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_模拟线性调制系统仿真

实验报告_模拟线性调制系统仿真
实验报告_模拟线性调制系统仿真

实验一:模拟线性调制系统仿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模拟调制系统的调制和解调原理;

2、理解相干解调。

三、实验内容:

1、编写AM 、DSB 、SSB 调制,并画出时域波形和频谱图。

2、完成DSB 调制和相干解调。

四、实验步骤 1、线性调制

1) 假定调制信号为()cos 2πm m t f t =,载波()cos 2πc c t f t =,m f =1kHz ,c f =10kHz ; 绘制调制信号和载波的时域波形(保存为图1-1)。

00.0010.0020.0030.004

0.005

0.0060.0070.0080.0090.01

-1

1

调制信号

t (s)0

0.001

0.002

0.003

0.004

0.0050.006

0.007

0.008

0.009

0.01

-1-0.500.5

1载波

t (s)

2) 进行DSB 调制,DSB ()()()s t m t c t =?;进行AM 调制,[]AM ()1()()s t m t c t =+?;绘制DSB 已调信号和AM 已调信号的波形,并与调制信号波形进行对照(保存为图1-2)。

00.0010.0020.0030.004

0.0050.0060.0070.0080.0090.01

-2

2DSB 已调信号

t (s)

00.0010.0020.0030.004

0.0050.0060.0070.0080.0090.01

-2

2AM 已调信号

t (s)00.0010.0020.0030.004

0.0050.0060.0070.0080.0090.01

-2

2

调制信号

t (s)

3) 用相移法进行SSB 调制,分别得到上边带和下边带信号,

SSB 11

?()()()()()22

Q s t m t c t m

t c t =??,?()sin 2πm m t f t =,()sin 2πQ c c t f t =。

4) 对载波、调制信号、DSB 已调信号、AM 已调信号和SSB 已调信号进行FFT 变换,得到其频谱,并绘制出幅度谱(保存为图1-3)。

05

101520

200

400

调制信号频谱

f (kHz)

05

101520

200

400

载波信号频谱

f (kHz)

05

101520

200

400

DSB 已调信号频谱

f (kHz)

05

101520

200

400

AM 已调信号频谱

f (kHz)

05

101520

200

400

SSB 已调信号,上边带频谱

f (kHz)

05

101520

200

400

SSB 已调信号,下边带频谱

f (kHz)

2、DSB 信号的解调

1) 用相干解调法对DSB 信号进行解调,解调所需相干载波可直接采用调制载

波。

2) 将DSB 已调信号与相干载波相乘。

3) 设计低通滤波器,将乘法器输出中的高频成分滤除,得到解调信号。 4) 绘制低通滤波器的频率响应(保存为图1-4)。

051015

2025303540

-100

-80

-60

-40

-20

Frequence response - LBF

f (kHz)

H L P F (d B )

5) 对乘法器输出和滤波器输出进行FFT 变换,得到频谱。

6) 绘制解调输出信号波形;绘制乘法器输出和解调器输出信号幅度谱(保存为图

1-5)。

02468

1012

1416182022

100

200解调乘法器输出信号频谱

f (kHz)

02468

10121416182022

100

200解调器输出信号频谱

f (kHz)

00.0010.0020.0030.004

0.0050.0060.0070.0080.0090.01

-0.5

0.5

解调器输出信号

t (s)

7) 绘制解调载波与发送载波同频但不同相时的解调信号的波形,假定相位偏移

分别为ππππ

,,,8432

(保存为图1-6).

0.0020.0040.0060.008

0.01

-0.5

0.5

解调器输出信号,解调载波相差π/8t (s)

0.0020.0040.0060.008

0.01

-0.5

0.5

解调器输出信号,解调载波相差π/4t (s)

0.0020.0040.0060.008

0.01

-0.5

0.5解调器输出信号,解调载波相差π/3t (s)

0.0020.0040.0060.008

0.01

-0.5

0.5

解调器输出信号,解调载波相差π/2t (s)

五、实验思考题

1、与调制信号比较,AM 、DSB 和SSB 的时域波形和频谱有何不同?

答:AM 时域波形的上包络其形状与调制信号的波形相同,只是幅度有所增大;而DSB 时域波形的上包络则不再与调制信号相同,但幅度却不变。

调制信号的频谱频率相对较低,只有一个冲击,功率较大;AM 已调信号频谱集中出现在10kHz 附近,有三个冲击,中间一个功率较大,且与调制信号的功率接近,其余两个大约为其一半;DSB 已调信号频谱也是集中在10kHz 左右,只有两个冲击,以10kHz 为对称轴对称分布,功率为调制信号的一半左右;SSB 已调信号频谱就是DSB 已调信号两个冲击的分解。 2、低通滤波器设计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本地载波接收信号的载波保证同频同相,且低通滤波器的带宽应略大于DSB 信号带宽。

3、采用相干解调时,接收端的本地载波与发送载波同频不同相时,对解调性能有何影响?

答:导致载波失真,不能完好的解调原波形。

六、源程序

%fc=10kHz, fm=1kHz, tp: 10 periods of moulation wave

%fs=10fc

close all;

clear;

fc=10e3; %载波频率

fm=1e3; %调制信号频率

fs=8*fc; %抽样频率

ts=1/fs; %抽样周期

tp=10/fm; %信号持续时间

N=tp*fs; %样值点数

t=0:ts:tp; %抽样时间点

m_sig=cos(2*pi*fm*t); %调制信号

c_sig=cos(2*pi*fc*t); %载波

m_shift_p = sin(2*pi*fm*t); %调制信号的90度相移c_q_sig = sin(2*pi*fc*t); %正交载波

dsb_sig=m_sig.*c_sig; %DSB已调信号

am_sig=(1+m_sig).*c_sig; %AM已调信号

ssb_sig_usb=(m_sig.*c_sig - m_shift_p.*c_q_sig)/2; %SSB已调信号,上边带ssb_sig_lsb=(m_sig.*c_sig + m_shift_p.*c_q_sig)/2; %SSB已调信号,下边带

fHz=[0:4095]/4096*fs; %频率点

M_f=fft(m_sig,4096); %调制信号的频谱

C_f=fft(c_sig,4096); %载波的频谱

dsb_f=fft(dsb_sig,4096); %DSB已调信号频谱

am_f = fft(am_sig, 4096); %AM已调信号频谱

ssb_usb_f = fft(ssb_sig_usb, 4096); %SSB已调信号,上边带频谱ssb_lsb_f = fft(ssb_sig_lsb, 4096); %SSB已调信号,下边带频谱

figure(1);

subplot(2,1,1); %调制信号波形

plot(t,m_sig);

title('调制信号');

xlabel('\itt\rm(s)');

%ylabel('\itm\rm(\itt\rm)');

subplot(2,1,2); %载波波形

plot(t,c_sig);

title('载波');

xlabel('\itt\rm(s)');

%ylabel('\itc\rm(\itt\rm)');

figure(2);

subplot(3,1,1);

plot(t,dsb_sig);

title('DSB已调信号');

xlabel('\itt\rm(s)');

%ylabel('\its\rs_D_S_B(\itt\rm)');

axis([0 0.01 -2 2]);

subplot(3,1,2); %DSB已调制信号波形plot(t,am_sig);

title('AM已调信号');

xlabel('\itt\rm(s)');

%ylabel('\itm\rm(\itt\rm)');

axis([0 0.01 -2 2]);

subplot(3,1,3); %AM调制信号波形

plot(t,m_sig);

title('调制信号');

xlabel('\itt\rm(s)');

axis([0 0.01 -2 2]);

figure(3);

subplot(3,2,1); %调制信号频谱

plot(fHz/1e3,abs(M_f));

title('调制信号频谱');

xlabel('\itf\rm(kHz)');

