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农产品出口的现状和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宁波农产品出口的现状和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宁波农产品出口的现状和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宁波农产品出口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近年来,宁波市农产品出口一直保持着稳步发展的态势,宁波市农产品出口贸易有以下特点:(1)农业结构得到提升。全市已基本形成创汇蔬菜、林特花卉、名优水产、草食畜禽等优势农产品,效益农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2)经营机制较为灵活。在优质名牌产品和龙头企业带动下,宁波市涌现出一批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的“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专业乡镇和特色村,这些“块状农业”以质取胜,以特取胜,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3)科技、综合生产能力强。农业标准化生产逐步推开,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检测体系基本形成,已建成一批国家、省、市级绿色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食品基地。虽然农产品出口为宁波经济提供了一种成功模式,但不可忽视的是农产品出口依旧问题重重。如国别市场结构不合理,存在风险;出口企业规模不大,素质偏低;出口的农产品,缺乏竞争能力;农产品国际市场营销问题。因此研究宁波市农产品出口的现状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从农产品出口的现状出发分析宁波农产品出口所出现的问题,预期通过研究提出农产品出口所存在问题的建议以及对策。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农产品出口研究现状

Binenbaum (1998)对农产品出口问题的研究也有从其他方面进行的,他从南北贸易的角度探讨了农产品及农业生产技术知识产权的出口。Shan·Sun (1998)采用1978至1996的月度数据,采用在一个6变量基于水平数据的向量自回归模型中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中国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Greenaway (1995)提出的标准,产业内贸易可以进一步分为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两种类型。

国内农产品出口研究现状

就农产品出口现状而言:程国强(2000)认为加强农产品出口首先对主要农产品的生产会产生一定影响。近年来,我国主要农产品尤其是粮食,生产成本以平均每年10%以上的速度递增,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料、食糖等大宗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已高出国际市场价格,不具备商业竞争优势。由于进口这些农产品的压力增大,对一些大宗农产品主产区及其农民会产生不利影响,比较突出的是玉米和大豆的主产区东北地区。其次增加了解决农村社会经济

矛盾的难度。目前,我国农村由于农产品卖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劳动力转移受阻等问题,积累了不少矛盾,所以合理有效地加强农产品出口对本国将是有利的。

李令志,柯广林,刘金功(2007)提出2006 年我国农产品出口克服了国外技术壁垒影响和生产成本上涨压力, 实现了较快增长。农产品出口迈上新台阶。2006 年我农产品出口有以下四个特点对欧美市场增长较快, 对日本市场出口放缓,新兴市场发展形势较好。优势农产品出口快速增长, 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效益提升。民营企业成为出口新增长点, 经营主体活力增强, 形成了一批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主要出口省市增势良好, 七大省市占出口总额七成, 部分中西部省市高速增长。

王玉芳(2009)认为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增长迅速,贸易由顺差转为逆差农产品贸易一直是我国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出口额在全国出口总额中占有一定的份额。我国农产品贸易遭遇壁垒狙击发达成员国非常重视进口食品的安全性,对农药残留等检测指标的限制十分严格,从而导致我国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难以参加公平竞争。农产品出口的产品、市场结构不合理。产品结构上讲,在我国出口的农产品中,大部分是一些价格比较低的土地密集型产品,如谷物、油料作物、棉花、烟草等。

就农产品出口出现的问题而言:郑云(2006)根据协整理论和Granger 因果检验方法,对1980 年至2004 年的农产品出口与农业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产品出口总额与农业经济增长以及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出口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

张建英,岳文斌(2004)认为加入WTO短短两年,我国农产品出口在世界主要市场不断遭遇撤销订单、退货、反倾销指控和种种技术壁垒,出口屡屡受阻,损失高达150多亿美元,严重影响农民增收和我国农业的外向发展。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市场定位不准,营销对策有误。

光莉莉(2004)提出中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国,理应分享经济全球化和WTO农业多边贸易体制的利益,促进优势农产品的出口。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农产品所面对的国外市场的准入条件却仍不宽松,一方面,世界各国的关税保护结构依然复杂;另一方面,随着农业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与日俱增。加上我国农产品生产的分散性以及产品本身存在质量等方面的问题,农产品出口存在许多现实的障碍。农产品进口关税水平仍然居高不下;农产品进口的技术壁垒措施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我国农产品质量存在提高的空间;改进农产品出口策略,减少贸易摩擦和争端。

就农产品出口的建议和对策而言:李铁立(2006)通过《国际经贸探索》分析了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指出:EurepGAP

以维护消费者利益,提高食品供应链的安全性为立足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中国目前较低的农业生产技术及生产环境下,要达到其要求还存在相当的难度。并对中国农业出口健康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申海东(2008)提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优势农产品国际市场上农产品的竞争实质上是一种优势的竞争。宁波市要提高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一是要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提高宁波市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各区、县(市)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主导产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就是要把农业区域布局调好,把特色主导产业调大,把农产品的质量调优。二是要大力调减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发展劳动密集型高效经济作物。三是要大力发展养殖业,提高养殖业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四是要积极扶持和培育农业专业大户,积极鼓励和引导工商企业投资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

夏合群(2008)指出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业经营新机制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是宁波市农业应对WTO,提高国际抗险能力的大战略。除了政府增加投入,加大产业化扶持力度外,首先要大力发展规模产品的加工型龙头企业,要加强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特别是要培育一批带动农户能力强、科技开发能力强、加工增值能力强和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四强”龙头企业,使其上规模、上水平。二是要大力提倡订单农业,既可使企业建立稳固的产品基地,又可保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三是要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引导种养专业大户、龙头企业、贩销大户兴办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提高同行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形成行业自律机制和竞争合力,逐步承担起应对“技术壁垒”,应诉倾销与反倾销等职责。

总结而言,以上学者对于农产品出口的研究已经十分丰富,但切入点各有不同,因为我国还处在发展中国家,在未来的时间中还将继续发展,农产品出口在过去的30年中带来了正面影响也逐渐体现出其消极影响。对于宁波如何更好的利用自身的各项优势,规避劣势,在农产品出口的道路上走的更好,这凸现了本文的研究理论与实践意义。

3.参考文献

[1]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程国强.WTO农业规则与中国农业发展 [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3]卢峰.中国农产品贸易趋势和结构变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 李铁立.边界效应与跨边界次区域经济合作[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5]郑云.中国与欧盟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及国际分工地位[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年(5 ).

