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案例分析及常考点归纳

新课改案例分析及常考点归纳
新课改案例分析及常考点归纳

四、真题回顾

第一类:提问明确到新课改具体知识点

【真题一:2017年安徽中学】材料一:科技的发展让不少孩子从一出生就与互联网相伴,他们常常看到自己的父母使用手机、电脑在网上购物、交流、娱乐和学习,身边有些同学也成了“低头族”。借助网络的便利,以往难以完成的任务,一些很难克服的困难,如今只需要简单操作便可解决。有许多企业还针对孩子们的学习需要,开发出先进的学习系统和工具,进行在线教育,诸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程”、“MOOC课程”等的出现不仅为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甚至可以将课堂搬回家。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已经给新时期的学校教育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材料二:据中国教育报官方微信2016年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多,52%的教师感到教学压力增大;有30%的教师认为“教学思维仍然是传统的”,还有20%认为“教育信息化技能亟待提升”,这让自己备感压力。

问题:

(1)分析网络时代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2)在“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师如何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技巧解析】本题的命题特点是紧密联系当前互联网发展给教育教学带来的影响,考察的较灵活,且第一问已经明确指出用新课改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知识点来作答,考生在答题时首先要明确新课改的三种学习方式,把新课改提倡的三种学习方式答上,然后要结合材料分析具体是怎么体现学习方式的变化,把知识点用序列号写在前面,后面用材料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1)网络时代中学生的学习方式表现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①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得更具有主动性,由于网络媒体更加有趣,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②学生的学习更具有独立性,可以自己独立的进行学习,不再过分地依赖于教师,可以借助一些网络资源及网络学习系统及工具,诸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程”、“MOOC课程”等;

③学生的学习更具有独特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带有个人自身的个性特征,可以进行个性化的学习。

(2)在“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①教师从思想观念上主动接受新技术。“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树立互联网的教育观念,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②借助互联网成为终身学习者。“互联网+ 教育”对于教师来讲,意味着要不断与时俱进。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学习。只有不断“海纳百川”,才能“源源不断”。

③观看网络视频,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思想。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与教学有关的视频材料,教师应该利用多渠道去获取知识,参加网络研修视频学习,总结他人的教学方法、教学思想,以便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真题二:2016年安徽中学】材料一:教育是基于理念的行为,绝不是一种简单的操作行为,

教育价值观支配着每一位教育人的教育行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目标从“双基”到“三维”再到“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学校和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处理好课程、课堂、评价的关系,深入研究知识、技能、人格、文化等教育元素的育人功能,实现学科教学的本质回归。

(资料来源:《中国教师报》2016 年5 月18 日,有改动)

材料二:2016 年3 月,中国教育学会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认为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学会学习、身心健康、实践创新九个方面。该意见稿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报》2016 年5 月18 日,有改动)

材料三:上海市莘庄中学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根据《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开设了基于DIY学园的综合实践课程——人文阅读、时政读报、青春放歌、新视觉素描、篮球专项训练、劳技创意制作,分层、分类实施,促进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进而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处理,让学生在学习中深入体验,为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奠定基础。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报》2016 年3 月23 日,有改动)

问题:

(1)结合核心素养,谈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

(2)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3)核心素养的提出,对于学生的发展有何作用。

【技巧解析】本题是以当前教育教学领域的热门作为出题的材料,提问也聚焦到课程目标改革,但第二问的提问具有迷惑性,其实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就是新课改培养目标在六个方面的转变,这就提醒考生在审题时候要认真,能找到真正需要答的点。

【参考答案】

(1)材料二中明确提出核心素养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学会学习、身心健康、实践创新九个方面。这一内容完全符合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该培养目标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强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如材料一所说,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处理好课程、课堂、评价的关系,深入研究知识、技能、人格、文化等教育元素的育人功能,实现学科教学的本质回归。因此,具体措施主要涉及课程和评价的改革两个方面。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第二,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繁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第三,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第四,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第五,改变课程评价过程强调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第六,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正如材料三中上海市莘庄中学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开设综合实践课程。一方面,发挥了校本课程的优势;另一方面,从学生出发,贯穿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3)核心素养的提出完全符合新时代的背景,也符合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内容,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第一,能够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第二,有利于学生学习并掌握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相联系的内容,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第三,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为核心素养关注的不仅是学业,还包括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发展情况。

第四,教学注重实践创新能力的发展,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真题三:2017年安徽小学】王老师是一名新教师,一年班主任带下来,他觉得班上同学都有进步,坐不住的小A听课专注了,上课不敢发言的小B回答老师提问一套一套的,说话老带脏字的小C还成了班级的文明标兵……但还有一些同学存在各方面的问题,如不遵守纪律、对班级关心不够、学习成绩不理想等。

问题:

(1)如何看待发展中的学生。

(2)王老师要对全班每个学生写一份有特色的操行评定,请你给一些建议。

【技巧解析】该题命题特点是呈现符合新课改理念的某位老师的教学行为,有两小问,第一问考查的点是新课改学生观,第二问考查的是班主任工作内容。这两问的提问还是较明确的,相对而言较容易,考生需注意一点:问题是如何看待发展中的学生,而不是王老师做法提现了哪些学生观,所以学生观的知识点都需答上。

【参考答案】

(1)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就要求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客观的看待发展中的学生。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③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2)王老师要撰写有特色的操行评语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操行评语要实事求是,抓住主要问题,有针对性,能反映学生思想品德的全面表现和发展趋向;

②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适当指出他们的主要缺点,指明努力方向,不可罗列现象,主次不分;

③文字要简明、具体、贴切,使人一看就明白,能够接受,切忌空洞、抽象、一般化,严防用词不当,伤害学生情感,造成家长误解。

总之,评语要有意义,使学生看后既有所触动,感到自己不足,又能看到自己的优点和希望,振奋起来,努力向上。

第二类:提问只聚焦到新课改

【真题四:2013年江西】小明是班长,班主任要求他放学后“留意”那些常去网吧同学的去向,并及时报告老师。后来,发展到上课有哪些人玩手机,做作业有哪些人抄袭之类的事,都要他暗中“监视”定期汇报。一段时间下来,班主任老师“无事不晓”,同学们个个“心中忐忑”。于是小明渐渐被同学们疏远了,他开始感到孤立、孤独;而自从发现小明是老师的“眼线”之后,连最要好的朋友也离他而去,小明内心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