%ylabel('\itM\rm(\itf\rm)');

axis([0 22 0 420]);

grid on;

subplot(3,2,2);

plot(fHz/1e3,abs(C_f)) %载波信号频谱

title('载波信号频谱');

xlabel('\itf\rm(kHz)');

%ylabel('\itF\rm_C(\itf\rm)');

axis([0 22 0 420]);

grid on;

subplot(3,2,3);

plot(fHz/1e3,abs(dsb_f)); %DSB已调信号频谱title('DSB已调信号频谱');

xlabel('\itf\rm(kHz)');

%ylabel('\itF\rm_D_S_B(\itf\rm)');

axis([0 22 0 420]);

grid on;

subplot(3,2,4); %AM已调信号频谱

plot(fHz/1e3,abs(am_f));

title('AM已调信号频谱');

xlabel('\itf\rm(kHz)');

%ylabel('\itM\rm(\itf\rm)');

axis([0 22 0 420]);

grid on;

subplot(3,2,5);

plot(fHz/1e3,abs(ssb_usb_f)) % SSB已调信号,上边带频谱title('SSB已调信号,上边带频谱');

xlabel('\itf\rm(kHz)');

%ylabel('\itF\rm_C(\itf\rm)');

axis([0 22 0 420]);

grid on;

subplot(3,2,6);

plot(fHz/1e3,abs(ssb_lsb_f)); % SSB已调信号,下边带频谱title('SSB已调信号,下边带频谱');

xlabel('\itf\rm(kHz)');

%ylabel('\itF\rm_D_S_B(\itf\rm)');

axis([0 22 0 420]);

grid on;

%DSB解调

wc=1.5*2*pi*fm/fs; %解调器低通滤波器截止频率,1.5fm

% lbf_hn=fir1(8,wc/pi);

lbf_hn16=fir1(16,wc/pi); %低通滤波器系统函数,FIR滤波器dsb_dem_mul=dsb_sig.*c_sig; %解调器乘法器输出dem_out=filter(lbf_hn16,1,dsb_dem_mul); %滤波器输出

dsb_dem_mul_f=fft(dsb_dem_mul,4096); %解调器乘法器输出信号频谱dem_out_f=fft(dem_out,4096); %DSB解调信号频谱

figure(4);

grid on;

hold on;

[h,w]=freqz(lbf_hn16, 1, N); %低通滤波器的频率响应semilogx(w*fs/(2*pi)/1e3,20*log10(abs(h)),'r');

title('Frequence response - LBF');

xlabel('\itf\rm(kHz)');

ylabel('\itH\rm_L_P_F(dB)');

%axis([0.1 40 -90 0]);

figure(5);

subplot(3,1,1);

plot(fHz/1e3,abs(dsb_dem_mul_f)); %DSB解调乘法器输出信号频谱title('解调乘法器输出信号频谱');

xlabel('\itf\rm(kHz)');

%ylabel('\itS\rm_o(\itf\rm)');

axis([0 22 0 210]);

grid on;

subplot(3,1,2);

plot(fHz/1e3,abs(dem_out_f)); %解调器输出信号频谱

title('解调器输出信号频谱');

xlabel('\itf\rm(kHz)');

%ylabel('\itM\rm_o(\it\f\rm)');

axis([0 22 0 210]);

grid on;

subplot(3,1,3);

plot(t,dem_out,'r'); %解调器输出信号波形

title('解调器输出信号');

xlabel('\itt\rm(s)');

%ylabel('\itm\rm_o(\itt\rm)');

% axis([0 0.01 -0.6 0.6]);

grid on;

%SSB解调,上边带

wc=1.5*2*pi*fm/fs; %解调器低通滤波器截止频率,1.5fm

% lbf_hn=fir1(8,wc/pi);

lbf_hn16=fir1(16,wc/pi); %低通滤波器系统函数,FIR滤波器ssb_dem_mul=ssb_sig_usb.*c_sig; %解调器乘法器输出sem_out=filter(lbf_hn16,1,ssb_dem_mul); %滤波器输出

ssb_dem_mul_f=fft(ssb_dem_mul,4096); %解调器乘法器输出信号频谱sem_out_f=fft(sem_out,4096); %SSB解调信号频谱

figure(6);

subplot(3,1,1);

plot(fHz/1e3,abs(ssb_dem_mul_f)); %SSB解调乘法器输出信号频谱

title('解调乘法器输出信号频谱');

xlabel('\itf\rm(kHz)');

%ylabel('\itS\rm_o(\itf\rm)');

axis([0 22 0 210]);

grid on;

subplot(3,1,2);

plot(fHz/1e3,abs(sem_out_f)); %解调器输出信号频谱

title('解调器输出信号频谱');

xlabel('\itf\rm(kHz)');

%ylabel('\itM\rm_o(\it\f\rm)');

axis([0 22 0 210]);

grid on;

subplot(3,1,3);

plot(t,sem_out,'r'); %解调器输出信号波形

title('解调器输出信号');

xlabel('\itt\rm(s)');

%ylabel('\itm\rm_o(\itt\rm)');

% axis([0 0.01 -0.6 0.6]);

grid on;

%SSB解调,下边带

wc=1.5*2*pi*fm/fs; %解调器低通滤波器截止频率,1.5fm

% lbf_hn=fir1(8,wc/pi);

lbf_hn16=fir1(16,wc/pi); %低通滤波器系统函数,FIR滤波器ssb_dem_mul2=ssb_sig_lsb.*c_sig; %解调器乘法器输出sem_out2=filter(lbf_hn16,1,ssb_dem_mul2); %滤波器输出

ssb_dem_mul_f2=fft(ssb_dem_mul2,4096); %解调器乘法器输出信号频谱sem_out_f2=fft(sem_out2,4096); %SSB解调信号频谱

figure(7);

subplot(3,1,1);

plot(fHz/1e3,abs(ssb_dem_mul_f2)); %SSB解调乘法器输出信号频谱title('解调乘法器输出信号频谱');

xlabel('\itf\rm(kHz)');

%ylabel('\itS\rm_o(\itf\rm)');

axis([0 22 0 210]);

grid on;

subplot(3,1,2);

plot(fHz/1e3,abs(sem_out_f2)); %解调器输出信号频谱

title('解调器输出信号频谱');

xlabel('\itf\rm(kHz)');

%ylabel('\itM\rm_o(\it\f\rm)');

axis([0 22 0 210]);

grid on;

subplot(3,1,3);

plot(t,sem_out2,'r'); %解调器输出信号波形

title('解调器输出信号');

xlabel('\itt\rm(s)');

%ylabel('\itm\rm_o(\itt\rm)');

% axis([0 0.01 -0.6 0.6]);

grid on;

%解调载波不同步时的解调情况

lc_sig1 = cos(2*pi*fc*t+pi/8);

lc_sig2 = cos(2*pi*fc*t+pi/4);

lc_sig3 = cos(2*pi*fc*t+pi/3);

lc_sig4 = cos(2*pi*fc*t+pi/2);

dsb_dem_mul1=dsb_sig.*lc_sig1; %解调器乘法器输出dsb_dem_mul2=dsb_sig.*lc_sig2; %解调器乘法器输出dsb_dem_mul3=dsb_sig.*lc_sig3; %解调器乘法器输出dsb_dem_mul4=dsb_sig.*lc_sig4; %解调器乘法器输出dem_out1=filter(lbf_hn16,1,dsb_dem_mul1); %滤波器输出

dem_out2=filter(lbf_hn16,1,dsb_dem_mul2); %滤波器输出

dem_out3=filter(lbf_hn16,1,dsb_dem_mul3); %滤波器输出

dem_out4=filter(lbf_hn16,1,dsb_dem_mul4); %滤波器输出

figure(6);

subplot(2,2,1);

plot(t,dem_out1); %解调器输出信号波形title('解调器输出信号,解调载波相差\pi/8');

xlabel('\itt\rm(s)');

axis([0 0.01 -0.5 0.5]);

subplot(2,2,2);

