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型半胱氨酸代谢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_王雪茵
同型半胱氨酸是脑卒中的“罪魁祸首”

同型半胱氨酸是脑卒中的“罪魁祸首”同型半胱氨酸是脑卒中的“罪魁祸首”高血压有个帮凶诱发脑卒中以前很长一段时间,谈起中国脑卒中发生居高不下的原因,我国医学界最主要的解释是高血压患者多、血压控制差。
其中血压高是最危险的一个致病因素。
但中西方高血压患者有一个明显差异,那就是“国外高血压患者多发心脏病,中国高血压患者多发脑卒中”。
我国一项历时12年,近4万人参与的大规模队列研究,终于揪出了脑卒中的“罪魁祸首”——同型半胱氨酸。
同型半胱氨酸是人体细胞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如果它在血液中高于10μmol/L,就可能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血管的通透性,引发动脉硬化,从而增加卒中风险。
更为危险的是,它是高血压的“大帮凶”,与正常人群相比,血压与同型半胱氨酸同时升高者,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增加至12倍。
中国学者将这种伴有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的高血压称为“H型高血压”。
我国3亿高血压患者中,H型高血压约占75%,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同时伴有血浆Hcy水平升高,即血浆Hcy水平>10微摩尔/升。
中国人普遍缺叶酸与霍勇教授团队这项研究成果相对应的是,2014版最新的美国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中,新增了一条建议:不建议对新发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进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常规筛查。
同时也指出新发缺血性卒中/TIA伴有轻、中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成年患者,补充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可安全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但目前尚未显示出脑卒中的预防作用。
对于这个问题,霍勇教授的解释是中国人普遍缺叶酸,我国居民叶酸缺乏比例高达20%~60%,而在美国仅为0.06%。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郑金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有研究证明,当体内叶酸量偏低的时候,血液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就会升高。
要是高血压和同型半胱氨酸同时升高时,脑卒中发生风险增加12倍。
严格意义上说,临床上每个高血压患者都应该做H型高血压的鉴别。
鉴别方式也很简单,抽血化验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即可,如果成人空腹血液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大于或等于10μmol/L即为超标。
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分析

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分析摘要】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
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代谢后形成的细胞毒性代谢产物,以各种形式存在于血液中。
研究发现同型半胱氨酸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本文通过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缺血性脑卒中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进行分析,对评估病情和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缺血性脑卒中;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脑血管疾病,有较高的复发率、致残率、致死率,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随着目前对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研究的深入,研究发现同型半胱氨酸是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而且对缺血性卒中发生的风险远大于冠心病[1],特别是与颈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血脂水平异常关系密切,因此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个体化治疗及逆转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同型半胱氨酸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同型半胱氨酸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发生机制迄今尚不完全明确。
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同型半胱氨酸主要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可能与其氧化应激有关,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的H2O2对血管内皮细胞有毒性作用,还降低细胞消除超氧化的能力,当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时,NO产生受到抑制,使血管舒张功能明显受限,同型半胱氨酸的巯基有利于活性氧物质的产生,抑制内皮细胞产生前列腺素,从而使血管舒张功能受损。
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增高时,同型半胱氨酸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增加内皮细胞的渗透性,抑制内皮细胞再生加速其凋亡[1]。
(2)与平滑肌细胞增生有关,同型半胱氨酸可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过度增殖,并向血管内皮下移动,这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管壁组织因纤维化而变硬,血栓不断沉积附着于动脉管壁,从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2]。
主要通过H2O2介导平滑肌细胞增殖,同时也会使雌激素受体的甲基化,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会加速动脉硬化[3]。
同型半胱氨酸与进展性脑卒中相关性研究进展

4 6・ 4
白求 恩 军 医 学 院学 报 2 1 0 1年 1 第 9卷第 6期 2月
Ju a o e u eMitr dcl oee V 19,o6, ee b r2 1 or l f t n layMeia C l g , 0. N . D cm e,0 1 n Bh i l
