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风筝》课文原文

《理想的风筝》课文原文
《理想的风筝》课文原文

《理想的风筝》课文原文

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人仰望天穹。每逢这时,我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

刘老师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头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膝以下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已经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这条腿什么时候、为什么截去的,我们不知道。只是有一次,他在讲到女娲补天造人的传说时,笑着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被摔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一条腿的。”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而他每转一次,就引起同学们

一阵激动的心跳。

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人们的身心一齐苏醒,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心头。在晴朗而没有大风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瓦片儿”,也有长达丈余的蜈蚣,最精妙的是黑色的燕子风筝。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有一次,他故意地撒脱手,让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绳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我想,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因为他感到自己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不见到他已经近30年了。倘使他还健在,这时候也许又会

糊风筝,教给自己的子孙,把那精致的手工艺品送上天去。依旧地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表现他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倘若不幸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不,他不会的。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的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滑翔。

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教案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 象。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 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2.想象并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3.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历史,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之情。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 文化。 2、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准备 1、课前收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 2、制作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课件出示昔日辉煌图片。 这是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这是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这座园林的名字就是——圆明园。然而这座圆满无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却被无情地毁灭了! 2、圆明园昔日究竟是怎样的辉煌?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 走进圆明园,了解圆明园的昨天与今天。 二、预习交流,解决难点 自由读课文,小组交流:圆明园昔日究竟是怎样的辉煌?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 三、交流品读

(一)感受昔日辉煌 1、出示课件,欣赏圆明园美景。 2、多么精美、多么壮观的园林呀,课文又是如何描写的,请自由读,想一想: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圆明园的景观? 3、圆明园除了有金碧辉煌的殿堂,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这些宏伟建筑之外,还有别的吗?(理解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4、学生带着自豪与惊叹的口气朗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这就是人间天堂的圆明园,这就是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这就是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的圆明园。然而,这都成了我们的梦!我们再也看不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化为了一片灰烬。 (二)研读“毁灭” 1、是谁犯下了这滔天罪行? 2、“侵略者”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指名读 “他们把园内凡是 ....统统 .....;拿不走的 .....;实在运不走的 .......,就 .....。” 3、听到这里,你有何感想?(愤慨、痛苦、痛惜.......) 4、请大家带着你对这些残暴的侵略者的愤恨读一读最后一个段落的最后两句。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这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三)体味“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1、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同学们,你们怎么理解这句话呢?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当年这些强盗野蛮抢夺、肆意破坏的情景。 2、课件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片断 3、面对这把罪恶之火,面对如今只剩下的残垣断壁,此刻,你最想用一个什么词语形容你此时的心情? 生:悲痛、痛惜、痛恨 4、同学们,在历史的学习中你们会找到更多的答案,我想告诉你们的是,落后就要挨打,我们除了痛恨甚至仇恨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还应该反观自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部编版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精选教案

21.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相关资料,课件,《圆明园》电影视频。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整体感知 一、谈话揭题 (一)切入课文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圆明园的毁灭 1、板书课题:中正方圆的圆,正大光明的明,万园之园的园 2、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也收集和阅读了有关材料,它是一座怎样的园林。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圆明园。 二、自学检测 1.同桌互查。 课前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下面我们同桌来个互相检查,请你们按照提示完成。 (1)同桌互相读读词语,有错的纠正一下,难读的圈读一次。 举世闻名皇家园林金碧辉煌玲珑剔透蓬莱瑶台众星拱月诗情画意蓬莱瑶台奇珍异宝亭台楼阁一片灰烬不 可估量 知道什么是圈读吗?就是把难读的圈起来,再读几遍。 (2)选2个你认为最难写的字,每个字写两遍。 (3)觉得哪个段落比较难读,读给同桌听。 同伴评价★★★()★★()★() 2.自学反馈。