[6] 冀春贤.发展农产品出口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对宁波市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的探析[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6(3) .

[7]陈敏.特色农产品出口策略探讨农村经济[J].农村经济,2005(9).

[8] 陈炳水.大力提高宁波农产品国际竞争力[J].宁波通讯,2003(12).

[9]蔡伟华.宁波农业:机遇大于挑战[J].宁波经济,2000(1).

[10]夏合群.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9

(5).

[11] 张建英,岳文斌.我国农产品出口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04(9).

[12] 李令志,柯广林,刘金功.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

科技,2007(9).

[13] 刘新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现状与策略[J].亚热带农业研究,2007(2).

[14] 光莉莉.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障碍和对策探讨[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15]王玉芳.中国农产品贸易问题研究[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16]申海东.中国农产品出口发展问题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8.

[17]Greenaway,A.and Milner,C.R.Country-

Specific Factors and the Pattern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Intra-

Industry Trade in the UK[EB/OL].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e 130,no.1:

77-100.1994.

[18] Binenbaum,Wright B.On the Significance of South-North Trade in IARC Corps[EB/OL].www.worldbank.org/html/publications/mtm98/tc9871.pdf,1998.

[19]Shan J, F Sun. Export-led Growth Hypothesis for Australia: an Empirical

Reinvestigation[EB/OL].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1998(5).

二、研究方案

1.主要研究内容(或预期章节安排)

1 国内外农产品出口的发展现状

1.1 国外农产品出口发展的现状

1.2 国内农产品出口发展的现状

2 宁波农产品出口发展的现状

3 宁波农产品出口发展的优势

3.1农业资源多样性优势

3.2价格优势

3.3市场区位优势

3.4生产规模优势

4 宁波农产品出口发展存在的问题

4.1农产品对外贸易制度缺位,政策不完善

4.2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

4.3出口农产品的深加工程度较低

4.4缺乏有效的农产品出口服务.

5 宁波农产品出口案例分析

6 宁波农产品出口发展的对策

2.实施方案和进度计划

文献研究的重点是宁波农产品出口现状和对策。主要通过中国期刊网、维普和Springer Link数据库以及FIBRES & TEXTILES in Eastern Europe journal 查找相关的文献。关于宁波农产品出口的一些数据资料主要来源于宁波海关,宁波进出口检验检验局,以及宁波市农产品数字文献资源库。

进度计划:

第六学期第19-20周: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广泛收集,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完成毕业论文选题。

第七学期第6-12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撰写;参加开题答辩,进一步论证选题价值,确立主要研究内容,论证研究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第七学期第13-14周:撰写论文详细提纲,交给导师批阅,反复修改,保证论文结构的合理性。

第七学期第15-20周:开始写毕业论文,完成初稿。

第七学期寒假:结合毕业论文选题开展调查研究。

第八学期第1-2周:在导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写作,完善毕业论文。

第八学期第3-6周: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毕业实习的击昏,结合毕业论文内容来站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完成论文。

第八学期第7周: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修改,完善比特论文;定

稿并上交。

第八学期第9-11周: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农产品物流产业化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十二五规划指出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中两个方面的内容是:一个是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是推动国家基本建设投入结构调整,促进国家新增基本建设投资主要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另一个是深化农村改革,重点是在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不断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民专业合作。 近段时间,全国露天菜价格普遍下跌。在山东、江浙、上海一带,卷心菜、大白菜的价格甚至跌破农民收菜的成本。一些商家甚至将大白菜扔到水沟。 据调查,这轮蔬菜价格下跌,有气候异常等多种原因。不过,也由于去年和前年蔬菜价格普遍升高,农民跟风种植,出现了蔬菜“大小年”情况。

但是这种价格的强烈波动却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因为菜贱伤农、菜贵伤民,在市场经济中我们要尽可能避免价格的忽高忽低。 对于菜农来说,如何抵御市场风险仍是关键。在一些地区农业合作社、农超对接等生产方式,还未能普及,实施起来相对困难。普遍仍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在价格下跌后,各家各户承担着全部损失。 前段时间大蒜价格疯涨,由此人们对于农产品的关注度不断上升,农产品的生产是间断、不稳定的,而农产品的消费则是连续、稳定的,这就需要农产品物流从中调解,实现农产品的时间价值、空间价值。 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还处于十分落后的状况:物流基础设施、设备和技术水平低下,物流专业人才缺乏,农产品物流组织化、产业化程度很低,基于物流信息系统网络的物流一体化水平低,这些造成了农产品物流过程中流通时间长、效率低,农产品损耗大,物流增值少,大部分农产品不能实现“货畅其流”和“物尽其值”。 农产品流通加工环节是农产品物流价值链条上的重要环节,能有效促进农产品的增值,但在我国对流通加工的重要性的认识还很低。可以说,我国农产品物流远远滞后于现代物流发展步伐,也不能有效满足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要求。但是,农产品物流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与运行效果,同时也关系到“三农”问题的解决,所以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1]。 二、选题意义 努力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产业关系到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关系到发展优势农业,关系到农业规模经营,关系到农民收入多元化[1]。 (一)有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可使农产品流通效率提高,流通效率提高反过来会刺激生产。农业产前、产后现代化必然会促进产中的现代化,改善流通的结果最终会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化进程。能够很好的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和流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科技产业化农业、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并为之提供良好的市场条件,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更进一步实现“科教兴农”。 (二)有利于通过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区域化发展优势农业 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大力发展要求农产品种植地区实现专业化和区域化,这样虽然单个农户的生产量不大,但区域化集中种植可使农产品供应总量增大,这样既便于农产品货源的组织及第三方物流业或流通经纪人的介入,也有利于采