%grid on;

plot(t,dem_out2); %解调器输出信号波形title('解调器输出信号,解调载波相差\pi/4');

xlabel('\itt\rm(s)');

axis([0 0.01 -0.5 0.5]);

subplot(2,2,3);

%grid on;

plot(t,dem_out3); %解调器输出信号波形title('解调器输出信号,解调载波相差\pi/3');

xlabel('\itt\rm(s)');

axis([0 0.01 -0.5 0.5]);

axis([0 0.01 -0.5 0.5]);

subplot(2,2,4);

%grid on;

plot(t,dem_out4); %解调器输出信号波形title('解调器输出信号,解调载波相差\pi/2');

xlabel('\itt\rm(s)');

axis([0 0.01 -0.5 0.5]);

%grid on;

BPSK调制及解调实验报告

实验五BPSK调制及解调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BPSK调制和解调的基本原理; 2、掌握BPSK数据传输过程,熟悉典型电路; 3、了解数字基带波形时域形成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滚降系数的概念; 4、熟悉BPSK调制载波包络的变化; 5、掌握BPSK载波恢复特点与位定时恢复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器材 1、主控&信号源、9号、13号模块各一块 2、双踪示波器一台 3、连接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 1、BPSK调制解调(9号模块)实验原理框 PSK调制及解调实验原理框图 2、BPSK调制解调(9号模块)实验框图说明 基带信号的1电平和0电平信号分别与256KHz载波及256KHz反相载波相乘,叠加后得到BPSK调制输出;已调信号送入到13模块载波提取单元得到同步载波;已调信号与相干载波相乘后,经过低通滤波和门限判决后,解调输出原始基带信号。 四、实验步骤 实验项目一 BPSK调制信号观测(9号模块) 概述:BPSK调制实验中,信号是用相位相差180°的载波变换来表征被传递的信息。本项目通过对比观测基带信号波形与调制输出波形来验证BPSK调制原理。 1、关电,按表格所示进行连线。

2、开电,设置主控菜单,选择【主菜单】→【通信原理】→【BPSK/DBPSK数字调制解调】。将9号模块的S1拨为0000,调节信号源模块W3使256 KHz载波信号峰峰值为3V。 3、此时系统初始状态为:PN序列输出频率32KHz。 4、实验操作及波形观测。 (1)以9号模块“NRZ-I”为触发,观测“I”; (2)以9号模块“NRZ-Q”为触发,观测“Q”。 (3)以9号模块“基带信号”为触发,观测“调制输出”。 思考:分析以上观测的波形,分析与ASK有何关系? 实验项目二 BPSK解调观测(9号模块) 概述:本项目通过对比观测基带信号波形与解调输出波形,观察是否有延时现象,并且验证BPSK解调原理。观测解调中间观测点TP8,深入理解BPSK解调原理。 1、保持实验项目一中的连线。将9号模块的S1拨为“0000”。 2、以9号模块测13号模块的“SIN”,调节13号模块的W1使“SIN”的波形稳定,即恢复出载波。 3、以9号模块的“基带信号”为触发观测“BPSK解调输出”,多次单击13号模块的“复位”按键。观测“BPSK解调输出”的变化。 4、以信号源的CLK为触发,测9号模块LPF-BPSK,观测眼图。 思考:“BPSK解调输出”是否存在相位模糊的情况?为什么会有相位模糊的情况? 五、实验报告 1、分析实验电路的工作原理,简述其工作过程; 输入的基带信号由转换开关转接后分成两路,一路经过差分编码控制256KHz的载频,另一路经倒相去控制256KHz的载频。???解调采用锁相解调,只要在设计锁相环时,使它锁定在FSK的一个载频上此时对应的环路滤波器输出电压为零,而对另一载频失锁,则对应的环路滤波器输出电压不为零,那末在锁相环路滤波器输出端就可以获得原基带信号的信息。? 2、分析BPSK调制解调原理。 调制原理是:基带信号先经过差分编码得到相对码,再根据相对码进行绝对调相, 即将相对码的1电平和0电平信号分别与256K载波及256K反相载波相乘,叠加后得到DBPSK 调制输出。?

【精编推荐】财务管理模拟实验报告

【精编推荐】财务管理模拟实验报告

财务管理模拟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财务管理综合实验 专业班级:财务管理(4)班 姓名:张永侠 学号:10551165 指导教师:谢老师 实验日期:2013-**-** 目录 第一部分:实验报告 实验一风险与报酬 实验二股票股价 实验三资金需要测量预测 实验四资本成本 实验五筹资决策 实验六投资项目的风险分析 实验七应收账款管理 实验八利润分配的经济效果 实验九财务比率分析 实验十财务报表分析

实验十一因素分析 实验十二财务综合分析文档 第二部分:实习报告 一、资产负债表分析 二、利润表分析 第三部分:小结 一、自我小结 二、指导老师评价 第一部分:实验报告 实验一风险与报酬 一、实验目的 1、理解风险报酬的概念,计算 2、掌握单项资产风险和报酬,投资组合的风险和报酬的计算 3、计算预期报酬率、标准差、标准离差率,并根据计算结果进行风险分析 4、掌握POWER()函数,SQRT()函数等函数 5、综合分析各单项资产和投资组合的风险和报酬,尽量的规避风险和取得报酬 二、实验材料 公司某个投资项目有A、B两个方案,投资额均为10000元,其收益的概率分布如下:

假定价值风险系数为8%,无风险报酬率为6%。 要求:分别计算A、B两个方案的预期报酬率、标准差、标准离差率,并进行风险分析。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在工作表中输入相关公式和函数进行计算 四、实验结果 (一)单项资产的风险和报酬

