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肥料新型肥料

微生物肥料新型肥料
微生物肥料新型肥料

新型肥料的种类和介绍

微生物肥料

微生物肥料的三种产品:

1、农用微生物菌剂

农用微生物菌剂(简称菌剂类产品)是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功能微生物(有效活菌)经工业化生产增值后直接使用,或经浓缩或经载体吸附而制成的活菌制品。特点是菌数高、用量少,使用各种功能菌种,产品品种多。使用范围广,可以用在作物、土壤、秸秆、农残种类,比如大田作物、蔬菜、果树及其它经济类作物。可以做基肥、追肥,可沟施或穴施,也可用来拌种、浸种、蘸根或叶面喷施,具体因菌肥类型而异。

微生物肥料使用时一定注意勿使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以免紫外线杀死肥料中的微生物。配伍禁忌是另一个必须注意的问题,有的产品不宜与化肥混施,尤其是一些与固氮有关的微生物肥料不宜与化学氮肥混施。杀菌剂(杀细菌制品)不能与各种微生物肥料混用,以免杀死其中的有效菌。

2、复合微生物肥料

复合微生物指目的微生物经工业化生产增值后与营养物质(氮磷钾等)复合而成的活菌制品。粉剂和颗粒剂型产品中的氮磷钾总含量一般不高于25%,在6%~25%范围内;液体剂型产品在4%以上,可做基肥和追肥;稀释500倍做叶面肥。储存方面一定需要注意的是,要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库房里,不要露天堆放,以防日晒雨淋,避免一些不良条件的影响。

3、生物有机肥标

生物有机肥是由特定功能微生物与主要以动植物残体(如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为来源并经无害化处理、附属的有机物料复合而成的一类兼具微生物和有机肥效应的肥料。

在施用生物有机肥的时候要牢记三个要点,首先,首先有机肥能改良土壤。现在化肥、农药施用量居高不下,土壤板结严重,有机质含量下降,化肥用量加大而土壤保肥功能减弱,使投入产出比例失调。为了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必须从改良土壤的生态环境(温、光、水、养、气等)入手,改变作物的生存环境,

才能真正见到实效。其次就要区分生物有机肥料品种及质量。市场上的生物有机肥料品种很多,品质有真有假,养分含量也有高有低,农户购买时要认真加以鉴别,看是否有肥料登记证,生产经营许可证等,购买后一定要索取正式发票,留好凭据。第三要注意贮存和施用方法。生物有机肥料的养分含量是比较丰富的,并伴有有益的微生物菌种,但其肥效比化肥要迟缓,农户在购买和施用时,在技术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生物有机肥料不能与农药一同存放,防止伤害功能微生物,同时避免阳光直射;

◆生物有机肥料应与化肥配合施用,使速效与迟效养分分批释放供作物吸收;

◆分作物区别配用,最好与高含量的复合肥配合施用,若用于绿叶类蔬菜上,要配施含氮量高一点的复合肥,若施用在块根类作物上,要配施含钾量高一点的复合肥;

◆要在墒情适宜时施用,若遇持续干旱,施后要及时浇水;

◆要开沟或打垱深施,或先撒施再翻耕深埋。

土壤调理剂

土壤调理剂是由农用保水剂及富含有机质、腐殖酸的天然泥炭或其他有机物为主要原料,辅以生物活性成分及营养元素组成。

土壤条件对调理剂的施用效果影响较大。土壤墒情影响调理剂散布均匀性,土壤含水量过高,耕性较差,田间操作困难,而且难以混拌均匀;土壤质地影响调理剂对土粒的团聚性,粘土较砂土的团聚效果好,有机质含量高的较含量低的效果好。在购买或者是使用土壤调理剂的时候,也需要开率经济条件,量力而行。首先要充分利用廉价的天然资源,如草炭、秸秆和石灰或是石膏等矿质物质,但是有机物料和天然矿物的用量很大,需要就近开发就近施用。天然资源调理剂,施用量可以大一些,而且适宜用量的范围较宽;而人工合成的调理剂,因效能和成本均较高,则用量要少得多。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确定土壤已经出现了恶化的情况,之后再施用土壤调理

剂,但是也不要长期依赖施用,避免调节过度,土壤调理剂的主要作用是改良土壤的偏酸偏碱和盐渍化以及板结的状态,所以不能长期施用,否则不利于蔬菜等的生长。

腐植酸肥

腐植酸固体肥料是以根施(底肥)为主的基础肥料,主要由腐植酸与各种元素结合而形成的单质或多元肥料。腐殖酸液体肥料是以沟壑冲施和植物枝体以及叶面喷施为主的补充肥料。

其主要的作用特点主要集中在刺激生理代谢、提高养分利用率、改善土壤结构、增强植物抗逆性和增加产量这几个方面。目前主要用于大田作物的小麦、玉米以及其它如棉花等经济作物上,同时在果树和设施经济作物方面也有广泛应用。在施用方法上,水溶性固体或液体产品主要做叶面肥、种肥或浸种、浸根。一般要稀释800倍左右。大量元素型含腐植酸水溶性肥料也可以用做基肥或追肥,但由于成本较高,施用量有限,应与农家肥和常规化肥配合施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各类腐殖酸肥料养分比例不同,制作方法不同,因而肥性差异很大,适宜的用量自然不一样,各地一定要按肥料使用说明施用,不可随意增减用量。腐殖酸类肥料不能完全代替化肥和农家肥,与化肥及农家肥配合施用效果更佳。同时最好选用活化过的腐殖酸肥料,因为未经活化的腐殖酸效果来的慢。由于黄腐酸不利用土壤中水稳性团粒结构的形成,因而黄腐酸类肥料不宜施用于土壤中,而应做叶面肥施用。

新型叶面肥

叶面肥一般是指多种形态和多种养分的有机、无机肥料,加工后成水溶液,并按照一定技术要求和浓度、剂量喷施在植物叶面上,为植物提供养分等作用。其主要特点就是针对性好,缺什么元素补什么元素。而现在的新型叶面肥做到肥药兼顾;肥控兼顾;肥激兼故;肥抗兼顾,是今后农业绿色食品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

特别适合生长周期短、经济价值高的瓜果蔬菜,适合在膨大期、上市前追肥。主要品种有:大量元素水溶肥料,中量元素水溶肥料,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含腐植酸水溶肥料,有机水溶肥料等。

缓/控释肥

其特点是养分释放与作物吸收同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省时省工。选用时要注意:

1.购买时要特别注意养分含量、氮磷钾比例和养分释放期,作为合理施用的依据。

2.适宜做基肥一次性施用,一般每亩施用30-50公斤,与种子隔开,侧深施10-15厘米或进行分层施肥。还要注意氮磷钾适当配合和后期是否有脱肥现象发生。

3.做追肥要提前和适量。如做追肥要做到用量适当和深施覆土。由于肥效较长,施肥期可比普通化肥适当提前。

二氧化碳肥

商品二氧化碳肥料主要用于设施农业,不限于特定作物;其分类有固体、液体和气体3种形态。固态肥料可以是干冰或颗粒剂。干冰使用时人不能直接与其接触,以防受到低温伤害;颗粒剂可直接撒于地面或埋入土中,每亩用量约40公斤,可在40天内连续释放。液态肥料使用时将装有二氧化碳的钢瓶置于保护地内,通过减压阀把二氧化碳气用塑料软管输送到作物能充分利用的部位。瓶口压力在0.1MPa-0.12MPa时,每天释放6-12分钟即可。气态肥料每平方米穴施1粒,深度3厘米,每亩施用量不少于6-7公斤。一次使用可连续释放二氧化碳30多天。