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优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优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优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研究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我国1980-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对进出口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化效应进行测度,对三者计算所得的变化效应值进行了单位根检验、因果关系检验与脉冲响应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钱纳里和塞尔昆构建的半对数模型进行改进,实证分析进出口贸易结构优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程度,得到进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对产业结构升级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进口贸易结构变化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出口贸易结构的结论。 关键词:对外贸易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半对数模型 问题的提出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的演变和升级不仅要受到需求结构、技术进步等内部因素影响,还要受到对外贸易、FDI 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尤其是随着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贸易结构转换时机的恰当选择和途径,对促进该国产业结构优化越来越重要。目前我国作为最大的经济转型体,其对外贸易规模一直在快速增长,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206.4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38671.2亿美元,平均增长16.13%,其增速远远高于同期世界贸易8.27%左右的平均增长速度。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排位也随之急剧提升,由1978年的第29位上升到2012年的第2位。对外贸易额增长的同时,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初级产品进出口额不断下降,而工业制成品进出口比重不断上升。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因此,对外贸易结构优化是否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有影响,影响程度多大?这一问题的研究对我国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协调发展起着重要 的意义。 文献综述 从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到新新贸易理论,关于对外贸易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没有特别提到,主要原因在于国际贸易理论与产业经济

_开题报告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问题研究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未付款买家论文曝光 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问题研究 院(系)_经济与管理学院__ 专业_国际经济与贸易_ 班级____ 一班 __ 姓名_____许泽浩 __ 指导老师_____ 董鸿飞_____ _ 2014_ 年___9 月

一、选题意义 近年来由于俄罗斯经济状况的大为好转及其入世步伐的加快,对俄经贸合作成为了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俄罗斯是我国重要的经贸合作对象,两国有着长达4300多公里的边境线,又是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中俄两国在广泛深入的开展经贸合作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10余年来,随着中俄睦邻友好关系与时俱进的稳步发展,两国经济贸易在中方经济改革逐步深入、俄方经济转轨政策多变的客观条件,也有了较快的发展,自1999年以来,贸易额连续7年以年均近30%的增幅稳步增长,2005年达到291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37. 1%。尤其是为了推动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向前发展,两国决定互办“国家年”,双方决定2006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2007年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活动,这是两国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必将推动两国经贸关系的向前发展。但从中俄贸易总体上看,双方在农业领域的合作目前仍处在规模小、层次低、不规范的水平上。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亚太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东北亚地区作为亚太区域经济的组成部分,正日益引起世人的关注,而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和我国的黑龙江省正处在东北亚经济开发的热点区域。黑龙江省对俄边境线长达3038公里,是我国与俄罗斯接壤的边境线最长的省份。黑龙江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又是俄罗斯的近邻,在经济飞速发展,国际贸易日趋自由化的情况下,我省应抓住对俄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比较优势,充分依托口岸的便利条件,以俄罗斯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加快对俄农产品出口的步伐,带动我省经济的振兴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从而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论文的研究将对黑龙江省全面、系统的认识对俄农产品出口提供蓝本和框架,为积极开展中俄农业经贸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目前我国关于农产品贸易和对俄贸易的研究较多,但针对我国与俄罗斯农产品贸易的研究较少,尤其是涉及到相关省份对俄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研究就更少。本论文拟以相关理论及知识为基础,通过结合黑龙江省对俄农产品贸易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我省农产品对俄出口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发挥我省相对于俄罗斯农业的比较优势,针对俄罗斯提出切实可行的农产品出口对策和措施。通过对本论文的研究,在理论上,使国际贸易理论从应用的层面上得到检验:在实践上,力争使我省对俄农产品出口得到有效的促进与发展,并为我省对外贸易的发展、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事实材料和参考借鉴。

江苏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

江苏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 江苏省既是我国的经济强省又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地处江淮平原,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7万km2,占全省面积的70%以上,主要由苏南平原、苏中江淮平原、苏北黄淮平原组成。农林牧渔总产值多年位居全国第三。进入21世纪,江苏省工业品出口增长强劲,而农产品出口增长相对缓慢,江苏农产品的出口地位已退居至全国第7位左右。在当前形势下,增强江苏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促进江苏农业经济和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江苏省农产品进出口现状 我国自加入WTO以来,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加深,农业产业国际化逐渐加强。近年来,江苏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进出口呈稳定增长趋势,但贸易逆差明显。2 007年,江苏省农产品进口额为55.98亿美元,同比增长42.96%,出口全年完成16.39亿美元,同比增长17.86%,却略低于全国18.0%的平均水平,而贸易逆差为39.59亿美元‘¨。2010年,江苏省农产品进口额为116.36亿美元,其中进口66.58亿美元而出口25.14亿美元,贸易逆差为66.08亿美元,贸易逆差继续加大。

据商务部统计,江苏农产品出口近几年在全国一直徘徊在第7位。2007年,农产品出口排在前5位的省份分别是山东、广东、辽宁、浙江和福建,农产品出口额分别占全国农产品出口的25.25%,11.31%、8.38%、8.00%和7.50%.而200 7年江苏农产品出口贸易额16.39亿美元仅占全国农产品出口的4.48%…。可以看出,江苏农产品对外贸易大大落后于沿海其他各发达省份,没有在全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中占据应有的位置,与江苏农业大省的身份格格不入。‘

