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S技术综合实习指导书
3S集成综合实习实施方案PPT课件讲义

5 注意事项
• 提前熟悉实习内容和仪器的使用方法,小心使用,轻 拿轻放,不得损坏。
• 野外实习时,注意人身安全,遵守交通秩序。 • 参加实习的同学必须听从负责教师和小组长的指挥,
不得私自行动。 • 各小组长切实负起责任,遇到紧急情况,请及时与负
责老师进行联系。 • 个人请带好随身证件,如身份证和学生证等,以备查
• 1. 学习并掌握遥感图像土地利用分类的过程及方法 • 2. 熟悉野外测量的过程 • 3. 了解利用野外测量信息验证土地分类的过程 • 4. 掌握专题图制图与输出
4.4 利用WebGIS技术进行在线数据发 布
• 实习内容:使用ArcIMS9.0在线发布GIS数据(含矢量、 栅格图层),实现图形内容缩放及查询等功能。
用。 • 根据天气情况,准备雨具或防暑降温用品。 • 保证手机充足电和话费,以方便联系。
Hale Waihona Puke 3S集成综合实习实施方案内容
• 1 实习目的及任务 • 2 实习的基本要求 • 3 时间与地点 • 4 实习内容 • 5 注意事项
1 实习目的及任务
• 实习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次的实习,掌握遥感的基 础知识,了解遥感图像的获取及预处理,地物光谱数 据的采集方法,掌握遥感软件的视窗操作、数据输入 与输出,掌握图像解译与分类等。
4.2 地物光谱测量
• 目的: – 了解便携式光谱仪的基本组成; – 掌握光谱仪的基本操作规范; – 掌握光谱数据的后续处理; – 辨别不同地物波谱曲线.
• 实习仪器介绍: FieldSpec Pro型光谱仪是美国分析光谱设备(ASD) 公司主要的野外用高光谱测量设备。整台仪器重量7.2公斤,可以 获取350-2500nm 波长范围内地物的光谱曲线
• 实习地点:河海大学校内
3S技术实习大纲

3S技术实习大纲一、实习目的加深对3S(RS,GPS,GIS)技术的理解,掌握3S(RS\GPS\GIS)技术各自特点及关键技术;能综合运用3S技术服务于资源调查、土地管理和规划等。
二、实习内容及要求内容:在GPS的帮助下采用地形图和遥感影像进行野外调绘,在ArcGIS软件平台下对调绘成果进行矢量化入库,经过计算、空间分析等操作输出各种表格和图纸,辅助资源管理和土地规划等。
要求:1、会使用GPS定位,使用GPS航迹。
2、会将GPS数据导成ArcGIS格式。
3、GPS数据导入到GoogelEarth下查看。
4、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建立。
5、根据遥感影像进行区划,记录区划多边形的属性信息。
6、将外业数据矢量化,包括图形和属性输入,拓扑检查、逻辑检查等。
7、在ArcGIS下做简单统计工作。
8、在ArcGIS下编制专题地图,包括符号库设计、出图设计等。
三、实习安排1、已获得资料:实习区域遥感影像图及地形图要求:整个流程每位同学都需要掌握。
每一组负责一个子区域,子区域的成果为组中做的最好的。
最后各组汇总。
2 、外业2天A.土地利用区划。
各个小组对小组所负责的区域进行土地利用区划,并填写土地利用登记表,记录详细信息。
土地利用分类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GB/T 21010—2007)分到二级地类)B、采集GPS数据。
特殊地物点的记录,如市政基础设施、生态资源调查等。
3、内业5天:学校机房内完成外业工作前的数据处理、内业数据录入、处理及成果出图(1)外业工作前的准备-外业工作图的制作A. 图像配准,包括地形图与遥感影像的配准。
B、从地形图上提取适量要素(如特殊地点名称、道路、行政界线等)矢量化后叠加到遥感影像图上。
C、几大组分好作业区域,对作业区域进行出图。
D、制定野外调查路线,确定要采集的数据。
(2)外业工作后的内业工作A.导入GPS点,将GPS点转成GIS图层数据B. 将野外调查的数据矢量化入库:按地类进行区划,属性数据入库(地类按代码录入)。
3s实习报告

3s实习报告
在过去的三个月里,我有幸在一家知名企业进行了为期三个月
的实习。
在这段时间里,我有机会接触到了许多不同的工作岗位和
工作内容,也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首先,我在实习期间主要负责的是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工作。
通过实际操作和指导,我学会了如何进行市场调研,包括设计问卷、数据收集和分析等。
我还学会了如何运用各种数据分析工具,对数
据进行清洗和整理,最终得出有效的结论和建议。
这些技能对我未
来的职业发展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在实习期间,我还有机会参与了一些项目的策划和执行
工作。
通过和团队成员的合作,我学会了如何有效地沟通和协调,
如何分配任务和监督工作进度。
这些经验让我对团队合作有了更深
入的理解,也提高了我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最后,在实习期间,我还参加了一些培训和讲座,学习了一些
实用的职业技能和知识。
比如,如何进行有效的演讲和表达,如何
处理工作中的压力和挑战等。
这些培训让我在实习期间不仅能够学
到专业知识,还能够提升自己的软技能。
总的来说,这段实习经历让我受益匪浅。
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知识和技能,还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同事和导师。
