筑、外走廊加外廊柱、筏基,经历1998年瑞里地震(PGA=0.67g)、1999年集集地震(PGA=0.63g)、1999年嘉义地震(PGA=0.60g),均保持完好。

(3)关于楼板开洞

楼、电梯间和设备管井由于井筒存在,具有较强的空间约束作用,一般不计入楼板开洞面积。

(4)关于竖向不规则

除了新规范表3.4.3-2所定义的软弱层(侧向刚度不规则)、转换层(竖向构件不连续)和薄弱层(楼层承载力突变)之外,还可根据结构层间位移角的变化来判断。楼层刚度等于楼层剪力和层间位移角之比。

高层建筑带底盘裙房,计算裙房与上部塔楼的楼层刚度比时,可取主楼周边外延3跨且不大于20m相关范围内的竖向构件。地上结构(主楼加裙房)与地下室部分也可照此处理,相关范围取地上结构周边外延不大于20m,而不能取相关范围外所有竖向构件,特别是相关范围之外的地下室外墙参与计算。

汶川地震中,大量底部框架-上部砖房竖向不规则的建筑破坏、倒塌。图4为底层薄弱倒塌,图5为底层

加强后薄弱层转移到层2,使层2倒塌

图4底部框架-

上部砖房的底层倒塌图5底部框架-上部砖房的层2倒塌

(5)少数楼层不规则的处理

当少数楼层由于开洞、凹凸、偏心、错层、挑高等造成不规则时,应视其所占楼层比例和不规则性程度综合判定整体结构的规则性,而不能简单得出结论。但无论如何,对这些楼层构件均应加强其抗震措施。

8不规则建筑是否一定要用防震缝分割?

对于不规则建筑,通常采用防震缝分割,形成若干较为规则的结构单元,以求得“完美”的计算结果和避免采用额外的加强措施。但是,大量的建筑震害表明,防震缝的设置有利有弊。图6,7分别为2008年5·12汶川地震中典型的震害。图6为北川公安局办公楼两侧商住楼碰撞倒塌情况,

由于办公楼站立支撑着右侧

图6由于碰撞导致建筑连续倒塌的震害

倾斜的建筑,使右侧成排建筑不倒,而左侧建筑由于失去支撑而发生连续倒塌。图7为L形平面的东方汽轮机厂框架结构办公楼,在拐角处不设防震缝,地震时没有发生碰撞破坏。新规范对防震缝的设置作了修改,第3.4.5条规定,体形复杂、平立面不规则的建筑,应根据不规则程度、地基基础条件和技术经济等因素比较分析,确定是否设置防震缝,并分别符合下列要求

图7L形平面建筑

不设缝的震害较轻(1)当不设置防震缝

时,应采用符合实际的计算

模型,分析判明其应力集

中、变形集中或地震扭转效

应等导致的易损部位,采取

相应的加强措施。

(2)当在适当部位设置

防震缝时,宜形成多个较规

则的抗侧力结构单元。防

震缝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材料种类、结构类型、结构单元的高度和高差以及可能的地震扭转效应的情况,留有足够的宽度,其两侧的上部结构应完全分开。新规范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防震缝的最小宽度加大到100mm,规定大跨屋盖结构防震缝最小宽度为150mm,并要求计算中震作用下防震缝两侧结构的相对位移,使之不发生碰撞;如果缝宽不够,则要求设置长度不大于层高1/2的防撞墙。

9为什么抗震建筑需要设置多道抗震防线?

多道抗震防线是建筑抗震概念设计的主要要求之一。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框-剪、框-筒、框架-支撑、剪力墙-连梁(联肢墙)结构;砌体结构中的砌体墙-构造柱、圈梁;钢结构中的框架-支撑(中心、偏心、消能支撑);空旷房屋所采用的排架-支撑(竖向、水平支撑)等,均是具有多道抗震防线的结构形式。

大震下,具有多道抗震防线结构的第一道防线承受了主要的地震作用,产生塑性破坏,吸收地震能量;同时使结构内力重分布,地震作用转移到第二道抗震防线。因此,应考虑第一道防线失效后的内力重分布对第二道防线的内力调整,第二道抗震防线应具备足够的承载力,防止结构倒塌。例如,框-剪、框-筒结构

731

中,任一层框架承担的剪力按底部总剪力20%和框架部分的各楼层剪力最大值1.5倍二者的较小值控制;砌体结构中,墙体破坏后,地震作用转由圈梁和构造柱组成的延性构架承担,保证建筑不倒;框架-支撑和排架-支撑结构中,作为第一道防线的支撑体系屈曲耗能,保证框架和排架柱的安全。

10新规范如何保证楼梯间的抗震安全性?

在5·12汶川地震中,框架结构和砌体结构建筑中的楼梯间遭受严重破坏(图8,9)。在突发事故发生时,作为逃生和救生的重要通道,楼梯间应该确保安全。为此,新规范规定,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梯间的布置不应导致结构平面特别不规则,抗震计算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同时应对楼梯构件的抗震承载力进行验算。对于多层砌体房屋,要求在楼梯间四

角和梯段上、下端对应的墙体处增设构造柱

图8框架结构楼梯间破坏(休息平台梁下短柱效应

)图9砌体结构楼梯间严重破坏

(构造柱防止倒塌)

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分别构建了6层单跨、3

跨、5开间、7开间,楼梯间布置在一端、两端和中间等

14个模型,与不考虑楼梯构件影响的4个计算模型进

行对比。结果表明:楼梯构件参与分析使整体结构的

周期变短;基底剪力:除单侧设置楼梯外,顺梯方向增

大,3跨增大1.1 1.2倍,单跨增大1.2 1.4倍;层间

位移:单侧设置楼梯增大1.4 1.5倍,中间设置增大

约1.1 1.2倍,两侧布置基本不增大;与楼梯构件相

连的框架柱内力增大:轴力增大3 4倍,剪力增大2

3倍,弯矩增大1.0 1.5倍;框架梁端弯矩增大1.25

1.6倍;对不相连的框架构件,影响可忽略。楼梯构

件受力比较复杂,梯板应计入轴力和弯矩的影响,顺梯

方向的休息平台梁应计入轴力影响,横梯方向的休息

平台梁应计入剪力和扭矩的影响,支承平台梁的柱子

应考虑短柱效应。

参考文献

[1]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2010.

