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现代汉语虚词28例

常用现代汉语虚词28例
常用现代汉语虚词28例

常用现代汉语虚词28例

1.不必未必?

“未必”是“必定”的否定,意思是不一定。“不必”是“必须”的否定,意思是不需要、用不着。他

?(1)“曾经”未必去(=他不一定去)|他不必去(=他用不着去) ??2.曾经已经。?

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时间一般不是最近。“已经”表示事情完成,时间一般在不久以前。这本书我曾经买过好几回,都没买到|这本书我已经买到了,不用你费心了。?

(2)“曾经”所表示的动作或情况现在已结束;“已经”所表示的动作或情况可能还在继续。我曾经在这里住过三年(现在不住在这里了)。|我已经在这里住了三年(现在还住在这里)。??(3)“曾经”后的动词以带“过”为主,也可用“了”;“已经”后的动词以带“了”为主,少用“过”。

? [副]表示某种事情几乎实现而没有实现,或几乎不能实现而终于实现。3.差点儿?

?? (a)表示不希望实现的事情几乎实现而没有实现,有庆幸的意思。动词用肯定式或否定式,意思相同。差点儿[没]闹笑话。(事实是没闹笑话)|差点我[没]答错。(事实是没答错)|

?(b)表示希望实现的事情几乎不能实现而终于实现,差点儿[没]摔倒。(事实是没摔倒) ?

有庆幸的意思。动词用否定式。差点儿没见着。(事实是见着了)|差点儿答不上来。(事实是答上来了)|差点没买到。(事实是买到了)?

(c)表示希望实现的事情几乎实现而终于没有实现,有惋惜的意思。动词用肯定式,前面常用“就”。差点儿就见着了。(事实是没见着)|差点儿考上甲班。(事实是没考上甲班)|差点

4.除非?

儿就买到了。(事实是没买到)?

?

[连]强调某条件是唯一的先决条件。

?比较:除非只有

?(1)“只有”从正面提出某个唯一的条件;“除非”从反面强调不能缺少某个唯一的条件,语气更重。

?(2)“除非”可以用在“是…”前;“只有”不能。

?(3)“除非…,才…”也可以说“除非…,?除非是你才那样想。|只有你才那样想。?

?

5.对对于?

不…”;“只有…,才…”不能说成“只有…,不…”。?

用“对于”的句子都能换用“对”;但用“对”的句子,有些不能换用“对于”。

?(a)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能用“对”。大家对我都很热情。|我们对你完全信任。|我对老张有一点意见。?

(b)“对…”可用在助动词、副词的前或后,也可用在主语前(有停顿),意思相同。我们会对这件事作出安排的。|我们对这件事会作出安排的。|对这件事,我们会作出安排的。?

大家都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大家对这个问题都很感兴趣。|对这个问题,大家都很感兴趣。?

“对于…”不能用在助动词、副词之后,只能用在另外两个位置。

? (c)对…来说。表示从某人、某事的角度来看。有时候也说“对于…说来”。

? 6.跟同和与?? (1)用作介词时,口语中常用“跟”,书面语现在倾向于用“同”。用作连词时,一般倾向于用“和”,较少用“跟”,用“同”则更少。

?(2)“与”多用于书面,尤其多用在书名、标题中。

7.固然?

[连]1.表示确认某一事实,转入下文。前后小句意思矛盾,“固然”的用法近于“虽然”,但“固然”多用在主语后,后一小句常用“但是、可是、却”等配合。药固然可以治病,但是服用过量也会产生相反的作用。|工作固然很忙,但还是可以抽出一引时间来的。?

下面的例子是重复同一形容词谓语,“固然”插在中间。这样做,好固然好,可就是太费时间了。,这种机器,笨重固然笨重,但用处还是很大的。|钢铁厂离我们这里远固然是远点儿,不过交通还算方便。

2.表示确认某一事实,接着说同时也应该刻认另一事实。前后意思不矛盾,转折较轻,重在突出后一小句,多用“也”配合,有时也用“但是、可是”。

大米白面固然好,高粱玉米也不错。|考上了固然很好,考不上也不必灰心。|固然每个画家别有自己的风格,但同时代的作品总还会有某些则同的特点。

8.固然虽然

?

? (1)“固然”侧重于确认某种事实,“虽然”侧重于让步。因此,“虽然”只和“固然”1项用法相近,“固然”2项用法不能换成“虽然”。?

?(2)“虽然”用在主语前或后,比较自由,“固然”则很少用于主语前。

9.关于

?

?[介]表示涉及的事物。

? (a)关于+名。

最近看了一些关于国际问题的材料。|关于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有个美丽的传说。|关于运输问题,我想再说几句。|他写的小说不少,有关于解放战争的,也有关于农村生活的。? (b)关于+动/小句。关于兴修水利,乡领导正在全面规划。|关于学校增加招生名额,你们准备采取什么具体措施???(c)“关于…的”+名。关于节约用煤的建议|关于美英联军进攻伊拉克的消息?

? (1)表示关联、涉及的事物,用“关于”;指出对象,用“对于”。?比较:关于对于?

关于这个问题,我直接跟老王联系。|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采取积极的态度。两种意思都有的,“关于”、“对于”都可以用。关于(对于)节约用煤的建议,大家都很赞成?(2)“关于…”作状语,只用在主语前;“对于…”作状语,用在主语前后均可。关于中草药,我知道得很少。|对于中草药,我很感兴趣(=我对于中草药…)。

(3)“关于…”可以单独作文章的标题,“对于…”加上名词才能。

关于文风问题|关于提高教学质量|对于文风问题的看法I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意见?? 10.还又

?都可以表示动作再一次出现,但“还”主要表示未实现的动作,“又”主要表示已实现的动作。他昨天来过,明天还来。|洗了一次还想洗一次。|他昨天来过,今天又来了。|洗了一次又洗一次。

? 11.即使尽管虽然?

(1)“即使”表示的情况一般是假设性的,“尽管、虽然”是表示一种事实。即使条件再差,我们也要完成任务。|尽管(虽然)条件很差,我们还是完成了任务。

? (2)“尽管、虽然”的后面可以用连词“可是、但是、然而”等呼应,“即使”不能。尽管(虽然)很晚了,可是(但是)他还不肯离开。\即使再晚,他也不会离开。

12.尽管不管

“尽管…”表示一种事实,后面不能用表示任指的词语。“不管…”表示一种假设,后面用表示

任指或选择的词语。尽管下这么大的雨,我还是要去。|不管下多么大的雨,我都要去。?? 13.难免?

[形]不容易避免。?? (a)主要用在动词前,后面常跟“要、会”。粗枝大叶,就难免把事情搞坏。|不努力学习,难免要落后。I工作中难免会有缺点,但成绩还是主要的。

动词前有时加“不”,但意思不变,不表示否定。一个人难免不犯一些错误。(=难免犯一些错误)I我没有说清楚,难免不被人误会。(=难免被人误会)

(b)可以用在主语前。?

同志之间,难免看法有时不一致(=看法难免有时不一致) ?

你不能按时完成任务,难免大家要批评你。(=大家难免要批评你)

(c)单独作谓语通常要放在“是…的”中间,主语常是动词短语、小句或“这、那”。由于经验不足,走一些弯路是难免的。|他跟你初次见面,说话不多,这也是难免的,决不是故意冷淡你。?

(d)修饰名词时,必带“的”,名词限于“现象、事情、情况”等少数几个。

14.偶尔偶然“偶尔”跟“经常”相对,表示次数

?

这是难免的事情I这也是难免的现象?

