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专项方案与降水计算书

亳州市涡北新城9#还原小区

基坑降水专项方案与基坑降水计算书

中铁上海工程局有限公司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

目录

1 编制说明 (1)

1.1编制原则 (1)

1.2编制依据 (1)

2 工程概况 (1)

2.1工程基本概况 (1)

2.2工程自然条件 (2)

3 降水施工部署 (3)

3.1工程项目组织机构 (3)

3.2降水计算 (4)

3.3降水方案 (6)

4施工准备 (7)

4.1施工现场准备 (7)

4.2技术准备 (7)

4.3各类资源准备 (8)

5降水井施工 (8)

5.1成孔 (8)

5.2泥浆的制备与处理 (8)

5.3清孔 (9)

5.4废弃泥浆外运 (9)

6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10)

6.1施工进度计划 (10)

6.2工期保证措施 (10)

7安全管理措施 (10)

7.1重大危害因素及主要管理措施 (10)

7.2其它安全施工措施 (11)

1 编制说明

1.1 编制原则

本方案编制遵循以下原则:

1.1.1 保证重点、统筹安排,严格遵守施工合同各项条款。

1.1.2 依据工程项目的内容,科学地安排施工程序,合理组织施工,确保各项施工活动紧密衔接,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确保施工质量。

1.1.3 选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合理选择施工方案,保持质量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确保安全生产和提高工程质量。

1.2 编制依据

1.2.1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1.2.2 《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1.2.3 亳州市涡北新城9#还原小区基坑支护降水设计说明书和图纸。

2 工程概况

2.1 工程基本概况

亳州市涡北新城9#还原小区位于亳州市魏武大道与淮海路交口西南方向,规划有住宅楼和商铺有28栋,本次基坑降水施工针对9#地块整体的地下室与地下车库,基础采用筏板基础,桩基为CFG桩。基坑周长约1300m,基坑深度约5.0~6.8m,支护采用构造喷锚+土钉墙,为临时性工程,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基坑安全使用期限为12个月。降水周期暂定8个月,使用时间为施工至±0.0。

2.2 工程自然条件

2.2.1 工程地质条件

①层耕土(杂填土)(Q ml)——层厚0.5~1.5m,层底标高为25.04~

26.58m。黄灰色、灰褐色等,湿,松散或可塑状态,状态不均匀。含建筑垃圾、植物根等。

②1层粉土(粉质粘土)(Q4al+pl)——层厚1.3~4.3m,层底标高21.90~

24.37m,黄灰色,松散~稍密状态,湿,夹薄层粉质粘土,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干强度中等~低,韧性低。其标准贯入实测击数N值一般为5~8击/30cm,平均为6.4击/30cm;Ps值为1.5~3.4MPa,平均值为2.9MPa。

②层粉质粘土(粘土)(Q4al+pl)——层厚1.1~4.5m,层底标高为19.12~

21.95m。灰黄色,可塑状态,稍湿,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较高,韧性中等;含氧化铁、少量铁锰结核及钙质结核等。其标准贯入实测击数N 值一般为6~20击/30cm,平均为7.9击/30cm;Ps值为1.5~2.2MPa,平均值为1.8MPa。

③层粉质粘土(粘土)夹粉土(Q3al+pl)——层厚 2.2~6.1m,层底标高

15.02~18.27m,黄灰色,可塑~硬可塑或稍密~中密状态,稍湿,无摇振反应,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较高,含氧化铁、大量钙质结核、粉细砂等,底部为薄层粉土。其标准贯入实测击数N值一般为6~28击/30cm,平均为17.9击/30cm;Ps值为3.7~6.9MPa,平均值为4.8MPa。

④层粉细砂(Q3al+pl)——层厚14.2~16.8m,层底标高-0.35~2.19m,黄褐色、黄灰色,中密~密实状态,湿,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干强度中等~低,韧性低。其标准贯入实测击数N值一般为29~43击/30cm,平均

为33.5击/30cm;静力比贯入阻力一般大于10.0MPa。

⑤层粉质粘土(粘土)夹粉土(Q3al+pl)——此层未钻穿。灰黄、黄褐色,硬可塑~硬塑(中密)状态,稍湿,有光泽,摇振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层状结构;含氧化铁、铁锰结核和钙质结核等。其标准贯入实测击数N值一般为17~40击/30cm,平均为20.0击/30cm。

2.2.2 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岩土勘察结果,拟建场地①、②1层中和②层的表部埋藏有上层滞水,一般无稳定的自由水面,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补给;④层及⑤层所夹粉土层中埋藏有层间型地下水,具有承压性,其水量一般。

勘察期间,测得钻孔内地下水的混合静止水位埋藏较深,一般为4.5~5.0m左右。

3 降水施工部署

3.1 工程项目组织机构

“科学管理,精心施工,为用户提供优质工程和满意服务”是我单位的宗旨,为达到目标,组织强有力的项目经理部,选择优秀的施工队伍,制定了二级管理制度。

3.1.1 指挥决策层---公司领导小组

公司领导小组是项目施工决策和保障机构,在我单位整个范围内,对项目施工所需要的人员、机械、材料、资金等进行统一调配,为项目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

3.1.2 项目管理层---项目经理部

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组建项目经理部,对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合同履约方面向业主负责,组织土建、安装及各专业之间的协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按期交付使用。项目部组织机构图如下:

3.2 降水计算

计算模型假设为潜水完整井、基坑远离边界。 3.2.1有关水力参数的确定

3.2.1.1抽水影响半径R 按下式确定:

kH s R w 2

式中:R ——降水影响半径(m ); s w ——井水位降深(m ),取6.5m ;

k ——含水层的渗透系数(m/d ),取1.5m/d (参考值); H ——潜水含水层厚度(m ),取11m 。

计算得kH s R w 2==52.8m 3.2.1.2计算基坑等效半径r 0:

)(b r +=a 29.00

式中:r 0——基坑等效半径(m ); a ——基坑长度(m ),取397m ; b ——基坑宽度(m ),取343m 。

计算得)(b r +=a 29.00=214.6m

3.2.2 水力计算

3.2.2.1基坑降水总涌水量Q 的计算:

0lg lg )2(k

366.1r r R s s H Q w

w -+-=)(=2173.1m 3/d

3.2.2.2井点数目n 按下式计算:

