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标准化控制程序DM-A2MB0004-2011

技术标准化控制程序DM-A2MB0004-2011
技术标准化控制程序DM-A2MB0004-2011

ICS

备案号:

Q/DM

技术标准化控制程序

浙江大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

Q/DM-A2MB0004-2011

前言

本程序文件是根据ISO/TS16949-2002汽车供方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结合我司的实际进行编制的,以规范我司的技术文件管理工作。

4.2.3文件控制;

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应予以控制。记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应依据4.2.4的要求进行控制。

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

1)为文件的充分性与适宜性,在文件发布前进行批准。

2)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并再次批准;

3)确保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

4)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

5)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

6)确保组织所确定的策划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

7)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若因任何原因而保留作废文件时,对这些文件进行适当的标识。

7.1产品实现的策划

组织应策划和开发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产品实现的策划应与质量管理体系其他过程的要求相一致。(见4.1)

在对产品实现进行策划时,组织应确定以下方面的适当内容:

A)产品的质量目标和要求;

B)针对产品确定过程、文件和资源的要求;

C)产品所要求的验证、确认、监视、测量、检验和试验活动,以及产品接收准则;

D)为实现过程及其产品满足要求提供证据所需的记录;

策划的输出形式应适合于组织的运作方式。

注1:对应用于特定产品、项目和合同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包括产品实现过程)和资源做出规定的文件可称之为质量计划。

注2:组织也可将7.3的要求应用于产品实现过程的开发。

本程序由浙江大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质管部提出。

本程序由浙江大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归口。

本程序的主要起草人:叶xx、吴xx、徐xx、李xx

本程序的审核人:

本程序的批准人:

本文件版本号:C,修订号:0

I

技术标准化控制程序

1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技术中心编制的各类技术文件,技术标准等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2.1 GB/T 15496-2003 企业标准体系要求

2.2 GB/T 15497-2003 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

2.3 GB/T 15498-2003 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

2.4 GB/T 19273-2003 企业标准体系评价与改进

2.5 Q/DM-A2MB0007-2011更改控制程序

2.6 Q/DM-A2MQ0001-2011文件和资料管理程序

3 目的

规范和统一公司技术中心标准化工作,以使由公司技术中心下发的各类技术文件(包括技术标准、规范,技术图纸等)均能纳入标准化管理。

4 术语和定义

4.1 标准

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次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注: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利益为目的。

4.2 标准化

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次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注:上述活动主要包括编制、发布和实施标准的过程。

4.3 企业标准化

为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范围内获得最佳次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注1:上述活动尤其要包括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制定、发布企业标准和贯彻实施各级标准的过程。

注2:标准化的显著好处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成功。

5 职责

5.1 研发技术中心

负责收集本公司产品相关的国标或国际标准,包括材料标准、零部件标准、工艺标准、设计标准等技术方面的标准化工作的编制和贯彻执行。

负责对自编技术标准审核,负责组织相关人员对自编技术标准评审;

5.2 标准化组

负责收集本公司产品相关的国标或国际标准,负责对标准化资料/文件在技术科内部培训,并对公司标准化资料设台帐管理。

5.3 档案室

负责对技术标准化资料收、发和管理。

6 技术标准工作流程及内容

6.1国标和国际标准引用流程

6.1.1标准化工程师负责收集,周期一般每3个月至少一次,从国际互联网有关标准化内容的网站,了解国际标准化工作发展的最新动态。

6.1.2从浙江质量网了解国际、国内标准化工作的最新发展动态,也可从该网站了解行业新标准的发布和应用、下载。

6.1.3资料员对收集的标准分类编号,并登入管理台帐。

6.1.4企业对技术基础标准一般可直接引用,也可根据企业需要,选择其中部分内容转化为企业标准或规定,供企业内部使用。必要时,针对收集到的新标准组织相关的人员培训,要求参加人员应包括研发技术部、生产准备分部、

质量部相关人员。

6.1.5下发的各类技术文件中,凡正式被引用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其它企业标准,均应标注其标准号和年号。在引用中,应考虑引用其最新版本。

6.1.6收集到的技术标准内部培训或内部传阅后,交到公司技术资料室统一管理。技术标准台帐要求与所有可

能应用人员及技术资料室共享。

6.2自编标准工作流程及内容:

6.2.1企业自编标准包括:产品规范、包装规范、材料使用规范、设计图纸规范等,根据公司发展需要,技术

部将逐步完善这些标准。

6.2.2根据公司发展需要,研制、开发的新产品,在国家和行业无标准的情况下,由公司领导或技术部长下达编制企业标准计划。

6.2.3内控标准: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公司可根据需要,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备案的企业产品标准的“内控标准”。并在标准“范围”中写明该标准是作为产品出厂检验依据或产品质量内控依据。

a.本标准的编制说明,其中应说明任务来源、提出单位、起草单位、起草人以及标准批准人员。

b.产品标准内容应满足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产品标准内容应满足顾客规定的要求,包括对交

付及交付后活动的要求。

c.标准的适用范围、引用标准、产品主要技术特性等。

d.产品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e.根据产品用途不同,公司可在产品标准中对质量进行分等分级,以满足不同需要。

f.包装与贮存。

6.2.4由研发技术部部长指定相关人员(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多人组成),按照产品的性能要求、或外来的相关资料、或公司已有的与该产品相关的资料,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该产品的企业标准草稿拟制工作。

6.2.5企业标准编制内容,主要由下列内容组成:

a.本标准的编制说明,其中应说明任务来源、提出单位、起草单位、起草人以及标准批准人员。

6.3 采购技术标准:

采购技术标准系指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所用的外购原料、辅助材料、燃料、零部件、元器件等(以下简称采购物资)的质量要求而制定的标准。

6.3.1 采购标准内容:单项采购标准内容一般包括;

a) 采购质量要求:采购质量要求应规定采购物资适用的质量标准(如质量特性、品种、规格、等级),采购质量要求可以引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产品标准,也可以直接规定具体技术要求。外协件应规定外协件技术要求。

b) 进货验收规则:采购物资必须规定进货验收规则,检查采购物资质量是否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及其购买条件。进货验收项目可以是采购物资的原出厂标准质量检测项目的全部,也可以是部分项目。可根据需要与可能,规定进货验收的质量检测项目、数量、时间间隔或次数,但必须慎重地选择被检物资的质量特性。

c) 试验方法:对进货验收的项目,应规定相应试验方法。

d) 保管注意事项:主要规定采购物资在仓库中的保管事项和贮存期限,以及对不合格采购物资隔离存放的规

定。若采购物资对保管无特殊要求,可在仓库管理标准中规定。

6.3.2 采购技术标准制定要求

a. 采购标准应保证对采购物资进行适当控制,防止使用不合格的供应品。

b. 在制定采购标准时,要特别注意对采购的原材料品种、规格的优化、压缩、选用。

c. 在审批采购标准时,应加强对其准确性和完整性的审查。

d. 确定进货验收规则时,应考虑对成本的影响以及不合格外购货物对生产流程的质量影响。

e. 必要时,公司可以把一些常用的采购物资质量标准分类汇编成采购手册或材料手册供采购部门和检验部门作为采购物资和进货验收依据。

6.4工艺标准:

工艺规程可以是操作规程、运行规程、维修规程、作业指导书或服务提供规范。

6.4.1 本公司的工艺规程内容,如专用工艺规程、通用工艺规程和标准工艺规程,流程性生产线有工艺流程、工艺参数或质量指标等;

6.4.2 投产前原材料、辅助材料和零部件工艺控制标准。

6.4.2.1 对投产前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和零部件应根据生产需要制定相应的工艺标准,以作为投产前质量控制的依据,并在考虑对成本的影响及不合格外购物资对生产流程的影响后确定所需的试验和检验数量。若投料前的质量要求和采购质量标准不一致时应另行规定,如果一致,则可直接采用采购质量标准。

6.4.3 特殊工序的工艺标准:

指对不易测量或不能经济测量或其操作保养需要特殊技能的工序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是工艺规程的组成部分。

