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实验一   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实验一   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实验一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实验目的】

(1)了解电泳的一般原理,掌握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操作技术。

(2)测定人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的相对百分含量。

【实验原理】

带电荷的胶体粒子在电场中移动的现象称电泳。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是以醋酸纤维素薄膜作为支持物。

血清中含多种蛋白质,当在pH这8.6时,这些蛋白质均带负电,它们在电场中向阳极移动,由于各种蛋白质所带负电荷多少及颗粒大小不同,所以在同一电场,同一pH环境中涌动速度不同。

本实验以醋酸纤维素为电泳支持物,分离各种血清蛋白。血清中含有清蛋白,α~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和各种脂蛋白等。各种蛋白质由于氨基酸组分,立体构象,分子量,等电点及形状不同,在电场中迁移速度不同。分子量小,等电点低,相同碱性pH。

表1 人血清中12种蛋白质的等电点及分子量

缓冲体系中,带负电喝多的蛋白质颗粒在电场中移动速度快。例如,以醋酸纤维素薄膜为支持物,正常人血清中pH=8.6的缓冲体系中电泳1h左右,染色后可显示5条区带。清

蛋白泳动最快,其余依次为α1~,α2~,β~及γ~球蛋白。这些区带经洗脱后可用分光光度法

定量,也可直接进行光吸收扫描自动绘出区带吸收峰及相对百分比。临床医学常利用它们异

常区带的出现作为临床鉴别诊断的依据。此法由于操作简单,快速。

图1 正常人血清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示意图

为清蛋白,2,3,4,5分别为α1,α2,β~及γ~球蛋白,6为点样原点

清蛋白球蛋白附注

α1 α2 βγ

妊娠↓↓↑↓中毒时更明显,产后2-3个月正常婴儿↑↑↑6个月时γ正常,其他成分6-10岁时正常糖尿病↓

多发性骨髓瘤↑↑↑↑异常球蛋白,可在β和γ区带间出现M区带肝硬变↓↓↑↑↑↑在晚期失代偿时

阻塞性黄疸↑

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全身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热↑↑

淀粉样变性↓↓↑↑

肾病↓↑↑↑↓

(3)优点。目前,已成为临床生化检验的常规操作之一。

【临床意义】

清蛋白62-72% α1—球蛋白3-4% α2—球蛋白6-10% β~—球蛋白7-11% γ~—球蛋白9-18%

血清蛋白电泳的病理改变多半是清蛋白降低和一种或二种以上球蛋白增加。

表2 血清蛋白的临床意义

【试剂】

1.巴比妥缓冲液(pH=8.6离子强度为0.06):称取巴比妥纳1

2.76克,巴比妥1.66克,

置于盛有200ml蒸馏水的烧杯中稍加热溶解后,移置1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

2.染色液:氨基酸B0.5克,加甲醇50ml,冰乙酸10ml,蒸馏水40ml,溶后备用。

3.漂洗液:甲醇或乙醇45ml,加冰乙酸5ml,蒸馏水50ml混匀即可。

4.洗脱液:0.4mlNaOH

5.透明液:冰乙酸25ml,加95%乙醇75ml混匀。

【操作】

1.准备点样:将薄膜条(8×2cm)侵入巴比妥缓冲液,再于薄膜的无光泽面的一端1.5cm

处,用毛细管或玻片取血清呈直线状滴加,等渗入膜内后,将薄膜有样品的一面向下(以防蒸发干)贴在电泳槽架上,两端用浸湿的滤纸作桥贴紧。盖严,平衡5分钟。

2.通电:一般电压为120-140V,电流约(0.4-0.6mA/cm)通电45-60分钟,待电泳区

带展开约25-35mm后关闭电源。

3.染色:通电完毕,将薄膜直接浸于染色液中,2-3分钟后取出,用漂洗液清洗数次,脱

色至背景为无色。

4.定量:将漂洗净的薄膜吸干,剪下各个蛋白质带,同时按各区带的平均宽度剪下一条空

白区带,然后分别浸入0.4MNaOH5ml的试管中,振摇数次,使色泽浸出。于620毫微米波长处比色,以空白带浸出液调整零点,测各部分光密度为:A,α1,α2,β,γ,按下列方法计算:

光密度总和T=A+α1+α2+β+γ

各部分蛋白百分含量为:

清蛋白(%)=A/T×100%

α1球蛋白(%)=α1/T×100%

α2球蛋白(%)=α2/T×100%

β球蛋白(%)=β/T×100%

γ球蛋白(%)=γ/T×100%

5.透明:待薄膜完全干燥后,浸入透明液约5-10分钟,取出平贴在玻璃板上,完全干燥

后即成透明的膜,可于光密度计上测定密度,或作标本永远保存。

6.结果分析

【作业与思考】

根据人血清中血清蛋白各组分等电点,如何估计它们在pH=8.6的巴比妥缓冲液中移动的相对位置?

实验二ALT测定标准曲线的制作

【实验目的】

了解标准曲线制作的基本过程及使用标准曲线的意义。

【波长及在光电地色中滤光法的选择】

【ALT测定实验原理及标准曲线制作】

血清中ALT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作用于丙氨酸及α-酮戊二酸生成一定量的丙酮酸及谷氨酸。2,4-二硝基苯肼能与反应产生的丙酮酸及剩余的基质α-酮戊二酸生成相应的2,4-二硝基苯腙,后者在碱性条件下呈棕色。以相同克分子浓度计算,丙酮酸所形成的苯腙在505波长下的OD值为α-酮戊二酸的三倍,根据此特点可计算出ALT作用反生成的丙酮酸的量,从而推算出酶的活力。其反应式如下:

丙氨酸+α-酮戊二酸——丙酮酸+谷氨酸

丙酮酸+2,4-二硝基苯肼——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水

【试剂】

1.基质液(含适量防腐剂)

2.2,4-二硝基苯肼溶液(1mmol/L)

3.NaOH溶液(4M)使用前用蒸馏水稀释10倍成0.4MNaOH溶液

4.丙酮酸标准液(2mol/L)

【操作方法标准曲线的制作】

2.在每一管中各加入2,4-二硝基苯肼溶液0.5ml混匀,于37°C水浴放置20分钟后加入

0.4MNaOH溶液5.0ml再混匀。

3.室温放置10分钟后,于505nm波长比色,对0号管条零点,读取各管的吸光度,分别

以各管吸光度值与对应的卡门氏酶活力单位作图,即成标准曲线。

血清ALT酶活力的测定

【实验目的】

掌握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了解使用标准曲线的意义。

【实验原理】

同ALT标准曲线制作

【实验操作】

取试管2支按下表操作

1.将各管分别混匀,置37°C水浴中30分钟后加入2,4-二硝基苯肼溶液0.5ml混匀。

2.再置37°C水浴中20分钟,然后各加入0.4MNaOH溶液5.0ml再混匀。

3.室温放置10分钟后比色,波长为505mm,以空白管调零点,读取测定管的吸光度。

4.计算:根据测定管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酶活力单位。

5.正常值:5-25赖氏单位

实验三纸层析分离,鉴定氨基酸

【实验目的】

掌握低层析的基本技术,了解分配层析在科研等方面的使用价值。

【实验原理】

将各种氨基酸点在滤纸一端,使层析剂经过点样处,各种氨基酸迁移率不同,经过一段时间后,逐渐在滤纸上集中在不同位置通过测定各种氨基酸的R f值,与标准对照,即可知该成分,其中R f=展层后斑点中心与原点之间的距离/原点与溶剂前缘间距离在分离样品组分时,还会遇到单向展层分离不好的情况,此时可采用双向展层。即第一相展层后,除去纸上的溶剂,将滤纸干燥,沿溶剂前沿裁去没有扩展到的部分,转动90度后再用第二相溶剂展层。