872

.1≈=q

Q

n 口 (取单井涌水量q 为30m 3/d ) 理论计算出87口管井是沿基坑周边布置的,由于实际基坑面积较大,工期紧迫,基坑内有主楼,且基坑施工的阶段性等,降水井仅布置在基坑周边满足不了施工要求,须在车库内主楼周边布置降水井以满足要求,故共布置114口降水井。

3.2.3井深计算

Hw=H1+H2+H3+H4+H5+H6

H1=6.8m (基坑深度), H2=0.5m (降低水位距离基底要求) H3=3.0m (水力坡度), H4=2.5m (水位变化幅度) H5=2.5m (过滤器长度),H6=1.00m (沉淀管长度)

计算得:井深Hw=17.3m,取18.0m。

由于井深18.0m在第④层粉细砂中,第④层粉细砂含有层间水,具有承压性,第④层粉细砂埋深25m左右,且为了减小坑底隆起的可能性,故把井深调到25m以上。

3.3 降水方案

3.3.1 本工程降水透水层为建场第②1层的粉土和第②层的粉质粘土,场地面积较大,采用管井降水方案,根据基础分布情况,坑边与基坑内布置排水沟设施。

3.3.2 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基坑周边沿主楼外围布置降水井,车库内主楼外围布置降水井,共布置114口降水井,4口观测井。

3.3.3 降水井成孔直径700mm,井深25.0m。井管采用直径为500mm的井管,单管长度为0.8m,滤管采用外径为500mm的井管,单管长度为0.8m,滤孔孔径大于30mm。井管外裹一层网眼为3mm×3mm的钢丝滤网,再在滤网外裹上一层40mm的滤网,实行两层过滤。井管与井孔间的孔隙填上直径为3~8mm的碎石绿豆砂(图1)。

3.3.4 避免地表水冲刷边坡,沿基坑外围设置300mm×300mm截水沟,拦截基坑外水流入坑内,沿基坑外围排水沟做设集水井600mm×600mm×800mm间距为30.0~40.0m。

3.3.5土方开挖后在坑内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排水,基坑底设置排水沟300mm×300mm,基坑底四周设置600mm×600mm×800mm集水井间距为30.0~40.0m。

图1 管井井身结构剖面图

4施工准备

4.1 施工现场准备

4.1.1施工现场临时用水

施工现场临时用水采用自备水源井,供水管线埋地敷设,埋深500mm。

4.1.2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

施工现场设置三个总配电室,电缆埋地敷设,现场施工用电严格执行TN-S接零保护系统,实行三级配电,两级保护。

4.2 技术准备

4.2.1技术人员根据工程情况及含水层渗透系数,计算本工程所需井点管数量,提出材料计划。

4.2.2测量人员根据井点管平面布置图进行定位,在工程位置标出井点

管位置。

4.3 各类资源准备

4.3.1劳动力需要量计划

本工程选用素质良好、有丰富施工经验的劳务作业人员,每个单位工程共需6个。

5降水井施工

5.1成孔

成井采用回旋钻机成孔,泥浆护壁,井旁设置泥浆池或泥浆沟,深度1.5m,成孔直径700mm,成孔深度25.0m。

5.2泥浆的制备与处理

泥浆是黏土分散在水中的悬浮体,用于钻孔时的护壁和钻机冷却。泥浆在挖孔前搅拌好,钻孔时输入孔内;泥浆的选料要考虑护壁效果,采用膨润土制备泥浆,但泥浆循环池制作中必须有排渣池、沉淀池、过筛池、钻孔循环过程。

A 根据场地情况合理规划布置泥浆循环系统。每台循环钻机还需要制备3辆泥浆车(容积20m3),施工过程中将废泥浆用罐车拉走处理。

B 地层砂性土较多,在泥浆池中投入膨润土造浆。

C 采用膨润土造浆的循环泥浆比重在砂土层中控制在1.05~1.15,泥浆的控制指标:粘度18~22S;含砂率不大于8%;胶体率不小于90%。

D 为满足现场文明施工的要求,每立方土比重为约为1.75,新配泥浆比重为1.05,废弃泥浆比重为1.25;即每立方土需配置泥浆8.75立方泥浆,需要膨润土0.44m3;废弃泥浆为8.75m3。

5.3清孔

清孔采用正循环换浆方法,一般分两次清孔。第一次清孔在钻进至设计深度后,使钻头慢速空转不进尺,不断循环换浆。刚开始清孔时泥浆比重大一点一般为1.15~1.25之间,随着孔底成渣的减少泥比重逐渐减少。

第二次清孔在安装导管后,利用导管输送循环泥浆。清孔后孔底泥浆的含砂率应≤8%,粘度≤28S,泥浆比重<1.25。灌注混凝土之前孔底沉渣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00㎜,本工程控制在泥浆比重控制在1.15~1.25之间,孔底沉渣厚度控制在≤50mm。

5.4废弃泥浆外运

要与环保部门和交通部门协商待定。

(5)井管:采用直径为500mm,内径为400mm的井管,单管长度为0.8m,井深为25.0m。

(6)滤管:采用外径为500mm的井管,单管长度为0.8m,滤孔孔径大于30mm。

(7)滤网:井管外裹一层网眼为3mm×3mm的钢丝滤网,再在滤网外裹上一层40mm的滤网,实行两层过滤。

(8)滤料:井管与井孔间的孔隙填上直径为3~8mm的碎石绿豆砂。

(9)洗井:用空压机气举法洗井,要从上至下逐节逐层吹洗,将井底泥砂吹净、洗出清水为止。

(10)排水:洗井及降水运行时将水排至场地四周的管道内,通过主排水管将水排入场内三级沉淀池内,然后再排入场外市政管道中。

6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6.1施工进度计划

6.1.1根据单位工程进度计划要求,降水完成时间暂定为8个月。具体详见下表:

6.2工期保证措施

6.2.1加强施工计划管理。将进度目标分解至可控的最低一级工序,同时设专门管理人员负责,真正做到进度可控在控。

6.2.2采用素质高、经验丰富的劳务作业人员,从而加快施工进度。

7安全管理措施

7.1重大危害因素及主要管理措施

7.1.1根据公司程序文件、重大危害因素评价准则及《重大危害因素清单》,结合项目部实际情况,基坑降水工程重大危害因素为触电事故

7.1.2重大危害因素管理措施

7.1.2.1严格执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的有关规定。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施工,必须严格执行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操作规程。