我相信,这段宝贵的经历将会对我的未来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感谢公司给予我这次难得的实习机会,我会珍惜并努力将所学所得运用到未来的工作中。
3S基础基础实验指导书

《3S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专业:地质B11-123实验一GPS静态定位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GPS接收机的组成和对应部件的功能(重点是Leica 200s GPS接收机)。
2、掌握静态GPS接收机的定位原理。
3、了解单频GPS和双频GPS接收机的差别。
4、对静态GPS进行设臵5、了解GPS接收机的组成和静态相对定位的原理。
6、掌握GPS接收机的使用(参数配臵))静态相对定位的外业观测的步骤。
二、计划与设备1、试验时数安排2学时。
每组8人2、华测x20系列GPS 9台。
三、方法和步骤(一) 仪器组成部件的认识1、GPS接收机(用户部分的组成)对不同品牌的GPS接收机知道其大致由:GPS卫星天线、主机、基座(动态部分还需要手簿)和若干电缆线等组成。
2、安臵仪和连接GPS接收机见认识实习部分。
设备连接(见下图)图3 连接示意图把GPS天线和主机连接上,检查连接无误后,便可准备开机观测,3、参数配臵、4、开机观测开机观测,采集几分钟数据,是学生明确GPS和常规仪器的差别。
四、注意事项1.严格的按照“GPS测量规范或规程”开关机、操作和使用仪器。
2.指导教师不在现场严禁乱动仪器。
3.仪器旁边严禁离开人。
4.严禁抄实习指导书,否则取消试验成绩,对相应的部分需要细化。
实验二GPS动态(RTK)测量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差分GPS定位原理。
2.掌握载波相位实时差分技术(RTK)2.掌握RTK的基本操作(参考站和流动站设臵)和外业观测的操作流程二、计划与设备1.实验时数安排4学时。
2.华测2台,南方4台,对应的电台,三角架和RTK观测的其它所必须设备,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GPS接收机。
三、方法和步骤(一)、外业观测步骤(操作流程)(1)、基准站连接(如图5)在已知点安臵三脚架,安臵基座整平对中后,放上GPS天线(把指北标志指向近似北方向),然后根据附图把电缆连接好,确认无误后继续下边的操作。
图5 基准站连接连接接收机、电台、电台天线GPS接收机接收卫星信号,将接收到的差分信号通过电台发射给流动站。
森林防火实习指导书

《“3S”技术及其应用》实习指导书适用于2010年级森林保护专业完成时间:20 年9月大兴安岭职业学院实习指导书“3s”技术与应用实习指导书一、实习目的一、实习(训)目的(一)巩固和深化对“3s”技术课程的理解,熟悉并掌握地形测量内外业的技术设计、作业程序和施测方法;(二)培养同学苦练基本功的良好风气,在测、记、算、绘等方面得到全面的训练,加强同学动手能力的锻练和提高,使每个同学具有严谨、细致、准确、快速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三)培养在地形测量工作的设计、组织、安排、总结等管理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四)熟练掌握小博士GPS接收机的导航定位功能,并学会输出和导入数据,为以后的防火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了解ArcView GIS 软件的基本功能,熟练掌握ArcView GIS 软件的安装和卸载操作,熟练掌握添加和编辑主题和表格的操作。
二、实习时间安排序号实习内容时间安排地点备注1 反光立体镜观测立体像对1天教室内2 小博士GPS接收机的应用1天校园内3 小博士GPS接收机测量面积1天校园内4 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初识1天教室内5 ArcView表格的编辑1天教室内注:实习内容,根据实习地点,可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
三、实习用品及材料序号名称数量/班序号名称数量/班1 反光立体镜4台122 航片4对133 小博士GPS接收3台14机4 手持罗盘仪3个155 记录夹3个166 铅笔3支177 粉笔1盒188 南孚电池8节199 地形图1张2010 2111注:实习用品及材料每班按3个小组配备。
四、实习任务:熟练掌握GPS接收机的定位导航应用,争取让每位学生都能独立使用GPS接收机。
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便将理论知识应用到今后工作当中。
五、实习方法及步骤实习一反光立体镜观测立体像对1、像对的立体观察条件像对立体观察:指用双眼对相邻两摄影站对同一地区摄取的两张像片进行观察,而生成的空间光学立体模型的观察过程。
《3S技术与应用(遥感技术)》实习_2011

技术与应用( 《3S技术与应用(遥感技术)》实习 技术与应用 遥感技术)
• • • • • • 图形处理软件Coreldraw Coreldraw的应用 实习一 图形处理软件Coreldraw的应用 实习二 地物光谱曲线预处理及波峰与波谷的提取 实习三 航空像片的判读 实习四 热红外像片的判读 实习五 扫描图像片的判读 实习六 地质地貌判读
• 噪音造成局部振动的幅度较小,远低于主体曲线 的振幅.为了消除它的影响,可以设定一个振幅 阀值,在众多的波峰点和波谷点中,振动幅度大 于阀值的点予以保留,作为特征点,振动幅度小 于或等于阀值的点不予记载,当作是噪音. • 阀值是一个变量,阀值越小,提取的特征点越多, 阀值越大,提取的特征点越.调整阀值的方法有 两种:一种是手工调整,观察所提取的特征点直 到满意为止;另一种是让代码自动调整阀值,使 得提取的特征点数目符合要求后停止.在一般情 况下,噪音形成的振动远弱于曲线主体的振动, 所以手工输入阀值很方便,只要使它处于这两个 振动的振幅之间,就可以过滤掉噪音振动.
