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基站动力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

移动基站动力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
移动基站动力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

作者:侯少丽郭伟王坤来源:黑龙江邮电发布时间:2005-11-9 14:17:31

摘要:介绍了黑龙江省移动基站集中监控系统网络结构、系统功能、监控对象及供电方式,并探讨了黑龙江省移动基站动

力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传输方案。

关键词:网络结构,2M抽时隙,干接点

1 网络结构概述

黑龙江省移动基站动力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工程已经完成,共1273个基站、16个交换机房。该监控系统采用倒树型网络拓扑结构,为二级管理结构,分为两个层次,在各地市建立一本地网监控中心LSC(Local Super-vision Center),各基站和交换机房建立FSU(Field Supervision Unit)单元,各BSC实现基站监控数据收敛,组成涵盖整个地区的二级监控网络(见图1),设立1个远程访问LSC监控中心。

具体设置如下:

(1)区域监控中心LSC7个,分设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特丹江、佳木斯、大庆、伊春、大兴安岭、各区域监控中心LSC 分别管理其辖区内的交换局和基站;

(2)现场监控单元FSU,分别连接在7个LSC下面;

(3)在省电源维护中心建立一个监控中心,该中心通过PSTN可远程访问7个LSC。

2 监控系统组成

2.1 各部分组成及功能(以哈尔滨地区为例)

2.1.1 LSC区域监控中心

(1)组成

软件方面,LSC监控中心以OS9000操作系统为平台,采用SWARE5.0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软件包。界面为全中文化的、多媒体的人机界面。

硬件方面,采用模块化及扩容能力极好的工业控制监控主机,可配置1-4片SIO卡及以太网卡、MODEM卡扩展其监控通讯能力,通过并接方式单机可直接监控128个GSM基站,并可实现级连。应用组态化软件设定,扩容不需修改软件。构成系统的计算机只需激活通讯口即可增强外部通信能力。传输部分采用DCECOM-16P时隙复用设备。

(2)功能

收集、显示并记录管辖区内各FSU监视点的状态及运作数据资料。可接受辖区内各FSU的设备采集单元送上来的数据和告警信息并对它们执行各种命令,亦可将一些告警信息和数据优先主动上报到CSC,同时接受并执行CSC对LSC所下达的各种命令(包括时钟校准命令);可查询设定电压、电流、功率、电能、温度及环境变量之值等。能编辑设备管理报表,可制定时、日、月、年各种报表,并能即时显示、打印现场所有资料。

可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各种人机接口方式真实表现监视对象的当前状态和告警信息,并且根据要求,保存历史数

据和进行统计分析,所有告警数据、操作数据和监测数据等可根据需求保存一年以上。可以提供图像监控。具备WEB服务功能,并可提供多人同时接入功能。

2.1.2 FSU监控单元

(1)组成

由与RS422/485总线相连接的分散式前端设备采集单元组成,即通用型采集模块(RTU)、智能型采集模块(UPC)、电池组采集模块(BCMS)等三种类型的前端采集器。

(2)功能

用以收集、显示并记录管辖区内各监视点的状态及运作数据资料,指挥设备采集单元执行各种命令;向LSC实时地传送告警信息和数据,并可接受并执行LSC下达的各种控制命令;可查询设定电压、电流、功率、电能、温度及环境变量之值等。能进行基本的数据处理、存储、具备接入计算机进行现场维护操作的功能。并且备断线恢复后,保存的告警数据自动上传的功能。具备接入计算机进行现场维护操作的功能,可通过接入计算机中运行的终端软件监控该FSU本身所监控的所有参数,可在当地实现“四遥”功能。

此级是系统的数据采集层,该级是系统扩容性最强的一级,以后随着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可以将本地网内所有的基站纳入进来。由于系统具备很强的扩容性能,因此可以组成一个有数百个FSU构成的胖型监控网络。

2.1.3 远程访问中心

(1)组成

主要配置有大屏幕终端打印机及DATA、MODEM等设备。

(2)功能

负责对全省移动基站动力及环境进行远程访问、考核及管理。

2.2 现场单元的信号采集方式

现场单元采用分散式信号采集方法,使用三种可经由FS422/485总线相连接的前端设备采集单元即专用于传统设备的通用型采集模块(RTU),专用于智能型设备的通用型协议转换器(UPC),及根据电池特性开发的电池组采集模块(BCMS)。该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可扩展性

现场监控单元FSU经RS232/RS485;转换可并接多达15个设备采集模块。各站点设备通过三种采集模块对设备采点监控,将来新增或扩容设备只需加传感器和相应的设备采集单元即可。

(2)间断性

备用采集模块采用机房直流电源48/24V或UPS供电,在市电断电后亦可正常工作。

(3)灵活性

远端站点不使用微机,避免了因数机的功能限制而出现技术瓶颈,因而扩容及联网筒便灵活、维护方便。

2.3 监控系统网络传输方式

本系统FSU监控单元采用3种监控模块:RTU、UPC+、UPC-40。三种监控模块间通过RS485的部线连接在一起,通过RS485/RS232C的转换,以V.24的标准上传数据。

FSU和LSC之间采用从基站一个2M中抽取一个时隙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采用的硬件设备为DCECOM时隙插入器。在BSC通过半永久连接将30个来自不同BTS(含监控数据)的时隙合成一个完整的E1/2M线路,通过2台时隙复用设备DCECOM-16P(最大可复用31个时隙)将30个基站的监控数据接入各区域监控中心。

LSC和省电源维护中心之间通过MODEM远程访问。

3 监控系统传输方案比较与选择

3.1 移动基站电源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传输方式

BSC与区域监控中心之间的传输采用完整2M传输方式,BSC与基站之间主要有以下几种传输组网方式:

(1)2M传输时隙提取:利用SBC至BTS的空余时隙,应用SBC交换系统和BTS基站(爱立信200型、2000型)的半永久连接技术,来完成64K传输;

(2)爱立信基站DF架上干接点告警方式:在爱立信基站DF架上,200型基站有15个干接点方式的开关量,2000型基站有16个干接点方式的开关量,可利用此项资源进行数据传输;

(3)交叉复用(DXX)方式:爱立信DXX设备拥有可以将16K数据进行半永久连接功能,通过16K子时隙复用可以将1个E1带30个基站数据能力扩大四倍至120个基站数据,可节省有限的2M传输资源;

(4)利用中文短信息传送基站信息:现在移动通信业务开通了中文短信

作者:侯少丽郭伟王坤来源:黑龙江邮电发布时间:2005-11-9 14:17:31

息,在大的地市监控站可采用此项技术做为主做或备用通讯路由。

(5)租用电路方式:租用固定网DDN专线、X.25和PSTN电路。

黑龙江省基站设备均为爱立信设备,可以优先考虑前2种传输方案,对于拥有的DXX设备的部分地区,可以采用DXX交叉复用方式。

3.2 基站环境及电源监控系统的接入方式选择

干接点方式是基站监控中利用移动基站网管系统的附带功能,对基层监控的告警数据进行上传的一种传输解决方案。抽时隙方式是在基站上传E1线路中抽取某一个时隙来进行传输监控数据的一种传输解决方案。

