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血糖的平衡与调节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血糖的平衡与调节

血糖的平衡调节:

1、血糖来源和去路:

“三来”――食物吸收(主要)、糖原分解、非糖转化

“三去”――氧化分解(主要)、合成糖原、转化为非糖

2、调节血糖浓度的激素

(1)胰高血糖素

①内分泌细脆:胰岛A细胞。

②作用:作用于肝脏,主要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升高血糖。

③这是升高血糖最重要的激素。

(2)胰岛素

①内分泌细胞:胰岛B细胞。

②作用:促进细胞对血糖的摄取、氧化分解、合成和转化,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总之是通过促进血糖去向,抑制血糖来源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③这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

(3)肾上腺素南肾上腺分泌的一种氨基酸类衍生物,也有升高血糖作用。

3、血糖平衡调节

(1)调节方式:神经一体液调节

(2)具体调节过程:

血糖的神经调节:

4、血糖平衡异常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进而保持人体健康有重大意义。血糖的平衡失调时,可导致人体出现多种疾病症状。

(1)当血糖浓度低于0.5-0.6g/L时,出现低血糖早期症状(四肢发冷、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心慌等)。

(2)当血糖浓度低于0.45g/L时,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除早期症状外还出现惊厥及昏迷等)。

(3)当空腹血糖浓度高于1.3g/L时,出现高血糖症状。

(4)当血糖浓度高于1.6-1.8g/L时,出现糖尿现象。

知识拓展:

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及危害

(1)I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胰岛B细胞受到破坏或免疫损伤导致的胰岛素绝财缺乏是I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2)Ⅱ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可能与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有关),而血液中的胰岛素降低并不明显。

(3)症状:“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

(4)治疗:调节和控制饮食,结合药物治疗。

(5)正常人血糖浓度范围0.8-1.2g/L。

①口服葡萄糖,血糖升高的原因是葡萄糖经吸收后进入血液。

②消化吸收后血糖浓度降低的原因是胰岛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糖去路增加。

③较长时间后血糖降低到一定水平的原因是细胞的氧化分解,此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需肝糖原分解来维持血糖平衡。

(6)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是主要的升高血糖的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相互拮抗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除胰高血糖素外,肾上腺素也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是协同作用。

相关

高中生物

知识点: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1.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

名称

线粒体

形态

短棒状、圆球状

椭球形、球形

分布

动植物细胞

植物叶肉细胞和幼茎皮层细胞

成分

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少量DNA、RNA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少量DNA、RNA和光合色素

功能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相同点

①具有双层膜结构;②含有少量DNA和RNA;③具有能量转换功能;④有液态的基质 2.单层膜结构细胞器――高尔基体、内质网、液泡和溶酶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液泡

溶酶体

分布

动、植物细胞

动、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

动、植物细胞

网状

囊状

泡状

囊状

功能

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①动物: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加工、分类和包装;②植物: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①调节细胞内的环境;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①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②吞噬并杀死入侵的病毒或病菌

3.无膜结构细胞器一一核糖体和中心体

核糖体

中心体

分布

①附着在内质网上或核外膜;②游离存细胞质基质中;③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中也有少量

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

结构组成

蛋白质、RNA、酶

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

功能

①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分泌蛋白;②游离的核糖体合成的是胞内蛋白

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形成纺锤体,牵引染色体向细胞两极运动

易错点拨:

1、在动植物细胞中,有细胞壁的细胞是植物细胞,没有细胞壁的细胞是动物细胞。

2、在动植物细胞中,有叶绿体的细胞是植物细胞,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如植物的根细胞不进行光合作用,没有叶绿体。

3、在动植物细胞中,有大液泡的细胞是植物细胞,没有大液泡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植物的未成熟细胞也没有大液泡,如根尖分生区细胞。

4、在动植物细胞中,有中心体的细胞可能是动物或低等植物的细胞,没有中心体的细胞是高等植物细胞,中心体不能作为鉴别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依据,但可以用作鉴别高等动物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的依据。

5、辨析动、植物细胞的区别

项目

高等植物细胞

低等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细胞壁

叶绿体

部分有

部分有

中心体

液泡

成熟的植物细胞有大液泡,幼嫩的植物细胞无液泡或有小液泡

例下列哪种细胞器不能作为鉴定一个细胞属于动物细胞还是高等植物细胞的依据()

A.核糖体 B.叶绿体 C.液泡 D.中心体

思路点拨叶绿体、液泡存在于植物细胞中,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核糖体和线粒体则广泛分布于动植物细胞中。答案A

知识拓展:

1、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数量随细胞的新陈代谢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在代谢旺盛的细胞

中它们的数量会因复制而增多;在代谢减弱的细胞中它们的数量会减少。其数量的增减与

细胞的分裂不同步。

2、各种细胞器并不是在每个细胞中都同时存在。

①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或大液泡,如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中无叶绿体和

大液泡

②并非所有动物细胞都有线粒体,如蛔虫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线粒体。

3、能进行光合作用(或有氧呼吸)的细胞不一定都含有叶绿体(或线粒体),如蓝

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但无叶绿体和线粒体。

例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线粒体是细胞内物质氧化和能量转换的主要扬所

B.高尔基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和运输的场所

C.中心体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D.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吞噬入侵病原体

答案B

细胞图像的识别方法

1.细胞的显微镜结构与亚显微结构

(1)显微结构:光学显微镜下,不论低倍镜还是高倍镜下能观察到的结构。

②分析: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力极限为0.2微米。上述结构大小超过0.2微米,用普通光学显微镜都能看到,因而这些结构属于细胞的显微结构。

