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本土化

政治学本土化
政治学本土化

政治学本土化

笔者:赵肖肖学号:20134202069

政治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是多年来政治学界关注和探索的问题。应当说,正是这种持续的关注与探索,推动者该学科的进步,从而使我们在正确把握政治实践与政治学术研究、政治学应用研究与基本理论研究的相互关系。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学的发展,政治学本土化问题越来越成为我们关注的热点,进入了国内学者的研究视域。基于对本土化概念的阐释,政治学本土化应是中国人基于中国本土文化的特点对中国政治领域进行研究,并进行具有自己特色的理论建构的过程,政治学能够本土化,政治学也能够实现本土化;政治学本土化是“由外而内的本土化”和“由内而外”的本土化的有机统一。

一、政治学在我国的产生与发展

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政治学,在我国产生于清末民初,它肇始于译介西方近代政治学著作。清末的一些维新之士,处于当时政治现实的需要,纷纷从西方政治学中寻找其政治改良的理论依据,在译介西方政治学著作的同时,开始对政治学进行独立的研究和教学。卢梭的《民约论》、穆勒的《群己权界论》等一大批西方政治学名著在清末被译传到中国。有人统计,在1901年到1904年的4年间,中国翻译出版的西方政治学著作多达66种。1899年,京师大学堂正式设立了仕学馆,可以说,它事实上是现在大学里政治学系或行政管理系的前身。1903年,京师大学堂首次开设了“政治科”,这是中国大学设立的第一门政治学课程。

民国初年是我国政治学的活跃时期,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中国政治学在这个时期基本形成,涌现出了一批著名的政治学家:浦薛凤、钱端生《中国政府》、张奚若、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邓初民《新政治学大纲》,政治学专业人才开始成为政府的决策参谋。有意思的是,袁世凯在推行帝制复辟时,居然请来了时任美国政治学会会长的美国著名政治与行政学家古德诺作为其私人政治顾问。1932年,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专业政治学会——“中国政治学会”在南京成立。抗日战争爆发后直到1949年国民党政权垮台,由于时局的影响,政治学在我国一直处于时断时续的不正常状态。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开始照搬苏联的模式,用马列主义理论来代替政治学,政治学被当作是“伪科学”,它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在我国日渐式微。1952年,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大学中的政治学系被正式取消。从50年代初直到70年代末这一漫长的时期中,虽在少数大学里短暂有过“政治学系”或“国际政治系”的设置,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政治学在我国不复存在,它在我国学术界消失了30年。在政治科学不复存在的这个时期,我们发生了文化大革命(1966—1976)这样的政治大悲剧,这不能不令人沉思。

政治学在我国的振兴,是改革开放的产物。1979年邓小平在理论务虚会上呼吁:“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需要赶快补课”。在党中央的直接关怀下,政治学在我国重新恢复并得到迅速发展。

在我国,政治学的命运是与现实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现实政治发生挫折或灾难时,政治学的命运也变得多灾多难;反之,当民主政治比较健全、社会比较安定、在学术生活中真正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时,政治学就会得到长足发展。

二、政治学本土化的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些都为政治学的本土化提供了发展的丰富资源,主要包括制度性资源、功能性资源以及文化性资源。

1、制度性资源

新中国在建立以后,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措施,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选举制度、中央与地方的制度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这些制度承担了作为国

家制度的一部分而发挥着稳定社会、调节社会秩序的功能,是社会得以正常运行的基石。这些政治制度不仅是政治稳定的保障也是政治学得以本土化发展的基本条件。

2、功能性资源

中国政治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的本土资源是功能性资源,它主要包括组织动员资源、社会稳定和控制资源、政策资源等。与法律一样,政策是国家调控社会、管理经济生活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已经基本上围绕政策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组织实施机制,民众对政策也有相当的认可。因此,我国政治学本土化已经具有了较为丰富的功能性资源,我国政治学本土化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3、文化性资源

文化性资源是任何一个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没有一个社会能够脱离文化传统而获得现代性的结果,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起始于传统社会和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大国,中国的现代化无疑具有无比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些丰富的文化性也为政治学发展的本土化提供了文化基础。

二、政治学本土化的路径

当我们提出建构中国政治学的目标时,首先必须指出,这里的“中国政治学”指的是政治学的中国类型,而不是说在不同国家或地域存在着不同的政治学。作为一门学科,政治学是惟一的。在类型、流派或体系的意义上,政治学才可能有它的复数形式,像“一切政治学类型”、“全部政治学体系”或“所有的政治学流派”等等表述。作为一门学科的政治学永远只有单数形式。英文“政治科学”的复数形式(political sciences)指的是政治学的各分支学科①。当然,我们仍不妨沿用中国政治学、美国政治学这种习惯提法,但是切不可把它们理解为各种政治学,而应该理解为政治学的各种类型。

马克思当年曾经指出德国与英、法等国发展存在着时代落差: “在法国和英国行将完结的事物,在德国现在才刚刚开始”。②这种评论也部分适用中国政治学与西方发达国家政治学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把落后的德国的发展目标设定为:既达到英法等国的历史水平,又超越它们。同样地,中国政治学的建构工作,也应该实现双重目标:既完成“补课”任务,与国际的政治学发展接轨;又实现政治学的本土化、中国化。即一方面以中国政治建设与政治发展为中心论题。在西方国家,由于政治制度已经步入稳定的发展时期,政治学关注的中心也就相应地从制度转移到公共政策上来,而中国社会发展所处的阶段要求我们仍然需要把政治制度建设当作政治学研究的主题。另一方面,由于现有的政治学范畴、方法、分析框架等等都是在西方历史经验基础上形成的,运用这些范畴、方法、分析框架来研究中国问题,必然会遇到它的解释力与其存在的困难之间的紧张关系。因此,结合中国本土经验,界定一系列清晰的政治学范畴、方法、分析框架,使之成为经验观察中有用的工具,并指出使用这些概念工具的限度,应当是建构中国政治学的重要内容。