(1)采集器+2M抽时隙传输方式特点

2M时隙抽取方式不影响基站的运行安全,并可充分利用移动网现有的传输资源,无须增加电路。传输速率高,时延小,可以保证实时传送监控数据,及时反映被监控设备的运行状况和环境信息。数据流向为双向,可实现远端控制,如空调的开关控制、开关电源的均、浮充转换、整流模块的参数设定等,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监控。由于其监控对象及内容丰富,系统接入能力强,可以监控各种智能和非智能设备,提供可靠真实的系统运行参数,能够及时准确的了解系统的运行状态,预防障碍发生,避免重复障碍。使设备维护科学化,由事故抢修转换为预检预修。可对遥测量、遥信量、遥控量、遥调量及基站的传输质量进行全面监测。信号量不作限制,可以上报基站所有电源实时信息及环境实时信息,可大大减少日常维护量、降低维护费用,具有监控、报表、告警、自诊断、管理等综合功能,可对被监控设备进行过程监控、为维护体制的改革提供支撑平台,属成熟的主流监控系统。

(2)干接点方式特点

目前成熟的干接点方式可传送的数据较少,只能传送开关量,不能从智能设备(如高频开关电源)的监控接口中采集设备详细信息。由于监测设备简单,干接点组网方式只能在设备出现故障时才出现响应而无法获得设备实际运行数据(如开关电源的运行信息),不能对设备进行故障分析、诊断、趋势分析等工作。因此,设备的维护仍旧停留在低层次故障抢修阶段,在故障发生后也无数据对故障进行分析,无法避免故障的重复出现。且干接点方式数据流向为单向上行(从BTS-监控中心),无法在远端实现控制,仅可实现监测功能。采用干接点方式进行组网时,所有基站外部告警均需BSC进行预处理,并输到交换机的告警终端上,增加了交换机的负荷,交换机告警终端上,增加了交换机的负荷,交换机告警终端上出现的大量告警信息会影响维护人员及时发现交换机的重要告警。一次性建设成本较低,减少的维护工作量有限,属事后告警,对已有的监控投入不能充分利用,如智能电源的监控模块等,属简易的告警系统。

综上所述,建议采用2M时隙抽取方式接入基站现场监测单元(FSU)。

4 监控系统管理功能

4.1 警报管理功能

对于监控系统来说,系统告警的准确率是至关重要的。系统告警100%的准确率是本监控系统已经达到的一个重要指标。系统采用RTU、UPC、BCMS三种模块采集实时的信息,所有的告警信息均能够在3s~5s内准确地、实时地反应到任何一级的监控中心。具体而言,本系统的告警功能具有以下特点:

(1)警报总缆功能

每一警报总缆可为一群或部份IO点的总合,可由数十个警报总缆监视画面,监控数千个IO设备,即可在同一屏幕做全区的监视。

(2)警报多媒体显现功能

任何画面下,系统均能自动提示告警,告警以闪烁不同等级的颜色、告警语音和文字信息提示工作人员,并自动存储和打印告警信息。系统根据告警严重程度分为三级,告警等级可由用户自行设定。不同级别的告警以不同颜色表示。

(3)警报过滤功能

当系统侦测到监控局站有市电停止,同时会导致油机启动、电源模块、电池放电等一系列相关告警,不利于管理人员处理最重要的告警。因此,该系统可根据用户需要自行定义,在一定时间内过滤其他告警,只侦测重要(或起因)告警,一定时间后恢复其他告警。当重要(或起因)告警时间超过用户设定时间,则被过滤的告警信息会告警上来。比如,侦测市电停电5min后,系统若未正常,则重新告警。

(4)警报确认功能

当系统侦测到警报发生,相应的屏幕将产生不同等级的颜色闪烁及语音声响,当操作人员输入密码确认警报后(系统提供四级密码保护,供不同阶层的操作规程人员设定,提高系统安全运行度),屏幕将停止警报的闪烁及声响,并记录确认警报发生的时间,以做为责任区分。系统具备批量确认的功能。

(5)警报跳页功能

系统具备警报自动跳页的功能。当同时产生多组警报时,系统将依警报发生顺序,自动跳页至警报发生画面供操作人员确认,以便迅速排除故障。可通过F3自动跳页功能或采用逐层推进的方法将告警定位在某一个设备上。

(6)警报查询功能

本系统具备告警信息快速查询的功能,可以通过快捷键F1对历史告警信息进行查询,F2对尚未恢复的历史告警信息进行查询。系统还具备在线帮助的功能,通过智能分析对每种故障的原因、解决方法都做了详细的说明。

(7)自动呼叫功能

告警发生时,可利用BP机传呼、手机,将系统警报讯息(以代码的方式)传递给各相关人员。

(8)自我侦测功能

工作站与主系统断线,系统将自动产生警报。

4.2 系统安全管理

(1)系统操作权限和配置功能

系统具有完善的操作管理,为维护系统的安全,使用本设备某些功能时必须先输入密码口令(Password),经系统确认后方可允许进入系统,进行操作。操作密码有不同的等级,并依口令的等级可开启不同的工作范畴,以限制不同人员的操作范围。每一用户名称配一口令,由主管人员在系统创建时于LSC、CSC设定或更改。如连续三次输入错误的口令,系统将发生警告至LSC、CSC并闭锁,期间不接受口令输入。

(2)操作记录登记功能

系统设有操作人员登录和操作记录表,记录了操作人员进入或退出系统的姓名、时间、操作名称、操作时间、被操作设备名称、操作内容等。

(3)交接班管理功能

系统设有交接班设定功能,操作人员在进行交接班时,执行此项功能,就生成了交接班记录表,记录交接班人员的姓名、交接班时间、以及在交接班时(前)各种设备

作者:侯少丽郭伟王坤来源:黑龙江邮电发布时间:2005-11-9 14:17:31

的故障情况等。

(4)系统容错功能

系统具有较强的容错能力,不会因用户的误操作而引起死机。对于外界的各种干扰,监控系统不产生误报警和混乱甚至死机;采用硬件WatchDog监视自动复位功能及软件自我诊断程序和诊断界面。

(5)系统数据备份功能

本系统采用双备份机制,订同采用两硬盘轮流使用,轮流备份数据。当系统出错或数据混乱时,可以恢复数据,使系统重新运行起来。

4.3 系统其它功能

4.3.1 适合于多种传输方式

本监控系统适合多种传输方式,具体如下:

(1)监控模块与监控单元(FSU)之间,采用数据总线方式,物理接口与传输速率采用:V.11/RS422(1.2kbit/s~

9.6kbit/s);RS485(1.2kbit/s~9.6kbit/s);

(2)监控单元(FSU)与区监控中心(LSC)之间,可适合以下传输手段:数字数据网(DDN)、语音专线(采用PSTN/MODEM)、脉冲编程调制专线(PCM)、广域路由器网;2M(抽取时隙)、传输设备的维护信道等。传输规程采用:X.25/X.28、LAPB;物理接口与传输速率采用:X.21bis/V.28(9.6kbit/s)、X.24/X.28(9.6kbit/s)可主辅各用,自动切换。

