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考试——数量关系计算练习题及技巧

2020年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考试——数量关系计算练习题及技巧
2020年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考试——数量关系计算练习题及技巧

公务员考试-简单计算问题

(简单)计算问题——基础学习 一. 解答题 算式四则运算 1、算式四则运算例1:电影院有25排座位,每排有32个座位,现学校共759人到电影院看演出,还剩多少个座位? 【答案】25×32-759=41,读懂题目根据题意列式解答。 2、算式四则运算例2:王老师要批改48篇作文,已经批改了12篇.如果每小时批改9篇,还要几小时能改完? 【答案】(48-12) ÷9=4 读懂题目根据题意列式解答 运用技巧计算 3、尾数法例1:有5个数的算术平均数为25,去掉其中一个数后,算术平均数为31,试问

去掉那个数是多少?() A.4 B. 3 C. 1 D.2 【答案】C 【解题关键点】利用尾数确定结,25×5-31×4=1(尾数法)。 4、尾数法例2:请计算的值是()。 A.5.04 B.5.49 C.6.06 D.6.30 【答案】B 【解题关键点】的尾数为1,的尾数是4,的尾数是9,的尾数是6,所以最后的尾数为的和的尾数即9,所以选B. 6、尾数法例3:少先队第四中队发动队员中枇杷,第一天种了180棵,第二天种了166棵,第三天种了149棵,平均每天中了多少棵() A.166 B.167 C.164 D.165 【答案】D 【解题关键点】此题的答案是165。但是用尾数法我们可以得到这时候尾数是5,也可以得到答案。 7、尾数法例4:一块三角地,在三个边上植树,三个边的长度分别为156米、186米、234米,树与树之间的距离为6米,三个角上都必须栽一棵树,问共需多少棵?() A.90棵 B.93棵 C.96棵 D.99棵 【答案】C 【解题关键点】用平常的方法就不说,这里用尾数法来说一下。如果用尾数法,则应该是尾数1或者6,这题刚好选项里面没有尾数为1的答案,所以答案应该就是96.通过这题可以看出当除法的时候用尾数法是应当更加留心。 2222(1.1)+(1.2)+(1.3)+(1.4) 1396+++2(1.1)2(1.2) 2(1.3)2(1.4)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与逻辑分析技巧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技巧:因数分解法 因数分解是解数字推理题的一种常用解法,尤其是2010年国考五道数字推理题当中2道都可以用因数分解的方法解题,这引起了广大考生对于因数分解题型的重视。但是如何将一个数列中的各项进行合理拆分,使新构成的两个数列能够呈现非常简单的规律,是解题的难点。本文将对这种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方法简介 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具体介绍因数分解这种方法: 【例1】2、12、36、80、( ) A.100 B.125 C.150 D.175 原数列2、12、36、80、( 150 ) 子数列1:1、2、3、4、( 5 ) 子数列2:2、6、12、20、( 30 ) 原数列中的项等于子数列1和子数列2中对应项的乘积,子数列1为自然数列,子数列2为二级等差数列,所以答案为C。从这个例题我们可以总结出,因数分解就是将原数列中各项进行拆分,最终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呈现简单规律的子数列从而解题的一种方法。 二、难点突破 因数分解的难点在于如何将一个数字进行分解,比如数字30,可以分解为1*30,3*10、5*6三种形式,最后选择哪一种种分解非常关键。做这一类题的核心是迅速的从原数列当中提取出一个非常简单的子数列,这个子数列很多情况下就是一个明显的等差数列,如: 0、1、2、3、4…… -2、-1、0、1、2…… 1、2、3、4、5、6…… 1、3、5、7、9…… 通过以下往年国考真题具体掌握上述方法:

【例2】1,6,20,56,144,() A.256 B. 312 C. 352 D.384 解析:迅速从原数列当中提出子数列1为:1、3、5、7、9、(11),则另一子数列2为:1、2、4、8、16、(32),所以选项为11*32=352,选C。 【例3】-2,-8,0,64,( )。 A.-64 B.128 C.156 D.250 解析:迅速从原数列当中提出子数列1为:-2、-1、0、1(2),则另一子数列2为:1、8、27、64、(125),所以选项为2*125=250,选D。 【例4】0,4,18,48,100,( )。 A.140 B.160 C.180 D.200 解析:迅速从原数列当中提出一个子数列为:0、1、2、3、4、(5),则另一子数列为1、4、9、16、25、(36) 所以选项为5*36=180,选C。 三、题型识别 因数分解方法解题迅速,技巧性强,在考试当中利用这种方法可以节约时间,如何有效识别题型是利用这种方法的前提,这种题型一般除了个位数之外,其它数的绝对值都是合数。若数列中间有0,且其前后项分别为负数和正数(如例3),则首先考虑因数分解。 正是由于其科学性和技巧性,因数分解方法在进行有效的学习后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这当然也就需要大家在备考时多做练习、多总结。最后预祝大家公考成功。 十字交叉法 公务员考试中的行测科目题量大、时间紧,是大家公认的难点。因此如何运用技巧来加快解题速度是行测备考的重点。十字交叉法在解决数量关系提的“加权平均问题”时非常简便,因此深受广大考生青睐。本文将结合真题对十字交叉法进行全面介绍,使各位考生能熟练掌握此法。 一、基本内容

