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针对疾病取穴

耳穴压豆针对疾病取穴
耳穴压豆针对疾病取穴

1.感冒

(1)主穴

◇肺在耳甲腔,心穴的上下方和后方,呈马蹄形区域

◇肾上腺耳屏外侧下1/2隆起平面的中点

(2)配穴

◇发热者加耳尖(耳轮顶端,将耳廓从中耳背向前反折,耳轮最高点)放血

◇伴有流鼻涕、流眼泪者加风溪(指、腕两穴内缘区域)

◇咽喉痛者加咽喉(耳屏内侧面上1/2的中点)

◇头痛者加额(对耳屏外侧面前下方下缘中点)、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

2.咳嗽

(1)主穴

◇肺◇气管在耳甲腔内,外耳道口和心穴之间◇肾上腺◇屏尖对耳屏外侧上1/2隆起平面的终点◇交感

(2)配穴

◇喘息气促者加肾◇痰多者加脾胸闷者加心、胸椎◇发热者加耳尖(耳轮顶端,将耳廓从中耳背向前反折,耳轮最高点)放血

3.哮喘

(1)主穴

◇肺◇气管◇肾上腺◇交感

(2)配穴

◇喘息气促者加肾◇痰多者加脾◇胸闷者加神门、胸(对而轮上1/5)◇发热者加耳尖放血。

4.肺气肿

(1)主穴

◇肺◇气管◇脾◇肾

(2)配穴

◇胸闷者加心、胸椎

5.慢性支气管炎

(1)主穴

◇肺◇气管◇肾上腺◇屏尖◇交感

(2)配穴

◇喘息气促者加肾◇痰多者加脾、肾◇胸闷者加心、胸椎◇发热者加耳尖放血

6.肺炎

(1)

主穴

◇肺◇气管◇肾上腺◇交感

(2)配穴

◇喘息气促者加肾◇痰多者加脾◇胸闷者加神门、胸◇发热者加耳尖放血

7.心律失常

(1)主穴

◇心◇交感◇皮质下◇神门

配穴

◇心悸者加肾上腺◇失眠者加脾、肾◇眩晕者加枕、肝

8.失眠

(1)主穴

◇心耳甲腔中央凹陷处

◇肾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直下方的耳甲艇处

◇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

(2)配穴

◇心烦易怒者加肝(耳甲艇的后下方)◇体质虚弱者加脾(耳甲腔的后上方,胃穴和轮屏切迹连线中点)◇腰膝酸软,夜尿多着加肝◇食欲不振者加胃(耳轮脚消失处周围)

9.嗜睡

(1)主穴

◇心◇肝◇脾◇胃◇皮质下◇兴奋点对耳屏内侧底部,和枕穴相对。

(2)配穴

◇腰膝酸软、面色暗者加肾

10.胃痛

(1)主穴

◇胃◇脾◇肝◇交感

(2)配穴

◇疼痛剧烈者加皮质下、神门◇伴有呕吐者加贲门(耳轮脚下方外1/3处)

11.胃下垂

(1)主穴

◇胃◇脾

(2)配穴

◇便秘者加三焦、直肠(耳轮末端,大肠穴前方的耳轮处)◇腹泻者加大肠(耳轮脚上方内1/3)◇眩晕心悸者加神门12.呕吐

(1)主穴

◇贲门◇食道耳轮脚下方中1/3处◇胃

(2)配穴

◇胸部胀痛者加肝◇饮食不节者加脾、小肠

13.泄泻

(1)◇大肠◇小肠◇脾◇胃

(2)配穴

◇呕吐者加食道

14.便秘

(1)主穴

◇直肠耳轮末端,大肠穴前方的耳轮处

◇大肠耳轮脚上方内1/3处

◇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前下方

(2)配穴

◇口渴心烦者加肺(在耳甲腔,心穴的上下方和后方,呈马蹄形区域)◇体质虚弱者加脾(耳甲腔的后上方,胃穴和轮屏切迹连线中点)、肾(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直下方的耳甲艇处)

15.眩晕

(1)主穴

◇肾上腺◇内分泌◇皮质下◇心◇肝◇脾◇肾

(2)配穴

◇烦躁易怒者加神门◇体质虚弱者加胃

16.神经衰弱

(1)主穴

◇神门◇内分泌◇皮质下◇交感◇心◇脾◇肾

(2)配穴

◇神门◇皮质下◇交感◇心◇脾◇肾

(2)配穴

急躁易怒者加肝

18.腹痛

(1)主穴

◇内分泌◇脾◇胃◇神门

(2)配穴

◇急躁易怒者加肝◇呕吐者加食道、贲门

19.肋痛

(1)主穴

◇神门◇内分泌◇皮质下◇肝

(2)配穴

◇急躁易怒、口苦者加耳尖

20.腰痛

(1)主穴

◇神门◇交感◇腰椎对耳轮上2/5处,胸椎穴和骶椎穴之间◇肾

(2)配穴

◇急躁易怒、口苦者加肝◇妇科病引起者加内分泌、宫颈(子宫穴和盆腔穴连线的中、前1/3交接处)

21.心绞痛

(1)主穴

◇心◇小肠◇皮质下◇交感◇肾

(2)配穴

◇心悸者加神门◇疼痛剧烈者加胸(对耳轮上1/5)◇体质虚弱者加脾◇急躁易怒、口苦者加肝

22.水肿

(1)主穴

◇皮质下◇肺◇脾◇肾◇膀胱

(2)配穴

◇阳水(脸部和眼皮水肿,继则遍及全身,腰以上肿得厉害,皮肤光亮,胸闷呼吸急促)者加大肠

◇阴水(发病较缓慢,脚踝最先肿,渐即周身,腰一下肿的厉害,按之凹陷,皮肤颜色暗,小便短少)者加心、肾上腺

23.头痛

(1)主穴

◇脑干轮屏切迹正中凹陷处◇额对耳屏外侧面前下方下缘中点◇枕◇神门◇皮质下

(2)配穴

◇烦躁易怒者加肝、肾◇体质虚弱者加脾

24.偏头痛

(1)主穴

◇额◇颞对耳屏外侧面外缘中点,在枕、额之间◇肾上腺

(2)配穴

◇烦躁易怒者加肝、肾◇体质虚弱者加脾

25.高血压

(1)主穴

◇肝◇心◇降压点三角窝前上角,对耳轮上脚末端下缘◇枕◇肾上腺

(2)配穴

◇眩晕者加神门、脾◇头痛者加额◇耳鸣者加肾

◇眩晕者加枕、脾

27.糖尿病

(1)主穴

◇肺◇脾◇肾◇内分泌

(2)配穴

◇饮水多者加渴点(屏间和外鼻两穴连线的中点)

◇食量大者加饥点

◇尿多者加膀胱(肾、前列腺连线的中前1/3交接处)

28.面瘫

(1)主穴

◇面颊区5区、6区交接线周围◇肝◇眼5区中点◇口外耳道口后上1/3和耳轮脚起始连线的中点◇丘脑对耳屏内侧面中线下端

(2)配穴

◇头晕头痛者加屏尖(耳屏外侧上1/2隆起平面的中点)◇意识障碍者加额

29.癫痫

(1)主穴

◇神门◇心◇肾◇皮质下◇缘中◇枕◇胃

(2)配穴

◇痰多者加脾、大肠◇抽搐剧烈者加肝

30.痴呆症

(1)主穴

◇神门◇心◇皮质下◇肾◇额

(2)配穴

◇痰多者加脾、大肠◇烦躁者加肝

31.脂肪肝

(1)主穴

◇肝◇交感

(2)配穴

◇烦躁着加内分泌◇食欲不振者加饥点

32.贫血

(1)主穴

◇脾◇肾◇肾上腺

(2)配穴

◇体质虚弱者加肺、三焦◇食欲不振者加胃、大肠

33.中风

(1)主穴

◇皮质下◇丘脑对耳屏内侧面中线下端◇心◇肝◇肾◇神门

(2)配穴

◇体质虚弱者加肺、三焦◇食欲不振者加胃、大肠

34.中暑

(1)主穴

◇耳尖◇肾上腺◇心◇神门

(2)配穴

◇昏迷者加皮质下、脑干

◇关节不痛不肿,局部怕冷,遇寒加剧者加膀胱(肾、前列腺连线的中前1/3交接处)

◇关节红肿疼痛,局部热者加肾上腺

36.肩酸痛

(1)主穴

◇肩自上而下第四等分上方中点◇神门◇锁骨和轮屏切迹,心穴水平◇肾上腺◇皮质下◇肝◇脾

(2)配穴

◇肩部活动受限,局部怕冷,遇寒加剧,得热减轻者加膀胱

37.腰椎间盘突出症

(1)主穴

◇神门◇肾上腺◇腰椎对耳轮上2/5处,胸椎穴和骶椎穴之间◇骶椎对耳轮上1/5处◇小肠耳轮脚上方中1/3 (2)配穴

◇体质虚弱者加三焦◇食欲不振者加大肠◇易生气着急者加肝

38落枕

(1)主穴

◇颈◇颈椎◇神门◇皮质下◇肝

(2)配穴

◇颈后部疼痛为主,颈椎前屈后仰受限者加膀胱(肾、前列腺连线的中前1/3交换处)、小肠

39.骨质增生

(1)主穴

◇内分泌◇皮质下◇肝◇肾◇脾◇胃

(2)配穴

◇食欲不振者加大肠

40.脱肛

(1)主穴

◇脾◇胃◇大肠◇直肠◇肾上腺

(2)配穴

◇腰酸腰痛者加肾◇身体无力者加膀胱

41.下肢静脉曲张

(1)主穴

◇脾◇肝◇肾

(2)配穴

◇下肢疼痛者加膝关节(对耳轮上脚的中点)、膝(对耳轮上脚起始部外缘)◇急躁易怒者加内分泌

4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1)主穴

◇脾◇肝◇肾

(2)配穴

◇下肢疼痛者加腓肠肌(膝穴和趾穴之间)、膝、髋关节(对耳轮上脚起始部的中点)。

◇足部疼痛者加踝(膝穴和跟穴之间)、足心(跟穴和趾穴连线的中点)

43.痛风

(1)主穴

◇神门◇肾上腺◇皮质下◇枕

(2)配穴

◇膝关节疼痛者加膝◇踝关节疼痛者加踝(膝穴和踝穴之间)◇趾关节疼痛者加趾(对耳轮上脚的外上方)◇腕关节疼痛者加腕(自上而下第二等分上方中点)◇肘关节疼痛者加肘(自上而下第三等分上方中点)

◇月经过少者加交感◇经期紊乱者加盆腔(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的内缘)

45.痛经

(1)主穴

◇内生殖器◇内分泌◇肝◇肾◇神门

(2)配穴

◇气血虚弱者加心、肺、脾◇胸肋胀闷者加交感、皮质下◇恶心呕吐,腿软无力者加肺、胃

46.闭经

(1)主穴

◇内生殖器三角窝凹陷前缘◇卵巢屏间切迹外缘和对耳屏内侧缘之间◇缘中对耳屏外上方上缘中点◇肾

(2)配穴

◇因环境改变或精神因素引起者加肝◇因为其他的病变而引起气血衰弱者加心、脾、肝◇更年期者加心、皮质下

47带下病

(1)主穴

◇内生殖器◇盆腔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的内缘◇脾◇肾

(2)配穴

◇白带脓性恶臭,伴外阴瘙痒,小便短赤者加肝、三焦◇白带粘稠,精神疲倦者加肝◇白带清稀而量多者加内分泌48.乳腺增生

(1)主穴

◇内分泌◇肝◇脾◇缘中◇神门◇胸对耳轮上1/5处

(2)配穴

◇精神疲倦,腰膝酸软者加肾◇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者加心、三焦

49.盆腔炎

(1)主穴

◇盆腔◇肾上腺◇神门◇内生殖器

(2)配穴

◇恶心呕吐者加胃耳轮脚消失处◇月经不调者加内分泌、肾◇腰骶疼痛者加腰椎(对耳轮上2/5处,胸椎穴和骶椎穴之间)、骶椎(对耳轮上1/5处)