实习五 扫描图像片的判读
• 实验目的与要求:认识和掌握TM图像各波 实验目的与要求: 段的光谱效应,学习和掌握陆地卫星遥感 图像的判读方法。 • 实验过程要点:学生首先掌握扫描像片判 实验过程要点: 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扫描影像判读中判 读标志的建立方法,以遥感实习图像中 TM1~7为实习图像,建立扫描影像判读中 判读标志,根据判读标志,通过判读,观 测各目标地物的分布和相互关系,对 TM1~7任选一张影像用Coreldraw软件TM 图像上勾绘目标地物的边界。
图形处理软件Coreldraw Coreldraw的应用 实习一 图形处理软件Coreldraw的应用
• 实验目的与要求:了解Coreldraw 的用途;熟悉 实验目的与要求: Coreldraw的操作界面;熟练掌握Coreldraw各种 工具条的使用,重点掌握曲线工具和填充工具; 掌握图层的概念与应用;掌握用Coreldraw软件在 图像上勾画线条方法。 • 实验过程要点:利用Coreldraw导入遥感图像;在 实验过程要点: 遥感图像上建立新图层;在新图层上根据遥感图 像利用曲线工具绘制曲线;对遥感图像的绘制结 果保存并能插入到word中。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3S技术及应用综合实验设计与实践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3S技术及应用综合实验设计与实践目录1.内容概括................................................21.1 研究背景...............................................2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41.3 国内外研究现状.........................................52.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72.1 创新能力的定义与特征...................................8 2.2 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92.3 创新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113.3S技术概述.............................................123.1 全球定位系统..........................................13 3.2 遥感技术..............................................153.3 地理信息系统..........................................164.3S技术综合实验设计与实践...............................174.1 实验目标与任务........................................18 4.2 实验环境与条件........................................18 4.3 实验步骤与流程........................................20 4.3.1 数据收集与处理......................................204.3.2 遥感图像分析........................................224.3.3 GIS空间分析.........................................234.3.4 3S集成应用..........................................245.实验案例与分析.........................................265.1 案例一................................................275.2 案例二................................................285.3 案例三................................................306.创新能力培养在3S技术应用中的体现.......................316.1 创新思维的应用........................................326.2 创新方法的探索........................................346.3 创新成果的转化........................................357.实验结果与讨论.........................................367.1 实验结果分析..........................................387.2 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391. 内容概括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高等教育来说至关重要。
3S技术实习报告

