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借西风阅读题答案

诸葛亮借西风阅读题答案

“诸葛亮”借西风

王金宝

诸葛亮真有呼风唤雨的神通吗?你看他在东吴修道坛,择吉日上坛,手持宝剑,披头散发,口中念念有词,装神弄鬼,还真把东风给“借”来了。其实,正如小说所描述,诸葛亮只不过根据自己懂得的气象知识和看天经验,预计这日可能要刮东风,装神弄鬼,目的是麻痹周瑜,他好趁火烧曹操80万大军之机逃脱。

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和现代气象科学相比,真是差得太远了。由于卫星云图、气象雷达、电子计算机、激光等先进技术在气象研究上的广泛应用,我国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不断提高,特别是对台风、暴雨、寒潮等重大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准确率提高更快。当代的“诸葛亮”不仅能借东风,而且能借西风。

1976年1月的一次核试验,地面要求必须有西风,而所在场区常年却盛行东北风,气象科技人员通过分析大量历史资料,寻找出现偏西风的规律,预计23日13时可出现偏西风,于是有关部门当机立断,决定在那天14时试验。结果,12点钟这个地方还在刮东风,一到13时果然转为西风。

1980年5月18日,我国向南太平洋海域试验发射运载火箭,需要良好的气象条件。可是5月17日,试验海域气象条件十分恶劣,时而乌云滚滚,时而大雨倾盆。18日的天气到底怎样?负责气象保障的气象工作者,在缺乏海域和广阔洋面天气预报资料的情况下,根据卫星云图分析,并结合他们多年的预报经验,慎重而果断地做出18日“气象良好,可以发射”的预报。结果第二天试验海域果然天气晴朗,他们为我国向南太平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做出了贡献。

气象学的最终目的并非是天气预报,而是人工影响天气,使几千年来人们的呼风唤雨神话变成现实。目前,人工影响天气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人工降雨、人工消雹、人工消雾、人工防霜、人工消雷电,以及用人工办法在短时间内削弱台风中心的最大风速,等等。但以上这些人工影响天气的办法,目前还只能改变局部地区的天气。至于对大范围天气或气候的控制,只能提出一些设想。有人设想,在高纬度或高山地区有冰雪覆盖的地方,撒播大量炭黑粉末,使冰雪融化;也有人设想,把大西洋的温暖海水用人工办法压进北冰洋中,使北极的冰层消失;还有人设想,在北半球北方的白令海峡筑一条大坝,阻止北方的冷海水进入北太平洋,由此改变北半球的气候。这样大范围的天气控制和气候改造,牵涉到巨大的工程以及改造对全球气候效应的准确预测,因此

估计要到下个世纪才有可能进行。

13本文是介绍气象学知识的,却从诸葛亮借东风谈起,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分)

14第二段划横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5第三、四段举了两个例子,是为了说明:___ _________(2分)

16全文主要说明研究气象学的两个目的是:(4分)

(1)________________ ___;(2)________________

17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最准确的是()(2分)

A、“当代的‘诸葛亮’不仅能借东风,而且能借西风”一句中,“当代的‘诸葛亮’”指当代的气象科技人员。

B、现在,人工影响天气已取得可喜的成果,几千年来人们呼风唤雨的神话早已成为了现实。

C、人们对改变大范围天气或气候的办法,提出了一些设想并开始付诸行动。

答案解析: 13、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14、承上启下。

15、现代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16、(1)天气预报,(2)人工影响天气; 17、A

xx年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三)

(满分:130分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丰_______(yú)②_______ (qí) ③忍_______(jùn)不禁④飞禽走_______ (shòu)

2.下面一段话中有4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伫立犷野,苍穹弥曼着难言的静幕;枕石溪畔,水月传达着无尽的幽思;听雨危楼,深巷漂散着淡淡的花香。繁星满天,层林尽染,江水东逝,天地间蕴含的灵气默默不语。仰首星空,独步林蹊,行吟岸侧,人的性情完全可以尽情挥洒。灵气与性情,穿越了时空,亘古以来,二者就是人们歌咏的永恒主题。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或篇名。(10分)

(1)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 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_______》)

(3)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___。(毛泽东《七律长征》)

(4) 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论语》)

(5)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6)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

。(赵翼《论诗》)

(7) __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_______《石灰吟》)

(8)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4.名著阅读。(5分)

(1) 下面这段文字出自《朝花夕拾》中的哪篇文章?请简述本段中的“他”留给鲁迅印象

深刻的两件事。(3分)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

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在《西游记》中,孙悟空还有以下几个名号。请任选两个,结合具体情节解说得名缘由。(2分)

①美猴王②弼马温③齐天大圣④孙行者⑤斗战胜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苏州某中学对纸质阅读和网络阅读做了一个调查,结果如下表,请你对表中提供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写出你得出的结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44分)

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6~7题。(4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6.这首小令就是一幅绝妙的图画,这幅图画最显著的表现手法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7.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8~12题。(15分) 【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

8.解释下列句中带点的词。(4分)

①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②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③彼竭我盈()④夫大国,难测也()..

9.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臣之妻私臣.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