1.引进和消化外来的政治理论,合成本土化的政治理论

“从价值论角度进行考察,社会科学关心的是‘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作为一门科学,对于‘是什么’是共同的、普遍性的;而对于‘应该是什么’则是有特定的价值倾向在里面的。”西方政治学的理论、方法和基本框架中包含了对“是什么”一般规律的研究,对解释世界各国的政治活动有较强的普适性,但具体到与“应该是什么”相关的那些理论假设,则离不开西方的社会文化背景。为此,在进政治学本土化研究过程中,我们要大胆借鉴西方政治理论,但同时必须正确面对我国与西方国家在政治体制、行政体制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根本性差异,根据中国现实的土壤和气候进行“为我所用”式的协调,使中国行政学健康成长。作为一种知识体系,政治理论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不同国家的政治理论必然有特定的文化与历史色彩,也印刻着特定的思维模式。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治理论如果简单地移植到其他国家,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个“水土不服”的问

①德怀特·沃尔多认为“政治学”的复数形式是一种较不严谨的用法(参见格林斯坦,波尔斯比编:《政治学

手册精选》,上卷,第92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 2版.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题。换句话说,引进本土以外的政治理论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要保持适当距离和持相对谨慎的态度,要有反省与批判意识,敢于怀疑外来的政治理论及其衍生的方法论,善于运用自身特有的理论创新能力,继承和发扬本土优秀文化遗产,走进本土的政治场域,进行新的理性判断和价值选择。?可见,引进和消化外来的政治理论是一种“从外到内”的本土化过程。不论人们是否承认,“本土化”研究都是以西方理论的既有存在为前提的,也就是说,以西方科学哲学及方法论为基础建构起来的学科体系与研究方法是我们不可回避的参照框架。我们可以用源自本土的经验在最深层面上修正它的固有偏见,可以从社会历史脉络的分野比照中超越它的地域文化局限,但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绕过它去直面本土社会。因为西方社会科学体系是人类用理性考量自身生存状态的“坐标系”,是观察、思考社会的切入点。尽管本土社会的复杂与困惑并不会因西方新学科的引入而立刻变得清晰、明了,但对中国传统的模棱两可的研究视角的复归,可能只会导致更大的混乱与失度。事实上,“西方社会科学的理论构、提问方式以至研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模塑了我们的研究取向和过程”,况且,当“我们说一种理论不好时,并不是指它的本身,而是指用它来解释我们所关怀的东西和我们的运作模式时,它看不到我们所要的那些面向”。可是对这些本土社会特殊面向的关怀的积极性恰恰来自于从自身文化传统出发,对西方理论展开的自觉批判与反思。因此,政治学本土化过程不只是一个外来政治理论的机械翻译和原版移植过程,而是一个有机的内化与合成过程,即引进外来的政治理论必须历经选择、反省、批判和改造。对待外来的政治理论,除了对其进行重新检验和适当改造外,还要全面考察和挖掘其背后的假设条件与方法论,否则会很容易出现“东施效颦”的效果,不仅不利于本国政治理论的发展,而且会危及本国的政治实践。在方法论问题上,国内有些学者认为不存在本土化问题,理由是方法论层面的问题是价值中立的。这种行为主义的看法是站不住脚的。事实上,方法论是依附一定的问题的,不存在不针对任何问题的方法论。本土政治问题的独特性,也要求对外来政治理论产生的方法论进行反省、批判与变革,不可能照单全收,依样画葫芦。

2.走进本土政治领域,立足本土文化与政治实践,生成本土化的政治理论

这是政治学本土化的本质特征之一。政治学本土化必须以本土的传统文化与本土的政治实践为主题,否则就缺乏自下而上的土壤和根基。因为本土文化本身便蕴涵有一定的价值,任何原创性理论的产生都不能割断历史的血脉和传统的文化。政治理论从语言形式到实质内容上的本土化,内在地要求对中国的传统资源加以深度发掘,实现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作为一种源于异质文化的西方政治学理论成果,一经传播到中国,就不可避免地会与中国本土政治文化发生文化冲突现象。西方政治学若想在中国行政文化中生根,就必须适应中国政治文化的特点,立足于中国的本土资源,才能有利于中国政治学的建构。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向现代政治文化转换中寻求中国现代文化的根,实际上是自觉寻求传统与现代的连续性。而要接续中国政治文化之根,确保中国政治学的建构能够扎根于本土,就不能不把传统政治文化作为实现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重要的本土资源,要自觉利用传统,开展传统的创造性转换工作。中国古代政治活动源远流长,思想丰富,且与各个时代的经济、文化联系紧密,这是政治理论本土化的深厚历史土壤。?因此,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相当丰厚的国度里,通过发掘传统资源中有利于中国现代政治发展的积极成分,无疑能为建构中国自己的政治学理论寻找到丰富的学理资源。

参考文献:

[1]俞可平.政治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 2版.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格林斯坦,波尔斯比编:《政治学手册精选》,上卷,第92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政治学原理》知识点梳理有答案版

第一讲《政治与政治学》 1.对政治概念的不同解释 神学性解释提供了神圣维度 道德性解释提供了价值目标 法律性解释行为依据 权力性核心问题 管理型解释主要任务 价值型基本功能 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主要观点 政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国家政权是政治的主要和根本问题 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3.政治的定义 在一定经济基础上,人们按照特定的利益借助公共权力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力的一种社会关系。 4.政治学的基本问题。 权力和权利的关系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5.规范性概念与描述性概念。 规范性概念,价值性概念,用来表示“应该”或者“必需”的事物; 描述性概念:实证性概念和解释性概念,指客观的,用濑来表示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 第二讲《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1.儒家政治思想的特点 为政以德 2.道家政治思想的特点 无为而治 3.墨家政治思想的特点 兼爱兴利 4.法家政治思想的特点 以法治国 5.西方政治学的发展阶段和各个阶段的理论特点,各个阶段的重要代表人物 (1)古希腊古罗马:古典政治学时期