行测每天如何安排刷题

行测每天如何安排刷题 20天行测83分申论81分(经验) (适合:国家公务员,各省公务员,村官,事业单位,政法干警,警察,军转干,路转税,选调生,党政公选,法检等考 试) ———知识改变命运,励志照亮人生 我是2010年10月15号报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之后,买了教材开始学习,在一位大学同学的指导下,大约20天时间,行测考了83.2分,申论81分,进入面试,笔试第二,面试第一,总分第二,成功录取。在这里我没有炫耀的意思,因为比我考的分数高的人还很多,远的不说,就我这单位上一起进来的,85分以上的,90分以上的都有。只是给大家一些信心,分享一下我的经验,我只是普通大学毕业,智商和大家都一样,关键是找对方法,事半功倍。 指导我的大学同学是2009年考上的,他的行测、申论、面试都过了80分,学习时间仅用了20多天而已。我也是因为看到他的成功,才决定要考公务员的。“人脉就是实力”,这句话在我这位同学和我身上又一次得到验证,他父亲的一位朋友参加过国家公务员考试命题组,这

位命题组的老师告诉他一些非常重要的建议和详细的指导,在这些建议的指导下,我同学和我仅仅准备了20天左右的时间,行测申论就都达到了80分以上。这些命题组的老师是最了解公务员考试机密的人,只是因为他们的特殊身份,都不方便出来写书或是做培训班。下面我会把这些建议分享给你,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在新员工见面会上,我又认识了23位和我同时考进来的其他职位的同事,他们的行测申论几乎都在80分以上,或是接近80分,我和他们做了详细的考试经验交流,得出了一些通用的备考方案和方法,因为只有通用的方法,才能适合于每一个人。 2010年国考成功录取后,为了进一步完善这套公务员考试方案,我又通过那位命题组的老师联系上了其他的5位参加过命题的老师和4位申论阅卷老师,进一点了解更加详细的出题机密和阅卷规则。因为申论是人工阅卷,这4位申论阅卷老师最了解申论阅卷的打分规则,他们把申论快速提高到75到80分的建议写在纸上,可能也就50页纸而已,但是,他们的建议比任何培训机构和书籍效果都好(我是说申论)。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并非常认同的。 最终我根据自己和23位80分以上同事的经验,还有6位命题老师4位申论阅卷老师给出的建议,总结出了这套国考(中央级)省考(省市县乡村级)通用学习方案。 在2011年4月份的省考和2011年11月的国考中,有1200多位考生使用这套方案,其中400多位参加国考的考生中有190多位录取,录取率48%,800多位参加省考的考生中有530多位录取,录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20种题型必考

行测数量关系知识点整理(一)2012-02-03 22:22 (分类:公务员考试) 1.能被2,3,4,5,6,整除的数字特点。 2.同余问题。一个数除以4余1,除以5余1,除以6余1,这个数字是?(4,5,6的最小公倍数60+1) 3.奇偶特性。奇±奇=偶奇±偶=奇偶±偶=偶奇×偶=偶奇×奇=奇偶×偶=偶; 例:同时扔出A、B两个骰子,两个骰子出现的数字的奇为偶数的情形有多少种? 解析:偶×偶C3.1*C3.1 + 奇×偶C3.1*C3.1+偶×奇C3.1*C3.1=27; 4.一个数如果被拆分成多个自然数的和,那么这些自然数中3越多,这些自然数的积越大。例如21拆分成3×3×3×3×3×3×3,比其他的如11×10要大。 5.尾数法。 ①自然数的多次幂的尾数都是以4为周期。3的2007次方的尾数和3的2007÷4次方的尾数相同。 ②5和5以后的的自然数的阶乘的尾数都是0。如2003!的尾数为0; ③等差数列的最后一项的尾数。1+2+3+……+N=2005003,则N是();A.2002 B.2001 C.2008 D.2009 解析:根据等差公式展开N(N+1)=......6,所以N为尾数为2的数,所以选择A。 ④在木箱中取球,每次拿7个白球、3个黄球,操作M次后剩余24个,原木箱中有乒乓球多少个? A.246 B.258 C.264 D.272 解析:考察尾数。球总数=10M+24,所以尾数为4,选C。 6.循环特性的数字提取公因式法。 200820082008=2008×100010001(把重复的数字单独列出;列出重复次数个1;在这些1之间添加重复的数的位数-1个0) 7.换元法,整体思维。 8.等差数列。a1+a5=a2+a4; a11-a4=a10-a3; 9.逻辑推断。例:一架飞机的燃料最多支持6小时,去时顺风1500千米/时,返回逆风1200千米/时,飞多远必须返航? A.2000 B.3000 C.4000 D.5000 解析:中间值为3小时,但顺风时间<3,逆风时间>3;即去<4500,返回>3600,所以只有C项符合。 8.排列组合。 ①定义:N(M)-有序排列->排列问题;N(M)-无序排列->组合问题; ②计算方法:分类用加法,分步用乘法; ③调序法:顺序固定为题。例如6名学生站队,要求甲、乙、丙三人顺序不变,排法有多少种?解析:A6.6÷A3.3 ④插空法:如上题。第一名学生有4种选择,第二名有5种选择,第三名有6种选择,所以答案120。 ⑤插板法:适用于分配问题。例:10台电脑分给5个同学,每人至少一台,多少种分法?解析:10台电脑9个空,在9个空中选4个板即可分成5份,所以C9.4即是答案。 ⑥其他公式:Cn.m=An/m!(n.m为下标n和上标m)Cm.n=C(n-m).n 9.集合问题。集合是无序的。 ①▲A+B=A∪B+A∩B 例:某外语班有30名学生,学英语的有8人,学日语的有12人,3人既学英语又学日语,既不学英语又不学日语的有多少人? 解析:30-A∪B即为所求。A∪B=12+8-3=17,所以答案为13。