问题:请你结合新课程的相关理念,对此案例进行分析。

【技巧解析】该题的命题特点是给考生呈现一个负面的材料,且提问较模糊,这要求考生在阅读材料时要找到该教师哪些行为不符合新课改的具体哪个知识点,然后按照总分总的答题思路进行作答,即先对这个老师的行为进行评价,然后分点把新课改知识点写在前面,后面联系材料进行分析,最后再进行总结。

【参考答案】

材料中教师的行为是欠妥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新课程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材料中,班主任为了掌控学生动向,按照自己的要求让小明“监视”同学们,而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去了解学生,没有尊重学生的想法和实际情况,否认了学生作为独立意义的人存在,不仅让其他学生“心中忐忑”,在班级内造成了负面的影响,而且让小明陷入矛盾的困境。

(2)新课程的教师观强调,教师要做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材料中,班主任让小明去“监视”同学,做“眼线”,同学们之间互相猜忌,不利于学生的人格和心理健康发展。

(3)新课程的教师观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材料中,班主任对自己让小明做“眼线”去“监视”同

学们的动向的错误教育教学行为没有及时地进行反思,导致了小明最后因没有朋友而感到迷茫。

(4)新课程教师观强调对待学生关系上应尊重和赞赏。信任和尊重学生是教学的前提。材料中,教师让小明去“监视”同学实为一种对学生们的不

信任、不尊重,丧失了教育学生的前提。

综上所述,该班主任的行为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是不恰当的。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意义,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积极进行自我反思,尊重和赞赏学生,才能有力地贯彻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真题五:2013年江苏徐州】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听蚂蚁唱歌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

问题:请你结合新课程的有关理念,谈谈现代教师应该具有的学生观。

【技巧解析】该题的命题特点是给考生呈现一个教师对话活动的材料,这要求考生在阅读材料时要紧扣问题中的学生观,找到该教师哪些行为或语言不符合新课改的学生观,然后按照总分总的答题思路进行作答,即先对这个老师的行为进行评价,然后分点把学生观写在前面,后面联系材料进行分析,最后再进行总结。

【参考答案】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要求我们尊重、关心、牵挂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案例中,教师不仅没有鼓励学生的新奇想法,反而斥责学生并遏制了学生们天真的情感,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应具备的学生观包括:

第一,学生是发展的人。案例中的学生在低年龄阶段有符合其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学生会认为蚂蚁真的会唱歌,教师也应当学会利用这种规律,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做法。

第二,学生是独特的人。案例中的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使每一个学生在其喜爱、擅长的领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全面展示其个性。教师不能扼杀学生的兴趣。

第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其探索外部事物的过程中会充分凸显,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切勿像案例中的教师一样,盲目地用教师权威压制学生的独立人格。

综上所述,现代教师应当把学生看作是发展中的人、独特的人以及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秉承“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改理念去对待学生。

第三类:提问没明确指出用新课改知识点

【真题六:2011年江西】下面是两位年轻教师关于教学的对话,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小李、小张都是刚工作一年的初一语文老师,两人工作很努力,但也存在很多困惑。小李对小张说:“为了上好课,我学习了很多关于新课改的知识,意识到教学中要关注学生,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我特别注意调动课堂气氛,我的课以学生发言、表演为主,上得很热闹。上周公开课学生个个都很开心,可听课的老教师们都说我的课没有语文味,缺乏深度,只注重形式。难道一堂课热热闹闹的不好吗?”小张说:“为了上好课,我也没少花功夫。我专门买了特级教师教学录像,悉心模仿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上课时几乎就是把录像中教师的教学复制到我的课堂上。可为什么同样的上课方式,我的课效果就不好呢?”

问题:你是否赞成小李的教学观?结合教育理论相关知识分析。

【技巧解析】该题呈现的是两位年轻教师的一段对话,且问题中没有明确用新课改的知识进行作答,而是运用教育理论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这道题需要考生能读懂材料,从材料中找到与教育理论相关的点进行作答,遇到对该教师的做法进行评价或是否赞成教师的做法这类题,答题思路是总分总三步走,先表态,其次结合材料分点论述,最后总结。

【参考答案】

结合材料,我不赞同小李的教学观。小李虽然学习了很多关于新课改的相关知识,注重了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却忽略了两点:一是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二是上好一堂课仅注重气氛热烈是不够的。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相统一的。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去学,学生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指导作用。我们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案例中小李只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发言、表演为主,没有让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发挥,片面追求课堂热闹的气氛,这样的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教师主导作用丧失,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受到了他们自身水平的限制,就会使他们的认知水平在原有的层次上停滞不前。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如果课堂缺乏教师有效的组织管理,必然会导致课堂的失控和低效。

(2)上好一堂课除了要注重课堂气氛,还要求做到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确一堂课的任务和重难点,使学生巩固每节课学到的知识。案例中小李虽然特别注意调动课堂气氛,整堂课以学生发言、表演为主,上得很热闹,但是作秀的成分太多了,学生只沉醉在课堂表面的热闹上,没有真正认识到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和所要掌握的知识目标,再加上本堂课缺乏教师的适当引导和合理教学方法的采用,使得本堂课缺乏深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较难达到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既要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同时,要想上好一节课,要想做一个好教师,需要注重的不是某一个步骤,而是每一步都需要踏踏实实准备。

【真题七:2016年江苏徐州】李老师锐意改革,在作业布置上推出了“作业超市”的做法,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允许学生根据个人情况选做作业,一改所有学生做同一道题的现象。

问题:请你评价一下李老师的做法。

【技巧解析】本题和上一题考查方式类似,没有明确要用哪个知识点进行作答,这对考生来说难度较大,遇到这类题目就要求考生善于在材料中发掘知识点,根据关键词或句找到答题点,如:题干中“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则体现新课改的教师是学