物流配送开题报告

物流配送开题报告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物流配送开题报告》的详细文章,觉得有用就收藏了,重新了一下发到这里[]。 开题报告是提高论文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是论文工作的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下面是搜集的开题报告,欢迎阅读参考。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浅谈物流配送——以河南市场为例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背景:随着物流的,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工作中,大家均在关注物流业的状况,而作为它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物流配送也成为我们关注的热点,在大力发展交易流通的同时,作为农业发展的农产品流通也日益受到重视。自xx年以来,随着中央对农业问题的高度重视,农业物流尤其是农产品物流的发展问题逐步被提上日程。而在现阶段,农产品物流配送作为供应链的重要环节,存在许多问题,涉及到配送体系、管理、计划与效率等多个方面,这些有赖于理论和实务相结合去解决,从而促进农产品物流配送又快又好地发展。

由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农产品物流格局逐步形成。面对机遇,为更好地服务客户,河南农产品迫切需要建设高效的、交易面积大、市场功能完善的农产品市场。并且通过对我省农产品物流配送的改善,也将会更加充分发挥我省交通结点的作用,不断扩大交易规模,完善服务功能,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另外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也将会得到大力发展,农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也会不断增强,从而带动高附加价值农产品的提升。同时,也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这一切实际上都体现了我省发展大流通、大市场的思路,而围绕农产品市场为基础,延伸市场经营产业链,做好上游的农产品营销及下游农产品配送和消费终端供给,引入农产品电子网上交易、拍卖等业务,把市场建成国内知名的现代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构造河南农产品价格采集、发布中心,建设华中区域物流配送中心。 此次论文的理论意义:主要对农产品物流配送概念、存在的问题以及配送模式、物流配送策略的选择等问题进行阐述。现实意义:引导我省优质农产品交易,增强农产品物流配送的发展,制定农产品交易标准,完善市场交易信用体制,增强我省农产品物流配送的竞争力。把全省农产品走向全国,以此带动我省农业发展。其次,积极开展农产品购销、农产品物流加工配送、分拣包装、运输等业务。将河南省建设成为一个农产品配送销售的综合性大市场,以促进河南经济的发展。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分析

2012年第2期(总第123期)E-mail:lnddxb@https://www.360docs.net/doc/7917459386.html, 出口商品结构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各类出口产品在整个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其中蕴含着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资源结构以及贸易政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出口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出口额从1980年的193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18986亿美元,而对外贸易的发展不仅是数量的改变,更多的是商品出口结构在不断优化,但它离将我国塑造成为世界贸易强国的要求差距还很远,仍存在不少突出的问题,现阶段要继续发挥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就不应拘泥于出口总量的高低,而要关注结构问题。因此,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对于实现外贸出口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再上新台阶至关重要。 一、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的意义 (一)有利于减轻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 我国矿产资源并不丰富,但由于我国出口传统优势产业中很多都是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产品,生产粗放,资源能耗水平高,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的同时还消耗了大量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要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积极推动出口商品结构转型升级,在扩大产品出口总量的同时优化产品出口结构,走高效低耗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外贸向集约型、内涵型增长转变。 (二)有利于改善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环境我国出口商品中,低附加值的资源密集型和 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占的比重很大,这类商品正面临着越来越恶劣的国际竞争环境。首先,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市场趋于饱和,价格不断下降,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其次,这类产品容易引起贸易摩擦,越来越受到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倾销的威胁;最后,如果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原料性粗加工产品比重较高,用来进行国际交换就必然处于劣势,甚至出现出口越多亏得越多的局面。因此,要尽快实现出口商品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改善国际竞争环境。 (三)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产业结构是出口结构的基础,出口结构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强化一国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并关系到产业结构升级的速度和程度。随着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比重将越来越大,将促进资本和劳动等要素向生产率更高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流动,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二、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总体发展加快,出口商品结构得到改善,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出口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比重过大 虽然我国是一个制造大国,但劳动密集型产品仍是我国主要的出口产品,这类产品的附加值普遍不高,出口利润也较低,在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寥寥无几,缺乏核心竞争力,而且随着世界各国都在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出口产品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分析 刘丽杰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电视大学(葫芦岛125000) 【摘 要】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对外贸易、参与国际分工是每个国家发展经济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出口商品结构也逐步优化,但优化的程度不显著,仍存在一些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出口的增长和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本文研究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出口商品结构加工贸易 竞争力

农产品调研报告3篇

农产品调研报告3篇 一、基本状况 多年来,全乡紧紧围绕本地的资源优势、围绕农业产业化一批以加工为主的小型企业应运而生,迅速崛起,为全乡农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了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推进了农村工业化进程,成为全乡经济发展新的亮点。现在,全乡从事加工的各种类型经济组织1个,从业人员 74 人,其中水泥制品加工4家、榨油厂2家、豆腐房11家、磨米房4家按经济类型分:民营经济100%。按加工品种分为三大类:农产品加工、水泥制品加工和砖产品加工。这些小企业在不同的行业领域围绕为“三农”服务的目标,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其主要特点: 一是推进了农业向种植、加工一体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可转化各类农产品资源,惠及农户,调动激励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推动种植业协调发展。 二是推进了经济由传统农业向农村工业化发展的进程 三是龙头企业发挥“领头雁”作用 实践证明,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产业需要龙头企业作载体,市场需要龙头企业来拉动,发展经济更需要龙头企业的有力支撑。可带动农户实施订单农业,转化本乡农产品资源回报农民。

