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 《浮力》沪科版

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 《浮力》沪科版
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 《浮力》沪科版

沪科版物理2020中考复习专题《浮力》

一:知识点梳理

1、浮力的概念:

(1)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物理学中把这个力叫做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

(3)施力物体:液(气)体

(4)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

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即:F 浮= F 向上 - F 向下

(5)浮力的测量:

工具:弹簧测力计

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在空气中所受到的重力G ,再测出物体浸入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则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为:F 浮= G -F(

2、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浮沉情况示意图。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 F 浮 = G 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3)、说明:

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

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

G F 浮

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点: F浮 = G

不同点:悬浮ρ液 =ρ物;V排=V物

漂浮ρ液 <ρ物;V排

③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

比较F浮与G

比较ρ液与ρ物

3、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 = G排 =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4:漂浮问题“五规律”:

规律一:物体漂浮或悬浮在液体中时,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此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规律二:同一物体漂浮(或悬浮)在不同液体中时,所受浮力相同;

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部分的体积小;

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即等于物体原来漂浮时露出液面部分的体积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5、浮力的利用:

(1)、轮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受力情况:F浮=G船(轮船漂浮)

(2)、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

气球和飞艇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

(4)、密度计:

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

构造:下面的铝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漂浮)。

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

6、浮力的计算::

(1)方法:

①读数差法:F浮= G-F(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②压力差法:F浮= F向上- F向下(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

③平衡法:漂浮、悬浮时,F浮=G物 (二力平衡求浮力;)

④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或F浮=ρ液V排g (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

⑤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大小(知道物体质量时常用)

(2)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

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3、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平衡条件)。

二:重点、难点突破

1、阿基米德原理

例1、已知铁的密度小于铜的密度,质量相同的实心铜球和铁球沉在水底,它们所受浮力大小()

A.都等于零 B.铜球的大 C.铁球的大 D.一样大

解析:不论物体是浮在水面,还是沉入水底,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

到向上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即F浮 = G排 =ρ液gV排,可见,浮力的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ρ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有关,而与物体的密度、质量、形状及物体在液体中是否运动无关.因此,由于铜球和铁球的质量相同,则密度小的铁球的体积大,体积大的铁球排开水的体积V也较大,因而铁球受到的浮力大.故选项C正确。

答案:C

小练习:

1、某热气球体积为1 000 m3,能载重6 900 N,若空气密度ρ=1.29 kg/

ms,则热气球受到的浮力为____N,它的自重为____N。(g取10N/kg)

2、一个鸡蛋沉没在一杯清水里,选择下列哪一种添加物(足量)加入杯内的水中,经搅拌后,最终可以使蛋浮起来()

A.水 B.食盐C.食用油 D.酒精

答案:1、12900 6000 2、B

2、物体的浮沉:

例2、如图7—7所示,在远洋轮船的船舷上,都漆着五条“吃水线”,又称载重线.其中标有W的是北大西洋载重线,标有S的是印度洋载重线.当船从北大西洋驶向印度洋时,轮船受到的浮力以及北大西洋的海水密度ρ

1

与印度洋的

海水密度ρ

2

的关系有( )

A.浮力增大,ρ

l =ρ

2

B.浮力减小,ρ

1

=ρ

2

C.浮力不变,ρ

1>ρ

2

D.浮力不变,ρ

1

2

解析: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当船从北大西洋驶向印度洋时,由于轮船受到的重力不变,其受到的浮力也保持不变.由图可知,当船从北大西洋驶向印度洋时,V排增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 = G排 =ρ液gV排可知,排开液体的密度应该是减小的,因

此ρ

1 < ρ

2

.故选D

答案:D

小练习:

1、质量相等的一个空心铝球和木球均漂浮在水面上,空心铝球排开水的体

积____木球排开水的体积(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三个外形相同的木球、铝球和铁球静止在水中,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定()

A.木球一定是空心的 B.铝球一定是空心的

C.铁球一定是实心的 D.木球一定是实心的

3、一条船从河里开到海里,浮力大小______,排开液体的体积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等于 2、B 3、不变变小

三:综合训练

一:填空题:

1.气球飘在空中受到____力和___力作用,各力的施力物体分别是____和____。当它在空中匀速上升时,这两个力的关系是____的。

2、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称得某物体的重力是8N,在水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3N.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是_____N.

3、饺子是大家喜爱的食品,在水中煮一会儿会浮上来,是因为饺子受热膨胀,体积_____,浮力_____(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重力___浮力,上浮到水面.

4、铁钉在水中下沉,是因为受到的浮力______重力,在下沉过程中,铁钉受到的浮力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称得某物体的重力是15N,在水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0N.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是________N,该物体的体积为m3.

6、排水量1kt的轮船在河水中航行,满载时船及所装货物共重____N,受到河水的浮力是____N,如果河水密度为1×103kg/m3。船排开水的体积是____m3,当它从河里驶入海里,受到的浮力是_____N,它将____(选填“上浮”或“下

沉”)些.

