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设计基础的主要内容

药物设计基础的主要内容
药物设计基础的主要内容

《药物设计基础》主要内容

导论

主要内容

“药物发现”的定义、基本阶段,药物设计的主要内容,药物作用的体内过程,先导物发现的阶段和途径,筛选途径,合理药物设计。

第一节药物发现

一、药物发现的定义

①定义:

按广义的定义,包括内容一起 P

1-2

狭义定义

②阶段:

研究过程4个阶段:基础研究,可行性分析、项目研究、非临床开发

开发过程:临床研究,还包括注册申请和上市销售

基础研究的目标:发现多种靶点,确定靶点成药性,新化学实体

可行性分析:先导物

项目研究:发现可进行临床研究的研究中新药,包括药学、药理学、毒理学等方面;

生物利用度在3个参数:达峰时间、达峰浓度、药时曲线下面积

三性试验: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毒理试验

三致实验:致突、致畸、致癌

非临床开发:尽早淘汰不适合的候选药物

核心:安全性评估问题

临床研究:确证研究中新药的应用价值

需4期试验,进行新药申请和注册上市后,还需进行后期验证Ⅰ期试验:人体对IND的有效性、耐受程度和安全性;

Ⅱ期试验:确证临床应用的实际价值,对何疾病有效,有效剂量范围和最适给药方案

Ⅲ期试验:IND试产后的安全考察期

Ⅳ期试验:新药申请后的跟踪考察验证

药效(PD)、药动(PK)和毒性(T)研究是交叉贯穿于新药R&D的各个阶段

第二节药物设计

一、药物设计的概念P9

狭义的药物发现过程

药物发现的中心环节――先导物的发现途径(衍生和优化)以及所涉及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靶点与配基的概念

药物与受体结合引发内在活性,据产生的生物效应不同可分为激动剂和拮抗剂

药物在体内作用过程可分为三个相:药剂相、药代相和药效相

ADME/T是药物设计自始至终要改善的问题 P11

二、先导物

如何发现先导物是寻找新药的主要途径,也是新药R&D的关键,是药物发现的第一步

发现先导化合物的途径:筛选和合理药物设计

现代筛选途径涉及组合化学、组合库、高通量高内涵筛选P

12

合理药物设计的概念P

12

基于靶点的药物设计

合理药物设计分类基于性质的药物设计

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

在已知作用靶点的三维结构可采用基于靶点的直接药物设计,有配体对接

和从头设计等策略P

16

在未知大部分靶点的结构,宜用基于配体的间接药物设计

CADD既可用于先导物衍生,也可用于先导物优化,是实现基于结构和基于性质的药物设计的技术手段

三、筛选途径

分类

筛选模型P

17

发现从传统的整体动物器官和组织水平发展到细胞和分子水平有效的筛选模型和方法:光学试验、荧光筛选、基于细胞的筛选、小动物试验系列、影像学

组合化学的定义:P18

外消族转换:P21

药物设计的目标P22

重点以及发展方向

第一章基于筛选途径的药物发现

主要内容

组合化学技术的特点与分类;固相组合合成的优缺点,混分法、光控法的过程,固相载体和连接基团的基本要求;液相组合合成的优缺点,索引组合合成的基本过程;药物靶点的选择和确证;筛选模型和方法学;高通量筛选的概念和组成部分;高内涵筛选的概念与应用范围。

筛选的物质基础是大容量化合物库,来源:天然产物,化合物组合库和各研究机构合成积累的库存化合物

先导物是针对特定靶体和模型呈现明确药理活性的化学结构,最好是新颖结构的化合物,也可是已知的但是其活性应该是最新发现的。

细胞间传导信号的第一信使:内源性活性物质P27

第二信使:CAMP和CGMP

第三信使:Ca2+

二、组合化学与化合物组合库 P28

①分类:平行合成

组合合成

②特点:一步生成多种产物 (基本特点)

活性筛选的高通量化

构建化合物组合库的主要目的:高通量筛选

化合物组合库的概念 P29

③组合化学合成的基本手段:固相组合合成,注意其优点和不足P29

液相组合合成

混分法的合成与筛选过程

光控组合法的合成策略:正交单照法

二进制单照法

对固相载体的要求P32

液湘组合合成

①最大困难:后处理比较麻烦,特别是产物的纯化

理想的液相组合合成是希望等量反应

②优点: P43

③合成策略:平行组合合成

索引组合合成 (过程)

第三节筛选模型和方法学

①筛选定义:P54

包含的内容 (三个方面)

体外、体内模型包括哪些层次或内容

一、药物靶点的选择和确证

疾病相关靶点的选择和确证是药物研究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是研制新药的出发点。

主要靶点:酶、受体、离子通道

选择靶点首选考虑靶点的有效性,其次是靶点与毒副作用的相关性

相关的三个步骤 P55

②针对各种靶点,选择恰当的筛选方法,首选的方法是建立分子或细胞水平的筛选方法。

分子水平的药物筛选模型主要分为受体、酶、核酸、离子通道或其他类型

③细胞水平的筛选模型适于多成分、多靶点共同作用的药物研究,特别是中药的研究。

可使用报告基因测定、细胞增殖测定、细胞基础生理测定和黑色素易位测定等方法。

④整体动物水平的药物筛选模型,是药物筛选和开发中不可能缺少的环节。

二、高通量筛选

后基因时代药物发现的重要手段是高通量筛选

高通量筛选的概念 P17

五个组成部分:①供测试的大量样品;

②筛选模型的建立;

③高灵敏度检测系统;

④自动化操作系统;

⑤数据处理及分析

三、高内涵筛选

①概念 P17

②应用范围

HTS和HCS是药物筛选技术的发展方向 P62

HTS是目前药物筛选的新模式,特点是高效率

HCS可获得活性化合物的化学生物学效应和毒理学效应,进行综合性评价,提高发现先导物的速率和后期开发的成功率。

第二章基于靶点的药物设计(TBDD)

主要内容

药物设计三个不同的筛选方法与途径;药物靶点的内涵、发现途径、识别过程;靶点分类,基因性靶点、机制性靶点及药物设计方法。

第一节药物发现的方法学

据疾病产生的过程,将药物设计分为三个不同筛选方法和途径:基于功能的途径;

基于症状的途径;

基于机制的途径

一、基于功能的途径 P64

概念:针对疾病所特有的功能异常来进行药物设计。

目标:人体的一些功能

步骤: P65

实验手段:微离析,细胞的电生理研究

二、基于症状的途径

概念:是针对疾病特异性的症状或生理变化

特点:

步骤:

缺陷:筛选能力低,无法鉴别药物的作用模式。

三、基于机制的途径

概念 P66

步骤

先导物的选择是针对药物的作用机制来进行的,筛选得到的化合物具有特异性的分子作用模式。

P68 基于功能和症状的途径,都具以化合物的生物学效应为标准来评价化合物的有效性。

基于症状的途径是在疾病模型中通过研究化合物的生物有效性进行化合物的评价。

第二节药物靶点的发现和确证

①理想的药物靶点的特点

靶点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靶点的有效性和中靶毒性。

靶点的生化特性,决定靶点的成药性。P69

药物发现途径中关键的第一步:确定治疗疾病的目标以及作用的环节和靶点;新颖的靶点意味着新的作用环节和机制。

②开展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内容 P71

③药物靶点发现途径 P71

分类:分子途径

系统途径:距离疾病更为接近

④基于靶点的药物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

药物靶点的发现和确证过程,包括靶点的识别、定性和确证过程—靶点

成药性研究。只有确证靶点具成药性后,新药的研究才能够开始。

主要任务 P72

①靶点识别,是靶点评价的第一阶段

基于寻找特定疾病的成药基团;

有正向识别和逆向识别过程。

②靶点确证过程P73

③靶点的优化

基因敲除 P75

反义技术

第三节基于靶点的药物设计方法

基于靶点药物设计,包括发现和确证靶点,针对已确证了的靶点进行药物设计。

①靶点分类

为通过遗传学分析或生物学观察所确证的单个基团,基因产物或分子机制。

分为:基因性靶点和机制性靶点

②基因性靶点及药物设计方法

概念: P76

主要设计流程 P77

基于基因性的靶点进行药物设计,针对的是疾病的根源,但也存在很多局限性。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20世纪末人类最伟大的科学成就。

③机制性靶点及药物设计方法

机制性靶点是通过生物学观察发现的 P77

惟一条件就是:

优点:避免了单基因引起某种疾病的局限性,可以更广泛地进行应用。

设计过程: P77下

①识别疾病状态下改变的受体、酶或基因,或根据生物学知识发现有希望的靶点

②证明该靶点与疾病治疗的相关性

靶点的确证是通过研究基因敲除的动物来进行考察靶点在疾病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第三章基于性质的药物设计

主要内容

药物及其制剂在体内过程中的药动相;基于性质的药物设计;药物理化性质与其体内过程间的关系;药物动力学参数与应用;类药性及其测量方法;类药性的预测方法;药动学优化途径。

