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元公司电子政务信息平台介绍

永兴元公司电子政务信息平台介绍
永兴元公司电子政务信息平台介绍

永兴元公司电子政务产品简介

目录

1.永兴元社区政务信息管理平台介绍---------------------------------------------------------------------- 3

1.1.应用整合基础平台 ---------------------------------------------------------------------------------------- 3

1.1.1.应用整合平台 ------------------------------------------------------------------------------------ 4

1.1.

2.系统整合层次 ------------------------------------------------------------------------------------ 4

1.1.3.单点登录 ------------------------------------------------------------------------------------------ 4

1.1.4.数据整合 ------------------------------------------------------------------------------------------ 5

1.2.业务基础软件平台 ---------------------------------------------------------------------------------------- 6

1.2.1.业务基础软件平台 ------------------------------------------------------------------------------ 6

1.2.2.平台架构 ------------------------------------------------------------------------------------------ 7

1.2.3.功能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地理信息服务平台 ---------------------------------------------------------------------------------------- 7

1.3.1.平台架构 ------------------------------------------------------------------------------------------ 8

1.3.

2.开发模式 ------------------------------------------------------------------------------------------ 8

1.3.3.功能设计 ------------------------------------------------------------------------------------------ 8

1.3.4.GIS移动应用------------------------------------------------------------------------------------ 10

1.3.5.GPS应用系统------------------------------------------------------------------------------------ 11

1.3.6.三维地理信息平台 ----------------------------------------------------------------------------- 11

1.4.数据交换与共享系统 ----------------------------------------------------------------------------------- 11

1.4.1.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 12

1.4.

2.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平台 ----------------------------------------------------------------------- 12

1.5.政务信息资源中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标准建设------------------------------------------------------------------------------------------------------ 13

2.1.电子政务标准 -------------------------------------------------------------------------------------------- 13

2.2.法律法规、条例 ----------------------------------------------------------------------------------------- 13

2.3.建设标准与规范 ----------------------------------------------------------------------------------------- 14

2.4.软件设计和开发标准 ----------------------------------------------------------------------------------- 14

2.5.软件质量管理标准 -------------------------------------------------------------------------------------- 15

3.附件说明------------------------------------------------------------------------------------------------------ 15

3.1.深圳市《社区服务与综合管理信息化技术规范》(SZDB/Z3-2006)---------------------- 16

3.2.行业标准《社区信息化标准体系》,部分上升为国家标准 ----------------------------------- 16

3.3.国家标准《社区服务指南》(GB/T20647.1-2006) ------------------------------------------- 17

3.4.区级电子政务规范《深圳市宝安区电子政务技术规范》------------------------------------- 18

1.永兴元社区政务信息管理平台介绍

永兴元社区政务信息管理平台总体架构如下:

永兴元社区政务信息管理平台的总体框架主要包括硬件支撑环境、软件支撑环境、信息资源中心、基础平台、应用层、用户认证及用户层,同时所有应用均严格遵循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信息平台的安全体系建立在政府电子政务安全支撑平台基础之上。

平台采用N层次结构体系,自下而上构筑了7个层次,各层都以其下层提供的服务为基础。平台通过异构应用整合技术,整合各部门现有信息系统,通过界面整合和单点登录技术,为最终用户提供统一界面入口。

1.1.应用集成门户

应用集成门户(Longrise IIS)以数据整合为基础,利用单点登录技术和数

据交换与共享系统,完成与永兴元社区政务信息管理平台相关部门现有系统,如出租屋综合管理系统、计划生育管理系统、安全文明小区通用电脑管理系统等,实现前端统一界面、统一操作和后台系统的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

为各级用户提供统一的工作平台。通过应用集成门户可以实现使用一个用户帐户登录,根据配置权限的差异性,直接操作异构系统完成相关业务,不需要因操作不同异构系统而必须重复登录。

1.1.1.应用整合平台

以永兴元社区政务信息管理平台为基础,通过数据整合,利用单点登录技术和数据交换与共享系统,完成在永兴元社区政务信息管理平台对相关部门的应用系统的整合,实现前端统一界面、统一操作和后台系统的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具体如下:

1、工作人员操作所有应用系统时只使用一个统一入口和身份,只需要进行一次登录;

2、基础数据,包括人口、房屋、楼栋、法人(单位)等通过社区信息平台中统一录入和同步更新;

3、在办理综合管理业务时,在录入数据中需要使用基础数据时,只需要通过输入关键标识数据(如人口的身份证号码、法人的组织机构代码等)就可自动从后台数据中心中调出对应数据,从而减少基础数据的重复录入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1.1.

2.系统整合层次

系统整合分三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实现界面整合,即通过采用统一的身份认证方式实现不同业务系统登录到同一工作平台,从界面上整合各套系统;一个层次是应用整合,提供整合管理工具;一个层次是实现数据整合,即通过数据接口或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实现不同业务系统数据之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1.1.3.单点登录

系统平台通过单点登记技术实现所有业务系统的界面整合,解决多套系统重复登录,操作方式不一致的问题。

Single Sign On (SSO)通常被翻译为单点登录,最常见被使用在单位内部网

络应用,当用户访问内部应用系统时候只需作一次身份认证,随后就可以对所有

应用系统进行访问,而不需要多次输入认证信息。SSO 可以提高普通用户工作效率,避免了各个系统都有自己独立的用户帐户和密码,减少了系统维护人员工作。

SSO包括两种方式:

一种是集中登录,即在统一的登录界面中进行强认证,在统一开发的企业级

应用中可以方便使用。

一种是分布登录,目前商用的SSO系统大都用这种方式。

1.1.4.数据整合

采用数据分散存储、集中管理、高度共享的数据技术,建立“信息资源处理

中心”,自动将各种信息资源有机的整合,统一提供内容检索和浏览;通过智能

搜索引擎机制,大幅提高用户对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深度,提升永兴元社区

政务信息管理平台的整体工作业绩。

目前运行在各个部门单位的各类管理软件不少且各自为政,但是这些系统中

都需要用到人口(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单位(法人)、房屋(自住、出租)、楼栋等基础数据,目前的状况是有多少个系统,社区的工作人员就需要重复录入

以上基础多少遍,不仅工作量大,效率不高,而且使得数据的质量得不到保障。

必须对这些系统的基础数据进行整合。

1.人口数据整合:整合人口基础信息及扩展信息。

2.组织机构(法人单位)数据整合:整合组织机构(法人单位)的基础信

息及分类信息。

3.界面整合

?是数据层整合、应用层整合在界面上的统一体现;

?实现用户授权管理、门户管理、搜索与决策服务等功能;

?用户授权管理包括单点登陆、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授权等功能;

?整合信息门户将是一个综合信息门户。

4.功能整合

1、整合不同系统的业务应用,提供整合管理工具;

2、提供流程管理、智能办公管理、知识管理、业务规则管理、公共基础信息管理、智能搜索引擎、消息通讯管理、分布事务监控、组织结构管理、权限管理、系

统配置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快速开发工具和中间件。

1.2.业务基础软件平台

在永兴元社区政务信息管理平台的总体架构中,基础软件平台处于核心地位,为上层应用提供统一的技术支撑环境,包括以下层次:

(1)业务基础软件平台(LongriseEAP)

业务基础软件平台支持应用层相关系统的快速、灵活构建和部署。

(2)地理信息服务平台(LongriseGISP)

统一地理信息平台建立全区统一的地理信息资源库,并为各个部门提供独立的空间数据管理功能,解决了政府空间信息共建、共享的难题,节约政府投资,避免重复建设,统一了全区空间地理信息标准体系。

(3)数据交换共享平台(LongriseIIS)

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建立了全区统一的数据共享与交换机制,从而实现政府各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换。

