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机色温调节

摄像机色温调节
摄像机色温调节

摄像机结构色温拍摄技巧分析

专业数字摄像机通常配置的镜头是变焦距镜头,变焦距镜头中可操作的部分分为:聚焦调整、变焦距调整、光圈调整、超近拍摄调整和后焦距调整,有的镜头上还设置了焦距增倍功能。这些操作看似简单,但是在实际拍摄时往往又最容易出现问题。因为要想使这些具体的操作项目完成到位,不仅需要极强的责任观念,还要具备全面的专业意识和扎实的基本功能力。

1.聚焦环

利用聚焦环调节焦点,看起来并不复杂,似乎是任何人都能够掌握的一项简单的操作,但是在影视摄影中,要想在运动拍摄中或者是在拍摄运动物体的时候,随时保持被摄主体影像的清晰度,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特别是高清晰度数字摄像机面世之后,从前因为摄像机清晰度不足和电视屏幕尺寸有限而被掩盖了的画面焦点问题被突出的暴露出来。2002年电影频道为了数码影院储备片源,审查了十部用数字高清晰度摄像机拍摄的电视电影。其中的九部影片,因为包括画面焦点在内的一些具体的技术掌握出现问题,而未被技术审查通过。这一结果,使得许多摄影师忽然感觉到在高清晰度画面条件下,诸如焦点的精确性等技术操作,已经成为困扰数字影像质量的紧迫的问题。在经历了大屏幕或大尺寸高清监视器放映的体验之后,使得不少有过丰富拍摄经历的摄影师,对于影像清晰度的标准有了重新的认识,从而将审视的目光再一次的聚集在小小聚焦环上的。

对于动态画面的拍摄,聚焦环的操作也是动态的,根据摄影镜头聚焦环上调焦刻度的设计现实,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调焦刻度之间的间距是不均衡的,(如图1-2所示)从镜头的聚焦环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5.6m-6m和30m-60m两个距离段在镜头上的度刻间距十分相近,但是所反映的实际距离却相差极大。也就是说与摄影机距离不同的被摄主体,在与摄影机发生等量的距离变化时,在聚焦环上调整的幅度差异是很大的。距离摄影机越远,聚焦环的调整幅度越小,调整的精度要求越高,如果再考虑到景深的因素,有时焦点的精确度就是一线之差。如果被摄主体沿摄影镜头光轴方向匀速运动,聚焦环的操作则是在做变速调整,如果被摄主体是非匀速运动,那么在调整聚焦环的操作中就更加充满了变数。因此能够在这种充满变数的的聚焦操作中,始终保持被摄主体清晰的影像平面与摄像机光电传感器CCD受光平面的精确重合。这不仅是影视摄影的一项最基本的操作,也是摄影师必需扎实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因此在运用高清晰度数字摄像机拍摄时,摄影师需要在头脑中树立一种大屏幕的意识,应该时刻意识到在清晰度已经提高了4倍的画面影像中,在未来数码影院的的大银幕里,没有任何一点技术操作的瑕疵,能够逃过观众的眼睛。

数字摄像机镜头聚焦环的刻度尺

2.变焦环

数字摄像机常规配制的镜头一般为变焦距镜头。变焦距镜头能够在不更换镜头的情况下改变焦距,为拍摄提供了方便。一个变焦距镜头中最长焦距值与最短焦距值的比值,为该镜头的变焦倍率。在数字摄像机的变焦距镜头中,变焦倍率虽然有多种选择,但是变焦环的操作却基本相同,均具备手动和电动两种操作方式,并由电动变焦转换开关进行转换控制。当变焦环处于电动状态时,变焦距的操作可以通过电动变焦距控制按钮来完成。而处于手动状态时,就需要手动控制变焦环来实现变焦距的操作。无论是采用哪一种操作方式调整变焦环,都能使摄影镜头的焦距值获得连续的改变,从而能够使操作者方便灵活的选择画面范围。但是,作为摄影师必须十分清楚,虽然变焦环能够连续的变换画面的取景范围,但是由于摄影机与被摄景物之间的距离没有改变,使得画面景物之间的透视关系,在变焦距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这样,调节变焦环所形成的画面移动效果,与采用定焦镜头进行同方向移动时的画面效果就完全不同。因此在实际运用中不能以连续改变焦距的拍摄,随意的替代摄影机运动的拍摄。

3.光圈环

光圈环的作用;一是可以对摄影镜头的光通量进行控制,二是可以对被摄画面的景深范围产生影响。一般的摄影镜头,光圈环的调整都是手动操作的。但是在各种类型摄像机的变焦距镜头上,光圈环除了可以进行手动操作外,还配有自动光圈功能,并由光圈选择开关来控制手动和自动之间的转换。在专业摄像机的变焦距镜头中甚至还设置了瞬间自动光圈按纽,(当光圈调整确定为手动时,按下瞬间自动光圈按纽,光圈调整则转为自动状态,松开按纽,光圈调整立即恢复为手动状态)自动光圈是根据被摄景物亮度的平均值,自动的确定光圈数值,因此自动光圈所适应的是画面的平均曝光值。由于自动光圈会因为被摄景物亮度的改变,而随时进行自动的跟进调整,因此在拍摄运动物体时,自动光圈的数值也会因为动态环境亮度的变化而随行改变。例如在拍摄一个人物过马路时,从摄像机前面驶过的车辆会不断的遮挡镜头,造成被摄景物亮度的变化,为此自动光圈也会因随行调整曝光而造成画面忽亮忽暗极不稳定的效果。这样对于以动态摄影为主的影视摄影来说,自动光圈并不是摄影师经常性的选择。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仍然是使光圈环处于手动的操作状态,甚至是在景物亮度差别很大的环境中,由摄影师自己调整光圈进行快速移动拍摄时,例如从室内快速的移动到室外,或从车外(内)拍摄急速连续的变化到到车内(外)拍摄等类似的情况时,也只是利用手动改变光圈或者是利用摄像机手柄上的瞬间自动光圈按钮,来实现快速变换光圈的操作。

4.超近拍摄调整环

在拍摄诸如花蕊、昆虫、邮票或微小元器件等被摄物体时,数字摄像机具有的一种超近距拍摄功能,因为能够实现增大记录影像与被摄物的复制比率,而显示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的操作是:首先将聚焦环调整至无限远的位置,随后将变焦环设置到手动的工作状态,拔起超近拍摄调整环上的锁定插销或松开锁定螺钉,旋转到底即可进行超近距拍摄。拍摄时改变被摄物体与摄影镜头之间的距离,可以变换画面影像的大小,用手动的方式调整变焦环,即可以调整被摄物主体的焦点。

5.后焦距调整

后焦的调整,主要是调整摄影镜头轴向定位面到焦平面之间的的距离,使理想的像平面与CCD的靶面重合。拍摄的时候,如果镜头从长焦距向短焦距变焦时,画面影像变虚,则需要对后焦距进行调整。

变焦距镜头后焦距的具体调整方法:是将星形后焦调整卡(如图1-3所示)放置在距离摄像机 3 米的位置上(或选择 3 米处线条明确的被摄物),松开后焦环的锁定装置,将镜头的光圈开到最大,变焦环设置成手动并放至最长焦距。首先调整聚焦环使星形后焦卡的中心点在视觉感受中汇聚到最小(或被摄景物的线条最清晰)。随后将焦距放至最短焦处,转动后焦环同样也将星形卡的中心点调整到最小(或被摄景物的线条最清晰)。反复几次上述的调整,直到后焦卡无论是在焦距处于最长焦的位置,还是处于最短焦的位置都非常清晰时,便可锁定后焦环,完成调整。