(2)亚显微结构:能够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直径小于0.2微米的细微结构,叫做亚显微结构。

①判断方法:一般来说,图示中呈现出各种细胞器内部结构、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结构时,该图示判断为亚显微结构。

②动植物细胞亚显微镜结构模式图

2.原、真核细胞及动、植物细胞的判断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高二生物血糖知识点

高二生物血糖知识点 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重要指标。血糖水平的平衡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特别是对高二生物学习血糖知识点的学生来说。本文将介绍血糖的概念、调节机制和与血糖相关的重要疾病。 一、血糖概念 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葡萄糖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对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常情况下,血糖水平应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由机体内外多种调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血糖调节机制 1.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 胰岛素是由胰腺中的β细胞分泌的激素,它可以促进葡萄糖的吸收,使其转化为肝和肌肉中的糖原以及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水平,维持正常的血糖范围。 胰高血糖素则与胰岛素相反,它由胰腺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能够提高血糖水平,促进糖原的分解和新生成葡萄糖的释放,供给细胞直接利用。

2.神经调节血糖水平 神经系统也参与了调节血糖水平的过程。交感神经通过促进肝 脏糖原的分解和新生成葡萄糖的释放,增加血糖浓度。副交感神 经则通过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和葡萄糖的吸收,降低血糖水平。 三、与血糖相关的疾病 1.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糖水平长时间持 续升高。高血糖会对人体各个系统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心血管、神经、肾脏等。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多食、体重 减轻等。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主要包括合理饮食、运动锻炼和药物 治疗。 2.低血糖 低血糖是指血糖水平过低,一些原因可以导致低血糖,包括餐 后胰岛素过多、饮食不均衡等。低血糖可以导致头晕、心慌、出 冷汗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昏迷甚至死亡。饮用含糖饮料或进食 富含糖分的食物可以迅速提高血糖水平,解决低血糖问题。

【高中生物】血糖平衡及调节的曲线图及表格类同步精选对点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血糖平衡及调节的曲线图及表格类同步精选对点训 练新人教版必修3 1.下图表示午餐以后人体血液中血糖和两种激素浓度的变化,图中曲线a、b、c分别表示( ) A.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血糖 B.胰岛素、血糖、胰高血糖素 C.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D.胰高血糖素、血糖、胰岛素 2.如图表示某健康人和糖尿病患者空腹时同时口服葡萄糖,随后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人的血糖浓度。在下列A~D 曲线图中能正确反映甲、乙二人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变化的是( ) A. B. C. D. 3.下列能反映正常人饭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 A. B. C. D. 4.4名受试者分别口服100 g葡萄糖,在180 min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a代表高胰岛素血糖症患者的血糖含量变化 B. 4条曲线在前30 min内血糖升高均与肠道吸收有关 C. b在120 min后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及非糖物质D. c、d代表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变化 5.两人在空腹状态下,同时一次性口服葡萄糖100g,然后每隔1h测定一次血糖含量,将结果绘制成如图曲线,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①a、b分别代表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②a在1~2h血糖下降,某些氨基酸合成增加;③b在1~2h血糖处于高处,蛋白质分解减少; ④b在2h后下降是由于血糖氧化分解并合成糖原所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下图为人体血液中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曲线反映的是正常人血糖含量的变化 B. AB段胰岛素分泌量逐渐增加 C.血糖的氧化分解等使BC段下降 D. CD段逐渐上升是由于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补充 7.下面是某人在摄食后及运动过程中血糖平衡的调节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摄食后1小时内,分泌物甲增多可促进血糖合成糖原 B.分泌物乙中主要含有胰岛B细胞和肾上腺分泌的两种激素 C. 2~2.5小时分泌物乙增多,它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脂肪大量转化成葡萄糖 D.从图中可看出,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是分泌物甲和分泌物乙协同作用的结果 8.下图是某人在饭后及运动过程中血糖平衡的调节示意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激素甲作用的靶细胞只有肝细胞 B.饭后l h激素甲与运动共同作用使血糖下降 C.该图体现了血糖的分级调节过程 D.激素乙通过内环境使大部分体细胞参与升高血糖 9.如图是某人在摄食后及运动过程中血糖平衡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

人教版高中生物总复习[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

人教版高中生物总复习 知识点梳理 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 高考总复习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 【考纲要求】 1. 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2. 简述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及其调节机制 3. 说明血糖调节的机制,并在实际中运用其中的原理 4. 说明体温调节的机制,并在实际中运用其中的原理 5. 说明水盐平衡的调节机制,并在实际中运用其中的原理 【考点梳理】 考点一、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 1. 内环境的组成 内环境即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组成。 细胞名称所生活的内环境 组织细胞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 血细胞血浆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注意:内环境(细胞外液)的“内”与“外”是相对的,从细胞的角度看就是细胞外液,从个体的角度即相对于个体 的外界环境而言,细胞外液是内环境。 2. 内环境与体液的关系 体液是机体内所 有液体的总称 液 注意:口腔、消化道、膀胱等有孔道与外界相连,储存的液体会与外界接触,如唾液、消化液、尿液、泪液等,这些液体不属于体液,而是外界液体。 3. 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存在部位血管组织细胞间隙淋巴管内 成分来源①从消化道吸收而来①血浆透过毛细血管①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 ②从组织液中回渗而来壁形成 ③淋巴在左右锁骨下静②组织细胞代谢产生②由消化道吸收而来

