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二中国的民族关系及对外交往试题

专题二中国的民族关系及对外交往

一、选择题

1.(2017·济南校级一模)秦汉时期,面对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间的冲突,为了保卫自己的文明系统,秦汉采取了“用险制塞”的隔绝固守与“异途凿空”的外拓互通并举之策。表现在( )

A.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通婚和亲

B.北讨匈奴、南征越族、开凿灵渠

C.修建驿道、收复河套

D.构筑长城、通使西域、开辟丝路

2.(2017·临沂一模)历史课堂上王老师向同学们给出四个提示(如图),这里讲述的内容是( )

A.北魏孝文帝改革 B.唐太宗“贞观之治”

C.唐玄宗“开元盛世” D.忽必烈统一中国

3.(2017·镇江模拟)宋辽“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乐,不乐战争”。双方这一相对和平局面的出现,是由于( )

A.岳飞抗金 B.澶渊之盟

C.宋夏和议 D.宋金和议

4.(2017·泰安中考)下列史实不属于元朝、清朝对西藏管辖的是( )

A.元朝时西藏成为中国的行政区

B.清朝规定历代达赖、班禅经由中央政府册封

C.清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D.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5.(2017·乐山中考)“到1998年,我国已有先后成立的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和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这说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6.(2017·临沂三模)《新全球史》载:在古典时代,一些个人也完成了长途旅行,张骞历尽艰险从长安到达了遥远的西方,张骞“长途旅行”的主要目的是( )

A.打击匈奴 B.开拓疆域

C.管理西域 D.开通商路

7.(2017·临沂三模)最近几年美国和日本等国多次就“南海问题”渲染“中国威胁论”,但中国自古以

来就是一个奉行平等、友好外交政策的国家。下列反映中外友好交往的史实有( )

①丝绸之路②遣唐使③郑和下西洋④册封“班禅”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8.(2017·广东中考)《中国历史十讲》指出: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由此可见,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

A.“闭关锁国” B.休养生息

C.轻徭薄赋 D.重文轻武

9.(2017·苏州中考)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材料中所涉及的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C.列强对华开始大规模资本输出

D.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10.(2017·鄂州中考)1919年6月的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巴黎和会与其说引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动,不如说它是近代中国人第一次对西方人说“不”的国际会议。这主要是因为( )

A.巴黎和会促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

B.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C.五四运动迫使北洋政府废除了“二十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收回了山东主权

11.(2017·娄底中考)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也没有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他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使许多代表相信了他是一个心怀善意、通情达理而真挚诚恳的人,并相当成功地使人相信了共产党中国奉行和平的政策。周恩来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周恩来的人格魅力

B.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C.倡导“求同存异”方针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2.(2017·泰安中考)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道:“1971年,我们的第一批记者随亨利·基辛格进入毛的中国。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会见毛泽东和周恩来,迎来了令人振奋的新时期。”这里的“新时期”指的是

( )

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C.中美两国确立战略伙伴关系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二、非选择题

13.(2017·临沂模拟)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恰当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骞通西域后,西域地区的葡萄、核桃、胡萝卜等传播到中原地区,为人们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从此以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为此西汉政府专门设置机构总管西域事务。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域各国在哪一历史事件后纷纷归附汉朝。西汉政府专门设立的管理西域事务的机构是什么?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二(唐太宗打败东突厥,俘获其首领颉利可汗)太宗当面数明他的罪状后,还是授予官爵,赐给田宅……对东突厥各部的首领,唐朝也给予优厚待遇,仍令他们管理旧部,朝廷里也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材料二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

材料三在清朝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诸多民族。清朝在边疆地区,分设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为加强对西藏和新疆地区的管辖,清政府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依据材料,指出清朝的统一有什么历史作用。

材料四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4)据材料四,指出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前提和目的各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