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客家土楼的文化地理内涵

福建客家土楼的文化地理内涵
福建客家土楼的文化地理内涵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之福建土楼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之福建土楼 摘要:福建土楼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用夹墙板夯筑而成的两层以上的房屋,是中原汉民即客家先民沿黄河、长江、汀江等流域历经多次辗转迁徙后,将远古的生土建筑艺术发扬光大并推向极致的特殊产物。福建土楼以历史悠久、造型独特、规模宏大、文化底蕴丰富而闻名于世,已成为客家文化亦即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浓缩、抽象符号。客家土楼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民间夯土版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成就,更是集中国民居建筑艺术精华之大成的宝贵实物。本文主要介绍了土楼的建筑功能、造型特点及其旅游价值。 关键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土楼、建筑功能、布局、装饰工艺、旅游价值 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主体的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福建土楼是一种集体聚居的生土夯筑的大型建筑,形式多样,且因地制宜,与周围山水和谐相处。土楼成为世界遗产之一员,说明这一承载着灿烂历史的建筑形式进一步得到了世界的承认。 “从福建省南部的中等城市漳州往北朝龙岩出发,从闽南跨越到闽西的狭窄山道……在有水田的山谷中蜿蜒而流的河岸膨出的地方,恰似大地盛长的巨大的茸草一样,圆圆的土墙建筑物点点相连。或似黑色的UFO自天而降一样,飘荡着好几个环形的瓦屋顶。那真是好像拔地飞腾而上,又似从天空舞降而下来的不可思议的光景……”这是日本建筑学家茂木计一郎首次看到圆形土楼时的强烈感受。这就是福建土楼,它有宫殿建筑的宏伟壮大,有封建府邸的雕梁画栋,有城堡的精密防卫,有久经历史的文化韵味。但它又不是被贴上某个时代标签的帝王产物,不是现在只能被世人崇拜回味的历史,它只是生长在山间野里的民间住宅,至今还活灵活现的分布在大片的疆土上,被普通人使用。 一、土楼的建筑功能 那数以万计用生土夯筑而成的永定客家土楼,错落有致、蔚为壮观,与大自然融为了一体,令人惊叹、令人陶醉,它具有着如下功能: (一)居住功能 土楼是对外相对封闭的内向型建筑,在建造之初加以考虑,经过勘察地貌,相土尝水,人们选择合适的地点作为建筑的基址,并开凿打井以解决内部用水问题。在一些土楼的内部,布置有良好的排水系统,疏导生活用水和雨水排出,使建筑保持卫生的环境。由于只在三、四层开窗,窗户不能成为光线的来源,而巨大的天井提供了采光,同时也保证了每户的通风需求。另外土楼的墙可达1~2米,夏天室内凉爽,冬天阻挡寒风,内部环境较为温暖。 (二)防御功能 福建土楼多具完善的防御功能。其外墙厚一至二米,一二层不开窗,阻止了敌人从外入侵,窗口外小内大便于了里面的人向外观察,也称为箭窗。仅有的坚固大门一关,土楼便成坚不可摧的堡垒。为防火攻,门上设有漏水漏沙装置,紧急时楼内居民还可从地下暗道逃出。 另外楼内具有固定的谷仓,可储存战时所需粮食,并在楼内饲养家畜,起到了一定的补给作用。如今,土楼早已不再是堡垒,但那些完备而精致的防御设施,仍让人们拍案惊奇。

2013福建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高清word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地理试卷及答案 第 I 卷(选择题共 48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图1示意采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1~2题。 图1 1.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A. 河套平原 B. 黄淮平原 C. 辽东丘陵 D. 闽浙丘陵 2. 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①提高经济效益②加快城镇发展③提供清洁能源④促进民居集中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图2示意我国某家电企业组织的空间分布,读图回答3~5题。

图2 3.影响该企业研发中心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 科技与市场 B. 市场与交通 C. 交通与资金 D. 科技与劳动力 4. 该跨国企业的空间布局特点是() A. 组织空间分布具有集聚性 B. 信息中心分布具有分散性 C. 研发中心分布在发达国家 D. 生产基地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5. 地理信息系统能够辅助() A. 企业空间布局决策 B. 总部调控生产 C. 总部监控产品质量 D. 研发中心创意 图3示意某省气候舒适度分布。以平均气温 24℃、相对湿度70 %、平均风速2m/s作为人体最舒适气候条件,据此划分出最舒适区、舒适区、一般区、不舒适区与最不舒适区。读图回答6~8题。

图3 6. 图中 d 为一般区,则最t适区是() A. a B. b C. c D. e 7. 影响甲地气候舒适度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 B. 风带 C. 地形 D. 河流 8. 仅考虑气候舒适度状况,游客前往该省休闲旅游最佳的月份是() A. 3、4 B. 5、6 C. 7、8 D. 9、10 图4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9~10题。 图4 9.该沙丘位于() A. 冲积扇 B. 洪积平原 C. 三角洲 D. 河漫滩

