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调研报告

2015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调研报告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全区地貌特征以高原为主,属典型的中温带季风气候,从东到西依次呈现湿润、半湿润向半干旱、干旱过渡的气候特征,具有降水量少而不匀、寒暑变化剧烈的显著特点。广阔的土地、复杂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多样的气候形成了全区包括草原、森林、湿地、荒漠、沙漠、沙地等类型多样的生态系统,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对维系区域生态平衡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也是我国北疆生态安全的根本保障。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近年来,各方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采取了多种措施,内蒙古生态恢复取得显著成效,荒漠化和沙漠化趋势有所减缓。
1.加强生态工程建设,环境改善明显。内蒙古自治区全面开展生态建设,重点工程范围涉及全区90%以上的旗县,实现了生态环境“整体恶化趋势趋缓,重点治理区明显改善”良好效果。建立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重要途径,迄今,全区已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7个。
2.突出重点保护区建设,珍稀植物得到有效呵护。2006年以来,累计争取国家重点保护区建设投资2.6亿元,先后启动了乌梁素海、遗鸥、科尔沁、杭锦淖尔、居延海等17项湿地保护工程。
3.组织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自治区环保厅积极配合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开展内蒙古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
4.核定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边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