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语文第五次模拟试卷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语文第五次模拟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1. (2分) (2017七上·盘锦期中)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散步》通过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的展示了这一家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B . 《秋天的怀念》秋天萧条景象衬托“我”遭遇不幸后的绝望心情,反映“我”的人生一直是“秋天”。

C . 《金色花》通过写一个儿童把自己想象成一朵金色花,并由此引发联想,表现了家庭之爱、母子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和圣洁。

D . 《济南的冬天》围绕“温情”这一特点,主要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城、山、水、天,呈现给读者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暖的动人冬景图。

二、基础知识综合 (共2题;共19分)

2. (10分) (2017八上·徐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快看啊!这里有一种会缝纫的蜜蜂。它剥下开有黄花底的刺桐的网状线,采集了一团填充的东西,很骄傲地用它的颚带走了。它准备到地下,用采来的这团东西储藏蜜和卵。那里是一群切叶蜂,在它们的身躯下面,带着黑色的,白色的,或者血红色的,切割用的毛刷,它们打算到邻近的小树林中,把树叶子割成圆形的小片用来包裹它们的收获品。这里又是一群穿着黑丝绒衣的泥水匠蜂,它们是做水泥与沙石工作的。在我的哈麻司里我们很容易在石头上发现它们工作用的工具。

另外,这有一种野蜂,它把窝巢藏在空蜗牛壳的盘梯里。还有一种,把它的蛴螬安置在干燥的悬钩子的秆子的木髓里。第三种高手,利用干芦苇的沟道做它的家。第四种高手更高明,直接住在泥水匠蜂的空隧道中,连房租都省了。

(1)文段选自法国昆虫学家________的《________》。

(2)划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3)选文第二段四种蜂中“高手”都很“高明”,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3. (9分)阅读《谈读书》,完成问题。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__________,伦理学使人__________,逻辑修辞之学使__________;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1)关于本文所用冒号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用于总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内容

B . 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

C . 用于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

D . 表示提起下文

(2)横线处应填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 . 深刻庄重善辩

B . 深刻善辩庄重

C . 庄重善辩深刻

D . 善辩深刻庄重

(3)“人之才智但有滞碍”这句话中“但”的意思是________。

(4)请以简洁的语言概括语段的主要内容:________。

(5)“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品读孟子《鱼我所欲也》中“________,________”的哲理名言,让我们深知“义比生命更为人们所珍爱,不义比死亡更为人们所厌恶”。

(6)“读史使人明智”,《十五从军征》中“________,________”的语句,展现了战争造成的青青松柏、累累坟冢的凄凉景象,令人倍感和平的可贵。

(7)“读诗使人灵秀”,赏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________,________”的传神之笔,心中自会腾起一个诗意盎然、瑰丽新奇的境界。

三、对比阅读 (共1题;共13分)

4. (13分) (2017九上·松桃月考)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仓鹰击于殿上(通“苍”,青色)

B . 天下缟素(穿丧服)

C . 长跪而谢之(道谢)

D . 寡人谕矣(明白)

(2)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臣未尝闻也尝趋百里外

B . 休祲降于天行者休于树

C . 先生坐满坐寂然

D . 亦免冠徒跣徒以有先生也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唐雎有胆有识,不为秦王的谎言所动,也不为他的威胁所屈,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B . 秦王企图用“易地”的方法吞并安陵,由此引出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

C . 秦王的欺骗没有得逞,于是企图以“天子之怒”来恫吓唐雎。

D . 面对秦王的恫吓,唐雎起初有些心慌,但最终还是驳斥了秦王,维护了安陵国的利益。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9分)

5. (22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父亲

再也见不到父亲了!我羡慕那些父母尚在的同事,常常呆望和父亲一般年纪的老人……

母亲病故,父亲不到四十岁,怕我们姐弟受气,没有续弦。我记不得母亲的音容,懂事起就在父亲爱抚下,父亲也是母亲。抱我串门,背我看病;冬夜,屋破被薄,父亲搂着我入睡。父亲盼我长大,问我长大干什么?我说:“我长大当官,挣老鼻子老鼻子钱,给爹打酒喝!”父亲高兴地从头抚摸到我脚趾。父亲找不到固定的工作,我们常挨饿,我们每天像小鸟等着父亲回家。遇到下雨,我站在门槛上,透过被雨淋坏的门纸看地上的雨泡,我一遍一遍念叨:“天老爷,别下雨,包子馒头都给你。”心里酸酸的,直到父亲湿淋淋回来。