福建漳州南靖土楼导游词

福建漳州南靖土楼导游词 尊敬的各位考官!您好!我是考生 XXX,我已经准备好了,可以开始了么!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漳州南靖土楼参观游览。我是此次南靖土楼的导游员小赵,我很荣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游览,下面将由我来为大家讲解漳州南靖土楼。 南靖的土楼具有古老,神秘,悠远,深邃等的特点。唐代以前,南靖是古百越族的一个支系的主要居住地。从唐王朝派开漳圣王陈元光率中原府兵抵达漳州,部分军队驻扎在南靖境内开始,各个朝代的动乱期间,大批中原汉民南迁到福建西部地区。南迁的汉民来到南靖这个重峦叠嶂、交通闭塞的山区地带安营扎寨。但这里也有不少山匪贼寇流窜,长期忍受颠沛流离之苦的人们,常有“恨藏之不深,恨避之不远”之感。为了获得稳固的居所,躲避战乱,免受山匪野兽的袭击,以便长期生存下去,他们沿袭中原的夯土建筑形式,结合当地的特殊地理环境,建造了一座座集居住,防御功能为一体的土楼。南靖的土楼源远流长,是中国远古时期夯土技术的继承与发展。南靖土楼产生于 11-13 世纪的宋元时期,在明末清初到中华民国时期达到鼎盛,并一直延续至今。可以说,福建土楼是当地先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社会历史变迁的实物例证。 我们现在来到的裕昌楼被誉为福建土楼之母,位于漳州市南靖县下板村,是目前已知最古老又最大的圆楼,始建于元朝中期——1308 年,至今已有 700 年的历史了。别看她的外墙表面斑斑驳驳,其实她的墙体依然坚固。它的墙原料是以当地的粘质红土为主,掺入适量小石子和石灰以及加入一些糯米饭、红糖等以加强其粘性,所以即使干了依旧坚固。 不知道大家对建于 1350 年的意大利比萨斜塔是否有所听闻,它的出名在于斜而不倒。比萨斜塔是塔身整体的斜,单从塔体来看每一处结构都是横平竖直、中规中矩的。今天我们参观的裕昌楼就是能与比萨斜塔叫板的古建筑,它的建造只比比萨斜塔晚十几年,裕昌楼因楼内三楼四楼回廊支柱朝一个方向(顺时针)倾斜,五楼回廊支柱又朝另一个方向(逆时针)倾斜,且最大的倾角达到 15 度,似乎只要一阵风吹过来,它们就会轰隆一声倒下。但是裕昌楼建成 600 多年来,经历多次地震,经历无数风雨,有惊无险安如山。因此,被称作“东倒西歪楼”。 一般来说,中国的古建筑在选址时注重风水,位置上讲究坐北朝南,大家有没有发现裕昌楼的位置有些不同。他是坐西朝东。土楼的布局,从外部环境来看,注重选择向阳避风、临水近路的地方作为楼址,以利于生活、生产。楼址大多坐北朝南,但是裕昌楼则因为采光的需要而坐西朝东。此外,土楼还讲究左有流水,右有道路,前有池塘,后有丘陵;忌坐南朝北、前高后低;楼址后山较高,则楼建得高一些或离山稍远一些,既可避风防潮,又能使楼、山配置和谐等。裕昌楼就基本符合这些要求。这些讲究,无疑与地质地理学、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伦理学、美学都有密切关系,换言之,与中原传统文化有密切关系。人们常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样建一座土楼也需至少 3—4 年的时间;裕昌楼在建时要经过“选址定位、开挖地基、打石脚、行墙、献架、出水、内外装修等”七道工序!他高 5 层 18.2 米,共有房 269 间,占地 2289 平方米,建筑面积 6358.2 平方米,土木结构, 7 通廊式圆楼;第一层墙厚 1.8 米,往上逐层减缩 10 厘米,最顶层也不会少于 90 厘米。虽然不是钢筋水泥铸造,但一样坚固无比,也拿他没办法!墙顶还有瞭望台、射击孔;三层以上才开窗,有利掩蔽和射击防御,而且以前的窗很小,现在的是后期和平年代凿开加

初中地理《福建省》教案

初中地理《福建省》教案 福建省 教学目标: (一)运用地图,了解福建省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二)了解其丰富的森林资源、水产资源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三)了解福建省作为侨乡的优势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四)了解福建省各主要沿海城市的分布,并总结出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的能力。(五)培养学生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或成果,并与别人进行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建议 新课导人: 方案①:同学们,你们喝过铁观音茶吗?去过举世闻名的风景区武夷山吗?看过泉漳木偶戏吗?它们与哪个省区有关? 方案②: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浙江,继续沿海岸线南行,就进人了福建省。让我们一同走进福建,了解福建。 对福建省自然环境进行讲述时,可运用中国政区图和福建省地形图,提出下列问题: 1.福建省位于我国大陆的什么方向? 2.与福建省相邻的省有哪些?福建省与我国哪个省隔海相望?

3.福建省的地形特征是什么? 4.福建省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 由于学生前面已学了多个省级行政区划的自然环境,对读图、析图有一定的基本知识,因此教师可以以提问的形式展开教学,通过问答让学生了解福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与台湾省隔海相望,陆地上分别与我国的浙江、江西、广东为邻。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讲述福建的森林资源时,指出福建省是我国第四大林区,森林覆盖率高,竹林面积广。其次,结合学生所熟悉的瓜果、茶叶、名贵药材来展开教学,进一步强调其丰富的物产资源。 讲述福建的海洋资源时,教师可略讲,因为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其地理位置,知道福建是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个省份,因而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在讲述福建省作为我国著名侨乡的省区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请学生朗读教材P.48正文第二段。 2.提问:福建省的旅外侨胞和华裔大约有多少?(1000多万。)3.讨论:广大侨胞和华裔是如何促进本省社会经济发展的? 4.教师用多媒体保件展示出以下提纲,然后逐条小结: (1)直接投资,缓解福建发展的资金矛盾;(2)智力支持,加快福建科技兴省进程;(3)贸易合作,扩大福建产品的贸易市场;(4)牵