7、已经知道空气的密度为1.29kg/m3,人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当。质量为60kg的人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大约是______N。

8、农民采用盐水法选种时,把种子放入浓度适宜的盐水中,干瘪、虫蛀的种子因受到的浮力________重力就会上浮直至漂浮,而饱满的种子因受到的浮力_______重力则会下沉到容器的底部。(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9、2002年5月15日,中国海军舰艇编队“青岛”号导弹驱逐舰和“太仓”号综合补给艇解揽起航,此行遨游三大洋,环绕地球一周,实现中华民族环球远航的千年梦想。“青岛”号导弹驱逐舰浮在水面上受到的浮力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重力。当驱逐舰装卸的货物增加时,船受到的浮力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少”或“不变”)。

10、用同一只密度计测量酒精和水的密度,密度计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____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在酒精中露出的体积____在水中露出的体积.(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二:选择题:

1、潜水艇在由水面下2米深处潜入到水面下20米深处的过程中,它受到的压强、浮力的变化情况是:()

A,压强增大,浮力增大;B,压强增大,浮力不变;

C,压强不变,浮力增大;D,压强减少,浮力不变。

2、装满货物的轮船从大海驶向内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轮船所受的浮力变大;B,轮船所受的重力变大;

C,轮船排开液体的体积减小;D,轮船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

3、质量相同的实心钢球和实心铅球投入同种液体后,所受的浮力大小相等,

这种液体一定是:()

A,水; B,酒精; C,水银; D,盐水。

4、一均匀实心物体恰能悬浮在水中如果把它截去一半,则另一半将()

A,上浮; B,悬浮; C,下沉; D,漂浮。

5、体积相等的实心铅块、铁块和木块,抛入水池中,待它门静止后,所受的浮力是:()

A,铅块受到的浮力最小; B,铁块受到的浮力最小;

C,木块受到的浮力最小; D,它们所受的浮力一样大。

6、木块下面悬挂一块金属块木块仍浮在水面,下面哪种说法正确:()

A,木块的重力等于木块的浮力;B,金属块的浮力等于它的浮力;

C,金属块和木快的重力等于它们受到的浮力;

D,金属块的重力一定大于木快的重力。

7、下列物理知识的应用事例中,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同一密度计测量不同液体的密度时,密度计所受的浮力不同

B.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所受的重力来实现其浮沉的

C.气球上升是因为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D. 农民常用浓度适宜的盐水把饱满结实的种子选出来

8、一空心铁球漂浮在盐水中,当向盐水中倒人一点清水后,空心铁球在盐

水中将( )

A. 上浮一点 B.保持原位置 C.下沉一点 D.无法判断

9、体积相同的实心木球和铁球放入水中,静止后,受到的浮力()

A. 木球大

B. 铁球大 C.一样大 D. 无法确定

10、关于浮沉条件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潜水艇上浮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变大

B.高空探测气球里所充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C.密度计上的刻度示数从下到上是逐渐变大

D.同一支密度计放在不同的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三:实验探究题:

1、给你一块橡皮泥(密度大于 1.0×103kg/m3)、一把弹簧测力计、细线、一个量杯和水.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简要写出实验步骤.

2、小明和小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他们探究活动的过程如下:

(1)探究蜡块的上浮条件

○1测量蜡块的重力

小明设计的方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蜡块的重力。

小华设计的方案:用天平测出蜡块的质量,求出重力。

你支持(小明/小华)的方案,理由是。

○2测量蜡块受到的浮力。

小明在量筒中放入适量的水,把蜡块放在水中浮在水面时,测出蜡块排开水的体积,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浮力。你认为上述操作用存在的问题是。

○3通过比较蜡块的重力和受到的浮力,可知物体上浮的条件。

(2)探究蜡块下沉的条件

○1测量石块的重力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的重力

○2测量石块受到的浮力

小明利用量筒测出石块浸没水中排开水的体积,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浮力小华依据另一种原理,采用不同的方法也测出了石块受到的浮力,其方法是: .

○3通过比较蜡块的重力和受到的浮力,可知物体下沉的条件。

四:计算题。

25. 用弹簧测力计测石块,其重为9.8N,若把石块的一半浸没于水中,弹

=0.8×103kg/m3)

簧测力计的读数为7.84N,(ρ

煤油

则:1. 此石块所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2. 这种石块的密度是多少?

3. 若把石块全部浸入煤油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为多大?

2、密度是0.6×103kg/m3的木块,体积是0.2m3,当它浮在水面上时,求:

(1)木块的重力;(2)木块受到的浮力;

(3)木块排开水的体积;(4)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浮力重力空气地球二力平衡

2、5

3、增大增大小于

4、小于不变

5、10 0.001

6、107 107 103 107上浮

7、0.774 8、大于小于

9、等于增大 10、等于小于

二:选择题:

1、B

2、D

3、C

4、B

5、C

6、C

7、A 8\、C

9、B 10、B

三:实验题:

1、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橡皮泥所受的重力G物;

(2)将橡皮泥捏成碗状,使它能漂浮在水面上;

(3)在量杯中倒人适量的水,记下水面处的刻度.再把捏好的橡皮泥轻轻地放在水面上,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算出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V排;

(4)求出橡皮泥排开水受的重力G物,比较G排与G物的大小,则可得出结论:G排=G物,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2、(1)由题给条件可知,蜡块重力小于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所以应该选择