水溶肥

水溶肥料指的是能够完全溶解于水的多元素复合型肥料。主要应用在蔬菜、果树、花卉、粮食、棉、油类等各类作物,不过基本上蔬菜是水溶性肥料的消费主体。主要有大量元素水溶肥、微量元素水溶肥、中量元素水溶肥、含氨基酸水溶肥、含腐植酸水溶肥等几种。

选取时要根据作物缺肥症状进行合理选取,同时,在施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避

免直接冲施,要采用二次稀释法,由于水溶性肥料不同于一般复合肥,因此施用时应均匀施肥,避免因施肥不均造成的烧苗伤根,苗小苗弱现象。此外,还应严格控制施肥量,少量多次,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不间断的为作物提供营养。最常用的施用方式是随水冲施,冲施时需要注意水流速度要缓和,这样可使得养分均匀渗透,不会造成堆积等现象,滴灌施肥在肥料上要求全水溶,无杂质沉淀等,叶面喷施如果是春夏露天种植最好在晴天傍晚进行,减少叶面蒸发,冬季大棚蔬菜可在十点至午后四点之间进行,因为这个时间段作物活跃率做好,吸收最快。

氨基酸肥料

顾名思义就是含有氨基酸类物质的肥料。氨基酸肥料的主要作用集中在吸收利用率高、改善作物生态环境、抑制病虫害、抗重茬和消除板结。氨基酸肥料的应用很广,从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到油料作物(油菜、大豆、花生),以及经济作物(棉花、茶叶、烟叶、桑叶)、水果(苹果、梨、柑桔、荔枝、龙眼、桃、李、杏、葡萄)、蔬菜(黄瓜、青菜、扁豆)等,几乎对所有的农作物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氨基酸在肥料中是一种添加剂并不做主要原料来用他能提高地温和转化土壤提高植物吸收利用率,蔬菜粮食的产量和质量就不能保证了。

使用方法一般有喷施、拌种、基施3种方式。喷施以300--600倍液为好,拌种则以1%为好。从增产效果比较,喷施优于拌种和基施。谷物在拔节期喷施,棉花、花生、大豆在初花期喷施,水果类作物在幼果期喷施,每667平方米用稀释液50kg左右,增产幅度可达10%--50%;拌种的增产效果一般达5%--10%;而基施的可达10%--15%。

微量元素肥料

所谓微量元素肥料,就是因为它在作物体内含量很少,少到只有作物干重的百万分之几。可是,它的作用不可低估,如果作物缺少某种微量元素,作物就会出现某种相应病症,只有补充某种微量元素才能消除这种病症。

◆硼肥。分为硼酸和硼砂,均为白色小沙粒状的,有瓶装和简装的两种。一般多用于喷施和拌种。硼能促进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的运转,油菜缺硼会引起“花而不实”,小麦缺硼会引起“不穗症”。

◆钼肥。有钼酸铵,也是白色沙粒状,一般都是用棕色瓶装,多半用来拌种、浸种和后期喷施。钼在作物体内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氮素代谢上,它是硝酸还原酶的组成成分。缺钼会导致植株矮小,发育不良。

◆锌肥。有硫酸锌,为白色粒状,既有瓶装,也有简装。可作基肥也可作后期喷施。锌是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它可以加速二氧化碳的水化反应。缺锌可使果树老叶失绿,叶片薄而小,导致果树“小叶病”发生。

◆铜肥。有硫酸铜,这是一种蓝绿色的结晶体,一般是放在棕色瓶内保存,多数用在果树上,采用喷施的方式。铜在作物体内是多种酶的组成成分,有利于叶绿素的形成和促进光合作用。缺铜主要表现在嫩叶上,使嫩叶失绿。

◆锰肥。有硫酸锰和氯化锰,都是白色结晶体,和有机肥拌在一起作基肥施用效果较好。锰是多种酶的活化剂,锰能催化氧化还原反应,提高叶绿素的含量,促进碳水化合物的运转。缺锰作物叶片失绿变淡。对锰反应敏感的作物有麦类、马铃薯、甜菜和豆类。

◆铁肥。有硫酸亚铁,这种肥料在果树上经常施用,可以作基肥,和有机肥拌匀一起施人效果较好。也可用水稀释后喷施。

微生物肥料

微生物肥料研究发展、应用现状及开发对策 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逐年增加,引起土壤退化、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对农产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和挑战。微生物肥料具有改良土质、增进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的营养吸收、增强作物抗病和抗逆能力等重要功能[1- 2],其研究和开发面临很好的发展机遇。 一、微生物肥料的概念及研究进展 微生物肥料是一类含有活性微生物、具有肥料效应的特定制品。微生物肥料可分为2 类,一类通过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增加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量,改善植物营养状况,进而增加产量,如根瘤菌肥;另一类通过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其产生的次生代谢物质(如激素类等),提供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促进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抵抗某些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如近年开发的植物促生根际细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 1887 年研究者发现豆科植物根瘤具有固氮功能并成功培养根瘤菌,此后,微生物肥料的研究与应用迅速增多。国外对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和应用历史较我国长,其主要的品种是各种根瘤菌肥。早在20 世纪20 年代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就开始有根瘤菌接种剂(根瘤菌肥料)的研究和试用,一直到现在根瘤菌肥依然是最主要的品种。

我国微生物制剂的发展经历了根瘤菌剂、细菌肥料(菌肥)到微生物肥料的变迁,由豆科接种剂、菌种拌种发展为各种农作物的基肥,有的微生物由于能产生活性物质,有时也用作叶面喷施肥料。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应用是从豆科植物上应用根瘤菌接种剂开始的,起初只有大豆和花生根瘤菌剂;20 世纪50 年代,开始从原苏联引进自生固氮菌、磷细菌和硅酸盐细菌剂,称为细菌肥料;20 世纪60 年代推广使用放线菌制成的“5406”抗生菌肥料和固氮蓝绿藻肥;70~80 年代中期开始使用VA 菌根以改善植物磷素营养条件和提高水分利用率;80 年代中期至90 年代相继应用联合固氮菌和生物钾肥作为拌种剂;近几年来主要推广应用由固氮菌、磷细菌、钾细菌和有机肥复合制成的生物肥料,做基肥施用[3-5]。 目前,国内外出现了基因工程菌肥、作基肥和追肥用的有机无机复合菌肥、生物有机肥、非草炭载体高密度的菌粉型微生物接种剂肥料以及其他多种功能类型和名称的微生物肥料。 二、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及应用现状 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很多,如果按其制品中特定的微生物种类可分为细菌肥料(根瘤菌肥、固氮菌肥)、放线菌肥(如抗生菌类、5406)、真菌类肥料(如菌根真菌)等;按其作用机理可分为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解磷菌类肥料、解钾菌类肥料等;此外,还可以根据组成成分简单的划分为单纯微生物肥料和复合微生物肥料两大类型[3- 4]。研究较多的微生物肥料有以下几种。 2.1 根瘤菌和固氮菌类