(二)投资组合的风险和报酬

五、小结 1、通过这次实验我熟悉了投资报酬率、期望报酬率、方差、标准差、离散系数等各种计算的方法和用途,感觉收获良多。风险与报酬的可能性相联系,投资者之所以愿意投资高风险的项目,是因为风险与报酬成正相关,能够带来预期收益。对于衡量公司财务状况,有很多指标,不能片面的从某一个指标就断定公司的经营状况,需要多角度分析及思考得出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而更好地为公司做出财务决策,从而整体提高公司的经营能力,使其具有更高的竞争力。 2、单项资产的风险与报酬是通过计算期望报酬率就可以明了的看到所有可能结果的数目,也能看到各结果的发生概率,更有利于投资者判断选择。 3、投资组合的风险和报酬就是指各项单项的期望报酬的加权平均,权重为整个组合的各个资金占总的比重,通过计算可以让投资者更理智的投资。 4、公司的财务报表是反映公司经营状况的有效证据,提高公司的经济利益,需要尽可能大的提高销售收入,减少销售成本。 5、实验中虽然解决了很多问题,但也遇到了诸多问题,对于操作的不熟练是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一、对实习目的认识 ERP模拟实习(实验)是在学生学习《生产运作管理》等相关课程的基础上,为使学生加深对理论教学的理解,配合教学内容所开设的实验教学环节。通过对与企业主要业务有关的各子系统的认知与操作,使学生了解ERP系统的基本构成与操作方法,能够增强学生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对理论教学内容的消化与吸收,并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本实习是以广州五羊-本田公司某个月份的实际主要业务为基础,通过模拟实习,使学生在参与营销、技术、采购、设备、生产、品质、仓库、财务、人事等各个环节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熟悉各职能部门是怎样独立运作,部门之间是怎样相互协调关系。把企业作为整体系统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条件,应该如何有效地进行现代企业管理的运作。为便于实习,对每一个功能模块操作,提出较为具体的要求: 通过基础数据模块的实习,理解基础数据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通过营销管理模块的实习,掌握销售合同的签定,按客户订单组织生产的一般流程,掌握客户管理的基本内容与要求,了解售后服务的主要业务,明确营销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生产管理模块的实习,掌握生产计划的制定方法,以及按生产计划组织生产过程的一般流程,了解物料清单和物料需求计划的基本内容。 通过采购管理模块的实习,掌握物料采购的一般流程;理解物料供应的基本要求。 通过仓库管理模块的实习,掌握库存管理的一般流程,了解库存控制的方法。 通过品质管理模块的实习,理解品质管理的体系包括品质的控制、品质保证、品质工程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基本要求;掌握物料、产品质检的一般流程;了解质检技术标准。 通过财务管理模块的实习,掌握应收款和应付款业务处理流程;掌握成本核算的内容及要求;掌握财务成果核算的要点,了解资金筹备和运用的价值分析。 学生通过以上模块的实习,能够了解现代企业管理的一般流程,并能整合所学的管理理论知识,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实用工具与方法,成为企业所需要的实用管理人才。 二、对《企业管理教学模拟实习软件》的整体设计思想的认识 现代企业管理教学模拟实习多媒体教学系统分为“实习目的、企业背景简介、企业流程介绍、模拟实习”四个部分;在模拟实习部分中包括十三个功能模块,每个模块都配有详细的操作说明以及相应的理论知识同时提供了完整的在线帮助、数据导入、数据流程图和教学案例等;完全模拟一个大型企业整体运作过程,学生可自行设计数据进行教学与实习,使教学与实习更贴近于实际。 我们通过对企业管理教学系统的操作学习,学生能够充分体验到企业在以销定产经营模式中,销售定单的变动将引起生产计划、物料分解、采购计划、库存管理、质量管理及相应的财务、设备、人事等各个环节的变化,反映出整个系统

抽样定理和PCM调制解调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抽样定理和PAM调制解调实验 系别: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通信工程1003班 学生姓名:陈威 同组学生:杨鑫 成绩: 指导教师:惠龙飞 (实验时间:2012 年 12 月 7 日——2012 年 12 月28日)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1、实验目的 1对电路的组成、波形和所测数据的分析,加深理解这种调制方法的优缺点。 2.通过脉冲幅度调制实验,使学生能加深理解脉冲幅度调制的原理。 2、实验器材 1、信号源模块 一块 2、①号模块 一块 3、60M 双踪示波器 一台 4、连接线 若干 3、实验原理 3.1基本原理 1、抽样定理 图3-1 抽样与恢复 2、脉冲振幅调制(PAM ) 所谓脉冲振幅调制,即是脉冲载波的幅度随输入信号变化的一种调制方式。如果脉冲载波是由冲激脉冲组成的,则前面所说的抽样定理,就是脉冲增幅调制的原理。 自然抽样 平顶抽样 ) (t m ) (t T

图3-3 自然抽样及平顶抽样波形 PAM方式有两种:自然抽样和平顶抽样。自然抽样又称为“曲顶”抽样,(t)的脉冲“顶部”是随m(t)变化的,即在顶部保持了m(t)变已抽样信号m s 化的规律(如图3-3所示)。平顶抽样所得的已抽样信号如图3-3所示,这里每一抽样脉冲的幅度正比于瞬时抽样值,但其形状都相同。在实际中,平顶抽样的PAM信号常常采用保持电路来实现,得到的脉冲为矩形脉冲。 四、实验步骤 1、将信号源模块、模块一固定到主机箱上面。双踪示波器,设置CH1通道为同步源。 2、观测PAM自然抽样波形。 (1)将信号源上S4设为“1010”,使“CLK1”输出32K时钟。 (2)将模块一上K1选到“自然”。 (3)关闭电源,连接 表3-1 抽样实验接线表 (5)用示波器观测信号源“2K同步正弦波”输出,调节W1改变输出信号幅度,使输出信号峰-峰值在1V左右。在PAMCLK处观察被抽样信号。CH1接PAMCLK(同步源),CH2接“自然抽样输出”(自然抽样PAM信号)。

模拟线性调制系统实验1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学院 《通信原理及同步技术系列实验一》模拟线性调制系统实验 班级 学生 学号 教师

模拟线性调制系统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研究模拟连续信号在(AM、DSB、SSB、VSB、QAM)几种线性调制中的信号波形与频谱,了解调制信号是如何搬移到载波附近。 2. 加深对模拟线性调制(AM、DSB、SSB、VSB、QAM)的工作原理的理解。 3. 了解产生调幅波(AM)和抑制载波双边带波(DSB—SC)的调制方式,以及两种波之间的关系。 4. 了解用滤波法产生单边带SSB—SC的信号的方式和上下边带信号的不同。 5. 研究在相干解调中存在同步误差(频率误差、相位误差)对解调信号的影响从而了解使用同频同相的相干载波在相干解调中的重要性。 6. 熟悉正交调幅QAM传输系统的原理及作用。 二、实验原理 模拟带通传输系统,是将基带信号经过线性调制后形成的已调波送入信道传输,在接收端经过反调制,再从已调波中将基带信号恢复出来。常用的线性调制包括调幅(AM),双边带调制(DSB),单边带调制(SSB),残留边带调制(VSB),正交调幅(QAM)等五种方式。这些方式是通过基带信号与单一角频率 的余 c 弦载波相乘后再经过适当滤波实现。在时域上,就是用基带信号m(t)去控制载波f(t)的幅度参数,使其m(t)的规律而变化;它的频域解释是把基带信号的频谱范围搬迁到载波附近的频谱范围上的搬移过程。 在接收端,如果采用相干解调,在本地载波保持同步关系时,都能正确的解调。但是当本地载波存在相位误差或频率误差时,不同的调制方式受到的影响是不同的,当只有相位误差时,SSB制式的输出不受影响,AM和DSB制式的输出幅度有所下降,而QAM制式则产生路间窜扰。在本地载波有频率误差时,SSB 制式的输出使频谱有所偏移,对于话音信号传输而言,频差在20Hz以内时,人耳可以容忍;而对于其他制式,输出会产生严重失真。 本实验利用平衡调制方式进行模拟连续波的调制与解调。可分别组成AM、DSB、SSB、VSB、QAM五种调制方式的产生原理。 1. 调幅(AM)信号 调幅的原理是基带信号() m t去控制高频载波的幅度,使已调信号() Sam t的包络随基本信号成正比例的变化。

