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调查成果报送方案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调查成果报送方案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调查成果报送方案

附件: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调查成果报送方案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调查成果报送以县级行政辖区为单位。成果资料报送时,应同时报送资料清单(见附录1),报送的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

一、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

包括数字正射影像图、原始矢量数据格式、标准数据交换格式、元数据和权属代码表等。

(一)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包括县级全辖区标准分幅DOM及其元数据。使用国家统一提供的正射影像图建库的县级单位,可不提交;经全国土地调查办同意使用原有影像数据为调查底图的县级单位,需提交相应影像数据。

(二)原始矢量数据格式。必须带明确的空间参考信息和图幅接合图表,并包括省级下发的县级行政辖区界线面状图层。数据文件名称采用《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1016-2007)。

(三)标准数据交换格式。按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1016-2007)规定的VCT格式,原则上一个完整的县级行政辖区提交一个VCT文件。

(四)元数据。存储描述矢量数据的元数据,格式为XML。矢量数据元数据依据《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TD/T1016-2003)。

(五)权属单位代码表。包括乡(镇)级行政区名称及编码、村级行政区划名称及编码、权属单位名称及代码,格式为EXCEL。

二、扫描资料

格式为JPG,内容包括“批而未用”土地审批资料等。

三、文字报告

格式为WORD,内容包括:

(一)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报告。

(二)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报告。

(三)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报告。

(四)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

(五)第二次土地调查省级验收报告。

(六)第二次土地调查县级调查成果报送报告(见附录2)。

四、汇总统计表格

格式为EXCEL,汇总表结构应严格按照《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4-2007)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培训教材》规定格式,内容包括:

(一)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二)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三)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按权属性质汇总表。

(四)耕地坡度分级面积汇总表。

(五)基本农田情况统计表。

(六)飞入地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七)飞入地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八)第二次土地调查情况统计表。

(九)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变化流量表。(见附录3)

(十)田坎系数测算数据表。

(十一)海岛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县级行政辖区中包含海岛,需提交)。

(十二)海岛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县级行政辖区中包含海岛,需提交)。

(十三)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城镇土地调查全部完成,需提交)。

(十四)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城镇土地调查全部完成,需提交)。

(十五)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按权属性质汇总表(城镇土地调查全部完成,需提交)。

五、数据库质量检查结果。

包括利用国家统一下发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质量检查软件自动生成的检查记录结果。

六、其他资料。

包括报送资料清单和其他与国家级核查相关的其他资料,其他资料应在资料清单备注栏说明。

调查成果资料应以电子数据形式报送2份,其中1份为光盘形式,1份为移动硬盘或光盘形式,电子数据不允许进行文件压缩处理。纸质资料应报送1份,其中省级验收报告(复印件)、县级调查成果报送报告和资料清单应加盖省级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公章,汇总统计表格应加盖县级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公章。调查成果资料文件组织结构和命名,详见附录4。

附录

附录1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调查成果清单(回执单)

年月日年月日

附录2第二次土地调查县级调查成果报送报告

第二次土地调查县级调查成果报送报告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省已有个县完成农村土地调查,并已通过省级验收,现报送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国家级核查确认。

XX省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公章)

年月日

精品文档

附录3 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变化流量表

省市县(区、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变化流量表

单位:亩

.

附录4 县级调查成果文件组织结构图表

×省××市××县(县行政区划代码6位)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

| |---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

| |---DOM /存储DOM数据本身、附加信息文件和DOM元数据/

| |---标准分幅5000

| |---标准分幅1万

| | (图幅号9位)DOM.TIF

| | (图幅号9位)DOM.TFW /GEOTIFF头文件/

| | (图幅号9位)DOM..XLS /DOM元文件/

| |--- 。。。。。。

| |---原格式数据

| |---矢量数据

| | (图层名称).后缀名

| | 。。。。。。

| |---省级下发县级行政界线

| | (图层名称).后缀名

| | 2001(比例尺代码1位) (年代代码4位)(县行政区划代码6位).VCT /矢量数据交换格式/ | | 2001(比例尺代码1位) (年代代码4位)(县行政区划代码6位).XML /矢量数据的元数据/ | | 权属单位代码表.XLS

| |--- 扫描资料(命名方法见说明)

| |---“批而未用”土地审批资料

| |---(批准文号) /以批准文号命名建立文件夹/

| | P(批准文号)W1.JPG /文字报告类型资料/

| | P(批准文号)W2. JPG

| | 。。。。。。

| | P(批准文号)T1. JPG /图件类型资料/

| | P(批准文号)T2. JPG

| | 。。。。。。

| | P(批准文号)N1. JPG /其它类型资料/

| | P(批准文号)N2. JPG

| | 。。。。。。

| | 。。。。。。

| |---其他资料

| | Q(文件名称)W1.JPG

| | 。。。。。。

| |---汇总表格

| |--- Excel格式数据/存储Excel格式汇总表格数据/

| | (县行政区划代码6位)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汇总表.XLS

| | (县行政区划代码6位)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XLS

| | (县行政区划代码6位)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按权属性质汇总表. XLS | | (县行政区划代码6位)海岛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汇总表.XLS