7.1.2.2从事电工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和安全培训,经考试合

格再持证上岗。

7.1.2.3施工现场所有用电设备,除作保护接零外,必须在设备负荷线的首段处设置漏电保护器。所有配电箱门应配锁,有专人负责管理。配电箱应按临电规范要求装设隔离开关和具有过负荷和短路保护功能的漏电保护器或空气断路器。

7.1.2.4用电设备的保护零线应并联接零,严禁串联接零。电缆干线应采用埋地或架空敷设,严禁沿地面明设,并应避免机械伤害和介质腐蚀。电缆直埋时,敷设深度应不小于0.7m,电缆上下左右应铺以砂土,其厚度不得小于50mm ,然后覆盖砖等硬质保护层。

7.1.2.5施工现场配电系统采用三级配电、两级保护,设置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实行分级配电。

7.2其它安全施工措施

7.2.1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认真执行建设部、江苏省、建安公司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规定,不安全不生产,保证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严防各类事故发生。

7.2.2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7.2.3加强安全技术管理,对每一位参与施工的作业人员都要进行当面安全技术交底,并经由项目安监员监督,三方履行签字手续。

7.2.4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健全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坚持先培训后上岗。

7.2.5加强现场监督检查,严防严惩三违现象,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

业及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

7.2.6保证安全投入到位,及时配置必需的安全防护设施,如触电保安器、各类防护用品、劳保用品,保证安全投入随工程进度及时投入。

综合管廊基坑降水施工技术方案计算书

蜀龙路五期(二期)工程综合管廊现浇段基坑降水施工技术方案计算书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成都北改B标段项目管理部 二〇一八年十月

目录 1 主要技术参数计算 (2) 1.1 降水井深度计算 (2) 1.2 井管配置 (2) 1.3 基坑涌水量计算 (3) 1.4 管井的出水量计算 (4) 1.5 降水井数量计算 (4) 1.6水泵选型 (5) 2井管结构设计 (5)

1 主要技术参数计算 拟建综合管廊现浇段为T字型基坑,支廊基坑长L=45m,宽B=5m,主廊基坑长L=245m,宽B=8.45m,其中支廊(G2 1+00~G2 1+45)平均埋深为494.042m,主廊(G1 1+60~G1 2+05)平均埋深为495.432m,根据地勘报告该区域临时最高水位线为496.5m,两段区域内有地下水,围护桩直径1.2m,降水井井位距离基坑边线≥1.0m,因此降水井中心距离基坑边线为2.5m,降水井沿基坑两侧布置, 支廊:降水井纵向布置长度L 1=L+2×2.5m=50m,横向布置宽度B 1 =B+2×2.5m=10m; 主廊:降水井纵向布置长度L 1=L+2×2.5m=50m,横向布置宽度B 1 =B+2× 2.5m=1 3.45m;考虑汛期基坑涌水量增加,水位埋深为7~22m,底板位于密实卵石土中,根据详勘资料显示,本次涌水量计算水位埋深按7m考虑,含水层厚度取15m,因基坑深度最深为11.5m,水位降至基底1m,设计水位降深支廊按 4.5m 考虑,主廊按4m考虑。 (1)潜水非完整井计算公式(支廊)如下: 基坑等效半径 降水影响半径 式中: K—平均渗透系数(m/d); H—静止水位到含水层底板的距离(m); S—设计水位降深(m); R—影响半径(m); r0—基坑等效半径(m); A—基坑面积(m2)。 (2)潜水非完整井计算公式(主廊)如下: 基坑等效半径 降水影响半径 式中: K—平均渗透系数(m/d); H—静止水位到含水层底板的距离(m);

降水计算书

降水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计算依据 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3、其它相关资料。 二、计算过程 本次计算采取如下程序: 公式一: 00lg )lg()2(366.1r r R s s H k Q -+-= 式中:Q ——基坑涌水量(m 3/d) k ——渗透系数(m/d),8.5 S ——水位降深(m),21.0m

R ——引用影响半径(m),R=kH s 2=599.87m r 0——基坑半径(m),F F r 564.0/0==π=81.34m F ——基坑面积(m 2),本工程暂取20800m 2 H ——潜水含水层厚度(m),24.0m 计算得:Q=7156m 3/d 考虑井损和水跃,理论计算涌水量比实际涌水量少,根据本工程地层情况结合我公司在本区域其他项目经验,本工程涌水量按理论计算量的两倍考虑,即14312 m 3/d 公式二: 24' '??=ld q 式中:'q ——单井出水量(m 3/d) '?——系数,经查表得100 l ——过滤器浸没段长度(m),2.0 d ——过滤器外径(mm),380 计算得:'q =182.40m 3/d 公式三: ' 1.1q Q n = 计算得:n ≈86 公式四: T y Z ir c h L +++++=0 式中:L ——井深(m) h ——基坑深度(m),22.05 c ——降水水面距基坑底的深度(m),0.5 i ——水力坡度,取0.05 Z ——降水期间地下水位变幅(m),0.5 y ——过滤器工作部分长度(m),2.0 T ——沉砂管长度(m),0.5

基坑降水设计计算书

沙颍河周口至漯河段航运开发工程大路李枢纽施工一标段 基坑降水设计 计算方案 河南省水利水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二零一四年六月

基坑降水设计计算方案 一、计算依据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其他相关资料 二、计算过程 (1)、基坑涌水量计算公式 Q=lgR lgX 2.73kMS 0 - 式中:Q ―基坑涌水量(m 3/d ); k ―含水层渗透系数(m/d ); M ―承压含水层厚度(m ); S —基坑中心的水位降低值(m); R —抽水影响半径(m),R=K s 10; X 0—基坑假想半径(m),X 0=π/F ; F —环状井点系统所包围的面积(m 2); 结合施工现场,降水范围L=185m,B=192m ;则F=185×192=35520㎡ X0=π/F =0.564F =106.3m R=K s 10= 99.94m k=2.16m/d ;M=6m ;S=6.8m ; 计算得Q= lg99.94 lg106.366.02.162.73-???8 . =8990.64m 3/d 根据我公司多年施工经验,根据规范所计算涌水量往往比实际小很多,因此有经验得出,按两倍理论量计算涌水量。