(3)区监控中心(LSC)与监控中心(CSC/LSC)之间,可以适合以下传输手段:数字数据网(DDN)、语音专线(采用PSTN/MODEM)、以太网;广域路由器网;21M E1线路等。传输规程采用:X.25/X.28、IEEE802.3、LAPB;物理接口与传输速率采用:X.21bis/V.28(9.6kbit/s)可主辅备作,自动切换。

4.3.2 远程访问功能

系统提供Web方式,用户可以使用浏览器软件Netscape或IE经由拨号方式或直接上网(NT服务器提供Internet专线)直接查询各类报表,或以系统管理员的身份进行远程维护。

4.3.3 系统报表、曲线管理功能

系统具有统计功能,根据用户需要采用开放式软件,用户可自定义其所需要的各种报表。系统所订的各种报表分为定时、查询、立即告警、日报、月报、年报等。对监控涉及到的每一种设备都提供了设备财产表,即所谓的机历卡。该表详细记录了每种设备的所在地、产地、机型、出厂时间、购入日期、使用日期、维护人等项目。系统还对每种设备的维护工作提供了设备维护记录表。

对系统的每一模拟量都提供了曲线查看的功能。只要用鼠标右键轻点模拟量,就可以对该模拟量的历史曲线、实时曲线进行查询。对一些重要的模拟量,如整流模块的输出电流、交流输出电流等均设有直方图。

4.3.4 在线帮助功能

在任一操作画面,输入功能键(F1)可立即获得“在线帮助”,协助操作人员立即获得处理程序指示。并可自行编辑帮助信息,提供查询故障原因及处理方法,该设备工作原理等信息。

4.3.5 软件保护功能

针对模拟采样值,系统提供4段模拟上下限延迟侦测功能,可协助操作人员监视电压、电流、环境温度等。

4.3.6 逻辑控制功能

系统提供如IF()THEN()ELSEE()描述方式的PLC语言及“AND”、“OR”,“NOT”,“<”,“>”,“X”,“/”...等数学运算符号,供操作人员自行定义连锁动作及运算。

中国移动G皮站飞站小基站系统建设指导意见最终定稿编

中国移动4G一体化小基站系统建设指导意见 随着网络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业务负荷的不断增长,传统宏站和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在物业协调、配套建设、深度和精确覆盖、扩容改造等方面的局限性日益凸显。以皮站和飞站为代表的小基站技术,采用低成本、小型化、低功率、低功耗的即插即用型接入设备,通过基于IP的有线宽带回传链路和小基站网关接入运营商核心网,能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成为传统宏站和室内分布系统的有益补充。经过前期总部计划建设部、研究院和试点省公司的大力推进和规模试点,4G小基站已基本具备全网规模部署推广的条件。为指导各省公司开展4G 小基站建设工作,特制定4G小基站建设原则。 一、4G小基站总体定位 4G小基站是指单载波(20MHz带宽)功率在500mW以下,集成了BBU、RRU、天线的一体化基站,按照单载波功率大小又可细分为皮基站(100mW-500mW)和飞基站(100mW 以下)两类。4G小基站是一种低成本室内覆盖解决方案,可作为蜂窝网络的有效覆盖补充和容量扩充手段,主要用于网络覆盖或容量不足,建设难度相对较大且具备自有回传资源的场景。一方面可用于家庭、小型企业、营业厅、超市等室内补盲补热场景,解决室内深度覆盖不足、降低用户投诉,提升业务分流能力、改善用户体验。另一方面,还可以作为应对全业务竞争的家庭/企业无线应用综合平台,提供家庭/企业市场进驻载体,增强用户粘性,协同拓展宽带业务和数字化家庭/企业等增值业务,提升客户价值。 二、总体建设思路 4G小基站建设要按照“室内补盲补热、SOHO接入平台、协同大网规划、按需适度建设”的总体思路开展建设。 室内补盲补热就是要通过4G小基站建设,以低成本、快速灵活的覆盖手段补充宏网覆盖盲点和弱覆盖区域。 SOHO接入平台就是作为应对全业务竞争的家庭/企业应用综合平台,提供家庭/企业市场进驻载体,增强用户粘性,协同拓展宽带业务和数字化家庭/企业等增值业务,提升客户价值。 协同大网规划就是要在4G小基站建设的过程中,和现有宏网在覆盖区域、容量规划、频率规划、互操作策略、全网指标统计等方面协同考虑、统筹规划。 按需适度建设就是要根据业务发展实际需求组织实时建设,结合家庭/企业自有宽带资源和市场推广策略,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 三、4G小基站系统架构

数据中心机房动力设备与环境集中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数据中心机房动力设备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第一章项目概述 一、工程概述 本次数据中心机房改造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有:机房装修、机房供配电系统(包括机房内的主设备用电、辅助设备用电)、机房UPS电源及蓄电池系统、机房综合布线及机柜系统、机房监控系统(视频监控、场地环境监控系统和机房消防报警及灭火系统等几部分)。 二、设计依据 本设计依据: 1、以下规范和标准。 GB /T2887-2000《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 GB 9361-88《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 GB 50174-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6650-86《计算机机房活动地板技术条件》 ST/T30003-93《电子计算机机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1838-93《室内装饰工程质量规定》 ITU.TS.K20:1990《电信交换设备耐过电压和过电流能力》 ITU.TS.K21:1998《用户终端耐过电压和过电流能力》 GB 50150-9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 50236-98《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JGJ 73-91《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43-97《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三、设计原则 根据数据中心的现状,此次所做的设计必须满足当前单位的各项业务应用需求,尤其是作为行业专业应用,同时又面向未来快速增长的发展需求,因此应是高质量的、灵活的、开放的。设计时考虑避免下列外界因素:电磁场、易燃物、易燃性气体、磁场、爆炸物品、电力杂波、潮气、灰尘等影响。 ?实用性和先进性 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和设备,尽可能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材料,以适应高速的数据与需要,使整个系统在一段时期内保证技术的先进性,并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以适应未来业务的发展和技术升级的需要。 ?安全可靠性 为保证各项业务应用,网络必须具有高可靠性,决不能出现单点故障。要对机房布局、结构设计、设备选型、日常维护等各个方面进行高可靠性的设计和建设。在关键设备采用硬件备份、冗余等可靠性技术的基础上,采用相关的软件技术提供较强的管理机制控制手段和事故监控与安全保密等技术措施提高电脑机房的安全可靠性。 ?灵活性与可扩展性 数据中心机房必须具有良好的灵活性与可扩展性,能够根据机房业务不断深入发展的需要,扩大设备容量和提高用户数量和质量的功能。应具备支持多种网络传输,多种物理接口的能力,提供技术升级设备更新的灵活性。 ?标准化 数据中心机房系统整体设计,要基于国际标准和国家颁布的有关标准,包括各种建筑、机房设计标准,电力电气保障标准以及计算机局域网、广域网标准,坚持统一