| | (县行政区划代码6位)海岛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XLS

| | (县行政区划代码6位)飞入地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汇总表.XLS

| | (县行政区划代码6位)飞入地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XLS

| | (县行政区划代码6位)耕地坡度分级面积汇总表. XLS

| | (县行政区划代码6位)基本农田情况统计表. XLS

| | (县行政区划代码6位)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变化流量表. XLS

| | (县行政区划代码6位)田坎系数测算数据表. XLS

| | (县行政区划代码6位)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汇总表.XLS

| | (县行政区划代码6位)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XLS

| |(县行政区划代码6位)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按权属性质汇总表. XLS

| | (县行政区划代码6位)第二次土地调查有关情况统计表. XLS

| |---文字报告

| | (县行政区划代码6位)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报告.DOC

| | (县行政区划代码6位)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报告.DOC

| | (县行政区划代码6位)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报告.DOC

| | (县行政区划代码6位)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DOC

| | (县行政区划代码6位)第二次土地调查省级验收报告.DOC

| |---数据库检查结果

| | (县行政区划代码6位)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质量检查记录结果.DCB

| |---其他资料

| | 。。。。。。。

说明: 1. “|---”表示文件夹;

2. “| ”表示文件夹下的文件;

3. “/”表示注释文字。

4. 权属单位代码表应按《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的要求编制,为两列EXCEL表格,第一列为权属单位代码,第二列为权属单位名称。

5. “批而未用”土地审批扫描资料命名:“P”+“批准文号”+“文件类别”+ “页码”+“.JPG”;文件类别:文字为W,图件为T,其他为N;页码:从阿拉伯数字1开始编号。(下同)

6. 其他扫描资料命名:“Q”+ “文件名称”+ “文件类别”+ “页码”+“.JPG”。

7. 其他资料自行命名。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自然资源部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 根据《土地调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以下简称《通知》)的要求,为保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第三次土地调查”)顺利开展,制定本方案。 一、第三次土地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土地调查是我国法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全面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第三次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国家直接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对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升国土资源管理精准化水平,支撑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动产统一登记、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这些都对土地基础数据提出了更高、更精、更准的需求。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全面掌握各行各业用地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和利用状况,是实施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依据;是合理确定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和时序,围绕“三去一降一补”精准发力的必要前提;是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用地,促进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推进实体经济振兴和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现实需要。 (二)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促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尽职尽责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支撑。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和粮食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最基础的生活保障。我国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中低产田约占72%,粮食生产保障能力不够稳定。随着人口持续增长,我国人均耕地还将下降,耕地资源紧约束态势仍将进一步加剧。这一基本国情决定我们要多措并举,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全面掌握全国耕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和构成,是实施耕地质量提

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总结报告

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总结报告 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报告 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国土资源基础信息的需求也日益增多,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切实做好国土资 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我县根据国家、省、市业务主 管部门的安排,启动了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XX年前期准备,XX 年12月开始招标,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承担了此项工作。至XX年3月外业调查结束,完 成了**县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外业工作。成果经自检、自查,基本达到《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的质量要求,现提交检查 验收。 一、基本情况 (一)全县概况 **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隅,地处东经115 ° 53’ - 116 ° 33',北纬33° 20‘一33° 47’之间。东靠濉溪、蒙城,南连 利辛,西接太和、北与河南省永城县为邻,是安徽省的北大门。 总面积2109.3平方公里。全县辖27个乡镇,379个行政村,4667个村民组,人口132万元人。 **县总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海拔26.5 —34.5米,坡降约七千分之一。由于降雨、河流的侵蚀作用和人类的长期活

动及近代黄泛影响,平原地区又有不同的微域地貌,具有大平小不平的特点。中部的涡河、北部的包河和南部的西淝河两岸受黄泛的影响最大,为近代黄泛沉积所覆盖,地势较高。涡河与包河、涡河与西淝河之间是两片低洼的平原。 全县地貌大致可分为石灰岩岛状残丘、河间平原、黄泛沉积平原三种类型。 **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适中, 四季分明,光热资源丰富,生长期较长。年均日照时数2327.4 小时,年均太阳辐射总量为124.7千卡/平方厘米,适合喜光作物的生长。年均气温14.6 oC,无霜期215天,年平均降水量818.6mm,但时空分布不均,降水年际变化大,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 (二)调查原始资料情况 按照第二次土地调查有关规程要求,收集以下资料: 1、1:1万正射影像图套合工作底图。 2、县级以上人民下放确定的国有土地集体土地的登记 资料。 3、政府最新划定、调整、处理争议权属争议界线的图 件、说明及有关文件等确权资料。 4、集体土地登记发证资料。 5、土地的征用、戈I]拨、出让、转让等相关资料。 6、建设用地审批文件等资料。

2019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实施方案19页

附件: 2019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实施方案 一、目的 为及时准确掌握2019年土地利用状况,充分发挥土地管理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闸门”作用,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以及确保为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提供准确的农用地基础数据,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的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二、任务 (一)调查2019年度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以2019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结果为基础,全面查清2019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情况,包括建设用地、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等情况,并逐级汇总全国各类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二)开展2019年度新增建设用地细化调查。查清全年新增建设用地情况,细分调查内容,对新增建设用地调查到相应二、三级类,并逐级汇总全国各类新增建设用地情况。 (三)调查全国当前坡耕地情况。在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坡耕地专项调查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开展生态退耕等减少的耕地数量,查清坡耕地变化状况,并逐级汇总。 (四)查清遗漏建设用地情况。结合国发[2019]28号文件开展的土地利用情况自查、“四查清、四对照”以及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工作,按照土地变更调查的要求,查清本年度以前变更遗漏的建设用地状况,调查到相应二、三级类,并逐级汇总。

