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林冲棒打洪教头》课堂实录

窦桂梅《林冲棒打洪教头》课堂实录
窦桂梅《林冲棒打洪教头》课堂实录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实录(执教:窦桂梅)

主讲课文

林冲棒打洪教头

林冲遭受高太尉的陷害,被开封府发配沧州。一天午后,两个差人押解林冲来到了柴进庄上。柴进见了林冲,心中大喜,忙叫庄客杀鸡宰羊,厚礼款待。席间庄客来报:“洪教头来了!”柴进说:“正好请洪教头一起来坐坐。”

林冲转身一看,只见来人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林冲寻思,庄客称他教头,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师父了,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洪教头全不理睬。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说:“这位是林教头。”林冲起身让座,洪教头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洪教头向柴进问道:“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柴进说:“这位林武师非比他人,乃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柴进说:“哦,你可别小瞧了他。”洪教头跳起来说:“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林冲连说:“不敢,不敢”。洪教头见他退让,以为他真的不会枪棒,便越发要跟他交手。柴进说:“我也正想看看二位

教头的本事,林武师就不要推辞了。”

月亮已经上来了,照得厅堂外面如白昼。众人来到堂前空地上。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拿起一条棒掂量一番,独自耍了一阵,然后喝道:“来!来!来!”林冲只好也从地上拿起一条棒来说:“请教了。”

洪教头恨不得一口吞了林冲,便把棒在地上猛敲一下,冲向林冲。两个教头就在月光下一来一往,交起手来。

战了四五个回合,林冲纵身跳出圈外,叫了一声:“我输了!”柴进问:“还没见二位较量

呢,怎么便输了?”林冲说:“小人戴着木枷,就算是输了吧。”柴进连忙请两个差人开了枷,笑着说:“请两位教头使出本事,再试一棒。”洪教头提起棒来就要打。柴进说:“慢!二位教头比试,不同一般,这锭银子权且作为彩头,谁赢得就将这银子拿去。”说着将一锭二十五两重的大银丢在地上。

洪教头恼恨林冲,又想赢得这锭银子,便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举起棒劈头打来,林冲往后一退。洪教头一棒落空,他一个踉跄,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林冲看他虽然气势汹汹,但脚步已乱,便抡起棒一扫,那棒直扫到他的小腿骨上。洪教头措手不及,“扑”的一声倒在地上,棒也甩出老远。众人见此情景,哈哈大笑起来。

洪教头满面羞惭,灰溜溜地走开了。

年段课时:五年级学生;两课时

课堂设计:

第一课时

第一板块:朗读题目

(播放课件:音画视听“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啊……”)

师:(引子)“话说,北宋政和年间,纲纪败坏。贪官污吏把持朝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天下英雄豪杰,纷纷起义。这便引出了你们所见的——

生:《水浒传》一百零八将部分之人之士。”

师:(开脸儿)今天先表一人(对着图说),此人东京汴梁人士,生得豹头环眼,燕颔(hàn)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的年纪。官至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人送外号——豹子头。此人姓甚名谁?

生:林冲!(板书“林冲”)

师:面对千年的人物,该怎样读出来?(生再读,有力量了。)

师:说到豹子头林冲谁人不知,哪个不晓,所以《水浒传》六至十一回都写到了他(课件):生:(朗读)第六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生:(朗读)第七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生:(朗读)第八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题目板书完整:棒打洪教头)

师:这便引出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八回的一个章节。让我们好好朗读题目!(课件)

生:林冲棒打洪教头。(重音在“打”。)

师:(点评)如闻其声!

生:林冲棒打洪教头。(重音在“林冲”。)

师:(点评)如见其人!

生:林冲棒打洪教头。(重音“洪教头”。)

师:(点评)打的不是别人,就是这“洪教头”!

师:好文在手,须得琅琅上口!今天我们就像读题目一样,逐字逐句地,细细地朗读这篇千古文章。(板书:朗读)

第二板块:朗读外貌

师:(引读)且说林冲遭受高太尉的陷害,被开封府发配沧州。一天午后——

生:(朗读)两个差人押解林冲来到了柴进庄上。柴进见了林冲心中大喜,忙叫庄客杀鸡宰羊,厚礼款待。席间庄客来报:‘洪教头来了!’” 林冲转身一看,只见来人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

师:瞧,这副模样——来者不善!咱们好好读出人物的外貌。(课件)

生:(朗读)“只见来人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

师:谁来再朗读,让我们见识见识他的尊荣?

生:“只见来人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朗读时,没有重音“挺”。)

师:洪教头的胸脯不够挺啊。

生:“只见来人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

师:洪教头胸脯“挺”了,可戴的头巾不够“歪”!

生:“只见来人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终于读出了一个“挺”着胸脯,

歪戴头巾的洪教头。)

师:朗读着落至此,洪教头给我们怎样的印象?

生:这是一个骄傲的教头。

生:我觉得洪教头特别没有礼貌,给人感觉很无礼。

生:洪教头一出场就想要显示自己的威风吓住林冲,也许就是要这样打扮。

生:洪教头给我傲慢的印象。有点盛气凛然。

师:凛然?

生:盛气凌人。

师:好一个人前人后,百步威风的主儿!将同学们所说的词语归纳起来,那就是:狂妄!(板书)就这么读,人物的形象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生:(读)只见来人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

第三板块:朗读语言

一、第一次对话

(一)朗读洪教头的语言

师:古人道,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可这狂妄的洪教头与林冲萍水相逢、素未谋面,却全然不顾柴进介绍,便自顾冒了一串问话,于是就引出了下面的内容,好好读读。(出示以下文字)生:(放开声音朗读人物的语言):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说:“这位是林教头。”林冲起身让座,洪教头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洪教头向柴进问道:“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柴进说:“这位林武师非比他人,乃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柴进说:“哦,你可别小瞧了他。”洪教头跳起来说:“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林冲连说“不敢,不敢”。洪教头见他退让,以为他真的不会枪棒,便越发要跟他交手。柴进说:“我也正想看看二位教头的本事,林武师就不要推辞了。”

师:千古美文,要老老实实地走进去,逐字逐句读。先让我们细读第一句——

生:(朗读)洪教头向柴进问道:“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

师:“何故”就是无缘无故,就是为什么。谁再来读,体会这“何故”?

生:“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朗读,重在体现“何故”。)

师:是啊,柴进何故如此?洪教头感到疑惑。

师:再看,“厚待”那可是——

生:款待。

师:既然如此,为什么用厚待而不用款待?

生:厚待是热情款待。

师:好一个热情款待。谁再读,体会这如此的厚待?

生:“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朗读,重在体现“厚待”。)

师:对林冲“何故”如此“厚待”?这难免让洪教头再次疑惑。

生:“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再读,体会疑惑。)

师:柴进呀,柴大庄主,你怎么能厚待这个脸上刺着金印的“犯人”!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再读!

生:“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朗读,重音在“犯人”。)

师:洪教头真是疑惑满腹。那就请你扮演洪教头,带着你的层层疑问,再好好问问柴进!生:“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朗读侧重点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一样。)

师:听洪教头这么一问,柴进赶忙解释说——

生:(朗读)“这位林武师非比他人,乃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啊。

师:没想到洪教头又冒出了第二句——

生:(朗读)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

师:“怎么能如此轻信?”这句话,言外之意就是——

生:言外之意就是,你不能轻信。

师:刚才是疑问,现在可是反问。让我们好好听听洪教头的反问!

生:“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朗读,读出反问的语气。)

师:慢慢数数洪教头的话,他给林冲起了多少外号?

生:(教师和学生一起在这句话中提取)有“犯人”;

生:“流配的犯人”;

生:“吃闲饭的”;

生:“冒牌武师”;

生:“骗子”;

师:呵呵,一共五个称呼。每一个外号都是冷嘲热讽,想想洪教头该怎么一字一顿地数落挖苦林冲?

生:“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朗读时,体现“数落”的语气。)

师:掌声给他。一字一顿的,把对对方的评价都送到对方的耳朵里。就要这样一字不差的数落、挖苦。这里还要注意,洪教头是“冷笑”了两声说的,你就是洪教头,来冷笑两声,再数落反问。

生: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把文本中“冷笑”变成了真实的声音,然后再数落反问的语气读。)

师:听到洪教头如此反问,咄咄逼人,柴进又解释道——

生:(朗读)“你可别小瞧了他呀!”

师:没想到这句话没能让洪教头幡然醒悟,冷静下来,反倒是火上浇油——

生:(朗读)洪教头跳起来说:“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师:展开想象,他会怎样“跳起来”的?(学生说出什么样,就直接引导表演朗读。)

生:(学生跳起来朗读)“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

师:一定是火冒三丈!

生:(学生跺脚)“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

师:吹胡子瞪眼!

生:(学生拍着桌子)“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

师:那可真是拍案而起!

生:(学生捶着胸脯)“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

师:那真是青筋暴起!看来,洪教头对林冲,那真是七个不服,八个不忿儿,一百二十个不满意。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生:(教师引)洪教头跳起来说——(学生接)“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

师:这正是,怒从身边起,恨向胆边生!瞧,洪教头从疑问到反问,到问都不问了,干脆,直接叫板。听,这声音就在我们耳边连珠炮似地响起来了,连起来再读!

生:(朗读)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柴进说:“哦,你可别小瞧了他。”洪教头跳起来说:“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

师:朗读着落至此,你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洪教头?(渗透“朗读就是理解”的观点。)生:我觉得洪教头太没有礼貌了,太过分了!

生:洪教头真是过于狂妄啊,骄傲蛮横!

生:这家伙简直不像话了,飞扬跋扈!