(1)粗略统计得三颗星的学生。刚才同学们学得挺认真,来举举手,哪些同学同桌给你打了三颗星。 (2)老师刚才巡视时发现好多同学圈了这几个词玲珑剔透蓬莱瑶台 一片灰烬不可估量 (3)哪些字比较难写?刚才老师看了一下发现大家选择瑰、烬字比较多。 3、快速浏览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写什么? 板书:布局、建筑、文物、毁灭 跟老师一起批注 其实课文15自然段都是写毁灭,234讲的是以前的、原来的、昔日的圆明园。板书:昔日 今天这节课,我们走进昔日的圆明园,去感受它的辉煌。 第二板块感悟辉煌 一、研读文本,感悟布局之“辉煌” 主问题: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作者抓住布局的什么特点,将昔日圆明园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圈划重点词句,用一两个词语来概括,批注在段落旁。(建筑宏伟、规模宏大、气势恢宏、布局巧妙) 1、交流品读。文中有个词最能体现圆明园建筑的宏伟 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读这句话。 请你把你的感受带进去读一读这一处。 用小圆和圆明园的位置衬托出了圆明园在众多园林当中的重要地位。 走进昔日的圆明园,从整体上去看看他的布局,出示图片 有谁查资料知道圆明园的面积有多大吗?据老师了解占地面积有458.9公顷。看看我们学校的体育馆,大概估计一下圆明园相当于多少个体育馆?圆明园的面积相当于一万多个体育馆这么大(学生发出感慨)可见圆明园有多大。你想,这么大的面积上,这些大园以及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是多么壮丽的景观! 2、朗读第2自然段,读出布局的巧妙,气势恢宏 二、四人小组合作,感悟建筑、文物之“辉煌” 主问题:默读课文3、4自然段,作者抓住建筑、文物的什么特点,将昔日圆明园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圈划重点词句,分别用一两个词语来说说你的感受,批注在段落旁。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组共有四篇课文,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圆明园的毁灭》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圆明园的毁灭》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繁华,讲述了圆明园毁灭的过程,作者想让学生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国过去的贫病饥弱而忍受的耻辱之外以及由此而生的愤怒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得爱国行为。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学习方法;能够根据自己的需初步掌握查阅资料的途径和方法。学生在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基本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了围绕圆明园讲了哪些内容,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 三、说目标: 依据《新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引导憎恨侵略者的丑恶行径,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层指导背诵课文。 (3)感知文章的布局结构及表达方法,学会分类积累词语。 说重点 1、体会圆明园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以及是如何被毁灭的。认识作者写作编排上运用的对比的手法,感受作者运用语言的精妙、准确。 2、学习作者对比的描写方法。

3、背诵课文3、4自然段。 说难点: 1、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文字来体会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2、学习作者对比的写作手法。 四、说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哪些内容?学生汇报四个方面:布局、建筑、收藏、毁灭 2、分类听写词语: 布局:众星拱月 建筑: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 收藏:奇珍异宝 毁灭:化成灰烬 这些词语从情感上有什么不一样? 设计意图:复习重点词语,分类听写帮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通过分辨情感的不同导入新课 (二)直面毁灭,激发情感。 1、默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英法联军是怎样让圆明园化成灰烬的? 2、说说读后的感受,用一两个词形容一下侵略者,并引导讨论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三)再现辉煌,深化情感。 1、学习圆明园的建筑: 自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看看圆明园的建筑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从哪儿看出来的? (1)、出示: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你看看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法? 出示图片帮助理解 按照学生的发现板书: 宏伟精巧副板书:对比 热闹恬静 仿照创造 民族西洋 指导学生理解这部分的对比写法,感受对比写法的好处。 (2)、有感情地朗读。 (3)、分层次指导背诵:填空背诵、出图片背诵

《圆明园的毁灭》阅读题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wáng huáng)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反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l ín líng)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péng féng)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

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fúfó)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我会选择文中括号内正确的读音。(4分)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景观()仿照()仿佛() 3、用“~~~~~”划出文中的排比句。(2分) 4、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语。(2分) (1)()的殿堂(2()的亭台楼阁(3)()的乡村田野(4)()的民族建筑 5、缩写句子。(2分)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6、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3分)