要点诠释: 1)内环境的三种主要成分间可相互转化,其中血浆和组织液可直接相互转化(在表格中的图里二者之 间为双箭头)。 (2)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体内液体环境,体内细胞可直接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3)相对稳定的内环境是细胞发挥其功能的必要条件。 (4)组织水肿的原因:组织水肿是由于过多的水分滞留在组织液中,使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原因有:①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含量降低,导致血浆浓度降低,从而使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中的水分大量进入组织液,引起水肿。 ②过敏反应:由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加强,从而使在正常情况下不能透过的血浆蛋白透过毛细血管管壁进入组织间隙,致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水分过多进入组织液,从而导致组织水肿。 ③淋巴循环受阻:正常情况下,由血浆生成的组织液大部分通过毛细血管壁又回流到血液中,小部分则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从而维持了组织液的相对稳定。当淋巴管阻塞(如丝虫寄生),将导致组织液不 能及时顺利形成淋巴而积聚于组织间隙,使组织液增加;另外,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淋巴及时运走,而在组织液中滞留,致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也会造成水分增加,最终引起组织水肿。 ④局部代谢旺盛: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代谢产物也会增加,就使组织液渗透压增大,组织液生成增多,形成水肿。 ⑤人体患某些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肝炎等):如患肾小球肾炎时,血浆蛋白会流失到组织间隙或透过肾小球毛细血管管壁,进入原尿,随尿液排出,于是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生成增多,从而引起组织水肿。 考点二、内环境的稳态调节机制 1. 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内环境的稳态简称内稳态,指机体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如温度、pH、渗透压、血糖浓度等)保持相对稳 定的状态。 2.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举例如下:血糖正常:保证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温度、pH 相对稳定:酶活性正常,细胞正常代谢; 渗透压相对稳定: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3.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1)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其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当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配套K12】[学习]2018-2019版高中生物 第二章 动物稳态维持及其意义 第二节 血糖调节学

第二节血糖调节情景导入 课标导航 血糖的平衡与调节 基础梳理 1.血糖平衡 (1)血糖: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值为80~120mg/dL。 (2)血糖的来源与去向 2.血糖平衡的调节 (1)血糖的体液调节

①参与调节的激素 ②调节过程 a .血糖含量升高――→刺激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促进 血糖含量降低。 b .血糖含量降低――→刺激胰岛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血糖含量升高。 (2)血糖的神经调节 ①神经调节过程 ②神经系统还通过控制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分泌活动来调节血糖含量。 [思维激活1]血糖平衡与肝糖元、肌糖元的关系如何? 提示 血糖含量增加时,通过合成肝糖元、肌糖元来降低血糖含量;但当血糖含量降低时,只有肝糖元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来使血糖含量升高,肌糖元不能直接分解为葡萄糖。 合作探究 1.主要调节激素的比较

特别提醒①调节血糖平衡的途径主要是激素调节。 ②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水平的激素,而升高血糖水平的激素却有多种。 ③肾脏对血糖的重吸收和排出也是调节血糖浓度的重要途径。 3.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分泌的调节 (1)胰岛素:是唯一一种能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胰岛素分泌的调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①最重要的因素:血糖含量。 ②受胰高血糖素的影响:胰高血糖素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也可通过提高血糖含量间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③神经调节: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或抑制胰岛素的分泌。 (2)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二者均可使血糖含量升高,其中主要是胰高血糖素的作用。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调节也包括三个方面: ①最重要的因素:血糖含量。 ②受胰岛素的影响:胰岛素可直接作用于胰岛A细胞,抑制其分泌胰高血糖素,也可通过降低血糖含量间接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③神经调节: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或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拓展延伸相关激素之间的联系 同一生理活动不是由单一激素调节完成的,而是由与此活动有关的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完成的。对于同一生理效应,有的相关激素表现为协同作用,有的则表现为拮抗作用。现分析如下表所示:

高中生物三、血糖的平衡和调节基础知识

三、血糖的平衡和调节基础知识 1.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的血糖浓度在3.9 -6.1 mmol/L(0.8--1.2g/L或0.1%)的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 2.血糖的来源1)主要由小肠吸收2)肝糖元转化(肌糖元不能转化) 3)其它非糖物质转化(甘油、氨基酸等) 3.葡萄糖去向1)主要进行氧化分解,最终生成CO2和H2O,同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2)合成糖元(肝糖元和肌糖元),暂时储存能量。3)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 4.血糖平衡的意义:为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提供能源物质。 5.血糖平衡的调节 1)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主要方式) 2)参与血糖平衡调节的激素主要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 3)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同时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元或脂肪酸,同时抑制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等,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当血糖浓度过低时,可引起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上升。 6.血糖平1)低血糖病2)糖尿病:同时出现了高血糖和糖尿时,才患糖尿病。糖尿病人有现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少症状。 巩固练习 1、关于胰岛素作用的认识,正确的是: A、没有胰岛素,葡萄糖将不能进入细胞 B、胰岛素不足,葡萄糖进入细胞障碍 C、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元合成减少,细胞供能正常 D、胰岛素不足,细胞供能障碍,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增多 2.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持续升高 B.糖尿病是由于经常摄入过量的糖所引起的 C.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降低血糖含量 D.胰岛A细胞和B细胞协同调节血糖平衡 3、胰岛素分泌最直接的调节因素是: A、血糖含量升高 B、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增高 C、肾上腺素的含量增高 D、下丘脑通过副交感神经的调节 4.正常情况下,人体在饥饿时体内血液中 A.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B.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C.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D.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第1页共1页