则实际涌水量为8990.64×2=17981.28m 3/d (2)承压完整井单井涌水量 Q 1=lgr lgR S -H 2.73kM -)( 式中:r ―过滤器半径(m ); H ―含水层厚度(m ); H=20m ;r=0.21m ; 计算得 Q 1= lgr lgR S)-H 2.73kM -( =21 .0lg 94.99lg 8.6-20616.2732-???)(. =174.43m 3/d (3)计算井数 n=1 Q 1.1Q = 174.43 17981.28 1.1? ≈114(眼) (4)间距 结合施工现场布置得: 需要打降水井线路总长L=2290m 则降水井间距D=L/(n-1) =2290/113 =20.27m 因此,降水井间距控制在20m 左右。 (5)降水井深度 T y Z iX c h L +++++=0 式中:L —降水井深度(m);

降水计算书

基坑降水设计计算书 由于基坑较深、面积较大,本次按照基础底板需开挖深度考虑基坑降水方案,本方案采用管井降水,电梯井部分可以另外采用轻型井点从开挖后的基坑底部进行二次降水,如果刚好管井布置在电梯井则可加深管井,加深降水深度。 根据勘察报告和类似的施工经验渗透系数取值为1.5m/d 。 一、管井计算 管井井深21m ,井底位于粉土层中,按潜水完整井计算,管井外径0.4m ,内径0.3m 。 综合考虑土层渗透系数和各土层厚度,取渗透系数值k=1.5m/d ,含水层厚度按21.0m-11m=10m 计算,降水至基坑中心坑底下0.5m 处,其水位降低值S w =8.2m 。 1.计算基坑等效半径r 0。 根据平面布置图可知,基坑面积应是为:22042m 2,故由公式得基坑的等效半径为: 784.83220420===ππA r m 式中:r 0——基坑等效半径,m ; A ——基坑面积,m 2。 2.含水层影响半径 基坑井水位降低值根据需降低水位,确定为8.2m ,根据规范取s w =10.0m ,由勘察资料知含水层厚度为H=10.0m ,则含水层影响半径为: =???==5.10.101022kH s R w 77.460m 式中:R ——抽水影响半径; Sw ——井水位降深,当井水位降深小于10m 时取10m ; H ——含水层厚度; k ——渗透系数,1.5m/d 。 3.基坑涌水量计算 整个管井降水系统的总涌水量按均值含水层潜水完整井计算,总涌水量为:

- 1 - )1ln()2(0 r R s s H k Q d d +-=π 基坑涌水量Q=5018(m 3/d) 4.管井布置数量确定 3r 120k l q s ∏= 经计算,单井出水量q=80-100 m 3,根据工程经验,考虑群井效应,取q=80 m 3/d 则需管井数量n=1.1×5018/80=69.0 实际管井数量取73口 计算降水管井应布设为73口,根据经验,本工程共布设降水管井73口,降水管井平面布置为基坑顶边线四周为16m/口;基坑内为25m/口,井深15m ;观测井2口,井深15m 。如图降水平面图所示。满足降水要求。(详见基坑降水平面布置图)

轻型井点降水施工方案(含计算书)

轻型井点降水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主要结构类型:16#~18#、24#~26#楼为剪力墙结构,21#楼(运动中心)为框架结构。 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 抗震等级:24#楼为抗震等级为三级,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为二级;16#、17#、18#、21#楼抗震等级为二级,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为一级。 土质、水位:本工程土质为粉质粘土。抗浮设计水位绝对标高为0.7米,该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工程施工时严禁采用地下水。 二、场区水文地质条件 勘察期间,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各孔均见地下水,地下水类型主要为①耕植土、②粉质粘土层中的上层滞水和③粉砂层及以下砂层中的孔隙潜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及海水补给。勘察期间为枯水期,稳定水位埋深0.2~1.2m,稳定水位标高0.49~ 0.97m,地下水位受季节降水量控制,年变化幅度在1~1.5m左

右,每年的7~9月份为丰水期,地下水最高水位出现在8~9月份。 三、降水方案确定 本工程场区地面绝对标高为2.45~3.74米,建筑室内地面标高(±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24#楼为 4.20;25#楼、26#楼为4.95;16#楼为4.65;17#楼、18#楼为4.95;21#楼(运动中心)为4.35。基坑底标高(相对标高)为-6.2~-7.5米,基坑开挖深度为 4.23~6.45米,降水深度为 4.73~6.95米,水位下降高度2.35~3.64米。根据该场区水文地质条件,结合本工程各单体结构特点拟采用以下降水方案: 16#、17#、18#、24#、25#、26#楼采用一级轻型井点降水及临轻型井点降水的方法将地下水位降低至满足工程要求。 21#楼(运动中心)由于基坑开挖面积大,开挖深度较深,近6.5米,降水深度较大约6.95米,采用一级轻型井点降水满足不了实际降水需要,因此运动中心将采用二级轻型井点降水,沿开挖基坑周边分两次布置两级降水井进行降水以满足施工需要。 四、总体部署 1、抽水设备的选择和数量的配备,考虑到每台真空泵的抽水能力,每台泵可连接30根降水管,抽水设备为赞扬7.5KW真空泵. 2、轻型井点管的布置 水平布置间距按0.6米设置,转角处可增设二根,吸水井点管的长度为6.5米。

基坑降水专项方案与降水计算

基坑降水专项方案与基坑降水计算书 山东省城乡建设勘察院 2009.6

一、基坑降水方案: 1、本次降水方案编制的主要依据规范、标准如下: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建筑与市政工程降水技术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参考资料) 附近正在施工的A区基坑降水方案 2、场地地质条件: 该场地主要含水层为第2层黄土状粉质粘土、第4-1卵石土及闪长岩残积土、全风化层。 场地地下水位按照31.00米(绝对标高)考虑,综合渗透系数参考附近地质报告(该场地北侧济南万达广场住宅区C区、D区)和有关文献规范,综合考虑场地地质条件,取3m/d,水位降深酒店部分和商业部分分别为6.90米和8.40米。 3、周边环境情况: 商业综合体基坑北侧为拆迁场地,平坦开阔,规划为万达广场美食街; 东侧距现有人民商场最小距离约8米;人民商场基础形式为天然基础,基础埋深约2.00米,无地下室。 南侧为经四路,西段距规划红线15~16米,红线外分布有管线和下水道,距现有人防工程最小距离20.7米;南侧东段距规划红线约10米,红线外为人行道,分布有管线和下水道,距现有人防工程最小距离13.20米;城市管线埋深一般为1.50米--4.00米;