第一节概述

①临床用药物存在的主要问题

4个方面

在药物设计及药物R&D的早期阶段,即在可行性分析阶段,以适宜的药动学特征作为药物设计的依据,在非临床开发阶段作为候选药物筛选和评价的指标,提高新药R&D的成功率。

②药动相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等环节

转运: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过程,无结构变化只有体内部位改变;

消除:代谢和排泄过程,反映原形药物从循环中的消失。

处置:分布、代谢、排泄

药物在体内的ADME过程就是透过机体各种生物膜的转运过程与其体内代谢的综合体现。

③基于性质的药物设计 P95

概念

影响物质透过生物膜的两种重要性质:分子尺寸与亲脂性 P96

能成为药物的化合物具有一些显著的共性,对世界药物索引中的化合物中主要理化性质分析,首先得到的是Lipinski的五倍律规则。

第二节药物理化性质与其体内过程间的关系

一、药物在体内的ADME过程

①药物透过生物膜的几种主要途径

4种:

被动转运(被动扩散) 特点:顺浓度梯度转运;

载体媒介转运 (促进扩散)+主动转运(由低浓度→高浓度)

膜动转运(及方式)

细胞旁路转运

物质透过生物膜(细胞膜)的现象—膜转运,在药物的体内吸收、分布及排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P97

药物的透膜性,几乎决定了药物在体内过程,成为药动学性质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药物分子的结构特征与其透膜性的相关性研究也成为PBDD研究的第一个核心内容;

决定药物透过性的主要因素:相对分子质量,溶解度、脂溶性

主动转运的特点:见P98

2002年在FDA批准上市的药品,作用靶点位于转运体(离子通道)的药品的市场占有率最高,达到约30%;

膜动转运的分类。

②吸收

概念:

吸收环节的问题是药物设计中需考虑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大部分化学药物的口服吸收均是通过被动转运途径进行的。

③分布:

概念

药物在血液、组织及器官间的分布是一个可逆转运过程。

理想药物的特点 P101

血脑屏障

药物穿过毛细血管壁的速度快慢,主要取决于血液循环速度,其次是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一般脂溶性较强的化合物更容易透过生物膜,更易由血液循环分布到组织中。

④代谢

概念:

分为生物转化和结合反应两个阶段。

肝是最重要的代谢器官。

主要代谢部位:与代谢酶在体内的分布以及局部器官和组织的血流量有关。

吸收过程的代谢包括肠道菌丛代谢,粘膜中酶与肝动酶的代谢

首过效应:

首过效应越大,药物在到达体循环前的损失越多,血药浓度越小;

经大多数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均是在细胞内特异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一系列代谢反应,从而导致结构的变化;

药物代谢酶分类:微粒体酶系,非微粒体酶系

代谢反应:Ⅰ相代谢—生物转化

Ⅱ相代谢—结合反应

⑤药物排泄

肾脏

肾脏排泄途径:滤过排泄和主动分泌P104

决定主动分泌程度的因素:化合物与转运体的亲和力。

决定此亲和力的理化性质:亲脂性、离子电荷强度、氢键受体数量。二、药动学

①概念

②药动学的主要参数

a. 速率常数

b. 生物半衰期

c. 表观分布容积 P107

d. 清除率

e. 生物利用度

f. 血浆蛋白结合率

③药动参数在治疗中的作用

第三节类药性及其测量方法

一、类药性 P108

①概念

类药性研究基于先导物之上,类药性分子是高质量的先导物

类药性代表了理想药物所具有的特点,是药物所表现出来的理化性质,结构特征在体内的综合反应。

它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从生物学角度看,它是药动学性质和安全性的总和药物R&D的研究过程:基础研究、可行性分析→“命中”→“先导”的过程。

在技术上可概括为:命中物选择,先导物选择,先导物优化,候选药物选择。

②类药性测量方法

性质估计测量有三种方法:

溶解度测定方法有浊度法、散射法、分光光度法。

极性表面积 P111

预测化合物生物利用度的五倍率:P115

上市药物必须同时具备的特征:良好的ADME/T性质,较强的生物学活性。P118

血脑屏障:P119

第五节药动学优化

药动学优化的主要途径:两条

固体分散体的特点: P126

微囊化对囊材的要求 P129

纳米粒的特点 P130

脂质体 P130

第四章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

主要内容

受体学说的要点;药效、药动和毒性基团的概念;效应子与受体的相互作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策略及直接药物设计、全新药物设计和间接药物设

计的概念与方法。

第一节基本概念

①配体与靶点的作用机制:

②要求:形状互补

性质互补

还有溶剂效应的影响,药物与靶点的协调问题。

③受体学说:包括哪几种学说

诱导契合学说及其激动和拮抗作用的解释

分子识别

药物与靶点发生分子识别,形成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主要支配因素,4

个方面。P135

相互作用力的类型

受体与特异性配基产生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互补性结合,这种结合型具有:特异性、饱和性和可逆性.

药效、药动、毒性基团 P138

毒性的选择性越好,则药物越安全。

药效构象,优势构象

④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的策略

基于受体结构的药物设计直接设计方法

基于配体结构的药物设计间接药物设计方法

基于受体结构的药物设计依据靶点的三维结构,设计出与靶点结合部位互补的分子。设计时应用受体理论和受体-药物作用模型的知识。P139

第二节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基本理论

①计算三维结构的理论计算

量子化学、分子力学、分子动力学

②专家系统 P153-154

第三节基本靶点结构的药物设计—直接法

直接法: P164

主要方法:全新药物设计

基于靶点结构的虚拟筛选

全新药物设计(从头设计) P164

直接设计必须知道靶点的三维结构

全新药物设计步骤大致分为三个过程 P154-156

①定义受体活性位点;②产生配体分子;③为配体分子打分

全新药物设计的出发点 P157

产生配体分子的方法:连接法,逐步生长法

据构建块的不同可分为模板定位法、原子生长法、分子碎片法(碎片连接法、碎片生长法)

第四节基于配体结构的药物设计—间接法

①间接设计的出发点 P161

分类:药效基团模型法

基于药效基团的三维结构搜寻

3DQSAR法

②药效基团识别的一般方法

a. 分子叠合;

b. 活性类似物法;

c. 距离几何法;

d. 药效基团识别系

③定量构效关系 P166

P174总结

第五章先导物的优化

主要内容

模仿药物的概念,先导物优化的前提和原则;前药的设计原理与方法;生物电子等排体的概念与特点;拼合原理;药物评价的方法;软药的设计方法。

第一节概述

一、模仿药物

概念 P213

“me-too”药物设计的主要方法就是运用先导物的原理方法和技术。

二、优化前提:两个

三、优化原则

①最小修饰原则

②准确运用与先导物相关的生化知识

③经济学评估

④非手性改造

第二节前药原理

①定义:

②前药设计的目的P216

③前药的作用机制

④前药的释放模式

⑤前药设计的原则

⑥靶向药物的设计

概念P225

理想的靶向药物设计应注意的问题P226

①抗体导向药物

②抗体导向酶催化前药

概念

设计要注意的几个问题P227

③基因导向酶催化前药P228

第三节生物电子等排原理

①生物电子等排概念P229

②生物电子等排体修饰化合物性质的影响方面

a. 结构参数;

b.电子参数;

c. 溶解性参数

③分类:a. 按定义分类(2类)

b. 按电性和立体结构分P230

c. 按化学基团分

④常见类型(一价、二价、三价、四价、环子价)

⑤非经典电子等排体的类型

a. 基团反转;

b. 环结构改变;

c. 极性相似基团互换

⑥生物电子等排体互换后,性质的变化。P239

第四节拼合原理

①定义P240上

②拼合操作

a. 连接方式,三种

b. 同生型孪药

c. 共生型双重作用物

③类型P241

a. 前药

b. 多靶点配体药物

④应用的主要类型。

第五节软药设计

①软药的概念P246下

②评价药物的方法P246

③软类似物设计的基本原则P247

关键之处:分子中有一个特别易被代谢的基团

软类似物特点:P247

④基于无活性化合物的软药设计

基本原则P248

第六章酶抑制剂和肽拟似物

主要内容

可逆性酶抑制剂的特点;定向活性部位不可逆酶抑制剂、基于机理的不可逆酶抑制剂的设计和伪不可逆抑制剂的设计;肽拟似物的设计原理和方法:生物活性肽的环化、限制性氨基酸取代、假肽的设计。