1.2.1.业务基础软件平台

LEAP从信息化建设全局和发展的角度出发,为其解决了技术层面上的难题,从而使信息化建设可以集中精力在业务功能的定义上,在大幅减少投资、缩短工期的前提下,快速构建起大型、复杂的应用系统,解放目前处于低层次的大多数软件开发人员的劳动力,从而降低开发成本,提高软件质量,实现软件产能的突破。

LEAP完全遵循J2EE技术体系,并基于SOA架构,采用业内领先的服务总线技术来挂接信息系统的各类服务和应用,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集成提供一个高效、快速的开发平台。

基于LEAP来构建信息系统的优势如下:①随需而变②自由扩展③快速实施④灵活部署⑤应用集成⑥架构开放⑦简化开发⑧平台无关⑨技术无关

基础软件平台是整个永兴元社区政务信息管理平台的开发和运行基础环境平台,是系统可扩展和柔性的保障。基础软件平台是从信息化的整体、全局和发展的角度出发,为保障政务信息化成功而提供的基础支撑平台。

永兴元社区政务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将基于该基础软件平台进行建设,从而充分保证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平台核心服务是上层应用的开发及运行环境,包括如下内容:组织机构管理、统一权限管理、单点登录、应用集成、流程引擎、规则引擎、事务服务、数据持久化、数据传输服务、加密服务、缓存服务、消息服务、GIS支撑服务和平台工具层等。

(1)核心服务层

核心服务层不仅是应用层开发的基础环境,也是应用运行时环境,核心服务层本身也是一个开放的分层的结构。

(2)工具层

包括:系统设计工具、系统构造工具、系统发布工具、系统维护工具基于永兴元业务基础软件平台可构建各种大型的应用。

1.3.地理信息服务平台

地理信息服务平台(Geographic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简称GISP)是利用“数字地球”理论,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WEB服务等的先进成果,对海量的城市空间地理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共享的应用服务平台。

通过GISP来建立统一的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对区域内的空间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发布,并发布对外部应用系统统一的服务接口规范,解决政府空间地理信息共建、共享的难题,节约政府投资,避免重复建设,使政府空间地理信息资源最大化利用;为“数字城市”建设奠定基础.

地理信息系统是建立在GIS支撑服务上的具体应用,其构建和核心业务应用的实现均基于GIS平台,系统依托GIS独有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可视化表达形式,可实现对管理对象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在线维护、系统管理和综合应用,以满足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的精细化、可视化管理,为用户提供空间可视化工作环境,实现图文互动,便于迅速发现并有效解决城市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地理信息系统在应用时与各单位具体业务系统无缝衔接,支持二维模式和三维模式呈现,能够有效实现对地理空间框架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单元网格数据、城市部件与事件数据等地理空间数据的组织、管理、维护、显示、操作、分析和建模等.

GISP基于ArcGIS的SDE来开发地理信息服务。

(1)空间地理信息的数据存储

空间地理信息数据统一存储在GeoDataBase中,可以采用Oracle、SQL Server等大型数据库。

业务图层、标注等业务空间地理数据则通过应用系统调用地理信息服务API 存储进GeoDataBase中。

(2)地理信息服务

基于ArcSDE开发的地理信息服务把地图服务器中的基础图形数据发布成地图服务数据,并提供全面的地图操作功能。

(3)地理信息服务API

以以下几种方式对外部系统提供:

WEB服务

WMS的URL地址

JavaScript开发接口

1.3.

2.开发模式

系统开发采用ArcGIS作为开发工具。

鉴于ArcGIS中桌面软件ArcDesktop强大的功能以及对ArcIMS的支持,系统WebGIS的实现方法可采用windows+tomcat+esriservlet+htmlV的模式进行系统开发。这样既充分利用了ArcDesktop实现地图显示的美观和多样性,又保证了原有系统JSP代码的剩余利用价值,同时大大提高电子地图的发布更新速度,使其它业务应用系统基于WebGIS基础上的开发应用十分方便。

在各个业务系统的GIS功能模块的基础上,规划一个统一的GIS门户,对各个业务系统提供更专业的GIS辅助服务,使WebGIS系统和业务系统地图、数据共享、功能共享,从而实现统一的基础地理网格平台。

1.3.3.功能实现

统一地理信息平台实现对基础地理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城市单元网格数据、

综治重点管理对象与事件数据等地理空间数据的管理、维护、显示、操作、分析、建模和更新等功能,是整个系统的重要基础。

(A)地图显示操作

地图分层显示内容

图层控制

主要显示控制工具

(B)地图数据编辑

地图数据编辑更新模块主要为对数据进行处理时提供各种操作的部分,操作的模块分为添加对象、编辑对象、修改对象。

(C)图文双向查询

空间选择工具

主要查询功能

?简单查询

?空间查询

?图文双向查询

(D)地图量测

?距离量算

?面积量算

(E)空间分析功能

?矢量空间分析

?栅格空间分析

?矢量与栅格一体化分析

(F)地图定位

用户通过在属性列表中选择某一楼栋或者单位,系统能够准确的定位到二维图形相应的空间位置处。

(G)专题制图

专题图制作流程

统计分析

专题分析

1.3.4.GIS移动应用

基于手机LBS的网格化管理系统是面向区、街道、社区三级体系下的日常业务、分析决策、指挥调度的可视化移动管理信息服务平台。它通过与客户已建业务管理系统的有机结合,给予管理人员以直观的可视化管理界面,在直观的地图界面上进行巡检状态的图文互查操作,巡检员任务状态跟踪,空间分布报告,以及空间分布统计,以符号、颜色、闪动等表示企业/个人/设施在管理中的状态、

行业类别和监管级别、以及其他各种属性。

1.3.5.GPS应用系统

用于对装有GPS车载终端的工作用车辆或手持设备进行定位监控管理,并结合GIS应用系统,实现对工作的智能化和空间可视化管理。

终端接收GPS定位信息并采集设备状态信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定时、定距、或点名上传数据到GPS监控中心,GPS监控中心能随时掌握该设备终端的位置和运行轨迹。可以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出实时位置,查询属性,并重现运行路线轨迹等。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监控中心、通信系统、GPS终端设备

1.3.6.三维地理信息平台

永兴元社区政务信息管理平台不仅仅提供一般概念上的数字城市和社会综合管理平台,即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系统(RS)等关键技术,建设服务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于政府、企业、公众;服务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同时也基于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使信息的表现更真实、丰富、具体。

永兴元社区政务信息管理平台基于Skyline的三维地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创新性地构建移动数字城市管理体系。

1.4.数据交换共享平台

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建立了统一的数据共享与交换机制,在横联各个政府业务部门,通过建立数据交换与共享机制,从结构、组织、技术、标准、服务等方面对信息资源的管理体系进行整理,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数据目录库和数据交换管理平台,形成统一的门户体系、数据体系和应用体系,为跨部门业务系统提供有力的保障,为领导决策提供动态的实时数据和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数据依据.

将依托数据交换共享平台来规划建立政务信息资源中心,通过建立政务信息资源中心来打破信息孤岛,满足各业务部门信息互联互通和共享交换的需要;提高政府内部工作效率,为不同部门的应用整合提供强大的基础;为领导决策提供实时数据,发挥信息化实时和准确定特点。

数据交换与共享系统包括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两部分核心内容1.4.1.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依托部门业务系统建立公共资源和交换资源库,信息资源提供者从中分别提取公共资源和交换服务的特征信息,编目形成公共资源核心元数据,并注册到公共资源核心元数据库和交换服务核心元数据库中,分别生成公共资源目录和交换服务目录;使用者通过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对信息资源进行目录查询。

1.4.