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的发展概况汇总

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的发展概况 一、微生物肥料的定义 微生物肥料是指一类含有活微生物的特定制,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能够获得特定的肥料效应。可将微生物肥料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增加了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量,导致村物营养状况的改善,进而产量增加,代表品种是要菌肥:另一类是广义的微生物肥料,其制品虽然也是通过其中所含的微生物生命活动作用使作物增产,但它不仅仅限于提高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水平,还包括了它们所产生的次生代射物质,如激素类物质对植物的刺激作用,促进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或者能够拮抗某些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减轻病虫害而使作物产量增加。 二、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和作用机理 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很多,如果按其制品中特定的微生物种类可分为细菌肥料(如根病菌肥、固氮菌肥)、放线菌肥(如抗生菌类、5406)、真菌类肥料(如菌根真菌)等:按其作用机理又可分为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解磷菌类肥料、解钾菌类肥料等:按其制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又可分为单纯的微生物肥料和复合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的功效主要是与营养元素的来源和有效性有关,或与作物吸收营养、水分和抗病有关,概况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增加土壤肥力,这是微生物肥料的主要功效之一。如各种自生、联合、共生的国氮微生物肥料,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氮素来源,多种解磷、解钾微生物的应用,可以将土壤中难溶的磷、钾分解出来,从而能为作物吸收利用。 2、产生植物激素类物质刺激作物生长,许多用作微生物肥料的微生物还可产生植物激素类物质,能刺激和调节作物生长,使植物生长健壮,营养状况和得到改善。 3、对有害微生物的生物防治作用,由于在作物根部接种微生物肥力,微生物在作物根部大量生长繁殖,在为作物根际的优势菌,限制了其它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机会。同时有的微生物对病原微生物还具有拮抗作用,起到了减轻作物病害的功效。 三、我国微生物肥料的概况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应用和国际上一样,是从豆科植物上应用根瘤菌接种剂开始的,起初只有大豆和花生根瘤菌剂:50年代,从原苏联引进自生固氮菌、磷细菌和硅酸盐细菌剂,称为细菌肥料:60年代又推广使用放线菌制成的“5406”抗生菌肥料和固氮蓝绿藻肥:70-80年代中期,又开始研究VA菌根,以改善植物磷素营养条件和提高水分利用率: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农业生产中又相继应用联合固氮菌和生物钾肥作为拌种剂:近几年来又推广应用由固氮菌、磷细菌、钾细菌和有机肥复合制成的生物肥料做基肥施用。

微生物肥料生产新技术

微生物肥料生产新技术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微生物肥料生产新技术 一、微生物肥料生产新工艺及流程 一般传统的微生物肥料生产工艺是:保藏菌种→斜面菌种培养活化→摇瓶扩大培养→发酵罐液体发酵→按一定的比例用草炭吸附后包装或按一定的比例稀释后直接包装。建立这样的生产企业需要建立大面积的无菌培养室、购置发酵罐、空压机、过滤器等设备,而且培养、发酵条件不易控制,菌种质量难以保证,投资大、成本高。 河北省生物工程技术公司针对众多微生物肥料生产企业中存在的上述难题,联合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大学、河北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等单位微生物专家,经多年研究攻关、多次实验,开发出微生物肥料生产新工艺,成功解决了上述难题,非常适合中小微生物肥料生产企业采用,尤其是特别适合现有的复混肥料、有机肥料生产企业生产生物有机无机肥料、生物有机肥料,作为其产品功能更新、升级或提高应用效果而添加。 河北省生物工程技术公司微生物肥料新的生产工艺是:使用公司新开发出的高活性、高含量微生物菌粉按一定比例直接加入或包衣到有机肥或复混肥料中,即可生产出符合国家农业部登记标准要求的微生物菌剂、生物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冲施肥、拌冲剂等产品。 具体工艺流程为: (1)微生物菌剂工艺: 草炭或其他吸附剂 + 菌粉微生物固体菌剂或颗粒肥包装 (2)生物有机肥工艺: 有机肥粉状或颗粒 + 菌粉生物有机肥包装 (3)复合微生物肥料(生物复混肥):

化肥(N、P、K)配料→混合→造粒→烘干冷却→筛分→ 包装 菌粉 (4)微生物冲施肥微生物拌种剂 和其他辅料配比制成微生物冲施肥及拌种挤 上述新工艺,实际上相当于将微生物肥料生产中投资大、工艺复杂、技术难度大、质量要求高、用量少的菌剂生产环节交给我们来完成,由我们统一规模化生产提供给每个企业。这样将使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变得简便、高效、低成本。就象手机市场研发出强大的手机芯片,从而使手机生产变得简化进而出现山寨手机一样,高活性的菌粉就是这种“芯片”,只需嫁接到你的产品中,即可生产出各种成分、含量的微生物肥料。所不同的是:高活性菌粉中的有效菌是国家已认可、明确用于农业生产的菌种,用于生产出来的各种微生物肥料均可获得农业部的微生物肥料登记证。 河北省生物工程技术公司提供的菌粉产品,采用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在工业化发酵生产生物肥料的基础上,将菌剂进一步浓缩低温脱水精制而成,实现了菌剂生产的规模化、现代化,保证了菌剂的质量,降低了成本。 二、高活性菌粉技术指标: 含(胶质芽孢杆菌)活性芽孢100亿/克个以上,有效期24个月 三、在微生物肥料生产中使用高活性菌粉的特点及优势 1、生产投资成本低

