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拨乐器有哪些 中国传统弹拨乐器分类

弹拨乐器有哪些 中国传统弹拨乐器分类
弹拨乐器有哪些 中国传统弹拨乐器分类

弹拨乐器有哪些中国传统弹拨乐器分类

【导语】我国的弹拨乐器分横式与竖式两类。横式,如:筝(古筝和转调筝)、古琴、扬琴和独弦琴等;竖式,如: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冬不拉和扎木聂等。

弹拨乐器的历史悠久,种类形制繁多,是极富特色的一类弦乐器。远在三千年前的周代,就已有「琴」、「瑟」等乐器,随后陆续产生了或输入了周末战国时的筑、筝、秦代的弦豉、汉代的箜篌、阮、隋唐的琵琶、元代的三弦、明代的扬琴等等。

弹拨乐器分横式与竖式两类。横式,如:筝(古筝和转调筝)、古琴、扬琴和独弦琴等;竖式,如: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冬不拉和扎木聂等。根据乐器形制、性能和演奏方法的差别。

分类

第一类以七弦琴为代表,包括古琴、古筝等乐器。这类乐器都有一个长方形木箱作为琴身,张以琴弦,平放着弹奏。除七弦琴都可以按弦取音外,其余都只用其空弦音。

第二类以琵琶为代表,包括柳琴、月琴、阮、三弦等乐器,装有四根、三根或两根弦,左手按弦,右手弹拨,多放在腿上演奏。

第三类是扬琴。平置在木架上,用琴竹击弦取音,约在明代由外国传入。弹拨乐器总类繁多,下面,依次介绍目前国乐团中最常用的乐器:琵琶、柳琴、杨琴、和古筝、阮、三弦。

几样弹拨乐器的介绍:

1、东不拉

东不拉是哈萨克族古老的弹弦乐器,在一些哈萨克族家庭里,甚至一家老少都能弹上几曲。在哈萨克语中,东不拉有特殊的含义:"东"是乐器弹奏之声,"不拉"是给乐器定弦的意思。

东不拉的历史相当悠久,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它就在中国的新疆流传了。

《认识弹拨乐器---古筝》教学设计及反思

《认识弹拨乐器---古筝》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我国的民族乐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作为新时代的一名音乐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承,让我们的学生认识、了解和掌握这些传统乐器,让中华古老文化在神州大地上永久不衰!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古筝 2、能够让学生掌握古筝的正确演奏姿势 3、能够让学生掌握古筝的正确演奏手型 三、教学分析: 1、学情分析:此班级是经过学校深思熟虑及筹备已久后,刚刚成立起来的课外兴趣古筝基础训练班,学生人数为10人,古筝器材暂有6台,之后会慢慢增加人数和设备。这10位学生都是对古筝这门乐器有浓厚的兴趣,渴望了解和掌握这门演奏技巧。 2、教情分析:教师团队用心备好每一节课,引导学生深刻认识这一古老弹拨乐器------古筝,让他们掌握正确的演奏方式。 四、教学重点: 1、掌握古筝的正确演奏姿势 2、识记古筝弦面上的音 五、教学难点: 掌握古筝的正确演奏手型

六、教学课时:1课时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古筝六台、调音器、古筝支架、指甲、谱架六个、琴凳、专业胶布、小剪刀、课本。 八、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同学们,经过前几个星期的筹备工作,我们的古筝基础训练班正式成立啦!(热烈鼓掌!)在座的各位同学,都是音乐基础较好的,我们将共同探索古筝之美。目前,我们的器乐设备有限,但相信不久,我们的班级力量会越来越壮大!”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古筝吗?听过她那美妙的音色吗?” (学生回答) 师: “今天,老师先给你们弹奏一首《茉莉花》片段,聆听后请同学们说说古筝音色的特点。” 生:聆听后,讨论。 师生总结:优美、清脆、流水般…… 打开课本P36. 2、古筝简介 古筝的历史已有2500多年,又名汉筝、秦筝、瑶筝、鸾筝,是中国汉民族传统乐器中的筝乐器,属于弹拨乐器。它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 它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因此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古筝流传至今,演奏风

国内传统绘画的主要种类

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种类。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以前的国画我们都统称为古画。中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输入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用中国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依照长期形成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而创作出的绘画。中国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中国画的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又称手卷)、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斗方,画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团扇等。中国画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按表现对象大致可分为;人物,山水、界画、花卉、瓜果、翎毛、走兽、虫鱼等画科;按表现方法有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设色又可分为金碧、大小青绿,没骨、泼彩、淡彩、浅绛等几种 水墨画 中国画的一种。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基本要素有三: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来续有发展。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墨即是色”,指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缤纷可以用多层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北宋沈括《图画歌》云:“江南董源传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就是说的水墨画。唐宋人画山水多湿笔,出现“水晕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干笔,墨色更多变化,有“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唐代王维对画体提出“水墨为上”,后人宗之。长期以来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着重要地位。 院体画 简称“院体”、“院画”,中国画的一种。一般指宋代翰林图画院及其后宫廷画家比较工致一路的绘画。亦有专指南宋画院作品,或泛指非宫廷画家而效法南宋画院风格之作。这类作品为迎合帝王宫廷需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作画讲究法度,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因时代好尚和画家擅长有异,故画风不尽相同而各具特点。鲁迅说:“宋的院画,萎靡柔媚之处当舍,周密不苟之处是可取的。”(《且介亭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以张铨、江宏伟、贾广键、赵蓓欣、喻慧等为代表的现代中青年画家为现代院体画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文人画 亦称“士夫画”。中国画的一种。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以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并目为南宗之祖(参见“南北宗”)。但旧时也往往借以抬高士大夫阶层的绘画艺术,鄙视民间画工及院体画家。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曾说:“自古善画者,莫非衣冠贵胄,逸士高人,非闾阎之所能为也。”此说影响甚久。近代陈衡恪则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通常“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发抒“性灵”或个人抱负,间亦寓有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他们标举“士气”、“逸品”,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