少。“偶然”跟“必然”相对,表示意外。

15.让被叫

“叫、让”的介词用法基本同“被”。“叫、让”用于口语。比较正式、庄重、严肃的场合用“被”,不用“叫、让”。一八四六年,我被汉堡工人教育协会吸收为正式会员。|一九三二年我们主编的刊物被反动当局查封。

16.任凭无论不管’ ?

?任凭:(1)听凭;(2)无论、不管。连词“任凭”后面提出的条件是极端的,任凭多大的困难也阻挡不住我们的脚步。连词“任凭”后面一般不用表示选择的并列成分。“无论、不管”后则常用。无论投弹还是射击,他们班的成绩都是优秀。

?17.始终一直.?? (1)用“始终”的句子都可换用“一直”。?

(2)“一直”后的动词可以带时间词语,“始终”后的动词不能。?

大雪一直下了三天。|我一直等到十二点。|从他走后一直到现在,都没来过信。

18.往往常 (3)“一直”可以指将来,“始终”不能。我打算在这儿一直住下去。??

?(1)“往往”是对于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总结,有一定的规律性,不用于主观意愿。“常常”单纯指动作的重复,不—定有规律性,可以用于主观意愿;因此,“常常”可用于将来的事情,“往往”不能。请你常常来|我一定常常来|他希望常常去,这几句里的“常常”都不能换成“往往”。

? (2)用“往往”的句子要指明与动作有关的情况、条件或结果,“常常”没有这种限制。每逢节日或星期天,我们往往到厂矿去演出|我们常常演出。|小刘往往一个人上街。|小刘常常上街。

?[副]表示不以为然,意在否定,但语气比较委婉。常跟程度副词“太、? 19.未免?

?(a)未免过分、过于、不大、不够、有点、有些…”以及数量词“一点、一些”合用。?

十形。内容不错,只是篇幅未免太长。|情况很复杂,你的想法未免过分简单。|这房间未免小了—点。|你也未免太激动了吧。

(b)未免+动。这事未免欠考虑。|同志们未免过分夸奖了。|老陈未免太不会讲话了,根本没有把问题讲清楚。?? (c)未免+动+得…;动+得+未免…。原料未免用得多了一些。(=用得未免多了一些)|你未免把他说得太好了。(=说得未免太好了)|这些手续未免规定得过分繁琐。(=规定得未免过分繁琐)?

20.未免不免难免

“未免”表示对某种过分的情况不以为然,侧重在评价。“不免、难免”则表示客观上的不容易

21.一概一律?

避免。因此“未免”不能同“不免、难免”互相换用。?

?

用于通知、规定时,概括事物,可以通用;概括人,常用“一律”。过期一概(一律)作废。|后勤问题一概(一律)由老赵负责。|一律凭票入场。|麦收回来的同志一律休息两天。?

22. 以致以至

?以致:[连]致使。表示由于上述原因而造成的结果,大多是不好的或说话人所不希望的结果。他的腿受了重伤,以致几个月都起不来床。|这是她近来老想不通,以致非常苦闷的问题。??以至:○1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无穷。○2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前半句话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他非常用心的写生,~野地里刮起风沙来也不理会。也可以说“以至于” ?

习题:他读得很熟,以致能全文背诵.[“以致”表示不好的结果,应换成“以至”]改革幵放以来,许多国家政府和我们做生意,以至建立贸易伙伴关系,这是可喜的.[“以至”用得好.表示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的延伸]

?(1)由于:表示原因或理由,从而导致什么结果,注意该词不能直接? 23由于、由?

加“反而”;

?(2)“由”是介词,其后一般加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而“由于”则不能。??习题:(1)由于改编者沒有很好地理解原作的精髓,任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地减弱了原作的思想性.答案:[“由于”不能直接与“反而”搭配.应在“反而”之前加上“不但没有加强原作的思想性”]?

(2)由于山峡回环曲折,反而望不到南天门了.[应在“反而”之前加上“不但不能更清晰地看到南天门”]

24.只要只有

?“只要”表示具备了某条件就足够了,但还可以有别的条件引起同样后果;“只有”表示

?只要打两针青霉素,你这病就能好。(不排除某条件是唯一有效的,其他条件都不行。?

其它药能治好)|只有打青霉素,你这病才能好。(其它药都不能治好)

25为了、为

? (1)为了:表目的,其后往往是动词性的句子或者短语,注意表示原因,一般用“因为”

?(2)“为”后面一般跟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

不用“为了”;?

?从而: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相?26从而、进而?

?(1)我们在对某些教育政策作了一定分析之后,从而当于“因此就”;进而:进一步?

思考教育的深层问题是十分必要的。["从而"连结上文的原因、方法和下文的结果、目的,应改为表示层进的"进而"] ?

常用现代汉语虚词辨析60例

常用现代汉语虚词辨析60例 汉硕备考交流~壹贰玖八叁陆七零四五 1、本来原来 “本来”强调理应如此,常与“就”连用。 “原来”表示发现过去不知道或对情况有所认识。 2、逐渐逐步 “逐渐”一般表示自然而然的变化,可以修饰形容词。 “逐步”用于有意识有步骤的变化,可以修饰形容词。 3、偶尔偶然 “偶尔”(也写作:“偶而”)着眼于数量,次数少有时跟“经常”相对。“偶然”着眼于意外,从一般事理或一般规律上看,事情的发生是意外的,是在规律之外,跟“必须”相对。 4、一齐一起 “一齐“表示同时,侧重点是时间。 “一起”主要有两个用法:其一,侧重的是动作行为的方式,而不是时间。其二,表示同一个处所。 5、以至以致 “以至”一般表示时间、程度、范围上的递升或递降,有“直到”的意思。“以致”表示事物发展的结果,一般指不好的结果。 6、往往常常 “往往”是对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总结,有一定的规律性,不能用于主观愿望。“常常”单纯指动作的重复,不一定有规律性,可以用于主观愿望。因此“常常”可以用于将来的事情,“往往”则不能。用“往往”的句子要指明与动作有关的情况、条件、结果;“常常”没有这种限制。 7、才再 “才”表示动作已经实现,并强调实现的很晚。“再”表示动作尚未实现,但将于某时实现。 8、又再 在表示动作重复或继续时,“又”用于已经实现的。“再”用于未来实现的。 9、一概一律 这两个词在用于通知、规定时,概括事物,可以通用;概括人常用“一律”。 10、已经一经

“已经”表示事情完成或时间过去。“一经”表示只要这样说了或这样做了,接着就会产生相应的结果。“已经”和“一经”都是副词。不过用“一经”的句子,“一经”换成“一旦”还解释得通;用“已经”的句子,“已经”绝对不能换成“一旦”。 11、竟然居然 都是副词,都有出乎意料,超出常理或常情。用于不好的方面,表 示“不应该这样而这样”。用于好的方面,表示“不容易这样而这 样”。“竟然”用于主语后面,动词谓语前面。“竟然”也可以单说 成“竟”。“竟然”常用于口头语体,“竟”则不限。“居然”有时语气略 重。“竟然”一般不这样用。 12、已经曾经 都是副词,都有有了某种行为或情况的意思。 “已经”表示动作、变化完成或达到某种程度,强调动作行为开始或完成,时间一般在不久以前,后面的动词多带动态助词“了”,少 用“过”。“曾经”表示以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强调某种行为或情况从前有过,现在已经结束了,“曾经”后面的动词多带动态助词“过”,也可以用“了”。 13、暂且姑且 “暂且”指暂时地,重在强调时间短暂。“姑且”指暂时地,重在强调让步。 14、几乎简直 “几乎”表示接近,程度上比“简直”差些。“简直”的意思是“接近完全”,“近乎等于”。 15、马上立刻 “马上”所表示的紧迫性有时幅度大;而“立刻”没有这种情况,它表示的都是即刻要发生的。 16、从来历来向来 “从来”表示从过去到现在。“历来”从来,一向。“向来”从来,一向。都可作副词,都可表示从过去到现在的意思。“从来”多用于否定句;“历来”多用于肯定句;“向来”兼用于肯定句和否定句。“从来”的语气比较绝对,强调的意味较重;“历来”、“向来”是一般地叙述,语意较 轻。“从来”、“历来”还可以作形容词,充当定语,“向来”没有形容词的意义和用法。“历来”多用于书面语,“从来”、“向来”兼用于书面语和口语。 17、对于、对介词“对于”、“对”介引动作的对象或与动作有关的人或事物。这两个介词在许多场合都可以通用。一般说能用“对于”的地方也能用“对”,但是“对”的意思更广泛,能用“对”的地方不一定都能用“对