福建土楼文化

福建土楼文化 福建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它以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著称,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被誉为“东方古城堡”、“世界建筑奇葩”,“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世遗土楼中最古老和最年轻的圆楼均在永定初溪土楼群,直径66米的集庆楼已届600“高龄”,直径31米的善庆楼则仅有30年历史。福建土楼的形成与历史上中原汉人几次著名大迁徙相关。西晋永嘉年间即公元4世纪,北方战祸频频,天灾肆虐,当地民众大举南迁,拉开了千百年来中原汉人不断举族迁徙入闽的序 福建土楼夜景(20张) 幕。进入闽南的中原移民与当地居民相互融合,形成了以闽南话为特征的福佬民系;辗转迁徙后经江西赣州进入闽西山区的中原汉人则构成福建另一支重要民系——以客家话为特征的客家民系。 福建土楼所在的闽西南山区,正是福佬与客家民系的交汇处,地势险峻,人烟稀少,一度野兽出没,盗匪四起。聚族而居既是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传统观念要求,更是聚集力量、共御外敌的现实需要。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等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这些独一无二的山区民居建筑,将源远流长的生土 永定岩太土楼群 夯筑技术推向极致。 史料记载,一次震级测定为七级的地震使永定环极楼墙体震裂20厘米,然而它却能自行复合。这足见土楼的坚韧。 福建土楼大多具备完善的防御功能。其外墙厚一至二米,一二层不开窗,仅有的坚固大门一关,土楼便成坚不可摧的堡垒。为防火攻,门上设有漏水漏沙装置,紧急时楼内居民还可从地下暗道逃出。如今,土楼早已不再是堡垒,但那些完备而精致的防御设施,仍让人们拍案惊奇。

2018年福建省中考地理试卷

2018年福建省中考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题2分,满分50分) 1.珠江口及其两翼区域是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科技创新是该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动力。图1示意广东省珠江口地区及深圳改革开放初期主要工业构成,据此完成1﹣3题。 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毗邻的城市是() A.珠海B.深圳C.东莞D.中山 2.珠江口及其两翼区域是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科技创新是该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动力。图1示意广东省珠江口地区及深圳改革开放初期主要工业构成,据此完成1﹣3题。 改革开放初期,深圳比重最大的工业部门是()

A.农产品加工业B.纺织工业 C.电子电器工业D.机械制造工业 3.珠江口及其两翼区域是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科技创新是该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动力。图1示意广东省珠江口地区及深圳改革开放初期主要工业构成,据此完成1﹣3题。 面对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促进本区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是()A.能源B.交通C.人才D.市场 4.福建木偶艺术历史悠久,精彩纷呈,在闽台两地传承和发展。如图示意福建木偶艺术形式分布,读图完成4﹣6题 下列地区中拥有福建木偶形式较多的是() A.宁德、泉州B.福州、莆田C.漳州、龙岩D.南平、三明

5.福建木偶艺术历史悠久,精彩纷呈,在闽台两地传承和发展。如图示意福建木偶艺术形式分布,读图完成4﹣6题 古时木偶表演艺人从南平乘船到福州演出,途经的河流是() A.汀江B.晋江C.闽江D.九龙江 6.福建木偶艺术历史悠久,精彩纷呈,在闽台两地传承和发展。如图示意福建木偶艺术形式分布,读图完成4﹣6题 台湾省的行政中心是() A.台北B.高雄C.台中D.台南 7.如图示意世界六大板块分布,读图完成7﹣10题。

土楼是客家文化的象征

土楼是客家文化的象征 2010年05月05日 21:14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福建土楼王”承启楼内景 振成楼外景 土楼公主永定振福楼

永定岩太土楼群 碧波荡漾的龙湖 被中外专家称为最集中、最美丽、最完整的土楼群——初溪土楼群。

老外游土楼赖初源摄 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永定客家土楼,是客家先民在漫长的迁徙、艰辛的创业、流动的生活过程中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产物,是世世代代客家先民智慧的结晶。她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民居建筑奇葩”,不仅给中国乃至世界民居建筑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也对世界建筑和人类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今年春节,胡锦涛总书记亲临永定考察客家土楼,赞誉“客家土楼是中华文化瑰宝,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并叮嘱土楼人家“一定要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遗产守护好、传承好、运用好”。 福建土楼源于客家,根在永定 追溯土楼之渊源,首先得了解客家之渊源。 学术界普遍认为,客家是从中原南迁的汉人,这些汉人祖居于黄河流域,至少经历了五次大规模的迁徙。“五胡之乱”,引发了客家先民的第一次大迁徙;唐末黄巢起义,又引发了客家先民的第二次大迁徙;宋末元初金人的入侵引发了客家先民第三次大迁徙;第四次大迁徙即在明末清初满族人入主中原时期,史称“移湖广、填四川”;第五次大迁徙在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客家人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失败后,客家人开始了又一次的大迁徙,分别迁往海南、广西等地,甚至飘洋过海到海外谋生。据估计,现在全球客家人有一亿两千多万,客家人遍及世界各地。故而有人说,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福建土楼是客家人聚族而居,并用夯土墙承重的大型群体楼房住宅。据考证,我国殷商时代就有夯土建屋。唐长安的皇城、宫墙均为夯土墙,城内的里枋也是用土墙分隔。福建土楼是客家人从黄河流域辗转迁移到永定之后,历尽沧桑,将远古的生土建筑艺术发扬光大并推向极致的特殊产物。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纪六七十年代(唐末宋初)客家民系在闽粤赣边区形成的时候。

福建地理概况

福建地理概况 一、地理位置 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位于北纬23°33′至28°20′、东经115°50′至120°40′之间。平面形状似一斜长方形,东西最大间距约480千米,南北最大间距约530千米。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岛相望。是东南沿海承“长”(长三角)接“珠”(珠三角),贯西通海的“十字路口”。 二、福建的政区 全省总面积12.14万平方千米,共有9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9个地级市),85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26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45个县)。省会福州市。 福建省现辖9个地级市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龙岩、三明、南平、宁德,和1个平潭综合实验区。 平潭综合实验区

福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八山一水一分田”),平原主要在沿海地区(四大平原:漳州平原、福州平原、兴化平原、泉州平原),海岸曲折,多优良港湾。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横剖面呈马鞍状分布。 两列大山带(西部:武夷山脉,中部:戴云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与海岸平行。扩展:福建地形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①人多地少,耕地不足 ②滨海平原有利发展高效优质种植业; ③山地宜开展综合利用,发展立体农业 ④山区开发水能资源