中国传统乐器简介

1、旷古遗音埙之韵 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相传起源于一种叫做"石流星"的狩猎工具,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最初埙大多是用石头和骨头制作的,后来发展成为陶制的,形状也有多种,如扁圆形、椭圆形、球形和梨形等,其中以梨形最为普遍。埙顶端有吹孔,底部呈平面,侧壁开有音孔,从一个音孔发展到三个、五个、六个乃至八、九个音孔。 埙之曲——《妆台秋思》、《风竹》、《楚歌》、《遐思》 2、泉边月下品二胡 始于唐朝,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那时叫“奚琴”。二胡集中于中高音域的表现,音色接近人声,情感表现力极高,既适宜表现深沉、悲凄的内容,也能描写气势壮观的意境。1920年代,二胡始作为独奏乐器出现在舞台上。在这之前,二胡多用于民间丝竹音乐演奏或民歌、戏曲的伴奏。 二胡之曲——《二泉映月》、《江河水》、《赛马》、《战马奔腾》 3、一缕沉香悠然笛 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大部分笛子是竹制的,上开吹孔和膜孔各一,音孔由五孔至八孔不等。音色清脆、明亮,可独奏、重奏与合奏。1987年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出土了7孔贾湖骨笛(距今约9000年),是世界最早的可吹奏乐器。 笛之曲——《梅花三弄》、《小放牛》、《姑苏行》 4、长歌慰我琵琶行 南北朝时,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进行文化交流,由波斯经今新疆传入我国,唐代是琵琶发展的高峰。琵琶被称为“民乐之王”、“弹拨乐器之王”、“弹拨乐器首座”。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在多用钢丝、尼龙制成。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

中国民族乐器分类介绍

一、吹管乐器典型乐器: 笛子、箫、排箫、埙、笙、芦笙、巴乌、管子、唢呐。我国吹管乐器的发音体大多为竹制或木制。根据其振动方法不同,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以气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动的有箫、笛(曲笛和梆笛)等。 第二类,气流通过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动的有唢呐、管子、双管等。 第三类,气流通过簧片引起管柱振动的有笙、排箫、巴乌等。 二、弹拨乐器典型乐器: 柳琴、琵琶、阮、月琴、古琴、筝、杨琴、三弦、东不拉、热瓦甫。我国的弹拨乐器分横式与竖式两类。横式,如:筝(古筝和转调筝)、古琴、扬琴和独弦琴等;竖式,如: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冬不拉等。弹奏乐器音色明亮、清脆。右手有戴假指甲与拨子两种弹奏方法。 三、打击乐器典型乐器: 堂鼓(大鼓)、碰铃、定音缸鼓、铜鼓、大小锣、小鼓、排鼓、大钹。 我国民族打击乐器品种多,技巧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根据其发音不同可分为: 1、响铜,如:大/小锣、云锣、大/小钹、碰铃等; 2、响木,如:板、梆子、木鱼等; 3、皮革,如:大小鼓、板鼓、排鼓等。我国打击乐器不仅是节奏性乐器,而且每组打击乐群都能独立演奏,对衬托音乐内容、戏剧情节和加重音乐的表现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族打击乐可分为有固定音高和无固定音高的两种。无固定音高的如:大/小鼓、大/小锣、大/小钹、板、梆、铃等。有固定音高的如:定音缸鼓、排鼓、云锣等。 四、拉弦乐器典型乐器:

二胡、板胡、革胡、马头琴、京胡、中胡、高胡。拉弦乐器主要指胡琴类乐器。拉弦乐器被广泛使用于独奏、重奏、合奏与伴奏。 古琴 阮 笛子 埙 扬琴 中国民族乐器概述 作者:舒泽池 一、八音分类法 中国乐器产生的历史非常久远。从新石器时代墓葬出土的河南舞阳骨笛与浙江河姆渡骨笛和埙来看,至少都可以上溯到七千至八千年之前。夏商之后直到周代,现有记载存留的乐器即已达七十多种,因而产生了主要以乐器材质分类的“八音分类法”,将乐器分为金(如钟、铎)、石(如磬)、丝(如琴、瑟)、竹(如箫、篪①)、匏②(如笙、竽)、

(完整版)中国民族乐器分类

中国民族乐器分类 一、吹奏乐器 我国吹奏乐器的发音体大多为竹制或木制。根据其起振方法不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以气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动的有箫、笛(曲笛和梆笛)、口笛等。 第二类,气流通过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动的有唢呐、海笛、管子、双管和喉管等。第三类,气流通过簧片引起管柱振动的有笙、抱笙、排笙、巴乌等。由于发音原理不同,所以乐器的种类和音色极为丰富多采,个性极强。并且由于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不同以及地区、民族、时代和演奏者的不同,使民族器乐中的吹奏乐器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极其丰富的演奏技巧,具有独特的演奏风格与流派。 典型乐器: 笙、芦笙、排笙、葫芦丝、笛、管子、巴乌、埙、唢呐、箫。 二、弹拨乐器 我国的弹拨乐器分横式与竖式两类。横式,如:筝(古筝和转调筝)、古琴、扬琴和独弦琴等;竖式,如: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冬不拉和扎木聂等。弹奏乐器音色明亮、清脆。右手有戴假指甲与拨子两种弹奏方法。弹奏乐器除独弦琴外,大都节奏性强,但余音短促,须以滚奏或轮奏长音。弹拨乐器一般力度变化不大。在乐队中除古琴音量较弱,其它乐器声音穿透力均较强。 弹拨乐器除独弦琴外,多以码(或称柱)划分音高,竖式用相、品划分音高,分为无相、无品两种。除按五声音阶排列的普通筝等外,一般都便于转调。 各类弹奏乐器演奏泛音有很好的效果。除独弦琴外,皆可演奏双音、和弦、琵音和音程跳跃。 我国弹奏乐器的演奏流派风格繁多,演奏技巧的名称和符号也不尽一致。 典型乐器: 琵琶、筝、扬琴、七弦琴(古琴)、热瓦普、冬不拉、阮、柳琴、三弦、月琴、弹布尔。?l 三、打击乐器 我国民族打击乐器品种多,技巧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根据其发音不同可分为: 1、响铜,如:大锣、小锣、云锣、大、小钹,碰铃等; 2、响木,如:板、梆子、木鱼等; 3、皮革,如:大小鼓、板鼓、排鼓、象脚鼓等。 我国打击乐器不仅是节奏性乐器,而且每组打击乐群都能独立演奏,对衬托音乐内容、戏剧情节和加重音乐的表现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族打击乐器在我国西洋管弦乐队中也常使用。 民族打击乐可分为有固定音高和无固定音高的两种。无固定音高的如:大、小鼓,大、小锣,大、小钹,板、梆、铃等有固定音高的如:定音缸鼓、排鼓、云锣等。典型乐器: 堂鼓(大鼓)、碰铃、缸鼓、定音缸鼓、铜鼓、朝鲜族长鼓、大锣小锣、小鼓、排鼓、大钹。 四、拉弦乐器 拉弦乐器主要指胡琴类乐器。其历史虽然比其它民族乐器较短,但由于发音优美,