2.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平台

政府信息资源交换体系是依托相关标准和规范及电子政务安全基础设施,为跨部门、跨地域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提供的基础性政务服务设施。

一、平台总体架构层次:

(A)服务模式:指为应用提供的信息资源表现方式,包括: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公共服务、决策支持

(B)交换平台:提供信息交换的平台系统。

(C)信息资源:参与交换和共享的各类信息资源

(D)管理机制:建设、运行、管理交换体系的法规、制度等。

(E)支撑与保障:包括软硬件支撑环境、安全保障体系和技术标准规范。

二、交换模型

交换体系由中心交换接点和端交换接点组成,其中:

中心交换接点管理交换域内各端交换接点的信息交换服务,根据需求形成共享信息库;

端交换接点接受和发送政府部门的交换信息

三、交换模式

交换模式可分为三类:集中交换模式、分布交换模式、混合交换模式。

四、基本功能设计

数据交换系统包括业务接口系统、业务配置管理模块、数据库适配器模块、定时数据采集模块、实时数据同步模块和实时数据接收处理模块。

2.标准建设

2.1.电子政务标准

1)《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1部分:总则》

2)《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2部分:工程管理》

3)《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3部分:网络建设》

4)《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4部分:信息共享》

5)《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5部分:支撑技术》

6)《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6部分:信息安全》

7)《基于可扩展置标语言(XML)的电子公文格式第3部分:显现》

8)《基于可扩展置标语言(XML)的电子公文格式第4部分:办理》

9)《基于可扩展置标语言(XML)的电子公文格式第5部分:交换》

10)《基于可扩展置标语言(XML)的电子公文格式第6部分:归档》

11)《基于可扩展置标语言(XML)的电子公文格式第7部分:安全》

2.2.法律法规、条例

1)《国务院社区服务14号文件》

2)《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电子政务工作的意见(深发

[2006]16号)》

3)《深圳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政府令第156号)》

4)《深圳市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深府[2006]142号)》

5)《深圳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深府[2006]143号)》

6)《深圳市政府公众网站管理暂行办法(深府[2006]144号)》

7)《深圳市电子政务标准化管理暂行办法(深府[2006]145号)》

8)《深圳市社区政务信息化管理暂行办法(深府[2006]146号)》

9)《深圳市电子政务“十一五”规划(深信领[2006]1号)》

10)《深圳市党政机关内部计算机网络建设和管理暂行办法(深信领

[2006]2号)》

11)国家发改委、建设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工作的若干规

定》、《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

三版)(2006年);

12)国家和地方现行各种工程建筑设计规范和标准;

13)深圳市信息工程协会、广东省价格协会主编《信息系统工程造价指导书》

2006版;

14)《关于加快推进我市社区政务信息化建设的通知》(深府办[2007]13

号);

15)《关于加快各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的通知》(深府办[2007]131号);

2.3.建设标准与规范

1)《深圳市社区信息化综合业务平台接入标准》

2)《深圳市区级政府数据中心建设规范》

3)《深圳市社区管理信息化应用技术规范》

4)《深圳市社区管理信息化应用技术指南》

5)《深圳市社区服务与综合管理信息化技术规范》(SZDB/Z 3-2006)

6)《社区信息化业务建模规范》

7)《社区信息化信息系统接口规范》

8)《社区信息化数据交换格式》

9)《社区信息化代码规范》

10)《社区信息化数据元素字典》

11)《社区信息化信息系统技术要求》

12)《社区信息化数据中心建设指南》

13)《社区信息化社区服务与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指南》

14)《社区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15)《社区服务指南》(GB/T 20647.1-2006)

2.4.软件设计和开发标准

1)GB/T 14394-1993《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

2)GB/T 15532-1995《计算机软件单元测试》

3)GB/T 8566-1988《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4)GB/T 9385-1988《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

5)GB/T 9386-1988《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规范》

6)GB/T12504-1990《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

7)GB/T12505-1990《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

8)GB/T16680-1996《软件文档管理指南》

9)GB/T 8567《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10)GB/T14079《软件维护指南》

11)GB/T14085《信息处理系统计算机系统配置图符号及约定》

12)GB/T17895《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13)GB/T14394《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及可维护性管理》

14)GB/T12504《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

15)GB1526 《信息处理、数据流程图、程序流程图、系统流程图、程序

16)网络图和系统资源图的文件编制符号及约定》

2.5.软件质量管理标准

1)ISO9000-3《软件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

2)ISO10006《项目管理质量标准》

3)ISO/IEC 14589《软件质量评价》

3.附件说明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搞社区信息化建设,然而各地对于社区信息化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缺乏统一的规范,社区信息化建设缺乏相应的评价标准,各职能部门完全自我理解、自我建设造成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严重,资源浪费严重、“信息孤岛”和数据重复采集突出等问题,政府财政资源浪费,信息资源孤立,工作合力无法形成……。针对行业的这种情况,永兴元开始了对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模式的研究,坚持标准先行,先有标准后形成产业,解决我国社区服务与综合管理信息化建设标准缺乏的问题。

标准已经成为国际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标准是自主创新的基

础和平台,也是实现自主知识产权利益最大化的手段。充分吸收国内外信息化标准及规范制定的成功经验,充分借鉴全国各地电子政务建设的成功经验,永兴元参与信息化领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制定一套适合全国开展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技术规范,探索出一条具有实际意义的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系统互联互通的社区信息化建设、管理、推广机制和模式,包括功能规范、技术方案、业务推广模式和管理机制等,提高全国各地社区服务与综合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研制和开发水平,对推进全国的社区信息化建设步伐具有积极作用。

永兴元标准化建设情况如下:

3.1.深圳市《社区服务与综合管理信息化技术规范》(SZDB/Z 3-2006)

《社区服务与综合管理信息化技术规范》是国家发改委社区信息化建设试点项目(发改投资[2004]863号)、深圳市“固本强基”社区信息服务网络建设试点工程项目的重要内容,由深圳市科技和信息局(市信息办)、市民政局、市发展和改革局提出,在国家信息产业部、广东省民政厅的大力支持和深圳市职能延伸到基层的十多个“条条”部门共同参与,深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立项并发布,文号为:SZDB/Z 3-2006,对规范社区服务与综合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实现了统一技术标准、为统一数据库和统一平台奠定基础,填补了国内空白。

本标准主要用于深圳市社区服务与管理系统建设的系统集成商、软件开发商和监理单位进行社区系统的开发与整合,以及所有延伸到社区服务与管理业务中的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本标准包括七个部分:《社区服务与综合管理信息化技术规范第一部分总则》、《第二部分数据采集规范》、《第三部分代码规范》、《第四部分数据元规范》、《第五部分数据格式规范》、《第六部分数据交换规范》、《第七部分系统接入规范》。

(附件图片:质监局下达任务通知、发布通知、专家评审意见、技术规范文本图片)

3.2.行业标准《社区信息化标准体系》,部分上升为国家标准

国家信息产业部和民政部相继对永兴元公司下达了社区信息化课题研究的任务书,指导全国社区信息化建设。作为社区管理信息化标准组组长单位,编写信息产业部行业标准《社区信息化标准体系》中社区管理部份标准,该标准体系中部分标准已

上升为国家标准。

本课题主要研究社区信息化的业务集成标准、信息资源标准、应用标准部分和社区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我国社区信息化建设中,社区服务与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信息资源整合、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等相关技术规范的制定,为梳理国内社区信息化标准体系做基础性研究,为推进全国社区信息化建设作基础性研究工作。

研究主要内容:

(1)《社区信息化业务建模规范》

(2)《社区信息化信息系统接口规范》

(3)《社区信息化数据交换格式》

(4)《社区信息化代码规范》

(5)《社区信息化数据元素字典》

(6)《社区信息化信息系统技术要求》

(7)《社区信息化数据中心建设指南》

(8)《社区信息化社区服务与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指南》

(9)《社区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在本部分标准与规范的指导下,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不同区域社区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应用拓展、系统整合提供技术规范,保障社区信息的共享交换以及交换过程中数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保证所有延伸到社区的职能部门在开展各项业务时可以实现跨部门、跨地区的数据共享,有效整合社区内的信息资源,消除信息孤岛和避免重复建设,实现国内社区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和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