微生物肥料发展史

微生物肥料发展史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源自希腊字,由micro(微小)、bios(生命)及logos(科学)這三个字所组成,意为研究微小生命之科学。而微生物(microorganism)則是指形态微小(一般只直经小于1mm),结构简单,大多是单细胞,少数是多细胞以及某些沒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这些微小生物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他们的型态结构。 微生物的应用多,范围广,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应用微生物。下面介绍一下微生物肥料的发展史。 如果说从1890年维诺格拉得斯基分离硝化细菌的纯培养,到1896年诺布尔销售专利商品根瘤菌菌剂算起,微生物肥料迄今己有100多年的史历。19世纪中叶,一些学者对土壤和农业生产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很感兴趣,如有机质的分解过程、植物氮素养料原源、硝酸盐在土壤中形成过程等。直到19世纪下半叶,以巴斯德(巴氏灭菌方法的发明人)为代表一批学者在微生物学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促进了农业微生物研究、应用和发展,固氮、解钾、解磷等微生物肥料随之应运而生。固氮生物肥料就目前所知,除固氮根瘤菌如花生根瘤菌、大豆根瘤菌及牧草根瘤菌以外,其它固氮菌的固氮量很低,为此不作重点介绍。下面仅就当前农业生产中应用效果较好的解钾、解磷微生物发展史,做一简单介绍供参考。 1、解钾细菌:解钾细菌是在1911年,由丹麦学者巴撒立克从蚯蚓肠道中分离获得的,是一种带芽孢的杆菌。1930年前苏联学者亚历山大罗夫在土壤中也同样分离到了这种细菌,定名为硅酸盐细菌,1939将该菌应用于生产实际。经研究发现硅酸盐细菌能分解钾长石、玻璃粉、磷灰石等矿物质,释放出钾素和磷素,进一步发现硅酸盐细菌生命活动,改善了土壤中有效钾素和磷素。自1950年以来,我国学者在土壤中和作物根际都分离得到多株硅酸盐细菌,并做了大量工作。经研究发现硅酸盐细菌主要有两种菌,一种是胶质芽孢杆菌,另一种是环状芽孢杆菌。这两种菌都能分解硅酸盐矿物和磷灰石,并将钾、磷、硅等无机离子释放出来。目前解钾微生物应用较多是胶质芽孢杆菌,如生物钾肥。 2、解磷细菌:解磷细菌是在1935年,由前苏联学者蒙基娜从黑钙土壤中发现的,该菌株分解有机磷化合物,其形态与巨大芽孢杆菌相似,定名为巨大芽孢杆菌变种。1954年我国东北农科院从东北黑鈣土和灰化土中也分离到了分解有机磷很强的解磷巨大芽孢杆菌。1955年中国农科院土肥所分离一种产酸能力较强的无芽孢细菌,对磷酸三鈣有明显的分解作用,试验表明该菌株对无机磷分解能力较强。1956年,我国科技工作者又在水稻田中分离到分解磷的蜡状芽孢杆菌。其后对巨大芽孢杆菌、无芽孢解磷细菌和蜡状芽孢杆菌分解无机磷的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无芽孢解磷细菌解磷能力>巨大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无芽孢解磷细菌分解无机磷的能力虽然比较强,但该菌不形成芽孢,其产品储存稳定性较差,一般仅三个月,商业价值不高。生产企业对于生产菌株不仅要考虑使用价值,更重要的是考虑其商品价值。为此,生物磷肥生产中多采用产生芽孢的解磷细菌,如巨大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 3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研究与发展: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最早研究应用的是根瘤菌制剂,代表和奠基人有张宪武先生、陈华癸院士和樊庆笙先生等。50年代是早期发展的时期,开始研究应用了包括根瘤菌在内的固氮菌、溶磷细菌、硅酸盐细菌等细菌肥料;60年代则主要推广应用了“5406”放线菌抗生菌肥料;70-8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由土壤真菌制成的泡囊——丛枝菌根(AM菌根)。这3次不稳定的起伏发展,其主要原

复合微生物肥料和复合肥比较情况

复合微生物肥料和复合肥比较情况 复合微生物肥料(25含量) 复合微生物肥料是指特定微生物与营养物质复合而成,能提供、保持或改善植物营养,提高农产品产量或改善农产品品质的活体微生物制品。 优点: 1、活化土壤,解磷解钾 复合微生物肥料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能分解有机残体,形成土壤腐殖质,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可将植物不能吸收的物质转化为有效养分,供植物吸收利用。肥料进入土壤后,微生物在有机质、无机营养元素、水分、温度的协助下大量繁殖,减少了有害微生物群体的生存空间,从而增加了土壤有益微生物菌的数量,微生物菌产生大量的有机酸可以把多年沉积在土壤中的磷钾元素部分溶解释放出来供作物再次吸收利用,长期使用后土壤将会变得越来越疏松和肥沃。 2、抑制病害,增强抗逆性 复合微生物肥料施入土壤后,放线菌能释放抗生素类物质,有利于消灭病原微生物。有益微生物在植物根系周围形成优势菌群,使病原微生物难以繁殖。复合生物菌可诱导植物的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葡聚糖酶等参与植物对有害微生物的防御反应。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作物生长健壮,增强作物的抗病能力。 3、促进生长,增产增收 复合微生物肥料施入土壤后,有益微生物在土壤中迅速繁殖,会产生多种对作物有益的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可刺激或调控作物生长,使作物健壮,达到增产目的。不仅给作物生长提供所需的NPK和中微量元素外,还能为作物提供有机质和有益微生物活性菌。除此之外,微生物肥料中的一些菌种还可以分泌一些刺激素维生素等以刺激作物生长,使作物健壮,营养状况得到改善。 4、养分充足,配方施肥 养分含量较高,能均衡的供应植物生长所需要的速效氮、磷、钾及多种微量元素,养分比例可根据要求对配方进行调整。

微生物肥料产业需求与技术创新

微生物肥料产业需求与技术创新 发表时间:2019-07-22T16:52:09.1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作者:莫意雯[导读] 摘要:在国家绿色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计划等战略中,微生物肥料均被列为绿色新型投入品和优先支持发展的生物制品,必将在新时代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身份证号:33010819920721XXXX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在国家绿色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计划等战略中,微生物肥料均被列为绿色新型投入品和优先支持发展的生物制品,必将在新时代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本文在分析我国微生物肥料行业现状与标准体系特点基础上,阐述了微生物肥料具备的多功能、主动响应、信号调控、绿色环保等方面特征,提出了下一步发展的技术创新与新产品名录。 关键词:微生物肥料;产业需求;技术创新引言: 在国家绿色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计划等战略中,对微生物肥料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研发新产品、新菌种、新工艺、新功效等已成为新时期产业发展目标。本文在重点对近几年我国微生物肥料行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下一步发展的新产品与技术方向等产业发展需求,尤其是围绕实现产业发展目标,需要重视和加速推进创新力度,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原动力,进而推动产业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我国的微生物肥料特点一是产品种类多,使用菌种达170多种,登记产品超过6?000个。研发应用的菌剂产品种类多,尤其是在研制开发微生物与有机营养物质、微生物与无机营养物质的复合而成的新产品方面,处于领先的地位。其次是我国微生物肥料应用面积广,每年应用面积累计2.7×107?hm2以上,几乎在所有作物上都有应用,在提高化肥利用率、降低化肥使用量和减少化肥过量使用导致环境污染,净化和维护土壤健康,提升作物品质等方面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三是我国微生物肥料行业生产规模大,产能3?000万t以上,但需通过技术创新,突破新的功能菌种选育、生产工艺优化、货架期延长等关键技术难题,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稳定应用效果,为我国微生物肥料产业下一个黄金发展时期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 2微生物肥料产业需求 2.1微生物肥料产业发展总体情况 微生物肥料因其培肥地力、节本增效、绿色环保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已成为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不可替代的制胜法宝之一。近年来,国家通过各种措施推动了微生物肥料的应用与发展,在颁布实施的《生物产业发展规划》中,将微生物肥料纳入到“农用生物制品发展行动计划”;2015年原农业部制定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明确“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技术路径;近年又提出“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力争实现农药化肥的零增长。微生物肥料的作用将越来越凸显,对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指导思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微生物肥料标准体系助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关标准体系涉及了产品质量要求、检测方法、安全评估、生产规程、应用效果评价等各个方面,在产品生产、登记、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被政府部门采用,为行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及法规依据,实现了政府监管有法可依,企业生产有章可循,行业发展有规可矩[1]。以当前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切入点,大力开展复合型微生物肥料菌株的相互作用、复合发酵工艺优化、货架期延长技术、微生物包衣技术,以及土壤生物修复等关键技术研究,制定“复合型微生物肥料生产质量控制技术规程”、“土壤修复菌剂”、“微生物包衣技术规程”等相关标准,并针对微生物肥料产品中广泛使用的芽孢杆菌等,研制含量和功能定量的微生物制剂标准样品,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微生物肥料标准体系,促进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2.3微生物产业的跨越发展急需技术产品的创新 尽管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研发应用历经数10年,并在近10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仍存在整体水平参差不齐、功能机理不明、菌株与产品同质化严重、生产工艺欠合理、技术创新不足、效果稳定性差、菌种产品产权保护不力等制约我国微生物肥料行业发展的问题[2]。这些与研究基础薄弱、研发投入少、行业起步晚等密切相关。在我国微生物肥料迎来快速发展新时代的今天,行业技术产品创新不足成为主要的制约因素。 3微生物肥料产业技术创新 3.1选育新功能菌种是研发新一代微生物肥料的核心 目前,微生物肥料距离“智能化”产品目标尚有差距,其主要原因是功能菌株及其组合达不到要求,仅能满足“智能化”的部分要求,尤其是主动响应的互作性和系统调控的稳定性方面存在不足。菌种创新是微生物肥料产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包括新功能菌种的筛选技术和评价技术。针对优良菌种“六性”要求,即功能性、生产性、互作性、协同性、生态适应性、安全性,急需建立对应的技术方法,实现优良菌株的科学评价,并且加强与土壤环境的耦合评价技术,明确功能菌种应用后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肥力的影响[3]。同时,应重视菌种活性保持技术,采用回归应用环境、添加植物或土壤浸提物等措施进行复壮,防止菌种退化。此外,也急需肥料管理部门在下一步的肥料管理法规中,确立新研发功能菌株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采用现代技术建立菌株编码的唯一性系统,维护新菌株选育者的权益,达到产权保护和菌种溯源的目标。 3.2未来数年内的新技术产品及其特征 微生物肥料优良生产菌株筛选及发酵工艺技术、微生物农田土壤净化修复技术、共生固氮微生物应用新技术、微生物种子包衣技术、有机资源综合利用微生物转化新技术、作物秸秆快速腐解还田微生物及其配套技术、新型复合配套技术。其对应的重点研发应用产品分别为:根瘤菌剂、有机物料腐熟菌剂、土壤修复菌剂、溶磷菌剂、生物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料等。这些新产品应具备的特征如下: 3.2.1土壤修复菌剂 对蔬菜、果树、草药、烟草等重茬土壤、酸性土壤、盐碱土壤和次生盐渍化土壤的有效修复,以及对土壤中的农药残留、土壤中的除草剂残留等高效降解。该产品对修复土壤和维护土壤健康,及在保证农产品安全中不可缺少。 3.2.2固氮及根瘤菌剂