高考部分常用现代汉语虚词辨析

高考部分常用现代汉语虚词辨析 基础试题 2014-08-30 1915 5d56b7b40102uxvg 高考部分常用现代汉语虚词辨析 1、本来原来 “本来”强调理应如此,常与“就”连用。 “原来”表示发现过去不知道或对情况有所认识。 2、逐渐逐步 “逐渐”一般表示自然而然的变化,可以修饰形容词。“逐步”用于有意识有步骤的变化,可以修饰形容词。

3、偶尔偶然 “偶尔”(也写作“偶而”)着眼于数量,次数少有时跟“经常”相对。 “偶然”着眼于意外,从一般事理或一般规律上看,事情的发生是意外的,是在规律之外,跟“必须”相对。 4、一齐一起 “一齐“表示同时,侧重点是时间。 “一起”主要有两个用法其一,侧重的是动作行为的方式,而不是时间。其二,表示同一个处所。 5、以至以致 “以至”一般表示时间、程度、范围上的递升或递降,有“直到”的意思。“以致”表示事物发展的结果,一般指不好的结果。 6、往往常常 “往往”是对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总结,有一定的规律性,不能用于主观愿望。“常常”单纯指动作的重复,不一定有规律性,可以用于主观愿望。因此“常常”可以用于将来的事情,“往往”则不能。用“往往”的句子要指明与动作有关的情况、条件、结果;“常常”没有这种限制。 7、才再 “才”表示动作已经实现,并强调实现的很晚。“再”表示动作尚未实现,但将于某时实现。 8、又再 在表示动作重复或继续时,“又”用于已经实现的。“再”用于未来实现的。 9、一概一律 这两个词在用于通知、规定时,概括事物,可以通用;概括人常用“一律”。 10、已经一经 “已经”表示事情完成或时间过去。“一经”表示只要这样说了或这样做了,接着就会产生相应的结果。“已经”和“一经”都是副词。不过用“一经”的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 绪论 一、汉语虚词研究的简单回顾 中国古代的虚词研究,从汉代到清代有着2000多年悠久的历史。古代语文学家在这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早在汉代,古人就有了对“词、语助、助语”(虚词)的研究,刘勰的《文心雕龙》已经按功能和位置把虚词分为发端、送末、札句三类在语言使用中把词区分为虚词和实词两大类的,据现有文献的记载,在我国,最早见于宋人的著作,不过,当时都把“词”称作“字”。宋朝有个叫周辉的文人在他的《清波杂记》中有过这样的记载:“东坡教诸子作文,或辞多而意寡,或虚字多实字少,皆批谕之。”词人张炎在他的《词源》中也写道:“词之句有二字、三字、四字,至六字、七八字者,若堆砌实字,读且不通,况付之雪儿乎?合用虚字呼唤,单字如‘正、但、甚、任’之类,

两字如‘莫是、还又、那堪’之类。”可见,当时所谓的“实字”就是指那些表示具体的事物和概念的词,大致接近于现代所说的名词,而“虚字”则主要是指副词、连词、介词、助词、叹词、语气词,有时也可以指代词、数词,甚至部分谓词。当时,人们又把“虚字”叫作“词、助字、语助、助语辞”等。我国最早的虚词词典、元朝卢以纬的《语助》(又名《助语辞》),曾对文言中的“语助”做了简明而系统的解释第一次。清代的虚词研究代表了语文学时期虚词研究的高峰,刘淇的《助字辨略》、王引之的《经传释词》等即是清代虚词研究的代表作。这时期人们对虚字的认识又有了相当的发展,清人王鸣昌在他的《辩字诀》中,已能根据虚字的功用将其细分为六类:起语虚字、按语虚字、转语虚字、衬语虚字、束语虚字和歇语虚字。当然,当时的研究还不能算真正的语法研究,主要是为训释古籍和指导写作用的。 古代的虚词研究往往是出于实用目的,因为构文之道,不外虚实两字,而经传中实

现代汉语虚词的性质、范围与分类第1讲

第一讲、2011-03-01 汉语虚词的性质、范围、类别及其研究现状 第一节、汉语词类的虚实分界 一、早期的虚实概念。 在语言使用中把词区分为虚词和实词两大类的,据现有文献的记载,在我国,最早见于宋人的著作,不过,当时都把“词”称作“字”,(“词”这个概念是本世纪初从西方引入的)。宋朝有个叫周辉的文人在他的《清波杂记》中有这样的记载:东坡教诸子作文,或辞多而意寡,或虚字多实字少,皆批谕之。词人张炎在他的《词源》中也写道:词之句有二字、三字、四字,至六字、七八字者,若堆砌实字,读且不通,况付之雪儿(案:“雪儿”本为唐朝李密的爱姬,能歌善舞,后泛指歌女)乎?合用虚字呼唤,单字如“正、但、甚、任”之类,两字如“莫是、还又、那堪”之类。由此可以看出,当时所谓的“实字”主要就是指那些具体的事物和概念,大致接近于现代所说的名词,而“虚字”则不但包括副词、连词、介词、叹词、助词、语气词,而且有时也可以指代词、数词,甚至是一些动词、形容词以及一些固化短语。 当时,人们把“虚字”叫作“词、语助、助字、助语辞”等等。元朝卢以纬的《语助》,作为我国最的一本虚词词典,对其所收的一些“语助”均有简明而又独到的解释。[1]到了清代,人们对虚字的认识已有了相当的发展。清人王鸣昌在他的《辩字诀》中,已经能够根据虚字的功用将其细分为六类:起语虚字、按语虚字、转语虚字、衬语虚字、束

语虚字和歇语虚字。当然,古人的虚词研究还不能算真正的语法研究,主要是出于训释古籍和指导作文的需要。就研究虚字的专书而言,除了《语助》,清朝袁仁林的《虚字说》、刘淇的《助字辩略》、王引之的《经传释词》都是很有代表性的。这些词典既包括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等严格意义上的虚词,也收了一些副词、代词、谓词等等,不过基本上还是以训释经传中的虚词为主的。总的说来,早期的虚实区分是一种语文学意义上的分类,并不是一种语法学的分类,而且虚词和实词的范围、类别也是比较模糊的,尽管到了后期已经逐渐地明晰起来。 真正接近于现代意义上的虚字概念虚词观,直到上个世纪末马建忠的《马氏文通》问世才出现,马建忠明确指出:“凡字,有事理可解者,曰实字;无解而惟以助实字之情态者,曰虚字。”按照马建忠的看法,虚字就是表语法作用而不表具体词意的词。这一观点,在其后的半个多世纪中一直被人们所遵循。 二、虚实划分的标准 自从马建忠撰写《马氏文通》,创立现代意义上的汉语语法学以来,有关汉语的词类问题,一直存在着种种不同的看法。综观这一百多年来有关汉语词类问题的矛盾、分歧和争论,其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汉语中的词到底是不是可以分类,究竟应当以什么标准作为划分汉语词类的主要依据,什么样的语法理论更值得我们参考、借鉴;二、究竟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汉语词类体系,虚实两分的分类系统是否适应汉语的语言实际,哪些词类应该分别归入实词和虚词;三、在具体操作时,对于一系列多功能的词究竟应该怎么处理,尤其是有关兼类、同