三、步骤与要求 (一)准备工作 1、制定方案 各地可参照本实施方案,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制定本地区的土地变更调查实施方案,但不得与本方案有关要求相抵触。 2、准备资料 收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土地变更调查资料,包括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底图、数据及外业调查记录手簿等相关资料;收集有关退耕还林的图件(设计图、验收图等)、数据(计划数、完成数、验收数)、验收报告等相关资料;收集新增建设用地审批文件及实际用途,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成果验收等资料(图件、数据、报告等)以及农业结构调整、灾毁耕地等相关资料;收集近几年耕地减少资料;收集国发28号开展的情况自查、“四查清、四对照”等有关成果。 3、准备表格 印制《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见附件1),《更新调查面积统计表》(见附件4),《耕地坡度分级统计表》(见附件5)。 4、技术培训 按照《关于开展2019年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和本实施方案的有关规定,对土地变更调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二)实地调查 以本年度实地变化现状为准,实地进行变更调查,保证实地、图件、数据“三者一致”。2019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包括如下内容:

甘肃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2018 甘肃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时间:2018年4月

2016年下半年:总结二次调查经验,征求部门调查成果需求意见,梳理调查技术 条件,综合提出了三次土地调查任务和技术路线初步建议。 2017上半年:开展了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前期研究相关工作,开展土地调查新技术试点,对任务、技术路线、技术方法等进行验证。 第1阶段 第2阶段

2017年下半年:总结形成《总体方案》,按照分步报批的要求,先向国务院呈报开展三调的《请示》,国务院发文后报《总体方案》。会签相关部门。 2017年四季度:筹建调查办,完善各方案、技术标准;梳理2017年7月1日以来 的存档卫星数据,每省选择三个左右县级单位先行开展三调工作。树立标杆、以点带面,锻炼队伍、加强培训,总结经验、梳理问题。 第3阶段 第4阶段

Part 01 主要特点

对临时种植其他作物的耕地进行标注:耕种(GZ)、未耕种(WG)、休耕(XG)、园木(YM)、林木(LM)、绿化草地(LH)、牧草(MC)和坑塘(KT)。 对林地改种果树的园地进行标注:林区内的园地(LQYD)。 对草地标注:对灌木覆盖度大于等于30%小于40%的草地图斑,标注为灌丛草地(GCCD);对于草覆盖度大于等于5%小于10%的草地图斑,标注为稀疏草地(XSCD)。 工业仓储用地细化标注:按照工业仓储用地的实际利用状况,将 部分工业仓储用地标注为:火电工业用地(HDGY)、钢铁工业用 地(GTGY)、煤矿工业用地(MKGY)、水泥工业用地(SNGY)、 玻璃工业用地(BLGY)和电解铝工业用地(DLGY)。

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管理和使用保密协议

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管理和使用保密协议 甲方:市国土资源局 乙方: 为确保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安全保密,根据国家《保密法》、《测绘法》、《国家测绘局关于加强涉密测绘成果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有关规定,为防止数据丢失、拷贝或者被盗等泄密问题发生,经双方协商达成如下保密协议: 第一条:保密的内容和范围 保密数据指甲方提供给乙方的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标准时点)标准分幅图幅,图幅号。 、 第二条:保密数据使用范围 仅允许乙方在项目中使用该成果。 第二条: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1、乙方从事涉密测绘成果生产、加工、保管和使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对生产、加工、提供、传递、使用、复制、保存和销毁成果,应建立严格的登记制度。必须按照保密要求,对数据严格管理。未经甲方同意不得向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该数据。 2、乙方必须根据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密级按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的要求,采取有效的保密措施,严防泄密。

3、乙方对数据只享有有限使用权,不享有所有权,不得擅自将数据转让、转卖、借给他人(第三方),该数据的任何格式或者任何复制品视同原始数据;乙方可根据需要对数据内容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对数据格式进行转换,但未经许可,不得将修改、转换后的数据对外发布和提供,并应将修改、转换的情况及修改、转换的内容向提供单位备案;不得将原始数据或者其衍生成果在计算机互联网上登载。确需委托第三方加工生产的,经甲方同意后必须与第三方签订成果保密责任书,并报甲方备案。乙方应监督第三方在项目实施中加强数据保密管理,并在项目完成后监督其销毁,项目实施过程中和事后发生的该数据相关的泄密事故,乙方应承担连带责任。 4、甲方要按照项目的要求,及时向乙方发放数据。 第三条责任 * 1、甲方因管理数据不善,造成泄密损失,由甲方承担。甲方不因该数据本身的瑕疵而对使用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承担任何责任。 2、乙方在使用该数据过程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或者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主管部门的规定,其使用权即无条件终止;乙方因管理数据不善,造成泄密损失,由乙方承担一切法律责任。第三人擅自将数据转让、转卖、借给他人,使资料所有权人和国家蒙受重大政治、经济损失,由泄密方负全部法律责任,乙方承担连带责任。 第四条协议时效 本协议长期有效。 第四条其他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土地调查