2 Hy c 与动脉 粥样硬化 的相关性 动 脉硬化 、 缺血性脑卒 中以及冠心病是主要的心脑血管 疾病 , 其中动脉硬化是最常见 、 最重要的一种疾病 , 继续发 其
血浆中 H y每降 低 3  ̄ o L 可 降 低 脑 卒 中 复 发 风 险 的 c ml , /
1% 。K la等 对脑卒 中及短暂 性脑 缺血 的随访研 究发 0 at i 现, 动脉硬化 加重 的患 者 Hc y明显高 于未 加 重者 。李 萍珠
缺乏有效 的防治手段 , 致其具有 高致残率 、 导 高致 死率 以及
预后差 等特点… , 虽然进展性 脑卒 中的提 出已有 5 0多年历 史, 但对其研究相对较 少 , 缺乏诊 断的统 一标准 。本 文就 且 同型半 胱氨酸( c ) H y 与进展性脑卒 中的相关性综述如下 。
1 H y的 基本 特点 c
脑卒 中的一级防御明显高于二级防御 。Sn等 研究 发现 , u
Hy c 水平 升高对脑卒 中患者再发风者 H y c 水平 对患者进 行适当干预 ,
・
综 述 与 讲 座
・
同型 半 胱 氨 酸 与 进 展性 脑 卒 中相关 性 研 究 进 展
陈敬 强 . 熊友 生
[ 关键词 ] 脑卒中; 同型半胱氨酸 ; 动脉粥样硬化
[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 ] R6 11 . 5
[ 文献标志码] A
同型半胱氨酸与脑卒中相关性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16, 6(4), 156-159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6 in Hans. /journal/acm /10.12677/acm.2016.64028文章引用: 刘宇慧, 赵筱昱, 吕明睿. 同型半胱氨酸与脑卒中相关性研究进展[J]. 临床医学进展, 2016, 6(4): 156-159.Research Advances in the Correlation of Homocysteine and StrokeYuhui Liu 1, Xiaoyu Zhao 1, Mingrui Lv 21Department of Senile Disease, Dalian Friendship Hospital, Dalian Liaoning 2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The Fifth Hospital of Dalian, Dalian LiaoningReceived: Oct. 12th , 2016; accepted: Nov. 7th , 2016; published: Nov. 10th , 2016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The level of serum homocysteine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onset of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nd may be 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increased risk of stroke incidence and re-currence. High levels of Hcy, called hyperhomocysteinaemia, can make the function of coagulant abnormal, damage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and inhibit H 2S generation mechanism to promote the occurrence of cerebral apoplexy. A dose of vitamin B6, B12, folic acid mixture preparation treat-men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ecurrence of stroke and severe vascular disease. In this paper ,we briefly introduced the correlation of homocysteine and stroke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me-tabolism of homocysteine in the body, blood concentration and the mechanism and treatment of stroke, etc. KeywordsHomocysteine, Hyperhomocysteinemia, Apoplexy,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s同型半胱氨酸与脑卒中相关性研究进展刘宇慧1,赵筱昱1,吕明睿21大连市友谊医院老年病科,辽宁 大连 2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心内科,辽宁 大连刘宇慧等收稿日期:2016年10月12日;录用日期:2016年11月7日;发布日期:2016年11月10日摘要血中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心脑血管病发病密切相关,可能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增加脑卒中发病率及复发风险。
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研究摘要】同型半胱氨酸是多种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它与脑血管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及其并发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的防线就会增加2~3倍,因此可将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作为脑梗死诊断、治疗依据,还可反应颈动脉斑块形成状况。
早期发现和纠正高 hcy 血症,可能会延缓或阻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而脑梗死的发病主要因素是斑块的不稳定性,而不是斑块的大小,早期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进行干预对脑梗死的预防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缺血性卒中动脉粥样硬化【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5-0054-03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又称高半胱氨酸,是一种含硫的必须氨基酸,是甲硫氨酸在人体内的中间代谢产物,在人体内无法合成,必须由每日的食物供给,正常成年人每日食物中含甲硫氨酸为1~2g。
1932年De Vgneaud首次发现同型半胱氨酸;1969年McCully提出动脉粥样硬化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关的病理学机制;1976年Wilken等人提出了冠心病患者常伴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异常的理论;1988年Kang等人报道同型半胱氨酸代谢与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有关,使得人们开始关注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的关系[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是冠状动脉疾病,脑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