第一节酶抑制剂

一、定义P252

药用酶抑制剂的必备条件

二、分类

①按成键方式

②按I—E结合方式

三、可逆性酶抑制剂

①类型

②特点

③作药用时的特点

④研究中常见的问题及原因

四、不可逆抑制剂

①概念P256

②分类(按机理分)P256

五、设计原理和方法

①过渡态类似物可逆抑制剂P257

过渡态类似物是一类特异的竞争性抑制剂,其结构类似于酶反应中不稳定过渡态的底物部分。

在酶催化反应和非酶反应中,键的形成和断裂的机制是相似的,所以过渡态类似物将与过渡态相似,它具有底物过渡态的立体形状和电性特征P247下

过渡态的能量大于基态的能量,过渡态类似物与底物相比,对酶的亲和力大得多,结合更为紧密。

过渡态类似物的种类

a. 负碳离子样的过渡态类似物;

b. 碳正离子样的过渡态类似物;

c. 磷酰基转移的过渡态类似物;

d. 四面体过渡态类似物

②伪不可逆抑制剂

a. 概念P266

b. 伪可逆抑制剂的功效主要取决于复合物EI的半衰期

第二节肽拟似物

一、生物活性肽存在的缺陷P267

肽类药物研究的目标P267

二、肽拟似物的概念

对肽类结构的模拟修饰采用的方法P267下

拟似肽的二级结构P272

二级结构主要有:α—螺旋β—片层β—转角γ—转角

三、假肽P275

四、类肽P278

补充材料

药物设计学研究的内容:新药研究开发的程序和要求。

目标:不断发现、设计和完善防治疾病的药物品种。

发展方向:探索合理药物设计和组合化学技术联姻所形成的整体性策略。

先导化合物不一定是药物

药物设计学的研究对象:先导化合物

基础研究阶段要达到的目标:对疾病进行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发现致病机理确定疾病的多种靶点,确定靶点的成药性(Druggability)及相关的新化学实体。可行性分析主要察基础研究成果的可靠性、有效性及适应市场的价格能力。

项目研究要达到的目标:以先导化合物为候选药物,进行药学、药理和毒理学等方面的研究,以求发现可进行临床研究的研究中新药

非临床开发是向药物管理法定部门申请临床研究的总体评价,也是一个决策过程。其核心:安全性评估

临床研究的目的:以人体为试验对象,确证IND的实际应用价值,确定该IND 能否被新药审评中心批准投产及进入市场。

在新药R&D的各个阶段,药效(PD)、药动(PK)和毒性(T)的研究始终是关注的核心问题。

新药R&D具有经济学特点:高成本、高风险和高回报。

新药R&D的专利申请的类型:①关于产品;②关于方法

授权基本条件: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药物设计包括:药物分子设计、剂型设计和剂量设计

新药设计与研究包括:靶标的确定;模型的建立;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先导化合物的优化

在早期研究中同时评价药效和药代性质,可降低后期开发的风险。

筛选模型分为:体外和体内模型

组合化学技术是一种原位合成和原位筛选的合成技术。

分子的多样性是先导物发现的物质基础。

分子的互补性是分子识别和受体-配体结合的基础和推动力。

组合合成的主要步骤:化合物库的制备、库成分的检测及目标化合物的筛选三

个步骤。

化合物组合库的制备包括固相组合合成和液相组合合成两种技术。

理想的液相组合合成反应要求:等量反应,全部转化为产物,副产物少。

选择药物作用靶点要注意的问题:靶点的有效性;靶点与毒副作用的相关性。理想的酶抑制剂要求对所作用的靶酶具有高亲和力和特异性的特点。

细胞水平药物筛选模型可以采用基因测定和细胞增殖测定

等多种方法进行检测,其中最重要的是报告基因测定。

高通量筛选模型的建立,一般只采用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的药物筛选模型。

高通量筛选和高内涵筛选是药物筛选技术的发展方向。

高通量筛选是目前药物筛选的新模式,其特点就是高效率。

高内涵筛选可获得活性化合物的化学生物学效应和毒理学效应,进行综合性评价,提高发现先导物的速率和后期开发的成功率。

基于功能的途径主要针对人的一些功能。

从机制、功能和症状的关系可知:调控信号传导途径的关键是药物作用靶点。利用特定疾病的有关系统进行靶点发现的方法:分子途径和系统途径。

靶点成药性研究包括靶点的识别、定性和确证过程。

寻找特定疾病的成药基因包括逆向识别和正向识别。

机制性靶点的确证依赖所建立疾病模型的可靠性。

靶点确证的常用方法通过研究基因敲除的动物来进行的。

基因敲除的动物缺乏药物治疗的靶点,其结果是机体可能发生代偿性的改变以适应新的情况。

药物进入机体内的药动相主要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等环节。

影响物质透过生物膜的两种重要的性质:分子尺寸;亲脂性

药物透过生物膜主要途径:被动转运(一般途径),载体媒介转运,膜动转运,细胞旁路转运

被动转运(被动扩散)的屏障:生物膜

决定药物透膜性的主要因素:相对分子质量,溶解度与脂溶性

载体媒介转运:促进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

促进扩散具有:结构选择性和饱和现象。

通过细胞旁路转运的物质通常吸收率较低。

通过细胞旁路转运物质的性质相对分子质量与吸收率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表明除相对分子质量外,分子的形状和刚性可能影响细胞旁路转运过程。

化学药物的口服吸收的转运途径大部分是通过被动转运途径。

药物或制剂给药后,药物到达大循环的数量和相对速度,称为生物利用度。

①静脉给药途径,生物利用度就是1;

②其他方式都<1,口服方式会降解药物;

③高清除比的药物,生物利用度低;

④低清除比药物,生物利用度高。

表观分布容积是药物分布的特征参数,不代表一个真正的体积,据它的大小可推测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它与药物的理化性质相关。

半衰期(t1/2)决定给药间隔;

清除率决定给药速度;

生物利用度决定剂量调整;

表观分布容积决定负荷剂量

给药速度—只要保持药物进入量=药物的清除量;

剂量调整—药物在血中达到最佳临床效果而不引起毒性的浓度范围,一般处于最小有效浓度MEC和最小中毒浓度MTC之间;

给药间隔—给药间隔大于半衰期,药物浓度会产生大的波动;小于半衰期则会

产生药物积累。 t

1/2短,药物很难保持稳态浓度;t

1/2

长的药物又易产生毒性反

应。

负荷剂量—达到稳态浓度所需药物量=稳态时体内药物量,即负荷剂量=稳态时药物量。

具有类药性的化合物并不一定是药物,但其成药的可能性较大。

类药性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从生物学角度看,它是药动学性质和安全性的总和;许多研发机构在合成或筛选化合物库后希望尽快获得关键的类药性数据,预测ADME特征、指导结构修饰。

药物研究的“命中”到“先导”的过程,在技术上可以概括为:命中物选择、先导物选择、先导物优化和候选药物选择。

类药性的测量方法必须达到高通量的要求,应符合中等水平的质量控制要求。化合物的溶解度测定方法有浊度法、散射法、分光光度法等。

极性表面积是指分子中极性原子的总表面积,PSA越大,极性越大,难于过膜。上市药物必须同时具备的特征:良好的ADME/T(毒性)性质与较强的生物学活性。因此,药物发现与开发的目标是发现具有较高生物学活性并具有优良药动学性质的药物。

通过化合物分子结构与理化性质的相关性以及理化性质与ADME性质的相关性研究,预测化合物的透膜性及其与代谢酶、转运体等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探求化合物的类药性,筛选与设计具有合理药动学性质的药物。

效应子与靶点通过“锁—钥”机理相互作用,要求在空间形状上匹配、性质上互补。

药物与靶点的协调运动,反映了靶点对配体的分子识别的要求。

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从配体和靶点的三维结构出发,以分子识别为基础,引导先导物的发现走向理性化,能直观地进行合理设计,提高设计成功率,加快新药研究和开发的速度。

分子药理学以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药理学等学科为基础,以受体学说为核心,探索药物—受体的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是药物设计最重要的基础。

配基与受体结合引发内在活性,据所产生的生物效应可分为激动剂和拮抗剂。

药物产生生物效应的原动力是药物与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药物—受体的相互作用力主要是非共价键的弱键作用,但立体形状在空间的匹配性,相互作用往往很强。

受体的活性中心一般只能与柔性药物分子的某一构象发生特异性作用,但未必是优势构象;同时受体的构象也受到药物分子的诱导作用,形成互补的契合,产生生物活性。

药物分子结构改变,会引起生物活性发生强度的变化;也可能引起生物活性类型的变化。

药物分子中决定药效的基团—药效基团、影响药代动力学的结构部分—药动基团及毒性基团。

毒性基团可分为毒性基团和潜在毒性基团两种。

毒性基团一般有亲电性,在体内与核酸、蛋白质或其他重要成分中的亲核基团发生反应,使这些成分产生不可逆的损伤,表现为毒性、致癌性和致突性。

基于受体结构药物设计采用直接设计方法;基于配体结构药物设计采用间接设计方法。

具有不同结构类型的化合物,只要有共同的药效基团,即可与同一靶点结合。

靶点和药物的作用位点及空间排布是分子识别的关键,它们的性质和空间是互补的;