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的发展概况

国内外微生物肥料--发展概况 一、微生物肥料的定义 微生物肥料是指一类含有活微生物的特定制,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能够获得特定的肥料效应。可将微生物肥料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增加了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量,导致村物营养状况的改善,进而产量增加,代表品种是要菌肥:另一类是广义的微生物肥料,其制品虽然也是通过其中所含的微生物生命活动作用使作物增产,但它不仅仅限于提高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水平,还包括了它们所产生的次生代射物质,如激素类物质对植物的刺激作用,促进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或者能够拮抗某些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减轻病虫害而使作物产量增加。 二、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和作用机理 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很多,如果按其制品中特定的微生物种类可分为细菌肥料(如根病菌肥、固氮菌肥)、放线菌肥(如抗生菌类、5406)、真菌类肥料(如菌根真菌)等:按其作用机理又可分为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解磷菌类肥料、解钾菌类肥料等:按其制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又可分为单纯的微生物肥料和复合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的功效主要是与营养元素的来源和有效性有关,或与作物吸收营养、水分和抗病有关,概况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增加土壤肥力,这是微生物肥料的主要功效之一。如各种自生、联合、共生的国氮微生物肥料,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氮素来源,多种解磷、解钾微生物的应用,可以将土壤中难溶的磷、钾分解出来,从而能为作物吸收利用。 2、产生植物激素类物质刺激作物生长,许多用作微生物肥料的微生物还可产生植物激素类物质,能刺激和调节作物生长,使植物生长健壮,营养状况和得到改善。 3、对有害微生物的生物防治作用,由于在作物根部接种微生物肥力,微生物在作物根部大量生长繁殖,在为作物根际的优势菌,限制了其它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机会。同时有的微生物对病原微生物还具有拮抗作用,起到了减轻作物病害的功效。

微生物肥料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浅谈微生物肥料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王智武 (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合肥,230009) 摘要:随着我国绿色农业的蓬勃发展, 微生物肥料以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显著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介绍了微生物肥料的特点、优势,简述了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微生物肥料产业发展提出几点建议,对微生物肥料发展的前景做了展望。 关键词:微生物肥料;现状;问题;前景 近年来,大量使用化肥带来的环境污染、土壤板结、地力衰退、生态恶化等问题日益严重,破坏了环境,影响了土壤肥力,降低了农产品的品质。另外,化肥利用率的逐年降低,致使农业成本增加,生产效益降低。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的,世界各国都在极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微生物肥料具有无毒、无害、无任何污染的特点和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以其改良土壤、增加产量、提高品质且保护环境等特点而成为研究热点。微生物肥料中特定的功能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促进土壤中物质的转化、提高作物营养水平、促进和协助营养吸收、刺激调控作物的生长,防治有害微生物等,从而达到增加作物产量和提高作物品质的目的。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和现代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的蓬勃发展,微生物肥料的推广应用有了长足的进展,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发展我国可持续农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1、微生物肥料概况 1.1 微生物肥料的定义 微生物肥料,是指一类含有活的微生物的特定试剂,并通过微生物的特定作用给植物提供营养,调节植物生长,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能够获得特定的肥料效应。微生物肥料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产品是微生物加载体,应该叫接种剂,对农作物生长有良好的刺激和调控作用,是通过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增强了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量,导致植物营养状况的改善,进而增加产量。另一类是广义的微生物肥料,其制品虽然也是通过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使作物增产,但它不仅仅限于提高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水平,还包括了它们所产生的次生代谢物质,如激素类物质、抗生素等,促进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或者能够拮抗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减轻病虫害而使作物增产。 1.2微生物肥料的特点及其优势 微生物肥料的核心是微生物,因此具有微生物的特性。微生物资源丰富,种类和功能繁多,可以开发成不同功能,不同用途的肥料。而且微生物菌株可以经过人工选育并不断纯化、复壮以提高其活力,特别是随着生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获得所需的菌株已成为可能。另外,从环境资源角度来

微生物肥料市场报告

微生物肥料概况 一、微生物肥料的分类 1、微生物菌剂,包括农用微生物菌剂和有机物料腐熟剂两大类产品。对应的标准是《农用微生物菌剂GB20287-2006》。

2、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指特定功能微生物与主要以动植物残体(如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为来源并经无害化处理、腐熟的有机物料复合而成的一类兼具微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效应的肥料。对应的标准是《生物有机肥NY 884-2012》。 3、复合微生物肥料,复合微生物肥料是指特定微生物与营养物质复合而成,能提供、保持或改善植物营养,提高农产品产量或

改善农产品品质的活体微生物制品。对应的标准是《复合微生物肥料NY/T 798—2015》。 二、微生物肥料发展必要性 (一)微生物肥料具有六大功能,是解决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突破口 1、提供或活化养分功能 (1)生物固氮 ①根瘤菌及其制剂产品:如花生根瘤菌、大豆根瘤菌、紫云英根瘤菌 ②自生固氮菌/联合固氮菌及其制剂:圆褐固氮菌、拜氏固氮菌、雀稗固氮菌、巴西固氮螺菌、粪产碱菌; ③巴西、阿根廷、美国等大豆主要生产国,在大豆种植中均不施化学氮肥,使用根瘤菌菌剂即可满足大豆对氮肥的需要。(2)溶磷

