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对于教育的意义

科学对于教育的意义
科学对于教育的意义

科学对于教育的意义

如果说“教育是科学”,这是不对的,因为这里“科学”的含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对此,我在《教育:“科学”,还是“人文”?》一文中已经有所阐述;如果说“教育要讲科学”,则是对的,因为教育的确离不开科学,何况这里的“科学”一语双关,除了前面所谈的含义,还有“要符合规律、符合实际”等意思。我理解,冯恩洪那句广为流传的话――“教育是科学,科学的意义在于求真”,也正是在这个意义说的。

我们不把教育归属于“科学”,并不意味着教育不需要科学,恰恰相反,“科学”(无论是名词意义上的“科学”还是形容词意义上的“科学”)对于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我们需要科学精神

我们反对“科学至上”、“科学万能”的科学主义,但绝对要坚持科学精神。科学主义与科学精神是相对立的,或者说科学主义恰恰是背离科学精神的。我无法穷尽科学精神的全部内容,但有两点值得强调:求真精神和批判精神。

先说求真精神。科学活动的基本特征就是永无止境地探求未知,追求真理。这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纯粹的追求真理,强调为知识而知识,即“爱智”精神(这也是一种人文精神)另一种是求得对自然的征服和改造,以造福于人类。

再说批判精神。科学本质上不是一经建立便永恒不变的知识体系,而是在不断地批判谬误和破除迷信中达到对真理的认识。波普尔说:“批判正是科学的生命。”批判精神首先源于怀疑的勇气,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没有不可以怀疑的对象,因为世界乃至宇宙从来没有任何享有怀疑豁免权的绝对权威。

科学精神是一种自由精神,是唯真理是从的精神。马克思的女儿曾经问马克思:“您的座右铭?”马克思回答是:“怀疑一切。”马克思的战友威廉·李卜克内西曾这样评价马克思:“他是一个彻底正直的人,除了崇拜真理之外他不知道还要崇拜别的,他可以毫不犹豫地抛弃他辛辛苦苦得到的他所珍爱的理论,只要他确认这些理论是错误的。”这是对科学精神对形象的阐述。

说白了,科学精神的核心,其实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我们的教育――无论是实践的推进还是理论的深化,不正是需要这种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吗?

(二)我们需要科学价值

人们一般只把科学当作工具,其实,科学同时也是一种价值。如果严格限制“科学主义”的泛滥,那么,科学的价值与我们追求的教育价值完全相通。

科学具有智育价值。这种价值源于科学中“真”的本质。科学的真理性和在追求真理过程中的一切求真活动,都是与人

类追求自由一样是同样可贵的人文精神的必然内涵。不仅仅是“真”的知识讲使学生受益终身(这还仅仅停留在把科学当工具的实用层面),更重要的是,为“求真”而必须获得的科学与逻辑思维能力,使人更能区别于一般动物而展示人的无与伦比的伟大。“如果说,思维是人的智慧中最美丽的花朵,那么科学思维就是这朵花里最高贵的花蕊。换言之,如果承认科学知识是人的最高智慧的结晶,那么科学思维则是这个结晶体内最活跃的晶核。”(周川:《科学的教育价值》)我们常说:“让学生通过学习变得更聪明。”这正是体现了科学的智育价值。

科学具有德育价值。在中国古代,也许是受老庄到家的“绝圣弃智”的影响,往往把知识特别是技术与道德对立起来。但古希腊苏格拉底则认为:“善即知识。”他还强调指出:“智慧是唯一的善,无知是唯一的恶,其他东西都无关紧要。”今天看来,这话当然过于绝对。但苏格拉底将道德与智慧统一起来,则是不错的。人类文明发展史已经证明,没有科学认知的“真”,就谈不上道德伦理上的“善”。科学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对自然和社会的科学认识有助于他们理性地把握周围的世界和自己的人生。另外,科学道德所包含的“公”(无私奉献)、“诚”(老实诚信)、“勤”(自强进取)、“勇”(坚韧不拔)、“谦”(谦逊虚心)、“和”(团结协作)等等,不都是我们的教育希望教

给学生的吗?

科学具有美育价值。科学当然不是艺术,但科学中却无疑包含有美的意义。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美的:自然界的日月星辰、飞禽走兽以及生命繁衍等等,本身就是一副美妙无比的图画;即使是同样作为研究对象的人类社会,其波澜壮阔的发展演变也有一种内在的崇高美或悲剧美。科学研究的方法是美的:科学家在实验中的操作技术之精湛、娴熟、灵巧,都有美的特性。爱因斯坦曾赞扬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是“科学中的艺术家”,因为他有着“对于科学的艺术家的感触和手法,尤其是对于对称和形式的感觉”,“他的最大乐趣似乎来自科学本身的优美和使用方法的精湛。”科学研究的成果是美的:科学理论代表着真,当这种真理被用于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时,也就获得了美的意义;更重要的是,由概念、定律、假说等构成的科学理论,同样也有着自己美的形态,比如简单和谐的形式和清晰严密的逻辑规则。正因为如此,傅立叶的《热的分析理论》被恩格斯赞誉为“一首数学的诗”,哥白尼体系被誉为“天体的音乐”……

(三)我们需要科学教育

所谓“科学教育”,即包括科学精神的教育,也包括科学思维的开启、科学知识的传授和科学技能的训练。

中国古代的教育主要是“唯德”教育,到了近代,随着西学东渐,开始引入了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内容。19