[2]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管理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统一培训教材[M].北京:地震出版社,

2010.

[3]王亚勇,黄卫.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启示录[M].北京:地震出版

社,2009.

(上接第85页)

位移角限值为1/1000),位移角限值应根据非结构构件的变形能力确定。

5结论

(1)有害位移的算法尚未有较一致的认识,不同的算法结果有较大差别,设计时应对不同的算法结果进行比较,选择合理的计算结果。建议采用直接计算构件有害位移而非楼层有害位移的计算方法。

(2)结构构件的受力损坏与有害位移角直接相关,也与构件本身的力学特性有关,应根据不同结构构件类型确定不同的有害位移角限值,或利用应力与应变的对应关系,直接控制构件内力。

(3)为避免非结构构件因主体结构变形过大而破坏,可根据非结构构件的变形能力确定主体结构的最大层间总位移角限值。

参考文献

[1]徐培福主编.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高立人,方鄂华,钱稼茹.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3]魏琏,王森.论高层建筑结构层间位移角限值的控制[J].建筑结构,2006,36(S1):(1-49)-(1-55).(上接第111页)

[6]SIMI P VALSAN,SWARUP K S.Wavelet based transformer protection using high frequency power directional signals[J].

Electric Power Systems Research,2008,78(4):547-558.

[7]LAW S S,LI X Y,ZHU X Q,et al.Structural damage detection from wavelet packet sensitivity[J].Engineering Structures,2005,27(9):1339-1348.

[8]SER-TONG QUEK,QUAN WANG,LIANG ZHANG,et al.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crack detection in beams by wavelet

techniqu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2001,43(12):2899-2910.

[9]HOU Z,NOORI M,R ST AMAND.Wavelet-based approach for structural damage detection[J].J.Engrg Mech.,ASCE,2000,126(7):677-683.

[10]SUN Z,CHANG C C.Structural damage assessment based on wavelet packet transform[J].J.Struct.Engrg.,ASCE,2002,128(10):1354-1361.

[11]HAASE M,WIDJAJAKUSUMA J.Damage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ridges and maxima lines of the wavelet transform[J].Journal of

Engineering Science,2003,41(13-14):1423-1443.

[12]李永梅,高向宇,史升炎,等.基于单元应变模态差的网架结构损伤诊断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9,30(3):152-159.[13]沈祖炎,陈扬骥.网架与网壳[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174-176.

[14]张悦.基于小波分析的正放四角锥网架结构损伤检测数值模拟研究[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2010.

831

广东2010定额问题回复及定额勘误表

附件一: 2010年《广东省建筑工程计价依据》问题解答(一) 通用问题 1.总说明第十条第4款,借工、时工、停工、窝工计算管理费后,该管理费是否已包括利润,如没包括应如何计算? 答:管理费未包括利润。借工、时工应按照定额标准另行计算利润;停工、窝工不应另行计算利润。 2.因建设单位原因造成的停工时,机械台班停置费计算停置台班天数是按日历天数还是按实际天数(扣除公休节假日的天数)? 答:按日历天,每天计算一个台班费用。 3.塔吊起重机、升降机等机械在施工进场前必须经专业检测机构进行安全性检测,检测费用在定额中如何考虑? 答:定额未考虑,发生时应另行计算。 4.塔吊基础的混凝土模板、挖土方等如何考虑。 答:塔吊基础费用应列入措施项目费,分下述两种情况:有设计方案或设计图纸的,按照设计方案或设计图纸分别计算;没有设计方案和设计图纸的,套用机械台班费用定额相应子目,机械台班塔吊基础子目已综合考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模板、挖运土方等。 A.1 土石方工程 1.1 如果地下室面积大于建筑物首层面积,平整场地工程量按地下室面积计算还是按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答:按地下室面积计算。

A.2 桩基础与地基基础工程 2.1旋挖桩所挖出的渣土是按泥浆子目计算还是按土方计算? 答:应依据地质勘察报告或地质资料确定。 2.2设计定喷防渗墙超厚如何适用定额高压定喷防渗墙子目? 答:定额高压定喷防渗墙子目仅适应于墙厚20mm以内的防渗墙;设计分层的,应按设计分层计算。 2.3钻(冲)孔桩遇卵石层、回填片(岩)石等时,应如何套价? 答:除合同另有约定外,应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调增。 A.3 砌筑工程 3.1砌筑工程,砖尺寸与定额不同时,是否换算消耗量? 答:换算砂浆和砖的消耗量,其他不变。 A.4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 4.1室内地台砼,套用砼垫层子目还是套用砼地坪子目? 答:套地坪子目。 4.2 植筋胶子目的附注公式“D”代表什么? 答:代表钢筋直径。 4.3 50m3内化粪池的钢筋如何考虑,是否按相应子目分别计算。 答:按相应子目分别计算。 4.4 体育场馆的钢筋混凝土看台如何套用定额? 答:混凝土浇捣套用有梁板相应子目;模板套用有梁板相应子目乘以系数1.20。 A.12 门窗工程 12.1 门窗中钢化玻璃按0.9系数计算,是否适用于全玻璃门?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复习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 一名词解释 1、舆论监督新闻传播媒体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共同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 2、名誉权指公民和法人对自己的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名誉,享有不可侵犯的权利,它具有法定性、人身专有性、财产关联性 3、隐私权是法律保护的,公民不愿公开的个人生活私密和个人生活自由的人格权利 4、隐性采访不公开记者的身份或公开记者身份但不公开真实意图以获取第一手资料的调查参与活动 5、抗辩事由在侵权案件中,被告针对原告提出的指控和请求提出一切有关免除或减轻其民事责任的主张 6、议程设置大众媒介不能直接作用于受众,影响他们的想法,但是大众传播可以通过安排议题和提供的信息来影响受众 7、有偿新闻在新闻活动中,由采编人员介入的一切以金钱或者金钱等价物交易的行为 8、新闻侵权指新闻媒体和新闻采写者利用新闻媒体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 9、新闻职业道德是从事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二、简答 1、记者需不需要暗访,要考虑哪几点? 答:1所要获取的信息必须具有极大的公众重要性2 一切获取信息的其他方式都无济于事3披露该事件而阻止的危害明显大于因采取欺骗手段而引起的危害的 2、隐性采访的合理运用? 答:1不得做为常规方式使用,使用了要向上级报告 2 隐性采访的内容必须具有极大的公众利益的重要性 3 不得伪装特定身份如公安、政府官员 4 不得为了获取证据对采访对象进行诱导 5 明确区分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界限 6 进行暗访之前尽量告知上级部门,获取上级的配合 7 隐性采访结束后,应对一些不宜公开的内容进行技术处理 3、新闻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答:1行为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侵权行为2指向特定的受害人3损害事实的存在 4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 4、新闻侵害隐私权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答:1新闻侵害隐私权的行为存在2受害人可以被指认3导致损害结果的出现 4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 5、新闻侵权案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 答:1报导内容无中生有,凭空捏造2采访时偏听偏信,未找被批评人核实情况以至于报道的主要事实失3报道内容是真实的,但使用了侮辱性的语言诽谤他人名誉 6、什么是新闻侵权,其特点是什么? 答:是指新闻媒体和新闻采写者利用新闻媒体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其特点是1从形式上看,主要是对公民的人格造成侵害,其中由以侵害名誉权和隐私权最为多见2从传播方式上看,具有广泛性和迅速性的特征3从后果上看,会对受害人造成严重的伤害