附件: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土地调查 数据库建设标准补充规定 一、关于《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的补充内容 (一)基本农田。基本农田数据的数据结构按《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7-2008)附录A的规定执行。基本农田图斑图层“基本农田图斑编号”字段长度由18位改为20位。 (二)数字高程模型。数字高程模型的层要素的约束条件修改为O(可选),地方汇交国家的县级数据库中不提交。 (三)坡度图。表9坡度图属性结构描述表,删除“田坎扣除系数”字段。 (四)地类图斑。表10地类图斑属性结构描述表,增加“地类备注”字段,序号为“14”,字段名称为“地类备注”,字段代码为“DLBZ”,字段类型为“Char”,字段长度为“2”,约束条件为“O”,备注为“条件可选”。批而未用土地填写“P”。 增加“耕地坡度级”字段,序号为“15”,字段名称为“耕地坡度级”,字段代码为“GDPDJ”,字段类型为“Char”,字段长度为“2”,值域为“见表35”,约束条件为“O”,备注

为“耕地必选”。原序号为14-23的字段序号依次顺序递加。 (五)行政区。表5行政区属性结构描述表,增加“描述说明”字段,序号为“7”,字段名称为“描述说明”,字段代码为“MSSM”,字段类型为“Char”,字段长度为“2”,值域为“非空”,约束条件为“M”,海岛区域填写代码01,非海岛区域填写00。 (六)宗地。“土地用途”字段约束条件改为“O”。地方汇交国家的县级数据库不需要提交宗地的相关扩展表(包括表15、16、17、18、19)。表21界址点属性结构描述表中,“界址点号”字段的备注内容为“全县统编”。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国家级数据库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国家级数据库 及管理系统建设总体方案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次调查”)国家级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是二次调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保证二次调查国家级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一)目标 建设二次调查国家级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实现国家对二次调查成果的集中管理,借助于国土资源主干网和金土工程及“一张图”工程的支持,保证调查成果充分应用于国土资源管理日常业务,为土地资源宏观规划和管理决策,提供快速、准确、翔实基础数据,满足国家对县级土地调查数据管理和应用的迫切需求。建成长效的数据上报和快速更新机制,保持土地调查数据库的现势性,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土地调查数据库的互联互通和同步更新,满足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国土资源基础数据的广泛需求。 (二)任务 1.建设国家级土地调查数据库。

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以县为单位进行成果统一汇交和整合集成,对调查成果数据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存储。在平面方向,保证各区域数据成为逻辑无缝的整体。在垂直方向,通过统一的空间坐标定位保证各类数据能够实现空间上的叠加和套合。在数据内容上,实现对土地调查的图形、属性、影像等空间数据及其他非空间数据的逻辑一体化管理。 2.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 按照土地调查和软件开发的有关标准和程序,开展数据库管理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软件开发、测试运行等建设工作,开发具有数据输入输出、数据编辑、统计汇总、更新交换等功能完备的国家级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满足国土资源日常应用需求。 3.长效的数据更新和上报机制建立。 开展土地调查数据上报及更新技术方法的研究,在试点示范的基础上,建立数据更新和上报的长效机制,开展国家级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实现对变更信息的及时汇总统计,以及对数据库的及时更新维护,保证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成果的现势性。 二、原则与依据 (一)原则 1.统一标准。

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

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河南省××县二调文字成果 ××县第二次土地调查 成果分析报告 (农村部分) 组织实施单位:××县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工程承担单位:××××××科技有限公司 二〇一〇年四月

目录 一、概述 (1) (一)县域概况 (1) (二)土地利用特点 (1) 二、农村调查成果 (2) (一)外业调查成果 (2) (二)数据成果 (2) (三)图件成果 (2) (四)文字成果 (3) (五)数据库成果 (3) 三、成果分析 (3) (一)土地利用现状与结构分析 (3) (二)土地利用权属结构分析 (6) (三)区域分布规律分析 (7) (四)与前成果对比分析 (7) (五)成果应用前景分析 (16) 四、土地利用的经验及问题 (17) 五、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措施和建议 (18) 六、挖掘土地资源潜力的措施和建议 (20) (一)向居民点要潜力的主要措施和建议 (21) (二)向违规用地要潜力的措施和建议 (21) (三)向低效土地要潜力的措施和建议 (22) 七、结论 (22)

一、概述 (一)县域概况 ××县位于豫东平原,…………。 (二)土地利用特点 1、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 ××县全县未利用地仅有3161.64公顷,土地开发利用率高达97.77%,土地垦殖率70.65%。 2、人口密度大,人均资源量少 ××县人均耕地量已接近土地承载极限。××县总人口131.56万,人口密度为896.28人/ Km2,是河南省人口密度(554人/Km2)的近一倍,人均土地资源量仅为0.11公顷(1.65亩);人均耕地量为0.08公顷(1.20亩),是全国人均耕地量(0.11公顷)的72.73%,河南省人均耕地量(0.09公顷)的88.89%。 3、城镇村及农村居民点用地比重大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2110.58公顷)比重较大,占全县土地总面积(141981.39公顷)的15.57%,高于河南省平均比重(11.08%)约4个百分点;纯农村居民点用地19993.45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4.08%,人均居民点用地0.0171公顷(171m2),远远超出了《河南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规定的农村居民用地标准。

