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日本》第二课时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

合集下载

湘教版七下81《日本》教学设计(共2课时)

湘教版七下81《日本》教学设计(共2课时)

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课时:第 1 课时主备人:审核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利用地图描述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图文资料,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树立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日本自然环境和人文经济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求知欲,增强安全防震意识,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日本的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难点:火山的形成原因和利弊分析。

教学方法读图(资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教学准备地理填充图册、地图册、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讲述时事政治,对于我国的钓鱼岛问题一直争执不休,大做文章的国家是哪个?并强调钓鱼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

这节课就让我们抛开爱恨,用地理的视角充分认识这个复杂的国家。

过渡:我们应从哪些方面认识日本呢?请大家打开课本快速浏览教材。

二、探究新知【提问】看看教材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日本的?引导学生归结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经济两个方面。

这是认识一个国家的基本方向。

【环节一】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

活动一:出示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图和日本地形图,设置任务让学生找出日本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特征。

活动二:日本的位置和组成对自然环境会有什么影响呢?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配合完成内容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日本轮廓和城市分布特点以及原因。

活动四:播放视频和图像资料了解日本人都有哪些生活习俗。

继续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环节二】认识日本的火山地震状况。

出示火山地震带分布图,让学生思考: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提问2:是不是火山地震只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呢?引发学生思考。

进一步引导学生看课本资料。

【小组讨论】1.探讨火山地震的利弊: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5图文资料分析总结火山地震的利弊。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1日本(第2课时) 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1日本(第2课时) 教学设计
教材单元
3
课时
第一节第1课时
总课时
课题
第一节日本第2课时高度发达的经济 东西方融合的文化 人口与主要城市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核心
知识
结合地图认识日本的自然地理特点。
可控
目标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预设
目标
培养识图、析图的能力及在地图上搜集信息的能力。
重难点
重点
1.日本多火山地震
2.日本四大岛和主要城市的位置。
(5)日本城市分布有什么规律?原因是什么?
展示
交流
一、学生交流自主学习的成果;
二、小组展示合作学习的结果。
反馈阶段
归纳
小结
一、发达的经济
1.充分利用本国有利条件,迅速发展经济
2.工业部门齐,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重要地位
3.原材料和产品销售主要依靠国际市场
4、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二、渔业发达
难点
填注日本的自然地理事物名称。
知识
联系
纵向
第八章走近国家是本册最后一章内容,共有七节内容组成,本节是第一节,旨在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以及经济发展。
横向
本节内容是第八章走近国家是本册最后一章内容,共有七节内容组成,本节是第一节,旨在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以及经济发展。
学情
分析
易理解
日本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
探究点
日本的地理气候、地形
教学
资源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 学 策 略
教学云淡,在浪漫的樱花树下,细品着醇香的花茶,笑看世界经济的风云……同学们,你们能猜出这是哪个国家吗?它位于哪个洲?

8.1 日本第二课时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共21张PPT)

8.1 日本第二课时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共21张PPT)

A.石油和煤炭
B.水力与森林
C.铁矿和铜矿
D.石油和铁矿
4 .读右图,日本工业集 中分布在图中所示的阴影地
C 区,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
①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 内最大的消费地
② 便于排放污染物
③ 多优良港湾
④ 原料、燃料主要依靠进口,产品大量出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日本的工业高度集中在沿海地区所带来的问题有哪些
国内市场小,对外依赖性强
济 2.农业:耕地面积小、劳动力少、科技含量高
3.渔业发达,北海道渔场
4.交通发达,海运为主
文化东西结合
文化和人口
大和族、神道教、佛教 和服、寿司
东京、京都、奈良
(2)写图中甲、乙代表的海 洋名称。 甲 _日___本__海__;乙__太__平___洋__。
(3)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国家名称。
⑤ __中___国___;⑥ __韩__国____。
(4)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城市名称。
A _大__阪____;B 名__古___屋__;C _横___滨___;D _东__京____;
北海道渔场
日本耕地面积 狭小 ,农业劳动 力 不足 ,农业生产水平 高 。主 要农产品有 稻米 、水果、蔬菜和茶 叶等。
阅读教材P73,归纳日本交通运输业特点, 并填写下表。