(1)风景名胜():A、超过B、优美的地方C、能担任,能承受 (2)举世闻名():A、用鼻子嗅B、知道C、有名望 (3)武陵春色():A、情景,景象B、颜色C、脸上表现的神情 7、本文是从_______ 、_______ 和_______ 三个方面来描写圆明园的,其中 _________方面写得最详细。(4分) 8、本文标题为“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在内容上却用大量的笔墨描写昔日的辉煌?(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9、看着昔日辉煌的圆明园,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5分)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技巧和方法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技巧和方法》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可见朗读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通过朗读、熟读、默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进行朗读教学呢? 朗读,按其熟练程度和教学进程,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正确,即读音正确,停顿适当,不错不漏;二是流畅,即正确把握语调,语气连贯;三是传神,即能熟练地运用语音和表情,表达出文章的风格和神采。 朗读之前,需要分析作品的内容风格,对文章有深切的理解和把握。比如《春》的清新明丽,《沁园春?雪》的雄浑,《天上的街市》的飘逸,《背影》的质朴、清淡,《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豪放,《登幽州台歌》的悲慨等等。对其风格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把握之后,才能用想象展开内心的视角,身临其境,体其味,缘其情,然后才能渲染语音表情,化声音为形象,把握其情感的起伏,“怒而如潮”,“疾而如驰”,“舒而如云”,以语流的起伏跌宕在听者的心壁上引起同振共鸣,从而实现朗读的艺术效果。 朗读技巧的训练主要应处理好如下3个方面的问题: 1.安排好停顿。首先是语法停顿,即是根据语句的语法结构所作的停顿。定语较长时,距中心语远的定语后要停顿;状语较长时,状语后要停顿;宾语、补语较长时,宾语、补语之前要停顿;主语和谓语之间要作适当停顿。 其次是逻辑停顿,又叫强调停顿。为了突出某一事物、强调特殊含义,可以在语法停顿的基础上变化停顿的时间,或者不是在语法停顿的地方适当停顿,

【语文】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 14 圆明园的毁灭课内外阅读训练

【语文】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 14 圆明园的毁灭课内外阅读训练 一、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以及模拟试题 1.课外阅读。 能力的真谛 ①能力,就是做事的本事。什么样的人最有能力?在一定意义上说,善于思考的人最有能力。 ②为什么相似的工作条件,相当的智力状况,有的人能出类拔萃,创出骄人的业绩,有的人则工作平平,见不到特色和浪花?其实,每个人都有能力把本职工作干好,只不过有人还没有真正把握能力的真谛,而优秀者已经在思考的小路上踏出了闪光的足迹。 ③船的力量在于帆桨,人的力量在于思考。山因势而变,水因时而变,人因思而变。一个善于并且会正确思考的人,才真正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拿破仑曾说,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有力量,一是剑,二是思想。而思想比剑更有力量。 ④古今中外凡是有能力创造重大成就的人,都经过了一番艰苦的思考。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就经过了“十年的思考”。他说:“学习知识需要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黑格尔在著书立说之前,曾缄默6年,不露锋芒。在这6年中,他以思为主,专研哲学。哲学史学家认为,这平静的6年,其实是黑格尔一生中最富有成效的思考时刻。 ⑤现实生活中,仔细研究我们周围的成功者,无一不是善于思考者。但也有一些人,要么整天忙忙碌碌地干这干那,要么无所事事地去东游西逛,就是不给自己留下一点思考的时间,也从来不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到头来,时间用上了,精力耗费了,工作却没有多大起色。 ⑥只有努力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形成人人思考、自觉思考、终生思考的好风气,我们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才能提高。 (1)本文的题目是“能力的真谛”,作者在文中告诉我们能力的真谛是什么?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来。 (2)本文语言生动,意义丰富深刻。请根据上下文说说第②段画线的句子的含义。(3)第④自然段,作者列举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事例,说明了“________”的观点。(4)第⑤自然段作者结合现实生活,运用________的写法,表明了________的观点。【答案】(1)善于思考的人最有能力。 (2)优秀者通过思考在工作上已经取得了成就。 (3)爱因斯坦;黑格尔;凡是有能力创造重大成就的人,都经过了一番艰苦的思考 (4)对比;思考造就成功 【解析】【分析】(1)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按要求找到答案。(2)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3)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4)此题意在明白对比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对比”,就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案)教学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课文的生字词。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及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 圆明园园景的照片或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发兴趣 1.有哪些同学去过北京的圆明园遗址,或者是从电视节目,课外书上,家长那里了解到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请举手?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圆明园呢?(学生说。) 2.教师:同学们说得对,现在的圆明园是一片废墟。它是怎样成为废墟的呢?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呢?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会告诉我们一切的。(板书课题:22.圆明园的毁灭) 二、范读课文,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读后简单说说。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对照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利用熟字记清生字字形,注意易错的地方。 2.读通课文,划出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不理解的做记号。 3.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思考:圆明园是被谁毁灭的?(1860年被英法侵略者毁灭的。) 四、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生字卡片 损失苏州幻想唐朝博物馆艺术统统奉命 1.指名、齐读生字卡片,纠正不正确读音。 2.读词语,说说哪个字字形易错。区别:“幻”与“幼”、“博”与“搏”、“统”不要写成“”。 3.指出不理解的词语,大家讨论。通过查字典或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 4.读第116页第4题“读读写写”,并对词义加以理解。 5.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然后回答思考题。

