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老外告诉中国人学英语时的常见错误

【分享】一个老外告诉中国人学英语时的常见错误
【分享】一个老外告诉中国人学英语时的常见错误

【分享】一个老外告诉中国人学英语时的常见错误

很多老外都听过Chinglish,,也就是中式英语,这种英语多半是带有错误的。这些中式英语对老外来说非常好玩儿,因为它们会把句子本来的意思说成另一种意思。比如下面的标语“Carefully bang head”,这句话英语的意思其实是你要故意去碰你的头,但是你要小心一点碰!

本来我很羡慕写这些中式英语标语的人,因为我觉得这些人学英语比我学汉语努力得多,我没资格去评价他们。后来我学汉语,才知道“小心”的意思是“careful”,“碰”的意思是“bang”,“头”的意思是“head”,我终于明白了中式英语是怎么来的了。这就像我的“英式汉语”一样,比如我会写“这是一个性福的国家”,因为我不知道我写错了字!

根据汉语的语言规则,以下7中错误是中国人经常犯的。接下来我们就来简单讨论一下它们,这样你就可以避免犯这些错误了:1. 形容词顺序有误

形容词就是像“big”、“large”、“green”这类用来描述名词的词,比如说:“the big dog”。在英语里,这些形容词是有特定顺序的,这种顺序和汉语不一样。

所以,你不能说“the blue big mountain”,这是错的,应该说“the big blue mountain”,为什么呢?请看下面的形容词次序列表:(注:数字越大,越靠近名词,越小越远离名词)

1.冠词:a, an, the

2.评价性形容词:beautiful, boring, awesome

3.大小:big, small

4.形状:long, short, round

5.年龄:old, young, new

6.颜色:green, blue, grayish

7.国籍:Chinese, English, American

8.材质:wooden, metallic, concrete

所以“a beautiful small round old green Chinese wooden house”是正确的法,当然一般我们也不会说这么长。

2.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的错用

在英语里,有些名词是可数的,有些是不可数的,比如“眼镜”是可数的,“1 glass, 2 glasses, 3 glasses”,但是“沙子”是不可数的,如果你要度量沙子,一定是有个衡量的容器的,而不是沙子本身,比如“1 bucket of sand, 2 buckets of sand”。

3. 用错或忘了用冠词

英语和汉语很大的一点不同时,英语里有冠词(a,an,the),这些冠词在汉语里用法很不一样,所以很多人会说成“a apple”,这是不对的,为什么?

“an”用在以元音字母(a,e,i,o,u)的可数名词前面,比如:an apple,an orange,an hour(因为“h”不发音,所以还是以“o”开头的)

“a”用在以辅音字母(b,r,l等)开头的可数名词前,比如:a dog,a glass,a hospital(这里“h”是发音的,不是“o”开头)“the”用来谈论一些特定的词,比如:the biggest dog,the tallest men,the last speakers。

4.用错介词

英语里面介词(in,on,at)很多,中国人在这方面很容易犯错误,对于这种错误,没有其他捷径解决,只能多记多注意。比如:In October, Chinese celebrate the Moon Festival. (不是on October).

5.代词的重复使用

一个句子只能有一个主语,很多中国人容易犯的错误就是重复使用代词(it,she,her),比如:My house it is very far。应该是My house is very far。

6.时态的误用

时态对于中国人来说真的很难,因为汉语里我们用“去”“去了”“去过”“要去”这样的形式表示时态,而“去”的形态没有变化。在在英语里动词是有时态变化的,这就让英语变得很难,比如:Next week, I go to my home。应该是…Next week, I will go to my home。所以在使用时,要仔细想清楚到底是用现在时,进行时,过去时,还是将来时。

7. 用错“he”和“she”

因为汉语里我们用“他”和“她”表示男女,但是发音是一样的,所以很多中国人说英语的时候,容易在这上面犯错误,比如:I know Shirley. He is a very beautiful girl。应该是I know Shirley. She is a very beautiful girl。以后使用的时候要多注意,最好让你的外国朋友多帮你纠正。

希望这些会在你学习英语的时候帮你避免一些常犯的错误,如果你需要更多的帮助,可以加入Wordoor 外教一对一在线语言学习社区,找到我开始你的专属一对一英语课程学习,我叫Joren。

英语中中国人常见的12种错误

1. 这个价格对我挺合适的。 误:The price is very suitable for me。 正:The price is right。 提示:suitable(合适的、相配的)最常见的用法是以否定的形式出现在告示或通知上,如:下列节目儿童不宜。The following programme is not suitable for children. 这句话用后面的说法会更合适。 2.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呢? 误:What's your job? 正:Are you working at the moment? 提示:what's your job这种说法难道也有毛病吗?是的。因为如果您的谈话对象刚刚失业,如此直接的问法会让对方有失面子,所以您要问:目前您是在上班吗?Are you working at the moment?接下来您才问:目前您在哪儿工作呢?Where are you working these days?或者您从事哪个行业呢?What line of work are you in? 3. 用英语(论坛)怎么说? 误:How to say? 正:How do you say this in English? 提示:How to say是在中国最为泛滥成灾的中国式英语之一,这绝不是地道的英语说法。同样的句子有:请问这个词如何拼写?How do you spell that please?请问这个单词怎么读?How do you pronounce this word? 4. 明天我有事情要做。 误:I have something to do tomorrow。 正:I am tied up all day tomorrow。 提示:用I have something to do来表示您很忙,这也完全是中国式的说法。因为每时每刻我们都有事情要做,躺在那里睡大觉也是事情。所以您可以说我很忙,脱不开身:I'm tied up。还有其他的说法:I can't make it at that time. I'd love to, but I can't, I have to stay at home。