基坑西侧北段和酒店基坑相距18.85米,间为场地内施工道路。 西侧南段分别分布有6层砖混办公楼和鲁能大厦,其中6层楼为天然地基,一层地下室,基础埋深约3.50米,距基坑约3米;鲁能大厦13层,采用承台嵌岩桩基,底板埋深约3.6米,距基坑约4.80米。 酒店基坑北侧为拆迁场地,平坦开阔,规划为万达广场美食街;东侧北段与商业综合体为邻,间距18.85米;东侧南段分别分布有6层砖混办公楼和鲁能大厦,距离分别为4.3米和9.5米; 南侧为经四路,距规划红线17~18米,红线外为人行道,分布有管线和下水道;西侧为纬一路,距规划红线8~10米,红线外为人行道,分布有管线和下水道,城市管线埋置深度一般为1.50--4.00米。 4、降水方案: 降水设计时,我院已进行了充分论证和对比,特别是拟建场地北侧万达广场D区降水类比,D区水位降深一般为6.00米,基坑面积与本基坑类似,且降水时间至现在已经延续有四个多月时间,周边建筑物、管线以及地面沉降变形不明显,基坑降水对周围建构筑物影响经实践证明影响不大。 根据济南万达广场住宅区现在正在降水施工的效果,以及基坑降水对周边建构筑物的影响程度综合分析,认为采取大口径管井降水结合坑内疏干明排措施可以保证工程施工要求,同时,采取密切的监测和必要的回灌措施可以保证基坑周围建构筑物的安全。 ⑴.基坑采用大口径管井外围降水、坑内疏干降水方案,结合坑底根

XX项目基坑降水专项施工方案及计算书

降水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XXXXXX基地建设项目基坑支护工程,基坑深度4.1米-4.9米,1-1至3-3基坑周长225.25米,基坑面积2284平方米。 项目地址XXXXXXXX。 二、降水设计原则及设计依据 1.1设计原则 1)工程降水为抽取地下水,因此必须以“安全至上、质量第一”为准则确保施工安全。 2)优先采用技术工艺成熟、施工效率高、成本较低、风险较低的管井降水方法。 3)充分考虑降水对周围建筑的影响。 4)本工程排水方式采用明排结合局部暗埋方式,排水时应具有畅通的排水管线。 5)必须制定各项应急预案措施。 1.2设计依据 1.2.1文件资料 A、《XXXXXX基地建设项目基坑支护工程设计图纸》 B、《XXXXXX基地建设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2.2技术规范 A、《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50021-2001; B、《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C、《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D、《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E、《建筑工程机械施工现场供电安全规范》GB50194-93; 1.2.3降水施工前应进行抽水试验,获取相关水文地质参数,对本设计相关参数进行验证。 三、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3.1场地地层概述 本场区勘察深度范围内,地基土自上而下分为如下6层1亚层。 杂填土①:杂色,稍湿,结构松散,密实度不均,为近期堆积,分布连续,成分主要以黏性土混碎石为主,含砂土及大量植物根系,局部含少量砖块、混凝土块。厚度0.50-8.00m,平均2.70m;层底标高20.55-28.10m,平均26.34m;层底埋深0.50-8.00m,平均2.70m。 粉质黏土②:黄褐色,软可塑状态,中压缩性土,局部含粉细砂颗粒。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该层分布不连续,厚度0.50-2.30m,平均1.44m;层底标高25.16-26.16m,平均25.69m;层底埋深2.40-4.70m,平均3.39m。

降水计算书

剖面1-1 ---------------------------------------------------------------------- [ 支护方案 ] ---------------------------------------------------------------------- 天然放坡支护 ---------------------------------------------------------------------- [ 基本信息 ] ---------------------------------------------------------------------- ---------------------------------------------------------------------- [ 放坡信息 ] ---------------------------------------------------------------------- [ 超载信息 ] ----------------------------------------------------------------------

---------------------------------------------------------------------- [ 土层信息 ] ---------------------------------------------------------------------- ---------------------------------------------------------------------- [ 土层参数 ] ---------------------------------------------------------------------- [ 基坑外侧花管参数 ] ---------------------------------------------------------------------- [ 设计结果 ] ---------------------------------------------------------------------- ---------------------------------------------------------------------- [ 整体稳定验算 ] ----------------------------------------------------------------------

降水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降水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1. 引言 降水工程是在建筑和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的目的是通过合适的排水系统来管理和控制降水,以保持工地的正常施工。本文将介绍降水工程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的操作步骤以及施工后的监测和评估。 2. 施工前准备 在开始降水工程的施工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了解地理条件 首先需要了解工地的地理条件,包括地势、土质等情况。这些信息对设计合适的降水系统至关重要。 2.2. 设计降水系统 根据工地的地理条件和实际需要,设计合适的降水系统。系统的设计要考虑到降水的收集、储存和排放等方面。

2.3. 确定施工时间 根据天气预报和工地的施工计划,确定降水工程的施工时间。尽量选择天气晴朗、降水较少的时间段进行施工,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2.4. 确保施工安全 在施工前,要确保工地的安全。清除施工区域的障碍物,标示出危险区域,提供必要的安全设备和防护措施。 3. 施工过程 降水工程的施工过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3.1. 设置降水设备 根据设计,将降水设备安装在指定的位置。确保设备的连接正常,没有泄漏。

3.2. 进行试验运行 在正式运行降水系统前,进行试验运行。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确保各个部件正常工作。 3.3. 收集和储存降水 降水设备开始正式运行后,收集和储存降水。根据需要的容量和储存类型,选择合适的方式和设备进行收集和储存。 3.4. 控制降水排放 在降水收集和储存期间,需要控制降水的排放。确保降水排放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3.5. 清理和维护设备 定期进行设备的清理和维护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注意设备的安全使用,遵守操作规程。