公务员考试计算题常用数学公式归纳总结

数列基本公式 1、一般数列的通项a n 与前n 项和S n 的关系:a n =?? ? ≥-=-)2() 1(11n S S n S n n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a 1+(n-1)d a n =a k +(n-k)d (其中a 1为首项、a k 为已知的第k 项) 当d ≠0时,a n 是关于n 的一次式;当d=0时,a n 是一个常数。 3、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S n =d n n na 2 ) 1(1-+ S n = 2)(1n a a n + S n =d n n na n 2 ) 1(-- 当d ≠0时,S n 是关于n 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当d=0时(a 1≠0),S n =na 1是关于n 的正比例式。 4、等差数列的通项a n 与前n 项和S n 的关系:a n =1 21 2--n S n 5、等差中项公式:A= 2 b a + (有唯一的值) 6、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a n = a 1 q n-1 a n = a k q n-k (其中a 1为首项、a k 为已知的第k 项,a n ≠0) 7、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当q=1时,S n =n a 1 (是关于n 的正比例式);

当q≠1时,S n =q q a n --1) 1(1 S n =q q a a n --11 8、等比中项公式:G=ab ± (ab>0,有两个值) 9、等差数列{a n }的任意连续m 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 m 、S 2m -S m 、S 3m -S 2m 、S 4m - S 3m 、……仍 为等差数列。 10、等差数列{a n }中,若m+n=p+q ,则q p n m a a a a +=+ 11、等比数列{a n }中,若m+n=p+q ,则q p n m a a a a ?=? 12、等比数列{a n }的任意连续m 项的和构成的数列S m 、S 2m -S m 、S 3m -S 2m 、S 4m - S 3m 、……仍为等比数列。 13、两个等差数列{a n }与{b n }的和差的数列{a n+b n }、{a n -b n }仍为等差数列。 14、两个等比数列{a n }与{b n }的积、商、倒数的数列{a n ?b n }、????? ?n n b a 、? ?? ???n b 1仍为等比数列。 15、等差数列{a n }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差数列。 16、等比数列{a n }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比数列。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各类题型汇总

例2:某高校对一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准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63人,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的有89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的有47人,三种考试都准备参加的有24人,至少准备选择参加两种考试的有46人,不参加其中任何一种考试的有15人。问接受调查的学生共有多少人? A.120B.144 C.177D.192 【中公解析】此题与第一题的区别在于所给条件多出两个字变为“至少准备选择参加两种考试的有46人”虽然只多出了至少两个字,但是它代表的含义就有所不同。至少准备选择参加两种考试的有46人表示的是参加两种考试和参加三种考试的人数之和,即文氏图中两层和三层之和,所以减去46后,两层减了一次,三层也减了一次,因此三层只需再减一次就够了。所以列示就应该是63+89+47-46-1×24+15=144,选B。 例3:某高校对一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准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63人,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的有89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的有47人,三种考试都准备参加的有24人,准备选择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和英语六级考试的有16人,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和计算机考试的有13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17人,不参加其中任何一种考试的有15人。问接受调查的学生共有多少人? A.120 B.144 C.177 D.192 【中公解析】此题将“准备选择参加两种考试的有46人”条件改为“准备选择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和英语六级考试的有16人,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和计算机考试的有13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17人”,这三个数值代表的是文氏图中两个圆相交的区域,每一个相交的区域都包含一遍三层的区域。所以它们加起来的代表的两层的区域之和以及三遍三层的区域,所以减去这三个数之和需要加上三层的一遍,列示应该是63+89+47-16-13-17+24+15=,选D。 例4:某高校对一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准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63人,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的有89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的有47人,三种考试都准备参加的有24人,仅准备选择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和英语六级考试的有16人,仅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和计算机考试的有13人,仅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17人,不参加其中任何一种考试的有15人。问接受调查的学生共有多少人? A.120 B.144 C.177 D.192 【中公解析】此题描述的是“仅准备选择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和英语六级考试的有16人,仅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和计算机考试的有13人,仅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17人”,多了一“仅”字,那么这三个数值代表的是文氏图中三个两层的区域。它们加起来的和正好是代表的两层的区域之和,所以减去这三个数之和需要减去三层的两遍,列示应该是63+89+47-16-13-17-2×24+15=120,选A。

行测刷题题集含答案

行测刷题题集含答案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使之与前四幅图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A BB CC DD 收起解析|收藏本题正确答案是C,你没有回答这道题 统计 全站数据:本题共被作答28650次,正确率为%,易错项为D 解析 元素组成相似,但很快排除元素,考数数。 本题具体考查连接在一起的黑白点的个数,题干每幅图中被直线连接的黑白点数量为4、5、6、7,依次递增,所以待选图形中被连接在一起的黑白点个数应为8,只有C项符合此规律。 故正确答案为C。 考点 平面-数数 笔记 编辑笔记 53 下列哪个图形的特征有别于其他三个图形: AA