(附件图片:2006年6月,受民政部委托,公司承担了国家标准《社区服务与综合管理信息化技术规范》的主要编制工作;2006年9月,受国家信息产业部委托,公司承担了社区服务与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及相关技术标准研发工作。)

3.3.国家标准《社区服务指南》(GB/T 20647.1-2006)

2006年2月,永兴元参与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民政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部门主持的《社区服务指南》编制工作,并负责编写社区信息化建设部分内容。

(附件材料:《社区服务指南-总则》文本)

3.4.区级电子政务规范《深圳市宝安区电子政务技术规范》

深圳市宝安区电子政务发展迅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但由于历史原因,各部门应用系统往往根据自身需求“量身定制”,标准规范未能统一,致使信息资源难以共享,从而形成许多“信息孤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促进区级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更好地发挥电子政务项目的投资效益,支持电子政务的顶层设计和工程建设,永兴元对宝安区现有的电子政务系统进行梳理与分析,编制《深圳市宝安区电子政务技术规范》,为宝安区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与应用提供规范,保障电子政务的快速健康发展。

技术规范由五部分组成,分别是总则、基础支撑规范、数据规范、应用规范和信息中心管理规范,从全方位对宝安区电子政务建设进行技术规范。电子政务建设技术参考模型由基础、数据、应用与管理四部分标准贯穿于电子政务各个层面中。技术规范各部分为电子政务建设不同阶段提供技术规范。基础支撑规范和管理规范从基础层面、安全、管理角度对电子政务建设进行规范;数据规范对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结构及基础数据库应用模式进行规范;应用规范对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内容进行了规范。

(附件材料:《深圳市宝安区电子政务技术规范》文本)

电子政务内网安全现状分析与对策

电子政务内网安全现状分析与对策 4.29首都网络安全日电子政务应用论坛分享 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首次提出发展电子政务,打造高效、精简的政府运作模式。 近年来,随着政府机构的职能逐步偏向社会公共服务,电子政务系统的高效运作得到民众的肯定,但同时,各类业务通道的整合并轨也让电子政务系统数据安全问题“开了口子“:“国家旅游局漏洞致6套系统沦陷,涉及全国6000万客户信息” “4.22事件,多省社保信息遭泄露,数千万个人隐私泄密” “国家外国专家局被曝高危漏洞,分站几乎全部沦陷” …… 一. 电子政务内网数据库安全面临的风险 虽然基于安全性的考虑,电子政务系统实行政务外网、政务专网、政务内网的三网并立模式,但通过对系统安全性能的研究,安华金和发现:当前电子政务内网信息系统中的涉密数据集中存储在数据库中,即使是与互联网物理隔离的政务内网,一系列来自数据库系统内部的安全风险成为政府机构难以言说的痛。 风险一、数据库管理员越权操作: 数据库管理员操作权限虽低,但在数据库维护中可以看到全部数据,这造成安全权限与实际数据访问能力的脱轨,数据库运维过程中批量查询敏感信息,高危操作、误操作等行为均无法控制,内部泄露风险加剧。 风险二、数据库漏洞攻击: 由于性能和稳定性的要求,政务内网多数使用国际主流数据库,但其本身存在的后门程序使数据存储环境危机四伏,而使用国产数据库同样需要担心黑客利用数据库漏洞发起攻击。 风险三、来自SQL注入的威胁:

SQL注入始终是网站安全的顽疾,乌云、补天、安华等平台爆出的数据漏洞绝大多数与SQL注入攻击有关,内外网技术架构相同,随着政务内网的互联互通,SQL注入攻击构成政务内网的严重威胁。 风险四、弱口令: 由于账户口令在数据库中加密存储,DBA也无法确定哪些是弱口令,某国产数据库8位及以下就可以快速破解,口令安全配置低,有行业内部共知的弱口令,导致政务内网安全检查中发现大量弱口令和空口令情况,弱口令有被违规冒用的危害,即使审计到记录也失效。 传统的信息安全解决方案主要是通过网络传输通道加密、PKI或增强身份认证、防火墙、IPS、堡垒机等技术形成应对策略,但对于核心数据库的防护欠缺针对有效的防护措施。 二. 电子政务内网数据库防护解决方案 电子政务系统的数据安全防护,在业务驱动的同时,保障政策要求同样重要,在此前提下,国家保密局于2007年发布并实施分级保护保密要求: 特别是对于系统中数据的保密,要求中明确指出:对于机密级以上的系统要从运行管理三权分立、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技术和测评要求,具体涉及以下三方面: 访问审计: 1、审计范围应覆盖到服务器和重要客户端上的每个数据库用户 2、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时间、类型、主体标识、客体标识和结果等 3、应能够根据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并生成审计报表 4、应保护审计进程避免受到未预期的中断 5、应保护审计记录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 6、审计内容应包括重要用户行为、系统资源的异常使用和重要系统命令的使用等系统内重要的安全相关事件 二、主动预防 1、通过三权分立,独立权控限制管理员对敏感数据访问。 2、应针对SQL注入攻击特征有效防护 3、应检测对数据库进行漏洞攻击的行为,能够记录入侵的源IP、攻击的类型,并在发生严重入侵事件时主动防御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方案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方案 为加快我县电子政务建设进程,促进政府转变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发挥电子政务在促进政府效能建设、改进为民服务、建设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通过推进电子政务,推行网上为民办事和普及党政机关文档电子化,通过推进电子政务,提高政府及部门的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提高服务社会能力,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改善招商环境,扩大吸引外资,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建设原则。 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促发展;统一规划,政府主导;统一平台,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统一标准,保障安全;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三)工作目标。 以《安徽省“十一五”电子政务建设发展规划》为指导,到XX年,全县电子政务系统框架基本形成。通过统一的电子

政务网络交换平台,推进政府机关内部办公自动化、公文交换无纸化、管理决策网络化、公共服务电子化,实现政务工作全面信息化。建成连接各乡镇及县直各部门、各单位的信息网络系统;建立政府电子信息资源库,实现信息充分共享和广泛使用;建立政府辅助决策和指挥调度系统,提高政府决策和应变能力;初步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在网上提供方便、快捷、透明的“一站式”政务服务。 二、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规划 电子政务网络包括对外服务的政务外网、党政内部办公的政务内网,在政务内网之间进行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网络拓扑图见附件)。 政务外网:在互联网上建立公共行政部门统一的门户网站,为各公共行政部门政务公开、网上办事、对外宣传交流提供平台。政务内网:建立党政职能部门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运用先进的数据交换、共享、采集、发布手段,使得各部门在同一平台上开展业务。通过政务内网为党政机关日常电子化办公提供服务,实现包括公文收发、会议管理、人员管理、项目管理、资产管理、档案管理等政务活动电子化。 政务内网与政务外网之间进行隔离,保证政务数据资源及应用的安全性。 三、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任务 (一)完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提升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水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技术规范

国家政务外网设备选型基本要求 (征求意见稿) 2010年4月16日

目录 1. 前言 (1) 2. 国家政务外网总体设计 (1) 2.1总体框架 (1) 2.2网络架构 (2) 2.3 业务模型 (3) 3. 国家政务外网总体要求 (4) 3.1 组网基本原则 (4) 3.2 设备选型原则 (5) 3.3 功能要求 (6) 3.4 参考模型 (8) 4. 核心和汇聚路由器指标要求 (9) 4.1基本要求 (9) 4. 2 A档核心路由器指标要求 (10) 4. 3 B档路由器指标要求 (11) 4. 4 C档路由器指标要求 (12) 4. 5 D档路由器指标要求 (12) 5. 核心交换机指标要求 (12) 5.1总体要求 (13) 5.2 A档交换机指标能要求 (13) 5.3 B档交换机指标能要求 (14) 6. VPN网关指标要求 (14) 6.1 VPN网关总体要求 (14) 6.2 A类VPN网关指标要求 (15) 6.3 B类VPN网关指标要求 (16) 6.4 C类VPN网关指标要求 (16) 7. 接入设备指标要求 (16) 7.1接入设备总体要求 (16) 7.2 A类接入设备指标: (17) 7.3 B类接入设备指标: (17) 7.4 C类接入设备指标: (17) 8. 网络管理系统指标要求 (18)