2010版抗震规范对“规定水平力”的解释

《抗规》3.4.3和《高规》3.4.5对“扭转不规则”采用“规定水平力”定义,其中《抗规》条文: “在规定水平力下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大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2倍” 《抗规》6.1.3和《高规》8.1.3倾覆力矩的计算采用规定水平力,其中《抗规》条文:设置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底部框架所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其框架的抗震等级仍应按框架结构确定,抗震墙的抗震等级可与框架的抗震等级相同。 软件实施: 除了原有各工况的位移统计结果,当计算地震作用时,软件同时给出规定水平力下的位移统计结果,用于位移比的判断。 规定水平力主要用于计算地震作用下的位移比和倾覆力矩,其中后者包含了:框架倾覆力矩、短肢墙倾覆力矩、框支框架倾覆力矩和一般剪力墙的倾覆力矩统计。

新抗震规范3.4.3条的条文说明,扭转位移比计算时,楼层的位移不采用各振型位移的CQC组合计算,按国外的规定明确改为取“给定水平力”计算,可避免有时CQC计算的最大位移出现在楼盖边缘的中部而不在角部,而且对无限刚楼板,分块无限刚楼盖和弹性楼盖均可采用相同的计算方法处理;该水平力一般采用振型组合后的楼层地震剪力换算的水平作用力,并考虑偶然偏心;结构楼层位移和层间位移控制值验算时,仍采用CQC的效应组合。 如何换算给定水平力?新高规3.4.5条文说明:水平作用力的换算原则:每一楼面处的水平作用力取该楼面上、下两个楼层的地震剪力差的绝对值。 根据2010版抗震规范,楼层位移比不再采用根据CQC法直接得到的节点最大位移与平均位移比值计算,而是根据给定水平力下的位移计算。 CQC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将结构各个振型的响应在概率的基础上采用完全二次方开方的组合方式得到总的结构响应,每一点都是最大值,可能出现两端位移大,中间位移小,所以CQC方法计算的结构位移比可能偏小,不能真实地反映结构的扭转不规则。而且不同组合的位移之间的运算也是无物理

抗震规范第一版勘误(非官方)

抗震规范勘误(整理版) 1. 前言,第1行第3个字,正确的说法应该为“本规范系依据”,缺少个“系”字。 2. 第28页,倒数第8行,正确的说法应该为“...之1款规定的建筑及砌体房屋”。 3. 第38页,倒数第9行,(5.2.3-6公式)耦联系数的正确表达应该是ρjk (k为小写)。 4. 第39页, 5.2.5公式楼层剪力符号中的下标e应该为大写E。 5. 第56页, 6.2.5-1公式中应该是除以柱的净高,原来写的是乘以净高。 6. 第57页,6.2.7的第1条中,应该是“其值可采用1.2,剪力相应调整”,缺少个逗号。 7. 第68页,表6.4.5-3中应该是“一级(7、8度)” 8. 第68页,表6.4.5-3下的注释1最后那句应该为“...查表;端柱有集中荷载时,配筋构造按柱要求;”。 9. 第106页,图8.3.4-1中详图A中应该是r=35,详图B中应该是hw≈6。 10.第176页,吉林省中的长春(南关,...)。 11.第178页,宁波(北仑)。 12.第180页,山东省的临朐。 13.第184页,深圳(龙岗)。 14.第186页,成都(..,龙泉驿)。 15.第199页,公式D.1.4-1中应该为“1.1”,原来写的是“0.1”。 16.第219页,H1.7的第5条,应该是“高度之比不大于4时”。 17.第252页,最后一段中,应为“徐正忠”。 18.第341页,图14中应该为“跨高比大于6的连梁”。

1.(第49页表6.1.2中高度划分缺少24~25m之间的分类,个人认为表中25m 应为24m。)我觉得24m应该是对的,不用改!表中前一栏为小于等于24m,已包含24m。后一栏就从25m开始计算!(个人拙见,敬请指正!) 如你所述,那么高度在24~25m之间的建筑抗震等级如何确定? 2.199页D.2.3条1款“核芯区有效宽度可取梁宽与柱宽之和的平均值”应改为“核芯区有效宽度可取梁宽与柱宽的平均值”或“核芯区有效宽度可取梁宽与柱宽之和的一半” 22页表4.2.3中fak≥300的粘性土,300没给单位。 3.182页湖北武汉的“江厦”应为“江夏” 4.部分第一版第一次印刷,63页倒数第三行(6.3.7-2-2),最后缺字应为“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5.189页第三组:凤县 3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应为0.10g 印 刷错误 6.p341页图14“高跨比大于6的连梁”中“高跨比”应为跨高比,是跨度与高度的比值 7.P49,表6.1.2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等级中“7度和8度一列中的25~60应为24~60,25~80应为24~80;9度一列中的25~50应为24~50,25~60应为24~60。”。 8.68页图6.4.5-1里边的翼柱,联系前文以及01版规范来看,应为翼墙9.58页式(6.2.9-1) 、式(6.2.9-2)中fc前漏写了βc