后焦调整卡

定焦镜头调整后焦,采用的是专门的后焦调节器,后焦调节器实际上是一个星型图像信号的发生器。(如图 1 - 4 所示)采用定焦距镜头拍摄之前,需要对镜头的后焦进行仔细的调整。调整时将后焦调节器套在定焦镜头上,聚焦环放至无限远,光圈开到最大,调整后焦环直到星形图像的中心汇聚成最小后锁定后焦环,调整完毕。

后焦调整器

第二节数字摄像机的主要操作

1.滤色镜(CC/ND)

摄像机的滤色镜是一些特殊的光学镜片,它们可以改变进入摄像机镜头光线的强度和光谱成分。专业的数字摄像机均在分光棱镜系统前,设置了可以进行色温转换的CC 滤色片。为了统一色温,调整CC 滤色片能将日光中的不同色温,调整到与摄像机设定的灯光色温一致。(摄像机的设定色温是可调的,一般设定为3200K)如果是需要追求偏冷或者是偏暖的画面色调效果,也可以通过调整CC滤色片,使得拍摄光线的色温与摄像机的设定色温实现有意图的偏移。

专业数字摄像机在分光棱镜系统前除了配置了一组CC 滤色片,同时还设置了一组可以改变入射光线亮度的ND滤色片。ND滤色片是一组不同密度的灰片。这些灰片的使用只是减少入射光线的强度,并不改变入射光线的色温。一般为1/4ND、1/16ND和1/64ND三片灰片,它们之间的阻光强度,都是一倍数字相当于两挡光圈的差异。在拍摄时,摄像机经常会遇到一些亮度很高的拍摄条件,特别是在夏季。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即使把摄影镜头的光圈收到最小,也不能获得画面中高亮度区域影像的细节层次。选用适当ND滤色片,就能够使得画面高亮度区域影像的视频信号得到有效的重现。

选用ND滤色片的另一个作用是可以获得较大的光孔。因此调整ND滤色片,不仅能够控制摄像机的曝光,还能够影响画面影像的景深范围。根据光孔与景深的作用原理,摄影师也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ND 滤色片来调整的画面景深范围。

摄像机的滤色镜装置分为两种:

单司服滤色片驱动单元:(CC+ND)

1 3200K

2 5600K+1/4ND

3 5600K

4 5600K+1/16ND

双司服滤色片驱动单元:

ND( 中密度) 滤色片CC (色彩转换)滤色片

1 直通A 5600K

2 1/4ND B 3200K

3 1/16ND C 4300K

4 1/64ND D 6300K

2.色温

色温是用来描述光源光谱辐射特性的表述方法,它所表示的是光源的色彩成分,而不是光源的温度。用绝对温标表示,简述为K ,在正常的情况下,大多数物体辐射的是不可见的红外光,只有当物体被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时,才能辐射出可见光的光波。例如当物体被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时,会辐射出暗红色的可见光,(如砖胚被加热到300-400度时)随着温度的上升,光线逐渐变成橙黄色,继续加热,光线开始发白。因此,色温的含义是:当绝对黑体在某一特定温度的作用下,所辐射出的光与某一光源的光具有相同的性质时,绝对黑体这时的特定温度就被定义为该光源的色温。

绝对黑体作为一个理想的完全辐射体,在理论上需要具备两个条件:首先是绝对黑体不反射也不透射光线,其次在受热的情况下,能够把热能全部转化成光能,并在加热时,辐射出连续光谱的光线,而且光谱的能量分布只与本身的温度有关。

彩色摄像机不能象人的眼睛那样适应光线中光谱成分的某些变化。在很大的程度上,摄影机的色彩重现与可见光源的光谱特性即色温(K) 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样的一个被摄物体,在不同色温的光线条件下,(如:分别在日光5600K和钨丝灯光2800K不同的光照环境中)通过人眼来观察,被摄物体的基本颜色一般不会出现太大的辨认差异。而在摄像机所反映的画面里,被摄物体的颜色则明显不同。因此,摄像机不具备人的眼睛所具有的对光线色温变化的适应能力。

日光色温的情况:

时间及气候条件色温(K )

拂晓或傍晚的阳光2000 -3200

日出之后的阳光3500

阴天6800 -7500

烟雾8000

蓝天10000 -20000

中午的阳光5400

灯光色温情况:

灯光色温(K)

低色温摄影专用灯3200 -3400

高色温摄影专用灯5500

闪光灯6000

家用钨丝灯2800

烛光或火光1850

日光灯3000 -4800

3.白平衡

人眼对可见光谱的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日光下的白色物体对于人眼来说,即使出现色温的变化,看上去总还是白的。但是摄像机就必须通过调整白平衡,才能够保证白色的被摄体在光源光谱变化后,仍然能够得到正确的色彩辨认。

简单的说,白平衡就是摄像机根据光源中光谱成分的变化,通过调整 3 个光电传感器CCD输出的视频电平,使红,绿,蓝三路信号电平保持1:1:1 的状态,以重现白色。

由于视频信号是通过摄像机中的分光棱镜将光线分解后,分别取得的三基色视频信号,因此输出的三基色信号的电压幅度,不仅同被摄景物的色彩和亮度有关,而且还与光源中光谱频率分布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在高色温的光源下拍摄白色物体(5600K以上),从接受蓝光的CCD输出的信号幅度,要高于从接受红光的CCD中输出的信号幅度。而改用低色温的光源拍摄时(3200K以下) ,情况则完全相反。为了准确的表现出白色的被摄物体的色彩特征,三基色信号电平的比例必须保持1:1:1 。为此在三个光电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就要根据光源色温的变化,进行相应的电子调整。在高色温光源的情况下,白平衡电路对接受蓝光的光电传感器CCD输出的信号电平的调节率应大于 1 ,而对接受红光的光电传感器

CCD输出的信号电平的调节率应小于1 ,使得红,绿,蓝三基色信号电平幅度相等。在低色温光的照射条件下,白平衡电路对三基色信号电平的调节效果则完全相反。

根据光源色温的变化,及时的调整白平衡,是使用模拟摄像机拍摄时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操作内容。在拍摄时,我们会根据内容对画面色调的要求,经常利用调色卡来对摄像机的白平衡进行相应的调整。当内容需要画面真实的反应被摄景物的色调时,就利用调色卡中的白卡或者是类似的白色替代物,来实现摄像机的白平衡。如果需要在画面上表现某种主观倾向的色调,就会利用调色卡中相应的补色卡来调整摄像机的白平衡,以获得所需要的画面色调,这时对白平衡的调整,不仅要确定补色卡中的色别和饱和度等级,还要十分在意调色卡的接光位置和与摄像机的角度。由于数字摄像机已经可以通过调整菜单来改变画面的色彩(在第二章详细讨论),因此依靠对白平衡的调整来改变色彩,已经再不是数字摄像机进行色彩控制时唯一的选择。

4.增益选择

增益功能可以使较弱的画面影像,通过增益电路对视频信号幅度的提升来得到加强。由于增益功能是不加任何区别的提升整体视频信号的电平幅度,这就使增益电路在提升有效视频信号的同时,也相应的提升了本机的噪波信号。具体的表现就是在画面影像中会出现我们所不希望见到的“雪花点”。这种现象在模拟摄像机中尤为明显,因此从技术角度上考虑,增益功能在模拟摄像机中几乎被禁止使用。