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

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 这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为课文介绍的景观都已经消失,无法再现,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并展开想象,凭借课件、图片等使学生对当年的圆明园辉煌景观有个大致的了解。 教学目的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理解重点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学习的兴趣。 4、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难点: 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教具准备 1、课前让学生自主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图片。 2、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 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分清详略,突出重点。从课题看,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关于“毁灭”的内容。然而,纵观教材不难发现,全文写“毁灭”只用了一个自然段,且文字通俗易懂;描述圆明园昔日辉煌却占用大部分篇幅,且难点较多。根据教材,我创新教学,大胆地将课文第二部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确定为教学重点,将“毁灭”的内容略作处理。其目的是以爱激恨,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历史的灿烂文化,痛恨侵略者的野蛮行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然而,就是这样一座人类历史上最大最美的花园,一座拥有着无数奇珍异宝的园林建筑,却在三天三夜的大火中毁灭了。(出示课件:烈火燃烧下的圆明园毁灭图) 2、齐读课题。 二、提问质疑,理清思路。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第四单元 14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课文的生字词。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及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 圆明园园景的照片或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发兴趣 1.有哪些同学去过北京的圆明园遗址,或者是从电视节目,课外书上,家长那里了解到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请举手?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圆明园呢?(学生说。) 2.教师:同学们说得对,现在的圆明园是一片废墟。它是怎样成为废墟的呢?圆明园原来是什么

样呢?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会告诉我们一切的。(板书课题:22.圆明园的毁灭) 二、范读课文,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读后简单说说。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对照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利用熟字记清生字字形,注意易错的地方。 2.读通课文,划出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不理解的做记号。 3.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思考:圆明园是被谁毁灭的?(1860年被英法侵略者毁灭的。) 四、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生字卡片 损失苏州幻想唐朝博物馆艺术统统奉命 1.指名、齐读生字卡片,纠正不正确读音。 2.读词语,说说哪个字字形易错。区别:“幻”与“幼”、“博”与“搏”、“统”不要写成“”。 3.指出不理解的词语,大家讨论。通过查字典或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 4.读第116页第4题“读读写写”,并对词义加以理解。 5.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然后回答思考题。 五、自己朗读课文,质疑问难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看照片或图片,引入本课时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明园原来是非常美丽的,现在的颐和园只是圆明园的三分之一。现在我们就欣赏圆明园的美景。(放录像或幻灯片。) 二、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么美丽的景色的呢 请打开书,自己朗读全文,找到课文的这部分描写。 三、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从这里你知道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 讨论后板书:皇家园林: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 四、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 1.读后说说这里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联系课文前后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出来。(板书:建筑宏伟、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课文朗读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课文朗读 ,,xx语文朗读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那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我的第一本书前几天一位诗人来访,看见我在稿纸上写的这个题目,以为是写我出版的第一本诗集,我说:“不是,是六十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他笑着说:“课本有什么好写的?”我向他解释说:“可是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很难笑起来。”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的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我们家有不少的书,那是父亲的,不属于我。父亲在北京大学旁听过,大革命失败后返回家乡,带回一箱子书和一大麻袋红薯。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稀奇东西。父亲的藏书里有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的,还有《新青年》、《语丝》、《北新》、《新月》等杂志。我常常好奇地翻看,不认字,认画。祖母嘲笑我,说:“你这叫做瞎狗看星星。”那些本头大的杂志里面,夹着我们全家人的“鞋样子”和花花绿绿的窗花。书里有很多奇妙的东西。我父亲在离我家十几里地的崔家庄教小学,不常回家。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我正在院子里看着晾晒的小麦,不停地轰赶麻雀,祖母最讨厌麦子里掺和上麻雀粪。新打的小麦经阳光晒透得发出甜蜜蜜的味道,非常容易催眠和催梦。父亲把我喊醒,我见他用手翻着金黄的麦粒,回过头问我:“你考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