师:这正是“一样人,便还他一样的说话,更还他一样的评价。”(板书“无礼”、“骄横”。)再读!(学生读略。)

(二)朗读林冲的语言

师:面对如此狂妄、无礼、骄横的洪教头,而林冲只说了两个字——

生:(朗读)“不敢”。

师:这“不敢”一个嫌不够,又重复了一遍——

生:(朗读)“不敢,不敢。”

师:别忘了,这两个“不敢”林冲是“连说”的——

生:(朗读)“林冲连说:‘不敢,不敢’”。

师:虽说自己曾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可山外有人,洪教头毕竟也是教头,怎能造次?于是林冲连说——

生:“不敢,不敢”。(读出了谦虚的语气)

师:我们听到态度如此“谦虚”。(板书“谦虚”。)想到人家是柴进的老师呀,不看僧面看佛面,这个礼节我懂啊,于是林冲连说——

生:(朗读,读出了很有礼貌的语气。)

师:我听出是一份“知礼”。(板书)想到自己是个犯人,已经连遭不幸,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忍着吧,于是林冲连说——

生:(朗读,读出一种忍受的语气)“不敢,不敢”。

师:多么忍让的林冲呀!(板书“忍让”。)(在多重朗读人物语言中,感受人物性格。)二、第二次对话

师:按理说,既然人家林冲不接招,这个故事就该结束了,可这好客的柴进又将了一军——生:(朗读)“我也正想看看二位教头的本事,林武师就不要推辞了。”

师:恭敬不如从命,于是又引出了第二次对话——

生:(朗读)众人来到堂前空地上。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拿起一条棒掂量一番,独自耍了一阵,然后喝道:“来!来!” 林冲只好也从地上拿起一条棒来说:“请教了。”洪教头恨不得一口吞了林冲,便把棒在地上猛敲一下,冲向林冲。两个教头就在月光下一来一往,交起手来。

师:月亮已经上来了,照得厅堂外面如白昼。瞧——

生:(朗读)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拿起一条棒掂量一番,独自耍了一阵,然后喝道:“来!来!来!”

师:“洪教头先脱了衣裳”,那叫——摩拳擦掌、赤膊上阵,一副急不可耐的样子。

生:(朗读,一副急不可耐的样子)“来!来!来!”

师:接着,洪教头“拿起一条棒掂量一番”,这是在干什么?

生:看我怎么教训你,带着胜券在握的喜悦,炫耀地说。

师:那就请你带着炫耀的语气再来读——

生:(带着一副胜券在握的语气)“来!来!来!”

师:这还没完,再看,洪教头又“独自耍了一阵”,这又是何意?

生:带着一副挑衅的语气。

师:那又该怎么说?

生:(带着一副挑衅的语气朗读)“来!来!来!”

师:别忘了洪教头那可是当一切准备停当,运满丹田之气,最后才喝道——

生:(带着“喝”声)“来!来!来!”

师:从声音的高低上,听出来,你是由高到低朗读。

生:“来!来!来!”

师:你是由低到高地喝。

师:从语言的停顿上,还可以是两字在前地喝——

生:来来!——来!

师:既然如此,从语言的停顿上,还会有两字在后地喝。

生:来!——来来!”

师:当然还可能从语气的节奏上,语气很快——

生:“来!来!来!”

师:(从语气的节奏上,缓的语气)

生:“来!——来!——来!——”

师:这人要露脸,墙城都挡不住。这场比武宛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这要是李逵,肯定也跟着喝道“来来来”,我怕你这鸟人怎地!(学生大笑)可林冲的反应呢?

生:(朗读)林冲只好也从地上拿起一条棒来说:“请教了。”

师:洪教头的话可是一连串的叹号,而林冲只有一个句号。林冲该怎么说——

生:(语气那么平和谦虚)“请教了。”(回扣板书)

师:别忘了,林冲是“只好”说这句话的,再读——

生:“请教了。”

师:我听出了被逼无奈、迫不得已啊

生:“请教了。”

师:我又听出了那份无可奈何的忍让啊。(回扣板书)尽管如此,林冲还不忘一个请字——生:“请教了。”(朗读中体现礼貌的语气)

师:多么谦虚、知礼、忍让的林冲!

第四板块:朗读动作

师:话都将到这份上了,一场打斗在所难免!让我们朗读他们打斗的动作——

生:(自由读)洪教头恼恨林冲,又想赢得这锭银子,便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举起棒劈头打来,林冲往后一退。洪教头一棒落空,他一个踉跄,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林冲看他虽然气势汹汹,但脚步已乱,便抡起棒一扫,那棒直扫到他的小腿骨上。洪教头措手不及,“扑”的一声倒在地上,棒也甩出老远。

师:听你们一读,那可真是“人如猛虎,棒赛欢龙。”我们先看第一回合——

生:(朗读)洪教头恼恨林冲,又想赢得这锭银子,便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个“把火烧天”

的招式。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

师:“把火烧天”是个怎样的招式?

生:很用力地拿棒一捅。

师:棒是从头上来还是直接这样做?

生:那可是举着棒在头上,像燃烧着的火把,滚滚而来,扑向林冲。

师:好!把你的理解送到这个动作中去,再读这个招式!

生:(朗读)洪教头恼恨林冲,又想赢得这锭银子,便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

师:“拨草寻蛇”又是个怎样的招式?

生:拿着棒对着洪教头的腰扫过去。

生:不是打草惊蛇,而是投石问路,引蛇出洞。

师:把你的理解送到这个动作中,就读这个招式!

生:(朗读)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

师:把这两个招式送进第一回合,加上动作表演读!

生:(动作表演朗读)洪教头恼恨林冲,又想赢得这锭银子,便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

师:洪教头第一棒刚猛霸道,林冲招架之式只是“一横”(加红),只是接招没有出击,也是知礼啊。(又一次回扣板书)

师:胜负未分,怎能罢手?第二回合继续!

生:(朗读)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举起棒劈头打来,林冲往后一退。

师:注意,洪教头这回可是“劈头打来”(加红),势如猛虎下山,力若泰山压顶,谁来读!生:(朗读的仿佛泰山压顶)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举起棒劈头打来,林冲往后一退。

师:这招式之中,洪教头还是那样——

生:骄横。

师:还是那样——

生:狂妄。

师:还是那样——

生:无礼。

师:再看林冲第一回合是“一横”,现在是“一退”(加红)这一重,一轻,对比着再来读!生:(朗读出对比的语气)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举起棒劈头打来,林冲往

后一退。

师:这一退也是一种忍让啊。(又一次回扣板书)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该出手时就出手!快看第三回合——

生:(朗读)洪教头一棒落空,他一个踉跄,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林冲看他虽然气势汹汹,但脚步已乱,便抡起棒一扫,那棒直扫到他的小腿骨上。

师:一场惊心动魄的打斗,一个“一扫”(加红)的动作就结束战斗了。也是一种谦虚。结果呢——

生:(朗读)洪教头措手不及,“扑”的一声倒在地上,棒也甩出老远。众人见此情景,哈哈大笑起来。

师:瞧,这就是棒打洪教头的精彩瞬间(出图)。这真是说时迟,那时快(配乐)。这一场打斗不过三个回合!让我们再次朗读,仿佛亲临这精彩的镜头!

生:(朗读)洪教头恼恨林冲,又想赢得这锭银子,便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举起棒劈头打来,林冲往后一退。洪教头一棒落空,他一个踉跄,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林冲看他虽然气势汹汹,但脚步已乱,便抡起棒一扫,那棒直扫到他的小腿骨上。洪教头措手不及,“扑”的一声倒在地上,棒也甩出老远。

第五板块:朗读总结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堂课,我们通过朗读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对他们的理解就跳到了我们的面前。于是,我们这堂课就有了一个共识,通过朗读获得了理解,也可以说——

生:朗读就是理解。(将板书补充完整。)

师:这正是——

生:(齐读赋赞)昔日东京豹子头,一朝落难走沧州。

佐借梁王三巡酒,开枷应战洪教头。

一横一退复一扫,棒打狂徒见惭羞。

今日英雄千般忍,他年名震泰山东。

师:朗读至此,欲知后文如何,且听下堂课继续分解!

第二课时

引入——

师:(拍醒木)上回书说道,我们对题目的朗读,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朗读,

理解了人物这些不同的表现。这真是——

生:(和学生结合板书共同表达)洪教头乃狂妄、骄横、无礼之态;林冲乃谦虚、知礼、忍让之姿。

师:“文章不厌百回读”。尤其面对《水浒》这等经典巨作,还应该深入朗读。

第一板块:朗读题目

师:好,还从朗读题目开始,齐读!

生:(朗读)林冲棒打洪教头。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在这场枪棒较量中,林冲最终一招制胜——“一扫”,那题目应该是?生:“林冲棒扫洪教头”。

师:那为什么是“林冲棒打洪教头”而不是“棒扫”?。再读读,比较一番,有什么不同?生:从内容上,“打”包含了“扫”。

生:“扫”比较单一。“打”是一个复杂的经过,“扫”只是结果。

师:有道理!我看这个“打”字不仅包含了“扫”字,文中那“较量、交手、一横、一退”不都是“打”吗?你看,“打”字内涵多丰富!好题,再读!

生:(朗读题目)林冲棒打洪教头!

师:从声音上,放开声音朗读,“扫”和“打”,哪个更响亮、更有分量?(找两个同学对读比试)同桌间对读比试比试。

师:你俩读得热火朝天,怎样?

生:我们觉得读起来“打”字更响亮。

师:知其然还可以知其所以然,想过这两个字儿的发音没有?拼出来!归到哪个音?