世纪末20世纪初,是西方现代科学“激动人心的年代”,也是华夏大地上科学启蒙思潮高涨的年代。这场科学启蒙运动,为中国日后的现代化腾飞,奠定是坚实的思想理论跑道。

就人的觉醒来说,科学教育的意义在于从愚昧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科学是愚昧的天敌,19世纪法国伟大的人道主义者爱米尔·左拉说得好:“愚昧有益于人类的神话,可以说是一种长期的社会罪行。贫困,肮脏,迷信,邪恶,谎言,专制,对妇女的蔑视,对男子的奴役,一切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创伤,都是由于这种蓄意朋友的愚昧而产生的,而这种愚昧已经成为政府和教会的统治工具。只有知识才能摧毁这些骗人的教义,消灭那些靠散布谎言为生的人们,才能构成巨大的财富的源泉,既使土地获得丰收,又使文化繁荣昌盛。”

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是最重要的启蒙。即使在人类已经已经高科技的信息时代,这种科学的启蒙仍然需要,因为愚昧与科学的较量是没有终点的。不能简单地说,只要科学知识丰富就绝对不能上愚昧的当――连个别科学家还制造出了“亩产万斤”的神话呢!至于法轮功信徒中的高学历、高职称者更是不少,但成功的科学教育,能够地使尽可能多的人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进而更能够主宰自己的精神,这已经被历史所证明。

(四)我们需要科学手段

我在《教育:“科学”,还是“人文”?》中明确指出,无论是作为实践层面还是理论形态,教育都更接近于“人文”。如果硬要把教育当作“科学”,必将扭曲教育的灵魂甚至窒息教育的生命。但我同时指出:“教育学研究中不排除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乃至容纳其研究成果。”这里想就这点稍作展开。

既然是“教育研究”(注意:“教育研究”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包括一线教师的实践和实践中的非系统思考,后者特指专门的理论研究。我这里的“教育研究”是狭义。)当然,就就抽象意义上与其他学科的研究有共同之处:不能只是概念的堆砌,但也需要严密的概念;不能仅仅是逻辑思维,但也需要逻辑思维;不能只是数据图表,但也需要数据图表……其他科学门类的研究方法,比如数学统计、抽样调查乃至现在日益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都可以作为一种研究手段,有机地(这点非常重要)融进教育研究之中。

更不用说,我们的教育研究还应该引进其他学科的发展成果。比如心理学,我们反对教育的“心理学化”,但并不反对而且欢迎,将心理学与教育有机融合。事实已经证明,心理学的引进,固然有使我们一些教育者把学生仅仅当作物化的“心理现象”的倾向,但同时,心理学让我们更科学地了解认识进而把握学生的心灵,这是毋庸置疑的。现在正在教学研究领域兴起的“建构主义”热,就是一个例证。尽管就

像我反对“科学至上”一样,我也不赞成在教育研究中“主义至上”,但如果我们以一种科学精神的态度对待建构主义学习观,就会发现,作为一种新的认识工具,建构主义对于我们重新审视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特别是科学认识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而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大有裨益的。

在《教育:人文,还是科学?》一文的结尾我这样写道――

教育学应该超越科学与人文的对立而追求一种以“人文”

为主同时融合“科学”的一种有机整合。这是一种理想境界。但在今天科学主义泛滥的时代,在“唯科学”思潮仍然在侵吞教育的时代,作为一种纠偏,我宁肯大声疾呼:教育,不属于科学,而属于人文学科!

第三章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

第三章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 上一章我们讨论了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也就是“为什么教”的问题,这一章讨论的是“教什么”的问题。 第一节选择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要求 一、科学性和启蒙性 科学性是指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应符合科学原理。不违背科学事实(例:为了让幼儿养成刷牙的习惯,教师用黑色水彩笔描画后代表牙齿上的细菌,让幼儿观察这是不科学的) 启蒙性是指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应是粗浅的而不是系统的科学知识,内容应是激发幼儿好奇心和科学探索、启示幼儿科学学习的媒介,不能超越幼儿的发展水平和理解能力。 一是科学知识的“科学”,二是科学知识获得过程的科学 二、广泛性和代表性 1.科学内容的综合性和呈现领域的广泛性 2.幼儿科学探索领域的宽广性 3.幼儿科学教育的奠基作用 根据广泛性和代表性的要求选择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 1.从广泛的范围中选择内容 2.衡量所选内容的代表性 3.考虑各部分内容的均衡性 三、地方性和季节性 1.幼儿一直接经验为主的学习特点 2.自然现象的地域性和季候性 根据地方性和季节性的要求选择幼儿科学教育内容 1.要注重从当地的自然和社会资源中挖掘和选择有价值的教育内容,不要照搬 现成的材料。 2.要灵活地当地事物替换离幼儿较远或难以搜集的材料 3.根据当地季节变化特点,恰当地编排教育内容,而不要固守统一的计划。 四、时代性和民族性 根据时代性和民族性的要求选择幼儿科学教育内容 1.结合幼儿生活选择介绍先进科学技术的内容 2.选择介绍科学技术发展过程的内容 3.引导幼儿认识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物产,或当地有名的物产 第二节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范围 强调以探究为中心的科学观 强调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作用的观点