3S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1.掌握GNSS数据采集, RS影像及航测影像处理、信息提取,GIS分析与制图等技术,培养学生的系统集成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了解GNSS技术、RS技术、GIS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综合应用。
3.理解、掌握3S技术集成以及发展趋势,学会用3S技术解决工程中的一些问题。
二、实习地点:(GNSS数据采集)。
三、实习内容1.工作区控制点数据的采集(GNSS数据采集及处理)。
(1)静态GPS的选择与设置;(2)数据导入;(3)坐标转换与投影变换;(4)生成控制点文件。
2.RS影像及航测影像处理与信息提取。
(1)RS影像处理,包括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增强、配准、裁剪等;(2)专题信息提取(即遥感影像分类)。
3.GIS信息分析与制图(1)统计各类别的面积;(2)制作分类后的专题图。
四、主要步骤:1.实验原理:依据GNSS、RS、GIS以及计算机等相关学科原理与方法开展3S综合实习。
2.主要步骤:流程图如下(一)GNSS数据采集1、基本步骤:GNSS的使用和工作区控制点数据的采集。
主要包括:1)控制点规划设计;(在遥感影像上设计12个控制点,架设基站,利用已知点坐标解算四参数)2)设定GNSS 仪器的坐标系统;3)依据方案采集控制点坐标;4)在电脑上导入采集的数据;5)保存数据文件,作为遥感数据处理和GIS 制图的控制点数据。
二、RS 影像处理、信息提取1、图像的几何校正 1)将已有的备用map_proj 文件替换EXELIS\ENVI51\classic\ map_proj 文件2)打开ENVI CLASSIC ,打开待校正图像3)主菜单Map →Registration →Select GCPs:Image to Map 命令,对该图像定义坐标系,在Image to Map Registration 对话框中可选择N ew…自定义坐标系,选择坐标系信息CGCS_2000_3_Degree_GK_Zone_42N ,选择像元大小图1-1-14)在ground control points selections 界面点击add point 选取控制点,选中点之后输入测得的正确坐标,选取完毕后还可以点击上方file →save 导出所选择的坐标文件以便下次使用5)点击options 下方菜单warp file 后,选择待校正影像,点击ok ,设置相关参数,设置存储文件名和存储路径,点击ok ,输出6)可在窗口点击news dispay 加载校正过后的图。
3S技术集成实习报告

3S技术集成与综合应用实习报告(一)、地球资源卫星(LANDSAT)a)陆地卫星5号陆地卫星5号承载了主题成像传感器(TM),如图轨道参数Spot卫星采用高度为830km,轨道倾角为98.7度的太阳同步准回归轨道,通过赤道时刻为地方时上午10:30,回归天数(重复周期)为26d。
由于采用倾斜观测,所以实际上可以对同一地区用4~5d的时间进行观测。
观测仪器Spot1,2,3上搭载的传感器HRV采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 )S作为探测元件来获取地面目标物体的图像。
HRV具有多光谱XS具和PA两种模式,其余全色波段具有10m 的空间分辨率,多光谱具有20m的空间分辨率。
Spot4上搭载的是HRVIR传感器和一台植被仪。
pot5上搭载包括两个高分辨几何装置(HRG)和一个高分辨率立体成像装置(HRS)传感器。
Spot的一景数据对应地面60km×60km的范围,在倾斜观测时横向最大可达91Km,各景位置根据GRS(spot grid reference systerm)由列号K和行号J的交点(节点)来确定。
各节点以两台HRV传感器同时观测的位置基础来确定,奇数的K对应于HRV1,偶数的K对应于HRV2。
倾斜观测时,由于景的中心和星下点的节点不一致,所以把实际的景中心归并到最近的节点上。
谱段参数1)绿谱段(500~590nm):该谱段位于植被叶绿素光谱反射曲线最大值的波长附近,同时位于水体最小衰减值的长波一边,这样就能探测水的混浊度和10~20m的水深。
2)红谱段(610—680nm):这一谱段与陆地卫星的MSS的第5通道相同(专题制图仪TM仍然保留了这一谱段),它可用来提供作物识别、裸露土壤和岩石表面的情况。
3)近红外谱段(790—890nm):能够很好的穿透大气层。
在该谱段,植被表现的特别明亮,水体表现的非常黑。
尽管硅的光谱灵敏度可以延伸到1100urn,但设计时为了避免大气中水汽的影响,并没有把近红外谱段延伸到990nm。
3S技术实习报告

一、实习的任务和要求。
实习任务:实习是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能都让我们将课堂上的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用课堂所学习的东西来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可以提高我们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能力,掌握对图像的几何校正,用GPS的定位并采集数据,进行监督分类,专题图的建立等。
通过这些初步技能的实践,让我们更好的理解课程,培养了我们的能力。
实习的要求:通过实习,我们可以熟悉3S技术的主要支撑设备及设备的使用,可以用3S技术解决实际的林业问题,能够做好最后的实习报告,为后续相关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实习的时间和地点。
三、实习的主要内容和简要步骤。
(1)、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
A、显示图像文件:打开两个视窗,平铺视窗,Viewer1打开被校正图,Viewer2打开作为参考的已校正图。