【实验操作】

1.取一张剪好的滤纸(勿用手摸)

2.分别用毛细管吸取各氨基酸溶液点在各处点样处(斑点直径不得超过0.5cm),边点边用

吹风机吹干,反复3次。

3.取层析剂100ml于标本缸底,将滤纸悬于标本缸层析液中,点样端朝下(点样处不得浸

入层析剂中),上端滤纸两解用线固定,并盖好盖子,以防滤纸受潮变软,堕入层析剂中。

4.层析剂展层至上端约1cm时停止,取出标本,用铅笔标出层析剂前沿,用吹风机吹干再

将茚三酮均匀喷在滤纸上并吹干。

5.标出各斑点的中心点,泳尺量出点样处至溶剂前沿以及至斑点中心的距离。

6.计算R f值。

7.根据各已知氨基酸的R f值,确定混合标本中各氨基酸的成分。

8.结果分析。

实验四核酸的提取和鉴定

【实验目的】

通过此实验要求掌握成分分离的一般原理,并熟练掌握离心机的使用

【实验原理】

核酸是生物大分子,根据其分子中所含戊糖不同而分为DNA和RNA两大类。根据RNA 能溶于0.14MNaCl溶液中,而将RNA与其它物质分开,又根据DNA 溶于1MNaCl溶液中,而将DNA与其它物质分开。在加入蛋白质变形沉淀剂氯仿——异丙醇后,经离心可分成三层,上层为DNA或RNA溶液,中层为蛋白质凝胶,下层为氯仿。所得DNA、RNA溶液分别用H2SO4在沸水中水解,可得其各种化学成分,再根据各化学成分特性分别予以鉴定。

【试剂】

1. 0.14MNaCl

2. 1MNaCl

3. 氯仿——异丙醇

4. 95%乙醇

5. 5%H2SO4

6. 3,5-二羟基甲苯:称取3,5-二羟基甲苯1.5克,加入浓盐酸500ml,再加入10%氯化

高铁20—30滴,贮于冰箱。此试剂应在临用前配置。

7. 二苯胺:称取1.5克二苯胺,溶于100ml冰醋酸(A、R)中,在加入浓H2SO41.5ml摇

匀贮在棕色瓶中放冰箱内保存。

8. 5%HgNO3

9. 浓氨水

10. 钼酸铵:称取钼氨酸5克溶于100ml蒸馏水中,再加入浓硫酸15ml待冷却后加入蒸馏

水1000ml。此试剂可于冷处保存一月不变质。

11. 氨基萘磺酸:取195ml15%碳酸氢钠溶液,加入0.5克纯炼的氨基萘磺酸及20%硫酸钠溶

液5ml。并在热水浴中搅拌使固体溶解(如不能全部溶解,可再加20%硫酸钠溶液,但加入量以1ml为限)。置冷处可保存2—3周。如颜色变黄时,须重新配置。测定时将上述溶液用蒸馏水稀释10倍。

【实验操作】

(一)分离提取

去肝组织3克,研磨成匀浆,加入0.14M氯化钠5ml,充分混匀,3500r/min离心10秒后分成两部分:

(二)鉴定

结果分析

2.磷酸鉴定:

H3PO4+12H2M0O4→H3PO4·12M0O3+12H2O 磷酸钼酸磷钼酸

H2PO4·12M0O3→H3PO4·6M0O3·3M02O5

结果分析

3.核糖鉴定:

核糖——→糠醛——→绿色化合物

结果分析

4.脱氧核糖鉴定

脱氧核糖——→w-羟基γ-酮记戊醛——→蓝色化合物

结果分析

实验五环境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原理】

唾液淀粉没能将淀粉水解,生成各种糊精,最后可生成麦芽糖。淀粉与碘反应成蓝色,糊精根据分子大小,与碘反应呈紫、红等不等颜色。麦芽糖不与碘呈色。根据以上特征,可用来判断淀粉水解的过程,并判断在不同条件下(温度、pH、激动剂、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试剂】

1.0.5%淀粉液(不含Cl)

2.0.5%含Cl淀粉液:每100ml淀粉液中加NaCl0.3克

3.pH6.8磷酸缓冲液:1/15M 磷酸一氢钠49.6ml加入1/15M 磷酸二氢钾50.4ml混匀

即可。

4.2%在碘液

5.pH5.0磷酸缓冲液:0.2M 磷酸一氢钠在pH计下以0.2M盐酸调节至pH5.0

6.pH8.0磷酸缓冲液:1/15M 磷酸一氢钠94.7ml加入1/15M磷酸二氢钾5.3ml

7.1%硫酸钠溶液

【实验操作】

《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1.收集唾液、并用蒸馏水稀释500—1000倍(依个人的酶活性而定)。

2.取试管2支,各加入稀释唾液5ml,一管直接加入煮沸,另一管置冰水浴中预冷5分钟。

3.另取试管4支,编号,按下表操作。

结果分析

《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取试管3支编号按下表操作

结果分析

《激动剂、抑制剂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取试管5支编号按下表操作

结果分析

实验六饱食、饥饿状态下肝糖原水平的比较分析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要求掌握糖代谢的相关理论,并在科研技能方面得到一定的培养。

【实验原理】

用三氯醋酸破坏肝组织的酶并沉淀蛋白质而保留糖原,糖原不溶于乙醇而溶于热水。

糖原溶液呈现乳样光泽,遇碘呈红棕色,本身无还原性,在酸性溶液中加热可水解为具有还原性的葡萄糖,后者可将碱性铜溶液(班氏试剂)中二价铜还原为氧化亚铜。利用上述性质,可测定组织中糖原的存在。

【试剂】

1.5%三氯醋酸

2.95%乙醇

3.0.9%氯化钠

4.浓盐酸

5.50%氢氧化钠

6.碘试剂:称取碘100mg和碘化钾200mg溶于30ml蒸馏水

7.班氏试剂:称取柠檬酸钠173g和碳酸钠100g溶于蒸馏水700ml中,加热促热,冷却

后,慢慢倾入17.3%硫酸铜100ml边加边摇,再加蒸馏水至1000ml混匀,如混浊可过滤,取滤液,此试剂可长期保存。

【实验操作】

1.去饱食、饥饿小白鼠各一只迅速处死小白鼠,立即取出肝脏,用0.9%氯化钠洗去附着

的血液,并用滤纸吸干。

2.分别将肝组织迅速剪碎并放入盛有5%三氯醋酸2ml的研体中,将组织研磨至靡状,再

加5%三氯醋酸1ml于肝组织中,混匀后将肝匀浆倾入离心管中。再加1ml15%三氯醋酸清洗研体,洗液也倾入离心管中,然后离心3000转/分,5分钟。

3.取上清液,加入95%乙醇3ml、混匀,静止10分钟,3000转/分离心5分钟,倾去上

清夜,可见:

(饥饿:饱食:)

4.分别加蒸馏水3ml于上述沉淀管中,加热使沉淀溶解,可见:

(饥饿:饱食:)

5.分别去上管溶液2滴于白瓷凹盘中,加热碘试剂一滴,观察颜色。

(饥饿:饱食:)

6.在上管溶液中,各加入浓盐酸10滴,置于沸水浴中10分钟,取出冷却,用50%氢氧

化钠0.5ml中和。

7.分别将上管加入班氏试剂2ml煮沸1—2分钟,观察并记录所见。

(饥饿:饱食:)