生:“打”归音“a”,“扫”归音“o”

师:(逗乐)a,张大嘴巴a,a,a, 瞧,拼音还真是根好拐杖,从一年级拄到六年级。o,圆圆嘴巴o,o,o,哪个字儿响亮?再读,读出“打”的响亮和力量!

生:(朗读)林冲棒打洪教头!

生:(朗读)林冲棒扫洪教头!

师:从动作上,这打,打掉的是——

生:(和学生一起看着板书总结)打掉了洪教头的狂妄;

生:打掉了洪教头的骄横;

生:打掉了洪教头的无礼!

师:棒打狂徒!带着这些感受,再读!

生:(朗读)林冲棒打洪教头!

师:从气势上,打出的是——

生:(和学生一起总结)打出了林冲的谦虚;

生:打出了林冲的知礼;

生:打出了林冲的忍让。

师:好一个谦谦君子!带着这些感受,再读!

生:(朗读)林冲棒打洪教头!

师:朗读着落至此,我们发现原来题目的“打”字暗藏的这么多玄机,这打字用得实在太妙,把这文章的内容、气势、结果都揭示了出来,真是“力透纸背”!再次朗读题目!

生:(朗读)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二板块:朗读动作

师:自古文章讲题题。“打”字一字千钧。全篇文章围绕为什么打?怎么打?打得结果,构成了这篇文章的整体。题目里“打”字用得精彩,写“打”更精彩。洪教头可谓打得气势汹汹,作者写他的“打”是泼墨如雨,满段满篇。但写主角林冲却惜字如金,打得点到为止。按理,浓墨重彩描写的应该是林冲啊!静思默想地读,想想这是为什么?

生:(自由读)洪教头恼恨林冲,又想赢得这锭银子,便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举起棒劈头打来,林冲往后一退。洪教头一棒落空,他一个踉跄,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林冲看他虽然气势汹汹,但脚步已乱,便抡起棒一扫,那棒直扫到他的小腿骨上。洪教头措手不及,“扑”的一声倒在地上,棒也甩出老远。

生:洪教头费那么大的劲儿,就越显得林冲的轻松,功夫高。一横、一退、一扫就把那么浑身解数的洪教头打趴下了。

生:这是用了对比或者说反衬的写法。越是这样着墨铺粉洪教头,越能反衬出林冲的功夫,不愧是八十万禁军教头。

师:原来,为了表现一个如此这般的林冲,就用一个如此这般的洪教头与之相对,进行衬托。越是这样着墨铺粉洪教头,越能反衬出林冲。他的功夫没有一点花拳绣腿,那可是技术型实力派的打法,真是四两——拨千斤。如果请你给这种写作手法取个名字,你想叫它什么?生:是不是就是我们老师常说的对比法吧。

生:不准确,应该是反衬法啊。

师:你们说得有些道理,古人另有说法,我国古代的绘画,(出示图画)为了突出人物面部的线条、表情和色彩,就在画的背面铺上一层白粉,来进行衬托。古人在评点水浒的时候,

就把这种绘画中的技法,引用过来,也叫“背面铺粉法”,相当于你们说的反衬。为了体现对古人的尊重,我们就叫“背面铺粉法”,请批注在旁边。

生:(教师板书,学生批注。)

师:因为朗读,我们发现了人物对比描写的文法。为了表现主人公林冲,采用“背面铺粉法”,文章中可不止一处。既然他们的动作采用,他们的语言也一定如此。(两处人物语言。)生:(第一处):

洪教头向柴进问道:“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

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

洪教头跳起来说:“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

林冲连说:“不敢,不敢”。

生:(第二处):

只见洪教头先起身道:“来!来!来!……”

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拿起一条棒掂量一番,独自耍了一阵,然后喝道:“来!来!来!”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

林冲只好说:“请教了。”

生:不仅在动作上,在语言上也是如此啊。你看洪教头的语言总是那么咄咄逼人,口出狂言,人家林冲加起来也不过五个字“不敢”和“请教了”。

师:俗话说,听话听音,锣鼓听经。朗读着落在此,洪教头的霸气十足、无礼骄横,林冲的谦和、隐忍就在这对比中更加鲜明起来。选第二处对话再次朗读体会体会。

生:(全班旁白,一个男生读洪教头的话,一个读林冲的话)

只见洪教头先起身道:“来!来!来!……”

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拿起一条棒掂量一番,独自耍了一阵,然后喝道:“来!来!来!”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

林冲只好说:“请教了。”

师:这篇课文中还有很多文法,课后同学们可以再次细细朗读,你一定还会发现一些文法。原来,朗读水浒不仅仅是朗读故事,还要在朗读中品味文法。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文章的知己”。(板书“……”)

第三板块:朗读外貌

师:别看洪教头“来来来”声如洪钟,林冲这一句请教,说得云淡风轻,最终故事的结尾被林冲打得——

生:(朗读)洪教头满面羞惭,灰溜溜地走开了。

师:是这副尊容,刚才洪教头不是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吗?到现在的满面羞惭、灰溜溜走开,真是天壤之别!那咱可得再读、朗读洪教头的外貌,看看这“满面羞惭”的背后,藏着怎样的羞?怎样的愧呢?

生:(朗读两处洪教头的表现)

只见来人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

洪教头满面羞惭,灰溜溜地走开了。

师:朗读至此,对这位洪教头怎么看?

生:我从“满面羞惭”看出,洪教头知道自己自不量力了,所以没有了刚才的威风。

生:刚开始在众人面前耍威风,好像自己的位置很高,后来一输,掉到了万丈深渊。

生:我从“灰溜溜”中看出,他知道自己那是自作自受,很没有面子地走了。

生:不管怎样,他没有耍赖,知道自己本事不行,就赶紧走了,说明他也有自知之明。师:原来知道自己犯下了错误,丢尽了面子,知道自己的自不量力。那么,回头再看洪教头说过的话——

生:(朗读)“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

师:(追问)此刻林冲就是个犯人,按理,你说洪教头说的是不是事实?

生:是啊,林冲就是一个犯人啊,这一点也不假啊。当然洪教头说的是事实。

师:作为一个寻常人也难免疑惑啊,何况是柴进的老师!再读体会洪教头的提醒!

生:(朗读,这次带着提醒的语气。)“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

师:再看这一句啊——

生:(朗读)“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

师:(追问)作为柴进的老师,对于柴进这样的叮嘱,应不应该?

生:也是,应该的啊。你想,到这里投奔的人,谁敢保证都是林冲这样的呢?真的有混吃的呢,记得那个南郭先生吧,就是这个意思。

师:听你们这么一说,这可是对柴进语重心长地叮嘱啊!再读!

生:(朗读,读出了语重心长叮嘱的语气)“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

师:还有一句——

生:(朗读)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

师:(追问)比输了以后,洪教头抵赖没有?

生:没有,不是满面羞惭,灰溜溜地走了吗?

生:这就是——愿赌服输!敢作敢当!

师:好啊,那就再读!

生:(朗读,读出的不再是那个狂妄的洪教头。)“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

师:古人说,“知耻近乎勇”。朗读着落至此,我们发现,无论洪教头是从维护自己的面子还是出于对柴进负责的态度说这番话,都是人之常情啊。感谢同学们站在人性的角度对洪教头又有了新的发现,有了一丝宽容。正是“歹人也有可爱之处”。(板书“……”)

第四板块:朗读语言

师:水浒中一共有705个人物。洪教头在第八回的一个章节出现这一次,同学们都有客观的评价,那对林冲呢?回过头来再朗读林冲的语言。

师:一说起林冲,你们一下子会想到他最典型的语言,是哪句?难怪有人说语言再现性格,你们一下子就猜到了这句话。

生:(朗读)林冲连说“不敢,不敢。”

师:那么,有谁知道这“不敢”后面还藏着怎样的故事?

生:我知道水浒中有一个环节,就是他买了一把宝刀,被人引诱迫害,说他进入白虎堂要杀人,就给抓起来了。

师:是第六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中的情节,听说高衙内调戏自己的妻子时:

生:(朗读)林冲赶到跟前,喝道:“调戏良人妻子,当得何罪!”恰待下拳打时……却认得是本管高衙内。

师:古人说杀父之仇,夺妻之恨,那可是不共戴天,可结果呢——

生:(朗读)先自手软了。

师:这表现中藏着什么?

生:不敢。

师:是啊,又是一个“不敢”。

生:在第七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中,林冲一而再、再而三遭受董超、薛霸的伤害。

师:大丈夫士可杀不可辱啊。当鲁智深解救了他时——

生:(朗读)林冲却道:“非干他两个事,尽是高太尉分付他两个公人,要害我性命,他两个怎不依他?你若打杀他两个,也是冤屈。”

师:林冲的话语中又藏着什么呢?

生:还是“不敢”!

师:有人做了一个粗略的统计,写到林冲的与不敢相关的内容加起来有14次之多,其中“岂敢”1次、“怎敢”1次、“敢到怎地”1次、“哪里敢”2次、“如何敢”3次、“不敢”6次。将14处“不敢”的不同表达,替换到这里,你猜猜,林冲又会怎样的连说呢?(林冲连说: )

生:林冲连说:“岂敢,岂敢……”

生:林冲连说:“怎敢,怎敢……”

生:林冲连说:“敢到怎地,敢到怎地……”

生:林冲连说:“如何敢,如何敢……”

生:林冲连说:“哪里敢,哪里敢……”

师:说来说去,沉淀的还是两个字“不敢”。这不敢中还有多少忍耐,忍受啊(回扣板书)。所有的情感都凝结在这句话上——

生:(再次朗读)林冲连说:“不敢,不敢。”

师:朗读着落至此。你又在这‘不敢’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林冲,又有怎样的发现?生:林冲太善良了。

生:林冲太忍让了。

生:我读到了一个胆小的林冲。他怕大官,也怕坏人。

师:你们知道吗,后人对林冲的性格有这样的评价——

生:(1)林冲性格里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窝囊”。

生:(2)他是一个为了让自己生活的更好而谨慎的人。

生:(3)林冲是一位具有懦弱性格的正气英雄。

师:朗读着落至此,面对这种和黑板上截然不同的评价,你作何感想?