高中生物选修全一册人体的稳态之血糖的调节

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 二 血糖的调节 教学目的 1. 血糖的平衡及其意义(B :识记)。 2. 血糖平衡的调节(B :识记)。 3. 糖尿病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A :知道)。 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血糖的平衡的调节。 2. 教学难点 (1) 血糖的平衡的调节。 (2) 糖尿病的成因。 教学过程 【板书】 血糖的平衡及其意义 血糖的调节 血糖平衡的调节 糖尿病及其防治 【注解】 一、血糖的平衡及其意义 (一)血糖的正常浓度:80-120mg/dL (二)血糖的平衡 食物中糖???→?消化吸收 ???→?氧化分解CO 2+H 2O +能量 来源 肝 糖 元 ??→?分解 ??→?合成肝糖元、肌糖元 去路 非糖物质 ??→?转变 ??→?转变脂肪、非必需氨基酸 (三)意义:保证能量供应,进而保持人体健康。 1. 含量过低:头昏、心慌、四肢无力甚至死亡。 2. 含量过高:形成糖尿。 二、血糖的平衡的调节 注:“+”表示促进 “-”表示抑制 三、糖尿病及其防治 (一)高血糖与糖尿 1. 空腹时血糖血糖含量超过130 mg/dL 叫做高血糖 2. 血糖含量高于160-180mg/dL (肾糖阈)的范围时,一部分葡萄糖会随尿排出,叫做糖尿 (糖尿可用班氏糖定性试剂测定,蓝色混合液、沸水浴变为砖红色) (二)糖尿病 1. 病因:胰岛B 细胞受损,致使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含量升高,出现高血糖甚至糖尿 2. 症状:“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 3. 防治:没有根治办法。常用调节和控制饮食结合药物的方法进行治疗 (1)轻度患者:控制饮食、配合口服降血糖药物 (2)重度患者:除控制饮食外,还需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3)肥胖的重度患者:除上述治疗外,还需限制能量物质的摄入和加强锻炼 血糖

高中生物 第2章第4节血糖的平衡及其调节(第一课时)

第2章第4节血糖的平衡及其调节(第一课时) 执教者:城桥中学朱凌斌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血糖的概念、血糖的平衡。 2、在对血糖浓度调节示意图学习过程中,解释血糖平衡的调节机制。 3、通过对餐后血糖浓度变化曲线图的分析,提高对曲线图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对血糖平衡调节机制的学习,感悟生命的韧劲。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血糖的平衡及调节。 难点:血糖平衡的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 三、教学方法 问题导学法、讲授法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学习单

《血糖的平衡及其调节》教学设计说明: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血糖的平衡及其调节》是拓展型教材中《人体内环境和自稳态》的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与第三节体温及其调节、第五节血脂及其调节和第六节血压及其调节联系密切,也是初中《人体的内环境》、《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高二教学内容第二章第二节有机物中血糖与肝糖原的关系、第四章第四节《营养物质转换》和第五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中第二节《神经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中自主神经对内脏活动调节内容的延伸,且与第三节《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紧密相关,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是一堂基础性和运用性很强的复习课和新授课,课程标准把这节的内容确定为理解级,也是高考中常考内容。 2、课时及内容安排: 本节内容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血糖平衡及其调节教学,第二课时进行血糖平衡失调和糖尿病及其防治教学。 学情分析: 1.学生知识基础:高三学生对于生命科学学科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掌握,初步具备了独立分析生命科学现象的能力。但对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不强,基础知识不扎实。所以复习中在重视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能力。而对于本节的教学内容,学生经过初中生命科学课和高二学年的学习,已经有了一些“血糖的调节”的生命科学常识,但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运用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我们是普通中学,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不强,学习习惯不够好,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降低教学要求,把基础知识讲得细一点、实一点、慢一点,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以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和运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为目标。 教学设计的思想和理念 本节课程是在高三生命科学第一轮复习完相关知识后进行的高三拓展教材的新授课内容。基于《考试说明》对生命科学学科能力的要求,结合生命科学课程标准倡导的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课程理念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本节课的教学应该体现对高二年级知识的复习和高三知识的学习,还应该体现应对高考而进行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同时,课堂教学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学习后所期望达成的目标: 本节课旨在通过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构建和完善血糖调节的知识体系,系统地总结有关血糖调节的内容,以期对学生提供一种归纳总结、重构知识体系的复习方法。 本节课涉及到大量的旧知识,例如,血糖的三个来源,三个去路;参与血糖调节的主要激素;因此,教师要利用这些有利条件,通过引导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和联想,从而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高中生物选修1(新教材)优质学案3-2-1-血糖平衡的调节 人教版

第2节激素调节的过程 第1课时血糖平衡的调节 〖学习目标〗以人体血糖平衡的调节为例,说明激素通过反馈调节维持机体稳态的机制。〖素养要求〗 1.科学思维:构建血糖平衡调节模型。2.社会责任:关注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强化健康生活意识。 1.血糖的来源和去向(正常情况下) 2.参与血糖平衡调节的主要激素 3.血糖平衡调节的方式 注:“+”表示促进。 (1)调节中枢:下丘脑。 (2)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主要依靠体液的调节。 (3)使血糖浓度升高的激素不仅有胰高血糖素,还有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