中国人学习英语最不利的就是缺少语言环境

中国人学习英语最不利的就是缺少语言环境。故我们一定要想办法克服这一弊端。 1.兴趣。大家都知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上课时要尽量讲求方法和艺术,使课堂气氛活跃生动。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抓住学生的心里。比如,多把英语和汉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比较,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He has a big mouth.有两个意思。一是嘴大,二是不能保守秘密。She is under the weather today. 如果按字面意思无法理解。其英语意思是她今天不舒服。每个班都有一些喜欢打篮球的学生,这些学生大都比较活跃且学习习惯不好。所以我在上课时经常讲一些与篮球有关的内容。如:air ball, answer ball, three points, He was just activated from the injured list. 等。有些教师急于求成,留的作业过多,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内容过多,使学生慢慢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2.坚持。英语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每天接触英语。大多数学生在上学期间做的还可以,但在周六日及假期就放松对英语的学习。如此做法对英语的学习极其不利。从而导致英语成绩起伏不定,不能达到持续稳定提高。教师一定要经常灌输这种英语学习的思想,使学生意识到这一点。

3.积累。英语学习不仅是一个坚持不懈学习的过程,还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记下一些有用的,常用的并要经常翻阅记忆。长此以往学生的英语词汇,用法,语法及有关文化的东西越记越多,想必成绩定能大有长进。

中国人学英语的误区:填鸭式教育和死记单词

中国人学英语的误区:填鸭式教育和死记单词 北美学习、生活的几年,既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因中西方文化冲突,长了不少教训。现在贡献出来,与国内的朋友们分享。希望各位今后在和外国人(英语是母语)交往中更富有成效;也使那些为学好英语而苦恼的朋友少走一些弯路,更快、更好的学好、用好英语。中国人在学习英语上花的时间最长,效果也最差。这和学习和应用英语方面存在重大误区有关,一是长期的“填鸭式的”教育方法,使很多人认为学英语是为了考试,其英语实际水平可想而知;二是误认为英语不过是由“发音、语法、句子和词汇”组成的。认为只要学习“发音、语法、句子和词汇”就能学好英语。事实上,如果以达到有效交流为目的,比英语的发音、语法、句子最重要的部分,但被国内学习和使用英语的人忽略的是:表达语言所应用的、符合英语文化和习俗的正确方式、方法和内容。 首先,让我们一同探讨目的问题。没有目标的船只永远在海上漂流。学习英语的目的多种多样,但学口语的目的,只有一个:为了能与Native English speakers进行“有效的交流” ,即工作中能与Native speakers建立、保持和发展良好的工作关系;或生活中结交几个native speaker的朋友,能够彼此交流感情、相互鼓励和帮助。而不是为了和同胞交流,也不是为了能和“老外”说上几句诸如:How are you? I am fine thanks. My English is poor. Bye-bye.等幼儿园英语而转身离去,搞的“老外”一头露水,找不着北。(国内很多学英语的朋友,就好像一个苦苦练了10年武功的大侠,“十年磨一剑,双刃未曾试”,终于有一天有机会面对敌人时,唯一想到的招式就是:逃命!)更不是为了“为了说英语”而浪费时间的、没话找话的和老外闲聊---分手几分钟后,别人就再也不想和你交往、也根本记不住你是何方神圣了。 在中国,可怜的老外们,大多饱经那些被问了上千遍雷同的、无聊的、毫无创意的、有时Chinglish 式的问题的摧残和蹂躏,比如,Are you an American? Do you like China?之类的。我发现,有的人竟洋洋得意地说:我英语口语就很好啊,好到能和老外聊几句天儿。 Come on! Give me a break!英语学到这程度,那由中国式的、复杂的句子结构、严谨的语法和庞大的词汇构成的英语能力,只不过是“聋子的耳朵,摆设而已”,因为那不叫“交流”,也根本不值得花这么多时间学习英语口语。

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笑话

中国人学英语笑话 1.刚上班不久,有个公司的A/R打电话来催支票,我循例问了一下他是哪间公司打来的,那男的很有礼貌的说:“This is xxx calling from Beach Brother." 听懂了很开心,不过由于对公司名字还不熟,心想先用笔记下来公司名,省得等下忘记了,正得意忘形之间,顺嘴开始拼写人家公司的名字,还说得一本正经:"b.i.t.c.h......bitch, correct?"。。。。。那男的终于还是没能忍住怒火,近似于怒吼似的对我喊道:"NO!!! B.E.A.C.H.....BEACH!!!!!!" 接下来的一年里,没再跟这间公司又过任何生意往来......汗 2.我男朋友以前在温哥华乘skytrain的时候,一个白人女人说:I am sorry. 他直接说: you are welcome. 对方都呆了。 3.第一次跟老外去打painball,玩的是抢旗的那种。由于第一次玩,一直跟着个看起来很专业的队友跑,一路上躲着子弹跑到对方的base. 我们人都挂了,对方就剩一个人在看老家。就听那老外跟我说了一大堆术语,我也没听懂。他看我没听懂就跟我说:it?s easy just cover me when i go out. 说完了就喊了一声cover me! 然后跑了出去,我也不懂他是让我掩护他,没等我想清楚他就跑了。我就顺手从一个箱子上扯下来一块帆布,丢他头上,把他盖住了。结果他就光荣牺牲了。当时大部分人都挂了,在旁边观战。所有人都笑趴了。 4.上次不知道是什么事情把我惹怒了,情急之下我本来要说: FUCK YOU!! 但是却说成FUCK ME!!! 那老外开始愣了一下, 后来他说: u wanna say fuck me ?? OR fuck you?? 晕...我连吵架的气势都没了. 5.一个好朋友刚来加拿大,有一天口渴了想喝可乐。去到便利店很大声的说EXCUSE ME, DO YOU HAVE COKE? 可是我朋友刚出国,英文尚有很重的口音,好端端的COKE让她说出来就变成了EXCUSE ME, DO YOU HAVE COCK?店主听得一惊一乍的,连连说:WHAT??? WHAT ? 最后店主终于弄明白她想要喝可乐,钱货两清之后,见我朋友多半是初来乍到,还很好心的给我朋友说以后去买可乐不能再问别人有没有COCK了,那样很让人误会!本来我朋友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可是店主解释以后恨不得立刻找个地缝钻进去!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喝可乐了! 6.剛來的時候有一次跟一個兄弟去吃饭,那大哥吃飽以後指著滿桌剩下的碟子一邊劃圈一邊問服務生how much, all this, how much?服務生五官扭曲的看著他。。。。。我最後實在忍不住了,告服務生說他想買單,結果服務生走以後他還不爽,說人服務生就快明白了我打什麼岔。。。 7.刚来的时候看到很多大厦门口都有smoke free..... 我由衷的感叹..加拿大就是好,抽烟都免费...朋友那个汗...... 8.还有一次是去MC, 问朋友圣代的英文怎么说, 他就说是音译sundae, 我茅塞顿开, 恍然大悟,十分自信的说了一句....那奶昔是不是叫nancy ???? 朋友当场喷可乐......... 9.第一次打电话叫TAXI...... 对方问where you from.....我回答CHINA,还在奇怪叫taxi还分国籍~?对方可能以为我在搞笑,很郁闷的说sorry, we can not do that.....我一听...火大...怎么有种族歧视啊..就问: why~?对方楞了半天,挂了.....