50.子宫脱垂

◇内生殖器◇肝◇脾◇肾◇交感

(2)配穴

◇体质虚弱者加心、、肺◇小腹坠胀者加三焦

51.缺乳

(1)主穴

◇内分泌◇皮质下◇脾◇胃◇肝◇肾

(2)配穴

◇胸肋胀痛者加胸椎(对耳轮下2/5处)

52.更年期综合症

(1)主穴

◇内分泌◇皮质下◇脾◇胃◇肝◇肾

(2)配穴

◇心慌者加心◇腿肿身肿者加三焦◇大便干者加大肠、小肠

53.小儿呕吐

(1)主穴

◇交感◇内分泌◇皮质下◇脾◇胃

◇不要让孩子吃得太饱,尤其是油腻的食物

◇吃饭后要让孩子多运动,但不要太剧烈

◇在吃饭后给孩子轻揉肚子,可以减少呕吐

54.小儿腹泻

(1)主穴

◇口外耳道口后上1/3和耳轮脚起始连线的中点◇脾◇肺◇肾上腺◇舌2区中点

(2)配穴

◇身体肿者加三焦◇吃饭不好者加胃、贲门◇流鼻涕者加外鼻(耳屏外侧面和屏尖、肾上腺呈等边三角形)(3)同上

(4)特别提示

◇经常擦流出的口水,注意力量要轻,别擦破皮肤

◇伴有流鼻涕的要注意是否是鼻部疾病

◇严重者可配额和捏脊治疗

56.小儿厌食

(1)主穴

◇内分泌◇皮质下◇脾◇胃◇肝

(2)配穴

◇大便干结者加大肠、小肠◇恶心呕吐者加贲门

(3)同上

(4)特别提示

◇加强营养,防止脾胃受伤◇想办法诱导孩子吃饭◇可以采取多食、品种多样的形式,增加孩子的食欲57.小儿遗尿

(1)主穴

◇兴奋点◇脾◇肾◇尿道

(2)配穴

◇平时小便少者加膀胱◇怕冷体弱者加皮质下

(3)同上

(4)特别提示

◇患儿每日晚餐应尽量少量饮水,少吃水果等,以减少膀胱贮尿量

◇患儿家长应鼓励、培养小儿自觉起床,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

58.小儿夜啼

(1)主穴

◇心◇神门◇丘脑◇交感

(2)配穴

◇平时容易受惊吓者加肝◇饮食不好者加脾、胃

(3)同上

(4)特别提示

◇小儿啼哭应和其他疾病引起的啼哭相鉴别,本病白天多安静,只是入夜啼哭

◇应注意防寒保暖,饮食适量

◇小儿啼哭要注意检查尿布是否浸湿,包被松紧是否适合

◇患儿尤其要注意皮肤护理(其皮肤细嫩,瘙痒、湿疹易损伤皮肤),以防感染

59.鹅口疮

(1)主穴

◇心◇口◇舌◇脾◇胃◇神门

◇注意口腔卫生,多漱口◇少吃辛辣的食物◇不要随便刮最里面的白屑

60.小儿惊风

(1)主穴

◇心◇肝◇丘脑对耳屏内侧面中线下端◇交感◇脑干轮屏切迹正中凹陷处◇神门

(2)配穴

◇食欲不振者加胃◇体弱者加皮质下

(3)同上

(4)特别提示

◇本病发作,应首先止抽筋,抽筋止后,必须查明病因

◇患儿抽筋发作时,切勿强制牵住,以免扭伤。抽筋不止或痰多的患儿,应使其侧卧,保持患儿呼吸道畅通,并且用多层消毒纱布包裹的压舌板放于患儿上下齿之间,以免咬伤舌头或发生窒息

61.近视

(1)主穴

◇心◇肝◇肾◇目1 屏间切迹前下◇目2屏间切迹后下◇皮质下

(2)配穴

◇体质虚弱者加脾、肺◇消化不良者加脾

(3)同上

(4)特别提示

◇应养成卫生用眼的习惯,或经常做眼保健操,不可过久用眼,或在强光或昏暗条件下用眼

◇病人应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充分营养

62.结膜炎

(1)主穴

◇眼5区中点◇肝◇肾◇皮质下

(2)配穴

◇头痛者加神门、额◇食欲不振者加脾、胃

(3)同上

(4)特别提示

◇注意不要接近患病的人,以防被传染

◇少吃辛辣食物

◇严重者要到医院看病

◇得病的人妖注意自己的东西,不要和别人混用

63.沙眼

(1)主穴

◇眼◇目1◇目2◇肝◇耳尖

(2)配穴

◇咽喉干燥者加肺◇红肿疼痛者加神门

(3)同上

(4)特别提示

◇不要总用手揉眼,要保持眼睛的卫生

◇经常清除眼屎和流出的粘液

◇少吃辛辣的食物和海鲜、牛、羊肉等食物

64.流泪症

(1)主穴

◇眼◇目1◇目2◇肝◇肾

(4)特别提示

◇在治疗的同时应明确诊断,针对原发病对症治疗

◇病人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眼部清洁

65.鼻炎

(1)主穴

◇内鼻耳屏内侧面下1/2的中点◇肺◇肾上腺◇内分泌

(2)配穴

◇怕冷者加屏尖(耳屏外侧上1/2隆起平面的中点)、神门◇头痛者加神门、额

(3)同上

(4)特别提示

◇应注意防寒保暖,特别在气温变化较大的时期,慎防外邪入侵

◇应注意清洁鼻腔,保持鼻腔通畅及鼻咽、口腔的卫生

◇轻轻的擤鼻涕,一次一个鼻孔。同时擤两个鼻孔,容易造成头颅内压力不平衡,影响听力

◇擤鼻涕之后的卫生纸,最好马上放入马桶中用水冲走,或者丢弃在密闭垃圾桶内,以免病菌散布

◇不要在孩子面前擤鼻涕,以免小孩子跟着学,反而造成身体伤害

66.咽炎

(1)主穴

◇咽喉耳屏内侧面上1/2的中点◇肺◇神门◇肾上腺

(2)配穴

◇咳嗽着加气管(在贰甲腔内,外耳道口和心穴之间)◇便秘者加大肠、胃

(3)同上

(4)特别提示

◇不要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多喝水◇要尽力把痰咳出来

67.扁桃体炎

(1)主穴

◇肝◇扁桃体8区中点◇咽喉◇心

(2)配穴

◇大便干燥者加大肠、小肠◇红肿疼痛者加耳尖放血

(3)同上

(4)特别提示

◇不要吃辛辣的食物◇多喝水,但不要喝太热的水◇注意躲休息,少说话

68.耳鸣、耳聋

(1)主穴

◇内分泌◇皮质下◇内耳6区中点◇神门

(2)配穴

◇烦躁易怒者加肝◇腰膝酸软者加肾

(3)同上

(4)特别提示

◇病人应注意摄取营养,当幼师出现耳鸣症状时,应加强自我保养,可结合自我按摩法。其具体方法:病人先以两手掌心按紧外耳道口,同时以四指反复敲击枕部或乳突部,继而手掌起伏,使外耳道口有规律地开合,坚持每天早晚各做数分钟

◇病人应注意营养,若患病和某些药物有关应及时停用。灸法对骨膜穿孔、肿瘤所致的器质性耳聋以及先天性耳聋效果较差

◇病人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劳逸结合、慎喜怒、避房劳,少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戒烟酒

◇牙痛伴有口渴、发热者加胃、三焦◇牙痛伴有怕冷者加肾、神门、膀胱

(3)同上

(4)特别提示

◇应避免冷、热、酸、甜等食物的刺激,以减少发作次数或减轻症状

◇病人平素应注意加强口腔卫生,如发现龋时应及时采取综合治疗

70.口腔溃疡

(1)主穴

◇肺◇心◇口◇舌

(2)配穴

◇心烦、失眠者加神门、肾◇消化不良者加脾、胃◇便秘者加大肠

(3)操作方法同上

(4)特别提示

◇不要吃刺激性、油腻的食物,多喝水,多吃水果,避免吃研磨后的食物,如面包末、土豆片,要戒烟限酒,少吃酸性食物,如柑橘、西红柿或坚果

◇要保持心情舒畅,不要生气着急

◇最好用软毛的牙刷刷牙;经常做口腔检查,请牙科医生及时治疗坏牙、修理损坏的假牙里衬

◇经常保持口腔清洁,可以用淡盐水漱口

◇观察记录哪些食物容易引发口腔溃疡,避免吃此类食物

71.痤疮

(1)主穴

◇面颊区◇肺◇胃◇大肠◇内分泌

(2)配穴

◇头晕头痛者加皮质下、额、顶◇大便干者加小肠

(3)同上

(4)特别提示

◇不要着急生气,少食辛辣、油腻之品◇局部勿滥涂抹外用药,勿用收挤压,以防感染◇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等,保持大便畅通

72.黄褐斑

(1)主穴

◇面颊区◇肺◇大肠◇内分泌◇皮质下

(2)配穴

◇急躁容易生气者加肝◇小便不好者加输尿管(肾、前列腺连线的中后1/3交接处)、膀胱(肾、前列腺连线的中前1/3交接处)◇食欲不振者加胃、脾

(3)同上

(4)特别提示

◇不要吃油腻、辛辣的食物◇不要着急生气,要保持心情愉快◇斑块一直不消除,应该到医院看病

73.皮肤瘙痒症

(1)主穴

◇脾◇肺◇心◇神门◇耳尖◇皮质下

(2)配穴

◇心烦容易生气者加肝、交感◇怕风者加风溪(指、腕两穴内缘区域)

(3)同上

(4)特别提示

◇不要吃辛辣的食物和牛肉、羊肉等食物◇不要用力抓皮肤◇如果瘙痒严重的要到医院看病

◇发热、咽喉肿痛者加肺、胃◇烦躁易怒者加肝

(3)同上

(4)特别提示

◇不要抓破水疱,防止感染◇不要吃辛辣的食物和牛肉、羊肉等食物

75.湿疹

(1)主穴

◇脾◇肺◇神门◇肾上腺

(2)配穴

◇身体沉重者加渴点◇食欲不振者加胃、饥点◇急躁容易生气者加肝

(3)同上

(4)特别提示

◇保持患处干燥,勤换衣裤,以防感染◇本病属过敏性疾病,特别注意不要吃海鲜及刺激性食物,以减少复发次数76.荨麻疹

(1)主穴

◇神门◇枕◇肾上腺◇肺◇内分泌

(2)◇容易生气者加肝、丘脑(对耳屏内侧面中线下端)◇大便干者加小肠、大肠

(3)同上

(4)特别提示

◇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药物、鱼虾、花粉等◇不要着急生气,保持大便通畅◇由寄生虫所致,应吃驱虫药

77.牛皮癣

(1)主穴

◇肺◇屏尖◇神门◇枕◇肾上腺◇心◇肝◇脾◇缘中

(2)配穴

◇大便干者加小肠、大肠◇口渴想喝水者加渴点、热穴(尾椎和腹两穴之间)