生学习的主体,老师是促进者和引导者,又比如:“学生根据个人情况选做作业”,则体现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个性特点进行教学。那该类评价老师的做法答题思路也是总分总三步走,先表态,其次结合材料分点论述,注意且不可为了凑字数把一些没体现的知识点答上,要把主要的知识点写在最前面,最后进行总结。

【参考答案】

李老师的做法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体现了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但完全放开让学生自行选做作业,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首先,李老师的做法有利于发挥学生课堂的主体性作用。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新课改提出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的教学情境中发挥自主学习、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和具体操作等都应尽量由学生自己来完成,题干中李老师的“作业超市”就充分体现了让学生通过自主

学习和探究学习来巩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其次,李老师的做法重视了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是存在差异性的,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因而设计问题、布置作业时都要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进取精神。特别对于后进生在学习上的障碍,教师要千方百计地积极引导,帮助他们度过难关。材料中李老师的“作业超市”可以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允许学生根据个人情况选做作业,体现了李老师对于教学中学生个体差异性的重视。

但是,作为学校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引导和促进作用。学生需要要完成课堂教学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做到:(1)内容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2)分量适宜,难易适度。(3)规定完成时间。所以,题干中李老师在设置“作业超市”让学生自主选择的同时,还是应当为学生布置一些基础性必做的题目,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013年真题)小伟上课经常找人说话,做小动作,干扰课堂秩序,也不做作业。这天上班主任的课,老毛病又犯了,班主任非常生气,厉声对小伟说:“你的课别上了,把家长叫来。什么时候来了,什么时候上课”。说完把他推出教室,关上了教室的门。小伟不敢回家,只好在教室外站着。这时正好校长路过,问清缘由后,把小伟送回了教室。事后校长把老师找去办公室,提出了批评。

请你运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义务教育法的理论知识作出分析:校长的处理对不对?班主任老师和小伟同学应该怎么做?

答案要点:

(一)校长的做法是对的,值得肯定。

1.从教育学的角度讲:

(1)班主任的做法侵犯了学生受教育权和人格尊严权;

(2)从学生的本质属性讲,班主任没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教师的常规角色行为看,教师应是学生“父母的替代者”(要关爱学生)

(4)教师劳动特点中的“教师劳动方式的示范性”中,班主任对学生的简单、粗暴、野蛮处理,对学生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2.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尤其强调强调“尊重的需要”。小伟上课经常“做小动作”,主要是想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渴望得到同学的认可。但是班主任无视学生的需要,而且将小伟“推出教室”,使其自尊受到伤害。人本主义心理学还强调情感型师生关系。此案例中的师生关系是专断型的,毫无情感而言,也是不对的。校长将学生送回教室的举措是对的。

3.《义务教育法》的角度讲:

义务教育法的第二十九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案例中班主任违反了此条规定。因此校长的做法是正确的。

(二)班主任老师和小伟应该如下做:

(1)班主任要尊重学生小伟,满足其渴望受到尊重的心情,多给小伟机会,使其尊严受到保护,而不是一味将其“推出教室”。与此同时,班主任还要懂得教育法律法规,加强自身的法律修养,做到依法执教。最后,班主任要采用多种方法对小伟进行教育,比方说理教育法、奖惩法、契约法等方法,力争使其行为好转。

(2)小伟是受教育者,要切实履行自己的义务,要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同时,小伟亦要珍惜自身所拥有的受教育权。一、教育学案例分析常考知识点

教育学:

1.学生:

(1)学生权利:人身权和受教育权

(2)身心发展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

(3)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

2.教师:

(1)教师素养:思想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心理素养、身体素养

(2)教师专业发展:专业素养、教育专业素养

(3)教师职业道德: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3.新课程改革:

(1)学生观

(2)教师观

(3)教学观

(4)师生关系

(5)教育评价观

4.教学:

(1)教学规律

(2)教学原则

(3)教学方法

(4)一堂好课的标准

5.德育:

(1)德育规律

(2)德育原则

(3)德育途径

(4)德育方法

6.班主任:

(1)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2)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3)班集体的形成和培养

(4)班级管理模式

二、心理学案例分析常考知识点

1.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感知运动阶段(物体恒存)、前运算阶段(自我中心、单向思维)、具体运算阶段(去自我、多向思维)、形式运算阶段(抽象思维)。

2.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学习动机的培养: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

(2)学习动机的激发: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3.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

4.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

(1)一般过程:依从、认同、内化;

(2)一般条件:①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②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5.教学评价分类:

(1)根据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准备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2)根据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常模参照评价、标准参照评价;

(3)根据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正式评价、非正式评价

6.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的实验研究: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

7.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微格教学、专门训练、反思教学经验。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作业 学校:姓名: 一、填空题。 1、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涉及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自我负责任精神)、(意志力)、(对数学的价值意识)、(实事求是的态度)等诸多方面。 2、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的概念。它倡导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3、教学设计的书写格式有多种,概括起来分为(文字式)、(表格式)、(程序式)三大类。 4、教学方法是(指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总结,)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的总称。 5、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 6、“以问题探究为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指:问题探究法与发现法基本相同,它不呈现学习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对一定材料的实验、尝试、推测、思考,去发现和探索某些事物之间的关系、规律。 7、《标准》中的四个目标大致可分为两个领域:(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其中,(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属于认知

领域。 8、教学设计的一般的结构是:(概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9、所谓问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须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关键、重要之点。)10、教学案例形成的几个步骤一般如下: (1)确定教学任务的思考力水平与要求; (2)课堂观察并实录教学过程; (3)教师、学生的课后调查; (4)分析教学的基本特点及与思考力水平要求的比较; (5)撰写教学案例。 11、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视不同班级情况而定。有的班级学生思维相当活跃,可考虑采用(引导发现法);有的阅读课本习惯较强,也可适当采用(自学辅导法)。 12、问题生成的途径有四个方面:其一,(教学内容即问题);其二,(教师提供问题);其三,(学生提出问题);其四,(课堂上随机生成的问题)。 二、辨别题(对的打√,错的打×,并加以分析或改正)。 1、情感、态度目标与其他目标的实现是一种“渗透”、“融合”的关系。(√) 2、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是课程资源,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师生间的交流启发,乃至学生在课堂出现的错误也是有效的课程