福建水系密布,河流众多,多源于武夷山脉或戴云山脉,其中闽江、九龙江、汀江、晋江四大水系最主要,水量丰沛,水力资源丰富,水力资源蕴藏量居华东地区首位。 河流流向大多都是自西北流向东南,最终流入台湾海峡。 闽江:福建最大的河流,发源于武夷山脉,整个流域成一扇形,干支流垂直相交。 扩展:福建地形、河流与城镇的关系 分布①沿河流沿岸②沿海 原因①水陆交通便利 ②生活、生产水源充足 ③河谷盆地,农业发达、交通便利、 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的 地区。 ①多处河流的下游,河流、海洋交 通便利 ②滨海平原,农业发达、交通便利、 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的 地区。

南靖土楼生态萤火虫文化节活动方案1.

南靖土楼生态萤火虫文化节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和意义 (一)近期目的及意义 福建土楼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竞争问题,而南靖土楼景区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适宜度假的乡村民宿,正是突破福建土楼同质化竞争的关键。2013年的《南靖土楼生态萤火虫文化节》将是南靖土楼由观光游览型景区向生态度假型景区过渡的开始。 2013年《南靖土楼生态萤火虫文化节》活动目标市场以本省为主,福州、厦门、漳州、泉州为重点目标城市。因景区距离四市较近,适宜作为周末休闲度假的目的地。 主要目标人群以家庭亲子游为主,主要针对的年龄段为3—14岁儿童,此部分人群相较于初高中生,学业压力没有那么繁重,周末家长可以带孩子外出旅游。并且此年龄段儿童的家长年龄基本在30-45岁之间,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具有较强消费能力,可增加景区收益。而赏萤都在夜间,必须要入住景区民宿,在景区用餐,购物,又带动了景区百姓的收益。因此2013年《南靖土楼生态萤火虫文化节》将拉动景区整体消费水平,打造景区又一优势品牌。 (二)中远期目的及意义 田螺坑景区存在土楼的同质化竞争问题。云水谣景区存在百姓经营管理无序,私搭乱建破坏景区形象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还需要较长时间。景区自有物业的建设也要一定周期。因此需另辟蹊径,

挖掘景区潜在的资源优势,《南靖土楼生态萤火虫文化节》将是一个开始,未来将根据景区实际情况预计规划建设蝴蝶谷,甲虫园,青蛙池,不同花期花卉景观带,农家小菜园等,建立一套完整的环保生态系统,建设科普知识馆,培训生态、环保讲解员,将景区申请成为科普教育基地。让孩子在游玩的同时边玩边学习科普知识。随着人们对良好坏境的向往,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对孩子身心培养的重视,关于生态、科普、环保、亲子主题之旅将更受人们的追捧,南靖土楼景区将全力打造成生态休闲度假目的地。届时将成为南靖土楼景区又一张主题鲜明的名片。丰富景区在市场上的卖点,突出景区的差异化,及唯一性。 二、萤火虫概况 根据前期萤火虫资料的查阅整理,以及台湾萤火虫农庄的实地考察,基本掌握了萤火虫的生活习性,具体内容如下: (一)种类 萤火虫在全世界约有2000多种,中国约有100多种,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地区,按幼虫的生存状态可分为: 1、陆栖萤火虫:黑翅萤、大端黑萤 2、水栖萤火虫:黄缘萤、黄胸黑翅萤 3、半水半路栖萤火虫:鹿野氏红翅萤 (二)成虫发生期 第一季:四月上旬到六月下旬,出现的萤火虫成虫种类繁多,也

福建省情

自然地理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连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与台湾隔海相望,是中国大陆重要的出海口,也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窗口和基地。福建简称闽,省会为福州市。全省陆域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东西宽约54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 福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由西、中两列大山带构成福建地形的骨架。两列大山带均呈东北-西南走向,与海岸平行。蜿蜒于闽赣边界附近的西列大山带,由武夷山脉、杉岭山脉等组成,主峰黄岗山,位于武夷山市境内,海拔2158米,是中国东南沿海诸省的最高峰。 在沿海地区,最近的地质历史时期曾发生过多次海侵、海退,形成多级不同高度的海滨阶地、海蚀平台。原先的古海湾,由于河海的交互堆积,形成冲积、海积平原。著名的福州平原、莆田平原、泉州平原、漳州平原,总面积1865平方公里,是福建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 海域面积13.6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3324公里,居全国第二。分布大小岛屿1202个,港湾125个,拥有福州、厦门、湄洲湾、宁德三都澳等许多天然良港。境内山峦起伏,河流密布,水利资源丰富。全省拥有29个水系,663条河流,内河长度达13569公里,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500多条,大多流程短、水量大、水流湍急。 气候特点 福建省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西北有山脉阻挡寒风,东南又有海风调节,温暖湿润为气候的显著特色。年平均气温15℃-22℃,从西北向东南递升。一月5℃-13℃,七月25℃-30℃。福建是全国雨量最丰富的省份之一。 自然资源 一、自然资源 1.矿产资源:福建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中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118种(含亚矿种),其中能源矿产有无烟煤、地热等2种,金属矿产31种,非金属矿产82种,水气矿产1种.金、银、铅、锌、锰、高岭土、水泥石灰岩、花岗石材、明矾石、叶腊石、硫等矿产储量也较大。石英砂储量、质量冠于全国。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有浅海619万亩,滩涂299万亩,沿海地区还蕴藏着丰富的潮汐能、风能等各种可再生资源。 2.水力资源:水力理论蕴藏量1046万千瓦,可装机容量705万千瓦,居华东之首。 3.森林资源:福建又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全省森林面积1亿多亩,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树木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达57.3%,居全国首位。 4.水产资源:海洋生物3000余种,其中鱼类750多种,占全国海洋鱼类种数的一半。尤其是水产品资源种类繁多,现有品种占世界50%以上,水产品总量居全国第二位,人均占有量居全国第一位。 二、旅游资源 福建拥有众多的国家级风光名胜和自然保护区,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厦门鼓浪屿、湄洲岛妈祖文化、泉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福建土楼文化遗产、上杭古田会址、昙石山古文化遗址、宁德白水洋奇观等八大旅游品牌影响日益扩大。福州市还拥有马尾船政文化、石鼓名山、三坊七巷、西禅寺、森林公园等一批独具特色的旅游景观。 目前全省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国家级森林公园