国际运输
国内运输
运输方式 货运 客运
货运
客运
海运 航空 公路和海运 铁路和公路
著名海港 东京京、横横滨、名名古屋、大阪、神户等
亚热带季风 气候为主。 海洋性 特征明显。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分钟)
1、联系日本的地理位置,简要分析日本发展 经济的优势和劣势条件、及其经济特点;

七年级地理下册《8.1 日本》教学设计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8.1 日本》教学设计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8.1 日本》教学设计湘教版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8.1节《日本》的内容包括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日本的概况,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日本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于日本这一国家,大部分学生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全面了解日本的各个方面。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信息。

2.让学生了解日本的经济、文化等特点。

3.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

2.日本的经济、文化等特点。

五. 教学方法1.地图阅读:通过地图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等基本信息。

2.图片展示:通过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日本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让学生深入了解日本。

4.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日本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日本的相关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活动,准备好教学用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图片等资源,向学生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等基本信息。

引导学生关注日本的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日本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等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日本。

同时,向学生介绍日本的气候、经济、文化等特点。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关于日本的地理、文化等方面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讨论等方式回答。

检查学生对日本的基本了解程度。

4.巩固(5分钟)让学生结合教材,总结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信息。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日本的经济、文化等特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日本的经济这么发达?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以及日本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表现。

8.1日本(第2课时)同步教案七年级地理下册湘教版

8.1日本(第2课时)同步教案七年级地理下册湘教版

课题:8.1日本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日本发展经济的优势和劣势条件、发展经济的主要措施及经济特点;2、根据地图归纳日本交通的特点;3、根据资料说出日本的东西方融合的文化特点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4、举例说出日本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从百废待兴到繁荣发展,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究竟有多发达,带你了解不一样的日本!二、新课讲授:(一)、高度发达的经济思考:二战后日本做为战败国,国家深受创伤,但是二战后它的经济能迅速恢复,成为目前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

那么日本的经济为什么能够迅速恢复呢?资料:2021年日本的GDP总量约为5.1万亿美元,仍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2021年日本人均GDP达到4万美元左右,处于人均靠前的发达国家。

2021年日本世界500强企业有104,位居世界前三强,排名美国和中国之后。

你知道日本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和有利条件有哪些?日本发挥自身的人力资源和海上运输优势,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努力开拓国际市场,从而使本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1、活动:阅读课本P71,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有哪些?(资源、劳动力、交通、科技、市场……)学生讨论分析:有利条件:资源-——森林、海洋、水能资源;劳动力——丰富且素质高;交通——多良港,海运便利;科技——技术先进。

不利条件:资源——矿产资源贫乏(原料燃料);市场——国内市场狭小;国土——国土狭小灾害——多火山地震、台风。

2、活动:日本主要工业原料进口量占原料需求总量的所占百分比。

回答下列问题。

(1)想一想,日本为什么要大量进口能源和矿产?学生:日本矿产资源贫乏,但工业发达,对能源和矿产的需求量大,因此需要大量进口能源和矿产。

(2)读图,看一看,日本进口的铁矿石、石油、煤炭主要来自哪些国家和地区?学生:铁矿石主要来自巴西、澳大利亚、印度和加拿大;石油主要来自西亚、东南亚等地区;煤主要来自中国和澳大利亚等国。