小华的方案。

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比较浸没时所受的浮力与物重的关系,小明测量的是漂浮时蜡块所受的浮力,不合题意。

=G-F。

(2)将石块浸没于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F,则F

四:计算题:

1、解:(1)F浮 = G – F = 9.8N – 7.84N = 1.96N

(2) V排 = F浮 /ρ水g = 1.96N / 1.0×103kg/m3×9.8N/kg = 2×10-4m3

V石 = 2 V排 = 2×2×10-4m3 = 4×10-4m3

m石 = G / g = 9.8N / 9.8N/kg = 1 kg

ρ水 = m石 / V石 = 1 kg / 4×10-4m3 = 2.5×103kg/m3(3)F浮 = ρ煤油V排g = 0.8×103kg/m3×9.8N/kg×4×10-4m3 = 3.136N

F示 = 9.8N - 3.136N = 6.664N

2、解:(1)m = ρ木V = 0.6×103kg/m3×0.2m3 = 120kg

G = mg = 120kg ×10N/kg = 1200N

(2) F浮 = G = 1200N

(3)V排 = F浮 /ρ水g = 1200N / 1.0×103kg/m3×10N/kg = 0.12 m3 V露 = V木 - V排 = 0.2m3 --- 0.12 m3 = 0.08 m3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物理复习提纲(沪科版) 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 一.熔点与沸点 1、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3.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4.规律: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3.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4.汽化的两种方式: (1)蒸发:①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③特点:吸热致冷 (2)沸腾:①定义: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②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③特点: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二.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1.熔化是吸热过程。 2.汽化是吸热过程。 3.升华:①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②升华是吸热过程。三.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1.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凝固是放热过程。 ②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③规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2.液化:①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 ②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3.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

四水资源与水危机 1、资源危机的原因:水污染 2、水污染的罪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 一、温度与内能 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 (1)实验室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最小刻度值为1℃。 (2)体温计。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最小刻度值为0.1℃。 ℃~50℃,最小刻度值为1℃。 (3)寒暑表。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20 以上三种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 物体的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内能大小的决定因素:质量、温度、状态。 (3)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对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但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溶化)。对于不同的物体,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4)把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之为热运动。

沪科版中考物理试卷(练习)

沪科版中考物理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 1. (2分)(2014·淮安) 给出的四组能源中,均为可再生能源的一组是() A . 太阳能、水能、风能 B . 天然气、石油、氢能 C . 地热能、核能、煤炭 D . 潮汐能、核能、石油 2. (2分) (2018九上·成都开学考)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登月舱从地球飞到月球上,质量不变 B . 一杯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大,质量增大 C . 玻璃打碎后,形状发生了变化,质量却没有变化 D . 1kg铁和1kg棉花的质量一样大 3. (2分)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有电流,其周围就有电磁波 B . 当家里的电冰箱突然停机时,正在开启的电视机不会受到什么影响 C . 电磁波的传播也是能量的传递过程 D . 电磁波与声波一样,传播时需要介质 4.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于大爆炸,爆炸引起宇宙膨胀 B . “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只存在着排斥力 C . 在空调房间吸烟时,会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这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 .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5. (2分)(2019·武汉模拟) 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 . 水沸腾时壶口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 . 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原因是冰熔化要吸热 C . 使用高压锅,食物容易被煮熟,原因是锅内气体压强大,液体沸点高 D .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原因是樟脑丸发生了升华现象 6. (2分)(2017·营口模拟) 下列物体中,受平衡力作用的是() A . 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文具盒 B . 向上抛出的皮球 C . 沿滑梯加速下滑的小孩 D . 减速行驶的火车 7. (2分) (2017八下·双阳月考) 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大气压的是() A . 把吸盘式挂衣钩紧贴到墙上后可挂衣服 B . 用胶头滴管吸取药液 C . 茶壶的盖上留一小孔,水才容易倒出 D . 用力下压打气筒的活塞,把气充进轮胎中 8. (2分)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使物体G沿水平地面匀速直线运动,若滑轮与绳子质量及摩擦不计,已知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10N,物体运动速度为2m/s,那么关于拉力F的大小和拉力的功率P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21年春沪科版物理中考专题复习第1_4章阶段性检测卷(Word版附答案)

阶段性检测卷一(第1~4章) (时间:35分钟满分:4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2020·镇江中考)以图中哪一个物体为参照物,正在下降的跳伞员是静止的() A.地面B.地面上行驶的汽车 C.降落伞D.正在上升的无人机 2.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日偏食是由于光发生折射而形成的 B.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花能反射黄色的光 C.夏天雨过天晴,我们看到路边小草上的“一滴露珠也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其实是光的反射现象 D.当观众的目光都投向领奖者时,光的传播方向是从观众到领奖者 3.(2020·仙桃中考)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吹奏长笛时,笛声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能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D.“震耳欲聋”主要描述声音的音调高 4.(2020·内江中考)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春季开学前,许多地区开展了“停课不停学”的网课学习。小王戴着中间薄、边缘厚的眼镜进行网课学习,关于小王的眼睛及眼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王是远视眼 B.小王的眼镜是凹透镜 C.小王的视网膜上成的像是放大的 D.小王的视网膜上成的像是虚像 5.(2020·恩施州中考)一盏探照灯的灯光射向水池,如图所示,在没有水的池底C处形成一个光斑。在逐步注水的过程中,B处的人看到池底的光斑会() A.在原地不动B.先向左移再向右移 C.向左移动D.向右移动 6.用如图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烛焰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 B.若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2 cm刻度处时,烛焰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 C.若将蜡烛移到光具座30 cm刻度处时,烛焰所成的像是等大的