错。”祖母在房子里听着我们说话,大声说:“他们班一共才三个学生。”父亲问:“第三名是谁?”我低头不语,祖母替我回答:“第三名是二黄毛。”二黄毛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村里人谁都知道。父亲板起了面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他就地看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难不住我,我怕他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父亲是一个十分温厚的人,我以为可以赖过去。他觉出其中有什么奥秘,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他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我垂头立在他的面前。我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我以为父亲要揍我了,没有。他愁苦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问:“那一半呢?”我说:“那一半送给乔元贞了。”父亲问:“为什么送给他?”我回答说:“他们家买不起书,老师规定,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摆在课桌上,我只好把书用刀砍成两半,他一半我一半。”父亲问我:“你两人怎么读书?”我说:“我早已把书从头到尾背熟了。乔元贞所以考第一,是因为我把自己的名字写错了,把‘史承汉'的‘承'字中间少写了一横。”父亲深深叹着气。他很了解乔元贞家的苦楚,说:“元贞比你有出息。”为了好写,后来父亲把我的名字中的“承”改作“成”。父亲让我背书,我一口气背完了。“狗,大狗,小狗,大狗跳,小狗也跳,大狗叫,小狗也叫……”背得一字不差。父亲跟乔元贞他爹乔海自小是好朋友,乔家极贫穷,乔海隔两三年从静乐县回家住一阵子,他在静乐县的山沟里当塾师。脸又黑又皱,脊背躬得像个

人教部编语文语文五年级上册 14 圆明园的毁灭课内外阅读训练

人教部编语文语文五年级上册 14 圆明园的毁灭课内外阅读训练 一、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以及模拟试题 1.课外阅读。 有一天,我从学校里跑出来,流着泪,很伤心地走回家里。 妈妈抱着弟弟,站在门口。弟弟向我招招手,妈妈亲切地微笑着,欢迎我回来。 但是我淌______(tānɡtǎnɡ)着泪的脸,使得妈妈很惊奇。她连忙拉着我的手,一边走过去,一边问我:“为什么这么伤心?” “妈妈,我想做的、我要做的事情,老师不让我做!”我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呜呜咽咽地说。 “呀!到底什么事?”妈妈温和地问我。 “学校里要开家长会……要演剧……但是老师这一次不选我……当主角,却只要我在后台……工作!那小龙反做了……做了主角了!”我呜呜咽咽地,连话也说不清楚了。 妈妈伸出手来,要我看看她戴着的手表。 云你看看这手表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妈妈一边揩干我的眼泪一边温和地问。 “那是一块玻璃,两个指针。”我回答说。 妈妈把弟弟放在一旁,脱下手表,把表壳打开,又问我:“你看见了些什么呢?” “小齿轮和螺______(luó ruó)丝!”这时我完全忘记了我的伤心事。 妈妈继续说:“当表的指针不走,或走得不准的时候别人就会说‘这表是虚有外表’。可是怎样才能使它会走,并且走得准确呢?就得靠这些小齿轮和螺丝,还有许多你看不到的部分。” 停了一会儿,妈妈又望着我意味深长地说:“这没有人喝彩的工作,却是重要的工作,而且是不能没有的。” 我忽然明白起来,心里觉得很轻松、很快乐。 (1)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________ (2)把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划去。 (3)给画线句子加上标点。 (4)手表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部件组成的,其中让人喝彩的有________,没有人喝彩的有________。 (5)老师让“我”在后台工作,“我”为什么哭了? (6)最后“我”明白了什么?你周围有没有人做着“没有人喝彩却又是重要的工作”?请举一例。 【答案】(1)没有人喝彩的工作 (2)tānɡ|ruó (3)“,!?”, (4)一块玻璃;两个指针;小齿轮;螺丝;一块玻璃、两个指针;小齿轮、螺丝 (5)因为“我”想做的、“我”要做的事情,老师不让“我”做!“我”觉得在后台工作没有人喝彩。 (6)“我”明白了:在后台工作虽然是没有人喝彩的工作,却是重要的工作,而且是不能没有的。举例:儿童节演出前,老师辛苦地教我们跳舞,在演出的那一天,老师只能在台下