安徽移动标准化基站机房建设管理规范

安徽移动标准化基站机房建设管理规范 (V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网络部 二○○六年十一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移动通信基站基础施工规范 (3) 第一节一般规定 (3) 第二节防雷接地规定 (3) 第三节基础施工规定 (4) 第四节线缆引入规定 (4) 第三章移动通信基站机房、围墙施工规范 (5) 第一节机房结构 (5) 第二节室内部分 (5) 第三节室外部分 (6) 第四节围墙部分 (6) 第四章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安装施工规范 (7) 第一节线缆布放规范 (7) 第二节设备安装规范 (7) 第五章移动通信基站施工管理规定 (8) 附录A:标准化机房图片 (9) 附录B:验收及竣工资料参考表格 (17) 附录C:参考规范 (18)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规范安徽移动基站机房建设标准,提高基站机房建设和管理水平,特制定本规范。 第2条本规范适用范围:安徽移动自建基站机房。 第3条本规范由省公司网络部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二章移动通信基站基础施工规范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4条基础施工时应同时考虑室内外接地体的引出位置、数量和引出高度,材料一般采用40mm×4mm热镀锌扁钢,室内接地端子两处,室外接地端子在两排馈线孔下方各一处交流电进线孔下方一处,且室内、外接地端子在接地体引接处为相对方向,距离大于5米,引出机房墙的高度不低于地坪 1.7米。如基站机房为塔边房,室内接地体引接处应为远离铁塔的一侧。 第5条基础施工时应同时考虑交流电及光缆引入埋设进机房,在机房室外交流进线孔或光缆进线孔下方地坪预留手孔,并预埋钢管(直径100)连通至机房围墙基础之外。交流引入终端杆至机房应预埋交流引入用钢管,在围墙外转弯处可设置一处手孔,有条件时预埋钢管时应同步预穿交流电缆。 第二节防雷接地规定 第6条移动通信基站应按均压、等电位的原理,将工作地、保护地和防雷地组成一个联合接地网。站内各类接地线应从接地网上分别引入。 第7条机房地网的组成:应沿机房建筑物散水点外设环形接地装置,同时还应利用机房建筑物基础(含地桩)内两根以上主钢筋作引下线与机房地网焊接连通。 第8条铁塔地网的组成:铁塔地网应采用40mm×4mm的热镀锌扁钢将铁塔地基四角塔脚内部金属构件焊接连通组成铁塔地网,并将铁塔地网延伸到塔基四脚外1.5m远的范围,其周边为封闭式;同时还要利用每个塔基地桩内的两根以上主钢筋作为铁塔地网的垂直接地体。 第9条机房接地引入线与雷电流引下线在联合地网引接点的距离,应不小于5m。铁塔地网与机房地网之间应每隔3-5米相互连通一次且至少有三处相互连通,地网接地电阻不大于5欧。 第10条当接地电阻值达不到要求时,可扩大地网的面积,即在地网外围增设1圈或2圈环形接地装置,或补加垂直接地体。环形接地装置之间应每隔3~5m相互焊接连通一次;也可在铁塔四角设置辐射式接地体,延伸接地体的长度宜限制在30m以内。环形接地装置的外形也可根据地形埋设。对于特殊地层上述措施仍达不到要求时可考虑使用降阻

机房环境监控系统方案

AYLCE机房综合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1.概述 通过对某客户机房动力和环境集中监控系统项目需求的分析和我们多次对机房现场勘察及与技术管理人员的沟通和交流,我们推荐选用最新版的专业机房动环设备集中监控管理软件――“AYLCE机房综合监控系统”。该系统可以很好实现对计算机机房的动力(包括供配电、防雷、UPS、蓄电池)、环境(包括温湿度、空调监测、漏水监测)、安保(视频监控、门禁)等三部分的各个子系统进行现场实时监控和管理。通过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视频传输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和软件组态技术等,可方便地实现对各个智能设备运行状态、运行参数的显示、处理和存储等;并可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流动,并且具有强大的联动功能;同时,本系统的故障自动检测与专家诊断功能以及丰富的报警功能,也极大地减轻了机房维护人员负担,在提高了机房系统的可靠性的同时提高了整个机房的运行效率,实现了对于机房的科学管理。强大的二次开发接口,内置完整VBScript,兼容各种通用控件,能够及其方便快速地对用户的特殊需求作开发,完全不必担心影响系统稳定性。 通过AYLCE机房综合监控系统对所有的信息、报警事件进行记录,实现相关信息采集的实时化以及报警信息处理的自动化,为某客户的信息化、网络化系统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机房环境保障。 2.设计依据 ◆用户机房动力环境集中监控需求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93)》 ◆《计算机站场地技术条件(GB 2887-89)》 ◆《计算机站场地安全要求(GB 9361-88)》 ◆《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YDt 1363.2-2005)》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95)》

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

综合维护员通信电力专业培训教材 九、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

前言 第一章监控系统建设的目标 第二章动力环境设备的基本知识第三章监控系统网络与硬件 第四章监控系统软件功能 第五章相关网络简介

前言 监控系统是采用数据采集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以有效提高通信电源、机房空调维护质量的先进手段。本课程仅讲授系统的基本原理,要求学员了解动力设备、空调设备,会计算机应用操作。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基本了解监控系统的工作原理,知道监控内容与现场设备的映射关系,为系统操作和使用打下基础。

第一章监控系统建设的目标 对通信电源、机房空调实施集中监控管理是对分布的各个独立的电源系统和系统内的各个设备进行遥测、遥信、遥调、遥控,实时监视系统和设备的运行状态,记录和处理相关数据,及时侦测故障,通知人员处理,从而实现通信局(站)的少人或无人值守,以及电源、空调的集中监控维护管理,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通信设备的安全性。 第二章动力环境设备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动力环境设备的分类 根据监控需要,将动力环境设备分为三类: 电源设备:高压配电设备、低压配电设备、柴油发电机组、UPS、逆变器、整流配电设备、DC-DC变换器、蓄电池组等; 空调设备:局部空调设备、集中空调设备; 环境:烟雾/火警、门禁、水浸、温度、湿度、雷击等; (3)监控内容 高压配电设备 (3)进线柜 遥测:三相电压、三相电流、有功电度、无功电度 遥信:开关状态,过流跳闸告警,速断跳闸告警,接地跳闸告警 (2)出线柜 遥信:开关状态,过流跳闸告警,速断跳闸告警,接地跳闸告警,失压跳闸告警 (3)母联柜 遥信:开关状态,过流跳闸告警,速断跳闸告警 (4)直流操作电源柜 遥测:贮能电压,控制电压 遥信:开关状态,贮能电压高/低,控制电压高/低,操作柜充电机故障告警

6、中国移动网络设备维护手册-TD基站-华为(2011-V1)

中国移动网络设备维护手册-TD基站-华为 (2011-V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网络部

目录 第1章例行维护概述 (4) 1.1 例行维护的目的 (4) 1.2 例行维护的方法 (4) 1.3 例行维护的注意事项 (4) 1.3.1 维护人员要求 (4) 1.3.2 设备操作要求 (4) 1.3.3 操作权限管理 (5) 1.3.4 维护常用工具仪表 (5) 1.3.5 数据维护要求 (5) 1.3.6 用户资料 (5) 1.3.7 故障上报 (6) 第2章例行维护项目操作说明 (7) 2.1 机柜电源检查 (7) 2.2 风扇检查 (8) 2.3 单板运行情况检查 (8) 2.4 射频线缆连接情况检查 (9) 2.5 接地线缆连接情况检查 (9) 2.6 设备清洁 (9) 第3章华为DNB6200上电下电要求 (11) 3.1 DBBP530上电和下电 (11) 3.1.1 DBBP530 上电 (11) 3.1.2 DBBP530 下电 (12) 3.2 RRU上电和下电 (12) 3.2.1 RRU 上电 (12)