四是显现了农民增收和转移农村劳动力双赢的效果,农产品加工业惠及众多农民,有效解决了农产品买难、卖难的历史问题。 二、我乡加工产业存在的问题 我乡加工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客观地存在着制约其发展的方方面面的不利因素,这些不利因素值得我们去深思、去研究、去探讨、去解决。 一是整个产业潜能尚未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形势平稳,农业支柱产业可转换为工业产值的潜能尚未充分发挥出来。水泥制品和砖制品也大多是在本乡销售,更没有形成品牌。 二是产品结构优化不明显。市场销路窄,企业效益差,产品附加值低,工业产值增速缓慢的客观现实。 三是资源与加工对接出现矛盾。一方面,农产品加工业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广大农民农产品“卖难”问题,二是融资难度大。金融部门流资贷款渠道越来越窄、难度越来越大、门槛越来越高是制约部分加工企业达产达效的主要“瓶颈”。 三、下步措施 1、坚守不移地稳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量的数据和不争的事实说明,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是加快工业突破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更是农业、工业双跨越的基础。

为什么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存在较大差别

为什么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存在较大差别 —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的国际比较 黄季焜马恒运 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 未来农产品市场是国际大市场,资源分配和农产品供求疆界将逐渐淡化。传统国内农业生产保护政策和以国家为界的市场均衡格局和发展战略将受到冲击。在同样质量和利润的情况下,哪个国家能以较低的价格出售其农产品,哪个国家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得到发展。由于农产品生产成本是农产品价格形成的基础,为此,本文从成本的角度,比较分析我国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与国际主要竞争者的差距以及成本差距的主要原因,为降低我国农产品生产成本、迎接入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挑战提供理论依据。 一、主要农作物生产成本的国际比较 (一)农作物生产成本水平 1.总成本水平分析 从总体上讲,我国小麦、玉米、大豆、油菜和棉花的生产成本水平较高。我国每公斤小麦生产成本是美国的1.2倍,是阿根廷的1.4倍,是加拿大和法国的2倍以上(见表1)。每公斤玉米生产成本是美国和阿根廷的1.1-1.2倍,是法国的2倍多。大豆的生产成本大约是主要大豆出口国美国和阿根廷的1.2-1.3倍。我国油料作物(如油菜籽)的生产成本高达2.81元/公斤,是加拿大的3倍多。我国每公斤棉花的生产成本比美国只高5%左右,但如果考虑到棉花的质量差别和收获方式(美国棉花是一次性收获,单产比我国低很多),成本差距要更大一些。在所研究的主要农作

物中,只有稻谷在生产成本上有一定的优势。虽然我国籼稻每公斤生产成本高于亚洲主要生产国家(如泰国),但与美国和阿根廷的粳稻生产成本相比,中国粳稻每公斤生产成本较低(1.14元/公斤),比美国(2.04元/公斤)低44%。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我国大部分农作物产品生产成本高于对照国家呢?下面从构成农产品生产成本的具体项目(化肥农药、机械、土地、活劳动等费用以及税收和成本外支出)做进一步分析,试图找出成本差距的具体原因。 2.各项成本费用水平分析 (1)化肥农药费用:每公斤农作物产品生产成本中的化肥农药费用水平我国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在每公斤小麦、玉米、油菜籽和棉花生产成本中,我国的化肥农药费用都高于美国、加拿大和法国(表1)。我国农作物单产较高,走的是高投入、高成本和高产出的道路。降低物质投入固然是降低生产成本的直接途径,但这样必然导致单位面积产量的下降,最终不一定能达到降低单位产品生产成本的目的。要减少生产成本中的物质费用,最有效的途径是降减农业生产资料价格。 (2)机械费用:同人们想象不同的是,尽管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但每单位产品生产的机械费用却不低。虽然美国的小麦生产机械化程度比我们高的多,但由于美国小麦生产规模大、机械利用率高,单位产品机械费用同我们的基本相似,均在0.20-0.21元/公斤(见表1)。我国其它农作物产品生产的机械费用水平同国外相比总体上讲处于中等水平。这意味着,如果中国农户的生产规模能得以扩大、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机械费用也不会有多大变化。 (3)土地费用:从理论上讲,农作物产品生产成本中土地费用的支出应当是土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以下是搜集整理的 物流管理开题报告,欢迎阅读参考。 1、选题的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 1.1选题背景 当今社会物流发展越来越重要,物流的发展与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联系越来越密切,与一国人民的经济生活密切联系。但我国的物流还处于较为落后的发展阶段,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但前景广阔,值得不断的深入研究。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已逐渐从生产领域向流通领域延伸,物流在农业的发展中占有越来越大的地位。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深入关注,农产品物流也在不断的发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生鲜农产品存在着季节性、新鲜、易腐、保存难度大等问题,因此对物流的要求更高,而物流配送是物流活动中的关键环节,但它存在较为严重的物流设施和技术落后,标准化程度较低,物流过程中成本高,损耗大,流通渠道不顺畅等较多的问题,这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有悖国家政策,不利于农民增收以及提高社会效益。 苏州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凭借长三角的良好的地理优势,经济快速发展,因此也带动了苏州走上了农业的快速发展的特色之路。但是相比之下,苏州的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较为滞后,物流模式多元化,物流配送的效率低,生鲜农产品物流成本高,物流专用资产投资不足,物流管理体系紊乱,第三方物流发展落后,物流信息不对称等,这些都使得生鲜农产品的供给与有效需求不能达到均衡,严重制约了苏州市的市场发展。配送是贯穿整个物流活动始终的,物流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了整个物流过程,从而制约了苏州市的发展,因此探索苏州市的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是很有意义的,以便找到不断推进苏州市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让农民增收,消费者满意的对策。 1.2研究目的 我国物流发展也是这二三十年的事情,相对国外较为落后,物流体系尚未成熟。目前,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还存在较大的脱节,农产品的生产大都是分散、独立的农户进行的,生产规模较小,组织化程度较低,而市场对从产品的消费是庞大的,“小生产、大流通”的实际情况对农产品的采购、销售都造成了严重的问题,使得物流配送低效,这严重的制约了农产品市场的发展。 本文以现代物流理论为基础,结合苏州市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的实际情况,剖析制约着苏州市生鲜农产品市场均衡,达到帕累托最优的物流配送中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根源。本文的目的并非在于找到最优的对策,而是通过研究认识现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