中国人说英语普遍存在的发音问题

(本文是本人英语教学中的经验总结,贴出来希望对发音有困难的英语学习者有所帮助,转贴时请注明出处:作者喻舟,贴于普特听力网) 值得庆幸的是,中国人说英语在发音方面的困难并不特别严重。所以,即使我们的发音不太理想,但听起来也不象某些国家或地区的人那么“可怕”。有人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印度人说英国话。其实不仅仅是印度人,日本人讲英语似乎也比较“难受”,另外,整个阿拉伯语国家的人讲英语普遍难懂。就连法国人讲英语也不怎么好听,看过美剧《Gilmore Girls》的朋友一定对那位来自法国的黑人吧哥所讲的难受的英语有着深刻印象。 尽管如此,中国人讲英语依然普遍透出浓厚的“中国口音”,就连不少在美国生活了相当长时间的中国人,也难以去除这种口音特征。究竟是那些因素构成了我们独具特色的中味语音呢?下面聊一聊这个话题。 第一汉语中的元音发音部位比较靠前 汉语的元音系统,极少使用后元音。汉语拼音中的五个基本元音(韵母)e、i、a、o、u,属于前元音(i、u)或中元音(a、e、o),由它们构成的双元音或多元音自然而然也属于前、中元音效果。但是,在英语中,这五个元音对应的音素中只有两个属于前元音(e、i),另外三个都是后元音(a、o、u)。 当今的汉语,真正的后元音只剩下[-ng]音素了。即使是汉语中的[-ng]音素,在中国南方广大地区的口音中也发生了明显的退化现象,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部分汉字在北方人口音中发[-ng]音而在南方人的口音中却被[-n]取代(有趣的是,美国俚语中也大量存在把-ng 音发成-n音的倾向);二是南方人发[-ng]音时,发音部位也比北方人靠前一些,听起来没有北方人那么明显的喉音效果。

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现状

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现状 虽然中国有四亿五千万人曾经学过或正在学习英语,比美国人的人口还要多,但真正能用英语交流的人却寥寥无几。中国人辛勤耕耘英语十来年,付出了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但结果还是聋哑英语,半吊子英语。 中国人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学了十来年英语连打招呼都没有过关,一见面还是: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and you, I’m fine too, thank you bye bye !!!如果外国人没有说and you 中国人就会给外国人挑毛病,你错了.我说你那个外国人同志啊,你怎么不说and you 啊,你不说and you 我就没有办法向下说啊,你只有说and you 我才能说I’m fine too!!为什么我们全国打招呼都是一样,因为我们使用是同一个教材,我们没有选择,要弱智大家一起弱智。讲到打招呼,中国人还是比日本人好一点,大家都听说过日本首相僧喜朗的故事吧,日本首相僧喜朗将要去美国访问,日本的英语专家就教他,how are you , how are you , fine ,thank you, 但是僧喜郎还是没有记住,一见到克林顿,就脱口而出:who are you ?克林顿吃了一惊,心想日本人还挺有幽默感的,就说:我是西拉里的丈夫,僧喜郎就说:me too!! 每年中国人有上百万大学毕业生 通过了国家的四级,六级考试,中国的大学生说:我这辈子英语算过关了,拿到了四级六级证书,他们到外资企业找工作,一进门,外国人问他的英语怎么样,他们就会说,我的英语很好,这是我的四级证书,这是我的六级证书,外国人就说,“不要让我看证书,你给我讲两句好不好,”我们的大学生就会说,不让我说英语,你给我两道最难的选择题吧,我做选择题很厉害,我保证能选对,我也最擅长用淘汰法A不对,B不知对不对C好象不对,D 不对,一高兴就选择B,这叫自欺欺人.然后那个外国人就说,get out of here,你可以离开了,下一个.只会做选择题的人终将被社会所淘汰。另外做选择题最可怕是:一句话里有五个单词我不会读,有三个单词意思都不懂,但是我能选对,因为前面有个to,那是动词不定式的标志,后面一定要跟动词原形!!或者是前面是had better,后面一定跟动词原形,管它前面是什么。中国学生什么时候最激动,一听说是常考题的时候,是不是,好激动啊,老师,多给几个。我们想一想,用这样的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应付21世纪残酷的商业竞争吗,NO!!! 讲过我们的大学生,小学生,那我们再讲讲我们可怜的成年人. 我们的成年人,大学毕业以后,在社会上混了几年,感到21世纪也来临了,中国也加入了WTO,北京申奥也成功了,不学英语就赶不上潮流了,于是就买了很多的书,但基本上都是一样的,看了第一本,听了第一课,磁带听了第一盘,学了新概念,学.......最后又好象走回了老家,学完了一套又一套,不学对不起自己,学了又不知道结果如何.然后宣称:***,英语太难学,不学了,我不是学英语的料.你问他们最拿手的是什么,他们就会说,“what’s your name ,!!” 2. 中国人为什么学不好英语 首先是中国人太爱面子了,中国人学习最怕丢脸,有一天在大街上看到外国人,心想我能外国说两句就好了,可是两条腿就是不向前去,我要是说错了怎么办,外国人会不会笑话我啊,我说错了,那不是很丢人啊,那么多难堪啊。再说我很丑,又不温柔,外国人会不会给我说啊。可是此时我要告诉你,你再丑也是最棒的,你再丑也是最有希望的。学习英语不需要面子,妹妹大胆的向前走,学习英语更不能象羞答答的玫瑰,俗话说“没脸没皮,所向无敌”。我就喜欢犯错误,喜欢丢人,哪儿人多我就到哪儿去丢人,记得我班同学说我是不是有点变态,我就说:I like my style ,so what?你必须热爱犯错误,加油犯错误,争取早一天把错误犯完。 其次,中国人学习英语有太多的抱怨。有的人说我基础不好,我的记忆力差。我没有语言天