南靖土楼导游词

福建土楼 ?故里南靖 同学们,很高兴在这五一黄金假期能和你们相约在土楼。我是此行的导游小曹。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我们福建南靖的裕昌楼。 南靖的土楼具有古老,神秘,悠远,深邃等的特点。唐代以前,南靖是古百越族的一个支系的主要居住地。从唐王朝派开漳圣王陈元光率中原府兵抵达漳州,部分军队驻扎在南靖境内开始,各个朝代的动乱期间,大批中原汉民南迁到福建西部地区。南迁的汉民来到南靖这个重峦叠嶂、交通闭塞的山区地带安营扎寨。但这里也有不少山匪贼寇流窜,长期忍受颠沛流离之苦的人们,常有“恨藏之不深,恨避之不远”之感。为了获得稳固的居所,躲避战乱,免受山匪野兽的袭击,以便长期生存下去,他们沿袭中原的夯土建筑形式,结合当地的特殊地理环境,建造了一座座集居住,防御功能为一体的土楼。南靖的土楼源远流长,是中国远古时期夯土技术的继承与发展。南靖土楼产生于11-13世纪的宋元时期,在明末清初到中华民国时期达到鼎盛,并一直延续至今。可以说,福建土楼是当地先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社会历史变迁的实物例证。 现在大家可以看到——“东歪西斜”700年的指示牌。映入视野的是一条潺潺的溪流在小桥下流过,水面倒映着河边绿树,溪边坐落着一座圆形大土楼,屹立在山脚下,大家有没有一种小桥流水人家的感觉呢 裕昌楼被誉为福建土楼之母,位于漳州市南靖县下板村,是目前已知最古老又最大的圆楼,始建于元朝中期——1308年,至今已有700年的历史了。大家可以看到她的外墙遍体斑驳龟裂,看上去就像一个满脸皱纹的老人。别看她的外墙表面斑斑驳驳,其实她的墙体依然坚固。它的墙原料是以当地的粘质红土为主,掺入适量小石子和石灰以及加入一些糯米饭、红糖等以加强其粘性,所以即使干了依旧坚固。 不知道大家对建于1350年的意大利比萨斜塔是否有所听闻,它的出名在于斜而不倒。六百多年来塔身缓缓向右倾斜,而近一个世纪倾斜之势有所加速,尤其是经过1972年大地震后,它的倾斜度已达8度。比萨斜塔是塔身整体的斜,单从塔体来看每一处结构都是横平竖直、中规中矩的。今天我们参观的裕昌楼就是能与比萨斜塔叫板的古建筑,它的建造只比比萨斜塔晚十几年,裕昌楼因楼内三楼四楼回廊支柱朝一个方向(顺时针)倾斜,五楼回廊支柱又朝另一个方向(逆时针)倾斜,且最大的倾角达到15度,似乎只要一阵风吹过来,它们就会轰隆一声倒下。但是裕昌楼建成600多年来,经历多次地震,经历无数风雨,有惊无险安如山。因此,被称作“东倒西歪楼”。 一般来说,中国的古建筑在选址时注重风水,位置上讲究坐北朝南,大家有没有发现裕昌楼的位置有些不同。他是坐西朝东。土楼的布局,从外部环境来看,注重选择向阳避风、临水近路的地方作为楼址,以利于生活、生产。楼址大多坐北朝南,但是裕昌楼则因为采光的需要而坐西朝东。此外,土楼还讲究左有流水,右有道路,前有池塘,后有丘陵;忌坐南