第二次土地调查个人工作总结

第二次土地调查个人工作总结 第二次土地调查个人工作总结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是立国的基本要素之一。真实、准确的土地调查数据是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实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1984-1996年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全面查清了当时我国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权属、和利用状况等土地资 源家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有的土地调查成果已难以全面满足新形势下经济宏观调控和国土资源管理的客观需要。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全面查清目前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

土地基础数据,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实现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国土资源和实施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根本手段。 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土地调查人员,具备朴实的工作作风,认真、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从而为第二次土地调查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现将参加三个月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1、为期一个月的庄里及周边乡镇土地调查。作为80后,我们对新的工作充满新奇与挑战。为了熟悉工作,前几天我们没有分组,拿着解译的航片,从最基础的识图开始,一边实地操作,一边了解工作内容,感觉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艰苦。随着农村土地调查工作的熟悉,分组后工作量增大,要求带队人员自行确定路线,并且对测量的数据准确性负责。由于当时农作物还未收获,航片上标识的线状地物、地类、零星地物及图

斑补测、权属界线,必须看到、走到、问到、量到。由于工作经验不足,到石川河调查时,方向感不好,出来后方位判断不准确,航片接边处又解译不清楚,河道及河流走向判读有困难,始终不到位,反复几次实地调查才完成工作任务。 2、城镇变更地籍调查。刚接触街坊图,不像航片有比例尺,实地调查比较容易确定位置。街坊图如果不熟悉环境,很难准确定位。这次城镇变更地籍调查,主要是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土地分割、合并及土地权利人更名等进行变更调查,通过接收土地登记人员初审的变更土地登记或设定土地登记申请文件后,对宗地权属状况及界址进行调查。根据实际工作情况,我个人总结工作流程为:变更资料收集——界址点标记、测量、绘制草图——绘制地籍调查表宗地图——本宗、邻宗指界人签字、填写申请表——绘制街坊图、界址点编号——填写变更权属调查记事及调查员意见。工作繁琐,业务量大,内外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计划方案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根据《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为全面组织实施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三调),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一)主要目标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三调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国家直接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 (二)主要任务 三调的主要任务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利用遥感、测绘、地理信息、互联网等技术,统筹利用现有资料,以正射影像图为基础,实地调查土地的地类、面积和权属,全面掌握全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工矿仓储、住宅、公共管

理与公共服务、交通运输、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等地类分布及利用状况;细化耕地调查,全面掌握耕地数量、质量、分布和构成;开展低效闲置土地调查,全面摸清城镇及开发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状况;建立互联共享的覆盖国家、省、地、县四级的集影像、地类、范围、面积和权属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完善各级互联共享的网络化管理系统;健全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和全天候、全覆盖遥感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相较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三调是对“已有内容的细化、变化内容的更新、新增内容的补充”,并对存在相关部门管理需求交叉的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养殖水面等地类进行利用现状、质量状况和管理属性的多重标注。具体任务包括: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包括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城市、建制镇、村庄(以下简称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以县(市、区)为基本单位,以国家统一提供的调查底图为基础,实地调查每块图斑的地类、位置、范围、面积等利用状况,查清全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的数量、分布及质量状况,查清城市、建制镇、村庄、独立工矿、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等各类土地的分布和利用状况; (2)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充分利用地籍

关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的公报

关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的公报 2013-12-30 | 来源:地籍管理司| 【大中小】【打印】【关闭】 (2013年12月30日) 国土资源部 国家统计局 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根据国务院决定,自2007年7月1日起,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次调查),并以200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汇总二次调查数据。二次调查首次采用统一的土地利用分类国家标准,首次采用政府统一组织、地方实地调查、国家掌控质量的组织模式,首次采用覆盖全国遥感影像的调查底图,实现了图、数、实地一致。全面查清了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了各类土地资源家底。 现将主要数据成果公布如下: 一、全国主要地类数据 耕地:13538.5万公顷(203077万亩) 其中,有564.9万公顷(8474万亩)耕地位于东北、西北地区的林区、草原以及河流湖泊最高洪水位控制线范围内,还有431.4万公顷(6471万亩)耕地位于25度以上陡坡。上述耕地中,有相当部分需要根据国家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和耕地休养生息的总体安排作逐步调整。全国基本农田10405.3万公顷(156080万亩)。 园地: 1481.2万公顷(22218万亩) 林地:25395.0万公顷(380925万亩) 草地:28731.4万公顷(430970万亩)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873.9万公顷(43109万亩)

交通运输用地:794.2万公顷(11913万亩)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269.0万公顷(64036万亩) 另外为其他土地。 二、全国耕地分布与质量状况 (一)耕地分布 全国耕地按地区划分,东部地区耕地2629.7万公顷(39446万亩),占19.4%;中部地区耕地3071.5万公顷(46072万亩),占22.7%;西部地区耕地5043.5万公顷(75652万亩),占37.3%;东北地区耕地2793.8万公顷(41907万亩),占20.6%。 (二)耕地质量 全国耕地按坡度划分,2度以下耕地7735.6万公顷(116034万亩),占57.1%;2~6度耕地2161.2万公顷(32418万亩),占15.9%;6~15度耕地2026.5万公顷(30397万亩),占15.0%;15~25度耕地1065.6万公顷(15984万亩),占7.9%;25度以上的耕地(含陡坡耕地和梯田)549.6万公顷(8244万亩),占4.1%,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见表1)。 全国耕地中,有灌溉设施的耕地6107.6万公顷(91614万亩),比重为45.1%,无灌溉设施的耕地7430.9万公顷(111463万亩),比重为54.9%。分地区看,东部和中部地区有灌溉设施耕地比重大,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无灌溉设施耕地比重大(见表2)。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面积汇总统计规定