6.4.4 工艺技术标准制定要求:

a. 根据工艺灵活多变的特点,工艺标准除少数有通用性强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外,多数应结合公司特点制定企业工艺标准。

b. 工艺规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应明确规定完成产品标准和工艺标准要求的操作程序和方法。一般应规定技术操作前的准备、操作的一般步骤、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对操作环境及设备的清理应达到的基本质量要求、使用的设备、工具的安全规定等内容。

c. 生产过程的工序都应制定工艺标准。工艺标准一般可按工序制定,并按产品实现过程顺序排列。

6.4.5 公司应明确直接影响质量的生产和安装工序,确定之后,应制定相应的工艺标准。

6.4.6 各工序的工艺控制规范(尤其是工艺质量指标)应与产品质量标准协调。

6.4.7 制定特殊工序的工艺标准时,应注意考虑特殊的环境、温度、时间或其他影响质量的因素。

6.5 工艺装备标准:

对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各种工具(包括刀具、夹具、模具、工位器具)的结构、尺寸、规格、材质、精度等要求制定的标准。

6.5.1 工艺装备标准内容,包括:

a.夹具、模具、器具和工具样板标准;

b.夹具、模具的零部件标准;

c.工艺流转器具标准;

d.工艺装备设计规范及编号方法标准等。

6.5.2 公司应推行夹具、模具、工位器具等工艺装备的标准化、通用化、组合化,合理压缩工具的品种规格,并制定标准。

6.6 设备、基础设施和工艺装备技术标准

指根据产品标准要求对公司生产设备、基础设施、工作环境和工艺装备的技术条件及设备维修保养后应达到的质量要求而制定的标准。

6.6.1设备标准

设备标准包括以下内容:

a) 外购设备及其主要附件的技术标准。

设备购置前应该收集或编制设备外购技术标准,保证购进的设备能满足生产要求。购置时,应要求供方提供设备标准资料。设备投人使用后,其标准资料应归档保存。

b) 自制设备的技术标准

自制设备应制定设备技术标准。其标准文本应纳入企业标准体系。

c) 设备的零配件、电子元器件、易损件技术标准。

公司应制定常用的设备零配件、易损件、电子元器件技术标准若常用的备件已有上级标准,公司应收集并列出有关标准目录。若设备供方已提供了零配件图册清单和技术条件,可作为技术标准使用,无标准、无图册和清单的,公司应自行制定零配件技术标准。

d) 设备维修保养规程。

设备在运行使用时的维修保养以及进行各种修理时所应遵守的各项技术要求,应纳入设备技术标准。

e) 设备润滑标准。

公司应制定设备润滑标准,内容一般包括设备润滑油种类、牌号、质量特性、润滑点、润滑油加入量、润滑周期等。

6.6.2 设备技术标准一般可按设备的品种类别分别制定,同类设备可以制定“设备通用技术标准”,但高精度设备或重要的专用生产装置应单独制定设备技术标准。

6.7 检验、验收和试验方法技术标准

对成品、半成品、原材料、辅助材料等的质量进行感官检验、理化检验、抽样检验和对生产过程控制指标进行分析检验或验收而制定的方法标准。

6.7.1 检验、验收和试验方法标准内容

6.7.1.1 试验方法标准

试验方法标准内容一般包括试样的采取或制备、试剂或标样、试验用仪器以及试验条件、程序、结果的计算和评定等。

试验方法标准应首先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在无适用标准的情况下,可自行制定试验方法标准。

6.7.1.2 公司为了满足生产需要,可制定快速分析方法,作为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使用,如果要作为产品出厂

检测的试验方法标准则必须有科学的检测对比资料证明其有效性和可行性,方可投人运行,但不能作为仲裁检验用。

6.7.2 检验、验收标准

6.7.2.1 检验或验收标准的内容一般包括:检验项目的取样地点、取样方法、试验方法、抽查频率及检验结果的判定、复检规则等。

6.7.2.2检验、验收标准要求包括:

a) 采购物资检验或验收标准:对采购的原辅材料、燃料、零部件、元器件进厂验收时判定质量而制定的标准。应根据采购物资对成品质量影响大小及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慎重选择被检物资的质量特性,确定检验项目,并制定采购物资检验标准。

b) 工序检验标准:对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的质量指标或半成品转人下道工序前为判定质量而制定的检验标准。应根据生产工艺流程中产品质量特性的重要性和检验复杂程度,确定被检项目的质量特性和必要的检验及检验频次,并在工序检验标准中规定。

c) 库存品检验标准:为判定库存品质量而制定的检验标准。

d) 成品检验标准:为判定最终成品质量而制定的检验标准.该标准应根据产品标准或合同要求确定,应确保批量产品质量满足产品质量要求。

6.8 测量、检验和试验设备技术标准

测量、检验和试验设备(以下简称测量设备)质量要求和使用方法而制定的标准。

6.8.1 测量设备标准内容

测量设备标准内容包括:

a) 测量设备的性能,规定测量设备所处的环境条件、量程、偏移、稳定性、分辨率、不确定度等质量要求。

b) 测量设备使用技术规范(包括使用方法和范围)。

c) 测量设备检定规程及校准规范规定检定校准的时间间隔或校准状态以及调整、修理后再检定、校准、安装和使用程序。该规程和规范是法定的计量技术文件,是标准的一种形式。

6.8.2 测量设备技术标准制定要求

a) 所有的测量设备应进行计量确认;

b) 应规定生产控制中各种测量设备的测量不确定度和校准时间间隔并按规定的时间间隔校准或检定,使其量值能溯源到国家或国际的计量基准;

c) 测量设备维修和必要的调整后必须进行再校准;

d) 当不存在上述基准时,公司应自行编制形成文件的校准规范并记录;

e) 采取封缄等措施防止造成校准、检定失效的调整;

f) 规定明确的标志,以识别校准状态,防止错误使用;

9) 应规定防止搬运、储存和使用中对测量设备损害的技术措施;

h) 当计算机软件使用于测量、检验和试验时,应确认其满足预期用途的能力,确认应在初次使用前进行,必要时再确认。

6.8.3 在没有国家或行业测量设备校准方法时,公司可制定校准规范,以企业标准形式发布和实施,用以满足测量设备检修的需要。但在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校准规范发布后,企业校准规范应废止(见GB/T 19022)。

6.9 包装、搬运、贮存、标志技术标准

保障产品在包装、贮运、运输、销售中的安全和管理需要,以包装、搬运、贮存、标志的有关事项为对象所制定的标准。公司一般采用国家、行业规定的通用包装标准或产品包装标准,也可根据产品特点参照GB/T1.1自行制定公司包装标准。

6.9.1 包装试验方法标准包装试验方法标准应符合有关规定。

a) 应按包装技术要求,合理规定包装材料标准。有现行国家、行业标准时,可引用有关标准;无现行适用标准时,应规定包装材料、包装容器的品种、规格及性能指标;

b)包装容器有外观要求时,在标准中做出规定,如表面缺陷、颜色均匀程度等指标;

c)有特殊要求的包装容器还应规定抗压、防霉或防锈的技术要求。

6.9.2 产品包装标准制定内容和要求一般包括:

a)应根据产品包装的等级和用户要求提出产品包装技术要求;

b)包装计量值:规定内装物的数量、质量、体积;

c)包装方法;

d)包装防护:规定所采用的支撑、衬垫、缓冲等防护方式及其材料的性能和使用要求;

6.9.3 搬运技术标准

搬运(包括公司内搬运和产品出厂运输)技术标准内容。一般包括:

a) 公司内工序间的传输装置、装卸、堆码、搬运机械的技术标准;

b) 产品出厂后的运输及运输工具(手段)的技术要求;