CC DD 收起解析|收藏本题正确答案是C,你没有回答这道题 统计 全站数据:本题共被作答39415次,正确率为%,易错项为A 解析 元素组成凌乱,考属性。 本题具体考察图形的封闭性,题干中图形依次为封闭、封闭、开放、封闭,待选选项属性应不同于其他三项。 故正确答案为C。 考点 平面-属性 笔记 54 下列哪个图形的特征有别于其他三个图形: AA BB CC DD 收起解析|收藏本题正确答案是C,你没有回答这道题 统计 全站数据:本题共被作答35475次,正确率为%,易错项为A

元素组成相似,考元素。 A、B、D中的三幅图都可看做是几个相同或相似图形叠加而成的,只有C不符合此规律。 故正确答案为C。 考点 平面-元素 笔记 55 把下面六个图形分为具有各自共同性或规律的两类,分类正确的一项是:A②③⑤,①④⑥ B①③④,②⑤⑥ C②③④,①⑤⑥ D①②④,③⑤⑥ 收起解析|收藏本题正确答案是A,你没有回答这道题 统计 全站数据:本题共被作答61742次,正确率为%,易错项为C 解析 本题考查分组分类。 ②③⑤中的工具都利用了杠杆原理,①④⑥则都具有传动装置。 故正确答案为A。 考点 其他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公式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公式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数量关系公式 1.两次相遇公式:单岸型S=(3S1+S2)/2两岸型S=3S1-S2 例题:两艘渡轮在同一时刻垂直驶离H河的甲、乙两岸相向而行,一艘从甲岸驶向乙岸,另一艘从乙岸开往甲岸,它们在距离较近的甲岸720米处相遇。到达预定地点后,每艘船都要停留10分钟,以便让乘客上船下船,然后返航。这两艘船在距离乙岸400米处又重新相遇。问:该河的宽度是多少 米米米米 典型两次相遇问题,这题属于两岸型(距离较近的甲岸720米处相遇、距离乙岸400米处又重新相遇)代入公式3*720-400=1760选D 如果第一次相遇距离甲岸X米,第二次相遇距离甲岸Y米,这就属于单岸型了,也就是说属于哪类型取决于参照的是一边岸还是两边岸 2.漂流瓶公式:T=(2t逆*t顺)/(t逆-t顺) 例题:AB两城由一条河流相连,轮船匀速前进,A――B,从A城到B城需行3天时间,而从B城到A城需行4天,从A城放一个无动力的木筏,它漂到B城需多少天 A、3天 B、21天 C、24天 D、木筏无法自己漂到B城 解:公式代入直接求得24 3.沿途数车问题公式:发车时间间隔T=(2t1*t2)/(t1+t2)车速/人速=(t1+t2)/(t2-t1) 例题:小红沿某路公共汽车路线以不变速度骑车去学校,该路公共汽车也以不变速度不停地运行,没隔6分钟就有辆公共汽车从后面超过她,每隔10分钟就遇到迎面开来的一辆公共汽车,公共汽车的速度是小红骑车速度的()倍 解:车速/人速=(10+6)/(10-6)=4选B 4.往返运动问题公式:V均=(2v1*v2)/(v1+v2)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学运算练习试题及答案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学运算练习试题及答案 1.甲乙两个办公室的员工都不到20人,如果从甲办公室调到乙办公室若干人,则甲的人数是乙的人数的2倍;如果乙调到甲办公室相同的人数,则甲的人数就是乙的3倍,则原来甲办公室有多少人( ) A.16 B.17 C.18 D.19 2.某次考试,题目是30道多项选择题,每题选对所有正确选项3分,少选且正确的1分,不选或选错倒扣1分,小王最终得分为50分,现要求改变评分方式,选对所有正确选项得4分,少选且正确得1分,不选或错选倒扣2分,问这种评分方式下小王将得多少分( ) A.40 B.55 C.60 D.65 3.小李某月请了连续5天的年假,这5天的日期数字相乘为7893600,问他最后一天年假的日期是( ) A.25日 B.26日 C.27日 D.28日 4.某单位共有10个进修的名额分到下属科室,每个科室至少一个名额,若有36种不同分配方案,问该单位最多有多少个科室( ) A.7 B.8 C.9 D.10 5.三行列间距相等共有九盏灯,任意亮起其中的三盏组成一个三角形,持续5秒后换另一个三角形,那么如此持续亮。亮完所有的三角形组合至少需要多少秒( ) A.380 B.390 C.410 D.420 公务员考试频道为大家推出【2017年公务员考试考试课程!】考生可点击以下入口进入免费试听页面!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梦想助力! ★成功/失败的案例告诉我们,方法不对是导致失败的关键原因!在这里,我们将提供:6大优势课程+线上线下集训教学+协议签约!你准备好了吗?现在我