附件: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面积汇总统计规定 一、基本要求 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进行成果汇总统计上表之前,应对数据库成果进行检查,数据满足如下要求: (一)数据库图形面积计算要求 数据库中图形的面积计算应严格按照《图幅理论面积与图斑椭球面积计算公式及要求》(国土调查办发[2008]32号)的要求进行,经过控制修正的图斑面积应满足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据质量检查软件椭球面积检查规则的要求。 (二)县辖区控制面积计算要求 县辖区控制面积计算应严格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的要求,进行图幅面积控制和分幅累加计算,并制作《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 (三)各级面积统计逻辑基本要求 1.县辖区控制面积应等于村级单位控制面积之和,等于全县所有图斑面积之和(地类图斑层的图斑面积字段汇总值)。 2.村级单位控制面积应等于本村所有图斑面积之和(地类图斑层的图斑面积字段汇总值)。 3.乡级控制面积等于各村级单位控制面积汇总值。

二、基本步骤 (一)建立数据库面积汇总基础计算表,从数据库中各图层生成数据库面积汇总基础计算表,检查基础计算表的正确性和逻辑一致性。 (二)将数据库面积汇总基础计算表的单位转换为公顷,强制调平小数位取舍造成的误差,形成基础统计表,检查确保基础统计表的正确性和逻辑一致性。 (三)基础统计表是数据库面积汇总统计的基础,在基础数据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各类面积统计报表均由该基础统计表生成。 三、基础计算表结构 基础计算表按村级单位为单元,分组统计排列。基础计算表的单位为平方米,参考表结构如下(基础调平的基表结构仅供参考,各软件可接合自身软件特点设计基表,调平方法需严格按照本规定执行。):

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实施方案

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0*〕38号)、《福建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结合福州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和意义 我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目的是全面查清全市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开展好我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是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经济宏观调控,实施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是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国土资源和实施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根本手段;是贯彻落实《物权法》,保障物权人合法权利的基础;是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促进福州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 二、目标和任务 (一)目标 按照全国统一技术规程,采用先进技术方法,查清全市

范围土地利用状况,掌握各类土地的准确数据;查清全市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状况,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成果;建立和完善我市土地调查、土地统计和土地登记制度;建设市、县两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实现全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服务;满足编制规划、实施土地宏观调控的需要。 (二)主要任务 我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开展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掌握全市耕地、园地、林地、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金融商业服务、开发园区、房地产以及未利用土地等各类用地的分布和利用状况;开展城乡各类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调查,掌握国有土地使用权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开展全市基本农田调查, 掌握全市基本农田的数量、分布和保护状况;建立互联共享的覆盖市、县两级的集影像、图形、地类、面积和权属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建立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及时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 1、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开展城镇、村庄以外的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第二次土地调查的重点任务。市辖五区及福清市、长乐市、平潭县以1:5000比例尺开展调查,其余县以1:10000比例尺开展调查,查清全市农村集体土地及农、林、牧、渔场每一块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调查成果报送方案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调查成果报 送方案

附件: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调查成果报送方案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调查成果报送以县级行政辖区为单位。成果资料报送时,应同时报送资料清单(见附录1),报送的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 一、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 包括数字正射影像图、原始矢量数据格式、标准数据交换格式、元数据和权属代码表等。 (一)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包括县级全辖区标准分幅DOM及其元数据。使用国家统一提供的正射影像图建库的县级单位,可不提交;经全国土地调查办同意使用原有影像数据为调查底图的县级单位,需提交相应影像数据。 (二)原始矢量数据格式。必须带明确的空间参考信息和图幅接合图表,并包括省级下发的县级行政辖区界线面状图层。数据文件名称采用《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1016- )。 (三)标准数据交换格式。按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1016- )规定的VCT格式,原则上一个完整的县级行政辖区提交一个VCT文件。

(四)元数据。存储描述矢量数据的元数据,格式为XML。矢量数据元数据依据《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TD/T1016- )。 (五)权属单位代码表。包括乡(镇)级行政区名称及编码、村级行政区划名称及编码、权属单位名称及代码,格式为EXCEL。 二、扫描资料 格式为JPG,内容包括“批而未用”土地审批资料等。 三、文字报告 格式为WORD,内容包括: (一)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报告。 (二)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报告。 (三)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报告。 (四)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 (五)第二次土地调查省级验收报告。 (六)第二次土地调查县级调查成果报送报告(见附录2)。 四、汇总统计表格