乐器名称大全

乐器名称大全 乐器名称大全 总结精选(1): 我国民族乐器分为弹拨乐器、吹奏乐器、拉弦乐器和打击乐器四类。 弹拨乐器 我国的弹拨乐器分横式与竖式两类。横式,如:筝(古筝和转调筝)、古琴、扬琴和独弦琴等;竖式,如: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冬不拉和扎木聂等。弹奏乐器音色明亮、清脆。右手有戴假指甲与拨子两种弹奏方法。右手技巧得到较充分发挥,如弹、挑、滚、轮、勾、抹、扣、划、拂、分、

摭、拍、提、摘等。右手技巧的丰富,又促进了左手的按、吟、擞、煞、绞、推、挽、伏、纵、起等技巧的发展。弹奏乐器除独弦琴外,大都节奏性强,但余音短促,须以滚奏或轮奏长音。弹拨乐器一般力度变化不大。在乐队中除古琴音量较弱,其它乐器声音穿透力均较强。弹拨乐器除独弦琴外,多以码(或称柱)划分音高,竖式用相、品划分音高,分为无相、无品两种。除按五声音阶排列的普通筝等外,一般都便于转调。各类弹奏乐器演奏泛音有很好的效果。除独弦琴外,皆可演奏双音、和弦、琵音和音程跳跃。我国弹奏乐器的演奏流派风格繁多,演奏技巧的名称和符号也不尽一致。典型乐器:琵琶、筝、扬琴、七弦琴(古琴)、热瓦普、冬不拉、阮、柳琴、三弦、月琴、弹布尔。全部乐器:金属口弦(苗族)(柯尔克孜族)、竹制口弦(彝族)、乐弓(高山族)、琵琶(汉族)、阮(汉族)、月琴(汉族)、秦琴(汉族)、柳琴(汉族)、三弦(汉族)、热瓦甫(维吾尔族)、冬不拉(哈萨克族)、扎木聂(藏族)、筝(汉族)、古琴(汉族)、伽耶琴(朝鲜族)、竖箜篌、雁柱箜篌。 吹奏乐器 我国吹奏乐器的发音体大多为竹制或木制。根据其起

振方法不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以气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动的有箫、笛(曲笛和梆笛)、口笛等。第二类,气流透过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动的`有唢呐、海笛、管子、双管和喉管等。第三类,气流透过簧片引起管柱振动的有笙、抱笙、排笙、巴乌等。由于发音原理不同,所以乐器的种类和音色极为丰富多彩,个性极强。并且由于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不同以及地区、民族、时代和演奏者的不同,使民族器乐中的吹奏乐器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构成极其丰富的演奏技巧,具有独特的演奏风格与流派。典型乐器:笙、芦笙、排笙、葫芦丝、笛、管子、巴乌、埙、唢呐、箫。全部乐器:木叶、纸片、竹膜管(侗族)、田螺笛(壮族)、招军(汉族)、吐良(景颇族)、斯布斯、额(哈萨克族)、口笛(汉族)、树皮拉管(苗族)、竹号(怒族)、箫(汉族)、尺八、鼻箫(高山族)、笛(汉族)、排笛(汉族)、侗笛(侗族)、竹筒哨(汉族)、排箫(汉族)、多(克木人)、篪(汉族)、埙(汉族)、贝(藏族)、展尖(苗族)、姊妹箫(苗族)、冬冬奎(土家族)、荜达(黎族)、(口利)咧(黎族)、唢呐(汉族)、管(汉族)、双管(汉族)、喉管(汉族)、芒筒(苗族)、笙(汉族)、芦笙(苗、瑶、侗族)、确索(哈尼族)、巴乌(哈尼族)、口哨(鄂伦春族)。 拉弦乐器

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及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及特点 从类型上看,中国古代建筑大体有宫殿、陵墓、寺庙和民居四类。宫殿建筑以皇宫为代表,以高、大、深、严为特点。高以突出之势显现帝王地位崇高,大以空间显示疆土和国威,深是纵深,严是排列严整,以显示帝王的尊严。陵墓在显示已逝帝王威严的同时多了一份肃穆气氛。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表现了秦灭六国的国威和一代暴君不可一世的气势;唐高宗和武后合葬的乾陵,则通过长约四公里的神道更多地表现了庄严和肃穆。寺庙建筑由于特定的宗教信仰背景,主要体现了和谐、澄静、神秘的特点。寺庙或建于都市,或筑于名山,正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营造出美妙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使人在和谐的氛围中亲近佛教。民居反映了家族和睦、亲情融洽的居家文化,显得古朴而温馨。 从总体上看,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从一个侧面透视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一是群体组合。四合院是四面合一的,如有数进院落,也是连成一体的。皇宫宫殿的大和深,也是由建筑组群来体现的。这是传统文化注重家庭团聚、国家一统的反映。二是布局平整。从周代开始,就已经有王室居中,左宗庙、右社稷、前朝、后市和居民四布的都市规划制度。后世都城和寺庙往往以中轴为线,对称排列,均衡分布。无论是皇宫还是民居内部,都按尊卑长幼的次序各有其所,不得混淆。这是传统文化重礼、尊君、崇孝的反映。三是封闭自守。古代建筑虽有御敌、防盗的考虑,但其封闭形态也不能说没有自守自足的心理因素。大到万里长城,中到护城河和城墙,小到四合院和客家圆形土楼,都反映了传统文化封闭自足、不待外求的一面。 信息来源:云南省教育厅高教处组编.中西文化概述.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2版第168-169页

40-艺术专业技能(弹拨乐器演奏)