抗规2010新变化

2010《抗震》新规范变化常用条文及注意事项 一、基本规定: 1、青岛市设计地震分组由第二组变为第三组,相应的地震作用计算比旧规范放大12.5%左右。设计任何地区工程时,要注意查新规范附录A,不能想当然,因为大部分地区设计地震分组都有变化。 2、山区建筑的场地和地基基础设计时应注意参照《抗震》规范3.3.5条的条文说明,特别是要注意边坡附近的建筑基础应进行抗震稳定性设计。 3、竖向不规则(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建筑,2010规范做如下改进:1)刚度小的楼层的地震剪力应乘以不小于1.15的增大系数,刚度越小,取值越大(3.4.4.2)。2)提高了不落地构件传给框支梁的地震内力的增大系数(1.25~2.0)(3.4.4.2.1)。3)为防止落地墙太少,明确落地墙承担地震倾覆力矩,不得小于总地震倾覆力矩的 50%(6.1.9.4)。4)将框支柱承受的最小地震剪力之和不应小于本层地震剪力20%,改为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20%(6.2.10.1)。 4、《抗震》规范3.9.2.2条,旧规范抗震等级为一、二的框架结构,新规范改为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的框架(框架梁、框架柱、框支梁、框支柱、板柱-抗震墙的柱)和斜撑构件(含梯段),其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普通钢筋时,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注:框架结构仅指纯框架结构一种结构形式;框架指框架结构、框架-抗震墙结构、框支层、框架-核心筒结构、板柱-抗震墙结构中的框架) 5、《抗震》规范3.9.3条,纵向受力钢筋宜选用符合抗震性能指标的不低于HRB400级的热扎钢筋,也可以采用符合抗震性能指标的HRB335级热扎钢筋(建议纵筋用三级钢);箍筋宜选用符合抗震性能指标的不低于HRB335级的热扎钢筋(不再推荐箍筋采用HPB235级钢筋,仅仅是现有生产的HPB235级钢筋可以继续作为箍筋使用) 6、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抗震墙不宜超过C60。 7、《抗震》规范3.9.7条,对于抗震等级一级的墙体和转换层楼板与落地混凝土墙体交接处,宜验算水平施工缝截面的受剪承载力,按照条文说明的公式计算。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 考试复习重点

人格权:是法律赋予公民和法人的专属权利。始于出生,终于死亡。个人尊严。人身自由、生命、健康、姓名、肖像、隐私、名誉、荣誉等方面的权力都属于公民人格权的范畴 著作权:也称版权,它是指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基于创作某种作品而享有的 署名、发表、出版、获取报酬等权利。 隐私权:就是个人有依照法律规定保护自己的隐私不受侵害的权利。 肖像权:是公民个人形象通过绘画、照相、雕刻、录像、电影等艺术形式,使公民外貌在物质载体上再现的视觉现象。 新闻传播职业道德:是从事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得到总和。 新闻法概念: 1广义的新闻法是指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体现这一国家统治阶级意志的,用于调整人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 2狭义专门指适用于新闻传播的一部法律。 新闻法制:指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按照自己的利益和意志,通过政权机关建立起来的、用以调节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法律制度。 我国新闻法制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有极强的意识形态色彩(2)渗透在各部分法律中 (3)限制滥用新闻自由的法规多,保障新闻自由的法规不多(4)新闻法制与党的政策和新闻职业道德辩证统一 新闻侵权:新闻侵权是新闻采写者利用新闻媒体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 新闻侵权行为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1采访不够深入②写作内容失实③无疑披露隐私④有意毁损名誉⑤批评褒贬过度 ⑥编辑核实不力 新闻侵权行为有哪些特点: 1首先必须是和新闻活动相关的,在新闻活动中发生的行为; 2从形式看,主要对公民的人格权造成损害; 3从传播方式看,具有广泛性和迅速性的特征;从后果看,会对受害人造成严重的损害 新闻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 1行为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侵害行为 2指向特定的受害人 3损害事实的存在 4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 新闻侵权的四个构成要件 损害事实、侵权行为、行为人的过错、因果关系 隐性采访:又称“暗访”、“秘密采访”等,指记者不公开自己的真实身份,也不 告知对方采访的目的,在对方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其形象和声音用暗藏的摄像机或录音

2010版新抗震规范与老版的区别

1. 继续保持现行抗震规范的基本规定 2010版继续保持了89版、2001版抗震设计规范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下列基本规定:l (1) 用三个不同的概率水准和两阶段设计体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基本设计原则; l (2) 以抗震设防烈度为抗震设计的基本依据,引入“设计地震分组”,体现地震震级、震中距的影响; l (3) 不同类型的结构需采用不同的地震作用计算方法;并利用“地震作用效应调整系数”,体现某些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 l (4) 按照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的原则,通过“多遇地震”条件下的概率可靠度分析,建立了结构构件截面抗震承载力验算的多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 l (5) 把抗震计算和抗震措施作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强调通过概念设计,协调各项抗震措施,实现“大震不倒”; l (6) 砌体结构需设置水平和竖向的延性构件形成墙体的约束,以防止倒塌; l (7) 钢筋混凝土结构需确定其“抗震等级”,从而采取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对框架结构还要求控制“薄弱层弹塑性变形”,通过第二阶段的设计防止倒塌; l (8) 装配式结构需设置完整的支撑系统,采取良好的连接构造,确保其整体性。 l 2010版继续保持2001版某些抗震设计基本规定: l (9) 增加了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5g、0.30g的设计要求; l (10) 提出了不同阻尼比的地震作用和控制结构最小地震作用的强制性要求; l (11) 明确概念设计的某些具体要求,加强各类结构的抗震构造; l (12) 纳入隔震、减震设计以及非结构构件等,向性能化设计前进. 2. 对建筑结构场地地基设计要求的改进 l (1) 建筑场地类别划分的局部调整 l 对于场地剪切波速大于800m/s的场地,新增场地类别I0类; l 对于中软土和软弱土的平均剪切波速分界,考虑覆盖层取20m,由140m/s调整为150m/s。 l (2) 液化判别方法的改进 l 调整标准贯入法液化判别公式,将自74、78版抗震规范沿用的15m深度内采用直线判别改为对数曲线判别,可延续到15m深度以下的判别,并进一步考虑震级的影响,重新定义液化判别的锤击数基本值——M7.5液化概率32%时水位2m、埋深3m的液化临界锤击数,判别结果总体上基本保持与2001版接近。 l (3) 软土震陷判别 l 新增8度(0.30g)和9度时按液性指数判别软土震陷的方法。 3 对结构抗震分析规定的改进 l (1) 改进了不同阻尼比的设计反应谱 l 2001版不同阻尼比的设计反应谱在5s后出现交叉,且阻尼比0.25的反应谱倾斜下降段按公式计算将变为倾斜上升段,条文硬性规定取0.0。本次修订,阻尼比0.05保持不变,调整后公式的形式不变,参数略有变化,使钢结构的地震作用有所减少,消能减震的最大阻尼比可取0.30,除Ⅰ类场地外,在周期6s以前,不同阻尼比基本不交叉。 l (2) 设计特征周期的调整 l 对于I0类场地,明确其特征周期比2001版I类减少0.05s。 l 对于罕遇地震的特征周期,6、7度与8、9度一样,也要求增加0.05s。 l (3) 增加了6度设防的设计参数 l 2010版增加了6度设防的一些要求,包括:不规则结构应计算地震作用;6度最小地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答案