3.2.2 RRU 下电 (13) 第4章常用板卡更换要求 (14) 第5章故障案例 (16) 第6章附录:华为DNB6200设备硬件结构 (25) 6.1 DBBP530功能 (25) 6.2 DBBP530 单板介绍 (26) 6.3 RRU硬件和功能介绍 (27) 6.3.1 RRU261 (27) 6.3.2 RRU291 (28) 6.3.3 RRU268 (30) 6.3.4 RRU3158 (30) 6.3.5 RRU3151 (32) 6.3.6 RRU3152 (34)

中国移动基站铁塔标准化技术参数

中国移动基站铁塔标准化技术参数 (1)平台参数: 设计按三层平台受力考虑,第一平台距塔顶2m,各层平台间距5m,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安装平台数量。拉线塔仅设置支架,不设置平台。20m铁塔设置2层平台。三管塔、单管塔平台直径为3.0m,角钢塔为3.8m。平台栏杆高1.1m,平台采用小角钢密铺镂空处理。 (2)天线设置。: 由于TD天线所受风荷载要显著大于GSM天线,因此结构计算按第一平台为TD天线、第二和第三平台为GSM天线、每平台分别安移动通信塔的设计与施工,应密切配合通信工艺,满足其要求。在确定塔桅高度、平台数量、天线的规格、数量、方向,馈线的走向等的同时,应充分考虑扩容的可能性和便利。 (3)馈线。: G网、D网及WCDMA网每副天线2根7/8英寸馈线,每米重量为0.5kg。TD-SCDMA网(按结构计算最不利情况)每副天线9根1/2英寸馈线,每米重量为0.23kg,同时每副天线带1根GPS馈线,为1/2英寸馈线,每米重量为0.23kg。单管塔按内走线、内爬梯(20m铁塔为外爬梯)、内法兰考虑。 (4)避雷针。 根据防雷接地的要求,各种塔高的铁塔其顶部均应设置高度为5米的避雷针,材质采用圆钢管。 (5)爬梯。 爬梯自重按每米30kg考虑。爬梯挡风宽度按0.60m考虑,应考虑挡风系数的影响。钢塔上应设置面向机房的馈线走线架,并从机房至塔顶天线处,馈线架的横撑间距为800-1500mm。 2.2移动通信塔的建筑材料要求: 2.2.1钢材的合格保证书:

移动通信塔采用的钢材应具有抗拉强度、伸长率、屈服强度和硫、磷含量的合格保证,对焊接结构尚应具有碳含量的合格保证。焊接结构以及重要的非焊接承重结构采用的钢材还应具有冷弯试验的合格保证。 2.2.2各种塔型材料规格 特别说明:所有塔柱材料的壁厚负公差为0.0mm。 2.2.3连接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塔桅结构的焊接一般采用手工电弧焊,选用的焊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钢焊条》GB5117-1995或《低合金钢焊条》GB5118-1995的规定,焊条型号应与构件钢材的强度相适应,可按下列原则选用: 1)对于Q235钢,宜选用E43××型焊条; 2)对于Q345钢,宜选用E50××型焊条; 3)对于Q390钢,宜选用E55××型焊条; 4)对于不同强度钢材的连接焊缝,可采用与低强度钢材相适应的焊条。 (2)普通螺栓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六角头螺栓-A级和B级》(GB5782)、《六角头螺栓-C级》(GB5780)的规定。 (3)钢管采用法兰连接采用承压型高强螺栓,高强度螺栓可采用45号钢、40Cr、40B、或20MnTiB钢制作并应符合《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GB/T1228~GB/T1231)的规定。 (4)地脚锚栓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700)规定的Q235钢或《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规定的Q345钢制作,有特殊要求时可采用《优质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GB699)规定的35号、45号优质碳素钢制作,但不得焊接。

(环境管理)江苏移动基站动力环境监控安装及验收指导意见

江苏移动基站动力环境监控设备安装 指导意见 江苏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2005年3月

目录 1 总则 (1) 1.1编制目的 (1) 1.2编制依据 (1) 1.3参考文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1.4适用范围 (2) 2 指导意见 (3) 2.1 数据采集安装部分 (3) 2.2现场布线接线部分 (4) 2.3线槽选用原则 (5) 2.4系统接地和防雷原则 (5) 2.5供电系统要求 (7) 2.6系统检查 (7) 2.7系统验收 (8)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了完善江苏移动基站室内环境监控现场安装工艺的规范性及现场施 工指导准确性,经修订提出此工艺规范,确保基站环境监控建设工程 质量,不断提高基站环境监控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特制定本指导 意见。 1.2 编制依据 1.2.1 中国移动通信动力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技术规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 司,2000年3月 1.2.2 通信电源、机房空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暂行规定,邮电部电信总局,1997 年5月 1.2.3 通信电源、机房空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技术要求,邮电部电信总局,1996 年2月 1.2.4 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选型技术要求,电网综 [1997]文件 1.3 参考文件 1.3.1YDN714-98 《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测试方法》 1.3.2YDN023-96 《通信电源和空调集中监控系统技术要求(暂行规定)》 1.3.3YD2001-92 《市内通信全塑电缆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1.3.4GB7450-87 《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导则》 1.3.5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相关基站动力环境监控安装规范及质量标准

大型数据中心动力和环境的监控

1 动环监控对象 2 动环监控一般系统构成 01动环监控 动环监控是对动力系统与环境参数进行监控,可以实现动力配电、场地安全、场地环境的监控需求,其中: 1、动力配电包括高低压配电、开关电源、UPS、ATS、蓄电池、发电机、照明等; 2、场地安全包括温湿度、漏水、空调、新风机、空气质量等; 3、场地环境包括门禁、闭路监控、防盗报警、消防、防雷器等。 图示:动环监控系统一般组成 总体结构动力设备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由监控中心SC、监控站SS、监控单元SU组成,用于通信局站动力设备及环境的集中监控、集中管理、集中维护,系统可分为二级或三级结构。 监控中心SC 监控中心SC是整个本地网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监控和管理中心,主要完成全网的监控信息的统计处理及分析。监控中心SC一般由数据服务器、监控台、打印机及网络接入设备组成。 (1)服务器 服务器作为监控中心的组网核心,其内部安装监控系统软件的数据台以及SQL Server数据库软件。其主要功能是对数据的处理、保存和转发。 另外服务器中还安装监控系统软件的SC前端模块,完成对各监控站(SS)的信息汇总和管理功能 (2)监控台 监控台是用户监测和调控局站设备的工作平台,它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处理设备告警,用户只需简单的操作便可实现查看局站设备的实时运行数据、调控局站设备参数的功能。 (3) 网络接入设备