4.反馈调节 (1)概念: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2)意义: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判断正误 (1)胰岛素通过促进血糖的去路,抑制血糖的来源来调节血糖的平衡() (2)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 (3)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它们通过调节有机物的代谢或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直接或间接地提高血糖浓度() (4)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从而使血糖的浓度升高() (5)血糖浓度降低时,下丘脑的某个区域兴奋,通过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 〖答案〗(1)√(2)√(3)√(4)×(5)√ 特别提醒肝糖原可以分解为葡萄糖,肌糖原不可以。 探究点一与血糖调节过程相关的两种激素 1.请具体写出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的体液调节途径和神经—体液调节途径。 〖提示〗体液调节途径为血糖含量升高(降低)时→直接刺激胰岛B(A)细胞→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血糖降低(升高);神经—体液调节途径为血糖含量降低(升高)时→刺激下丘脑有关神经细胞→作用于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胰岛B细胞)→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血糖含量升高(降低)。 2.结合下图分析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信号分子有哪些? 〖提示〗影响胰岛素分泌的信号分子有葡萄糖、神经递质和胰高血糖素;影响胰高血糖素分泌的信号分子有葡萄糖、神经递质和胰岛素。 3.胰高血糖素的靶细胞主要是肝细胞,胰岛素的靶细胞主要是组织细胞。 核心归纳 1.影响胰岛素分泌的因素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血糖的平衡与调节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血糖的平衡与调节 血糖的平衡调节: 1、血糖来源和去路: “三来”――食物吸收(主要)、糖原分解、非糖转化 “三去”――氧化分解(主要)、合成糖原、转化为非糖 2、调节血糖浓度的激素 (1)胰高血糖素 ①内分泌细脆:胰岛A细胞。 ②作用:作用于肝脏,主要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升高血糖。 ③这是升高血糖最重要的激素。 (2)胰岛素 ①内分泌细胞:胰岛B细胞。 ②作用:促进细胞对血糖的摄取、氧化分解、合成和转化,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总之是通过促进血糖去向,抑制血糖来源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③这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 (3)肾上腺素南肾上腺分泌的一种氨基酸类衍生物,也有升高血糖作用。 3、血糖平衡调节 (1)调节方式:神经一体液调节 (2)具体调节过程: 血糖的神经调节: 4、血糖平衡异常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进而保持人体健康有重大意义。血糖的平衡失调时,可导致人体出现多种疾病症状。 (1)当血糖浓度低于0.5-0.6g/L时,出现低血糖早期症状(四肢发冷、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心慌等)。

(2)当血糖浓度低于0.45g/L时,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除早期症状外还出现惊厥及昏迷等)。 (3)当空腹血糖浓度高于1.3g/L时,出现高血糖症状。 (4)当血糖浓度高于1.6-1.8g/L时,出现糖尿现象。 知识拓展: 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及危害 (1)I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胰岛B细胞受到破坏或免疫损伤导致的胰岛素绝财缺乏是I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2)Ⅱ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可能与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有关),而血液中的胰岛素降低并不明显。 (3)症状:“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 (4)治疗:调节和控制饮食,结合药物治疗。 (5)正常人血糖浓度范围0.8-1.2g/L。 ①口服葡萄糖,血糖升高的原因是葡萄糖经吸收后进入血液。 ②消化吸收后血糖浓度降低的原因是胰岛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糖去路增加。 ③较长时间后血糖降低到一定水平的原因是细胞的氧化分解,此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需肝糖原分解来维持血糖平衡。 (6)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是主要的升高血糖的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相互拮抗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除胰高血糖素外,肾上腺素也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是协同作用。 相关 高中生物 知识点: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1.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 名称 线粒体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1.2.2《血糖调节》教案1 中图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1.2.2《血糖调节》教案1 中图版必修3 1、知道:糖类是能量物质、人体的正常体温 2、识记:血糖的调节过程中两种激素的作用、人体不同部位的体温 3、理解:血糖调节的过程和意义、体温调节的过程和意义 4、应用:糖尿病及其防治 5、通过对血糖调节的理解,能够分析一些糖代谢紊乱所导致的疾病。 1、血 糖 的 平 衡 2、血 糖 的 调 节 3、血糖平衡的意义: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进而保持 人体的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人的体温:指人体的温度 5、体温的测定:口腔温度(37.2℃)、腋窝温度(36.8℃)、直肠温度(37.5℃)

1、糖类代谢 糖类代谢是以血糖为中心进行的。血糖是供给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血糖浓度的正常变化范围是80mg/dL ~120mg/dL ,如果血糖浓度低于这个范围,就不断地将葡萄糖补充分到血液中,此时血糖的来源可以是消化吸收来的,也可以通过肝糖元分解释放,还可以通过其它物质转化成葡萄糖补充到血液,提高血糖的浓度。如果高于这个范围,则血糖通过血糖的氧化分解,血糖转化成糖元或血糖转化成其它物质,降低血糖的浓度。血糖的这个变化过程是受多种激素调节的,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两种激素。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分解,促进血糖合成糖元,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是促进肝糖元分解成葡萄糖释放到血糖中,抑制血糖分解,促进糖的异生,提高血糖浓度。在人体内,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下降,促使血糖浓度降低。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素素的分泌量下降,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使血糖浓度增高。通过这两种激素的协调作用,使血糖浓度稳定在一个正常的范围。 2、低血糖 如果一个的血糖浓度长期过低会得低血糖症,临床表现为:头昏、心慌、出冷汗、面色 苍白、四肢无力等,严重时还引起人休克,称为低血糖休克。原因是人的脑组织一般不贮存糖元,必须不断地从血液中摄取葡萄糖氧化分解供给能量,当血糖浓度过低时就会因得不到足够的能量而发生功能障碍,出现低血糖症状。急救的办法是及时给患者补充糖。 3、糖尿病 如果一个人的胰岛(胰岛B 细胞)发生病变,胰岛素分泌量不足,血糖浓度过高,超过 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就会有部分葡萄糖进入尿液,因尿液中有葡萄糖,故称这种病为糖尿病。不过一次性食糖过多,也会造成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过高,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尿液中也有葡萄糖,此现象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称为糖尿。 4、体温调节 恒温动物包括人,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在外界环境温度改变时,通过调节产热过程 和散热过程,维持体温相对稳定。例如,在寒冷环境下,机体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在炎热环境下,机体减少产热和增加散热,从而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这是复杂的调节过程,涉及感受温度变化的温度感受器,通过有关传导通路把温度信息传达到体温调节中枢,经过中枢整合后,通过自主神经系统调节皮肤血流量、竖毛肌和汗腺活动等;通过躯体神经调节骨骼 寒冷环境 炎热环境 6、体温的调节 7、体温调节的意义: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 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高二生物血糖的调节知识点