附件40: 中职文化艺术类艺术专业技能(弹拨乐器演奏)赛项技能竞赛规程、评分标准及选手须知 一、竞赛内容 本届竞赛包括专业理论测试和技能实际演奏。参赛表演形式为独奏。乐器种类为琵琶、古筝、阮、扬琴、柳琴、三弦、月琴。 第一轮比赛:乐曲演奏和旋律模唱 全体选手参加本轮乐曲演奏和旋律模唱。 1.乐曲演奏 选手自选乐曲1首,现场演奏,时间为5至8分钟。重点考察选手的演奏技能、音乐表现和舞台实践能力。 乐曲曲目要求:结合教学曲目,现场演奏一首乐曲。 2.旋律模唱 选手现场抽取1条旋律模唱试题,由老师现场用钢琴弹奏后,选手按要求进行模唱。时间为3分钟。重点考察选手对旋律的感知和听辨能力。 第二轮比赛:专业拓展能力考察 第一轮比赛结束,按得分顺序,由高到低取选手总数的60%进入第二轮比赛。当成绩相同时,依次按照乐曲演奏、旋律模唱分值高低排序。 第二轮比赛(60%选手参加) 1.专业拓展能力考察(视奏) 选手现场抽取1条视奏试题,按要求进行视奏,准备和比赛时间共计3分钟。重点考察选手的演奏基本功和视谱演奏能力、分析和表现作品的能力。 2.知识素质考察 选手现场抽取赛题后独立回答问题。题目内容为音乐基础知识,赛题形式或为图片、音频、视频和文字材料。时间为2分钟。重点考察选手的专业知识水平。 二、竞赛方式 1.本赛项的竞赛方式为个人赛。 2.同一学校选手不超过3人,每名参赛选手指定1名指导老师。

3.竞赛主要流程: 参赛选手在第一轮比赛开始前30分钟进入候赛室,凭身份证、学生证和参赛证进行检录并抽取比赛序号。 第一轮比赛乐曲演奏和旋律模唱项目开始,工作人员按顺序引导选手进入赛场,每一位选手曲目演奏完毕后,马上开始旋律模唱。 完成第一轮比赛任务的参赛选手进入休息室休息或进入赛场观摩区观摩。 获第二轮比赛资格的选手,在第二轮比赛开始前30分钟进入候赛室,凭身份证、学生证和参赛证进行检录后,抽取比赛序号,按照序号进行比赛。 三、竞赛时量 1.乐曲演奏时间5至8分钟分钟。 2.旋律模唱时间在3分钟以内。 3.视奏时间在3分钟以内。 4.知识素质考察时间为2分钟。 四、名次确定办法 比赛采用分项得分,按照评分标准和细则,按比例计算总分,根据总分从高到低排序确立选手名次。当选手总成绩相同时,依次按照乐曲演奏、旋律模唱、专业拓展能力考察(视奏)和知识素质考察分值高低排序。 五、评分标准与评分细则 1.评分标准及分值 (1)评分采用百分制。每项比赛满分均为100分。参赛选手的最后总得分,由每项比赛得分按不同权重计算后相加而成,比例分配如下:乐曲演奏分值权重为70%,旋律模唱分值权重为10%,专业拓展能力考察(视奏)分值权重为16%,知识素质考擦分值权重为4%。分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2)第一轮比赛由曲目演奏、旋律模唱成绩按上述比例折算得分,然后从高到低取选手总数的60%进入第二轮比赛。 (3)评分采用由评审委员会当场集体评分的方法。每位评委独立评分;由专门人员在统一时间收取评分表,计算得出选手分数的平均分,即为选手的比赛得分。 2.评分细则

弹拨乐器介绍

我国的琵琶最初来自波斯的梨形曲项琵琶,公元五世纪前后,经丝绸之路传人我国中原。隋唐时期已在中国宫廷中广泛运用。如官方“大乐署”、“教坊”、“梨园”等均设有专门的琵琶课(见白居易《琵琶行》)。在琵琶到中国后,无论从外形、结构还是演奏方法、演奏韵味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变化,使它终于变成了一种地道的中国民族乐器。如,原来隋唐琵琶的演奏是用拨子

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演奏范围由宫廷扩散向民间,琵琶的乐目也开始增多。现有的传统琵琶曲主要是清代以来的传谱。它们包括有汉宫秋月、夕阳箫鼓、月儿高、塞上曲(其中包括五首可以连续演奏,也可以 分段演奏的小曲)等文曲,又有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海青拿天鹅等武曲。还有一些被称为琵琶大曲者,其特点是综合文曲、武曲技术表现于一身,如阳春古曲等,它们都广泛地表现出自隋、唐以来,琵琶在中国生根、演化和发展的大体状况。琵琶以其颗粒性音 响见长,音色独特,演奏灵活多变,自古就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赞喻。它不仅能唱、能吟,还长于通过精美的节奏表现歌舞动作,或通过各种多音演奏技术表现复杂的戏剧性音乐内容等,所以近年来,发展尤其迅速。

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主要由弦与木质共鸣器发音,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古琴艺术在中国音乐史,美学史、社会文件史、思想史等方面具有广泛影响,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在音乐方面的主要代表之一。 早在《诗经》中,就

客所喜爱。 古琴的音域宽广,共有四个八度和一个大二度。虽然音量较小,但表现力特别丰富,运用不同的弹奏手法,,可以发出很多极富特色、极有韵味的乐音。其基本音响大体可分为三类:散音(即左手不按的空 弦音)、按音(也称实音,即左手按弦,右手拨弦时发 出的声音)、泛音(即右手拨弦,左手轻碰琴弦所发出 的较清亮的声音)。但实际操奏起来,吟、揉、绰、 注以及由双弦同时拨奏的和音等,又各有自己的讲究。古琴不仅音色优美,同时还具有精深高妙的美学内涵、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古色古香、典雅质朴的文人气度。其艺术深邃高妙而又源远流长,正是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灵魂所在。

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

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其造型特点。掌握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的欣赏能力。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二.教学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中国民间美术内容种类繁多、寓意深邃、文化内涵深厚,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美术种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特别是在当今世界文化大交融的情况下,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的特点,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和长远的意义。 2.教学重点: (1)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民间美术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审美特征。(2)进行继承民间艺术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引导,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喜爱民间美术的关键是要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民间美术在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审美特征。 4.教材的创造性运用: ①运用大量的实物资料进行教室环境的布置,创设情境。 ②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一些民间美术的工艺制作过程,促进教学目标的实

现。 ③播放反映现代福州民间美术状况的录像,使学生意识到在当今世界文化大交融的情况下,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的特点,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和长远的意义。5.教学方法:直观法、启发法、观察法、归纳法、讨论法、欣赏法 教具:部分民间美术工艺品、有关录像、多媒体课件 学具:自己家中部分民间美术工艺品一二件 三.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 展示剪纸图片: 问:走进这间教室有什么感觉? 答:有一种热烈的节日气氛。 问:为何有这种感觉? 答:通过四周的玻璃窗上贴满窗花(属剪纸艺术) 剪纸艺术属民间美术 2.讲授新课: 过程(出示课题:第十六讲乡土情浓——民间美术) (1)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播放有关录像) (2)民间美术的一般审美特征。(民间美术基本审美特点:①实用简洁,因材施艺.②质扑率真,随意大方③.热烈夸张,象征寓意.) 它在艺术上集状美和朴素于一身,表现出朴实明朗、火热向上的风格、散发着劳动人民那种内在的真挚、善良、坦率热情等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 (3)如何欣赏民间美术?

