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讲_成本法转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权益法转换为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第60讲_成本法转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权益法转换为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第60讲_成本法转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权益法转换为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第四节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

四、成本法转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1.确认有关股权投资的处置损益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出售部分账面价值)

差额:投资收益

2.剩余股权投资转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剩余部分公允价值)

贷:长期股权投资(剩余部分账面价值)

差额:投资收益

【例7-20】甲公司持有乙公司60%股权并能控制乙公司,投资成本为1 200万元,按成本法核算。20×8年5月12日,甲公司出售所持乙公司股权的90%给非关联方,所得价款为1 800万元,剩余6%股权于丧失控制权日的公允价值为200万元,甲公司将其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甲公司有关账务处理如下:

(1)出售股权

借:银行存款18 00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10 800 000

投资收益 7 200 000

(2)剩余股权的处理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2 00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1 200 000

投资收益800 000

五、权益法转换为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1.处置部分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

差额:投资收益

2.原权益法核算确认的全部其他综合收益

借或贷:其他综合收益

贷或借:投资收益(可结转到损益的部分)

盈余公积+利润分配(不得结转损益部分)

3.原权益法核算计入资本公积的全部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

借或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或借:投资收益

4.剩余股权投资转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等(转换日公允价值)

贷:长期股权投资(剩余投资账面价值)

差额:投资收益

【例7-19】甲公司持有乙公司30%的有表决权股份,能够对乙公司施加重大影响,对该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20×8年10月,甲公司将该项投资中的50%出售给非关联方,取得价款1 800万元。相关股权划转手续于当日完成。甲公司持有乙公司剩余15%股权,无法再对乙公司施加重大影响,转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核算。股权出售日,剩余股权的公允价值为1 800万元。出售该股权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3 200万元,其中投资成本2 600万元,损益调整为300万元,被投资单位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享有部分为200万元,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和利润分配以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为100万元。不考虑相关税费等其他因素影响。

【答案】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1)确认有关股权投资的处置损益

借:银行存款18 00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16 000 000

投资收益 2 000 000

(2)由于终止采用权益法核算,将原确认的相关其他综合收益全部转入留存收益。

借:其他综合收益 2 000 000

贷:盈余公积 200 0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 800 000

(3)由于终止采用权益法核算,将原计入资本公积的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全部转入当期损益。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 000 000

贷:投资收益 1 000 000

(4)剩余股权投资转为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当日公允价值为1 800万元,账面价值为1 600万元,两者差异应计入当期投资收益。

借:其他权益工具投资18 00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16 000 000

投资收益 2 000 000

转换形式个别报表合并报表

(1)公允价值计量转换为权

益法

原投资调整到公允价值,即“先卖再买”不涉及

(2)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非同一控制)原投资保持账面价值不变

原投资调整到公允价值,即

“先卖再买”

(3)公允价值计量转换为成本法(非同一控制)原投资调整到公允价值,即“先卖再买”

个别报表已经调整为公允价

值,合并报表无需调整

(4)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剩余投资追溯调整为权益法核算的账面价值剩余投资调整到公允价值,即

“先卖再买”

(5)权益法转换为公允价值

计量

剩余投资调整到公允价值,即“先卖再买”不涉及

(6)成本法转换为公允价值计量剩余投资调整到公允价值,即“先卖再买”

个别报表已经调整为公允价

值,合并报表无需调整剩余投

资价值

【2014?综合题】甲公司为生产加工企业,其在20×6年度发生了以下与股权投资相关的交易:

(1)甲公司在若干年前参与设立了乙公司并持有其30%的股权,将乙公司作为联营企业,采用权益法核算。20×6年1月1日,甲公司自A公司(非关联方)购买了乙公司60%的股权并取得了控制权,购买对价为3 000万元,发生与合并直接相关费用100万元,上述款项均以银行存款转账支付。

20×6年1月1日,甲公司原持有对乙公司30%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600万元(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调整全部为乙公司实现净利润,乙公司不存在其他综合收益及其他影响权益变动的因素);当日乙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为2 000万元,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3 000万元,乙公司100%股权的公允价值为5 000万元,30%股权的公允价值为1 500万元,60%股权的公允价值为3 000万元。

(2)20×6年6月20日,乙公司股东大会批准20×5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提取盈余公积10万元,分配现金股利90万元,以未分配利润200万元转增股本。

(3)20×6年1月1日,甲公司与B公司出资设立丙公司,双方共同控制丙公司。丙公司注册资本2 000万元,其中甲公司占50%。甲公司以公允价值为1 000万元的土地使用权出资,B公司以公允价值为500万元的机器设备和500万元现金出资。该土地使用权系甲公司于10年前以出让方式取得,原值为500万元,期限为50年,按直线法摊销,预计净残值为零,至投资设立丙公司时账面价值为400万元,后续仍可使用40年。

丙公司20×6年实现净利润220万元。

(4)20×6年1月1日,甲公司自C公司购买丁公司40%的股权,并派人参与丁公司生产经营决策,购买对价为4 000万元,以银行存款转账支付。购买日,丁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为5 000万元,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8 000万元,3 000万元增值均来自于丁公司的一栋办公楼。该办公楼的原值为2 000万元,预计净残值为零,预计使用寿命为40年,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自甲公司取得丁公司股权之日起剩余使用寿命为20年。