科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内涵

科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及其内涵 胡卫平 (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62)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物质的形态、结构、性质、运动规律及物质间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在国际上简称科学,本质上是一个整体,只是为了研究的方便,人们把它分解成物理、化学、生物等分支。在科学教育领域,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统一制定科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和课程标准,围绕核心概念整合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内容,基于学习进阶确定小学、初中、高中的内容分布。制定一个统一的科学学科核心素养,不论对高中物理、化学、生物的课程改革,还是对小学科学、初中科学(或者物理、化学、生物等)的课程改革,以及推进STEAM教育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综合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对核心素养内涵的界定,考虑到不同学科对核心素养的研究,以及我国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定义[1],我们将科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定义为:学生在接受科学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科学学习内化的带有科学学科特性的品质,是科学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科学学科的本质,系统分析了主要发达国家的科学课程标准和国际科学教育研究现状与趋势,总结了我国科学教育的实践和研究,建构了科学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科学观念及应用 “科学观念与应用”是学生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科学概念、规律、原理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是用科学观念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核心素养是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时才能表现出来的,因此,不仅要重视科学观念的深度理解,还要重视这些观念在真实情景中的应用。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有知识不一定就有能力,但没有知识就一定没有能力。在科学教育领域,国际上关于科学知识的表述有核心概念、关键概念、大概念、科学原理、科学知识等等几种方式。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我国特别重视知识和原理的教学,很多学校强调死记硬背的知识和原理学习,而素养强调知识和原理

企业文化的结构和内涵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解决外部适应和内部整合问题时所习得的一组共享的基本假设,因为它们运作得好,而被视为有效,进而传授给新成员,作为当遇到类似问题时如何去知觉、思考及感觉的正确方法。” ——埃德加·H·沙因(Edgar H.Schein)企业文化的结构和内涵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孕育形成的,凝聚、激励企业各级经营管理者和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是人们共同遵守的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它是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理念文化的复合体。 学习并掌握企业文化管理,首先从企业文化的结构和内涵入手。 企业文化的结构划分有多种观点。一种是将其分为两个层次,有多种表达,如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外显文化与内隐文化、物质形式和观念形式、“硬”S 与“软”S 等;另一种是把企业文化划分为三个层次,即精神层、制度层和物质层;还有一种分为四个层次,即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这些不同的结构划分都有其各自的合理性,使用不同的结构划分对认识企业文化建设并无大碍。这里主要讨论企业文化结构的三层次和四层次。 “企业文化三层次”:精神层、制度层和物质层 一.精神层 这主要是指企业的领导和员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精神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物质层和制度层的基础和原因。企业文化中有无精神层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形成了自己的企业文化的标识和标准。 企业文化精神层包括以下7个方面。 (1)企业最高目标(企业愿景) 它是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追求,有了明确的最高目标就可以充分发动企业的各级组织和干部员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广大员工将自己的岗位工作与实现企业奋斗目标联系起来,把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转化为每一位员工的具体责任。因此,企业最高目标是企业全体员工凝聚力的焦点,是企业共同价值观的集中表现,也是企业对员工进行考核和实施奖惩的主要依据。 企业最高目标又反映了企业领导者和员工的追求层次和理想抱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最高目标统领下,企业往往还制定长期、中期、短期等各种阶段性目标。长期目标的设置是防止短期行为,促使企业健康发展的有效保证。 (2)企业核心价值观 企业核心价值观指企业全体员工共同信奉的价值标准和基本信念,也可称作企业的基本信仰。这是企业文化理念层的核心,也是企业文化中最稳定的内容。企业中往往有一些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念,它们被称为企业的主导价值观。在主导价值观中,还有一些深层次的、起决定作用的价值观念,这就是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对企业的决策和企业行为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改变,企业的竞争策略、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可以调整变化,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长期坚持,不会轻易变化的。 (3)企业哲学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答案 一、填空题 1、科学教育中常采用的观察方法是:对个别物体的观察;比较性观察;长期系统性观察。 2、幼儿劳动的种类包括:园地和自然角的劳动;生活服务胜劳动;协助成人的辅助性劳动; 动植物标本的制作。 3、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情感的目标非常广泛。《纲要》突出了其中两个方面: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兴趣和求知欲; 培养幼儿关爱环境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4、幼儿园中的技术操作型活动,主要涉及两种不同的“技术”,一种是设计技术,即幼儿在进行科技小制作中要 思考的方法,一种是使用技术,即幼儿在学习使用某种科技产品或工具时要掌握的操作技巧。 5、幼儿科学教育评价的新观念是: ①从权威评判到平等对话 ②从结果评定到过程跟进 ③从测验评价到实作评价 ④从常模标准到差异性评价 6、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包括自上而下的三个层次:幼儿科学教育总目标、各年龄班教育目标和教育活动目标。 7、例举四种幼儿科学游戏的类型: ①、感官游戏②、图片游戏③、语言游戏④、操作游戏⑤、角色游戏⑥、音乐游戏、⑦、情景性游戏⑧、活动性游戏⑨、电脑游戏(任选四种) 8、科学发现室的材料选择要考虑的问题是: ①新颖有趣②操作方式简便易懂③结构简单且可探索④种类和数量充足 二、解释名词: 1、科学――是指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正确认识和知识体系,同时也是人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 的过程,还是一种世界观、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 2、观察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和启发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及科学的工具或仪器设备 来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及现象,使幼儿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 念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3、幼儿自主探究方法――幼儿科学教育必须成为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应该支持幼儿亲身经历 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体验科学精神,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过程应:注重幼儿" 动手"与"动脑"的结合,创造多种机会让幼儿进行科学探究,在亲身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 中,发现问题,感受科学过程,获取事实证据,检验自己的想法和科学理论,逐步形成科学的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4、幼儿的“前科学概念”――概念是指幼儿对事物或现象的内在、共同、本质特征的概括,是认识事物的高级 形式,一般用词语来表示。在幼儿科学教育中,儿童获得的概念还不是真正严格意义