1. 前言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以下简称政务外网)是中办发[2002]17号文件明确规定要建设的政务网络平台。政务外网与政务内网物理隔离,与互联网逻辑隔离,主要用于运行政务部门不需要在内网上运行的业务和政务部门面向社会的专业性服务,为政务部门的业务系统提供网络、信息、安全等支撑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政务信息服务。 为保证省各级电子政务外网与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的互联互通,本文对各省网络关键节点设备及网络管理软件等提出了最低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各省的电子政务外网设网络关键节点设备选型应满足或优于本文所述要求。 2. 国家政务外网总体设计 2.1总体框架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总体框架如图所示。 图 1 国家政务外网总体框架

电子政务网建设方案

电子政务网建设 技术建议书 目录

1前言 政府及事业单位一直是中国信息化的先行者,政府网络的建设已经比较完善。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进一步深入,政府信息化建设重点变化明显,电子政务业务系统的受重视程度继续加强;而办公自动化、信息安全和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受重视程度显着加强。 按照政府网络管理的要求,必须保障含有国家机密信息的“内网”不但要求的绝对安全。但随着电子政务、网上政府、政府自身的信息化业务系统等的发展,政府与自身各分支机构、外界相关单位信息交互的“外网”安全和互连互通就变得更为必要。此外网络的安全问题日益显得尤为重要。 2网络平台需求分析 随着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化的发展,电子政务内网网络平台逐渐从“分离的专网”向“统一网络平台”转化,成为主流的建网思路。其基本思想都是在一个统一的网络平台上为各种业务系统提供传输通道,以及方便地实现流程整合。 统一网络平台解决了业务专网建设思路存在的问题,其优势如下:

利于网络扩展:当增加新的业务系统时不需要建设新的专网,而是由网络平台统一分配网络资源;当业务专网扩容时不需要单独扩容,首先通过统一网络平台扩展其容量,当统一网络平台容量不足时再考虑对整个平台进行扩容。 管理成本低:统一网络平台由专门的部门统一维护,不需要每个业务部门都设置网络管理员及网管,极大地降低了管理成本。 网络资源利用率高:由于各业务系统对网络资源(如带宽)的需求由统一网络平台来满足,可以根据各业务系统实际的流量动态调整带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利于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流程整合:由于各业务系统采用统一的网络平台,相互之间很容易实现互访,为在将来进行信息共享及业务横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为充分满足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统一网络平台还需要满足以下的关键业务需求: 部门系统之间的安全隔离:不同部门系统之间需要提供安全隔离,避免非法访问。 电子政务系统业务系统之间的互访:部分业务系统,如领导决策公文下发数据、政策公布、业务数据上报业务等之间有相互访问的需求,随着业务纵向整合的开展各单位系统之间需要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网络平台必须满足各单位系统互访的要求及安全性。 不同业务系统的差别服务(COS):不同业务系统,需要网络平台提供

政府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政府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第一章概述 1.1 背景 为认真贯彻国家、省对电子政务建设要求的精神,根据《XX省“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结合我省电子政务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特制定本方案。 1.2 目的 1、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 我省电子政务网络由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组成。政务内网是党政机关办公业务网络,与互联网物理隔离,主要满足各级政务部门内部办公、管理、协调、监督以及决策需要,同时满足有关政务部门特殊办公需要。政务外网是党政机关公共业务网络,主要满足各级政务部门进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面向社会服务的需要。 目前,XX省政务内网已经建成并运行良好,政务外网正在规划建设,通过统一的政府数据中心建设,建成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省委、省政府各部门和有关单位的业务应用系统,都要基于全省统一的政务网络资源,按需要分别在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部署。 2、统筹规划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避免重复建设,提高整体使用效益。 政府数据中心为省政府各部门和有关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提供统一的计算机机房、电子政务网络、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和应用系统安全、数据备份、公共地理信息和基础软件等信息化基础设施,避免重复建设,降低系统建设成本。同时利用XX省综合信息中心技术人才资源,进行系统的运行维护,降低系统的运行维护成本。 3、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安全平台。 目前,各政府部门分散建设,安全漏洞和隐患多,通过政府数据中心建设,

全省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安全平台,高标准建设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加强和规范电子政务网络信任体系建设,建立有效的身份认证、授权管理和责任认定机制。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监测系统,提高对网络攻击、病毒入侵的防范能力和网络失泄密的检查发现能力。统筹规划电子政务应急响应与灾难备份建设。完善密钥管理基础设施,充分利用密码、访问控制等技术保护电子政务安全,提高全省各项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网络和信息安全,完善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保障电子政务系统的网络和信息安全。 4、提升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通过统一的政府数据中心建设,整合各部门和有关单位的政务信息资源,为政务公开、业务协同、辅助决策、公共服务等提供信息支持。 5、完善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 通过统一的政府数据中心的建设,贯彻国家、省和我省电子政务建设标准和规范,建立健全电子政务标准实施机制。 1.3 意义 政务数据中心的建设将进一步加快推进我省电子政务建设。电子政务建设有利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执政能力;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履行职能提供技术手段;有利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二章业务状况分析 2.1 现状分析 2.1.1 电子政务建设现状 近几年,我省围绕全面实施“阳光政务”工程,加强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电子政务内网进一步完善,形成了覆盖全省的政务办公网络,实现了网上公文传递、处理。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稳步推进,初步建成了政务公开信息传送系统,实

电子政务信息化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某县电子政务信息化服务平台 2、项目单位: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3、项目内容:根据某县电子政务信息化服务发展规划,项目内容主要为整合与完善全县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完善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开发区、乡镇村、生产企业、经济合作组织及其它信息服务站,规范统一接口,畅通信息屏障,带动终端用户、计算机信息化的设备配置、信息机等。 4、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项目总投资329万元 其中,申请安徽省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8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249万元。 (2)完善县级信息基础平台、疏通建立130个信息服务站 (3)完善现有网络,统一规范的对接。 (4)完善基础数据库4个,信息采集渠道和采集点128个。 二、市场分析 (一)市场前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推进政府部门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以及全面信息共享已是大势所趋。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说明中央对信息化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而电子政务正日益成为信息化最重要的领域之一。近来,电子政务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从政府到公众、媒体到企业,大家都在谈论电子政务,期盼电子政务,推动电子政务。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明确全国电子政务建设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建成覆盖全国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

换体系、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初步建立;重点应用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公开和共享机制初步建立,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形成,标准化体系基本满足业务发展需求,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政府门户网站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50% 以上的行政许可项目能够实现在线处理,公众认知度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电子政务在降低行政成本、提高监管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的作用明显增强。我国打造透明化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愈来愈清晰,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被提到了关乎公共行政管理改革成功和衡量国家竞争力水平的高度,作为公共行政改革的主要抓手——电子政务建设,已被党和政府放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层面,积极稳妥地开展电子政务建设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工作。 某县耕地面积200万亩,辖11个乡镇,140余个行政村,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及规模生产企业800余家,全县人口110万人,现有农业龙头企业740余家,农产品中介服务组织2700余家,种植业和养殖业大户5000余户,农业产业化带头人4000余家。 某县电子政务信息化服务平台的主要用户是: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开发区和乡镇村各级政府部门、工业企业、招商引资、农产品加工和流通龙头企业、社会化中介服务组织、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各类批发市场、专业户、社会稳定信息、特色农产品基地、农村干部以及其他。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割的制约,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服务,是政府管理手段的变革。具体地说,电子政务就是将政府的四项主要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电子化、网络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政府工作进行信息化改造,以提高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的水平。其实质是通过电子和信息技术手段,扩大了政府行政活动的领域,使得政府活动从原先