B、启动几何校正模块:单击Viewer1菜单条下的Raster→Geometric Correction→Set Geometric Mode→Polynomial然后设置相应参数按确定。
C、对所需图像进行校正:在两视窗内采相应点对图像进行校正,所采点应尽量广布。
D、采集检验点检验精度:在已经采集的10点基础上采集二十个点验证校正的精度和实用性。
E、对图像进行重采样:在精度符合要求且图像具有实用性的前提下对图像进行重采样,生成重采样文件:resample.img。
(2)、地物类型点数据采集。
A、根据具体的要求对GPS进行必要的设置。
B、根据国土资源局土地类型的划分,分出周边环境所属类型。
C、利用GPS,在学校周边选择数据点,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地进行数据采集并列成表。
(3)、遥感图像分类---监督分类。
○1定义分类模板。
A、在视窗中显示之前的几何校正图像:resample.img。
B、在ERDAS界面中选择Classifier→Classification菜单→Signature Editor菜单栏→Signature Editor对话框,对需要设置的相应属性进行设置。
3S技术概论实验指导书08

《3s技术概论》实验指导书实验前准备工作:每人在自己所用机器的E盘建立一个文件夹——森保2005,然后在该文件夹下建立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文件夹。
例:E:\森保2005\贾炜玮,每次实验材料及实验结果都存放在自己的文件夹里。
实验一、ArcView GIS简介实验目的:初步了解目前主流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View3.3的主要模块构成,功能,了解它的安装,在此基础上,掌握软件的初步基本操作技能,并了解项目管理器的结构,为以后的后续实习奠定基础。
实验内容:ArcView3.3介绍;ArcView3.3主要功能模块及特点;ArcView3.3安装;基本操作界面;项目管理器结构及操作等。
一、ArcView GIS简介ArcView是美国ESRI(环境系统研究所)的GIS产品,ESRI是地理信息系统业界的巨子,其发展基本上代表了国际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最前沿水平,ESRI另一与ArcView相媲美的GIS产品即著名的Arc/Info,它们都以技术可靠、算法先进、实用性强而著称于世。
相对于ArcView,Arc/Info更专业化和适于解决更复杂、更专业化的空间分析问题,而ArcView却是新一代桌面地理信息系统的代表,其方便、灵活、操作简单、通用性强,特别适用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普及和对传统信息系统的GIS化。
何谓桌面地理信息系统?GIS界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全一致的定义。
一般认为:所谓桌面地理信息系统,就是运行于桌面计算机(图形工作站及微型计算机的统称)上的地理信息系统。
但也有人认为,桌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不以专门的地理信息工程为目标,而是通过地图界面查询各种信息并融合常用地理分析技术的信息系统。
总之,桌面地理信息系统可理解为是运行于较低硬件性能指标上的较为大众化、普及化的地理信息系统。
桌面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信息统走向普及和社会化的标志,其技术水平也反映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水平和普及化程度。
从这点上说,桌面地理信息系统也是一项发展的技术。
3S技术实习报告范本

3S技术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1掌握GPS的定位现面积量测,并能进行野外考察采集样点2掌握通过ERDAS,进行RS图像的监督分类3掌握通过Arcview GIS寻监督分类图进行矢量化,建立土地利用专题图实习材料:手持GPS、遥感影像、遥感软件ERDA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view GIS实习容:1利用手持GPS进行考察野外土地利用状况,采集样点,提取不同土地利用在遥感图像上的纹理特征2利用野外考察为基础,对2004CERBS图像进行监督分类,生成土地利用分布图3对土地利用分布图进行矢量化,并应用GPS进行野外校正分析,建立土地利用专题图实习步骤:㈠遥感影像野外判读1根据国土资源局土地类型的划分类别:一级类二级类1 耕地11 灌溉水田12 望天田13 水浇地14 旱地15 菜地2 园地21 果园22 桑园23 茶圆24 橡胶园25 其它园地3 林地31有林地32 灌木林地33 疏林地34 未成林造林地35 迹地36 苗圃4牧草地41 天然草地42 改良草地43 人工草地5居民点及51 城镇52 农村居民点53 独立工矿54 盐田工矿用地55 特殊用地6 交通用地61 铁路62 公路63 农村道路64 民用机场65 港口和码头7 水域71 河流水面72 湖泊水面73 水库水面74 坑塘水面75 苇地76 滩涂77 沟渠78 水工建筑物79 冰川及永久积雪8未利用地81 荒草地82 盐碱地83 沼泽地84 沙地85 裸土地86 裸岩石砾地87 田坎88 其它本实习要求对影像的土地利用类型依国土资源局的一级类别进行划分,因而要对一级类别的土地类型进行野外考察,以建立土地利用类型与遥感影像图的对应关系。