结果分析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 【实验目的】 掌握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原理】 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在pH值小于其等电点的溶液中,蛋白质为正离子,在电场中向阴极移动;在pH值大于其等电点的溶液中,蛋白质为负离子,在电场中向阳极移动。血清中含有数种蛋白质,它们所具有的可解离基团不同,在同一pH的溶液中,所带净电荷不同,故可利用电泳法将它们分离。 血清中含有清蛋白、α-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等,各种蛋白质由于氨基酸祖坟、立体构象、相对分子质量、等电点及形状不同,在电场中迁移速度不同。由表可知,血清中5种蛋白质的等电点大部分低于pH值7.0,所以在pH8.6的缓冲液中,它们都电离成负离子,在电场中向阳极移动。 表1 人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及相对分子质量 蛋白质名称等电点相对分子质量 白蛋白 4.88 69000 α1-球蛋白 5.06 200000 α2-球蛋白 5.06 300000 β-球蛋白 5.12 90000~150000 γ-球蛋白 6.85~7.50 156000~300000 在一定范围内,蛋白质的含量与结合的染料量成正比,故可将蛋白质区带剪下,分别用0.4mol/L NaOH 溶液浸洗下来,进行比色,测定其相对含量。也可以将染色后的薄膜直接用光密度计扫描,测定其相对含量。 肾病、弥漫性肝损害、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多发性骨髓瘤、慢性炎症、妊娠等都可以使白蛋白下降。肾病时α1、α2、β球蛋白升高,γ-球蛋白降低。肝硬化时α2、β-球蛋白降低,而α1、γ-球蛋白升高。 【实验器材及试剂】 器材:醋酸纤维薄膜,人血清或牛血清,烧杯,培养皿,镊子,载玻片,盖玻片,电吹风,电泳槽,直流稳压电泳仪,剪刀,手套,滤纸;

毛细管电泳实验报告

毛细管电泳实验报告 高乃群S0 实验目的 1.了解毛细管电泳实验的原理 2.掌握毛细管电泳仪的操作方法,并设计样品组分的分析过程. 3.学会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原理C E所用的石英毛细管柱, 在pH>3情况下, 其内表面带负电, 和溶液接触时形成了一双电层。在高电压作用下, 双电层中的水合阳离子引起流体整体地朝负极方向移动的现象叫电渗, 粒子在毛细管内电解质中的迁移速度等于电泳和电渗流(EOF)两种速度的矢量和, 正离子的运动方向和电渗流一致, 故最先流出;中性粒子的电泳流速度为“零”,故其迁移速度相当于电渗流速度;负离子的运动方向和电渗流方向相反, 但因电渗流速度一般都大于电泳流速度, 故它将在中性粒子之后流出, 从而因各种粒子迁移速度不同而实现分离。 电渗是CE中推动流体前进的驱动力, 它使整个流体像一个塞子一样以均匀速度向前运动, 使整个流型呈近似扁平型的“塞式流”。它使溶质区带在毛细管内原则上不会扩张。 一般来说温度每提高1℃, 将使淌度增加2% (所谓淌度, 即指溶质在单位时间间隔内和单位电场上移动的距离)。降低缓冲液浓度可降低电流强度, 使温差变化减小。高离子强度缓冲液可阻止蛋白质吸附于管壁, 并可产生柱上浓度聚焦效应, 防止峰扩张, 改善峰形。减小管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由高电场引起的热量积聚, 但细管径使进样量减少, 造成进样、检测等技术上的困难。因此, 加快散热是减小自热引起的温差的重要途径。

实验设备:电泳仪。仪器及试剂: 缓冲溶液(buffer):20 mmol/L Na 2B 4 O 7 缓冲溶液。1mol/L NaOH溶液,二次 去离子水。未知样饮料(雪碧和醒目) 1.实验步骤仪器的预热和毛细管的冲洗:打开仪器和配套的工作站。工作温度设置为30℃,不加电压,冲洗毛细管,顺序依次是:1 mol/L NaOH溶液5 min, 二次水5 min,10 mmol/L NaH 2PO 4 -Na 2 HPO 4 1:1缓冲溶液5 min,冲洗过程中出 口(outlet)对准废液的位置,并不要升高托架。 2.混合标样的配制:毛细管冲洗的同时,配制标样苯甲酸浓度依次为、、、、1 mg/ml。 3.做标准曲线:待毛细管冲洗完毕,取1 ml混合标样,置于塑料样品管,放在电泳仪进口(Inlet)托架上sample的位置,然后调整出口(outlet)对准缓冲溶液(buffer),升高托架并固定,然后开始进样。进样压力30 mbar,进样时间5 s。进样后将进口(Inlet)托架的位置换回缓冲溶液(buffer),切记换回buffer 的位置!选择方法,修改合适的文件说明,然后开始分析,电压25 kV,时间约10 min。 4.未知浓度混合样品的测定:方法与条件同上,测试未知浓度混合样品,分析时间约25min,据苯甲酸钠标准曲线测雪碧与醒目这两种饮料中的苯甲酸钠的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及其定量 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年级: 组别: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名称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及其定量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 合作者指导老师 评分教师签名批改日期 一、实验目得 1、1、学习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得基本原理与操作方法; 1、2、了解电泳技术得一般原理; 1、3、掌握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及其定性定量得方法。 二、实验原理 2、1、血清中各种蛋白质得等电点不同,一般都低于pH7、4。它们在pH8、6得缓冲液中均解离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由于血清中各种蛋白质分子大小、形状及所带得电荷量不同,在醋酸纤维素薄膜上电泳得速度也不同。因此可以将它们分离

为清蛋白(Albumin)、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5条区带. 2、2、血清中不同蛋白质得等电点、分子量及含量 血清蛋白质等电点分子量占总蛋白 得% 清蛋白4、6469,000 57~72 α1-球蛋白5、06 200,000 2~5 α2—球蛋白 5、06 300,000 4~9 β-球蛋白 5、12 90,000~150,000 6、5~12 γ—球蛋白 6、85~7、3 156,000~950,000 12~20 缓冲液pH=8、6,pI<pH. 血清蛋白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 预测血清蛋白电泳区带图 血清蛋白依次分为清蛋白,球蛋白得α1、α2、β、γ五个区带 2、3、①膜条经过氨基黑10B染色后显出清晰色带;②各色带蛋白质含量与染料结 合量基本成正比;③可将各色带剪开,分别溶于碱性溶液中;④用分光光度法计算各种 蛋白质得百分数。