学校科技创新教育工作总结

湖东路四小科技创新大赛活动开展简介 在这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只有从小对学生就进行科技创新教育,将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动位置。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校把科技创新工作放在突出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了对在少年儿童中开展科技活动的重要性的认识。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逐步深入,我校不断加大科技教育领导力度,提高资金投入,强化科技教师队伍建设,锐意改革,努力创新,认真总结研究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提高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推进素质教育,形成科技教育特色作出了新的贡献,科技教育成果显着,受到了教育局和市、区科协领导、学生家长的称赞和社会各界的认可。现将我校在参与过程中的一些做法简介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我校一直重视对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教育,学校每年开学都成立科技创新领导小组,教导处主任任组长,美术教师、科技教师具体负责日常活动开展情况。 二、认真组织科技创新兴趣小组活动: 我校以学校少年宫为载体,成立了科技创新制作小组(小牛顿实验室)和科技创新绘画小组(格列佛画室),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辅导工作。同学参与意识很强,活动效果很好,得到了校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同学们也表示通过参与小组活动,增强了大家的动手能力,思维也活了,学习成绩也有进步。

三、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 学校每学期都制定相关活动计划,每学期开展科普周活动,组织学生科技创新绘画比赛。选出优秀作品加工辅导,为科技创新大赛做准备。 四、认真组织参与上级举行的科技创新比赛。 我校从2010年开始,每年都积极参与市、区教育局、科协组织的科技创新大赛,至今我校共有7幅科幻画作品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奖,多名同学获省市级奖项。2014年开始,我校开始组织学生向科技创新大赛新领域进军。多名同学参加了科技创新大赛创意项目的比赛并取的好成绩,一人获全国二等奖,两人获省级奖项。3名同学被马鞍山市政府授予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高先玉老师连续被马鞍山市政府授予第4、5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园丁奖。 今年我校有幸成为马鞍山市太空种子种植实验活动基地及全国青少年科学体验活动示范学校。这为我校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打开了新局面。展望未来,我校的科普教育工作任重道远,今后一段时期,我校科技教育将加大普及力度,提高活动质量,面向每一个学生,把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知识的教育贯穿于科普教育的全过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少年儿童科普教育工作,已得到社会各界和各层面的共同关心和支持,我们将站在时代的高度,全面规划科技教育的新思路,以学生发展为本,努力提高少年儿童的科学素质,造就新时代的创新人才,全面开创我校科技教育的新局面。

人类文明的涵义和基本结构

人类文明的涵义和基本结构 摘要:文明是指通过人类改造世界的积极成果所体现出来的人类社会生活的进步过程和状态。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文明不断发展的不竭的动力。正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需要,构成文明发展的三个基本内容:即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关键词:文明涵义动力结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的报告明确地将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道,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位一体”的目标,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在序言中也增加了“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和国家根本大法中把推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作了如此明确的肯定,反映了党和人民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更加成熟和完善,也必将成为今后我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根本指针。为了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更好地理解和贯彻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有必要对人类文明的涵义和基本结构进行认真的研究有一个正确的把握。一、文明的涵义关于文明的涵义,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德国学者诺贝特?埃利亚斯在

其《文明的进程》一书中指出:“‘文明’这一概念所涉及到的是完全不同的东西:技术水准、礼仪规范、宗教思想、风俗习惯以及科学知识的发展等等;它既可以指居住状况或男女共同生活的方式,也可以指法律惩处或食品烹调;仔细观察的话,几乎每一件事都是以‘文明’或‘不文明’的方式进行的。所以,要用几句话囊括‘文明’所有的含义几乎是不可能的。”他认为,就西方国家来说,“这一概念表现了西方国家的自我意识,或者也可以说成是民族的自我意识。它包括了西方社会自认为在最近两三百年内所取得的一切成就,由于这些成就,他们超越了前人或同时还尚处‘原始’阶段的人们。西方社会正是通过这样的概念来表达他们自身的特点以及那些他们引以为自豪的东西,他们的技术水准,他们的礼仪规范,他们的科学知识和世界观的发展等等。”在中国,文明概念出现的非常早。早在《易经?乾卦》中就有“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的说法。《尚书?舜典》中也有“浚哲文明”的说法,孔颖达将之解释为:“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在人类未出现之前,自然界本来就是有文也有明的:地上高山大川就是经天纬地之文,天上红日皓月就是照临四方之明。我们今天所说的文明固然不是指的自然文明,但是人类的文明一词显然是受到自然文明的启发借鉴而来的。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文明概念也有多种表述,而通常是在三种意义上加以使用的。第一种是在时间界限意义上的文明,它指人类社

科技创新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86601342.html, 科技创新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 作者:徐彦博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2017年第05期 科技创造未来,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必不可缺的动力。创新更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而青少年是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所当然应该走在创新创造的前列,做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时代先锋。创新,首先要具备“创新能力”,即创新的思维、能力,这能力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因此青少年必须努力学习,打好基础。不论是对于民族还是国家,创新能力都意义重大。一个民族若要前进,务必要培养青少年各方面的创新能力,尤其是高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学习进步的最重要阶段,对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则显得至关重要。 首先谈谈高中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高中生的教育承载着家庭和社会的希望,也代表着国家很多领域未来的发展。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发明创造活动,目的不在于制作出几件科技作品,不在于在比赛中获得名次,而在于培养他们的科学素质,培养他们善于发现的特质和对科学的兴趣。高中生創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对国家意义重大,对于自身性格的塑造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创新能力突出的人,不会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是在实践中去发现更多的事物,他们拥有善于发现的敏感细胞,可以发现更多未知的事物。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无论教授学生多少知识,都是有限的,不如培养他们某一方面的能力,拥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让他们去“捕更多的鱼”。专家对高中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发现,那些在早期就注重培养创新能力的人,通常会塑造出更独立的性格,对很多事物往往持有独特的看法,有广阔的视野和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科技观! 其次,从我国国内的大背景来说。 中国正处于推动自主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阶段,要有一大批符合创新型科技创新人才来承担起建设重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也使经济发展对科技进步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因此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重视科学技术和科技进步。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过程。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就没有人类的未来。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兴盛,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科技创新的源泉和未来则要依靠一批批青少年。 第三,从青少年的自身情况看。