们将给你一次成“公”上岸的机会↓ 【手机用户】→点击进入免费试听>> 【电脑用户】→点击进入免费试听>> 1.【解析】B。甲给乙后,甲︰乙=2︰1=8︰4(共12份);乙给甲后,甲︰乙=3︰1=9︰3(共12份);所以甲给乙后甲16人,乙给甲后甲18人,和差倍比,甲原有(18+16)÷2=17人,B项正确。 2.【解析】C。设三种情况的题目数分别为x道,y道和30-x-y道。则有方程3x+y-(30-x-y)=50,整理得:2x+y=40。更改后得分为:4x+y-2(30-x-y)=3(2x+y)-60=60。C项正确。 3.【解析】B。用代入法。A为21×22×23×24×25,B为22×23×24×25×26,C 为23×24×25×26×27,D为24×25×26×27×28。7893600是11的倍数,不是9的倍数,排除A、C、D三项,B项正确。 4.【解析】B。设共有n个科室,根据插板法,代入可得,n=8时满足,B项正确。 5.【解析】A。不在同一直线上的3个点可构成一个三角形。9个点可构成84个三角形,但其中三横三竖两斜共8种组合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构不成三角形,因此所有三角形有84-8=76(个)。每个亮5秒钟,共76×5=380(秒),A项正确。

公务员考试常识部分专项刷题-诉讼法

公务员考试常识部分专项刷题-诉讼法 专项刷题-诉讼法(讲义) 一、行政诉讼 1.(2018广州)以下情形,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不予受理的是()。 A.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B.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 的 C.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自主权或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经营权的 D.行政机关对其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工作人员认为不合理,要求撤销的 2.(2018深圳)如果出现人民法院对行政诉讼案件的管辖权产生争议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直接报请它们共同的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B.先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 C.由它们共同的上级人民法院进行管辖 D.报请高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3.(2016河南)某县新建公路路口设置了超速违章摄像头,赵某不知情,多次超速驾车在该路段被拍照,且未收到违章通知。赵某被处罚后不服,将县公安局告上法庭。恰逢县公安局聘请了某专职律师作为法律顾问。 下列做法符合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的是()。 A.该律师可全权代理县公安局出庭应诉,县公安局不必再派员出庭 B.为查明案件事实的需要,该律师可自行向赵某调取相关证据 C.该律师查阅、复制该案庭审材料必须经人民法院许可 D.若赵某和县公安局同意,则人民法院可适用简易程序审理该案 4.(2014浙江)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下列有关行政诉讼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人民法院不受理对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提起的行政诉讼 B.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 C.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适用调解 D.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5.(2013联考)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环境法律关系主体不履行环境义务的,有可能承担民事责任 B.甲公司不服省政府最终裁决,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C.根据我国立法法规定,国务院各部委有权发布命令、指示和规章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经典类型问题

交替合作问题:交替合作问题与合作问题有很大的区别体现在“交替”两个字,合作效率为各部分效率的加和;交替合作,也叫轮流工作,顾名思义即是每个人按照一定的顺序轮流进行工作。 解决交替合作问题关键: (1)已知工作量一定,设出特值。 (2)找出各自的工作效率,找出一个周期持续的时间及工作量; (3)在出现有剩余工作量的情况需要根据工作顺序认真计算,确 定到最后工作完成。 例1:一条隧道,甲单独挖要20天完成,乙单独挖要10天完成。如果甲先挖1天,然后乙接替甲挖1天,再由甲接替乙挖1天,两人如此交替工作。那么挖完这条隧道共用多少天? A.13 B.13.5 C.14 D.15.5 【答案】 B 【解析】:典型的关于交替合作的问题,题目体现出已知工作总量一定和两人工作时间,可以设特值,假设总的工作量为20,则甲 的工作效率为1,乙的工作效率为2,因为1个周期持续的时间为2天,一个周期可以完成总的工作量为1+2=3;所以 20÷3=6..........2就代表前面需要6个周期,对应6×2=12天, 之后剩下2的工作量需要甲先做1天,剩下乙工作半天,所以整个过程需要13.5天,故答案为B。 以上为正效率交替合作的问题,还有一个涉及到负效率交替合作

例2、有一个水池,装有甲、乙、丙三根水管,其中甲、乙为进水管,丙为出水管。单开甲管需15小时注满空水池,单开乙管需10小时注满空水池,单开丙池需9小时把满池的水放完,现按甲、乙、丙的顺序轮流开,每次1小时,问几小时才能注满空水池? A.47 B.38 C.50 D.46 【答案】 B 【解析】:典型的关于交替合作的问题,题目体现出已知工作总量一定和两人工作时间,可以设特值,假设总的工作量为90,则甲 的工作效率为6,乙的工作效率为9,丙的工作效率为-10,所以1个周期持续的时间为3天,一个周期可以完成总的工作量为6+9-10=5,此种最大效率6+9=15,所以(90-15)÷5=15,就代表共需要15个周期,对应15×3=45天,之后剩下15的工作量需要甲先做1天,乙再工作1天就可以完成,故答案为B。 在考试中交替合作的问题如何应对,只要把以上的两道例题所涉及的正负效率两种类型能够很好的理解,在考试中能够快速判断题型,这种类型的题目往往能够快速求解。 排列组合问题 一、分类与分步的区别 分类和分布的区别主要在于要求是否全部完成,如果完成为一类,如果没完成那就是一个步骤,我们拿一个例题来分析一下。 【例题】有颜色不同的四盏灯,每次使用一盏、两盏、三盏或四