6.9.3.1 搬运标准制定要求

公司内搬运应制定防止损坏或变质的搬运操作方法标准,尤其应注意对易腐、易燃、易爆等有害物品的搬运方式、方法的规定。

6.9.3.2 对产品出厂运输规定的运输和装卸要求应符合有关国家运输规章的规定根据产品的特性,可规定以下运输要求:

a) 规定运输方式,如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管道等;

b) 规定运输条件,如遮篷、密封、压力、保温、通风、堆码高度以及安全卫生措施等;

c) 根据产品的特性、大小、体积形状规定装卸要求。

6.9.4 贮存标准

6.9.4.1 贮存标准内容及标准

a)一般包括对产品的贮存方式、方法、条件、期限等技术要求。

b)产品的储存、条件、方式、期限应做出明确规定,特别是对有毒、易腐、易燃、易爆、放射性等产品应规定相应的特殊要求。

6.9.5 标志标准的制定要求

制定产品标志标准一般应包括下列要求和内容:

a) 制定产品标志标准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规定;

b) 公司技术标准应贯彻国家、行业有关的技术基础标准;

c) 产品或包装上的标志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生产单位、产地、产品标号、生产日期、条形码、生产

许可证编号等;

d) 产品或包装上的标志字迹清楚、牢固而持久;从标志上应便于识别,在必要时可追朔其产品。

7 技术标准的审批权限:

7.1由产品设计人员根据研制、开发和生产的需要,充分理解、掌握所需设计的零件、产品的使用要求、技术性能特点等,完成对零件、产品的图纸设计工作,除按规定完成各项标注外,在图纸中,对有特殊特性(尺寸)应有相应标注。

7.1.1 标准复查的结果分为确认、修订、被替代和废止四种情况,具体规定如下:

a)标准的内容不作修改或稍作编辑性修改的,应予以确认继续有效。经确认的标准,其编号不变。

b) 标准的内容需作较大修改的,应作为修订项目列入标准制订、修订计划,并由标准化工程师组织

实施。标准修订后,其编号只改变年号,其他不变。

7.1.2企业自编标准的审核过程应广泛征求意见(包括客户的意见),认真逐条予以验证。

7.1.3由专门人员,负责对所设计的零件图、部件图和产品图进行审核,审核中应充分对其使用性、工艺性、装配性、合理性、经济性以及图样的正确性给予审定。并在“审核”栏会签。

7.1.4企业自编标准的标准化审核由标准化工程师完成。应着重对其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与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以及企业的有关标准化规定的符合性进行审核。

7.1.5由负责标准化的人员,对零件、部件和装配图等,在贯彻实施有关标准、图纸的齐套性、完整性进行审查,同时还对产品在使用通用件、标准件、紧固件等贯彻各级标准方面予以审查。并在“标准化”栏会签。

7.1.6企业标准由公司有权批准者(可以是企业最高领导者,也可以是企业最高领导者的委托人)批准后正式生效。

7.1.7必要时,企业自制标准要求送往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得到批准后取得技术标准号。

7.1.8由研发技术部部长(或部长指定的专人),在综合评价产品的各项要求后,对图纸予以最后的审定和确认。并在“批准”栏会签。

7.1.9企业自制标准和设计图纸的收、发和管理由公司档案室负责。

7.1.10自编企业标准的更改由技术科科长或相关人员提出。标准化工程师负责跟进和组织更改。

7.1.11对于设计图纸的更改, 原文件编制人(或指定的专人),拟制更改通知单, 技术部资料员申请更改单号,更改单号应按文件类别予以区分。

7.1.12更改通知单拟制人员应按照《更改控制程序》的要求和更改单规定的式样,逐栏填写清楚,更改标记栏内填写更改标记,并在更改标记中填写更改次数。

7.1.13自编企业标准和产品设计图纸按《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管理。

8 标准的实施原则与监督检查

8.1 实施原则

a)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必须执行;

b)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一经采用必须执行;

c)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必须执行;

8.2 监督检查

8.2.1 已发布实施的有效标准均属于监督检查范围。

8.2.2 监督检查按公司标准化工作归口管理或制度的规定,分部门按分管范围进行,并对违反标准的行为负责纠正和处理。监督检查方式主要有:

a)技术中心负责组织对技术项目(如图样、技术文件、技术引进项目、产品设计评审、公司技术标

准等)进行标准化审查;

b)对有关产品生产全过程(从原材料进厂到生产加工直至销售)或关键、重点环节的技术质量由相

关职能部门按有关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检验(试验)方法、检验(试验)规则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检查;

8.3 标准的复查确认

8.3.1 标准实施后,应定期对其是否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的需要进行复查。复查周期一般不超过五年。

8.3.2 标准的复查工作由标准化工程师负责组织实施。复查形式可采用会议审查或现场论证。

8.4 标准的修改

8.4.1 当标准的内容不够完善和充实,在对标准的内容作少量修改(包括补充)后,仍能符合当前科学技术水平、适应生产和管理的需要,可对标准中局部不适当之处进行个别的少量的修改(包括补充)。

a)已无存在必要的标准,应予以废止。

b)历次发布的标准(旧版标准,不含强制性标准),已被最新版标准代替,但旧版标准在已发布的技术

文件、图案等技术资料中被采用,只要采用的各方不提出异议,旧版标准依然有效,此时旧版标准确认为“被替代”。

c)经确认、被替代或废止的企业标准由各归口管理部门报公司档案室,汇总后统一在公司局域网上予

以公布,并在实物版企业标准封面醒目的位置上,相应盖“作废”红色印章。

8.4.2 标准的修改,一般由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或有关单位提出(填写标准修改通知单),按标准报批程

序上报批准后予以发布。

8.5 自本标准实施起,公司内所有新设计或编制的技术图样、工艺规程、检验卡片、模具夹具图纸、刀具图纸以及检具图纸、技术文件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并应按本标准执行。

9 相关文件

9.1 《会签表》

9.2 《报批单》

9.3 《发放范围》

9.4 《修改通知单》

会签表

保存年限:随文件保存注:对会签的企业标准,如有修改意见,请书面反馈至总经理办公室管理室。

报批单

保存年限:随文件保存

修改通知单

保存年限:随文件保存

发放范围

保存年限:随文件保存

XX项目技术状态管理计划doc

密级: 阶段: 版次: X X X技术文件 XXX-XXX-GLXX-2011 XXX系统 项目技术状态管理计划 第x研究所 2011年03月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项目技术状态管理计划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共 15 页 拟制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会签__________________ 标准化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 军代表__________________

目次 前言 ...................................................................................................................................... II 1 目标 (1) 2 技术状态管理组织 (1) 2.1 组织 (1) 2.2 所内各部门职责 (1) 2.3 技术状态控制组职责 (2) 3 技术状态管理的主要任务 (2) 4 技术状态管理工作程序和内容 (2) 4.1 审查并确定技术状态基线 (2) 4.2 确定技术状态基线的原则 (2) 4.3 技术状态基线确定时机及相互关系 (3) 4.4 功能基线建立 (3) 4.5 分配基线建立 (3) 4.6 产品基线建立 (4) 4.7 技术状态标识 (4) 4.8 文件的签署 (4) 5 技术状态控制 (4) 5.1 技术状态控制原则 (4) 5.2 技术状态更改控制 (4) 5.3 偏离和超差控制 (6) 5.4 研制过程技术状态纪实控制 (7) 5.5 技术状态审核 (7) 6 技术状态管理工作计划 (8) 7 技术状态项目清单 (9)

公司质量手册及程序文件信息沟通管理程序

1目的 建立和疏通信息流通渠道,加强信息流通接口管理,确保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作的相关信息能得到及时的沟通和处理。 2 范围 适用于与本公司整体运作有关的各类内外部信息沟通的管理。 3定义和术语 无 4 职责 各部门负责工作范围内的企业内外部的信息收集和整理。 质量部负责与产品质量相关的信息,并做好相关传递、处理、汇总及保存工作。 销售部负责与市场动态相关的信息,并做好相关传递、处理、汇总及保存工作。 管理部负责与企业管理相关的信息,并做好相关传递、处理、汇总及保存工作。 总经理负责对信息收集、统筹及其在内部沟通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 5 程序 工作流程:沟通内容(信息)之分类→信息的收集→信息重要度分级→信息沟通 →沟通效果评价→沟通改进→沟通内容(信息)的归档与保存沟通内容(信息)之分类 5.1.1 外部信息 5.1.1.1 与产质量量有关的外部信息 a.客户、产品检查机构、质量技术监督机构、认证机构等检查或监测结果及反馈的信息。 b.产品标准类信息。 c.市场动态、行业动态(包括竞争对手)中与质量相关的信息。 d.供应商的质量信息及投诉等。 e.其它外部与产质量量相关的各类信息。 5.1.1.2 与企业管理相关的外部信息 a.政府及有关部门颁布的与企业运作有关的信息,如法律、法规、条例等。 b.市场、行业动态(包括竞争对手)中与企业管理相关的信息。 c.与企业有合作关系的社会机构、团体、企业的相关反馈信息。