财务管理实训报告范文三篇

财务管理实训报告范文三篇 财务管理实训汇报范文格式一 在这个学期里,我们开展了财务管理课,期末学校跟着安排我们进行财务管理实训。以下是这次实训的一些详细情况,以及我的一些感悟领会。 这次实训在期末进行,时间为从xx月xx号至xx月xx号,共10个课时,大概持续一个星期。这次实训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稳固我们按模块教学所掌握的《财务管理》操作技能知识,全面检验我们财务会计核算综合运用技能,加强我们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并为今后从事财务管理打下良好基础,而特开展的。这次实训要求我们能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等核算资料为基础,对企业财务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研究和评价,以分析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财务状况及开展趋势,并能为评价和改良财务财务管理工作及为将来进行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实训内容分为三大块:一初步分析,二财务指标分析,三综合分析。 实训开始的第一步骤是公式计算。根据企业资产负债表以及利润表上的数据信息,再通过特定的公式把各项指标的构造比率、增长额和增长率等项目方案计算出来。这个工作的技术含量相比照较低,最要是考察我们对公式的理解程度以及运用程度,只要你熟悉公式,懂得运用公式,然后对号入座,几乎上就没什么大问习题了,但是要计

算的数据比较多,相对就变得繁琐,毕竟是一环扣一环的公式计算,这要求核算人员工作态度认真严谨。由于实训要求书面书写清洁整齐、标准、严禁挖乱、涂改和使用涂改液,所以我做的时候先在草稿上做一次,确认无误后,再填入实训资料。我平常是属于比较认真学习的那一类,所以这个公式计算没到四个课时,我就完成了,进展得相比照较顺利。可是进行第二步骤运用公式分析就遇到相当大的困难。 第二步骤公式分析、评价,也就是这次实训过程中最为关键、最为重要、最精华的一步,也是这次实训的主要内容以及主要目的。 第一步是对资产负债表以及利润表作初步分析。资产负债表总体分为三大块: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而其中资产又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负债又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每一大块到每一小块,再到每一小块的细分都要进行分析小结,这点对初学者来说要求不低难度不少,或许是教师对我们期望值相当高,希望通过高要求打好我们基础,所以才安排大习题量并细分析。 大致上的资产总额构造分析,流动资产构造分析、非流动资产构造分析等,然后再细分下去的货币资金分析、应收账款分析、应收票据分析、其他应收款分析、存货分析等,通过教师的指导以及与同学们的讨论,我还是可以理解和分析的,可是明细的预付账款、原材料、固定资产和再建工程,就不知道怎么作出总结归纳好了。后来在课本上大量并且细微阅读有关内容,在网上大量疯狂的搜索有关资料,再根据资料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渐渐的领悟很多财务分析的问习题,譬如对预付账款的分析,开始我只明白预付账款的字面意思,就是指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一认识计算机硬件和网络结构 一、实验题目 认识计算机硬件和网络结构。 二、实验课时 2课时。 三、实验目的 认识计算机的主要构成部件、功能、型号、在计算机机箱内的位置、网络结构等。 四、实验内容和要求 1、利用多媒体演示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件:机箱、主板、CPU、内存条、硬盘、软驱、光驱、插槽、BUS总线、串行接口、并行接口、USB接口等; 2、打开机箱,实物展示并讲解个部件的功能及其连接; 3、机箱、主板、CPU、CPU风扇、内存条、显卡、网卡等分别如下所示。 机箱主板

内存条显卡网卡无线网卡 CPU CPU风扇硬盘 机箱背面并行接口串行接口USB接口 4、观察每个部件在机箱的位置,并掌握每个部件的功能和基本知识。 5、观察实验室网络结构图。 6、结合某网吧的例子更好地理解网络结构。 Parallel port Serial port USB port Keyboard and mouse ports

7、独立完成上述内容,并提交书面实验报告。 五、实验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计算机的各种硬件和网络结构。知道了各种硬件的形状、功能、特征等。还知道了网络结构的流程、大体构造。这使我对计算机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以后更进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方便。 1、cpu——中央处理器,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 2、硬盘——是电脑的主要存储媒介之一。 3、主板——又叫主机板、系统板或母板,安装在机箱内,是微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 4、机箱——作为电脑配件的一部分,它起的主要作用是放置和固定各电脑配件,起到一个承托和保护作 用。 5、内存条——是连接CPU和其他设备的通道,起到缓冲和数据交换作用。

通信原理2DPSK调制与解调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一. 2DPSK基本原理 1.2DPSK信号原理 2DPSK方式即是利用前后相邻码元的相对相位值去表示数字信息的一种方式。现假设用Φ表示本码元初相与前一码元初相之差,并规定:Φ=0表示0码,Φ=π表示1码。则数字信息序列与2DPSK信号的码元相位关系可举例表示如2PSK信号是用载波的不同相位直接去表示相应的数字信号而得出的,在接收端只能采用相干解调,它的时域波形图如图2.1所示。 图1.1 2DPSK信号 在这种绝对移相方式中,发送端是采用某一个相位作为基准,所以在系统接收端也必须采用相同的基准相位。如果基准相位发生变化,则在接收端回复的信号将与发送的数字信息完全相反。所以在实际过程中一般不采用绝对移相方式,而采用相对移相方式。 定义?Φ为本码元初相与前一码元初相之差,假设: ?Φ=0→数字信息“0”; ?Φ=π→数字信息“1”。 则数字信息序列与2DPSK信号的码元相位关系可举例表示如下: 数字信息: 1 0 1 1 0 1 1 1 0 1

DPSK信号相位:0 π π 0 π π 0 π 0 0 π 或:π 0 0 π 0 0 π 0 π π 0 2. 2DPSK信号的调制原理 一般来说,2DPSK信号有两种调试方法,即模拟调制法和键控法。2DPSK 信号的的模拟调制法框图如图1.2.1所示,其中码变换的过程为将输入的单极性不归零码转换为双极性不归零码。 图1.2.1 模拟调制法 2DPSK信号的的键控调制法框图如图1.2.2所示,其中码变换的过程为将输入的基带信号差分,即变为它的相对码。选相开关作用为当输入为数字信息“0”时接相位0,当输入数字信息为“1”时接pi。 图1.2.2 键控法调制原理图 码变换相乘 载波 s(t)e o(t)

模拟线性调制系统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名称:通信系统原理 系:三系 学生姓名:刘亮 班级:13通信工程2班 学号:20130306221 成绩: 指导教师:吴琼 开课时间:2015-2016学年一学期

一、设计任务书 (3) 二、课程设计选题 (5) 三、具体要求 (5) 四、进度安排及成绩评定 (6) 五、课程设计内容 (6) 5.1普通调幅(AM) (6) 5.1.1 AM信号调制 (6) 5.1.2 AM信号波形特点 (7) 5.1.3 AM信号解调 (7) 5.2双边带调制(DSB) (8) 5.2.1 DSB信号调制 (8) 5.2.2 DSB信号解调: (8) 5.2.3 DSB信号的特点: (9) 5.3单边带调制(SSB) (9) 5.3.1 SSB信号调制: (9) 5.3.2 SSB信号解调: (10) 5.4普通调频(FM) (11) 5.4.1 FM信号的调制 (11) 5.4.2 FM信号解调: (11) 5.5.MATLAB 仿真及程序调制 (12) 5.5.1 AM波形仿真 (12) 5.5.2 DSB波形仿真 (13) 5.5.3 SSB波形仿真 (14) 5.5.4 FM波形仿真 (15) 六、运行程序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16) 七、总结和展望 (17) 八、参考文献17

一、设计任务书

二、课程设计选题 选题一:模拟调制系统的设计与性能分析 (1)AM信号的调制解调与性能分析; (2)DSB信号的调制解调与性能分析; (3)SSB信号的调制解调与性能分析; (4)FM信号的调制解调与性能分析。 三、具体要求 a.设计具体部分:仿真出AM信号的波形、分析其频谱、带宽、平均功率,计算调制 效率、解调方法,性能评价; b.仿真出DSB信号的波形、分析其频谱、带宽、平均功率,计算调制效率、解调方法, 性能评价; c.仿真出SSB信号的波形、分析其频谱、带宽、平均功率,计算调制效率、解调方法, 性能评价; d.仿真出FM信号的波形、分析其频谱、带宽、平均功率,计算调制效率、解调方法, 性能评价;