沪粤版初中中考物理知识点及公式汇总

一、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 化曲为直(也称替代法)。此法可以较方便的测出一些曲线的长度,例如测地 图上北京到上海铁路线的长度,花坛的周长,测运动场的弯道处长度。 2 累积法。如测细铜丝、头发的直径,测一张纸的厚度。 3 平移法。可以方便地测量圆球的直径,锥体的高,人的身高,墨水瓶的高度等。 二、注意厚刻度尺的用法。 三、注意估计值为零的情况。

第二章声音及环境

★第三章光和眼睛

本章考点突破: 一、什么是虚像? 我们看见的物体,都是自身能发光或反射外界光线,它们射出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产生了视觉,而虚像是光线经镜子或其他光学元件反射或折射后, 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的大脑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固定经验,产生了错觉,误认为光线从镜后的某一点射出。这个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点,就是发光点的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可用人眼观察到,它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得到的点。 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1成像原理不同,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件会聚形成的像为实像;经光学器件后光线发散,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像叫虚像。○ 2成像特点上的区别。一般地讲实像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 3接收方法上的区别。实像既能被眼睛看到,又能被光屏接收到;虚像只能被眼睛看到。不能被光屏接收到。 二、站在平面镜前的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他的像会不会变化?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他的像始终及物体大小相等,是不会改变的。但人们往往以为像变大了,这跟人们看远处驶近的汽车感觉相似,这辆车的大小始终不变,但人们以为汽车远小近大,驶近的汽车变大了。 三、怎样记住凸透镜成像的初步规律? 有四种方法可供采用: 1 利用凸透镜的应用加以记忆。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制成的。弄清了这些仪器的原理就记住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 口诀记忆: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简要归纳成下面三句话:一倍焦距分虚实(即物体的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一倍焦距以外为实像);二倍焦距分大小(即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成放大的像,焦点除外;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的像);实像总是异侧倒立的,虚像总是同侧正立的。 作图记忆,通过三条特殊光线,在头脑中作图可以清楚地理解成像规律。 光路图

沪科版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习题讲义

物理中考总复习讲义--第1、2讲《电现象电路》 主讲:夏宏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2.知道电路各组成部分的基本作用,常用电路和元件的符号。 3.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及其区别,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4.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及其连接,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 二.课前知识整理: ㈠摩擦起电及两种电荷: 1.带电体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2.使物体带上电的常用方法是。这种方式能证明是可分的; 3.自然界中只存在___电荷,且可以存在。物理学中规定: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正电荷;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负电荷。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同种电荷互相__________;异种电荷互相______________。 5.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叫做_________,它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6.中和现象:放在一起的电荷相互抵消呈中性的现象。 7.静电复印、静电除尘等均是对静电知识的应用。 ㈡电路: 1.电路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它们的作用分别是: ⑴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_;⑷________________。 2.一些常见电学元件符号的画法:电源电阻电铃电动机电流表电压表电键(开关)变阻器电灯相交导线不相交导线 3.⑴__________叫做通路;⑵__________叫做开路;⑶_____________叫做短路,其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串联;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并联。 ㈢导体和绝缘体 1.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导体,常见的导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绝缘体,常见的绝缘体有_______________。 3.导体和绝缘体是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常温下的玻璃是,而状态的玻璃是。 4.半导体:导电性能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物体。 5.超导体:当温度降到很低时,某些物质的会完全消失的现象。发生这 种现象的物体叫,超导体(有、没有)电阻。 三.例题及巩固练习: 1.A、B、C、D四个带电小球,其中A与B相吸引,B与C相排斥,A与D相排斥。已 知D所带电荷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则:A带______电荷,B带______电荷,C带______电荷,D带______电荷。 2.轻质小球A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时:若它们相互吸引,则小球A的带电情况是 ___________________;若它们相互排斥,则小球A的带电情况是。 3.有三个轻质小球,两两靠近时都能相互吸引,则这三个小球的带电情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一不带电的验电器,当用一根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跟它接触后,验电器带______ 电,若再用另一带电体与之接触后,验电器的箔片先闭合后张开,则这一带电体带_______电,验电器后来带_______电。 5.使用电池时,绝不允许用导线直接把__________连接起来,若这样做电池会因为 ____________而损坏,这种情况叫做__________。