利用GPS定位功能进行野外实地地物考查,并建立相关记录表:考查人:考查日期:2将定位的GPS经纬度坐标输入EXCELL表中,如下表:3打开坐标转换工具,把GPS坐标进行转换为54坐标,以和遥感影像图上的影像坐标一样,如下对话框:选择“54”,在中央子午线中输入“117:00:00.0000”;转换方式选择“BLH→xyH”,输入相应的GPS经纬度,点转换则转换为54坐标。
3S技术应用生产实习指导书(城乡10级用)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2010级“3S”技术应用生产实习指导书黑龙江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3S”技术应用生产实习指导书引言“3S”是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总称。
RS技术具有宏观性、实时性、有效性、周期短等特点,成为获取地理信息数据和土地动态数据的最大数据源;GIS是一种采集、存储、分析、显示与应用海量地理数据的技术手段,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广泛用于土地资源调查及动态监测工作;GPS运用相对定位的方法对遥感数据区域进行野外定位,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地理信息数据的精度,可为外业数据实测提供便利的帮助。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3S”技术应用生产实习是在学习测量与地图学、数据库、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软件应用、土地资源学、土地利用规划学等课程之后开设的综合性生产实习。
通过该实习,将“3S”技术应用到土地分类、土地调查、土地评价等方面,提高学生在“3S”技术综合应用方面的能力。
本次实习主要是基于landsat TM遥感影像运用人机交互目视判读解译方法进行土地利用分类,运用Google Earth搜索工具及GPS定位辅助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利用ArcGIS软件进行遥感影像矢量化、数据库建立、专题地图编绘与输出,并根据土地调查、土地分类的结果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第一章实习内容与技术流程实习目的:了解遥感影像数据预处理过程及方法,以及其他辅助资料收集的方法,掌握运用人机交互目视判读解译方法进行土地利用类型遥感解译,学会利用Google Earth搜索工具进行点坐标查询,结合GPS定位到实地进行土地类型调查,熟练运用ArcGIS软件进行遥感影像矢量化、数据库建设、专题地图编绘与输出,能够运用土地分类、土地调查的结果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了解运用“3S”技术进行土地分类、土地调查、分析评价等技术工作流程。
实习内容:土地利用类型目视遥感解译,GPS野外调绘与实地调查,影像矢量化与数据库建设,专题地图编绘与输出,土地利用综合分析。
3S综合实习报告

成绩中国农业大学实习报告(2015学年夏季小学期)报告题目:3S综合实习报告课程名称:3S综合实习任课教师:段增强刘忠班级:土资122班学号:1208140515姓名:张舵3S综合实习报告一.研究区域概况及任务本次实习区基本位于上庄镇范围内,处于北京市城市功能拓展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发展区,属于海淀北部的城乡结合部。
就发展趋势看,海淀北部新区四镇以京包路为开口成"马蹄形"向东开放,上庄地处海淀新区规划发展的最前沿,南部地区位于海淀新城中部的核心区域,地理位置开放,区位优势明显。
本次实习各小组确定测量点后进行测量,之后各小组的测量点,分别进行图像的几何纠正、图像融合以及影像的解译。
二.数据来源本次采用的为SPOT-5卫星拍摄的分辨率分别为2.5米(图1)和10米的图像(图2),2.5米分辨率图像由老师提供,经班长进行几何校正,10米分辨率图像为老师提供的原始图像。
图1 10米分辨率图像图2 2.5米分辨率图像三.技术路线和软件系统本次实习使用ENVI5.1和Arc Map10.2进行,具体技术路线如下:1.运用ArcGIS中Spatial Adjustment中转换方法进行仿射,对2.5米原始影像进行坐标点纠正。
2.通过ENVI进行先进行图像配准,再采用Gram-Schmidt方法进行图像融合,最后目视解译,进行监督分类,完成图像处理。
四.数据处理过程及结果1.数据处理过程1.1影像配准1.1.1用ArcGIS的Spatial Adjustment对2.5米分辨率图像进行几何纠正,方法选择“仿射”,点击置换连接工具,单击被纠正要素上的某一个点,并且在基准要素上选择对应点,从而建立起一个置换链接。
重复该步骤,至少建立三个链接。
注意链接点选在要素特征点上,如拐角处,点位尽量均匀分布。
1.1.2加载两张图像,点中10米分辨率的图像,右键点击Change Bands,改变波段形成红、黄、蓝三色。
3S技术应用生产实习指导书(城乡10级用)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2010级“3S”技术应用生产实习指导书黑龙江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3S”技术应用生产实习指导书引言“3S”是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总称。