(3)同上

(4)特别提示

◇应该去除一切可能的诱因,宜进食低脂肪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不要吃海鲜和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喝酒、浓茶、咖啡等可能加重病情的饮品

◇床单被褥应保持清洁,及时清扫皮屑。并要勤换内衣

◇局部皮损外抹药物时,在每次搽前应先将鳞屑刮去,有条件时最好每天洗澡,去除鳞屑后再抹(急性进行期除外)◇不要滥用刺激性国强的外用药物,避免皮损加重

◇去除可以病因,如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等

◇如果用口服药一定要严格遵照医嘱。如以双吗啉、乙亚胺等会影响骨髓的造血功能,要每周检查1次白细胞,必要时停用,并加服升白细胞药

◇由于大量的鳞屑脱落,蛋白质损失也多,因此要注意蛋白质的摄入,除了每天的饮食外,还需增加1-2个鸡蛋,以补充失去的蛋白质

78.脱发

(1)主穴

◇肝◇肺◇肾◇内分泌◇皮质下

(2)配穴

◇腰酸腰痛者加交感、肾上腺◇口渴想喝水者加渴点、热穴

(3)同上

(4)特别提示

◇不要着急生气,保证充分睡眠和营养◇少吃刺激性食物,如辛辣、腥味食物

◇有口干想喝水者加肝、三焦◇有大便干燥者加便秘点(坐骨神经穴稍上一点,三角窝的下缘)、小肠

(3)同上

(4)特别提示

◇病人应少吃辛辣的食物,多食新鲜多汁蔬菜,减少大便秘结的次数

◇病人可用坐浴,或经常做收腹提肛动作

◇经常参加多种体育活动,如广播体操、太极拳、气功等,能够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减少一并发生的可能,对于痔疮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另一方面可以用自我按摩的方法改善肛门局部血液循环。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临睡前用手自我按摩尾骨尖的长强穴(在尾骨端下,尾骨端和肛门连线的中点),每次约5分钟,可以疏通经络,改善肛门血液循环;另一种方法是用意念,有意识地向上收缩肛门,早晚各1次,每次做30下

◇保持肛门周围清洁。因为肛门、直肠、乙状结肠是储存和排泄粪便的地方,粪便中含有许多细菌,肛门周围很容易受到这些细菌的污染,又发肛门周围汗腺、皮脂腺感染,而生疮疖、脓肿。女性阴道和肛门相邻,阴道分泌物较多,可刺激肛门皮肤,又发痔疮。因此,应经常保持肛门周围的清洁,每日温水清洗,勤换内裤,可起到预防痔疮的作用80.癃闭

(1)主穴

◇肾◇交感◇膀胱◇外生殖器◇皮质下◇尿道◇神门

(2)配穴

◇小便痛者加三焦◇血尿者加肺、盆腔

(3)同上

(4)特别提示

◇病人少饮水,戒房事

◇尿潴留病人可自我按摩,用手掌自膀胱地步向下轻轻推按,不可用力过猛,并用热水袋或热毛巾在小腹部热敷即可◇膀胱贮尿较少,病人胀病不舒服较急者,应立即就医,以便行导尿术

81.疝气

(1)主穴

◇脾◇胃◇外生殖器◇肾上腺

(2)配穴

◇腰痛腰酸者加肾◇易生气着急者加肝◇身体弱乏力者加皮质下、兴奋点

(3)同上

(4)特别提示

◇不要剧烈运动,尤其是跳动的运动◇加强营养,保持健康◇在大便和小便时不要太用力,尽量保持大便的通畅

82.尿失禁

(1)主穴

◇肺◇脾◇肾◇三焦

(2)配穴

◇腰痛剧烈者加腰椎◇身体水肿者加皮质下、膀胱◇小便少者加前列腺、康水点(肾和十二指肠的中上1/3交接处)(3)同上

(4)特别提示

◇患者减少饮水量,尤其在睡前。戒房事

◇保持排便通畅,勿憋尿,一有尿意,应马上去排尿,最好在饭前、饭后及睡前,将尿液排尽

◇戒烟限酒,肥胖者应当减肥

83.水肿

(1)主穴

◇肺◇脾◇肾◇三焦

(2)配穴

感为度。双耳交替使用

(4)特别提示

◇病人应重视饮食的调配,控制实验的摄入,少喝水。水肿消退后,可进低盐低脂饮食

◇水肿期最好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作

84.阳痿

(1)主穴

◇内生殖器三角窝凹陷前缘◇外生殖器◇肝◇肾◇内分泌◇缘中◇睾丸对耳屏内存和平喘穴相对

(2)配穴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者加肾上腺◇失眠者加神门◇精神过于紧张着加神经点(内鼻和咽喉两穴的中间)、皮质下

(3)操作方法

同上。治疗期间宜忌房事

(4)特别提示

◇注意调摄心神,对由心理因素而致病病人,要注意协调夫妇双方感情,解除思想顾虑,合理安排性生活,禁戒房劳、手淫,尽量清心修养

◇对于属继发性阳痿,如外伤截瘫、前列腺炎、糖尿病应治疗原发病

◇注意饮食调节,不吃油腻食物

85.遗精

(1)主穴

◇肾◇内分泌◇神门◇皮质下

(2)配穴

◇头晕心悸者加心◇体倦乏力者加脾

(3)同上

(4)特别提示

◇不要着急生气,注意休息,可以每晚睡前以温热水洗脚,减少房事

◇不要过度劳累,戒除不良习惯,如手淫等

◇最好进行体育锻炼,进行精神心理卫生咨询,接受性知识的指导、教育,以促进病情康复

86.早泄

(1)主穴

◇内生殖器◇外生殖器◇睾丸◇皮质下◇内分泌◇缘中

(2)配穴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者加肝、肾◇失眠者加神门

(3)同上

(4)特别提示

◇要注意协调夫妇双方感情,戒除是想顾虑,合理安排性生活,禁戒房劳、手淫,清心修养。治疗宜忌房事

◇注意饮食调节,不吃油腻食物

87.前列腺肥大

(1)主穴

◇内生殖器◇外生殖器◇膀胱◇屏尖◇神门

(2)配穴

◇喘息气促、心悸者加肾、大肠、心◇头晕、耳鸣、遗精者加肝

(3)同上

(4)特别提示

◇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睡觉前少喝水,平时可以少量多次喝水◇不要乱用药物,严重的要到医院看病

保健美容

1.耳穴按摩保健法如何操作?

上耳部的一些具有特殊功效的穴位,如:内分泌、疲劳恢复点、便秘点、降压沟、神门等,可起到改善睡眠、增进食欲、大便通畅、平稳血压的效果。长此下去,自然会神清气爽,精力充沛,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达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1)自身耳廓穴位按摩

自身耳廓穴位按摩由患者自己操作。按摩时采取坐位或立位,全身放松,两脚和肩平宽。每天清晨1次,或早晚各一次。

1)耳轮部(耳轮、耳轮脚、耳轮尾、耳轮结节)

◇耳轮位于耳廓外缘向前卷曲的部分。

◇耳轮脚位于耳轮深入至二甲内的横行凸地处。

◇耳轮尾位于耳轮向下和耳垂相接无软骨部分。

◇耳轮结节位于耳轮后上方的一个不太明显的小结节上。

◇自己可用两手拇、食二指捏拿耳轮区,做轻微揉按18-27次。

◇按摩整个耳轮边可镇静消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功能、预防肝炎、高血压等;而且耳轮脚相当于人体的消化系统,在这里按摩可用帮助消化,对便秘、腹胀、胃痛、失眠、减肥及减少皱纹等都有显著疗效。

2)对而轮(对耳轮体、对耳轮上脚、对耳轮下脚)

◇对耳轮体位于耳轮内侧和耳轮相对

◇对耳轮上脚位于对耳轮向上分叉的一支

◇对耳轮下脚位于对耳轮向下分叉的一支

◇自己可用两手的拇指、食二指捏对耳轮区,做轻微揉按18-27次。

◇对耳轮处相当于人的脊椎、下肢、臀部,在这个部位按摩可以促进躯体的血液循环,防治颈、背、腰、膝、小腿、脚跟、踝关节等酸痛,骨质增生,脱发,关节炎,坐骨神经等,并且具有疏通经络、活血止痛等功效。

3)三角窝

◇三角窝位于对耳轮上下脚之间构成的三角形凹窝

◇自己可用两手食指或中指指尖,在三角窝区域内轻点揉按19-27次

◇三角窝相当于人体的内生殖器,在这个部位按摩可以防治妇科病、男性病等,并具有安心宁神、消炎止痛等功效4)耳舟

◇耳舟位于耳轮和对耳轮之间的舟状凹沟

◇自己可用两手拇、食指捏耳舟区,轻轻做按揉18-27次

◇耳舟相当于人体的上肢,按摩耳舟可疏导经络、活血止痛,防治肩周炎、手痛、肘痛、落枕、皮肤过敏等

5)耳屏

◇耳屏位于耳廓前面呈瓣状的隆起

◇自己可用两手中、食二指指尖在耳屏处轻轻按揉。沿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按揉18次

◇耳屏内外相当于人体的鼻、咽喉、耳等,在这个部位按摩可用防治鼻、咽喉、耳等,在这个部位按我可用防治鼻、咽喉、耳朵发炎,预防感冒、鼻炎等

6)对耳屏

◇对耳屏位于耳垂上部,和耳屏相对的隆起部

◇自己可用两手拇、食二指捏对耳屏区,做轻微揉按18-27次

◇对耳屏相当于人体的头部,在这里按摩可用防治后头痛、偏头痛、前额痛、头晕、精神紧张,跟可以提神醒脑、增强记忆力

7)耳甲肢

◇耳甲腔位于耳轮脚以下的耳甲部

◇两手食指或中指尖,在这个部位轻点揉按18-27次,可以防治脚痛、心悸及咳喘等

◇耳甲腔相当于人体的心、肺,在这里按摩可以防治感冒、咳嗽、气管炎,还可以安心宁神,防治神经衰弱等

8)耳甲艇

◇耳甲艇位于耳轮脚以上的耳甲部

◇自己可用两手食指或中指指尖,在耳甲艇区轻微点揉按18-27次

◇耳垂位于耳下部没有软骨的皮垂

◇自己可用两手拇、食二指捏拿耳垂区,做轻微揉按9次;双手指放开,再按上面的方法做3-9次

◇耳垂相当于人体的面部,在这里按摩可以促进面部的血液循环、预防工作疲劳时出现的劳累、眼袋、黑眼圈、黑斑、雀斑、皱纹、扁桃腺发炎等

10)耳背区(耳背沟穴等)

◇自己可用两手拇、食二指捏拿耳背、耳腹处,做轻微揉按18-27次

◇常用于预防高血压等

11)全耳背

◇自己可用两手掌心(劳宫穴)对准耳背轻微揉按,正转、反转各18-27次

◇这种方法可以起到全身的保健作用

12)全耳腹

◇自己可用两手掌心(劳宫穴)对准耳背轻微揉按,正转、反转各18-27次

◇此种方法可用来全身保健

2)术者耳廓穴位按摩

本法主要用于治疗,有揉按法、点按法、掐按法

1)揉按法

◇让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术者用右手拇指、食指掌侧面对准穴位,揉按1-2分钟。指力由轻到重局部有热胀舒适感为宜。每次揉按1-3穴,每天或隔天1次。柑橘年龄、体质和病情,决定手法的轻重

2)点按法

◇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术者用右手食指或中指指尖,对准穴位,点按2-3分钟,指力由轻到重,直到局部有胀痛感。每次点按1-3穴,每天1-2次

3)掐按法

◇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术者右手拇指、食二指指腹对准穴位。其中食指对准耳廓背面穴位,拇指对准耳廓穴位,进行掐按,由轻到重,用力要均匀。每次掐按1-3穴,每穴掐按2-3分钟,每天1-2次

请注意揉按法用来治疗眼疾、面瘫、失眠、小儿遗尿、小儿积滞等病症。其余两种方法用来治疗疼痛病症为主。

2.简易耳穴按摩美容法如何操作?