8.1日本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湘教版

8.1日本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湘教版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观看纪录片《三国演义》,感受历史故事的魅力,理解蜀汉的兴衰过程。
-阅读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以生动的故事情节,加深对蜀汉历史的理解。
-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址,如蜀汉故都成都,亲身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开展历史人物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行为。
-进行历史知识竞赛或辩论赛,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情。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蜀汉的兴衰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一些复杂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产生困惑,如关羽失荆州、刘备夷陵之战等。此外,学生可能会对历史事件的深度解读和批判性思维有所欠缺,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启发。同时,如何将已掌握的知识与新的学习内容有效结合,形成完整的历史观念,也是学生需要面临的挑战之一。
4.材料题:
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志》卷三十三《蜀书·先主传》
材料二:《三国志》卷三十四《蜀书·关羽传》
问题: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蜀汉兴衰的原因和教训。
答案: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蜀汉兴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刘备的夷陵之战失败是蜀汉兴衰的直接原因;其次,关羽失荆州使得蜀汉失去了重要的根据地,进一步削弱了蜀汉的势力;最后,蜀汉内部的政治斗争和人才流失也是蜀汉兴衰的原因之一。蜀汉的兴衰教训我们应该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兴衰不仅仅取决于领导者的才能,还需要有稳定的政权和良好的政治环境。同时,应该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利用,避免内部政治斗争,以实现国家的长期繁荣。
8.1日本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湘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历史》课程,具体是第11课《三国鼎立》的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关于蜀汉的兴衰。本节课主要通过讲述刘备建立蜀汉,以及后来的关羽失荆州、刘备夷陵之战失败等事件,让学生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蜀汉的历史发展。此外,本节课还会引导学生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认识历史人物的英雄气概和悲剧命运。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8.1日本 教案2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8.1日本 教案2

8.1.1日本教学基本信息课题8.1.1日本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 2 年级七年级下册教学目标在本课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

2.根据地图和其它资料概括日本自然环境特点,并能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难点:运用资料了解日本的自然环境,初步掌握学习区域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的意识。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明确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

2.根据地图和其它资料概括日本自然环境特点,了解日本的地形和气候特点。

3.运用资料能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培养学生从地理的角度学会区域地理中的自然地理特征的归纳新课导入展示学生们耳熟能详的日本动漫作品,从学生熟悉的东西引出日本。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预习导学强调日本与我国一衣带水的关系。

日本是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

今天我们来了解与日本有关的地理知识。

这节课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东南亚的位置、范围和环境特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题引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谐师生关系。

互动探究日本的自然地理环境提示自然环境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本节课首先了解日本的自然环境。

探究一:日本的位置和范围日本的地理位置展示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图,了解日本的半球位置教师指导:日本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海陆位置读图探究:给出日本附近海域的具体地图,引导学生看图找出日本的临海,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观察完通过读图、识图、讨论等教学形式,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通过教材中的插图及教师提供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日本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及其政区范围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岛屿名称。

① ________;② ________;③ ________;④ ________。

(2)写图中甲、乙代表的海洋名称。

甲 ________;乙_________。

(3)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国家名称。

七年级地理下册 8.1日本教案 (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8.1日本教案 (新版)湘教版

《日本》本节教材,具体教学内容包括东亚岛国、多山的地形、温湿的气候、东西融合的文化、发达的经济、主要城市。

学习本节知识,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同时让学生讲解,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得到进一步锻炼,让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

【知识与能力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位置、领土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简单说明日本多山、多地震的主要原因。

3.能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日本的气候特点和成因。

4.举例说明东西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5.联系日本的自然条件,说出日本是怎样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日本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及日本的贸易特点;对我国发展经济的启示。

6.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日本的交通特点和主要城市。

【过程与方法目标】本节教材是国家地理部分的第一节,学好这节对以后国家的学习会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教材中设计了较多的活动题,或因图起、或因表生、或计算而得答案、或探讨而有结论,无不要求学生勉力亲为,从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通过对日本经济依赖性强的分析,培养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的辨证思想;在教师创设的一系列问题情境中体会并树立发展经济要保护世界环境的人地观;通过学习日本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发展经济方式,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有所理解,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特征;日本的工业布局.【教学难点】日本的工业布局及其原因.教师准备1.对学生进行分组,布置查找有关日本的工业、农业和文化的有关知识。

2.查阅学生制作的课件。

3.进行部分课件的制作。

学生准备查阅日本相关资料。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播放日本相关的动画片中的主要人物,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视听环境,引入新课。