生:要是我的话,哼,这高衙内霸占我的妻子,我咔嚓一下(学生用手做刀,在脖子上抹了一下)毫不留情!(掌声)

生:林冲的确窝囊,刚才我们说大丈夫士可杀,不可辱,我必须以牙还牙。这才像个男人。生:林冲是有些懦弱,但是他必须忍辱负重,英雄的样子是不一样的,尽管如此,林冲在我心中就是个英雄。而且,对待洪教头,没有给他打瘸,打伤,说明他还是善良的,点到为止。生:做人要厚道,要谦虚,但要看对什么人,林冲对任何人都是忍,就过了。

师:真好的啊,同学们都能站在今天人性的角度来谈,正是“好汉也不免其人性弱点。”那么,是什么让林冲如此惧怕,怯懦、甚至放弃自尊,最终有了《水浒》最后描写的那个悲惨

的命运?

生:是性格吧。

师:“好汉也不免其人性弱点。”这不敢不仅再现了人物的性格,还让我们体会到了人物的命运!那么,是什么让林冲如此惧怕,怯懦、甚至放弃自尊,最终有了《水浒》最后描写的那个悲惨的命运?评价林冲,应该置身于整个故事情节中,全面朗读《水浒》。用时代的眼光去辨析,相信,这节课只是个起点,岁月会让你们不断沉淀出属于自己的见解。(板书“……”)

师:瞧,在对内容有了理解之后,这节课你又有了这么多的发现与思考。如果说朗读就是理解,我们还可以说——

生:朗读更是——发现。(完成板书)

结束语——

(音乐与歌声再次响起——“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啊……”)

师: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今天,我们仅仅走进“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一个小小的章回。课后好好朗读水浒。有人说:“别一部书,读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百读不厌!” 朗读百年《水浒》,理解百位英雄,发现百味人生。因为——

生:朗读就是理解,朗读就是发现!

师:朗读着落至此,下课!

窦桂梅-课堂教学实录

窦桂梅《圆明园的毁灭》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者:窦桂梅(资料整理:沙洲小学青年教师陶花、乔萍、袁新菊、张虹、周凤、陶霞、沈漪、杨叶 红) 师:猜猜我从哪来?生:您从北京来。师:你真有礼貌,加上一个“您”。心字在底,把我放在你的心上。给他点掌声,也算是给我一点鼓励。你怎么知道的?生:我是听别人说的。师: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把获得的信息成为自己的财富,这也是一种学习。知道我姓什么吗?生:您姓窦。叫窦桂梅老师。师:你怎么知道?生:我也是听别人说的,而且上面也写着。师:不但听别人说,而且还注意观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这也是更好的学习,再给她掌声。 师:亲爱的同学们,我来自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是一名语文教师。我的家就在清华园里,我住的地方离一个特别的地方只有50 米,你们猜猜是哪儿?有时候我会到那里去散散步,猜猜这是一个什么地方?生:圆明园。师:来,我们一起写写这三个字。(师范写,生书空)师:看到这三个字,你的眼前会有怎样的画面?生 1 :想起了当时火烧圆明园的故事。 生2 :看到了金碧辉煌的宫殿。生3 :我看到了圆明园仿造的各处名胜古迹。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了不起,事先一定对这两篇文章师:读了这两篇文章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可长、可短、一句话也行、一个词也行。 生1 :我觉得圆明园是我们的名胜古迹。却被烧掉了,很可惜。 生2 :我觉得英法联军他们太坏了,他们把能拿走的都拿走,不能拿走的就烧掉。 生3 :我恨透了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圆明园本来就是我们中国的名胜古迹,却被他们破坏了,太可惜了。生4 :我感到很惋惜,因为圆明园是两代皇帝的心血,可就在三天之内就被英法联军化为灰烬。生5 :我想用一个词来代替,就是毁于一旦。 师:听出来了,同学们读书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说明同学们会读书,说明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 已经走近了圆明园。有的时候我们读书不能只停留在感受和情感上, 更重要的

课堂实录《卖火柴的小女孩》(窦桂梅)

课堂实录《卖火柴的小女孩》(窦桂梅)

我这样细读文本 ——细读《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感受 窦桂梅 话先从医生讲起。到医院看病,你或许会经历这样的情景——听说你感冒了,对面的医生看你一眼,验血、验尿、照胸透,然后对照着一大堆化验单给你开最贵的药;若说身体哪个部分不舒服,医生会开出一摞单子让你接受检查——“B 超”、“彩超”、“CT”……医生成了各种高科技医疗器械的附属品,而自身“望、闻、问、切“的本领却退化了。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 教材好比一个需要你诊断的人,当然不一定是病人。对教材把握的准确程度,之于语文老师,好比“望、闻、问、切”之于一名医生。对一个专业的语文老师来说,解读教材的重要性毋容置疑。语文老师们都应当问问自己,你能静下心来,什么现代手段的也不凭借,独立解读教材吗?拿到教材后,你究竟是如医生凭借医疗器械一般,靠着上网查阅,复制粘贴的方式寻找答案,还是能够拥有一份面对文本的底气?现代网络技术

中进行质疑与确认,写下了一万多字的解读札记。 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先后易稿14次,虽然最终上课只从其中取一瓢饮,但每次设计的角度不尽相同,为我们教学思路的形成提供了头脑风暴,更为今后解读同类文本拓展了视野。由此我们感到,这样的细读文本才是最好的备课。 而且这一课,是我们“共教、共读、共写”校本教研方式年度研究的课例,目的是通过共同研究《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实现教师共同理解共同分享,直至共同成长。 一、我们这样细读文本 1、语言 文本细读的起点一定是文章的语言。触摸文本,咀嚼语言,悉心体味,发掘内蕴——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有这个耐心,当然更要有这个能力,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发现文章字词句段、标点修辞上的亮点,并且将自己解读到的亮点变成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着眼点。 以细读词语为例,我们应当反复琢磨、体味隐含在词句中的深刻的意义。

窦桂梅《观潮》课堂实录(七年级下册)

一、调动感官,激趣导入 师:一走进你们班就发现了咱们班的孩子学习习惯特别好,都坐得端端正正,书本摆放整齐,各个精神抖擞。让我没有理由不喜欢你们。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请你们欣赏一种声音。(播放潮声)听出是什么声音了吗? 师:你听得真仔细,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钱塘江观潮。(板书:观潮)“观”是什么意思?到了钱塘江,你最想看什么呢? 生:我想看涌起的波浪。, 生:我想听涨潮的声音。 生:我想观察,面对大潮人的活动。 师:你们想看的都在课文里,请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在书中领略了钱塘江的盛景,能用一句话告诉我,你的感受吗? 生:我觉得钱塘江大潮太神奇了。(看来你用心感受了) 生:我觉得钱塘江大潮太壮观了。(你有欣赏美的眼光) 生:我觉得钱塘江大潮不愧为天下奇观。 这儿也有一个“观”字,还是看的意思吗?老师查了字典,观有三种解释,看看哪种解释更合适。奇观呢!我们可以用组词的方法来理解,奇就是(奇妙),奇观就是(奇特的景象)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师:你的概括能力真强! (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三:借助媒体,品读文本 (一)体会潮来前的人山人海 师:现在,让我们走进一年一度的观潮日——农历八月十八,来到最佳观潮地点—海宁市的盐官镇,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海塘大堤吧!(播放人山人海的画面) 师(模拟记者采访):请问,你是第一次来这儿观潮吗?就要见到大潮了,你的心情如何?请你带着这种感情读读屏幕上的这句话。(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师: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你急于想观潮,还有哪些同学也想去? (二)感受潮来时的雷霆万钧 1、读中品 师:究竟是什么奇特景象使人如此焦急期待呢?请同学们马上找到潮来时的三四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待会向大家展示你的朗读水平。 师:听着你们朗朗的读书声,真是一种享受。哪位同学愿意把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a、生:我喜欢“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象闷雷滚动。”这潮水还未出现,就能听见闷雷般的巨响,可见它的气势有多大了。 生:隆隆的响声(你思考得真快) 师:一起来学学看。(轰隆隆) 师:再听听潮水声(播放课件),你又发现了什么呢? 生:这潮水隆隆的响声多像闷雷滚动的情景啊! 师:你听得真仔细,很会欣赏美。试试看,能否读出大潮未见奇景,先闻其声的雄伟气势。 生读。