综合信息平台整体方案

第一章系统背景、范围及目标 1.1.系统背景 为全面掌握信息服务工作情况,通过从相关部门获取的调研数据发现,我市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面向城市居民、涉农部门和基层农民的信息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涉及百姓生产生活的信息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各级管理与服务部门信息化意识不强的矛盾依然突出;为了提高政府对公共信息服务质量的管理力度和水平,决定建立公共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整合各类实用型服务信息资源,利用方便、快捷的信息化传送手段,向社会各行各业、大众群体提供信息服务,树立政府便民服务形象,促进本地信息化的发展,达到方便城市居民衣食住行、农民增产增收的目的。 1.2.系统范围 ?系统信息展示平台提供涉农信息(种养殖、农产品加工、市场行情、农用物资供求、农村医疗、灾害预警等)展示功能; ?系统信息展示平台提供新闻、惠农政策、新农村建设、涉农企业、专家咨询等信息展示功能; ?系统信息展示平台提供城市民生信息(衣食住行、水、电、煤等)查询、展示功能; ?系统应用平台为农户、涉农企业、涉农专家等提供信息的发布功能; ?系统应用平台提供农户、涉农企业、涉农专家、城市市民等之间的交流互动功能;交流的方式有手机、农村信息机、网站门户论坛、网站视频下载等; ?系统平台为同构或异构的数据采集、处理、转换提供统一的适配协议或接口; ?系统平台为同构或异构的数据提供多样化的采集、处理、转换方式;包括:手工录入、批量导入、数据接口访问、专用数据通道访问等; ?系统平台为建立起涉农信息资源库、农业信息专家知识库、城市民生信息资源库提供支持; ?系统平台提供移动无线应用业务(包括短信、彩信、远程广播等)支持。

电子政务外网

电子政务外网行业解决方案 大中小 一.行业背景: 电子政务是信息社会政府管理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温家宝同志也明确指出:“推进政务 公开,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加强电子政务建设。”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作为我国电子政务网络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保障。加快建设政务外网,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各级政务部门的执政能力,提高执 政水平、构建服务型政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电子政务外网的建设主要围绕以下职能: 为各级政务部门提供面向社会服务的应用和不需要在内网上运行的业务提供网络承载服务。 支持各业务之间的互联互通,支持跨地区,跨部门的业务应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满足各级政务部门社会管理、公共 服务等方面的需求。 确定政务外网统一安全策略,建设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构建统一的网络防护体系和统一的信任体系,保障政务外网安全可 靠地运行。 二.锐捷整体解决方案: 锐捷公司作为国内著名的网络设备及解决方案供应商,秉承“敏锐把握应用趋势,快捷满足客户需求”的核心经营理念,依靠对政务工作与政府安全保护的全面了解,提供先进的网络承载与安全解决方案构建国家电子政务外网。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整体分为四层三级,建成从国家到各省、地市、区县的纵向网络,在纵向网的基础上建立各级城域网。使得各部门横向之间和各部门纵向业务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节约投资和资源。省级电子政务外网与互联网逻辑隔离。省级电子政务外网包括广域主干网区、城域网区、厅局接入区、互联网接入区、数据与网管应用数据中心区。

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方案详细

统一电子政务平台 建设方案

目录 1、基础系统平台 (13) 1.1 系统后台 (13) 1.1.1. 工作流管理 (13) 1.1.2. 可视化流程编辑器 (13) 1.1.2.1. 工作原理 (15) 1.1.2.2. 设计定义 (16) 1.1.2.3. 流程节点角色化 (16) 1.1.2.4. 数据库、文件两种保存方式 (17) 1.1.3. 流程分类管理 (17) 1.1.3.1. 部流程管理 (18) 1.1.3.2. 并联流程管理 (18) 1.1.4. 电子表单管理 (19) 1.1.4.1. 可视化表单编辑器 (20) 1.1.4.2. 表单管理 (22) 1.1.4.3. 表单共享管理 (23) 1.1.4.4. 表单打印 (24) 1.1.4.5. 表单存档 (25) 1.1.5. 文书模板管理 (25) 1.1.5.1. 可视化文书编辑器 (26) 1.1.5.2. 支持多种文书 (26) 1.1.5.3. 支持预览打印 (26) 1.1.5.4. 文书模板管理 (27) 1.1.5.5. 文书管理 (27) 1.1.6. 信任授权管理 (27) 1.1.6.1. 用户管理 (27) 1.1.6.2. 区划管理 (30) 1.1.6.3. 机构管理 (30) 1.1.6.4. 角色管理 (31) 1.1.6.5. 岗位管理 (31) 1.1.6.6. 应用管理 (32) 1.1.6.7. 权限管理 (32) 1.1.7. 单点登录管理 (32) 1.1.8. 统一日志 (34) 1.1.8.1. 普通日志管理 (36) 1.1.8.2. 失败日志管理 (36) 1.2 行政权力事项管理 (37) 1.2.1 配置管理 (37) 1.2.2 事项动态管理 (38) 1.2.3 事项库管理 (40)

电子政务外网安全性建设的浅谈

电子政务外网安全性建设的浅谈 在不知不觉中电子政务已经走近了老百姓的生活。随着网上审批、查询、交费、咨询、投诉、求助等服务的不断展开,政府的公众服务能力在不断提升。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一个边界清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网络平台,来满足各级政务部门业务应用的需要。 政务外网需要具备支撑各部门业务应用的能力,为实现跨部门、跨地区电子政务业务应用的快速部署,在各级政务部门开展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国家政务外网建设和应用的不断推进,政务外网在减少重复建设、节约投资上取得的效益已经初步显现,在促进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但是,目前政务外网的建设和应用情况离中央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实现国家政务外网的建设目标,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何经济、高效地构建一个全面安全保障体系,已经成为政务外网建设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早在2002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就已经明确了国家统一建设电子政务平台的目标和要求。其中,政务外网将提供网络传输、数据交换、网络管理和安全保障等服务,为中央门户网站、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和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提供网络支撑。 由此可见,电子政务外网已经成为我国电子政务工作的重要载体。然而,越来越多的黑客、病毒、不法机构和人员都有可能对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的正常运行产生威胁。因此,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实际上随时都可能遭受恶意攻击,必须在安全防护上全面考虑。 对于传统的网络管理设备及软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网络运行状况的监控能力,提高了其运维保障水平,但距离期望仍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1)管理范围上存在局限性:一般的监控管理系统主要针对网络和服务器进行监控,缺少对安全设备、应用系统的监控,当应用系统无法访问的时候无法断定是硬件问题还是软件问题。尤其是安全设备品牌型号众多,缺乏统一地、有效

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情况汇报材料.docx

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导读:本文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情况汇报材料,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 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一、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情况 2008 年 5 月,我县遵循 "满足需求、适度超前、突出特色 " 的原则,建立了政府信息公开系统平台,该系统基于J2EE 构架设计,提供目录 管理、信息管理、模板样式管理、维护体系管理、依申请公开 办理等公开流程所需的各项功能,系统网站平台包括信息查询、公开 指南和目录、公开制度规定、最新发布公开信息、政府信息公开、千 件实事网上办、依申请公开、问题解答、热点信息、统计排行等15 个栏目。 2010 年 8 月,我县完成 " 中国·**"网站群的建设,建成电子政务版、电子商务版、远程教育版、红色旅游版四个主网站和22 个乡镇、县直单位共 84 个子网站,同时,按照福建省政府办公厅对政府信息公开 的规范要求,对原有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进行补充完善,保证公开信息的 完整性和准确性,并进一步梳理所掌握的政府信息, 及时发布,并在 " 中国· **" 网站电子政务版建立了政府信息公开专门展示网页,目前已累计主动公开信息 13162 条,依申请公开 125 条,其中,有效申请 95 件,无效申请 30 件。 二、建议 1、目前,我县没有专门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原政府信息公**