丁公司20×6年实现净利润900万元,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200万元。

其他资料:

本题中不考虑所得税等税费及其他相关因素。

要求:

(1)根据资料(1),计算甲公司在进一步取得乙公司60%股权后,个别财务报表中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计算甲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与乙公司投资相关的商誉金额,计算该交易对甲公司合并财务报表损益的影响。

(2)根据资料(2),针对乙公司20×5年利润分配方案,说明甲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的相关会计处理,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3)根据资料(3),编制甲公司对丙公司出资及确认20×6年投资收益相关的会计分录。

(4)根据资料(4),计算甲公司对丁公司的初始投资成本,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计算甲公司20×6年因持有丁公司股权应确认的投资收益金额,并编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相关的会计分录。

【答案】

(1)甲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600+3 000=3 600(万元)。

会计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 3 000

贷:银行存款 3 000

借:管理费用 100

贷:银行存款 100

甲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商誉计算过程如下:

商誉=甲公司原持有股权于购买日的公允价值+新增的购买成本–应享有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1 500+3 000)–3 000×90%=4 500–2 700 =1 800(万元)。

该交易对甲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损益影响=-100+(1 500-600)=800(万元)。

(2)自20×6年1月1日起,甲公司对乙公司持股90%并采用成本法核算。对乙公司宣告分配的现金股利按照应享有的份额确认投资收益。

对乙公司提取盈余公积和以未分配利润转增股本,不属于分配现金股利或利润,甲公司不进行会计处理。

甲公司应确认的投资收益为81万元(90×90%),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收股利——乙公司81

贷:投资收益81

(3)

借:长期股权投资 1 000

累计摊销 100(500-400)

贷:无形资产 500

资产处置损益 600

丙公司调整后的净利润=220-(1 000-400)+(1 000-400)/40=-365(万元);

借:投资收益 182.5

贷:长期股权投资182.5(365×50%)

(4)

①甲公司购买丁公司40%股权的初始投资成本为4 000万元。

会计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4 000

贷:银行存款 4 000

②购买日办公楼的账面价值=2 000/40×20=1 000(万元);购买日办公楼的公允价值=1 000+3 000= 4 000(万元);基于购买日公允价值对该办公楼年折旧额的调整=(4 000-1 000)/20=150(万元)。则甲公司应确认投资收益=(丁公司的净利润-基于公允价值的折旧调整)×甲公司的持股比例=(900–150)×40%=750×40%=300(万元)。

会计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300

贷:投资收益300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 80(200×40%)

贷:其他综合收益80

或: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300

——其他综合收益 80(200×40%)

贷:投资收益300

其他综合收益80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转换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转换 成本法转权益法——增资 【商誉综合考虑】 【例1】 商誉综合考虑:两次在初始入账时都已经考虑,不需调整。 商誉综合考虑:第二次负商誉冲掉第一次商誉20,还有商誉20,不用调整。 【例3】 商誉综合考虑:本期的负商誉冲掉了上期的40,还要确认20的负商誉,即营业外收入20: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20 贷:营业外收入20 商誉综合考虑:两次确认初始投资时只应确认本次的营业外收入, 第一次: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6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60 第二次: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60 贷:营业外收入60 商誉综合考虑:第二次商誉冲掉第一次负商誉40,即本应确认第一次负商誉20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2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0 商誉综合考虑:第二次商誉冲掉第一次负商誉60,还有180,不需要调整。 【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已评估值+商誉 留存收益使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增加60,剩下的180则是这10%的评估增值。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6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60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18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80 长投的账面价=法一:按账面600+1200+60+180=2040 法二: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份额8000*22%+第一次商誉40+第二次商誉240=2040 【例2】 留存收益使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增加60,但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只增加了20,也就是说10%的评估价下降了40。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6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60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40 贷: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40 长投的账面价=法一:按账面600+1200+60-40=1820 法二: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份额5800*22%+第一次商誉40+第二次商誉504=1820 留存收益使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增加60,但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还下降了20,也就是说10%的评估价下降了80。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6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60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80 贷: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80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 卢永华杨晓军 (厦门大学会计系316005) 一、公允价值的本质与定义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反映的是现值,但不是所有的计量现值的属性都能作为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是市场而不是其它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 存在市场交易价格的情况下,交换价格即为公允价值。市场以价格为信号传递信息,市场根据不同资产的风险与收益决定其具有不同的交换价格。因此,市价是所有市场参与者充分考虑了某项资产或负债未来现金流量及其不确定性风险之后所形成的共识,若没有相反的证据表明所进行的交易是不公正的或非出于自愿的,市场交易价格即为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在某些情况下,会计主体的管理层或内部人员具有某些资产或负债更为详细的信息,而这些信息表明市场交易价格偏离了这些资产或负债(大于或小于)真正价值,大多数学者认为不能因此而不应用市场上实际发生的交易价格,也不能因此而改变某些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价值而重新计量。如果以不同主体的主观价值判断代替市场的价值,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就难以保证;况且不同会计主体拥有的信息千差万别,难以统一标准,得出的信息缺乏可比性。 不存在实际交易事项的情况下,必须采取其它的计量办法。首先考虑的是在市场上寻找是否存在相类似的交易,如果存在,则以类似交易的价格作为计量基矗例如,当接受股票捐赠时,应采用市场股票的现行交易价格。 在现行的各国会计实务中,有些计量基础如成本累积值(CostAccumulation),有效清偿价值(EffectiveSettlement),在用价值(Value-in-use)以及特定主体价值(Specific-entity-value)等,其目的也在于计量资产或负债的现行价值。这些计量基础存在一个相同的特征,即都加入了非市场的评价信息,或者说,以特定主体对资产或负债的评价代替市场评价: 1.在用价值与特定主体价值是指独立主体间因具有某些相同的信息与能力而同意达成的交易价格。也就是说,这种交易价格并不是在完全市场上通过竞价形成的,而是在特定主体间达成的。例如,主体衡量一项资产的在用价值是基于主体本身对此项资产未来收益与不确定性的衡量,而不是基于外部市场对此项资产未来收益的衡量。 英国ASB在1997年的一份研究报告“财务报告的折现”中持有相同的观点,他们把在用价值定义为:特定主体期望的现金流量的市场价格。IASC也在IAS36“固定资产的减损”中采取了类似的描述,将在用价值定义为:主体连续使用某项资产以及对其在使用寿命终了进行处置时,估计产生的现金流量的现值。