三、材料与方法: 3、1、实验材料: 3、1、1、实验试剂:①样品:健康人血清(新鲜、无溶血);②巴比妥—巴比妥钠缓冲液(pH8、6,离子强度0、06mol/L);③氨基黑10B染色液;④漂洗液;⑤洗脱液:0、4mol/NaOH溶液。 3、1、2、实验器材:①V-1100分光光度计(×1);②恒温水浴箱(×1); ③试管(×6)、试管架(×1);④1000μL加样枪(×1)、加样枪架(×1);⑤醋酸纤维薄膜(2cm*8cm,厚度120μm);⑥培养皿(×5);⑦点样器或载玻片(×1);⑧平头镊子(×2);⑨剪刀(×1);⑩电泳槽(×1);?直流稳压电泳仪(×1) 3、2、实验步骤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 [目的与原理] 掌握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原理及操作技术,利用该电泳技术分析和测定人或鱼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相对百分含量。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cellulose acetate membrance electrophoresis)以醋酸纤维薄膜为支持物。它是纤维素的醋酸酯,由纤维素的羟基经乙酰化而制成。它溶于丙酮等有机溶液中,即可涂布成均一细密的微孔薄膜,厚度以0.1mm—0.15mm为宜。太厚吸水性差,分离效果不好;太薄则膜片缺少应有的机械强度则易碎。 本实验以醋酸纤维素为支持物,分离各种血清蛋白,血清中含有清蛋白,α—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和各种脂蛋白等。各种蛋白质由于氨基酸组分、立体构象、分子量、等电点及形状不同(表1-2-8),在电场中迁移速度不同,分子量小、等电点低、在相同碱性pH 缓冲系统中,带负电荷多的蛋白质颗粒在电场中迁移速度快 例如,以醋酸纤维素薄膜为支持物,正常人血清在pH8.6的缓冲体系中电泳1h左右,染色后显示5条区带。清蛋白泳动最快,其余依次为α1—,α2—,β—,及γ—球蛋白(如图1-2-7)。这些区带经洗脱后可用分光光度计法定量,也可直接进行光吸收扫描自动绘出区带吸收峰及相对百分比。临床医学常利用它们间相对百分比的改变或异常区带的出现作为临床鉴别诊断的依据。此法由于操作简单、快速、分辨率高及重复性好等优点。目前,以成为临床生化检验的常规操作之一。它不仅可用于分离血清蛋白,还可以分离脂蛋白,血红蛋白及同工酶的分离测定。 图1-2-7正常人血清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示意图 1.为清蛋白,2,3,4,5,分别为α1—,α2—,β—,及γ—球蛋白,6为点样原点 [试剂与器材] 试剂: 1、巴比妥—巴比妥钠缓冲液(pH8.6,0.07mol/L,离子强度0.06):称取1.66g巴比妥(AR)和12.76g巴比妥钠(AR),置于三角烧瓶中,加蒸馏水约600ml,稍加热溶解,冷却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置4℃保存,备用。 2、血清蛋白染色 (1)染色液(0.5%氨基黑10B):称取0.5g氨基黑10B,加蒸馏水40ml,甲醇(AR)50ml,冰乙酸(AR)10ml混匀溶解后置具塞试剂瓶中贮存。 (2)漂洗液:取95%乙醇(AR)45ml,冰乙酸(AR)5ml和蒸馏水50 ml混匀置具塞试剂瓶贮存。 (3)透明液:临用前配制。

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实验报告

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及其定量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xx实验室 合作者xxx 指导老师xxx 评分教师签名批改日期 一、实验目的 1.1.学习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1.2.了解电泳技术的一般原理; 1.3.掌握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及其定性定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2.1.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一般都低于pH7.4。它们在pH8.6的缓冲液中均解离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由于血清中各种蛋白质分子大小、形状及所带的电荷量不同,在醋酸纤维素薄膜上电泳的速度也不同。 血清蛋白质等电点分子量占总蛋白的% 清蛋白 4.64 69,000 57~72 α1-球蛋白 5.06 200,000 2~5 α2-球蛋白 5.06 300,000 4~9 β-球蛋白 5.12 90,000~150,000 6.5~12 γ-球蛋白 6.85~7.3 156,000~950,000 12~20 缓冲液pH=8.6,pI<pH。

血清蛋白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 预测血清蛋白电泳区带图 血清蛋白依次分为清蛋白,球蛋白的α1、α2、β、γ五个区带 2.3.①膜条经过氨基黑10B染色后显出清晰色带;②各色带蛋白质含量与染料结合量基本成正比;③可将各色带剪开,分别溶于碱性溶液中;④用分光光度法计算各种蛋白质的百分数。 三、材料与方法: 3.1.实验材料: 3.1.1.实验试剂:①样品:健康人血清(新鲜、无溶血);②巴比妥-巴比妥钠缓冲液(pH8.6,离子强度0.06mol/L);③氨基黑10B染色液;④漂洗液;⑤洗脱液:0.4mol/NaOH溶液。 3.1.2.实验器材:①V-1100分光光度计(×1);②恒温水浴箱(×1);③试管(×6)、试管架(×1);④1000μL加样枪(×1)、加样枪架(×1);⑤醋酸纤维薄膜(2cm*8cm,厚度120μm);⑥培养皿(×5);⑦点样器或载玻片(×1);⑧平头镊子(×2);⑨剪刀(×1);⑩电泳槽(×1);?直流稳压电泳仪(×1) 3.2.实验步骤 1.准备与点样:①取2×8cm的膜条;②亚光面距一端1.5cm处取一点样线;③充分浸透在巴比妥缓冲液中;④取出膜条,用滤纸吸去多余的缓冲液;⑤点样器下端粘上薄层血清;⑥垂直点样。 点样示意图:

PCR反应及琼脂糖电泳实验报告

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扩增DNA片段及琼脂糖凝胶电泳产物检测 一、实验目的: 1、了解PCR技术的基本操作 2、理解PCR的原理 3、讨论PCR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PCR是一种在体外模拟细胞内环境进行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这一技术需要模板、四种脱氧核苷酸等组分条件外,还需要不同温度环境以进行DNA的解旋和聚 1、PCR反应组分 细胞内DNA复制条件分析: 2、PCR反应条件

PCR利用了DNA的热变性原理,通过控制温度来控制双链的解聚与结合,现在使用的PCR 仪实质上也是一台能够自动调控温度的仪器。 PCR一般经历三十多次循环,每次循环可以分为三个基本步骤──变性、复性和延伸。 (!)变性(模板DNA解旋) 模板DNA经加热至90℃以上。一定时间后,使模板DNA双链解离,使成为单链,以便于它与引物结合,为下轮反应作准备。 (2)复性(退火) 模板DNA经加热变性成单链后,温度降到50℃左右,引物与模板DNA单链的互补序列配对结合。 (3)延伸 DNA模板-引物结合物在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以母链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与半保留复制的原理,合成一条新的DNA链。 3、PCR产物的检测 (1)紫外分光光度计 DNA在260nm的紫外波段有一强烈的吸收峰,可以通过与蒸馏水的对比进而计算扩增出DNA的含量。 (2)琼脂糖凝胶电泳 DNA在电厂作用下,可以由电源的负极向正极泳动,泳动的速度与DNA片段的长度成负相关,与电压强度成正比,因此可以分离不同长度的DNA。在有DNA marker(不同已知碱基

对大小的DNA片段的混合物)的条件下,由于不同碱基大小的DNA片段在琼脂糖凝胶上涌动的速度不同,因此电泳完毕后会出现在胶块的不同位置。通过将扩增出的DNA片段与已知的条带做比较,可以大概推测出该片段的碱基对的大小。如果要进一步检测其大小,可以换另外规格的DNA marker 继续电泳。核酸荧光染料可以与DNA嵌合,一起电泳,DNA图谱观察仪可以激发特定的蓝色光源,荧光染料在该光照射下可见到荧光,荧光的亮度与DNA大小成正比。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7种PCR组分微量可调移液器离心管 PCR仪水平电泳槽电泳仪电源紫外分光光度计 250ml锥形瓶(封口膜) 记号笔卫生纸 四、实验步骤 1、DNA体外扩增 (1) 将所有试剂管瞬时离心一次(4000r/min,1min),使管壁没有残留药品,在引物 I 和引物II的离心管内用移液器各加入40ul双蒸水(ddH2O),混匀后瞬时离心一次。所有的离心管都摆到双面板上。 (2)向装有Taq DNA 聚合酶的离心管按下表加入以下成分: 原有的Taq DNA 聚合酶有15ul,此时混合液体系共计500ul,此步骤由第一、二组同学合作完成。(在实验老师的监督指导下操作,确保此后其他同学的实验顺利进行) (3)共分25组,第一、二组的同学并入其他小组进行实验。每组取20ul的上述混合液于的离心管中,加入15ul的液体石蜡封闭体系,以防止在加热过程中蒸发。 (4) 对自己组的离心管上进行标记之后,放到PCR仪上进行DNA扩增。 2、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 (1)用蒸馏水将电泳槽和梳子冲洗干净,放在水平桌面上,并架好梳子。 (2)配制浓度为1%(1 g/100 mL)的琼脂糖凝胶2块。在锥形瓶中,称取1g的琼脂糖粉,加入100ml 1x电泳缓冲液,用封口膜封住瓶口后在微波炉内加热,使琼脂糖粉熔化,