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和老外有效地交流-

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和老外有效地交流? 北美学习、生活的几年,既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因中西方文化冲突,长了不少教训。现在贡献出来,与国内的朋友们分享。希望各位今后在和外国人(英语是母语)交往中更富有成效;也使那些为学好英语而苦恼的朋友少走一些弯路,更快、更好的学好、用好英语。 中国人在学习英语上花的时间最长,效果也最差。这和学习和应用英语方面存在重大误区有关,一是长期的”填鸭式的”教育方法,使很多人认为学英语是为了考试,其英语实际水平可想而知;二是误认为英语不过是由”发音、语法、句子和词汇”组成的。认为只要学习”发音、语法、句子和词汇”就能学好英语。事实上,如果以达到有效交流为目的,比英语的发音、语法、句子最重要的部分,但被国内学习和使用英语的人忽略的是:表达语言所应用的、符合英语文化和习俗的正确方式、方法和内容。 在中国,可怜的老外们,大多饱经那些被问了上千遍雷同的、无聊的、毫无创意的、有时Chinglish 式的问题的摧残和蹂躏,比如,Are you an American? Do you like China? 之类的。我发现,有的人竟洋洋得意地说:我英语口语就很

好啊,好到能和老外聊几句天儿。Come on! Give me a break! 英语学到这程度,那由中国式的、复杂的句子结构、严谨的语法和庞大的词汇构成的英语能力,只不过是”聋子的耳朵,摆设而已” ,因为那不叫”交流”,也根本不值得花这么多时间学习英语口语。 在国外生活几年以后,我才渐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如果以达到“有效交流”为目的,英语的发音、语法、句子绝对没有国内的各种人士强调的那么重要,而被国内学英语的人士忽略的、也恰恰是最重要的部分是:表达语言所应用的、符合英语文化和习俗的正确方式、方法和内容。 语言是其文化和习俗的载体、沉淀,虽然人类的各种文化多少有相通的一面,但是更多的是其特殊的一面。而西方文化有着与中华文化截然相反的一面。例如,她崇尚“积极进取”positive or ambition的态度,和中国人“谦虚、艺术”的处事、说话原则,经常发生“冲突”,构成对有效交流的妨碍。这就是所谓的”文化冲突、差异”。 因此,那种用本国文化和习俗去套用英文的学习方法和应用方法,加之学了太多的、没用的、很多讲母语的人都不曾用的甚至、不曾听说过的词,和过时的词、句,听不懂真正的英语和不能和“英语为母语的人士”交流就毫不奇 怪了!

最适合中国人自学英语的方法介绍

最适合中国人自学英语的方法介绍 学英语,有人通过各种课程、培训班,有人选择自学英语。怎样自学英语菜更有效呢,今天在这里为大家介绍最适合中国人自学英语的方法,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人自学英语容易陷入的误区1.你开始从音标学起,这是最严重的误区之一,学音标会浪费大量时间并影响你之后的发音标准,坏处太多就不列举了。 2.你去研究语法,这同样是个严重的误区,在英语语言量积累不足的情况下学语法,你会发疯的,疯了也不一定学会,你会失去信心。 3.你会去背单词,拿本词典或者什么背单词的软件去背,这种事情几乎每个人都做过,目前我还没发现什么人做成功了。 4.你会自我设限,想自己该学少儿英语、商务英语还是什么英语,其实英语从来没有这种区分方法,那是为培训和考试而设定的。 5.你会照网上别人说的去看美剧,听英文歌,听VOA,以为就能练好听力,两个月之后你只是多听懂了几个单词而已。 6.你会不停的在网上搜寻各种秘籍、各种学习法、各种名师的视频教学,你的电脑硬盘都成了庞大的英语资料库,你却还是不会英语。 7.你知道学英语而不知道去用英语,什么意思?80后应该有过这样的体会,电脑刚刚进入生活,我们都学打字,练了很久速度还是很慢,后来QQ出现了,几个月内大家打字的速度就突飞猛进,这个就