窦桂梅教学设计

幸福天堂——窦桂梅《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一、引出“幸福” 生:(一位同学配乐有感情的朗诵)——寒冷的夜晚,最冷,不是呼啸的北风。饥饿的小女孩,怎能承受生命的沉重。为什么,有家却流浪风中?为什么,人们忘记了同情?火柴燃尽,梦却在夜空。为什么?天堂的路,没人肯送你一程?为什么?…… 师:你们看,一个和你们同龄的同学,在读完这个童话后,他并没有像刘芊芊,像我们一样停留在同情怜悯的层面,而是产生了进一步思考,批注了这段话。看来,批注不仅可以写下信息,写下感受,还可以写下疑问、写下思考——生:为什么,有家却流浪风中,为什么,人们已忘却了同情,为什么,天堂的路,没人肯送你一程?为什么? 师:面对这一个个“为什么”,我相信,你也一定有许许多多的“为什么”要问。 生:为什么,人们放弃了怜悯?(语气富有诗意与追问。) 生:谁的爸爸不爱自己女儿?为什么,爸爸要打她? 生:为什么?连大年夜,她竟然连烤鹅也吃不上? 生:为什么?那个小男孩要欺负她? 生:为什么偌大的世界容不下小女孩小小的身体?这是为什么?!(掌声)师:这是课文的最后一段—— 生;“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师:读罢此句,你一定也要问个为什么—— 生:刚才我们感受到小女孩是那么的不幸,可文中为什么又说她是幸福的呢? 生:是啊,虽然小女孩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看到了那些美丽的东西,看到了她的奶奶,摆脱了人世间的寒冷、饥饿、痛苦,(随着学生的发言指板书)她到另一个世界去了。另一个世界其实就是死了,为什么死对女孩来说就是幸福的呢? 生:在我们看来,明明是悲惨地死去,为什么嘴角还带着幸福的微笑呢? 师:所以,一个最大的“为什么”需要我们好好的来梳理、来回答。让我们再一次回到课文里去,再细细地品读。正像刚才那位同学所说,小女孩获得的幸福是因为她曾经看到过这么多美丽的东西,哪一个给你印象最深,你就找出来,读给我们听。(这一处,学生谈到哪里,就讨论朗读到哪里,最后再梳理顺序。) 二、解读“幸福” (一)满足(第二次憧憬) 生:“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瞧,烤鹅正从盘子里跳下来,太有意思了。 师:瞧瞧安徒生,是太有意思了。把这烤鹅写得就仿佛走到了我们面前,我们仿佛闻到了香气。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小女孩那么饥饿,可烤鹅是主动走上来的。那可是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啊,该怎么从盘子里跳下来,怎么

窦桂梅教学实录——《祖父的园子》

一、初读《祖父的园子》,感知园子的世界 师:童年赋予我们生命与自由的同时,也让我们体味到了周遭世界带给的温暖,于是一切的美好便融人了我们的生命,成了我们生命的起点,同时也是我们最后的栖居地。女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课件出示封面)就记录了这样的感受。 生:(课件出示萧红的话):“童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童年的记忆,走进节选的—— 生:《祖父的园子》(师板书课题)。 师:作家用文字再现了她记忆中的那个园子的世界,画家侯国良读了《祖父的园子》,就用画面再现了他理解的园子的世界(课件出示图画)。那么在这节语文课上,我们又该用怎样的方式,来再现《祖父的园子》呢?(板书“再现世界”) 生:(互相低语)理解课文。 生:疏通理解课文,然后有感情地朗读。 师:这节课,我们就用朗读来再现这园子的世界。(板书:“朗读,再现世界”) 师:朗读的第一步是“文通字顺”,意思就是要做到字音正确、停连准确。作为高年级同学,我相信你们一定事先朗读过了。课文一共二十个自然段,请选择在预习中,自己认为读的还不够充分的,或者特别喜欢的段落,朗声地读一读。 (生自由选择朗读。) 师:那咱们现在就来检测一下。先看第一自然段,注意标点不同的停连。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嗯,字音正确。朗读第一句话时,应该特别注意哪个标点符号? 生:顿号之间的停顿。 师:(刷红顿号)是啊,注意词语间的停顿,读出句子停连的节奏。 生:我家有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朗读体会顿号停顿的节奏。) 师:继续朗读课文后面的这几个自然段的人物对话。(课件出示文段) 师:这是祖孙俩的对话。朗读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生:一个是萧红;一个是祖父。朗读时应该注意人物年龄的不同。(生分角色朗读略。) 师:这一段是全文最长的一部分。不仅注意标点的停连,还要注意内容的停连。 生:(朗读)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 师:你在花儿结束了时停顿了一下,是因为—— 生:因为这句话结束了,这里是句号。 师:还因为——花儿写完了,下一句该写鸟了。 师:谢谢你的朗读,让我们知道了朗读的语气要根据朗读的内容确定停和连。就是说,几句话写的都是一种景物,朗读时,也要注意连在一起。再读! (生再读。) 师:写黄瓜有两句话,这名同学是连着读的,那是因为—— 生:老师刚才说,写相同的内容,要注意连在一起。 师:哦,真的做到了,根据内容的不同,该停的时候停,该连的时候连。就这样,继续读吧! (生续读。) 师:啊,园子里有—— 生:花儿、鸟儿、虫子。 生:还有倭瓜、黄瓜、玉米、蝴蝶啊。 生:还有蜻蜓啊,蚂蚱啊。

窦桂梅《王二小》教学实录

窦桂梅《王二小》教学实录 (成名作) 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 学生:吉林省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一年二班 地点: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礼堂 说明:省语文学科“两史一情”德育渗透观摩课 师:上课。 生:老师好。(礼,坐) 师:先复习我们上节课学习过的生字,看卡片,听老师提要求:读准字音并组词,哪一组愿意来?好,从这组开始。 (出示卡片) 生:突然 师:重来,听老师要求,读准字音并组词。 生:突、突然 生:(不会) 师:谁来告诉他?帮助他? 生:响 生:响、响起 师:接着来。 生:助、帮助 生:团、团员 生:英、英雄 生:起、起来

生:童、儿童 师:下面我们齐读一遍。这件事连起来了。我们读的时候就要体会“一边……一边” 重音读出来,我们试一试! 生:(读略) 师:读得很好。王二小帮助八路军放哨还不止一次,书上有一个词告诉你了,是哪个词?一起说。 生:常常。 师:好,我们读这一段的时候,要体会体会“常常”,读一读,试一试。 生:(读略) 师:读得很好,王二小就是这样利用放牛的机会帮助八路军放哨,发现敌人马上向八路军报告。那么,就在9月16日那天发生了下面的事。看图,这幅图的内容在哪一段写着呢? 生:这句话在第二自然段写着。 师:这个自然段有两句话,同学们小声在下面读,讲的是什么意思? 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谁说说? 生:这句话写的是在9月16日早上,敌人来扫荡走到山口迷了路。 师:扫荡是干什么? 生:就是到村子里把老百姓杀死,然后抢他们的东西把屋子烧了。 师:也就是说扫荡就是杀人,放火,抢东西,这个问题引用日本鬼子所说的话就是“扫荡”,接着往下说。 生:走到山口,不知道方向了。 师:那就是迷路了,不知道怎么走了,接着往下看第二句话,哪位同学来讲讲。 生: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让他带路,敌人走着走着看见王二小就让他带路。 师:让他带路是让王二小怎么做?

窦桂梅教学实录

《游园不值》课堂实录 (课前,学生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古诗) 师:好啊,课前同学们背了这么多的诗歌。古诗可以读、吟、唱、咏,有人说诗是推敲出来的。这让我想起一位诗人,这个人叫—— 生:贾岛。 师:读过这首诗吗?出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生:读过。 师:谁愿意给大家读。 (一女生读得很精彩) 师:你读得字正腔圆。可以按照我们今天这样来读,两句,实际上就是一个字儿一个字儿。其实我们还可以按照古人最基本的一种读法。同学们,咱们学过汉字的四声,有一声二声,这样的两声我们可以拉长声音,三声和四声我们可以读的就要短促一点。你看,第一句,闲是几声?(生:二声。)居是几声?生:一声。读的时候就可以拉长些,读成:闲-居-。下面师生一起读:少邻并。下面我可不说了,看看,该怎么读?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一男生像模像样读。(众掌声) 师:一会再试着读。刚才她读的时候特别注意“敲”字。我把“敲”字画了红色的。有同学知道推敲在这里的故事吗? 生:当时贾岛在想到这首诗的时候,不知道用“推”好还是“敲”好。他经过反复斟酌以后想到“敲”能突出夜色的静,然后就把“敲”列到古诗的第四句里了。 师:但他这灵感来自于一个人给他的建议,这人是—— 生:这人好像是韩愈。 …… (课件出示: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窦老师带着大家一起用古人最基本的方式读。(平声读得长,仄声读得短,并加手势指导)师:有意思,谢谢亲爱的同学们。但你发现没有,贾岛的这首诗是《寻隐者不遇》。刚才是——生答《题李凝幽聚》,都是拜访人。但是有一点,李凝见没见到咱不知道,反正人敲门了。不过这位隐者他就真的没有见到。贾岛却偏偏把它写下来了。贾岛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想必吟成这首诗,背后的故事,推敲出来的字句,一定很多很多。它就会引发大家的思考。为什么他要把这不遇记下来呢?于是窦老师就读了一些诗。这些诗啊,题目都有—(生接)不遇。哎呀,人生有多少个不遇啊! 课件出示:《寻隐者不遇》《寻陆鸿渐不遇》《寻西山隐者不遇》《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师:看来,这不遇中肯定有很多值得我们回忆的地方。不然,前人为什么要把这些不遇记下来呢?所以,亲爱的同学们,今天,咱和他们不同。他们不遇,我却和同学们—(生接)相遇。这也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就让我们带着对彼此难得的相遇上课。上课。生(起立)师:同学,你好!生:老师好! 你看我说同学,你好!你们回应,我也愿意听听我们对话里面的节奏。你应该跟我说:老师,您好!所以这堂课我要特别注意听同学们说话的节奏啊,给人的感觉那是美的享受啊!好啊,亲爱的同学们,咱们来看!雨过天晴,一位宋朝的诗人,他叫—(生接)叶绍翁。师(一起来)——(生)游园,一起来——(生)游园。在游园的路上我们也来推敲推敲这个——(生)不值。同学们,你们的教材里其实很清楚地写到,这个“值”的意思就是——(生答)遇。 生齐说:相遇。