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账务处理

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账务处理: 例题1:东方公司07年初投资5000万持股10%,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48000万,07年发放股利1000万,实现净利润4000万,08年初发放股利2000万,之后追加投资8000万,取得15%的股份,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50000万。要求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的调整分录。 如果区分明细科目追溯调整分析如下: 分析:权益法追溯调整对于两次投资之间的公允价值变动的份额=(50000-48000)×10%=200要确认为追溯调整:净损益影响部分=(4000-1000-2000)×10%=1000×10%=100,剩余的部分100万作为“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追溯调整。 权益法下对于两次现金股利的处理如下:07年收到的股利100万,属于投资以前年度的股利,所以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成本;收到第二年股利200,累计收到股利=300,投资以后到上年度应该享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份额=4000×10%=400万,累计股利小于净利润份额,所以第二次收到的股利全部作为损益调整明细冲减。 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权益法下到再投资时候“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明细=5000-1000×10%=4900;“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明细=(4000-2000)×10%=200;“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明细=100,调整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4900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200 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100 贷:长期股权投资50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90 盈余公积1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00 如果不区分明细科目的情况下,分析如下: 对于应该享有的公允价值变动的份额=(50000-48000)×10%=200中,净损益影响部分成本法和权益法存在共同的地方也存在差异的地方,所以不区分明细科目的追溯调整要针对差异调整; 而对于其他权益变动100的调整,无论区分不区分明细都要全部追溯调整: 借:长期股权投资1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00 对于净损益影响部分,中间净利润影响部分=400全部确认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4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360 盈余公积40 对于第一次收到股利成本法和权益法全部作为成本冲减,不存在差异;第二次收到股利200后累计股利=300,成本法下冲回之前冲减的成本100,而权益法下全部作为长期股权投资冲减,调整分录: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70 盈余公积30 贷:长期股权投资300 综上所述调整分录后得到完整追溯调整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2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90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转换会计处理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转换会计处理作者:谷小倩 来源:《财会通讯》2008年第04期 一、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的会计处理 新准则规定投资企业投资后,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投资,即对合营企业投资及对联营企业投资,采用权益法。但经过若干会计期后,投资企业会考虑各种原因,可能追加投资,增加对被投资企业的股权,导致对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的投资转变为对子公司的投资,新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应按分步取得股权最终形成合并企业处理,达到企业合并前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等方法核算的,要将原持股比例部分由权益法调整为成本法,即购买日应对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进行调整,将有关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调整至最初取得成本,在此基础上加上购买日新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作为购买日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投资企业也可能因收回投资等原因,导致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新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应改按成本法核算,其权益法下的账面价值作为按照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 由于旧准则规定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实施重大影响时采用权益法,因此投资企业只有出售部分股权,致使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影响变为无控制、无共同控制或无重大影响时,长期股权投资改按成本法核算,按权益法下的账面价值作为改按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并采用未来适用法。对于此,新准则下因持股比例下降由权益法改按成本法核算的处理与此基本相同。原准则由于权益法的适用范围与新准则不同,所以未涉及持股比例上升的情况。本文通过举例来说明股权投资中成本法与权益法转换的会计处理方法。 [例1]华天中海公司2007年对明珠公司公司投资,占明珠公司注册资本的30%,对明珠公司能够施加重大影响。至2008年12月31日,华天中海公司对明珠公司投资的账面价值为400万元,其中,投资成本为300万元,损益调整为100万元。2009年1月2日,华天中海公司将持有明珠公司的股份对外转让一半,收到210万元款项存人银行,并失去了重大影响力,为此,华天中海公司改按成本法核算。 根据以上实例,华天中海公司应作以下会计处理。 2009年1月2日出售15%股份时 借:银行存款21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明珠公司(成本)1500000 长期股权投资——明珠公司(损益调整)500000