台已逐渐不能适应当前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的要求,而" 中国· **" 网站没有专门开发建设电子政务公 ** 台,政府信息公开展示网页信息需从 **台采用人工办法进行复制后在 " 中国· **" 网站政府信息**公台网站上 发布,造成信息公开滞后,部门发布信息平台多而杂,公众查询信息不 便。为此,建议在 "中国· **" 网站建设专门的电子政务**公台。 2、目前,我县信息公开办挂靠在政府办公室,担负着指导、检查 各部门信息公开工作的职责和依申请公开信息的答复处理,同时还要负 责县政府办公室的具体信息公开工作,工作量很大。而政府办公 室本身人员紧缺,所以建议上级明确要求县级核定县信息公开办1-2 个编制,便于下级更好地开展工作。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供求信息网模板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供求信息网模板 篇一:供求信息网答辩作业 丽水学院 https://www.360docs.net/doc/7914598007.html,课程设计 题目:供求信息网系统 学生姓名:王立超班级:网络11学号:25指导老师:吴涛 成绩评审表: 都市供求信息网 摘要 随着internet的发展日新月异,网站已成为政府、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供求网站有大量的最新信息,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每天都要进行获取信息的操作,为能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去,也为打造更好的供求平台,特选择都市供求信息网网站的制作作为本次期末答辩的课题。 本次网站开发的主要目的是综合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通过网站的制作将自己xx所学系统一下,为以后工作中的

应用打下基础。在网站的制作中也了解到了一些新的知识的应用,扩展了自己的知识范围。 网站页面主色调为亮色系,桔黄色为主,基本风格以简单大方美观为主。整个网站的设计制作大体分为前台查询和后台管理两部分。后台使用数据库进行数据信息的存储,数据库用mysql建立。前台页面具体的功能是实现客户的登录和注册的链接,以及用户对房产、招聘、旅游、供求信息的查询;后台管理主要实现的是管理员对用户信息和发布信息的管理。 目录 1可行性分析................................................. . (4) 1.1可行性分析的前提................................................. ...41.2技术可行性分析................................................. .. (4) 2需求分析................................................. (5) 2.1都市供求信息网用例

电子政务外网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方案

一、数据中心服务器、网络配置建设 按照省民政厅《关于加快市级民政数据分中心和民政政务外网建设的通知》,市级数据分中心建设、市级民政政务外网建设要求,数据中心服务器方面应按照可靠、稳定、安全标准建设,数据备份、冗余有对应的处理设备;外网建设方面对外网防火墙、WEB服务器都应在攻击、漏洞方面做到及时更新,网络处理纠错能力较强; 市级民政部门需要建设内外网物理隔离的机关局域网。政务外网依托互联网建设,在互联网与机关局域网之间部署防火墙,通过 VPN(虚拟专用网)技术建设政务外网。 为保证网络畅通和数据安全,租用联通线路连接互联网并购置知名防火墙品牌;政务内网在政务专网与机关局域网之间部署防火墙,通过 VPN(虚拟专用网)技术建设政务内网。 根据通知要求数据中心要求,列出以下配置方案: 设备名称技术要求数量 内网交换机锐捷三层交换机 具备三层交换能力,支持常用路由协议,支持常 用的VLAN功能,支持QOS 固定千兆电接口≥48 个,扩展槽位≥4 个 1 外网交换机锐捷三层交换机 具备三层交换能力,支持常用路由协议,支持常 用的VLAN功能,支持QOS 固定千兆电接口≥24 个,扩展槽位≥4 个 1 内网、外网防火墙山石网科SG-6000-M6110 具有《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证》 设备基本要求: 8×GE,4×SFP,1*consol口, 支持至少1 个扩展插槽; 性能要求:吞吐量≥2Gbps,可扩展到 4G,AV 2

吞吐≥250Mbps,IPS吞吐≥500Mbps,IPsec VPN 吞吐率(AES256+SHA-1)≥1Gbps,最大并发会话 数≥100 万,必须支持扩展到 200 万,最大IPsec VPN 隧道数≥4000,每秒新建会话≥30000, SSLVPN并发用户数可扩展到至2000个; 功能要求:支持静态、动态(RIP、OSPF、BGP) 路由协议,并内置运营商路由条目;支持免费 ARP 广播,ARP 客户端认证(基于PKI 技术)防止ARP 攻击和ARP 病毒;支持基于源、目的、服务的会话 1台 — 3 —控制和防火墙策略命中条目数的统计,Web 页面关键字加权过滤;支持功能扩展,可扩展网关防 毒、流量控制、入侵防御等功能,并支持病毒库、 应用识别特征库、入侵检测特征库的离线在线升 级;3 年保修和升级服务。 数据库服务 器浪潮NF560D2 4U 四路机架式。 CPU : 2 颗六核 Intel Xeon MP7450/1 (2.4GHz)。 内存: 32GB,DDR2 FBD全缓冲内存; 硬盘:3 块 3.5 寸 15000 转 300G 热插拔 盘; RAID:512MB SAS高性能RAID卡。 网卡:1000MB*4 RJ45。 电源:1200W1+1冗余电源; 导轨,DVD光驱,1.44标准软驱; 服务:三年保修; Red Flag Asianux Server 3(含介质) 2 PC 服务器浪潮NF5280 2U 双路机架式。 CPU:2颗四核Intel XeonE5520/8MB(2.26GHz)。 内存:8GB ECC DDR3内存; 硬盘:3块300GB 15000转热插拔SAS硬盘; RAID:高性能SAS RAID,支持RAID0、1、5、10。 网卡:集成1000MB*2 RJ45; 电源及外设:600W冗余电源,冗余风扇,导轨, DVD光驱,USB软驱。 4

海量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建设方案

海量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建设方案 前言 “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工作重点是围绕“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展开,整合政务信息资源,统一平台,统一标准,最终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信息资源的快速交换与全面共享。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作为“二网一站及业务系统”的基础与应用核心,为“二网一站及业务系统”提供海量信息资源,是电子政务建设的重中之重。 各级政府部门,拥有大量的不同格式与不同载体的政务信息资源,如批示、文件、报告、电传、档案资料、法律法规等,资源分散、信息共享困难、信息资源利用率不高,严重影响了各级政府机关电子政务建设的正常开展。因而构建一个统一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建设与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创建各类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为“二网一站”提供海量信息内容,进行内容的发布,并提供灵活多样的全文检索方式及个性化服务,为各级领导及网络用户提供完善的信息内容服务。 建设目标 政府机关海量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信息资源的全面共享,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最终消除信息孤岛。 建成后的应用系统平台,将达到以下应用目标: 全面整合与管理各种标准格式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提供统一格式的转换与规范化的文献转换与编辑工具,能够进行分类管理,创建各类海量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 通过TB级海量内容管理平台,有效地管理各种结构化与非结构化信息资源,实现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内容的关联管理。 实现各类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信息内容的实时动态地发布到指定的“二网一站”相关的栏目上,用户可以方便的编辑、修改发布模板。 提供与各类关系数据库系统的接口,方便与机关其他应用系统进行信息交换、迁移或同步访问。 提供独立于操作系统的用户权限管理、用户操作审计、分析与统计等功能,能有效地保证各类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的安全。 系统功能概述 信息采集与整合 信息采集: 对于大量以纸介质存在的资源,如文件、批示、文电、督查专报、会议资料、档案资料等,通过数字化加工与处理,批量生成电子化文档,通过人工辅助标引,形成规范化的电子资源,上载到建成的相关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 对于互联网信息资源,通过智能采集工具,分类收集与内容自动过滤,批量加载入库; 对于上报与下发的文件资料,直接标引入库。 内容整合:机关内存在的大量分散的电子文档资料,可以通过文献编辑与格式转换工具,统一进行格式自动转换与人工辅助标引,形成统一规范、统一格式的信息资源,加载入库。政务信息内容管理 系统对采集与整合的各类政务信息资源,采用国内领先的全文数据库进行非结构化、结构化信息内容的统一管理,具体包括: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建设与维护、用户管理、系统管理、统计与反馈等功能。 政务信息发布与检索服务 动态信息发布:通过发布平台,将建成的法律法规、内参、互联网信息、文件及批示、督查专报等电子政务信息库里海量信息实时动态地发布到“二网一站”网站指定的栏目上,供机关内各级领导及内网用户在授权范围内进行查询与浏览。