合理药物设计是在分子甚至电子水平上来考虑问题的,因此需要有先进的技术作支持。

采用分子力学的方法计算分子的性质,其准确性和可靠性主要取决于势能函数和结构参数的取值。

药物与作用靶点经分子识别产生诱导契合,达到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和空间的互补。

“me-too”药物设计的主要方法就是运用先导物优化的原理方法和技术。

针对药效相的设计要考虑药物分子的大小,药效基团在分子内的合适位置以及相应的药效基团模型是否适合靶点识别,目的是促进药物和靶点之间的键合作用,增加药物对靶点的选择性,达到作用更强和更具选择性的目的。

有关药动学的设计就应先从先导物在体内不佳的ADME/T出发。

先导物优化应遵循最小修饰原则。

对于易被机体迅速清除的药物,需经常给予常规剂量,以维持适当的血药浓度。但频繁给药会导致明显的峰谷效应。

目前临床药物大多缺乏靶向性。采用前药的方法,一般可改变药物的药物动力学行为,但存在局限性。因为只有能被特定靶组织中的特异酶转成原来母药的前药,才能获得预期疗效。

生物电子等排体是指具有相似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又能产生相似生物活性的基团或分子。

具有相似化学基团或分子的生物电子等排体,可以产生相似的生物效应,也可产生相反的生物效应。该现象往往在相同的生理过程,作用在相同的受体部位上反映出来,一种是激动作用,另一种是拮抗作用。

书籍装帧设计的基础理念

1删繁就简这四个字对封面设计的构图来说,尤为重要。封面设计最忌画蛇添足。封面构图的艺术语言越简炼越好,一句话能说明白的就不要说两句,两句话能说明白的就没有必要说上三句,“妙语者不必多言”。如果一幅封面的构图能做到一笔不多,一笔不少,准确地表达精湛的艺术语言,是装帧家们的不懈追求。比如,有些封面应是成功之作,但失于繁琐,结果平平。就像有些电影镜头,本来在情节中通过人物的动势、景物的衬托、音响的效果已使观众明情达意,但偏偏要加上许多对白、旁白。有的封而构图为表现主题,用笔面面俱到,老怕画不明白.就越想多画,结果画得越多,越画不明白,成了恶性循环,弄得人们眼花缭乱而看不出优劣,最后必然适得其反。封而构图的艺术语言应当言简意赅: “以少少许胜多多许”,“一滴水见大干世界”。有的演员演戏,在一个感伤的情节中虽无一言,但掉下一滴眼泪就能传情给观众使之感受到她要述说的苦衷,“此时一泪胜千古”。一幅封而构图的艺术浯言,也要像一滴眼泪那样,“言有尽而意无穷”。封面设计的构图要“先做加法,后做减法”。最后落笔应当简约、鲜明、准确、生动。删繁就简是就艺术规律而言,决不是乱砍乱伐,否则会使构图空之无物.单调无趣。 2计白当黑中国画的构图很讲究“计白当黑”宁“空勿实”、“疏能走马,密不透风”。古人的这些论述,对我们今天研究封面的构图来说,非常有益。封面设计的构图基本上由两大部分组成,即实体形象和空白部分。空白是封面构图中不可缺少的,就像繁杂的建筑群中间要有一块广场、草坪一样。凡是成功的封面构图,除了其它因素之外,无不在疏密、虚实上下功夫,“知白守黑,得其玄妙”也。在封面构图中要善于利224 以调解统一,这种矛盾运动的形式所产生的节奏和韵律,能使封面的构图充满着音乐性和抒情性,令人遐想飘然,正如德国大文学家歌德所说: “韵律好像魔术,有点迷人.甚至能使我们坚信不疑,美丽属于韵律。 3象外之象封面构图的表现力的重要标志,就是看它能否超越自身,能否创造广阔、深邃的艺术境界,意在画外,撩动读者的想象之弦,使之余音袅袅。封面艺术的魅力和感染力,有时恰恰要到形式语言的外面去寻找,这种笔不到意到的艺术效果所体现出来的特有意境,能打破封而构图的有限空间.使人感

第7章-系统设计教学文案

第七章系统设计通过本章学习,应当掌握以下内容 1、系统设计的任务、目标和内容 2、结构化设计的基本思想 3、如何从数据流程图导出结构图 4、一体化设计方法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5、代码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6、输出设计的内容 7、输入设计的原则和内容 8、输入数据的校验方法 9、人机对话设计的原则 识记: 一、系统设计的任务、目标和内容 二、评价信息系统的标准 三、结构化设计的基本理论 四、模块、结构图的概念与使用 五、模块的联系与耦合 六、变换分析和事务分析方法的原理与运用 七、代码的作用、类型、设计的原则及代码检验 八、输出设计的内容 九、输入设计的原则和内容 十、输入数据的校验方法 十一、人机对话设计的原则 领会: 一、系统分析阶段要回答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二、为什么说从系统研制的角度讲,系统的可变更性是最重要的标准? 三、结构图与数据流程图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四、模块划分的原则是什么? 五、怎样度量耦合的高与低 六、什么是模块的控制范围?什么是判断的作用范围? 七、如何编写系统设计说明书 应用:根据给定的数据流程图,能够画出信息系统结构图 计划课时:8课时 第一节系统设计的任务要求 系统分析阶段要回答的中心问题是系统"做什么",即明确系统功能,这个阶段的成果是系统的逻辑模型。系统设计要回答的中心问题是系统"怎么做",即如何实现系统说明书规定的系统功能。在这一阶段,要根据实际的技术条件、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确定系统的实施方案,即系统的物理模型。 一、评价信息系统的标准

根据一个逻辑模型,可以提出多个物理模型。我们怎样评价、选择物理模型呢?为此,我们有必要先简要讨论评价信息系统的标准。面向管理的信息系统,其优劣程度取决于它为管理工作提供信息服务的质量。我们可以从六个方面来衡量。 1、信息系统的功能 2、系统的效率 3、系统的可靠性 4、系统的工作质量 5、系统的可变更性 6、系统的经济性 二、系统设计的目标 系统设计必须从保证系统的变更性人手,设计出一个易于理解、容易维护的系统。为了使系统容易修改,首先要使其容易被理解,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把系统划分为一些部分,其中每一部分的功能简单明确,内容简明易懂,易于修改。我们把这样的部分称为模块。 (2)系统分成模块的工作按层次进行。首先,把整个系统看成一个模块,按功能分解成若干个第一层模块,这些模块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整个系统的功能。然后按功能再分解第一层的各个模块。依次下去,直到每个模块都十分简单。 (3)每一个模块应尽可能独立,即尽可能减少模块间的调用关系和数据交换关系。当然,系统中的模块不可能与其他模块没有联系,只是要求这种联系尽可能少。 (4)模块间的关系要阐明。这样,在修改时可以追踪和控制。 总之,一个易于修改的系统应该由一些相对独立、功能单一的模块按照层次结构组成。这些模块之间不必要的联系都已去掉,而且它们的功能及相互关系都已阐明。这就是结构化设计的基本思想。 三、系统设计的内容 系统设计阶段的任务是提出实施方案。该方案是这个阶段工作成果的体现,这个方案以书面的正式文件--系统设计说明书提出,批准后将成为系统实施阶段的工作依据。系统设计的基本任务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1.把总任务分解成许多基本的、具体的任务 (1)将系统划分成模块; (2)决定每个模块的功能; (3)决定模块的调用关系; (4)决定模块的界面,即模块间信息的传递。 2.为各个具体任务选择适当的技术手段和处理方法 这便是详细设计,包括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入设计、输出设计、人机对话设计、处理过程设计。 第二节结构化设计的基本概念 一、模块 模块(Module)一词使用很广泛。通常是指用一个名字就可以调用的一段程序语句。可以将它理解为类似"子程序"的概念,例如PASCAL程序设计中的函数、过程,FORTRAN 程序设计中的函数和子程序。 模块具有输人和输出、逻辑功能、运行程序、内部数据四种属性。模块的输入、输出是模块与外部的信息交换。一个模块从它的调用者那里获得输入,把产生的结果再传

系统实施阶段的主要内容和步骤是按总体设计方案购置和.

