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月毛概复习参考答案

201612月毛概复习参考答案

第一章:

名词解释: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1、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实事求是:‘实事’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引导。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布局,是党中央治国理

政的总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路

线图” 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辨析题: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答:这个观点是正确的。A、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系列成果是把握和应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伟大成果;B、实事求是贯穿中国革命和建设、改革的全过程,并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各个方面。

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答:A、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B、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C、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答: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

论成果,他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关系。A、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C、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答: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 、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基础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方针。

论述题:如何科学的来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四个全面”的内在联系。答: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目标与举措的辩证统一,全局与重点的有机结合,“四个全面”之间具有内在逻辑关系。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世界的共同追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发展目标。全面深化是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全面依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全面从严治党

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四者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建成全面小康、焕发、增强观念、落实从严治党,这

“四个全面”不仅勾画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且也勾画出了“第二个一百年”目标中的中国未来蓝图。

第二章:

名词解释: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主

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

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辨析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正确:毛泽东指出,A、既然中国还是一个封建经济占明显优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现阶段的革命是为了终结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B 既然中国革命的对象主要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革命任务是为了推翻这两个主要敌人的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C、既然这个革命还有资产阶级参加,它还曾领导过这个革命;D、既然这个革命的经济政策不是一般地废除私有财产,而是一般地保护私有财产,具体地说就是要把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并保护之,所以,现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但是中国革命已不是旧式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简答题

1、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答: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既不同于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又和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相区别。

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民主主义文化。

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

大众的文化

2、简述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建设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实现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

3、简述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内容。

答:1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2)正确对待资产阶级,尤其是民族资产阶级

3)要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

AVV ------ *

第三早

名词解释:过渡时期总路线:即“ 一化三改”,“一化”即是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 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不可分离,可

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P70

辨析题: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答:正确: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简答题:

1、简述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答:A、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积极采取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C、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2、简述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答: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1)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3)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的伟大胜利

4)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P85 第四章简答题

1、简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A、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B、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C、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P100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A、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B、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C、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D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

E、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的建设;

F、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

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P102

2、简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答: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矛盾的思想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4)初步探索的其它理论成果P89

论述题:

试述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的总结。

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P100+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P102

第五章

名词解释: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P11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存在种种相互联系的矛盾,但主要的矛盾是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P119

辨析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答:错误。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P114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改革开放这一中心。

答:错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确定,是我党在新时期实现的最根本的拨乱反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能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P122

简答题

1、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重大意义。

答: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

是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P116

2、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民族人民,一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

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而奋斗。P122

3、简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的相互关系。

既要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的正确方向,又要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四项基本原则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

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P125

第六章

名词解释: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辨析题: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答:正确。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因为,A,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B,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C,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论述题:

1、论述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答:科学内涵:

1)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重要意

义:

1)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2)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P133

2、中国梦的思想内涵和实现途径。

答:答:内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P143实现途径: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

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P144

第七章

辨析题

1、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新时期的一场伟大革命。)答:正

确:改革的目的同过去的革命一样,是为了扫除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

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改革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P150

2、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

答:1)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经验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

2)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和科技发展机遇的客观要求

3)是为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4)是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P159

第八章:

名词解释: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由居民(村民)选举的成员组成居民(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制度。它是一种基层自治制度和民主管理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P182)

民族区域自治: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在统一而不可分离的国家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P18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生命之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价值取向,反映了全国人民的核心价值和共同愿望。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P19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表达,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P193

生态文明建设:是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P202

辨析题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量的优势上。

答:错误。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资产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P171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

答: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的基本方略。

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必须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绝对不可分割或对立起来。P178

3、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答:正确: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节约资源和保

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第一: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第二: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第三: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第四: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P204

简答题

1、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科学内涵。

答:1)是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他们都是经济手段

2)是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他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

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

3)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2、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P17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收入分配制度的一大特点。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是按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生产要素分为1)是各种物质生产条件2)是人的劳动P175

3、简述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任务。

答:1)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3)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4)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5)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P188

4、简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

答:所谓文化强国,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P195

5、如何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答:1)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

2)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3)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P206

论述题

1、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以及完善生态文明制度的体系。

答: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P202

如何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1)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