父亲说我孝顺,我自己也以为孝顺。

我长大了,结了婚,有一双儿女。渐渐我和父亲没话说了,父亲把关爱给了他的孙子孙女。春天缺菜,顿顿捧着咸菜酱碗,父亲就去钓鱼,有就揣张煎饼,没有就饿着,一钓一天。看着孙子孙女围着鱼盆欢喜的样子,父亲就捋着胡须很开心。

有一年我得了中毒性痢疾,父亲焦急地坐在我身旁,这时,只有这时我忽然想到了童年。

父亲在我家不多,加起来也就一年。这年父亲80岁,耳不聋眼不花,腰板很硬朗。闲着也闷人,不如挣个酒钱,于是在附近一家工厂打更。愈近年关,酒也喝得甚多,一日三顿,夜里还要喝几口。不久,父亲中风了。

人老了就怕得这病。我连夜乘车买抢救药。也曾给上海一位医生去信,他用毛笔楷书回了信。他的母亲也得过

脑血栓,经他穴位按摩,终于站立起来,87岁还能上街买菜。他告诉我要有信心,有耐心,有孝心。

我试着给父亲按摩过几次,开头几天父亲不断呻吟:“疼死我了!”“疼有什么办法呢?谁让你喝那么多酒!”父亲不再呻吟,不认识似地看我,然后转过头去。

1985年暑期,我离开故乡,调到150公里外的林区。行前我去看望父亲。那天很热,满街西瓜,四角一斤。我在瓜摊前犹豫片刻,终于空着手进了哥家。父亲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话也说不清了,口舌起泡,嘴唇干裂。我给父亲喂水,父亲只呷了一小口,不喝了。

这是我最后一次见父亲!我就这样最后一次见父亲!

半个月后,我像平常那样,备完课回到单身宿舍躺下了。恍惚中突然听到一声“崇昌——”,那声音、那语调分明是父亲!我激灵坐起,夜静静的,没有任何响动。一看表,刚好10点。第二天中午,我收到哥哥发的电报:父亲昨晚七点去世了!

我赶回县城,跪在父亲灵前,我托起父亲瘫痪的左臂,把手贴在我的脸上……

不少人都说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为是。在父亲最需要的时候,我既没有在衣食住行上尽人子之责,也没有从精神上赡养父亲,让他带着缺憾走了!

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

(1)

“我就这样最后一次见父亲”句中的“这样”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2)

“不少人说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为是。”请举出文中的两个事例概括说明“孝子”的表现。

(3)

“夜静静的,没有任何响动,”而“我”分明听到父亲的呼唤,这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心理?

(4)

文章结尾处写到:“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说说作者不能原谅自己的原因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6. (17分)(2013·荆门) 阅读社科类作品,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人占了理,讲起话来自然底气充盈,往往不给对方留一点余地和情面。殊不知,以这样的态度讲话,常常损人颜面;以这样的态度为人,往往失了君子风范。所以,理直也不必气壮,不妨豁达一些,心平气和地说话,待人。如此一来,既不伤人心,又不失人情,最终使人心服口服,从心底里感激和敬重你,岂不更好?

②东吴丞相顾雍,早年遭奸臣吕壹的陷害。后来吕壹罪行暴露,被捕下狱,恰逢顾雍受命审理他。此时吕壹穿一身囚服,再无昔日风光。照理说,顾雍面对曾经迫害自己的小人,是有充足理由和底气对其嘲弄一番的。然而,他没有那样做,而是像对待平常人一样和颜悦色的与之交谈。临走时,顾雍再一次问他:“你的意愿都表达清楚了吗?还有什么要说的吗?”吕壹感动得只是叩头谢罪,无话可说。此时,站在一旁的尚书郎怀叙可没有顾雍那般客气,忍不住怒气冲冲地辱骂起吕壹来。顾雍回过头来责备道:“国家有法律惩罚他,何必这样骂人呢。”足见一代

名相的气度和境界。

③当一个人占理的时候,据理力争,讨回公道,固然无错。但这并不能成为不顾及别人尊严,恣意教训、奚落他人的理由。试想,当别人得势时,你敢怒不敢言,唯唯诺诺;别人一旦落魄,你便指东道西,不依不饶,看似理直气壮,实际与小人又有何区别?落井下石非君子,幸灾乐祸真小人。