艺术专业技能(弹拨乐器演奏)申报书

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赛项申报书 赛项名称:艺术专业技能(弹拨乐器演奏)赛项类别:常规赛项□行业特色赛项■赛项组别:中职组□高职组■ 涉及的专业大类/类:文化艺术 方案设计专家组组长: 手机号码: 方案申报单位(盖章):全国文化艺术行指委方案申报负责人: 方案申报单位联络人: 联络人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申报日期:2017年9月5日

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竞赛项目方案 一、赛项名称 (一)赛项名称:艺术专业技能(弹拨乐器演奏) (二)压题彩照 (三)赛项归属产业类型 第三产业—文化产业—演艺业 (四)赛项归属专业大类 65文化艺术-6502表演艺术-650219音乐表演(弹拨乐器演奏方向) 二、赛项申报专家组 三、赛项目的 通过比赛,进一步发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宏观指导和品牌作用,全面考察、展示和提升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弹拨乐器演奏专业学生(选手)的基本技能、曲目演奏、知识应用、拓展创

造等综合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引领推进高职弹拨乐器演奏专业(方向)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为选拔和推出优秀弹拨乐器演奏人才提供广阔平台。 四、赛项设计原则 (一)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整个赛项将贯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全体参赛选手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 (二)职业性原则:将弹拨乐器演奏岗位主要工作技能进行展现,突出职业性特点; (三)科学性原则:比赛中操作部分要体现音乐表演行业规范、要求、标准; (四)导向性原则:基于音乐表演行业要求,提升专业教学标准,促进高职弹拨乐器演奏专业(方向)教育教学改革。 五、赛项方案的特色与创新点 竞赛方案遵循职业性、科学性、导向性原则,根据“以职业院校开设面较广、在校生较多的专业为主体”与“兼顾传承创新民族文化的需要”等要求,赛项内容突出了音乐表演专业弹拨乐器演奏主要岗位的技能操作标准和规范,注重与职业岗位需求和学校教学实际相对接,与教学改革和素质考察相结合,突出艺术职业教育技能性、创造性和复合性特点。 六、竞赛内容简介(须附英文对照简介) 本赛项为个人项目,参赛表演形式为独奏。乐器种类为琵琶、扬琴、古筝、中阮、柳琴、三弦等。 第一轮比赛(全体选手参加) 1.乐曲演奏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种类都有哪些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种类都有哪些? 中国民间工艺品 中国民间艺术工艺品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这些工艺品大都与民间传说相关,材质有陶瓷、泥塑、布艺、木头、灯彩、吊饰、 丽江木刻、桦皮工艺、漆器工艺、兽皮工艺、砚石工艺、竹编工艺、漆器陶具、玉器工艺、大理石工艺、土家族黄杨木雕、瓷器、风筝、剪纸、麦杆画、年画、铅笔屑画、唐卡、拓真画、银 饰、纸编画、苏绣、鱼皮衣等。内容大都是精神活泼向上、吉祥如意、长命健康、富贵有余、儿孙满堂等,用于民间传统节日、传统宗教和民族饰品用等。这些民间工艺品流传广泛,生动有趣,代表了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日常活动。中国民间艺术网站在此特别分类选择一些精品介绍给大家,供欣赏和参考。 中国民间绘画艺术 中国民间绘画艺术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艺术中的珍品。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民间绘画艺术已逐步发展为既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又富有生活韵味的民间性的现代民间绘画。中国民间艺术网站在此特别分类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介绍给大家,供欣赏和参考。 中国民间民俗 我国是—个多民族、多宗教地区,不同民族乃至不同姓氏、家族都有不同宗教信仰。《慈利县志》记载说:“大庸所崇山外屏,少见天日,又性忍,刺肤血以事神者,千百成群,甚可笑也。”明代隆庆《岳州府志》也载:“沅澧流域,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使巫觋作乐歌舞以娱神。”清代《甄氏族谱》对武陵源一带的宗教信仰也作了记述:“其俗信巫尚鬼,事向王、公安等神,以宿晨傩愿为要务,敬巫师,赛神愿,吹牛角,跳仗鼓……”这便是我国民族宗教信仰的特点。历史上,中国家族先民以前历过“万物有灵”和“图腾”信仰历史阶段。因为道教、佛教和基督教、天主教的传入,逐步演变为多种崇拜。以至今天所说的民间民俗。 中国民间艺人 一天,我慕名来到广西藤县博物馆参观。博物馆的前身是1979年建成的李镇亚会议厅,1986年改建为共和国民族艺术博物馆并对外开放。馆内共存有中国最有名的艺术家以及著名诗人创作过的民族艺术专注,以及所收藏的数多种中国民间艺人作品。被誉为中国著名艺术博物馆之一。现在我中国民间艺术网站主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灿烂的民间艺术遗产,保护中国民间艺术文化可持续性发展,进一步挖掘、整理、传承、研究中国民间艺术,尤其是濒临失传的民族古歌、古舞、古乐艺术等。 中国民间影视艺术 在迄今为止的人类艺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灿烂的篇章,大概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并逐步成熟的电影艺术和随之产生的电视艺术。作为新的艺术门类的影视艺术,借助于光电的魔力,把逼近于现实生活真实的影像和声音再现于银幕和屏幕上,这不但实现了信息传递的大众化,而且也使蕴含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生活经验的艺术内容,融入交流和接受的过程。使人们的精神世界表现和娱乐生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 中国民间舞蹈艺术 民间舞蹈艺术源远流长,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产生,经历代发展,传承至今,其种类因地域而别,内容十分丰富。 舞蹈《跑帷子》和《跑阵舞》是由古代战争中的陈兵布阵演变而来。《打独角兽》和《扛箱舞》反映了上古人与兽的搏斗。《龙舞》、《狮舞》、《麒麟舞》、《赶犟驴》、《竹马舞》和《猫蝶舞》是典型的模拟舞蹈。《打春牛》和《打铁舞》是模仿人们生产劳动时的情景。《八美图》、《荷花灯》、《菊花灯》、《旱船舞》、《高