福建地区客家土楼文化发展现状的思考原稿

福建地区客家土楼文化发展现状的思考 余昌盛 摘要:经过漫长而动荡不安的生活,客家人终于能在异地开基,重建家园。他们根据所处环境、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融入了传统的思想文化,并按照自己传统的生活方式和需要,采用从中原传承而来的建筑工艺,修建出神奇的土楼住宅建筑物,并蔚然成风,使有客家人的地方就有不同类型的客家土楼。客家土楼不仅以其恢弘奇巧的建筑构造引起世人瞩目,而且以其深刻的土楼文化内涵发人深思。 关键词:客家土楼文化发展现状形成原因价值意义 一、福建地区客家土楼文化发展现状 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一座座奇特的土楼星罗棋布,它是居住在那里的客家人所创造的一种用生土夯筑的巨型的民居建筑,今天它在历经千百年的沉寂后终于爆发出了属于它的独特的光芒。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福建土楼,“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集居住地和防御功能于一体的山区民居建筑的福建土楼,体现了聚族而居之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传统观念,更体现了聚集力量、共御外敌的现实需要。同时,土楼与山水交融、与天地参合,是人类居民的杰出典范。”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现存的土楼中大部分只是简陋实用的大型民居。而从历年来土楼普查数据中我们能够清楚地发现在建国之后几十年里整个土楼社区的巨大变化,建造土楼的速度大大超过了之前数百年,但在改革开放之后,大型土楼的建造就迅速减少以致彻底消失。但是现如今,这个“中国南方的山中传奇”以其独特的风采吸引着从日本和欧美远道而来的学者和旅游者。伴随着土楼的申遗成功,现在客家土楼有了更高的知名度,并且逐渐走出国门。近年来,前来考察客家土楼的国内外专家络绎不绝,他们无不被客家土楼之风采所折服,称赞其为“中国古建筑的奇葩”。 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旅游业的发展,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的土楼旅游持续升温,土楼旅游服务业应运而生。但为避免商业气息过浓,影响土楼保护及旅游秩序,当地进行科学规划、有序引导、特色发展,让客家土楼延年益寿,古韵犹存,永续利用。 二、客家人土楼文化形成的原因 2.1土楼具有良好的安全防卫功能 在闽粤赣地区这个特定的地理和历史环境中出现的客家土楼,具备防御功能是第一位要求。在山区丛林地区,盗匪猖獗,野兽伤人,加上历史上频繁的战乱,都对居住安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客家土楼正是适应了这种要求的产物,因此防卫功能成为了客家土楼最突出的特点。而土楼之所以有如此之强的防卫功能,主要得益于土楼的三道防线。作为第一道防线的土楼外墙,不仅高大而且厚实,因为外墙既是承重墙又是围护墙,所以其强度、刚度、整体性和稳定性不言而喻。因而凭借土楼外围的土墙的高度、厚度以及封闭程度,在当时的条件下就足以抵御外来的猛烈攻击。第二道防线是土楼的平面布局,楼内平面功能布局又与防卫要求相适应。当地居民运用自身智慧,在土楼内建起走马廊,以联系环周的各个屋舍,使得土楼内部的交通顺畅,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进行相互支援,这也是客家土楼中很有特色的布局形式。而第三道防线则是土楼的洞口防卫。客家土楼不仅用高墙、厚墙作为防御,还在墙的一定高度上开设洞口作为枪眼,而枪眼呈现外小内宽的形式,能够有效地对外观察并减小目标,降低伤害。外墙上众多的枪眼口能够实现全方位的防御,组成火力网有效地阻止翻墙而入的敌人,加强了屋面的防卫。总之,客家土楼不仅具有消极的防卫功能,还具有积极抵御和主动抗击的特点,这也是客家民居建筑与社会环境的因应之道,也是其时代的表征。 2.2土楼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谈到土楼的经济性必然要追溯到土楼的建筑材料上来,客家土楼主要的建筑材料是黏土、杉木、石料还有沙、石灰、竹片、瓦等辅助材料。客家人充分运用当地的生土和林木资源作为基本的材料,并在农闲时让大量族人参与工程,大大地节省了建筑费用。而土楼在至今的千百年中历经了地震、洪水等各种自然灾害依旧安然无恙,这些事实证明这些取材经济土楼建筑是经得起各种考验并有极强实用性的建筑。但是土楼的实用性不仅仅只体现在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而更多的是表现在土楼内部各个功能区为人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福建土楼多是建筑规模较大且其实恢弘,土楼内部环环相套,层数多,功能分区明显。一二层不开窗,一层是厨房,二层是粮仓,三层以上为卧室,并且带有私塾供楼内子女读书用,整座楼内四通八达,各种功能齐全,满足客家人的生产生活,充分发挥了这种居民建筑方式的实用性。 2.3土楼具有保护环境之效 客家土楼的主要建筑材料是黄土和杉木,而这些材料都是取自大自然。在福建地区,这两种材料取之不尽。特别是黄土,

龙岩自然地理概况

龙岩自然地理概况 1、地理区位 龙岩市地处福建省西南部,北纬24°23′-26°02′,东经 115°51′-117°45′,属于低纬度亚热带。龙岩西与江西省赣州市毗邻,南与广东省梅州相连,东临漳州市,是闽南厦、漳、泉“金三角”的腹地,处于东南沿海与内地的过渡地带。龙岩城市距省会福州铁路长480公里,公路470公里,距经济特区厦门铁路224公里,公路212公里。 2、自然地理条件 ⑴地形:龙岩城市地处龙岩盆地,境内山岭与河盆地相同,呈带状分布,形成“三峡二谷”的地形大势。市境周围大部份被800米以上山岭阻隔,龙岩盆地东西狭窄,南北长,中部、南部稍宽,盆地内平原谷地的海拔高度一般在340-380米之间。 ⑵地貌:龙岩市境内有中山、低山、丘陵、平地四种基本地貌,其中平地仅占全市总面积的5.17%。中山和低山分别为38.06%和40.49%。 ⑶地质与地震:龙岩市境内主要有华厦系、新华厦系东西向等构造体系,各地质时代的地形均有发育,出露完整。龙岩市城区一般为黄土区,下为卵石及矿石或岩石层,地耐力较好,为20吨/平方米,龙岩属地震六度区,境内地震以雁石谷地较强。 3、气候 龙岩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大。春季雨多而潮湿;夏季暴雨集中;秋季台风入侵频繁,带来的局部暴雨历时短、强度大。年平均降雨量为 1500-1900MM。常年主导风向为北、北东风,次主导风向为南、南西风。冬季主导风向为北、北东风,夏季主导风向为南风,静风率平均达43.3%。 全市多年平均气温19.1摄氏度,市区最高极端气温为38.1摄氏度,最低极端气温为-5.6摄氏度。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979小时,多年平均无霜期291天,实测最大风速24米/秒。多年平均干旱指数为0.66。 4、水文气象 龙岩城区所在流域的水文气象特点是:雨季长、雨量大、强度大,时空分布极不均匀。降雨的主要类型有锋面雨、台风雨和雷雨三种。流域内年降雨量在1500-1950毫米之间,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712.9毫米,径流量1044.5毫米。径流的主要形式依赖于降雨,其特点与降雨大体一致,有相关关系。降雨平面分布是:西南、北部山区多于盆地;从年内分配来看,多集中在4-9月份,占降雨量