语文新课改案例分析

新课改:语文案例分析 1、[案例]“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 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孩子说出了原因。“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 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 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是课堂民主的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 2、[案例]“不是果敢,是残忍。” 一个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原本课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意见。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 问题:请对这位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 当学生的观点与课本、教师有不同之处时,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采取让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或辨别,达到意见的统一,或者并不统一意见,留着悬念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讨。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惟课本是准、惟教参是准的传统教学观念,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行为的转变。 3、[案例]“黄山为什么不在五岳之列?” 一位教师在教学《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产生了质疑:“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这位教师并不作正面解答,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题(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去查询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 问题:这种家庭作业布置,体现了新课程的哪些理念? 改变了传统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把问题留给了学生,能够促进学生探索性学习的形成。 4、[案例]“老师,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 一位一年级的教师上完《要下雨了》一课之后,设计了两项作业供学生选择完成:(1)请你回家后把今天和小白兔一起碰到的趣事讲给你最喜欢的人听。(2)你还想知道下雨前其它动物的表现吗?回家叫爸爸妈妈告诉你。第二天,学生就围住她汇报作业的情况。到后来,孩子们说:“老师您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 问题:请分析一下这种现象。 我们按课改的理念和要求,重新认识作业的意义,并赋予作业新的意义和价值,充分体现作业的愉悦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科学性。 5、 [案例]“坐下”三例 同是学生被教师的课堂提问难住,甲、乙、丙三位老师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 教师甲:(语气很重,冲着该生)整天上课开小差,结果怎样?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能回答,太笨了!坐下! 教师乙:(生气,但不表现出来)坐下。谁来帮他? 教师丙:(微笑、和蔼地)别急,回忆一下,我们昨天学过的内容,当时你听得很认真。想想,昨天××同学是怎样回答的? 学生:(思索片刻,说出了与问题答案相关的一句话。) 教师丙:(很兴奋)对呀!看来,你是很棒的! 学生:(体面地坐下,并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中小学美术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中小学美术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题 1、美术的分类一般绘画、工艺美术、雕塑、建筑等 2、中国画用墨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焦墨法、蘸墨法。 3、课堂教学是教师提高和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主要阵地,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已成为美术课程改革的主流,谈谈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标准有教学目标多元、教学容丰厚、教材处理变式、教学问题优化、教学活动有效、教学流程清晰、教学姿态平等、教学评价恰当、教学方法多样、媒体运用恰当。 4、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三杰”是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 5、人言“墨分五彩”,墨色:焦、浓、重、淡、清五个浓淡色阶。 6、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来划分学习领域。因此,新课标划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第二部分简答题 1、什么是美术教育?

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什么是素描? 素描一般是指单色绘画形式。(工具多采用钱币、木炭、钢笔、毛笔等。)运用单一的颜色通过明暗调子、线条来表现物体的特征、神态、形体、结构、运动、空间、调子、明暗、层次、主次、虚实、质感、量感、色彩感等。这种绘画称为素描。 3、什么是案例? 案例是指具有典型性的具体事例,通过它们能印证某种理念或提示某种方法。 4、什么是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学习的在品质而言,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它包括自主监控、自主指导、自主强化三个过程。美术课最容易接近自主学习。 5、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学会教学设计的反思,而反思首先是能发现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哪些途径去发现问题? 要点:⑴检视教学设计后的教案与教学实际的差距,如问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发现了预料之外的问题?是否利用这些问题作为教学资源了?下课后有哪些方面比较满意或有什么困惑与遗憾?。⑵请自己的同事进课堂观察自己的教学,然后听取教学设计的问题。⑶用录像的手段全程记录自己的教学,分析教

教师职称考试新课程案例分析题二

教师职称考试新课程案例分析题二

第一套 教师职称考试新课程案例分析 11、[案例]广播操比赛 为推广新的广播操,某校决定举行广播操比赛,有人选择某年级四个班针对广播操比赛全过程的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四个班主任在动员,训练中对学生的教育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比赛结束成绩公布之后。 某(1)班(冠军):同学们,经过全班同学的努力,我们班荣获了四个班级广播操比赛的冠军,老师祝贺你们,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某(2)班(第三名):老师不打算对这件事进行评价。 某(3)班(第四名):同学们,这次广播操比赛,很多同学都尽力了,但还有一些方面做得不太好,因而成绩不太理想,失败不可怕,只要同学们总结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将成功的经验用之于今后的活动中去,改进这次比赛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我想我们一定能够成功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这次比赛同学们成功的方面和失败的教训…… 某(4)班(第二名):这次比赛由于有的同学不

努力,我们班没能获得冠军,老师很失望。 问题:请你根据四位老师不同的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 举行比赛,肯定有一个班是冠军,至于是哪个班级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师不能把这次比赛与整体教育割裂开来,认为纯粹是一次机遇。从动员比赛到结束的过程中的教育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获胜后怎么教育?失败后怎么教育? 12、[案例]会了,能够“不听’ 单元检测后,照例是一节讲评课。上课不到十分钟,王谨同学又在翻来覆去弄卷,我用严厉的目光看着她,她稍有收敛。过了一会她又在下面翻找着什么,我只得来一个“杀一儆百”了。“王谨”我大声喝道:“你在干什么?” 她脸陡的涨红了,旋即一梗脖子:“我不想听!”我听了气不一打处来,“你┉┉”竟一时语塞,但考虑到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于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竭力平复自己内心的愤懑。 “你,既然不想听,那就请到我的办公室去休息吧!”我故作轻松的说。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制订规划。组织教育活动的规则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简洁越好。 2、教学目标一般包括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三层次。 3、所谓异质小组,表现为小组成员在性格、成绩、、能力、家庭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和互补性。 4、小组合作学习不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合作意识。 5、科学探究的可操作性原则是指:所选择的问题要具有可操作性,即选择问题要适合自己的实际,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解决。 6、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期望达到的结果 和标准。 7、教学策略是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方案。 8、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9、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要强调让学生充分经历、体验探究的过程? 答:探究过程本身不仅可以使儿童的思维受到最好的锻炼,有利于学生解决解决能力的培养,而且是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培养的主要途径。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挫折与失败、曲折与迂回、成功与兴奋,这其中的许多感受和体验是他们理解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精神的意义与价值的基础。而且也只有这样的亲历过程,儿童才能真情地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价值之美。

