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 第一章讲解
货币银行学课件第一章

第一章货币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货币与日常生活的关系、货币的演变历史与经济生活的关系,掌握货币的一般职能、货币供应量的计算方法以及货币制度。
为后面的章节学习打下基础。
一、货币定义的方法1.货币=现金2.货币=财富3.货币=收入4.经济学定义货币的方法:理论分析法和经验研究法到底货币定义应该从什么方面入手:本书认为应该从职能入手。
二、货币的一般职能1.交换媒介:是指货币作为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媒介。
2.价值尺度:是以货币衡量一切商品和劳动价值的尺度3.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可以作为延期付款的手段但是作为支付手段的条件:货币的购买能力不降低;买者应支付一定的利息;确保到期债务偿还。
4.价值贮藏手段:发挥的条件:货币的价值或者购买力稳定;流动性高;安全可靠。
三、货币的职能定义1.交易媒介论:主要是在于货币克服了交易双方的需求上、时间上、空间上不一致的矛盾。
代表人物:英国经济学家佩赛克和萨文:货币必须是这样一些支付手段,这些支付手段是其持有者的财富,却不是其他人的债务,所以货币是社会净财富的组成部分。
纽伦和波特:货币的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作为支付手段而为人们所普遍接受。
交换行为的两个阶段:W-G,G-W。
2.价值贮藏理论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和施瓦茨:货币能使购买行为从售卖行为中分离出来的购买力的暂栖所。
英国财政部成立的货币体系运行研究委员会:货币就是流动性。
一、货币的演变 1.商品货币2.代用货币3.信用货币4.电子货币二、货币供应量的计量标准(一)统计口径实际货币供应量:剔除了物价影响之后的一定时点上的货币存量。
名义货币供应量:一定时点上不考虑物价影响的货币存量。
1.我国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的定义三个层次:M0 =流通中货币M1= M0+单位活期存款M2= M1+准货币(储蓄存款和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证券公司的保证金(2001年修改加入)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7年《统计手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用的货币供应量口径货币与准货币。
货币银行学第一篇 基础篇

第一篇基础篇第一章货币与经济主要内容:货币的涵义、功能、形式及演变、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的定义货币的使用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但是它的定义仍是经济学家现在经常争论的问题。
一、日常生活中货币的涵义:(对货币的误解十分普遍)1.货币通常是指通货(currency)——范围过于狭窄。
例如:“你带钱了吗?”“要钱还是要命?”2.把货币看作财富的同义词——范围过宽。
例如:“这人很有钱”(在一个点所测量的货币存量的概念)。
但财富不仅包含货币,而且还包含债券、股票、土地、房子、车子等财产。
3.把货币等同于收入——单位时间的现金流量。
例如:“他赚多少钱?”收入与货币的区别:收入是指一段时间中的流量;而货币是指某一时间点的存量。
二、货币的理论定义:经济学家对货币有不同的定义,有两种方法:理论的方法:这种方法透过表象抓住能使货币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特征。
实证的方法:从统计的角度给出货币存量的范围和数量。
首先看经济学家如何用理论的方法定义的货币。
1. 第一种定义根据马克思对于货币的分析给出的: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这个定义强调了货币的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和交易媒介的职能。
马克思分析的是金属本位制及以前的货币——商品货币。
“金本位制崩溃”以后,货币已不是特殊的商品,纸币与存款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2. 第二种对货币的定义归纳为:法律规定的由国家发行的作为交易媒介的物体。
一般情况下,这个定义适用。
但有时,国家发行的货币失去了购买力,人们在交易中也不会接受。
如恶性通胀。
因此法律规定并不是货币的本质特征。
3. 第三种定义是现代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给出的,他说:“货币是购买力的栖息所”。
所谓购买力指的是所能买到的商品和服务的能力,这里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
问题是“栖息所”,各种存款是潜在购买力,甚至债券、股票都是潜在的购买力,但栖息时间长短不同,流动性不同。
栖息所隐含了价值储藏职能,这一职能并非货币独有。