1、系统实施阶段的主要内容和步骤是:按总体设计方案购置和安装计算机网络 系统;建立数据库系统;进行程序设计;输入基础数据,进行系统测试;进行人员培训,系统转换和试运行。 2、系统设计的任务是依据系统分析报告和开发者的知识与经验在各种技术和实 施方法中权衡利弊,合理地使用各种资源,将分析阶段所获得的系统逻辑模型,转换成一个具体的计算机实现方案的物理模型,最终勾画出新系统的详细设计方案,提交一个系统配置方案报告和一份系统设计报告。 3、系统分析阶段需要确定的主要内容 开发者对于现有组织管理状况的了解;用户对信息系统功能的需求;数据和业务流程;管理功能和管理数据指标体系;新系统拟改动和新增的管理模型; 提出新系统的各种方案和设想;对所有方案和设想进行分析、研究、比较、判断和选择,获得一个最优的新系统的逻辑模型;编制系统分析报告。 4、总体规划的必要性及主要目的 总体规划是管理信息生命周期的第一个阶段,也是系统开发过程的第一步,它的主要任务是明确“系统是什么”的问题,也就是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准确、清晰、具体的要求。由于MIS开发项目往往是投资巨大、时限较长,对企业现行管理体制冲击较大的工程,因此,在系统开发前必须要进行总体规划,并把它置于战略高度。 归纳起来,总体规划阶段的主要目标可概括为三点:(1)保证信息共享;(2)协调子系统间的工作(3)使系统开发工作有序进行。 5、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总体规划主要是编制指导性和纲领性文件,主要包括:(1)系统总体需求分析;(2)制定一套系统开发的文档规范作为各分系统书写文档的标准;(3)设计系统总体结构;(4)设计系统总体网络结构;(5)初步进行系统所需编码分析;(6)初步完成系统的接口设计;(7)制定系统的安全标准;(8)设计统一规范的系统平台;(9)制定系统运行及维护标准;(10)统一协调系统的开发与实施。 6、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计算结构的种类 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计算模式大致可划分为四种,即集中式处理模式,文件服务器模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S),以及基于Web 的网络计算模式或称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这几种网络计算模式在进行数据处理方面大不相同。

商务办公楼毕业设计说明

知识不仅是指课本的容,还包括社会经验、文明文化、时代精神等整体要素,才有竞争力,知识是新时代的资本,五六十年代人靠勤劳可以成事;今天的要抢知识,要以知识取胜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毕业设计任务书 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业 班级 设计题目人民东路商办楼设计 指导教师 大学 二○一一年四月 目录 摘要V 2 建筑设计 1 2.1建筑概况1 2.2采光、通风、防火设计2 2.3建筑细部设计2 2.4方案构思 2 2.5设计过程 2 2.6建筑做法2 3 结构设计 3 3.1 结构选型布置及计算简图 3 3.1.1.结构选型 3 3.1.2.柱网布置 3 3.1.3.梁板柱的截面尺寸 4 3.1. 4.计算简图 5 3.2 荷载计算 6 3.2.1.恒荷载计算 6 3.2.2活荷载计算10 3.2.3.风荷载计算12 3.3.力计算13 3.3.1恒荷载作用下的力分析13 恒载(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力计算采用分层法

结构力可用力矩分配法计算 并可利用结构对称性取二分之一结构计算 13 3.3.2.活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力分析18 3.3.3风荷载作用下的力计算及侧移验算23 3.3.3.1柱的侧移刚度计算过程如下23 3.4框架的力组合27 3.5.截面设计30 3.5.1框架梁(以5层AB跨梁为例 说明计算过程)30 3.5.2.框架柱37 3.5.3.楼梯的计算43 3.5.4.板的计算 46 3.5.5.基础设计 51 4 施工设计58 4.1 工程概况58 4.1.1总体概况58 4.1.2建筑设计58 4.1.3结构设计58 4.2 施工部署59 4.2.1总体部署59 4.2.2工程的管理组织60 4.3 施工准备61 4.4 施工顺序61 4.4.1施工原则61 4.4.2基础工程施工顺序61 4.4.3主体工程施工顺序61 4.4.4屋面工程施工顺序61 4.5分项工程施工技术及参数61 4.5.1土方与基础工程施工方案61 4.5.2主体结构施工方案68 4.5.3主要装饰工程施工方案78 4.6 施工进度计划82 4.7 主要机具表83 4.8 施工平面图布置83 4.8.1施工平面图布置原则83 4.8.2平面布置84 4.9 施工措施84 4.9.1安全技术措施85 4.9.2文明施工措施87 4.9.3雨季施工措施88 辞 93 参考文献94

(完整版)书籍装帧设计调查报告

书籍装帧设计调查报 调研目的:了解书籍装帧的各种形式,色彩搭配, 纸张应用,排版方式,特殊工艺等 书名:《千家诗》 作者:(南宋)谢枋得著 郑永安编著 装订:平装 开本:787*1092 1/16 印章:30 《千家诗》属于简装书籍, 其构成包括:封面、书脊、扉页、 前言、目录页、版权页、书心。 1、该书用的是牛皮纸和胶版纸 牛皮纸它是一种坚韧耐水的包装用纸,呈棕黄色,用途很广。特点是柔韧结实,耐破度高,能承受较大拉力和压力不破裂,适用用于制作纸袋、信封、唱片套、卷宗和砂纸等。 胶版纸也叫道林纸,是供胶印机使用的书刊用纸。这种纸有较高的强度和适印性能,是一种比较高级的书刊印刷纸,其对比度、伸缩率和表面强度好,酸碱性接近中性或呈弱碱性,定量为40克/平方米至80克/平方米。

采用凹版印刷、平板印刷、烫金、UV等工艺。 凹版印刷是文字图像部分凹下低于版面,凹下部分填装油墨。 烫金是一种印刷装饰工艺。将金属印版加热,施箔,在印刷品上 压印出金色文字或图案。 凡是线条或网点的中心部分墨色较浓,边缘不够整齐,而且又没 有堆起的现象,那就是平版印刷品。在印版上图文部分和非图文 部分的部分都是平坦的,而在边缘部分因受到水的侵蚀,而显得 不平坦。 UV印刷是一种通过紫外光干燥、固化油墨的一种印刷工艺。 2、封面:采用凹版印刷及UV工艺,采用牛皮印刷纸,整 体充满书香古气。与本书的内容相呼应,书的封面字体为宋 体体字,简单大方。 扉页:用的是封面的黑白稿,简洁而又大方。与封面相 呼应。 勒口:介绍了中国古典名著百部藏书,实用且整洁大方。 版权页:包括了书名、作者、主编、出版、发行、开本、印 张和字数等重要的信息 封面:采用牛皮纸作为封面, 整体色调上体现出《千家诗》古 香古色的特点。 书脊:包含有书名、作者、出版 等信息。 封底:用了传统纹样及一些 对中国古典名著的评价语,中心 对称,简洁明了。 切口:从切口处可大致了解到书 心的占用比例。

安全系统防范工程设计任务书主要内容及编制

安全防范工程设计任务书主要内容及编制 安全防范工程立项前,必须有设计任务书。设计任务书是指建设单位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和管理要求以及本身的需要,将设防目的和技术要求以文字图表形式写出的文件。设计任务书可作为单独文件也可作为招标书中技术部分,是合同书中必须执行的附件。设计任务书由建设单位自行编制,也可请设计单位或咨询机构代编。设计任务书应有编制者签名,主管部门审批(签名)并加盖公章才被视为有效文件。GA/T75-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中,可行性研究报告与设计任务的内容本质一致,因此,一级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以设计任务书形式代替通常被认为是允许的。 在对安全防范工程的设计方案进行论证时,甚至在工程验收时,发现有些建设单位没有提供设计任务书,代替的仅是特别简单的某某工程委托谁来作的“委托书”或是“用户需求书”,甚至还有的仅是“双方信任的口头协议”。设计任务书内容的不够完整,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作法是不符合GA/T75-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中的规定,造成了工程的设计施工中一改再改,滋生出许多矛盾。 设计任务书的内容根据GA/T75-94,应包括:任务来源、政府部门的有关规定和管理要求、工程项目的内容和目的要求、建设工期、工程投资控制数额、建成后应达到的预期效果。 但是,该标准中没有规定设计任务书的编制格式,因此,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设计任务书。有的设计任务书没有明确风险等级和防

护级别,有的设计任务书规定的过分仔细,如规定要使用什么厂家、什么型号的产品,有的设计任务书没有明确入侵报警与电视和/或声音监控的联动等等。这些都给设计、设计评审者增加了不少麻烦。 针对设计任务书出现的问题,结合对银行系统、文博系统、楼宇智能化系统、社区系统、移动目标等的安全工程设计评审的情况,以及参与某些较大工程设计任务书编制过程。这里提出一个重要场所的安全防范工程设计任务书的基本编制格式供大家参考。因为工程的大小、功能要求各不相同,对各个工程项目,为反映具体项目的特色,其内容应当有所增减。设计任务书基本格式按其内容可分为6章:1总则;2应遵循政府部门的有关规定和管理要求;3安全防范工程的内容和目的标;4建设工期;5工程投资控制数额;6建成后应达到的预期效果。现将各章主要内容说明如下: XXX安全防范工程设计任务书 1总则 1.1根据安全技术防范管理规定[XX省(市)人民政府令第XX号]和/或根据本部门(单位)安全管理需要,在本部门(单位)建立安全技术防范系统,预防和制止入侵盗窃、抢劫、破坏等刑事犯罪,保障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1.2本单位属于X级风险等级和/或按X级防护级别进行设防。(风险等级和防护别通常由行政管理部门确定。对于某些特别要害的场所,如贮存核材料、化学毒品等场所,还应由当地公安部门

通信2006级程序实习任务书.