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什么是科学启蒙教育呢?伟大的发明家爱因斯坦曾经定义科学为“探求意义的经历”,刘占兰教授在其所著的《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一书中,将各国著名科学家对科学的定义加以概括和提炼,总结为:科学不仅仅是已经获得的知识体系,更是通过亲身经历去探求自然事物的意义,进而理解这个世界的过程。根据教授们的定义,我们幼儿园对科学启蒙教育所下的定义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科学启蒙教育对幼儿的发展有着如何举足轻重的意义呢? 我们认为:(一)科学启蒙教育能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究兴趣3-6岁的幼儿,对周围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还促使他们去探索、观察、发现、尝试,表现出对科学的求知欲的萌芽。幼儿园的科学教育虽然不可能直接培养出儿童科学家,但是往往会有某种潜在的影响和作用。科学史上许多科学家的成长过程无不说明,正是一些有趣的自然现象,以及科学活动和科普读物,从儿童时代就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向往之情,使他们从小就热爱科学、喜欢接触科学、学习科学,最后终于走上了科学研究的道路。例如,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父亲是严个医生,他非常喜好园艺,达尔文耳濡目染,从小就对大自然有一种特殊的热爱和想象力。长大后,他从对大自然的长期观察中,得出“物竞天择”的结论,使他成为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 (二)科学启蒙教育可以促进幼儿智力、语言等的发展。科学启蒙教育把幼儿探究自身和周围世界的自发需要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程序中,它保证了幼儿认知、情感、态度、有关技能的协调发展,是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近年来,随着

最新-科技创新教育工作总结 精品

科技创新教育工作总结 扬起思维翅膀,飞跃创造空间一中创办于1904年,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经过历代一中人的不懈努力,现已发展成为占地156亩,在校学生3200多人的省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近几年来,我校以“创建规范加特色的学校,培养合阿格加特长的学生”为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推行素质教育的同时,把科技创新教育作为学校的特色工作来抓,积极探索科技创新教育的新途径。 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我校的科技创新教育工作逐步走上了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的快车道。 一、抓管理,科技创新教育机制健全我校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着手建立创新教育教学体系,投资数十万元组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藉以探索素质教育新途径,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们更加重视对科技创新教育的探索,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创新教育的内涵,“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不懈追求,开拓创新”成为我校创新教育的行动指南。 2019年,学校成立了由校长牵头,书记监督,主管教学工作副校长专抓,教务副主任具体管理的科技创新领导小组,设立青少年科技创新办公室,由各科、室骨干教师担任科技辅导员,组成了一支坚强有力、涵盖面广的科技辅导员队伍。 在这支队伍的带领下,我校每期都制订了科技教育教学计划,对于开展的各项科技活动,做到有计划、有辅导方案、有总结报告。 其次,科技创新领导小组,还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了解课堂教学中科技教育的渗透情况,并出台评价机制,把教师参加科技教育工作情况作为职称评聘的条件之一,作为优质课的评价指标之一,鼓励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电脑作品设计制作、学科竞赛等科技活动。 正因为学校领导对创新教育有着清晰充分的认识,各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在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中加大创新教育的力度,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兴趣,营造出上下齐心、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创新氛围。 二、抓载体,科技创新教育内容丰富1、组建兴趣小组。 为了扩大科技教育面积,我校成立了五个课题小组:①研究性学习小组;②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小组;③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辅导小组;④学科竞赛

高中政治专题复习——科技创新的意义

【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 为什么党中央、国务院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 ①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匮乏,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企业竞争力,进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是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有利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成为经济增长的首要源泉。 ⑤科技自主创新能提升出口产品的层次,增强自力更生能力,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核心竞争力。 ⑥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2) 企业为什么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①企业是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主体,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决定其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企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有利于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③企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有利于培育自主品牌,增强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的能力,更好的实施“走出去”的战略。 ④有利于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劳动者技能。有利于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3) 2008奥运会秉承“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请分析科技对绿色奥运、人文奥运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①科技是成功举办绿色、人文奥运的关键因素和有力支撑,为奥运建设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同时这些技术的推广应用,将使科学技术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也大促进了我国科技以及产业化的发展。 ②围绕“绿色奥运”建设和节能减排目标,重点开展了绿色建筑、清洁能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技术开发和应用示。这也是对世界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具体贡献。科技的作用还体现在能更好地促进食品安全。 奥运安全保证方面采用的新技术,为观众提供便利的服务。运用科学技术帮助运动员提高他们的运动水平,确保奥运食品安全,也体现了“人文奥运”的精神。 (4) 科技创新对企业落实节能减排目标有何作用? ①科技是企业落实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因素和重要支撑,是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和根本动力。 ②科技有利于企业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企业,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出一条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发展路子。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含义资料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含 义