(完整版)粤沪版初三中考物理复习试题

初三中考物理复习试题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A.山 B.船 C.房屋 D.河岸 2.“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以下哪一个作为参照物,“天宫一号”是静止的() A.西昌卫星中心的发射塔架 B.“神舟十号”飞船 C.海面上行驶的远洋观测船 D.在“天宫一号”内穿行的航天员 3.下列的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一节物理课的时间约为40s B.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6m/s C.一根新铅笔的长约为17cm D.一份中考物理试卷的质量约为100g 4.如图所示,下列实验操作或仪器使用中正确的是() A.量筒读数 B.稀释浓硫酸 C.测量液体温度 D.称量12.53g固体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比在固体中快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D.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6.450mL的酒精用去一半后,关于剩下的酒精,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和密度都是原来的一半,比热容和热值不变 B.质量和内能是原来的一半,密度和比热容不变 C.质量和热量是原来的一半,密度不变 D.比热容和温度不变,内能是原来的一半 7.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小孔成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配戴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图丙中,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D.图丁中,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沪科版_中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教学提纲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复习提纲 1、乐音三要素及决定因素: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③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时,音色是不同的。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3、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总结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①像与物等大 ②平面镜成像为虚像 ③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 ④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到镜面的距离垂直 6、光的折射规律:①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③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7、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c = 3×108 m/s 8、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9、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10、近视眼矫正应佩带凹透镜,远视眼矫正应佩带凸透镜 1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1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14、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非晶体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非晶体熔点: 温度不断上升。 15、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⑵ 继续吸热。 16、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②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③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④沸腾的条件:⑴温度达到沸点。⑵ 继续吸热。沸腾的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⑤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⑥蒸发快慢决定因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17、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18、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①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②常见的液化:雾和露的形成;冰棒周围的“白气”;冷饮瓶外的水滴。 19、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有制冷作用。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丸先变小最

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物理实验是研究 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 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它们关系是: 1km=1000m=103m;1dm=0.1m=10-1m 1cm=0.01m=10-2m;1mm=0.001m=10-3m; 1um=10-6m;1nm=10-9m。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 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损的零刻度线);(3).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4).读数时视线要与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5).在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 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在实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它们常用毫升做单位,1ml=1cm3;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相平。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 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 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 7.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9.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 v=s/t,速度的主单位是:米/秒 13.变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是变化的直线运动。 14.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第三章声的世界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沪教版初三物理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中考模拟考 物 理 部 分 (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00分钟) 2009.4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16分) 1.下列数据中和你现在所做试卷的宽度最接近的是 ( ) A 15厘米。 B 27厘米。 C 40厘米。 D 60厘米。 2.某同学先后对同一鼓面轻敲和重击各一下,两次发出声音的 ( ) A 音调不同。 B 频率不同。 C 音色不同。 D 响度不同。 3.合成彩色电视机和计算机屏幕上艳丽画面的色光是 ( ) A 红、绿、蓝。 B 红、黄、蓝。 C 黄、绿、蓝。 D 品红、青、黄。 4.如图1所示表示的是四冲程内燃机的 ( ) A 吸气冲程。 B 压缩冲程。 C 做功冲程。 D 排气冲程。 5.如图2所示是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s —t 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物体的运动速度大。 B 乙物体的运动速度大。 C 两物体的运动速度相等。 D 无法判断。 6.动物园中的猴子倒挂在树上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树枝对猴子的拉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 猴子对树枝的拉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 猴子对树枝的拉力和树枝对猴子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 猴子所受的重力和树枝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密○………………………………………封○………………………………………○线…………………………… t /秒 s /米 5 10 15 20 5 10 15 20 0 甲 图2 t /秒 s /米 10 20 30 40 0 乙 图1

最新沪科版中考物理力学专题练习题(精华版)

力学部分练习题 一、选择题部分 1、.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 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车的速度最大 B.甲车和丙车运动速度相同 C.乙车的速度最少 D.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丙 2、图所示的用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3、小明同学对2010年广州亚运比赛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分析,其中不正确的是()A.足球运动员头球攻门,是力使足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B.射箭运动员用力拉弓,是力使弓的形状发生改变 C.划艇运动员用力向后划水,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短跑选手百米冲刺后很难停下,是因为运动员受到平衡力作用 4、用大小不变的水平力,拉木块沿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木块在运动过程 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和木块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保持不变 C.绳对木块的拉力大于桌面对木块的摩擦力 D.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 5、对如图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图a中,下滑时通过做功增加了人的重力势能 B.图b中,硬币“跳杆”说明了硬币上方的气体流速减小,压强增大 C.图c中,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图d中,表明锤头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A.钳子 B.镊子 C.天平 D.筷子a下滑梯 b硬币跳杆 c 推船 d 套紧锤头

6、下列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硬币越过“栏杆”是因为空气流速越快压强越大 B.铁锁下降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C.箱子没有被推动时所受的摩擦力大于推力 D.物体被小球撞击得越远则原来滚动的小球具有的能量越大 7、据报道,我国已制造出“世界上快的高速列车如图,运行速度可达380km/h。这种列车进站速度要比普通列车大一些. 为避免候车乘客被“吸”向火车的事故发生,站台上的安全线与列车的距离也要更大些。这是因为列车进站时车体附近() A.气流速度更大、压强更小B.气流速度更大、压强更大 C.气流速度更小、压强更大D.气流速度更小、压强更小 8、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强烈地震。地震后运送救灾物资的飞机对灾区投放物品,物品在空中匀速下落的过程中,其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变化是() A.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加 B.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减少 C.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 D.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 9、王伟老师经常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生活用品做实验,通过动手动脑,学习物理知识,揭示物理规律.下面的实验不是揭示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是() 10、如下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是( )