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完整版

一、按 根据,依照。 1.按+名。按后边可以是单音节名词,也可以是多音节名词或名词短语。用在多音节前时,“按”后边可加“着”。 按时汇报| 按期完工| 按一定的程序加工制作| 按着厂长的指示办事当名词为表示道理、条件、规律之类的时候,常与“说(来说)讲(来讲)”搭配,后面的部分表示说话人根据某种事理作出论断。 按理说,班长一定会来的| 这件事按其性质来说是极为恶劣的| 按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讲,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 “按说”是省略名词后形成的习用语。 2.按+动| 小句。 他既然没有请假,那就按缺席处理吧| 这些苹果先按每人十斤发给职工们 二、按照 意义和用法同介词“按”。但“按照”后面不能出现单音节名词。 按照上级的指示认真执行政策| 按照一磅等于九两折合,共计七斤六两五| 按照规定的时间交卷(*按照时交卷) 三、把 1.与表示受事的名词(名词短语)组成介宾短语,用在动词前。在表意上侧重于动词或动词短语。 他把挎包拿起来| 你把地图朝左边挪挪| 请把窗户关上| 牧民们马上把这两个孩子送走了 上边几例的动词都可以和受事名词构成动宾关系:那挎包| 挪地图| 关窗户| 送孩子 有时,把字的宾语不是动词的受事,但可以看成是整个动词短语的受事。 别把肚子吃坏了| 李二嫂把嗓子哭哑了| 接连把三支铅笔写秃了| 把脚走大了| 好孩子,你把我的心哭乱了 上边几例的动词短语也可以和受事名词构成动宾关系:吃坏肚子| 哭哑嗓子| 写秃了铅笔| 走大了脚哭乱了心 与表示处所的名词(名词短语)组成介宾短语,用在动词前。在表意上也侧重于动词或动词短语。 老葛把屋子堆满了| 一口气把那三百级台阶走完了| 你把里里外外再检查一遍| 把城东城西都跑遍了 以上几例的动词或动词短语都可以和处所名词构成动宾关系:堆满屋子| 走完那三百级台阶|检查里里外外|跑遍东成西城 3.与表施事(当事)的名词(名词短语)组成介宾短语,用在动词前。这里的动词多数是表示消失意义的不及物动词。整个句子表示发生不如意的事情。 别把犯人跑了| 真没想到,把个大嫂死了| 偏偏把老李病了|去年又把老伴儿没了| 我还不怕,就把你怕成那样? 上边几例的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和施事名词直接构成动宾关系:*跑犯人| 死大嫂|病老李 如果再动词后面加个了就,可以构成动宾关系,但这种宾语是存现宾语:跑了

现代汉语虚词

高考题选(现代汉语虚词) 1、文中甲乙丙丁处恰当的词语是(1990年全国高考题) ①(甲)睡眠还较浅,大脑里的抑制过程还不全面彻底,剩下了某些兴奋点继续活动,梦境就要产生。 ②梦是在睡眠时产生的,熟睡(乙)不会做梦,所以梦是睡眠还较浅时的产物。 ③又由于大脑皮层大部分处于抑制状态,而这些孤立的兴奋点缺乏有逻辑的联系,这(丙)构成了梦境的荒诞性。 ④引起这些兴奋点活动的因素,大多与从前感知过的刺激的痕迹作用有关,(丁)梦境是与日常生活有关联的,不是神秘的。 A.如果、却、就、因而 B.由于、才、却、所以 C.如果、就、又、那么 D.因为、可、才、可见 答案:A。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栝号处的最恰当的关联词语是(1991年全国高考题) 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只能是两个文明同时建设、相互促进的结果。( )两手都硬起来,( )能两个文明一起上;单有一手硬,( )可能有一时的效果,( )最终两个文明建设都上不去。 A.只有、才、虽然、但 B.只要、就、即使、反而 C.因为、所以、尽管、可 D.既然、就、也、而 答案:A 3.按顺序分别填入下文标号处的正确词语是(1992年全国高考题) 一个人(甲)不懂得正确的意见只能是对于实际事物的客观的全面的反映,(乙)坚持要按自己的主观的片面的想法去办事,那么,(丙)他有善良的动机,(丁)还是会犯或大或小的错误。 答案:D 4.依次填入下文①—⑤五个标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993年全国高考题) 一些同志①懂得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②知道它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当中的地位,③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做到两个文明一起抓。④当精神文明建设形势比较好,经济建设任务又很重的时候,他们往往⑤自觉不自觉地将精神文明建设当成“软”任务来

最新常用现代汉语虚词辨析

常用现代汉语虚词辨析60例 1、本来原来 “本来”强调理应如此,常与“就”连用。 “原来”表示发现过去不知道或对情况有所认识。 2、逐渐逐步 “逐渐”一般表示自然而然的变化,可以修饰形容词。 “逐步”用于有意识有步骤的变化,可以修饰形容词。 3、偶尔偶然 “偶尔”(也写作:“偶而”)着眼于数量,次数少有时跟“经常”相对。 “偶然”着眼于意外,从一般事理或一般规律上看,事情的发生是意外的,是在规律之外,跟“必须”相对。4、一齐一起 “一齐“表示同时,侧重点是时间。 “一起”主要有两个用法:其一,侧重的是动作行为的方式,而不是时间。其二,表示同一个处所。 5、以至以致 “以至”一般表示时间、程度、范围上的递升或递降,有“直到”的意思。 “以致”表示事物发展的结果,一般指不好的结果。 6、往往常常 “往往”是对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总结,有一定的规律性,不能用于主观愿望。“常常”单纯指动作的重复,不一定有规律性,可以用于主观愿望。因此“常常”可以用于将来的事情,“往往”则不能。用“往往”的句子要指明与动作有关的情况、条件、结果;“常常”没有这种限制。 7、才再 “才”表示动作已经实现,并强调实现的很晚。“再”表示动作尚未实现,但将于某时实现。 8、又再 在表示动作重复或继续时,“又”用于已经实现的。“再”用于未来实现的。 9、一概一律 这两个词在用于通知、规定时,概括事物,可以通用;概括人常用“一律”。 10、已经一经 “已经”表示事情完成或时间过去。“一经”表示只要这样说了或这样做了,接着就会产生相应的结果。“已经”和“一经”都是副词。不过用“一经”的句子,“一经”换成“一旦”还解释得通;用“已经”的句子,“已经”绝对不能换成“一旦”。 11、竟然居然 都是副词,都有出乎意料,超出常理或常情。用于不好的方面,表示“不应该这样而这样”。用于好的方面,表示“不容易这样而这样”。“竟然”用于主语后面,动词谓语前面。“竟然”也可以单说成“竟”。“竟然”常用于口头语体,“竟”则不限。“居然”有时语气略重。“竟然”一般不这样用。 12、已经曾经 都是副词,都有有了某种行为或情况的意思。 “已经”表示动作、变化完成或达到某种程度,强调动作行为开始或完成,时间一般在不久以前,后面的动词多带动态助词“了”,少用“过”。“曾经”表示以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强调某种行为或情况从前有过,现在已经结束了,“曾经”后面的动词多带动态助词“过”,也可以用“了”。 13、暂且姑且 “暂且”指暂时地,重在强调时间短暂。“姑且”指暂时地,重在强调让步。 14、几乎简直 “几乎”表示接近,程度上比“简直”差些。“简直”的意思是“接近完全”,“近乎等于”。 15、马上立刻 “马上”所表示的紧迫性有时幅度大;而“立刻”没有这种情况,它表示的都是即刻要发生的。 16、从来历来向来