货币银行学(完整讲义

第一,加大了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 。
第二,增加了货币政策操作的复杂性,影响了货币政 策的效力。
编辑课件
5
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
一、资产证券化的含义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一笔在未来可产生较稳定、 可预见现金流而本身又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换 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行为过 程。 (1)在未来拥有一个较稳定的现金收入流; (2)资产必须达到一定标准的信用等级,即可以保 证现金收入流的稳定性; (3)资产的还款条件与还款期限易于把握,具有可 操作性。
四、金融创新的影响
金融创新有利有弊,其有利之处在于:
编辑课件
4
第一,对金融机构来说,扩大了业务,增加了盈利机 会。
第二,对储蓄者、投资者来说,金融创新扩大了资产 选择的空间,并提高了金融资产的收益性、流动性。
第三,对筹资者来说,融资渠道多样化,融资形式灵 活化。
第四,从全社会来说,繁荣了金融业,有力的推动了 经济发展。
4.金融机构和金融制度的创新
(1)非银行金融机构种类和规模迅速增加。
(2)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互相交叉与合并, 金融业从提供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方向转变,出 现了金融控股公司之类的金融服务集团。
(3)跨国银行发展呈现加速趋势。
(4)风险投资和第二板股票市场逐渐普及。
编辑课件
3
三、金融创新的原因
1.规避风险 2.规避管制 3.竞争的需要 4.政府推动和管制的放松 5.技术的进步
第一步,风险投资家募集风险资金。 第二步,选项投资。 第三步,管理投资。
第四步,退出投资。
编辑课件
12
二、二板市场
1.二板市场概况
是与主板市场相对应的概念,是指主板市场之外专 为中小企业和新兴公司提供筹资途径的股票市场。
课程《货币银行学》课件第1章货币与信用课件

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包括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和个人 等。政府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影响市场,企业则 通过融资和投资活动参与市场。金融机构是市场的中 介,提供各种金融服务,个人则通过储蓄和投资参与 市场。
详细描述
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众多,各方的行为都会对市场产生 影响。政府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影响市场的利率 和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决策。企 业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等方式融资,并使用这些资金 进行投资活动。金融机构如银行、证券公司等作为市 场的中介,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如贷款、证券交易等 。个人则通过储蓄和投资参与市场,实现财富的保值 和增值。
币和电子货币等。
货币的职能
03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等职能。
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能够衡 量其他商品和服务的价值。
流通手段
货币作为交换媒介,能够使商 品和服务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 间流通。
支付手段
货币作为价值的支付工具,能 够用于清偿债务、缴纳税款等 经济活动。
精品课程《货币银行学》 ppt课件第1章货币与信用课 件
目录
CONTENTS
• 货币的起源、定义与职能 • 货币的形态与制度 • 信用与金融市场 • 利息与利率的决定 • 货币供给与需求
01 货币的起源、定义与职能
货币的起源
货币起源于物物交
换
在人类社会初期,人们通过物物 交换来满足各自需求。随着交换 的频繁,某些物品逐渐成为交换 媒介,货币由此产生。
贮藏手段
货币作为财富的象征,能够被 人们贮藏以备未来使用或传承
给下一代。
02 货币的形态与制度
货币的形态
01
实物货币
西北大学货币银行学第一章PPT课件

第一节 货币的定义
现金货币
现金 (cash) 就是指家庭个人、工商企业、政府部门所拥 有的现钞,包括纸币现钞、硬币现钞。
现金是货币的一部分。这部分货币的流动性强,使用频 率高,对人们日常消费的影响大。
一国现金数量的多少,与该国的货币支付结算制度有关。 支付结算制度越发达,通过支票、信用卡、结算等银行 方式进行的商品劳务交易的数量越多,现金需求量就越 少;反之,则越多。
第一节 货币的定义
存款货币 (划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可直接通过金融机构划转,完成商品劳务交易的 活期存款。这类存款具有直接的媒介交易和支付功能,具有普遍