实验三_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11年 3月27日 张行润系年级2009级生科4班学号7 同组者于潜 科目生物化学实验题目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仪器编号105 一、实验目的 掌握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的原理和方法。二、实验原理 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在pH值小于其等电点的溶液中,蛋白质为正离子,在电场中向阴极移动;在pH值大于其等电点的溶液中,蛋白质为负离子,在电场中向阳极移动。血清中含有数种蛋白质,它们所具有的可解离基团不同,在同一pH的溶液中,所带净电荷不同,故可利用电泳法将它们分离。 血清中含有清蛋白、α-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等,各种蛋白质由于氨基酸祖坟、立体构象、相对分子质量、等电点及形状不同,在电场中迁移速度不同。由表可知,血清中5种蛋白质的等电点大部分低于pH值7.0,所以在pH8.6的缓冲液中,它们都电离成负离子,在电场中向阳极移动。

在一定范围内,蛋白质的含量与结合的燃染料量成正比,故可将蛋白质区带剪下,分别用0.4mol/L NaOH溶液浸洗下来,进行比色,测定其相对含量。也可以将染色后的薄膜直接用光密度计扫描,测定其相对含量。 肾病、弥漫性肝损害、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多发性骨髓瘤、慢性炎症、妊娠等都可以使白蛋白下降。肾病时α1、α2、β球蛋白升高,γ-球蛋白降低。肝硬化时α2、β-球蛋白降低,而α1、γ-球蛋白升高。 三、实验器材 1、醋酸纤维薄膜(2cm*8cm,厚度120μm) 2、人血清; 3、烧杯及培养皿数只; 4、点样器; 5、竹镊子; 6、玻璃棒; 7、电吹风; 8、试管六只; 9、恒温水浴锅; 10、电泳槽; 11、直流稳压电泳仪; 12、剪刀 四、实验试剂 1.电极缓冲液 2.染色液(可重复使用,使用后回收)

凝胶电泳实验报告模板

凝胶电泳实验报告模板

降低了对流运动,故电泳的迁移率又是同分子的摩擦系数成反比的。已知摩擦系数是分子的大小、极性及介质粘度的函数,因此根据分子大小的不同、构成或形状的差异,以及所带的净电荷的多少,便可以通过电泳将蛋白质或核酸分子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彼此分离开来。在生理条件下,核酸分子的糖-磷酸骨架中的磷酸基因呈离子状态从这种意义上讲,D N A 和RNA多核苷酸链可叫做多聚阴离子( Polyanions ) 。因此,当核酸分子被放置在电场中时,它们就会向正电极的方向迁移。由于糖- 磷酸骨架结构上的重复性质,相同数量的双链DNA几乎具有等量的净电荷,因而它们能以同样的速度向正电极方向迁移。在一定的电场强度下,DNA分子的这种迁移速度,亦即电泳的迁移率,取决于核酸分子本身的大小和构型,分子量较小的DNA分子比分子量较大的DNA 分子迁移要快些。这就是应用凝胶电泳技术分离DNA片段的基本原理。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普遍用于分离蛋白质及较小分子的核酸。琼脂糖凝胶孔径较大适用于分离同工酶及其亚型,大分子核酸等应用较广。琼脂糖和聚丙烯酰胺可以制成各种形状、大小和孔隙度。琼脂糖凝胶分离DNA度大小范围较广,不同浓度琼脂糖凝胶可分离长度从200bp至近50kb的DNA段。琼脂糖通常用水平装置在强度和方向恒定的电场下电泳。聚丙烯酰胺分离小片段DNA(5-500bp)效果较好,其分辩力极高,甚至相差1bp的DNA段就能分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很快,可容纳相对大量的DNA,但制备和操作比琼脂糖凝胶困难。聚丙烯酰胺凝胶采用垂直装置进行电泳。目前,一般实验室多用琼脂糖水平平板凝胶电泳装置进行DNA电泳。 3.1 凝胶电泳的分类 按照分离物质来分凝胶电泳可以分为核酸凝胶电泳和蛋白质凝胶电泳;按照分离介质来分可以分为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和PAGE凝胶电泳。本次实验我们采用按介质的分类方法来学习的。 3.1.1琼脂糖凝胶电泳 琼脂糖凝胶电泳是用琼脂糖作支持介质的一种电泳方法。其分析原理与其他

实验三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要点

实验三血清蛋白的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一、目的: 1、掌握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学会常用电泳的使用方法 3、了解用醋酸纤维薄膜作支持物的优点及使用范围 二、原理: 由于各种血清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因此在pH8.6的缓冲液中,各种血清蛋白质所带电荷量不同,同时由于它们的分子量也不同,造成电泳迁移率不同,所以在醋酸纤维薄膜上,电泳后,可将各种血清蛋白质分离开。 三、器材: 醋酸纤维薄膜(2×8cm)、电泳仪、点样器(盖玻片)、培养皿、粗滤纸、玻璃板(载玻片)、镊子等。 四、试剂: 巴比妥缓冲液(pH8.6,离子强度0.07。巴比妥钠12.7g、巴比妥1.66g于蒸馏水中加热溶解后再加水至1000ml) 氨基黑染色液(氯基黑10B0.5g、甲醇50ml、冰醋酸10ml、蒸馏水10ml) 漂洗液(95%乙醇45ml、冰醋酸5ml、蒸馏水50ml) 血清 五、操作: 1、识别标记:将薄膜切成2.5×8cm的小片。在薄膜无光泽面(正面)的一端约2cm处用铅笔划一线,以标明点样位置。 2、浸泡:用镊子将薄膜无光泽面向下,漂浮于巴比妥缓冲液面上(缓冲液盛于培养皿中),使膜条自然浸湿下沉。大约10min。 3、点样:取出薄膜,用滤纸将表面的明水吸干,然后平铺在载玻片上(无光泽面朝上),将盖玻片先在小培养皿中的血清中沾一下,再在距膜条一端2cm处轻轻地水平落下并随即提起,这样即在膜条上点上了细条状的血清样品。 4、电泳:在电泳槽内加入缓冲液,使两个电极槽内的液面等高,将膜条平悬于电泳槽支架的滤纸桥上(先剪裁尺寸合适的滤纸条,取双层滤纸条附着在电泳槽的支架上,使它的一端与支架的前沿对齐,而另一端浸入电极槽的缓冲溶液内。用缓冲溶液将滤纸全部润湿并驱除气泡,使滤纸紧贴在支架上,即为滤纸桥)。点样端靠近负极,盖严电泳室,160V,45min。 5、染色:将膜条取出,放在显色液中显色10min。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实验报告