◇双手食指、中指微微叉开,从耳垂处往上轻轻夹住耳廓,然后中等速度上下摩擦10-50次即可。

◇双手拇指、食指指腹对合于耳朵前后,力量适中,做旋转捻揉3-5下,并依次滑动,来回往复10-50次不等。

◇用拇指的指腹和食指、中指的侧面,将整个耳廓夹在其间,用柔和之力向外牵拉,向上、下及前后牵拉10余次。

◇用于面部抗皱时,将拇指。食指的指胀对合在耳穴面颊区(在耳垂上找到此穴),点、揉按50次即可。

3.耳穴减肥法常用处方有哪些?

处方1

(1)主穴

◇内分泌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0.5cm

◇丘脑对耳屏内侧面中线下端

◇卵巢屏间切迹外缘和对耳屏内侧缘之间

◇饥点肾上腺和外鼻两穴两线的中点

◇神门降压点和盆腔连线中下1/3交接处

◇胃耳轮脚消失处周围

(2)配穴

◇交感(对耳轮下脚1/3内上方处)

(3)操作方法

◇每次取4-6穴,各压药籽后,用胶布固定,每周1-2次。通过耳穴压豆的治疗,比较容易调整机体的各种代谢功能,促进脂肪的分解,达到减肥降脂的目的。压豆后能够一直胃肠的蠕动,并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从而减轻饥饿感,耳穴压豆疗法一般30天1个疗程,若对此疗法敏感的人群,1个疗程可减5KG左右。

处方2

(1)主穴

◇胃◇脾◇内分泌

(2)配穴

◇交感

◇肺◇脾◇肾◇三焦耳甲腔底部内分泌穴上方◇内分泌

(2)配穴

◇肝◇胃◇神门◇皮质下◇饥点

(3)操作方法

◇每次主穴均用,配穴可选2-3个。先将耳穴部位的皮肤用75%酒精消毒,将药籽贴压在选定的耳穴上。嘱患者每天每穴按压4-8次,每次每穴5分钟,以有微痛感为度。贴压6天为一次,休息一天后再贴压第二次,4次为1疗程。◇另外,减肥时在饮食方面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均衡摄取各种食物,避免高热量食物

◇多吃高纤维的蔬菜和水果,如苹果

◇少吃糖分高、油多和太咸的食物

◇每天喝6-8大杯(1500-2000ML)水,饭前15min和饭后2h内,不要大量喝水

◇吃饭时要尽量细嚼慢咽,定时定量。饥饿的时候补充些低热量蔬菜,如番茄、小黄瓜、西洋芹菜、海带、花菜等。◇早餐吃得好,午餐吃的饱,晚餐吃的少

4.耳穴戒烟法常用耳穴有哪些?

(1)主穴

◇肺◇口外耳道口后上1/3和耳轮脚起始处连线的中点◇神门◇交感

(2)配穴

◇喘息气促,心悸者加肾、大肠(耳轮脚上方内1/3处)、心◇痰多者加脾◇头晕、耳鸣、遗精、月经紊乱者加肝、肾

(3)操作方法

◇将耳穴用75%酒精消毒,将药籽贴压在单侧耳穴,每天定时按压3-6min,以有胀痛感为度。双耳交替使用。

5.耳穴美容法常用学位有哪些?

(1)主穴

◇面颊区 5区、6区交接线周围◇肺◇大肠◇内分泌◇胃◇耳尖

(2)配穴

◇头晕、耳鸣、月经紊乱者加肝、肾

(3)操作方法

◇患者选取座位或仰卧位,对耳穴用75%酒精消毒,选取药丸对患者耳廓学位进行敷贴,并用拇指以中等力度揉捏药丸3-5分钟,每天4-6次。

5.耳穴美容法常用的穴位有哪些?

(1)主穴

◇面颊区 5区、6区交接线的周围◇肺◇大肠◇内分泌◇胃◇耳尖

(2)配穴◇头晕、耳鸣、月经紊乱者加肝、肾

常见疾病耳穴

常见疾病耳穴取穴 感冒:肺、肾上腺 咳嗽:肺、肾上腺、气管、屏尖、交感 哮喘:肺、肾上腺、气管、交感 肺气肿:肺、气管、肾 慢支:肺、气管、肾 肺炎:肺、气管、肾上腺、交感 失眠:心、肾、脑干、皮质下、神门、枕 嗜睡:心、肝、脾、胃、皮质下 胃痛:胃、脾、肝、交感 胃下垂:胃、脾 呕吐:胃、贲门、食道 泄泻:大肠、小肠、脾、胃 便秘:直肠、大肠、皮质下 眩晕:肾上腺、内分泌、皮质下、心、肝、脾、肾 神经衰弱:神门、内分泌、皮质下、交感、心、脾、肾 健忘:神门、皮质下、交感、心、脾、肾 腹痛:内分泌、脾、胃、神门 心绞痛:心、皮质下、交感、肾 水肿:皮质下、肺、脾、肾、膀胱 头痛:脑干、额、枕、神门、皮质下 高血压:肝、心、降压点、枕、肾上腺 低血压:皮质下、神门、交感、心、肾上腺 糖尿病:肺、脾、肾、内分泌 月经不调:内生殖器、卵巢、肝、脾、肾、内分泌、缘中 痛经:内生殖器、内分泌、肝、肾、神门 带下病:内生殖器、盆腔、脾、肾 子宫脱垂:内生殖器、肝、脾、肾、交感 结膜炎:眼、肝、肾、皮质下 沙眼:眼、目1、目2、肝、耳尖 鼻炎:内鼻、肺、肾上腺、内分泌 咽炎:咽喉、肺、神门、肾上腺 扁桃体炎:肝、扁桃体、咽喉、心 耳鸣耳聋:内分泌、皮质下、内耳、神门 牙痛:垂前、屏尖、牙、面颊区 口腔溃疡:肺、心、口、舌 痤疮:面颊区、肺、胃、大肠、内分泌 湿疹:肺、脾、神门、肾上腺 荨麻疹:神门、枕、肾上腺、肺、内分泌 痔疮:直肠、大肠、皮质下、肾上腺、外生殖器 癃闭:肾、交感、膀胱、外生殖器、皮质下、尿道、神门尿失禁:肺、脾、肾、三焦 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皮质下、脾、胃、肝、肾

耳穴压豆疗法讲课讲稿

耳穴压豆疗法

为什么通过耳穴可以治疗许多疾病? 通过耳穴诊疗疾病早在2000年前《灵枢·厥病》篇就有记载;随后历代医家对耳穴治病的机理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认为耳为十二经脉气血汇聚之所。正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所言“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窍,其精阳之气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从耳廓的解剖关系来认识,耳廓神经分布十分丰富,包括了耳大神经、枕小神经、耳颞神经、迷走、舌咽面混合神经;同时论证了《黄帝内经》灵枢篇提出的“足太阳的分支到耳上角,足阳明上耳前,足少阳下耳后,分支到耳中,手太阳的分支到耳上角,手阳明别络入耳中,阴经则通过其别支合于阳经而与耳部相聚也”。均说明了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均汇聚于耳部。 根据全信息理论,认为耳为倒立的一个胎儿,内在脏腑与四肢躯干均在耳廓部有相应的对应点。通过这些对应点色与形的改变,以及局部脱屑、丘疹、结节,压痛敏感等反应,就可通过耳廓视诊来诊断内在脏腑的生理与病理变化;选择这些对应点压豆,并施以按、压、捏等外力刺激,通过神经与经络的感传效应,可调整内在脏腑与气血失调。 什么是耳穴压豆法?其主要治疗哪些疾病? 耳穴压豆法又称耳穴药压法,是使用较硬的王不留行籽、决明子等进行耳穴压贴的一种传统疗法。耳穴压豆法主要遵循耳针、中医辨证的原则,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选择一定的穴位进行组合,以调整相应脏腑经络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耳穴压豆法对于治疗以下疾病有较好疗效:各种疼痛性疾病如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坐骨神经痛等神经性疼痛;扭伤、挫伤、落枕等外伤性疼痛;各种炎症性病症如咽喉炎、扁桃体炎、腮腺炎、气管炎、肠炎、末梢神经炎等;一些功能紊乱性病症如眩晕症、神经衰弱、失眠、癔症、心律不齐、疲劳综合症、多汗症、胃肠功能紊乱、肥胖、月经不调、痛经、遗尿等;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病症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结肠炎、荨麻疹等;各种慢性病症如对腰腿痛、肩周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肢体麻木等。另外,耳穴压豆法还有保健、减肥、美容、治疗近视等功效。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耳穴压豆针对疾病取穴

1.感冒 (1)主穴 ?肺在耳甲腔,心穴的上下方和后方,呈马蹄形区域 ?肾上腺耳屏外侧下1/2隆起平面的中点 (2)配穴 ?发热者加耳尖(耳轮顶端,将耳廓从中耳背向前反折,耳轮最高点)放血 ?伴有流鼻涕、流眼泪者加风溪(指、腕两穴内缘区域) ?咽喉痛者加咽喉(耳屏内侧面上 1/2 的中点) ?头痛者加额(对耳屏外侧面前下方下缘中点)、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 2.咳嗽 (1)主穴 ?肺?气管在耳甲腔内,外耳道口与心穴之间?肾上腺?屏尖对耳屏外侧上1/2隆起平面的终点?交感 (2)配穴 ?喘息气促者加肾?痰多者加脾胸闷者加心、胸椎?发热者加耳尖(耳轮顶端,将耳廓从中耳背向前反折,耳轮最高点)放血 3.哮喘 (1)主穴 ?肺?气管?肾上腺?交感 (2)配穴 ?喘息气促者加肾?痰多者加脾?胸闷者加神门、胸(对而轮上1/5)?发热者加耳尖放血。 4. 肺气肿 (1)主穴 ?肺?气管?脾?肾 (2)配穴 ?胸闷者加心、胸椎 5. 慢性支气管炎 (1)主穴 ?肺?气管?肾上腺?屏尖?交感 (2)配穴 ?喘息气促者加肾?痰多者加脾、肾?胸闷者加心、胸椎?发热者加耳尖放血 6. 肺炎 (1) 主穴 ?肺?气管?肾上腺?交感 (2)配穴 ?喘息气促者加肾?痰多者加脾?胸闷者加神门、胸?发热者加耳尖放血 7. 心律失常 (1)主穴 ?心?交感?皮质下?神门 配穴 ?心悸者加肾上腺?失眠者加脾、肾?眩晕者加枕、肝 8. 失眠 (1)主穴 ?心耳甲腔中央凹陷处 ?肾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直下方的耳甲艇处 ?脑干轮屏切迹正中凹陷处 ?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前下方 ?神门降压点与盆腔连线中下 1/3交接处 ?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 (2)配穴 ?心烦易怒者加肝(耳甲艇的后下方)?体质虚弱者加脾(耳甲腔的后上方,胃穴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腰膝酸软,