北京某工程降水(地下连续墙帷幕降水+井点降水+减压井及回灌井)施工方案及计算书

降水工程施工方案 第一节工程概况 一、场区地下水情况 第一层上层滞水,埋深-3.24~-4.46m,水位标高41.27~42.48m,分布于上层杂填土中; 第二层层间潜水,埋深-15.50~-15.80m水位标高30.18—30.48m,分布于标 和卵石层③中。含水层厚度约2.0m; 高28.16~30.17m以上的细砂层③ 1 第三层承压水,埋深-17.15~-17.59m,水位标高28.61~28.85m,存在于 及卵石⑤层中。含水层厚度约16.0m,承压水头约22.28~26.64m以下的细砂⑤ 1 2~6.70m; 第四层也是承压水,分布于-47.80m以下的细砂及卵石层中; 地层组成及地质水文情况详见本工程勘察报告、地质水文报告。 二、基坑开挖标高及受地下水位影响情况 1.中心建筑椭圆形基坑,主要开挖标高:-27.00m、-33.60m和-43.00m,受第二层潜水、第三层承压水的影响,-33.60m和-43.00m,受第四层承压水水头压力的影响。 2.南侧建筑主要开挖标高-8.00m、–10.00m及-18.00m,其中-18.00m受潜水影响,其他部位受上层滞水影响。 3.北侧建筑主要开挖标高-12.0m,仅受局部上层滞水影响。 三、降水工程特点 1.超常深基坑开挖降水;中心建筑-27.00m、-33.60m和-43.00m,降水深(幅)度14.00m、19.00m和23.00m。是目前国内最深、最大的城市建筑基坑降水工程。 2.基坑进入承压水层,计算基坑出水量最大。 本工程中心建筑进入承压水层7-14m,最深23.00m,由于开挖范围大,

水位降深大,渗透系数大(200~300m/d),如全部采用常规降水,总出水量高达20万m3/d.如-43.00m基坑采用帷幕降水,其他部分采用常规降水,出水量也达10万m3/d,是单体建筑基坑降水计算出水最大的工程。 四、特殊的工程地理环境及降水方案的选择与评估 1.本工程位于天安门广场西侧,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中心建筑基坑开挖边线东距人民大会堂90余米,场区北临长安街及地铁复八线,西面和南面都是密集居民区和商业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超常深基坑降水,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十分重要,必须作到万无一失。 2.根据降水工程的特点和难点,经过精心设计,反复论证,提出了多种降水方案,进行优化选择。其中对如下两个降水方案进行了重点讨论。第一种方案:-4 3.00m台仓基础采用地下连续墙帷幕降水,其他部位采用桩、锚支护常规降水。此方案具有工期短、造价低,且可以采用分步、分期降水、地下水回灌等新技术,减少出水量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一个挑战性的降水方案,但需经过大量降水设计参数的采集试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需经过权威专家评估,这在短短的投标期间是不可能完成的。第二种方案:选择了中心建筑基坑采用地下连续墙帷幕降水,其他部位采用常规降水的安全、稳妥的降水方案。经专家评估确认,选用第二种降水方案。 第二节主要降水方法 一、基坑降水方案 以基坑部位、降水方法、地下水类型划分,分别采用中心建筑地下连续墙帷幕降水,南侧建筑-18.00m基坑管井井点降水、上层滞水渗井井点降水和减压井及回灌井(见附基坑降水方案一览表 1-2-1)。 1.中心建筑地下连续墙帷幕降水: 1)基坑周围采用落地式地下连续墙,在进行边坡支护的同时形成降水帷幕,阻止地下水渗入基坑,防止降水漏斗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2)坑内降水井布置在基坑内,井孔直径φ600mm,井管为φ325mm钢壁管和桥式滤管,井孔与井管间填4~8mm滤料。由地下连续墙顶标高开始打井,井深约25.00m。 3)降(抽)水井布置在地下连续墙帷幕周边肥槽内,井中距连续墙外皮1.80m,井距25.00m,预计在基坑内布置降水井22口,台仓内也布置降(抽)水井2口。 4)井内安装扬程大于30m,出水量20m3/d的潜水电泵。

管井降水计算书

管井降水计算书1、计算依据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 2.《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编著 3.《基坑降水手册》姚天强编著 2、水文地质资料 3、计算过程 3.1、基坑总涌水量计算 基坑降水示意图 Q = A·M1·μ A为基坑面积; M1为疏干的含水层厚度,M1 = 6+0.5-1=5.5 m; μ为含水层的给水度,一般取0.1。 通过以上计算可得基坑总涌水量为495m3。 3.2、降水井数量确定 单井出水量计算: q0=120πrslk1/3 降水井数量计算: n=1.1Q/q0 q0为单井出水能力(m3/d); rs为过滤器半径(m); l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m);

k为含水层渗透系数(m/d)。 通过计算得井点管数量为13个。 3.3、基坑中心水位降深计算 S1=H-(H2-q/(πk)×Σln(R/(2r0sin((2j-1)π/2n))))0.5 S1为基坑中心处地下水位降深; q=πk(2H-Sw) Sw /(ln(R/rw)+Σ(ln(R/(2r0 sin(jπ/n))))) q为按干扰井群计算的降水井单井流量(m3/d),按下式计算: Sw= H1+s-dw +ro×i =6+0.5-1+2.725×0.15=5.909m 根据计算得S1=5.62m >= Sd=5.5m,需要布置管井数量14个,大于根据涌水量计算的管井个数,故该井点布置方案满足施工降水要求! 本次综合管廊降水施工按照100m的单元长度进行验算,通过计算共计需要布置14座管井方可满足需求,管井按照等间距布置,管廊两侧各布置7座,综合项目管廊施工实际情况,以一百米作为一个计算单元,考虑封闭降水效果及突发以外情况、管井损坏以及参照吴家店车辆段内其他单位降水施工资料等因素,综合管廊每百米计算单元长度内需要布置42座降水井,降水井间距为5m。 3.4、过滤器长度计算 群井抽水时,各井点单井过滤器进水长度按下式验算: y0>l y0=[H2-0.732Q/k×(lgR0-lg(nr0n-1rw)/n]1/2 l为过滤器进水长度; r0为基坑等效半径; rw为管井半径; H为潜水含水层厚度; R0为基坑等效半径与降水井影响半径之和; R0=R+r0 R为降水井影响半径; 通过以上计算,取过滤器长度为2m。 3.5、降水井长度计算 依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降水方案设计计算书