特点:政治学与伦理学相结合 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塞涅卡 (2)中世纪:神学政治学时期 特点:神学与政治学相结合 代表人物:奥古斯丁、阿奎那 (3)现代:理性主义政治学时期 特点:人本主义为指导,个人主义为本位,理性思考为办法 代表人物:马基雅维利,布丹,边沁,密尔,孔德,斯宾塞 (4)当代:科学主义政治学时期 特点:政治哲学开始向政治科学转化,价值观上,相对主义盛行,实证主义,经验主义,科学主义为方法。 代表人物:本特利,沃拉斯,拉斯韦尔 (5)趋势:政治哲学的复兴 特点:正义理论的研究 代表人物:罗尔斯、诺齐克 第三讲《政治体系》 1.政治体系的含义 有关政治生活的所有相互关联的要素组成的一个整体 2.国家的定义 在一定地域上,建立主权,并通过一系列持久的制度实施权威的政治共同体 3.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主要内容 起源: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本质:阶级统治的工具 作用,缓和冲突,控制在秩序之内 4.国家结构形式的含义 一个国家整体与各组成部分,中央权力机关与地方权力部门之间的关系 5.单一制和复合制 单一制:由若干行政区域组成的单一主权的国家,单一的宪法,统一的法律体系,统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和统一的国籍 复合制: (1)联邦制:由若干相对主权的地区作为成员单位联盟组成的国家。 (2)邦联制:若干保留独立主权的国家建立起来的国家联盟。 6.国家元首的职权 (1)颁布法律,发布命令 (2)召开议会,解散议会 (3)任免政府官员

全国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大学排名30强.doc

2019年全国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大学排名 30强 全国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大学排名30强 一、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介绍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专业介绍专业介绍专业课程就业前景招生计划专业学校专业排名 专业代码:030201 层次:本科学习年限:4 专业类别:法学类学科:政治学授予学位:法学或哲学学士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专业介绍 本专业研究的所有问题几乎都需要有深厚的理论积累,并要有效的运用这些理论来分析现实问题,因此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一定要多研读一些大师的思想精髓、经典著作等相关的理论知识,然后根据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结合当代的一些政治思潮开展研究,这也是政治学的主要学习目的。 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就业前景 毕业生还是可以到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新闻出版机构、教育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教学、行政管理以及其他有关专门业务工作。 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学习课程 政治学原理、行政学概论、中国政治制度史、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比较政治制度、中国政治思想史、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中国

社会政治分析等。 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培养目标与要求 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学、行政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在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机构、企事业和社会团体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政治学和行政学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政治学、行政学、国际政治学和法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政治学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调查研究、分析判断和协调组织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必备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政治学、行政学、国际政治学和法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分析方法,以及系统分析、统计分析、调查分析等科学方法或技术; 3.具有在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新闻出版机构、教育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教学、行政管理以及其他有关专门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 4.了解有关政治体制、决策过程以及党政管理法律、制度、方针、政策; 5.了解政治学及行政学、法学、国际政治学和管理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二、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大学排名在中国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

政治学原理主要概念

政治学原理主要概念 1、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对这一概念做如下解释: ①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 ②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 ③权威性分配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 ?政治博弈 ?政治学 2、政治权力就是在政治关系中,权力的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对此概念应作如下解释: ①权力是政治关系的中介,即无权力便不能构成政治关系。政治关系的要素 是权力主体、权力客体及政治作用。 a.权力的主体只占有或行使权力的个人或团体。权力主体主要指国家, 即作为统治阶级工具的政府。 b.权力客体是指接受权力作用的群体或个人。权力客体与权力主体的关 系是相对的。 c.政治作用是权力主体所拥有的政治力量,主要是强制力。 ②政治权力要实现的目的主要是利益。 ③权力主体能否达到目的取决于政治力量的对比。 综上所述,政治权力的主要因素有权力主体、权力客体、目的性、强制力、权力作用的方式等。 ?政治权力的类型:①强制性权力②功利性权力 ?③操纵性权力④人格型权力 ?权力、权威与合法性 ?政治权力的基础:①武力②财富③技能④动机⑤知识⑥制度基础 ?政治权力的分配 3、政治文化是指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历史社会化和政治实践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理解政治文化有一下几方面: ①政治文化主要指社会成员针对政治体系各层面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②政治文化的形成是感性与理性、自发与自觉的统一。 ③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④政治文化具有结构性。 ?政治文化的内容:①政治认知性成分②政治情感性成分 ?③政治评价性成分 ?政治文化的类型:①统治政治文化和大众政治文化 ②狭隘型文化、顺从性文化和参与型文化 ?社会资本是新型的政治文化 4、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群体内部的成员在相互联系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信任和规范,简单地说,社会资本是在社会或其特定的群体中,成员之间的普及信任的程度。社会资本理论(美·普特南)是针对集体行动的困境提出来的。 ?政治文化的功能: ①特定的政治文化是政治体系得以存在和维持的必要基础。 ②政治文化是影响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模式的重要因素之一。 ③政治文化决定着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的实际运作状况。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职业生 涯规划书 作为一个大二的学生,还有两年的时间就要跟社会进行真真切切的接触了。满怀着憧憬与抱负,希望可以走出校园后一展身手,最终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但是,社会竞争的激烈与残酷,人心的险恶与世态的炎凉,使我们这些人生阅历尚浅的青年一代的心中多了一丝担忧。 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与实现自我价值,我需要规划好自己的未来,树立长期与短期的目标,寻求到适合自己的职业。 下面我将从自我分析、职业分析、职业定位、计划实施和评估调整五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自我分析 1、职业兴趣 作为一个典型的双子座女生,我具有一定程度的双重性格,一方面喜欢想象性丰富的自由创造性活动,一方面又倾向于遵守规则,既喜欢抽象的观念性活动,又倾向于满足固定化的事务活动。我比较能接受常规惯例性的工作,不适合过于挑战性和变化的工作,但也可以适当的刺激由此带动我的主观能动性。在工作中,我倾向于恪守事务规则,但往往对人并不十分苛求,乐于维护道德良知并有责任感,既喜欢幻想,但也注重现实。本着正经