02 03 将来自不同传输信道的数据通过接口协议转换等方式接入监控中心的局域网。 在接管监控站(SS)的控制权后,对于告警信息的处理与监控站(SS)相同 实时监视各监控站(SS)的工作状态 可对监控单元(SU)下达监测和控制命令 统计生成各种统计报表及曲线图,包括自定义报表的定制 权限管理,可分片区、分业务管理 在监控台提供动态配置功能 告警立即打印、定时打印、屏幕拷贝打印 SC对全网进行时钟校准 监控站SS 监控站SS的设备配置组成类似于SC,但是监控站SS相对于监控中心SC的重点功能是设备监控和维护。一般情况下,除了与监控中心SC的配置相同之外,监控站SS配置有一个或多个巡检台。 (1) 服务器 服务器作为监控中心的组网核心,其内部安装监控系统软件的数据台以及SQL Server数据库软件。其主要功能是对数据的处理、保存和转发。 (2) 巡检台 巡检台实时对SU级局站设备进行自动巡检,接收并转发数据台的各种测控指令,把局站监控信息传递给数据台和数据库作保存和处理。 (3) 监控台 监控台是用户监测和调控局站设备的工作平台,它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处理设备告警,用户只需简单的操作便可实现查看局站设备的实时运行数据、调控局站设备参数的功能。 (4) 网络接入设备 将来自不同传输信道的数据通过接口协议转换等方式接入监控中心的局域网。 以图形或列表方式实时显示本SS所辖范围内各监控对象的分布状况、工作状态和运行参数 具有局站分片区、分设备监控功能 全网时钟校时功能 自诊断功能,对监控系统本身的故障能发出告警 具有故障派修、回单及测试的闭环管理能力 具备与图像监控系统告警联动功能 实时接收个通信局站动力设备和机房环境的告警信息,具有分级告警、声光提示、画面自动切换、告警提示、短消息、告警确认、告警查询、告警统计等功能 监控单元SU 图示:小型电量监控系统构成 1、准型SU(中、小模式) 在规模适中或规模较小的局站,智能设备较少时适用。如电信小支局、模块局和基站等。利用监控服务器(或多串口网桥)等组网设备,搭建SU内智能/非智能设备及传输信道的汇接平台,实现对动力、环境设备的组网,冗余串口设计,方便监控扩容,并实现对动力环境设备的闭环控制、与监控维护中心数据通讯,数据存储等功能。其中监控服务器同时具有协议转换和汇聚组网两项功能;环境监控器则用来完成对环境量的采集。

中国移动抗灾超级基站建设要求

中国移动抗灾超级基站建设要求 2008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大地震对我公司通信网络造成较大影响。为了增强通信网络防灾抗灾能力,进一步提高应对重特大灾害等突发性事件的应急通信保障能力,确保重特大灾害发生时通信网络基本畅通,公司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批抗灾超级基站。为指导各公司开展抗灾超级基站建设工作,现将抗灾超级基站建设的有关要求明确如下: 一、抗灾超级基站总体定位 原则上灾害多发地区每个县(市、区)设置1个超级基站,尽量利用改造现有基站方式建设。重点通过提高基站无线设备,基站传输、电源建设标准,增强超级基站抗灾害损毁能力。灾害时通过调整基站载频配置、增加覆盖半径、自动卫星通信切换等多种技术,力争确保超级基站在各类灾害出现时不损毁,保障信息畅通。 (一)抗灾超级基站建设原则 在全国范围内建设超级基站,重点应对地震、冰雪、台风、洪水等4类自然灾害。 灾害涉及地区每个县(市、区)设置1个超级基站,力争确保其他基站全部损毁时超级基站在各类灾害发生时不损毁。 超级基站尽量结合现有基站选址,按照改造方式建设。重点通过站址选择,提高基站传输、电源建设标准等,增强基站抗灾害损毁能力,从优化设备配置、传输手段、电源配置、机房土建、加固工艺等多

方面提高超级基站的通信可靠性。 (二)抗灾超级基站防御灾害等级 抗震型超级基站:选取抗震设防标准8度以上的县(市、区),按抗震设防烈度9度以上安排建设; 抗洪型超级基站:按照抗当地百年一遇洪灾设置; 抗冰雪型超级基站:按照抗当地百年一遇冰雪设置; 抗台风型超级基站:按照抗12级风设置(包括大风); 对于多种灾难多发地区,建设综合型超级基站。综合型超级基站应针对单一灾难发生或多种灾难同时发生的灾难场景设置。综合型超级基站应在抗单一灾难的基础上,按高标准,针对各类灾难实施技术保障,保证信息畅通。 二、抗灾超级基站建设标准 抗灾超级基站建设标准包括现网基站技术改造、光传输系统改造、卫星电路网建设、电源设备改造、通信设备抗震加固改造、土建改造、应急基站选址等要求。 抗震和抗洪超级基站安装卫星通信备份传输系统,具备光传输与卫星自动切换功能。通信传输在光传输中断的情况下,自动切换到卫星电路。 传输主要采用光传输环网保护方式,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光缆敷设方式,抗台风和抗冰雪型超级基站光缆原则上采用直埋(含管道)敷设方式。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技术方案DOC

XXX项目多局站联网 动力环境3D动画监控系统 技术方案 深圳市平行自动化有限公司 日期:2014 年09月 有效期:叁个月

目录 第1章系统方案设计 (2) 1.1 设计依据 (2) 2.2 P3000综合网管系统功能概述 (2) 2.2.1 组网拓扑图 (3) 2.2.2 告警管理 (4) 2.3 各监控子系统构成 (4) 2.3.1 配电监测系统 (4) 2.3.2 UPS监测系统 (5) 2.3.3 智能空调监测系统 (5) 2.3.4 漏水监测系统 (6) 2.3.5 温湿度监测系统 (7) 2.3.6 烟雾监测系统 (8) 2.3.7 门禁监控系统 (8) 2.3.8 视频监测系统 (9) 2.4 主要技术指标 (10) 2.4.1 实时性 (10) 2.4.2 模拟量测量精度 (10) 2.4.3 报警准确率100% (11) 2.5 主要硬件规格及参数 (11) 2.5.1 温湿度传感器 (11) 2.5.2 光电烟雾传感器 (12) 2.5.3 漏水检测仪 (13) 2.5.4 一体化嵌入式智能采集终端 (14)

第1章系统方案设计 1.1 设计依据 系统设计方案要满足如下技术规范: 《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第l部分:系统技术要求》YD/T 1363.1—2005 《电气装置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82 《保安电视监控工程技术规范》GA/T76--96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94 《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93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1992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12663—2000 《磁开关入侵探测器》GB15209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 《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 367 《视频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5-2007 2.2 P3000综合网管系统功能概述 P3000综合网管是我司自主研制的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基于TCP/IP、ADSL、拨号等多种传输方式,以B/S、C/S两种可选架构,对机房精密空调、UPS、供配电、新风机、发电机、温湿度、漏水、消防、入侵报警、烟感、门禁、视频等多种动力设备和环境参数进行集中管理,通过互联网,管理人员对各个设备进行“五遥”(遥测、遥信、遥调、遥控、遥视)集中监控,对潜在和已经发生的危险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声光、短信、电话、语音、桌面、邮件等方式及时报警,主界面整体电子地图采用3D动画展示,生动直观、操作简单,服务器与一体化采集器配置数据互为备份,保证全网数据同步、配置同步,实现对机房的全天候自动监测,以达到无人值守目标。