关于福建土楼形成发展的历史以及文化背景

关于土楼形成发展的历史以及文化背景 前提摘要: 土楼是经特定历史地理环境的演进和发展,既保持中原汉文化古风,又长期与当地土著交融磨合而形成的一种极具客家民系风格和山居地域文化特色的民居模式。它以其特有的景观美学价值、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和科学实用价值完美结合,成为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同时,由于古代闽西山区复杂地理环境的隔绝机制和客家移民一直恪守着祖宗留下的遗风,使土楼至今得以大量保存而具有重要的人居环境学和历史地理学研究价值。本文以土楼的建筑特色为出发点,分析土楼的特点及功能,进而探讨其地域人文意义。 客家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形成的一支重要且又特殊的民系,以粤、闽、赣交界地区为中心的客家核心地域,形成于宋,兴起于明清,及至民国,形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客家文化。客家土楼民居建筑是客家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它集中反映了客家文化的主要特征。客家土楼民居主要分布于的西南部、的南部和的东北部地区,尤以闽西、粤东北多见;其形式有圆楼、方楼、围龙屋和五凤楼等,尤以圆楼和围龙屋最具特色。客家土楼风格独特,结构奇巧,功能齐全,涵丰富,是“世界民居奇葩”,在建筑学、历史学、风水学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土楼又称为“客家土楼”,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崇山峻岭中,以永定、南靖两县居多。据统计,永定现存各式各样大小土楼2万多座,土楼一般高3至5层,占地200平方米,可居住数百人,是极具代表性的中国古民居建筑群,故有“土楼王国之称”。 一、土楼的起源及发展 土楼产生于唐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的客家生土楼,建筑历史长达一千年,现在最古老的土楼是永定县湖雷乡下寨村的‘馥馨楼’。它建于唐大历四年(公元769年),迄今已1200年。”土楼的建造和发展过程,自然跟闽西客家人的历史、文化密切联系在一起。客家先民原自中原迁居南方,迁居南方后,又再度迁移,总计大迁移五次,其他零星的迁入或自各地以服官或经商而迁至的,那就不能悉计。从闽西永定各姓居民的族谱中可知,永定人绝大多数是南宋、元、明三朝,特别是元末明初从“客家摇篮”宁化石壁村一带辗转迁徙,最后到永定境定居的。早期到达闽西的客家先民,饱尝颠沛流离之苦,在这崇山峻岭与世隔绝的蛮荒之地,伐木为栅,披茅结庐,作为遮阳避雨的栖身之地;披荆斩棘,开荒垦殖以求生存。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开基创业,闽西客家先民在这块土地上开发出了足以安身的家园,并且就地取材,开始建筑简陋而相对牢固的住房———堡或寨。“堡”大多选择在易守难攻、便于进退的地点建造,有的干脆占据一个山头,以加强防御能力。土堡的主要功能是武装抵御与保安,作为居处建筑,它只是一地一族或几个家族固定的躲避武力侵扰的临时居所,其格局为全封闭的军事城堡。古时,寨即砦,是军事防御建筑。有关寨的记录,《永定氏族谱》中“桂芳公自述”记载,“元世祖十年(1273)……本乡起义士兵约七百余人,在龙安寨交锋失利”。邳州阙氏族谱关于其五十八世祖应龙公(生于元至元十五年即1278年)的记载,应龙“善理财而巨富”,便在今永定坎市筑寨“以避草寇” ,元仁宗延佑元年(1314年),匪徒勾结元军劫掠应龙寨。另据永定奥杳黄氏族谱记载,奥杳黄氏始祖谭公约在元朝至大年间(1308年左右)迁居奥杳时,在浮山中村“筑寨而居”。 到了元朝后期,闽西客家人普遍居住的居宅,开始出现了一种习惯性的形态,即今仍能见到的一批建于元、明时期的土楼———它是土楼的初始形态,这些土楼大都有五六百年以

土楼文化

客家土楼 学号:5203211034 姓名:康海荣 班级:建筑产品113 摘要:福建土楼,作为人类走出穴居后居住建筑的三大代表形式之一,以历史悠久、造型奇特、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而著称于世,被誉为客家文化的象征、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它是一种活着的文化,更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本文介绍了土楼的起源与演变、土楼的功能特点及其旅游价值。 关键词:福建土楼,功能,起源,演变,造型, 福建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它以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著称,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被誉为“东方古城堡”、“世界建筑奇葩”,“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方型楼,永定称“四方楼”,南靖称“四角楼”,其起源最早,至今保存最完整、最封闭、最坚固。这种土楼高约16米,可达5层,每层相隔约3米左右,墙壁下厚上薄,底层墙厚1米以上,越往高墙愈窄,顶层厚仅0.8米。楼房占地面积可达上千平方米,5层楼总建筑面积在3000平方米上下,每层楼有房间20多间,门厅各1间,整座楼共有房间100间左右。楼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均有楼梯通向上层。一座楼可居住二三十户百口人以上。其代表有南靖梅林乡璞山村的“和贵楼”,武平的“大夫第”,永定湖雷乡下寨村的“馥馨楼”等。永定的“馥馨楼”,又称“大楼厦”、“火烧楼”,始建于唐大历四年(769年),已有1200多年历史,楼内居民已传至27代。永定古竹乡的“五实楼”是方楼结构中的特殊类型,其走廊设计在夹墙之中,节省很多木料,有很强的隐蔽性。 圆型楼,又称“圆楼”、“土圆楼”,永定客家人称其为“寨”。环形圆柱状的圆楼是福建土楼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永定、南靖、平和、上杭、华安均以此类土楼为主。相传圆楼是1300多年前唐将军陈元光平闽时,由军事营寨发展而来的。圆楼外观庞大巍峨,直径达50~70米者比比皆是。闽西永定县古竹乡高北村的“承启楼”圆寨,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3年),直径73米,是由同圆心的大圆环和小圆环、三环相套而成的巨大古堡,每环之间以环井形天井间隔,外圈周长达229米,底层土墙厚达1.5米。最外环高4层,中环为2层,第3环为平房,中央圆心点上是一座八卦形的八角祖堂,全楼共有400个房间,总面积为5376平方米,曾住过80户600多人。闽南平和县芦溪乡芦峰村的“平作厥宁”圆寨,楼体圆直径达77米,为世界上已知的、仍住人的、最大直径的圆土楼民宅。主楼高4层,约14.5米高,每层有77个开间,现仍住有77户250余人,均为叶姓同宗一族。它始建于清康熙初年,工程前后历时40年,最盛时住过700多人。普通圆楼占地面积多在1000平方米以上。一般来说,永定圆楼多为3层、南靖圆楼常达4~5层。高约十二三米,每层房屋30间左右,梯