的做事,认真工作,追求完美的原则,虽然接受按部就班的工作,但也乐于有所创新。 2、职业能力 我比较突出的五项技能是: 批判性思考——在解决问题时,运用逻辑分析和推理的方法,鉴别不同方案、决议或方法的优劣。判断和决策——思考多种可 选行动或操作的相对得失,从中选择出最适当的一个。积极倾听——注意倾听他人的讲话,理解要点,在恰当的时机提问,不在 不合适的时候打断对方的讲话。 口头表达——通过口头交谈有效地向他人传递信息。 人际敏感——关注他人的反应,理解他们为什么做出这样的 反应。 3、个人特质 我考虑问题理智、清晰、简洁,不受他人影响,能客观地批 判一切,运用高度理性的思维做出判断,不以情感为依据。用批 判的眼光审视一切,如果形势需要,会非常坚强和果断。不屈从 于权威,并且很聪明,有判断力,对自己要求严格,近乎完美, 甚至也这样去要求别人,尤其讨厌那些不知所措、混乱和低效率 的人。同时,我高度重视知识,能够很快将获取的信息进行系统 整合,把情况的有利与不利方面看的很清楚。在我感兴趣的领域里,会投入令人难以置信的精力、专心和动力。但是,我有时只 注重自己,很少去理解他人,自以为是,对他人没有耐心,总是

政治学与行政学简介

政治学与行政学 专业概述 政治学与行政学是近代从西方传到中国来的一门学问,属于社会科学。政治学以国家及其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范围涉及政治理论、政治制度、公共政策、公共行政和国际政治等领域国内高校的法学院一般都设有政治学系或政治学和行政管理学系。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政治学、行政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在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机构、企事业和社会团体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政治学和行政学高级专门人才。 编辑本段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政治学、行政学、国际政治学和法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政治学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调查研究、分析判断和协调组织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政治学、行政学、国际政治学和法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分析方法,以及系统分析、统计分析、调查分析等科学方法或技术; 3.具有在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新闻出版机构、教育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教学、行政管理以及其他有关专门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 4.了解有关政治体制、决策过程以及党政管理法律、制度、方针、政策; 5.了解政治学及行政学、法学、国际政治学和管理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课程设置 主干学科:政治学 主要课程:政治学原理、行政学概论、中国政治制度史、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比较政治制度、中国政治思想史、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中国社会政治分析、比较政党制度、市政学、公共政策概论、行政法学、人事行政学、社会调查与社会统计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社会调查、参与课题研究、教学实习等,一般安排8周。

政治学原理复习总结

政治学概论应掌握的要点 一、基本概念: 1、政治:“政治实际上就是社会政治共同体中的各阶级、集团、社会团体、政党、领袖和人民,为了实现和维护其所代表的根本利益,围绕公共权力发生的各种关系、形成的各种制度和进行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2、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3、人民:人民是相对于敌人而言的,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由那些具有共同利益和政治目标,能顺应历史潮流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阶级、阶层和集团所构成的社会政治群体。 4、国家:是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压迫的工具。 5、所谓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它表明在国家生活中,那个阶级处于统治地位,那个阶级处于被统治地位。 6、所谓政体:则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采取什么样的组织形式 组成反对敌对势力维护自身利益的政权机关,特别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7、政党实质上是特定阶级或阶层利益的集中代表,是由特定阶级的骨干分子在共同政治纲 领的指引下,为谋取和巩固政权而在政治活动中采取共同行动的政治组织。 8、所谓政党制度,就是指一个国家关于政党的各项制度规范的总和,主要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 9、两党制:所谓两党制,是指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由代表资产阶级不同集团利益的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而轮流执政的一种政党制度。两党制中的“两党”仅仅是指轮流执政的政党数目,而不是指国家政治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政党数目。 10、多党制:所谓多党制,是指一国中多个政党通过竞选轮流执政或联合执政的一种政党 制度。当今世界的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多党制,其中以意大利、法国、德国较为典型。 11、政治社团:在政治社会中,以某种共同利益为纽带而结合在一起的人们,通过有组织 地参与、影响政府的决策,以维护或实现自身利益的社会群众团体。 12、公民素质:指公民群体在民主政治条件下所形成的公民意识、参政能力和文化素质的总和。 13、政治权力: ?政治权力是一定政治共同体或组织中的某些政治实体,利用已经占有的优势政治资源,以不可抗拒的公共理由,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利益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整合、控制、支配和影响另外一些政治实体的强制力量。 14、政治权力的集权结构: 是指社会政治权力体系中的权力集中于上一层面机构,而下一层面机构很少有权;同一层面机构间的权力集中于某个机关,而这个机关的权力又集中在主要领导一人或几人手中。 15、政治权力的分权结构: 是指社会政治权力体系的各级各类权力机关的地位、职能和相互关系等都按照某些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性规则而做了明确的规定,它们共同分享了产生于主权的治权,权力不论大小强弱都享有自主权。 16、政治权力异化:政治权力执行人改变、取消政治权力正当职能,致使政治权力偏离公