高二生物血糖的调节知识点高二生物课程中,血糖的调节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血糖水平的平衡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血糖的调节机制以及与之相关的关键概念。 一、胰岛素和血糖调节 胰岛素是由胰腺内的β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它起着调节血糖水平的重要作用。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会促进体内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并将其转化为能量或储存为糖原。同时,胰岛素还可以抑制肝脏中糖原的分解,从而减少血糖的产生。 二、胰高血糖素和血糖调节 相对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是由胰腺内的α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胰高血糖素可以提高血糖水平,与胰岛素的作用相反。当血糖浓度过低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加,促使肝脏分解糖原并释放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升高。 三、血糖调节的反馈机制

血糖调节过程中存在着一种称为负反馈机制的调节方式。当血 糖浓度发生变化时,胰岛β细胞或α细胞会根据血糖浓度的变化 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进行调节。这样的调节机制可以始终将 血糖水平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保障机体的正常代谢和 生理功能。 四、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胰岛素的反应性降低的情况,导致胰岛 素的生物活性降低。这种情况下,胰岛素的调节作用减弱,血糖 水平难以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病 理基础之一。 五、运动和血糖调节 运动对于血糖的调节有着积极的影响。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加身 体对葡萄糖的需求,促进血糖的消耗和代谢,从而降低血糖浓度。此外,运动还能改善胰岛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性,增强胰岛素的 生物学效应,有助于防治糖尿病等相关疾病。 六、饮食和血糖调节

合理的饮食结构对于维持血糖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过多摄入高糖高脂食物会导致血糖浓度的升高,增加患上糖尿病等代谢疾病的风险。相反,适当控制饮食,摄入适量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有助于保持血糖水平在合理范围内。 结论 血糖的调节对于维持机体的代谢平衡和生理功能至关重要。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作为血糖调节的重要激素,通过相互作用和负反馈机制,协调机体内葡萄糖的吸收、分解和代谢,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运动和饮食也是血糖调节中重要的影响因素。高二生物学生应该深入理解血糖调节的机制和方法,提高对血糖管理的认识,从而保持身体的健康。

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默写 激素调节的过程(读背版)

第二节激素调节的过程 1. 血糖平衡的调节 血液中的糖称为血糖,主要是葡萄糖。 (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2)调节血糖的激素 注意: 外分泌部分:分泌胰液,其中含有能消化食物的消化酶。 胰腺 内分泌部分:分泌激素,如调节血糖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3)调节过程

①血糖平衡的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调节,主要是体液调节。神经中枢在下丘脑。血糖调节中的反射活动均为非条件反射。 ②胰岛A(或B)细胞可直接感知血糖含量的变化,也可接受有关神经的控制。而肾上腺(髓质)只接受有关神经的控制,因此肾上腺髓质分秘肾上腺激素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③胰高血糖素能促进 (促进/抑制)胰岛B细胞活动,使胰岛素的分泌增多;胰岛素能抑制 (促进/抑制)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减少。 (4)反馈调节 ①概念: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②意义: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5)糖尿病及其危害与治疗 ①1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胰岛B细胞受到破坏或免疫损伤导致的胰岛素绝对缺乏。 ②2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可能与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有关)。 ③糖尿病症状:“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

③危害:往往引起多种并发症。 注:尿中含糖时未必都是糖尿病,如一次食糖过多或肾小管重吸收障碍时均可导致尿中含糖,但持续性的尿糖一般就是糖尿病。 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1)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 ①结构:A. 下丘脑、B. 垂体、C. 甲状腺。 ①物质(激素):a.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 促甲状腺激素。 ①作用:Ⅰ. 促进、Ⅱ. 抑制。(促进/抑制) ③过程:甲. 分级调节、乙. 反馈调节。(分级/反馈) (2)分级调节 当机体感受到寒冷等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TRH;TRH运输到并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TSH ;TSH随血液循环到达甲状腺,促使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①概念:人们将下丘脑、垂体和靶腺体之间存在的这种分层调控,称为分级调节。 ①图示如下(下丘脑-垂体-靶腺体轴): 常见靶腺体包括甲状腺、性腺和肾上腺皮质。 (3)反馈调节 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秘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而不至于浓度过高。 ①概念: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变化会反过去影响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4)在甲状腺激素分泌过程中,既存在分级调节,也存在反馈调节。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人体的稳态 血糖的调节