会计科目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会计科目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第二节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概述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以进一步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应当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1.取得该金融资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内出售。 2.属于进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认金融工具组合的一部分,且有客观证据表明企业近期采用短期获利方式对该组合进行管理。 3.属于衍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大于零。但是,套期有例外。 (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1.该指定可以消除或明显减少由于该金融资产的计量基础不同所导致的相关利得或损失在确认和计量方面不一致的情况。 2.企业的风险管理或投资策略的正式书面文件已载明,该金融资产组合、或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组合,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管理、评价并向关键管理人员报告。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一)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 投资收益(发生的交易费用) 应收股利(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含有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应收利息(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含有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利息) 贷:银行存款等 (二)持有期间的股利或利息

借:应收股利(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投资持股比例) 应收利息(资产负债表日计算的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 (三)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 1.公允价值上升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公允价值下降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四)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银行存款(价款扣除手续费)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投资收益(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同时: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原计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 贷:投资收益 或: 借:投资收益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 一、公允价值的内涵及应用问题 1、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 我国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所下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即公允价值是指熟悉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所确定的价格,或者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的成交价格。在公平交易中,交易双方应当是持续经营的企业,不打算或不需要进行清算、重大缩减经营规模,或在不利条件下仍进行交易。 2、公允价值在实际运用中的难点 (1)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环境问题 公允价值需要的市场环境是近乎完美的活跃市场,它要求交易双方信息对称,这样才能使交易价格与公平价格保持一致,不存在信息滞后的问题。目前我国市场环境尚不完善,地区之间差异比较明显,整体市场化程度较低,资本市场运行效率低下,不能有效反映真实的市场信息,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在此环境下确认的公允价值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有可能影响企业资产或损益计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公允价值应用的成本问题 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就必须增加成本。由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动态计量属性,要求企业会计人员在每个会计期末分析各种因素,对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做出认定,这个过程将会增大企业的信息成本;为了预防利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盈余管理,也必须增加监管成本。于此同时,实务中很多会计人员对公允价值的应用十分陌生,要掌握新会计准则的具体运用,还必须对会计从业人员加强培训,导致培训成本的增加。 (3)公允价值应用的可操作性问题 公允价值的运用较历史成本在技术和人才的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并增大了企业的管理成本。从我国现状看,评估人员与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与专业技能都不容乐观,应该说目前国内的大多数从业人员对公允价值运用尚难以适应。公允价值确定的主观性较强,会相对影响其实务中的可操作性。

成本法转权益法的会计处理

成本法转权益法的会计处理 一、因股份上升,由成本法—权益法,会计分录包括三部份,一是新投资入帐, 二是新旧投资初始确认金额的调整,三是原投资在两个时点间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帐务处理。 (一)、新投资入帐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按付出对价) 贷:银行存款等 (二)、调整新、旧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 1、计算原投资的商誉=原付出对价—按当时公允价值计算的份额 2、计算新投资的商誉=新增投资付出对价—按新增投资时公允价值计算的份额 3、总商誉=原投资商誉+新投资商誉 4、如果总商誉>0,原投资初始确认不作调整,新投资初始确认金额不再调整,就 按付出对价入帐,即使新投资付出对价小于被投资企业公允价值相应比例份额,也不再记营业外收入。 5、如果总商誉<0,需分三种情况: (1)、原商誉<0,调整原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 (2)、新商誉<0,调整新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 (3)、原商誉<0,新商誉<0,分别调整新旧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注意:谁是负数就调谁,调整的金额为总商誉的绝对值。是原商誉为负的,如果是以前年

度就投资了的,则调整“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因为正常的投资权益法下是这样作会计分录的: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贷:银行存款等 营业外收入(差额) 由于现在是要调整以前年度,以前年度的营业外收入都早已结转损益,成为累积的留存收益了,所以就调整留存收益,就是: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盈余公积 注意,这个调整仅是调整负商誉,即是差额部分(营业外收入)如果是本年度投资的,则直接调整营业外收入,即是: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贷:营业外收入(差额) 新商誉为负的,调整新投资初始确认金额的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贷:营业外收入(差额) (三)、调整原投资在两时点间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原投资比例按新投资时点计算的公允价值=原投资比例×新投资时点公允价值 2、原投资比例按原投资点时计算的公允价值=原投资比例×原投资时点公允价值 3、权益变动=原投资比例按新投资时点计算的公允价值—原投资比例按原投资点时计算的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 一、公允价值的本质与定义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反映的是现值,但不是所有的计量现值的属性都能作为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是市场而不是其它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 存在市场交易价格的情况下,交换价格即为公允价值。市场以价格为信号传递信息,市场根据不同资产的风险与收益决定其具有不同的交换价格。因此,市价是所有市场参与者充分考虑了某项资产或负债未来现金流量及其不确定性风险之后所形成的共识,若没有相反的证据表明所进行的交易是不公正的或非出于自愿的,市场交易价格即为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在某些情况下,会计主体的管理层或内部人员具有某些资产或负债更为详细的信息,而这些信息表明市场交易价格偏离了这些资产或负债(大于或小于)真正价值,大多数学者认为不能因此而不应用市场上实际发生的交易价格,也不能因此而改变某些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价值而重新计量。如果以不同主体的主观价值判断代替市场的价值,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就难以保证;况且不同会计主体拥有的信息千差万别,难以统一标准,得出的信息缺乏可比性。 不存在实际交易事项的情况下,必须采取其它的计量办法。首先考虑的是在市场上寻找是否存在相类似的交易,如果存在,则以类似交易的价格作为计量基础。例如,当接受股票捐赠时,应采用市场股票的现行交易价格。 在现行的各国会计实务中,有些计量基础如成本累积值(Cost Accumulation),有效清偿价值(Effective Settlement),在用价值(Value-in-use)以及特定主体价值(Specific-entity-value)等,其目的也在于计量资产或负债的现行价值。这些计量基础存在一个相同的特征,即都加入了非市场的评价信息,或者说,以特定主体对资产或负债的评价代替市场评价: 1.在用价值与特定主体价值是指独立主体间因具有某些相同的信息与能力而同意达成的交易价格。也就是说,这种交易价格并不是在完全市场上通过竞价形成的,而是在特定主体间达成的。例如,主体衡量一项资产的在用价值是基于主体本身对此项资产未来收益与不确定性的衡量,而不是基于外部市场对此项资产未来收益的衡量。 英国ASB在1997年的一份研究报告“财务报告的折现”中持有相同的