的接受性。
第二类是不可直接通过金融机构划转的定期存款和储蓄 类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是一种帐面符号。在具体的商品劳务
交易中,这些存款不能直接完成交易,必须经由金融机构将之转化 为现金或活期存款后,才能完成货币的交易支付功能。
第二节 货币的功能
(三)货币单位的名称
1. 价格单位(unit of currency)也称价格标准,就 是指表现商品价值的货币单位或货币标准。
2. 由于各种货币商品的价值大小不同,用货币 表现的价格也就不同。
第二节 货币的功能
3. 由于各种原因,金属重量的货币名称同它原来 的重量名称逐渐分离。其主要原因有:
1) . 外国货币的流入;
2) . 贱金属逐渐被贵金属所排挤; 3) .几百年来君主不断伪造货币,使铸币原来的重量实际
上只剩下一个名称。现在,货币单位的名称就完全成 了“约定俗成”和由法律规定的东西了。
第二节 货币的功能
(四)价值尺度职能的特点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并不需要实际 的货币,这决不意味着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 职能与实际的货币没有关系,相反,价格的 高低或者取决于实在的货币材料,或者取决 于货币购买力。
货币银行学 第一章 绪论

生活中提出的种种课题
• 金钱是万能的 • 宏观调控机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 银行 • 有价证券 • 外汇 • 利率
金钱是万能的
• 《钱神论》-----其中精彩的片段如:“钱之
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 贵可使贱,生可使杀。……”
• 莎士比亚-----对金钱的描述:“金子!黄黄
• 与新兴市场国家不同,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在2013年整体呈回暖态
势:美国去年三季度GDP环比折年率从一季度的1.1%大幅攀升至4.1%;欧元 区终于摆脱了长达6个季度之久的经济衰退;日本则在“安倍经济学”的强力 拉动下结束了长达15年的通货紧缩。2013年全球经济正在呈现新兴市场经济 疲软、发达经济体转向复苏的两极分化格局,这表明全球经济增长动能或将 由新兴经济体转向发达经济体。
• 首先,横向比较来看,发达国家方面,G20集团剔除欧盟以外的其他
发达国家平均直接融资比重(即按广义口径计算的国债+股票+企业债/ 金融资产总量)为70%,美国这一数字为82%,即使是人均GDP尚不 如中国的印度、印尼、墨西哥等国平均亦为66%,而中国仅为42%。 其次,纵向比较来看,中国金融资产中过去五六年发生的一个变化是 银行融资占比从2007年的53%增长到现在的73%。
危机后,世界经济将走向何方
• 回首过去的2013年,全球经济正在经历历史性的变化与转折:美联储宣布启
动量化宽松(QE)退出计划、欧洲经济重回增长、日经指数突破16000大关, 发达国家整体经济状况向好。然而,新兴市场国家却因贸易萎缩、流动性趋 紧等多重原因陷入“低增长、高通胀”的困境。纵观2013年全球经济形势, 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似有重新切换至发达经济体的趋势。
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只这一点点儿, 就可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 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 年,懦夫变成勇士……..”
货币银行学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和利率

货币银行学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市场经济是一种交换经济市场经济产生的前提是社会分工社会分工的存在导致任何人都只能对一部分资源拥有所有权,要想获得别人拥有所有权的资源,必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2、交换的两种形式:物物交换与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物物交换向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的演变物物交换存在的弊端1.需求的双重巧合2.交换系列的无限延长3.难以建立相互一致的交叉兑换比率4.缺少普遍接受的价值储存手段5.时间的双重巧合和地域的限制3、货币对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1.简化交换的方式,扩大交换的X围。
2.提高经济效率和挖掘生产潜力。
3.为整个经济结构的演变与经济X围的拓展奠定了基础。
4.促成商品跨时间的交换。
5.解决了需求上的双重巧合问题和时间上的双重巧合问题,拓展了交易的地域。
使购买力一般化,有利于资源的市场化配置:货币选票4、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具有直接同所有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货币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交换关系,体现着产品归不同所有者占有,并通过等价交换来实现他们之间的社会联系。