中国传统民居分类概述

中国传统民居分类概述 武星宽梁文桂 【摘要】:由于自古受宗法礼制、风土民俗及气候、地域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民居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想要涵盖所有的民居式样并非易事,因而也就出现了多角度的民居分类方法。 【关键词】:造型构造方式地域行为习俗 建筑起源于人的居住需要,因而,民居几乎是和人类的文明同时发展起来的,它是历史最悠久,范围最广泛,形式最多样最基本的建筑样式,是宫殿,祠庙,寺观等建筑类型的基础和源泉。民居作为宁和,朴素的安居之所,既满足了人的居住功能的要求,又具有一定的精神意义,它所形成的文化功能与氛围总是与“家”联系在一起,让人的生活和精神得到休憩与寄托。 我国的建筑起源于一个“防”字,由“防”的理念衍生出向心性的平面构成,是一种理想的美的构成。1[①]之所以会有这一理念,是与古代中国不断遭受外敌入侵的历史有关。同时,北方中原地区的民宅为了防止寒风与风沙的侵袭也不得不筑起高墙将住宅尽可能地围合起来。从古代新石器时代的住宅群遗址中就可以看到这种向心式的住宅构成。到了夏商,中国已经有了将房屋设置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央设置内(庭)院的平面形式,被称为“四乡之制”。西周时期,出现了中国已知最早最完整的四合院。进入汉代以后,四合院住宅已经相当成熟,直至近代,中国民居仍然保留着厚厚的外墙,房屋围抱着中央院子或天井的形式。竖起坚固的墙壁,将住宅、村落、城市包围起来,可以说是中国建筑最基本的行为。 下面从多个角度对我国传统民居进行大致的介绍。 一. 从造型的角度,分为规整型和非规整型民居。大量的民居造型都很规整,首先表现在平面布局的中轴对称,其中典型的当属北方四合院,它是独立的长方体生活空间。进入四合院之前首先得穿过胡同,胡同是夹于四合院侧面高墙之间的宁静的小巷。叩开两侧点状设置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被称为照壁的砖墙,上面通常点缀着一些精致的砖雕。照壁的后面是前院,前院和内院通过垂花门相连,穿过垂花门是位于住宅中心位置的内院,院子四周由四栋房屋相互围合,“四合院”因此而得名。院子正面朝南的主屋称为正堂,东西两侧为厢房,对面是倒座的副房。在主房之后还设有后房。整座四合院以东西厢房、南部倒座和后房的外墙体为外墙,外墙不设一扇窗,空间造型十分封闭,只在四合院外墙的东南一隅开一扇门,以供出入。该四合院具有中轴意识其中纵轴向穿越整座四合院的南北重点,除了设于东南一隅的院门,整座四合院在平面立面上是对称的。 这种四合院形制的空间封闭性,在生理意义上,处于出于中国北方天气较为寒冷之故;在心理意义上,契合一个家族的向心、内敛气质。而基本上的中轴对称可以看作传统儒家思想讲究规矩、规范的特点在建筑上的体现。这类民居形制,可以说是中国民居的常式,即以院落为空间组合的、几重进深的、中轴对称的空间布局。 其次,这种规整型民居多见于北方。从文化性格看,北方人相对要比南方人更注重于文化规范。北方天寒,物多收敛,人的心态比较严谨,儒家的实践理性所崇尚的是现实实践、冷静和脚踏实地的生活态度、伦理规范,所以注重人生秩序与有条不紊的居住空间的出现,是不足为奇的,并且北方古代地广人稀,所以北方四合院等民居的庭院一般比较宽阔,这样也可以接纳更多宝贵的阳光。 非规整型民居以南方为多见。尤其在丘陵地带,地形地理复杂多变,建筑不得不因地制宜。有的民居平面呈“一”字形,有的为曲尺形;有的有院落,呈马鞍形,有的没有院落,这种没有院落的民居,以临街就建的南方民居建筑为多见;有的孤村独特建于山坡之上,室内平面错折多变;有的由多座毗邻的民宅组成一个连续多变的空间序列,平面和立面都可能参差不齐。总之,在文化心理上,南方由于气候趋暖,人的心态活动多变,加以地基条件的限制,尤其是文化传统的不同,其民居的非规范性可能明显一些。 二按建筑构造方式分类,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由砖土建造的砖墙结构的北方中原地区的住宅;以木结构为主的云南、西南地区的住宅;江南地区内部主体木结构外包砌墙体的砖木混合结构住宅。在此基础上,又可粗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北方的典型住宅,住宅室内不铺地板,四周是坚固的土墙或砖墙,再加上小小的屋顶,是一种墙壁型的住宅,四合院就属于这种类型,同时也是内庭型住宅;另一类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典型住宅。在柱子上架上楼板与屋顶,周围几乎没有墙壁的简单围合的屋顶型住宅。为了防御沙尘暴及北