目前主要研究和应用的菌种有: ①细菌:巨大芽胞杆菌;氧化硫硫杆菌;假单胞菌属的一些种;芽胞杆菌属或类芽;胞杆菌属的一些种。 ②真菌:青霉菌、黑曲霉,菌根等。 (3)解钾 菌种主要有:胶质芽胞杆菌、环状芽胞杆菌 (4)溶解中量元素 产生铁载体的氧化硫硫杆菌、根霉 2、产生促进作物生长活性物质能力 种类多:菌种主要有醋杆菌、气单胞菌、柠檬节杆菌、巴西固氮螺菌、自生固氮菌、巨大芽胞杆菌、多粘类芽胞杆菌、枯草芽胞杆菌、阴沟肠杆菌、荧光假单胞菌等。 这类微生物可以单独使用,更可以与其它微生物种类复合使用,使促生作用、肥效作用更好地结合起来,以提高和加强应用效果。这种复合剂型的研制是一个发展方向。 3、促进有机物料腐熟功能 腐熟菌剂产品使用的菌种:约60个种。 (1)细菌(18个):枯草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黄褐假单胞菌、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多食鞘氨醇杆菌、戊糖片球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德氏乳杆菌、植物乳杆菌、乳酸乳杆菌、施氏假单胞菌、地衣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阿氏团队节杆菌、黄褐假单胞菌、施氏假单胞菌、产黄纤维单胞菌;

最新微生物肥料项目计划书

微生物肥料项目计划书 一、项目背景 二、市场预测 三、生产条件 四、生产工艺 五、工艺特点 六、投资概算 七、效益分析 八、结论 一、项目背景 1、立项的必要性 多年来,化学肥料的施用对农业增产增收起到了关键作用。 农业生产需要土壤提供 可供作物生长繁殖的营养物南和生存环境。而然,由于长期施用化学肥料,有机肥供应不足,各类养份比便失调,致使农田生态环境、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微生物区系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以东北黑土区为例,土壤有机质已由开垦时的8-10%下降到2-3%,从富含有机质的土壤转变为有机质贫瘠土壤,其他地区土壤有机质的状况则更为严重。专家指出,化学肥料理污染已成为当今世界一大公害,我国目的土壤资源现状迫切需要通过人为措施补充土壤有机质,确保

农业种植水平和农作物产品品质。 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农田土壤,1972年国际上成立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以推动无公害健康食品的生产和监测。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的主要目标就是和自然体系协作,保证有足球够数量有机质返回土壤,以促进生态系统中生物循环,达到保持和增强土壤长肥力及生物活性目的。 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同,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生产优质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已成为当前社会和农业生产的迫切需求。农业部于1990年召开了绿色食品的文件会义,以推动无公害健康食品的开发生产。国务院关于开发绿色食品的文件指出:“开发绿色食品(无污染食品)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食品工业发展,增进人体健康,增加农产品出品创汇都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十大对策中明确提邮要推广“生态农业”。为了发展生态农业,开发生产绿色食品,农业生产中施肥质量及技术必须进行改革,即合理施用化肥,走有机无机配合施用的发展之路,而生物肥料更应大力提倡和发展。今后在我国农产品品质提高和产量的增加,更要依靠包括生物学肥料在内的高新技术的支持,特别是生物肥料的推广应用。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借助高科技手段,寻求新的肥源,其中微生物肥料理是研究的焦点。我国从50年代开始进行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和应用,然而,直到过十年来,才得到快速的发展。1990

微生物菌肥行业情况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沈德龙姜昕李俊 农业部微生物肥和食用菌菌种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微生物肥料又称接种剂,生物肥料、菌肥等,是指含有特定微生物活体的制品,应用于农业生产,通过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增加植物养分的供应量或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及农业生态环境。它具有制造和协助作物吸收营养、增进土壤肥力、增强植物抗病和抗干旱能力、降低和减轻植物病虫害、产生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刺激和调控作物生长、减少化肥使用、促进农作物废弃物、城市垃圾的腐熟和开发利用、土壤环境的净化和修复作用、保护环境,以及提高农作物产品品质和食品安全等多方面的功效,在可持续农业战略发展及在农牧业中的地位日趋重要。 一、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的发展现状 (一)国外微生物肥料的发展概况 1、根瘤菌剂是最早研发的产品,已在全世界范围推广应用。 据统计,至少有70多个国家生产和应用豆科根瘤菌剂,生产应用规模较大的国家有美国、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意大利、奥地利、加拿大、法国、荷兰、芬兰、泰国、韩国、印度、卢旺达等。在美国、巴西等大豆种植的主要国家,根瘤菌接种率达到了95%以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对豆科牧草的接种面积不断扩大,种植的其他豆科作物也逐步扩大适宜的根瘤菌接种应用范围。世界各国一直在研究与豆科作物及其品种相匹配的优良根瘤菌生产用菌株,根瘤菌剂产品在稳步提高。为保证根瘤菌剂的产品质量,各国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强化产品的监督管理。 2、固氮细菌、解磷细菌和解钾细菌等的研究不断深入,产品应用逐步扩大。 除根瘤菌以外,许多国家在其它一些有益微生物的研究和应用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前苏联及东欧一些国家的科研人员进行了固氮菌肥料和磷细菌肥料的研究和应用,代表性的菌种为圆褐固氮菌和巨大芽孢杆菌。他们和前捷克斯洛伐克、英格兰及印度的研究固氮菌的工作者证实,这类细菌能分泌生长物质和一种抗真菌的抗生素,能促进种子发芽和根的生长。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一些国家对固氮细菌和解磷细菌进行了田间试验,所得结果之间迥异,引起科学家对其作用的争议。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固氮螺菌与禾本科作物联合共生的效果显著,已在许多国家推广应用。总结20年来世界上一些国家的田间试验结果证明,固氮螺菌接种在土壤和气候不同的地区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在60%~70%的试验中可增产5%~30%;此类菌剂促进生长的主要机制是产生能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具体表现在促进根毛的密度和长度、侧根出现的频率及根的表面积。 (二)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发展概况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应用和国际上一样,也是从豆科植物上应用根瘤菌接种剂开始的,并且在上世纪50—60年代期间,根瘤菌剂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微生物肥料产品,其中大豆、花生、紫云英及豆科牧草接种面积较大,增产效果明显。紫云英根瘤菌在未种植过紫云英的地区应用,紫云英产草量可成倍增长。大豆接种根瘤菌每公顷可增产大豆225~300kg,花生根瘤菌可使花生增产10%~50%。豆科作物从

微生物肥料标准

NY 227—94 微生物肥料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微生物肥料产品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有益微生物制成的,能改善作物营养条件(又有刺激作用)的活体微生物肥料制品。 2 引用标准 GB 8172 蛔虫卵测定方法 GB 4789 大肠菌值测定方法 GB 7468 总汞测定方法 GB 7471 总镉测定方法 GB 7466 总铬测定方法 GB 7485 总砷测定方法 GB 7470 总铅测定方法 3 产品分类 3.1 根瘤菌肥料:能在豆科植物上形成根瘤(或茎瘤),同化空气中的氮气,供应豆科植物的氮素营养。用根瘤菌属(Rhizobium)或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 的菌株制造。 3.2 固氮菌肥料:在土壤和很多作物根际中同化空气中的氮气,供应作物氮素营养;又能分泌激素刺激作物生长。用下列菌种之一制造。 固氮菌属(Azotobacter) 氮单胞菌属(Azomonas) 固氮根瘤菌属(Azorhizobium) 根际联合固氮菌: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 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ea)经鉴定为非致病菌 粪产碱菌(Alcaligenes faecalis)经鉴定为非致病菌 肺炎克氏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经鉴定为非致病菌