降水方案设计计算书 1.1降水技术要求 根据地勘报告,场地枯水期地下水位埋深约 5.00~6.50m ,拟建工程基坑最大开挖深度为7.35m ,基坑降水设计应分别满足基坑开挖和支护的要求。根据上述数据,降水设计要求为:地下水位≥8.50m 。 1.2降水设计 1.2.1主要水文地质参数选择 静止水位:h w =3.00m 渗透系数:k =80.00m/d 含水层厚度:H =40.00m 井降深:S w =11.0m 基坑降深:S =5.50m 井半径:r w =0.28m 影响半径:kH S R w 2==1244.5m 1.2.2降水设计计算 基坑面积: A=8426.50m 2 等效半径(不规则块状基坑): πA r o ==51.8m 基坑引用半径: R o =R+r o =1296.3m 基坑涌水量: ) lg()2(366.1o o r R S S H k Q -==32021.1m 3/d 当n=17时,群井干扰流量: '3100(2)1.3663344.5/lg(/()) w w n n s k H S S Q m d R n r r --==⋅⋅ Q nQ >'

降水深度验算:S H = 降 1.2.3降水设计计算结果 设计井深17.50m(局部为15.0m),设计井径r w=0.28m。 根据井数与降水深度的相互关系并结合本地区降水施工经验,共布置19口降水井,各降水井的具体布置方案见“降水井平面布置图”。 当降水井数量n=17时: 单井出水能力Q’=3344.5m3/d ,基坑总涌水量Q n=32021.1m3/d 降水井数量满足要求。 1.2.4降水设计验算 1)、降水深度验算 根据《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的要求,选取基坑中心点(见“降水井平面布置图”)作为检验降水区受抽水影响最小处的水位降深。各井距离中心点分别为: r1=70.3m、r2=53.7m、r3=40.3m、r4=36.5m、r5=43.2m、r6=61.1m、r7=76.7m、r8=73.8m、r9=68.2m 、r10=78.9m、r11=68.9m、r12=42.1m、r13=38.3m、r14=46.6m、r15=63.6m、r16=77.7m、r17=82.5m S中= 40 满足设计要求。

基坑降水专项方案

基坑降水专项方案 基坑降水是基础建设中常见的一项工程,对于基坑降水的处理,既要保证施工的安全,又要合理利用水资源。为此,制定一套基坑降水专项方案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一个包括1200字以上的基坑降水专项方案: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XX市中心区,总投资XX万元,占地面积XX平方米,建筑面积XX平方米,其中地下部分建筑面积XX平方米。本工程计划在XX 年月日开工,预计工期XX个月,在此期间将进行基坑降水施工。 二、降水目标 1.保证施工安全; 2.合理利用水资源; 3.控制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三、降水方案 1.基坑降水分类 依据降水水平和深度将基坑降水分为常规降水和特殊降水。常规降水指项目周边或内部水位在规定范围内,只需采取一般降水措施的降水;特殊降水指水位高于规定范围,或降水水位与周边地下水位相接,需要采取特殊处理措施的降水。 2.基坑降水措施 (1)常规降水措施:

-建立监测系统:设置水位监测点,并安装实时监测设备,定期监测 降水水位。 -排放措施:在基坑降水途径设置可控制的排放口,采用排水泵站将 降水直接排入附近的排水管网或河道中,确保排水的畅通。 -合理利用:将降水收集起来,进行处理后,用于工地洗车、路面洒水、冲洗管道等用途,以实现合理利用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2)特殊降水措施: -隔离帷幕:根据特殊降水区域情况,设置隔离帷幕,防止周边地下 水位被淹。 -降水井控制:在基坑内设置降水井,通过深部抽水技术降低水位。 -冷却降水:对特殊降水区域进行喷淋降温处理,以降低水位。 四、监测与控制 1.监测设备:根据项目要求,安装水位监测设备、高水位报警装置和 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对降水水位的实时监测和及时的报警处理。 2.排水泵站:根据基坑降水工程所需水量和水位高度,选择合适的排 水泵站,确保排水的顺利进行。 3.降水井管理:根据降水井的设计要求,实施科学高效的降水井管理,保证降水井的正常运行。 4.清洁管理:定期对排水管道和设备进行清洗和维护,防止堵塞和漏水。 五、环境保护

管井降水专项施工方案

管井降水专题施工方案

目录 一、编制根据................................................................................................ 二、工程地质及水文概况 ................................................................................ 2.1、工程概况......................................................................................... 2.2、水文地质概况................................................................................... 2.3、地基土渗透性................................................................................... 三、降水设计方案.......................................................................................... 3.1、设计阐明......................................................................................... 3.2、设计参数及管网构成.......................................................................... 3.3、降水井平面布置................................................................................ 四、施工计划................................................................................................ 4.1、测量放线......................................................................................... 4.2、施工用电、用水配置.......................................................................... 4.3、施工进度计划(从动工令下发算起) .................................................... 4.4、打井机械及井点设备.......................................................................... 4.5、人员旳组织及安排............................................................................. 五、施工工艺................................................................................................

降水计算书

一、基坑底渗流稳定验算 ---------------------------------------------------------------------- ---------------------------------------------------------------------- 式中_P cz ———基坑开挖面以下至承压水层顶板间覆盖土的自重压力 (kN/m 2); _P wy ———承压水层的水头压力(kN/m 2); _ K y ———抗承压水头(突涌)稳定性安全系数,规范要求取大于 1.100。 H=5.8m ,h=2.0m ,承压水位1.7m ,承压水头7m ,P=7×10=70kPa K y = 39.46/70.00 = 0.56 < 1.10 基坑底部土抗承压水头不稳定! 二、基坑涌水量计算 (1)③层均质含水层承压水完整井涌水量按下式计算: )01lg(73.2r R MS K Q +=

其中:含水层厚度M=2.1m ,承压水位1.9m ,水位降至坑底以下0.5m ,即水位降至标高-3.7m ,降深5.6m 。含水层室内渗透系数K=9.1×10-5cm/s ,考虑到水平渗透性能强于垂直渗透性能,该层渗透系数K 取1.4×10-4cm/s ,即K=0.12m/d 。 基坑面积A=24357.1m 2 降水影响半径R=10S k =10×5.6×12.0=19.4m 基坑等效半径r 0=πA =88m 基坑涌水量Q=)88 4.191lg(6.51.212.073.2+⨯⨯⨯=44.5m 3/d (2)确定井点管数 井点管数n=1.1q Q Q=44.5m 3/d ,取单根井管经验值q=0.5m 3/d ,n=98根 每套轻型井点降水主管长60m ,支管间距1.2m ,支管50根。共需2套降水井点管。 (3)⑥层均质含水层承压水完整井涌水量按下式计算: )01lg(73.2r R MS K Q += 其中:含水层厚度M=6.6m ,承压水位1.7m ,水位降至坑底以下0.5m ,即水位降至标高-3.7m ,降深5.4m 。含水层室内渗透系数K=4×10-4cm/s ,考虑到水平渗透性能强于垂直渗透性能,该层渗透系数K 取6×10-4cm/s ,即K=0.518m/d 。 基坑面积A=24357.1m 2