现代汉语虚词练习(解答)

现代汉语虚词练习(解答)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谭盾自感艺无止境,于是他转而向民间学习,从而了音乐创作的境界。 ②在高三紧张的复习阶段,我们也不能熬夜,因为充足的睡眠是健康的。 ③一个人如果一味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甚至好逸恶劳,那么一事无成。 ④讲好普通话是每个老师必须具备的技能,是语文老师,就更不必说了。 A.开创保证往往何况 B.开创保障往往况且 C.开拓保障必然况且 D.开拓保证必然何况 答案:D(开拓:指在原有的基础上拓展,提升。开创:指从无到有的创新。保证:侧重于小的方面。保障:侧重于大的方面。必然:指假设的前提和结论之间没有例外的可能。往往:指大多数情况是这样。何况:指意思更进一层,带有前后对比、衬托之意。况且:表进一步追回说明理由)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网吧在取得安全合格证之前,必须在电脑上安装安全管理软件,封堵有害信息网站等。电脑进入非允许范围内的网站,安全管理软件会同时发出警报。但事实上,许多网吧在定期对电脑进行清理时,经常要重做系统,安全管理软件往往嫌麻烦不被重装。 A.从而如果由于甚至 B.以便由于假若而 C.以便如果由于而 D.从而由于假若甚至 答案:C(从而:顺承关系。以便:目的关系。如果:表假设。由于:表因果。假若:表假设关系。而:可以表因果。甚至:只能表递进) 3.依次填在横线上恰当的一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建设文明寝室,首先要文明寝室的量化指标,再按指标对学生寝室进行考评。 ②在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无数英雄儿女献出了生命。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③培养公民的法制观念是一个长期过程,从学生时代就进行法制教育,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A.确定前仆后继只有/才 B.决定前仆后继只要/就 C.确定前赴后继只有/才 D.决定前赴后继只要/就 答案A(“指标”只能跟“确定”搭配,故排除BD。前仆后继:前面的倒下,后面的继续;前赴后继:前面的出发,后面的继续跟上。根据文意排除C。只有/才:必要条件,也是唯一条件。只要/就:充分条件,不是唯一条件)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文学创作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炼与,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②蝙蝠必须几乎连续不停地发出声音,以便借助声纳来周围所有的物体。 ③四月的北京和南方不同,早晚天气比较凉,在中午暖和的阳光下,穿毛衣也不会觉得热。 A.符合察知即使 B.吻合查知虽然 C.吻合察知即使 D.符合查知虽然

现代汉语虚词用法精讲

现代汉语虚词用法精讲 一、[把bǎ] (一)介词 (1)有“将”的意思:“把”带的名词一般是后面动词的宾语,用“把”提到动词前面,表示怎样处置它。例: ①我终于把这门技术学到手了。 ②管理员把图书馆收拾得整整齐齐。 (2)有“使”的意思。后面多半是表情态的动词,而且带有表示结果的补语。句子末了往往带语气助词“了”。例: ①功课极多,几乎把孩子累坏了。 ②他怎么还不来,真把我急死了。 ③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把大家高兴得跳起来。 (3)有“对”、“拿”的意思,引进动作的对象。例: ①这小淘气,妈妈把她没办法。 ②他能把你怎么样? 注意 (1)用“把”提前宾语,必须是确定的。比如可以说“把那本书拿来”,不能说“把一本书拿来”。(2)“把”后面一般不用否定式。比如只说“还把功课做完”,不能说“把功课还没做完”。(二)助词。用在量词“个”或者数词“百”、“千”、“万”后面,表示这个数量是个概数,同所说之数略有上下。例: ①到广州办货,来回花了个把月时间。 ②②这条船可以装万把斤粮食。 ③工厂只有百把个工人。 二、[按照àn zhào] 介词。 有“根据”、“按照”的意思,用来提出一种标准,表示动作的依据。例: ①简化字要按照国家颁布的形体书写。 ②按照计划规定,我们下一阶段去工厂实习。 同义词“按”也是“按照”的意思,可以换用;“按”后面还可以带单音词,如“按劳分配”;“按照”后面只能带双音词。 三、[并bìng] (一)连词。有“连同”的意思,表示意思进一层。连接词,词组或者分句。连接分句只能用前一分句的主语。例: ①会议讨论并通过了这个提案。 ②老工人下乡修理机器,并帮助青年社员学会使用方法。 (二)副词。 (1)用在“不”、“无”、“非”、“未”、“没有”等否定词前面,表示确实不是这样,有加强语气的作用。例: ①这套丛书缺了几本,并不完整。 ②他是谦虚,并非真的不懂。 ③工作并没有结束,咱们要继续干。 (2)用在单音动词前面,表示所说的几件事物同时进行或者同时存在,全部概括在内。例:

第一讲现代汉语虚词概说

《虚词专题》课程介绍 课程性质: 这是一门专业理论知识修养的培养和具体词语辨析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相结合的专业选修课程。 知识:语言学的知识、语言习得的知识、中介语和偏误理论的知识 能力:辨析能力、教学能力 课程介绍 课程目的要求 课程主要内容 教学方式 教材 主要教学参考书 考核方式及要求 教学大纲 教材 张谊生2000《现代汉语虚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主要教学参考书 《现代汉语虚词例释》,商务印书馆。 吕叔湘主编1999《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商务印书馆。 齐沪扬、张谊生、陈昌来编2002《现代汉语虚词研究综述》,安徽教育出版社。 教学大纲 现代汉语虚词概说 现代汉语副词 现代汉语介词 现代汉语连词 现代汉语助词 现代汉语语气词 类虚词和准虚词 怎么学习本课程? 课堂听课 自学课本部分内容 完成思考题 根据课堂范例,对常见虚词进行辨析 虚词教学案例分析 设计虚词教学教案 第一讲现代汉语虚词概说 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虚词? 现代汉语的特点是什么? 什么是虚词?请你举个虚词的例子。 虚词有哪些类型? 虚词的作用什么? 虚词划分的标准是什么? 现代汉语虚词大概有多少? 概说续 怎么教虚词? 怎么研究虚词? 本专业的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虚词? 请分析留学生的病句:

在美国,男人对女人开门。 我把书放在桌子。 车里坐在我和一个朋友。 他在书包里把词典放。 我很忙和没有时间给妈妈写信。 请回答留学生的问题: 汉语中的“了”怎么用? “不”和“没”有什么区别?“再”和“又”有什么区别? 什么时候要用“的”,什么时候不用“的”? “正”、“在”和“正在”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关于国家公派出国教师和志愿者面试 核心能力测试: 专业能力 行为能力(以后再讲) 专业能力 教学能力 专业知识:汉语基础知识、中国国情和文化知识 交际能力:沟通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其他:仪表和亲和力、才艺表现 教学能力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教学语言和板书设计 教育技术与教学资源利用 偏误处理 课堂组织管理与应变能力 面试真题 举例说明“或者”和“还是”的用法和区别? 下面几个句子能不能说,为什么? 中国菜太好吃了! 中国菜太好吃。 中国菜不太好吃。 现代汉语的特点是什么? 汉语的特性,汉语是什么语言? 与英语、法语、俄语比较有什么不同? 与日语和韩国语言比较有什么不同? 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相比有什么不同? 什么是虚词? 功能词 虚词有哪些类型? 副词 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 拟声词 方位词 趋向词 思考题:

打印版现代汉语虚词辨析(高考语文、公务员考试可参考)

打印版现代汉语虚词辨析 1、本来原来 “本来”强调理应如此,常与“就”连用。 “原来”表示发现过去不知道或对情况有所认识。 2、逐渐逐步 “逐渐”一般表示自然而然的变化,可以修饰形容词。 “逐步”用于有意识有步骤的变化,可以修饰形容词。 3、偶尔偶然 “偶尔”(也写作:“偶而”)着眼于数量,次数少有时跟“经常”相对。 “偶然”着眼于意外,从一般事理或一般规律上看,事情的发生是意外的,是在规律之外,跟“必须”相对。 4、一齐一起 “一齐“表示同时,侧重点是时间。 “一起”主要有两个用法:其一,侧重的是动作行为的方式,而不是时间。其二,表示同一个处所。 5、以至以致 “以至”一般表示时间、程度、范围上的递升或递降,有“直到”的意思。 “以致”表示事物发展的结果,一般指不好的结果。 6、往往常常 “往往”是对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总结,有一定的规律性,不能用于主观愿望。“常常”单纯指动作的重复,不一定有规律性,可以用于主观愿望。因此“常常”可以用于将来的事情,“往往”则不能。用“往往”的句子要指明与动作有关的情况、条件、结果;“常常”没有这种限制。 7、才再 “才”表示动作已经实现,并强调实现的很晚。“再”表示动作尚未实现,但将于某时实现。 8、又再 在表示动作重复或继续时,“又”用于已经实现的。“再”用于未来实现的。 9、一概一律 这两个词在用于通知、规定时,概括事物,可以通用;概括人常用“一律”。 10、已经一经 “已经”表示事情完成或时间过去。“一经”表示只要这样说了或这样做了,接着就会产生相应的结果。“已经”和“一经”都是副词。不过用“一经”的句子,“一经”换成“一旦”还解释得通;用“已经”的句子,“已经”绝对不能换成“一旦”。 11、竟然居然 都是副词,都有出乎意料,超出常理或常情。用于不好的方面,表示“不应该这样而这样”。用于好的方面,表示“不容易这样而这样”。“竟然”用于主语后面,动词谓语前面。“竟然”也可以单说成“竟”。“竟然”常用于口头语体,“竟”则不限。“居然”有时语气略重。“竟然”一般不这样用。 12、已经曾经 都是副词,都有有了某种行为或情况的意思。 “已经”表示动作、变化完成或达到某种程度,强调动作行为开始或完成,时间一般在不久以前,后面的动词多带动态助词“了”,少用“过”。“曾经”表示以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强调某种行为或情况从前有过,现在已经结束了,“曾经”后面的动词多带动态助词“过”,也可以用“了”。 13、暂且姑且 “暂且”指暂时地,重在强调时间短暂。“姑且”指暂时地,重在强调让步。 14、几乎简直 “几乎”表示接近,程度上比“简直”差些。“简直”的意思是“接近完全”,“近乎等于”。 15、马上立刻 “马上”所表示的紧迫性有时幅度大;而“立刻”没有这种情况,它表示的都是即刻要发生的。 16、从来历来向来 “从来”表示从过去到现在。“历来”从来,一向。“向来”从来,一向。都可作副词,都可表示从过去到现在的意思。“从来”多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

论现代汉语副词的性质归类与用法 摘要:词类划分是我国语法学界争论最久的问题之一, 也是语法学者意见分歧之所在。汉语副词究竟该如何定性,这是我国语法学界长期以来议无定论的一个问题。本文试图解释副词难以定性的原因,以及表达自己对于副词归类的看法,并且选取几个副词使用的实例来分析副词的特殊性。 关键词:副词性质用法 引言 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体,汉语中的词可以分为虚词和实词两大类。从功能上看,实词能够充任主语、宾语或谓语,虚词不能充任这些成分【1】。 词类划分是我国语法学界争论最久的问题之一, 也是语法学者意见分歧之所在。我国早期的语法著作多从词类讲起, 但由于汉语缺乏形态变化, 大多数作者不免感到有些仿徨。有的依据意义划分词类, 但意义是词未进入句子以前静态孤立的分类, 而当其进入动态的句子后就会发生变化。有的依照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职务划分词类, 可词的位置和职务又经常变动。这样, 只有得出“凡词, 依句辨品, 离句无品”的结论。语法学界由于对词类划分标准的不同认识而引发出“词有定类”和“词无定类”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 汉语副词究竟是虚词还是实词, 这是我国语法学界长期以来议无定论的一个问题。一般而言,把介词、助词、连词、语气词看作虚词大家都不会有意见,然而是否能把副词归入虚词,自古及今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在现代汉语中, 副词的句法功能相对比较简单, 然而, 一些常用副词不仅使用频率很高, 而且用法丰富多样,尤其是作为一种个性强于共性的功能词, 其内部各成员在音节、组配方式、语法意义、语义指向、语用特点、篇章特征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情况相当复杂。因此, 自从《马氏文通》以来, 副词一直是汉语词类研究中引起争议和存在问题最多的一类。 本文在参阅前辈的理论著作的基础上,借鉴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 试图对副词的性质归类与用法进行力所能及的探索, 并尝试提出初步的看法。 一副词的性质归类 自从《马氏文通》以来,关于副词的性质归类主要有三种意见:一是虚词;二是实词;三是半虚半实的词。【2】之所以会产生如此严重的分岐, 而且多年来一直悬而未决, 大致有