课程: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B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庄氏史案: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中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由于他当时是文坛的领袖,任由苏轼的诗词在社会上传播对新政的推行很不利。所以在神宗的默许下,苏轼被抓进御史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由于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所以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 2、新闻职业道德:是从事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3、新闻源:即“消息来源”,是指向新闻作品的作者提供新闻素材的单位和个人。我国相关司法解释中将其分为“主动消息来源”和“被动消息来源”,或称“积极的新闻源”和“消极的新闻源”。所谓“积极或主动的新闻源”,指的是明知或应该预见由其所提供的材料可能被新闻媒体报道而自觉地为作者提供新闻材料的人或单位;所谓“消极或被动的新闻源”是指未明示同意由其提供的材料被新闻媒体报道而不自觉地为作者或新闻媒体提供材料的人或单位。 4、媒介审判:又称为“新闻审判”,意指新闻报道干预、影响审判独立和公正的现象。反对和防止新闻以任何形式影响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维护司法制度的尊严,这一点在国际上是有共识的。但也有人认为,这种情况在我国出现的可能性不太大。 5、有偿新闻:其准确的解释难以做出,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提供有偿的版面或播出时间,刊发各种形式的“含金”报道;第二,混淆新闻与广告的界限,大搞“广告性新闻”或新闻性广告;第三,新闻从业人员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便利条件,接受企业提供的种种优厚待遇,甚至向被采访报道的对象索取现金、有价证券、实物或其他特殊待遇。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从侵权的具体内容看,新闻侵权主要是对公民的人格权造成损害,其中尤以新闻传播侵害公民的名誉权、隐私权最为多见。(还有其他一些权利如姓名权、肖像权、荣誉权等,只要任意答对其中两个就能得分) 2、“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是宪法所规定的我国新闻法制必须遵循的根本方针,其中“二为”方向指的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3、依我国相关的保密法规,国家秘密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4、清代是我国古代文字狱高发时期,你能举出的典型案例有:南山集案、“名教罪人”案、曾静投书案、查嗣庭“维民所止”案等。(本题只要答对三个就可)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我国新闻法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新闻道德与法规

名词解释: 1.什么是新闻职业道德? 答: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行为和职业意识的统一,是社会公共道德原则在新闻职业行为中的具体表现,是在新闻工作范围内对新闻工作者要提出的特殊的道德要求。 2.什么是有偿新闻? 答:有偿新闻是一些人利用各种采编条件和宣传手段非法、非合理地谋取利益的总称。 3.什么是新闻诽谤? 答:新闻诽谤是指利用大众传媒对他人的人格所进行的侵权。 4.什么是新闻侵权? 答:新闻侵权是新闻采写者利用新闻媒体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 5.什么是新闻法制? 答:新闻法制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按照自己的利益和意志,通过政权机关建立起来的用以调节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法律制度。 6.什么是隐私权? 答:隐私权是指公民保持其与社会及他人无关的私人事务,在本人不愿意的情况下,不被公开的权利。 简答题和论述题: 7.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准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①新闻事业是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新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②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③记者要善于调查研究,坚持新闻为人民而采写的原则 ④做好舆论监督工作 ⑤新闻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 ⑵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⑶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 ⑷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①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各个要素完全准确无误 ②所报道的新闻事实要全面,不能以偏概全 ③做到现象真实与本质真是一致 ⑸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 ⑹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8. 新闻职业道德准则的功能有哪些? 答:①规范职业行为②检查自纠标尺③社会监督依据 9.我国新闻法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①宪法②社会效益等一原则③依法解放言论出版自由原则 10.我国新闻法律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答:①新闻法律关系是依据新闻法律法规建立的关系 ②新闻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③新闻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的社会关系 ④新闻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 11.怎么解释新闻的真实性? 答:①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各个要素完全准确无误 ②所报道的新闻事实要全面,不能以偏概全

抗规2010新变化

2010《抗震》新规变化常用条文及注意事项 一、基本规定: 1、市设计地震分组由第二组变为第三组,相应的地震作用计算比旧规放大12.5%左右。设计任何地区工程时,要注意查新规附录A,不能想当然,因为大部分地区设计地震分组都有变化。 2、山区建筑的场地和地基基础设计时应注意参照《抗震》规3.3.5 条的条文说明,特别是要注意边坡附近的建筑基础应进行抗震稳定性设计。 3、竖向不规则(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建筑,2010规做如下改进:1)刚度小的楼层的地震剪力应乘以不小于1.15的增大系数,刚度越小,取值越大(3.4.4.2)。2)提高了不落地构件传给框支梁的地震力的增大系数(1.25~2.0)(3.4.4.2.1)。3)为防止落地墙太少,明确落地墙承担地震倾覆力矩,不得小于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6.1.9.4)。4)将框支柱承受的最小地震剪力之和不应小于本层地震剪力20%,改为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20%(6.2.10.1)。 4、《抗震》规3.9.2.2条,旧规抗震等级为一、二的框架结构,新规改为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的框架(框架梁、框架柱、框支梁、框支柱、板柱-抗震墙的柱)和斜撑构件(含梯段),其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普通钢筋时,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注:框架结构仅指纯框架结构一种结构形式;框架指框架结构、框架-抗震墙结构、框支层、框架-核心筒结构、板柱-抗震墙结构中的框架) 5、《抗震》规3.9.3条,纵向受力钢筋宜选用符合抗震性能指标的不低于HRB400级的热扎钢筋,也可以采用符合抗震性能指标的HRB335级热扎钢筋(建议纵筋用三级钢);箍筋宜选用符合抗震性能指标的不低于HRB335级的热扎钢筋(不再推荐箍筋采用HPB235级钢筋,仅仅是现有生产的HPB235级钢筋可以继续作为箍筋使用) 6、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抗震墙不宜超过C60。 7、《抗震》规3.9.7条,对于抗震等级一级的墙体和转换层楼板与落地混凝土墙体交接处,宜验算水平施工缝截面的受剪承载力,按照条文说明的公式计算。