实验九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一、实验目的 学习掌握电泳原理 学习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的操作方法及染色鉴定 二. 实验原理 带电质点在电场中向带有异相电荷的电极移动,这种现象称为电泳。电泳的基本原理 带电的胶粒或大分子在外加电场中,向带相反电荷的电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生物分子都带电荷,其电荷的多少取决于分子性质及其所在介质的pH及其组成。由于混合物中各组分所带电荷性质、电荷数量以及分子量的不同,在同一电场的作用下,各组分泳动的方向和速度也各异。因此,在一定时间内各组分移动的距离不同,从而达到分离鉴定各组分的目的。 在电场中,推动带电质点运动的力(F)等于质点所带净电荷量(Q)与电场强度(X)的乘积。F=QX 质点的前移同样要受到阻力( f )的影响,对于一个球形质点,服从Stoke定律,即:f =6πr ην(r为质点半径,η为介质粘滞系数,ν为质点移动速度) 当质点在电场中作稳定运动时:F=f 即:QX=6πrην 在具体实验中,移动速度V为单位时间t(单位为s)内移动的距离d(单位为cm),即V=d/t。电场强度X为单位距离L(单位为cm)内电势差E (单位为伏特),即 X=E/L。将这两个公式代入上述公式,得到 U=v/X=dL/Et d=u*Et/L 由此可以得到两种物质移动距离的差为 △d=(d A-d B)=(u A-u B)Et/L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物质能否进行分离决定于二者的迁移率。 影响因素 1. 待分离大分子的性质:所带的电荷、分子大小和形状,分子带的电荷量越大、直径越小、形状越接近球形,则其电泳迁移速度越快 2. 缓冲液pH和离子强度:pH值距离其等电点愈远,其所带净电荷量就越大,电泳的速度也就越大;但是pH过高或过低引起蛋白变性,缓冲液通常要保持一定的离子强度;强度过低,则缓冲能力差,不易维持PH恒定,离子强度过高,在待分离分子周围形成较强的带相反电荷的离子扩散层(即离子氛),降低了蛋白质的带电量,使电泳速度减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实验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实验 一.实验原理 1、电泳是指带电质点在电场中向本身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在一定pH条件下,不同的质点由于具有不同的等电点而带不同性质的电荷,因而在一定的电场中它们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也不同,即它们的电泳迁移率不同,因此,可使它们分离。 2、影响电泳迁移率的外界因素:电场强度、溶液的pH值、溶液的离子强度和电渗现象。 3、影响电泳迁移率的内在因素:质点所带净电荷的量、质点的大小和形状。 4、采用醋酸纤维薄膜作为支持物的电泳方法称为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具有微量、快速、简便、分辨力高,对样品无拖尾和吸附现象等优点。 5、醋酸纤维素是纤维素的羟基乙酰化所形成的纤维素醋酸酯,将它溶于有机溶剂(如:丙酮、氯仿、氯乙烯、乙酸乙酯等)后,涂抹成均匀的薄膜则成为醋酸纤维素薄膜。该膜具有均一的泡沫状的结构,厚度约为120 μm,有很强的通透性,对分子移动阻力很小。 6、本实验以醋酸纤维素为电泳支持物,分离各种血清蛋白。血清中含有清蛋白、α-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和各种脂蛋白等。各种蛋白质由于氨基酸组成、分子量、等电点及形状不同,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不同。以醋酸纤维素薄膜为支持物,正常人血清在pH8.6的缓冲体系中电泳,染色后可显示5条区带。其中清蛋白的泳动速度最快,其余依次为α1-、α2-、β-及γ-球蛋白。 二.实验仪器和试剂 ?器材 醋酸纤维素薄膜(3×8cm),培养皿,载玻片,电泳仪,电泳槽,粗滤纸,镊子 ?材料 新鲜血清(未溶血) ?试剂 1、巴比妥缓冲液(pH 8.6,离子强度0.06): 巴比妥1.66g, 巴比妥钠12.76g,加水至1000ml。置4℃冰箱保存,备用。(已配置) 2、染色液:氨基黑10B 0.5g, 甲醇50ml, 冰醋酸10ml,蒸馏 水40ml,混匀。 3、漂洗液:含95%乙醇45ml,冰醋酸5ml,蒸馏水50ml,混匀。 4、NaOH溶液:称取NaOH 16g,定容至1000ml。 三.实验过程 一.准备与点样 1.将薄膜剪成3×8cm的小条,在薄膜无光泽面距一端1.5cm处用铅笔轻轻划一条直线,表示点样位置。

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实验报告

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1.学习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1.2.了解电泳技术的一般原理; 1.3.掌握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及其定性定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2.1.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一般都低于pH7.4。它们在pH8.6的缓冲液中均解离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由于血清中各种蛋白质分子大小、形状及所带的电荷量不同,在醋酸纤维素薄膜上电泳的速度也不同。因此可以将它们分离为清蛋白(Albumin)、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5条区带。 2.2.①膜条经过氨基黑10B染色后显出清晰色带;②各色带蛋白质含量与染料结合量基本成正比;③可将各色带剪开,分别溶于碱性溶液中;④用分光光度法计算各种蛋白质的百分数。 三、材料与方法: 3.1.实验材料: 3.1.1.实验试剂:①样品:健康人血清(新鲜、无溶血); ②巴比妥-巴比妥钠缓冲液(pH8.6,离子强度0.06mol/L); ③氨基黑10B染色液;④漂洗液;⑤洗脱液:0.4mol/NaOH

溶液。 3.1.2.实验器材:①V-1100分光光度计(×1);②恒温水浴箱(×1);③试管(×6)、试管架(×1);④1000μL 加样枪(×1)、加样枪架(×1);⑤醋酸纤维薄膜(2cm*8cm,厚度120μm);⑥培养皿(×5);⑦点样器或载玻片(×1); ⑧平头镊子(×2);⑨剪刀(×1);⑩电泳槽(×1);?直流稳压电泳仪(×1)四、结果与讨论条 4.1.结果分析本次实验得到的图谱只能够清晰的看出清蛋白和γ-球蛋白的区带,其余无法区别。原因可能如下:①醋酸纤维薄膜质量不足。②薄膜过湿,样品扩散迅速,导致样品分离不成区带。③点样太少,区带显色不明显。④电泳时间不足。 ⑤薄膜在缓冲液中浸泡的时间不足。⑤取出电泳后的薄膜过程中曾不慎将薄膜掉到地上。⑥染色时,因为现场混乱,可能导致醋酸纤维薄膜不是一张一张放入染色液的,在染色固定前,薄膜与薄膜之间重叠,造成薄膜上还未固定的血清蛋白彼此粘连。 四、结果与讨论 4.2.课后思考题 1.电泳时,点样端置于电场的正极还是负极?为什么? 答:点样端置于电场的负极。因为人体血清的蛋白质会因电槽中溶质呈碱性而带负电,要成功分离出各类各类蛋白质,理应将点样端置于电场的负极。

实验三,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质

实验3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质 一、实验目的 学习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的原理及操作。 测定人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相对百分含量。 二、基本原理 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在pH小于其等电点的溶液中,蛋白质为正离子,在电场中向阴极移动;在pH大于其等电点的溶液中,蛋白质为负离子,在电场中向阳极移动。血清中含有数种蛋白质,分别为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它们所具有的可解离基不同,在同一pH的溶液中,所带净电荷不同,因此在电场中移动速度不同,故可利用电泳法将它们分离。 醋酸纤维(二乙酸纤维素)薄膜具有匀一的泡沫状结构 (厚约120 μm),渗透性强,对分子移动无阻力,用它作区带电泳的支持物,具有用样量少,分离清晰,无吸附作用,应用范围广和快速简便等优点。目前已广泛用于血清蛋白、脂蛋白、血红蛋白、糖蛋白、酶的分离和免疫电泳等方面。 三、试剂与器材 1.巴比妥—巴比妥钠缓冲液(pH 8.6,0.075 mol/L): 称取巴比妥钠(A.R)15.4g和巴比妥(A.R.)2.76g,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0mL。用酸度计校测后使用。 2.染色液: 氨基黑10B 0.2g、甲醇(A.R)20mL、冰乙酸(A.R.)4mL,加蒸馏水16mL,混匀即可。 3. 漂洗液: 乙醇(A.R)90mL、冰乙酸(A.R)10 mL,加蒸馏水100mL,混匀即可。(现配现用)4.透明液: 冰乙酸(A.R)10mL、无水乙醇30mL(1:3),混匀即得。(现配现用) 5.人血清(新鲜、无溶血现象)。 6.器材: 醋酸纤维薄膜(12×8cm,2×8cm);厚度120μm;培养皿直径Ф10cm(×8);点样器(或载玻片);直尺;铅笔;竹镊子;玻璃棒;烧杯50ml(×2),200ml (×1);试管1.5×15cm(×8);吸管5mL(×1);水浴锅;电泳槽;直流稳压电泳仪;分光光度计;剪刀。 三、操作步骤 1.搭滤纸桥: 取干净滤纸,折两次使之成为三层滤纸,再折一次,然后附着在电泳槽的支架上,使它一端支架的前沿对齐,而另一端浸入电泳槽的缓冲液中,用缓冲液将滤纸全部湿润驱除气泡,使滤纸紧贴在支架上。 2.点样: 将醋酸纤维薄膜切成8×2cm条状(或根据需要决定薄膜的大小),在距一端1.5cm处用铅笔轻轻划一直线,然后浸入缓冲液中,完全浸透后(大约30min),用镊子轻轻取出,将薄膜无光泽的一面向上,平放在于净滤纸上,薄膜上再放一张干净滤纸,吸去多余的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