常用现代汉语虚词28例

常用现代汉语虚词28例 1.不必未必? “未必”是“必定”的否定,意思是不一定。“不必”是“必须”的否定,意思是不需要、用不着。他 ?(1)“曾经”未必去(=他不一定去)|他不必去(=他用不着去) ??2.曾经已经。? 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时间一般不是最近。“已经”表示事情完成,时间一般在不久以前。这本书我曾经买过好几回,都没买到|这本书我已经买到了,不用你费心了。? (2)“曾经”所表示的动作或情况现在已结束;“已经”所表示的动作或情况可能还在继续。我曾经在这里住过三年(现在不住在这里了)。|我已经在这里住了三年(现在还住在这里)。??(3)“曾经”后的动词以带“过”为主,也可用“了”;“已经”后的动词以带“了”为主,少用“过”。 ? [副]表示某种事情几乎实现而没有实现,或几乎不能实现而终于实现。3.差点儿? ?? (a)表示不希望实现的事情几乎实现而没有实现,有庆幸的意思。动词用肯定式或否定式,意思相同。差点儿[没]闹笑话。(事实是没闹笑话)|差点我[没]答错。(事实是没答错)| ?(b)表示希望实现的事情几乎不能实现而终于实现,差点儿[没]摔倒。(事实是没摔倒) ? 有庆幸的意思。动词用否定式。差点儿没见着。(事实是见着了)|差点儿答不上来。(事实是答上来了)|差点没买到。(事实是买到了)? (c)表示希望实现的事情几乎实现而终于没有实现,有惋惜的意思。动词用肯定式,前面常用“就”。差点儿就见着了。(事实是没见着)|差点儿考上甲班。(事实是没考上甲班)|差点 4.除非? 儿就买到了。(事实是没买到)? ? [连]强调某条件是唯一的先决条件。 ?比较:除非只有 ?(1)“只有”从正面提出某个唯一的条件;“除非”从反面强调不能缺少某个唯一的条件,语气更重。 ?(2)“除非”可以用在“是…”前;“只有”不能。 ?(3)“除非…,才…”也可以说“除非…,?除非是你才那样想。|只有你才那样想。? ? 5.对对于? 不…”;“只有…,才…”不能说成“只有…,不…”。? 用“对于”的句子都能换用“对”;但用“对”的句子,有些不能换用“对于”。 ?(a)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能用“对”。大家对我都很热情。|我们对你完全信任。|我对老张有一点意见。? (b)“对…”可用在助动词、副词的前或后,也可用在主语前(有停顿),意思相同。我们会对这件事作出安排的。|我们对这件事会作出安排的。|对这件事,我们会作出安排的。? 大家都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大家对这个问题都很感兴趣。|对这个问题,大家都很感兴趣。? “对于…”不能用在助动词、副词之后,只能用在另外两个位置。 ? (c)对…来说。表示从某人、某事的角度来看。有时候也说“对于…说来”。 ? 6.跟同和与?? (1)用作介词时,口语中常用“跟”,书面语现在倾向于用“同”。用作连词时,一般倾向于用“和”,较少用“跟”,用“同”则更少。 ?(2)“与”多用于书面,尤其多用在书名、标题中。 7.固然? [连]1.表示确认某一事实,转入下文。前后小句意思矛盾,“固然”的用法近于“虽然”,但“固然”多用在主语后,后一小句常用“但是、可是、却”等配合。药固然可以治病,但是服用过量也会产生相反的作用。|工作固然很忙,但还是可以抽出一引时间来的。?

现代汉语虚词的性质范围与分类第1讲

1 / 28 第一讲、2011-03-01 汉语虚词的性质、范围、类别及其研究现状 第一节、汉语词类的虚实分界 一、早期的虚实概念。 在语言使用中把词区分为虚词和实词两大类的,据现有文献的记载,在我国,最早见于宋人的著作,不过,当时都把“词”称作“字”,(“词”这个概念是本世纪初从西方引入的)。宋朝有个叫周辉的文人在他的《清波杂记》中有这样的记载: 东坡教诸子作文,或辞多而意寡,或虚字多实字少,皆批谕之。词人张炎在他的《词源》中也写道: 词之句有二字、三字、四字,至六字、七八字者,若堆砌实字,读且不通,况付之雪儿(案: “雪儿”本为唐朝李密的爱姬,能歌善舞,后泛指歌女)乎?合用虚字呼唤,单字如“正、但、甚、任”之类,两字如“莫是、还又、那堪”之类。由此可以看出,当时所谓的“实字”主要就是指那些具体的事物和概念,大致接近于现代所说的名词,而“虚字”则不但包括副词、连词、介词、叹词、助词、语气词,而且有时也可以指代词、数词,甚至是一些动词、形容词以及一些固化短语。 当时,人们把“虚字”叫作“词、语助、助字、助语辞”等等。元朝卢以纬的《语助》,作为我国最的一本虚词词典,对其所收

的一些“语助”均有简明而又独到的解释。[1]到了清代,人们对虚字的认识已有了相当的发展。清人王鸣昌在他的《辩字诀》中,已经能够根据虚字的 功用将其细分为六类: 起语虚字、按语虚字、转语虚字、衬语虚字、束语虚字和歇语虚字。当然,古人的虚词研究还不能算真正的语法研究,主要是出于训释古籍和指导作文的需要。就研究虚字的专书而言,除了《语助》,清朝袁仁林的《虚字说》、刘淇的《助字辩略》、王引之的《经传释词》都是很有代表性的。这些 2 / 28 词典既包括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等严格意义上的虚词,也收了一些副词、代词、谓词等等,不过基本上还是以训释经传中的虚词为主的。总的说来,早期的虚实区分是一种语文学意义上的分类,并不是一种语法学的分类,而且虚词和实词的范围、类别也是比较模糊的,尽管到了后期已经逐渐地明晰起来。 真正接近于现代意义上的虚字概念虚词观,直到上个世纪末马建忠的《马氏文通》问世才出现,马建忠明确指出: “凡字,有事理可解者,曰实字;无解而惟以助实字之情态者,曰虚字。”按照马建忠的看法,虚字就是表语法作用而不表具体词意的词。这一观点,在其后的半个多世纪中一直被人们所遵循。 二、虚实划分的标准 自从马建忠撰写《马氏文通》,创立现代意义上的汉语语法学以

常用现代汉语虚词28例

常用现代汉语虚词28例 1.不必未必 “未必”是“必定”的否定,意思是不一定。“不必”是“必须”的否定,意思是不需要、用不着。他未必去(=他不一定去)|他不必去(=他用不着去) 2.曾经已经。 (1)“曾经”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时间一般不是最近。“已经”表示事情完成,时间一般在不久以前。这本书我曾经买过好几回,都没买到|这本书我已经买到了,不用你费心了。 (2)“曾经”所表示的动作或情况现在已结束;“已经”所表示的动作或情况可能还在继续。我曾经在这里住过三年(现在不住在这里了)。|我已经在这里住了三年(现在还住在这里)。 (3)“曾经”后的动词以带“过”为主,也可用“了”;“已经”后的动词以带“了”为主,少用“过”。 3.差点儿 [副]表示某种事情几乎实现而没有实现,或几乎不能实现而终于实现。 (a)表示不希望实现的事情几乎实现而没有实现,有庆幸的意思。动词用肯定式或否定式,意思相同。差点儿[没]闹笑话。(事实是没闹笑话)|差点我[没]答错。(事实是没答错)|差点儿[没]摔倒。(事实是没摔倒) (b)表示希望实现的事情几乎不能实现而终于实现,有庆幸的意思。动词用否定式。差点儿没见着。(事实是见着了)|差点儿答不上来。(事实是答上来了)|差点没买到。(事实是买到了) (c)表示希望实现的事情几乎实现而终于没有实现,有惋惜的意思。动词用肯定式,前面常用“就”。差点儿就见着了。(事实是没见着)|差点儿考上甲班。(事实是没考上甲班)|差点儿就买到了。(事实是没买到) 4.除非 [连]强调某条件是唯一的先决条件。 比较:除非只有 (1)“只有”从正面提出某个唯一的条件;“除非”从反面强调不能缺少某个唯一的条件,语气更重。

07.现代汉语虚词的类别

主标题:现代汉语虚词的类别 副标题:虚词没有实在的意义,你能正确的区分虚词的类别吗? 关键词:词语,虚词,类别 难度:3 重要程度:3 内容: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一)副词 副词是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 表程度的:很、最、极、挺、顶、非常、十分、极其、格外、分外、更、更加、越、越来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差不多、几乎、过于 表范围的:都、总、共、总共、统统、只、仅仅、单、光、一齐、一概、一律 表时间频率的:已、已经、曾、曾经、刚、才、刚刚、正、正在、将、将要、就要、马上、立刻、顿时、终于、常、常常、时常、时时、往往、渐渐、一直、一向、向来、从来、总是、始终,永、永远、赶紧 表肯定否定的:必、必须、必定、必然、当然、准、的确、不、没有、没、未、别、莫、勿、未必、不必、何必、不便、不用(甭)、不妨 表语气的:难道、岂、究竟、到底、偏偏、索性、简直、是、是否、可、也许、难怪、大约、幸而、幸亏、反倒、反正、果然、居然、何尝、其实、明明、恰恰、未免、只好 1.副词只有“很”、“极”可以作补语。例如: ①这办法好得< 很> 。 ②这办法好< 极> 了。 2.有一部分副词能起关联作用。 (1)单用的: 说了又说吃得下就吃说清楚再走下大雨也去 (2)前后配合用的: 又…又越…越也…也不…不既…又非…不 (3)和连词配合用的: 不但…还只有……才既然…就虽然…却如果…就不论…都 即使……也除非……才