5、货币的职能1. 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和衡量商品的价值时,执行着价值尺度的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的货币。
价格标准:货币计量单位,包含一定金属重量的货币单位与其等分。
6、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的关系:价格标准是为价值尺度职能服务的一种技术性的规定。
区别:前者代表一定数量的社会劳动,用来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后者代表一定的技术重量,用来衡量货币金属本身的量。
前者是在商品交换中自发形成的,后者是由国家用法律加以规定的。
前者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动而变动,后者一经规定就比较稳定。
7、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执行着流通手段职能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货币银行学——信用创造与收缩的单一逻辑第一章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开放经济的运行模式:经济金 融循环
• 1.通货膨胀 • 通货膨胀反映物价总水平的上升情况,常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onsumer Price Index, CPI)表示。环比通货膨胀的计算公式 为 • 通货膨胀率=[(本期 CPI-上期 CPI)/上期 CPI]×100% (1-1) • 2.经济增长 • 经济增长指一个经济体生产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持续增加,通常以该 经济体当年 GDP 对 比往年的增长率即年度经济增长率表示。相关计 算公式为 • 经济增长率=[(本期 GDP-上期 GDP)/上期 GDP]×100%(1-2)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研究对象、方法、范畴及其主 要内容
• (四)储蓄与投资 • 储蓄与投资是现代经济中左右经济运行的两大决定性宏观经济变量。
储蓄与投资是密切 相关的,储蓄可作为投资的资本,可以让资本累 积。即期未消费的收入即是储蓄;即期不消 费改作未来才消费的是 投资。换言之,储蓄是现在的收入不消费节余下来的,投资是今天余 下来用作明天的消费。二者在量上相等但时间维度不同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开放经济的运行模式:经济金 融循环
• 二、开放经济的经济流量循环
• (一)实体经济循环 • 任意一种类型的经济体都有自己的经济循环,在最简单的两部门经济
中,经济循环为住 户部门通过向企业部门提供生产要素,换取企业 分配收入,购买企业提供的商品和劳务;企 业则通过组织生产要素 进行生产经营向住户提供商品和劳务,获取期望利润。由此构成两部 门的经济循环(见 图 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本课程是金融学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 课;
▪ 4、本课程指定教材:胡庆康主编,现代货币银 行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 5、希望大家平时多关注财经新闻,期末考试占 一定比例。
▪ 参考文献
▪ 1、米什金.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01;
附:历史上的货币
战国货币
贝币
春秋货币
开元通宝
咸丰元宝
大清铜币
民国
王莽
曹魏五铢钱
币
现代硬币
附:现代货币1
附:现代货币2
▪ (4)货币的发展 1、实物货币 2、金属货币(足值货币) 3、信用货币(可兑现的、不兑现的) 4、信用货币 5、电子货币
▪ 二、货币的本质
▪ (一)自从人类产生以来,对什么是财富一直在 思考。而自从货币产生后,人们也一直在研究, 货币到底是什么?西方经济学家在关于货币的本 质和职能问题上,一直存在两个针锋相对的理论: 货币金属论和货币名目论
▪ 对外贸易的原则是“少买多卖”,为国家聚敛财 富
▪ 从经济政策看,为了保证贸易出超和金银进口, 国家应当干预经济生活,发展对外贸易,奖励和 监督工业生产。
▪ C.亚当·斯密货币金属论观点
▪ 货币是一种商品,贵金属与货币等同,货币的价 值是由劳动量或生产费用决定的。
▪ 在货币起源上,他认为人类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动 物的一个特征,就是人类具有相互交换的意向, 并因此引起社会分工,物物交换的不便引起货币 的出现。
▪ (2)货币名目论
▪ 完全否定货币的商品性,否定货币具有实质的价 值,认为货币不过是一种符号,是一种票券,是 一种筹码,是一个名目上的存在。代表大致可以 分为四种:货币国定论(也叫货币法定论)、货 币职能论、货币票券论(也叫货币符号论)和货 币抽象论(也叫货币观念论)。