1 同型半胱氨酸来源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含硫氨基酸,是甲硫氨酸甲基化生成S-腺苷甲硫氨酸后酶水解的产物,又是胱硫醚β合成酶合成胱硫醚的底物,它是甲硫氨酸代谢通路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并将含硫氨基酸、还原型叶酸、维生素B12等代谢紧密联系在一起。
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主要有以下3种形式:同型半胱氨酸、同型胱氨酸、同型半胱氨酸胱氨酸二硫化合物。
健康成年人体内约70%的同型半胱氨酸与清蛋白以二硫键结合,以游离形式存在的较少[2]。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进展型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者 ,均符 合全 国第 四届 脑血 管病 会议 制定 的脑 梗死 诊断 标准 , 并经 C T 或 MRI 所证实 。均排除脑出 血 、 脑 蛛网膜 下腔出血 等其他脑血管病 ;发 病时无 昏迷 , 且瘫痪 不完全 ; 无严 重全身 性疾病 ; 近 1 个月内未使用过影响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药物 , 如抗癫药物 、 叶酸和维生素 B1 等 。将发病后 1 周内出现神 经 功能恶化 , 加拿大卒中评分下降 1 分以上者作为进展组 ,其中 男 51 例 ,女 50 例 ,年龄 ( 60 ± 10. 95) 岁 ; 对照组 (非 进展组) 男
进 展组
75( 74. 3) 19. 6 ± 1. 2 11. 4 ± 2. 6 40 ( 39. 6 ) 2. 23 ±1. 19 33 ( 32. 8 ) 22( 21. 8) 50( 49. 5) 40( 39. 6) 45 ( 44. 6 ) 28. 21 ± 6. 60
对照组
50(49. 5) 22. 2 ± 4. 6 11. 8 ± 2. 4 18 (119. 8) 21(20. 8) 22(21. 8) 42 (41. 6) 12. 15 ± 2. 20
P < 0. 005 < 0. 01 > 0. 05 < 0. 005 < 0. 05 > 0. 05 > 0. 05 < 0. 005 < 0. 01 > 0. 05 < 0. 05
高血压/ 例 ( %)
入院收缩压/ kPa
中发生进展的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通过对 202 例缺血性 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的 回顾性 分析 , 旨在 对进展型 卒中的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进展型卒中的相关性进行初步探讨 。
1 临床资料 1 11 一般资料 2005 年 1 — 10 月本院 收治 202 例 脑卒中 患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卒中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1902018 年第 5 卷第 25 期2018 Vol.5 No.25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卒中相关性的研究进展陈 静,李化强,沈 娴,潘纬榕,朱旭莹*(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 201203)【摘要】脑卒中是因为脑部血管骤然破裂或者阻塞引起的脑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导致脑组织损伤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病,按其发病性质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
脑血管病同心脏疾病以及恶性肿瘤共同构成了人类的三大死因,脑卒中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以及复发率均居神经病科各种类型疾病的首位,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因此针对脑卒中高危因素进行积极地预防控制具有重大的意义。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已成为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其影响过程贯穿了脑卒中的发病、预后和复发。
本文就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综合阐述,通过提高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认识为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线索和依据。
【关键词】脑卒中;同型半胱氨酸;甲硫氨酸;叶酸;预防治疗【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25.190.03脑卒中(cerebral stroke )是因为脑部血管骤然破裂或者阻塞引起的脑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导致脑组织损伤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病[1]。
全球范围内,脑卒中约占疾病死亡率的十分之一,使其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死因,居高不下的致残率极大危害着人类生命健康的同时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显然,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在于预防,通过针对脑卒中高危因素进行积极地预防控制将具有重大的意义。
研究发现,吸烟、饮酒、年龄、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传统危险因素均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病率。
然而许多患者没有这些危险因素,仍然出现脑卒中,因此寻找研究脑卒中的新的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已经逐渐发展为脑卒中预防和治疗的探究重点。
脑卒中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相关因素研究

脑卒中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相关因素研究
栾琳
【期刊名称】《哈尔滨医药》
【年(卷),期】2009(029)005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类型的脑血管病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98例患者血浆Hcy水平,将患者分为脑出血,脑梗死(ACI),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比较不同类型研究对象之间血浆Hcy水平增高程度,且Hcy对脑卒中传统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结果脑出血组血浆Hcy水平
(22.59±15.12)显著高于ACI组(13.85±8.86),脑出血组显著高于TIA组,而ACI与TIA无显著差异.结论血浆Hcy水平不但与缺血性卒中有关,而且对脑出血也有显著影响.