公务员计算题

相信很多朋友跟我一样,对资料分析多位数的乘除法很感头痛。我通过学习,研究在李委明老师介绍的截位法的基础上,总结出一种能够大大简化计算的截位方法,相信大家熟练掌握,在做题中多次运用后,一定会加快计算速度,不再对资料分析计算题望而生畏。 通过截位法,把多位数除法变为多位/二位甚至一位的除法,通过简单口算就得到结果,避免了繁琐的除法计算。我先介绍多位数除法化为多位/二位的方法。然后再深一步介绍把多位数除法,变为多位/一位的方法。比如:45869/1236 -》36669/1000 到此可直接口算出结果 先介绍截成二位的乘除法。比如8422.15/2122.36 变为:8340/2100=3.9714 万能截位法(一般可精确到左数第二位。) 一,计算倍数 二,截分母:确定先截哪个。除法要截分母。先把多位数分母,四舍五入取左三位,然后截去左数第三位,分母变为2位。分母位数减少可大大简化计算过程。 三,根据倍数关系和开始所截的数确定另一个数的截位数 先计算二数的倍数,然后根据倍数确定同时加或减的数. 比如8422.15/2122.36 二者倍数约是4 分母四舍五入取左三位得212,然后把左三位的2截去,变为210 如果分子变为21,那么分母的左三位应该减2*4 即8340

8340/2100=3.9714 如果分母变为8400 那么分子减2/4,不到1忽略不计. 这里834后面的 215,也可照写。分子后面为0,或其它数字对计算难度影响不大。8400/2120=3.9623 实际结果为84122.15/2122.36=3.9636 误差很少. 如果二数首位差很近,比如3412/2658 就可同时截位. 如:345/27 第三位同时加4 本质跟李委明老师讲的是一样的。根据倍数同时加减,比如是二数相除,就是使分子分母扩大或缩少的的百分比相近。 如4512/1124 分子大约是分母的4倍。如果把分母变为1100 分母就应在同位减去4×2=8 变为443 分母缩小了:2/112=178/10000 分子缩小了:8/451 =177/10000 可知这样做误差很少。关键在于准确计算倍数。 本质原理就是使分子分母缩少的百分比是一样的。 例如:8562/3276 =2.614 倍数是2倍多一点,3倍少一点。这种情况可估计为2.5倍 分母变为33 00 左边第三位加3 分子变为: 左边第三位加3×2.5=约等于7 即8630/33=2.615 能有效减少误差。 ? 博主回复:2010-08-22 20:57:21

公务员每日刷题精选20道题目(二)

1.海洋能是指依附在海水中的可再生能源,海洋通过各种物理过程接收、储存和散发能量,这些能量以各种形式存在于海洋之中。下列哪些是海洋能可能存在的形式() ①潮汐能②波浪能③海水温差能④盐差能⑤海流能 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 【答案】D。【汇达教育解析】海洋能的主要形式包括:(1)潮汐能,即因海水涨落及潮水流动所产生的能量;(2)波浪能,即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3)海水温差能,即涵养表层海水和深层海水之间水温差的热能;(4)盐差能,即海水和淡水之间或两种含盐浓度不同的海水之间的化学电位差能;(5)海流能,即海水流动的动能,主要是指较为稳定的海水流动所产生的能量,是一种以动能形态出现的海洋能。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 2.下列关于自然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霓与虹的光弧色带大多情况下是一致的 B.极光在南北极都可能看见 C.发生雷暴时一般会伴有闪电 D.冻雨是过冷水滴降落到近地面时,碰到低于0℃的物体立即冻结成冰的降水 【答案】A。【汇达教育解析】雨后天空中出现的弧形彩带,色彩鲜明的叫虹,排列顺序与虹相反,色彩比虹暗淡的叫霓,A项说法错误。极光出现于星球的高磁纬地区上空,是一种绚丽多彩的发光现象。极光不分南北极,B项说法正确。雷暴是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性天气,通常伴随着滂沱大雨或冰雹,而在冬季时甚至会伴随有暴风雪,C项说法正确。冻雨是由过冷水滴组成,当它在降落过程中遇到温度低于0℃的物体或地面时会立即冻结成冰,D项说法正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3.媒体曾________了一个案例,杭州一名居民在日本大阪购得一个马桶盖,发现产地竟为杭州下沙,感叹“兜了一大圈,买到的居然还是自家门前生产的东西。”这真切说明,中国有能力制造高质量的产品,却未能拥有与之匹配的品牌,以至于有人________:“墙内开花墙外香,国货国外被抢光。出口内销不一样,此中缘由费思量。”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披露叩问B.暴露责问 C.曝光疑问D.曝露诘问 【答案】A。【汇达教育解析】先看第一空,“披露”指发表、公布;“暴露”指(隐蔽的事物、缺陷、矛盾、问题等)显露出来;“曝光”比喻隐秘的事(多指不光彩的)显露出来,被众人知道;“曝露”指露在外面。第一空搭配对象为“案例”,是一个中性词,而B、C两项的搭配对象皆为贬义,排除;D项“曝露”的主语应当为物,排除。故本题选A。

公务员考试练习题:类比推理(592)

公务员考试练习题:类比推理(592) 1.岩石∶山峰∶山脉() A.光驱∶笔记本∶电脑 B.杨木∶橱柜∶房屋 C.烽火台∶长城∶八达岭 D.钢铁∶发动机∶汽车 2.锤子:钉子 A.鼠标∶电脑 B.碗∶吃饭 C.压路机∶地面 D.发动机∶汽油 3.左手:右手与()在内在逻辑关系上最为相似。 A.黑色:白色 B.幸存者:遇难者 C.晴天:阴天 D.老人:孩子 4.历程:回顾