七年级上册(全部课本朗读)-3

https://www.360docs.net/doc/792903600.html, 新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单位租用个人充值客服:136******** 在山的那边 知识目标: 学习诗中的词语、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理解本诗蕴含的哲理和象征的写法,领会“山”与“海”的艺术形象。 情感目标学习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朗读诗歌,领会“山”与“海”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人的人生追求。 教学难点领会“山”与“海”的艺术形象。 教学设计 一、导语:同学们,每个人的童年都有梦,这梦想的风筝牵着我们的心飞到很远的地方,大山里的孩子面对苍苍茫茫、连绵不断的群山在想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家王家新走进大山深处,何山里的孩子一同探寻那山外的美好世界。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接下来让我们认识这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诗人王家新。 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1985年借调到《诗刊》从事编辑工作,1992年到英国,回国后从事教学工作。诗集有《纪念》、《游洞悬崖》,本诗写于1979年,当时的作者是一个从边远的山区来到大学校园不久的大学生。 三、学习本课生字。 痴想chī 隐秘mì铁青ti? 诱惑yòuhuò喧腾xuān téng 一瞬间shùn 四、自由朗读全诗,把情感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去。 五、精彩展读 六、选择你喜欢的诗句读给同学们好吗? 七、通过刚才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世人所表达的信念和诗歌所蕴含的哲理。诗人 学习生字 整体感知 谈自己童年的梦想 学生朗读记忆生字 学生自由地读诗 教学环节以群山和大海为意象,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终将实现。 八、合作探究:选择你们小组喜欢并认为精彩的诗句进行品味,展示你们小组的发现,也可以提出你们小组的疑问。 第一部分诗:从童年的一次生活经历说起。一方面渴望早日实现理想----海,一方面因为对理想的艰巨性估计不足,以为爬上一座山就能看见海,可事实并非如此,不免失望沮丧。第一节开篇两句:写出我小时候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心,满怀梦想,表现出我对未知世界的向往。“痴想“原意是发达地想,这里指总是像王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狭小的天地,想要追求新的天地。 三四句,妈妈的指点唤起了我的想望。 五句到十句写了以为爬上一座山就能看见海,可事实并非如此,不免失望沮丧。 “铁青着脸”运用拟人的写法,表面是写山的颜色,实际上反衬了自己当时难过与失望的心情。 https://www.360docs.net/doc/792903600.html, 新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单位租用个人充值客服:136********

小学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课外阅读题及答案

类文阅读-14 圆明园的毁灭 哭泣的圆明园(节选) 张晓慧 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八国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一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壁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去。 是阴凄凄的天,是冷嗖嗖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淼的湖水,我走啊走的,不见一个人影儿。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科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一片一地一旷野的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摸着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石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永不磨灭的壁画。 (选自《校园蒲公英经典阅读系列守护心灵》武汉大学出版社) 1.依据文章,在括号内填写适当的词语。 浩渺的()()的罗马石柱()的壁画 流畅的()()的天空()的石块 2.再列举两个“阴凄凄”“冷嗖嗖”形式的词语,并选择一个造句。

造句: 3.圆明园的遗址位于,它的肌体曾经被蹂躏,它的也经历了摧毁,冲天的大火在这里燃烧,我感受到了。 4.分析文章画线的句子,说一说,作者的“震撼”都来自哪里。 5.你认为文章的题目叫“哭泣的圆明园”和“圆明园”哪个更好? 【参考答案】 1.湖水断碎永不磨灭曲线灰苍苍一地 2.金灿灿黑乎乎海平面上缓缓升起那个金灿灿的太阳。 3.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八国联军骨骼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 4.玉石纹理依旧华美:欧式的曲线依旧精致:罗马石柱依旧贵族。 5.“哭泣的圆明园”更好一些。因为将圆明园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它的伤心与难过。 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节选)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该)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强盗洗劫财物,()强盗在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

