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生物知识点(河北少儿版)

八年级下生物知识点(河北少儿版)
八年级下生物知识点(河北少儿版)

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

第六单元第一章

1.植物的主要生殖器官―――花

花的结构:花柄,花托,花冠(主要由花瓣构成),花萼,雄蕊和雌蕊。其中,雄蕊和雌蕊是一朵花的主要部分。雄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三部分,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两部分。绝大多数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要经过开花,传粉和受精的过程,然后形成果实和种子。

3.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可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1)有性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过程

(2)无性生殖: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而是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营养繁殖(扦插,压条,嫁接)和植物组织培养。

4.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昆虫:(1)生殖:交配,产卵

(2)发育:完全变态(苍蝇,蚊子,蝴蝶等),不完全变态(蟋蟀,蝼蚁,蝗虫等)

两栖类动物:(1)生殖:体外受精,卵生(如青蛙,娃娃鱼等)

(2)发育:变态发育(幼体跟成年体态完全不同)

鸟类:(1)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2)有筑巢,孵卵,育雏等行为,后代存活率较高

5.人的生殖和胚胎发育:男性提供精子,女性提供卵细胞,通过体内受精,结合成受精卵,子女性子宫内经过胚胎发育成胎儿,大约经过280天的发育之后分娩。女性第一次月经后,男性第一次遗精后就具备了生殖能力,所以男女青少年在交往时,要做到自尊自爱。

第六单元第二章

6.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在DNA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基因

7.每种生物的体细胞内都含有一定数目的结构不同的染色体,这些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例如人的每个体细胞内都含有23对染色体

8.性状: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9.基因控制性状:(1)显性基因A

(2)隐性基因a

(3)AA,Aa表现显性性状;aa表现隐形性状

10.人的性别:(1)人体含有22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

(2)女性:XX 男性:XY

(3)根据下图可知,生男生女机会均等,为1:1

11.变异与遗传

(1)遗传:每种生物所繁殖的新个体,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上都和自己的亲代相似的现象(2)变异:①同一物种内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

②分成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③意义:变异有利于生物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④应用:人工育种,作物空间技术育种

12.遗传病(1)概念:是指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疾病

(2)分类:①单基因遗传病(白化病)

②多基因遗传病(唇裂)

③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唐氏综合症)

(3)优生:①禁止近亲(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是最简单最有效的防止遗传病的措施②遗传咨询③产前诊断

第六单元第三章

13.生命起源

(1)观点①神创论②自然产生论③宇生论④化学进化说

(2)生物进化的总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3)达尔文的进化观点:自然选择学说①概念:生物通过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②过程: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③意义:生物通过遗传、变异、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

(4)人类的发展:南方古猿阶段,能人阶段,直立人阶段,智人阶段

第七单元第一章

14.生物圈:生物圈①概念:地球表面全部生物及其生活领域的总称

②组成:它由大气圈下层,水圈,土壤岩石圈的表面及活动于三圈之中的生物组成的。

③生活范围:大多数生物生活在地表以上,地表以下100米范围内,这一范围是地表生命活动最旺盛的区域。

④生物圈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活空间等赖以生存的条件。

15.臭氧层具有吸收紫外线的能力,保护臭氧层最主要的措施是控制氟利昂气体的排放

16.温室效应:防止地球变暖最主要的措施是在工业生产上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17.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非生物因素:水,光,温度,空气和土壤

(2)生物因素:①同种生物之间:种内斗争和种内互助

②不同种生物之间:捕食,竞争,寄生,共生

(3)生物防治:人们利用天敌控制植物害虫的方法。它的明显优点是在有效控制害虫的同时,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8.生物对环境适应:保护色(昆虫、北极狐、熊等),拟态(竹节虫)。

19.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①环境影响生物(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②生物适应环境(沙漠中会行走的仙人掌)

③生物影响环境(稻田里老鼠太多会毁坏庄稼)

20.生态系统

(1)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任何一个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

㈠生物部分包括:①生产者:能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成有机物,并把能量贮存起来的生物,主要指绿色植物,

②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物的各种生物,

③分解者:以分解有机物为生,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和废物而取得能量,主要指细菌和真菌;

㈡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

19.食物链: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食物网:多个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的营养关系

20.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的光能。

21.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环境和各种生物的数量及所占的比例,能够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22.破坏生态平衡因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类。

23.

24.环境保护注意事项①杜绝资源浪费

②减少垃圾污染

③减少化学物质污染的危害

④爱护森林、绿地,保护动物

第七单元第二章人类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控制人口的过度增长

1、我国人口急剧增长,18世纪以后,我国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在人的出生率较高的情况下,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人的

死亡率大幅降低。

2、世界人口增长特点: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还在不断增加,每增加10亿人口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

3、人口过度增长对社会造成的问题:粮食匮乏,交通阻塞、住房紧张,水资源短缺等。

4、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和优生。

第二节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凡是人类可以从自然界直接取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

2、自然资源:①不可再生资源:有些资源不能更新或补充,利用一些就减少了一些(金属、化石燃料)

②可再生资源:有些资源可以再生或更新。(水、生物、土壤)

3、自然资源的利用:①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原则;②合理开发利用;③避免浪费和污染环境。

第三节保护生态环境

1、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

2、生态破坏:森林锐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物种灭绝。

3、当今世界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第四节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系统

1、生态农业系统就是人类按照自身的需要,用一定的手段来调节农业生物种群和非生物环境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合理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

进行农产品生产的生态系统。

2、人在生态农业系统中的作用,提高太阳能固定率、生物能利用率的方式,农业遗弃物的再循环率等。

3、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生态农业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良好的生态平衡,使资源得到持续的利用,提高生态农业系统中的生产率。

第八单元生物技术与社会的进步

第一章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第一节发酵食品的制作

发酵食品的制作原理:利用乳酸菌或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使之大量繁殖,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或酒精等的过程。

2、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灭菌(消除杂菌)、接种(含活菌种)、密封、发酵。

第二节食品保鲜技术

1、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食品保鲜技术:加热杀菌、冷藏、冷冻、干燥、真空包装。

2、用塑料袋密封果蔬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降低氧气的浓度,可以适当延长果蔬的贮藏寿命。

第二章现代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

第三章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未来的影响

生物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1、会更好地造福于人类,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2、也可能带来危害,关键在于人们如何正确地利用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