5.1.2 内部信息 a. 体系运行情况、质量方针目标的实施情况、生产过程情况、产品检查情况等。 b. 员工对有关产品质量的建议和意见等。 c. 企业规章制度的建立、推行、运作效果等相关情况。 d. 财务、人事、行政、后勤、安全、卫生等情况。 e. 员工有关企业内部管理的建议和意见等。 信息的收集 信息(数据)每月收集、分析、传递、汇总至少一次,各部门按部门职能和各运行程序的规定收集和整理相关的信息。 信息重要度分级 根据信息的紧急及重要程度,分为三级: A、一级数据为重要且紧急的数据,指直接影响顾客满意度的数据; B、二级数据为不重要但紧急的数据; C、三级数据为日常信息,不需标识。 数据的标识由数据收集部门在信息单的右上角打“√”说明。 信息沟通 5.4.1 沟通方式及追踪落实 5.4.1.1 会议 5.4.1. 会议计划 a例行性会议 b临时性会议 5.4.1. 例行性会议

维护和服务控制程序范文

维护和服务控制程序范文 1目的 为满足顾客的需求及期望,对合同或与顾客达成协议所规定的支持和维护服务活动进行规范和控制。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向顾客提供的售后技术支持和维护服务的所有过程和活动。 3定义、术语及说明 ●售后技术支持服务:根据合同或协议,向顾客提供的售后技术支持、 维护性的服务,通常包括软、硬件产品的维护、系统技术支持、客 户培训和其它客户要求的事项等。 ●维护服务:也称外包服务,根据合同或协议,向顾客提供的特定范 围的系统运行、日常监控管理、故障诊断和问题分析等专项维护性 服务。 4职责 ●软件/硬件开发产品或应用程序的维护与服务,由开发部负责。 ●集成项目维护与服务,由工程部负责。 ●技术服务中心负责将用户信息及要求提供给开发部。 5工作流程 5.1服务方式 公司软件/硬件开发与系统集成主要通过如下方式为顾客提供服务支持: ●电话/E-Mail支持响应服务; ●远程诊断服务:通过远程登陆进行问题诊断处理; ●现场支持服务:现场问题诊断、故障恢复、应用重启; ●定期巡访:定期/不定其对顾客进行回访、调查; ●网上在线服务。

5.2服务要求解决流程 当公司技术服务中心接到顾客问题时,由问题获取人记录信息情况,并根据信息类别将信息及时反馈至相关部门(开发部、工程部等)。通过《顾客问题记录与处理》予以记录。 开发部及工程部在收到顾客问题信息时,根据问题性质,采取处理方式、决定处理方案,并及时对问题进行解决处理。 服务完成后,必须经顾客认可,形成顾客签字或以其他方式记录。 问题处理过程由开发部或工程部设专人负责跟踪,服务过程通过《顾客问题记录与处理》予以记录。 5.3顾客满意度调查及服务统计 公司定期/不定期对服务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主要通过客户代表反馈信息、回访顾客以及发放《顾客满意度调查表》实现。 对于顾客的反馈和问题记录,由技术服务中心设专人收集、统计和分析,了解顾客满意度情况(“顾客满意度”定义等级为:1-优秀、2-满意、3-一般、4-有缺陷、5-不满意),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工作的改进措施。 5.4 服务记录的汇总归档 公司自始至终建立顾客档案,并对其进行维护。由技术服务中心总结《顾客问题处理统计表》进行归挡。 6相关程序文件 序号名称编号 1 更改控制程序WAYOUT-QP-03 7记录 序号名称编号 1 顾客问题记录与处理WAYOUT-QF-22 2 顾客满意度调查表WAYOUT-QF-23 3 顾客问题处理统计表WAYOUT-QF-24 4 项目维护计划WAYOUT-QF-20

技术标准化工作管理守则4.doc

技术标准化工作管理制度4 技术标准化工作管理制度 1.总则 1.1严格遵守和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1.2企业标准化是一项综合性的基础工作,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搞好企业标准化工作,对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合理的发展品种规格,加强技 术管理,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3为了加强企业标准化工作的管理,提高标准化水平,充分发挥标准化 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化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1.4技术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企业标准 按使用范围分为公司通用标准和部门自用标准,按标准成熟程度分为正式标准 和试行标准。 1.5根据LSLT-KJ-03《兰州兰石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标准管理

制度》的有关 规定,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2.机构与职能 2.1技术中心下设技术管理部的分支组织标准化管理组归口管理公司的技 术标准化的日常工作。设计、工艺等相关部门及各工段技术组设兼职标准化员。 2.2公司设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简称标工委),其机构见附图1。 2.3标准化管理组的主要任务 2.3.1认真宣传、贯彻国家有关标准化工作的方针、政策,严格贯彻执行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2.3.2积极收集国内外有关技术标准和资料,研究标准发展方向,了解本 企业各方面的现状,找出差距,组织编制公司标准化工作规划及计划,并组织 实施。 2.3.3组织企业标准的讨论、制订、修订工作,积极组织开展产品系列化、通用化、标准化工作,不断提高产品零、部件及

工艺装备的“三化”水平。 2.3.4有计划。有步骤地贯彻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 2.3.5负责进行图样及技术文件的标准审查。负责处理生产、技术方面有 关标准化问题。 2.3.6负责处理本企业与上级标准化部门及行业标准化部门的业务联系。 2.3.7参加上级机构组织的标准草案讨论、制订,为上级标准草案的制订、修订提供测试数据、讨论意见及实验论证数据,并向上级机关反映情况,提出 意见和要求。 2.3.8负责技术标准和标准资料订购的计划、申报及分发工作,搞好标准 资料的管理。 2.4标准化委员会的职能 2.4.1审查、审定企业内控标准。 2.4.2审查、审定企业标准化工作规划。 2.5设计、工艺、试验研究等专业部门标准化员承担的标准化工作任务。

技术状态管理控制程序模板

技术状态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 全面反映产品当前的技术状态,确保所有工作人员能够使用正确和准确的技术文件。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产品寿命周期内的技术状态管理。 3职责 3.1技术质量部负责技术状态的管理、协调和审核。 3.2设计所负责技术状态的标识、控制、纪实和标准化审核。 3.3检验处负责对技术状态管理的监督检查。 4工作流程 5工作程序

5.1一般要求 5.1.1技术状态管理应包括下列相互关联的活动: a)技术状态标识; b)技术状态控制; c)技术状态纪实; d)技术状态审核。 5.1.2根据产品技术状态的演变过程, 应按《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的规定, 制定产品研制( 生产) 程序, 划分阶段, 确定阶段任务目标, 确定每一阶段所需的技术状态文件。 5.1.3以技术协议( 合同) 及设计任务书的要求为依据, 用图样和技术文件的形式对各阶段的技术状态进行描述, 最终形成成套技术资料。必须确保”设计输入”完整、正确实现, 保证图样和技术文件完整、正确、统一、清晰。 5.1.4要保证产品研制过程中各项质量特性与有关文件规定一致, 必须实行技术状态控制, 严格控制技术状态更改。 5.1.5凡出现关键的、重要的超差和更改行为, 均应进行记录, 保证产品技术状态的可追溯性。

5.1.6为保证产品符合技术协议( 合同) 及设计任务书的规定要求, 确保产品的技术文件能准确表述产品的技术状态, 在产品质量评审后, 应进行功能技术状态、物理技术状态审核。 5.2技术状态标识 5.2.1选择技术状态项目 在任务确定之后, 由设计所主管所长会同产品主设计师, 根据技术协议( 合同) 的要求, 确定设计输入、产品的基本组成。主设计师在制定设计方案阶段, 同时按《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的规定, 制定产品研制计划, 划分阶段、确定阶段任务目标。