管井降水计算书

管井降水计算书计算依据: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 2、《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编著 3、《基坑降水手册》姚天强编著 一、水文地质资料 二、计算过程 1、基坑总涌水量计算: 基坑降水示意图 根据基坑边界条件选用以下公式计算:

Q=1.366k(2H-S d)×S d/log[2×(b1+b2)/πr0×cos(π(b1- b2)/2(b1+b2))]=1.366×3.727(2×11-3.5)×3.5/log[2×(150+120)/π63.078×cos(π(150-120)/2(150+120))]=768.976m3/d Q为基坑涌水量; k为渗透系数(m/d); H为含水层厚度(m); R为降水井影响半径(m); r0为基坑等效半径(m); S d为基坑水位降深(m); S d=(D-d w)+S D为基坑开挖深度(m); d w为地下静水位埋深(m); S为基坑中心处水位与基坑设计开挖面的距离(m); b1为基坑中心到左边水体边缘的距离(m); b2为基坑中心到右边水体边缘的距离(m); 通过以上计算可得基坑总涌水量为768.976m3。 2、降水井数量确定: 单井出水量计算: q0=120πr s lk1/3 降水井数量计算: n=1.1Q/q0 q0为单井出水能力(m3/d);

s l为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m); k为含水层渗透系数(m/d)。 通过计算得井点管数量为9个。 3、基坑中心水位降深计算: S1=H-(H2-q/(πk)×Σln(R/(2r0sin((2j-1)π/2n))))0.5 S1为基坑中心处地下水位降深; q=πk(2H-S w) S w /(ln(R/r w)+Σ(ln(R/(2r0sin(jπ/n))))) q为按干扰井群计算的降水井单井流量(m3/d),按下式计算: S w= H1+s-d w +r o×i =5+0.5-2+63.078×0.15=12.962m 根据计算得S1=4.61m >= S d=3.5m,需要布置管井数量10个,大于根据涌水量计算的管井个数,故该井点布置方案满足施工降水要求! 4、过滤器长度计算 群井抽水时,各井点单井过滤器进水长度按下式验算: y0>l y0=[H2-0.732Q/k×(lgR0-lg(nr0n-1r w)/n]1/2 l为过滤器进水长度; r0为基坑等效半径; r w为管井半径; H为潜水含水层厚度; R0为基坑等效半径与降水井影响半径之和; R0=R+r0

降水计算书

北通220KV架空线入地(新城基业)工程 降水井计算书 一、降水井深度设计: Hw= Hw 1+ Hw 2 + Hw 3 + Hw 4 + Hw 5 其中:Hw:降水井深度(m) Hw 1 :基坑深度 Hw 2 :降水水位距离基坑底要求的深度 Hw 3:ir i为水利坡度。取i=1/4,r 为降水井分布范围内的等效半径。 Hw 4 :降水井过滤器工作长度取1m Hw 5 :沉砂管长度取3m 二、基坑涌水量计算 以100米为一计算段 流量计算公式为:Q= 1.366K(2H-S)S IgR-Igr 其中:Q:出水量(m3/d) K: 渗透系数(m/d)本工程为K =1.2(m/d) S:基坑设计水位降深值(m) Hm: 1/2S(m) I: 3(m) H:潜水含水层厚度(m):H=S+hm+I R:井群影响半径(m):R=2S*(H*K)-2 r : 基坑等效半径(m) 单井出水量:q= ld *24 =1*300*24 =40.00(m3/d) a 180 井点数:n=Q/q 井距: m=100/n 三、详细计算 (一)过河段计算 1、井深计算 已知:设计过河段设计河底高程14.65m,基底高程最低点8.25m,得出Hw 1 =6.4m, 降深1m后高程为7.4m,得出Hw 2=1m,基础宽度B=5.6m,则r =1/2*5.6+11.2=14m, 得出Hw 3 =1/4*14=3.5m Hw=6.4+1+3.5+1+3=14.90m 井深取15m,施工中不小于15m。

2、涌水量计算: 现状地下水位14.65m,降深后高程7.25m,则S=7.4m H=7.4+1/2*7.4+3=14.1m R=2*7.4*(14.1*1.2)-2=57.90m r =14m Q= 1.366*1.2*(2*14.1-7.4)*7.4 =409.19(m3/d) Ig57.90-Ig14 井点数:n=Q/q=409.19/40.00=10.23=11(眼) 井距:m=100/n=100/11=9.09m 取m=8m 3、过河段降水井深度不小于15m,在隧道中线两侧14m处错开布置,每侧降水井间距 8m。两侧暗挖段在隧道中线两侧4m处布置降水井。 (二)河道外部分计算 1、井深计算 已知:现状地面高程不一,河上口处18.20m,大堤顶处22.30m,外坡脚处20.60m, 隧道最低点高程为7.35—5.72m,平均深度为Hw 1 =14.88m,需降至结构下1m,得出 Hw 2=1m,基础宽度B=3.63m,则r =1.81+1=2.81m,得出Hw 3 =1/4*2.81=0.7m Hw=14.88+1+0.7+1+3=20.58m 井深取21m,施工中根据现状地面及隧道底高程局部调整。 2、涌水量计算: 现状地下水位14.65m,降深后高程4.72m,则S=9.93m H=9.93+1/2*9.93+3=17.90m R=2*9.93*(17.9*1.2)-2=92.04m r =2.81m Q= 1.366*1.2*(2*17.9-9.93)*9.93 =277.61(m3/d) Ig92.04-Ig2.81 井点数:n=Q/q=277.61/40.00=6.94=7(眼) 井距:m=100/n=100/7=14.29m 取m=13m 3、河道上口至大堤外侧坡脚处降水井深度不小于21m,施工中根据现状地面及隧道底 高程局部调整,在隧道中线两侧2.81m处错开布置,每侧降水井间距13m。 4、在每座竖井四周设4眼井,因竖井结构深度比隧道深约2m,故竖井处降水井深度增 加2m。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