【总页数】2页(P4-5)
【作者】栾琳
【作者单位】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天津,3004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
【相关文献】
1.高同型半胱氨酸与脑卒中后痴呆的相关性分析 [J], 杨湘伟;
2.高同型半胱氨酸与非瓣膜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的相关性分析 [J], 任雅萍;李学文
3.高同型半胱氨酸与非瓣膜心房颤动并发脑卒中的相关性分析 [J], 胡娇娇
4.高同型半胱氨酸与脑卒中后痴呆的相关性分析 [J], 杨湘伟
5.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与脑卒中的相关性及其干预研究进展 [J], 李伟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同型半胱氨酸代谢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王雪茵,胡永华【摘要】脑卒中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病因异质性疾病,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被证实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并与脑卒中的病程发展密切相关。
本文综述了近五年来同型半胱氨酸代谢与脑卒中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叶酸;流行病学【中图分类号】R181.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679(2013)11-0988-05The progress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metabolism of homocysteine and strokeWANG Xue-yin ,HU Yong-hua.Department of Epidemiology and Biostatistics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China【Abstract 】Stroke is a kind of diseases with high morbidity and heterogeneity ,disability and mortality ,which is in-fluenced by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High homocysteine level is one of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atheroscle-rosis and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rogress of stroke.This article reviews those studies between metabolism of homocysteine and stroke in recent five years.【Key words 】Homocysteine ;Folic acid ;Epidemiology(Chin J Dis Control Prev 2013,17(11):988-99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2744,81230066)【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北京100191【作者简介】王雪茵(1987-),女,北京人,在读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遗传流行病学。
【通讯作者】胡永华,E-mail :yhhu@bjmu.edu.cn 世界卫生组织(WHO )指出,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脑卒中所导致的全球死亡人数将在2015年达到650万、2030年达到780万,且大多数将发生在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国家[1]。
此外,脑卒中的复发率较高,且54%的复发病人会出现残疾失能症状[2]。
2008年中国居民第3次死因调查结果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国民第1位的死因,全国新发脑卒中患者每年约250万人,幸存患者750万人,其中2/3致残[3]。
因此,脑卒中所带来的全球卫生经济负担和家庭损失是不容忽视的。
同型半胱氨酸是甲硫氨酸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它既可以维持人体内甲硫氨酸的正常水平,同时也是一种反应性血管损伤氨基酸。
有研究报道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4],与脑卒中的发病、预后和复发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
本文就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及其影响因素、同型半胱氨酸与脑卒中之间关系的营养和遗传因素进行综述。
1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及其影响因素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 )是甲硫氨酸脱甲基后形成的一种含硫氨基酸,后者是人类的必需氨基酸之一。
从食物中获取的甲硫氨酸在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的作用下与ATP 结合形成S-腺苷甲硫氨酸(S-adenosyl methlonine ,SAM ),SAM 脱甲基后变为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adenosylhomocys-teine ,SAH ),然后在SAH 水解酶的作用下分解为Hcy 和腺苷。
Hcy 在人体内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代谢:再甲基化和转硫作用。
其中,再甲基化过程是以5-甲基四氢叶酸为甲基供体,在维生素B12依赖的甲硫氨酸合成酶(methionine synthase ,MTR)的作用下重新合成甲硫氨酸。
这一过程中的甲基供体———5-甲基四氢叶酸,是由食物中的叶酸转化成的5,10-亚甲基四氢叶酸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 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 ,MTHFR)的催化作用下形成的。
此外,在肝细胞中,甜菜碱也可作为甲基供体,完成再甲基化的替代过程。
在转硫途径中,Hcy 首先在以维生素B6为辅因子的胱硫醚β合成酶(cystathionine beta-synthase ,CBS )的催化下与丝氨酸缩合成胱硫醚,并最终转变为半胱氨酸。