财务管理实验报告总结免费范文

财务管理实验报告总结免费范文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成员角色分配 团队中的四个人必须有很强的团队意识和强大的凝聚力,这项工作本身就是一项相互配合与在相互帮助中完成的工作,每个人都负 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任务。如果四个人当中有一个人缺少团队意识, 那只会有一种结果:必输无疑,无论其它人的个人业务水平有多高,因为每个人的工作都是紧密的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 三、实验过程及分析 (一)生产计划与实行 第一年,我们公司主要是生产低端产品,所以安装了三条生产线分别是两条低端L1,一条在建的中端M1,之所以我们在选择生产线 时选择的都是最贵的,是因为我们小组坚信,只要能生产出多的产品,就一定能盈利。但在产房的购买与租赁问题中,我们出现了错误,这个错误是到后面也无法弥补的。我们第一年选择了厂房租赁,规则上是说厂房租赁每年4万,可到实际操作中就不是这样了,厂 房每年的租金都会翻倍,这也使我们接下来几年的预算全部出错, 甚至在最后两年出现了紧急贷款的情况。 (二)财务变化分析 第一年,公司处于初创期,需要购置厂房、购买设备、聘用工人、采购原材料、生产产品,做好生产的准备。由于购买了设备、原材 料等,所以企业资产总计是呈增长的。处于初创期的企业意味着资 金只出无进,而且根据规则,企业第一年只能卖低端产品,导致资 金流出要大于资金流入,所以企业的营业利润、利润总额以及净利 润均呈负增长。 第二年,在扣除一系列费用之后,虽然公司资金有剩余,但还不足以满足公司本年的经营,所以我们选择了借入长期借款来满足公

司经营。在这一年企业继续购进原材料和设备来扩大生产,实现产 品多样化,同时加之上年所剩产成品使得本年资产总额继续上涨。 本年我们在销售低端产品的基础上增加了中端产品的销售,这一举 措让我们尝到了销售收入的甜头,公司营业利润以及净利润相比上 一年有大幅增长,呈正增长趋势,销售利润率也呈现上涨之势。 第三年,我们不甘于平稳的经营模式,决定扩大生产量,增加厂房和设备,并开始进军高端市场。虽然随之而来的是高额的成本费用,但由于我们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比重较高,所以销售收入也是 不菲的,营业利润及净利润几乎高出上一年的50%,销售利润率、 净资产收益率等盈利指标的增长也是可观的。 在第四年到第八年期间,我们企业本着平稳中有突破的精神,继续填置设备,积极扩大生产量,虽然在这期间存在销售状况下降的 情况,但总体销售状况是可观的。由于一些销售收入有回款期限, 所以也导致了企业资金缺乏,只能依靠借入长期贷款来满足企业经 营需求,并且在第七年我们也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来筹集资金。总 体而言,这几年的销售收入总是处于波动之中,第六年和第七年达 到最高,销售成本以及各项费用的支出情况也并不稳定,这使得企 业营业利润和净利润无法呈现出一个平稳的增长态势,造成这一结 果的原因之一可能是财务预算工作做得不够细致准确,对于预计销 售量的考虑过于简单。 (三)成本及财务指标分析 从费用控制来看,财务费用比较稳定,在第七年因为发行股票财务费用激增,在其他年份均低于行业水平,主要是我们每年从银行 借债不多,也没有出现过应收账款贴现的现象,表示我们从一开始 财务预算就是较合理的,没有出现过资金严重短缺的年份,但是由 于对系统了解不够充分,我们企业在后两年出现了紧急借款的现象,而且借款数目比较小,这说明在后两期由于业务大,成本高,主要 是原材料购买多,我们企业现金流出现断裂,应该在前期做多些贷款,避免出现紧急贷款这种失误。其次是管理费用,从管理费用分 年趋势图看,公司第一年管理费用最高,达到350000元,主要原因 是购买生产线,第二年、第三年管理费用分别是142000元、157500

操作系统文件管理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文件管理 专业班级:网络工程1301 学号: 姓名: 2015 年6 月16 日

实验一文件管理 一、实验目的 文件管理是操作系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应独立用高级语言编写和调试一个简单的文件系统,模拟文件管理的工作过程。从而对各种文件操作命令的实质容和执行过程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掌握它们的实施方法,加深理解课堂上讲授过的知识。 二、预备知识 1.VS2010的使用 2.C#的学习 3.文件主目录与子目录的理解 三、实验容与步骤 用高级语言编写和调试一个简单的文件系统,模拟文件管理的工作过程。要求设计一个10 个用户的文件系统,每次用户可保存10 个文件,一次运行用户可以打开5 个文件。系统能够检查打入命令的正确性,出错时能显示出错原因。对文件必须设置保护措施,例如只能执行,允许读等。在每次打开文件时,根据本次打开的要求,在此设置保护级别,即有二级保护。文件的操作至少有Create、delete、open、close、read、write 等命令。 所编写的程序应采用二级文件目录,即设置主文件目录和用户文件目录。前者应包含文件主及它们的目录区指针;后者应给出每个文件占有的文件目录,即文件名,保护码,文件长度以及它们存放的位置等。另外为打开文件设置运行文件目录(AFD),在文件打开时应填入打开文件号,本次打开保护码和读写指针等。 程序流程图:

逻辑设计: 使用线性数组表表示MFD,泛型数组表示UFD,每个元素包括用户ID、保存的文件数、再使用线性表表示文件信息,每个元素包括文件名,文件属性(保护码),文件的状态等信息。 物理设计: //主目录 private FileUser[] mfd; //当前用户 private FileUser currentuser; ///

/// 文件 /// public class FileObject { public string filename; public int size=20; public int read=0; public int write = 0; public string author; } /// /// 文件系统用户 /// public class FileUser { public string username;

财务管理模拟实验报告

财务管理模拟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财务管理综合实验 专业班级:财务管理(4)班 姓名:永侠 学号:10551165 指导教师:老师 实验日期: 2013-**-**

目录 第一部分:实验报告 实验一风险与报酬 实验二股票股价 实验三资金需要测量预测实验四资本成本 实验五筹资决策 实验六投资项目的风险分析实验七应收账款管理 实验八利润分配的经济效果实验九财务比率分析 实验十财务报表分析 实验十一因素分析 实验十二财务综合分析文档第二部分:实习报告 一、资产负债表分析 二、利润表分析 第三部分:小结 一、自我小结 二、指导老师评价

第一部分:实验报告 实验一风险与报酬 一、实验目的 1、理解风险报酬的概念,计算 2、掌握单项资产风险和报酬,投资组合的风险和报酬的计算 3、计算预期报酬率、标准差、标准离差率,并根据计算结果进行风险分析 4、掌握POWER( )函数,SQRT( )函数等函数 5、综合分析各单项资产和投资组合的风险和报酬,尽量的规避风险和取得报酬 二、实验材料 公司某个投资项目有A、B两个方案,投资额均为10000元,其收益的概率分布如下: 要求:分别计算A、B两个方案的预期报酬率、标准差、标准离差率,并进行风险分析。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在工作表中输入相关公式和函数进行计算