内部沟通控制程序

*********有限公司内部沟通控制程序文件编号:COP-5.5-01 文件版本: 生效日期:年1月1日 制定部门:人力资源部

对公司的内部沟通管理要求做出规定,以便使有关质量信息得到交流,从而统一行动,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部沟通过程的管理。 3.0引用文件 3.1<<质量手册>>中第5.5.3节: 内部沟通 3.2《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COP- 4.2-02 4.0主要职责和权限 4.1公司总经理负责向组织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以增强顾客满意为目 的,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确定并予以满足。 4.2管理者代表负责向全体员工传达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意义以及建立、实施和保持改进 质量管理体系的有关要求。 4.3各部门负责内部沟通的安排和实施,确保及时、有效的进行。 4.4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内部沟通的归档管理。 5.0程序内容: 5.1程序流程图:

5.2定义 5.2.1质量信息:生产服务质量活动中的各种有意义的数据、报表、资料和文件、意见 或要求。 5.2.2内部沟通:指公司内部质量信息的交流和传递。 5.3内部沟通的方式可以通过会议、电话、电传、调查、信函、文件、内刊、联网、培训、 咨询、会签等,但不论采用何种方式,要达到预定的沟通效果,为对方理解和接受为目的。 5.4内部沟通的内容包括产品质量问题、生产问题、行政管理问题等与经营管理有关的任何 问题。 5.5内部沟通过程的安排按程序文件要求进行。 5.6沟通的对象包括: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全体员工。 5.7沟通的时间不作限制,在产品实现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随时都可以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 5.8公司全体员工都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作好沟通工作,尤其是与顾客的沟通,以体现公司 质量管理体系的整体绩效。 5.9内部沟通时限规定: 5.9.1各部门之间进行沟通时,当接受部门收到联络事项时,不管是否能按要求完成, 必须在二小时内向提出部门回复处理的时间要求或困难。如任何一方有困难或疑 问时,应采取平等协商的办法进行沟通处理,如果不能达到效果,应向上级部门 反映。 5.9.2当提出部门在二小时内没有收到接受部门的回复时应及时向上级反映,由上级部 门协助处理。 5.9.3当上级部门向下级部门交办任务时,接受部门必须在二小时内给予回复处理的时 间要求或困难。接受部门应主动积极开展处理工作,并且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 务和及时向上级交待。如果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应提早主动向上级反映。 5.9.4当事项或任务处理完成后,由提出部门或上级部门对处理结果进行评估,如果问 题的处理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进行再次沟通,同时知会上级部门协助处理。 5.10沟通的记录按相关程序文件要求进行,必要时作好有关记录。 6.0支持文件 无 7.0相关记录 7.1《内部联络书》 QR-5.5-0101

现场标准化作业管理制度、工作流程、考核1.doc

现场标准化作业管理制度、工作流程、考核 1 生产现场标准化作业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强化生产现场标准化作业,规范生产作业人员行为和各专业生产流程,真正实现生产现场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程序化,建立常态的标准化作业管理和考核机制,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规定了输电设备运行、检修、技改和试验等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原则。工区所属班组参照本制度执行。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的标准化作业是指工区对电网输电设备运行、检修、技改和试验等现场生产作业的全过程为主要内容,按照工区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与要求,制订作业程序和工艺标准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 本制度所称的全过程控制是指针对现场作业过程中每一项具体 的操作,按照电力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的要求,对电力生产现场的作业活动全过程进行细化、量化、标准化、程序化,保证作业过程处于“可控、在控”状态,不出现偏差和错误,以获得最佳秩序与效果。 本制度所称的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是指对每一项作业按照全过程

控制的要求,对作业计划、准备、实施、总结等各个环节,明确具体操作的方法、步骤、措施、标准和人员责任,依据工作流程组合成的执行文件。对生产现场标准化作业起指导作用,并作为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作业人员平时学习和生产培训主要教材。 第二章标准化作业的管理部门及职责第四条南电生产技术管理部门和工区生产技术管理部门负责标准化作业归口管理工作,负责制定输电设备运行、检修和试验等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负责拟定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培训内容和考核标准。 第五条南电安全监察部门负责标准化作业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监督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培训质量。 第六条南电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分期分批,分专业对各级生产管理人员、生产技术人员和现场作业人员进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培训组织工作。 第七条南电生产技术管理部门和工区生技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现场标准化作业的归口管理,指导现场标准化作业的全过程管理,组织对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审查。 第八条南电安全监察部门负责工区现场标准化作业执行情况的监督,与相应的生产技术部门共同审查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负责监督本单位生产一线人员的培训质量。 第九条南电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负责本单位生产一线人员培训的组织实施,指导员工制定个人学习培训计划,并检查落实。 第三章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编制

技术状态管理控制程序

技术状态管理控制程序 1 目的 全面反映产品当前的技术状态,确保所有工作人员能够使用正确和准确的技术文件。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产品寿命周期内的技术状态管理。 3 职责 3.1 技术质量部负责技术状态的管理、协调和审核。 3.2 设计所负责技术状态的标识、控制、纪实和标准化审核。 3.3 检验处负责对技术状态管理的监督检查。 4 工作流程 5 工作程序 5.1 一般要求 5.1.1 技术状态管理应包括下列相互关联的活动: a) 技术状态标识; b) 技术状态控制; c) 技术状态纪实; d) 技术状态审核。

5.1.2 根据产品技术状态的演变过程,应按《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的规定,制定产品研制(生产)程序,划分阶段,确定阶段任务目标,确定每一阶段所需的技术状态文件。 5.1.3 以技术协议(合同)及设计任务书的要求为依据,用图样和技术文件的形式对各阶段的技术状态进行描述,最终形成成套技术资料。必须确保“设计输入”完整、正确实现,保证图样和技术文件完整、正确、统一、清晰。 5.1.4 要保证产品研制过程中各项质量特性与有关文件规定一致,必须实行技术状态控制,严格控制技术状态更改。 5.1.5 凡出现关键的、重要的超差和更改行为,均应进行记录,保证产品技术状态的可追溯性。 5.1.6 为保证产品符合技术协议(合同)及设计任务书的规定要求,确保产品的技术文件能准确表述产品的技术状态,在产品质量评审后,应进行功能技术状态、物理技术状态审核。 5.2 技术状态标识 5.2.1 选择技术状态项目 在任务确定之后,由设计所主管所长会同产品主设计师,根据技术协议(合同)的要求,确定设计输入、产品的基本组成。主设计师在制定设计方案阶段,同时按《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的规定,制定产品研制计划,划分阶段、确定阶段任务目标。

技术状态管理程序文件

技术状态管理程序 1.目的与适用围 目的:规定、实施技术状态管理要求,以确保公司军贸产品研制、生产的技术状态,满足“文实一致,图物相符”的产品需求和顾客要求。 围:适用于武器装备及其配套产品(以下统称产品)在寿命周期的技术状态管理。2.引用文件 GJB 3206A-2010 技术状态管理 GJB 2116 武器装备研制项目工作分解结构 GJB2737 武器装备系统接口控制要求 GJB3273 研制阶段技术审查 GJB5235 军用软件配置管理 GJB6387 武器装备研制项目专用规编写规定 GJB900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军贸新产品定型工作管理办法 3.术语和定义 3.1功能特性 产品的性能指标和设计约束条件,如战术技术指标、使用保障特性等。 3.2物理特性 产品的形体特征,如组成、尺寸、表面状态、形状、配合、公差、质量等,又称实体特性。 3.3技术状态 在技术文件中规定的并且在产品中达到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 3.4技术状态管理