第一章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涵义 思考题:你认为:什么是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幼儿园科学教育可以包括哪些内容? 什么是科学? ?幼儿科学教育是对过去幼儿园自然常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张俊)?科学是知识(具有经验性、具有可重复性) ?科学是过程(科学知识的获得离不开科学过程;科学不仅表现为结论的科学性,更表现为过程的科学性;) ?科学是世界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科学认识是可以改变的、科学知识是持久的、科学不能为所有的问题提供完善的答案) ?科学的本质在于探究(不在于已经认识的真理,而在于探索真理) 施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涵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价值 ?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沿革(略) ?国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简介 幼儿园科学教育基本框架 第一章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科学是什么

第二节儿童的科学是什么 第三节儿童怎样学习科学 第二章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 第一节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 第二节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的分析 第三节从教育目标到教育活动 第三章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 第一节选择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 第二节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范围 第四章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 第一节自主探究----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方法第二节幼儿科学教育方法的多元化 第五章集体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第一节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原理 第二节观察认识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第三节实验操作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第四节科学讨论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第五节技术操作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第六章区角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第一节区角学习活动概述

第二节班级科学区角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第三节科学发现室的创设与管理 第七章游戏与生活中的科学教育 第一节幼儿科学游戏 第二节生活中的科学教育 第八章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整合 第一节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整合的理念 第二节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整合的实践策略 第九章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评价 第一节多元评价----幼儿科学教育评价新观念 第二节幼儿科学教育评价内容与方法 科学是什么 ?幼儿科学教育是对过去幼儿园自然常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张俊)?科学是知识包括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分别被称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主要是指自然科学?具有真理性、具有经验性、具有可重复性 ?达尔文: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作出结论 ?科学知识的可重复性是经验性的延伸 科学是过程 ?科学知识的获得离不开科学过程

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活动方案

XX学校 2017年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宣传科学思想,全面提升我县青少年学生的科学综合素质和科技实践创新能力。为此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立足我县的资源优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深入探索我现科普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努力营造良好的科普氛围,促使我县师生感知科学、爱好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根据我校实际主要开展以下三个方面的科普教育教学活动: 1.科普教育综合实践活动; 2.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活动;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一、科普综合实践活动 分阶段开展科普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全校学生学生参观我县各类科普基地—参观宝箴塞文化景区、欣赏龙女湖美景、感受美丽自然风光-白坪飞龙旅游度假区、接受红色教育、品尝武胜美食等,让学校全体学生参与到科普教育实践活动中来,活动结束后将自己的收获和感想以图画、作文、手抄报、科普作品等方式展示。 1. 科普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流程 科普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每学期一次,分为春季和秋季科普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全校统一组织安排,以班级为单位设立主题,要求每个班全员参与。 科普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流程:各班主任确立科技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活动方案(制定安全预案)—报学校科技辅导员审核—报校长审批—开展科普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班主任对本次科普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总结—汇总所有资料形成一个完整的科普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报告。 2. 科普综合实践活动目的 全校学生参与科普活动要学习相关的科普知识,在活动过程中感知到现代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各种便利,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开阔视野,提升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让学生把自己一天学到的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爱上科学并在以后的生活中从事科学创作。 华生园蛋糕梦幻城堡科普综合实践活动 由中央工厂、中央广场、游客中心、欧洲小镇、博物馆、旗舰店、梦幻生态园、购物休闲中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结构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 涵与结构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浅谈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内涵与结构的培养摘要:本文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并基于教学实践,提出了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些想法和做法。科学探究能力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最重要的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其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物理;科学素养;内涵与结构 多年来物理教学以传授系统的物理知识为最高目标,事实—概念—规律—应用是物理教学的主旋律,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科学素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把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作为总目标.学生拟对物理学科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功能、理念、及实现途径等问题作一些探讨。 但是根据笔者十余年的中学物理教学发现,大多数学生通过学习,只是了解了一些物理概念,掌握了几个公式,解决了几道题目而已。严重背离了物理教学的初衷。究其原因,一方面,受应试教育毒害严重;另一方面,教学理念、模式、方法也存在严重的滞后。笔者基于对新课标的认识和在教学实践中的感悟,谈谈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要提高学生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首先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建构良好学习动机和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改进实验,发展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物理实验大多是“葫芦画瓢”,而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其长期影响学生长与求同,缺乏独立思考、难有创造和发现。要真正培养学生创造质疑、勇于探索,即使对那些早已成为定论的事物也要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进行重新审视,以不断完善和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鼓励学生对实验进行不断改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变苦学,厌学,死学,难学不会学为乐学,好学,活学,易学,会学,逐步培养其主动,探求知识。在教学中,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对巩固知识,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改革物理教学模式,加强科学方法教育传统的中学物理通常以概念教学为课堂核心,从而忽略了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理想化等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功能。要把物理课中丰富多彩的思想方法渗透于教学之中,必须要让教法为学法服务,打破单一的概念教学模式。为促进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领悟和掌握,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科学方法运用于生产实践,可以选择情境教学、探究教学、研究性教学、实验教学和互动式课堂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科学思维训练。