马工程版 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

政治学概论笔记 导论 第一节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政治的涵义: 1.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2.政治是以一定的阶级利益和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有其自身运行和发展的规律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1.政治学以社会政治现象、政治关系及其发展作为其研究对象。 2.政治学的研究领域: (1)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2)中国政治与政治制度 (3)比较政治与政治制度 (4)行政管理 (5)公共政策 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1.历史分析方法 2.阶级分析方法 3.经济–政治分析方法 4.矛盾分析方法 5.调查研究方法 6.综合交叉研究方法 第一章阶级与国家 第二节国家的本质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基本观点 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 第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第三,国家的作用缓和冲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 第三节国家的职能 一、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 内部职能主要是实行社会控制,以维护政治经济秩序和稳定;外部职能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1.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意志,综合作用各种手段并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 2.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能。 第二章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 第一节国家权力 一、国家权力的涵义 国家权力是按照统治阶级意志,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管辖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对内对外正式代表国家并以国家机构保障实施的权力。 二、国家权力的特征: 1.主权性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

电大期复习——《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问答) 三、名词解释: 1.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2.权力: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3.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4.重叠共识:重叠共识:指的是持不同世界观、社会观和宗教观的人们在根据其各自的学说,在政治基本问题上给予各自的支持,并形成一个重叠的基本相同的政治秩序观念。5.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6.比例代表制:比例代表制:又称比例选举制,即根据参加竞选的各政党得票多少,按比例分配议席的制度 7.民主: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 8.共和制: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9.国家元首:国家元首是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10.利益集团:压力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11.宪政:宪政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12.市民社会: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13.政党: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14.有限政府: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 15.政治改革: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与变化,也即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矛盾状况及其对统治权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政治体系的改进,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政治统治的过程。 16.政治共识:政治共识它指的是人们对政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政治制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与看法。 17.政治合法性:政治合法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18.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19.选举:选举是指国家或其他政治组织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全部或部分成员抉择一个或少数人充任该组织某种权威职务的一种政治过程。 20.政治监督:政治监督,又称之为自上而下的监督,它属于政治治理行为范畴,指的是在政治治理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为保证公共权力主体在所担负职权的正当范围内行使公共

政治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篇政治与政治学 第一章政治 政治的特性: ●1、政治是对于一种社会价值的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2、政治是对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3、政治是公众事务的管理活动 ●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物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5、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 ●6、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7、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政治的定义 ●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 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政治的社会地位 ●1、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2、政治与法律的关系 ●3、政治与宗教的关系 ●4、政治与道德的关系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方法 ●1、历史分析方法 ●2、经济分析方法 ●3、阶级分析方法 ●4、利益分析方法 ●5、注重客观事实,强调调查研究 ●传统的政治学研究方法 ●(1)哲学研究方法 ●(2)历史研究方法 ●(3)机构研究方法和制度研究方法 ●现代的政治学研究方法 ●(1)社会学分析途径 ●(2)经济学分析途径 ●(3)心理学分析途径 ●(4)政治系统分析模型 ●(5)政治沟通分析模型 ●(6)政治实证测量和分析技术 ●课题选择、研究设计、展开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分析和验证 第二篇政治关系 政治关系的定义 ●政治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基于社会利益要求和利益关系而形成的,以政治的 强制力量和政治权利分配为特征的社会关系 第一章利益与政治

利益: ●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共同利益: ●是处于同一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中的人们的各自利益的相同部分 共同利益的基本特性: ●公共性 ●非市场现实性 ●单一性 ●相对独立性 ●多重价值复合性 共同利益的层次和范围 ●集体、利益集团、阶层、阶级、民族、社会利益 利益矛盾 ●1、横向利益矛盾 ●自然的差异和社会的差异 ●对抗性的与非对抗性的 ●2、纵向利益矛盾 利益在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1、利益是人们结成政治关系的出发点 ●2、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形成的基础和条件 ●3、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特性形成的基础。 ●4、利益关系决定了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功能 利益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1、利益是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动因 ●2、利益是一切社会政治组织及其制度的基础 ●3、利益是社会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源泉 ●4、利益运动是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二章政治权力 政治权力的本质 ●政治权力形成的基础在于人们的利益 ●政治权力形成的重要条件在于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 ●政治权力形成的必要前提在于,当各种实际力量发生对比关系时,一方的力量能够 超过另一方,从而使这种力量对比关系转变成一方对另一方的制约关系 ●政治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在常态下必然是公共力量,政治权力由此 成为特定的公共权力 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 ●1、客观构成要素 ●(1)生产资料的有效占有 ●(2)社会财富 ●(3)暴力 ●(4)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所处的地理条件、有益的文化传统、有利的形势变化和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教学计划

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教学计划 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修业年限、授予学位 030401 政治学与行政学3—7年法学学士 二、专业介绍和特点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是一门集理论与应用于一体的学科。该专业以政治系统和行政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培养系统掌握政治学与行政学的基础理论、熟悉我国政府体制结构、行政运作机制及政策法规、具有较强的政治思维能力、行政管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适合到各级政府、人大、政协、公安、司法、企事业单位,从事政策分析、组织人事、行政管理、外事交流、文秘宣传等方面的工作以及到高等院校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 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是:宽泛的知识面;良好的政治素养、文化修养;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较好的双语能力和综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科学的思维和创新精神。 三、培养目标及规格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学、行政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在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机构、企事业和社会团体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政治学与行政学高级专门人才。 2、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政治学、行政学、国际政治学和法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政治学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与统计等方面基本训练,掌握调查研究、分析判断和协调组织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基本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政治学、行政学、国际政治学和法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分析方法,以及系统分析、统计分析、调查分析等科学方法和技术; (3)具有在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新闻出版机构、教育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教学、行政管理以及其他有关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

