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

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
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

《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模拟试题答案

试卷编号:5000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2011年春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1年7月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科学实验

学前儿童科学实验,是指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和幼儿利用一些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以发现客观事物的变化及其因果联系的方法。

2.操作性游戏

操作游戏是指幼儿通过操作玩具或实物材料,并借助一定的活动规则,获得科学经验与技能。操作游戏包括分类、排序、配对等游戏。

3.科学教育材料选择的适宜性原则

适宜性原则是指资源的选择和利用要考虑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儿童为本;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资源要具有可操作性,超出学前儿童实际操作能力的资源不宜利用。

4.CIPP模式

CIPP由四个英文单词context、input、process、product的首字母组成,是1966年斯塔尔弗尔比姆所提出的教育评价模式。该模式不局限于确定目标的达成程度,而是把评价视为为决策提供信息的过程,将对背景的评价、对投入的评价、对过程的评价和对结果的评价结合考虑。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是什么?

激发学前儿童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前儿童对科学积极的情感和态度,训练学前儿童初步养成最基本的科学行为和习惯;帮助学前儿童学习探索周围世界和学科学的基本方法,初步经历一些简单的科学探索过程;帮助学前儿童获取周围世界广泛的科学经验,并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初级的科学概念。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自然生态环境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自然科学现象;科学技术教育及其对生活的影响;人体及自我保护教育。

3.材料对于学前儿童的作用有哪些?

首先,幼儿的思维方式决定了材料是实现教育、教学的主要媒介;其次,科学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材料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再次,关于认识是如何发生的理论假设赋予材料重要的价值。

4.科学区角创设应遵循哪些原则?

安全性原则;以幼儿的兴趣为中心;适合幼儿发展水平;与其他教育途径相结合;因时、因地制宜;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三、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谈谈你对学前儿童的科学的理解。

要点:儿童世界亦有科学;

学前儿童的科学不同于成人的科学,前者以动作逻辑为基础,后者以形式逻辑为基础;

学前儿童的科学是一种经验层次的科学知识;

学前儿童的科学是一个理论建构过程;

学前儿童的科学是对客观世界的独特理解。

2.结合实例说明如何明确的陈述集体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

要点:教学目标要用可观察的行为来陈述;教学目标的陈述要反映学生行为的变化,陈述学生的学习结果;教学目标陈述应有利于考虑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

四、设计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标准:恰当的活动的课题;合理的活动目标;适宜的活动材料;合理设计和规划的过程。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区域活动,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征,选择和投放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操作材料,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并引导幼儿通过主动探索、交流讨论自主建构多种科学经验。培养主动获得科学经验的能力。要达到此目的,教师在投放科技材料时要掌握一定的原则:

1.针对幼儿不同年龄特点投放材料

在投放科技操作材料时,教师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合理选择、投放材料。例如,小班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体直观为主,投放材料时要设置逼真的情境,吸引幼儿参与。同主题的操作材料,数量要多,以满足小班幼儿平行游戏的特点。中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水平,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在材料投放后,用故事的方式导入更能吸引他们。材料的数量一定要充足,以保证幼儿进行多种选择和组合。大班幼儿的探究观察能力、经验迁移能力、情绪控制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在开展区域活动时,可以直接投入操作材料,再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在观察、比较中发现问题。为了使操作材料更有效地发挥作用,让幼儿在和材料的互动中获得更多的经验,投放材料时还要注意:第一,教师根据培养目标、预设计划投放的一些操作材料,不一定能立刻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设疑、创造情景等方式,引发幼儿对材料的关注和探索。第二,教师要引导幼儿关注材料在操作和相互作用中产生的结果和发送的变化,并及时投放适宜的材料给予支持,以满足幼儿保持对探索活动的兴趣。另外,鼓励幼儿对不

同的操作材料进行重新组合,使有限的材料体现出无尽的科学价值。第三,材料并不是准备得越充分越好。教师还可以利用材料的缺乏,来设置一些问题情境,让起幼儿主动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在跟踪幼儿的探索过程时,及时给予引导和支持。

2.投放材料要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幼儿的个体发展水平不同,对材料的需求也不同,教师投放材料时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并且特别要关注两类幼儿:外向的、活泼的、探究能力比较强的幼儿,内向的、不愿交流表达的,探究能力较弱的幼儿。对于能力强的幼儿,多提供一些具有创造性、挑战性的材料,并积极鼓励他们用多种方式去组合材料,用自己的方式去改变已有的操作材料,使简单的材料发挥更大的价值。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要多观察、倾听、鼓励,随时了解幼儿的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及时为他提供所需要的材料和帮助。

3.投放的材料要多元化

为了让幼儿更好的参与操作活动,班级创设活动区域,提供的材料不仅要丰富,而且要具有多元化的探索价值,要涉及教育活动的诸多领域。如:①劳作区,又分为生活劳作、科技探索;②艺术区,又分为:手工制作、美术设计、乐器展示、才艺表演等。并根据各区域的特点,投放适宜的材料,引发幼儿产生与材料交互作用的兴趣。如:a在科技探索区,用废旧材料制作各种乐器,放到乐器展示区展示,参加打击乐表演;b可以用纸杯进行美术设计活动,然后把两个装饰好的纸杯用线连在一起,就做成了能传导声音的小电话。在区域游戏活动中,通过对

操作材料的再创造和有效组合,使幼儿的思维空间变成一个连续的整体,多元化发展的网络,进一步促进了幼儿科学素养的提升!