其他经过鉴定的用于固氮菌肥料生产的菌种。 这些菌主要特征是在含一种有机碳源的无氮培养基中能固定分子态氮。 3.3 磷细菌肥料:能把土壤中难溶性磷,转化为作物可以利用的有效磷,改善作物磷素营养。用下列菌种之一制造。 分解有机磷化合物的细菌: 解磷巨大芽胞杆菌(Bacillus megatherium phosphaticum) 解磷珊瑚红赛氏杆菌(Serratia carollera phosphaticum) 节杆菌属中的一些种(Arthrobacter sp.) 转化无机磷化合物的细菌: 假单胞菌属中的一些种(Pseudomonas sp.) 其他经过鉴定的用于磷细菌肥料生产的菌种。 有机磷细菌在含磷矿粉或卵磷脂的合成培养基上有一定解磷作用,在麦麸发酵液中都含 刺激植物生长的生长素物质。 无机磷细菌具有溶解难溶性磷酸盐的作用。 3.4 硅酸盐细菌肥料:能对土壤中云母,长石等含钾的铝硅酸盐及磷灰石进行分解,释放出钾、磷与其他灰分元素,改善作物的营养条件。本品的生产菌种为胶质芽胞杆菌(Bacillus mucilginosus) 的菌株及其他经过鉴定的用于硅酸盐细菌肥料生产的菌种。 该菌在含钾长石粉的无氮培养基上有一定解钾作用,菌体内和发酵液中存在刺激植物生 长的生长素物质。 3.5 复合微生物肥料:含有上述(解磷、解钾、固氮微生物)或其他经过鉴定的两种以上互不 拮抗微生物,通过其生命活动,能增加作物营养供应量。 4 技术要求 4.1 成品技术指标1) 表1成品技术指标1) 剂型→ 项目液体固体颗粒

微生物肥料生产新技术

精心整理 ?微生物肥料生产新技术 一、微生物肥料生产新工艺及流程 一般传统的微生物肥料生产工艺是:保藏菌种→斜面菌种培养活化→摇瓶扩大培养→发酵罐液体发酵→按一定的比例用草炭吸附后包装或按一定的比例稀释后直 高。 活性、高含量微生物菌粉按一定比例直接加入或包衣到有机肥或复混肥料中,即可生产出符合国家农业部登记标准要求的微生物菌剂、生物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冲施肥、拌冲剂等产品。 具体工艺流程为:

(1)微生物菌剂工艺: 草炭或其他吸附剂+菌粉微生物固体菌剂或颗粒肥包装 (2)生物有机肥工艺: 有机肥粉状或颗粒+菌粉生物有机肥包装 (3 化肥(N、P、K)配料→混合→造粒 菌粉 (4 上述新工艺,工艺复杂、技术难度大、 的菌粉就是这种“芯片”,只需嫁接到你的产品中,即可生产出各种成分、含量的微生物肥料。所不同的是:高活性菌粉中的有效菌是国家已认可、明确用于农业生产的菌种,用于生产出来的各种微生物肥料均可获得农业部的微生物肥料登记证。 河北省生物工程技术公司提供的菌粉产品,采用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在工业化发酵生产生物肥料的基础上,将菌剂进一步浓缩低温脱水精制而成,实现了菌剂生产的规模化、现代化,保证了菌剂的质量,降低了成本。

二、高活性菌粉技术指标: 含(胶质芽孢杆菌)活性芽孢100亿/克个以上,有效期24个月 三、在微生物肥料生产中使用高活性菌粉的特点及优势 1、生产投资成本低 微生物肥料生产的投资主要是在微生物菌剂车间建设的投资,而通过添加高活性菌粉这一工艺,菌剂车间的投资便节省了。生产微生物肥料的准入门槛降低了, 2、技术工艺要求低 3 4 它的生产工艺严格,受季节和厂房设备等条件的限制较多,生产对市场的配合性差。高活性菌粉的添加不受季节、厂房、设备的限制;尤其是可随市场需求进行生产,这样就减少了产品库存和资金占压,降低了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 5、适应市场变化,产品的多样性强 添加高活性菌粉可随时根据市场情况,设计产品配方,作成系列肥料,促进市场销售;例如:可稀释做成微生物接种剂、造粒做成生物有机复混肥、混合做

微生物肥与有机肥的区别

微生物肥与有机肥的区 别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微生物肥与有机肥的区别 随着微生物肥料的兴起,不少农民难免会产生一种疑问,微生物肥料和有机肥到底有啥区别 首先咱们从微生物肥料与有机肥的定义上进行分析。元和绿宝 “微生物肥料”俗称菌肥,从字面上看,就是含有有益微生物群落的肥料,它属于一种活体肥料,主要是通过它含有的大量有益微生物的生命来实现菌肥的作用。元和农业“有机肥”也就是咱们俗称的农家肥,农家肥的主要来源是动植物,为作物提供包括多种、肽类以及包括氮、磷、钾在内的丰富的。增加土壤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繁殖。 从菌肥与有机肥的作用机理来看。菌肥实际上就是一群微生物群体,它可以给特定的作物提供对作物生长有益的微生物群,首先我们要明白微生物肥料并不是直接提供给作物营养的,菌肥是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为作物增加养分促进生长。以多孢菌的解磷作用为例,多孢菌通过代谢活动产生有机酸(氨基酸、草酸、延胡索酸等),这些酸一方面直接溶解土壤中难溶性磷酸盐,也能从难溶的无机磷灰石中释放出正磷酸盐。而有机肥是直接给作物提供营养元素的。有机肥在土壤中通过不断地矿化,可持续较长时间的为作物提供多种营养还有活性物质,尤其是有机物中丰富的碳源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 最后咱们从他们的作用来看看菌肥和有机肥的不同之处。微生物肥料有四大主要作用,其中有①增加土壤肥力、②防治有害微生物、③促进植物增长、④提高作物品质。还是以多孢菌为例来讲这四个作用:1)多孢菌驶入土壤后,能够分解固化的无机盐分,使其成为植物可吸收利用的营养,这样就降低了盐分含量,缓解了土壤的盐渍化,消除了土壤板结,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提高了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并清洁了土壤,从而增加土壤的肥力;2)多孢菌生长过程中能代谢分泌细菌素(枯草菌素、多粘菌素、几丁质