权益法和成本法互转各种情况下合并和母公司报表的处理201301

一.增资由权益法转为成本法(30%-60%) 因追加投资原因导致原持有的对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的投资转变为对子公司投资的,要追溯调整,将有关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调整至最初取得成本,追溯调账时,资产负债表科目正常些,利润表的科目要换成“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继后期间,自被投资单位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未超过转换时被投资单位账面留存收益中本企业享有份额的,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不作为投资收益(按权益法的思路处理,由于无损益调整明细,所以冲减长期股权投资成本)。自被投资单位取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超过转换时被投资单位账面留存收益中本企业享有份额的部分,确认为当期损益。 【例题3·计算及会计处理题】2007年1月1日,甲公司以1500万元取得C 公司30%的股权,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 C公司2007年1月1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5000万元(假定其公允价值等于账面价值),因对C公司具有重大影响,甲公司对该项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甲公司每年均按10%提取盈余公积。 2007年C公司实现净利润1000万元,未分派现金股利。 2008年1月1日,甲公司又以1800万元取得C公司30%的股权,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当日C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6000万元,取得该部分股权后,甲公司能够对C公司实施控制,因此甲公司将对C公司的股权投资转为成本法核算。 要求:编制甲公司股权投资的有关会计分录。 【答案】 (1)2007年1月1日 借:长期股权投资1500 贷:银行存款1500 (2)2007年末: 借: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损益调整) 300 贷:投资收益300 (3)2008年1月1日

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44)

成本法与权益法地转换 (一)权益法转为成本法 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地持股比例下降,或其他原因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时,应终止采用权益法,改按成本法核算,按投资地账面价值作为投资成本. P88 例18 (二)成本法转为权益法 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地持股比例增加,或其他原因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时,应终止采用成本法,改按权益法,按追溯调整后确定地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不含股权投资差额)加上追加投资成本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并以此为基础计算追加投资后地股权投资差额. 长期股权投资从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时,因追溯调整而形成地股权投资差额,应在剩余股权投资差额地摊销年限内摊销;因追加投资新产生地股权投资差额,再按会计制度规定地年限摊销.即,股权投资差额应按批分别计算,分别摊销.但追加投资形成地股权投资差额金额不大,可以并入原来未摊销完毕地股权投资差额,按剩余年限一并摊销.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未摊销地股权投资差额一并结转. P88 例19 2000年1月5日,"投资成本"明细账金额=2000年1月5日B公司所

有者权益×35%,因此,应将原持股比例10%部分确认地"损益调整"明细账和"股权投资准备"明细账地金额转入"投资成本"明细账. [例题7]:A企业于2001年4月1日以410万元(含已宣告但尚未领取地现金股利10万元,支付地相关费用0.6万元)购入B公司股票100万股,每股面值1元,占B公司实际发行在外股数地10%,A企业采用成本法核算此项投资.2001年5月1日收到现金股利10万元.2000年12月31日B公司净资产为4000万元,B公司2001年5月1日将无法支付地应付账款100万元转入资本公积,B公司2001年实现净利润200万元(假定利润均衡发生),除上述事项外,B公司2001年地所有者权益总额未发生其他增减变动.2002年1月1日A 企业从证券市场上购入B公司股票200万股,实际支付价款850万元(含支付地相关费用1万元).此次购买完成后,持股比例达到30%,改用权益法核算此项投资.2002年B公司实现净利润200万元(假定利润均衡发生),提取盈余公积30万元.2002年B公司接受现金捐赠增加资本公积10万元.2003年B公司发生亏损5000万元.股权投资差额按10年摊销,A企业对B公司无额外责任. 要求:编制A公司有关业务地会计分录(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答案: (1)2001年4月1日购入B公司股票100万股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400 应收股利10 贷:银行存款410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的核算