政治学原理概念及思考题整理

第一章政治学研究 一、概念 1、政治——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 关系,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的形成而展开的活动以及运用公 共权力对社会价值作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2、政治学——社会科学中的主干学科,是研究人们如何为一个社会进行权威性价值分配的学问 3、政治哲学——主要运用先验的哲学思辨的方法,论证某些政治价值是值得追求的,并以这些价值为标准,对现实政治做出评价,并试图探寻理想的政治生活方案 。研究价值问题和政治思想与哲学的发展和意义。它是研究政治关系的本质及其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又是政治理论的方法、原则、体系的科学 4、政治科学——主要运用经验的、实证的方法,对政治生活进行量化分析,它强调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政治的真相。类社会的政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5、行为主义政治学——西方政治学家积极努力使政治科学化的产物,有实证主义和逻辑主义两种 二、思考题 1、政治学研究的主要范围 A、政治理论与政治哲学。对政治生活进行量化分析 B、研究政府 C、公共行政和公共政策 D、比较政府与政治 E、国际关系F政治学研究方法 2、先到政治学研究中的系统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是研究整个政治制度,主要内容是一个国家对政治可以看成是该国社会环境与它的政治系统互动的关系。政治系统理论认为人类的政治生活是在一定换进内不停地要求和支持这些要求的力量,破事政治组织经由程序将要求转化为国家的政策来满足人民的要求。 3、结构与功能分析法的特征 (1)政治系统都有着同样的政治结构,任何政治结构都具有特定的政治功能。 (2)政治结构是系统中相关角色之间的固定化关系形式 (3)政治系统依靠各种政治结构履行各自政治功能来维系政治系统的生存 (4)政治系统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 对政治系统进行分析,采用输入与输出,有同样的政治结构,有特定的功能。 4、政治学是不是科学? 第二章现代国家 一、概念 1、权利——是某些人对他人产生预期效果的影响力 2、政治权利——权利现象和权利行为在政治领域的体现,是指政治权利主体为实现和维护自己的 利益而拥有的对政治权利和客体的制约能力 3、权利的正当性——政府基于被民众认可的基础上实施统治的合法性,就是政府实施同志在很大