重点名校高考语文备考--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朗读MP3(精校完美打印版)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朗读MP3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朗读MP3闲庭信步 首页 小学语文 初中语文 高中语文 国学 普通话考级朗诵 少儿作品 提供朗诵MP3 声明 七年级上册课文朗诵 七年级下册课文朗诵 八年级上册课文朗诵 八年级下册课文朗诵 九年级上册课文朗诵 九年级下册课文朗诵 当前位置:首页>>七年级上册课文朗诵 录音:徐敬谦,配乐:赵慧 七年级上册所有课文连读播放 1在山的那边朗诵 2走一步,再走一步朗诵 3生命生命朗诵 4紫藤萝瀑布朗诵 5童趣朗诵 6理想朗诵 7短文两篇朗诵 8人生寓言(节选)朗诵 9我的信念朗诵 10《论语》十则朗诵 11春朗诵 12济南的冬天朗诵 13山中访友朗诵 14秋天朗诵 15古诗词五首朗诵 16化石呤朗诵 17看云识天气朗诵 18绿色蝈蝈朗诵 19月亮上的足迹朗诵 20山市朗诵 21风筝朗诵 22羚羊木雕朗诵 23散步朗诵

24诗两首朗诵 25《世说新语》两则朗诵 26皇帝的新装朗诵 27郭沫若诗两首朗诵 28女娲造人朗诵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朗诵 30寓言四则朗诵 龟虽寿朗诵 过故人庄朗诵 题破山寺后禅院朗诵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朗诵夜雨寄北朗诵 泊秦淮朗诵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朗诵 如梦令朗诵 观书有感朗诵 七年级下册所有课文连读播放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朗诵 2爸爸的花儿落了朗诵 3丑小鸭朗诵 4诗两首朗诵 5伤仲永朗诵 6黄河颂朗诵 7最后一课朗诵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朗诵9土地的誓言朗诵 10木兰诗朗诵 11邓稼先朗诵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朗诵 13音乐巨人贝多芬朗诵 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朗诵 15孙权劝学朗诵 16社戏朗诵 17安塞腰鼓朗诵 18竹影朗诵 19观舞记朗诵 20口技朗诵 21伟大的悲剧朗诵 22荒岛余生朗诵 23登上地球之巅朗诵 24真正的英雄朗诵 25短文两篇朗诵 26珍珠鸟朗诵 27斑羚飞渡朗诵

小学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教案三篇《圆明园的毁灭》用对比手法写是为了通过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来让读者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读者的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课时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小节。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通过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突出它的毁灭是祖国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练说 学生汇报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二)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这课的生字、词语,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现在我们来听记词语,有信心吗?(学生听记、订正。) 2.检查词语,学习生字。 3.上节课我们理清了课文的脉络,了解了文中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课件出示: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4.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它──辉煌,谁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归纳的,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圆明园的辉煌? (三)品读课文 过渡:那么,作者是怎么把圆明园的辉煌写具体的呢?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读读句子,品品关键的词语,说说感受。