? 第二节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的核算 ? 一、确认 1.金融资产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当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第二类):瞩怂润厉钐瘗睐枥庑赖。 (1)企业管理该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既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又以出售该金融资产为目标。 (2)该金融资产的合同条款规定,在特定日期产生的现金流量,仅为对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闻创沟烩铛险爱氇谴净。 【提示1】对于收取合同现金流量的目标来说,摊余成本是最相关的计量基础,对于出售的目标来说,公允价值是最相关的计量基础。公允价值信息和摊余成本信息都有助于报告使用者决策。在第二类业务模式下,通常涉及更高频率或更大价值的出售,主体的业绩同时受到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和实现公允价值的影响,所以,在资产负债表中以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在利润表中列报摊余成本的信息,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计入损益,公允价值的总变动和计入损益的金额之间的差额在其他综合收益中列报。残骛楼诤锩濑济溆堑籁。 【提示2】在初始确认时,企业可以将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该指定一经做出,不得撤销。该指定的金融资产不需要计提减值准备。酽锕极额闭镇桧猪诀锥。 2.金融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表明企业持有该金融资产的目的是交易性的: (1)取得相关金融资产或承担相关金融负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出售或回购。 (2)相关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初始确认时属于集中管理的可辨认金融工具组合的一部分,且有客观证据表明近期实际存在短期获利模式。弹贸摄尔霁毙揽砖卤庑。 (3)相关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属于衍生工具。但符合财务担保合同定义的衍生工具以及被指定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除外。谋荞抟箧飙铎怼类蒋蔷。 二、计量 (一)初始计量 1.企业初始确认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2.交易费用的会计处理 对于第二类别的金融资产,交易费用应当计入初始确认金额。 3.应收项目的会计处理 应收项目,指购买金融资产时,买价中有时包括发行方已宣告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期尚未领取的利息。 应收项目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不计入金融资产的初始成本。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浅析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浅析 摘要: 根据新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本文分析了公允价值的涵义以及在运用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并对公允价值计量作了反思,为不断丰富和完善我国公允价值计量提供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公允价值意义问题思考 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之一,并在17个具体准则中不同程度的运用了这一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计量作为会计计量属性在我国是一个新生事物,深入学习研究有关公允价值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及其限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公允价值的内涵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为:“熟悉情况和自愿的双方在一项公平交易中,能够将一项资产进行交换或将另一项负债进行结算的金额”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C)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有序的市场中,交易双方进行资产交换和债务清偿的金额”。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与IASC、FASC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基本上是致的,即所谓公允价值,是充分了解情况的双方自愿交换一项资产或清偿一项负债的金额。也就是双方都同意的交易价格。公允价值计量原则的引入,使得资产负债表中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能充分反映该其真实的现时价值,也使公允价值的变动能充分反映到当期损益中,使公司净利润更客观、更真实,使会计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拥有的资产和承担债务的真实价值,从而客观的评价企业的投资机会和风险,作出科学的决策和判断。我国引入公允价值,也是国内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标志。 二、公允价值的内在逻辑及意义 (一)公允价值的内在逻辑 IASB的《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中公允价值计量框架的内在逻辑是:1.首先要求报告主体确定计量的对象即特定的资产或负债;2.要求从报告主体角度考虑,确定特定资产或负债的参照市场(最有利市场或主要市场);3.强调市场参与者,这是从市场交易主体角度认知公允价值计量的参照市场,同时为在缺乏提供定价信息的可观察市场时,如何从市场参与者角度考虑计量公允价值提供了一致的方法;4.明确使用有序交易的“退出价格”确定公允价值,即特定资产或负债的参照市场(最有利市场或主要市场)中的有序交易的退出价格即是该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

成本法与权益法相互转换综合例题

【例题1】(追加投资,成本法转为权益法,再追加投资,又改为成本法)江海公司2006年~2010年有关投资业务如下: (1)2006年1月1日,江海公司以610万元(含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10万元,支付的相关费用0.6万元)购入A公司10%的股权(A公司为非上市公司,其股权不存在活跃市场),A公司当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6 000万元,投资时有一项固定资产为一栋办公楼,账面价值200万元,公允价值300万元,预计剩余使用年限为10年、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江海公司对A公司没有重大影响,江海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此项投资。 (2)2006年5月10日,江海公司收到A公司支付的现金股利10万元。 (3)2006年A公司实现净利润410万元,A公司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增加资本公积100万元。 (4)2007年3月20日A公司宣告发放现金股利200万元。 (5)2007年A公司实现净利润910万元。 (6)2008年1月1日,江海公司又从A公司的另一投资者处取得A公司20%的股份,实际支付价款1 800万元。此次购买完成后,持股比例达到30%,对A公司有重大影响,改用权益法核算此项投资。2008年1月1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7 200万元。 (7)2008年A公司实现净利润1 010万元。 (8)2009年4月20日,A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400万元。 (9)2009年A公司实现净利润610万元。 (10)2010年1月1日,江海公司又从A公司的另一投资者处取得A公司30%的股份,实际支付价款3 500万元。此次购买完成后,持股比例达到60%,对A公司能够控制,改用成本法核算此项投资。 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编制江海公司与投资业务有关的会计分录。 【答案】 (1)2006年1月1日 借:长期股权投资600 应收股利10 贷:银行存款610 (2)2006年5月10日 借:银行存款10 贷:应收股利10 (3)成本法下不作处理 (4)借:应收股利20 贷:投资收益20 (5)成本法下不作处理 (6)2008年1月1日 ①购入20%股权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1 800 贷:银行存款 1 800 2008年1月1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7 200万元,成本1 800万元﹥7 200×20%=1 440(万元),首次投资时投资成本600=6000*10%,既不形成商誉又不形成营业外收入,综合考虑不需调整。 ②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补充例题(债券)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补充例题(债券) 【补充例题】(债权投资)20×7年1月1日,ABC企业从二级市场支付价款1 020 000元(含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20 000元)购入某公司发行的债券,另发生交易费用20 000元。该债券面值1 000 000元,剩余期限为2年,票面年利率为4%,每半年付息一次,ABC企业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ABC企业的其他资料如下: (1)20×7年1月5日,收到该债券20×6年下半年利息20 000元; (2)20×7年6月30日,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为1 150 000元(不含利息); (3)20×7年7月5日,收到该债券半年利息; (4)20×7年12月31日,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为1 100 000元(不含利息); (5)20×8年1月5日,收到该债券20×7年下半年利息; (6)20×8年3月31日,ABC企业将该债券出售,取得价款1 l80 000元(含1季度利息l0 000元)。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则ABC企业的账务处理如下: (1)20×7年1月1日,购入债券: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 000 000 应收利息20 000 投资收益20 000 贷:银行存款 1 040 000 (2)20×7年1月5日,收到该债券20×6年下半年利息: 借:银行存款20 000 贷:应收利息20 000 (3)20×7年6月30日,确认债券公允价值变动和投资收益: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50 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50 000 借:应收利息20 000 贷:投资收益20 000 (4)20×7年7月5日,收到该债券半年利息: 借:银行存款20 000 贷:应收利息20 000 (5)20×7年12月31日,确认债券公允价值变动和投资收益: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50 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50 000 借:应收利息20 000 贷:投资收益20 000 (6)20×8年1月5日,收到该债券20×7年下半年利息: 借:银行存款20 000 贷:应收利息20 000 (7)20×8年3月31日,将该债券予以出售: 借:应收利息10 000 贷:投资收益10 000 借:银行存款10 000 贷:应收利息10 000 借:银行存款 1 170 00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 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 000 000 ——公允价值变动100 000 投资收益170 000