④据说,周作人家里以前有个雇工,负责采购之类的杂活儿,有爱贪小便宜的毛病。当时用钱,要把银元换成铜币,时价是一块银元换460铜币。很少理财的周作人一次与同事聊天时偶然谈及此事,坚持认为一块银元能换300多铜币,并说自家雇工一向就这样对他讲的,同事笑他受了骗。后来,他回去经过一番调查,发现事情果真如此。于是,一天晚饭后,周作人把那个雇工唤来,委婉和气地说:“因为家道不济,没有许多事做,你还是另谋高就吧。”对方做了亏心事,自然心虚,当即苦苦求饶。周先生见了,心一软,说“唉,刚才的话就当没说,不要在意,要是想留下就留下吧,以后改掉便是了。”后来,那个雇工彻底改掉了毛病,与周作人一家相处甚洽。

⑤得理时,讲话的最终目的是明是非,道善恶,是要让对方心服口服,进而改正错误,而非以理压人,制人。倘若不依不饶,恶语相待,即使你再占理,也会令理亏之人觉得你是在以理压人。所以,周先生理直气不壮,和和气气,点到为止,处处为对方着想,并且给了他一次重新做人的机会,最终使其改邪归正。胸襟博大,厚德载物,这般君子气度,如何能不令人敬重、信服?

⑥所以说,君子理直气不壮,理直气和,润物无声,才是为人处世、化解纷争的至高境界。

(选自2012年2月24日《京郊时报》)

(1)对本文论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 . 理直气壮,往往失了君子风范。

B . 君子应该做到理直气不壮。

C . 落井下石非君子,幸灾乐祸真小人。

D . 理直气和、润物无声,才是为人处世之道。

(2)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文列举了两个事例,一个是古代事例,一个是现代事例,这就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B . 周作人的做法既表现了他的君子风范,又突出了他为人善良的性格特征。

C . 本文在论证中心论点时,举例确凿,说理充分,因而说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D . 文章②④两段是举例论证,③⑤两段是说理论证。

(3)对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朗读起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

B . 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周作人的博大胸怀,表达了敬重之情。

C . 这个句子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周作人的做法,令人敬重和信服。

D . 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五、其他 (共1题;共1分)

7. (1分)《马说》本文作者__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家。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5分)

8. (5分)(2018·桂林) 回得五庄观,那大仙又让道童抬一大锅油出来,架起干柴,发起烈火。顷刻间,那油锅热腾腾。大圣见那台下西边有一个石狮子,便咬破舌尖,把石狮子喷了一口,叫声“变”,变作他本身模样。油锅滚透后,大仙说:“把孙行者抬下去!”二十个小仙扛将起来,往锅里一掼,“砰”的一声响,溅起些滚油点子,把那小道士们脸上烫了几个燎浆大泡!只听得烧火的小童喊道:“锅漏了!”原来是一个石狮子在锅里。

以上文字出自《西游记》,这位大仙是________(名字),他惩治唐僧师徒四人是因为________。

七、作文 (共2题;共10分)

9. (5分) (2017八上·槐荫期中) 按要求作文请以“遇见”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仔细审题,用心构思;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用现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表达;④不少于600 字;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10. (5分)仿写诗歌

生活中,地上的一棵小草,天空的一朵白云,春天的一湾碧水,秋水的一片落叶,都可能触发你的情感,使你浮想联翩,激情涌动。试仿照《乡愁》写一首小诗,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

要求:(1)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2)要分行写,还可以分成几个小节。(3)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和联想。比如《乡愁》,诗人把“乡愁”想像成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窄窄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坟墓,从“乡愁”又联想到浅浅的海峡。(4)写完后要多读几遍,看看读起来是否押韵,是否有节奏感。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1-1、

二、基础知识综合 (共2题;共19分)

2、答案:略

3-1、

3-2、

3-3、

3-4、

3-5、

3-6、

3-7、

三、对比阅读 (共1题;共13分)

4-1、

4-2、

4-3、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9分)

5-1、

5-2、

5-3、

5-4、

6-1、

6-2、

6-3、

五、其他 (共1题;共1分)

7-1、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5分)

8-1、

七、作文 (共2题;共10分)

9-1、

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