由于数字摄像机视频信号中的噪波幅度要明显低于模拟信号中噪波的幅度,这就使得数字摄像机可以在保证影像质量的前提下,有限的使用增益功能。在数字摄像机面板的增益选择开关中,虽然只设定了H(高),M(中), L(低)三档选择,但是在摄像机内部菜单的增益设置里,却设计了-3db、0db、3db、6db、9db、12db、18db、24db 八个增益幅度,并且可以任意的选择三个增益幅度,作为摄像机增益开关高H(高),M(中), L(低)三挡分别控制的内容。但是如何选择增益幅度,则是要根据拍摄的内容来确定的。如果拍摄意图是既要增强低照度下所拍摄的影像强度,又要保持画面良好的像质,那么对增益的选择不宜超过6db,这个增益幅度,相当于在现有的景物亮度条件下,使摄影镜头又增大了2/3 档光圈的纳光能力。对于数字摄像机来说,在这个增益幅度下的噪波信号基本上不会对画面构成不利的影响。如果拍摄的目的只是需要重点保证画面的影像信息(如拍摄警察夜间抓捕行动的新闻纪录片段),则可以不必过多的考虑噪波的影响,而是根据满意的影像亮度选择增益幅度。

5.电子快门

与传统的摄像管摄像机相比,由于光电传感器CCD采用了纵向电荷传输通道的构造,使得数字摄像机具有了可变的电子快门功能。

数字摄像机中的电子快门的功能通常是处于被关闭的状态,这时数字摄像机的“快门”速度依照常规的设定:是1/60秒,学习过摄影的人都知道,快门速度在1/60秒的状态下,对于快速移动物体的记录清晰度是不够的。同照相机快门运用的道理一样,快门速度设定的越快,拍摄运动物体的动态瞬间越短,记录的动态影像就越清晰。但是同时还需要相应的调整摄影镜头上的光圈数值,以保证准确的曝光。因此要想提高快速移动物体的影像清晰度,就需要相应的提高快门的速度。电子快门与传统照相机的快门在道理上是一样的。以IT型光电传感器CCD为例,电子快门的工作原理如图1-5所示:

IT-CCD是行传输型CCD,在CCD内每一列光敏单元的一侧都有一条垂直传输通路,被称之为移位寄存器。在各列光敏单元的同侧有一条水平传输通路,被称之为串行寄存器。光敏单元受到光线照射所生成光学影像的电信号,只有在控制脉冲的作用下,才能够进行信号的垂直传输和水平传输,把CCD生成的有效电子信号送至模/数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

电子快门工作原理图示

所谓的电子快门就是通过控制脉冲发挥作用的。只有在控制脉冲工作的期间,也就是相当于快门打开的时间内,CCD上经过光电转换后的存储电荷,才能够通过垂直的移位寄存器被转移输出,而在控制脉冲没有到来时,也就是相当于快门被关闭的时候,CCD中所存储电荷则被丢弃。因此电荷被垂直移位寄存器转移输送的这段时间,才是光电传感器CCD有效的受光时间。因此设定电子快门的速度,就是设定控制脉冲工作的时间长度。数字摄像机电子快门的速度被设定越快(即控制脉冲的工作时间越短),光电传感器CCD的有效受光时间就越短,能够被转移输出的电荷就越少。与传统的照相机快门与光圈的曝光组合关系一样。在启动了电子快门功能后,同样需要根据对电子快门速度的设定,相应的调整摄影镜头光圈的孔径,以满足电子影像所需要的电荷量(即画面的“曝光量”)。

另外,正确的使用电子快门,不仅可以使我们通过设定适当的电子快门速度,清晰的拍摄运动的物体以及控制曝光,还可以通过对电子快门ECS选项的调整,消除拍摄计算机监视器、电影银幕和投影屏幕时画面上出现的水平噪波带。

模式快门速度

60I:1/100, 1/125, 1/250, 1/500, 1/1000, 1/2000(秒)

50I: 1/60, 1/125, 1/250, 1/500, 1/1000, 1/2000(秒)

30P: 1/40, 1/50, 1/60, 1/120, 1/125, 1/250, 1/500, 1/1000(秒)

25P: 1/33, 1/50, 1/60, 1/100, 1/125, 1/250, 1/500, 1/1000(秒)

24P:1/32, 1/48, 1/50, 1/60, 1/96, 1/125, 1/250, 1/500, 1/1000(秒)

应用:拍摄高速移动物体时,避免产生影像模糊的现象。

ECS (扩展清晰扫描)60I:30 到4300Hz

50I:25 到4700Hz

30P:30 到2700Hz

25P:25 到2300Hz

24P:24 到2200Hz

应用:拍摄监视器时,通过调整可以去除屏幕上的横向滚动条带。

6.寻像器的调整

寻像器是摄像机重要的组成部分,分黑白寻像器和彩色寻像器两种。目前黑白寻像器仍然是数字摄像机的常规配置。在利用寻像器观察被摄画面之前,首先需要调整的是取景器的屈光度,认真的完成这项操作,可以保证观看者能以最清晰的视觉适应来观看寻像器中的影像。

由于摄影师是通过寻像器取景进行拍摄的,因此对寻像器进行调整,保证调整寻像器中画面的影像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我们通常使用的黑白寻像器上,涉及到影像效果的除了有亮度控制旋钮(BRIGHTNESS),对比控制旋钮(CONTRAST )和锐度控制旋钮(PEAKING)三个外部调整旋钮外,还有操作菜单ZEBRA/VF页面中VF DETAL选项(寻像器细节)。作为寻像器调试的参考画面,既可以是当时摄像机拍摄的被摄景物,也可以是本机的彩条画面。尽管目前对寻像器的调整还不能摆脱主观判断的局限,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标准监视器的参照对比,为寻像器设定最为理想的影像展示条件。

具体方法:以摄像机彩条信号为调试画面,在理想的观影条件下(光线较暗的室内),连接一台影像品质标准度较高的BVM-D系列的标准监视器作为参照。先关闭监视器的色彩,使彩条变换为灰阶, 然后

仔细调整摄像机寻像器的亮度、对比度和锐度旋钮。不但要使寻像器画面中的灰阶黑白两级分明,中间灰梯度边缘清晰、变化均匀。还要与所参照的标准监视器上所显示的同一灰阶的画面尽量接近,才能保证寻像器画面最大的可靠性。调整完成后,即刻封闭寻像器上的调整元件,使寻像器中的的影像效果保持不变。

色温参考表

自然光光色温变化参数表 自然光源色温(开尔文/K)日出时的阳光1850-2000 日出半小时后的阳光2380-3000 日出1小时后的阳光3500 日出1个半小时的阳光4000 日出2小时后的阳光4400 下午4时半的阳光4750 下午3时半的阳光5000 正午直射阳光5300-5500 均匀云遮日6400-6900 云雾弥漫的天空7500-8400 带有薄云的蓝天13000 阴影下8000 阴天天空的散射光7700 北方的蓝天19000-25000 夏季的直射太阳光5800 早上10点到下午3点的直射太阳光6000 正午的日光5400 正午晴空的太阳光6500 阴天的光线6800-7000 来自灰蒙天空的光线7500-8400

来自晴空蓝天的光线10000-20000 在水域上空的晴朗蓝天20000-27000 人造光源色温参数表 光源色温(开尔文/K)200-500瓦奶白灯泡2800 200-1000瓦磨砂灯泡3000 摄影用球面反光灯泡3100 碘钨灯(摄影用DS系列)3200 反光式摄影强光灯3400 溴钨灯3400 500瓦蓝色摄影灯5000 高压氙灯5000-6000 电子闪光灯5300-6000 蓝色闪光泡5000-6000 1000瓦-5000瓦金属卤素灯5000-6000 高强度碳弧灯5500 白色碳弧灯5000 透明充锆箔闪光灯4200 透明充铝箔闪光灯3800 500瓦摄影泛光灯(30流明/瓦)3400