人体的稳态--血糖的调节 【教学目标】 1、理解并记住血糖的血糖的平衡及其意义; 2、理解并掌握血糖平衡的调节; 3、知道糖尿病的病因及其防治措施。 【重点难点】 重点 血糖平衡的调节 难点 1、血糖平衡的调节; 2、糖尿病的成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问题: 1、血糖的来源与去路有哪些? 2、其中主要的来源和主要的去路又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小结:(红色为主要来源和主要去路)】 (一)血糖的平衡及其意义 1、血糖的平衡 在正常情况下,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能够保持动态平衡,从而使血糖含量在80-120mg/dl 的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 (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想一想,如果血糖的含量失衡,比如血糖含量过高或过低时,会对人体产生什么影响呢?要求举例说明:) 2、血糖平衡的意义 对于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器官和能量供应,进而保证人体的健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二)血糖平衡的调节 首先,人体内有多种激素能够调节血糖的含量

1、与调节血糖相关的激素 (引导学生回忆必修教材中学过的激素中哪些与调节血糖有关?) (学生不难回忆出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及二者的降血糖、升血糖的功能,此时再引导学生观察图1-7,分析胰岛素可通过什么途径降血糖,胰高血糖素通过什么途径可升血糖?)(1)胰岛素: 由胰岛B细胞分泌是唯一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促进血糖进入肝脏、肌肉、脂肪等组织细胞并在这些细胞中合成糖元,氧化分解或转变为脂肪,还能够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出胰岛素的作用机理)实际上是增加血糖去路,减少血糖的来源,从而达到降血糖的目的。(红笔标记的三个关键词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2)胰高血糖素: 由胰岛A细胞分泌,主要作用于肝脏,它能够强烈地促进肝糖元的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 (3)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分泌,有升血糖的作用。 (4)糖皮质激素:由肾上肾皮质分泌,有升血糖的作用。 (血糖含量的调节是由上述激素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的,根据这几种相关激素的功能,引导学生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胰岛细胞、肾上腺细胞均可分泌与血糖调节有关的激素,这些激素可以直接感受血糖含量的变化而发挥调节作用,还可以接受神经系统的控制,间接发挥作用。 2、血糖平衡的调节 人体内血糖平衡的调节既有激素调节,也有神经参与的调节。其中激素以胰岛素和胰高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二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血糖平衡的调节学案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二节血糖平衡的调节 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 1.概述人体血糖的正常含量,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2.简述血糖调节的基本过程。3.分析糖尿病的机理病因。1.生命观念——尝试建构血糖调节的模型,加强对血糖平衡调节的理解和记忆。 2.社会责任——结合日常生活讨论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 一、人体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1.血糖概念:血浆中的葡萄糖。 2.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二、血糖平衡的调节 1.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类重要激素 项目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分泌 细胞 胰岛B细胞胰岛A细胞 作用途径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内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 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 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 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 糖 作用效果既增加血糖去路,又减少血糖来源,使血糖浓度恢复 到正常水平 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 2.人体血糖平衡的激素调节是一种反馈调节。 3.人体血糖调节以体液调节为主,同时神经系统也参与血糖平衡调节。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空腹时血糖的重要来源是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 2.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细胞内糖原的合成。( ) 3.胰岛素可为靶细胞提供能量。( ) 4.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升高血糖浓度,抑制血糖氧化分解。( ) 5.肝糖原和肌糖原都可以转化为血糖。( )

6.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但是组织细胞利用糖的能力降低。( ) 提示:1.√ 2.×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 3.×胰岛素为信息分子,只起调节作用,不为细胞提供能量。 4.× 5.× 6.√ 血糖平衡的调节 1.血糖平衡调节的模型建构 (1)图示模型 (2)影响胰岛素分泌的因素 ①血糖浓度——高浓度。 ②神经调节——下丘脑传出神经。 ③胰高血糖素。 (3)影响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因素 ①血糖浓度——低浓度。 ②神经调节——下丘脑传出神经。 ③胰岛素。 (4)与血糖平衡调节有关的4种器官 ①下丘脑:血糖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 ②胰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浓度。 ③肝脏:进行肝糖原与葡萄糖的相互转化,进行葡萄糖和非糖物质的转化等。 ④骨骼肌:将葡萄糖转化为肌糖原,暂时储存。 2.糖尿病的病因及症状 (1)病因 类型病因 Ⅰ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

高考必备考点49 血糖平衡调节-备战2020年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

考点49 血糖平衡调节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1.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2.调节过程 (1)血糖浓度过高时的调节 (2)血糖浓度过低时的调节 考向一图析血糖的来源、去向及调节过程1.血糖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下图是血糖调控模式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 .激素甲的缺乏会导致肝糖原合成加强而引起血糖浓度上升 B .低血糖时激素乙分泌增多,可促进肌糖原的分解使血糖恢复正常 C .激素甲和激素乙共同参与血糖调节,两者起拮抗作用 D .若激素乙的含量正在发生变化,说明人体内环境处于不稳定状态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激素甲为胰岛素,胰岛素缺乏会导致肝糖原合成等组织细胞储存、利用葡萄糖的过程减弱,进而引起血糖浓度上升,A 错误;激素乙为胰高血糖素,低血糖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恢复正常,B 错误;激素甲(胰岛素)具有降血糖作用,激素乙(胰高血糖素)具有升血糖作用,二者相互拮抗,共同参与血糖调节,C 正确;若激素乙的含量正在发生变化,这是由血糖浓度的变化引起的,说明人体正在进行血糖平衡的调节,不能说明人体内环境处于不稳定状态,D 错误。 归纳整合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调节 血糖调节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调节,其中既有神经调节途径也有体液调节途径,总结如下: (1)影响胰岛素分泌的因素⎩⎪⎨⎪⎧ ①血糖含量的调节最主要②胰高血糖素的影响:胰高血糖素可直接 刺激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又可通过 升高血糖含量而间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③神经调节 (2)影响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因素⎩⎪⎨⎪⎧ ①血糖含量的调节最主要②胰岛素的影响:胰岛素可直接作用于胰 岛A 细胞,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③神经调节