耳穴压豆资料

常用耳穴定位 耳穴分布规律:(头面部—耳垂或附近;上肢—耳舟;下肢—对耳轮上下脚;躯干—对耳轮;胸腔脏器—耳甲腔;腹腔脏器—二甲艇;盆腔脏器—三角窝;消化道—耳轮脚周围环形排列) 一、耳甲腔部: 心:耳甲腔正中最凹陷处(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衰弱等) 内分泌: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处(生殖系统功能失调、更年期综合征、皮肤病)肺(又称肺点、结核点、肺气肿点):耳甲腔内,心上下呈马蹄形区域(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 气管:在耳甲腔内,外耳道口与心穴之间(咳喘等) 三焦:耳甲腔底部内分泌穴上方,外耳门后下,肺与内分泌区之间(便秘、腹胀、上肢外侧痛) 二、耳屏区: 上屏:耳屏外侧面上1/2处(主治糖尿病、尿崩症、口干多饮等) 下屏:耳屏外侧面下1/2处(主治多食、糖尿病,甲亢等) 屏间(又称珠顶):耳屏上部隆起的尖端(发热、牙痛) 外耳:屏上切迹前方近耳轮部(外耳道炎、中耳炎、耳鸣等) 肾上腺:在耳屏下部隆起的尖端(低血压、咳嗽、哮喘、晕厥、感冒、腮腺炎等)三、对耳屏部位: 头痛穴(主穴:神门、皮质下) 配穴:额:对耳屏外侧面前下方 颞:对耳屏外侧面的中部 枕:对耳屏外侧面的后上方 对屏间(又称平喘、腮腺):对耳屏的尖端(哮喘、腮腺炎、皮肤瘙痒等) 缘中(又称脑点、遗尿点):对屏间与轮屏切迹之间(遗尿、内耳眩晕) 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失眠、多梦、疼痛、眩晕、耳鸣) 脑干:轮屏切迹处(癫痫、中风、抽搐等) 耳垂区: 垂前(又称拔牙麻醉点。神经衰弱点):耳垂正面前中部(神经衰弱、牙痛) 内耳:耳垂正面后中部(耳鸣、内耳眩晕症,听力减退) 面颊:耳垂正面。眼与内耳之间(周围性面瘫、三叉神经痛等) 四、耳甲艇部: 膀胱:在对耳轮下脚的下缘,大肠穴直上方(淋证、癃闭、遗尿) 肾:在对耳轮下脚的下缘,小肠穴直上方(腰痛、耳鸣、神经衰弱、月经不调等)胰胆:在肝、肾穴之间,左耳为胰,右耳为胆(胰腺炎、糖尿病、胆病) 肝:胃和十二指肠的后方,在耳甲艇的后下部(主治胁痛、眩晕、更年期综合征、高血压等) 脾:肝穴的下方,耳甲腔的后上方(腹胀、腹泻、便秘、食欲不振、内耳眩晕等) 交感:对耳轮下脚的末端与耳轮内侧交界处(循环、消化系统功能失调,痛经)五、耳轮脚周围: 胃:耳轮脚消失处(胃痛、呕吐、消化不良、胃溃疡、失眠) 贲门:在耳轮脚下方外1/3处(贲门痉挛、神经性呕吐)

耳穴压豆常见病取穴

耳穴压豆常见病取穴 一.呼吸系统 1.伤风感冒:感冒穴(双)(对耳轮上缘的微前方耳轮的边缘部) ●风寒型感冒:感冒穴、肺、气管、内鼻、胃 ●风热型感冒:感冒穴、肺、内鼻、三焦 方法:每日按压3—5次,每次3分钟。 2.扁桃体炎咽炎:扁桃体、轮4—轮4 耳尖(放血)又咽喉,配穴耳背放血。 3.支气管炎:支气管、肺、角窝中、内分泌、神门、大肠,配穴枕、耳迷根、肾 4.支气管哮喘:交感、肺、气管、内分泌、对屏尖、肾上腺,配穴肾、脾、大肠 5.肺炎:肺区、胸、内分泌、肾上腺、交感 二.心血管系统 1.高血压:角窝中、交感、内分泌、心、神门、肝、肾,配穴耳背沟。注意事项:1)耳穴疗法适宜初、中期的患者,不适宜已出现心脑或肾并发症的患者,疗效较差且不稳定。2)有些疾病也可导致血压升高,称为继发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不同,不宜使用耳穴治疗。 2.低血压:交感、新、肾上腺、(升压点)、皮质下 3.头晕:神门、肝、肾、降压沟、心、交感 4.头痛:神门、皮质下、枕穴,配穴耳尖、肝、肾、脾、胃

●外感头痛者:配加耳尖穴 ●肝阳上亢者:配加肝穴 ●肾虚头痛者:配加肾穴 ●痰浊头痛者:配加脾、胃穴 每日按压耳穴2—3次,7次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可休息1----2日再进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适宜病程5年以下的单侧或双侧头痛。 5.中风后遗症:皮质下、缘中、肝、相应部位,配穴心、神门 6.冠心病:心、交感、神门、内分泌、脾、皮质下。配穴小肠、肾 7.心绞痛:心、交感、神门、(心脏点)、小肠 8..心悸:心、小肠、皮质下,配穴心脏点、交感、胸、肺、肝 9..失眠:神门、肾、心、枕、胃 10.神经衰弱:肾、心、枕、胃、垂前、神门、皮质下,配穴肝、脾 11.癔症:神门、枕、新、(脑干)、皮质下、肝 三.消化系统 1.恶心、呕吐:胃、(脑干)、神门、交感、内分泌、食管 2.呃逆:耳中、内分泌、食管、神门 3.急慢性胃炎:胃、交感、脾、皮质下、枕、内分泌 4.胃溃疡:胃、神门、脾、交感、胰胆 5.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胃、神门、脾、交感、三焦 6.腹胀:肺、大肠、小肠、胃、交感,配穴三焦 7.急性胆囊炎:胰胆、交感、肝,配穴神门、内分泌、胃、三焦、脾

耳穴压豆针对疾病取穴

1.感冒 (1)主穴 ◇肺在耳甲腔,心穴的上下方和后方,呈马蹄形区域 ◇肾上腺耳屏外侧下1/2隆起平面的中点 (2)配穴 ◇发热者加耳尖(耳轮顶端,将耳廓从中耳背向前反折,耳轮最高点)放血 ◇伴有流鼻涕、流眼泪者加风溪(指、腕两穴内缘区域) ◇咽喉痛者加咽喉(耳屏内侧面上1/2的中点) ◇头痛者加额(对耳屏外侧面前下方下缘中点)、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 2.咳嗽 (1)主穴 ◇肺◇气管在耳甲腔内,外耳道口与心穴之间◇肾上腺◇屏尖对耳屏外侧上1/2隆起平面的终点◇交感 (2)配穴 ◇喘息气促者加肾◇痰多者加脾胸闷者加心、胸椎◇发热者加耳尖(耳轮顶端,将耳廓从中耳背向前反折,耳轮最高点)放血 3.哮喘 (1)主穴 ◇肺◇气管◇肾上腺◇交感 (2)配穴 ◇喘息气促者加肾◇痰多者加脾◇胸闷者加神门、胸(对而轮上1/5)◇发热者加耳尖放血。 4.肺气肿 (1)主穴 ◇肺◇气管◇脾◇肾 (2)配穴 ◇胸闷者加心、胸椎 5.慢性支气管炎 (1)主穴 ◇肺◇气管◇肾上腺◇屏尖◇交感 (2)配穴 ◇喘息气促者加肾◇痰多者加脾、肾◇胸闷者加心、胸椎◇发热者加耳尖放血 6.肺炎 (1) 主穴 ◇肺◇气管◇肾上腺◇交感 (2)配穴 ◇喘息气促者加肾◇痰多者加脾◇胸闷者加神门、胸◇发热者加耳尖放血 7.心律失常 (1)主穴 ◇心◇交感◇皮质下◇神门 配穴 ◇心悸者加肾上腺◇失眠者加脾、肾◇眩晕者加枕、肝 8.失眠 (1)主穴 ◇心耳甲腔中央凹陷处 ◇肾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直下方的耳甲艇处 ◇脑干轮屏切迹正中凹陷处

(2)配穴 ◇心烦易怒者加肝(耳甲艇的后下方)◇体质虚弱者加脾(耳甲腔的后上方,胃穴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腰膝酸软,夜尿多着加肝◇食欲不振者加胃(耳轮脚消失处周围) 9.嗜睡 (1)主穴 ◇心◇肝◇脾◇胃◇皮质下◇兴奋点对耳屏内侧底部,与枕穴相对。 (2)配穴 ◇腰膝酸软、面色暗者加肾 10.胃痛 (1)主穴 ◇胃◇脾◇肝◇交感 (2)配穴 ◇疼痛剧烈者加皮质下、神门◇伴有呕吐者加贲门(耳轮脚下方外1/3处) 11.胃下垂 (1)主穴 ◇胃◇脾 (2)配穴 ◇便秘者加三焦、直肠(耳轮末端,大肠穴前方的耳轮处)◇腹泻者加大肠(耳轮脚上方内1/3)◇眩晕心悸者加神门12.呕吐 (1)主穴 ◇贲门◇食道耳轮脚下方中1/3处◇胃 (2)配穴 ◇胸部胀痛者加肝◇饮食不节者加脾、小肠 13.泄泻 (1)◇大肠◇小肠◇脾◇胃 (2)配穴 ◇呕吐者加食道 14.便秘 (1)主穴 ◇直肠耳轮末端,大肠穴前方的耳轮处 ◇大肠耳轮脚上方内1/3处 ◇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前下方 (2)配穴 ◇口渴心烦者加肺(在耳甲腔,心穴的上下方和后方,呈马蹄形区域)◇体质虚弱者加脾(耳甲腔的后上方,胃穴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肾(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直下方的耳甲艇处) 15.眩晕 (1)主穴 ◇肾上腺◇内分泌◇皮质下◇心◇肝◇脾◇肾 (2)配穴 ◇烦躁易怒者加神门◇体质虚弱者加胃 16.神经衰弱 (1)主穴 ◇神门◇内分泌◇皮质下◇交感◇心◇脾◇肾 (2)配穴 急躁易怒者加肝 17.健忘

最新常见疾病耳穴治疗取穴

主穴:大肠、三焦、脾、腹、消化系统皮质下。配穴:肺、乙状结肠。 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 三焦:外耳道孔后下方与对耳屏内侧下1/2连线中点。 脾:耳甲腔外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 腹穴:腰、骶椎内侧中点近耳腔缘 消化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部区域中点,即卵巢、丘脑、腮腺连线成等边三角形中点乙状结肠:左耳大肠、小肠两穴之间。 肺:心区的下方,下方为同侧肺,临床上多取下肺。 腹泻取穴 主穴:直肠、大肠、神门、脾、交感、消化系统皮质下 配穴:炎症或慢性疾病引起的腹泻:内分泌、肾上腺 脾肾阳虚型:肾;肠胃不和型:小肠、胃 直肠:耳轮起始部,接近屏上切迹,与大肠穴同水平 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 神门:盆腔与降压点连线中、下1/3交界处。 脾:耳甲腔外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 消化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部区域中点,即卵巢、丘脑、腮腺连线成等边三角形中点交感:对耳轮下脚内侧1/3处,对耳轮下脚内上缘 肾上腺:耳屏外侧下1/2隆起面中点 内分泌: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0.5cm. 小肠:耳轮脚上方的中1/3处。 胃:耳轮脚消失处周围。 肾:对耳轮上、下分叉处直下方的耳甲艇处。 高血压取穴 主穴:降压点、心、额、心血管皮质下、神经系统皮质下、肝、交感。 配穴:头晕:枕、晕区;肝肾阴虚:肾 心:耳甲腔中心凹陷处。 降压点:三角窝内的外上角 额:对耳屏外侧面前下方下缘中点 心血管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与神经系统皮质下,消化系统皮质下连成等边三角形顶点。 神经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下缘中点(卵巢与丘脑连线中点) 肝:耳甲艇的后下方。 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颞与脑干中点) 交感:对耳轮下脚内侧1/3处,对耳轮下脚内上缘 晕区:脑垂体与枕连线取中点,此点与脑干,脑垂体连线区域即为晕区。