《牛郎织女》窦桂梅课堂实录

牛郎织女 作者:叶圣陶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孤儿跟着哥哥嫂子过日子。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叫他吃剩饭,穿破衣裳,每天天不亮,就赶他上山放牛。他没有名字,大家都叫他牛郎。 牛郎照看那头老牛很周到。每天放牛,他总是挑最好的草地,让它吃又肥又嫩的青草;老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上游,去喝最干净的溪水。那头老牛跟他很亲密,常常用温和的眼光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呢。 一天晚上,牛郎走进牛棚,忽然听到一声“牛郎!”是谁叫他呢?回头一看,微弱的星光下面,原来是老牛在讲话。老牛说:“明天黄昏的时候,你翻过右边那座山,山边有一个湖,湖边有一片树林。在树林里,你会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可别错过了这个机会呀!” 第二天黄昏,牛郎翻过右边那座山,来到湖边的树林里。忽然,远处传来轻盈的欢笑声,牛郎循着笑声望去,只见湖边有几个姑娘正在嬉戏。过了一会,其中的一个离开伙伴,向树林走来。这姑娘是谁呢?原来她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织得一手好彩锦,名字叫织女,每天早晨和傍晚,王母娘娘拿她织的彩锦装饰天空,那就是灿烂的云霞。这天下午,王母娘娘多喝了几杯美酒,在宝座上睡着了。织女和众仙女见机会难得,便一起飞到了人间。 牛郎和织女在树林里相识了。交谈中,牛郎明白了织女的身份,织女也知道了牛郎的遭遇。织女见牛郎心眼儿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 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两个人辛勤劳动,日子过得挺美满。转眼间三个年头过去了,他们有了一儿一女。6uDo2m 一天,牛郎去喂牛,那头衰老的牛又讲话了,眼眶里满是泪花。它说:“我不能帮你们下地干活了,咱们快分手了。我死了以后,你把我的皮剥下来留着,碰到紧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老牛话没说完就死了。 再说天上,王母娘娘知道织女下嫁人间,气得暴跳如雷,发誓要把织女抓回天庭,严厉惩罚。 一天,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干活,便带领天兵天将闯进牛郎家里,来抓织女。两个孩子跑过来,死死的抓住妈妈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两个孩子跌倒在地。王母娘娘拽着织女,一齐飞向天宫。织女一边挣扎,一边望着两个孩子大声喊:“快去找爸爸!” 牛郎得知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心急如焚。可是怎么上天搭救呢?忽然,他想起老牛临死前说的话,便赶紧找出牛皮,披在身上,然后将一儿一女放在两个竹筐里,挑起来就往外跑。一出屋门,他就飞了起来。他越飞越快,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划,霎时间,牛郎面前出现了一条天河。天河很宽,波涛汹涌,牛郎飞不过去了。 从此以后,牛郎在天河的这边,织女在天河的那边,两人只能隔河相望。日子久了,他们就成了天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窦桂梅绘本教学《我爸爸》课堂实录_美舍小学语文组

窦桂梅  绘本教学《我爸爸》课堂实录_美舍小 学语文组 窦桂梅绘本教学《我爸爸》课堂实录 --------摘自《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 一、导入 师:我们爱妈妈,我们会给妈妈唱一首歌。 生:(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 师:我们还会用诗歌赞美妈妈——“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生: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师:可今天我们不聊妈妈,偏要聊爸爸。(板书:我爸爸。 并和学生一起读课题。) 师:有位获得过国际安徒生大奖的著名插画家叫安东尼·布朗,他专门为我们创作了一本图画书叫《我爸爸》。(一边说,一边把书拿在手里,指出封面以及作者。)让我们把大幕拉开,看第一页。(学生刚看到第一页,就哈哈大笑起来。) 师:有同学笑了,说说你在笑什么? 生:(得意地)爸爸傻呆呆地。(笑) 生:这个爸爸像是个贪吃的爸爸,胖乎乎的。 师:嗯,评价爸爸很另类,看来爸爸长得不够帅。 生:我觉得爸爸的样子很逗,眼皮耷拉下来了,好像要闭起

来的样子,感觉很困。 生:爸爸很像大老板,穿着睡衣坐在饭桌旁喝茶,他还懒洋洋的。 小结:这是我爸爸,在家总穿着睡衣,爸爸没有明星长得帅,可胖胖的,那么自然、随意,在我眼里,他真酷!跟他打个招呼把。(学生各自摆手,用不同语气向“爸爸”问好。) 二、看图 出示第一组图: 师:快看图,他什么都不怕,连大野狼都下不倒他。我好害怕啊,但是爸爸却不怕,我爸爸胆子大不大? 生:他的胆子真大,连大野狼都下不倒他。 师:他一跳可以飞过月亮,看上去爸爸飞过月亮没有啊?生:飞过月亮啦! 师:哎呦,爸爸不但敢跟月亮比高低。他呀,还敢走钢索,好好看看,背后的彩云有的藏起来了,后面的蓝天像一只······生:大熊猫。 师:把猫去掉。 生:像一只大熊吓唬爸爸。 师:可是爸爸却——(学生跟着说出:不怕) 生:爸爸走钢索的时候,还不会掉下来,而且还戴了一顶白色的皇冠呢。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再看,爸爸还敢做什么?

窦桂梅教授清平乐村居课堂实录

《牧童》教学实录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第一首古诗(板书:牧童)师生齐读题目 师:中国古诗讲求的是“景真,意新,诗美,律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领略古诗的魅力。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板书:吕岩) 师:谁了解吕岩,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生:吕岩字洞宾,唐代京兆人。传说是八仙之一。值黄巢起义,携家入终南山学道,不知所终。 师:我们曾经学过一句歇后语,狗咬吕洞宾生:不识好人心 师:吕岩是八仙之一,是一位神仙,流传的故事很多,那神仙怎么会写诗? 生:因为是传说,传说是从现实中提取的。师:懂得多,说得好。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神仙写的是怎样的诗?再读题 生齐读题目 师:注意,“牧”的左边是“牛”,写的时候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要求读通顺,流利,时间一分钟。生自由读师:谁愿意来试一试?生个体读 师:怎么样?(掌声)生:个体读师:诗中还有一个生字找一找。生:“蓑”师:谁来提醒大家学这个字应该注意什么?生:草字头,上下结构,下面是悲哀的哀,多一横。生:它是平舌音,不要念成翘舌师:全班同学一起读顺这首诗生再齐读师:越读越好了。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注意读得正确,读得有节奏。生同桌互读师:同学们在读的时候有什么发现?生:这首诗对仗工整,“六七里”对“三四声”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还有吗?有谁还发现了新问题呢? 生:“横野”是什么意思(板书:横野?)师: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生:我觉得是“广阔的原野” 师:还有不同的问题吗?生:“六七里”有多大?(板书:六七里)师:待会儿我们慢慢的去研究 生:为什么是“卧月”明,而不用“卧明月”?师:(板书:卧明月)生:牧童为什么躺在草地上,而不回家呢?师:你很细心,还很会动脑筋。那我们先来了解牧童是怎样的孩子,就能解决刚才的这些问题?这首诗的题目“牧童”第一句写了牧童是怎样的孩子?请大家再读读诗句,思考这个问题? 生自由读 师:这句是写什么? 生:写景的 师(板书:景)写了怎样的景色?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诗的?你觉得他是怎样的牧童呢? 生:我觉得他是一个孤独的孩子。那么大的地方,一个人放牧,很可怜 师:那里看出大? 生:“横野”“六七里” 师:“横野”是怎样的? 生:一望无际的 生:辽阔无边的 师:是的,老师在备课的时候查《辞海》,其中“横”有广和远的意思。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 师:六七里?数得清楚吗? 生:数不清 师:我们学过“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其中“三两枝”,“三千尺”都是不确定的数。“六七里”也是虚指,但可以让人想象到原野的辽阔。谁来描述一下第一句的景色 生:(略) 师:这个“铺”字让你想象到什么? 生:草长得很厚 师:像给大地铺上了绿色的地毯。在这样的画面中,出现了牧童,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牧童呢? 生:我觉的牧童是一个自由的孩子,牛爱怎么走,就怎么走,走到哪里都有草吃,牧童很自由 师:能够联系环境进行想象。还有谁有不同的理解 生:我觉得他还是一个四海为家的牧童,很惬意,无忧无虑。 师:你们的答案和他(第一个)的不同。究

走近名师——窦桂梅老师课堂实录精华

走近名师——窦桂梅老师课堂实录精 华 《三打白骨精》 窦桂梅 一、导入 1.明清小说,板书:小说 说说四大名著,板书:《西游记》 你的脑海中一定会出现谁—— 2.视频:猪八戒。师介绍猪八戒的自我评价。 3.孙悟空的图片,聊聊他,火眼金睛。视频。 4.这是谁啊?板书:白骨精

取经路上还有哪些妖精?出示妖精的名字。(学生激情高涨谈起妖精的特点) 5.这么多人物,(板书:人物。)必然会发生故事,有故事,就有故事的——情节。板书:情节。 故事发生的地方就是——环境。板书:环境。 6.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课文《三打白骨精》,读题。 二、整体感知 1.出示报告单,(小说三要素,中心和自己的对课文的见解)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述说)

三、环境 1.指名读课文中的 “唐僧师徒四人……” 2.自读,有什么感受。 3.出示原文中的片段,读一读。 师:什么感受? 生:蛇很度很长,害怕 生:山势险峻,令人毛骨悚然。 生读 4.师:这样的环境,一定会有——妖怪。 有妖怪,必定会发生——故事 四、情节 1.聊一聊起因