是“学”与“用”的区别。如何用?这个是大问题。 8.最后自学英语这件事会不了了之。 中国人自学英语的方法自学英语是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完整、科学的策略,还需要高效的步骤去执行。 1、强化语法 语法究竟有多重要?可以这么说,语法好不好间接决定了你英语水平的高低。但很多人对语法的认识似乎存在误区。之前有一种论调是语法是不用专门学习的,只需要多看看几部电影,读读几本书,听一听广播,语法就会自然内化形成,一切似乎毫不费力,因为英美人士就是这么做的。这种论调本身就混淆了母语自然习得以及外语学习的关系(母语学习和外语学习的机制是不相同的),更不用说在英美的学校里都有专门的语法课了。有些人会说自己的语感很好,不用学习语法,靠语感就够了。但问题是,大多数人的语感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好。很多人口中的语感好大概只停留在考试时做选择题能蒙对的技术水准上,但一遇到复杂点的时态语态和长难句马上就抓瞎。语法不好有什么后果?是这样的,我在微信上被人拉进了几个英语学习群,每次群里有人发这种英文时我都有种想退群的冲动:WeChat's Friend Circle, a place where people share photos and news with friends, but recently it's been flooded with "self-sell" goods such as facial masks. Many people feel annoying by this phenomenon and blacklist those friends,but it couldn't stop the tendency of

走出英语学习的误区

误区一、错把汉字当音标 不少学生苦于记不住单词的发音,就在单词的一边注汉字。如:tomato记作“他没头”, He goes shopping记作“黑狗吃烧饼”。这在早年学习英语时,不足为奇。那时的学生开始学英语时的年龄都比较大,错过了四到十二岁这个最佳语言学习期,用汉字记英语发音也许是可以理解的。但现在仍有人这样学习英语,并把他作为成果出版,就令人惑然了。毕竟中国英国相隔千里万里,汉语和英语也相隔千里万里,无论在语法上,还是在语音上。特别是发音上,汉语有四声,英语只有升调和降调,有些英语音素汉语中根本就没有,如[θ][ ∫]等,用任何汉字记音都是错误的。久而久之,就会降低你对音标的敏感和精确度,把你引向错误的深渊。你说的英语,中国人听不懂,外国人也听不懂,沦为“独门绝技”。 误区二、迷信欧美人 以为蓝眼睛的外国人说的都是英语,而且必然比中国人好。殊不知,在欧洲,只有英国人和爱尔兰人讲英语,而且在爱尔兰,爱尔兰与和英语并列为官方语言。在讲英语的八大国家(英、爱、美、加、澳、新、南非、加勒比海诸岛国)中,各国有各国的方言,美语就是英语的最大变种。英式英语声调起伏较大,吐字清晰高亢,摩擦音重,而美式英语则柔和圆润,有人预言300年后,美语将成为一种新的语种。英国没有我们中国的那种普通话,所谓的标准英语(RP--received pronunciation),只在英格兰使用,具体地说从Midlands一直向东南延伸到London,包括剑桥、牛津两座大学城,并非所有英国人都这样讲。很多学习者误以为英国人少国小,讲的英语都是一样的。其实大谬不然,甚至威尔士人有自己的语言——威尔士语,在书写商店、街道等名字时。一定是威尔士语在先,英语在后。初到英国的人,心里往往会问:英国人讲的是英语吗?英国人和美国人有时也不能很好地沟通交流,更何况新西兰人、印度人、法国人讲的英语啦!所以,长着鼻子、蓝眼睛的“泛蓝阵营”的人,讲的未必都是标准英语,只是“外在包装”上更接近地道而已。来中国教英语的外国专家多为中学老师,还算不上高端人才,有的人语法更是一塌糊涂。非英语母语的人中的佼佼者讲的英语有时比英国人讲的英语还要标准,决不是天方夜谈。 误区三、不操练,抄答案 教材上关于两个人一组进行讨论的练习,学生一般都不做。课后的作业题,从交上来的作业本看,又几乎全部正确。到了考试时,成绩往往惨不忍睹。究其因,学生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进而缺乏主动性,只是应付差使,疲于奔命。再加上各种参考书多如牛毛,价格也相对便宜,学生差不多人手一册,交作业时一抄了之,千人一面,一错百错。老师能改动的只是那些抄错了的单词。本来,大学阶段的汉译英句子

浅析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目的

Page1 English Learning: for Exams' Sake “It?s more difficult to apply for the TOEFL or GRE than it is to actually take the exam,” complained one of my friends , who failed to apply for TOEFL. It really surprises me that the biggest headache these days with taking English examinations is not the examinations themselves but the number of people wanting to take them. What kind of force motivates so many people to learn English and take English exams? What on earth is the value of learning English for Chinese? Is the china's entry in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 or the encouragement of the Olympic games in 2008 , or the desire to study abroad? Personally ,in china ,the value of learning English is only for various exams' sake. My student career can provides powerful evidence. Here a few background explanations will be made to understand the examination culture in China. Since ancient China, examinations have been regarded as crucial in measuring whether a person is doing well in his studies. A written examination, the imperial exam, was held for about 1,300 years as the sole method for selecting the “best” government officials. Though the imperial exam was abolish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examination culture is deep-rooted and examinations have always been taken seriously by authorities, teachers, students and parents in China (Lee, 1996). English has always been taught as a subject of study rather than a means of Page2 communication. That's true. When I stepped into my middle school, I began to learn