行政管理专业综合(含政治学与行政法学)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行政管理专业综合(含政治学与行政法学) 一、考试要求: 专业综合包括政治学与行政法学两门课程,属于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笔试科目。它要求考生全面理解和把握政治学与行政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能够运用政治学与行政法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解决现实行政管理问题;考生应关注我国社会生活各领域发生的、与行政管理相关的热点问题。 二、考试内容: 政治学部分: 第一编:政治与政治学。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以及政治的定义;掌握政治与经济、法律、宗教、道德的关系;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与特点、行为主义政治学 的特点;掌握现代西方政治学研究方法及其评价。 第二编:政治关系。掌握政治关系的概念与层次;掌握利益的形成与本质、利益的 内在矛盾、利益关系、共同利益及其特点、利益矛盾及其成因;掌握利益的地位与作用;掌握政治权力的含义、构成要素、特性、作用及其特点与方式;掌握政治权利的含义、 特性;掌握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与作用。 第三编:政治行为。掌握政治行为的概念及其要素;掌握政治统治的含义、基础、 特征、类型、实施方式;掌握政治管理的定义、特征、职能、类型,政治管理的政治行 为方式与管理行为方式、政治管理的作用;掌握政治参与的含义、特征、类型、方式、 基本条件与影响因素、作用与发展方向。 第四编:政治体系。掌握政治体系的概念及构成;掌握国家的含义与特殊性、国家 的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掌握国家机构的含义、特征与设置原则,了解国家机 构的类型;掌握政党的含义与特征、类型与特点、政党的作用;掌握政党制度的含义、 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掌握政治社团的含义、形成 与特征、资本主义压力集团、特点及其评价、社会主义政治社团的特点;掌握政治社团 的作用方式与作用。 第五编:政治文化。掌握政治文化的概念及其构成;掌握政治心理的含义、特性、 形成基础、构成要素与作用;掌握政治思想的含义、特性、结构与作用;掌握政治社会 化的含义与特点、媒介与影响因素、类型(按政治社会化的方式)与作用。 第六编:政治发展。掌握政治发展的概念;掌握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观、政治革命的 概念与特征、类型与方略(政治战略与政治策略)、方式、作用;掌握政治改革的含义与 特征、政治改革目标确定的与实施的原则、政治改革的方式、主客观条件、作用;掌握 政治民主的含义与特征,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资本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民 主的发展途径及其作用。 行政法学部分: 第一章:绪论。掌握行政、行政权的概念与特征,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掌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一、前言 转眼间,大学一年半的时间已经过去了,记得刚进入大学校园时候的自己,迷茫、烦躁,对自己的前途一片渺茫,而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后,虽然时间很短,但觉得自己已经开始慢慢地在开始计划自己的追求与前程了,也慢慢地为自己的未来做一份较为长期的规划,虽然未来的可变因素很大,但是没有导航的船是无法在大海里航行的,所以相信有了方向后的我会朝着我的未来不断奋斗。 二、自我分析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能够全面的审视自身才是成功的。 1、我的性格 对于自身,我觉得自己是一个特别外向的人,善于与人沟通交流,独立自主,且做事认真负责,虽然有的时候会有一些懒惰情绪,但总体来讲是属于做事实干型的人。 2、我的兴趣 可能是因为性格的原因,我兴趣爱好广泛,喜欢在闲暇的午后手捧一本书细细品读,也会在夜深人静时听听音乐,散散步,当然也会约上几个好友,一起去吃饭逛街看电影唱k,或者趁假期出去旅游,给自己放松一下心情。 3、我的价值观 虽然自己无法像为人那样对国家和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但是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做好自己,坚持积极地生活态度,保持良好的心态,遇到挫折永不气馁,面对困难勇于挑战,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迎接一切坎坷与挫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照着自己的梦想靠近,坚持自我,相信自我。 4、我的能力 大一一年,我加入了校社联和院团委,经过一年的锻炼,有了一定的与人沟通交流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大二的时候顺利的留任了校社联活动部的部长。我会珍惜在校级组织里的锻炼机会,通过自己的学习与锻炼首先一定会掌握运用本专业知识的能力,其次,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继续增强与人交流沟通及组织策划的能力,最后,通过假期的兼职以及实习等让自己具备相关的工作经验。 三、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发展中的行政职业能力实训研究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发展中的行政职业能力实训研究 从事行政职业的基础条件是培养行政职业能力,行政职业能力的培养对于塑造高素质的行政人才,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程是十分重要的。本文结合高校中行政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具体分析行政职业能力的内涵及当下行政职业能力培养现状,基于就业导向并且本着对高校行政职业能力培养研究有所助益,进一步对培养行政职业能力的途径进行探讨。 标签:行政职业能力;实训;改革路径 一、行政职业能力的内涵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前身是政治学理论专业,在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为突出政治学专业的实践性及应用性,故改称“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不难理解本专业设立的目表就是要培养理论与实践共同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新的形势与新的改革趋势也给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本专业学生必须要做到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基本定位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其人才培养目标是掌握政治学与行政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并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正从传统的理论型人才培养模式向应用型模式转变。因此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必须结合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此外更需立足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不断增强本专业学生基于就业导向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使学生不仅具备现代管理理念,而且富有跨学科性和多元化的专业知识。因此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职业能力培养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专业基本能力,即适应职业需要的能力。具体包括系统掌握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政治思维能力,尤其是公文写作能力。第二,职业综合能力,即从事任何职业活动都必须具备的综合能力。包括基本的逻辑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等。第三,职业核心能力,具体包括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等。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能力培养必须与就业紧密相连,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岗位适应能力和发展水平等全面纳入考虑范畴,不断寻找新的角度,探索更新的实训方法和模式,深入完善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 二、当下我国高校实训教学中行政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 当下我国高校正面临教学模式的改革,毋庸置疑素质教育便是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然而对于如何培养社会所需要的行政人才,最大限度地提高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学生的行政职业能力这一重要内容,却并没有引起高校教学部门的足够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建设的目标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建设的目标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隶属于法学学科大类下的政治学二级学科。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在我国近现代学科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20世纪80年代后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很多学科都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得到恢复和发展。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逐步从政治学理论中抽离出来,与行政学、管理学门类相结合,并形成了理论性与实操性并重的学科特征。 一、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建设目标与就业对接的问题 当前,全国范围内开设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学校共113所,近3年应届毕业生人数为4300-6000人。从应届毕业生的从业方向上来看,近20%的毕业生选择进一步深造,其深造的专业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类:第一,进一步深造政治学方向的相关专业,如国际关系、民族政治学、比较政治学;第二,依据本专业行政学方向学科基础进修管理学学位的相关专业,如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共管理类专业;第三,跨学科选择进修其他专业方向。选择直接就业的应届毕业生主要的就业方向为在政府、企事业单位的相关部门从事综合管理工作。但事实上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与其就业环节的对接存有问题。第一,公职部门考试职位少,要求高。作者统计了2012年到2015年国家公务员招考职位表中对于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职位设置,其数据如下表:表一从统计数据看,2012年到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对于政治学专业的招考人数为150人左右。与其所学内容趋同的行政管理专业招录人数比如下表:表二根据上述统计数据能够看出,国家公务员的招考对于政治学与行政学这个以政务人员为培养对象的专业并没有偏向。第二,专业课程设置无法突出学生水平的培养。在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培养课程的设置上,往往更加注重学生理论素养的深造,所以学生毕业后想要就业往往只能选择进一步深造。在课程设置过程中缺乏对于学生公文写作、电子政务等水平的培养。而课程设置又与该专业的培养目标直接相关。所以,要实现专业培养与就业的对接,必须实行系统化的专业建设。

《政治学原理》简答题

简答题 1、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是什么? (1)普遍选举原则; (2)平等选举原则; (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原则; (4)秘密投票原则。 2、政党区别于一般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的特性是什么? (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 (2)政党是一个拥有正式会员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机构; (3)政党对政府政策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以广泛的关注; (4)政党以一定程度的共同政治偏好和意识形态为基础。 3、社会监督的途径和方式有哪些? (1)公民监督:主要是指公民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等基本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行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 (2)社会团体监督:主要指各种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对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的监督。社会团体通过选举、请愿、对话、示威、舆论宣传等形式,构成了对政府管理活动的监督。 (3)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和采取多种形式,表达和传导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及看法,以实现对政治权力运行中偏差行为的矫正和制约。 4、宪政体制下,政治权利包括哪些容? (1)自由权,各国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自由权利既涉及政治方面,也涉及非政治方面。 (2)平等权,公民平等权主要是指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即公民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公民触犯法律时,受到同等的惩罚性对待,公民同等地具有遵守法律的责任。 (3)权,各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主要体现在公民的参政权上。 5、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 (1)权威性; (2)支配性; (3)强制性; (4)扩性; (5)排他性。 6、政治社团具有哪些特征? (1)政治社团是利益和目标较为单一具体的政治组织; (2)政治社团是社会成员按照特定规则形成的政治组织; (3)政治社团是旨在影响政府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的政治组织; (4)政治社团是群众性政治组织。