基于市场细分理论的农产品出口结构优化

报告正文(一)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4000-8000字): 1.项目的立项依据(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附主要参考文献目录。)研究意义: 入世后的中国农业面对着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扩大农产品出口对于加快我国农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意义。然而,蔬菜、肉类以及水产品出口的屡屡受阻,彰显出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着严峻考验,迫切需要分析、挖掘其深层原因并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从表层原因来看,除了人们关注的国外技术壁垒外,还有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我国农产品出口流向和结构过分集中于少数国家和地区,且又存在少数品种份额过大、品种结构不均衡的问题。例如,我国对日本和韩国的蔬菜产品、水产品和肉类产品出口贸易密集度指数已经大大超过1,平均值在4-6之间。这种不合理的出口结构极容易导致国家之间贸易摩擦的产生,不利于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到目前为止,技术壁垒问题已经受到了各界广泛的关注和研究,而出口结构不合理问题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所见的研究成果甚少。造成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的实质是出口市场定位不准和营销策略的偏离。要优化出口结构就要研究市场细分,研究如何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特点实施差异化营销策略。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一直是立足国内资源比较优势,奉行“大规模营销(Mass Marketing)”,忽略国际市场的差异化和多样化,把相同的产品和统一的营销策略用在所有的国外消费者身上,一味追求“价格优势”,实行以数量取胜的低价出口策略,企业出口效益不高。 在国际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农产品买方市场已经形成的今天,要求农产品出口必须开展差异化营销策略,在了解进口国市场需求变化的基础上,开展目标市场营销(STP营销),即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出口企业通过对进口国市场细分,选定自己的目标市场,就能够抓住市场机会,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市场细分是市场研究中的热点之一,它是一种使用诸多数理分析方法的科学理论,该理论及其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对于优化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结构,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提高出口企业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研究将基于市场细分理论研究建立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细分的变量模型,确立选择目标市场的方法和指标体系,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供决策技术方法和理论上的支撑。研究成果可供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及政府部门参考,作为开展国际市场营销管理和制定相关政策的有力依据,将对促进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良性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文献查阅表明,近几年许多学者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问题做了大量研究,但是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细分和结构优化进行的研究不多见,大多数的研究属于对现状的分析和定性地提出相关建议,而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上并进行定量分析的实证研究成果很少。以往的相关研究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的相关研究

浙江省农产品外贸出口调研报告

《浙江省农产品外贸出口调研报告》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营销13-1班 姓名:戴钰涛 学号: 201316009 任课老师:黄笛 二〇一五年五月

今年第一季度浙江省农副产品进出口总值40.26亿美元,同比下降0.30%。浙江是继山东、广东、福建之后我国第四大农产品出口省市。由于整体国际环境的复杂性、“后危机时代”的贸易保护主义兴起,以及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等各方面的影响,浙江农产品出口贸易未来发展仍然面临挑战。 浙江农产品出口额逐年增加,但增速降低。而农产品出口以农副加工品出口为主,出口产品主要为水产品、茶叶、蔬菜及水果,出口市场相对集中在日本、欧盟、美国及韩国。近日,美国日本等主要进口国纷纷颁布了严格的食品安全规定,加大了对我国出口农产品的管制,预计将较大影响我省的农产品出口。 浙江农业生产存在着较高的机会成本。水稻等大宗农产品由于规模小、效益低不仅不能满足广大农民收入增长的需要,而且不符合浙江省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要求。机械化程度较低,效率不高一直是中国农业存在的普遍问题,这就导致了我国农业竞争力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 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也在对外贸易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由于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以及发达国家对汇率的施压,人民币呈现增值的趋势。这一微妙改变使浙江农产品出口受到了一定影响,不利于农副产品的出口。 然而对于日趋复杂的出口环境,迎难而上才是解决的王道。以茶叶为例:去年1月起欧盟各成员国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输欧茶叶的检查,增加了农药残留检测项目,造成我国多批输欧茶叶被通报。浙江湖州检验检疫局积极采取以下应对措施:一是立即研究分析,开展风险排查,指导企业重新评估原料基地,调整农药清单,加强源头管理措施。二是要求企业进一步完善追溯体系,密切跟踪货物通关情况,实施主动召回制度,减少风险。三是及时汇报浙江检验检疫局和政府有关部门,通过质检总局同欧盟交涉。今年一季度辖区内出口欧盟茶叶止跌回升,逆市上扬。 而目前,农业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项目,也享受到了不少的优惠政策。如种粮直补政策,良种补贴政策,提高最低收购价等措施都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促进我省农产品出口有重要的意义。 就现在的形势而言,浙江省的农产品外贸出口并不容乐观。但国际与国内的机遇并不容小觑,浙江农业只有在抓住机遇,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才能实现稳步的出口贸易发展。

合肥市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对策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 2014 届 ) 题目:合肥市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对策分析 系(部):经济贸易系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学位): 合作导师:职称(学位): 完成时间:2014 年月日 教务处制

目录 摘要 (3) 引言 (5) 一.文献综述 (5) 二.合肥市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分析 (6) 1. 劳伦斯指数(L指数)分析 (6) 2. 赫芬因德指数(HH指数)分析 (8) 三.合肥市出口商品结构的比较优势分析 (9) 1.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分析 (9) 2. 贸易竞争力指数(TC指数)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四.合肥市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五.合肥市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对策................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合肥市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对策分析 摘要 文章在SITC分类的基础上选取2009年至2012年的相关数据,采用劳伦斯指数和赫芬因德指数分析合肥市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并通过计算得出的RCA指数和TC指数对合肥市出口商品结构的比较优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肥市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已经取代初级产品出口在合肥市出口中所占的主导地位;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大于资本密集型产品,但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比较优势在逐渐增加;合肥市出口商品结构正在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本文基于合肥市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合肥外贸可持续发展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合肥市;出口商品结构;优化