沪科版中考物理试卷

201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适应性考试试题卷(物理部分) 二、物理选择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7.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给整个人类文化宝库创造了无数的智慧瑰宝,如图2所 示的几个用具都是我们祖先的发明成果,其中利用光学原理工作的是( ) A.日暑仪 B.司南 C.杆秤 D.孔明灯 8.在真空环境的月球表面,两个航天员需要借助电子通讯设备进行对话,这是因为在真 空环境中航天员发出的声音() A.音调太商 B.响度太小 C.传播速度快 D.不能传播 9.事物都有利与弊两个方面。比如摩擦力有时对我们有益,有时也会产生一一定的危害。 下列事例中能减小有害摩擦的是() A.鞋底凹凸不平的花纹 B.给自行车的转轴加润滑油 C.拔河时用力抓紧绳子 D.雪凝天气向凝冻路面撒盐 10. 如图3所示是吸盘挂钩紧贴在整直墙面上的情景。将书包挂在挂钩上后,吸盘仍保 持静止状态,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吸盘能紧紧的吸在墙面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B.吸盘受到的大气压力与它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为增大吸盘受到的摩擦力,应将其安装在租糙的墙面 D.若所挂书包质量越小,则吸盘受到的摩擦力也越小 11.如图4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从a端移到b端的过程中,电压表示数随滑动变阻器阻值变 化关系的图像如图4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R1的最大功率为0.1W B.该电路的最小功率为3.6W C.滑片移至中点时,R1与R2的功率之比为2:5 D.电压表示数为2V时,R1与R2消耗的功率相同 12.如图5所示,轻质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从弹簧正上方O点自由释放一小球。 当小球下落到A点时与弹簧刚好接触,继续向下压缩弹簧至最低位置B点,随即反弹上升。关于小球的这运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考虑空气阻力)() A.下落至A点时,小球开始做减速运动 B.从O点至B点的过程中,重力做的功等于克服弹力做的功 C.从A点至B点的过程中,小球受到的合力不断减小 D.小球从B点反弹上升至0点的过程中动能一直减小 三、物理非选择题 (一)填空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空2分,共14分。 13.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人们-直在寻求各种环保的“绿色"电池,请你举出一种常用的“绿色"电池:______。 14.寒冬,小明在车内发现挡风玻璃内侧起了-层雾,这是由于车内水蒸气 比玻璃的温度______ (选填:“高”或“低”),导致水蒸气____。(填写物 态变化名称)形成了小水珠。 15.-磁铁置于水平桌面上,将两枚硬币整放在磁铁上,用手使硬币相互靠近, 如图6所示。松手后,两枚硬币的上:端会分开,这是由于磁化后的硬币上 端为同名磁极而相互________的缘故。 16.如图7所示是安装在整直墙面上一置物架的简化模型图。已知水平杆 AB长40cm,竖直杆AO长15cm, A处螺钉能承受的最大水平拉力为60N。 若将-物体置于AB的中点,为防止因A处螺钉松脱导致置物架绕0点倾翻, 该物体的重力最大为______N (不计置物架自重)。若物体的重力为50N, 放置时应尽量将其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墙壁才能确保置物架 不会倾翻。 17.如图8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开关S闭合,移动滑动变阳 器的滑片P至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V:移动滑片P至另一 位置时,电流表的示数增大了0.2A,定值电阻R的功率增大 了2W,则R的阻值为Ω。

2009年沪教版初三物理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上海市松江区

松江区2009年初三物理中考模拟考 物 理 部 分 一、选择题(共16分) 1.下列数据中和你现在所做试卷的宽度最接近的是 ( ) A 15厘米。 B 27厘米。 C 40厘米。 D 60厘米。 2.某同学先后对同一鼓面轻敲和重击各一下,两次发出声音的 ( ) A 音调不同。 B 频率不同。 C 音色不同。 D 响度不同。 3.合成彩色电视机和计算机屏幕上艳丽画面的色光是 ( ) A 红、绿、蓝。 B 红、黄、蓝。 C 黄、绿、蓝。 D 品红、青、黄。 4.如图1所示表示的是四冲程内燃机的 ( ) A 吸气冲程。 B 压缩冲程。 C 做功冲程。 D 排气冲程。 5.如图2所示是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s —t 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物体的运动速度大。 B 乙物体的运动速度大。 C 两物体的运动速度相等。 D 无法判断。 6.动物园中的猴子倒挂在树上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树枝对猴子的拉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 猴子对树枝的拉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 猴子对树枝的拉力和树枝对猴子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 猴子所受的重力和树枝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5 甲 图2 乙 图1