通信2006 级程序实习任务书 实习一键盘访问控制 一、实习目的 1、掌握C 语言中键盘访问控制; 2、掌握常用控制键的键值 二、相关知识 1、kbhit ()函数 包含在头文件conio.h 中,检测是否有按键动作。2、bioskey ()函数 包含在头文件bios.h 中,返回所按键盘的键值。#define ESC 0x011b main(){ int k; while(k!=ESC){ if(kbhit( )){ k=bioskey(0); printf("%x\n",k); } } } 三、实习内容 /*循环,直到按ESC键退出*/ /*检测是否有按键动作*/ /*返回按键的扫描码,参数0为清空键盘缓冲区,为1不清空键盘缓冲区*/ 1.调试上面这段程序,记录它在编译过程中的出错信息,说明你是如何解决的?2.自己编制一个利用键盘控制程序运行的小程序,并调试运行。3.完成实习报告。 实习二 C 语言图形模式的设置 一、实习目的 1掌握Turbo C2.0编译器DOS模式下图形模式的设置; 2.学会利用Turbo C2.0 提供的基本图形功能函数画一些简单的图形。 二、相关知识 1.将屏幕设置为图形模式 在Turbo C2.0 集成环境中,使用 C 语言的图形功能时,首先要将屏幕设置为图形模式,如不做此项工作,则屏幕的初始模式为文本模式,无法显示图形。将屏幕设置成图形模式由函数initgraph 来完成,它包含在头文件graphics.h 中,因此,在使用时要将该头文件包含进程序。在完成图形功能后用closegraph 语句关闭图形模式,使屏幕返回到初始的文本模式。下面的程序给出了绘制图形所需的必要操作,本程序在完成屏幕初始化后,画了一条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直线。供参考。

临床科研设计报告书的撰写~final

临床医学研究项目申报书的撰写 第一节概述 一、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二、临床科研类型 三、科研项目申请前的准备 第二节研究设计报告书的基本内容与撰写方法 一、项目名称及摘要 二、立项依据 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四、研究方案与可行性分析 五、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六、年度研究计划及预期研究结果 七、研究基础与研究团队介绍 八、医学伦理学问题 九、经费预算 十、对照检查提纲 科学研究的本质是创造知识,从事新知识的生产,因此科学研究工作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难度较高的脑力劳动,它具有继承性、创造性、探索性等基本特点。临床医学是一门理论进展快且实践性强的学科,临床医学科学研究对推动临床医学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如何做好临床医学的科学研究,提升临床医学在疾病诊治、预后、病因学等方面的研究水平,是每一位临床医生和临床医学学生面临的挑战。因此,在了解临床医学科学研究的种类及研究基本程序的基础上,掌握临床医学研究项目申报书要领,撰写出高质量的申报书,是医院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的反应,是学科发展的标志,也是每一位临床医学工作者基本素质的体现。

第一节概述 一、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包括提出问题、验证假说和得出结论。其基本程序及主要步骤包括,查阅文献、提出临床医学科学问题、凝练科学问题、提出科学假说、制定研究计划及设计研究方案,撰写项目申报书,获得项目的资助,实验观察或调查、研究资料的整理与数据处理、总结分析、归纳研究结论、撰写研究报告及其推广应用等。 二、临床科研类型 要撰写高质量的临床医学研究项目申报书,首先要了解临床科研类型,按临床医学科学研究的任务来源、科技活动类型及研究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按任务来源分类可分为纵向科研任务、横向科研任务及自由选题项目。 1.纵向科研任务是指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下达的课题及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的各类科学研究基金,政府管理部门科研基金,如科技部卫生部的科学研究基金,以及单位科研基金。 2.横向科研任务是以横向科技合同为依据的,它主要由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它机构委托进行,研究经费一般由委托单位提供。 3.自由选题是根据学科发展和科技人员的专长,结合医疗卫生工作的实际需要由科技人员自己提出的研究课题。 按科技活动类型分类,有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发展研究。 1.基础研究是以认识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为目的,没有或者只有笼统的社会应用设想的研究活动。 2.应用研究主要针对某个特定的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目标开展的研究。 3.发展研究也称开发研究,是运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知识,推广新材料、新产品、新设计、新流程和新方法,或对之进行重大的、实质性改进的创造活动。 三、科研项目申请前的准备 1.文献调研文献查阅是课题选择的前提,是产生或形成临床医学科学问题假设的前提,通过文献查阅,了解本学科的整体发展水平,当前学科研究的热

书籍装帧设计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名词解释: 1晒版:晒版是应用接触曝光的方式、把原版上的图文信息转移到感光版上,经过一定加工处理制成印刷版的工艺过程。 2腰封:书籍的腰封又称为环套。是环绕在书籍护封下部约5cm 高的纸带,主要用来刊印广告语,也可起到装饰书籍的作用3环衬:环衬是连接书皮与书芯的衬页,存在于封面与扉页之间和正文与封三之间。 4呼应的原则:有呼就有应,色彩间彼此呼应,并运用点线面和黑白灰进行丰富的变化,才能使书籍产生和谐统一的美感。 5均衡原则:以均衡的原则组成的色彩,灵活多变,有生命力。色彩的均衡首先体再为色彩重量感的均衡。因此各种色块应以中心为基准向四周作力量相当的配色。 6前封:前封是封面设计的主体,起着主要的书籍视觉信息传达的作用。 7护封:它是一张与书的高度相等,长度能包裹住封面.书脊.封底,并在两边各有一个4cm-9cm的向内折的勒口的矩形印刷品,它可起到保护书籍的作用。 8图形散点组合:构图时各图形元素分别排列在版面四周,相互接触,或交差错落。 9满版图式:图像布满画面,甚至跨过书脊,封底,书名等文字嵌在图中。 10插图:插图一词的表意,主要指插附于书籍间的。运用视觉

图形对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创作的图画。 11变异:变异是规律的突破,是一种在整体效果中的局部突变。 12秩序:是版式设计的灵魂。它是一种具有组织美的编排除万排形式能够体现版面的条理美。 13分辨率:分辨率一词是用来说明扫描仪.显示器。照排机或其它图文输出设备,在每一英寸内像素点的数量,其中,图像分辨率是指每个图像所储存的信息量,用像素/英寸来度量。 14装订:装订是将书刊印页加工成册的工艺总称。 15平装:平装是书刊产生中应用最多的装订方法。以纸质软封皮为特征,大多采用齐口,也有采用勒口的。 16骑马订:用铁丝从书帖折缝中,连同封面一起,在书脊上穿过的装订方法称为骑马订。 17.包本:将印好的书刊封面包在书心外面,作成毛本的过程称为包本。 18.切书:将毛本的天头,地脚。切口,按开规格尺寸裁切整齐的过程叫切书。 19叠配:将各个书帖按页码顺序叠加在一起,成为一本书刊的书芯称为叠配。 20裁切:用切纸机把撞齐的印张按开本规格切成所需尺寸的操作称裁切。 21折页:将印张按照页码顺序折叠成书刊开本大小的书帖。 简答: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软件维护指软件交互使用之后,为了改正软件中的错误或满足新的需求而修改软件的过程。 2、调试在成功地进行了测试之后,进一步诊断和改进程序中存在的错误过程。 3、可行性研究又叫可行性分析,它是所有工程项目在开始阶段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可行性研究是指项目正式开发之前,先投入一定的精力,通过一套准则,从经济、技术、社会等方面对项目的必要性、可能性、合理性,以及项目所面临的重大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得出项目是否可行的结论。 4、结构化程序设计是一种设计程序的技术,采用自顶向下、逐步细化的设计方法和单入口、单出口的控制技术,任何程序都可以通过顺序、选择和循环3种基本控制结构的复合实现。 5、信息系统在其使用过程中随着生存环境的变化,要不断维护、修改,当它不再适应需求的时候就要被淘汰,就要由新系统代替老系统,这种周期循环称为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6、供应链管理系统就是为了实现供应链上各企业的共同目标,对整个供应链的物流与信息流进行集成的管理和统一协调的计算机软件系统、网络与通信系统、有关数据、规章制度和人员的统一体。 7、这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交叉管理学、行为科学、运筹学,控制论等学科运用、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知识工程等理论和方法,辅助支持企业,决策活动的信息系统。 8、信息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组织中的数据、业务、管理和决策等问题,并为组织目标服务的综合系统。 9、数据字典为了对数据流程图中的各个元素进行详细的说明,数据字典的主要内容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存储和外部实体等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定义。数据字典配以数据流程图,就可以从文字和图形两个方面对系统的逻辑模型进行完整的描述。 二、填空 1、按照生命周期法建设信息系统过程中的主要文档有:系统开发立项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系统开发计划书,( 系统分析说明书),系统设计说明书,程序设计报告,系统测试计划与测试报告,系统使用与维护手册,系统评价报告,系统开发月报与系统开发总结报告. 2、描述程序处理过程的工具称为过程设计工具,可以分为图形、表格和语言3类。其中图形工具包括(程序流程图)、(N-S图)和(PAD图);表格工具包括(判定表)和(判定树);语言工具包括(PDL语言)。 3、模块独立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衡量:(模块的内聚)和(模块的耦合)。前者反映的是模块内部各个成分之间的联系,后者反映的是一个模块与其他模块之间的联系。 4、结构化程序设计中(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模块划分思想正是人类思维中运用抽象方法解决复杂问题的体现。 5、数据流图中带箭头的线表示(数据流),开口矩形(或两条平行横线)表示(数据存储)。 6、可行性研究又叫可行性分析,它是所有工程项目在开始阶段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社会可行性)。 7、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和维护)等五个阶段。 8、(数据流图)能够清晰地反映系统必须完成的逻辑功能,所以它已经成为需求分析阶段最常用的工具。 三、问答题 1、生命周期法的工作流程及特点。 生命周期法就是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是: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2)结构化开发方法的特点(1)自顶向下整体性的分析与设计