(板书第一节课题:第一节日本)一、东亚岛国【讲授新课】师:展示课件,指导读图:日本的位置?生:积极读图,上讲台指出日本所临海域:日本海、太平洋、濑户内海。

七年级地理下册8.1日本教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8.1日本教案湘教版

第一节日本教学目标:(一)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

(二)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

(三)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日本民族和人口方面的概况。

(四)根据教材资料和课外资料,说出日本的交通运输特点。

(五)、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利用岛国多港湾来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

(六)能举例说明日本与我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密切。

新课导人:“东亚岛国”部分可由学生读图引入。

根据教材P.96活动题,学生通过读图掌握日本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大岛屿组成,通过比较,了解到本州是最大的岛屿。

可由学生用颜色笔在地图上勾画或让学生上讲台指示挂图找地名,“多山的地形”部分可分下列步骤:1.在七年级上册的“六大板块示意图”上找出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2.找出日本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的位置。

补充日本国的两个别称:“地震国”和“世界火山博物馆”。

最后在图3—l上找出日本最大的平原:关东平原。

“温湿的气候”部分可用纬度相近的东京和北京的气温、降水资料进行比较,得出结论:东京冬季较温和,夏季较凉爽,气温年较差较小,降水量较丰沛且季节分配较均匀。

因此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

在教法上,可向学生出示统计数据并让学生计算气温年较差,计算两地年降水量差。

或者投影自行设计的东京和北京的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并辅之以学生读图——计算——得出结论。

最后补充说明:在此气候条件下,漫山遍野的樱花是日本的国花。

“东西融合的文化”部分参照我国隋唐时历史,如鉴真东渡、派遣唐使等,表明日本文化受我国文化影响大。

“发达的经济”部分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可按以下步骤讲述:1.讲述日本经济概况。

强调其工业产品占世界市场的比例和世界排名,强调日本国民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

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经济为什么能迅速恢复,如此发达?附日本主要工业产品占世界市场比例和世界排名:2.承转:日本不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国,更重要的是国内铁矿、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非常贫乏,工业原料、燃料非常缺乏,大量原材料需要从国外进口。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1 日本 教案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1 日本  教案设计

日本【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

2.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

3.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日本民族和人口方面的概况。

4.根据教材资料和课外资料,说出日本的交通运输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利用岛国多港湾来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

2.能举例说明日本与我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密切。

3.运用地图和资料,能分析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及其与城市、港口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尽量给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营造一种和谐、平等、进步的师生关系。

3.通过分析日本经济发达的原因及与中国的外交关系,树立良好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教学重难点】能举例说明日本与我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密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导入:让学生猜谜语:日出之国;樱花之国。

放映歌曲《芭拉芭拉之浪漫樱花》,这是描述了一种什么景观?(樱花飞扬)樱花是哪个国家的国花?(日本)让学生了解一下日本的国旗、国徽及日本的概况。

二、讲授新课(一)东亚岛国学生看多媒体,思考两个问题:(1)通过读图,判断日本在世界上的位置。

日本东部濒临_______洋,西北部隔_______海与_______、______、_______及韩国相望。

首都为。

(2)日本的领土构成上有什么特点?其中有几个岛屿面积比较大?教师总结: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岛国。

观看《日本地形图》,并指导学生认识日本地形的特点。

(多山地丘陵,平原少,地形崎岖,海岸曲折,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没高的山峰是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

)教师讲授:日本不仅多山,而且多火山,特别是活火山,日本领士面积占全球内陆面积四百分之一,而活火山占世界活火山的十分之一。

[看富士山图]指定学生朗读图下的说明,并帮助学生分析富士火山的景观特点及其成因。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1《日本》教案2课时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1《日本》教案2课时

日本教案(1)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并能分析出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运用地图资料,说明日本海洋性气候的分布、特点。

教学重难点:1、根据地形图,描述日本地形、地貌特点。

2、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日本气候特征教学过程:师:一提到日本,同学们头脑里蹦出来的词汇是什么呢?生:······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从地理的角度去了解日本。