小学科技创新教育工作总结

小学科技创新教育工作总结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回顾2018—2019学年度,我们##镇中心学校在科技创新教育方面过得很充实、走得很坚定,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取得的成绩: 二、具体做法: (一)是抓组织管理。中心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其它班子成员为组员的科普领导小组,构建了“中心学校校长—教研员—各中小学校长”和“学校——年级——教师”两条管理线。 (二)是完善硬件设施。为更好地开展科技创新教育,中心学校要求、督促各校先后筹建了多媒体教室、科技活动室、展览室等,并且各学校的电脑,还上了宽带网,这些硬件设施的完善,更好地推动了科技创新教育的开展。 (三)把科技创新教育纳入常规教学管理中。为了夯实科技创新教育,##镇中心学校把各校开展的科技创新教育情况纳入到镇教育教学月工作检查中。 (四)是定期评奖,激发兴趣。每学期镇中心学校都会组织一期科技节。在科技节上,将各校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通过选择,汇集在一起,陈列出来,组织各校学生参观,进行评比,评出十佳“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评出“科技小明星”、“电脑能手”、“科技创新先进单位”、“优秀科技辅导教师”等。激发了全镇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学习的热情。

(五)是搭建科技平台。中心学校积极主动联系市科协、区科协请科技专家到学校来授课,组织学生参加各科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三、今后的思路: 虽然我镇在科技创新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我们是属于乡镇学校,与市内学校在资源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如机器人竞赛上不敢涉足。今后我们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集中优势资源向高端项目迈进。

_学生投入_的概念内涵与结构

外国教育资料2000年第2期 /学生投入0的概念内涵与结构 孔企平 随着教育规模扩大,使人感到困惑的一个现象是:一方面国家和个人在教育资源上的投入日益增加,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在学习活动上投入的热情日益减退。研究已经表明,在教育实践中最直接和持续的问题之一,是学生投入(N ewmann,1992)。对学生投入(stu-dent engagement)的实证研究是近十几年在西方教育文献中出现的一个新的重要研究领域。 这个研究论题对我国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教育进入了一个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不仅我国义务教育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而且高中和大学教育也会在本世纪初获得较大的发展。另外,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是重大任务。关于学生投入的研究,对解决我国教育发展中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些问题是有益的。 然而,当我们把目光投入有关/学生投入0的研究领域时,首先就会发现这样的问题:不同的研究者用/学生投入0的术语表达了不同的内容。因此,澄清学生投入的概念与概念的结构是一个必要的工作。本文介绍了西方教育文献中在学生投入概念研究上一些主要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对三种基本的学生投入(行为投入、情感投入和认知投入)作一些探讨。 一、/学生投入0概念的内涵 对/学生投入0的研究,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第一种用人类学的方法对学生的课程经验进行研究。第二种研究方法是把学生投入作为一种变量,研究这一变量的作用及其与其它教学变量的关系。在不同的研究传统中,对学生投入概念的解释也是不同的。 11学生投入是一种主动的个体化的课程经验 美国著名教育学者杰克逊(Jackson,P.,1968)把学生参与(student involv ement)作为研究的中心概念之一,系统地研究了学生参与和非参与的课程经验。根据埃里克森(Ericoson,F.,1992)的理解,课程经验(curriculum ex perience)指学生在学校的指导下经历的经验。目前,随着课程观的转变,课程经验已经成为课程研究的一个充满生机的领域。纽曼(Newmann,F. M.,1992)还特别提出对学生投入的研究是从对学生课程经验的研究而引发的。 埃里克森是研究学生经验的主要学者之一。埃里克森(1992)从课堂教学过程交互作用的角度论述了学生的课程经验,从中提出了课程投入(curriculum en-gagement)的概念。在埃里克森(1992)看来,学生投入是一种主动的课程经验。埃里克森(1992)认为,学生在完成课程任务中的经验至少可以分成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社会联系方面(social relational aspect),第二个方面是教材方面(subject matter aspect)。前者包括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等社会联系,后者包括学生和教材的心理联系。 在埃里克森(1992)看来,上述两个方面有赖于以前的知识和对目前面对的问题的所激起的情感体验。布朗(Brown J.S)等(1989)的研究表明,学生的目的、在学习情境中和他人关系的情感内容、对口头表达的文化熟悉性和许多社会联系的特点,都会影响是否成功地完成课堂中的任务。埃里克森(1992)进一步阐明了这一过程。他认为,课堂教学使学生和教师走到一起来了,教师和学生在选择内容材料等方面即时的和长期的目的,甚至更一般的文化背景,都会影响学生和教师的交互作用,也会分别影响学生的和教师的主观经验。他认为,课程的目的有时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的行为与外界权威所制定的目的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学生有时会对所指定的学习任务感到无聊和厌烦;由于学生不愿意学或者教师指定的学习内容使学生难以掌握,则学生的学习就会不发生。埃里克森(1992)认为,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既有构建知识的实践,也有抵御知识的实践(knowledg e av oidance)。埃里克森(1992)进一步论述了教室的社会联系以及教师关注对学生投入的影响。 另一方面,埃里克森(1992)的研究也指出,认知素质在交互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埃里克森(1992)研究表明,学习任务的难度影响了学生的课程经验。班级授课制造成了教师统一授课和学生统一学习的表面现象。似乎对于学生都是一视同仁的。然而,埃里克森(1992)指出,学习发生在能够展示学生能力的最大能力的范围中,即是维果斯基所说的最近发展区,由于学 72