500瓦标准色温摄影灯3200 蜡烛光、煤油灯光1600-1850 烛焰1500 家用白炽灯2500-3000 60瓦的充气钨丝灯2800 500瓦的投影灯2865 100瓦的钨丝灯2950 1000瓦的钨丝灯3000 500瓦钨丝灯3175 琥珀闪光信号灯3200 R32反射镜泛光灯3200 锆制的浓弧光灯3200 反射镜泛光灯3400 暖色的白荧光灯3500 清晰闪光灯信号3800 冷色的白荧光灯4500 白昼的泛光灯4800 白焰碳弧灯5000 M2B闪光信号灯5100 高强度的太阳弧光灯5550 蓝闪光信号灯6000 白昼的荧光灯6500

摄影经验分享:色温和白平衡关系

一、什么叫色温(光色) 我们大家都知道光是有颜色的——比较熟悉的,也是常挂在嘴边的——七色光。光发出的颜色就是色温。色温就是指光源光谱成份的颜色。色温的单位用(K)表示,是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Kelvin)的英文缩写。当光线的颜色偏红、橙、黄色时,我们就称它为低色温。当光线的颜色偏青、蓝或蓝紫色时,我们就称它为高色温。当光线的颜色是白色时我们就称它为正常色温,并且任何一种色彩只有在白色的光线照射下才能得到自身的正常颜色。 1、色温的来历 色温是开尔文从零下273摄氏度对黑体进行加温测量而来的。黑体在加温过程中,温度每升高1度,那么黑体的辐射值就升高一个值,这个值就是1K。当黑体的温度不断上升直到发出可见的辐射光线时,光线也出现了颜色,并且光线的颜色随着温度不断的上升也在变化,这变化的光线颜色就是不同的色温值。所以色温是由温度测量出来的,但只表示光线的颜色,不表示光线的温度。 当光线的颜色偏红橙色时,色温值是在2500K?a?a3200K左右。 当光线的颜色偏橙黄色时。色温值是在3200K?a?a4500K左右。 当光线的颜色偏黄色时,色温值是在4500K?a?a5400K左右。 当光线的颜色是白色时,也称为正常色温,色温值是在5400K?a?a5600K左右,其中色温值是在5500K时光线发出颜色与正午的阳光颜色相

同,被称为标准色温值。 当光线的颜色偏青色时,色温值是在5600K?a?a6500K左右。 当光线的颜色偏蓝色时,色温值是在6500K?a?a7500K左右。 当光线的颜色偏蓝紫色时,那么色温值是在7500K以上了。 2、色温的变化情况 (1)、晴天时一天中的色温变化: 当在日出前和日落后,景物由天空的散射光照明,因为天空是呈蓝紫色,所以色温偏高。 当在日出后和日落前的暂短时刻,景物被太阳光象涂了一层浅黄色,所以此时色温偏低。 当太阳略偏斜或顶射时,此时的色温为正常色温。 (2)、阴天的色温比晴天的色温高。 (3)、晴天阴影下的色温比阳光下的色温高。 (4)、晴天阴影下的色温比阴天的色温高。是自然光线中色温最高的一种光线。 二、色温(光色)与白平衡的关系 白平衡在数码拍摄中非常重要。白平衡用WB来表示。它关系到色彩的正常还原与色调的运用,可以说白平衡就是色温的管理器。如果拍出

色温与摄影

浅谈摄影与后期中的色温、色彩与白平衡 Kick Ass https://www.360docs.net/doc/769634484.html,/forum/2422081.html 【前言】 最近总在和很多的朋友讨论色温与色彩的问题,想了想,不如把自己知道的东西整理出来,与大家共享,于是便有了这套个人体会。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让大家更清楚的认识色温和色彩,可以明白色温的意义,可以利用色温来实现自己想要的色彩。 本人非专业摄影人士,只是一个以拍生活照为主的业余爱好者,对于很多的知识了解并不多,所以不能保证本文的内容正确率几何,也希望大家为我指出错误,我好改正。 本文的文字量很大,可以说是我有史以来发表过的最长的一篇帖子,每一句话我都反复检查过很多次,力求用最明白的语言把问题解释清楚,但有些地方也可能会很绕,还请大家见谅。 本文中对于色彩部分的讲解,有一些部分带有我个人的主观见解,您可以同意我的观点,也可以坚持自己的观点,这不妨碍我们就色温和色彩进行讨论和共同学习。 本文一共5节,提纲如下: 一初识色温 二色温与色彩 三偏色与白平衡 四前期实战 五后期实战 另外还有一篇查缺补漏的后记,暂时就不发上来了。 接下来就进入正文吧: 【一】初识色温 说到色温和色彩,很多朋友可能觉得自己已经非常了解了,“色温不就是画面偏黄或者偏蓝吗?”“色彩不就是画面的颜色吗?”,这么简单的理解并没有什么问题,可如果把色温和色彩的认识停留在这个层面,就很难在拍摄照片及后期处理时有一个很好的理念,也就无法得到很好的照片。 为什么我的照片颜色偏黄?为什么我的照片颜色偏蓝?为什么我总也无法得到拍照时眼睛看到的现场色彩?为什么我总也无法得到非常准确的颜色?也许您像我一样,曾经对相机的拍照得到的照片颜色有着各种疑问,您也一定像我一样想要拍到的照片呈现出自己喜欢的颜色,那么不妨花费一点点时间,与我一起认识了解一下色温和色彩知识。 要了解色温,先要从色温的由来开始讲起。色温,英文名称是Color Temperature,在摄影领域简称为Temperature,标准的定义1:通过发射体发射谱形状与最佳拟合的黑体发射谱形状比较确定的温度,标准定义2:和被测辐射色度相同的全辐射体的绝对温度。按照定义理解起来,可能比较吃力,我们不妨从色温的由来说起: 19世纪末的英国物理学家洛德·开尔文认为:一个理想的纯黑色物体,如果接收到热量,且将热能没有任何损失全部转换为光能的时候,那么黑色物体产生辐射波长随接受到热量变化而变化。这么解释可能还是会比较难以理解,我们再换一个简单的实例: 在一个完全无光的密封、真空空间内,给一块纯黑色碳进行加热,当温度达到一定级别的时候,黑炭会开始发光,随着加热温度的提升,黑炭的发光颜色会发生变化。当温度从零开始逐渐升高,黑炭从不发光开始变成发光的状态,而发出光的颜色会随着加热温度的提升而发生变化,加热温度较低时,木炭发光的颜色偏红黄,加热温度慢慢提升时,木炭发光的颜色慢慢由黄逐渐变得越来越蓝。我们把纯黑色物体受热发光时的受热温度和表现颜色一一对应形成图表,这便是所谓的色温表,如下图所示:

色温与白平衡的关系

色温与白平衡的关系 2010年11月28日博主“今世梦奔”在看了我的有关数码照相机白平衡话题的博文后,提出: “……请教调自定义白平衡……”的话题。今天就以下文来回答博主。 对于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什么叫色温、色温与白平衡的关系后,您对自定义白平衡的好处就非常好理解了。 一、什么叫色温(光色) 我们大家都知道光是有颜色的——比较熟悉的,也是常挂在嘴边的——七色光。光发出的颜色就是色温。色温就是指光源光谱成份的颜色。色温的单位用(K)表示,是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Kelvin)的英文缩写。当光线的颜色偏红、橙、黄色时,我们就称它为低色温。 当光线的颜色偏青、蓝或蓝紫色时,我们就称它为高色温。当光线的颜色是白色时我们就称它为正常色温,并且任何一种色彩只有在白色的光线照射下才能得到自身的正常颜色。 1、色温的来历 色温是开尔文从零下273摄氏度对黑体进行加温测量而来的。黑体在加温过程中,温度每升高1度,那么黑体的辐射值就升高一个值,这个值就是1K。当黑体的温度不断上升直到发出可见的辐射光线时,光线也出现了颜色,并且光线的颜色随着温度不断的上升也在变化,这变化的光线颜色就是不同的色温值。所以色温是由温度测量出来的,但只表示光线的颜色,不表示光线的温度。 当光线的颜色偏红橙色时,色温值是在2500K——3200K左右。 当光线的颜色偏橙黄色时。色温值是在3200K——4500K左右。 当光线的颜色偏黄色时,色温值是在4500K——5400K左右。