发展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对策研究

第!"卷第#期!$$$年%!月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01-),1,23)+4-.5,167+819:&3-9*+-.;<17,<7=>191),’ ?).@!"3)@#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B7<@!$$$文章编号C%$$$D%E"F&!$$$’$#D$#%$D$" 发展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对策研究 谢明杰G宫文红G曹文伟 &辽宁师范大学生物系G辽宁大连%%H$!I’ 摘要C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G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G发展农业生产历来具有战略意义@但人们往往在获取最大的 短期经济效益的同时忽视了以保护资源和环境为目标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面对世界范围内进行的K第二次绿色革 命L和K可持续性农业发展L日益强烈的趋势G中国农业如何避免重蹈发达国家K先污染M破坏G后治理L的覆辙G是摆在 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着重阐述微生物肥料在发展生态农业中的作用及使微生物肥料应用规模进一步扩大应采取的 措施@ 关键词C微生物N肥料N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C;%##文献标识码C O !$世纪P$年代中期以前G世界各国往往力争获取最大的短期经济效益而忽视了以保护资源和环境为目标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G造成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的原因之一是农药和化肥使用量的增长@由于农药和化肥的过量使用G污染了河流和地下水G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Q%R@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G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G发展农业生产历来具有战略意义@但长期以来G由于片面追求高产量的耕作理念G盲目地对农业环境进行不适当地M过度地开发以及滥用化肥和农药等G 已使我国的生态环境每况愈下@面对世界范围内K第二次绿色革命L和K持续性农业L日益强烈的趋势G中国农业如何避免重蹈发达国家K先污染M破坏G后治理L的复辙G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G而微生物肥料由于具有肥效高M本身无毒无害M不污染环境且成本低M可节约能源等特点G它的大面积推广和应用G 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 %微生物肥料的含义 微生物肥料是指一类含有活微生物的特定制品@它是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导致作物获得特定的肥料效应G在这一效应中G微生物起关键作用@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应用现状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研究M生产和应用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其种类居世界首位G按照微生物的作用机理可分为根瘤菌类肥料M固氮菌类肥料M解磷细菌肥料M抗生菌肥料M硅酸盐细菌肥料和复合微生物肥料等Q!R@同世界其他各国一样G根瘤菌肥料是我国应用时间最长M生产最多M效果最稳定的微生物肥料@近年来G从花生M大豆M豆科绿肥以及牧草根瘤菌中已选育出若干优良菌株G并生产出根瘤菌肥十余种@目前生产的专用根瘤菌肥有花生M大豆M紫云英M苜蓿M三叶草M菜豆等Q"R@实践证明根瘤菌肥的作用效果是显著的G它在我国农牧业生产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磷细菌肥料是利用磷细菌的作用把土壤中作物不能吸收的无效态的无机磷或有机磷转化成作物能够吸收的有效态磷G从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钾细菌肥料也叫硅酸盐细菌肥料@它在小麦M棉花等作物上 J收稿日期C%I I I D$#D!# 作者简介C谢明杰&%I H"D’G女G辽宁大连人G辽宁师范大学副教授G硕士@ 万方数据

复合肥料及微生物肥料知识大全

一、基础知识篇: 1、什么叫生物肥料(菌肥)? 答:狭义的生物肥料,即指微生物(细菌)肥料,简称菌肥,又称微生物接种剂。它是由具有特殊 效能的微生物经过发酵(人工培制)而成的,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施入土壤后,或能固定空气中 的氮素,或能活化土壤中的养分,改善植物的营养环璄,或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中,产生活性物质,刺激植物生长的特定微生物制品。 广义的生物肥料泛指利用生物技术制造的、对作物具有特定肥效(或有肥效又有刺激作用)的生物 制剂,其有效成分可以是特定的活生物体、生物的代谢物、或基质的转化物等,这种生物体可以是 微生物,也可以是动、植物组织和细胞。生物肥料和化学肥料、有机肥料一样,是农业生产中的重 要肥源。近年来,由于大量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的大量不合理施用,不仅耗费了大量不可再生资源,而且破坏了土壤结构,污染了农产品品质和环境,影响人类的健康生存。因此,从现代农业生产中 倡导的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发展的趋势看,不污染环境的无公害生物肥料,必将会在未来农业生产 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如何科学合理施用微生物肥料? 答:微生物肥料是靠微生物的作用发挥增产作用的,其有效性取决于优良的菌种、优质菌 剂和有效的施用方法。因此微生物肥料合理施用的原则是:第一,要保证菌肥有足够数量的有效微 生物;第二,要创造适合微生物生长的环境条件。 (1)微生物肥料必须选用质量合格的,质量低劣、过期的不能使用。菌肥必须保存在低温(适宜温度4-10℃)、阴凉、通风、避光处,以免失效。 (2)为尽量减少微生物死亡,施用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阳光直射;拌种时加水要适量,使种子完全吸附。拌种后要及时播种、覆土,且不可与杀菌剂或碳酸氢铵等碱性肥料混合施用。(3)一般菌肥在酸性土壤中直接施用效果较差,要配合施用石灰、草木灰等,以加强微生物的活动。 (4)微生物生长需要足够的水分,但水分过多又会造成通气不良,影响好气性微生物的活动。因此,必须注意及时排灌,以保持土壤中适量的水分。 (5)微生物肥料中的微生物大多是好气性的,如根瘤、自生固氮菌、磷细菌、抗生菌等。因此,施用菌肥必须配合改良土壤和合理耕作,以保持土壤疏松、通气良好。 (6)微生物生长需要多种养分。因此,必须提供足够的氮磷钾及微量元素。例如豆科作物生长和根瘤的发育,提高固氮量;施磷肥能发挥“以磷固氮”的作用;适量的钙钾磷肥营养有利于微生物的 大量繁殖;钼是根瘤菌合成固氮酶必不可少的元素,钼肥与根瘤菌肥配合施用,可明显提高固氮效率。 3、怎样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 增加土壤有机质必须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考虑。开源就是多施有机肥、补充有机质,节流是尽量减 少土壤有机质的分解消耗。通俗地说,常用的途径就是种、还、施三结合的手段。种,适当地种植 绿肥作物;还,秸秆还田;施,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既作土壤覆盖,又是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有效 途径。据试验,无论何种土地,每年每亩翻压1吨绿肥鲜草,5年后土壤有机质增加0.1-0.2%,全 氮提高0.01%,总腐殖酸增加6.1%,活性有机质提高17.4%。利用秸秆还田,提高土壤生物产量 的返还率。秸秆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矿物营养元素,若秸秆不还田,有机质和矿物损失不能归还土壤,长期持续下去,会造成土壤有机质的匮乏,影响作物生长。增施有机肥是土壤有机质的最直 接来源。增施有机肥不但能稳定持久补充氮,弥补土壤中氮素营养的消耗,且能提供锌、铁、锰等 多种微量元素。若在施肥时忽视有机肥的投入,则会破坏土壤生态平衡,如东北黑土地是我国公认 的肥沃良土,由于倚重化肥轻视有机肥,地力明显下降,有机质含量已由刚开垦时的8-10%,降至 目前的1-5%,大片黑土地正在由黑变黄。 4、我国商品有机肥料的主要类型有哪几种? 答:目前,我国商品有机肥料大致可分为精制有机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生物有机肥料3种类型。其中以有机-无机复混肥料为主。 (1)精制有机肥料。指经过工厂化生产,不含有特定肥料效应的微生物的商品有机肥料,以提供有机质和少量有机营养元素养分为主。精制有机肥料作为一种有机质含量较高的肥料,是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主要肥料品种。 (2)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由有机和无机肥料混合或化合制成,即含有一定比例的有机质,又含有 较高的养分。目前,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占主导地位,这与我国当前科学施肥所提倡的“有机无机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