常见中国乐器欣赏

民族管弦乐队 民族管弦乐队是上世纪20年代,在中西文化交流下产生的。综合了传统丝竹乐队和吹打乐队,在部分程度上模仿了西方交响乐队的编制。我国的民族乐器中缺少低音乐器,所以比较常见的做法是使用西洋乐器中的低音提琴作为补偿,也有使用大提琴的。一些现代派民乐作品中会出现传统中较为少见的音响要求,可能需要西洋乐器作为辅助。 民族管弦乐队乐器 一般分为 1.拉弦乐器组:二胡高胡中胡革胡倍革胡大提琴倍大提琴 2.弹拨乐器组:柳琴扬琴琵琶中阮大阮三弦筝 3.吹管乐器组:曲笛梆笛新笛唢呐(高音、中音、低音)笙(高音、中音、 低音) 4.打击乐器组:堂鼓排鼓碰铃锣云锣吊镲定音鼓木鱼 大型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和演奏席位排列 大型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一般在70人左右,其中吹管乐组包括唢呐8人、笛子4人、笙4人、管子2人和洞箫1人;弹拨乐器组包括有琵琶4人、中阮4人、大阮2人、扬琴2人、古筝2人和三弦1人;拉弦乐器组包括高胡8人、二胡10人、中胡5人、板胡1人、大提琴6人和倍大提琴4人;打击乐器组有6人组成,使用的民族打击乐器包括锣、鼓、钹、磬、木琴、云锣和三角铁等。有时根据作品的需要,乐队在排练演出时,可适当地增减演奏员。大型民族管弦乐队的排练和演出席位安排,一般将弱音的拉弦乐器和拨弦乐器排在舞台的前面靠近观众,将强声的吹管乐器排在中间和偏后一些的席位,打击乐器排列在最后席位,这样的席位安排容易获得整个乐队的音量平衡和音色统一,也便于指挥家的指挥和各演奏员的配合。 大型民族管弦乐队的音乐表现 大型民族管弦乐队的四个组成部分,都有其高超的演奏技法和极丰富的表现力,比如弹拨乐器组,唐朝时就非常兴盛,一些唐大曲和宫廷宴乐往往由它们充当主奏乐器,相沿到现在无论从演奏技法上还是对各种音乐形象的塑造上都有着它独特的风格,它们不但能表现舒畅和优美的歌唱性旋律的意境,而且还能表现一些跳动性很强的欢快情绪,另外当它们一起组合时可演奏各种和弦连接,担任乐队音型伴奏时能表现出清晰的节奏感和很好的弹性,用于各种自然情绪描写时,弹拨乐器还能炫耀它的各种特殊技巧应用,如琵琶的绞弦可表现战马嘶鸣,古筝的滑奏可表现潺潺流水,扬琴的低音和中阮、大阮结合可表现男性粗犷的性格等等。吹管乐组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我国奴隶社会的夏代至今,它一直是乐队里少不了的强声乐器,宋朝时最兴盛。这组里唢呐有高、中、低三种样式,自成体系,不但可齐奏而且还可以进行各种和弦连接的多声部演奏,它们那种高亢、明亮的音色很富有战斗性,常用来表现一些战争、凯旋的场景,另外表现欢庆场合的热烈气氛也常由它们担任主奏,它们的演奏气势磅礴,粗犷有力,大乐队里的高潮段、最强音奏往往离不开它们的参与。独特的箫音演奏,音色缠绵温柔可用来表现一些细腻的情感,在演奏外国交响曲的改编曲时,它们经常充当铜管乐器组的演奏。笛子在乐队中的应用好似西洋管弦乐队里的长笛一样,常常担任些灵巧、快速的音乐片段演奏以及和其它乐器形成对位奏,它的散板吹奏适于表现田园风光。管子也有着特殊的音色和技巧,当它在大乐队中担任独奏时,往往产生一些别具特色的音响效果。笙是吹管乐器中唯一能够自身吹奏和音的乐器,它是一个中声部乐器,可以演奏多种和弦对乐队里的中间声部进行补充,它的音色加入,可以融各种吹管乐器的音色为一炉,使吹管乐组的音色获得统一,另外它还起到向其它乐器组,如弹拨乐组和拉弦乐组音色过渡的作用。

中国传统明清民居类型

中国六类传统民居简介 中国在先秦(公元前221年)时代,“帝居”或“民舍”都称为“宫室”;从秦汉(公元前后200年)起,“宫室”才专指帝王居所,而“第宅”专指贵族的住宅。汉代规定列侯公卿食禄万户以上、门当大道的住宅称“第”,食禄不满万户、出入里门的称“舍”。近代则将宫殿、官署以外的居住建筑统称为民居。 中国木构架体系的房屋在新石器时代后期就已经萌芽。公元前5000~前3300年的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文化遗址反映出当时木构技术水平。公元前第5千纪的中国中西部的陕西省西安半坡遗址和临潼姜寨的仰韶文化遗址显示了当时村落布局和建筑情况,说明依南北向轴线、用房屋围成院落的中国建筑布局方式已经萌芽。中国各地区、各民族现存的民间住宅类型,可归纳为下列六类: 一、木构架庭院式住宅 这是中国传统住宅的最主要形式,其数量多,分布广,为汉族、满族、白族等族大部分人及其他少数民族中的一部分人使用。这种住宅以木构架房屋为主,在南北向的主轴线上建正厅或正房,正房前面左右对峙建东西厢房。由这种一正两厢组成院子,即通常所说的“四合院”、“三合院”。长辈住正房,晚辈住厢房,妇女住内院,来客和男仆住外院,这种分配符合中国封建社会家庭生活中要区别尊卑、长幼、内外的礼法要求。这种形式的住宅遍布全国城镇乡村,但因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各具特点。其中四合院以北京的四合院为代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二、“四水归堂”式住宅 中国南部江南地区的住宅名称很多,平面布局同北方的“四合院”大体一致,只是院子较小,称为天井,仅作排水和采光之用(“四水归堂”为当地俗称,意为各屋面内侧坡的雨水都流入天井)。这种住宅第一进院正房常为大厅,院子略开阔,厅多敞口,与天井内外连通。后面几进院的房子多为楼房,天井更深、更小些。屋顶铺小青瓦,室内多以石板铺地,以适合江南温湿的气候。江南水乡住宅往往临水而建,前门通巷,后门临水,每家自有码头,供洗濯、汲水和上下船之用。 三、“一颗印”式住宅 云南省(中国西南部)的“一颗印”式住宅可以作这类住宅的代表,在湖南(中国南部)等省称为“印子房”。这类住宅布局原则与上述“四合院”大致相同,只是房屋转角处互相连接,组成一颗印章状“一颗印”式住宅建筑为木构架,土坯墙,多绘有彩画。 四、大土楼 大土楼是中国福建西部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围成环形的楼房。一般为3~4层,最高为6层,包含庭院,可住50多户人家。庭院中有厅堂、仓库、畜舍、水井等公用房屋。这种住宅防卫性很强。客家人为保护自己的生存创造独特的建筑形式,至今仍在使用。 五、窑洞式住宅