当光线的颜色是白色时,也称为正常色温,色温值是在5400K——5600K左右,其中色温值是在5500K时光线发出颜色与正午的阳光颜色相同,被称为标准色温值。 当光线的颜色偏青色时,色温值是在5600K——6500K左右。 当光线的颜色偏蓝色时,色温值是在6500K——7500K左右。 当光线的颜色偏蓝紫色时,那么色温值是在7500K以上了。 2、色温的变化情况 (1)、晴天时一天中的色温变化: 当在日出前和日落后,景物由天空的散射光照明,因为天空是呈蓝紫色,所以色温偏高。 当在日出后和日落前的暂短时刻,景物被太阳光象涂了一层浅黄色,所以此时色温偏低。当太阳略偏斜或顶射时,此时的色温为正常色温。 (2)、阴天的色温比晴天的色温高。 (3)、晴天阴影下的色温比阳光下的色温高。 (4)、晴天阴影下的色温比阴天的色温高。是自然光线中色温最高的一种光线。 二、色温(光色)与白平衡的关系 白平衡在数码拍摄中非常重要。白平衡用WB来表示。它关系到色彩的正常还原与色调的运用,可以说白平衡就是色温的管理器。如果拍出的照片偏色,那么一定是白平衡的设置出了问题。白平衡的设置有许多固定的模式。在运用时可以根据现场光线的色温,选择与其相对应的色温模式就会使被摄物象获得比较准确的色彩还原。白平衡相当于传统摄影在镜头上加滤镜校正色温,从而获得准确的色彩还原。 在白平衡模式中,每一个固定的白平衡模式都有一个固定的色温值,并且高色温光线所对应的白平衡模式一定是低色温值,低色温光线所对应的白平衡

浅谈LED白平衡调节

浅谈LED 白平衡调节 产品技术部:谭国林 日期:2011-4-22请大家把手机调至振动状态请大家把手机调至振动状态,,谢谢您的配合谢谢您的配合!!

内容大纲 LED相关知识 LED白平衡的概念与重要性 LED白平衡的估算 LED白平衡的调节

相关知识 1.光的性质 2.可见光 3.发光强度 4.辉度/亮度 5.色温度 6.控制LED电流注意事项 7.静态驱动与扫描驱动方式(1)(2)

1.光的性质 光被定义为“可为视觉评价的辐射能量”,即光为能量的一种形式,藉辐射方式传送,并能刺激眼睛视网膜产生视觉感知。

2.可见光 可见光部分波长在380-770nm,我们能看到这世界全赖此部分对人眼产生的视觉作用。 光的基础色由红、绿、蓝组成,这就是色光三原色。人眼所见的各种色采是因为光线有不同波长所造成的,经过实验发现,人类肉眼对其中三种波长的感受特别强烈,只要适当调整这三种光线的强度,就可以让人类感受到“几乎”所有的颜色,因此电脑里就用RGB三个数值的大小来标示颜色,每个颜色用8bits来记录,可以有0-255,共256种亮度的变化,三种乘起来就有一千六百多万种变化,这也是我们常听到的24bits全彩。 色光三原色为红、绿、蓝,其 混合的结果会得到越明亮的色光, 称为加色混合,三原色光混合会 成为白色光。

3.发光强度 发光强度,简称光度,是指光源一个立体角所放射出来的光通量,也就是光源或照明灯具所发出的光通量在空间选定方向上分布密度,单位为烛光(cd)。对360度球体而言,发光强度为1cd的光源可放射出12.57lm的光通量。

液晶显示器的色温含义

在显示器中常见的色温有5000K、6500K、9300K等。色温越高,颜色越偏蓝(冷色调),而色温越低,颜色偏红(暖色调)。 现在的显示器都具备色温调节功能,(也有的是给出一个色温范围,可以无级调节)可由用户自己选择色温值。中国的景色一年四季平均色温约在8000K~9500k之间,所以电视台在节目的制作都以观众的色温为9300K去摄影的。但是欧美因为平时的色温和我们有差异,以一年四季的平均色温约6000K为制作的参考的,所以我们再看那些外来的片子时,就会发现5600K~6500K最适合观看。当然这种差异使我们也会因此觉得猛的看到欧美的电脑或者电视的屏幕时感觉色温偏红,偏暖,有些不大适应。大多数中国人都更习惯将显示器的色温保持在9300K,但也不是绝对的,应视自己对色温所展现的图像的颜色的喜好而定,仅供参考。 在任何温度下能完全吸收照射其上辐射能的物体称之为黑体。对于一定温度的黑体,必须有一定的光谱分布功率对应,一定的光谱分布又对应一定的颜色。人们将一黑体加热到不同温度所发出的光色来表达一个光源的颜色,叫做一个光源的颜色温度,简称色温。例如:光源的颜色与黑体加热到6500K所发出的光色相同,则此光源的色温就是6500K。色温常用等热力温标表示,也就是常说的“开尔文”(符号K)。 色温只表示光源的光谱成分,而不表明发光强度。色温高,表示短波成分多一些,偏蓝绿色;色温低,表示长波的成分多一些,偏红黄色。光源色温虽然与明暗度不是一个概念,但色温高低直

接影响明暗度与对比度。同时,色温的高低与人眼对光色的感受关系很大。视力的实质就是一些光化学反应在视神经中的重现,在光化学反应的运作中,视网膜内的一些特殊物质(视紫素)遇光发生分解,分解物质刺激视神经就产生了视觉。刺激太多人就会眼晕,很不舒服。人对颜色的感受实际上是圆锥细胞和圆柱细胞这两种感光细胞的光化学反应,以及作为本能遗传下来的心理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类的视觉器官在几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一直习惯于日光,毕竟人类还是一种昼间“动物”。在进化的旅程里又有了火,因此人眼也比较习惯于火光。 对日光这种连续光谱结构来说,通常中午色温约在5000~7000K,日出日落时大约2000~4000K。火光也是连续光谱,而油灯、蜡烛也算火光,普通电灯也接近火光,约2900K。现代光源种类很多,色温跨度也很大,怎样的色温对人类较为适合呢? 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就是光源。显示器也是一种光源,对于在室内工作的电脑操作人员来说,它带来的视觉感受就是第二个“太阳”。选择合适的色温,会对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沉稳、恬静的人适合选择6500~9000K的色温,而热情奔放的人适于选用4000~5600K的色温。 但对于从事出版印刷、平面设计的人士来说,对色温的要求是极严格的。通常一些印刷品和相片要在日光下观赏,那么就要求显示器发的光与环境光(工作室照明光或窗户所采的日光)混合后的光色尽可能接近日光,一般平均6500K左右比较合适。在处理