指名读 (出示段落) 师:自言自语是怎么说? 生:自己跟自己说 师:那你再试一遍。 生:读 师:自言自语是跟自己说,你这样说都让别的妖精听见了。 生:再读 师: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心里头那高兴啊,那叫——不胜欢喜。 胜和我们平常的“胜”一样吗? (出示视频) 师:谁来自言自语地说一说 生:读

2. 师:说时迟,那时快,白骨精开始变了,一共变了几次?(板书:三变)愿意聊哪次都行。 3.第一次 生:读相关段落“这时,悟空从南山回来……” 师: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村姑?(美貌) 六年级的同学,要说美貌的词,是一个接着一个。那还不行,你们知道的词和文中的美貌还不够 (出示视频) 师:怎么样? 生:闭月羞花、眉清目秀、花枝招展、…… 师:看原文中是怎样描述的。 生读 师:李卓戊在此处批了一个字——妙

窦桂梅课堂实录晏子使楚

窦桂梅课堂实录 姚玲珊2009-3-11 阅读:691 窦桂梅执教《晏子使楚》课堂实录(上) 课题:晏子使楚 上课时间:2005年9月25日 上课地点:常州市实验小学 记录:倪雪莲老师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刚才我们彼此的问候,从我们的表情和我们的状态,送大家三个字:“精、气、神”。我们彼此做一个鼓励,让我们在这一堂课里互相地鼓励自己,为我们自己送上这样一句牌匾上的话。该从哪读起?自己大声地读一读,开始—— 生:规圆矩方。 师:如果能像刚才问好一样,富有节奏地读,那就更好啦,读——规圆钜方。 可以用北方人的发音读——规圆钜方。就是这个“钜”字,我特意用了三声来强调,你发现这个字上多了什么? 生:这个字上面多了一点。 师:这个书法家写这个字肯定不是错字,他为什么要在这个字上加一点?大胆地想—— 我来说说试试行不行?比如:古人有说一句话,叫做“外圆内方”,外圆——规圆,内方——矩方。那就是说,“矩方”指的是规矩对自己多一点,要强调自己真才实学,对自己更加要严格要求,对外要尊重礼节,所以堪称这个人做人能做到规圆矩方。不信,来看这个人,他叫晏子。他原名叫晏婴,在这里为什么称他为晏子呢? 生:因为他是齐国的大夫,对齐国有功,他厚爱百姓,所以百姓尊称他为晏子。 师:但窦老师还要强调一下,假如我也生活在那个时代,要注意我的性别,我可能也会对国家做出了贡献,他们怎么不叫我“窦子”啊?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个人认为,“子”是对有贡献的男人的尊称。 师:比如说“孔子”、“老子”、“孟子”……所以后人也叫他“晏子”。说起晏子,他的故事很多很多,同学可以去看《晏子春秋》,在这节课,我们走进他一个故事,叫《晏子使楚》。 这个“使”就是“出使”,“楚”指的是楚国。那晏子出使楚国那就是使节,到别的国家去访问,理应受到尊重,但是这楚王第一次就让晏子受到难堪。怎么难堪的? 生:钻狗洞。 师:第二次说这个国家没人,瞧不起他,说怎么让你这种人来了。第三次呢? 生:说齐国人没出息。 师:把教材拿在手里,看我们就这样聊一聊,把课文内容都了解了,楚王就这样一次一次地侮辱晏子,然而,最终的结果是:从这以后,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就是晏子使楚的最终结局了,再大声地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快把这句话划下来,再齐读一遍。(师写板书)孩子们,“尊敬”换个词可以说是? 生:敬重、敬佩、瞧不起…… 师:“不敢不”可以换什么词?——可以换成不能不尊重。还可以怎么说? 生:不得不尊重。

窦桂梅课堂实录珍珠鸟

窦桂梅课堂实录——《珍珠鸟》 第一课时品味人与小鸟的“信赖” 一、引出人与鸟的话题 (学生课前朗读苏轼《题西林壁》,白居易《忆江南》,李白《赠汪伦》……) 师:听到刚才白居易的《忆江南》,让我们想起他的另一首《鸟》,我愿意与同学们一起诵一诵。 生:“莫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盼母归。” 师:那嗷嗷待哺的鸟儿,呼唤人啊千万不要打鸟,他们在等待母亲赶紧回家呢。好在我们有爱心,不会再打鸟了,还经常把鸟带回家养着。真好!(板书)恰巧前几天,朋友就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引读) 生:“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教师同时板书“珍珠鸟”) 师:(解题)珍珠鸟又叫锦花鸟,应了成语“锦上添花”,这花儿就是—— 生:珍珠。我想珍珠鸟一定很好看,很讨人喜欢。 师;想看看吗?(出示图画,学生情不自禁说:“好小啊!”)我愿意听到同学们看到之后再读题目的感觉。 (学生读题目《珍珠鸟》,读得很美、很轻) 师:让我们打开课文,看看作家冯骥才是怎么写珍珠鸟的。 (生开始默读,之后在老师的鼓励下开始举手发言) 生:我发现了,珍珠鸟胆子小!课文说“它是一种怕人的鸟。” 师:你读书真细心。好,你领着我们再读这句。 生:珍珠鸟啼叫的声音也很小,又细又亮,一定很清脆——“从中传出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声音显得格外轻松自在了。” 师:谢谢你给同学们借鉴。我们提示刚才那位同学找到相关句子读读,你呢,不用提示,就这么做了,真好。介绍珍珠鸟的特点,能直接用课文的句子读给大家,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当然,你读的声音也像笛儿一样好听呢。 生:珍珠鸟长得的确很小。我发现课文写珍珠鸟“小”的词语很多,也找出句子读给大家听——“小红嘴儿。”(师引导读出“儿”化的“小”) 师:你真会体会这儿化音。听起来很舒服,感觉它小得好可爱。 (学生陆续找出“小脑袋”、“小红爪子”等词语,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朗读相关句子,读出了小珍珠鸟的活泼可爱) 二、人是如何赢得信赖的 师:通过读书,我们了解到的珍珠鸟可以用一个字形容——(生:就是“小”)瞧这一个个“小”,我们会想到好多形容小的成语——(生:小巧玲珑) 生:还可以换一个成语叫娇小玲珑。而且胆子还小,那就可以说“胆小如鼠”。 师:意思一样,但就是不美了。(学生领悟,换成“谨小慎微”) 师:你们发现没有,课文还有一句——(课件打出)“渐渐,它胆子大了。”俗话说“本性难移”,自然也可说“鸟性难移”。从怕人,到胆大,怎么反差这么大呢? (几位学生发言,一学生说这里关键是文中的“我”努力的结果,让这本来怕人的鸟变得胆子大了起来) 师:那好,现在就让我们看看作者“我”是怎么赢得小鸟的信任,使它“渐渐,胆子大了”的。读读课文,找出具体的语句,用自己的话来说也可以。 (学生读书,找出:“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我不动声色地写……”、

窦桂梅教学实录——《牛郎织女》

窦桂梅教学实录——《牛郎织女》 窦桂梅 编者按:有人说,新闻是寻找故事的艺术。而我要说,语文是聊故事的艺术。 语文天然地与故事亲近。小学生是听故事的年龄(其实我们大人,不也大都厌听高深的大道理,而喜闻有趣的故事吗)。语文教材的大部分课文,其实就是故事,只不过有的想象丰富,有的平淡无奇,有的文化味值得再三咀嚼,有的浅淡只能作为快餐。教师如果能够充分挖掘其中的故事性因素,语文课是不乏趣味和魅力的。 但有的人习惯性地把语文当作种种大道理的载体,眼睛瞪得再大,也看不见?故事?。其实正是各种各样的故事?教育?了我们一生,一个语文老师的兜里应该有故事,并应适时热情的向学生?兜售?。上课有故事听是一种幸福。聊故事应该成为语文课堂的风景之一。 ?聊?不是讲,‘聊’比讲更轻松,更闲适,更幽默,更开放,更亲密。 ?聊?不是?侃?,?聊?不是天马行空,不是庸俗娱乐,它于快乐中传递丰富的教育信息,于随意中逼近课堂的中心目标。?聊?是高超的教学艺术。 主题:对?美满?爱情的追求 思路:写了什么故事;如何写这个故事的;为什么写这

个故事;什么情况下写这个故事的。 步骤: (第一课时)聊故事里面的故事 一、写了什么 师:还有几个月同学们就要进入中学了,我知道,六年的语文学习对于每位同学来说,收获颇丰。比如,就读懂一篇文章来说,无外乎,我们应当去了解什么呢? 生: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 生:是啊,还有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内容? 师:嗯,跟他说的意思一样。 生:表达的感情色彩是什么? 师:哦,那就是?为什么要这样写??还有么? 生:这篇文章是怎么写的。 师:对!当然,我们还可以了解了解,文章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你看,读书的过程,也就是这么个简单的过程。今天,咱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聊聊叶圣陶老先生改编的这篇民间故事。(和学生一起读课题《牛郎织女》。)(一)、梳理人物关系。 师:第一节课,我们先聊聊这个故事本身,研究第一个问题:写了什么。也可以换句话说,叫?写了一个()的故事?。说到故事,它一定围绕一连串的人物展开的。牛郎织女这个故事,写了哪些人物?