活动一:1、该国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所处的温度带是?(通过读图回答以下问题,可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2、该国的领土构成、首都是?3、日本的邻国有?活动二:小组合作:读图8-1,归纳出日本的地形特征?小结:日本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大多集中在岛屿的中部,主要沿海一带或较大河流的下游地区分布着狭小的平原,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师:从书上我们可以知道日本多火山地震,但为什么日本会多火山地震呢?同学们来看看ppt上的图片,日本位于什么板块和什么板块的边界?生:太平洋和亚欧板块小结:日本位于太平洋和亚欧板块的边界,所以地质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日本因此有“火山之国、地震之邦”的别称。

过渡: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

其中富士山不仅是日本最高的山峰,而且还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

现在,请同学们结合书本和PPT上的文字,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富士山顶为什么常年积雪?生:富士山的海拔有3776米高,海拔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摄氏度。

过渡:樱花是日本的国花。

春季,去观赏樱花,对于日本国民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

而且日本樱花,也是世界闻名,不少游客慕名而来。

请同学们看图8-3,樱花开花的时间是不是不太一样?活动三:小组合作读图8—3,说出日本樱花开花的时空变化规律。

北海道樱花开花的时间,比九州要迟1个多月,思考其中的原因。

(可从纬度位置的角度思考)小结:樱花开花时间由南向北推迟,随纬度变化而变化。

8.1日本(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同步精品课堂(湘教版)

8.1日本(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同步精品课堂(湘教版)
3.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日本的地理位置对其国家发展有何影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学生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对农业、工业、人口分布等方面的影响。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指导和解答疑问。
4.巩固练习(5分钟)
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日本的地理特点对其农业、工业、城市分布等方面的影响。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和讲解。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讲授日本地理特点时,我可能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对地理图形的直观感知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此外,在课堂讨论中,部分学生表现出较低的参与度,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日本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或者是对课堂讨论的氛围感到紧张。
教学总结:
总体来看,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对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类型等基本概况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并能理解地理环境对国家发展的影响。通过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关键词:工业分布、港口、农业分布、沿海平原、气候适宜。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绘制日本工业和农业分布的简图,用不同颜色标注工业区和农业区,并标注主要港口的位置。
教学反思与总结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和案例研究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地图等教学资源,试图生动、直观地展示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类型等基本概况。在师生互动环节,我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日本的地理环境对国家发展的影响。在巩固练习和课堂提问环节,我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2.日本气候类型对农业、工业、城市分布等方面的影响的研究资料。

七年级地理下册8.1日本教案2(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8.1日本教案2(新版)湘教版

8.1.2 日本
七年级下册.举例说出日本与其它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预习导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足,更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经济和文化特点,这
,国家深受创伤,
在图上找出日本主要工业城市: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

想一想,日本工业为什么大都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教师指导:
陆、空密切结合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
①劳动力素质较高
②便于排放污染物
③多优良港湾
④原料、燃料主要依靠进口,产品大量出口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日本的文化和我国有着很多的相像之处,当然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日本是我国的近邻,希望同学们有机会去日本,近距离感受日本。

任何区域的学习,都需要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入手,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又有着密切的联系,日本是一个岛国,面积狭小,但经济很强大,希望同学们搜集资料进一步了解日本的情况。

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

2.预习下节课的导学案中的探究案。

学中要注意方法规律的总结。

8.1日本 第2课时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

8.1日本 第2课时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

第一节日本第2课时教学目的:1、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利用岛国多港湾来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

2、能举例说明日本与我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密切。

3、运用地图和资料,能分析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及其与城市、港口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1、日本经济特点2、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教学方法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日本经济发达的原因,让每组代表上讲台来交流该组的讨论结果,然后教师做适当点评。

2、有些部分如:日本的交通(特别是汽车)、日本的国家,可以让学生进行相互学习。

3、让学生进行日本风光照片、日本习俗、日本饮食资料的收集,作为课前准备工作。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亚洲地形图》、《日本地形图》。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日本的位置、地形、气候有哪些突出特点?二、导入新课教师归纳特点。

这些特点对日本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呢?我们现在就来分析这一问题。

教授新课日本从历史上就重视吸收外来文化。

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

从古代中国水稻、铁器的传入,到近代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这一切对日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因此日本的文化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

㈣文化特点指导学生阅读读课文“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一段思考:日本文化有什么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又有本民族文化的传统。