A.集会:参与 B.实力:增强 C.活力:展现 D.速度:加快 5.腊月:小寒:大寒 A.正月:立春:雨水 B.三月:清明:寒食 C.五月:端午:夏至 D.八月:中秋:秋分 1.答案: D 解析: 本题属于三词型的题。题干中的关系是:组成关系+整体与部分关系,山峰是由岩石组成的;山峰是山脉的一个组成部分。山峰指独座的高山,是山脉中突出的部位。如喜马拉雅山是山脉,它的最高山峰是珠穆朗玛峰。A项中,光驱是笔记本的组成部分,具有组成关系,但 是笔记本和电脑之间是种属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电脑有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故排除A项。杨木与橱柜之间是一种组成关系,但是橱柜与房屋之间是一种位置关系,并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橱柜位于

房屋之中,B项错误。烽火台是长城的组成部分,具有组成关系;但是,八达岭是长城的组成部分,不能说长城是八达岭的组成部分,因此与题干中的关系联结词不能一一对应,C项错误。发动机是由钢铁组成的,发动机与汽车的是部分组成关系,二者既有组成关系,又有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与定义中的关系一一对应,故D项正确。 2.答案: C 解析: 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两词是对应关系,且是用具与其作用对象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与题干相同逻辑关系的即为C。A是并列关系,B中碗是用来吃饭的,逻辑关系不同,D发动机的动力是汽油,逻辑关系不同,故正确答案为C。 3.答案: B 解析:

行测--刷题题集(含答案)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使之与前四幅图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A BB CC DD 收起解析 | 收藏本题正确答案是C,你没有回答这道题 统计 全站数据: 本题共被作答28650次,正确率为51.93%,易错项为D 解析 元素组成相似,但很快排除元素,考数数。 本题具体考查连接在一起的黑白点的个数,题干每幅图中被直线连接的黑白点数量为4、5、6、7,依次递增,所以待选图形中被连接在

一起的黑白点个数应为8,只有C项符合此规律。 故正确答案为C。 考点 平面-数数 笔记 编辑笔记 53 下列哪个图形的特征有别于其他三个图形: AA BB CC DD 收起解析 | 收藏本题正确答案是C,你没有回答这道题 统计 全站数据: 本题共被作答39415次,正确率为91.48%,易错项为A 解析

元素组成凌乱,考属性。 本题具体考察图形的封闭性,题干中图形依次为封闭、封闭、开放、封闭,待选选项属性应不同于其他三项。 故正确答案为C。 考点 平面-属性 笔记 54 下列哪个图形的特征有别于其他三个图形: AA BB CC DD 收起解析 | 收藏本题正确答案是C,你没有回答这道题 统计 全站数据: 本题共被作答35475次,正确率为58.98%,易错项为A

解析 元素组成相似,考元素。 A、B、D中的三幅图都可看做是几个相同或相似图形叠加而成的,只有C不符合此规律。 故正确答案为C。 考点 平面-元素 笔记 55 把下面六个图形分为具有各自共同性或规律的两类,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②③⑤,①④⑥ B①③④,②⑤⑥ C②③④,①⑤⑥ D①②④,③⑤⑥ 收起解析 | 收藏本题正确答案是A,你没有回答这道题 统计 全站数据: 本题共被作答61742次,正确率为75.14%,易错项为C 解析 本题考查分组分类。 ②③⑤中的工具都利用了杠杆原理,①④⑥则都具有传动装置。 故正确答案为A。 考点 其他 笔记 56 行政强制执行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行政机关依法做出的行政处理决定中规定的义务,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强制其履行义务或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行为。 下列不属于行政强制执行的是: A某税务机关对长期拖欠税费的商户店铺进行查封,强制其缴纳税金B某市人民法院拍卖一个个体户的私有财产,保证与之相关的法律文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之数字推理经典试题及分析【华图网校】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之数字推理经典试题及分析【华图网校】 1.19,4,18,3,16,1,17,() A.5 B.4 C.3 D.2 解析:本题初看较难,亦乱,但仔细分析便可发现,这是一道两个数字为一组的减法规律的题,19-4=15,18-3=15,16-1=15,那么,依此规律,()内的数为17-15=2。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2.49/800,47/400,9/40,() A.13/200 B.41/100 C.1/100 D.43/100 解析: 方法一: 49/800,47/400,9/40,43/100 =>49/800、94/800、180/800、344/800 =>分子49、94、180、344 49×2-4=94 94×2-8=180 180×2-16=344 其中4、8、16为等比数列 方法二: 令9/40通分=45/200