Java语言课程设计任务书及题目

Java语言课程设计任务书及题目 总体要求: 一.选题指导: 1.在大作业的基础上进行完善改进。与老师确认题目。 2.对生活、学习中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与问题,尝试使用信息化技术改进, 提出解决方案并设计、完成。也可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题目,如游戏等。 要求:一定要和java相关。开始课程设计前和老师确认题目与内容。该 类题目如果选择得当,可以适当加分。与老师确认题目。 3.可以选择手机应用开发,与老师确认题目。 4.下面的指定题目。 二.完成形式: 自由分组完成(最多不超过4人一组),也可个人完成。分组完成推荐使用SVN,如果有使用该技术可额外加分。 三.课程设计具体要求 1.必须要有图形、手机或Web界面,存储必须使用数据库或文件。 2.单机版程序要打包成jar文件或者.exe进行发布,只能用Eclipse演示, 不予评分。Web程序必须脱离Eclipse之类的IDE单独运行,不得在IDE 中运行。 3.设计要体现面向对象思想。 4.禁止使用中文变量名! 四. 所需提交材料 1.演示PPT(文字尽量少、图尽量多、不要超过10页,能以最简明扼要的方式突出系统的亮点,功能截图演示部分一定要出现该功能模块的负责人,PPT结构:封面、功能简介(以模块图呈现)、设计简介(以设计图呈现)、各功能模块演示)-

每组1份、电子版用于演示,不用上交。 2.J ava语言课程设计考核表格-每组1份、打印版,需上交。 3.课程设计报告(仿照模板)-每人1份、打印版,需上交,不上交无法评分。 五.课程设计流程及评分标准 1.不同题目得分系数不同,分为ABCD四大类,请谨慎选择。原则上,得分系数越高的题目,评分越高。但涉嫌大部分抄袭,明显不是自己做的,不能参与考核。 2.流程:选题(自选与大作业改进类型的题目需与老师确认),学习委员收集分组名单(确定组长)提交给老师,组长组织设计并确定分工,做课程设计,提交“课程设计考核表”,演示PPT,同时进行程序演示,每个功能模块要由负责该模块的同学进行讲解并评分。 3.评分标准:成绩分优(A)、良(B)、中(C)、及格(D)和不及格(E)五等。 4.出勤考核:每天上午8:30签到,下午5点结束。周三下午不用来。 5.考核方式:每个人PPT演示+上机演示自己负责的模块+答辩,教师现场评分 注意:对每位同学是按照功能模块进行考核,每个同学都要讲解自己负责的功能模块。 6.考核特别注意事项: a.被老师判定为抄袭,大部分代码都不懂,不及格。 b.考核时间:周三开始-周五上午结束,周五下午在教研室进行个别学生考核。如需周一、周二提前离开请找辅导员开具请假条并向任课老师报备。如无故离开,即使答辩通过,课程设计也判定为不合格。 7.其他注意事项:实验室电脑可能无试验环境,建议大家自带电脑(实验室无插座)或者使用TeamViewer、VNC或远程桌面远程控制宿舍已联网的电脑。 六.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1.结构参照模板文件。 2.里面的说明书、流程图要清楚,要有功能模块划分。 3.语言尽量简明扼要,原则上尽量用图来说明。详见参考模板文件。 七.组长责任 1.组织组员对课程设计进行讨论、完成。如果使用SVN技术,负责搭建SVN服务器,如果使用了。主要完成的是一些基础性的工作。 2.组内任务分工,分工一定要按照功能模块进行,即每个人都要负责一个或多个

科研设计样题

名词解释 1、处理因素:根据研究目的认为设置的干预因素,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效果从而得到干预因素是否有效的结论。 2、混杂因素:非人为施加但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它在各组别中的分布不均衡。 3、调查研究: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对特定研究对象群体进行调查,影响被调查者的因素是客观存在的,研究者只能被动的观察和如实纪录。 4、完全随机设计:是将受试对象完全随机分到各组进行组间比较的一种单因素设计方法。 5、拉丁方设计:分别用拉丁方的字母、行和列安排处理因素和影响因素的实验设计成为拉丁方设计。 6、系统抽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机械地每个若干个观察单位抽取一个观察单位组成样本。第一观察单位的号有随机的方法得到。 7、临床试验:是以病人为研究对象,比较干预与对照所显示的效果及临床价值的一种前瞻性研究。 8、安慰剂对照:对照组采用无药理作用的假药,在药物剂型和处置上不能为受试者识别,称安慰剂。有助于避免对照组病人产生与试验病人不同的心理作用而影响结果。 9、分层抽样:先按对观察指标影响较大的某种特征,将总体分为若干个类别,在从每一层内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单位,合起来组成样本,这种抽样方法为分层抽样。 10、误差:在实验研究中,由于实验对象的复杂情况以及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干扰,使实验结果和真值之间不完全一致,这种差别通常称为误差。填空 1、实验设计的三个要素是受试对象、处理因素、实验效应。 2、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随机、对照、盲法、均 衡。 3、四种基本的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 抽样、整群抽样。 4、拉丁方设计要求条件有三个因素、各因素齐水平、各 因素间五交互作用。 5、实验设计中常用的对照形式有空白对照、安慰剂对照、实验 对照、标准对照。 6、决定样本含量的条件有检验水准、检验效能、总体 均数、总体标准差或总体率、总体参数间的差值。 7、进行方差分析的资料要求满足的条件有独立性、正态性、方 差齐性。 8、实验研究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分为动物实验、临床试验、社 区干预试验三类。 9、在调查研究中,根据调查指标确定的调查项目包括分析项目和 备查项目。 1、简述科研设计的目的意义(5分)。 2、简述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8分) 3、简述普查的优缺点(5分)。 4、某研究者欲了解一种新降压药的效果,总共有20例高血压患者,试进 行试验设计,并写出分析方法。(7分) 1、答:通过周密设计,合理安排实验因素,提高效率;正确选择受试对 象;准确控制实验误差;细致观察实验效应;节省人力物力时间,达到高 效科学的目的。 2、答:确定研究目的;确定研究对象及其数量;确定处理因素;拟定观 察指标;规定试验的分组方法;选择合适的设计类型;拟定统计分析计划; 数据收集与管理。 3、答:优点:直接获得总体参数;了解总体分布特征;没有抽样误差。 缺点:工作量大,费时费力;调查质量难保证;系统误 差大。 4、答:完全随机设计:将受试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受试对象编号,然后 以随机数字的单双号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接受新降压药,一组给予安慰剂, 比较两组疗效有无差别。 定量资料符合参数统计条件,采用两校样本t检验分析;不符合 采用秩和检验。定性资料用卡方检验。 或者:配对设计:受试对象根据年龄、性别、高血压类型配对,受试对象 编号,然后以随机数字的单双号将其每对随机分为随机两组,一组接受新 降压药,一组给予安慰剂,比较两组疗效有无差别。 定量资料符合参数统计条件,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不符合采用差值秩和 检验。定性资料采用配对卡方检验。1、特异度---即真阴性率。实际无病, 按试验标准正确判断无病的概率(非患者被诊断为阴性的概率)。 2、双盲---受试对象与执行者均不知道受试对象的分组情况,只有研究者 或者研究者指定的人知道分组情况。 3、相对危险度---也称危险比(risk ratio)或率比(rate ratio)。相对危 险度为暴露人群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人群发病率(或死亡率)之 比,反映了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 4、抽样调查---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指对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定数量 的观察单位组成的样本进行调查,然后用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的参数特 征。 5、灵敏度---当前临床医学界公认的诊断某病最为可靠的方法。能正确区 分“有病”和“无病” 6、单盲---受试对象不知道干预措施的性质,也不知道自己被分配在试验 组还是对照组,但医师和研究者是知道的。单盲可避免来自受试者单向的 偏倚。缺点是不能避免研究者或执行者的倾向性。