表现可从古代、近代、文化艺术、饮食等几个方面归纳。

)大家知道日本是世界经济大国,其实力仅次于美国,而且有很多工业部门已超过美国,很多工业品占据了国际市场。

从我们身边你可以看到很多日本的产品。

你能说出几种代表性的产品吗?(电器、食品、汽车等方面。

)㈤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板书)观看幻灯:日本的汽车制造闻名遐迩,我们所见到过的丰田、尼桑等小汽车都是很著名的。

除此之外,其它工业还包括电子工业、钢铁、造船、纺织、化学等工业。

日本依靠什么使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发展成为经济大国的呢?我们来分析一下日本发展工业的条件。

读图表,回答问题指导学生读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及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的百分比表,并说明①日本主要缺乏哪些工业原料和燃料?(多种矿石、棉花、木材等原料,石油、煤、天然气等燃料。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1《日本》说课稿2课时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1《日本》说课稿2课时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1《日本》说课稿2课时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1《日本》这一节课,主要介绍了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特点,培养学生对日本这个国家的认识和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中国的地理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日本这个国家,学生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讲解。

同时,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地图、图片等材料,分析日本的地理特点,并能够用语言进行表达。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对日本这个国家的认识和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等材料,使学生掌握日本的地理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日本是一个地理环境独特、经济发展先进的国家,培养学生对不同国家地理环境的尊重和理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日本的地理特点,并能够用语言进行表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日本的地理特点。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手段,直观地展示日本的地理环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本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日本的地理位置: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特点,理解日本是一个岛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

3.分析日本的自然环境:引导学生观察日本的地图和图片,分析日本的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理解日本的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河流短小湍急。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8.1 日本2-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8.1 日本2-湘教版

日本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设计思路:播放具有代表性图片,导入新课日本,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把复杂的地理变化过程生动、直观地演绎出来。

读图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的设计,不仅在课堂上丰富了学生的活动,更有利于学生初步体会和学习认识一个国家的基本方法,最终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说出日本的地理位置,记住日本领土的主要组成部分和首都。

知道日本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的特点。

2、知道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类型。

学会利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明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

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4、掌握一些最基本应对地震的自保常识,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利用地图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东京和北京的气候特点,分析日本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从而分析地理位置和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2、通过读图和分析地图及相关资料的方法,辅以师生、生生之间平等交流探讨等过程,体会用图学习的方法,形成探究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关注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习惯;加强减灾、防灾意识。

教材分析:日本是在学习了大洲、地区后,学习国家地理的开始,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学习这节时特别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必须教会学生怎样分析概括一个国家的一般方法。

从教材内容来看,全节共分6个小标题,由“东亚岛国”“多山的地形”“深受海洋影响的气候”“高度发达的经济”“东西方融合的文化”“人口与主要城市”组成,这几个标题内容是有着内在的联系。

让学生初步掌握了解一个国家,主要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入手。

日本本节教材需要用三个课时,本节为第一课时,主要讲述日本的自然地理环境.学情分析: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

但对于区域地理,他们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虽然前几课有所了解,仍要进一步加强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特点、气候特点。

教学难点: 运用板块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八章第一节日本(第2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八章第一节日本(第2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八章第一节日本(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八章第一节日本(第2课时)主要介绍日本的地理特征、资源和经济情况。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日本的基本认识,为后续学习日本的文化、历史等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帮助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工业、农业等情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亚洲国家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日本的地理特征、资源和经济情况,部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知识,并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日本的经济情况和资源利用。

三. 教学目标1.掌握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地理特征。

2.了解日本的资源状况、工业分布和农业特点。

3.分析日本的经济情况,认识其经济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提高学生对亚洲国家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地理特征。

2.日本的资源状况、工业分布和农业特点。

3.日本的经济情况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地理特征。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日本的经济情况和资源利用。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日本地理特征、资源和经济情况的认识。

4.总结法:教师在课堂结束前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日本地理特征、资源和经济情况的记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地图等教学资源。