电子政务内网建设解决方案

电子政务内网建设解决 方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电子政务内网建设解决方案对于电子政务内网,政务专网、专线、VPN是构建电子政务网络的基础设施。安全政务网络平台是依托专网、专线、VPN设备将各接入单位安全互联起来的电子政务内网;安全支撑平台为电子政务内网信息系统提供安全互联、接入控制、统一身份认证、授权管理、恶意代码防范、入侵检测、安全审计、桌面安全防护等安全支撑;电子政务专网应用既是安全保障平台的保护对象,又是电子政务内网实施电子政务的主体,它主要内部共享信息、内部受控信息等,这两类信息运行于电子政务办公平台、和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平台之上;电子政务管理制度体系是电子政务长期有效运行的保证。 电子政务内网系统构成 1)政务内网网络平台:电子政务内网建设,是依托电子政务专网、专线、VPN构造的电子政务内网网络。 2)电子政务内网应用:在安全支撑平台的作用下,基于安全电子政务内网网络平台,可以打造安全电子政务办公平台、安全政务信息共享平台。 3)安全支撑平台:安全支撑平台由安全系统组成,是电子政务内网信息系统运行的安全保障。 电子政务内网系统拓扑图 三级政务内网建议拓扑图 电子政务内网按照等保标准要求,进行安全域的划分。根据不同的划分原则,大致可以分别网络基础架构区、安全管理区、数据处理区、边界防御区、办公区、会议区等安全子区域,在实际的网络设计中,可以根据相关标准,按照实际需要进一步细分,如上图所示。

划分安全域的目标是针对不同的安全域采用不同的安全防护策略,既保证信息的安全访问,又兼顾信息的开放性。按照应用系统等级、数据流相似程度、硬件和软件环境的可共用程度、安全需求相似程度,并且从方便实施的角度,将整个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分为不同的安全子域区,便于由小到大、由简到繁进行网络设计。安全域的划分有利于对电子政务系统实施分区安全防护,即分域防控。 安全支撑平台的系统结构 电子政务安全支撑平台是电子政务系统运行的安全保障,由网络设备、安全设备、安全技术构成。电子政务安全支撑平台依托电子政务配套的安全设备,通过分级安全服务和分域安全管理,实现等级保护中要求的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从而保证整个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最终形成安全开放统一、分级分域防护的安全体系。电子政务安全支撑平台的系统结构下图:电子政务安全支撑平台系统结构 安全支撑平台的系统配置 1、双归属:两台通过VRRP协议连接,互为冗余,保证主要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具备冗余空间,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2、认证及地址管理系统-DCBI:DCBI可以完成基于主机的统一身份认证和全局地址管理功能。 1)基于主机的统一身份认证。终端系统通过安装认证客户端,在连接到内网之前,首先需要通过DCBI的身份认证,方能打开交换机端口,使用网络资源。 2)全局地址管理。 ·根据政务网地址规模灵活划分地址池

市大数据中心项目应急灾备中心基本建设方案

省电子政务应急灾备中心 某市分中心 项目建议书

目录 第1章项目概述................................................................................................................ - 4 - 1.1项目名称 (4) 1.2项目概况 (4) 1.3主要结论和建议 (4) 第2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 5 - 2.1某省电子政务外网概述 (5) 2.2某省电子政务灾备系统现状及问题 (5) 2.3项目建设必要性 (6) 第3章项目需求分析 ........................................................................................................ - 7 - 3.1业务承载范围需求 (7) 3.2网络需求 (7) 3.3存储容量需求 (7) 3.4分险防控需求 (7) 3.5容灾系统能力需求 (8) 3.5.1 容灾系统的容灾对象.................................................................................................- 8 - 3.5.2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目标RPO与RTO ........................................................................- 9 - 3.5.3 标准灾难恢复能力等级体系.....................................................................................- 9 - 3.5.4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目标与灾难恢复能力等级体系的关系.................................. - 10 - 3.5.5 容灾系统能力需求分析.......................................................................................... - 11 - 第4章总体设计.............................................................................................................. - 12 - 4.1建设思路 (12) 4.2建设原则 (12) 4.3建设目标 (13) 4.3.1 近期目标.................................................................................................................. - 13 - 4.3.2 中远期目标.............................................................................................................. - 13 -4.4总体架构.. (14) 第5章容灾系统解决方案 ............................................................................................... - 15 - 5.1灾备中心架构概述 (15) 5.2灾备云平台建设 (18) 5.2.1 灾备网络建设.......................................................................................................... - 18 - 5.2.2 灾备云平台建设...................................................................................................... - 19 -5.3信息与网络安全建设 (22) 5.3.1管理层面................................................................................................................... - 22 -

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开发建设可行性方案

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开发建设可行 性方案

前言 国家一直重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全社会对电子政务的认识不断达成共识,电子政务“为民服务”的宗旨开始得到全面贯彻。 我省的电子政务平台已经初步建成,目前在此平台上的应用逐步深入,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边建设边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很多因素还阻碍着电子政务的发展 一、电子政务建设还存在一定的误区 (一)对电子政务本质及其全局性、创新性和风险性认识不足 一些单位和部门把涉及全局的电子政务项目,如金字工程,视作本部门信息系统建设的延伸,仍然停留在建设办公自动化和政务专网的水平上,对跨行业、跨部门的信息共享等缺乏足够考虑,缺少对业务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信息化建设是个过程而不是工程。 (二)自觉不自觉地强化部门利益 大型电子政务项目往往包括多个职能子系统,但一些单位和部门对各职能子系统在全局中定位不准,子系统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建设内容界定不明确。对于需要多个部门共建的项目,共建单位的协作关系和工作模式不确定,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缺乏硬性规定,导致许多部门的建设方法上各自为政,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强化了部门割据。 (三)投资渠道单一 目前的电子政务建设主要依靠政府投资、政府建设、政府管理,政府投资毕竟有限,单一的运作模式一方面造成了建设资金紧张,另一方面造成了项目建设、管理效率低下,制约了电子政务在市场环境中健康成长。

二、政府信息化“信息孤岛”的问题 政府信息化如何跳出“信息孤岛”的陷阱,电子政务如何更好地为政府行政服务?这个长期困扰政府信息化的问题也是今年两会的热点之一。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工作思路。 我国的政府信息化建设已历时20年的时间了,国家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政资金。据统计,2003年政府信息化投资超过了300亿元,2004年则超过了400亿元。政府信息化从办公自动化起步,目前我国政府办公业务网已基本建成,政府公众信息网也形成了相当规模。但是由于标准不一、各自为政、自成一体、不联不通,缺乏有效整合,政府大小部门间最终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隔断了部门内业务上的内在联系,致使丰富的信息资源难以得到共享。大量资金投入的结果,却不能获得为社会提供便利的政府公共服务的回报。 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政务信息化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以计算机应用或是以部门业务为单位开发的应用系统是政务信息化的初级阶段,在该阶段一般不会考虑数据的标准和基本信息的共享问题。这样就在这一阶段产生了大量的“信息孤岛”,而且这种处于政务信息化初级阶段的开发还在不断的继续,导致旧的“信息孤岛”还未消除,新的“信息孤岛”不断产生。造成了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的问题。 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国家统一的标准和无明确的政务信息化建设的规则。这也造成了软件开发行业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一些大型的IT企业由于总是在做一些无统一标准和不同类形的政务信息化项目,导致开发的成本居高不下。相反一些小的IT企业,由于是低成本运转,面对这种情况则更为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