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研究

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研究 发表时间:2009-03-06T15:41:31.793Z 来源:西部科教论坛09年第二期供稿作者:闻静 [导读] 计量属性的选择必需符合现实的经济发展环境。 摘要:计量属性的选择必需符合现实的经济发展环境。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电算化水平以及相关的信息处理能力较低等,这些都限制了公允价值的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推广公允价值的计量有利于我国企业的资本保全,会计如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还符合实物资本维护的理论。 关键词:计量属性公允价值配比原则虚利实分衍生金融工具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反映的是现值,但不是所有的计量现值的属性都能作为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是市场而不是其它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 ???? 存在市场交易价格的情况下,交换价格即为公允价值。市场以价格为信号传递信息,市场根据不同资产的风险与收益决定其具有不同的交换价格。因此,市价是所有市场参与者充分考虑了某项资产或负债未来现金流量及其不确定性风险之后所形成的共识,若没有相反的证据表明所进行的交易是不公正的或非出于自愿的,市场交易价格即为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在某些情况下,会计主体的管理层或内部人员具有某些资产或负债更为详细的信息,而这些信息表明市场交易价格偏离了这些资产或负债(大于或小于)真正价值,大多数学者认为不能因此而不应用市场上实际发生的交易价格,也不能因此而改变某些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价值而重新计量。如果以不同主体的主观价值判断代替市场的价值,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就难以保证;况且不同会计主体拥有的信息千差万别,难以统一标准,得出的信息缺乏可比性。? ???? 在现行的各国会计实务中,有些计量基础如成本累积值,有效清偿价值,在用价值以及特定主体价值等,其目的也在于计量资产或负债的现行价值。这些计量基础存在一个相同的特征,即都加入了非市场的评价信息,或者说,以特定主体对资产或负债的评价代替市场评价:? ???? 1.在用价值与特定主体价值是指独立主体间因具有某些相同的信息与能力而同意达成的交易价格。也就是说,这种交易价格并不是在完全市场上通过竞价形成的,而是在特定主体间达成的。例如,主体衡量一项资产的在用价值是基于主体本身对此项资产未来收益与不确定性的衡量,而不是基于外部市场对此项资产未来收益的衡量。? ????????2.有效清偿价值计量基础为某些特定资产的现值,这些资产以固定利率进行投资并期望其产生的现金流入能与某项特定的负债的现金流出相匹配。这在套期保值会计中有广泛的应用。由于外部市场将把此项资产的不确定风险考虑在内,所以将要求更高的现行价值,对于负债而言,外部市场将会考虑该主体的信用水平,所以相应负债的现值也是不同的。有效清偿价值基础排除了市场对同样资产或负债的评价,代以主体本身的评价。? ???? 3.成本累积基础意指主体期望获得某项资产或清偿某项负债的过程中所需付出的成本。例如,在以提供实物或某项服务来清偿负债的情况下,主体在计量成本累积偿付额时通常不考虑一般的管理费用、盈利以及风险报酬等。而同样在市场交易中,这些因素将被包括在交易价格之内。? ???? 特定主体的评价虽然可能含有更加丰富的信息,但是市场却始终是资产或负债的决定者。而且,以上计量基础折现利率的选择都存在较强的主观因素。例如,有人会认为资产盈利率较适用于负债的成本累积计量基础,但也有人会认为增量借款利率或内含利率较为适合,哪一种是正确的尚未达成共识。并且,考虑到无论主体的期望如何,在多数情况下,必须接受市场价格以获得资产或清偿负债。所以,对于初始确认或在重新计量时,基于市场基础的公允价值提供了最具代表性并且可靠的计量办法,能够有效地评判一项资产或负债的经济实质。? ?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也不能排除利用基于特定主体的信息与估计。有时市场并不具备估计某项资产或负债现金流所需要的信息,因此必须在合理、允当的基础上估计相关的现金流量,除非市场上存在相反的证据表明这种估计是不适当的。但如果可获得有关的数据与信息,则必须加入市场数据与信息对所作的估计进行调整。? ????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公允价值是指理智的双方在一个开放的、不受干扰的市场中,在平等、相互之间没有关联的情况下,自愿进行交换的价值。就目前而言,公允价值指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在我国推广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与现实基础? ???? 1.推广公允价值的计量有利于我国企业的资本保全。会计如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还符合实物资本维护的理论。实物资本维护的观点认为,资本是企业的实物生产能力或经营能力或取得这些能力所需的资金或资源。很明显,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耗费这些能力,同时为了进行再生产,又必须购回这些能力,只有这样简单再生产才能维护,扩大再生产才有基础。但企业耗费的生产能力如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则计量得出的金额,在物价上涨的经济环境中,将购不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企业的生产只能在萎缩的状态下进行。反过来,当企业耗费的生产能力如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此时不管是何时耗费的生产能力,一律按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则计量得出的金额,即使是在物价上涨的环境下,也可在现时情况下购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企业的实物资本得到维护,企业的生产将在正常的状态下进行。? ???? 2.推广公允价值计量符合会计的配比原则要求。目前一般认为配比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收入与成本、费用要保持时间上的配比,即某一时间的收入必须与某一时间的成本、费用相对应;另一方面则要求进行配比的收入与成本。费用之间应具有经济内容和性质上的必然因果联系,即不同收入的取得是因为发生了与之相适应的不同成本和费用,而不同成本和费用的发生是为了获得不同的收入。但我觉得仅把配比原则理解为这两方面的含义是不够的。它应有更广义的理解。它除了有前述两方面的含义以外,还应有在计量方面进行配比的含义。目前,收入和成本、费用在计量的单位方面是配比的,都是采用货币计量单位。但是在计量的属性方面却不配比,收入是按现行市价计量,成本、费用却是按历史成本计价。从以上可看出,为了使得会计核算符合配比原则就有必要在会计核算中推行公允价值计量。当然,由此类推同样可得出,推行公允市价计量也是符合会计的相关性、稳健性和一致性等会计原则要求的。? ? 3.