(二)投资组合的风险和报酬 1、通过这次实验我熟悉了投资报酬率、期望报酬率、方差、标准差、离散系数等各种计算的方法和用途,感觉收获良多。风险与报酬的可能性相联系,投资者之所以愿意投资高风险的项目,是因为风险与报酬成正相关,能够带来预期收益。对于衡量公司财务状况,有很多指标,不能片面的从某一个指标就断定公司的经营状况,需要多角度分析及思考得出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而更好地为公司做出财务决策,从而整体提高公司的经营能力,使其具有更高的竞争力。 2、单项资产的风险与报酬是通过计算期望报酬率就可以明了的看到所有可能结果的数目,也能看到各结果的发生概率,更有利于投资者判断选择。 3、投资组合的风险和报酬就是指各项单项的期望报酬的加权平均,权重为整个组合的各个资金占总的比重,通过计算可以让投资者更理智的投资。 4、公司的财务报表是反映公司经营状况的有效证据,提高公司的经济利益,需要尽可能大的提高销售收入,减少销售成本。 5、实验中虽然解决了很多问题,但也遇到了诸多问题,对于操作的不熟练是一个较严重的问题,将操作熟练起来对实验结果的得出是有很大帮助的。

模拟调制系统的设计

X x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姓名:学号 班级: 实验项目名称:模拟调制系统的设计 实验项目性质:设计性实验 实验所属课程:通信原理 实验室(中心):现代电子实验中心 指导教师: 实验完成时间: 2013 年 1 月 1 日

一、实验目的 1. 综合应用《Matlab编程与系统仿真》、《信号与系统》、《现代通信原理》等多门课程知识,使学生 建立通信系统的整体概念; 2. 培养学生系统设计与系统开发的思想; 3. 培养学生利用软件进行通信仿真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内容: 模拟调制系统:主要分为线性调制系统和非线性调制系统,其中线性调制分为AM、DSB、SSB、VSB,非线性调制主要为FM,主要完成FM调制。(至少选择2种方法)。调制在通信系统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调制,不仅可以进行频谱搬移,把调制信号的频谱搬移到所希望的位置上,从而将信号转换成合适于传播的已调信号,而且它对系统的传输有效性和传输的可靠性有着很大的影响,调制方式往往决定了一个通信系统的性能。AM信号的调制属于频谱的线性搬移,它的解调往往采用非相干解调即包络解调方式;而FM信号的调制属于频谱的非线性搬移,它的解调有相干和非相干解调两种方式。 要求: 1.最多2人一组(2人一组必须连成系统) 2.对通信系统有整体的较深入的理解,深入理解自己仿真部分的原理的基础,画出对应的通信子系 统的原理框图 3.提出仿真方案; 4.完成仿真软件的编制 5.仿真软件的演示 6.提交详细的设计报告 三、实验原理 1.模拟通信系统设计原理 模拟通信系统的主要内容是研究不同信道条件下不同的调制解调方法。调制可以分为三类,即调幅(AM)、调频(FM)、调相(PM)。

财务管理模拟实习报告doc

财务管理模拟实习报告 篇一:财务管理模拟实验报告 财务管理模拟实验报告 一、实验过程 1、组建模拟公司,建立管理团队 以小组为单位组建模拟公司,注册公司名称,建立管理团队(每组6人),准备参与模拟竞争。首先,推选公司总裁,然后,由总裁根据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进行职能分工,确定财务总监、市场总监、销售总监、供应总监、信息总监等岗位人选,并明确各自具体职责。 2、规划公司经营,编制财务预算 在熟悉模拟公司市场竞争规则的前提下,各公司召开年度财务计划工作会议,对公司目前所处的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运营条件进行分析,研究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蕴藏着的有利机会和主要威胁,确立公司经营战略和财务管理目标,编制年度财务预算。 公司经营管理战略包括新产品开发战略、新市场进入战略、投资战略、竞争战略等。 财务管理目标可选择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目标。 年度财务预算包括现金预算、生产预算、综合费用预算、销售预算、广告费预算、经营预算、投资预算、管理费用预

算、财务费用预算等。 3、经营模拟公司,开展财务活动 每年年初,根据公司对市场的分析,依据广告费预算,参加产品订货会,支付广告费,登记销售订单;根据上年度财务成果,支付应交税费、应付股利。由于我公司前两年亏损高达38百万,所以在以后年度需将亏损补足才能计提所得税,股利分配也是到第五年盈利较多才开始分配,第六年也采用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进行了股利分配。 每年度,根据公司短期融资需要,申请或偿还短期借款,投资(变卖或转产)生产线,订购原材料,支付应付账款,原材料入库,产品生产,按订单交货,收回应收账款,新产品研发投资,支付公司行政管理费。为了赢利,于第一年一季度开始研发乙产品,同时开始安装半自动生产线一条来生产乙产品,为了扩大生产,到第二年一季度租入Y厂房来安装生产线,另外又安装一条半自动生产线生产乙产品,应市场需求,第三年一季度,又为了合理生产乙产品,又开始安装办自动生产线。每年年末,根据公司长期资金需求,确定具体筹资方式,包括申请或归还长期贷款、发行股票等,新市场开拓投资,ISO资格认证投资,支付设备维修费,构建或融资租入厂房,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进行股利分配。我公司于第一年年末申请了四年期长期贷款83百万,后来又借了7百万,总计90百万,第三年年末发行了四年期债券24

停车场管理系统实验报告汇总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2011级计算机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 实验二栈和队列及其应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栈的特点(先进后出FILO)及基本操作,如入栈、出栈等,栈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以便在实际问题背景下灵活应用。 2.掌握队列的特点(先进先出FIFO)及基本操作,如入队、出队等,队列顺序存储结构、链式存储结构和循环队列的实现,以便在实际问题背景下灵活运用。 二、实验内容: 1.链栈的建立、入栈、出栈操作。 2.环形队列的建立、入队、出队操作。 3.停车场管理。设停车场内只有一个可停放n辆汽车的狭长通道,且只有一个大门可供汽车进出。汽车在停车场内按车辆到达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由北向南排列(大门在最南端,最先到达的第一辆车停放在车场的最北端),若车场内已停满n辆汽车,则后来的汽车只能在门外的便道上等候,一旦有车开走,则排在便道上的第一辆车即可开入;当停车场内某辆车要离开时,在它之后开入的车辆必须先退出车场为它让路,待该辆车开出大门外,其它车辆再按原次序进入车场,每辆停放在车场的车在它离开停车场时必须按它停留的时间长短交纳费用。试为停车场编制按上述要求进行管理的模拟程序。 实现提示:以栈模拟停车场,以队列模拟车场外的便道,按照从终端读入的输入数据序列进行模拟管理。每一组输入数据包括三个数据项:汽车“到达”或“离去”信息、汽车牌照号码及到达或离去的时刻,对每一组输入数据进行操作后的输出数据为:若是车辆到达,则输出汽车在停车场内或便道上的停车位置;若是车离去;则输出汽车在停车场内停留的时间和应交纳的费用(在便道上停留的时间不收费)。栈以顺序结构实现,队列以链表(带头结点)实现。 需另设一个栈,临时停放为给要离去的汽车让路而从停车场退出来的汽车,也用顺序存储结构实现。输入数据按到达或离去的时刻有序。栈中每个元素表示一辆汽车,包含两个数据项:汽车的牌照号码和进入停车场的时刻。 设n=2,输入数据为:(‘A’,1,5),(‘A’,2,10),(‘D’,1,15),(‘A’,3,20),(‘A’,4,25),(‘A’,5,30),(‘D’,2,35),(‘D’,4,40),(‘E’,0,0)。每一组输入数据包括三个数据项:汽车“到达”或“离去”信息、汽车牌照号码及到达或离去的时刻,其中,‘A’表示到达;‘D’表示离去,‘E’表示输入结束。 三、实验要求: 1.C/ C++完成算法设计和程序设计并上机调试通过。 2.撰写实验报告,提供实验结果和数据。 3.写出算法设计小结和心得。 四、程序源代码: 1.#include #include typedef struct stnode { int data; stnode *next;