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otal homocysteine ,tH-cy )水平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遗传因素:甲硫氨酸代谢过程中代谢酶编码基因的突变会引起相关酶活性的改变;营养因素:营养物质(维生素B6、B12和叶酸等)的缺乏可影响上述再甲基化和转硫途径的正常进行;性别因素:男性Hcy 水平高于女性,且女性绝经后体内雌激素的减少可使血浆tHcy水平升高;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浆tHcy水平升高;生活行为因素:吸烟、饮酒等;其他疾病的影响:肾脏功能异常、慢性消耗性疾病等。
此外,有些药物能够通过干扰维生素代谢而影响Hcy水平,如苯妥英钠、酰胺咪嗪和异烟肼等[5]。
2同型半胱氨酸代谢与脑卒中1969年,McCully根据临床病例首次提出,患有严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病人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损伤,并通过病理学研究进一步假设: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之间存在病理学关联[6]。
1976年,Wilcken通过流行病学研究首次提出Hcy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7]。
此后,Hcy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逐渐成为各国学者所研究的热点。
研究表明,Hcy水平升高可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一项平均随访7.3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降低3μmol/L,可以将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分别降低18%和24%[8]。
Rueda-Clausen等[9]对哥伦比亚拉美裔人群的多中心病例对照研究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影响后,中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tHcy:12 50μmol/L)与脑卒中存在较强关联(OR=8.97)。
另外,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还与脑卒中发病风险的亚临床标志有关联。
北曼哈顿研究(the northern manhattan study,NOMAS)[10]指出,高tHcy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形态和面积增加密切相关。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不同类型脑卒中的影响不同。
Eikelboom等[11]对澳大利亚西部人群的病例对照研究显示,血浆Hcy水平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之间存在较强的等级关联(P<0.001),以Hcy 最低四分位数组为参照组,较高的3个四分位数组的发病风险OR依次为3.0(95%CI:0.8 10.8)、5.6(95%CI:1.6 20)、8.7(95%CI:2.4 32);血浆Hcy水平与小动脉闭塞性卒中的关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4),而与心源性脑栓塞(P= 0.580)和其他原因所致的脑卒中(P=0.990)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
此外,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亦影响脑卒中病人的复发率和死亡率。
Zhang等[12]对1823名(年龄:35 74岁)脑卒中病人平均4.5年的随访中发现,调整了年龄、性别及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后,高Hcy水平的病人(≥16mmol/L)脑卒中的复发率和死亡率分别是正常Hcy水平病人的1.31倍(RR:1.31;95%CI:1.10 1.61;P=0.012)和1.47倍(RR:1.47;95%CI:1.15 1.88;P<0.001),其与死亡率的关联主要是由于高Hcy水平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有学者指出,Hcy还与脑卒中病人疲劳症状有关。
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异常的病人出现抑郁症状的机率是正常水平病人的2倍[13]。
2.1营养因素在脑卒中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中发挥的作用维生素B6、B12是同型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代谢酶的辅因子,叶酸是其再甲基化过程中甲基供体的原料。
因此,饮食中这3种营养物质的缺乏会影响同型半胱氨酸代谢过程的正常进行,导致其水平改变。
美国健康职业者随访研究(Health Professionals Follow-up Study,HPFS)对43732名年龄40 75岁的男性健康专业人士进行14年的随访,发现增加叶酸摄入量可以降低男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叶酸摄入水平上五分之一人群的多因素调整相对风险(RR)是下五分之一人群的0.71倍(95%CI:0.52 0.96),并指出维生素B12的摄入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呈负相关[14]。
Larsson 等[15]对芬兰α-生育酚,β-胡萝卜素癌症预防研究(the Alpha-Tocopherol,Beta-Carotene Cancer Preven-tion Study,ATBC)队列中26556名年龄50 69岁的男性吸烟者平均随访13.6年,发现增加叶酸摄入量可以显著降低脑梗死的发病风险,叶酸摄入量上五分之一人群多因素调整相对风险(RR)是下五分之一人群的0.80倍(95%CI:0.70 0.91)。
VI-TATPOS研究组[16]对8000名来自20个国家104个医学中心的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病人进行维生素B补充制剂(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的随机对照实验,经过平均2年的随访,发现维生素B6、B12、叶酸混合制剂可以有效地降低脑卒中及TIA病人严重血管疾病的复发率。
此外,营养物质的摄入水平也会影响代谢酶编码基因的作用。
Holmes等[8]的meta分析中根据是否实施叶酸补充策略将叶酸摄入水平由低到高依次分为5类,发现MTHFRC677T与叶酸摄入量之间存在交互作用,随着叶酸摄入水平的增加,MTHFR677TT基因型和CC基因型个体之间Hcy浓度的差值依次减小。
叶酸摄入水平每增高一类,两种基因型个体的Hcy浓度的平均差值将减小0.62μmol/ L;meta回归分析提示血浆叶酸浓度每升高1ng/ mL,MTHFR677TT基因型和CC基因型个体之间Hcy浓度的平均差值将降低0.13μmol/L;叶酸摄入水平每增高一类,MTHFR677TT基因型与CC基因型个体发生脑卒中风险的比值比OR减小10%,TC 基因型与CC基因型发生脑卒中风险的比值OR减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