耳穴压豆针对疾病取穴

1.感冒(1)主穴 ◇肺在耳甲腔,心穴的上下方和后方,呈马蹄形区域 ◇肾上腺耳屏外侧下1/2隆起平面的中点 (2)配穴 ◇发热者加耳尖(耳轮顶端,将耳廓从中耳背向前反折,耳轮最高点)放血 ◇伴有流鼻涕、流眼泪者加风溪(指、腕两穴内缘区域) ◇咽喉痛者加咽喉(耳屏内侧面上1/2的中点) ◇头痛者加额(对耳屏外侧面前下方下缘中点)、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 2.咳嗽 (1)主穴 ◇肺◇气管在耳甲腔内,外耳道口与心穴之间◇肾上腺◇屏尖对耳屏外侧上1/2隆起平面的终点◇交感(2)配穴 ◇喘息气促者加肾◇痰多者加脾胸闷者加心、胸椎◇发热者加耳尖(耳轮顶端,将耳廓从中耳背向前反折,耳轮最高点)放血 3.哮喘 (1)主穴 ◇肺◇气管◇肾上腺◇交感 (2)配穴 ◇喘息气促者加肾◇痰多者加脾◇胸闷者加神门、胸(对而轮上1/5)◇发热者加耳尖放血。 4.肺气肿 (1)主穴 ◇肺◇气管◇脾◇肾

◇胸闷者加心、胸椎 5.慢性支气管炎 (1)主穴 ◇肺◇气管◇肾上腺◇屏尖◇交感 (2)配穴 ◇喘息气促者加肾◇痰多者加脾、肾◇胸闷者加心、胸椎◇发热者加耳尖放血6.肺炎 (1) 主穴 ◇肺◇气管◇肾上腺◇交感 (2)配穴 ◇喘息气促者加肾◇痰多者加脾◇胸闷者加神门、胸◇发热者加耳尖放血7.心律失常 (1)主穴 ◇心◇交感◇皮质下◇神门 配穴 ◇心悸者加肾上腺◇失眠者加脾、肾◇眩晕者加枕、肝 8.失眠 (1)主穴 ◇心耳甲腔中央凹陷处 ◇肾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直下方的耳甲艇处 ◇脑干轮屏切迹正中凹陷处 ◇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前下方

◇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 (2)配穴 ◇心烦易怒者加肝(耳甲艇的后下方)◇体质虚弱者加脾(耳甲腔的后上方,胃穴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腰膝酸软,夜尿多着加肝◇食欲不振者加胃(耳轮脚消失处周围) 9.嗜睡 (1)主穴 ◇心◇肝◇脾◇胃◇皮质下◇兴奋点对耳屏内侧底部,与枕穴相对。 (2)配穴 ◇腰膝酸软、面色暗者加肾 10.胃痛 (1)主穴 ◇胃◇脾◇肝◇交感 (2)配穴 ◇疼痛剧烈者加皮质下、神门◇伴有呕吐者加贲门(耳轮脚下方外1/3处) 11.胃下垂 (1)主穴 ◇胃◇脾 (2)配穴 ◇便秘者加三焦、直肠(耳轮末端,大肠穴前方的耳轮处)◇腹泻者加大肠(耳轮脚上方内1/3)◇眩晕心悸者加神门 12.呕吐 (1)主穴 ◇贲门◇食道耳轮脚下方中1/3处◇胃

耳穴埋豆操作流程

耳穴埋豆操作流程 耳穴埋豆(又称耳穴压贴法)是采用菜籽或王不留行籽刺激耳廓上相应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病治疗目的的治疗方法。 一、目标 1、疏通经络 2、调整脏腑气血功能 3、促进机体阴阳平衡 二、适应症: 1、各种痛性疾病,外伤性疾病、手术后疼痛、神经性疼痛,各类晚期癌肿所致的疼痛。 2、各种炎性疾病 3、功能紊乱性疾病。 4、过敏性与变态反应性疾病。 5、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6、传染性疾病。 7、其它:耳穴埋豆尚有催产、催乳功能,也可治疗食物中毒,输液反应,还可预防输血反应。 三、禁忌症: 1、严重心脏病患者不宜用,更不宜采用强刺激。 2、严重器质性疾病及伴有高度贫血者。 3、外耳患有显著的炎症,如湿疹、溃疡、冻疮破溃等情况。

4、妇女怀孕期间,月经期。 四、评估 1、核对医嘱。了解患者既往史、当前主要症状、发病部位及相关因素及耳部皮肤情况。 2、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怀有身孕。 3、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心理状态及对疾病的信心。 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五、物品准备 治疗盘,王不留豆(或菜籽),75%酒精,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 六、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合理体位。 2、核对医嘱,探查耳穴,方法有以下三种: ●观察法:按疾病的部位,在耳廓上相应部位寻找到充血、变色、丘疹、脱屑、凹陷处。即是该穴。 ●按压法:一手持住患者耳轮后上方,暴露疾病在耳廓的相应部位,另一手用探棒(或毫针柄、火柴梗等)轻巧缓慢、用力均匀地按压,寻找耳穴压痛点,压痛最明显处即为治疗点。 ●电测定法:应用耳穴探测仪测定到的反应点,就是针刺的部位(穴位) 3、核对穴位后75%酒精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耳穴埋豆常见疾病穴位

内科: 胃肠炎,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长急性发作。辩证取穴:主穴:胃、大肠、脾、交感、神门。配穴:皮质下、直肠、小肠、耳尖。主穴全取加2~3个配穴,急性发作,病情急的科双耳同取。手法:对压或直压。 呃逆,指膈神经受刺激而引起膈肌不自主的痉挛性收缩,又称膈肌痉挛。辩证取穴:主穴:胃、交感、膈区敏感点、神门。配穴:小肠、皮质下。手法:对压或直压。 头痛,是一种常见症状,很多急慢性疾病均可伴有头痛。主穴:相应额、颞、枕及神门、皮质下。配穴:前头痛:胃;偏头痛:胆、交感;后头痛:膀胱;头顶痛:顶;全头痛:以上诸穴。 神经衰弱,本病指由于长期的紧张和精神压力,从而使精神活动能力减弱,致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功能的平衡失调。主要症状有精神疲惫、记忆力减退、精神过敏、易怒、多疑、焦虑、忧虑、失眠、多梦等。辩证取穴:神门、心、肾、皮质下、枕、额、垂前、神经衰弱区。外科: 胆囊炎、胆石症。辩证取穴:胆、肝、交感、神门、内分泌、三焦、皮质下。配穴:腹、脾、十二指肠、艇中、耳迷根、耳背胆。每次一侧,对压或直压,中枪刺激。 泌尿系结石,辨证取穴:主穴:相应部位(尿道、肾、膀胱、输尿管等)交感、神门、艇中。配穴:肝、皮质下、腰骶、腹,一般两侧交替进行,对压或直压为主,急性期疼痛剧烈时宜强刺激。 术后疼痛、腹胀。术后疼痛主穴:相应部位耳穴(胃、肺、肝)、皮质下、神门、耳尖。配穴:肺、骨折时加肾。术后腹胀:腹、交感、皮质下、肝、大肠、小肠、胃。两耳交替,对压或直压,宜强刺激,毎穴按压30~60钟。 骨伤科 颈椎病,由于颈椎增生,椎间盘退变,破坏颈椎的内在平衡引起的颈肩疼痛、眩晕、猝倒、上肢麻木、步履异常等临床症状。辩证取穴:主穴:颈椎、肾、肝、枕、内分泌、神门。配穴:头晕加额、缘中,手指麻木加指。两耳交替,对压或直压,宜重刺激,3日一换,10次一疗程。 腰痛,腰肌劳损主穴:腰肌区、神门。配穴:脾、肝。腰椎骨质增生主穴:腰椎相应部位、肾、膀胱、肝、脾、神门。配穴:三焦、内分泌。腰椎间盘突出症主穴:腰骶椎。配穴:坐骨神经、神门、臀、膀胱、肝。两耳交替,对压或直压,宜重刺激,2日一换,10次一疗程。 妇产科 术后或产后尿潴留,主要为产后或术后小便不通,下腹胀满,如不能及时有效解除这一症状,可激发尿路感染。产后尿潴留更可能引起产后子宫收缩不良而致产后大出血。主穴:膀胱、肾、尿道、三焦相应部位耳穴(腹、子宫)配穴:皮质下、肺。一耳或两耳,对压或直压,宜强刺激,每穴按揉30秒。 妊娠恶阻,又称早孕反应,一般于妊娠3月左右自然消失。但如妊娠早期反应严重,呕吐不止,甚至不能进食、进水,称之为恶阻。主穴:胃、肝、耳中、交感、皮质下。配穴:内分泌、神门、脾。用点压或按揉手法,两耳交替,2~3日一换,7次一个疗程。 五官科

耳穴埋豆不寐取穴

不寐耳穴埋豆的辩证取穴 主穴:神门、皮质下、睡眠深沉区、垂前、枕、额 配穴:心、胃、脾、肝、肾、胰胆、内分泌、三焦、肺 (1)热枕神明 [征候]:面红耳赤,夜难入寐,心烦意乱,身热口渴,胸闷胀满,头昏头痛,口燥唇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燥,脉沉数。 [治法]:清热通腑,清脑安神。 [配穴]:胃、肝 (2)肝郁化火 [征候]:不寐,性情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目赤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治法]:疏肝泻火,清脑安神。 [配穴]:肝、三焦、内分泌 (3)痰热内扰 [征候]:不寐头重,痰多胸闷,恶食嗳气,吞酸恶心,心烦口苦,目眩,苔腻而黄,脉滑数。 [治法]:化痰醒脑,清热安神。 [配穴]:肺、脾 (4)胃气失和 [征候]:胸闷嗳气,脘腹不适而不寐,恶心呕吐,大便不爽,腹痛,舌苔黄腻或黄燥,脉象弦滑或滑数。 [治法]:和胃健脾,化滞安神。 [配穴]:脾、胃 (5)瘀血内阻 [征候]:烦扰不安,头痛如刺,心慌心跳,夜不能寐;或合目而梦,且易惊醒,甚则数日毫无睡意,神情紧张,痛苦不堪,舌多暗紫,脉多弦细而涩。 [治法]:理气化瘀,通窍安神。 [配穴]:肝、胰胆 (6)心脾两虚 [征候]:患者不易入睡,或睡中梦多,易醒再难入睡,兼见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神疲,饮食无味,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配穴]:心、脾 (7)阴虚火旺 [征候]: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腰酸,手足心发热,盗汗,口渴,咽干,或口舌糜烂,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心,养脑安神。 [配穴]:肝、肾、胰胆 (8)心胆气虚 [征候]:不寐多梦,易于惊醒,胆怯心悸,遇事善惊,气短倦怠,小便清长,舌淡,脉弦细。 [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配穴]:心、肝、胰胆 (9)心肾不交 [征候]:心烦不寐,头晕耳鸣,烦热盗汗,咽干,精神萎靡,健忘,腰膝酸软;男子滑精阳痿,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交通心肾,补脑安神。 [配穴]:心、肾 (10)肝郁血虚 [征候]:难以入睡,即使入睡,多梦易醒,或胸胁胀满,善叹息,易怒急躁,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养心,安神镇惊。 [配穴]:心、脾