中国人如何学好英语的攻略

中国人如何学好英语的攻略 关于中国人如何学好英语的攻略 英语就是力量,英语就是品位,英语就是格调。英语的普及程度成为衡量一个不发达国家是否愿意融入世界主流体系的尺度,同时 是这些国家中产阶级和体力阶层的划分。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英语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势的语言。英语在45个国家是官方语言,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讲英语,75%的电 视节目是英语,四分之三的邮件是用英语书写,电脑键盘是英语键盘,任何一个会议敢号称是国际会议,其会议工作语言一定要用英语。当一门语言取得国际交往的标准语言地位时,你就只有迁就它了,我们对此无可奈何,法国人德国人日本人也一样…. 英语是英美等国永远的贸易顺差商品。全球每年英语有100亿美金的贸易额,象澳大利亚,每年的英语贸易顺差是4.15亿美金。 英语是中国学生国际爱情的酶,留学考研的通行证。英语意味着外企,白领,高薪,留学,研究生,国际爱情,混血儿…. 声音是语言的灵魂,文字是语言的标本 为什么我们的英语学不好?我们投入的时间不可谓不多,买的书 不可谓少,却往往是雄心开始,灰心结束,古语讲金诚石开,水滴 石穿,学生们学英语都十多年了,为什么就打不开英语这个洋姑娘 心房的门呢?因为他们没有抓住英语的心和灵魂!那么英语的心和灵 魂在那里呢? 我们认为,中国学生学的不是英语这门语言,而是英语这门文字。声音是一门语言的灵魂,文字不过是语言的标本。如果我们不掌握 一门语言的语音语调,我们就无法用这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我们就丢掉了这门语言最生命、最灵魂的东西,我们就无法和 这门语言建立感情,也就无法对这门语言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比

如,谈恋爱,女孩子常发嗲:你讨厌。如果没有语音语调,你能明 白这三个字的万种风情吗? 我们许多学生为什么英语学不好?因为他们每天输入的都是文字,而不是语言的灵魂:声音。他们背单词也是背单词的字母顺序,而 不是记单词的声音。所以他们的阅读是最好的,听力和口语总是最 差的。在他们的脑海里装满了重重的文字,没有声音,所以他们在 听说时只有先调动文字,再把文字通过音标这门工具转变成声音, 你想他们的英语能好吗? 学语言,第一要务是打通耳朵 一个幼儿在他开口前,已经默默听了一年多。有一句话,10聋9哑,就是说,10个聋子9个哑巴。象我们英语的听力不行,要口语好,是绝无可能。语感的形成,要靠我们对声音的敏感。 声音就是空中飞翔的鸟,有语音,有语调,有情感,有愤怒,有快乐,有痛苦,有哀伤,有灵魂,一会儿就消失在空中。文字就象 固定在地上的鸟的标本,没有灵魂,没有情感,不会消失。你能抓 住空中飞翔的活生生的鸟,你还抓不住固定在地上鸟的标本吗?为什 么我们的阅读能力好,是因为文字固定在攀?映污?仓缴希?换 嵯?В???艟拖笮∧褚谎?芸炀拖?г诳掌?小?br/> 学一门外语,一定要打好基础,尤其是语音语调,到了大学都很难改,而语音语调就象一个人的外表,语音语调好的人就很自信, 而语音语调不好的人因为自卑,往往很早放弃对英语的探索。 一门语言的三大构件 一门语言由三大构件组成:语音、词汇、语法。语音语调的重要性我在前面已经讲了,下面我主要讲一下词汇问题。 任何一个词汇都有3样东西:音、形、意。其中音和意的连接又比形和意的连接要重要的多。所以学习一门语言,词汇量的突破是 关键,而尤以语音语调优先,要做到听音听单词听句子能条件反射。这里再讲一下为什么我们的听力不行?因为我们每听到鬼佬讲英语的 时候,我们听到的每一个单词的反映都作不到条件反射,都有一个

中国顶尖英文主持人是如何学习英文的

中国顶尖英文主持人是如何学习英文的(1)- 杨澜 其实任何的成功经验是不可以完全复制的,因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人的自身条件和环境都不同,但是我们可以借鉴,从本质上去把握一些东西。去把握些规律性的规则,结合自身的特点加以整合,走自己的特色之路。 目前中国的英语水平最高境界就是英文主持人和同声传译,我认真的收集和整理了我国顶尖英文主持人这个群体的如何学习英文的资料,我希望通过从他们身上,去吸收和借鉴学习好英文的终极之路,提高效率,加快速度,早日达成顶级英语水准的目标。 众所周知,杨澜姐姐的主持水准代表着我国顶尖水平,人品,气质,智慧,风格都堪称完美,最近我还看了她接受CNN Anjali Rao的访谈,画面中她从容镇定,真的很欣赏她。 我最近把她在新浪开的博客每篇文章都看了完整的一遍,对她有了个大致的了解,看其文,知其人,一个人无法写她/他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感触是蛮多的,今天我就只聚焦在她的英语学习这一点上,来谈谈我的收获。 杨澜在她的博客中写道:很多“博友”问我如何学习英文,今天简单说两句。 其实,这主要看你想学到何种程度,如果仅仅是希望自己的日常会话水平有所提高,会打电话,点个菜什么的,那就一定要跟老外接触,实战提高。因为一旦口语变成了教材,那多半是已经过时的用法,所以,学习口语不能仅仅依靠教科书。 如果你希望提高自己的语感和整体英文水平(就如同中国人都说中国话,但“中文水平”上下可就差着远了),那么就一定要多读报章和英文文学作品,体会其中的节奏感,琢磨用词的精准。 最后提醒一点,千万不要迷信各种英文培训学校。 总之,英语不是从书本上就可以学好的,我至今记得到美国的第一天,进了超市,我连蔬菜名都叫不出的尴尬----毕竟咱们的英语不是童子功,不是从看图识字开始:) 说到英语,还有一个小插曲,当时,我在考《正大综艺》时,虽然我既不是广院,也不是艺术院校毕业的,但却占了一个便宜。就是当时制片方要找一个懂点英语的主持人。经过了七轮的竞争,到进入最后一轮决赛时,就剩下我和另外一个女孩子了。要求我们在门口准备五分钟,准备用英语介绍自己和讲讲为什么喜欢这个节目。若干年后,当时的制片人,也就是对我有知遇之恩的辛少英导演与别人谈起那段往事。说:当时杨澜给我留下一个很深的印象的就是,虽然当时每个女孩子非常希望自己得到那个主持人的位置,而且每个人只有三分钟的时间准备,但我路过时,发现杨澜还在辅导另外那个女孩子的英文。所以当时就觉得这个女孩很特别。其实当时我很自信,心想,我是学英语出身,别人在英语上有些地方没搞清楚,我就帮她准备几句。所以这些年来回头看看,我非常感谢父亲当年为我作出的这个决定。因此英语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个工具。利用它,我不仅可以做采访,搜集更多的资料,更让我进入一种文化的比较,对于不同世界的一种比较。 另外从网络上搜索到她的成长历程资料如下: 幸福的童年 1968年,杨澜出生在北京的一所医院里。小杨澜刚出生时,爸爸正在阿尔巴尼亚作外援专家,直到杨澜4岁时,他才有机会回国,看到这个天真可爱的独生女。出生后不久,杨澜就被妈妈送到上海的外婆家寄养。外婆住在上海城隍庙附近的侯家路,那是一条窄窄的小巷,住在里面的人,每天都早早地起来,说着一种杨澜很难听懂的方言。