涡阳县第二次土地调查

涡阳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土地外业调查)工作报告 [日期:2009年04月22日] 作者:阅读:次[字体:大中 小] 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国土资源基础信息的需求也日益增多,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切实做好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我县根据国家、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安排,启动了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部分)工作。2007年前期准备,2008年12月开始招标,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承担了此项工作。至2009年3月外业调查结束,完成了涡阳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部分)的外业工作。成果经自检、自查,基本达到《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的质量要求,现提交检查验收。 一、基本情况 (一)全县概况 涡阳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隅,地处东经115°53′-116°33′,北纬33°20′—33°47′之间。东靠濉溪、蒙城,南连利辛,西接太和、北与河南省永城县为邻,是安徽省的北大门。总面积2109.3平方公里。全县辖27个乡镇,379个行政村,4667个村民组,人口132万元人。 涡阳县总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海拔26.5—34.5米,坡降约七千分之一。由于降雨、河流的侵蚀作用和人类的长期活动及近代黄泛影响,平原地区又有不同的微域地貌,具有大平小不平的

特点。中部的涡河、北部的包河和南部的西淝河两岸受黄泛的影响最大,为近代黄泛沉积所覆盖,地势较高。涡河与包河、涡河与西淝河之间是两片低洼的平原。全县地貌大致可分为石灰岩岛状残丘、河间平原、黄泛沉积平原三种类型。 涡阳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光热资源丰富,生长期较长。年均日照时数2327.4小时,年均太阳辐射总量为124.7千卡/平方厘米,适合喜光作物的生长。年均气温14.6oC,无霜期215天,年平均降水量818.6mm,但时空分布不均,降水年际变化大,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 (二)调查原始资料情况 按照第二次土地调查有关规程要求,收集以下资料: 1、1:1万正射影像图套合工作底图。 2、县级(含)以上人民下放确定的国有土地集体土地的登记资料。 3、政府最新划定、调整、处理争议权属争议界线的图件、说明及有关文件等确权资料。 4、集体土地登记发证资料。 5、土地的征用、划拨、出让、转让等相关资料。 6、建设用地审批文件等资料。 7、城镇、村庄地籍调查资料。 8、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章。 9、已颁发的铁路、公路、水利、电力、农垦农场等的《国有土

浅谈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成果及应用

浅谈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成果及应用 【摘要】第二次土地调查已经取得重要性成果,该成果数据量大,覆盖面广,内容丰富。本文论述了第二次土地调查的主要成果,及成果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应用;信息资源共享 0.引言 第二次土地调查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的宏伟工程,它全面查清土地利用现状,基本农田保护现状,基本农田保护块区域,城镇宗地的界址、范围,权属等信息。二次调查成果不但可以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而且,还能为政府宏观决策、国家资产管理、农业管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行业和部门提供服务。建立土地信息数据库,实现土地资源信息共享,服务于经济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1.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 1996年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以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建设规模的扩大,原有的土地信息已经难以满足新经济形势下社会发展的需求。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数据,是新时代国土资源管理的迫切需要,也是政府宏观调控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因此,第二次土地调查应运而生。 第二次土地调查分为农村土地和城镇土地调查,调查农村每块土地的地类、位置、范围、面积和权属等信息;掌握城镇每宗土地的界址、范围、数量和用途;将基本农田保护区块落实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和地籍信息系统,形成一系列不同尺度、不同内容的土地调查成果。 第二次土地调查,完成了数据统计、图件编绘、文字报告以及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立等重要成果,按成果的类型可分为数据成果、图件成果、文字成果、数据库成果。数据成果汇总了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二级分类、基本农田、耕地坡度分级、批而未用、飞入地、飞出地等数据;图件成果包含土地利用现状图、基本农田分布图、耕地坡度分级图等;文字成果有工作报告、技术报告等;成果还建立了由行政区(XZQ.WP)、行政区界线(XZQJX.WL)、行政区注记(XZQZJ.WT)、地类图斑(DLTB.WP)、地类界线(DLJX.WL)、线状地物(XZDW.WL)、零星地物(LXDW.WT)、基本农田保护区块(JBNTBHPK.WP)、基本农田保护图斑(JBNTBHTB.WP)、界址点(JZD.WT)、界址线(JZX.WL)、等高线(DGX.WL)等文件组成的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 其中,图件的主要成果有。

xx县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内业核查报告模板.doc

xx省xx市xx县 第二次土地调查项目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核查 内业核查报告 (单位名称) 二〇〇九年月日 目录

xx核查单位于2009年月日至年月日对xx省xx市xx县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进行了内业核查。 xx县总面积为平方公里,涉及1: 10000 标准分幅图幅。国家(地方)调查底图为(数据源),时相为。本次核查采用国家(地方)提供底图。 采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成果质量检查软件(版本V1.5),拓扑容限为0.0001,比例尺1:10000。数据库格式为MDB(多种类型时所依据的数据库格式),图斑总数为75485个,线状地物总数为99270条,零星地物0个。 xx县内业核查共提取疑问图斑70个,疑问图斑面积共1524.3亩,另有“补测地物”图斑2698个,“批而未用”图斑21个(其他情况描述说明举例:无“补测地物”图斑,无“批而未用”图斑或另有“批而未用”图斑21个,无“补测地物”图斑)。共性问题图斑涉及类型种,图斑个,面积共亩。 一、遥感影像特征分析 (一)地形地貌。 (二)主要地类分布。 (三)解译标志。 二、核查情况 (一)数据库质量检查总体情况。