政治、政治学、研究方法及研究领域

政治、政治学、研究方法及研究领域 一、政治相关知识简介 (一)词源 不少西方语言中的「政治」一词(法语politique、德语Politik、英语politics),都来自希腊语πολι?,这个词可以考证出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在《荷马史诗》中,最初的含义是城堡或卫城。古希腊的雅典人将修建在山顶的卫城称为“阿克罗波里”,简称为“波里”,城邦制形成后,“波里”就成为了具有政治意义的城邦的代名词,后同土地、人民及其政治生活结合在一起而被赋予“邦”或“国”的意义。后又衍生出政治、政治制度、政治家等词。因此,“政治”一词一开始就是指城邦中的城邦公民参与统治、管理、参与、斗争等各种公共生活行为的总和。 中国先秦诸子也使用过“政治”一词。《尚书·毕命》有“道洽政治,泽润生民”;《周礼·地官·遂人》有“掌其政治禁令”。但在更多的情况下是将“政”与“治”分开使用。“政”主要指国家的权力、制度、秩序和法令;“治”则主要指管理人民和教化人民,也指实现安定的状态等。 (二)定义 由于人们在不同时代面临的历史任务不同,需要政治发挥作用的侧重点和着力点不同再加上不同历史观的影响,所以在解释政治概念时所强调的内容也就不同,于是就产生了对什么是政治的各种各样回答,形成了众多的关于政治的定义。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认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政治是一种科学,是一种艺术”。这些论述概括反映了政治的本质、属性、基本内容和特征,是研究政治现象和为政治下定义的指导思想。 西方的政治学家为政治下过许多定义,例如:①认为政治是国家的活动,是治理国家,是夺取或保存权力的行为。②认为政治是权力斗争,是人际关系中的权力现象。③认为政治是人们在安排公共事务中表达个人意志和利益的一种活动,政治的目标是制定政策,也就是处理公共事务。④认为政治是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过程。⑤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的利益关系,是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 作为一个大二的学生,还有两年的时间就要跟社会进行真真切切的接触了。满怀着憧憬与抱负,希望可以走出校园后一展身手,最终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但是,社会竞争的激烈与残酷,人心的险恶与世态的炎凉,使我们这些人生阅历尚浅的青年一代的心中多了一丝担忧。 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与实现自我价值,我需要规划好自己的未来,树立长期与短期的目标,寻求到适合自己的职业。 下面我将从自我分析、职业分析、职业定位、计划实施和评估调整五个方面进行论述。 作为一个典型的双子座女生,我具有一定程度的双重性格,一方面喜欢想象性丰富的自由创造性活动,一方面又倾向于遵守规则,既喜欢抽象的观念性活动,又倾向于满足固定化的事务活动。我比较能接受常规惯例性的工作,不适合过于挑战性和变化的工作,但也可以适当的刺激由此带动我的主观能动性。在工作中,我倾向于恪守事务规则,但往往对人并不十分苛求,乐于维护道德良知并有责任感,既喜欢幻想,但也注重现实。本着正经的做事,认真工作,追求完美的原则,虽然接受按部就班的工作,但也乐于有所创新。 批判性思考——在解决问题时,运用逻辑分析和推理的

方法,鉴别不同方案、决议或方法的优劣。判断和决策——思考多种可选行动或操作的相对得失,从中选择出最适当的一个。积极倾听——注意倾听他人的讲话,理解要点,在恰当的时机提问,不在不合适的时候打断对方的讲话。 口头表达——通过口头交谈有效地向他人传递信息。 人际敏感——关注他人的反应,理解他们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反应。 我考虑问题理智、清晰、简洁,不受他人影响,能客观地批判一切,运用高度理性的思维做出判断,不以情感为依据。用批判的眼光审视一切,如果形势需要,会非常坚强和果断。不屈从于权威,并且很聪明,有判断力,对自己要求严格,近乎完美,甚至也这样去要求别人,尤其讨厌那些不知所措、混乱和低效率的人。同时,我高度重视知识,能够很快将获取的信息进行系统整合,把情况的有利与不利方面看的很清楚。在我感兴趣的领域里,会投入令人难以置信的精力、专心和动力。但是,我有时只注重自己,很少去理解他人,自以为是,对他人没有耐心,总是想当然的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有时又过于注重远见卓识,很容易忽略和错过与自己理论模式不符的细节和现象。有时还会过于固执和死板,沉迷于一些出色的但不重要的想法中,并且事事要求完美。过分独立的个性和工作习惯,使得我总是“拒绝”别人的参与和帮助,难以发现自己计划中的缺陷。

政治学原理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本节概述: 政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科学,因此,要了解政治学的研究对象,首先应当明确什么是政治。本节回答了什么是政治、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以及政治学与哲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的相互关系。 知识点1:中西历史上关于“政治”的基本观点 我们现在所说的“政治”这个概念是从希腊语的“polis”一词演化而来的,其最初含义是指古希腊时代的“城邦”,即当时的“城市国家”。在中西历史上,不同的思想家因其所处的阶级地位和历史条件的不同,对于“什么是政治”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在古代,政治学和伦理学是混在一起的。各个思想家都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认为政治的最高目的,就是为了使人和社会达到最高的道德境界。 (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政治的主要现象——国家是法律的产物,因为国家是为了制定法律和执行法律而设置的。 (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次将政治与伦理分开,提出了政治是君主夺取国家政权和维护其统治的权术活动的观点。中国古代的法家,也把政治理解为对权力的追逐和运用。 (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就认为:“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着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这种观点盛行于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美国政治学界,戴维·伊斯顿的政治是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活动的观点影响尤其巨大。 知识点2: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从根本上阐明了政治活动的实质,对于政治的含义作出了科学的解释。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的理解包含以下一些要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