2、教师指导下的科学探究应该把重点放在哪些方面? 答:(1)通过探究满足学生求知欲; (2)通过探究获得关于身边世界的理解; (3)通过探究培养科学思维能力,锻炼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初步习得科学方法; (4)逐步获得对科学探究本身及科学本质的理解。 3、有结构的材料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有哪些作用? 答:(1)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求知欲望。 (2)有利于帮助学生在科学实践和探究活动过程中建构认识,学习和掌握知识,形成科学概念。 (3)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教材中的知识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4)有利于帮助学生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学习和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养生实践能力。 (5)有助于培养学生善于搜集资料、获得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6)有利于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7)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和共同责任感,有利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形成。 4、小组合作学习有哪几个方面的特点? 答:(1)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 (2)小组成员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 (3)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 (4)有效地解决组内的认知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加工; (5)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从而来解决问题,理解知识。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一)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一) 内容:选修3-1第三章《磁现象和磁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材分析 磁现象和磁场是新教材中磁场章节的第一节课,从整个章节的知识安排来看,本节是此章的知识预备阶段,是本章后期学习的基础,是让学生建立学习磁知识兴趣的第一课,也是让学生建立电磁相互联系这一观点很重要的一节课,为以后学习电磁感应等知识提供铺垫。整节课主要侧重要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磁现象的了解如我国古代在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生活中熟悉的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太阳、月亮等),故本节课首先应通过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电流磁效应现象和磁场对通电导线作用的教育是学生树立起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观点的重要教学点,是学生在以后学习物理、研究物理问题中应有的一种思想和观点。 学生分析 磁场的基本知识在初中学习中已经有所接触,学生在生活中对磁现象的了解也有一定的基础。但磁之间的相互作用毕竟是抽象的,并且大部分学生可能知道电与磁的联系,但没有用一种普遍联系的观点去看电与磁的关系,也没有一种自主的能力去用物理的思想推理实验现象和理论的联系。学生对磁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比较感兴趣的,故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能了解地磁场、太阳的磁场和自然界的一些现象的联系(如黑子、极光等),满足学生渴望获取新知识的需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磁现象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2、通过实验了解磁与磁、磁与电的相互作用,掌握电流磁效应现象。使学生具有普遍联系事物的能力,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3、通过直观的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熟悉了解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及与之有关的自然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参与课前的准备工作,收集课外的各种磁有关的现象和应用。 2、在电流磁效应现象的教育中,本节课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还原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强调学生自主参与。 3、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归纳,采用老师与学生双向交流感知现象下的物理规律的普遍联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现象的教育中,要让学生知道奥斯特的伟大在于揭示电和磁的联系,打开了科学中一个黑暗领域的大门。也让学生懂得看似简单的物理现象在它发现的最初过程中是如何的艰难。 2、通过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树立起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观点。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对磁的应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3、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产生积极情感。 重点难点 电流磁效应的研究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设计思想 1、这是磁场章节的第一节课,教学过程应重在显示学生对磁这一知识的了解和对磁知识的生活的体验。为此,本节课采用以问题为主线、实验为基础的教学策略。问题情景的创设,是思维的启动点和切入口,而实验是物理研究的理论支持。 2、电流磁效应的研究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设计中可让学生自己讨论研究的思想,在这基础上再提出奥斯特的实验及其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然后自然得过渡到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上来。 3、在天体磁场的教学中,本设计注意用多媒体手段,将大量的图片、影象资料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对地磁的应用及其它天体磁场的认识,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调查、准备 教师提出问题:1、你对生活中有关磁的现象和应用了解多少,能否举出你所熟悉的一些现象和应用呢? 任务:在课前请同学通过网络去获知磁有关的知识 二、实验演示,引入新课 1、利用磁钢堆硬币积木。

开花和结果教学案例分析-新课标

教学案例分析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花的基本结构,说出花各部分的功能 2、懂得传粉和受精的过程和意义 3、说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能力目标: 1、尝试用放大镜观察花的结构 2、模拟人工传粉方式 情感目标: 1、体验植物从开花、传粉、受精到果实种子的形成过程 2、关注身边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 教学重点: 1、花的结构 2、传粉方式 3、受精的本质 4、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教学难点: 1、认识花的结构 2、理解精子和卵细胞在胚珠中结合成受精卵

3、懂得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习法 教学手段:实验观察花、果实及种子,多媒体动画显示花粉管萌发及精子与卵细胞结合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围绕观察花的结构、模拟传粉及收集资料开展教学活动,形成初步的概念。 第二课时:在观察活动的基础上,立足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使开花、传粉、受精和结果等知识有机统一,形成正确的概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四人一组,每组一个放大镜,一支毛笔,一套记录用具,两个小纸袋。分工合作,一人负责保管一件物品。上课铃响后,在校内的梅树前集中。 引入课题情境(15min):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又要在校园里上一节生物课了。很多同学在刚刚入学时,都会感叹校园的美丽,在周记中仔细描绘校园中的花草树木。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多次来到校园里,把校园中活生生的植物和动物作为学习的最好教材。那么,是哪些生物把我们再次吸引到校园里呢?今天的校园生物和过去的生物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观察环境进入学习活动 学生:向校园四周观看,力图回答问题。议论。学生:这节生物课应该学习“开花和结果”,而现在我们围绕在梅花前,一定是梅花开花把我们吸引过来的。 学生:刚进中学时是9月,那时的植物枝繁叶茂,有许多菊花。