常见疾病耳穴治疗取穴

便秘取穴 主穴:大肠、三焦、脾、腹、消化系统皮质下。配穴:肺、乙状结肠。 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 三焦:外耳道孔后下方与对耳屏内侧下1/2连线中点。 脾:耳甲腔外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 腹穴:腰、紙椎内侧中点近耳腔缘 消化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部区域中点,即卵巢、丘脑、腮腺连线成等边三角形中点乙状结肠:左耳大肠、小肠两穴之间。 肺:心区的下方,下方为同侧肺,临床上多取下肺。 腹泻取穴 主穴:直肠、大肠、神门、脾、交感、消化系统皮质下 配穴:炎症或慢性疾病引起的腹泻:内分泌、肾上腺 脾肾阳虚型:肾;肠胃不和型:小肠、胃 直肠:耳轮起始部,接近屏上切迹,与大肠穴同水平 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 神门:盆腔与降压点连线中、下1/3交界处。 脾:耳甲腔外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 消化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部区域中点,即卵巢、丘脑、腮腺连线成等边三角形中点交感:对耳轮下脚内侧1/3处,对耳轮下脚内上缘 肾上腺:耳屏外侧下1/2隆起而中点 内分泌: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0.5cm. 小肠:耳轮脚上方的中1/3处。 胃:耳轮脚消失处周围。 肾:对耳轮上、下分叉处宜下方的耳甲艇处。 高血压取穴 主穴:降压点、心、额、心血管皮质下、神经系统皮质下、肝、交感。 配穴:头晕:枕、晕区:肝肾阴虚:肾 心:耳甲腔中心凹陷处。 降压点:三角窝内的外上角 额:对耳屏外侧而前下方下缘中点 心血管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与神经系统皮质下,消化系统皮质下连成等边三角形顶点。 神经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下缘中点(卵巢与丘脑连线中点) 肝:耳甲艇的后下方。 枕:对耳屏外侧而外上方下缘中点(额与脑干中点) 交感:对耳轮下脚内侧1/3处,对耳轮下脚内上缘 晕区:脑垂体与枕连线取中点,此点与脑干,脑垂体连线区域即为晕区。 面瘫取穴 主穴:三焦、相应部位(而颊区、眼、口)、脑干、神经系统皮质下、内分泌、肾上腺。配穴:脾、肝。 三焦:外耳道孔后下方与对耳屏内侧下1/2连线中点。 面颊区:3、5、6区交界,包括上额

耳穴压豆常见病取穴

耳穴压豆常见病取穴 一.呼吸系统 1?伤风感冒:感冒穴(双)(对耳轮上缘的微前方耳轮的边缘部)风寒型感冒:感冒穴、肺、气管、内鼻、胃 风热型感冒:感冒穴、肺、内鼻、三焦 方法:每日按压3—5次,每次3分钟。 2.扁桃体炎咽炎:扁桃体、轮4—轮4 耳尖(放血)又咽喉,配穴耳背放血。 3.支气管炎:支气管、肺、角窝中、内分泌、神门、大肠,配 穴枕、耳迷根、肾 4.支气管哮喘:交感、肺、气管、内分泌、对屏尖、肾上腺, 配穴肾、脾、大肠 5.肺炎:肺区、胸、内分泌、肾上腺、交感 二.心血管系统 1.高血压:角窝中、交感、内分泌、心、神门、肝、肾,配穴耳背沟。 注意事项:1)耳穴疗法适宜初、中期的患者,不适宜已出现心脑或肾并发症的患者,疗效较差且不稳定。2)有些疾病也可导 致血压升高,称为继发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不同,不宜使用耳穴治疗。 2.低血压:交感、新、肾上腺、(升压点)、皮质下 3.头晕:神门、肝、肾、降压沟、心、交感

4.头痛:神门、皮质下、枕穴,配穴耳尖、肝、肾、脾、胃 外感头痛者:配加耳尖穴 肝阳上亢者:配加肝穴 肾虚头痛者:配加肾穴 痰浊头痛者:配加脾、胃穴 每日按压耳穴2—3次,7次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可休息12日再进行下一个疗程的治疗。适宜病程5年以下的单侧或双侧头痛。 5.中风后遗症:皮质下、缘中、肝、相应部位,配穴心、神门 6.冠心病:心、交感、神门、内分泌、脾、皮质下。配穴小肠、肾 7.心绞痛:心、交感、神门、(心脏点)、小肠 8..心悸:心、小肠、皮质下,配穴心脏点、交感、胸、肺、肝 9..失眠:神门、肾、心、枕、胃 10.神经衰弱:肾、心、枕、胃、垂前、神门、皮质下,配穴肝、脾 11.癔症:神门、枕、新、(脑干)、皮质下、肝 三.消化系统 1.恶心、呕吐:胃、(脑干)、神门、交感、内分泌、食管 2.呃逆:耳中、内分泌、食管、神门 3.急慢性胃炎:胃、交感、脾、皮质下、枕、内分泌 4.胃溃疡:胃、神门、脾、交感、胰胆 5.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胃、神门、脾、交感、三焦 6.腹胀:肺、大肠、小肠、胃、交感,配穴三焦

常见疾病的耳穴治疗

常见疾病的耳穴治疗 呼吸系统(普通感冒、咳嗽、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肺、大肠、咽喉、气管、支管、肾上腺 鼻炎:内鼻、外鼻、肺、肾上腺、额、风溪 消化系统: 呃逆:膈、胃、神门、相应病变脏腑(肺、脾、肝、肾) 胃痛:胃、肝、脾、神门、交感、十二指肠 腹痛:胃、小肠、大肠、肝、脾、交感、神门、皮质下 胁痛:肝、胆、脾、胃、肾、神门、胸 黄疸:肝、胆、脾、胃 泄泻:大肠、胃、脾、肝、肾、交感 痢疾:大肠、直肠下段、胃、脾、肾、腹 便秘:大肠、直肠、交感、皮质下 泌尿系统: 遗尿:肾、膀胱、皮质下、尿道 癃闭:肾、膀胱、肺、肝、脾、三焦、交感、神门、皮质下、腰骶椎 阳痿:肾、肝、心、脾、外生殖器、神门、内分泌、皮质下 遗精:内生殖器、肾、心、神门、内分泌、皮质下 妇科: 月经不调:皮质下、内生殖器、内分泌、肾、肝、脾 痛经:内生殖器、交感、皮质下、内分泌、神门、肝、肾、腹 经闭:内分泌、内生殖器、肝、肾、皮质下、神门 崩漏:内生殖器、皮质下、内分泌、肾、肝、脾 绝经前后诸症:内生殖器、内分泌、肝、肾、脾

带下病:内生殖器、内分泌、膀胱、三焦、脾、肝、肾 不孕症:内生殖器、皮质下、肾、肝、内分泌 缺乳:胸、内分泌、交感、肝、肾 乳腺增生:胸椎、内分泌、胃、心、神门、肝、脾 儿科: 小儿惊风:交感、神门、皮质下、心、肝、肾 小儿脑性瘫痪:枕、皮质下、心、肾、肝、脾、神门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心、肾、肝、皮质下、肾上腺、交感、枕 头痛:枕、额、脑、神门、皮质下 眩晕:皮质下、交感、神门、肝、肾、脾 郁证:神门、心、交感、肝、脾 心悸:交感、神门、心、脾、肝、胆、肾 消渴:胰、胆、内分泌、肾、三焦、耳迷根、神门、心、肝、肺、屏尖、胃 神经衰弱(失眠):神门、心、肾、皮质下、垂前穴、交感、神经衰弱区 高血压:耳背沟、角窝上、神门、心、肝、肾 肥胖症:脾、胃、口、大肠、内分泌、三焦 更年期综合征:内生殖器、内分泌、肝、肾、神门、交感 痤疮:面颊区、内分泌、肺、脾、交感、大肠 黄褐斑:肺、肝、内分泌、内生殖器、肾上腺、面颊区 小儿推拿 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咳痰、食欲不振、呕吐、有汗或无、便秘、小便色黄。 热轻:平肝、清肺、清天河水、掐五指节 热重(38.5以上):平肝清肺、退六腑、提捏大椎、掐五指节

耳穴埋豆相关知识

耳穴埋豆法 一,定义:耳穴压豆法,就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地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等刺激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 二,适应症: 1,耳穴预防:主要用于多种传染病的预防,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等,也可以用于其她疾病的预防,如输液,输血反应,晕车,晕船等, 2,耳穴保健:包括戒烟,戒酒,减肥,美容等 3,耳穴治疗: (1)各种疼痛性疾病,如头病,扁头病,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神经性疾病,扭伤,挫伤,落枕等外伤性疼痛,五官,颅脑,胸腹,四肢各种外科手术后所产生的伤口痛,麻醉后的头痛,腰痛等手术后遗症等。 各种炎症性疾病 (2)一些功能紊乱性疾病,如眩晕,心律不齐,高血压,多汗症,肠功能紊乱,月经不调,遗尿,神经衰弱,癔症等。 (3)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结肠炎,荨麻疹等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4)各种慢性疾病,如腰痛痛,肩周炎,消化不良,肢体麻木等。 三,禁忌症: 1、严重心脏病不宜使用,更不宜采用强刺激。如电针、放血等。 2、严重的器质性病变,如高度贫血、血友病,不宜针刺,可用耳穴贴压法。 3、孕妇40天至3个月者不宜针刺,5个月后需要治疗者,可轻刺激,不宜针刺 子宫,腹、卵巢、内分泌,有习惯性流产者禁用耳穴治疗。 4、孕妇做耳穴贴压,宜用轻刺激手法,对习惯性流产史之孕妇则应慎用。 5、耳郭贴压穴不宜过多,耳郭前后部分均可选用穴位贴压。肩背部、腰腿部 病变选用耳背穴位效果更佳。 6、贴压后患者自行按摩时,以按压为主,切勿揉搓,以免搓破皮肤造成耳穴感 染。 四,特色:

1,没有副作用,用耳穴埋豆疗法治疗疾病史安全可靠地,唯一不足就就是有点痛,在治疗的初期,耳穴的反应点比较敏感,贴压后可能感到有点痛,有些病人,在头几天还可能会睡不好觉,这种情况一般会出现几天,随着病情的好转,疼痛的减轻,疾病也正好转中。 2,操作方便,病人可以每天自己按压,或者在发病时按压耳穴达到治疗的目的。3,耳穴压豆治疗可以消炎、解毒、泻火、又可以补虚、升阳、止痛与麻醉,而且还可以抗过敏,止晕,抗休克等。耳穴压豆疗法在改善微循环、松弛肌肉痉挛,降血脂,抗抑郁,戒烟,减肥,增强免疫力,改善视力,治疗疼痛与一切过敏性疾病有独特的效果,在止痛方面,尤其对急性疼痛的效果更好。 4,治病更防病,还能美容、抗衰老等特点 五,取穴 取穴原则: 1,按相应部位选穴:当机体患病时,在耳廓的相应部位上有一定的敏感点,它便就是本病的首选穴位,如胃痛取“胃”穴等 2,按脏腑辨证选穴:按各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反应进行辨证取穴,如脱发取肾穴,皮肤病取肺,大肠穴等 3,按经络辨证取穴,即根据十二经络循行与其病候选取穴位,如坐骨神经痛取膀胱或胰胆穴,牙痛取大肠穴等 4,按西医学理论选穴:耳穴中一些穴名就是根据西医学理论命名的,如交感,肾上腺,内分泌等,这些穴位的功能基本与西医学理论一致,故选穴因考虑 其功能 5,按临床经验选穴 常见病的取穴(了解) 1,食欲不振:脾、胃、小肠、胰、口、皮质下、内分泌、三焦、肝可促进消化,促进食欲,提高代谢功能 2,失眠:神门、枕、皮质下、胃。可协调大脑兴奋与抑制,起到镇静作用 3,落枕:颈或颈椎、神门、枕 4,腰椎间突出:腰椎穴,肾,肝,内分泌,三焦 5,失眠:神门、肾、枕、心(多梦加胃)