7.如图3所示的电路中闭合电键S ,两灯均不亮,且电压表与电流表指针均不发生偏转。现将两灯位置对调,再次闭合电键时发现两灯仍不亮,电流表指针仍没有发生偏转,但电压表指针有明显偏转。则该电路的故障是 ( ) A 灯泡L 1的灯丝断路。 B 灯泡L 2的灯丝断路。 C 灯泡L 1的灯丝短路。 D 灯泡L 2的灯丝短路。 8.甲、乙、丙三个质量相同的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是P 甲<P 乙<P 丙,若分别在三个正方体上表面中央施加一个小于它们重力的竖直方向的力,使三个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则力F 甲、F 乙、F 丙的大小关系是 ( ) A 一定是F 甲F 乙>F 丙。 D 可能是F 甲=F 乙=F 丙。 二、填空题(共26分) 9.家庭中使用的电灯、电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等用电器的工作电压为________伏;街道旁的路灯都是________联的(选填“串”或“并”)。若家用电视机连续工作2小时耗电0.2度,则该电视机的功率是 千瓦。 10.如图4所示是在不同时刻拍摄的甲、乙两组照片,其中能正确判断是飞机还是汽车在做机械运动是 图(选填“甲”或“乙”)。该飞机降落到地面后由于 它还将滑行很长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飞机轮子的温度会升高,这是通过 方式使轮子的内能增加。 11.奥斯特实验证明了 ,根据图5中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可判断出通电螺线管的左端是 极,电源的右端是 极。 12.物体在大小为20牛的水平拉力作用下,10秒内沿水平地面前进2米,则拉力做的功为_________焦,功率为_________瓦。若将该物体放入水中,上表面位于水面下0.2米深处,则其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 帕。 13.10秒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为4库,电流做的功为20焦,则通过该导体的电流 图 3 乙 图4 图5

2019中考物理专项练习练习-电表示数变化(粤沪版)

2019中考物理专项练习练习-电表示数变化(粤沪版) 1、如图4所示,电路中的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图中位置向A点移动时,电表V1、V 2、A的示数变化正确的选项是〔〕 A、V1减小,V2减小,A增大 B、V1增大,V2减小,A增大 C、V1增大,V2减小,A减小 D、V1减小,V2增大,A减小 解析: 2、如图2所示电路,电源两端的电压一定,开关S1闭合,S2断开。如果使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均增大,那么以下操作一定可行的是 A、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 B、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 C、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不动,闭合开关S2 D、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不动,断开开关S1 解析: 3、如图3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图示位置向A点滑动的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电压表示数增大,电流表示数增大 B、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增大

C、电压表示数减小,电流表示数减 D、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减小 解析: 4、如图12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的过程中,A1、A2、V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A、A1变小、A2不变、V不变 B、A1变小、A2变小、V不变 C、A1变小、A2不小、V变大 D、A1变大、A2不变、V变小 解析: 5、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后,灯L能够发光,当滑片P向左滑动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A、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 B、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 C、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 D、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 解析: 6、如图2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和灯丝电阻保持不变,开关S 闭合后,在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滑动过程中,电压表V的示数____,电流表A1的示数____,电流表A2的示数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析: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复习 班级姓名 第十二章温度与温度计 第一节.熔点与沸点 1、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水的熔点是0℃ 3.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4.特点: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3.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4.汽化的两种方式: (1)蒸发①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③特点:吸热致冷。如对病人用酒精为高烧病人降温。 (2)沸腾:①定义: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 度为沸点。水的沸点是100℃.②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③特点: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有熔化、汽升、华化 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有凝固、液化、凝华 1.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凝固是放热过程。 ②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③规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2.液化:①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 ②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3.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 第四节水资源与水危机 1、资源危机的原因:水污染 2、水污染的罪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 第一节、温度与内能 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 (1)实验室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最小刻度值为1℃。 (2)体温计。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最小刻度值为0.1℃。 (3)寒暑表。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20 -℃~50℃,最小刻度值为1℃。 以上三种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 物体的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内能大小的决定因素:质量、温度、状态。 (3)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对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但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溶化)。对于不同的物体,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4)把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之为热运动。 5.改变物体的内能的两种途径:做功和热传递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本身的内能会减小,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实质上是内能与其他形式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②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实质上是能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③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因此用功或用热量来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 6.热量(1)定义:物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所改变的内能称为热量。 (2)单位:焦耳(J) (3)计算公式: A物体的温度由t1℃升高到t2℃时吸收的热量: B物体的温度由C t?1降低到C t?2时放出的热量: 第二节.物质的比热容 1、比热容(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单位:J/(Kg。℃)

2021年春沪科版物理中考专题复习《 简单机械》(Word版附答案)

简单机械 (时间:40分钟) 1.(2020·金昌中考)如图所示的生活用具中,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羊角锤) ,B.筷子) ,C.起瓶器) ,D.钢丝钳) 2.(2020·益阳中考)如图所示是指甲剪的示意图,F是剪指甲时施加的一个力,则下列关于指甲剪的说法正确的是() A.指甲剪只由一个杠杆组成 B.指甲剪由两个杠杆组成 C.对杠杆ABC,若以B为支点,则动力臂是l D.对杠杆ABC,若以B为支点,则动力臂是() ,(第2题图),(第3题图) 3.(2020·宜昌中考)如图为工地搬运砖头的独轮车,人抬起车把时,车体可以看成一个杠杆。关于这个杠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手握的位置靠近把手末端时更费力 B.砖头的位置远离车轮时抬起更省力 C.轮子的中心是杠杆的支点