《书籍装帧设计》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适用专业:艺术设计 课程学分:5 总学时:80 一、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 1.1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通过对书籍的构思与创意、制作与成型、材料选择与工艺制作的训练培养学生应用不同创意方法完成书籍装帧成型的能力。掌握书籍装帧设计的调研、创意、制作的相关知识。 先修课程为版式设计、字体设计等。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服务书籍出版的策划、设计和成型的实际需求为课程开设的依据。以书籍装帧设计从创意到装订完成的全过程为该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以项目任务为载体,以学生认知能力规律和书籍装帧设计的调研、创意设计、制作的工作流程编排课程内容。 建议课程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开设。学时数为80学时,5学分。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综合运用创意的方法完成书籍装帧的设计与制作工作,能够认识书籍装帧设计是一个立体的、多侧面的、多层次的、多因素的系统工程。能够运用书籍装帧的评估方法对书籍设计项目进行专业的测评。 2.1 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能够开展书籍装帧设计的调研与分析工作; ●能够根据各类书籍装帧设计目标需求制定合理的策划书; ●能够综合运用创意与制作技巧完成项目的前期调研、创意与装订完成工作。 2.2 知识目标 ●了解书籍装帧设计的基本原理; ●熟悉书籍装帧设计的策划调研方法; ●熟悉书籍装帧设计的创意表现方法; ●掌握书籍装帧设计的成型流程; ●掌握书籍装帧设计的材料选择与装订规律。 2.3 素质目标 ●提升学生对书籍装帧设计的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对书籍装帧设计的测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树立学生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1系统设计目标

第5章 1.系统设计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活动。 目的与任务 管理信息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将系统分析阶段所提出的反映了用户信息需求的系统逻辑方案转换成可以实施的基于计算机与通信系统的物理(技术)方案。 主要任务是从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目标出发,根据系统分析阶段对系统的逻辑功能的要求,并考虑到经济、技术和运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确定系统的总体结构和系统各组成部分的技术方案,合理选择计算机和通信的软、硬件设备,提出系统的实施计划,确保总体目标的实现。 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 系统设计阶段的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强、涉及面广的活动,主要分两步完成。首先作概要设计,将用户需求转化为软件的系统结构、数据存储结构和空间布局结构。然后是详细设计,通过对结构表示进行细化,得到详细的数据结构、算法、输入输出界面等。 (l)系统总体概要设计,其中包括: ①系统总体布局方案的确定; ②软件系统总体结构的设计; ③计算机硬件方案的选择和设计; ④数据存储的总体设计。 (2)详细设计,其中包括: ①代码设计; ②数据库设计; ③输出设计; ④输入设计; ⑤用户界面设计; ⑥处理过程设计; ⑦安全可靠性设计。

(3)系统实施进度与计划的制定。 (4)“系统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2.简述结构化系统设计方法。 SD方法是从数据流图出发,逐步产生系统的总体结构。它将系统看成一个模块,然后按任务和功能逐步将其分解成更具体的模块,直到模块足够简单、明确,编程人员能按照模块的处理过程描述进行编程时为止。用SD 方法所设计的系统结构清晰、具有层次关系。 SD方法关注的是系统结构,构成系统各模块的详细功能与处理逻辑可由其他“结构化”工具来描述,如,IPO图、N-S盒图、PAD图、结构化语言、伪代码等。 3.简述系统总体概要设计的内容。 包括: ①系统总体布局方案的确定; ②软件系统总体结构的设计; ③计算机硬件方案的选择和设计; ④数据存储的总体设计。 4.简述系统总体布局方案选择的原则。 系统布局方案的选择原则: ①处理功能和存储功能应满足系统要求。 ②使用方便。 ③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可变更性好。 ④安全性、可靠性高。 ⑤经济实用。

86毕业设计-杜德润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毕业设讣是上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前的最后学习和综合训练的阶段,是知识深化、拓宽教学的重要过程,是学生学习、研究和实践的全面总结,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全面检验,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阶段。 2?设计思路: (1)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一般分为工程设讣、工程技术专题研究和理论研究三 大类,上木工程专业的课题应侧重于工程设讣及工程技术专题研究。 (2)毕业设讣(论文)的选题要符合本专业教学基本要求。选题应从巩固、深化和 扩展学生所学知识,有利于学生得到全面的专业技能训练,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商;故选题应限于工程研究、设计、施丄和有关工程软件开发等领域。 (3)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首先要尽可能真题真做,选题结合生产、科研和实 验室的实际任务,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并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从中增强学生的专业意识;其次也可假题真做,选择有一定的生产背景、从实际中引出的自拟题,使学生获得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训练。 (4)为增强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选题尽量采用双向选择的方法, 提供给学生的题U要多一些,使学生有选择的余地。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房屋结构。本课程是本专业教学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工程结构设讣和科学研究的一次实践工作。因此需要在完成其他专业课程基础上,毕业设计的教学与实践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二课程目标 毕业设讣(论文)是本专业教学过程中最后一个fi要的教学环节,是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工程结构设计和科学研究的一次实践工作。为全面深入地培养学生査阅中外文献和资料的能力、理论分析、设计il?算和绘图能力、制定试验方案进行试验研究的能力、技术经济分析和组织管理的能力、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撰写论文的能力以及进行设计和论文介绍的表达能力等,为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习要求 1、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为本专业四年级的学生,且已完成学校所规定的学分。 2、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阶段,要做到遵纪守法,无论在校内、校外,都要维护当 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体现学校大学生ft好的道德风尚。 3、学生要严格按毕业设计(论文)的il?划完成有关工作。 4.学生要遵守工程现场、实验室及教研室的有关规定,在进行有关仪器操作时,绝对 禁止违规操作。 5、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必须按时参加答辩。学生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可以 取消其答辩资格,按不及格处理: (1)累计旷课时间达到或超过毕业设计、论文周期1/3者; (2)未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要求者; (3)未按照学校本科生撰写规范完成设计.论文者。 四.教学内容实训一:毕业设计 (―)主要内容: 1.査阅文献,收集资料。

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生命科学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毛竹叶水溶性黄酮的抗炎作用研究 专业:生物科学 年级:2008级 学生姓名:王健 学号:0807040083 指导师姓名:丁红秀 指导师职称:副教授、博士 完成日期:2011年月日

一、 1、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有关毛竹叶化学组分的提取及其作用的研究已有大量报道。国内学者周跃斌、周向荣、王伟[1-2别对分别通过柱色谱进行分离后得到的BPS1_1,运用紫外扫描、薄层色谱、气相色谱对BPS1_1 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实验。丁红秀、晁红娟、高荫榆、夏冬华[4-6]等学者分别从毛竹叶、柄中提取多糖类黄酮并对其的抗氧化和降血糖的作用进行研究,研究表明PMBL对·O2-.和·OH均具有较强清除和较好的降血糖作用。日本学者Suzuki[7]等从毛竹叶中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发现竹叶挥发油中含有丰富的活性物质,包括碳氢化合物、醇类、醛类、酮类、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和二氧化硅等物质。韩国学者Lee[8]研究了毛竹叶挥发油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毛竹叶挥发油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菌作用比革兰氏阳性菌的效果好。 2、研究目的: 本文拟通过实验的方式研究毛竹叶提取物类黄酮的抗炎反应,得出毛竹叶黄酮抗炎效果反应快慢、灵敏度的高低、作用时间持久性数据,为开发抗炎药物和具体应用提供依据。 3研究意义: 黄酮作为一种天然生物黄酮,具有优良的抗自由基、抗氧化、抗衰老、降血脂、免疫调节、抗菌等生物学功效,在人类的营养、健康和老年退行性疾病的防治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据预测,21世纪初界市场上银杏叶的总摇求爱约为10万吨以上,而目前的供量公为仅为需求量的1/5.因此竹叶黄酮的深度开发对于保护我国珍贵的银杏资源,显著降低药价,减少医疗费用,服务老龄化社会等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我国关于竹的药用价值和药用方面的加工利用,尚未有大的进展.在利用竹资派开发高附加值的药品、保健品、护肤品等方面与日本等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因此还要加大科技力度,进一步分析研究,开发利用好竹类资源.协调发展竹产业 二、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1、验证毛竹叶黄酮抑制二甲苯诱导的小鼠后肢肿胀的作用,并得出毛竹叶的抗炎作用。 2、通过与阿司匹林消炎的对照,得出毛竹叶黄酮抗炎反应效果灵敏度、持久性、以及起效 快慢的数据。 预期目标:通过阳性对照、阴性对照以及不同浓度黄酮实验组之间的对照得出毛竹叶黄酮的抗炎作用具有灵敏度高,、起效快、作用持久等特性。 三、研究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