1.走进辉煌。 (1)品读布局。 ①指名读,课件随机泛红:举世闻名、众星拱月。 主要从“举世闻名”这个词体会出圆明园的地位很高,从“众星拱月”这个词可以感受到它的布局与众不同,而且也可以感受到其中的园林很多,圆明园很大。 ②课件随机出示:圆明园分布图,然后出示《众星拱月》图。 看着图,谁能说说“众星拱月”的意思?(“拱”就是环绕;“众星 拱月”,无数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 这里的“月”指的是──圆明三园;“星”指的是──许多小园。③这就是圆明园的总体布局。 (2)品读建筑。 精致的布局让人留恋,宏伟的建筑更让人感叹,默读第三自然段,有哪些景点?各有什么特点?(抓住七个“有”感受到圆明园中建筑的多,景观的多。) ①结合图片理解这几个关键的词语,感受风格的各异。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 西洋景观:文中指位于长春园内的“西洋楼”。 ②引导学生读出园内景观的奇异。是啊!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热闹非凡的买卖街,幽静的山乡村野。圆明园的景观真可以说是风格各异。 ③圆明园既有华丽的美,又有精巧的美;既有繁华的美,又有幽静的美;不仅有灵动的美,还有典雅的美,谁来朗读这如诗如画的圆明园?(指导学生用语速的快慢和声调的高低来体现景观不同的特点。)置身其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我仿佛听到了鸟儿清脆的叫声,我仿佛看到了夕阳西下,高耸的雷峰塔,我仿佛闻到了园内百花的沁人的香气…… ④圆明园中的景物岂止书中介绍的这么多,圆明园内可以说是一步一景,一景一物,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赞叹。 课件出示: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的毁灭

17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 2、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与毁灭的过程。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课文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着祖国的强盛与衰败,进一步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教学准备: 《火烧圆明园》的影像资料片断,圆明园的相关图片,文中的部分句子。 教学过程: 师:上课!(起立)同学们好!(老师好!)请坐!(提前板书好课题)同学们,这节课继续学习17课,请大家齐读课题:《圆明园的毁灭》。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谁来说一说? 生1:作者是这样评价圆明园的: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老师板书:举世闻名)作者还怎样评价圆明园的?谁来说? 生2:作者还评价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板书:博物馆艺术馆)还有吗? 生3:作者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板书:瑰宝精华) 这些都是作者对圆明园历史地位以及文化价值的高度评价。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1:我想知道圆明园为什么被称为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生2:我想知道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生3:我想知道为什么作者这么高度评价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生4:我还想知道圆明园还有哪些国宝流失在国外?

老师看得出你是一个爱思考的孩子。还有那些同学想说? 生5:我还想知道圆明园中还有哪些珍贵的历史文物? 师:看来同学不仅在思考,有思想,而且还会学习,其实,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那些有价值的问题,我们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请大家来看: 1、为什么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为什么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师:-------,你来读一下好吗?(生读)好,下面就请同学们围绕这三个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研读课文,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细细探究你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现在开始。 (学生研读课文,教师巡视。学生可以读一读,说一说,相互交流。) 师:好,先到这儿。刚才同学们学得非常主动,也非常的认真,下面我们就来交流汇报自己的学习所得,现在谁来说,好,------- 生1:我对第一个问题特别感兴趣,为什么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大家请看第二自然段:“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举世闻名”是全世界都有名,可以看出圆明园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气。“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众星拱月”是许多星星围绕着一个月亮,许多小园就是星星,月亮就是圆明三园,可以看出圆明园的设计独特新颖,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美感。 师:说的不错,请坐。他抓住了两个重点词语一个是举世闻名,一个是众星拱月,通过这两个词语我们看到圆明园确实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谁来继续汇报? 生2:大家请看课文第三自然段,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从这两个有,也有,我体会到圆明园的景点很多,如果你爱热闹,你就去买卖街,如果你爱清静,那你就去山乡村野。 师:这里真的有人做生意吗?(没有)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2:我看到了一个词,是象征。 师:那什么是象征?(象征就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只是一种和他相近的)对,买卖街是一座舍卫城,城内街道、店铺、商号、旅馆、码头应有尽有,如果皇帝要逛街,宫女、太监等几百人就扮成商人、买卖人、游人,特别热闹繁华,真的像个买卖街。从这两个有,还有,你体会到什么呢?谁来说一说?好,--------,你来说。 生------:我体会到圆明园中的景色非常多。 师:还能体会到什么? 生-------我还能体会到圆明园中的景色非常美丽。 师:非常好! 生-------我还能体会到圆明园中的景物风格各异。 师:风格各异这个词用的非常好,非常恰当。好了,那我们怎样读出圆明园中这么多的建筑呢?现在请同学们练读一下。(生练读)谁来给大家读一读。好,你来!谁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很好,咬字清楚,也很有感情,通过他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圆明园的美。 师:你听出来了圆明园的金碧辉煌,你听出来了玲珑剔透,你听出来了买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