通信原理2DPSK调制与解调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一. 2DPSK基本原理 1.2DPSK信号原理 2DPSK方式即是利用前后相邻码元的相对相位值去表示数字信息的一种方式。现假设用Φ表示本码元初相与前一码元初相之差,并规定:Φ=0表示0码,

Φ=π表示1码。则数字信息序列与2DPSK信号的码元相位关系可举例表示如2PSK信号是用载波的不同相位直接去表示相应的数字信号而得出的,在接收端只能采用相干解调,它的时域波形图如图2.1所示。 图1.1 2DPSK信号 在这种绝对移相方式中,发送端是采用某一个相位作为基准,所以在系统接收端也必须采用相同的基准相位。如果基准相位发生变化,则在接收端回复的信号将与发送的数字信息完全相反。所以在实际过程中一般不采用绝对移相方式,而采用相对移相方式。 定义?Φ为本码元初相与前一码元初相之差,假设: ?Φ=0→数字信息“0”; ?Φ=π→数字信息“1”。 则数字信息序列与2DPSK信号的码元相位关系可举例表示如下: 数字信息: 1 0 1 1 0 1 1 1 0 1 DPSK信号相位:0 π π 0 π π 0 π 0 0 π 或:π 0 0 π 0 0 π 0 π π 0 2. 2DPSK信号的调制原理 一般来说,2DPSK信号有两种调试方法,即模拟调制法和键控法。2DPSK 信号的的模拟调制法框图如图1.2.1所示,其中码变换的过程为将输入的单极性不归零码转换为双极性不归零码。

图1.2.1 模拟调制法 2DPSK信号的的键控调制法框图如图1.2.2所示,其中码变换的过程为将输入的基带信号差分,即变为它的相对码。选相开关作用为当输入为数字信息“0”时接相位0,当输入数字信息为“1”时接pi。 图1.2.2 键控法调制原理图 3. 2DPSK信号的解调原理 2DPSK信号最常用的解调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极性比较和码变换法,另一种是差分相干解调法。 (1) 2DPSK信号解调的极性比较法 它的原理是2DPSK信号先经过带通滤波器,去除调制信号频带以外的在信道中混入的噪声,再与本地载波相乘,去掉调制信号中的载波成分,再经过低通滤波器去除高频成分,得到包含基带信号的低频信号,将其送入抽样判决器中进行抽样判决的到基带信号的差分码,再经过逆差分器,就得到了基带信号。它的原理框图如图1.3.1所示。 码变换相乘 载波 s(t)e o(t) 相乘器低通滤波器抽样判决器2DPSK 带通滤波器 延迟T

线性调制

第3章 模拟线性调制系统 3.1 概述 3.1.1 调制的目的 .频谱搬移 - 适应信道传输、合并多路信号; 提高抗干扰性。 3.1.2 基本概念 基带信号:由消息直接变换成的电信号。 频带从零频开始,低频端谱能量大,不宜在信道中远距离传输。 调 制:按调制信号(基带信号)的变化规律去改变载波某些参数的过程叫调制。(频谱 搬迁) 调制信号:f(t) 载 波:c(t)=Acos[ωc t+θ0] 已调信号:s(t)=m (t)·c(t) =A(t)cos[ωc t+φ(t)+θ0] 模拟调制:当调制信号为模拟基带信号m(t),载波为 连续的正弦或余弦高频信号c(t)=Acos[ω c t+θ0]时,称模拟调制。 3.1.3 调制的分类 数字调制 3.2 双边带调幅 一. 常规调幅 1. 时域表达式:调制信号f(t)(平均值)(t f =0)加直流后对载波幅度调制(称标准 或完全调幅) s AM (t)= [A 0+f(t)]·cos[ωc t+θc ] ωc 载波角频率, θc 载波初相位 ()()()()()()()()()()????? ??????????????????成比例变化随常数,调相:成比例变化随常数,调频:非线性调制角度调制为常数成比例变化随线性调制幅度调制模拟调制t f t t A t f dt t d t A VSB SSB DSB AM t t f t A φφφ)(,

波形图3-1 当调制信号f(t)为单频信号时:f(t)= A m cos(ωm t+θm ) 则: s AM (t)= [A 0+ A m cos(ωm t+θm)]cos[ωc t+θc ] = A 0 [1+βAM cos(ωm t+θm)]cos[ωc t+θc ] 0A A m AM =β称调幅指数,х100% 叫调制度 ?? ???><=过调幅通常取正常调幅满调幅...1-60%)-30%(...1......1AM β 2.频域表达式 θc =0的时域表达式:s AM (t)= [A 0+ f (t)]cosωc t = A 0 cosωc t+ m (t) cosωc t 因m(t) F (ω) A 0 cosωc t [])()(000ωωδωωδπ++-?A 注: ))((21cos )(t j t j c c c e e t f t t f ωωω-+= t j t j c c e t f e t f ωω-+=)(21)(21 其付氏变换为 因为根据平移 故S AM (ω) 的频域表达式为: [])]()([2 1)()()(00000ωωωωωωδωωδπω++-+ ++-=F F A S AM 频谱图: ()() 00ωωω-?F e t f t j ()()0021ωωωω++-F F [])()(2 1cos )(00ωωωωω++-? F F t t f c

财务管理模拟实验报告【精编版】

财务管理模拟实验报告【精编版】

财务管理模拟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财务管理综合实验 专业班级:财务管理(4)班 目录 第一部分:实验报告 实验一风险与报酬 实验二股票股价

实验三资金需要测量预测

实验四资本成本 实验五筹资决策 实验六投资项目的风险分析 实验七应收账款管理 实验八利润分配的经济效果 实验九财务比率分析 实验十财务报表分析 实验十一因素分析 实验十二财务综合分析文档 第二部分:实习报告 一、资产负债表分析 二、利润表分析 第三部分:小结 一、自我小结 二、指导老师评价 第一部分:实验报告 实验一风险与报酬 一、实验目的 1、理解风险报酬的概念,计算 2、掌握单项资产风险和报酬,投资组合的风险和报酬的计算

3、计算预期报酬率、标准差、标准离差率,并根据计算结果进行风险分析 4、掌握POWER( )函数,SQRT( )函数等函数 5、综合分析各单项资产和投资组合的风险和报酬,尽量的规避风险和取得报酬 二、实验材料 假定价值风险系数为8%,无风险报酬率为6%。 要求:分别计算A、B两个方案的预期报酬率、标准差、标准离差率,并进行风险分析。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在工作表中输入相关公式和函数进行计算 (一)单项资产的风险和报酬

1、通过这次实验我熟悉了投资报酬率、期望报酬率、方差、标准差、离散系数等各种计算的方法和用途,感觉收获良多。风险与报酬的可能性相联系,投资者之所以愿意投资高风险的项目,是因为风险与报酬成正相关,能够带来预期收益。对于衡量公司财务状况,有很多指标,不能片面的从某一个指标就断定公司的经营状况,需要多角度分析及思考得出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而更好地为公司做出财务决策,从而整体提高公司的经营能力,使其具有更高的竞争力。 2、单项资产的风险与报酬是通过计算期望报酬率就可以明了的看到所有可能结果的数目,也能看到各结果的发生概率,更有利于投资者判断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