基站配套设备详细介绍

目录 第一章通则 第二章运行维护组织组织体系及职责界面第一节维护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二节维护界面划分 第三章设备管理 第一节基站配套设备的分类 第二节设备的管理原则 第三节设备的更新周期 第四节质量标准 第五节维护作业计划 第四章基站安全管理要求 第一节基本要求 第二节基站安全防水防火要求 第五章故障管理 第六章应急抢修 第一节等级维护及保障制度 第二节运行质量、故障分析及报告制度附录一:电源维护测量用的主要仪表工具 一、变配电室应配置的仪器仪表工具 二、电力电池室应配置的仪器仪表工具 附录二:空调维护测量用的主要仪表工具

第一章通则 第1条为保证通信网络畅通,加强铁塔、基站配套动力环境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适应市场和维护的需要,完善维护管理机制,特制订本运行维护规程(以下简称“本规程”)。 第2条本规程适用于中国移动福建公司龙岩分公司网络部无线网维护中心(以下简称无线网维)运行的铁塔、基站通信电源、机房空调、机房动力及环境监控系统、防雷接地系统、消防系统。基站配套设备是保证通信网络正常运行的基础性设施,基站配套维护专业是通信网络维护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独立专业。 第3条本规程是中国移动福建公司龙岩分公司网络部无线网维护中心基站配套设备维护管理工作的基本规章制度,网络运维管理、生产单位和人员必须认真执行本规程。各县分公司可根据工作需要,结合本县的具体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第4条维护工作的基本任务: 1. 保证安全、优质供电,提供良好的机房环境,为通信网络提供基础保障。 2. 检测、分析动力系统及设备运行状况,主动维护,预防事故和故障的发生。 3. 建立完善可行的通信用电安全管理制度,并负责实施。 4. 在保证动力系统设备运行维护质量的前提下,合理控制、使用运行维护成本。 5. 优化系统配置,提高设备利用率,充分发挥效能。 6. 建立健全基站和动力配套设备各类参数登记、统计工作,做好系统资源管理相关工作。 7. 积极采用新技术,逐步实现集中监控、少人值守或无人值守。 第5条基站配套设备运维人员的基本要求: 1. 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基站配套设备维护人员必须具备维护资格(持证上岗),铁塔维护人员必须持有登高证。 2. 熟练掌握系统设备技术知识及设备运行状况。

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工程技术办法方案

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工程技术方案书

目录 第一章需求分析...........................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机房集中监控需求规范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自身监控需求..................... 错误!未指定书签。 1.3本次监控内容.....................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章系统功能介绍.......................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监控系统性能指标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监控系统特点..................... 错误!未指定书签。 2.3软件平台接口:................... 错误!未指定书签。 2.4监控系统管理功能 .................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三章各监控子系统功能及界面介绍.........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XX机房环境监控系统软件界面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配电柜监控....................... 错误!未指定书签。 3.3UPS电源监控...................... 错误!未指定书签。 3.4分体空调监控系统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5温湿度检测....................... 错误!未指定书签。 3.6门禁监控系统..................... 错误!未指定书签。 3.7视频监控系统..................... 错误!未指定书签。 3.8发电机监控系统...................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四章项目施工计划.......................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五章项目实施需要配合的方面............. 错误!未指定书签。 5.1UPS监控需要的配合 ................ 错误!未指定书签。 5.2发电机监控需要的配合 ............. 错误!未指定书签。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种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优缺点

五种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优缺点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五种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优缺点,云安防底端存储机房环境动力监控系统、嵌入式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多串口服务器动力环境监控系统、传统动力环境监控系统与早期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 一、云安防底端存储机房环境动力监控系统 在“嵌入式协议解释、主动上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底端离线存储、底端告警脱机上报机制,实现在线监控主动上报,网络异常时底端存储,并通过底端设备将告警通知。 优点:监控内容全面、布线简洁、实时数据传输效率高、支持底端告警通知、监控不缺失、功能强大。 缺点:相对成本比较高,功能较为复杂。 如上图所示:设备监控接入控制器完成底端采集、底端协议解释,在通信网络正常时,采用主动上报机制,将发生变化的数值上报给服务器;当发生网络中断时,其负责存储底端事件及告警,并通过电信短信模块将告警通知负责人。 图中智能设备协议采集器作为设备监控接入控制器与智能设备(如智能UPS)之间通信桥梁,其作用: 统一前端协议解释。对接入的智能设备统一接入的标准协议解释及转化,底端完成协议解释工作。λ λ下载通信协议驱动后,自动与智能设备通信,自动点明智能设备、采集数据包,并在其本地存储,当设备监控接入控制器需该智能设备信息时,快速响应。不支持透明传输,加快采集效率。 完成接口转换功能。其对下,与智能设备通信提供RS232或RS422或RS485接口,适应现场的接线需求。λ λ统一接口通信参数,其对下,与智能设备的通信参数因具体设备各异;但对上通信,与设备监控接入控制器通信时,采用统一的通信参数(波特率、停止位、数据位等)。 本方案采用以上监控采集方式进行设计,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满足不同场合的更高效应用。

移动基站动力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

作者:侯少丽郭伟王坤来源:黑龙江邮电发布时间:2005-11-9 14:17:31 摘要:介绍了黑龙江省移动基站集中监控系统网络结构、系统功能、监控对象及供电方式,并探讨了黑龙江省移动基站动 力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传输方案。 关键词:网络结构,2M抽时隙,干接点 1 网络结构概述 黑龙江省移动基站动力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工程已经完成,共1273个基站、16个交换机房。该监控系统采用倒树型网络拓扑结构,为二级管理结构,分为两个层次,在各地市建立一本地网监控中心LSC(Local Super-vision Center),各基站和交换机房建立FSU(Field Supervision Unit)单元,各BSC实现基站监控数据收敛,组成涵盖整个地区的二级监控网络(见图1),设立1个远程访问LSC监控中心。 具体设置如下: (1)区域监控中心LSC7个,分设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特丹江、佳木斯、大庆、伊春、大兴安岭、各区域监控中心LSC 分别管理其辖区内的交换局和基站; (2)现场监控单元FSU,分别连接在7个LSC下面; (3)在省电源维护中心建立一个监控中心,该中心通过PSTN可远程访问7个LSC。 2 监控系统组成 2.1 各部分组成及功能(以哈尔滨地区为例) 2.1.1 LSC区域监控中心 (1)组成 软件方面,LSC监控中心以OS9000操作系统为平台,采用SWARE5.0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软件包。界面为全中文化的、多媒体的人机界面。 硬件方面,采用模块化及扩容能力极好的工业控制监控主机,可配置1-4片SIO卡及以太网卡、MODEM卡扩展其监控通讯能力,通过并接方式单机可直接监控128个GSM基站,并可实现级连。应用组态化软件设定,扩容不需修改软件。构成系统的计算机只需激活通讯口即可增强外部通信能力。传输部分采用DCECOM-16P时隙复用设备。 (2)功能 收集、显示并记录管辖区内各FSU监视点的状态及运作数据资料。可接受辖区内各FSU的设备采集单元送上来的数据和告警信息并对它们执行各种命令,亦可将一些告警信息和数据优先主动上报到CSC,同时接受并执行CSC对LSC所下达的各种命令(包括时钟校准命令);可查询设定电压、电流、功率、电能、温度及环境变量之值等。能编辑设备管理报表,可制定时、日、月、年各种报表,并能即时显示、打印现场所有资料。 可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各种人机接口方式真实表现监视对象的当前状态和告警信息,并且根据要求,保存历史数