深度解读中国人英语学习的6大误区

深度解读:中国人英语学习的6大误区 2015年07月01日10:54 新浪教育微博 (来源:沪江英语)中国人学英语存在着一些误会,下面为大家一一解读,会对你今后的英语学习有所帮助。 深度解读:中国人英语学习的6大误区深度解读:中国人英语学习的6大误区 一、英语学习的各种误区 1. 误区一:只背单词的汉语意思,不背用法。 (1) charity n。慈善;施舍; 慈善团体;宽容; 施舍物 [复数charities] 用法1:慈善机构(可数名词) She donated all the money to a charity。 她把所有的钱都捐给了—家慈善机构。 用法2:慈善事业(不可数名词) The auction raised more than one million dollars for charity。 这次拍卖为慈善事业募集了超过一百万美元 She does a lot of work for charity。 她为慈善做很多事。 用法3:慈善捐赠物资(不可数名词) This church receives charity every year。 (2) appreciate vt。欣赏:感激;领会:鉴别 vi。增值;涨价

appreciate 用法1:感激 I’d really appreciate it if you’d turn the TV down。 如果你能把电视开小声点我会很感激的。 用法2:懂得欣赏;理解难度 His boss doesn’t seem to appreciate his talent。 他老板貌似并不赏识他的才能。 They don't appreciate how hard this is for us。 他们并不理解这对我们来说有多难。 用法3:升值、增值 This stock has been appreciating steadily all these years。 这只股票这些年来一直隐步增值。 2. 误区二:喜欢阅读、朗读和背单词,没有句型植入的习惯(1)Diffrent games have diffrent rules。 例如:赛车游戏、摩托车游戏、泡泡珠游戏 Input Output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writing (2) 读和说的区别 Speaking and Reading are totally diffrent language skills! Reading →做考卷→有文字参照物 Speaking →人→没有文字参照物

中国人学英语最大的困难

英语学习是让中国人又爱又恨的一件事。最新一项由剑桥大学英语及应用语言研究中心英孚研究部和腾讯教育独家在线调查揭示了不同年龄段中国人英语 学习的差异。 在2870名参与者中,有超过六成的人表示,其英语学习中,听和说最令其困扰,但对于20岁以下的人群,则将“写”列为头号难题。来自剑桥大学英孚研究部的专家表示,相比其它非英语国家地区,中国人在语言学习方面并没有先天的劣势,增强自信心和加强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互动性尤为必要。 设立于剑桥大学英语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的EF英孚研究部致力探索更快更有效的英语学习方式的研究。随着该研究部门的成立,EF英孚教育正式成为全球首家与剑桥大学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教育机构。参加本次调查共得到2870个有效数据,其中男性占63.21%,女性占36.79%。10岁以下为0.17%,11 到20岁的有24.46%,21到35岁的有62.51%,36岁以上占12.86%。 作为顾问,设立剑桥大学英语及应用语言研究中心的EF英孚研究部专家团队Christopher McCormick博士、Dora Alexopoulou博士和Henri?tte Hendriks 博士对于调查中收集的热点难题进行了解答。 “听”“说”困难随年龄而增长 在回答哪一项是其英语学习最困难的部分,听(35.56%)和说(34.55%)首当其冲,“读”则最少,仅有6.9%的受访者认为其是最困难部分,“写”亦占到22.99%。其中男女样本的差别并不明显。20岁以下的人群中,首选“写”(38.03%)为最大难题,听(27.07%)和说(25.64%)次之。 但随着年龄增长,选择“听”的比例明显增加,21-35岁中有36.79%的人选择,在36岁以上的受访者中,这一比例增加到46.07%。而认为“说”是最大难题的在21到35岁人群中比例最高,达到38.18%,但在36岁以上受访者中,选择该项的人数也占到受访者的34.15%。 学习英语最多为工作目的 调查中,有15%的受访者表示,在平时工作或生活中,他们经常需要使用英语,有时需要的人数占到24.88%。在21到35岁受访人群中,经常需要(15.16%)和有时需要(26.09%)的比例最大。 在英语的使用场合中,认为“工作交流”需求的人数最多,占到35.89%,而21岁到35岁受访者中,认为“工作交流”是英语最主要使用场合的也占到最大比例(40.13%),满足个人兴趣的紧随其后,为35.17%。 调查还发现,一旦成为父母,认为“家庭教育”是英语主要使用场合的人数陡然增加,占到27.53%,比未成为父母人群中这一数字(14.74%)要多十三个百分点。