新课程案例分析题

教师招聘考试新课程案例类试题大全(一) 1、[案例]"老师,我能不用书中得原话吗?" 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得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得原话吗?”老师与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得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孩子说出了原因。"您得意见很好,用自己得话来表演吧."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得头.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 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得做法。 [参考答案] 师生平等关系得形成就是课堂民主得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得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得帮助者与学习得伙伴.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得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与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与谐得课堂氛围逐步形成 2、[案例]"不就是果敢,就是残忍。" 一个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秋天猎人猎熊得果敢,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纳猎人果敢得特点,而就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得行为就是违法行为。原本课文中这一段就是歌颂猎人得,学生却痛斥猎人得猎熊行为,这就是教师所始料不及得。可喜得就是,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得面提出不同得观点而气恼或逃避,而就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意见。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得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得观点。问题:请对这位教师得行为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当学生得观点与课本、教师有不同之处时,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定学生得答案,而就是采取让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或辨别,达到意见得统一,或者并不统一意见,留着悬念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讨.这样得教学方式打破了惟课本就是准、惟教参就是准得传统教学观念,体现了真正意义上得教学行为得转变. 3、[案例]"黄山为什么不在五岳之列?" 一位教师在教学《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得诗句”五岳归来不瞧山,黄山归来不瞧岳”产生了质疑:"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这位教师并不作正面解答,在学生争议未果得情况下,留下问题(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去查询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 问题:这种家庭作业布置,体现了新课程得哪些理念? [参考答案]改变了传统布置家庭作业得方式,把问题留给了学生,能够促进学生探索性学习得形成. 4、[案例]"老师,再给我们布置新得作业吧!” 一位一年级得教师上完《要下雨了》一课之后,设计了两项作业供学生选择完成:(1)请您回家后把今天与小白兔一起碰到得趣事讲给您最喜欢得人听.(2)您还想知道下雨前其它动物得表现吗?回家叫爸爸妈妈告诉您.第二天,学生就围住她汇报作业得情况.到后来,孩子们说:”老师您再给我们布置新得作业吧!” 问题:请分析一下这种现象。 [参考答案]我们按课改得理念与要求,重新认识作业得意义,并赋予作业新得意义与价值,充分体现作业得愉悦性、自主性、实践性与科学性. 5、、[案例]”坐下”三例 同就是学生被教师得课堂提问难住,甲、乙、丙三位老师得处理方式各不相同。 1、教师甲:(语气很重,冲着该生)整天上课开小差,结果怎样?这么简单得问题都不能回答,太笨了!坐下! 2、教师乙:(生气,但不表现出来)坐下。谁来帮她? 3、教师丙:(微笑、与蔼地)别急,回忆一下,我们昨天学过得内容,当时您听得很认真。想想,昨天××同学就是怎样回答得? 学生:(思索片刻,说出了与问题答案相关得一句话.) 教师丙:(很兴奋)对呀!瞧来,您就是很棒得!

新课改案例分析(语文)

新课改:语文案例分析 1、[案例]?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 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孩子说出了原因。?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 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 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是课堂民主的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 2、[案例]?不是果敢,是残忍。? 一个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原本课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意见。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 问题:请对这位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 当学生的观点与课本、教师有不同之处时,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采取让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或辨别,达到意见的统一,或者并不统一意见,留着悬念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讨。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惟课本是准、惟教参是准的传统教学观念,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行为的转变。 3、[案例]?黄山为什么不在五岳之列?? 一位教师在教学《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产生了质疑:?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这位教师并不作正面解答,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题(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去查询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 问题:这种家庭作业布臵,体现了新课程的哪些理念? 改变了传统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把问题留给了学生,能够促进学生探索性学习的形成。 4、[案例]?老师,再给我们布臵新的作业吧!? 一位一年级的教师上完《要下雨了》一课之后,设计了两项作业供学生选择完成:(1)请你回家后把今天和小白兔一起碰到的趣事讲给你最喜欢的人听。(2)你还想知道下雨前其它动物的表现吗?回家叫爸爸妈妈告诉你。第二天,学生就围住她汇报作业的情况。到后来,孩子们说:?老师您再给我们布臵新的作业吧!? 问题:请分析一下这种现象。 我们按课改的理念和要求,重新认识作业的意义,并赋予作业新的意义和价值,充分体现作业的愉悦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科学性。 5、 [案例]?坐下?三例 同是学生被教师的课堂提问难住,甲、乙、丙三位老师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 教师甲:(语气很重,冲着该生)整天上课开小差,结果怎样?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能回答,太笨了!坐下! 教师乙:(生气,但不表现出来)坐下。谁来帮他? 教师丙:(微笑、和蔼地)别急,回忆一下,我们昨天学过的内容,当时你听得很认真。想想,昨天××同学是怎样回答的? 学生:(思索片刻,说出了与问题答案相关的一句话。) 教师丙:(很兴奋)对呀!看来,你是很棒的! 学生:(体面地坐下,并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 问题:你赞成哪种方式? 第三种方式最好。 尊重、信任学生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就耐心点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而不能冷言冷语,甚至讽刺挖苦。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新课程改革案例分析题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新课程改革案例分析题 1.“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 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孩子说出了原因。“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 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 【参考答案】 首先,师生平等关系是课堂民主的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 其次,尊师爱生是新型师生关系的体现,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 第三,心理相容也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具体体现,教师和学生在心理上协调一致,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师生关系密切、情感融洽、平等合作。

2.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 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显然,这种认识是表浅的、不够深刻的,这容易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维”。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积极思维的表现。由此可见,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也是一种师生之间心理的相互融合。因此,广义地讲,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 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 3.广播操比赛 为推广新的广播操,某校决定举行广播操比赛,有人选择某年级四个班针对广播操比赛全过程的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四个班主任在动员,训练中对学生的教育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比赛结束成绩公布之后。 某(1)班(冠军):同学们,经过全班同学的努力,我们班荣获了四个班级广播操比赛的冠军,老师祝贺你们,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新课标下情境教学案例分析和反思

新课标下情境教学案例分析和反思〔摘要〕:情境教学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激励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新型教学模式。本文通过情境教学的一些案例,阐述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关键词〕:情境教学实例分析和反思 在新课标下,课堂教学非常强调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知识的自主建构。这个知识的建构需要教师必须要想方设法地将学生置身于一个个真实的生活情境或问题情境之中,让学生在其中进行多方面的主体性探究活动。近年来,我校正大力推行情境教学,要求教师之间要互相听课、互相学习。下面就听课当中发现的一些有价值的案例,结合自己对新课标下情境教学的理解,进行分析、探究和反思。 课堂情境一:有位教师在讲授“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时,利用媒体分别播放小提琴、萧、钢琴演奏的《梁祝》,并配以化蝶的动画。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和诗意的图画,许多学生都深受感染,个别学生还跟着旋律在小声地哼起来,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播放完毕后,教师开始用问题导入: “同学们,刚才我们听的音乐,是我国古代的一首名曲,叫??????,” 学生齐声回答:《梁祝》。 “不错,这首名曲又有哪些乐器演奏的呢,” “有小提琴、萧、钢琴”。 “同一首名曲,可以用不同的乐器来演奏,每一种乐器形态不一,特质非同,但我们都能强烈的感受到艺术的震撼力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就涉及到事物的共性与个性关系问题,那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事物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即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随后,教师就开始板书和讲授。