D.图中拉力F大于重力G 4.工人用如图所示装置运送砂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动滑轮相当于一个省力杠杆 B.滑轮组中的定滑轮能改变拉力的大小 C.绳子自由端下拉1 m,桶上升2 m D.质量为65 kg的工人利用该滑轮组能提起150 kg的砂石 ,(第4题图),(第5题图) 5.如图所示,两个物体的重力分别是G1和G2,当滑轮平衡时,G1∶G2为(忽略绳子和滑轮的重力及绳子和滑轮间的摩擦力) () A.1∶1 B.2∶1 C.1∶3 D.1∶2 6.如图所示,作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将杠杆缓慢地由位置A 拉至位置B,力F在这个过程中() A.不变B.变小C.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 7.如图所示,用一个直杆把飞机机翼模型固定在轻质杠杆上,直杆始终与杠杆垂直。用同一弹簧测力计在a、b、c几种不同情形下拉杠杆,使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最新沪科版中考物理总复习章节试题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导学案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编写人:张强姓名 一、复习目标: 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 用适当的工具(如:秒表、时钟、手表等)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 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如:直尺、三角板、米尺、卷尺等)测量长度。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基础知识与方法: 1.长度的单位:长度的基本单位是,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km= m ; 1m= dm= cm= mm=μm= nm。▲ 2.长度的测量: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使用前,注意观察刻度尺 的、和。使用时,尺要沿着所测的直线,不利用磨损 的,读数时视线要与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的 下一位。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3.时间的基本单位是,通常在实验室中用_________测量时间。▲ 4.机械运动:物理学把物体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不变、沿着_ 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5.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由单 位和________单位组合而成的,写作______,读作__________,可用符号“m/s或m..s-1” 表示。日常生活中速度的单位还常用km/h,1m/s= km/h。▲ 6.速度的计算:从速度公式v=变形得到公式s=、t=。解题时要注 意(1)公式中的v、s、t三个物理量必须是同一物体在同一运动过程。(2)三个物理量的 单位要对应,如速度单位用m/s,路程、时间单位应该分别用和。 三、体验中考: 1.(09·龙岩)北京奥运会盛况通过地球同步通信卫星 向全世界转播,这里的“同步”是指卫星() A.与赛程同步B.与电视实况转播车同步 图 1 C.与地球自转同步 D.与运动员同步 2.(05·龙岩)小说《镜花缘》中,宝云问奶公家乡有什么趣闻,奶公说:“前几天刮了一 阵大风,把咱家一口井忽然吹到‘墙’外去了。”如图1,奶公选择的参照物是()A.房屋 B.大树 C.石头路 D.篱笆墙 3.(04·龙岩)2004年4月25日,连城冠豸山到深圳航程为750km,飞行时间50min则其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s;若飞机以这样的平均速度飞行4s,则飞行路程为 m。

九年级物理下册中考实验专项(新版)粤教沪版

中考实验专项 电功和电能的探究(转换法、控制变量法) 1.在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同学采取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两个透明容器中封闭着等量的空气)。 (第1题) (1)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来比较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热量的多少。 (2)观察图甲中的A、B管,在通电时间相等时,发现B管液面上升得高,则表明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多少与________有关。 (3)采用图乙实验装置,可以得出结论: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时,________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4)该实验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和________法。 2.(中考·无锡)某物理兴趣小组想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比较铝和某种合金材料的导电性能。 (1)他们应该选用________和长度都相同的铝丝和合金丝。 (2)在两个相同烧瓶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煤油,接通电路后,他们发现甲烧瓶中煤油的温度比乙烧瓶中煤油的温度升高得慢,这说明________丝的导电性能较强。 (第2题) (第3题) 3.(中考·扬州)微波炉是人们用来加热食品的常用灶具。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它

能穿透陶瓷、玻璃、耐熟塑胶等材料。微波炉使用的微波频率为2 450 MHz。 (1)为了用电安全,微波炉应该使用________(填“两脚”或“三脚”)插头。 (2)用微波炉加热饭菜时,应选用________(填“不锈钢”“铁”或“玻璃”)容器来加热,加热过程中是将________能转化为内能。 (3)小明想知道微波炉的热效率,他用电能表(表头如图所示)、温度计等工具进行了如下实验: A.在杯中装有质量为m的冷水,测出水的初温为t0; B.把杯子放进微波炉,并选择高温挡; C.将微波炉定时器旋转到两分钟的位置,同时记录电能表指示灯在这个时间内闪烁的次数n; D.加热结束后,迅速测出水的末温t。 ①以上实验中,还缺少一个步骤,请你补上这个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电能表指示灯闪烁一次,用电器消耗的电能E0=________J。(保留一位小数) ③微波炉热效率的表达式η=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4)请你利用身边的器材,检验家里的微波炉是否有微波泄漏。 器材:________; 检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考·大连)小明猜想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有关。为了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是否有关”,所用的器材有:稳压电源、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停表各一个;绝热的塑料盒一个,盒内密封着空气,盒内的电阻丝的阻值是10 Ω,插在盒中的温度计量程是0~100 ℃;导线若干。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的电路连接完整。 (第4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