新闻道德与法规

新闻道德与法规 第一章绪论 一需要理清的几个基本问题:法、法治、法制、法治与法制的关系…… 职业道德与职业法规约束记者的两条准绳 1 法的基本特征(1)不能随心所欲而制定(2)经济基础(3)反应统治阶级的需求(4)国家强制力的实施 2 法治,与人治相对,是一种政治思想 3 法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4 两者关系:区别和联系法制—静态概念,以完备的法律制度为基础,即法治是法制的充要条件 5 新闻法制: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按照自己的利益通过政权机关建立起来的用于调节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法律制度 关系:新闻媒体与政府之间的新闻管理关系 新闻媒体与自然人之间的新闻服务关系 新闻媒体与法人之间的广告服务 新闻媒体与记者之间的聘用合同 6 新闻法规 7 新闻法制的核心问题:言论出版自由 言论自由:公民享有发表意见、实现交流、抒发感情、传播信息、传授知识等不受干涉的自由 出版自由(freedom of press)指公民享有通过以印刷和其他复制手段制成的出版物公开传播和表达意见、思想、感情、信息和知识等的自由 8 新闻自由的定义 9 我国新闻法制的特点:(1)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极强的意识形态色彩,必须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进行传播活动(2)渗透在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中,表现为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文件,已经基本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3)对滥用新闻自由的法律法规制定的比较详尽,而对保障新闻自由的法律法规制定的明显不足(4)党的政策和新闻法规、新闻道德关系密切,既要求严格的他律,也要求严格的自律,两者需要辩证的统一 10 道德:社会控制手段的一种,长期形成的一种社会规范(1)是人理性的结晶(2)是一种具有社会重要性的习俗(3)是一种非权力的规范 11 树立正确的道德理念:(1)道德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2)道德规范是一个开放的体系(3)反对道德相对主义(代表有文化相对主义) 12 新闻职业道德:是人类普遍道德精神新闻传播领域的具体运用,是从事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调节相互关系的规范总合 13 新闻职业道德主要调节以下一些关系:(1)新闻工作者与受众的关系(2)新闻工作者与工作对象的关系(3)新闻中作者与同行的关系(4)新闻工作者与所属媒体的关系(5)媒介与广告客户的关系 二新闻职业道德与新闻法规的关系* (一)共同点1 目的性一致保障新闻事业发展的手段2 内容具有相互包含性3 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二)区别1 形成的方式不同,“道”自律性规范,行业性组织规定,著名教育机构提出了道德规范,“法”国家制定的体现国家意志的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答案整理 1.媒介审判:是指新闻传播媒体在报道消息、评论是非时,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涉案人员做出定性、定罪、定刑以及胜诉或败诉等结论,造成破坏司法原则的后果。 2.邻接权:又叫“传播者权”,是指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是作品传播者对其传播作品过程中所创造的成果所享用的权利。 3.著作权:也称版权,它是指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基于创作某种作品而享有的署名、发表、出版、获取报酬等权利。 4.名誉权:就是公民享有应该受到社会公正评价的权利和要求他人不得非法损害这种公平评价的权利 5.记者证:是新闻机构新闻采编人员从事新闻采访活动使用的有效工作身份证件,由新闻出版总署统一编号并核发。 6.判例法:就是基于法院的判决而形成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定,这种判定对以后的判决具有法律规范效力,能够作为法院判案的法律依据。 7.煽动罪:是指通过演讲、文字乃至广播电视、书画等方式公然散布虚假的信息,以蛊惑人们的反常情绪,采取某种不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罪名。 8.诽谤:是指散布虚假事实,无中生有、无事生非,损害他人名誉造成新闻严重失实或基本内容失实的后果。 9.两个分开:是指新闻报道活动与经营管理活动分开、新闻采编队伍与经营管理队伍分开。 10.国际公认的三大抗辩事由:内容真实、公正评论、特许权 1.报纸出版秩序方面存在的较为突出的违法、违规现象有哪些? ①擅自改变刊期、随意改变开版或版数、临时增版、增刊、增加“号外”,或是将专版、专刊、临时增版增期转由社外编辑部或个人承包,或是用一个刊号办多份报纸,或是故意把专版、专刊名的字号放大并让其占据报头位置,造成一种假象。 ②擅自出版各种增刊、专刊或者搞“一号多报”。 ③以“周末版”为代表的专版、专刊的刊头字样直接或间接取代报头名称,专刊、专版俨然是一份单独的报纸。 ④直接或变相转让,出卖报刊号或版面的行为。 ⑤未经申请批准就私自编辑出版报刊 ⑥擅自编印非法报刊 2.在我国,有哪些特殊新闻信息须由国家指定的统一部门发布? ①地震等震况和抗震救灾信息由国务院统一发布 ②有关传染病疫情的新闻与信息的发布。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发布 ③核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发布 ④气象类消息由国家气象局统一发布 ⑤有关防汛新闻与信息由人民政府防汛指挥部统一发布 ⑥一切国际新闻均由新华总社统一发布 ⑦重大政务新闻有新华通讯社统一发布