分析和反思:姑且不论这节课的质量如何,只是笔者留意的是,这么好的一个教学情境,教师仅仅把它放在教学的导入部分,后来再也没有提到或用到过~在导入部分进行情境创设,这是当前政治课堂比较常见的方式之一。运用预先设计的语言、幻灯、影像、音乐、图表等媒体与手段,创设或再现与政治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通过对某一特定情境氛围的渲染,以引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怀着强烈的探究欲望,为后面主干教学内容和流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往往问题是教师通过利用情境导入,达到引入教材内容的目的之后,教师又依旧恢复到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去,继续按照原来 的教材知识序列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昨天的故事还在重复,新课标的要求,就成了想说爱你并不是很容易的事。 这种单纯以创设单一情境作为教材内容的引入的做法,没有将预设的情境与教学内容完整、有机地结合,因而不可能对学生大脑中枢的兴奋点进行持续的刺激转换,也难以使其迅速对学习焦点的变化做出反应。 实际上,课堂教学不仅要以情境营造体验氛围,更要以情境激发求知欲,更要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这正如皮亚杰指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学生兴趣,刺激学生的材料,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将外部刺激内化为主体感受的心理体验过程。试想,一节课上,教师通过创设某一情境,但能不断反复利用,深入探究和升华,不断挖掘情境中的底蕴,用一个鲜活的情境讲清了一堂课要解决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点,由“一例到底”到“到底一理”,这个情境是多么的神奇和美妙,~所以作为教师,在备课时必须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此来激发其学习动机、兴趣及意志情感,促进其思维、创造能力的发挥。让情境与教材互相渗透,重叠组合,使教材的知识序列与学生的情绪序列得以互为影响,贯穿始终。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精选)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精选) 案例1: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不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 请你从该实例,评价该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 答:该老师对待提出质疑的学生,不能静下心来仔细聆听,态度恶劣,严重挫伤了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违反了“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民主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活动之中,主动地探索新知,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启发的效果处于最佳的状态。 案例2:甲小学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组建了不少兴趣活动小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乙小学四年级某数学教师教学生解算术题时,只教自己认为最好的一种方法,并要学生一步步严格按老师规定的程序去做题,违反程序的为错,用其他方法得出正确的答案也算错。 请问甲乙两校的做法谁对谁不对?为什么?试用有关的教育学理论分析。 答:甲校的做法对。因为体现了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的理论。科学的教育,要处理好注重整体教育与允许儿童个体充分展现和个人发展的独特性的关系。甲校在注重整体教育基础上没有忽视儿童个体的差异性和个体发展的特殊性,而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组建了不少兴趣活动小组,当然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乙校的做法不对。因为他违背了要尊重儿童的选择的理论。 在不违背教育基本目标和基本原则的条件下,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允许和尊重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选择性,支持每个学生按自己的特点去发展,这是实现提高国民素质这一根本性教育目标的保障。然而,乙校四年级某数学老师的做法恰恰相反,这样下去的恶果将是:学生的选择权完全被剥夺了,不仅抑制学生个性的发展,造成学生对事物认识的局限性,而且会损害学生的自信心,对以后的发展造成阻碍。 案例3:一位物理教师在课堂上问学生:“把一块铁块和一块木块放在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回答:“铁块沉下去,木块浮在水面上。”“为什么呢?”“因为铁重。”“而钢铁制的巨轮也很重,为什么却浮在水面上呢?”这一问,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开始积极地思考,之后,教师再引出“阿基米德原理”。 这一教学实例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你有什么感想? 答:(1)这一教学实例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2)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

研究论文:新课改下高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

88909 物理学论文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 析 一、“三段四步”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并通过学生各种有效学习合作,引导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探究。结合新课程改革,我校推出了“三段四步“教学模式。所谓“三段”,即自主学习、合作研学、展示训练。所谓“四步”,即目标导学、自主学习、合作助学、测评提升。自主学习是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合作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在“三段四步”教学模式中,合作学习是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性和打造高效课堂倡导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打造物理高效课堂呢?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分工 对学生来说,只有具备了合作的意识、方法、能力和习惯,才能更好地进行小组合作,前提至少包含对学习内

容的基本阅读理解;有自己的思考并带着自己的思考与同学分享、探究,避免用集体思考和声音代替个体独立自主的思考;学生有合作需求这三个方面。我校为了推进“三段四步”教学模式在各班设置了学习合作分组,分组存在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两大类型,两种分组各有利弊,同质或异质分组时间不要过长,一月一换可以取长补短,互补共生。 小组合作过程中,小组主持人、记录员、小组发言代表要有明确的具体分工。明确分工有助于落实到人。有了分工,才会有责任;有了责任,才会有担当;有了担当,才会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小组合作发言时要“弱者先说,大家补充,强者概括或总结”。 三、变平庸合作为深度参与 合作学习目标应该是促进每个学生健康、自然地成长。教师为了解决“平庸合作”,备课着力点应该放在确定哪些内容需要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哪些内容应该对话、合作。如在“平抛运动”这一节课中,平抛运动的运动规律、水平竖直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思考就能够解答相关的问题,而关于平抛运动中下落高度与射程的关系,如果让学生自主完成,有较多的学生无法单独完成,少部分同学可以自主推导出来,这个时候