色温值参考

A不同时刻直射光的色温值:直射日光 色温值(K) 中午日光5500 日出后二小时4400 日落前二小时4300 日出后一个半小时4000 日出后40 分钟2900 日出后30分钟2400 日落前30分钟2300 日出后20分钟2100 日出.日落时1900 B不同季节和天气情况下自然光的色温值: 自然光的变化3-5月 6 -8月9-10月11-12月直射日光9-15时5800 5800 5550 5500 直射9时前15时后5400 5600 5000 4900 日光+天空光9-15时6500 6500 6200 6200 日光+天空光9前15后6100 6200 5900 5700 日光+天空光5900 5800 5900 5700 阴天6700 6950 6750 6500

蓝色天空27000 14000 12000 12000 C常见人工光源的色温值: 光源种类 色温值 电子闪光灯光5300-6000 1000-5000W卤素灯5000-6000 高色温碳弧灯5500 白色碳弧灯5000 500W高色温摄影灯3200 500W摄影泛光灯3400 摄影卤素灯光3000-4000 1300W新闻碘钨灯3200 200W普通灯炮2980 100W普通灯泡2900 75W普通灯泡2800 40W普通灯泡2650 蜡烛光1850 色温究竞是指什么? 我们知道,通常人眼所见到的光线,是由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组成的7种色光的光谱所组成。色温就是专门用来量度光线的颜色成分的。

用以计算光线颜色成分的方法,是19世纪末由英国物理学家洛德·凯尔文所创立的,他制定出了一整套色温计算法,而其具体界定的标准是基于以一黑体辐射器所发出来的波长。 凯尔文认为,假定某一纯黑物体,能够将落在其上的所有热量吸收,而没有损失,同时又能够将热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话,它便会因受到热力的高低而变成不同的颜色。例如,当黑体受到的热力相当于500—550℃时,就会变成暗红色,达到1050一1150℃时,就变成黄色……因而,光源的颜色成分是与该黑体所受的热力温度相对应的。只不过色温是用凯尔文(°K、也就是绝对温度)的色温单位来表示,而不是用摄氏温度(℃)单位表示的。在加热铁块的过程中,黑色的铁在炉温中逐渐变成红色,这便是黑体理论的最好例子。当黑体受到的热力使它能够放出光谱中的全部可见光波时,它就由红转变橙黄色、黄色最后变成白色,通常我们所用灯泡内的钨丝就接近于这个黑体。色温计算法就是根据以上原理,用°K来表示受热钨丝所放射出光线的色温。根据这一原理,任何光线的色温是相当于上述黑体散发出同样颜色时所受到的“温度”。 颜色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物理上的作用。所有颜色印象的产

了解白平衡和白平衡的设置技巧

了解白平衡和白平衡的设置技巧 篇一:所谓白平衡 所谓白平衡,就是摄像机对白色物体的还原。当我们用肉眼观看这大千世界时,在不同的光线下,对相同的颜色的感觉基本是相同的,比如在早晨旭日初升时,我们看一个白色的物体,感到它是白的;而我们在夜晚昏暗的灯光下,看到的白色物体,感到它仍然是白的。这是由于人类从出生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人的大脑已经对不同光线下的物体的彩色还原有了适应性。但是,作为摄像机,可没有人眼的适应性,在不同的光线下,由于CCD输出的不平衡性,造成摄像机彩色还原失真:或者图像偏蓝,或者偏红,如图所示。 下图中中间的图像彩色还原是正常的,而左侧的图像明显偏蓝,右侧图像则偏红,因此左侧及右侧的图像都为白平衡不正常的图像.为了了解白平衡,就必须了解另一个重要的概念:色温。所谓色温,简而言之,就是定量地以开尔文温度表示色彩。当物体被电灯或太阳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时,就会发出一定的光线,此光线不仅含有亮度的成份,更含有颜色的成份,而色温越高,蓝色的成份越多,图像就会偏蓝;相反,色温越低,红色的成份就越多,图像就会偏红。因此,如果照射物体的光线发生了变化,那末其反映出的色彩也会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反映到摄像机里,就会产生在不同光线下彩色还原不同的现象。下面的表格显示了一些光线下的色温情况。 光源色温(K)

蜡烛2000 钨丝灯2500-3200 碳棒灯4000-5500 荧光灯4500-6500 日光(平均)5400 有云天气下的日光 6500-7000 阴天日光12000-18000 从上表可见,不同光线下色温相差十分悬殊,造成摄像机在不同的光线下彩色还原不同。为解决这个问题,现在的摄像机都具有白平衡校正功能,对不同的色温进行补偿,从而真实地还原拍摄物体的色彩。 现在摄像机都具备有自动白平衡及手动白平衡功能。自动白平衡使得摄像机能够在一定色温范围内自动地进行白平衡校正,其能够自动校正的色温范围在2500K-7000K之间,超过此范围,摄像机将无法进行自动校正而造成拍摄画面色彩失真,此时就应当使用手动白平衡功能进行白平衡的校正。具体操作请参看使用技巧的相关文章。 、实验目的 1 .掌握一体化摄像机与监视器的连接和调整; 2 .熟悉摄录一体机的调整; 3 .学会摄录一体机的正确操作和使用;

色温对照表

White Balance Occasionally the question arises as to how to reproduce the "real" color of light sources in a rendered environment. I set out to research this subject, and found a lot of very contradictory information. Some approaches try to categorize light sources by their color temperature. Some then try to come up with some meaningful way of converting that color temperature to RGB values to use in programs like Lightwave or Cinema 4D. Ultimately these approaches all fail to take into account several realities that work against trying to come up with a unified approach to light coloring and rendering. The human visual system is very good at "white balancing" what we look at. As long as the scene we are viewing contains a continuous spectrum of colors, we interpret the light as "white". In reality, the incandescent light we light our homes with is quite orange. Daylight is very blue. Fluorescent lights vary from sickly greens to reddish purples. And yet, we see all these lighting situations as more or less neutrally colored. In the real world, light consists of all visible colors, not just red, green, and blue wavelengths. The RGB color system that we use in computer graphics arose out of a peculiarity of human perception - we have structures in our eyes called "cones" that respond to red, green, and blue light sources. A monochromatic yellow light excites both the red and green cones in our eyes, and we see it as yellow. Such a yellow light in the real world would not allow a red object to appear red, or a green object to appear green. But in computer graphics a yellow light has both a red and green component, and so allows objects with those colors to appear fully colored. This is a limitation of many computer graphic programs at the moment. Film cameras cannot compensate for the varying shades of light in the way that our visual sense can. Thus, we have daylight film which has heavy orange filtering to tone down the blue quality of outdoor light. We have indoor film which has a boosted blue response to even out the amber lighting. For fluorescent situations, we can use a combination of film type and filters to color balance the scene we are photographing. If we were to pick a particular color of light, say daylight, and say that it is "white" and photograph everything, indoors and out, with a film stock that renders daylight as white, all of our indoor shots would be shades of orange and amber, and outdoor shots under blue sky would be intensely blue. This would be undesirable. Thus too it is undesirable to pick a similar approach with our 3D rendering of light. We have to be relative - and choose a light color to be "white" in our scene, with other types of light sources being colored relative to that one. In this way we can produce our synthetic "photos" to produce a pleasing result in our final renders. Of course, to understand how different types of light sources relate to each other,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how these light sources work. To do this we are going to look at 3 basic types of light source. Black Body Illuminants The first group of light sources are the black body illuminants. These are materials that produce light when they are heated. The sun is a black body illuminant, as is a candle flame. The color of light of these types of sources can be characterized by their Kelvin temperature. Note that this temperature has nothing to do with how "hot" a light source is - just with the color of its light. A light source with a low Kelvin temperature is very red. One with a high Kelvin temperature is very blue. More accurately, when we see two light sources side by side in a scene, the higher Kelvin light appears more blue, and the lower Kelvin light appears more red. Its all relative. Black body illuminants produce a fairly even, continuous spectrum of colors, and so are perceived as "white" by our visual sense. Therefore, in the absence of comparative light sources in our scene, these should be rendered with warm, nearly white lights. Below is a chart of some common Kelvin Light Source temperatures coupled with their RGB Equivalents. These equivalents were arrived arbitrarily - I eyeballed them. There were a couple of converters I found