2021年高中生物北师大版必修三教学案:第2章第1节第2课时血糖的平衡体温的平衡版含答案

第2课时血糖的平衡体温的平衡 1.与血糖平衡调节有关的激素主要有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 . 2.患糖尿病的根本原因是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作用发生障碍 . 3.体温相对稳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动态平衡的结果 . 4.体温调节包括行为性调节和生理性调节两种方式 . 血糖的平衡 [自读教材·夯根底] 1.血糖与血糖平衡 (1)血糖的含量:正常值是_mmol/L ,大于_mmol/L那么出现尿糖. (2)血糖来源与去路示意图: (3)血糖平衡的意义:葡萄糖是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 ,因此 ,维持一定的血糖含量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根本条件 . 2.血糖平衡的调节 (1)参与调节的激素: ①胰岛素:由胰岛的B细胞分泌 ,既可以促进组织细胞对血液中葡萄糖的摄取、贮存和利用;又可以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 ②胰高血糖素:由胰岛的A细胞分泌 ,主要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 (2)调节方式: ①激素调节 - -主要方式 .

a .血糖高→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降血糖到达平衡 . b .血糖低→胰岛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升血糖到达平衡 . ②神经-体液调节 a .血糖高→下丘脑相关区域→副交感神经→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降血糖到达平衡 . b .血糖低→下丘脑另一相关区域→交感神经→胰岛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升血糖到达平衡 . 3.糖尿病及其防治 (1)特点:空腹状态下持续出现糖尿 . (2)原因: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作用发生障碍 . (3)类型⎩⎪⎨⎪⎧ Ⅰ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4)措施:注射胰岛素 ,或通过合理饮食 ,控制体重、锻炼身体等措施来控制糖尿病的病症 . 1.某同学在课间操时感到饥饿难耐 ,持续一段时间后(未进食) ,饥饿感并不那么强烈了 ,请分析其中的原因 . 提示: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 ,以维持血糖含量相对稳定 . 2.思考出现糖尿的原因 .出现糖尿一定是糖尿病吗 ? 提示:出现糖尿不一定是糖尿病 ,如一次吃糖过多 ,或肾小管病变也会形成糖尿 ,但不是糖尿病;糖尿病是由于胰岛B 细胞受损 ,使胰岛素分泌缺乏引起的 .所以诊断时应检查胰岛素含量和血糖含量 . 3.探讨对于Ⅰ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可通过口服胰岛素治疗 .试分析原因 . 提示:不可口服胰岛素 ,因为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在消化道中被消化酶分解成氨基酸失去原有的功能 . [跟随名师·解疑难] 1.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二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第二节血糖平衡的调节学案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二节血糖平衡的调节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人体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1.血糖:是指血液中的糖,主要是葡萄糖。血糖的正常值:3.9~6.0 mmol/L。 2.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3.血糖平衡的意义:血糖的来源和去向保持动态平衡,人体血糖的浓度就可以保持相对稳定,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 ——教材二次开发 教材P56图2-2-2,当血糖水平降低时,肝糖原和肌糖原都能分解转化成葡萄糖吗? 提示:肝糖原能分解转化成葡萄糖,而肌肉组织缺乏使肌糖原转化成葡萄糖的酶,因此肌糖原不能转化成葡萄糖。 二、血糖平衡的调节 1.血糖调节的基础:

2.血糖平衡的激素调节过程: 3.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方式: (1)以体液调节为主; (2)神经系统(自主神经)参与: 血糖浓度升高→副交感神经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降低血糖浓度; 血糖浓度降低→交感神经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升高血糖浓度。 (3)人有意识改变血糖浓度: 血糖浓度下降到一定程度→产生“饥饿”感觉→主动进食→吸收葡萄糖进入血液→血糖浓度升高→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产生“饱感”→食欲减退。 4.血糖平衡调节的检测:尿糖检测。 ——教材二次开发 某同学未吃早饭,刚开始饥饿难耐,在未进食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后,饥饿感降低了,请分析其中的原因。 提示:饥饿感与血糖含量有关,未吃早饭,血糖含量降低,感到饥饿,但随着肝糖原转化为葡萄糖,血糖含量上升,饥饿感降低。 三.血糖异常

1.糖尿病: (1)危害:多种组织、器官产生慢性损伤和功能障碍以及严重的并发症。 (2)症状:“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 (3)诱因:进食过多,而体力活动减少是导致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4)糖尿病类型: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 (5)治疗措施:饮食调理与药物治疗相结合、适度的体育锻炼。 2.低血糖: (1)危害:血糖是脑能量的主要来源,低血糖会影响脑的功能;进食不足等因素可能引起低血糖休克。 (2)预防措施:要均衡营养,避免低血糖的危害。 关键能力·合作学习 知识点一血糖平衡的调节 1.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及功能的比较: 激素名称功能激素发挥作用的方式 胰岛素降低血糖:增 加去路减少来 源 促进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骨骼肌细胞合成糖 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化为甘油三酯 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 胰高血糖素 升高血糖:增 加来源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 肾上腺素、甲状腺激 素、糖皮质激素 升高血糖调节有机物的代谢或者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 特别提醒: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 ①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②血糖氧化分解的具体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③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为相互拮抗,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为相互协同。 2.血糖平衡调节的模型建构: (1)图示模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