4.投放的材料应与教师要幼儿达到的目标一致

教师投放材料的目的在于让幼儿通过操作材料,探索事物之间的关系,实现自我成长。所以,投放的材料要与教师设定的目标相一致。如,小班幼儿要了解磁铁的基本属性,教师可以在区域内投放手上粘了磁铁的布娃娃,让幼儿用布娃娃的小手去接触各种物品,从而了解磁铁的属性。中班幼儿要感受磁铁的传导性和穿透力,教师在剪好的纸星星背面别上曲别针,再放入空的矿泉水瓶里,矿泉水瓶身上端画蛮月亮、云彩,幼儿手拿磁铁,在瓶身外吸引星星,星星在磁铁的吸引下缓缓升起。幼儿因此了解了磁铁的传导性和穿透力。

5.投放材料要注意循序渐进

幼儿的生活经验随着探究不断提高,教师在投放操作材料时要注意循序渐进,以满足幼儿不断提高的操作需求。例如,为了让幼儿掌握“平衡”的概念和实现平衡的条件等内容,我们分阶段投放材料。在自由探索阶段投放了不倒翁、独脚椅、会站的纸条、空瓶、易拉罐、纸板等,让幼儿们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什么是“平衡”;在定向探索阶段投放了大蒜瓣、牙签、圆底药盒、空胶囊、锡箔纸、饮料瓶、硬纸板、橡皮泥、废旧筷子、各种瓶盖、夹子等材料,让幼儿探索怎样让物体实现平衡。

6.用相同的材料实现不同的目标

很多材料具有不同的科学教育价值,教师要善于发现,用相同的材料达到不同的目标。例如,通过水,我们可以让幼儿玩各种谁玩具,充分体验水的特性;通过把各种食用色素溶入水中,观察水的溶解性;通过各种吸管、导管、毛线、空饮料瓶、果酱瓶等,观察虹吸现象;用塑料笔盖制作“潜水艇”观察水的压力;通过用纸张玩“睡莲花开”的游戏,观察纸的吸水性;用纸杯、保鲜膜制作“放大镜”,用风油精和彩纸制作“自动发射的快艇”,用墨汁和宣纸进行“墨汁作画”,观察不同物质的水面张力等。

中大班科学区域活动:彩色的影子

时间:2013-03-26 09:22来源:网络作者:未知点击:75次

材料准备:相同大小的矿泉水瓶3~5个、水彩笔颜料、手电筒、纸盒、白布、水制作方法:

(1)在矿泉水瓶内分别加入不同颜色的水彩笔颜料和水,搅拌均匀,制成彩色水。

(2)剪去大纸盒的上面部分,底面铺上白布,制成投影屏幕。

实验操作:

把彩色水瓶放入盒内,置于白布前,且与白布有一定的距离间隔。用手电筒照射彩色水瓶,彩色水瓶就会在纸盒内的白布上出现半透明的彩色影子。(见“彩色的影子图”)教师指导建议:

影子,发现影子的彩色,影子圈色深浅不一。

科学小知识

光可透过透明物体,由于水彩笔颜料具有半透明的特性,所以光就会穿过彩色瓶子,形成了彩色的影子。如果物体遮光性能好的话,影子应该都是黑色的。

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设计:弹性玩具

时间:2013-03-26 09:14来源:网络作者:未知点击:76次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形状或体积改变叫做形变。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叫钵弹性形变。弹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作用力,这种力叫弹力。弹簧玩具的弹簧发生弹性形变后,需要恢复原来的状态,因此弹力释放...

适合班级:小、中、大班

材料准备:各种弹簧玩具、有弹性的各种材料

制作方法:成品

实验操作:

(1)将弹簧玩具吊在空中,让幼儿用手向下拉动玩具,观察松手后有什么变化。

(2)让幼儿用大拇指往上顶长颈鹿弹簧玩具的底部,长颈鹿的腿就会像跳舞一样动起来。

(3)让幼儿操作并探索橡胶皮球、皮筋等材料的弹性。

教师指导建议:

●提醒幼儿在拉动弹簧玩具时不要过于用力,以免拉坏弹簧或伤到自己。

●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力度顶长颈鹿玩具的底部,观察长颈鹿腿弹跳的高度变化。

●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各种弹性材料,感知不同质地物体的不同弹性。

拓展与替代:

◆用弹簧或纸条自制弹性玩具。(见“弹性玩具图3”)

◆观察生活中带弹性的物品、材料,如蹦蹦床、羊角球、弹簧秤等,了解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小知识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形状或体积改变叫做形变。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叫钵弹性形变。弹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作用力,这种力叫弹力。弹簧玩具的弹簧发生弹性形变后,需要恢复原来的状态,因此弹力释放出来,带动玩具跳动。弹簧的形变与它的弹力成正比,即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形变越小,弹力越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