D90 白平衡的 色温 如何调精确。

D90 白平衡的色温如何调精确? 不同时刻直射光的色温值:直射日光 色温值(K) 中午日光 5500 日出后二小时 4400 日落前二小时 4300 日出后一个半小时 4000 日出后40 分钟 2900 日出后30分钟 2400 日落前30分钟 2300 日出后20分钟 2100 日出.日落时 1900 B不同季节和天气情况下自然光的色温值: 自然光的变化 3-5月 6 -8月 9-10月 11-12月 直射日光9-15时 5800 5800 5550 5500 直射9时前15时后 5400 5600 5000 4900 日光+天空光9-15时 6500 6500 6200 6200 日光+天空光9前15后 6100 6200 5900 5700 日光+天空光 5900 5800 5900 5700 阴天 6700 6950 6750 6500 蓝色天空 27000 14000 12000 12000 C常见人工光源的色温值: 光源种类 色温值 电子闪光灯光 5300-6000 1000-5000W卤素灯 5000-6000 高色温碳弧灯 5500 白色碳弧灯 5000 500W高色温摄影灯 3200 500W摄影泛光灯 3400 摄影卤素灯光 3000-4000 1300W新闻碘钨灯 3200 200W普通灯炮 2980 100W普通灯泡 2900 75W普通灯泡 2800 40W普通灯泡 2650 蜡烛光 1850 色温究竞是指什么? 我们知道,通常人眼所见到的光线,是由光的三原色(红绿

蓝)组成的7种色光的光谱所组成。色温就是专门用来量度光线的颜色成分的。 用以计算光线颜色成分的方法,是19世纪末由英国物理学家洛德·凯尔文所创立的,他制定出了一整套色温计算法,而其具体界定的标准是基于以一黑体辐射器所发出来的波长。 凯尔文认为,假定某一纯黑物体,能够将落在其上的所有热量吸收,而没有损失,同时又能够将热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话,它便会因受到热力的高低而变成不同的颜色。例如,当黑体受到的热力相当于500—550℃时,就会变成暗红色,达到1050一1150℃时,就变成黄色……因而,光源的颜色成分是与该黑体所受的热力温度相对应的。只不过色温是用凯尔文(°K、也就是绝对温度)的色温单位来表示,而不是用摄氏温度(℃)单位表示的。在加热铁块的过程中,黑色的铁在炉温中逐渐变成红色,这便是黑体理论的最好例子。当黑体受到的热力使它能够放出光谱中的全部可见光波时,它就由红转变橙黄色、黄色最后变成白色,通常我们所用灯泡内的钨丝就接近于这个黑体。色温计算法就是根据以上原理,用°K来表示受热钨丝所放射出光线的色温。根据这一原理,任何光线的色温是相当于上述黑体散发出同样颜色时所受到的“温度”。 颜色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物理上的作用。所有颜色印象的产生,是由于时断时续的光谱在眼睛上的反应,所以色温只是用来表示颜色的视觉印象。摄影人都知道:有光才有色,没有光就没有色。 彩色胶片的设计,一般是根据能够真实地记录出某一特定色温的光源照明来进行的,分为5500 °K日光型、3200 °K灯光型等多种。因而,摄影家必须懂得采用与光源色温相同的彩色胶卷,才会得到准确的色彩再现。如果光源的色温与胶卷的色温互相不平衡,就不会对色彩进行准确的还原。这时,我们就要靠滤光镜来提升或降低光源的色温,使曝光条件与胶卷拟定的色温相匹配,才会有准确的色彩再现。 而数码照相机、摄像机等要求进行白平衡调整,实际上也就是对数码机器进行拍摄环境的基础色温定位。目的是同样的:为了色彩的准确再现。 色温值参考: 1000K 烛光 2000K 日出前 2500K 家用灯泡 3200K 新闻灯 3000-4000K 日出和日落,没有雾 4000-5000K 荧光灯(目前荧光灯的种类太多,并且是不连续光源,仅供参考)5000-5500K 闪光灯 5500-6000K 摄影室闪光灯 5600-7000K 日光,晴天

色温对照表

色温对照表 - 以K为单位的光色度对照表 色温指的是光波在不同的能量下,人类眼睛所感受的颜色变化。 在色温的计算上,是以 Kelvin 为单位,黑体幅射的0° Kelvin= 摄氏 -273 ° C 做为计算的起点。将黑体加热,随着能量的提高,便会进入可见光的领域,例如,在2800 ° K 时,发出的色光和灯泡相同,我们便说灯泡的色温是2800 ° K。 可见光领域的色温变化,由低色温至高色温是由橙红 --> 白 --> 蓝。 色温的特性 1. 在高纬度的地区,色温较高,所见到的颜色偏蓝。 2. 在低纬度的地区,色温较低,所见到的颜色偏红。 ( <---- 低色温 ------------------ 高色温 ----> ) 3. 在一天之中,色温亦有变化,当太阳光斜射时,能量被( 云层、空气 )吸收较多,所以色温较低。当太阳光直射时,能量被吸收较少,所以色温较高。 4.Windows 的 sRGB 色彩模型是以6500 ° K 做为标准色温,以 D65 表示之。 5. 清晨的色温大约在4400 ° K。 6. 高山上色温大约在6000 ° K。 色温对照表 - 以K为单位的光色度对照表 烛焰 1500 家用白灯 2500-3000 60瓦的充气钨丝灯 2800 100瓦的钨丝灯 2950 1000瓦的钨丝灯 3000 500瓦的投影灯 2865 500瓦钨丝灯 3175 3200K的泛光灯 3200 琥珀闪光信号灯 3200 R32反射镜泛光灯 3200 锆制的浓弧光灯 3200 1,2,4号泛光灯,反射镜泛光灯 3400 暖色的白荧光灯 3500 切碎箔片,清晰闪光灯信号 3800 冷色的白荧光灯 4500 白昼的泛光灯 4800 白焰碳弧灯 5000 M2B闪光信号灯 5100 正午的日光 5400 高强度的太阳弧光灯 5550 夏季的直射太阳光 5800 早上10点到下午3点的直射太阳光 6000 蓝闪光信号灯 6000 白昼的荧光灯 6500 正午晴空的太阳光 6500 阴天的光线 6800-7000 高速电子闪光管 7000 来自灰蒙天空的光线 7500-8400