耳穴压豆的并发症及处理

耳穴压豆的并发症及处理 一、粘贴脱落,落入耳道。 1、原因:①胶布潮湿。②耳部清洁不彻底,胶布污染,粘性减弱。 2、临床表现: ①粘贴数量减少及耳内不适或疼痛。 3、预防处理: ①贴压耳穴应注意防水,以免脱落,观察病人反映,确认粘贴数量,发现粘贴数量减少要及时查找原因并及时处理。 ②夏天出汗,贴压耳穴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建议3天更换一次,以防胶布潮湿。 ③贴压胶布前彻底清洁耳部皮肤,待干后再粘贴胶布。 二、皮肤感染 1、原因:①夏天出汗或胶布被水打湿。②贴压耳穴过多,时间过长。 2、临床表现: ①伤者耳廓皮肤有红肿热痛等表现。 3、预防处理: ①夏天出汗,贴压耳穴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建议3天更换一次,以防胶布潮湿或皮肤感染。 ②伤者耳廓皮肤炎症或冻不宜采用。

③耳压时,耳穴一次不宜按压,选用太多,一般以3-8个为宜。 ④贴压后患者自行切勿揉搓,以免搓破皮肤。 三、胶布过敏 1、原因: ①对胶布过敏。 2、临床表现: ①耳廓皮肤有红,肿,发痒等不适。 3、预防处理: ②对胶布过敏者,可用粘贴纸代之。 四、患者压贴期间疼痛较甚 1、原因:①胶布贴压过紧。②耳部皮肤疾患。 2、临床表现: ①患者主诉耳部贴压部位疼痛不适。 3、预防处理: ②压贴后疼痛较甚,一般只要局部稍放松一下胶布或移动位置即可。 ③贴压胶布前认真检查皮肤,如有皮肤疾患的不宜采用。

穴位注射的并发症及处理 一、晕针 1、原因 ①体质虚弱,饥饿、疲劳、过敏体质、心情紧张。 ②穴位刺激过强 ③环境喧杂,气压低之闷热季节,空气混浊。 2、临床表现 ①先兆为头部各种不适感,视力模糊,耳鸣,心悸,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 ②发作期表现头晕胸闷,恶心欲呕,肢体发软凉,揺晃不稳,或伴瞬间意识丧失。 ③重者突然意识丧失,昏扑。 3、预防处理 ①心理预防加语言诱导:进针前,先耐心给患者讲解针刺的具体方法,说明可能出现的针刺的感觉、程度和和传导途径,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②松弛训练:对好静、注意力易于集中、性格内向的患者,令其凝视某物体,待其完全进入自我冥想(入静)状态后,始行进针。 ③转移注意力:对急躁、好动、注意力涣散、性格外向的患者,可令患者作一些简单的快速心算,或向其提出一些小问

耳穴压豆中医治疗

耳穴压豆中医治疗: 1、定义:是指用胶布将药豆准确的粘贴于耳部穴位处,通过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相应穴位产生热麻胀痛等刺激感应,已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 人体某部位出现病理改变时,往往会在耳廓上的一定部位出现某种阳性反应,如压痛、丘疹、脱屑、血管充盈等。耳穴探查以压痛法探查耳穴压痛为主。耳穴虽然不大,但有一定的区域,当人体患病时,敏感点常不是一个穴位的整个区域,而是这个区域中的某一点,所以耳穴取穴不能机械的按解剖定位取穴,而是要在该耳穴的区域内探查压痛阳性反应点,这是耳穴准确定位的重要步骤。探查工具常以金属或木质探针,探头端圆钝,直径约1.5~2 毫米。 2、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①因其操作简单、安全、有效,除耳廓有破溃(如湿疹疮疡冻疮等)及孕妇外,故绝大多数病人均可放心应用此疗法。 ②年老体弱患者、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高血压患者,在治疗前要适当休息,治疗时手法要轻柔,刺激量不宜过大,若治疗后严重不适应立即停止应用此方法治疗。 ③注意定期消毒更换。双侧耳穴轮流使用,2~3日1换。 3、内分泌科耳穴压豆疗法适应症: 应用范围广泛,除耳廓破溃及孕妇,一般我科常见消渴病、消渴病痹证、消渴病胃痞、眩晕、头痛、不寐、便秘、耳鸣、腰膝酸痛等患者均可应用。 4、取穴: ①消渴病: 取穴:肺、脾、肾、内分泌 配穴:多饮者加渴点;多食者加饥点;多尿者加膀胱。 ②消渴病痹证: 取穴:肝、脾、肾、臀、坐骨神经、膝、神门、交感。 ③消渴病胃痞: 取穴:脾、胃、肝、胰、神门、小肠、大肠、内分泌、三焦、皮质下 ④眩晕: 取穴:肾上腺、内分泌、皮质下、心、肝、脾、肾

配穴:烦躁易怒者加神门;体质虚弱者加脾。 ⑤头痛: 取穴:脑干、额、枕、神门、皮质下 配穴:烦躁易怒者加肝;体质虚弱者加脾。 ⑥不寐 取穴:皮质下、神门、心、交感。 配穴:郁火扰心者加用肝、枕、角窝上;脾胃不和者加用脾、胃、大肠;心胆气虚加用肾、胆。 ⑦便秘: 取穴:直肠、大肠、皮质下。 配穴:口渴心烦者加肺;体质虚弱者加脾。 5、操作: ①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安尔碘、酒精、棉球、棉签、镊子、探棒、弯盘、胶布等。 ②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准备,核对患者信息及诊疗方案。 ③为患者选择合理舒适体位,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④选择相应耳穴部位并探查。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环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不适情况。 ⑤用胶布将药豆准确粘附固定在相应耳部穴位处。嘱患者留埋期间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⑥在记录本上标记时间,以备下次定时消毒更换治疗。应双侧耳穴轮流使用,2~3日1换。 6、常用耳压方法: 用拇、食指尖或指腹相对置于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和背面,或用食指尖或指腹置于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耳穴的耳廓正面,垂直施压,包括强刺激按压法和弱刺激按压法。 (1)强刺激按压法:垂直按压耳穴上的药丸,至患者出现沉、重、胀、痛感,每穴按压1分钟左右,如有必要,每穴重复操作2~3 遍,每天3~5次。本法适于实证、年轻力壮者,对内脏痉挛性疼痛、躯体疼痛及急性炎症有较好的镇痛消炎作用。

(完整版)耳穴压豆法操作规范

耳穴压豆法操作规范 【目的】 用物品(如菜籽、王不留行子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适应证】 临床适用于高血压、眩晕、失眠、疼痛、便秘、腹胀、颈椎病、腰痛等临床常见病症 【禁忌症】 1、耳郭上有湿疹、溃疡、冻疮破溃等,不宜用耳穴治疗。 2、有习惯性流产的孕妇禁用耳针治疗;妇女怀孕期间也应慎用,尤其不宜用子宫、卵巢、内分泌、肾等穴。 【用物准备】 治疗盘、耳穴模型、探针、棉签、0.5%碘伏、镊子、王不留行籽、胶布、剪刀、弯盘等。 【操作流程】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 3、术者一手持耳轮后上方,另一手持探针由上而下在选区内找敏感点,常规消毒。 4、埋籽:左手手指托持耳廓,右手用镊子夹取割好的方块胶布,中

心粘上准备好的药豆,对准穴位紧贴压其上,并轻轻揉按1~2分钟,以局部耳廓微红、发热为度。 5、一边按压一边询问病人有无酸、胀、痛等“得气”感。 6、教会病人或家属按压的方法。 7、撤籽:撤除胶布和王不留行籽,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破损,并及时给予处理。 8、操作完毕,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操作后应进行手的卫生消毒。【注意事项】 1、每次以贴压5~7穴为宜,每日按压3~5次,隔1~3天换1次,两组穴位交替贴压。两耳交替或同时贴用。 2、动作轻巧,按压力度均匀适中,使病人有热、麻、胀、痛等感觉即可。 3、贴压耳穴应注意防水,以免脱落,一旦胶布潮湿,脱落应及时更换。 4、夏天易出汗,贴压耳穴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胶布潮湿或皮肤感染。 5、如对胶布过敏者,可用粘合纸代之。 6、对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年老体弱、孕妇按压宜轻,急性疼痛性病症宜重手法强刺激。 【流程图】

常见疾病耳穴治疗取穴

常见疾病耳穴治疗取穴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便秘取穴主穴:大肠、三焦、脾、腹、消化系统皮质下。配穴:肺、乙状结肠。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 三焦:外耳道孔后下方与对耳屏内侧下1/2连线中点。 脾:耳甲腔外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 腹穴:腰、骶椎内侧中点近耳腔缘 消化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部区域中点,即卵巢、丘脑、腮腺连线成等边三角形中点 乙状结肠:左耳大肠、小肠两穴之间。 肺:心区的下方,下方为同侧肺,临床上多取下肺。 腹泻取穴 主穴:直肠、大肠、神门、脾、交感、消化系统皮质下 配穴:炎症或慢性疾病引起的腹泻:内分泌、肾上腺 脾肾阳虚型:肾;肠胃不和型:小肠、胃 直肠:耳轮起始部,接近屏上切迹,与大肠穴同水平 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 神门:盆腔与降压点连线中、下1/3交界处。 脾:耳甲腔外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 消化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部区域中点,即卵巢、丘脑、腮腺连线成等边三角形中点 交感:对耳轮下脚内侧1/3处,对耳轮下脚内上缘

肾上腺:耳屏外侧下1/2隆起面中点 内分泌: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0.5cm. 小肠:耳轮脚上方的中1/3处。 胃:耳轮脚消失处周围。 肾:对耳轮上、下分叉处直下方的耳甲艇处。 高血压取穴 主穴:降压点、心、额、心血管皮质下、神经系统皮质下、肝、交感。配穴:头晕:枕、晕区;肝肾阴虚:肾 心:耳甲腔中心凹陷处。 降压点:三角窝内的外上角 额:对耳屏外侧面前下方下缘中点 心血管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与神经系统皮质下,消化系统皮质下连成等边三角形顶点。 神经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下缘中点(卵巢与丘脑连线中点)肝:耳甲艇的后下方。 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颞与脑干中点) 交感:对耳轮下脚内侧1/3处,对耳轮下脚内上缘 晕区:脑垂体与枕连线取中点,此点与脑干,脑垂体连线区域即为晕区。 面瘫取穴 主穴:三焦、相应部位(面颊区、眼、口)、脑干、神经系统皮质下、内分泌、肾上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