数据库质量检查汇总表

只对“是否正确”项目栏填写“否”的项目,进行展开描述。附表均放置附录中 (二)资料检查。 1.DCB文件缺失。 2. 调查底图缺失。 3. 汇总表格有效性。 4. “批而未用”扫描件缺失。 5.其他文件缺失。 (三)数据库质量检查。 采用自动检查和手工检查的方法,对数据库成果质量进行检查,检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自动检查。 (1)数据库基本信息检查。 (2)属性检查。 (3)拓扑关系检查符合要求。 (4)逻辑一致性检查符合要求。 2.手动检查。 (1)非必选图层、要素缺失,非必填字段缺失不用说明。 (2)接边、套合不准确需截图说明,注明主要所在图幅。 (3)其他手动检查。 (四)面积汇总检查。

第二次土地调查报告编写参考(供参考)

XX市第二次土地调查 报告(农村部分)编写参考 为保证第二次土地调查报告规范、统一,顺利开展成果验收工作,现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和《XX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等要求,并结合我市实际编制以下意见,供各地参考。 一、总体要求 (一)报告种类 土地调查报告是土地调查重要成果之一,是对土地调查工作过程和成果的全面总结、分析和评价,是调查成果应用的基础。第二次土地调查报告包括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成果分析报告、自检报告等,并将实施方案作为附件放在最后。上述报告应分别编写,但汇编装订在一起。 (二)基本要求 1、应符合国家和市对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有关要求,阐明土地调查技术路线的科学性、作业过程的严谨性、所获成果的可信性和权威性。 2、应从工作组织、技术方法、成果分析等不同角度对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做全面总结,能具体反映各级调查单位土地调查的组织实施、技术路线、成果质量等内容。 3、应以土地调查成果为基本资料,广泛收集相关资料,突出对成果的分析,使文字报告具有广泛性、实用性和现势性,为土地利用管理提供指导。 4、应反映本地特点、突出本地特色,并做到内容充实,层次清晰,文句通顺,条理性强,前后一致,文、表、图并茂。 5、文字报告中引用的资料和数据必须注明出处和原始资料数据的获取日期。 6、各报告引用数据应统一、一致。 7、报告封面需落款XX县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技术承担单位两家。纸质报告需加盖县级二调办专用章。 二、报告格式 (一)报告的组成 报告一般由封面、目录、正文、附录等几部分组成。可以根据结构需要增加封

一、封二,其中封一一般用于说明编委会组成,封二一般用于编写前言、序或者说明等。 文字报告结构,一般按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四级标题层次进行编写。成果分析报告和专题研究汇编等可以增加章、节。 正文由文字、表格、插图组成,正文后可以附图、表。 (二)排版要求 1、文字报告应使用能够进行图、文、表格等混排的文字处理软件编写,上报的电子文档应能被Microsoft Office2003的Word读出。纸质报告应双面打印装订。 2、目录、正文,均应以奇数页码开头,页码在页面底端、居中、小五号。目录用小写罗马数字编排页码,正文从“1”开始用阿拉伯数字编排页码。偶数页码无文字可以空白。 3、目录用宋体五号。正文中一级标题编号采用“一、二、……”编号,用小三号黑体,首行缩进2个字符。二级标题编号采用“(一)、(二)、……”编号,小三号楷体,首行缩进2个字符。三级标题编号采用“1、2、……”编号,小三号仿宋体,首行缩进2个字符。四级标题编号采用“(1)、(2)、……”编号,小三号仿宋体,首行缩进2个字符。二级以下标题后可加句号,并直接接正文。正文采用小三号仿宋体,“两端对齐”,首行缩进2字符。 4、正文中引用的各类图、表内容,应包括编号、名称、图表内容及注释等。其他内容根据需要增加。图、表可以统一按章编号,形式为“图N—M”(意为第N 章第M图)或“表N—M”(意为第N章第M表)。没有设章的,可以全文统一编号,形式为“图M”(意为第M图)或“表M”(意为第M表)。表的编号和名称统一置于表上方居中位置,图的编号和名称统一置于图下方居中位置。编号和名称中间空两字间距。文字内容在其所在单元格中垂直方向居中。数据内容水平方向右对齐,垂直方向居中。 5、图表编号和名称用四号黑体,图表单位用五号宋体,图表项目用五号黑体,图表内容用五号宋体,注释内容用五号宋体。 6、引用公文应当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标题用书名号括起来,发文字号用圆括号括起来。 7、所有文字报告用纸统一采用国际标准纸型A4型,要求格式统一,装订整齐、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一、我省土地调查基本情况 .............................. 1 二、目标任务 (2) (一)总体目 标 ..................................................................... . (2) (二)主要任 务 ..................................................................... ...................... 2 三、实施原 则 (3) (一)坚持国家统一标 准 ..................................................................... (3) (二)充分利用已有成 果 ..................................................................... (3) (三)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 4 (四)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 4 四、工作内容和责任分工 .. (4)

(一)工作内 容 ..................................................................... . (4) (二)责任分 工 ..................................................................... ...................... 5 五、农村土地调 查 (7) (一)调查比例 尺 ..................................................................... (7) (二)遥感影像资料采 购 ..................................................................... (7) (三)调查界线及控制面积的确 定 (7) (四)权属调 查 ..................................................................... . (8) (五)地类调 查 ..................................................................... .. (10) (六)耕地坡度分 级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