白平衡--色温

白平衡 了解白平衡前先了解另一个定义:色温。色温是表示光源光谱质量最通用的指标。一般用Tc表示。色温是按绝对黑体来定义的,光源的辐射在可见区和绝对黑体的辐射完全相同时,此时黑体的温度就称此光源的色温。低色温光源的特征是能量分布中,红辐射相对说要多些,通常称为“暖光”;色温提高后,能量分布中,蓝辐射的比例增加,通常称为“冷光”。一些常用光源的色温为:标准烛光为1930K(开尔文温度单位);钨丝灯为2760-2900K;荧光灯为3000K;闪光灯为3800K;中午阳光为5600K;电子闪光灯为6000K;蓝天为12000-18000K。 光源颜色 光源的颜色常用色温这一概念来表示。光源发射光的颜色与黑体在某一温度下辐射光色相同时,黑体的温度称为该光源的色温。在黑体辐射中,随着温度不同,光的颜色各不相同,黑体呈现由红——橙红——黄——黄白——白——蓝白的渐变过程。某个光源所发射的光的颜色,看起来与黑体在某一个温度下所发射的光颜色相同时,黑体的这个温度称为该光源的色温。“黑体”的温度越高,光谱中蓝色的成份则越多,而红色的成份则越少。例如,白炽灯的光色是暖白色,其色温表示为2700K,而日光色荧光灯的色温表示方法则是6000K。 某些放电光源,它发射光的颜色与黑体在各种温度下所发射的光颜色都不完全相同。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用“相关色温”的概念。光源所发射的光的颜色与黑体在某一温度下发射的光的颜色最接近时,黑体的温度就称为该光源的相关色温。 光源色温不同,光色也不同,带来的感觉也不相同: <3300K 温暖(带红的白色)稳重、温暖 3000-5000K 中间(白色)爽快

>5000K 清凉型(带蓝的白色)冷 色温低、颜色偏红;色温高、颜色偏蓝 白平衡,白平衡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最通俗的理解就是让白色所成的像依然为白色 相机的白平衡控制,是为了让实际环境中白色的物体在你拍摄的画面中也呈现出“真正”的白色。不同性质的光源会在画面中产生不同的色彩倾向,比如说,蜡烛的光线会使画面偏橘黄色,而黄昏过后的光线则会为景物披上一层蓝色的冷调。而我们的视觉系统会自动对不同的光线作出补偿,所以无论在暖调还是冷调的光线环境下,我们看一张白纸永远还是白色的。但相机则不然,它只会直接记录呈现在它面前的色彩,这就会导致画面色彩偏暖或偏冷。 相机中一般白平衡高画面偏红,白平衡低画面偏冷。 白平衡和色温: 摄影中说的色温一般是指环境光源的色温,5500K左右为白光,色温越低光色越偏暖(黄、红),越高月偏冷(蓝、紫)。在相机上,白平衡设置越低,照片越偏蓝,越高则越偏黄,这就要搞清楚白平衡的概念: 白平衡的基本概念是“不管在任何光源下,都能将白色物体还原为白色”。试想,如果在黄色(色温低,设为3000K)的光源下,白色物体会呈现黄色,这时如果相机白平衡设置成5200K的日光,拍出来的物体就会偏黄(因为实际被射物的色温低);而如果降低为3000K,那么拍摄出来的白色物体就会被还原成白色(注意,就是比原来偏黄的照片要偏蓝了),因此得出了“色温数值越大即影调越偏暖数值越小则影调越偏蓝”的结论。 总的来说,要分清楚的是光源的颜色是色温本身;而相机的白平衡目的却是纠正光源颜色引起的偏色,于是看到相反的拍摄结果也就可以理解了。

白平衡的定义

英文名称:White Balance 白平衡的定义 白平衡是电视摄像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通过它可以解决色彩还原和色调处理的一系列问题。白平衡是随着电子影像再现色彩真实而产生的,在专业摄像领域白平衡应用的较早,现在家用电子产品(家用摄像机、数码照相机)中也广泛地使用,然而技术的发展使得白平衡调整变得越来越简单容易,但许多使用者还不甚了解白平衡的工作原理,理解上存在诸多误区。它是实现摄像机图像能精确反映被摄物的色彩状况,有手动白平衡和自动白平衡等方式。 许多人在使用数码摄像机拍摄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日光灯的房间里拍摄的影像会显得发绿,在室内钨丝灯光下拍摄出来的景物就会偏黄,而在日光阴影处拍摄到的照片则莫名其妙地偏蓝,其原因就在于“白平衡”的设置上。 LED与白平衡 白平衡是电视摄像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通过它可以解决色彩还原和色调处理的一系列问题。白平衡是随着电子影像再现色彩真实而产生的,在专业摄像领域白平衡应用的较早,现在家用电子产品(家用摄像机、数码照相机)中也广泛地使用,虽然技术的发展使得白平衡调整变得越来越简单容易,但许多使用者还不甚了解白平衡的工作原理,理解上存在诸多误区。 一、什么是白平衡 白平衡,字面上的理解是白色的平衡。那什么是白色?这就涉及到一些色彩学的知识,白色是指反射到人眼中的光线由于蓝、绿、红三种色光比例相同且具有一定的亮度所形成的视觉反应。我们都知道白色光是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组成的,而这七种

色光又是有红、绿、蓝三原色按不同比例混合形成,当一种光线中的三原色成分比例相同的时候,习惯上人们称之为消色,黑、白、灰、金和银所反射的光都是消色。通俗的理解白色是不含有色彩成份的亮度。人眼所见到的白色或其他颜色同物体本身的固有色、光源的色温、物体的反射或透射特性、人眼的视觉感应等诸多因素有关(请参阅《色彩学原理》),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有色光照射到消色物体时,物体反射光颜色与入射光颜色相同,既红光照射下白色物体呈红色,两种以上有色光同时照射到消色物体上时,物体颜色呈加色法效应,如红光和绿光同时照射白色物体,该物体就呈黄色。当有色光照射到有色物体上时,物体的颜色呈减色法效应。如黄色物体在品红光照射下呈现红色,在青色光照射下呈现绿色,在蓝色光照射下呈现灰色或黑色。 在了解白平衡之前还要搞清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色温。所谓色温,简而言之,就是定量地以开尔文温度(K)来表示色彩。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认为,假定某一黑体物质,能够将落在其上的所有热量吸收,而没有损失,同时又能够将热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话,它便会因受到热力的高低而变成不同的颜色。例如,当黑体受到的热力相当于500—550℃时,就会变成暗红色,达到1050-1150℃时,就变成黄色,温度继续升高会呈现蓝色。光源的颜色成分是与该黑体所受的热力温度是相对应的,任何光线的色温是相当于上述黑体散发出同样颜色时所受到的“温度”,这个温度就用来表示某种色光的特性以区别其它,这就是色温。打铁过程中,黑色的铁在炉温中逐渐变成红色,这便是黑体理论的最好例子。色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相信人们对它并不陌生。钨丝灯所发出的光由于色温较低表现为黄色调,不同的路灯也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天然气的火焰是蓝色的,原因是色温较高。万里无云的蓝天的色温约为10000 K,阴天约为7000~9000 K,晴天日光直射下的色温约为6000 K,日出或日落时的色温约为2000 K,烛光的色温约为1000 K。这时我们不难发现一个规律:色温越高,光色越偏蓝;色温越低则偏红。某一种色光比其它色光的色温高时,说明该色光比其它色光偏蓝,反之则偏红;同样,当一种色光比其它色光偏蓝时说明该色光的色温偏高,反之偏低。 由于人眼具有独特的适应性,使我们有的时候不能发现色温的变化。比如在钨丝灯下呆久了,并不会觉得钨丝灯下的白纸偏红,如果突然把日光灯改为钨丝灯照明,就会觉查到白纸的颜色偏红了,但这种感觉也只能够持续一会儿。摄像机的CCD并不能像人眼那样具有适应性,所以如果摄像机的色彩调整同景物照明的色温不一致就会发生偏色。那么什么是白平衡呢?白平衡就是针对不同色温条件下,通过调整摄像机内部的色彩电路使拍摄出来的影像抵消偏色,更接近人眼的视觉习惯。白平衡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在任意色温条件下,摄像机镜头所拍摄的标准白色经过电路的调整,使之成像后仍然为白色。这是一种经常出现的情况,但不是全部,白平衡其实是通过摄像机内部的电路调整(改变蓝、绿、红三个CCD电平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