科技创新的教育意义

科技创新的教育意义 科技创新的教育意义 2011-11-15 00:05:19| 分类: 科技创新教育 |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科技创新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根本手段 人才质量的提高,不仅表现在教给学生多少有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进一步获得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只有在科学研究的氛围中,才能得到培育和提高。高等学校的科技创新工作在对教师关注科学前沿提出要求的同时,也为学生,尤其是博士、硕士研究生参与科学实践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使教师有可能把最新的科技知识、研究手段传授给培养对象,从而有可能为参与过一次或若干次研究过程的科技人才进行有效的知识更新,使教育模式由“单向连续”向“交叉循环”转变,形成新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 同时,高校区别于一般科研院所最大的特点是学科门类齐全而且非常集中,因此高校的科技创新工作必然带动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不断产生新领域、新方向、新方法,构成新型的学术群体,培养对象在不断更新的学术氛围中可以拓宽知识范围,提高学术境界,并通过接近或参加一定的研究工作增强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 二、科技创新是学科建设的内在要求 在高等学校,只有当体现着智力水平的科技创新不断推进的时候,才能表现出学科建设层次的不断提升。学科建设的主要载体是科研方向,而科研方向本身就是智力资源“聚合”与“拓展”的具体设计,是智力创新的实现形式。只有具备了高质量的研究项目和由此产生的高质量成果,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学科的发育与成长。 在长期以来关于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变化及未来发展变化的讨论中,我们应当明确的是:在高等院校,尤其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学校里,所有学科、所有专业的教师必须充分认识高校科技创新工作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及其在高校全局工作中的地位。 三、科技创新是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的根本措施 我们可以通过积极引进和派人员外出进修等渠道,补充队伍和提高整体实力,但解决问题最根本也是最现实的措施是引导教师积极从事科学创新工作,使之在先进的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大量吸收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了解新领域、掌握新方法、更新知识结构,培育创新能力。 现代高等学校的教师是在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科学环境下开展工作的,作为培养人才基地的高等学校,必须对教师自身的知识更新给予足够的重视。基于高校自身的特点,让教师完全脱离教学工作去更新知识是不现实的,而充分利用高校学科门类齐全、文化信息密集、学术交流渠道多、实验条件比较完

科技创新方案

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 学校校本教研的不断深入。桐玉里小学决定在2016年开展科技创新 教育活动。为培养学校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提高他们 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法,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学 校决定开展以“追科星、学科技、报祖国”为主题的科技创新实践 活动。 二、目的和要求: (一)目的 1、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迎接未来世界 的挑战。 2、满足三个需要:学生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的需要;社会进步的 需要。 (二)要求 1、全员参与、点面结合。既要让每个学生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在 活动中得到发展,又要注意参赛项目的数量、质量。 2、体现特色、突出个性。各班在组织科技活动时,要根据学生实际、注重实效和个性特色。 3、科技创新、与时俱进。紧密结合我校科技教育方面的特色,围绕 活动主题,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性、能动性。

三、活动内容: 本年度青少年的科技教育创新活动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活动:(一)科普宣传 1、利用板报、广播进行宣传,班级各出一期科普教育黑板报。 2、各班级通过班会、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途径,结合学生特点开展主题教育。 (二)科普实践 1、利用班级活动,开展各项科普活动竞赛选拔活动。 2、学生每人选读一本科普读物,写出读后感。 3、举办一次科普知识讲座。 4、组织学生观看科普录像或进行科技参观活动。 (三)节日性科技活动 1、“植树节”树种、品类及生存环境科学调查活动。 2、世界环境日(6月5日)“保护眼睛、预防近视”专题讲座等。 3、世界环境日“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征文、绘画比赛。 4、世界无烟日(5月31日)——①吸烟有害健康科学调查活动; ②吸烟与理财调查活动。 (四)科普比赛 1、科技创新制作活动 2、科普板报比赛 安坪镇桐玉里小学 2016年3月10日

直观想象素养的内涵与结构探究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第31卷,2018年9月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ResearchonModernBasicEducation)Vol.31,Sept.2018 直观想象素养的内涵与结构探究 吴立宝1,刘哲雨2,康一玥3 (1 天津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天津300387;2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天津300387; 3 天津市南开中学,天津300100) 一一摘一要:一直观想象素养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数学学科六大核心素养之一三基于数学课标,梳理直观想象素养的发展脉络,将其内涵延拓为学生通过已有 数学表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并运用数学形象思维形成新的数学表象的思维过程三直观 想象是基于现实生活的最佳原型,经过数学直观与数学想象两条途径,最终形成的新的数学表 象,其历经了原型直观二表象直观和想象直观三个阶段三该研究可为直观想象素养的落地实施 提供参考三一一关键词:一数学表象;数学想象;形象思维;直观想象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深度学习的促进机制研究与评价模式构建 (项目编号:17YJC880074) 和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中小学教师教科研能力水平评估及提升研究 (项目编号:TJJX17-016)的 研究成果三 作者简介:吴立宝,天津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数学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三 刘哲雨,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学科教学设计与深度学习研究三 康一玥,天津市南开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数学教学研究三一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 数学抽象二逻辑推理二数学建模二直观想象二数学运算二数据分析 六大核心素养三[1]笔者从数学三大特征的视角探讨这六大核心素养的层次关系[2],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结构,才能在数学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三本文以直观想象素养为切入点,展开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探究,探讨直观想象素养的内涵与结构,旨在促进学生养成直观想象素养,从而整体提高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三 一二直观想象素养:历史脉络与价值意义 1 直观想象的历史脉络20世纪60年代,我国中小学数学教育便形成了以 双基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和 三大能力 (运算能力二空间想象能力二逻辑思维能力)为基础的优良教育传统三2003年,‘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简称‘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五大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二抽象概括能力二推理论证能力二运算求解能力二数据处理能力三[3]空间想象能力既属于20世纪60年代 三大能力 范畴,又属于21世纪 五大能力 范畴,凸显出其在学生数学素养体系中的重要价值三2012年初,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 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二符号意识二空间观念二几何直观二数据分析9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