成都市农产品扩大出口调研报告2010年

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促进成都城乡统筹发展 ——成都市农产品扩大出口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落实成都市人民政府与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共同推进成都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合作备忘录》精神,助推成都现代农业发展,提升农产品质量,扩大农产品出口,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成都市商务局、成都市农委组成联合调研组,于2010年6—7月深入新都、双流、龙泉等6个重点区(市)县进行了农产品出口专题调研。本次调研主要采取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出口企业座谈和深入出口农产品重点企业加工厂、基地现场考察调研的方式进行。调研组详细了解了农产品出口现状、优势和问题,广泛征求了地方政府和企业对农产品出口的意见和建议。为进一步研究扩大农产品出口措施奠定基础,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成都市外向型农业具较强优势及发展潜力 近年来,面对金融危机和灾后重建双重压力,成都市坚持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和办法,通过政策扶持、市场开拓、热情服务等措施,实现农产品出口逆势增长。2009年出口3.69亿美元,同比增长10.2%,占四川农产品出口额的65.9%(而全省同比下降14.2%)。2010年1—6月出口1.44亿美元,同比增长14.83%,占四川农产品出口额的47.1%。

图一成都市2009年和2010年1—6月农产品出口金额占全省比例成都市外向型农业发展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主要表现在: (一)外向型农业发展具有较强优势 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除生丝、猪肉、羽绒占全省出口比重30%左右外,其他农产品占全省出口比重平均超过70%,调味品和肠衣出口占绝对优势。出口产品已覆盖果蔬制品、肠衣、生丝、猪肉、动植物生化制品、调味品等10大类,其中深加工产品占总额近三成左右。近5年罐头、食品添加剂、调味品、猪肉等出口平稳发展。

浙江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开题报告】

一、立论依据 开题报告 浙江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浙江省素有? 七山一水二分田? 之称,是一个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农业区域,作 为一个农业大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地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化的发展和浙江省对外 贸易的快速发展,农产品出口贸易增长较快。且浙江省地处沿海,经济较为发达,对外开放程度较高,而土地资源却相对较少,政府重视高效农业和外向农业的发展,积极鼓励各地开展农作物品种 的引进和开发利用,推动了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优化。种植进口品种生产的农产品加工出口已发展 为浙江省的农业优势产业,出口企业和广大种植户通过种植进口品种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浙江 农产品出口市场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欧盟、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在进口方面,据海关监测,进口农产品主要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和欧盟。 由于人民币汇率的不确定性,劳动力、原材料成本和生产资料价格的持续走高,检测费用的 增加和日益严重的贸易壁垒,目前,农产品企业困难重重,许多出口企业已出现亏损,形势非常严峻。本文主要基于浙江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实际,针对贸易的现状、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原因、影响的相关因素、发展的趋势等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运用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理论文献回顾和数据等实证分析,研究浙江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并予以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其仍存在的问题 和缺陷,从而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并加以改善。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古典经济学中,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于一个国家或地域或地区的生产要素,即劳动力、 资金、要素禀赋等各方面具有的相对优势。亚当〃斯密创立的绝对优势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 优势理论,还有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都沿袭了这一看法。对国际竞争力理论进行的 系统的研究从 2 0 世纪8 0 年代已经开始,哈佛大学的Por t e r 教授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的概念。 绝对优势论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亚当〃 斯密提出的贸易理论,即各国以生产成本 的绝对差异为基础、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增进共同利益的国际贸易理论。斯密认为,分工是市场交换的基础,也是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最主要因素。分工和市场交换,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财富的增进。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同样适用于不同国家之间的分 工和交换。斯密主张,各国都应该选择自身具有优势的产品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相

永康五金产品出口结构及优化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永康五金产品出口结构及优化问题研究 一、引言 对于出口结构及优化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从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市场结构,贸易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各出口贸易结构的动态变化随时随地的影响着五金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进而影响经济的增长。 永康经济建设取得喜人的成就,凭借传统五金工业的优势,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基本形成了“强项在工业,特色在五金,优势在民营,活力在市场,后劲在科技”的经济发展格局。但同时,永康五金出口结构问题日趋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分别了解中国及永康五金出口贸易情况的基础上,整体分析其发展趋势;就商品结构,贸易方式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结构等对永康五金出口结构进行分析;根据以上的分析提出关于优化永康五金出口结构的建议以及在优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国外关于出口结构理论的研究 出口商品结构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各类出口产品在整个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其中蕴含着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资源结构以及贸易政策。出口商品结构理论隐含在各种国际贸易理论中。如以比较优势论和要素禀赋学说为代表,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以幼稚产业保护理论为代表,建立在产业结构升级基础上;以新贸易理论为代表,建立在国际市场份额基础上等。不同理论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应遵循的原则包括:国家利益原则和产业结构与出口商品结构联动原则。[1](一)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2]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后人称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

中国农产品进出口状况调查报告

国际经济学 中国农产品进出口状况调查报告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农业不断扩大与世界贸易体系的结合,在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力一面成绩显著2012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757.7亿美元,同比增12.9%从产品结构看,产品特征鲜明,进口量依旧比较大的农产品是大豆、食用油、棉花等加原料型农产品,出口稳步增长的农产品是水海产品、园艺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2012年,大豆进口5838.5万吨,同比增10.9%,再创历史新高,相比2004年增长189%;棉花进口541.3万吨,同比增51.8%,进口额120亿美元,同比增24%;食用油籽进口6228.0万吨,同比增13.6%,进口额377.5亿美元,同比增19.9%;食用植物油进口960万吨,同比增23.1%,进口额108亿美元,同比增19.9% 2013年前五个月出口以水海产品、蔬菜、水果为主前五个月,我国出口水海产品153万吨,增加5.4%,价值77.3亿美元,增长11.6%;蔬菜285万吨,与去年同期持平,价值34.6亿美元,增长15.4% ;鲜、干水果及坚果110万吨,减少7%,价值13.1亿美元,增长10.4%;粮食110万吨,减少13.3%,价值10.2亿美元,下降0.7%上述四者出口值合计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的51.3%。 长期以来,农产品出口以其特有的优势,在带动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解决“三农”问题意义重大。一是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世界农产品贸易持续较快增长,农产品出口效益普遍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_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