(福建省情)福建省公务员事业单位

福建公务员考试之福建省概况 自然地理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连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与台湾隔海相望,是中国大陆重要的出海口,也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窗口和基地。福建简称闽,省会为福州市。全省陆域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东西宽约54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 福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由西、中两列大山带构成福建地形的骨架。两列大山带均呈东北-西南走向,与海岸平行。蜿蜒于闽赣边界附近的西列大山带,由武夷山脉、杉岭山脉等组成,主峰黄岗山,位于武夷山市境内,海拔2158米,是中国东南沿海诸省的最高峰。 在沿海地区,最近的地质历史时期曾发生过多次海侵、海退,形成多级不同高度的海滨阶地、海蚀平台。原先的古海湾,由于河海的交互堆积,形成冲积、海积平原。著名的福州平原、莆田平原、泉州平原、漳州平原,总面积1865平方公里,是福建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 海域面积13.6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3324公里,居全国第二。分布大小岛屿1202个,港湾125个,拥有福州、厦门、湄洲湾、宁德三都澳等许多天然良港。境内山峦起伏,河流密布,水利资源丰富。全省拥有29个水系,663条河流,内河长度达13569公里,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500多条,大多流程短、水量大、水流湍急。 气候特点 福建省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西北有山脉阻挡寒风,东南又有海风调节,温暖湿润为气候的显著特色。年平均气温15℃-22℃,从西北向东南递升。一月5℃-13℃,七月25℃-30℃。福建是全国雨量最丰富的省份之一。 自然资源 一、自然资源 1.矿产资源:福建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中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118种(含亚矿种),其中能源矿产有无烟煤、地热等2种,金属矿产31种,非金属矿产82种,水气矿产1种.金、银、铅、锌、锰、高岭土、水泥石灰岩、花岗石材、明矾石、叶腊石、硫等矿产储量也较大。石英砂储量、质量冠于全国。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有浅海619万亩,滩涂299万亩,沿海地区还蕴藏着丰富的潮汐能、风能等各种可再生资源。 2.水力资源:水力理论蕴藏量1046万千瓦,可装机容量705万千瓦,居华东之首。 3.森林资源:福建又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全省森林面积1亿多亩,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树木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达57.3%,居全国首位。 4.水产资源:海洋生物3000余种,其中鱼类750多种,占全国海洋鱼类种数的一半。尤其是水产品资源种类繁多,现有品种占世界50%以上,水产品总量居全国第二位,人均占有量居全国第一位。 二、旅游资源 福建拥有众多的国家级风光名胜和自然保护区,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厦门鼓浪屿、湄洲岛妈祖文化、泉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福建土楼文化遗产、上杭古田会址、昙石山古文化遗址、宁德白水洋奇观等八大旅游品牌影响日益扩大。福州市还拥有马尾船政文化、石鼓名山、三坊七巷、西禅寺、森林公园等一批独具特色的旅游景观。 目前全省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5个,国家旅游渡假区2个。已建成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的面积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8%。已建成国家优秀旅游城市7个、国家园林城市3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1个,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好境界。

土楼文化

土楼文化 摘要: 倚山偎翠,方圆错落,似古堡巍峨苍朴,如现代体育馆气势恢弘,像地下冒出的“蘑菇”绚丽多彩,赛从天而降的“飞碟”壮观神奇,这就是福建省客家土楼——独一无二的世界民居。以生土夯筑,却巧夺天工;安全坚固,防风抗震,冬暖夏凉,阴阳调和,处处洋溢着客家人的聪明才智。这就是客家人的土楼文化。 关键字:客家明珠文化内涵 前言: 翻开闽西各县的历史,走过这块一万九千多平方公里的南国热土,你会发现客家人所创造的五彩纷呈的文化和千姿百态的民俗风情给人们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勤劳智慧的客家儿女用自己的双手谱写了辉煌的篇章,便闽西各县赢得了“文化之乡”的美誉。 这其中就包含着著名的土楼文化。客家土楼,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观,不仅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而且还蕴含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成为“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独一无二的土楼文化吧! 正文 (一)土楼之建筑特点: 福建土楼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 它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它以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著称,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被誉为“东方古城堡”、“世界建筑奇葩”,“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土楼中最古老和最年轻的均在初溪土楼群,直径66米的集庆楼已届600“高龄”,直径31米的善庆楼则仅有30年历史。 土楼是用糯米、石灰、蛋清和泥土混合而成的外墙,内部是用黄木和杉木制成,夏可抵暑气,冬可抵冽风,还可自动调节室内的温度。 福建土楼多具完善的防御功能。其外墙厚一至二米,一二层不开窗,仅有的坚固大门一关,土楼便成坚不可摧的堡垒。为防火攻,门上设有漏水漏沙装置,紧急时楼内居民还可从地下暗道逃出。 土楼建筑还具有很多优于普通房屋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