RS技术具有宏观性、实时性、有效性、周期短等特点,成为获取地理信息数据和土地动态数据的最大数据源;GIS是一种采集、存储、分析、显示与应用海量地理数据的技术手段,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广泛用于土地资源调查及动态监测工作;GPS运用相对定位的方法对遥感数据区域进行野外定位,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地理信息数据的精度,可为外业数据实测提供便利的帮助。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3S”技术应用生产实习是在学习测量与地图学、数据库、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软件应用、土地资源学、土地利用规划学等课程之后开设的综合性生产实习。
通过该实习,将“3S”技术应用到土地分类、土地调查、土地评价等方面,提高学生在“3S”技术综合应用方面的能力。
本次实习主要是基于landsat TM遥感影像运用人机交互目视判读解译方法进行土地利用分类,运用Google Earth搜索工具及GPS定位辅助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利用ArcGIS软件进行遥感影像矢量化、数据库建立、专题地图编绘与输出,并根据土地调查、土地分类的结果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第一章实习内容与技术流程实习目的:了解遥感影像数据预处理过程及方法,以及其他辅助资料收集的方法,掌握运用人机交互目视判读解译方法进行土地利用类型遥感解译,学会利用Google Earth搜索工具进行点坐标查询,结合GPS定位到实地进行土地类型调查,熟练运用ArcGIS软件进行遥感影像矢量化、数据库建设、专题地图编绘与输出,能够运用土地分类、土地调查的结果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了解运用“3S”技术进行土地分类、土地调查、分析评价等技术工作流程。
实习内容:土地利用类型目视遥感解译,GPS野外调绘与实地调查,影像矢量化与数据库建设,专题地图编绘与输出,土地利用综合分析。
《3S综合实习》教学大纲

《3S综合实习》教学大纲编写日期:课程组组长签名:审定人签名: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411255002.课程中文名称:3S综合实习课程英文名称:Practice for 3S Integration3.面向对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本科生4.开课学院(课部)、系(中心、室):信息工程学院,空间信息工程系5.实习周数: 2.5周6.学分数:2.57.授课语种:中文,考试语种:中文8.教材:无二、课程内容简介《3S综合实习》(Practice for 3S Integration)是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重要的实践环节之一,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本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主要任务将课程理论、平时实验内容结合应用,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掌握GPS的定位并进行野外考察样点数据采集方法,掌握利用采集控制点对影像图进行几何校正,进而监督分类,建立专题图的方法。
三、课程的地位、作用和教学目标3S综合实习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次的实习,掌握遥感的基础知识,了解遥感图像的获取及预处理,GPS定位数据的采集方法,掌握遥感软件的视窗操作、数据输入与输出,掌握图像解译与分类等。
使学生能够综合应用3S技术进行信息的提取、处理、分析,完成对区域资源的调查和评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目标旨在:1、掌握GPS 数据采集,RS 影像处理、信息提取,GIS分析与制图等技术,培养学生的系统集成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2、了解3S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综合应用;3、理解、掌握3S技术集成以及发展趋势。
四、与本课程相联系的其他课程本课程以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地理信息工程、遥感导论与全球定位系统原理及应用为基础。
五、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遥感影像数据获取及预处理过程;2.了解地物波谱测量技术;3.掌握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和覆盖分类技术;4.掌握数字影像的输入输出与处理;5.掌握利用WebGIS技术进行成果发布;6.熟练掌握专题图的制作与输出。
3S技术及应用综合实习指导书

3S技术及应用综合实习指导书第一篇:3S技术及应用综合实习指导书3S技术及应用综合实习指导书兰州理工大学测绘工程系2014年12月实习题目:3S技术综合应用一、实习目的1.掌握GPS 数据采集,RS影像处理、信息提取,GIS分析与制图等技术,培养学生的系统集成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了解3S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综合应用。
3.理解、掌握3S技术集成以及发展趋势。
二、实习任务1.GPS数据采集及处理。
2.RS影像处理,专题信息提取。
3.GIS分析与制图,专题信息分析(如绿化率、建筑面积、道路面积的计算等)。