新闻道德与法规

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知识点整理 新闻传播需要重视新闻法治,需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知荣耻、辨善恶、重自律。我国近代进步报人提出的新闻伦理思想:一是新闻从业人员以品行为第一要素二是新闻报道务求真实、全面、客观、公正三是报刊要反映民情,直陈时事,主持清议,为民请命 四是报刊要力求通俗易懂,面向人民群众,办报要有读者观念 由印刷到报纸的中国第一批新闻法:清末: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上《钦定中国报律令》,制定新闻专门法被第一次正式提上议事日程《大清印刷物专律》1906 《大清报律》1908中国第一部新闻法北洋军阀:《报纸条例》1914 《出版法》1914袁世凯倒台后,北洋军阀先后颁布了《修正报纸条例》《著作权法》《报纸法案》《管理新闻营业条例》民国:多次修订出版法《出版法》1930颁布《修正出版法》1937《新闻记者法》定而未行新中国:《保密法》19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 中国目前关于纸质媒介行政法规的主要有《报纸出版管理规定》、《期刊出版管理规定》中国目前关于电子媒介行政法规的主要有《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广播电视管理条例》中国目前关于网络媒介行政法规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管理规定》、《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法律基础、理论基础、物质(事业)基础等,是当下中国施行新闻法制的现实基础。 新中国长期不重视新闻法治的原因:按照战争年代传统办事,以政策指示为依据(习惯作用力)学习社会主义苏联,模仿其新闻法制模式(榜样作用力)单一属性新闻事业,不需要实施新闻法治(事业作用力) 实行批准登录制的意义有两方面:一是确保媒介切实遵循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充分发挥积极的功能;二是便于对新闻媒体的发展规模,总体布局,资源配置进行调整。 对报纸,广播,电视及网络媒介日常监管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遵守有关部门审定的媒介创办宗旨与编辑方针,追求社会效益的传播内容的监管;二是版面,网页,播出时段的日常运作是否有序的媒介运行秩序的监管。 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两条根本原则:第一,国家是发展新闻事业的合法主体,国家可以根据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发挥在那需要对新闻事业的发展规模,布局形式,资源的利用进行统一调配。第二,国家是各级各类媒体的产权人,一切报刊,广播,电视机构的资产属于国有。新闻业外来资本的介入只是资产管理与增值经营运作手段的改变,不能改变媒介产权国有属性。 知情权又称为知的权利、知悉权、资讯权、信息权或了解权。作为政治民主化的必然要求和结果,经历了由公法领域向私法领域的扩大过程。知情权由美国编辑肯特?库珀在1945年提出。 “人肉搜索”使用不当,可能引发侵犯隐私权、侵犯名誉权和侵犯个人生活安宁权等侵权纠纷。 隐私有隐居、秘密、私下的意思,是公民将个人的私事隐而不宣,保持个人私生活的宁静。隐私权是公民对其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权利。隐私权的特征是权利主体是自然人,内容比较丰富,主体对隐私具有控制和利用的权利,保护的范围受到公共利益的限制。 名誉是关于一个人特性或者其他品质的共同的或一般的评价。名誉权是指公民、法人依法享有名誉不受侵害的权利。 侮辱指使用暴力、语言、文字、图像等方式使他人的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的行为。诽谤是指故意捏造或散布虚假的事实以毁损他人的名誉。

新闻道德法规考试重点(名词解释和主要理论、观点)

新闻道德法规 一、名词解释 1、什么是法治?指依法治国,即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 治理国家(即“人治”),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和社会各方面的活动都要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 2、人格权:是人身权的一种。指公民本身固有的权利,包括生命健康权、 姓名权、肖像权和名誉权。 3、人身权:是以公民人身不能分离,而又不直接与经济利益相联系的权利。 分为人格权、身份权。 4、新闻法制:是指新闻传播法的规范化与制度化。新闻传播法制的定义, 就是掌握着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将本集团的意志以国家意志的形式出现,通过国家机关制定的调节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法律与制度的总和。 5、大陆法系:又称民法系,罗马-日耳曼法系,成文法系。是欧洲大陆大部 分国家从19世纪初以罗马法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以1804年《法国民法典》和1890《德国民法典》为代表的法律制度。其中《德国民法典》为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6、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 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7、外国短期采访记者:6个月 8、外国常驻记者:是指由外国新闻机构派驻中国6个月以上,从事新闻采 访报道业务的职业记者。 9、新闻统制:就是在“党化新闻界”、“以党治报”为出发点,根据各种新 闻法令和条例建立各种新闻检查制度和各种新闻检查机构,对新闻传播业进行严格控制。“新闻统制”实际上就是“新闻控制”。 10、新闻侵权:也称新闻侵权,是指新闻媒体和新闻采写者利用新闻媒体对 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 11、国家安全:指作为政治权利组织的国家机器所建立的社会制度的生存与 发展的保障。包括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相关的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家机关的安全。 12、记者站(考):是新闻机构根据新闻采访业务的需要,在其登记地以外地 区设立的从事采访、组稿、通联等新闻业务的派出机构。 13、职业道德:就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 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14、新闻职业道德:是从事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 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15、有偿新闻:就是新闻传播从业人员或明或暗地向被采访报道对象索取一 定费用的活动。 16、煽动罪:即煽惑、鼓动。它是指通过语言、文字公然宣传,或借助于广 播、影视、戏剧、书画等方式鼓吹自己的观点,以达到其非法的目的。 17、名誉权:就是公民享有应该受到社会公正评价的权利和要求他人不得非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重点汇总

名词解释 新闻政策:新闻政策就是关于新闻报道的政策限定。 时事新闻:是指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报道的单纯事实消息。与国际民生、社会建设、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里发生的重要新闻。 媒介审判:指新闻报道形成某种舆论压力,妨碍和影响司法独立和公正的行为。有偿不闻:新闻从业人员借舆论监督之名,接受或变相呗监督方的贿赂而使舆论监督活动中止或改变的行为。实质是新闻敲诈。 新闻侵权:是指新闻媒体和新闻采写者利用新闻媒体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 国家秘密:所谓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情的事项。 名誉权:是指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名誉所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名誉权具有其他人格权所共有的特征,即法定性、人身专有性和财产关联性。新闻职业道德: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新闻规范和准则,是社会道德对新闻记者这一职业所提出的特殊要求。 新闻传播法:广义的是指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体现这一国家的统治阶级意志的,用于调整人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狭义的是指规范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事业的专门性法律。 有罪推定:主要是指未经司法机关依法判决有罪,对刑事诉讼过程中的被追诉人,推定其为实际犯罪人。 简答题 1、新闻自由与国家秘密之间的关系 P162 新闻传播活动与保守国家秘密绝不是相互矛盾,相互排斥的。新闻自由也从来不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保守国家秘密都是新闻自由的底线,这是出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而对新闻传播活动所做的必要限制。在我国,做好新闻保密工作,对于有效地保护国家秘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新闻传播事业蓬勃发展,各类媒体百花齐放,新闻报道面日益扩大,媒体出口限制日益放宽,这些新情况同时给新闻保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进一步显示了加强新闻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新闻侵害隐私权、名誉权的构成条件 P220 P47 新闻侵害隐私权的构成条件:(1新闻侵害隐私权行为的存在.(2)受害人可以被指认。(3)导致了损害结果的出现。(4)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