▪ A.古希腊著名学者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 年)敌视货币形态的财富,认为货币是为了日常 交换服务的,铸币只不过十交换的象征。
▪ (1)货币金属论
▪ 认为货币就是贵金属,是一种商品,是一种财富; 它必须具有金属内容和实质价值,而且这种价值 是由其内含的金属价值决定。
▪ A.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前 322年)在他的《伦理学》一书中,提出朴素的 金属论主张,认为货币是价值共通的尺度,能用 以较量一切财物的价值。至于货币的价值,则像 其他财物一样,由同一规律(即货币的价值由其 内含的金属的价值决定)所决定。但同时却说货 币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由人们的协议或国家的 法律所创造出来的,其价值也是可以任意变更的, 货币是可以据以交换他物的保证。[注:加色部分为
货币银行学
▪ 请大家思考下列财经现象: ▪ 货币战争及人民币国际化争论; ▪ 近几年央行利息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动
情况; ▪ 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闹得沸沸扬
扬; ▪ 欧洲债务危机和美债危机风波; ▪ 通货膨胀现象等等。
▪ 注意事项:
▪ 1、本课程考试总分划分:平时分占50%,卷面分 占50%,其中平时分包括印象分、作业分、出勤 分、回答问题分和上课纪律分;
▪ 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第一,一般的价值形式 第四, 货币价值形式
▪ (2)历史上充当货币的物品 ▪ 原始社会的物物交换 ▪ 普遍等价物的出现:布、盐、烟 ▪ 贝币的出现(夏后以玄贝):齿贝 ▪ (贝字在汉字中的地位:财、货、贵、贫、
货币名目论观点]
▪ B.重商主义货币金属论观点
▪ 财富就是能变化为货币的物品—财富就是货币, 货币就是财富。货币必须具有金属内容和实质价 值,而不能由其他物品所代替。这种观念认为作 为货币的金银,是一国最重要的财富,也是一国 真正的财富,标志着一国的强盛。
▪ 除了开采金银矿,只有对外贸易才是财富的真正 来源。
▪ B.从历史上考察,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者为了 财政的目的而贬低货币成色或提高货币面值,需 要学者辩护。
▪ C.重商主义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因此他们主张 货币就是金属,金属就是财富,其政策主张禁止 货币输出,反对外国商品的输入,甚至不惜把本 国的生活必需品、便利品等尽量输出,以换取货 币,从而导致国内货币泛滥、产品短缺、物价上 涨,使人们生活非常困难,导致被攻击和批判。
▪ D.两个时代背景: ▪ (A)奥匈帝国的货币流通经验 ▪ 1878年,奥匈帝国停止银币的自由铸造,发行不兑现纸
币与银币(单位均为Gulden)同时流通,结果1 Gulden纸币在德国能维持1.56马克的行市,而1 Gulden银币则下落到1马克以下。即是没有实质价值的 纸币的行市反而比有实质价值的银币的行市高。1892年, 奥匈帝国改用金本位制,铸造金币流通,然而奥匈人民仍 喜欢用纸币而不喜欢用金币,结果金币只能储存到中央银 行而无法流通 ▪ (B)德国想摆脱“黄金桎梏”的政策。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发展、货 币制度、货币的职能等内容。
▪ 本章难点:货币制度、货币层次 ▪ 本章重点:货币制度、货币层次 ▪ 本章学时:4课时
第一节 货币的本质
▪ 一、货币的产生
▪ (1)货币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货 币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
▪ 2、闻岳春,严谷军.西方金融理论,商务 印书馆,2006;
▪ 3、张亦春.金融市场学,高等教育出版 社.1999;
▪ 4、黄达.货币银行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2;
▪ 5、贺英.金融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 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 ▪ 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 ▪ 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整个世界!
买、卖、赎、账、债、赊、贷) ▪ 贝币的原因:获得性、加工性、保存性 ▪ 珠玉(上)、金(中)、刀布(下)
▪ (3)中国货币发展简史
▪ 贝币、珠玉、金、刀布(帛) ▪ 多姿多彩的春秋战国货币 ▪ 铜钱(秦汉):孔方兄,半两,珠锱 ▪ 书生浪漫的货币改革者:王莽 ▪ 陏唐:通宝 ▪ 宋、元:纸币出现 ▪ 明清:银、钱并用 ▪ 民国:银本位、银元制、法币改革 ▪ 新中国:人民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