!!!"!" !!!" !" 经济纵横 2013年8月(总第356期)法制与经济FAZHIYUJINGJINO.8,2013(Cumulatively,NO.356)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农产品的国际贸易额持续快速增长,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从2004年起,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开始出现逆差,并且持续扩大。我国农业还是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仍然面对着严峻的压力和挑战。文章从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比较优势理论、绿色贸易发展理论等相关理论,提出了一整套发展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思路与建议,旨在推动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 [关键词]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优势 农业是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关系到国家和社会 的稳定与发展。从2005年起,我国农业在加入WTO谈判中争取的过渡期已基本结束,农产品贸易环境日趋复杂,市场风险日益加大。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及市场化程度更是不断提高,贸易格局逐步优化,农产品出口贸易额逐年上升,但是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主要讲述我国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相关发展理论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最后整理出一套完整的农产品发展策略,旨在推动中国农产品国际化的步伐。 一、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理论分析 (一)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 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按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经贸活动并获取比较利益,是自由贸易理论学派的一贯主张。 (二)绿色贸易理论 绿色贸易是指在贸易中预防和制止由于贸易活动而威胁人民的生存环境以及对人民的身体健康的损害,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贸易形式。广义上来说,绿色贸易分国内绿色贸易和国际绿色贸易。 狭义上来说,绿色贸易就是指国际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在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贸易中,农产品初级产品占了较大比重,而这些产品的技术标准很难达到国际要求的水平,许多国家处于保护其国内市场的考虑便以此为借口处处设置障碍,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二、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环境分析 (一)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面对的机遇性环境因素我国与世界的贸易关系呈良性互动局面。首先,近年来我 国农产品进出口一直保持快速“双增长”,2001年到2011年出 口平均增长速度为14.9%,进口平均增长速度为23.0%。其次,我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农产品消费结构升级为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对农业支持力度逐年加大,使我国农业保持了比较健康的发展态势,粮食连年增产,蔬菜、水果、肉类、禽蛋、水产品产量也均居世界首位。农业发展的良好态势为我国利用好世界农产品消费结构升级的历史机遇提供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二)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面临的挑战性环境因素我国与世界经济的关系更加复杂。首先,区域贸易一体化在带来贸易创造的同时,也带来贸易转移;其次,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市场势力不强,跨国涉农产业巨头正在加紧登陆我国;第三,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本身具有“弱质性”。首先,我国的农业生产经营具有农户数量多、生产规模小、合作化程度低等特点,大量分散的小规模农户在发展生产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盲目性,使得“小农户”与“大市场”难以对接;其次,我国入世承诺的关税水平以及国家对农业的支持有限;第三,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比较突出。 三、农产品国际贸易存在问题 (一)农产品缺乏品牌 品牌本身也代表着一定的经济价值,同时品牌也意味着良好的信誉,信誉就意味着巨大的商机。品牌可以带来的效应是贸易中不可忽视的必争利益。 我国的农产品在国际上缺少知名品牌,这使得我国的一些优质的产品无法在交易中获得最优的价格。 (二)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低 由于我国农产品结构不优、市场结构较单一;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大;受农业生产经营条件的落后、农业经营成本的高涨、农业组织化程度低下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低下。 (三)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构成严重威胁绿色贸易壁垒是指为了保护有限资源、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通过制定一系列严格的环保标准,对来自国外的产品或服务加以限制。一些发达国家出于特定目的,已将其演变为一种技术壁垒,以此来限制外国农产品的进入。商务部最新调查显示,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 (四)农产品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一直出现逆差。2003年,我国农产品进口增长大幅超过出口增长,2004年仍保持逆差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 张雨晨 (西北工业大学,陕西西安710129) 84

提高浙江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提高浙江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进入21世纪,世界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国际化、商品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虽然农产品国际贸易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随着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而下降,但农产品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商品之一。因为农产品的这种重要性,世界各国处于本能对本国农业进行保护,但农产品国际贸易正越来越趋于自由化。各国在农产品进出口上存在激烈的竞争。这意味着世界各国的农业,尤其是新世纪的世界农业,已不再是互无关联,而是愈来愈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一国农业往往会对其他国家的农业产生重大的影响。 浙江虽然是一个以非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强省,但农村人口仍占大多数,农产品的竞争力依然与广大农民的利益休戚相关,所以研究农产品的竞争力问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国内农产品供求关系的根本性变化以及农产品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浙江农产品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也为浙江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当前,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特征,正在从以往的价格竞争为主,转变为以质量、技术含量和价格的全方位竞争。尤其是世界农产品市场,更是以质量和技术含量为主的竞争。 如何使浙江农产品的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浙江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创造新的平台,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本文拟通过对浙江农产品竞争力的现状分析,进一步研究浙江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应对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竞争变化的趋势,从而提出提高浙江农产品竞争力的建议。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Joseph C Salvacruz(1996)采用国际市场份额、国际市场份额获利指数和出口比重三种竞争力衡量方法,比较了美国和东盟成员国在世界农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力。结果表明,美国的竞争力保持稳定而东盟成员国的竞争力波动较大。 Buckley et al. (1998)首次区分了三种不同的竞争力衡量的概念,即竞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