五年级语文:窦桂梅教学实录-《祖父的园子》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窦桂梅教学实录-《祖父的园子》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五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初读《祖父的园子》,感知园子的世界 师:童年赋予我们生命与自由的同时,也让我们体味到了周遭世界带给的温暖,于是一切的美好便融人了我们的生命,成了我们生命的起点,同时也是我们最后的栖居地。女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课件出示封面)就记录了这样的感受。 生:(课件出示萧红的话):“童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童年的记忆,走进节选的—— 生:《祖父的园子》(师板书课题)。 师:作家用文字再现了她记忆中的那个园子的世界,画家侯国良读了《祖父的园子》,就用画面再现了他理解的园子的世界(课件出示图画)。那么在这节语文课上,我们又该用怎样的方式,来再现《祖父的园子》呢?(板书“再现世界”) 生:(互相低语)理解课文。 生:疏通理解课文,然后有感情地朗读。

师:这节课,我们就用朗读来再现这园子的世界。(板书:“朗读,再现世界”) 师:朗读的第一步是“文通字顺”,意思就是要做到字音正确、停连准确。作为高年级同学,我相信你们一定事先朗读过了。课文一共二十个自然段,请选择在预习中,自己认为读的还不够充分的,或者特别喜欢的段落,朗声地读一读。 (生自由选择朗读。) 师:那咱们现在就来检测一下。先看第一自然段,注意标点不同的停连。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嗯,字音正确。朗读第一句话时,应该特别注意哪个标点符号? 生:顿号之间的停顿。 师:(刷红顿号)是啊,注意词语间的停顿,读出句子停连的节奏。 生:我家有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朗读体会顿号停顿的节奏。) 师:继续朗读课文后面的这几个自然段的人物对话。(课件出示文段) 师:这是祖孙俩的对话。朗读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生:一个是萧红;一个是祖父。朗读时应该注意人物年龄的不同。(生分角色朗读略。) 师:这一段是全文最长的一部分。不仅注意标点的停连,还要注意内容的停连。

窦桂梅课堂实录

【篇一】窦桂梅课堂实录《清兵卫与葫芦》课堂实录 授课教师沈阳市第47中学田鹤 授课班级初三?三班 授课时间2005年9月8日第二节 [教材分析]《清兵卫与葫芦》是日本小说家志贺直哉写的一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理清了这(异口同声) 是葫芦。 师[在黑板中心画一只葫芦,进一步引导,创设争论氛围] 老师画了一只葫芦,这只葫芦是清兵卫喜欢的吗? 生(七嘴八舌)是。 不是。 师[顺势激发学生的兴趣] 为什么呢?

生(争先恐后地)清兵卫喜欢的是外形周正的平常葫芦,这只就是他喜欢的那种。 生这只葫芦有点大,清兵卫不会喜欢的。 (在争论中学生已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的情境) 师[结束争论,适时点拨] 每个人的审美都不同,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结论。我们就当这只葫芦是清兵卫喜欢的,是那只惹了祸的葫芦吧! (学生点头认同) [教学环节2从众多人物中找出主人公,根据文中传神的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师全文围绕葫芦展开情节、刻画人物,都塑造了哪些人物? 生有清兵卫、清兵卫的爸爸、教员。 生: 还有客人、古董店老板、买葫芦的富家、校役。

生还有清兵卫的母亲、卖柿子的老太太、秃脑袋老头儿。 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全面,那主人公是谁呢? 生(齐答)是清兵卫。 师:[板书“清兵卫”,追问] 为什么? 生因为全文的事件都是围绕清兵卫来写,而且对清兵卫的描写细致、传神。 师[启发] 他只答出了部分原因,那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通过对清兵卫的遭遇的叙述,可以表现作者的态度、文章的主旨。 师[点拨] 以上两名同学说的合在一起,答的也就全面了。故事中主人公清兵卫对葫芦的感情怎样? 生喜爱、热衷。 生痴迷、专心。 师[板书“喜爱、热衷、痴迷”] 你是怎样知道的?找出关键的语句,指出运用

窦桂梅《游园不值》教学实录

窦桂梅《游园不值》教 学实录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窦桂梅《游园不值》教学实录 上课之前,窦老师已把诗板书在黑板上。 学生就座。(会场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 在主持人的邀请下,窦老师来到台上。 师:听着这春天的声音,让我们随着旋律荡起心的双桨。 春天,我们用歌声来唱,我们用诗歌来写…… 课前同学们背了那么多的诗。有人说,诗是推敲出来的。这便让我想起一个诗人,谁啊? 生齐答:贾岛《题李凝幽居》 师出示:闲居少…… 师:读过这首诗吗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 个别读 师:诗要读得字正腔圆。所以我们可以象刚才这位同学一样来读,一个字一个字读,里面有停顿。我们也还可以按古人最基本的读法:四声读法,一声二声可以拉长声音读;三声四声读得短促一点。“闲”是第几声? 生:第二声。 师范读:闲——居——少(短促,有点夸张)邻——并—— 师:好,下面我不说了。看看怎么读谁愿意读给大家 一学生读,读得不错。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很短) 僧——敲——月下门——。 师:给他掌声。 师:这首诗里还有个典故,谁来讲讲? 学生叙述。 师:这个同学课外知识了解的这么多,给他掌声。于是“推敲”这个词出来了,于是它成了韩愈和贾岛的典故,于是…… 师:再给大家一首贾岛的诗,出示《寻隐者不遇》。这回要读出五言的韵味来啊! 师生齐读:松下问童子……(窦老师把平声读得特别强调并辅以手势)。 师:有意思。谢谢亲爱的同学们。你有没有发现,现在是寻——隐者不遇。刚才是……都是找隐者的。都是没有见到,贾岛却偏偏把他写下来。想必推敲出来的字句一定很多很多,他一定会引发大家的思考,那么他为什么把不遇记下来呢?于是窦教师读了一些诗,这些诗里都有不遇。人生有多少个不遇,看来这“不遇”有值得我们回味的东西,不然前人为什么要把这些不遇记下来呢? 师:所以,亲爱的同学们,今天咱和他们不同,他们不遇,我却和同学们(生说相遇)。这也是人生的一大幸。就让我们带着彼此这难得的相遇——上课。 师:上课!同学(短促轻快),你好!

窦桂梅《七律长征》教学实录

《七律长征》课堂实录 2012-12-09 21:45:39| 分类:五年级语文课堂实 |举报|字号订阅 窦桂梅 第一课时 师:六年六班的同学,你们好。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今年是二千年。六十六年前,也是这个时候,九月二十六号,红军准备开始万里长征。在万里长征这个征途上,有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有许许多多无数的英雄甘洒热血。我们在以前讲过的课文里,一定学过很多有关长征的故事。有没有? 生:有。 师:谁能说一说? 生:《飞夺泸定桥》。 师:你说说讲的是什么内容? 生:讲的是把泸定桥的桥板卸下来,中国红军爬在铁链上匍匐前进,最后终于胜利了师:还有没有? 生:还有《金色的鱼钩》。是一位老班长为了给同志们钓鱼自己活活饿死的事。生:还有《丰碑》。这篇文章写一位老红军在大雪天为了其他战友而活活冻死的事。 师:还有一篇课文《倔强的小红军》。也讲的是一位小红军为了不拖累陈庚将军——生:也被饿死了。 师:牺牲在茫茫的草地上。那么,同学们刚才讲的都是课文用故事的记叙性写出来,今天我们要学篇课文,它是以诗歌的形式来写的。作者是谁? 生:毛泽东。 师:我们把课题齐读一遍。 生:长征。 师:作为一个六年级的同学,我觉得很多的内容,包括这首诗的意思,不应该老师给你讲,要靠自己来学。 师:昨天老师印了资料发给同学们,要让你们调动自己的潜能来充分的自学。师:现在先检查课文读得怎么样。 生:(读略) 师:有一个发音不准确,“磅纭保痢? 生:磅礴。师:找一名男生读。

生:(读略) 师:这个“磅礴”还没读好。我就当老师了,读。 生:磅礴。(读正确了) 师:读得真不错,还有一些内容,比如知识啦等等各方面的内容,自由汇报自学情况。 生:我知道毛主席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师:对于毛泽东有关内容有没有补充的。 生:我还知道在长征中,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师:从此长征有了一个转折。(师挂挂图) 生:我知道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了。 生:我还知道毛泽东写《长征》对举世闻名的长征作了生动的描写和热情的歌颂。毛泽东刚开始没有真正的起到革命领导人的作用,在遵义会议后才有了领导权。毛泽东在南昌起义后,领导了秋收起义。在1928年4月,朱德、陈毅和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生:井冈山会师后毛泽东是党代表,发动群众举行秋收起义。生:在1927年9月9日,他带领人民举行秋收起义。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讲了那么多有关毛泽东的内容。真要介绍毛泽东的事例,你讲一个月也讲不完。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活在我们亿万人民心中,包括我们的爸爸、妈妈对毛泽东在心目中的崇拜地位是至高无上的。那个时代,包括我们现在对毛泽东的认识很多很多,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就先介绍到这。 师:我发现刚才同学在介绍毛主席生平时,有一个特点就是注意围绕课文有关的问题介绍作者,这很好。今后我们一定要注意要围绕课文有关的介绍,继续汇报。生:这篇文章有两个生字是“逶迤”。“逶迤’’在这首诗中的意思是山连绵起伏的样子。 师:好,这个生字老师没有讲过,谁能就这两个生字再补充一下。 生:不知道“逶迤”的“迤”是个多音字。它有两个音,一是可以组词“逶迤”;第二个音是芦,可以组词飞”。 师:很好,同学们齐读一遍这两个字。 生:都是“”旁。 师:形容山是什么样。 生:连绵起伏。 师:非常好。现在你慢点讲,老师也听听学学。 生:七律的意思是七言律诗的简称,要求7个字。 师:停。帮你翻译一下,一句有几个字。 生:个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