能合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相比,能较准确地披露企业获得的现金流量,从而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转换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转换 长期股权投资在持有期间,可能因持股比例下降或上升而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或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 一、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 1.增资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 原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因追加投资导致持股比例上升,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是实施共同控制的,在自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时,应区分原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及新增长期股权投资两部分分别处理:(1)原持有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 原持有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与按照原持股比例计算确定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 ①属于通过投资作价体现的商誉部分(即原取得投资时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部分),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②属于原取得投资时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小于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一方面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另一方面应同时调整留存收益(追溯调整)。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如下图所示: (2)新增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 对于新取得的股权部分,应比较新增投资的成本与取得该部分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其中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对于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应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同时计入取得当期的营业外收入。 注意:两次投资形成的商誉或计入留存收益(或当期损益)的金额应综合考虑,以确定与整体投资相关的商誉或应计入留存收益(或当期损益)的金额。 (3)对于原取得投资后至新取得投资的交易日之间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相对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 ①属于在此之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中应享有份额的,一方面应调整长期

第34讲-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的核算

第二节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的核算 一、确认 1.金融资产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当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第二类):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1)企业管理该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既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又以出售该金融资产为目标。 (2)该金融资产的合同条款规定,在特定日期产生的现金流量,仅为对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提示1】对于收取合同现金流量的目标来说,摊余成本是最相关的计量基础,对于出售的目标来说,公允价值是最相关的计量基础。公允价值信息和摊余成本信息都有助于报告使用者决策。在第二类业务模式下,通常涉及更高频率或更大价值的出售,主体的业绩同时受到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和实现公允价值的影响,所以,在资产负债表中以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在利润表中列报摊余成本的信息,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计入损益,公允价值的总变动和计入损益的金额之间的差额在其他综合收益中列报。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提示2】在初始确认时,企业可以将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该指定一经做出,不得撤销。该指定的金融资产不需要计提减值准备。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2.金融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表明企业持有该金融资产的目的是交易性的: (1)取得相关金融资产或承担相关金融负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出售或回购。 (2)相关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初始确认时属于集中管理的可辨认金融工具组合的一部分,且有客观证据表明近期实际存在短期获利模式。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 (3)相关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属于衍生工具。但符合财务担保合同定义的衍生工具以及被指定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除外。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 二、计量 (一)初始计量 1.企业初始确认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2.交易费用的会计处理 对于第二类别的金融资产,交易费用应当计入初始确认金额。 3.应收项目的会计处理 应收项目,指购买金融资产时,买价中有时包括发行方已宣告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期尚未领取的利息。 应收项目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不计入金融资产的初始成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