在产品寿命周期,为确立和维持产品的功能特性、物理特性与产品需求,技术状态文件规定保持一致的管理活动。其主要容包括技术状态标识、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记实和技术状态审核。 3.5技术状态项 能满足最终使用功能,并被指定作为单个实体进行技术状态管理的硬件、软件或其集合体。 3.6技术状态文件 规定技术状态项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或从这些容发展而来的关于技术状态项验证、使用、保障和报废要求的技术文件。(三种技术状态文件在产品寿命周期不同阶段进行编制、批准和保持。) 3.7功能技术状态文件 规定产品的功能特性、接口特性和验证要求的技术状态文件。 3.8分配技术状态文件 规定技术状态项的接口特性,从高一层技术状态项分配下来的功能特性和接口特性,附加的设计约束条件,以及上述特性的验证要求的技术状态文件。 3.9产品技术状态文件 规定技术状态项所有必需的功能特性、物理特性,以及检验验收、使用、保障和报废要求的技术状态文件。 3.10技术状态基线 在产品寿命周期的某一特定时刻,被正式确认并作为今后研制生产、使用保障活动基准,以及技术状态改变判定基准的技术状态文件。(一般包括功能基线、分配基线、产品基线三种) 3.11功能基线

技术服务控制程序文件

XXXXXXX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控制程序文件 编号:XXXX-CX19-16 编制XXX 审核XXX 批准XXX 受控状态受控 发放编号 版本号:A 修改状态:0

版本号:A XXXXXXX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控制程序文件文件编号 修改状态:0 XXXX-CX19-16 技术服务控制程序 1 目的: 通过规范技术服务过程,提高技术服务效率和质量、降低服务成本、提高顾客满意度。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技术服务过程的控制。 3 职责: 3.1公司技术部负责制定有关技术服务的各种技术方案、作业指导文件等。 3.2公司综合管理部负责技术服务任务下达、流程及日常管理,组织实施和协调部门工作的开展。 3.3公司生产制造部负责技术服务人员安排。 3.4市场部负责技术服务的合同签订,与顾客沟通协调开展工作,负责顾客满意度调查及投诉处理。 3.5质量保证部负责技术服务质量监督检验与改进。 3.6计划物流部负责技术服务所需物资采购。 4 工作程序 4.1 获取技术服务需求信息 4.1.1主动 市场部人员主动回访客户,将客户信息及需要技术服务的详细记录

版本号:A XXXXXXX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控制程序文件文件编号 修改状态:0 XXXX-CX19-16 于“客户服务记录单”中,以便开展技术服务工作。 4.1.2被动 客户打电话到公司,然后由联系人员做好记录,在记录时必须了解清楚客户名称、项目名称、服务内容及客户联系人详细,联系人员应将详细情况记录于“客户服务记录单”中。 4.2合同签订 市场部根据获取的技术服务需求信息与客户签订服务合同,签订前根据合同性质等综合情况可进行合同评审,经总经理批准后方可进行合同签订;合同签订后传达于综合管理部。 4.3技术服务任务下达 综合管理部根据市场部签订的合同下达技术服务任务单,将任务单下达给各相关部门进行工作开展,综合管理部协 调各部门组织和实施。 4.4技术服务准备 技术部接到任务单后,根据“客户服务记录单”中信息,再次与客户沟通详细了解服务内容及要求,编制技术服务方案,编制工作工艺卡及相关试验大纲、记录等;必要时可进行方案评审。 4.5采购 计划物流部根据技术部列的采购清单和要求,在合格供方名单的供

标准化管理流程范文

标准化管理流程范文 1 范围包括公司范围内所有企业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和公司范围内所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1.1 2控制目标 2.1确保所制定的企业技术标准符合国家、行业的各项有关标准。 2.2确保所制定的企业技术标准在公司范围内的可行性。 2.3确保所制定的企业产品标准符合国家的各项有关标准。 2.4确保所制定的企业产品标准符合公司发展的需要以及市场的需求。 2.5 确保设计文件符合各项标准化要求 2.6 更新标准资料,以确保各部门使用的是最新版本的标准资料。 2.7 确保所制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可行性。 2.8 确保所制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符合国家科技发展的需要以及市场的需求。 1.2 3 主要控制点 3.1技术质量总监对技术标准草案进行审批 3.2技术经对企业技术标准化初稿进行标准化审核 3.3技术经理对企业产品标准进行标准化审核 3.4 技术质量总监对企业产品标准进行审批

3.5技术经理对设计文件的完整性,正确性及一致性进行审核3.6技术质量总经理审核标准化审核报告 3.7技术质量部总经理审批核发新产品型号申请 3.8技术质量部总经理审批参加标准审定会人员名单,费用预审,时间和地点 4. 特定政策 公司级,国家级标准化资料和文档必须由技术质量部统一发放管理,进行版本更新,技术质量 部属于公司一级文控中心,各部门属于公司二级文控中心 5. 涉及部门 5.1 中央研究院 5.2信息产业部邮电工业标准化所 5.3浙江省技术监督局 5.4国家技术监督局 5.5信息产业部科技司 5.6公司内各相关部门 6. 流程说明 6.1企业技术标准制定说明C-06-004-001

技术状态管理程序

技术状态管理程序 1 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XXXXX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型号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等阶段技术状态管理的职责、工作程序和应形成的质量记录,使技术状态的确立和变更均受控,确保文文一致,文实相符,使管理者能掌握文件和产品的状态,使参与产品研制的所有人员在任何时候都能使用正确、有效的文件,交付的产品符合合同规定或其他方式约定的要求。 本程序适用于研究所所有型号产品整个寿命周期的技术状态管理。 2 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含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JB726A-2004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要求 GJB9001B-2009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QJ1714B 航天产品设计文件管理制度 QJ903B 航天产品工艺文件管理制度 3 术语 本程序采用GJB9001B-2009 附录D和GJB1405A-2006标准术

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程序。 3.1 技术状态 在技术文件中规定的并且在产品(硬件、软件)中所达到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 3.2 功能特性 产品的性能指标、设计约束条件和使用保障要求。其中包括使用范围、速度、杀伤力等性能指标以及可靠性、维修性和安全性等要求。 3.3 物理特性 产品的形体特性。包括组成、形状、尺寸、重量、表面状态、配合、公差等。 3.4 技术状态项目 能满足最终使用功能,并被指定作为单个实体进行技术状态管理的硬件、软件或其集合体。 3.5 技术状态管理 用技术的和行政的方法对产品的技术状态实施指导、控制和监督。 3.6 技术状态标识 在确定产品工作分解结构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下述活动:选择技术状态项目;确定每个技术状态项目所需的技术状态文件;指定技术状态项目及相应文件(包括内部和外部接口文件)的标识符;发放技术状态文件;建立技术状态基线。 3.7 技术状态控制

施工过程和服务控制程序

十、施工过程和服务控制程序 盐城市水利建筑工程处 施工过程和服务控制程序 (依据GB/T19001—2000 idt 9001:2000标准编制) 编号:YSJ/CX-10-2000 版本/修订: B/0 编制:年月日 审核:年月日 批准:年月日2005年1月26日发布 2005年2月1日实施