2.案例材料:关于日本资源利用、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实际案例。

3.分组讨论材料:为学生提供关于日本地理特征、资源和经济情况的讨论话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亚洲国家的地理位置,提问学生对日本的认识。

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地理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1《日本》第二课时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
教学目标:
(一)了解日本的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

(二)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文化特征。

(三)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日本民族和人口方面的概况。

(四)根据教材资料和课外资料,说出日本的交通运输特点。

(五)、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利用岛国多港湾来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

(六)能举例说明日本与我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密切。

[教学重难点]
重点:日本的文化特征
难点:日本发达的经济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具准备]
板图:日本地形图,东京、北京气候资料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日本的位置特征,领土组成,气候特征,地形特征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日本的文化和经济
四、东西融合的文化
(过渡)日本是我国隔海相望的邻国,自古以来,日本的文化受我国影响较大。

你能举例说明吗?(学生回答)
1、教师参照我国隋唐时历史,如鉴真东渡、派遣唐使等,表明日本文化受我国文化影响大,还可以从日本的文字、服装等方面说明
(过渡)在近现代,欧美文化广泛影响到日本社会,尤其是在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等方面。

善于借鉴和学习外来先进文化,是日本的优良传统,也是日本能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重要因素
五、发达的经济
1.展示日本工业产品占世界市场的比例和世界排名,强调日本国民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

并设问: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见教参100页)
2、设问: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经济为什么能迅速恢复,如此发达?
3、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回答,教师小结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过渡)日本发展经济有没有不利条件呢?(有)学生回答日本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面积狭小,缺乏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

那么,日本发展所需要的矿产资源来源于哪些国家和地区呢?
4指导学生读图3-6,对照“世界政区图”思考,日本工业发展所需的煤、铁、石油各来源于哪些国家和地区?
5、引导学生分析:日本进口原料的目的是为了制成工业成品,日本制成的工业成品光在本国销售行吗?主要销往哪些国家和地区?
6、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册日本工业成品销售图,并提问:联系刚才的内容,谁能归纳一下日本经济的特点?教师点小结日本“进口一加工一出口”型经济特征并分析日本经济发达的原因:低价购买原材料,高价出口工业成品,在国际上处于有利的地位。

(过渡)日本发达的经济主要表现在日本发达的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7、学生联系实际思考:在我国,你知道有哪些工业产品来源于日本?(如:松下系列的电器、丰田轿车、索尼数码相机、三菱电梯等)
8、学生齐读P69第一段文字
9、引导学生观察图3-8,思考日本的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这样分布?
10、引导学生找出日本的主要工业中心城市并熟悉起位置
(过渡)日本不但工业发达,而且农业也非常发达。

虽然耕地面积狭小,但农业生产水平高粮食生产基本自给,稻米、畜产、蔬菜是日本农业的三大部门
11、学生自读P70-71材料,了解日本发达的渔业、交通运输业,并引导学生完成P70活动题
六主要城市
结合教材讲述,突出东京的城市特点并熟悉日本的主要城市位置
本节重点图表指导:
1.图3-l:①日本的地理位置及四大岛组成;②日本多山的地形;③日本农业基本情况分析。

2.图3-6:①日本进口矿产品的国家和地区;②日本矿产品严重缺乏的国情特点;
③日本港口城市分布特征和原因;④与图3-7结合起来分析日本经济发达的原因。

3.图3-8和图3-9:由日本的进出口贸易分析其港口一城市一工业区的分布特点,了解日本天然港湾与其经济发达的关系。

4.景观图对课文或补充资料加以说明,让学生对日本自然风光、文化经济等方面有直观的印象。

[课后活动]
①收集日本城市风光照片、明信片,举行班级或年级展览。

学生可从画报、图册、邮票、互联网等多渠道收集,而后整理展出。

②观看日本国家地理概况录像。

【板书设计】
第一节日本
四、东西融合的文化
五、发达的经济
1、发展经济的条件:
2.经济特征: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3.发达的工业
(1)工业分布:太平洋沿岸,濑户内海沿岸(原因)
(2)工业中心:大阪、横滨、名古屋、名古屋、北九州4.发达的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六、主要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