分子49,47,45,43 分母800,400,200,100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3.6,14,30,62,() A.85 B.92 C.126 D.250 解析:本题仔细分析后可知,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2倍加2,14=6×2+2,30=14×2+2,62=30×2+2,依此规律,()内之数为62×2+2=126。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4.12,2,2,3,14,2,7,1,18,3,2,3,40,10,(),4 A.4 B.3 C.2 D.1 解析:本题初看很乱,数字也多,但仔细分析后便可看出,这道题每组有四个数字,且第一个数字被第二、三个数字连除之后得第四个数字,即12÷2÷2=3,14÷2÷7=1,18÷3÷2=3,依此规律,()内的数字应是40÷10÷4=1。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5.2,3,10,15,26,35,() A.40 B.45 C.50 D.55 解析:本题是道初看不易找到规律的题,可试着用平方与加减法规律去解答,即2=1^2+1,3=2^2-1,10=3^2+1,15=4^2-1,26=5^2+1,35=6^2-1,依此规律,()内之数应为7^2+1=50。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6.3,7,47,2207,() A.4414B6621C.8828D.4870847 解析:本题可用前一个数的平方减2得出后一个数,这就是本题的规律。即7=3^2-2,47=7^2-2,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公式整理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公式整理

代入排除法 范围: 1.典型题:年龄、余数、不定方程、多位数。 2.看选项:选项为一组数、可转化为一组数(选项信息充分)。 3.剩两项:只剩两项时,代一项即得答案。 4.超复杂:题干长、主体多、关系乱。 方法: 1.先排除:尾数、奇偶、倍数。 2.在代入:最值、好算。 数字特性 一、奇偶特性: 范围: 1.知和求差、知差求和:和差同性。 2.不定方程:一般先考虑奇偶性。注意是“先”考虑。 3.A是B的2倍,将A平均分成两份:A为偶数。 4.质数:逢质必2. 方法: 1.加减法:同奇同偶则为偶,一奇一偶则为奇。a+b和a-b的奇偶性相同。 2.乘法:一偶则偶,全奇为奇。4x、6x必为偶数,3x、5x不确定。

二、倍数特性 1.整除型(求总体): 若A=B×C(B、C均为整数),则A能被B整除且A能被C整除。 试用范围:用于求总体,如工作量=效率×时间,S=VT,总价=数量×单价。 2.整除判定法则: 口诀法: a)3/9看各位和,各位和能被3/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9整除。例: 12345,能被3整除不能被9整除。 b)4/8看末2/3位,末2/3位能被4/8整除,这个数就能被4/8整除。例: 12124,能被4整除不能被8整除。 c)2/5看末位能否被2/5整除。2看末位能否被2整除,即是不是偶数,5是 看尾数是不是0或5。 拆分法: 要验证是否是m的倍数,只需拆分成m的若干被+-小数字n,若小数字n能被m整除,原数即能被m整除。 例:217能否被7整除?217=210+7,因此能够被7整除。 复杂倍数用因式分解: 判断一个数是否能被整除,这个数拆解后的数是否能被整除,拆分的数必须互质。 3.比例型: a)某班男女生比例为3:5,即可把男生看成3份,女生看成5份。 男生是3的倍数,女生是5的倍数,全班人数是5+3=8的倍数,男生女生差值是5-3=2的倍数 b)A/B=M/N(M、N互质)

吉林省省考刷题题库

吉林省省考刷题题库 20天行测81分申论75分(经验) (适合:国家公务员,各省公务员,村官,事业单位,政法干警,警察,军转干,路转税,选调生,党政公选,法检等考 试) ———知识改变命运,励志照亮人生 我是2010年10月15号报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之后,买了教材开始学习,在一位大学同学的指导下,大约20天时间,行测考了83.2分,申论81分,进入面试,笔试第二,面试第一,总分第二,成功录取。在这里我没有炫耀的意思,因为比我考的分数高的人还很多,远的不说,就我这单位上一起进来的,85分以上的,90分以上的都有。只是给大家一些信心,分享一下我的经验,我只是普通大学毕业,智商和大家都一样,关键是找对方法,事半功倍。 指导我的大学同学是2009年考上的,他的行测、申论、面试都过了80分,学习时间仅用了20多天而已。我也是因为看到他的成功,才决定要考公务员的。“人脉就是实力”,这句话在我这位同学和我身上又一次得到验证,他父亲的一位朋友参加过国家公务员考试命题组,这

位命题组的老师告诉他一些非常重要的建议和详细的指导,在这些建议的指导下,我同学和我仅仅准备了20天左右的时间,行测申论就都达到了80分以上。这些命题组的老师是最了解公务员考试机密的人,只是因为他们的特殊身份,都不方便出来写书或是做培训班。下面我会把这些建议分享给你,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在新员工见面会上,我又认识了23位和我同时考进来的其他职位的同事,他们的行测申论几乎都在80分以上,或是接近80分,我和他们做了详细的考试经验交流,得出了一些通用的备考方案和方法,因为只有通用的方法,才能适合于每一个人。 2010年国考成功录取后,为了进一步完善这套公务员考试方案,我又通过那位命题组的老师联系上了其他的5位参加过命题的老师和4位申论阅卷老师,进一点了解更加详细的出题机密和阅卷规则。因为申论是人工阅卷,这4位申论阅卷老师最了解申论阅卷的打分规则,他们把申论快速提高到75到80分的建议写在纸上,可能也就50页纸而已,但是,他们的建议比任何培训机构和书籍效果都好(我是说申论)。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并非常认同的。 最终我根据自己和23位80分以上同事的经验,还有6位命题老师4位申论阅卷老师给出的建议,总结出了这套国考(中央级)省考(省市县乡村级)通用学习方案。 在2011年4月份的省考和2011年11月的国考中,有1200多位考生使用这套方案,其中400多位参加国考的考生中有190多位录取,录取率48%,800多位参加省考的考生中有530多位录取,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