文件修改控制页 序号修改通知单 编号 修改页 码 修改条款 号 批准人日期修改人

盐城市水利建筑工程 处 程序文件 编号YSJ/CX-10-2000版/修B/0 施工过程和服务控制 程序 页次1/5 1.目的 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控制,使其处于受控状态,保证工程质量符合规定要求。对交付后服务进行控制。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处工程项目施工及服务的全过程。 3.相关文件 《质量手册》 《程序文件》 4.职责 4.1总工程师 负责工程总体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核批准。 4.2质量安全科 (1)负责本程序的编制、更改、换版、监督检查; (2)负责工程总体施工组织设计的归口管理,负责质量实施的监督、抽查和指导,施工过程的安全监督、检查; (3)负责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管理 。 4.3工程科 负责年度回访计划的编制,组织回访工作和对质量缺陷进行研究,明确责任,提出维修方案。 4.4财务材料科 负责组织采购大宗材料。 4.5设备科 负责施工机械设备的配置、管理。 4.6项目部负责本程序的实施。 5.工作程序 5.1施工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施工和服务提供,直接影响向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质量,必须在受控条件下进行。 5.1.1获得表述产品特性的信息 5.1.1.1技术文件资料收集 项目部依据施工合同要求,做好文件资料的收集和发放工作,包括:设计图纸、施工图集、施工规范、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适用的法律法规等。 5.1.1.2项目部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了解、掌握现场的环境条件,研究确定需要解决问题的处置方案,及时记录在施工日记中。 5.1.1.3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技术人员熟悉施工图纸,查找图纸有疑问、不明确及矛盾甚至错误部分进行汇总,参加由顾客主持的图纸会审,项目部填写《图纸会审记录表》,经会审单位负责人或代表签字认可。以上均应执行《文件和记录控制程序》。 5.1.2过程策划 5.1.2.1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分部工程施工方案 项目部组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技术负责人审核,项目经理审批后,报处总 工程师批准,具体执行《产品实现策划控制程序》。在分部工程开工前,项目部编制详细的分部工程施工方案,报总监批准后实施。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 1 引言 1.1基本要求 a)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应在武器装备系统或技术状态项目研制过程的不同阶段分别编制出能全面反应其在某一特定时刻确定下来的技术状 态文件和管理计划,并明确建立功能基线、分配基线、产品基线。其中功能基线应与《武器装备系统研制总要求》的技术内容协调一致;分配基线应与《研制任务书》技术内容协调一致;并控制对这些基线的更改,使对这些基线所做出的全部更改都具有可追溯性。 b)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是按照GJB 3206-98标准的要求指定的,应是符合合同要求,计划要明确对技术状态项目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进行管理所采取的程序和方法,并明确对技术状态标示、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纪实,技术状态审合的管理计划。 1.2一般信息 a)适用的军用武器装备系统、成套设备、整机及组件、部件研制、生产中的技术状态项目说明,即能满足最终使用性能并指定为单个实体的技术状态管理的硬件、软件及其集合体的技术状态管理,具体分为产品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 b) 重要技术状态管理活动时间安排:包括初样/正样的方案论证评审、关键技术(包括关重件特性)实施方案评审、设计阶段评审、工艺评审、产品设计验证、设计确认、产品技术鉴定、重要设计(涉及产品

性能技术指标)的更改评审、产品设计更改评审等,只有评审通过后,方可进入下一阶段的研制/生产活动; c) 编制技术状态管理计划目的在于准确适时有效地贯彻公司的技术状态管理制度,确保产品技术状态受控。 d) 技术状态管理计划控制范围适用于公司军用电子元器件设计、生产中的技术状态管理,主要包括技术状态标识、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纪实、技术状态审核; e) 相关文件: GJB1362 军工产品定型程序和要求 GJB3206 技术状态管理 GJB 5709装备技术状态管理监督要求 2 程序和规定 公司编制并执行技术状态管理制度,包括与顾客订购方或供方取得一致意见的技术状态 管理要求,主要内容包括: a) 技术状态管理的有关制度与规定; b) 技术状态管理组织机构; c) 技术状态管理项目选择准则; d) 内部报告和向订购方提供报告的时间间隔以及报告的分发和控制要求; e) 对供方的控制措施。 2.1 技术状态管理的有关制度与规定

员工沟通与反馈程序.docx

员工沟通与反馈程序 一、目的 为促进公司各部门及员工之间的交流,加强员工沟通,及时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和诉求,培养正确的沟通心态和积极的沟通习惯,提高沟通的准确度和工作效率,减少误解和矛盾,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形成健康良性的问题反映、反馈和解决渠道与机制,为公司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特制订本程序。 二、适用范围 公司内部和员工之间涉及到文件沟通、会议沟通、面谈及其他形式沟通时均适用本办法,主要包括以下形式的沟通: 1)面谈:主要指一对一或多方面对面谈话。 2)会议:包括专题讨论和工作协调会议、员工座谈会、班组晨会、管理例 会和干部或员工大会等方式。 3)书面沟通:包括会议纪要、工作报告、文件、联络单、管理看板、班组 园地、宣传栏和内部刊物等方式。 4)网络沟通:包括电话、OA与电子邮件与网络即时联络工具等方式。 5)其他如意见箱等方式。 特别申明,本办法不包括公司对外部的沟通,如对政府、客户、社区环境或公共媒体等。 三、内部沟通原则 1)自上而下沟通,可以越级检查,但不可以越级指挥(紧急情况除外)。 2)自下而上沟通,可以越级申诉,但不可以越级报告(紧急情况除外)。 3)沟通应以尊重、信任、耐心的态度进行,应避免冲突,以基于事实、出 于工作目的和解决问题为主,严格要求对事不对人。 4)部门间的沟通,尤其是重大分歧或不确定事项,应职责明确、以书面信 息为主,做到沟通和沟通记录及时、准确、真实等。

5)下级对上级的报告请示或建议,应避免简单提交问题,而应提出对解决 问题的几个备选方案且明确选择倾向,供上级决策选用。 特别地,劳动合同、员工工作岗位安排和岗位薪酬、绩效考核等属于员工个人与公司劳动关系的一部分,除相关管理人员外,员工只应就个人相关事宜做逐级沟通,不得向无关人员透漏个人相关信息,不得串联其他同事或擅自散播负面信息、煽动群体性事件。 四、管理职责 (一)人力资源部 1)人力资源部负责拟定和组织审批员工沟通相关程序,对各部门的员工沟 通情况予以监督和指导,并组织对班组长及以上管理人员、特殊部门与 岗位的员工进行相关沟通技能的培训。 2)人力资源部应积极促进各部门间的沟通,定期或不定期召集恳谈会,及 时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和需求。必要时,应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正式或 非正式)。 3)对员工反映的问题,人力资源部应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和人员予以及时答 复和解决;解决有重大困难的,应专题上报分管领导或工会主管工作人 员,跟踪解决方案,及时反馈员工、形成工作闭环。 (二)各部门主管和各级管理人员 1)应按要求参加出席会议、执行会议决议;并根据会议要求、上级指示或 工作需要,向所属部门、员工及时传达会议决议及公司的政策、规章、 要求等; 2)应及时召开部门员工会议、做好专题沟通和培训,形成会议决议并追踪 落实; 3)各部门及各级管理人员,应加强对跨部门事务的联络、协调、催办,必 要时对部属加以考核或提起跨部门投诉; 4)应定期或不定期向上级主管做员工思想状态和员工沟通的专题汇报;

工程技术支持服务流程图

技术支持服务流程 1、目的 规项目售前、售中的技术支撑和售后服务, 强化项目过程管理和效果跟踪,确保项目的成功率与实施的质量。 2、围 适用于部自营业务、研发中心或合作伙伴给予技术支持的所有项目。 3、职责 技术支撑中心:负责对所有立项项目提供技术支撑。包括:编制项目的技术解决方案 (投标文件),为客户提供技术咨询、产品培训、产品的现场安装调 试和售后维护服务;负责“ e 安讯”产品的应用开发和生产;负责建 立产品的技术支撑知识库。 研发中心:负责视频监控平台产品通用功能开发及相关服务支撑工作。包括:产 品的战略性研究及通用市场需求的开发、培训;必要时协助为客户提 供技术咨询和产品培训、产品的持续改进、必要的售后维护服务; 负责产品研发的配置管理、测试与版本发布;负责建立产品的通用技 术支撑知识库。 项目申请人/销售经理:详细了解项目所需技术支持的具体容和要求,并清晰传达到技术支持 人员;负责协调在技术支持时与客户的关系;对产品支撑中心所 提供的技术支持服务给出客观的部评价。 技术支持管理员:负责项目技术支持的工作派单,对所有技术支持的时间进度进行督促, 以及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工作。 4、技术服务管理规 4.1 阶段划分 为了实现流程化的规管理,加强过程跟踪和质量监控,将整个项目实现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具体为:技术支持申请和评审阶段、技术支持工作分派和技术支持实施阶段、确认和归档阶段。 4.2 各阶段工作要求 4.2.1技术支持申请和评审阶段