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

1(为什么说新闻自由是新闻法制之本?为什么新闻自由权力不得滥用?)在社会本义社会,法制就其本质而言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因此,新闻法制,作为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以新闻自由为本。新闻媒介及其从业人员如果滥用新闻自由权力,违反宪法和法律,则将导致新闻违法行为的发生。 2(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主义新闻法制建设取得了那些成果?)120世纪70年代未,制定一部社会主义新闻法的呼声在新闻界出现21979年5月,复旦大学新闻系学生在校庆学术报告会上发表论文,率先提出制定新闻法问题3,1986年我国第一部新闻法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法试行稿》起草完毕4,1988年1月根据国务院的意见,北京,上海分别设立新闻法起草小组,各起草一部新闻法草案。9.20日,中国新闻法制中心在北京成立。 3【我国现行的新闻出版法规有那些?对报纸的创办,出版与经营的管理作出了哪些规定?】1990.12.25日新闻出版署颁布的《报纸管理暂行规定》和1997.1.2日由李鹏总理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国务院令》第210号发布的《出版管理条例》【创办实行批准登记制1.有符合宪法规定的,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的宗旨2有确定的并与主办单位,主管部门的工作工作业务一致的专业分工范围和编辑方针3有确定的,能切实担负领导责任的主办单位和主管部门4有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符合专业要求,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的专职总编辑和一定数量的专职编辑,记者组成的编辑部5有与所办报纸规模相适应的创办资金,办公场所,出版与印刷条件和维持正常出版所需的正当可靠的资金本源【出版根据《报纸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的规定。报纸经有关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并履行登记注册手续后即可出版【经营,《报纸管理暂行》等法规也作有规定,其中开展广告业务与多种经营活动,是新闻体制改革后出台的有关报业经营法规的重要内容。 4【我国现行的广播电视法规有哪些?对广播电视业的管理做出了哪些规定?】1.1984.3.28日广播电视部发布的《关于市,县建立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暂行规定》2.1993.10.5日国务院发布的《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受设施管理规定》3.31994.2.3日广播电影电视部发布的《有线电视管理规定》4.1997.8.11日日国务院第228号发布的《广播电视管理条例》【1根据有关规定,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应当对全国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按照国家的统一标准实行统一规划,并实行分组建设和开发。2各级广播电视网络的建设和发展,应将扩大中央和省级广播电视覆盖面放在主要位置。广播电视专用频段的频率,由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负责指配3广播电影电视部是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归口管理部门,会同公安部,国家安全部负责全国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管理工作4地方各级政府和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广播电台,电视台,转播台,电视差转台,有线广播台,有线电视台的领导和管理工作,保证各地方台站转播好中央台的广播,电视节目。 5【在华外国记者与外国新闻机构在我国从事新闻业务活动有哪些法律规定?港澳台记者来大陆采访有哪些法律规定?】1现行的法律规范性文件有1990.1.19日国务院发布施行的《外国记者和外国常驻新闻机构管理条例》2现行的文件1989.9.18日中央宣传部和国务院港澳办公室联合签发的《关于港澳记者来内地采访的管理办法》,《关于港澳记者来内地采访注意事项》 6【在我国,重大新闻由那个新闻机构发布?在北京举办新闻发布会有哪些法律规定?】1关于重大新闻的发布与报道,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及其所属职能部门就颁发过一系列法律规范性文件,确立了重大新闻由新华通讯这社统一发布的原

2010版抗震规范与老版的区别

2010版新抗震规范与老版的区别 调整场地土液化判别的深度范围和判别公式,增补软弱粘性土层的震陷判别方法及相应的处理对策; 1、改进了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阻尼调整系数和形状参数,补充完善了竖向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并补充了竖向地震影响系数取值的规定; 2、增加大跨屋盖结构和地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内容,增加了地震作用的计算要求,补充了多向、多点输入计算地震作用的原则规定; 3、修改了框架-抗震墙结构剪力调整系数以及与“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原则有关的框架内力调整等相关规定,补充了框架结构楼梯间的设计要求; 4、修改了多层砌体房屋层数和高度限值、抗震横墙间距、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结构布置、墙体抗剪承载力验算、构造柱布置、圈梁设置、楼屋盖预制板的连接要求、楼梯间的构造要求等规定; 5、修订了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可不进行抗震验算的范围、补充完善了柱间支撑节点验算要求、单层钢结构厂房防震缝及阻尼比的相关规定; 6、调整了隔震和消能减震房屋的适用范围,修改了水平减震系统的定义及相应的计算和构造要求、以及消能部件性

能检验要求等规定; 7、增加了楼梯间及人流通道砌体填充墙的构造要求,补充了砌体女儿墙的抗震构造要求。 8、增加了地震监测。 9、增加了抗震性能化设计的内容以及地下建筑抗震设计 10、抗震缝计算的7CM改为10CM了。 11、三级剪力墙底部加强区要设边缘约束构件了。 12、6度区砖混不允许建8层了 13、柱子最小配筋率也改了。角柱和框支柱的最小配筋率变小了 14、确定抗震等级的建筑高度也有改变,如框架由原来的30米改为24米 15、6度区也规定了剪重比、四级抗震也规定了柱轴压比 16、加大了柱截面最小尺寸要求。 17、柱轴压比限值比老规范统一降低0.05,新增了四级框架柱的轴压比要求。 18、增加了三级剪力墙的轴压比要求。 19、增加了落地剪力墙的倾覆力矩比例要求。 20、调整了剪力墙分布钢筋直径要求。 21、调整了剪力墙底部加强区高度的取值,增加多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