3.“没有”(没)在动词、形容词前是副词,否定行为的发生;在名词前是动词,否定事物的存在或否定对事物的领有。例如: ①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学生。(副) ②你没有《诗经》吗?(动) “没有”和“没”是有区别的:“没”不能用在句末,也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没有”就可以。如不能说“他来了没?”“没。”只能说“他来了没有?”“没有。” 4.有少数形容词和某些副词,都经常作状语,要细心分辨。例如: ①雨后青山格外秀丽。 ②这件衣服特别好看。 ③你不能持一概否定的态度。 ④大家一致同意大会的决定。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词的组合来分辨它们的词性。例如:我们可以说“任务特别”,也可以说“(特别)任务”,但“格外”没有这种用法。可见“特别”是形容词,“格外”是副词。又如:可以说“意见一致”,也可以说“(一致)意见”,“一概”没有这种用法。能作谓语、定语、状语,而意义不变的是形容词,不能作谓语、定语的是副词。 5.“白、怪、老、净”等,同名词组合时是形容词,同动词、形容词组合时是副词。因在两个位置上意义是不同的。比较下边两组词: 甲乙 白布白跑一趟 老朋友老说不完 怪事怪好看 净水身上净是泥 (二)介词 介词是用在词或词组前面,一起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表示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等的虚词。例如: 表时间:从、自从、打、到、在、当、当着、于、趁、乘、随着、赶、临 表处所、方向的:从、自、打、往、朝、向、到、在、于、由、沿着、顺着 表方式、方法的:按、按照、依照、本着、经过、经、通过、根据、据、以、将、就、凭、用、靠、拿 表原因、目的的:因、由于、为、为了、为着

现代汉语虚词

第三节词类(下) 1. 虚词概说 2. 介词 3. 连词 4. 助词 5. 语气词 6. 虚词小结 7.词类小结 A. 用鼠标点击某课目标题,即可播放该课目。 B. 课后在播放状态下点击下次课标题前的小圆窗, 使中间出现黑圆点,可帮助记忆授课起点。 说明8. 练习 第词类( 下)

第三节词类(下) 一、虚词概说 1.什么是虚词 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词。 2.虚词的共同特点: (1)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只能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 (2)数量少,封闭性强,在一定时期内,其数量基本没有增减; (3)能量大,是决定汉语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其主要作用 是连结和附着。 (4)不能重叠。 3.学习和研究方法: 不同于实词,往往不能做整类的研究,而要学习和研究某个虚词的具体用法。

1、介词及其作用 通俗地说,介词就是在词与词之间起介绍作用的词。例如: (一)介词proposition 教室学习 在]状 中 介词短语介词是放在名词性词语前,与之组成“介词短语”,表示时间、处所、方式、方法等意义的虚词。 ?介词短语 作状语表处所 ?飞机飞向上海。 || 主谓 < 中补 介词短语介词短语 作补语表方向 ?一本关于鲁迅的书 ) 定 中)定中 介词短语 量词短语 介词短语作定语表对象介词短语的功能:?经常作状语;?还能作补语; ?有时也可以做定语。 作定语时在介词短语后要加

2、介词的种类 表时间、处所、方向:朝、趁、从、打、当、当着、到、顺着、往、向、沿、由、沿着、于、在、至、自、自从;表方式、方法、依据:按、按照、本着、趁着、根据、将、经过、据、靠、拿、凭、通过、依、依照、以、用、照、遵照;表对象:范围:对、对于、给、跟、关于、和、连、替、同、为、与、至于; 表原因、目的:为、为了、为着、因、由于; 表处置:把、将、给; 表被动:被、叫、给、让; 表排除:除、除了; 表比较:比。 请思考:上面橘红色的介词很像哪一类词?像动词。

汉语虚词研究(方法)

《汉语虚词研究·方法篇》阅读论文 一、比较研究 《论语》的第一人称代词“吾”与“我”的区别,[日]山崎直树,古汉语研究1993/1 上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余(予)”“我”“朕”的分别,洪波,语言研究1996/1 先秦疑问代词“谁”与“孰”的比较,王海棻,中国语文1982/1 释否定词“弗”“不”,丁声树,《庆祝蔡元培先生六十五岁论文集》(1933-1935) 论毋与勿,吕叔湘,华西协和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集刊一卷四期(1941);又载《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商务印书馆1984 《左传》否定副词“不”“弗”特点的比较,何乐士,《第一届国际先秦汉语语法研讨会论文集》,岳麓书社1994 《世说新语》中副词“都”和“了”用法的比较,李行健,《语言学论丛》第二辑,新知识出版社1958 《左传》的副词“偕”与“俱”,何乐士,《左传范围副词》,岳麓书社1994 《左传》的副词“同”及其与“共”“皆”的比较,《左传范围副词》,岳麓书社1994 《左传》的副词“并”及其与“皆”“兼”的比较,《左传范围副词》,岳麓书社1994 古汉语连接副词“遂”和“乃”的差别,马景仑,电大语文1983/8 古汉语情态副词“尚”、“犹”词义异同辨,马景仑,银川师专学报1987/1 古汉语时间副词“既”“已”词义异同辨,马景仑,银川师专学报1987/3 《水浒》、《金瓶梅》、《红楼梦》副词“便”、“就”的考察,李思明,语言研究1990/2 《水浒全传》中的虚词“便”与“就”,李思明,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91/1 古汉语情态副词“信、诚、实、果”的词义差别,马景仑,镇江师专学报1991/1 古汉语时间副词“忽、卒、遽、亟、骤”的词义差别,马景仑,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1/3 古汉语情态副词“独、专、特、直”的词义差别,马景仑,《语言研究集刊》第四辑,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并列连词“与、及”用法辨析,周生亚,中国语文1989/2 《并列连词“与、及”用法辨析》质疑,蒋宗许,中国语文1990/2 “再”与“还”重复义的比较研究,蒋琪、金立鑫,中国语文1997/3 “还”和“更”,陆俭明,《语言学论丛》第六辑,1980;又载《现代汉语虚词散论》(修订版),语文出版社2003 “更加”和“越发”,陆俭明,语文研究1981/1;又《现代汉语虚词散论》(修订版),语文出版社2003 “稍微”和“多少”,马真,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3 普通话里的程度副词“很、挺、怪、老”,马真,汉语学习1991/2 表示重复的副词“又”、“再”、“还”,马真,《语法研究和探索》(十),商务印书馆2000;又《现代汉语虚词散论》(修订版),语文出版社2003 “已经”和“曾经”的语法意义,马真,语言科学2003/1 副词“再”、“又”的语用意义分析,蒲喜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3/3 关于“还”和“再”的区别,杨淑璋,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3 表示限定的“只”和“就”,《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 现代汉语中“就”和“才”的语义分析,白梅丽,中国语文1987/5 “而且”和“再说”,白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