(1)技术支持申请: 对如有技术支持需求的项目,销售人员在征得所属销售经理同意后可填写《视频产品技术支持申请表》(见附表一)、《视频产品售后服务故障处理单》(见附表二),向技术支撑中心负责人以电子版形式发出要求技术支持的申请,同时抄送给技术支持管理员。 (2)技术支持评审: 技术支撑中心负责人收到的《视频产品技术支持申请表》、 《视频产品售后服务故障处理单》后,在两个工作日完成评审,如确认的确需要提供技术支持服务,申请表转向部对应的产品线技术支持服务组。产品线部技术支持组如果能在项目申请人所要求的时间进度能完成所需提供的技术支持,则在申请表上签署意见并指定技术支持责任人。如评估在要求的时间不能完成则与项目申请人协商调整。回复申请人时抄送一份技术支持管理员。 如产品线部技术支持服务组在技术围不能提供支持,而需研发中心或合作伙伴做技术支持以及开发要求,则由对应的技术人员填写《研发中心技术支持及开发申请表》(见附表三),视频监控产品由技术中心负责人填写意见后转研发中心,研发中心组织论证并反馈结果给开发申请人。视频会议产品则经事业部经理审批后由产品经理联系合作伙伴协调解决,并反馈结果给视频事业部。 (3)技术支持管理员负责监督落实: 申请和评审后回复的所有均需抄送一份给技术支持管理员,由技术支持管理员负责督促在规定的时间应完成评审及之后的技术支持。对通过评审的技术支持需求,由技术支持管理员打印出纸质版,交给相关技术支持人员,进行技术支持工作的派单。 4.2.2技术支持分派和实施阶段 (1)技术支持管理员派单: 技术支持管理员将打印出来的申请表和处理单分派到各产品线的指定的相关技术支持人员,以开展相关技术支持。 (2)技术支持实施: 技术支持责任人将根据技术支持要求和时间进度计划,组织完成相应的技术支持。在实施过程中,若有项目(产品)需求中途变更,技术支持责任人可以要求项目申请人重新提交书面申请,进行再评审,确认后再实施。 4.2.3 确认和归档阶段 技术支持完成后,项目申请人在确认项目支持的质量符合用户的需求及达到预期的功能后,进行最终本次技术支持结束的确认,并给出对本次技术支持服务质量的评价,此评价将作为技术支撑中心人员当月重要绩效考核指标。技术支持管理员 将《视频产品技术服务申请表》、《视频产品售后服务故障处理单》、《研发中心技术支持及开发申请表》确认归档,并每周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

技术状态管理办法

技术状态管理办法 1 目的 为加强研制和生产过程的技术状态管理,保证产品研制和生产质量,防止研制和生产过程技术状态的标识、控制、记实、审核失控,特制定本办法。 2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有军、民品研制和生产过程。 3职责 3.1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和领导技术状态管理工作。 3.2 设计部门负责设计文件的标识、控制和记实。 3.3 工艺部门负责工艺文件的标识、控制和记实。 3.4 档案部门负责技术文件的归档,及归档文件的标识、控制和记实。 3.5 检验部门负责有关技术状态的记实和监控。 3.6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研制和生产过程技术状态管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4术语 4.1 技术状态 在技术文件中规定的并且在产品中达到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 4.2 功能特性 产品的性能指标、设计约束条件和使用保障要求。其中包括诸如使用范围等性能指标以及可靠性、维修性和安全性等要求。 4.3 物理特性 产品的形体特性,如组成、尺寸、表面状态、性状、配合、公差、重量等。 4.4 技术状态项目

能满足最终使用功能,并被指定作为单个实体进行技术状态管理的硬件、软件或其集合体。 4.5 技术状态管理 对技术状态项目进行的下述技术的和管理的活动: a. 技术状态标识; b. 技术状态控制; c. 技术状态记实; d. 技术状态审核。 4.6 技术状态标识 所进行的下述活动:选择技术状态项目,确定每个技术状态项目所需的技术状态文件;指定技术状态项目及相应文件(包括内部和外部接口文件)的标识号;发送技术状态文件;建立技术状态基线。 4.7 技术状态控制 技术状态基线建立后,为控制技术状态项目的更改而对提出的更改建议(工程更改、偏离、超差)所进行的论证、评定、协调、审批和实施的活动。 4.8 技术状态记实 对已确定的技术状态文件、提出的更改状况和已批准更改的执行情况所作的正式记录和报告。 4.9 技术状态审核 为确定技术状态项目是否符合其技术状态文件所进行的检查。 4.10 技术状态文件 规定技术状态项目的要求、设计、生产和验证所必需的技术文件。 1

内外部沟通控制程序

*******有限公司 程序文件 内外部沟通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 GC-QP5.5.3-2010-03 文件版本: B/1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2010年10月20日发布 2010年10月20日实施 *******有限公司发布

程序文件.内外部沟通控制程序 1 目的 运用有效的沟通方式,使公司全体员工在和谐、友好的氛围中开展工作,为更好地完成和实现公司工作任务与既定发展目标而达成共识,通力协作并有效地与相关方进行沟通协作以实现组织目标。 2 范围 公司全体员工、各职能部门以及相关方。 3 职责 3.1人事行政部负责公司内横向、纵向的沟通协调工作;以及与外部相关方进行沟通 联络。 3.2营销部负责与客户的沟通。 3.3品质部负责客户抱怨、供货商材料不良处理及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 3.4 采购部负责与供应商及外发加工厂之间的有效沟通。 4.工作程序 4.1内部沟通 4.1.1内部沟通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形式:内审会议、管理评审会议、公司大会、主管例会、部门会议、班组会议、书面联络、电子平台、现场交流、电话联络、公告、标语。 4.1.2内审会议、管理评审会议参照《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管理评审控制程序》规定执行。 4.1.3公司大会。 4.1.3.1会议内容包括:上月重大事件的回顾与总结,后期公司发展方向性展望与宣导。 4.1.3.2会议由行政部经理主持,公司全体人员必须参加。 4.1.4主管例会 4.1.4.1一般为每周一次。 a.会议内容包括上周各部门重大事件的回顾与总结,后期各部门发展的计划与展望, 对各部门的合理建议。 b.主管例会由部门负责人轮流主持,由各部门负责人参加。必要时,部门负责人可 带与会议相关的本部门员工参加会议。 c.会议记录执行情况由人事行政部追踪落实,并于下一次主管例会上公布。 4.1.5部门会议 4.1. 5.1各部门根据部门运作情况召开部门会议。 4.1. 5.2门会议一般由部门负责人主持,部门内中基层干部参加;必要时可全体参加,部门会议可形成记录。 4.1.6班组会议 4.1.6.1班组会议可采用早会、班前会等形式进行。 4.1.6.2班组会议由班组长主持,各班组员工参加。

技术服务保障措施(通用)

技术服务的保障措施 1.1.1技术服务组织机构 为保证本项目拟投入的技术力量满足本项目业主需求,我公司拟将成立: (1)以现场工地代表与技术负责人为领导小组的现场技术服务项目部 (2)现场技术服务项目部需具有经验丰富的各技术专业人员。 (3)现场技术服务项目部同时有生产厂家技术人员全程参与。 (4)现场技术服务项目部内务管理人员采用计算机对工程资料进行存档。 (5)我公司技术部在依托公司技术力量为本项目成立技术支持团队,能随时为项目 现场提供技术支持。 1.1.2技术服务人员计划 1.技术服务人员使用安排计划 为了确保本项目组织机构正常运转,项目人力资源按需投入,我公司技术部拟定了如下技术服务人员计划: (1)成立以技术部经理为领导,技术负责人、专业工程师等参加的本项目技术服务 小组,负责日常技术服务管理工作。 (2)选择具有相应资格并对同类型工程服务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承担本工程技术服 务。 (3)工地代表,由经过专门培训、符合规定要求的人员担任。 (4)本工程相关服务人员,一经确定,不准随意变换,如个别因特殊情况确需变换, 需经业主方批准。 2.工地代表配备 (1)我公司将认真履行合同义务,派到现场的工地代表将认真履行工代职责。 (2)为了使服务达到预想的结果,根据我公司技术部服务工作程序的要求,公司技 术部工代的人员配置、组织领导、组织纪律、职责履行方面制定了明确的服务 工作程序要求。 (3)在工代人员的配置方面 根据现场施工提出的问题及要求,我公司技术部将派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服务意 识强的技术人员到现场处理问题并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和措施。到现场的专业人员是参加本工程联合设计、责任心强、能独立处理问题的技术人员,并且主要专业的工代将由技术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