三、数据范围本次3S综合实习,综合运用GPS、RS和GIS技术,针对给定区域进行数据处理、信息提取与制图。
数据范围:兰州理工大学校园区域,即至少要包括北到南山路、东至兰州理工大学本部,西至兰州理工大学西校区所包围的区域。
(具体范围组内自行确定)四、实习内容1.工作区控制点数据的采集(GPS数据采集及处理)。
(1)静态GPS的选择与设置;(2)数据导入;(3)坐标转换与投影变换;(4)生成控制点文件。
2.RS影像处理与信息提取。
(1)RS影像处理,包括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增强、配准、裁剪等;(2)专题信息提取(即遥感影像分类)。
3.GIS信息分析与制图(1)统计各类别的面积;(2)制作分类后的专题图。
五、实验原理、主要步骤和要求1.实验原理:依据GPS、RS、GIS以及计算机等相关学科原理与方法开展3S综合实习。
2.主要步骤:2.1 GPS的使用和工作区控制点数据的采集。
主要包括:①控制点规划设计;(在遥感影像上设计控制点,与校园已有控制点进行联测,要求将西校区和本部在同一坐标系统中,并至少进行一个时段的数据采集,用于影像配准)②设定GPS 仪器的坐标系统;③依据方案采集控制点坐标;④在电脑上导入采集的数据;⑤保存数据文件,作为遥感数据处理和GIS制图的控制点数据。
2.2 遥感图像的预处理,专题信息提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S技术综合实习指导书
祁向前
黑龙江科技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工程系
2018年6月
实习题目:3S技术综合实习
一、实习目的
1.掌握GNSS 数据采集, RS影像及航测影像处理、信息提取,GIS分析与制图等技术,培养学生的系统集成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了解3S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综合应用。
3.理解、掌握3S技术集成以及发展趋势。
二、实习任务
1.GNSS数据采集及处理。
2.RS影像及航测影像处理,专题信息提取。
3.GIS分析与制图,专题信息分析(如绿化率、建筑面积、道路面积的计算等)。
三、数据范围
本次3S综合实习,综合运用GPS、RS和GIS技术,针对给定区域进行数据处理、信息提取与制图。
数据范围:帽儿山部分区域。
四、实习内容
1.工作区控制点数据的采集(GPS数据采集及处理)。
(1)静态GPS的选择与设置;
(2)数据导入;
(3)坐标转换与投影变换;
(4)生成控制点文件。
2.RS影像及航测影像处理与信息提取。
(1)RS影像处理,包括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增强、配准、裁剪等;
(2)专题信息提取(即遥感影像分类)。
3.GIS信息分析与制图
(1)统计各类别的面积;
(2)制作分类后的专题图。
五、实验原理、主要步骤和要求
1.实验原理:依据GNSS、RS、GIS以及计算机等相关学科原理与方法开展3S
综合实习。
2.主要步骤:
2.1 GNSS的使用和工作区控制点数据的采集。
主要包括:
①控制点规划设计;(在遥感影像上设计控制点,与已有控制点进行联测,要求在同一坐标系统中,并至少进行一个时段的数据采集,用于影像配准)
②设定GNSS 仪器的坐标系统;
③依据方案采集控制点坐标;
④在电脑上导入采集的数据;
⑤保存数据文件,作为遥感数据处理和GIS制图的控制点数据。
2.2 遥感图像的预处理,专题信息提取。
主要包括:
①遥感图像的预处理,包括波段叠加成彩色影像、预处理、几何校正、裁剪、增强等。
②专题信息提取(主要应用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计算机解译和人工解译相结合,
③分类后应包括基本的地物类型,对分类后的结果进行评价,精度不小于4个像元。
2.4 GIS信息分析与制图
①将分类后的专题信息导入GIS软件,统计类别的面积;
②基于GIS制作专题图。
3.实验要求
总体要求:以小组为单位(5-7人一组,设组长一名),明确掌握GPS数据采集、地图配准与矢量化、RS影像处理与专题信息提取、GIS信息分析等操作与实现方法。
3.1 GNSS数据采集与处理
①以小组为单位采集数据;
②合理选择控制点(不少于12处);
③提交控制点数据文件(小组需呈现12处不同的数据采集工作照)。
3.2 遥感图像处理与信息提取
①熟悉遥感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
②使用ENVI或ERDAS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对遥感图像数据进行处理;
③依据实验目的对预处理之后的遥感图像进行图像专题信息提取。
3.3 GIS分析与制图
①在图像信息提取的基础上,制作专题图,要求有图名、图例、比例尺、坐标格网以及指北针等。
六、实习地点
1.黑龙江省南部尚志市帽儿山镇(GNSS数据采集)。
2.基地教室(遥感影像处理)。
3.基地教室(GIS分析与制图)。
七、实习条件
1.实验数据
(1)提供帽儿山的影像数据一景及航测数据一景。
(2)边界范围数据(shp格式)自己做。
2.实验所需软件
(1)遥感软件:Envi或Erdas;
(2)GIS软件:ArcGIS;
(3)GNSS所需的配套软件。
3.实验实习所需设备
(1)RTK接收机(15台)、基站一台。
(2)电脑(自备),每人一台。
八、实习报告
1.提交方式:纸质报告书及实习日记。
2.检查与评价方式:
(1)平时成绩计60%(包括考勤、承担实习角色、积极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等)(2)纸质报告计40%;(内容详实,有成果图、有实习分析、得出合理结论等)。