学校机房环境动力监控系统方案1-24

学校机房智能化监测项目 设 计 方 案 北京中恒景元科技有限公司 2018.1

一、系统需求分析 1、系统概述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机房自动化建设和改造也不断发展完善,对机房的管理普遍要求少人、无人监管,以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对机房的遥测、遥信、遥控、遥调即“四遥”,再加上远程图像监控系统,构成机房系统无人值守“五遥”系统,“五遥”系统相互之间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高效综合性管理系统,成为机房监管的远程无人值守重要的技术手段。 正是实现“五遥”机房远程无人值守管理系统,北京中恒景元科技有限公司成功推出针对机房无人值守整体解决方案,对机房设施、环境、空调远程控制、机房远程实时监控实现了全方位的统一集中监控管理,提供美观友好的监控画面,发现异常即可通过网络传给监控中心,现场声光报警,跳出报警图像,还可以通过手机短信和语音电话系统实现自动远程报警,确保系统的可靠运行。减轻了机房维护人员负担,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实现了机房的科学管理。 本系统可监控机房UPS,机房环境,供配电系统,空调系统等,实现对整个系统内机房动力环境等状态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及集中统一管理。真正做到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管理的实时化,智能化、网络化;使用户实现方便,安全,可靠,准确,无人值守的动力环境监控管理。 2、系统需求

?24小时全天候监测需求 监测机房内的视频及环境动力等多种状况,需要采取24小时全天候的预警监测手段,及时出预警信息,预警电量、水浸、烟感、温湿度并联动视频进行实时预警管理; ?自动报警定位需求 支持实时发现事件,或通过各种精密传感器数据进行及实时的视频系统进行有效的预警,并定位预警的位置,进行有效的及时的处理; ?报警联动及实时通知需求; 发生预警事件后可以和相关的视频进行联动,能够实时的查看到前端现场的状况,并可以通知相关负责人进行事件的查看及处理; ?信息查询管理及统计需求 对发生的预警及报警时间可以进行有效的日志查询,可以查询到当时的视频抓图及报警的视频录像信息,以便更直观的了解报警事件的现场状况,并可以针对报警记录进行统计,进行各地预警级别的判定。 3、功能需求 ?机房内实时视频监控,能够后台实时查看视频情况; ?通过视频的实时分析,能够判断甲方人员进出等状况; ?各种机房监测的传感器数据能够进行集中的显示; ?通过传感器进行预警设置,当达到预警数值时会产生报警; ?视频与传感器报警的联动显示,传感器数据超过限制后联动弹 出视频并同步进行

中国移动基站施工方案

1)基础工程(机房、绿色机房基础等) A、土方工程 ①土方开挖: 基础工程流水划分:根据本工程特点,其工艺流程为:测量放线→标高确定→土方开挖及放坡→清槽、验槽。 土方开挖时严格按土方放坡方案进行开挖,机械挖至基底标高上200mm处,由人工开挖、清槽。 基坑开挖后通知有关单位及时验槽,验槽合格后及时进入下道施工程序,防止基坑遭水浸和暴晒破坏基土原状结构。 ②土方回填 工艺流程:基底清理→人工分层摊铺、整平→打夯机分层打夯压实→密实度分层检测。 填土前应将基底的垃圾等杂物清理干净。 检验回填土质量,土内有无杂物,粒径是否符合规定,回填土的含水率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若不符合要求,回填土要过筛,含水率过高采用翻松晾晒,含水率过低可采用洒水湿润。 回填土采用机械夯实,机械运土,人工铺平,每层铺土厚度为200~250mm,每层打夯不少于三遍,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纵横交叉。 基础回填土应同时进行,环绕铺填。 回填土时应注意成品保护及周围管线的保护。 土方回填时应专人指挥机械运土,倒土时不得有人在基坑周围走动,并做好警示标志。 修整找平:填土全部完成后,应进行抄平找平,凡高于标准高程处及进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处应补填夯实。 ③人工清理基底后,及时请相关单位共同验收,尽快浇筑混凝土垫层,防止基底被雨水或外来水泡坏。 A、钢筋砼施工方法 ①模板的制作、安装 制模时,要考虑模板拼装结合的需要。板边要找平刨直,接缝严密,不漏浆。钉子的长度一般为木板的2-2.5 倍。每块板在横档处至少要钉2 处钉子。第二块板的钉子要朝向第一块板方向斜钉,使拼缝严密。配制完后,对不同部位的模板进行编号,写明用途,分别堆放。 模板安装时,先在基础面上弹出纵横轴线和四周边线。然后调整标高。

动力环境监控单元BTRSU007

动力环境监控单元BTR-SU007 一、BTR-SU设备应用背景 当前各省市分公司的动环监控系统是在2000年前后建成的,系统已使用多年,系统建设时未考虑省集中管理的需求。有些省是将各市分公司动环监控系统的告警信号进行集中收集和派单,不能实现动环设备实时运行状态监控、故障定位与分析等功能,经过对标很多功能达不到集团公司关于动环监控省集约的要求。同时由于各省市分公司的本地动环监控系统使用时间较长,部分IT设备和前端采集设备已多年未更新,系统运行不稳定,容易出现误告警,影响安全生产运营。随着全网数据统计工作要求的提高,以及对设备精细化、差异化管理的需求,目前的资源系统已不能满足这些要求。为尽快达到集团公司动环集约维护要求,建设一套新的省级动环监控系统迫在眉睫。 一套完整的省级动环监控系统包括SC监控中心平台和SU现场监控单元两部分,SU与SC之间的数据传输采用B接口规范,如下图所示:

BTR-SU007监控单元的接口协议设计完全遵循中国电信动环监控系统B接口技术规约,并通过了相关的软硬件功能指标测试。 二、系统简介 BTR-SU007监控单元是一种集数据采集、设备控制、远程告警、历史数据存储于一身的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它能够采集8 路开关量、10路模拟量(4路电流,6路电压),具有4路干结点输出;具有8个RS485通讯口、4个RS232通讯口和2个10/100M网络接口,可对BTR-SU007的各项系统参数进行设置,以及和SC 进行通讯;带有12VDC传感器电源输出接口。BTR-SU007可广泛应用于移动基站、小型机房、供电站、仓库等无人监守场所的动力环境监控。 三、系统特点 ▲模块化的结构设计,便于安装、维护 ▲可采集8路开关量、10 路模拟量 ▲通过以太网调试接口可以配置系统参数 ▲通过以太网主通讯接口可以和SC通讯 ▲具有历史告警数据存储功能,便于查询 ▲具有时钟校准和查询功能 ▲ 8路RS485接口,4路RS232接口。RS485接口使用时,每路接口监测的智能设备大于64个。 ▲可给传感器供电(12VDC) ▲输入信号、输出信号、通讯信号等与主板隔离,降低外界干扰 四、性能指标 ▲工作电压:220V交流、直流240V、-48VDC三种电源输入模式 ▲消耗功率:<5W ▲ 12位A/D转换精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