2011语文课标复习资料 案例分析

七、案例分析题 (一)课标与大纲对比分析。(10分) 先阅读下面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然后谈识字、写字改革点: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提出的有关识字与写字学习的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1992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关于一、二年级识字与写字的要求是: 一年级:学会常用汉字1150个左右。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能按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记忆字形,能初步结合词语理解字义。学过的词语能正确读、写,懂得意思,大部分能在口头语言中运用,一部分能在书面语言中运用。学习音序、部首两种查字典地方法。学习独立识字。练习用铅笔写字、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正确。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培养写字兴趣。学习使用和保管写字工具。 与1992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识字与写字教学,有了较大改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首先,新课程标准在认字方面识字量有了很大的增加,并将“会认”“会写”分开要求,明确了小学低段的识字教学是多认少写,可以避免字字要求“四会”,造成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这为尽早让学生开始阅读打下了一个基础。并且提出了培养学生的认字兴趣,这在“大纲”中是没有的。 其次,在写字方面,大纲中有掌握“笔顺规则、间架结构”,“能按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记忆字形”的明确要求,在音形意三方面的学习作了具体的布置,而“新课标”中作的要求是总体性的,“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再者,新课标中提出了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这在“大纲”中是没有的。可以看出新课标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明确的要求,给学生打下了扎实的,可持续发展的识字基础。 (二)案例分析(请围绕新课标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20分) 1、一位教师执教《太阳》时,当教师引导学生学完了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内容后,安排了表演的环节。教师假扮后羿射日,当正要射下第十个太阳的时候,学生纷纷阻拦,说出“慢着!”“等一等!”“别射!”而当教师问“为什么不能射?”时,学生却哑口无言,连忙翻书,但一时难以组织好语言。 如此安排表演,你认为合适吗?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会怎么处理呢?(10分) 答: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着为老师在教学中颇费心思,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他的本意我想应该是创设这个情景让学生表述太阳的作用。但是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没有达到老师的预想的程度,课堂上出现了冷场。另外,既然已经学完了“关系密切”了,这个表演只是让学生来复述文中的内容,这种情景的意义性已经不大。我想,把这个表演安排在教学“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内容之前,这样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带着问题去探究“为什么这第十个太阳不能射?”比较合理。 2、一位教师在教学冀教版一年级下册《遥远的恐龙世界》一课前,请学生回家搜集元宵节的相关资料。下面是开始上课时的一个片断:(10分) 老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遥远的恐龙世界》,老师课前让你们收集恐龙的资料。你们收集了吗? 生(齐答):收集了。 师:请同学们展示交流搜集到的信息。谁先来。 生(一男生):老师,我收集的是三角龙的资料。 接下来,这个男生手捧着搜集来一张张的资料,读起来。刚读几句,遇到生字,读不下去了。课堂上顿时沉寂了,教师只好信手拿过来资料开始进行讲解。 问题一:你认为上课一开始老师这样处理搜集的资料可取吗?为什么? 问题二:如果让你来讲设计课前收集资料的这类型课,你会怎么处理呢? 答:问题一:你认为上课一开始老师这样处理搜集的资料可取吗?为什么? 答:明显是不合理的。资料的收集和利用在新课程中作为拓宽学习课程的一种方式,为老师和学生所欢迎,它是一种辅助的手段。但是,上述案例中,课一开始就交流,学生在没有很好地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就像是一个个被架空了的高楼,立足不稳,不能很好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是很正常的。学生收集到的资料应该让学生自己展示给大家,这个分享的过程是一种成功的体验,学生重中体会成就感,能有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位老师在学生的表述出现困难的时候应该向他提供及时地帮助和鼓励,而不能越俎代庖。像案例中的做法只能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问题二:如果让你来讲设计课前收集资料的这类型课,你会怎么处理呢? 答:我想,我会将这些资料的交流放在学生对恐龙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进行。如:除了课文上的这些知识,你还有什么可以告诉大家的吗?说说你收集到的情况吧! 我坚持学生收集的资料学生自己展示。学生展示过程中有困难的,老师提供协助,并适时地鼓励,以激发孩子们收集资料的兴趣和信心 图片以及资料除了在课堂上给学生交流的空间,还会在班级上作展示。让学生的成功体验在课后得以延续。

新课程理念和创新考试题(卷)案例分析含解析

新课程理念和创新考试题(卷)案例分析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贯穿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总纲是2001年6月颁布的(),它规划了21世纪()10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奋斗目标和宏伟蓝图. 2、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和(),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的、统一的(),而不是(),它把()和()(、同等重要的目标纬度加以阐述. 3、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包括()课程、()课程和()课程。 4、此次新课程改革的国际背景是()、()和()课程.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1、过去的教育过多地强调了()的重要性,却忽视了学生的() A生活世界B科学世界 2、()建立的评价制度是本次课程评价改革的一个全新的理念. A终结性B过程性C发展性 3、此次新课程理念里的培养目标是(),重在(),而不仅仅是()。A成人B整体的人C成才 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8分)

1、校本课程: 2、课程资源: 四、简答题(共26分) 1、新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是什么?(12分) 2、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含义是什么?(6分) 3、新课程理念里所讲到的课程资源和教材的关系是怎样的?(8分) 五、案例分析: 1、“雪化了变成什么?”一个孩子回答:“变成了春天!”这个回答是多么富有想象力,又是多么富有诗意.可居然被判为零分,因为标准答案是,“雪化了变成水”.请用新课程理念分析之.(10分) 2、《素质教育在美国》作者黄全愈的儿子黄矿岩在美国上小学二年级时就开始研究并撰写论文,黄全愈的儿子当时8岁.书中是这样描述的:一天,二年级的儿子回到家就对父母提出要求,带他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因为他正在作一个关于蓝鲸的研究.这是学校老师给布置的家庭作业.两个小时之后母子二人就从图书馆借回十几本关于蓝鲸知识的参考资料.随着儿子对那十几本书的阅读和对蓝鲸研究的深入,我和妻子也不断地从他那儿获得有关蓝鲸的知识:蓝鲸一天要吃四吨虾、蓝鲸的寿命是90——100年、蓝鲸的怀孕期是300——330天、蓝鲸的心脏像一辆汽车那么大、蓝鲸的舌头上可以同时站50——60人、蓝鲸的主血管可以任一个人爬进去.后来黄矿岩完成了他的论文:封面画着一条张牙摆尾的蓝鲸以及在蓝鲸前面一惶惶张张逃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