中国人说英语普遍存在的发音问题

中国人说英语普遍存在的发音问题 (本文是本人英语教学中的经验总结,贴出来希望对发音有困难的英语学习者有所帮助,转贴时请注明出处:作者喻舟,贴于普特听力网) 值得庆幸的是,中国人说英语在发音方面的困难并不特别严重。所以,即使我们的发音不太理想,但听起来也不象某些国家或地区的人那么“可怕”。有人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印度人说英国话。其实不仅仅是印度人,日本人讲英语似乎也比较“难受”,另外,整个阿拉伯语国家的人讲英语普遍难懂。就连法国人讲英语也不怎么好听,看过美剧《Gilmore Girls》的朋友一定对那位来自法国的黑人吧哥所讲的难受的英语有着深刻印象。 尽管如此,中国人讲英语依然普遍透出浓厚的“中国口音”,就连不少在美国生活了相当长时间的中国人,也难以去除这种口音特征。究竟是那些因素构成了我们独具特色的中味语音呢?下面聊一聊这个话题。 第一汉语中的元音发音部位比较靠前 汉语的元音系统,极少使用后元音。汉语拼音中的五个基本元音(韵母)e、i、a、o、u,属于前元音(i、u)或中元音(a、e、o),由它们构成的双元音或多元音自然而然也属于前、中元音效果。但是,在英语中,这五个元音对应的音素中只有两个属于前元音(e、i),另外三个都是后元音(a、o、u)。 当今的汉语,真正的后元音只剩下[-ng]音素了。即使是汉语中的[-ng]音素,在中国南方广大地区的口音中也发生了明显的退化现象,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部分汉字在北方人口音中发[-ng]音而在南方人的口音中却被[-n]取代(有趣的是,美国俚语中也大量存在把-ng音发成-n音的倾向);二是南方人发[-ng]音时,发音部位也比北方人靠前一些,听起来没有北方人那么明显的喉音效果。 我们知道,英语的十二个基本元音中,只有四个是前元音,另有三个中元音,其余五个是后元音。而后元音与前、中元音合构形成双元音甚至多元音时,自然而然地这种双元音和多元音听起来同样具有明显的后元音特征。 这种发音部位的靠前与靠后,造成的听觉效果方面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后元音比重较大的语言,听起来浑厚、明朗,丰满,富有力度,底气充足,音域宽广;后元音较少的语言,语音显得比较轻柔、纤细,音色比较单调,显得细声细气,缺少底气,胸音不明显。这是因为,从小训练发后元音有助于促进和强化声带部位的发育,而且可以养成借用胸腔共鸣以助发音的习惯。

中国人学习英语的方法

中国人学习英语的方法 中国人学习英语的方法一、不会就查字典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语言一定要随身携带字典,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赶快翻一翻、看一看,这样才会进步,有这么一个说法:一个人用不用功,看他的字典脏不脏就知道了,翻得越勤,表示他是一个学而不倦的人。另外你平常没事坐电车时也可以背背单字,或是听听教学录音带什么的,这样也能够事半功倍! 二、不懂及时提问 中国人常有个毛病,就是在公共场合之下,听不懂也不敢举手发问。听不懂就听不懂,你一定要抱着非问个水落石出才罢休的精神去学习,不然的话那真是白白浪费你缴出去的钱。还有,因为有的课程是互相关连的,一旦一个小地方弄不懂,接下来的怎么可能会通呢?如果你已经尝试发问,但最后还是脸皮太薄、话卡在喉咙里说不出来的话,那就下课时单独去问老师吧!再不然就问学长或是同学也可以。 三、常看外语电影 看电影最好的办法就是挡上字幕,想要听懂电影上的人讲什么,明星在演什么、说什么,可真得要有超强的听力和理解力!不过这对于想学外语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考验,刚开始的时候也许跟不上或者听不懂,但是你可以将听不懂的字或话先抄

在纸上,再去查字典或是问老师,多听就会渐入佳境了,而且还可以顺便纠正自己的发音。 四、适当远离同胞 不要老和同胞粘在一块儿,只要和同胞在一起就会有依赖性,毕竟讲国语当然比讲外语轻松多啦,你应该让自己随时处在只有外国人的环境之中,让自己没机会讲中文,那时就算你讲不出知该如何表达,你还是得说外语,没有任何的退路,所以你便会逼自己想尽各种方法,将你所学的精华在最短的时间之同发挥出来,这样才能有最好的学习功效。 五、逮住机会就说 不是到处讲八卦,是讲外语!一逮到机会可以说外语就不要客气,能多和外国人做"实地演练"就尽量说,可以通过各种各种关系认识在中国的外国留学生,然后找机会闲聊,哪怕你花钱请他“咪西”也干,抓到一个目标,就不要白白给他浪费掉,但是,一定要保证你说的话要比他说的多,而且必须用外语,否则就是周郎妙计安天下。 中国人学习口语的误区 1.先输入再输出;要想说先得背 成立:没有输入,确实无法输出。 问题: ①多少输入算是够? ②可能我们终身都有不认识的单词;英语的表达方法、新创词语层出不穷;掌握的话题似乎永远不够。 2.美剧、名著、英文歌曲是提高口语的重要途径 成立:很多成功的英语口语使用者确实可以从中吸收很多“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