中国古代弹拨乐器有哪些

中国古代弹拨乐器有哪些 中国古代弹拨乐器有哪些 弹奏乐器音色明亮、清脆。右手有戴假指甲与拨子两种弹奏方法。右手技巧得到较充分发挥,如弹、挑、滚、轮、勾、抹、扣、划、拂、分、摭、拍、提、摘等。右手技巧的丰富,又促进了左手的按、吟、擞、煞、绞、推、挽、伏、纵、起等技巧的发展。 弹奏乐器除独弦琴外,大都节奏性强,但余音短促,须以滚奏或轮奏长音。弹拨乐器一般力度变化不大。在乐队中除古琴音量较弱,其它乐器声音穿透力均较强。 弹拨乐器除独弦琴外,多以码(或称柱)划分音高,竖式用相、品划分音高,分为无相、无品两种。除按五声音阶排列的普通筝等外,一般都便于转调。 各类弹奏乐器演奏泛音有很好的效果。除独弦琴外,皆可演奏双音、和弦、琵音和音程跳跃。 我国弹奏乐器的演奏流派风格繁多,演奏技巧的名称和符号也不尽一致。 典型乐器:琵琶、筝、扬琴、七弦琴(古琴)、热瓦普、冬不拉、阮、柳琴、三弦、月琴、弹布尔。 全部乐器:金属口弦(苗族)(柯尔克孜族)、竹制口弦(彝族)、乐弓(高山族)、琵琶(汉族)、阮(汉族)、月琴(汉族) 、秦琴(汉族)、柳琴(汉族)、三弦(汉族)、热瓦甫(维吾尔族)、冬不拉(哈萨克族)、扎木聂(藏族)、筝(汉族) 、古琴(汉族)、伽耶琴(朝鲜族)、竖箜篌、雁柱箜篌。 我国民族打击乐器品种多,技巧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根据其发音不同可分为:1、响铜,如:大锣、小锣、云锣、大、小钹,碰铃等;2、响木,如:板、梆子、木鱼等;3、皮革,如:大 小鼓、板鼓、排鼓、象脚鼓等。 我国打击乐器不仅是节奏性乐器,而且每组打击乐群都能独立演奏,对衬托音乐内容、戏剧情节和加重音乐的表现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族打击乐器在我国西洋管弦乐队中也常使用。 民族打击乐可分为有固定音高和无固定音高的两种。无固定音高的如:大、小鼓,大、小锣,大、小钹,板、梆、铃等有固定音高 的如:定音缸鼓、排鼓、云锣等。 典型乐器:堂鼓(大鼓)、碰铃、缸鼓、定音缸鼓、铜鼓、朝鲜族长鼓、大锣小锣、小鼓、排鼓、达卜(手鼓)、大钹。 全部乐器:梆子(汉族)、杵(高山族)、叮咚(黎族)、梨花片(汉族)、腊敢(傣族)、编磬(汉族)、木鼓(佤族) 、切克(基诺族)、钹(汉族)、锣(汉族)、云锣(汉族)、十面锣(汉族)、星(汉族)——碰钟、钟(汉族) 、编钟(汉族)、连厢棍(汉族)、唤头(汉族)、惊闺(汉族)、板(汉族)、木鱼(汉族)、吾攵(汉族) 、法铃(藏族)、腰铃(满族)、花盆鼓(汉族)、铜鼓(壮、仡佬、 布依、侗、水、苗、瑶族)、象脚鼓(傣族) 、纳格拉鼓(维吾尔族)、渔鼓(汉族)、塞吐(基诺族)、京堂鼓(汉族)、腰鼓(汉族)、长鼓(朝鲜族) 、达卜(维吾尔族)、太平鼓(满族)、额(藏族)、拨浪鼓(汉族)、扬琴(汉族)、竹筒琴(瑶族)、蹈到(克木人) 、萨巴依(维吾尔族)。

中国传统艺术的鉴赏

中国传统艺术的鉴赏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而中国传统艺术不仅启发于古人的生活,给予人以美的洗礼,更是在高于表象的层面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并深受其影响。与人神悬殊的西方文化相比,中国传统文化总体上持着天人合一的观点,其倾向于将自然与社会、心与物、超然与内在视为一个连续的整体,在此前提下将宇宙视为“家”,并被中国传统建筑生动传达。 “家”一概念在古代建筑中表现得尤为深刻。中国的宫殿建筑比如北京的故宫是以中轴线为中心而向两边对称展开的形式, 集中体现儒家《中庸》所提及的“中和”之美:“中者也,天下之大本也;和者也,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威严,万物育焉。”在儒家的空间意识中,其以宇宙为家,天地为屋舍,四极为柱,中国则位于其央。“中和”宇宙的中心是一个以实现政治和人伦社会为中心的和谐世界,是儒家理想中极致的美。而如故宫,太和殿则坐落在紫禁城的对角线中心,三大殿与后三宫所排列于的中轴线贯彻整个城市,更是照应了儒家父权体制中的威严庄重,以表帝王尊严威慑天下,现恢弘大气之势,拥雄健充实之美。 而“祀于内为祖,祀于外为坛”。坛,与庙堂之封闭形成鲜明的对比,源自与儒家互补的道家文化。辽宁喀左县东山嘴红山文化建筑群遗址中发现的圆坛——无屋顶与四壁,向自然开放,具有独特的空间结构,用于供奉女性社神。儒家强调父权体制与中和之美,而道家所崇则为“生而不有,为而不特,长而不宰”的母性原则,顺自然生长以无言。道家将审美的对象无限地扩展为存在的一切,如庄子所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道家则诠释了美无标准,更是无拘束边框一说,赋予美学极大的形上意义。四处透空的亭子便很好地表现了这一点,虚白恰如空无,看似无物,与建构却有无相生,充满着宇宙灵气,正是“群山郁苍,群木荟蔚,空亭翼然,吐纳云气”。苏轼亦曾写下“唯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元代画家倪云林总在山水画中置空亭,有“亭下不逢人,夕阳澹秋影”的荒寒寂寞,亦是如此。 在儒家, 是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的积极入世境界; 在道家, 是上下与天地者同流的与道冥一境界,其都将审美主体与终极美学价值的同一关系视为艺术与审美的最高境界。但儒道在作为思想正统的这一本质上仅有崇父权与母性的区别,两者仍都可以把“家”作为中国文化的基本隐喻,涵盖的范围不出“天地为庐”。而正是因有百家争鸣,有禅宗等等思想藉以补充,才让中国文化瑰丽多彩,让中国传统建筑直至传统艺术辉煌而宝贵。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郭铭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