1.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2.有些人错过了,永远无法在回到从前;有些人即使遇到了,永远都无法在一起,这些都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 3.每一个人都有青春,每一个青春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它的青春美。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附录ⅣA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 试剂(1)巴比妥缓冲液(pH8.6) 称取巴比妥2.76g、巴比妥钠15.45g,加水溶解使成1000ml。 (2)氨基黑染色液称取氨基黑10B 0.5g,溶于甲醇50ml、冰醋酸10ml及水40ml的混合液中。 (3)漂洗液量取乙醇45ml、冰醋酸5ml及水50ml,混匀。 (4)透明液量取冰醋酸25ml、无水乙醇75ml,混匀。 测定法取醋酸纤维素薄膜,裁成2cm×8cm膜条,将无光泽面向下,浸入巴比妥缓冲液(pH8.6)中,待完全浸透,取出夹于滤纸中,轻轻吸去多余的缓冲液后,将膜条无光泽面向上,置含巴比妥缓冲液(pH8.6)的电泳槽架上,通过滤纸桥浸入巴比妥缓冲液(pH8.6)中。于膜条上距负极端2cm处,条状滴加蛋白含量约5%的供试品溶液2~3μl,在0.4~0.6mA/cm [总电流量=电流量(mA/cm)×每条膜的宽度(cm)×膜条数]电流条件下电泳;同时取新鲜人血清作对照,电泳时间以白蛋白与丙种球蛋白之间的电泳展开距离约2cm为宜。电泳完毕,将膜条取下浸于氨基黑或丽春红染色液中,2~3分钟后,用漂洗液浸洗数次,直至脱去底色为止。将洗净并完全干燥的膜条浸于透明液中,待全部浸透后,取出平铺于洁净的玻板上,干燥后即成透明薄膜,可供测定纯度和作标本长期保存。将干燥的醋酸纤维素薄膜用色谱扫描仪采用反射(未透明薄膜)或透射(已透明薄膜)方式在记录器上自动绘出各蛋白组分曲线图,以人血清作对照,按峰面积计算各蛋白组分的含量(%)。 附注:采用全自动电泳仪操作时,参考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3.石村不是很大,男女老少加起来能有三百多人,屋子都是巨石砌成的,简朴而自然。 4.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5.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6.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血红蛋白电泳实验报告

实验汇报 实验名称:血红蛋白电泳 项目名称:两种碱性血红蛋白样品处理方法的电泳结果 实验时间:2018年9月17日 实验室:龙泉驿区妇幼保健院检验科 实验人员:杨松 报告单位:成都温伦科技有限公司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生理盐水处理血红蛋白样品的方法 2、掌握四氯化碳处理血红蛋白样品的方法 3、掌握电泳仪实验的操作 4、分析两种碱性血红蛋白样品处理方法电泳结果的不同 二、实验原理: 血红蛋白电泳就是利用在电场的作用下, 由于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以及分子本身大小, 形状等性质的差异, 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 从而对样品进行分离, 鉴定或提纯的技术,在临床检验中, 主要用于分离各类蛋白分子。 三、实验方法: 琼脂糖电泳法 四、实验器械: 样品:10个EDTA抗凝管抽取的病人全血样品 试剂:0.9%生理盐水500ml,四氯化碳500ml,界面液250ml,美国Helena Spife3000血红蛋白电泳检测试剂盒 器材:移液枪,一次性移液枪头若干,EDTA抗凝管10个,玻璃试管10个设备:美国Helena Spife3000 全自动电泳仪 五、实验步骤: 1、取得医院检验科EDTA抗凝管抽取的病人全血样品10个,编号为1,2,3......10。 2、将1-10号十个个样品分别用移液枪取200ul到玻璃试管中,编号为 1-1,2-1,3-1,.....10-1。

3、将1-10号10个样品进行生理盐水前处理,处理方法如下: -用0.9%生理盐水混匀,3500 rpm离心10分钟. -吸走弃去清液。 -以上步骤连续进行三次。 -完全吸走弃去上清液。 -20ul制作后的样本+80ul溶血素,混匀。 -取溶血后的样本17ul加入样品孔。 4、将1-1到10-1号10个样品进行四氯化碳前处理,处理方法如下: -用0.9%生理盐水溶液5000μL与样品混合。 -3000rpm离心5分钟。 -弃去上清液,只留下红细胞。 -加入200ul 蒸馏水溶解红细胞。 -加入300ul 的四氯化碳,混合均匀,3000rpm离心5分钟。 -取上面萃取后的血红蛋白液17ul 加入样品孔。 5、记录下这20个样品的样品孔编号,将样品孔放入样品板,摆放进电泳槽中,放上加样刀锋,添加界面液,放上琼脂板,掀开琼脂板保护膜,吸取多余界面液,放上碳棒,关上电泳槽的盖子,启动设备开始电泳。 6、大约30分钟后,电泳完成,取出碳棒放好,铲掉琼脂板上的盐桥,取出琼脂板,放入染色槽中进行染色脱色干燥。 7、大约30分钟后,染色脱色干燥完成,取出琼脂板,放入扫描仪中进行扫描,用PT软件进行分析数据,记录数据。 六、实验数据: 七、实验结果: 采用前处理方法二(四氯化碳)处理的血红蛋白,相对于前处理方法一(生理盐水)处理的血红蛋白,电泳结果HbA2偏高,HbA1偏低,电泳条带更加聚集。

实验三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实验三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分析技术是目前临床常规测定中应用最广的方法,具有微量、快速、简便、吸附作用和电渗作用小、分离区带清晰、灵敏度及分辨率高等特点。醋酸纤维素薄膜还可进行透明化处理,便于照相和扫描计算结果。广泛应用于血清蛋白、血红蛋白、糖蛋白、脂蛋白、结合球蛋白、同工酶的分离和测定。 【目的】 1.掌握电泳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操作方法。 2.了解电泳法分离蛋白质的临床意义。 【原理】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向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泳动的现象称为电泳。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大多在pH4.0~7.3之间,在pH8.6的缓冲液中均带负电荷,在电场中都向正极移动。由于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因此在同一pH环境中所带负电荷多少不同,又由于其分子大小不同,所以在电场中泳动速度也不同。分子小而带电荷多者,泳动速度较快;反之,则泳动速度较慢。因此通过电泳可将血清蛋白质分为5条区带,从正极端依次分为清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等,经染色可计算出各蛋白质含量的百分数。 【器材】 醋酸纤维素薄膜(2cm×8cm)、培养皿、滤纸、无齿镊、剪子、加样器(可用盖玻片或或微量加样器)、直尺、铅笔、玻璃板(8cm×12cm)、试管、试管架、吸管、电泳仪、电泳槽、分光光度计或吸光度扫描计。 【试剂】 1. 巴比妥缓冲液(pH8.6,0.07mol/L,离子强度0.06) 称取巴比妥钠12.76g、巴比妥1.66g,加500毫升蒸馏水,加热溶解。待冷至室温后,再加蒸馏水至1000毫升。 2. 氨基黑10B染色液 称取氨基黑10B 0.5g加入冰醋酸10ml、甲醇50ml,混匀,加蒸馏水至100ml。 3. 漂洗液 甲醇45ml、冰醋酸5ml,混匀后加蒸馏水至100ml。 4. 洗脱液 0.4mol/LNaOH溶液。 5. 透明液

电泳实验报告

电泳实验报告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实验十二 电泳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电泳法测ζ电势的原理和技术; 2)从实验现象中加深对胶体的电学性质的理解,即在外电场作用下,胶粒和介质分别向带相反电荷的电极移动,就产生了电泳和电渗的电动现象(因电而动)。 二、基本原理 1.电泳 由于胶粒带电,而溶胶是电中性的,则介质带与胶粒相反的电荷。在外电场作用下,胶粒和介质分别向带相反电荷的电极移动,就产生了电泳和电渗的电动现象。影响电泳的因素有:带电粒子的大小、形状;粒子表面电荷的数目;介质中电解质的种类、离子强度,pH 值和粘度;电泳的温度和外加电压等。从电泳现象可以获得胶粒或大分子的结构、大小和形状等有关信息。 2.三种电势 0?:热力学电势(或平衡电势),固体表面相对溶液的电势,0?=f (固体表面电荷密度,电势决定离子浓度)。 :斯特恩电势。 离子是有一定大小的,而且离子与质点表面除了静电作用外,还有范德华吸引力。所以在靠近表面1-2个分子厚的区域内,反离子由于受到强烈的吸引,会牢固的结合在表面,形成一个紧密的吸附层,称为固定吸附层或斯特恩层;在斯特恩层中,除反离子外,还有一些溶剂分子同时被吸附。反离子的电性中心所形成的假想面,称为斯特恩面。在斯特恩面内,电势呈直线下降,由表面的0?直线下降到斯特恩面δ?。δ?称为斯特恩电势。 :电动电势。 当固、液两相发生相对移动时,紧密层中吸附在固体表面的反离子和溶剂分子与质点作为一个整体一起运动,其滑动面在斯特恩面稍靠外一些。滑动面与溶液本体之间的电势差,称为 ζ电势。ζ电势与δ?电势在数值上相差甚小,但却具有不同的含义。应当指出,只有在固、液两相发生相对移动时,才能呈现出ζ电势。 ζ电势的大小,反映了胶粒带电的程度。ζ电势越高,表明胶粒带电越多,其滑动面与溶液本体之间的电势差越大,扩散层也越厚。当溶液中电解质浓度增加时,介质中反离子的浓度加大,将压缩扩散层使其变薄,把更多的反离子挤进滑动面以内,使ζ电

凝胶电泳实验报告模板

重庆大学研究生专业实验教学 实验报告书 实验课程名称:凝胶电泳实验 实验指导教师: 学院: 专业及类别:生物学 学号: 姓名: 实验日期: 成绩: 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制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凝胶电泳的分类及琼脂糖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的基本原理。 2.熟练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的基本操作。 3.通过实验了解凝胶电泳实验的注意事项并在以后的实验中尽量避免。 4.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纯度、浓度和分子量以及分离大小不同的DNA 片段。 5.了解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DNA和蛋白分子量大小的方法。 二、实验材料、用具及试剂 1.材料:菌落PCR产物(待检测DNA片段); 2.用具:①琼脂糖凝胶电泳:电泳仪,水平板型电泳槽,电子天平,微量移液器 (10μl),枪头,三角瓶,点样板,梳子,微波炉, 凝胶成像仪; ②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垂直板电泳槽,稳压稳流电泳仪,梳子; 3.试剂:琼脂糖,1×TAE缓冲液,载样缓冲液(Loading buffer),goldviwe染料, DL5,000 DNA Marker (Takara)。 三、实验原理 核酸凝胶电泳是分子克隆核心技术之一,用于分离、鉴定和纯化DNA或RNA 片段,具有以下优点:便于分离、便于检测和便于回收。其工作原理相对而言比较简单、主要用到了物理学的电荷理论。 当一种分子被放置在电场当中时,它们就会以一定的速度移向适当的电极,这种电泳分子在电场作用下的迁移速度,叫做电泳的迁移率。它同电场的强度和电泳分子本身所携带的净电荷数成正比。也就是说,电场强度越大、电泳分子所携带的净电荷数量越多,其迁移的速度也就越快,反之则较慢。由于在电泳中使用了一种无反应活性的稳定的支持介质,如琼脂糖凝胶和聚丙烯酰胺胶等,从而

实验十血清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实验报告

实验十:血清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实验名称】:血清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室温:25° (一)实验目的: 1.学习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原理。 2.掌握血清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的技术。 3.熟悉血清蛋白组分定量方法,并确定血清中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二)实验原理: 血清绝大多数蛋白质的等电点在pH5.0~7.0。在pH8.6的巴比妥缓冲液中,血清蛋白全部带负电荷,在直流电场中向正电极移动,移动的速度与带电蛋白质颗 粒所带电荷成正比,与蛋白质颗粒的大小成反比。如果样品点在醋酸纤维薄膜的同 一条线上,电泳相同的时间,不同的蛋白质颗粒移动的距离不同,通过染色,薄膜 条上的血清的蛋白质被分离成不同的条带。将此薄膜条透明,可以进行扫描,或将 色带剪下,将颜色洗脱,进行比色,都能获得各色带所含蛋白质占血清总蛋白的百 分比,并可计算血清中清蛋白/球蛋白比值,正常值为1.5~2.5。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 1.实验仪器材料:1、醋酸纤维薄膜(2cm*8cm,厚度120μm)2、人血清;3、烧杯及培养皿数只;4、x光片;5、镊子;6、试管六只;7、电泳槽;8、 直流稳压电泳仪;9、7220型分光光度计;10、剪刀 2.实验试剂:1、巴比妥-巴比妥钠缓冲液:取两个大烧杯,分别称取巴比妥钠和巴比妥溶解于500ml蒸馏水中;2、染色液,可反复使用;3、漂洗液:取 乙醇45ml,冰醋酸10ml,混匀;4、浸出液:0.4mol/L NaOH溶液; (四)实验步骤: 1、准备和点样 取一条醋酸纤维薄膜,侵入缓冲液中,完全侵泡后,用镊子轻轻取出,将薄膜 无光泽的一面向上,平放在干净滤纸上,再放一张干净滤纸吸取多余的缓冲液。 用X光片蘸取少量血清,然后轻轻于距离薄膜端1.5cm处接触,样品即成一条 线突于纤维膜上。待血清透入膜内,将薄膜放在电泳槽上。 2、电泳 接通电源,设定电泳电压为100V,通电50min. 3、染色漂洗 电泳完毕后,将薄膜侵泡在染色液中5min~10min.取出,用漂洗液漂至背景 无色。 4、定量 取出六只试管,将漂净的薄膜用滤纸吸干,剪下薄膜上各条蛋白质色带,另取 一条与各区带相近似宽的无蛋白质附着的空白薄膜,分别侵泡于4.0ml 0.4mol/L NaOH 溶液中,然后用7200型分光光度计在650nm处比色,以空白条薄膜洗 出液为空白调零,测定各管的吸光度。 (五) 实验数据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